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93集


 2015/12/26    下载DOC文档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一七0页:

  钞【又离心名自觉,离色名觉他,俱离名觉满,亦三觉义。】

  这是解释「佛」这个字,这个字里面含很多的意思。这一句涉及到很深的教义,如果对教义没有相当的修养,听起来恐怕不太容易听明白,我在此地用最简单的方式,再给诸位说明,什么叫做色?什么叫做心?

  『心』,简单的讲,就是分别执著妄想。离一切分别执著妄想,这叫做『自觉』。我这个讲法好懂,决定不违背教义,要在教义讲心意识、讲唯识,讲了半天,大家听了如堕五里雾中,搞不清楚的。什么叫做『离色』?色就是外面的境界,不著相就是离色,并不是说把外面色相都不要了,那是不可能的,做不到的,心里面不著,就是不被外面色相所染著,这就叫离色,这就『觉他』。

  为什么叫觉他?不著相,简单的讲就是放下,把外面境界财色名食睡、名闻利养,他真正能看得破放得下,这叫离色。诸位想想,如果你不把外面色相真正看破,你怎么能放下?你把外面色相看破了,就是觉他。知道这一切万法,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你才放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才不被它染著。真正就对外面境界相彻底了解,彻底了解一定不执著,一定放下了,这叫觉他。自觉觉他统统圆满,这叫『觉满』。此地这个三觉义,也跟前面意思差不多。

  有一些人自觉,不能觉他;有一些觉他,不能自觉。譬如小乘人自觉不能觉他,小乘人自己确实分别执著妄想没有了,但是外面境界没看破,这就是有自觉没有觉他。权教菩萨有觉他,不自觉,外面境界虽然看破,里面的烦恼见解还放不下,知见还放不下,外面境界这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确实他非常淡薄,他放下了,可是他有一种成见放不下,那就是不自觉,这在我们一般初学的往往这种现象很显著。我们以学佛法来说,先入为主,他放不下,非常执著,这也是业障,障碍一生的成就。

  我们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同修,这个好光景不多,生活安定,社会还能过得去,平平安安的,这个不容易,一定要好好的把握住。尤其在这些年,我们看到整个世界局势,人心确实有这个迹象,是大灾难之前的一种预兆,这个迹象很不好,所以我们要格外的努力。这个努力的方向就是要自觉觉他,内能够把烦恼放下,外面把世缘尽量的减少,所谓随缘而不攀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人家也许看到我们这很消极,这个不妨碍,他说我消极,我就消极,咱们好好的把这个时间拿来念佛。等我们这个佛念好了,纵然灾难来了,我们有好的去处,我们不受这个灾难,那个时候才晓得,我们的消极的确有很多好处。所以说对於世缘要消极,对於念佛要积极。

  再跟诸位说,对於研究大乘经论我们都要消极,为什么?经论虽然很好,很多!来不及了,我们统统把它放下。我们念经只念《阿弥陀经》、只念《无量寿经》就好,你们不知道这念经的好处,《观经》里面教给我们「读诵大乘」,《观经》里面讲三种福报,三种福报里面第三条就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无量无边的福报。读诵大乘,读什么?就读《无量寿经》,读《弥陀经》或者读《弥陀经》的注解,都好。你每天去念一个钟点,这个利益非常之大,念一个钟点就等於把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影片在你心里面放映一次。天天放映,到以后不知不觉你的心里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不知不觉就养成,这个养成这就是《楞严经》讲的「忆佛」,我们常常想佛,口里面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别的经不必念了,为什么?来不及了。

  我觉得好光景,我们现在要跟自己订时间表,七年,七年决定能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换句话说,决定能自在往生。往生不要害病,像古来的大德,站著走、坐著走,谈笑当中我走了,这多自在!做得到吗?给诸位说,人人做得到,就怕你不肯做。你也许会怀疑,很多出家人念了一辈子佛,到最后还生病、还很痛苦的走,我怎么能做得到?你不晓得,那些出家人念一辈子佛,他内外都没有放下,所以他才生病,他才痛苦。你统统都放下了,还有什么病苦?没有了,业障就全消了。有一桩放不下,那就是业障,你该受什么样的果报还得要受。所以,放下好!

