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七)
二多食苦对治 这里要明确所对治的是饮食过量的苦。它会增长烦恼业障,会障碍三昧,所以要认真对治。 如何对治?方法是观察饮食过量的过患。以前没有修道,生活都是在迷乱当中,修行之后要懂得哪些生活方式和修道不相应。要检点出来,一一改正。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放任烦恼而生活,那是修不好道的。 要检查自己身上有没有过量饮食的毛病?平时有没有做到了理智地把握饮食,不毁坏自他的善法、不妨碍道业吗?世间人没有求道的心,饮食上乱来,因为他是以烦恼为主,做的是纵欲、任性的事;修道人不能跟俗人一样,要以道为重,所以凡是妨害道业的事都要遮止,凡是有利修道的事都要实行,在饮食上也不例。 也许大家从没想过多食有什么苦、会怎么严重地障道,因此也从来没有“要对治过量饮食”的心。现在要调整过来,首先要用智慧观察到多食的过患,然后要能发起对治过量饮食的心,之后要让每顿饮食都只成为成就三昧的顺缘,而不成为违缘。 观察有三点:第一、是观察到饮食是服药,是为对治饥渴、维持生存而服用,因此过量食是不合理的;第二、观察到过量饮食会毁坏自他的善心,因此不合理;第三、是认识到过量饮食会失坏道业,因此不合理。真正以智慧认识到了这三点,饮食的观念和行为就会开始转变。 第一观:服药治饥渴、好恶平等观。 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 首先要了解自己身上有饥渴的病。观察自身:每天都要吃几顿饭,到时间不吃,饥渴的病就会发作。逐渐地饿下去,身体会越来越虚弱乏力。饿过七天无法支撑,就会死掉。这样就清楚,自己是有饥渴的病。对治饥渴的药就是饮食。如果能在时间和量上保证好,这一天不会发饥渴的病,也就能维持良好的身心用于修道,所以要把饮食当做服药。 接着要想:既然饮食是药,就应当定时定量地服用,这样才对身体有好处;如果不以理智把握,非时、非量、不相宜地乱吃,那只会损坏自己的身心。比如病人如果因为药味苦涩,就减少药量,那以药量不足,会不利于治病;如果因为药好吃就多服,也一定损伤身体。药本身是毒,能治病才叫做药,如果服得过量、不足、或不合适,也就成毒了。饮食也是如此。刚才讲了,身体饥渴的病要用饮食来治,但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维持一天身体正常运行的饮食,也各有自己合适的量。如果没达到量,身体的能量不够,那就气力虚弱,妨碍修道;如果超过这个量也会成病。比如身体只需要这么多,结果多出了20%,那这多余的20%就成了负担、成了废料,它在身体中储存,需要很大的能量去消化它。这样也会损伤身体。 以上这些道理能想清楚,这第一种观就能做得来。每次受用饮食时就会想:我现在进餐是服药,目的是治饥渴的病,让今天身体有精力修道。我不能因为药好吃,就生贪心多吃;药不好吃,就生嗔恚少吃。这样以理智把握住自己的心。如果正念的力量大,就能克制住贪欲。不管有什么饮食来,都能不增不减地受取,而不妨碍修道。即使有满桌的美味,也都能控制好自己,不过量地吃。 这很重要,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一生几万天里不因为饮食而障碍修行。如果没有控制好,每天都有可能因为饮食味道的好坏而过量或少量,造成很多修道的障碍。 自己也能反省到:常常因为食物味道好就无节制地乱吃,吃完发现已经上当!享受只是舌头舔舔,过去就都没有了。造成的损失是几个小时或半天都浪费掉了,非常可惜!自己也后悔。这样让自己落在昏沉、懈怠当中,打坐打不好,觉得这一天很乱,就是因为身体给搞乱了。 这方面一定要好好观察,直到心里认同了“过量饮食有很大过患”。这样让观念上转过来,然后在自己身上对治过量饮食! 第二观:不损自他观。 如蜂采花,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 这是讲多食会毁坏自他的善心,所以要禁止。 