慈诚罗珠堪布:寿命无常
现在开始讲外加行的第二个修法——寿命无常。 一、修无常的重要性 昨天讲了人身难得的修法,通过修习人身难得和死亡无常,可以断除对现世的贪欲心。一般凡夫人对现世的名誉、财产等有着非常强烈的执着,不肯放下。如果对现世有强烈的贪心,就无法进入真正的解脱道。 解脱道和非解脱道的差别不在于所修的法,关键在于动机。比如说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大家都觉得这些肯定是解脱法,其实不一定。如果为了得到一些现世圆满 ——在这一生当中能够健康、长寿、发财,只是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而修大圆满,那么大圆满也不是解脱道,而变成了世间法。大圆满变成世间法有没有可能呢?这是有可能的。 阿底峡尊者在藏地的时候,有一天早晨吃早饭时,他对身边的弟子说: “在印度有一位我的弟子,本来是修喜金刚的,但是今天早晨他却堕到了小乘声闻道的灭定。” 弟子就问:“修喜金刚怎么可能堕落小乘道呢?”“喜金刚本身是无上密法,但是如果修法动机不对,修喜金刚的人也可能堕入地狱、饿鬼、傍生,如果如理修法,也可以成佛。因此,发心比所修的法更重要。” 同样的,无论是修大威德也好,修时轮金刚、大手印、大中观、大圆满也好,如果发心不正确,都有可能成为世间法或小乘的法。 什么是世间法?世间法就是不能使人脱离轮回,只能在轮回中得到一些快乐的法。很多人都认为修忍辱、持戒、布施等是世间法,其实也不一定。如果为了得到佛的果位,或者为了得到解脱,以这样的发心而行忍辱等法,那么这些法就成为得解脱因,成为解脱道。 佛教里的三士道是指大士道、中士道和小士道。 士就是修行人,修行人有三种道路: 大士道即菩萨的道路,中士道是声闻和缘觉的道,普通人为了下一世得到人天福报而修行叫做小士道。大、中、小三种道是由什么来分别呢?一切都是以发心来区分。 如果是为了一切众生而发誓得到佛的果位,在这样的动机下做出来的都叫大乘法; 仅仅是为了自己一人解脱,以此为前提做出来的都是声闻和缘觉法; 为了得到后世的一些世间圆满所修的一切法都叫小士道,等于是世间法。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出世间法与世间法、大乘法和小乘法,它们的区分界线不在外面,而是在于发心。 如果追求现世圆满的念头始终存在,在此动机下修一切善法都会成为世间法。世间法的果报是什么?世间法的果报就是在流转轮回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一些世间圆满,比如得到人、天人之身,同时享有健康、长寿、财富等。但是这与解脱没有任何关系,仅能使人于轮回苦海中暂享人天福报,却不能令其跳出轮回。如果我们对现世的贪心不能断除,那么无论修五加行或任何法都会成为世间法,由于它与解脱无关,这种法再怎么修,也不能脱离轮回。但它不是没有意义,它可以使我们暂时享受轮回中的一些快乐,却不能让我们最终超越轮回的范围。所以,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一定要放下对现世的贪欲。 这并不是说从此以后不要去上班,不要去挣钱。要在人世间存活,上班或处理家务事是在所难免的,但这只是一种临时的生存方法,不是我们究竟要做的事。我们究竟要做的是选择解脱之路,这也是人与其它生命最大的区别。 总之,修法动机相当重要,只有认识到这些,才会愿意放下贪欲现世之心,若对它坚执不舍,是无法修解脱道的。 从目前情况看,很多居士自称为密法行者或大乘行人,实际上,其所修的多是世间法。既是世间法,则连声闻、缘觉道都不及,自然也谈不上大乘佛法,更谈不上密法了。无论是在庙里烧香拜佛,或在自家佛堂内做功课,大多数人的目的只是希望能够健康、长寿、发财、谋就好工作等等,以此发心任修何法只能是世间法,不是解脱道,因此我们首先要反省的就是这种念头,正是它使我们从无始以来至今仍在轮回之中。 每天24小时里,我们的所见、所闻、所触、所感无不在轮回范围之内。明知这是轮回,现在却无法断除,那该怎么办?简单地讲,首先要找出轮回的根源,再设法断除它,这样轮回也就很难继续了,这是非常重要的。 它的根源是什么呢?正如以前所讲,流转轮回苦海既非偶然,也非造物主安排,而是有其内在因缘,最关键的就是我执和贪欲现世之心。