  钞【又云智者,智即觉义,无不知者。】

  「佛」这个字,有『智者』的意思;觉者、智者。『智即觉义』,智是体,觉是用。换句话说,真如本性本来就具足无量的智慧,智慧起作用就叫做觉,对自己就叫自觉,对别人就叫觉他,就是这么回事情。我们现在迷了自性,智慧没有了,把智慧变成世间的聪明才智,佛法里面讲「世智辩聪」,世间的聪明智慧辩才。这是迷了之后,真智慧变成世俗的智慧,变成世智。世间智慧起作用,就免不了有烦恼,分别执著计较,搞这一套。不像如来与大菩萨真正的智慧,他们没有烦恼,不生烦恼。

  『无不知者』,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就是讲真正的智慧。我们今天恰恰相反,我们是有知,因为有知就有所不知,这个亏吃大了。富楼那尊者在楞严会上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众生起了无明,他就问:无明是什么原因起来的?佛解释得非常好,四个字,「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这就是无明的根本,无明就是这么生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在无知里面建立一个有知,这个有知就错了。

  有知就是无明,无知是本性,你听了我这个话,千万不要错解了,你要把这个话记住了,「无知就是智慧」,好了,我现在去当白痴去了,那是不是智慧呢?那就错了,你完全错了。这绝对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不但不是凡夫境界,也不是二乘人、权教菩萨的境界,换句话说,我们在此地姑妄言之,你也就姑妄听之。如果想达到这个境界,我教你一个方法,老实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这个境界就现前了。理一心是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你才能真正证实,否则的话,你回家打妄想,怎么打妄想也是无明,也是邪知邪见。《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般若的本体,无所不知是它起作用,它不起作用的时候是无知,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

  钞【智论云。】

  『智论』就是《大智度论》,有这么几句话节录在此地。

  钞【知一切众生数非数,常非常等,是智无不知,所谓得一切种智是也,即觉满义也。】

  『知一切众生数非数』,数是数量,这个字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如果拿数目字来说,就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些众生的数目。这谁晓得?佛晓得,大菩萨们晓得。佛晓得,为什么?他见性了。真如本性里面有这种本能的智慧,他也不必计算,也不必思考,就像电脑一样,你这一按钮,数字就出来了,奇妙得不得了,确实是如此。只要人家一问,这数字立刻就答出来,不必通过思考的,也无需要去观察的,本性里头的本能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

  另外这个数也可以讲数术。众生在迷都有数,因为有数,所以人家能算得出你的命,如果没有数的话,他怎么能算得出来?这个算命的确是根据很高深的数学,《易经》是在讲数学。现在宇宙之间许多星球,是从数学上推断去找,发现的。所以个人这一生有数,生生世世都落在数量里头。我们大宇宙也有数,都能推测得出来。所以许多预言,几千年前的预言,它很正确,为什么几千年这个推算这么正确?这里头就有个数量在。

  什么人能逃出这个数量?《了凡四训》里,云谷禅师就说过,大修行人,那个数量就拘束不了他,你去找那个算命的就不灵,就算不准,为什么?他已经超越数量。一般普通人,凡是被命运所拘束的,像袁了凡那样的人,我念《了凡四训》,我认为袁了凡是个标准的凡夫。我们是凡夫,连标准都够不上,他是个标准的凡夫。但是他以后遇到云谷禅师,他能够改造命运,能够创造命运,可见得命运是有,风水也是有,但是改变要从心里改变,境随心转,数也是从心才能够把它解开的。所以这个数含义很多,含义也很深。

  『常非常等』,这一切法哪些是常住的?哪些是无常的?譬如在我们众生的分上说,我们的真性是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常。我们这个肉体是无常的,肉体有生老病死、有成住坏空,我们的精神是真常的。现代的话,叫精神、物质。这个身体是物质,它是有聚有散,而我们的精神实在讲,不来不去,这在佛法里称之为佛性,称之为本性,或者称之为真心,经上这个名词总有几十种之多,都是说这桩事实。所以哪些是常?哪些是无常?「等」这是省略,底下还有许许多多,都是讲的这个宇宙人生的原理原则。

  『是智无不知』,智慧起作用,无所不知,这就叫做『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如来的智慧,是圆满的智慧。「一切智」就是知空,知体不知用叫一切智;「道种智」是知用也知体,这是菩萨的智慧;到「一切种智」,就是这两种智慧都圆满,这是如来果地上的智慧。称之为一切种智,这就是智慧圆满的意思。