如何断除呢?仅仅要求我们放下就能放下吗?没有那么容易。我们首先需要理性地思维,即用佛赐予的慧眼去看整个世界和人生,从而清楚地了解到人生、轮回的真实面目,便会发现轮回的许多过患,发现贪恋现世的种种弊病,这时就可以放下贪执现世、轮回之念。比如,当一人觉得某物十分宝贵可爱时,对它的贪欲就很难放下。一个有效的对治法,就是让他发现此物也有许多缺陷,并非象以前想的那样可贵,于是对它的贪欲心就可以逐渐淡化,最后可以很轻松地断掉,这是唯一的方法。 现在我们需要做什么? 第一、要修人身难得,若不这样做,就不会觉得暇满人身是很难得到的。现在是人口膨胀的时代,人口数量增长很快,因而大家觉得人身好象很容易得到,但实际上他们所得到的不是暇满人身。只有明白这样的暇满人身来之不易,我们才会珍惜机会精进修行。 第二、要修寿命无常。现在我们虽已得到暇满人身,但它不是长住不灭的。它没有任何可信度,随时可以丢失——无常随时都可能到来。一旦无常来临,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得到人身呢?昨天讲了,只有具足三种因缘才有可能得到人身,若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再得人身都是不可能的。当我们深深体会到人身无常时,其结果就是赐给我们修行的动力,使我们再也不会懈怠、懒惰。 既然知道人身这么难得、这么无常,我们就会开始考虑:什么对我们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活着的真正目的?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后,我们肯定就会精进修行。每个人都希望快乐,每个人都不愿遇到任何痛苦,若想没有痛苦,就要去做能够远离痛苦的事情;希望得到快乐,也要去做能够得到快乐的事才会达到目的。如果只在心里期望却什么都不做的话,那这只是一个妄想,不可能实现。要去做什么呢?就是去修行。 无常的修法可以赐予我们精进修持的动力,对修行是非常有帮助的。从善根的角度讲,很多人都觉得念佛、烧香、拜佛有很大功德,是有功德,但所有这些都不如修无常殊胜。佛在经中亲口宣说,哪怕是在一弹指的短短时间里修无常,所得善根也远远超出其它烧香、磕头的善根。 如果没有正知正见,修行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如果有的话,修行也不是难事。所以我们要想真正修持正法,首先要具备能够顺利修成功的条件,而条件就是这些,这是修无常的重要性。 二、寿命无常的具体修法 以前讲的入座和出座之法,在修无常时也是一样的。当身口意的要点做完之后,下一步的具体修法是什么呢?《普贤上师言教》从第八十五页开始讲具体的实修方法,共分七个阶段,即七种不同的思维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全方位的阐述可以让我们从方方面面明白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 (一)思维外在器世界而修无常 佛教里讲的器世界是指什么?器世界就是外面的宇宙,除了众生以外的一切物质,如山河大地等。首先要观察它是不是无常的。 平时,用肉眼看一座山,连续看很长时间,也瞧不出它在一刹那一刹那地生灭,看房子等比较坚固的物体,同样也感觉不到生灭的存在。它们看上去都是静止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它们每一刹那都在发生变化,这是从细微的角度说。 从比较粗的角度讲,就是佛教里讲的成、住、坏、空,这是宇宙演变的四个阶段。“成”是整个宇宙形成的阶段;形成以后,六道中有了生命,他们最初是从其它世界迁移过来的,这些生命不断繁衍,直至坏劫出现,即是“住”的阶段;此后会有极大的灾难将宇宙彻底摧毁,这就是“坏”的阶段。此时,一些众生也会移到他方世界;整个宇宙最后进入“空”的状态,这时太空里没有任何一个星球,只有虚空。这一阶段过去后,宇宙又会经历成、住、坏、空,如是循环不息。 这样观察后,我们能够感觉到山、房屋等坚固之物也是活动的、有生灭的,所以外面的器世界是无常的,其中没有任何物体是长住不灭的。 