  钞【十号者,万德世尊,举莫能尽。略而言之,如来至佛,共有十号。十号之中,佛当其一。具兹十德,世出世间之所宗主,故名世尊。】

  如来的『十号』,这十种号是通称,任何一尊佛他都具这十个号。这十个号是佛的智慧德能上建立的。十号当中,这里只举两条,举了一个『如来』,举了一个『佛』。十号是佛学常识,我们简单的讲一讲。

  第一个是「如来」。如来这两个字的解释也有很多种,最常见的解释就是:「今佛如同古佛之再来,这叫如来」。佛跟佛的智慧德能都一样的。今佛如古佛之再来,这个完全从事上说的。从理上讲,《金刚经》上解释得很好,「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这就像《般若》、《中观》里面讲的「不来不去」,这是如来的意思。还有一个意思解释得非常好,「如来者,诸法如义」,这个解释就是如来为什么称之为如来,把这个道理给我们说出来,他是亲身证得这个境界,「一切法皆如」。一切法是相,如什么?如其性,性相一如,这叫如来。所以说诸法如义。可是这样说法,同修们可能很难体会。我们拿作梦来作比喻,作梦,忽然你一下醒过来,你去想一想整个梦境,梦境就是诸法,能变现梦境的那个心就把它比喻作自性,你想想梦中所有的境界是不是都是你那个心变现的?如果你觉悟了,梦中所有的境界都是我的心!心就是梦境,梦境就是心,「心外无梦,梦外无心」,心梦一如,这就是诸法如义。

  你从这个地方去想,我们今天尽虚空遍法界,这森罗万象都是我们真如本性现出来的相分。你说明心见性,性在哪里?没有一法不是性!就好像我们作梦,忽然在梦中想起来,心在哪里?梦中哪一法不是心!全是你的自性。所以经上常讲:「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是什么?能变的心,妄是所变的梦境,真跟妄是一不是二。明白这个事实,真妄不二,性相一如,这就是《金刚经》上解释的诸法如义。你到了这个境界,就可以称如来。所以,如来的德号从这个地方建立的。我们没有到这个境界,不能称如来,到这个境界则称如来。称如来就是证得法身,法身是一切法就是自己身,像刚才举的梦境一样,忽然觉得我在作梦了,梦中所有一切境界全是自己,梦中有你自己的身体是自己,梦里那些别人还是你自己,是你自己心变现的,不是那个人从外面跑到你梦境里,没这个事情。梦中山河大地还是自己,没有一样不是自己,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统统是自己,这就叫证得清净法身,承认一切诸法确确实实是自己。我们肉身有生有灭,法身不生不灭。不止精神不灭、物质不灭,法身不生不灭,你把我这些话要是听懂了,细细体会,虽然你不能证得法身,什么叫法身你多少会有个概念。这是「如来」两个字的意思。

  第二个德号是「应供」,就是应该接受大众的供养。为什么应该接受大众供养?佛是一切众生无上的福田。我们到哪里去种福?供养佛的福报最大。现在佛又不在世,我们想修福,怎么办?我们到哪里去供养?供养这些出家法师,出家法师固然是有真正的佛弟子,也有妖魔鬼怪,你要是供养错了,好像你那个种子种到石头上,种到沙土上,不但不会生芽,连这个种子下去也坏掉了。所以种福田不容易。可是我告诉诸位,佛虽然不在世,佛的法身舍利住在世间,你供养它等於供养佛无二无别,法身舍利是什么?经典,你供养它。怎么供养它?你每天读诵经典,过去人写经,现在我们印经,这就是供养佛,使他的法身舍利常住世间,永不毁灭。尤其是《弥陀经》,《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同部的,一个叫大本,一个叫小本,说《无量寿经》、说《弥陀经》完全一样。佛在《法灭尽经》里面说过,将来佛法会灭尽,第一个灭的是《楞严经》,最后灭的是《弥陀经》。所有一切经都灭尽了,《弥陀经》跟《无量寿经》还要留在世间一百年,所以这个经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遇不到它的人,没福,遇到它的人依教修行,没有不一生成就的。所以说当生成就的佛法,只有这个法门,我们读诵这个经典,弘扬这个经典,流通这个经典,就是供养佛陀。所以第二个名号叫应供,他是九法界众生真正的福田。

  第三个德号是「正遍知」,这是从他的智慧上、德能上建立的,他是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的知决定正确没有错误,所以叫正知;遍知就是没有一桩他不知道,普遍知道,所以称他作正遍知。