具体观修时,在三个要点(毗卢七法,排污气,祈祷)做完后,就思维外面的山河大地是如何地生灭,怎样地无常。思维的结果是: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外在世界也是在一刹那一刹那地生灭,是无常的、不可靠的。知道这些后,就可以慢慢地控制对身外之物的贪欲心。如果只修一天两天不可能有什么感受,但是时间久了,体会就会越来越深,对身外美好事物的贪欲心也就越来越淡,最后基本上能够控制。 (二)思维有情世界而修无常 六道轮回中的所有众生叫做“有情”,“有情世界”也是无常的。以人为例,如果仅用肉眼观察,很难看出他瞬间的生灭,我们经常觉得“我”存在,周遭的其他人也存在,凡夫人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但实际上这些是怎样存在的呢? 通过推理可以知道,人的肉体内外,包括心识,全都是一刹那一刹那地生灭。一刹那有多长?它不是一分钟、一秒钟,而是整个世界时间概念当中最短最短的单位,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人也在生灭。从诞生到现在这一刹那之前的一系列刹那都已经过去了,不存在了,比如五岁时、十岁时、二十岁时的“我”的身体现在何处?即使时间可以倒流,也不可能再遇到,因为它们都已经彻底消失了,而现在这一刹那之后未来的那些刹那还没有出生,那么所谓的我、所谓的物质是什么?仅仅是一刹那,当前的一刹那叫做世界、叫做我。实际上,一刹那会不会是我?会不会是一幢房子?以我们的想法,这是不可能的,但事实就是如此。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无常,看到空性,看到无我,看到很多很多,这些是以后的课程,现在通过这样的观察,我们要明白物质世界也好,有情世界也好,其中没有一个是不生灭的,所有的都在一刹那一刹那地变化,这是从细微的角度来说。 从粗大的角度讲,人出生后,从呱呱待哺的婴儿长成天真可爱的小孩,又发育成朝气蓬勃的青年,再经由中年步入老年,最后是死亡,这期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是,通常我们只会简单地认为从出生到死亡,“我”始终是同一个人。实际上,不要说一生当中,就是一分钟里第一秒钟的“我”与第六十秒的“我”也有很多不同,但我们总觉得现在的“我”就是出生时的那个人,老年时的“我”还是那个人,然而此时的你与未来年老体衰的你完全是两回事。现在我们没有这样的概念,正是因为有无明,但这些修法告诉我们:一切内外的人、物都在一刹那一刹那地生灭,都是无常,其中没有一个靠得住,全部是靠不住的生灭。 现在我们做人,住在这样的一幢房子里,向外可以眺望城市的景象,但是如果即刻换一个身体,去做地狱众生或饿鬼众生,会是怎样的情景?刚刚还是一个非常健康的人,遇到一些死缘便突然去世,如果生前造了很多严重的业,可能立即投生为饿鬼,几秒钟后再看现在的城市已经面目全非,环境也完全不是以前的环境,自身及身外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本不是先前的模样。 总之,无论从微观或宏观来看,一切都在变化当中,一切物质不论身外或身内的都不离变化,所谓的身体、生命随时都有可能毁灭,只是我们自己不这样认为。如果没有这样的变化,人身就有可能长住不灭,但它随时随地都在变,当它的第一个刹那过去以后,要有许多因缘,第二刹那才能够继续,如果这些因缘中缺少任何一个,生命都无法延续,当下便会结束。 所以,我们要知道身体是变化的,生命也是变化的,随时都有可能停止。知道这些有什么用?这就是我们修行的动力。“哦!人身是这样难得,得了以后又是那么容易丢失,我已经有了这样的人身,可以做到很多事情,那么我现在一定要去做!如果不做的话,明天、后天、下个月或者明年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谁都没有把握,在有能力的时候,要做的事就马上去做。”我们会有这样的念头。除非是对现世非常贪恋或非常愚蠢的人,才会对这些无动于衷。他只要吃得饱穿得暖玩得好,便没有别的要求,就不会去管别的事情。其它的,他都觉得无所谓,但到时候不是无所谓,那时就没办法了。