  第四个名号是「明行足」,明是光明的明,行就是修行的行,足是满足的足,明行足。这个德号是从他神通上建立的。阿罗汉有六种神通,虽然有六种神通,他的能力有限,譬如讲宿命通,阿罗汉只知道五百世,过去五百世他知道,五百世之前他就不知道。佛这个宿命通是没有止境的,无量无边的,这是举一个例来说。在佛就不叫六通,名字换一换,叫「三明」,就是三种光明,就不叫神通,明比神通高明得太多。具足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也就是他的能力,神通实在讲就是能力,前面正遍知是讲智慧,智慧能力都圆圆满满,没有一丝毫欠缺,所以叫明行足。

  第五个是「善逝」,意思是不再来了;不再来,就是不退转。他成了佛,他决定不会再堕到菩萨,绝对不会再堕成凡夫。如果说是不再来了,成了佛就不到人间来,这个话讲不过去;佛常常示现在人间,他会来的,所谓倒驾慈航。善逝,古人解释「不还来」,实际上讲就是他不退转,不会再退堕到凡夫位子上。他到凡间来随类化身,像观音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他虽然现这个身,他实际上还是佛,他并没有真正堕落到这个身。所以到人间来现个人身,佛决定没有真正又变成人,没有,他还是佛,不过现人的这个样子跟我们和光同尘,来帮助我们而已,就是绝对不会再退回来,这叫做善逝。

  第六个是「世间解」,解就是理解,一切世间法他完全通达,没有一桩不知道的;世出世间法统统通达,这叫世间解。弘法利生,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当年学教的时候跟李老师,李老师就一再叮咛我们,说一定要通世间法,学佛总是以佛法为主,他特别提醒我们一定要懂世间法。世间法不懂,通佛法不能度众生,因为你跟世间人格格不入;通世间法不通佛法,也不能度众生。要想发心度众生就不容易,世出世间法都要通达,这个事情就难了。世间法,我们不要谈现代这个新的科技知识,咱们不谈这个,因为这个太多了,就谈从前的这个知识。《四库全书》,这是我们中国的老东西,你这一生能不能通达?世间法,没算现代的科技,现在新东西没算,算旧的,你就难了。那么佛法呢?三藏经典。可见得这个事情难,真正是难。所以发心容易,真正要做到不容易,可是我们尽心尽力勉强还要去做。

  在世间法里面,李老师给我们这些学生选的,第一个是《四书》,要念;第二个是古文,念《古文观止》;第三个是《御批通鉴辑览》,这是历史,要知道过去历史的教训;第四个是《五种遗规》,修身的书,这是规定我们必须读的世间法。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发心好像满好的,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礼节,举止言谈行为违背人情,这个怎么能弘法?你佛法再好也不行,不近人情! 有很多真正修行不错的,世间法一张白纸,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跟他相处真是啼笑皆非,他是不是有意的?决定是无意的,没有学过,人情世故不懂!所以世出世间法都要通达。佛对於一切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所以叫世间解。不通世间法,决定不能度众生,你自己这个言行举止众生看到会厌烦,再高的德行,你连做人都差劲,还谈什么?所以这点我们要留意的。世间书籍,我奉劝诸位《五种遗规》一定要念,是清朝陈弘谋居士编的,编得非常好,这就是学礼,所谓「人无礼则不立」,没办法立足於社会,一定要懂礼节。

  第七个是「无上士」。士,是中国对读书人的尊称。读书人里面,佛是至高无上,所以称为无上士。如果讲到学位,没有比佛更高的,他是最高的一个学位,称为无上士。

  第八个德号是「调御丈夫」。中国人常讲大丈夫,大丈夫跟大英雄都是从前对杰出的人的一种尊称。所谓杰出,就是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得到,这才称为英雄,这才称为大丈夫。佛称为调御丈夫,调御是对众生来说的,众生心里面有烦恼,他有办法把你这个烦恼调开;你失去方向、失去轨道,他有方法领导你走入一条正路,这都是调御的意思。原本调御是驾车,从前驾车,马拉的车,控制这个马,调御是这个意思。佛确实有这个能力。