而有智慧的人看见了未来要面临的痛苦,就要先做准备,否则将来要怎样去面对?如果没有面对之法,那就只有等待无常的到来,要是有办法,现在为什么不做呢? 例如,有些中年人想多挣点儿钱,因为他们考虑到如果有能力时不存钱,老了孩子们又不照顾,晚年时就会面临很多困难,所以现在要多攒点儿钱,为未来作一些准备。如果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又为什么不为下一世做准备呢?这也是应该的呀!虽然晚年还未到来,可是我们知道它迟早会来,所以现在就要做准备,同理,后世、后世的后世也一定会来,既然会来,为什么不事先为它做好准备?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思维释尊及高僧大德而修无常 释尊即指释迦牟尼佛。佛陀出世以后,三转*轮,度化了无量有情,为所有众生开示了一条光明之路,但是在凡夫人的境界中,佛陀也与其他人一样,最终离开人世圆寂了,我们现在无法亲见佛陀,所能看到的只有他的传记及三藏典籍,从显现上看,佛也是无常的。同样,从佛法传世以来,印、藏、汉等历代许许多多的高僧大德也都圆寂了,无一人仍在人间,到今天,我们也只知道他们的名号,仅了解他们对众生、对佛法的贡献而已,所以高僧大德亦是无常。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释尊,以及修行那么好的高僧大德,也要显现无常,那我们更不用说了,这是理所当然的。 (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 如梵天、帝释天、大自在天等,寿命可长达数劫,但他们也无法摆脱死亡。此外,具有五种神通的天人及仙人也难免一死。人间财势极高的诸转轮王、印度圣地的众敬王延袭下来的数不清的国王、还有三巴拉王和三十七赞扎王等印度东西方地位显赫、财产丰富的许多国王,现在也都不在了。 在西藏雪域,自吐蕃国王涅赤赞普以来,已出世了天座七王、地贤六王、中德八王、初赞五王、幸福期十三代、极乐五代等王朝,然而这些都已成为历史。 在中国自夏至清出现了很多王朝,这些国王在位时也都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为众人所仰慕,但是,现在这些也都成了历史记载,除此之外,没有一样留存于世。如果思维这些,那我们现在的住房、受用、眷属、权势等虽然自认为比较善妙,但与以前的各大转轮王相比,却如小虫的巢穴一样易于毁损。所以应当观修:所有世间的妙欲没有任何恒常稳固的。 (五)思维各种比喻而修无常 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人由年轻到中年再到老年,这些变化在书中讲了一些,但还不够。你们经常看新闻,从中可以找到非常合适的例子。比如某人今天还是国家总统,下个月可能就沦为阶下囚……。所有这些都在说明:一切都是无常。普通人或出于好奇或由其它目的去了解这些事,但站在修行的角度,因为这些都是真人真事,所以特别有说服力,对于修行人,它们便是很好的修行材料,而且这样修出来的结果也非常踏实可靠。在社会上,我们可以找到许许多多类似的比喻,然后一一思维:今天他做官,明天会不会在做?今天他是百万富翁,明天或下一个月却有可能自杀,那时他一分钱也带不走,只能两手空空地回到中阴。总之,最好在现实生活中找出很多类似的公案来思维,也可以体会到一切都是无常的。这是第五个修法。 (六)思维死因无定而修无常 这很重要。任何人都知道自己肯定要死,对此没人会有异议,同时很多人都觉得,虽然我会死,但我还能活很长时间,再过二三十年、四五十年都不会死,会有这样天生的一种感觉,虽然它没有任何理由。你有没有把握明天还活着?有没有把握下个月还活着?没有。然而我们不愿意这样想,总希望活得久一点,便随此欲望而产生这样的观点:我可能还会活很久,但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想法。 为什么?因为死因是不一定的。死亡也要有其因缘,令人死亡的因缘无处不在,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比如为了健康、长寿而服用一些保健药品,若药没有吃对,反而会成为死亡之因。其它诸如衣服、装饰、食物等都有可能成为死因,世界上什么不能作为死亡的因缘呢?没有!总之,死因很多,随处可见,什么时候会遇到这样的因缘,谁都说不清楚,且一旦遇到,在此因缘面前,我们的身体、生命都显得那么无奈和脆弱,没有一个凡夫人的身心能够抵抗死亡的召唤,死亡随时都可能降临,这就是死因无定的意思,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思维。 (七)思维猛厉的希求而修无常 猛厉的希求是指平时都不能离开无常的念头。比如,以前的那些高僧大德在出门时就会想“我这次出去后,就不会回来了”;在进门时就修“我已经回来了,再也不会出门”,他们都有这种感觉。其中有一位格西名叫喀拉巴,是个修行人,他修行的山洞至今仍在。在此山洞口有一丛荆棘,每次出去时,他的衣服就会被挂在荆棘上,进山洞时也是这样,进出都很不方便。一次,他准备把荆棘砍掉,此念一出他转而又想:“我出去以后,到底还回不回得来?”他没有把握,“如果再也回不来,砍掉荆棘有什么用?我最好利用这时间好好修行才对,为什么要去做这些无聊的事?”。进山洞时他还是被荆棘挂到,又想把它砍掉,此时另外一个念头出来了,“我进去打座后,到底还会不会出门?如果不出门,砍它也是无聊,干脆不管它,多修点法才有意义”。这样,他在此山洞修了九年,都已经成就了,那洞口的荆棘还没有砍掉。这些高僧大德就是这样对待世间琐事的。 而作为在家人,必须要照顾很多人,处理很多世间事务,很难效法前辈的行持,即使这样,也要适当地去修无常,否则就无法进入正行的修法。比如,每次进出家门都要这样思维——出门时要想“我这次出去了就不会回来”,进门时想“这次进来就不会再出去”,但实际上也许会回来,这并无大碍,仅仅这样想对修行都很有帮助。若不这样思维,就会觉得“这次出去了肯定会回来”,回来后又想“这次进来了肯定还会出去”,总是这样就没有无常的念头,就会一直认为自己是不会死的,可以永远在这门里进进出出。但是总有一天,你出去后便不再回来,或者回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出去,这是一定的。 那些已经看透无常的人,在死前就会做好准备。米拉日巴也说:“我因为怕死到山洞里去修死亡无常,修无常修了很长时间,现在终于不怕死了。”他因非常害怕死亡而提早修行,最后就是无惧死亡。而凡夫人现在是一副无畏的样子,不作任何准备,到临死时却没有不怕的,那时再怕也没有用。凡夫人因为智慧鲜少,且贪欲之心却异常强烈,难以控制或不愿控制,对轮回的痛苦、下一世的投生之所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实际上,大难临头之时,他绝不会无所谓的,但那时已是无计可施、悔之晚矣。相比之下,那些修行人,无论是高僧大德或是一般行人,都非常在乎生死大事,因而精进修持。当死亡来临时,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的无所谓、真正的自在,死也可,不死也可,此时生死已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就是凡夫人和修行者的差别。 现在,修法已掌握在我们手里,但有些人会说,我们是在家人,要上班工作,不可能经常修行。这话说得对,但每天有24小时,从中抽几个小时来修行,这是应该的吧?也不必24小时全花在修行上,比如,每天早晨修一小时,晚上修一小时,或者早晚各两小时, 24小时中的4小时用在修法上,其余的20小时都可以用到生活上,这样总能做到吧?如果连这一点都不做,也可以,但是大难肯定是会临头的,无一例外。从古至今世界上有多少有钱有势之人,都一个一个地走了,无论地位再高、财富再丰,在生老病死这生命的基本痛苦面前,没有一个是不投降的,所以我们应该马上修行。但是有些人还是不做,如果这样,临命终时只有束手待毙。佛陀也只能告诉我们真理,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如何在轮回里寻找出路,然而找不找全由自己掌握,不找也行,佛也不可能勉强谁。