  佛陀不在世了,这些经典也有这个能力,我们为什么得不到利益?这里头有两个因素:第一个是烦恼障重,不肯接受;第二个是坚固的执著,就是成见,排斥佛法,这个就没有法子了。不是佛法不能利益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有个抗拒性在那个地方,我们排斥它,利益才得不到。在一切经里面,诸位要知道,绝对不是说我们学净土特别称赞净土,而把别的法门看低了,不是的。如果有这种观念,我们在净土里面得不到一心的,虽然能往生,不会有很高的品位。

  法门平等,无二无别,法门虽然平等,我们众生的业障不平等、根性不平等、知见不平等,所以有的法门学起来容易,有的法门学起来困难,有的法门我们能得究竟圆满的利益,有的法门我们学起来只能得少分利益,只要是佛法决定得利益,你得的多少不同。古今中外的大德都认为《弥陀经》持名念佛的法门是究竟圆满的利益,人人能念,人人能行,问题就是你自己肯不肯干,你要肯信肯念肯行,你这一生就作佛了。

  这一次我们在黄念祖居士注解里面,看到这个法门所对的根机,他里面有一条说得非常有道理。念佛法门是接上上根机的人,这个不可思议!接上上根机的,我们仔细去想一想,没错,哪些是上上人?老太婆是上上人。她心里什么妄想也没有,什么知见也没有,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她就够了,她什么都不要了,上上乘人。中下人还怀疑,还要搞这个搞那个,把自己耽误掉了。我们看到那个无知无识的念上三年,站著走的,坐著走的,笑著走的,没有病苦,预知时至,这不是上上乘人,谁叫上上乘人?我们自己以为是上上乘人,佛菩萨看是下下根人,没有法子!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看不起老太婆,她们的成就不是我们能比得上的。她是一句佛号死心塌地,什么念头都没有了。我们念这个佛号,还看看这个、研究研究那个经,还想多懂得这些、那些,全部都掺杂著妄想,没人家那么纯。真正做到老实念佛,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这是上上乘人,能做到这九个字,三年没有不成佛的。

  所谓成佛的法门,成佛真的不难,三年决定成功,到那个时候,智慧开了,一切世出世间法都通达了。我们学,学三十年、学三百年,还是学个皮毛,还是不中用,不如人家那一句阿弥陀佛,那才是真正的从根本修,他不搞枝枝叶叶的。禅家讲根本,净土里面讲的一句阿弥陀佛,这个根本是究竟圆满的根本,不是禅家能比得上的。禅,三年未必能开悟,念佛三年决定能成佛,不能比!所以佛不是不能调御,是我们不肯接受,这就是讲到善根福德因缘。

  我看看讲堂听众,我也很有感慨,过去许许多多听我讲经的人,现在不来了,我看到的现在有很多的新面孔。我感慨在哪里?那些人福报不太大,我自己解行年年都有进步,他过去听的,我只有这么高,现在我有这么高,他听不到了,他只有资格听这么高,升一级他没有资格了,非常非常可惜。所以愈是后来来听的,福报是愈大。也有少数从前都来听的,你仔细回想回想,我每年所讲的境界不相同,不一样!所以我的那些录音带人家很多借去听,我听到之后都摇头,为什么?没有一个带子是我满意的,统统不行,要是我就一把火全把它烧掉。今天给诸位讲的,到了明天又不满意了。所以要紧的,把这一句佛号念好,我们一切都成就了。

  第九个名号是「天人师」,这是从佛出现的身分上来说的。佛是天上人间的导师,我们称他为天人师。所以佛法是佛陀的教育,我们称他作老师。我们没有称他作神,没有称他作至高无上的神明,没有这样称他;没有称他作上帝,我们称他为天人师。他是我们的老师,这把佛教的本质说出来了。

  第十个德号是「佛」,三觉圆满,称之为佛。具足这十个号称「世尊」,世尊是总称,就是世间再没有比这个更尊贵的。

  钞【十义者。】

  十义佛,是《佛地论》上所讲的。

  钞【具二智,断二障,觉二谛,得自他二利,如梦觉华开二喻,合之为十义也。】

  这十个意思,可以说纲领都提出来了。第一个是具足『二智』,就是根本智与后得智,根本智也叫实智,就是真实的智慧,后得智也叫权智,权巧运用。我们用个比喻来说,像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就是根本智,无所不知就是后得智。根本智不需要学的,是你自己本有的,换句话说,就是清净心的照用,《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心清净了,它自自然然就照,像那个水,水如果清净没有波浪的时候,它自自然然把外面境界都照到里面,照得清清楚楚,这个就是根本智。权智是应付众生的,这叫后得智。后得智要学,根本智不要学。菩萨为什么要教化众生?不教化众生,智慧不能圆满吗?不能圆满。必须在教化众生里面教学相长,因为你接触众生,你才晓得众生无量无边的习气,无量无边的烦恼,你就统统都晓得了。你晓得,你就有智慧来对治他、来教导他,这种智慧就叫做后得智。

  我们举个比喻来说,像禅宗六祖大师,他明心见性之后,根本智得到了,他知不知道《涅盘经》呢?他不知道,必须有人把《涅盘经》念一遍,他完全知道了,人家不念一遍,他不晓得。他也不晓得《法华经》,叫法达禅师把《法华经》念一遍,他知道了,他明了了。世出世间法,可以说他统统都不晓得,但是他一接触就知道,一看就晓得,一听就晓得,这就是后得智。所以他不教化众生,不去参学,后得智不能圆满。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也就是这个道理,他要圆满什么?圆满后得智,不是圆满根本智;没有五十三参,后得智就不圆满。所以菩萨发愿要普度一切众生,对别人有利益,对自己有利益,成就自己圆满的后得智。具二智,这两种智慧他具足。

  『断二障』,二障就是烦恼障与所知障。断烦恼障就恢复清净心,这是最大的障碍。我们念佛想得清净心,想心地清净,想得功夫成片,成片就往生。功夫成片里面有九品,上三品的功夫成片就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往生就可以什么时候走,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功夫成片里面上三品就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希望,如果说一心不乱才有能力,我们没希望了,功夫成片里头有这个能力,咱们各个都有指望,为什么?我们的确可以做得到。多久呢?认真去做,三年决定做得到,也许还不必三年,决定可以做得到。

  平常在待人接物就要常常提高警觉,学什么?学把烦恼减轻,贪瞋痴慢决定不能增长,要把它看破,要把它看淡,不要计较。冤家对头,我不愿意看到他,看他来了,我就躲旁边去,这不是修行。修行人什么样子?冤家对头在的时候,我就跟他坐在一起,我也不要走,正好我在这里训练自己,我这个瞋恚心是不是减轻?没有这个冤家对头,我怎么能把瞋恚心断掉?没有一个很欢喜的人,怎么能把贪爱断掉?随缘不攀缘,不找。我要断瞋恚心,我去找那个冤家对头,那就错了,那就攀缘了。碰到了,也不必躲避,没有碰到,也不必去找,始终保持一个平常心,保持一个清净心,这个我们心才干净。所谓是「不将不迎」,随缘不攀缘,在境界里头断烦恼。

  真正功夫都是在境界上现的,没有境界怎么晓得自己功夫。《金刚经》上举的例子,那个忍辱仙人修忍辱波罗蜜,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他这个忍辱波罗蜜圆满了,真正考验,禁得起考验,他这个忍辱度圆满。所以必定在境界当中勘验自己的功夫,我们功夫是不是成片,就是清净心有没有现前?是不是到一心不乱?

  第二种叫所知障,烦恼本身是障碍,所知本身不是障碍,因为佛是正遍知,那怎么是障碍?无所不知!我们跟佛也一样,也是无所不知,可是现在我们真的什么都不知了。什么都不知,一定是有障碍把我们的智慧障碍住,这种障碍我们就叫它做所知障,这个要去掉。要想断所知障,怎么办?佛经上教给我们一个方法,博学多闻,破所知障;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破所知障,圆满后得智。

  可是在现前,我要提醒同修们,我们要不要去搞博学多闻?你去搞博学多闻,你的所知障还是去不了,不但去不了,而且增加,绝对增长邪知邪见,这个事情麻烦了。所以你跟一个老师,走一条路,两个老师两条路,三个老师三条路,到后来不晓得走哪条路好,就没有法子。所以现在也有一些居士来找我,希望我培养几个人才,现在是弘法利生人才太少,我跟他讲,我何尝没有心,原因在哪里?找不到学生。「学生多得很」,没那回事情!哪里找一个学生,跟这个老师百分之百的服从?一个都找不到。

  我也跟诸位说过,我以前亲近李老师,一进门拜老师,第一个条件就是只准听他的,不准听任何人的,这个条件你不接受,那就算了,你就不要进门了。讲经说法欢迎你来听,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他上课这个班,你不能参加。你要参加这个班,正式作他的学生,只能听他一个人的,任何人讲经说法都不可以去听,他教你走一条路,带你走一条路。经典不能看,你想看什么经典要跟他报告,他同意才可以,没有经过他同意的,什么经书都不准看。所以我们觉得这个老师专制、跋扈、不讲理。