可是如果现在不做,何时再有机会,谁都没有把握,包括自己在内,大家一定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现在就是关键时刻,有些人可以活到七八十岁,有些人只活到三四十,无论活多久,人生就是我们在整个轮回过程中的一个黄金时代,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这个时刻过去以后,什么时候能再有这样的机会呢?恐怕千百万劫当中都不可能再有。明明知道这些,却还是不想修行;道理、修法、解脱方法全部教给你们了,但是都无所谓,那谁来强迫你?说一句不好听的话,也是以前高僧大德曾经讲过的:这种人就跟畜生一样。 第一天讲的第一个重点就是,首先要观察那些旁生,牛、马、鸟、鱼,它们和我们不同在哪里?当然有很多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不同,但这些不是关键问题,最关键的是人能思维将来,能够在轮回中找到一条完整的出路,这是人类的优点,旁生却没有。若生而为人,又明白许多道理,却不利用自身的特点,仅仅为了活而活,那就与畜生没有太大差别。 这些修法不是教条!若不给思维空间,只凭我告诉你要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这叫做教条。请认真看看这些道理是不是教条,是不是佛要求这样想,所以才要这样想,而不是自己去思维。如果不是这样,这就不是教条,而是事实。事实摆在面前,让大家自己分析、动脑筋。在座的每一个人,不论掌握的道理有多深,没有一个人能够推翻这些理论。不但是在座的各位,即使是整个城市或全世界的人也无法推翻佛的这些理论。因为它不是教条,也不是宗教里的某些说法,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若真相明白了,我们应该不应该去修?如果觉得应该,那修法就是这样。若觉得好是好,但可以慢慢去做,那么请问,我们还有没有时间?如果有,可以慢慢做,但无常告诉我们,没有这样的时间,要做就马上去做。 书里也讲了,每天起床、晚上睡觉、走路、吃饭的时候,都要观察无常。以前的那些高僧大德吃完饭后就把碗倒放在地上,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意味着我这顿饭吃了以后,下一顿饭就不一定吃了,所以这样放碗。这说明他们时时刻刻都在修无常,把无常的修法用到日常生活里,所以人家修得那么好,因为动力很强,即使没有人让他们去修,他们都会去修。若没有这样的动力,希望你修、求你修,你也不会修的。这是第七个修法。 三、一种特殊的休息法 七种思维方法都已经讲了,这既是理论又是具体修法。正式的修法也没有别的方法,首先要把修法弄清楚,之后坐下来一一思维。因为已经全方位地说明了无常,若如法思维,一定会有感受的。有些时候,由于反复的思维,觉得很疲劳,不想修了,这时可以休息。此处讲的是一种特殊的休息方法。 休息时,身体仍要做毗卢七法,不能躺着,内心因为刚才反反复复思维觉得很累,于是什么也不想——既不要想无常,也不要想别的修法,即不要起任何杂念,心就这样平静下来,这时会有非常舒服的感觉,非常宁静。如果前面的加行修得好,在修后面的加行中,也有可能在此宁静的状态当中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这在中国禅宗里叫本来面目;在大圆满里叫自然智慧,因不造作的缘故;在《楞伽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里叫如来藏;在般若波罗蜜多里叫大空性。不同的经典对此有不同的称呼,用不同的术语,但它们的内涵是一样的,都是形容心的本性。 刚刚讲了,如果前面的加行修得比较好,即使还未学正行修法,在这休息的片刻间,依然有可能接触到本来面目,因为那时所有杂念都平息下来,心里非常宁静,就象水没有波浪时可以看到水底之物,同理,心无摇动时(心里没有太多杂念),很容易看清它的本来面目。要了解它,不能往外面看——宇宙为何、日月怎样运转等等,而是要回头向里观察,我到底是什么。 从出生到现在,人们总觉得我就是我,虽然心和身体持续了这么久,却从未认识到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的心是什么样的、它的本性是什么。有些人觉得这很简单,心可以思维、可以理解掌握很多知识,而瓶子等物质就没有这样的能力,只有心才有,但这并不能回答上面的疑问。问题是心有时会胡思乱想去造业,有时又能生起善念令人得善果,有这种能力的心,其本体到底是什么?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心的综合体,好比一台摄像机,从外面看只见是个机器,只知道它可以记录图像及音声,却不知其内在的构造方法及工作原理。同样的,凡夫人只知心有思维、理解的能力,却根本不了解心为什么有这些能力,它的本性是什么。 心的本质是用语言无法表达、无法形容的,要想彻底了解它,只有象中国禅宗所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好像从没有吃过糖的人,无论给他怎样形容其味道,也无法令他如实了知甜的滋味。同样的,我们也不可能通过语言了解心的本性,只有在这样休息之时,才有可能接触到它。如果现在看不到也不用着急,只要加行修得好,以后会接触到的。 休息时即使不能证悟,心里也不要起别的念头,静下来,这种状态保持三五分钟都可以,当产生下一个念头时,说明它已经休息好了。这时不给它生起杂念的机会,再回来从头开始思维,这叫无常的修法及无常的禅定。人身难得也有修法及禅定的分别,思维的过程叫做人身难得的修法;当觉得疲劳不想思维时,心就静下来,安住在什么也不想的状态中,这一阶段叫人身难得的禅定。下面的所有修法也都一样。 无常修到最后要达到什么标准呢?就是以那位喀拉格西的故事来作标准,但是我们要做到这样的标准是不容易的。适合我们的标准是什么?在没有学此法前,不觉得人身是那么无常,有那么多的不可靠。通过修法后,就深深感觉到人生随时随地都可能停止,停止以后也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人身是非常容易毁坏的,所以我要珍惜它,要去修行。这样的体会可以做为凡夫人修无常的初步标准。如果你没有达到此标准,就要继续修。 修外加行最重要的是修出结果,即内心生起相应的感受,没有结果哪怕修几年也是需要的,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这些修法。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修行好,修行才能够解脱,不修就只有在轮回里受苦,但是因为对现世的贪欲心太强烈,便无法控制自己。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基础修法没有掌握好。大圆满、密法、净土等很多正行的实修法当然殊胜,然而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人来说,马上修这些还为时过早,目前对我们来讲最有用的就是加行修法。 我们首先要打好一个扎实的基础,再选一个正行修法,这样成就是很快的。所以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从现在就开始修行,若能这样,不可能没有结果。问题是做不做。不做就没有办法;愿意做就有办法。好象一个病人,如果他根本不接受药物,即便到死,病也不会好;如果他肯服药,病保证可以治好。这些加行修法就是治愈贪恋轮回病根的良药,最关键的是肯不肯修。所以,首先不要求结果如何,只要求大家如法修持。修法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安排。 经书里有一个极好的比喻:有一个非常可怕的悬崖,在悬崖边上有一棵树,树上结有果实,味甜可口;一人用左手抓住一把草,然后不顾一切地将身体悬出崖外去摘食树果,他全神贯注于果实,忽视了手里的那把草;有两只老鼠,一只白色,一只黑色,先是白鼠出来吃掉他手里的一根草,然后黑鼠又吃掉一根,如是轮流着,而那人一心只顾低头取果,根本不管其它;如果他发现这些老鼠在不断地吃手中之草,草也越来越少,就一定不会再要果子,而是回到崖上,此时他是有办法回来、不堕悬崖的;但是如果他对草之增减不理不睬,只想吃果,当两只老鼠把手里的草全部吃光后,坠崖而死便是不可必免的了。 这比喻什么呢?悬崖就是轮回,树上果是指五妙欲——色声香味触,手里的草便是生命,白色老鼠是白天12小时,黑色老鼠是晚上12小时,这两只老鼠每天各吃一根草说明什么?每天24小时过以后,我们的生命就减少了一天,随着昼夜的交替,生命越来越短,不会增长只会减少。