  唯有这种老师才能把学生带出来,他带你一条路,到你自己将来能够辨别是非邪正,就什么都可以看,什么人讲都可以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为什么?你能够辨别真妄,能够辨别是非,人家讲错了你晓得,你吸收人家的长处,舍人家的短处,你有能力去参学了。自己没有能力的时候,只能跟一个老师,两个老师决定不能成就。所以我们到哪找学生去?找不到。还有人说:法师,你一天到晚国外跑,你又不在家,学生跟你怎么学法?学生当然走,学生没福报,老师要天天去教吗?不需要,老师只要指你一条路,你照这条路去走,你就不会错。

  我在台中听李老师讲经,一个星期一个小时,所以我那个时候也带了两位法师,一个慧忍法师,一个见如法师,带他们到台中去亲近李老师,到那里学佛法。见如法师住了三个月走了,他说:这不行,进度太慢,一个星期一个钟点,我到这儿来学什么?慧忍法师住了十个月,用功过度,这一看书,这一睁眼睛一片漆黑,他没有福报,用功过了头,业障现前,他离开了。我在台中觉得,一个星期上一个钟点课对我来讲非常合适,为什么?我完全能够消化。我那个时候接受的能力就是如此。他一个星期上两个钟点课,我还很逍遥自在,还可以接受,如果上四个钟点课,我就很忙很紧张。完全能消化得掉,把它变成自己的,非常有受用。我在那个环境安安稳稳住了十年。现在人没有耐心,那有什么法子!所以说人各有志,不能勉强。

  今天我们破所知障的方法在哪里?中国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个教训有很深的道理。譬如经我不懂,怕不怕?不怕。你天天念,念上一千遍你就大彻大悟了。你们看看《坛经》里的法达禅师,亲近六祖,他是念《法华经》的,他见到六祖态度非常傲慢,顶礼的时候头不著地,六祖说:你这样傲慢,你一定有值得骄傲的。他就是《法华经》念了三千部,从头到尾念了三千遍,他肚子里有三千部《法华经》,值得骄傲,见到祖师拜下去头不著地,被六祖呵斥一顿。经过六祖一指点,他就豁然贯通,就大彻大悟。别人为什么怎么点也不开悟,什么原因?因为你没有三千部《法华经》!《法华经》分量相当大,一天念一部要念三千天,差不多八、九年的时间,不间断的天天念,所以一点就开悟了。这一悟一切都悟了,可以说世出世间法就像六祖一样一接触就通达,这是好方法。

  你再看看倓虚法师《影尘回忆录》,那是他的自传,他在没有学佛的时候,作居士的时候,八载寒窗读《楞严》,有三、四个志同道合的在一起念。以后他出家成为天台宗一代的祖师,靠什么? 八载寒窗读《楞严》的底子。我们今天念这个经,明天念那个论,这个不行!念前面,不晓得后头,念到后头,前头忘光了,没用!这本书念完,再换一本,这个忘掉了,你始终不能成就。不如古德,古德他就一部经书念到底,他统统念通了,开悟了,他才看别的东西,看别的不费力了,一看就明了、就理解。今人的毛病不晓得扎根,不知道扎根,这个太苦了,所搞的都搞好看。所以现代人,花瓶里的花,没有根的,很漂亮,两天就完了,就谢掉;不像古人,古人是根深蒂固,那真是年年抽新芽,年年开新花,所以比不上古人。诸位同修要认真的去反省。

  如果我们自己想要在这一生成就,时间不多,我们的好光景不过是五年到七年,所以了生死第一,取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第一。其次是研经,应该摆在第二个,研经要觉悟,专攻一部。能帮助我们了生死的,无过於这部《弥陀经》,注解分量这么多,够你念的。你就专念这一部,研经带注解,你把它念上十年、八年,你就是净土宗一代祖师,你就是阿弥陀佛再来,为什么?拍拍胸膀可以代表阿弥陀佛在这个地球上度化众生,你成为《弥陀经》专家,不要搞第二部就行了。这里头引用的东西,许许多多经论,世出世间法,全都引用在里头,用不著再去查参考书,一部就够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讲到此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