但人们对此从不在意,不管它有多短,只是拼命地去赚钱,拼命地投入到物质生活当中,其余的全都抛在脑后。如果现在感觉到生命越来越短,而且最终要堕落,那么应该是回头的时候了,所谓回头是岸,回头就有办法。目前,“果子”不可能不吃,但可以适当地吃,现在更应该在乎的是自己的生命,应该是回头挽救生命之时了。如果不在乎生命,拼命地投入到物质生活中,距离死亡就越来越近,最后就要堕下去,此后什么时候能回来,谁都没有把握。这比喻很好,大家应该想想。 此喻很好地说明了一个问题,人们对物欲的渴求永远没有满足之时,有了一个就希望有两个,有了两个就希望有三个……,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可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因为有限而会用完,欲望无限所以永远不可能满足,在生命的尽头就象手里的草被吃光时一样,会堕下去。那么,现在应不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有没有办法脱离轮回?如果没有,就只有坐等大难临头,但现在有办法,因为我们是人,此为其一。其二诸如佛出世、转*轮、正法住世等等条件,我们都具备了。既然有办法就不应该不做,这是自己要去考虑的事。 按理说马上修行是应该的。因为老苦毕竟非常短暂,何况也许你还未衰老就已去世,即使可以步入老年,且无孩子照顾,自己又没有钱,也还会有很多社会福利会帮助你。总之,人世间再苦也苦不了很久,老年的光景也只有十年、二十年左右。这么短暂的时间,这么小小的痛苦,我们为什么要那么担忧?要是现在不修,那后世、后世的后世可不是一二十年的事情,可不是一桩小事!所以,必须去修行。 另外,要想获得世间利益,可以上班、作买卖,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但不能把修法用到世间法上。修行是我们精神上的依处,不是解决吃和穿的问题,而是生生世世寻求解脱的大事。现在好不容易才得到的修法机会,为什么要用到生活上?这很不值得。譬如,有人用黄金造了一把锄头,扛着它去挖地,这值不值得?不值得。锄头为什么要用黄金来做?用铁或其它的金属都行,黄金可以做更好的东西,为什么用来挖土呢?这是很不值得的。修行可以解决生生世世的生死轮回,我们要把它用在这上面。 那生活怎么解决呢?生活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去解决。所以修法不能用到生活上,意思是不能为了吃、为了穿而修法,不能让修法成为世间法。 无常的修法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好好听,好好看书,看了以后肯定会有收获,最重要的就是要下去修。假如一个人一定要做一件事,又没有办法逃避的话,那就越早做越好,早日完成更好。你们愿意不愿意从轮回里逃出去?不愿意就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愿意的话,那就是越早越好,越快越好。现在就去做,多多少少会有收获,这我敢保证。 收获是什么?就是对解脱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这些很重要,希望大家都要重视加行的修法,不要总觉得正行才好,大圆满才好,这些加行不值得修,这是错误的想法。即使要做一件世间的事情,也要讲究顺序,什么先做,什么后做,后面要做的事提前来做就不可行。修法也是一样的,先要做什么,后要做什么,中间要做什么,若按次序认真去做,每一个人都可以解脱。不仅是在座的各位,每一个人都是有佛性的,没有一人是不能得解脱的,但是得不得解脱却是由自己掌握的。不愿意做,就永远都不会解脱,如果愿意,那就有办法。我们羡慕的那些高僧大德,如米拉日巴,他本来也是一个普通人,而且造了很多罪业,但他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修上去的。所以大家应该信任这些修法,对自己也应该有信心,在这样的基础上修行会有很好的收获。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