要学蜜蜂,蜜蜂采花时只取花的味尘,不损伤到花的色香。这是比喻修道人理智地把握饮食:只受取身体所需的能量,不会以贪心多求而毁坏自他的善法(“自”是指三昧善法;“他”是指施主的善心)。 这要知道,过量饮食会使身体负担过重,导致困乏、昏沉、睡眠。再打坐,效果就很不好。饮食调理好了,身体能量充足,一坐下去会很相应,也容易得定。饮食不当,即使昨天坐得很好,能够得定,但今天贪饮食吃得过量,结果坐得一点不好,妄想、杂念、昏沉一大堆。所以,为了保护三昧善法,就不能过量饮食。其次每天应时应量这么吃,不坏施主的善根。如果过分地享用,贪得无厌,这会使施主生厌倦的心,失坏他的善根。 有智慧的修道人,每天要像那只小蜜蜂,饮食来了,只理智地吸取所需的能量,之后一整天不障碍修法,反而增长善法。这样施主也欢喜做供养,他对你有信心,不会失坏善心,就真正种了福德。 每天都要把饭吃好,吃得平等,不生贪嗔;吃得应时应量。这样吃好了,饮食就成了为修道充电加油,不但不会损坏三昧善法,还能增上三昧善法。 第三观:知量知时观。 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 有智慧的人会做出理智的权衡。做什么事不是盲目地只随烦恼去做,而是用智慧来权衡:我受用饮食以多少为合适,不会坏我的道业。不是像贪心鬼一样毫无理智地去受用。吃得过量不好,吃得不适宜也不好,吃少了也不好。而且这个时代,还要观察:食物有没有毒,这非常关键!有毒的食品不能乱吃,这方面对身心也有很大影响。它有很多添加剂、毒素会损坏身体的内脏;对人的心态,有些会增长贪欲,有些会增长嗔恚等等,心、物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作为有智慧的人也要衡量。 比如一头牛,如果只能驮200斤,就不能让它驮300斤,不然牛支撑不住,就会垮掉;如果刚好合适,它就能长期稳定地负载。所以说“过犹不及”。 另一方面是指受取施主供养的时候,自己要心里衡量:我有多少福德?能消受多少?要懂得如果受用过分了,自己的道就会败坏。 很多人不知道这件事,因为受取供养过多而障碍修行。即使修行有点功德也会因此退失,如果没什么功德,那更是负债累累,将来还债就很艰难!所以要防止过分享用而亏损道业。 因果上的加减乘除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如果自己德行不全,还过分地受用信施,那福德的账上就会出现严重亏损,也就修不上去,已有的道也会失坏!要看:自己是一头什么样的牛?如果是很健壮的牛,可以背300斤,但背400斤也受不了,会垮掉。如果力量弱小只能背200斤,就不能去背300斤。每个人都要有自知之明,要知道自己福报有多大、德行有多少。如果德行不全,还过分享受,那自己的道就会很快败坏。 这样就知道,过分的饮食肯定对自己不利,它会使自己负担更重。如果少欲知足,享用少,修的善行、做的福德又很多,那修道就有本钱,就能顺利地修上去,每天向上走的力量也就大了。 这样衡量就可以认定:过量饮食是有很大过患!然后就应当设法对治。 如果以前饮食味道好就吃很多,毫无顾忌;饮食味道差,就干脆不吃。或者经常乱吃各种有毒零食,那现在都要努力对治。 如果自己不求解脱,只图现前享乐,至于来世怎么轮回、怎么堕恶趣都在所不计,那当然不必这样要求。但如果想一生几十年里成就定慧功德,开悟成道,那就要在饮食等的心态、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凡是妨碍解脱道、妨碍成就戒定慧的事,都要禁止不做。这样才能保证每天都非常顺利地投入解脱道的修行,才会有所成就。 要这样以理智的观察抉择来决定饮食的取舍。 三懈怠睡眠苦对治 先要知道所对治的苦和对治的目的。心里懒惰而懈怠,身体闷重而睡眠,这两者合成一苦,就是所对治。 为什么要对治呢?因为如果存在懈怠、睡眠,就直接障碍精进;而没有一心精进修法,就无法得定;没有得定,就生不了无漏智慧。以懈怠睡眠就使得身心疲软、闷重、昏沉,处在这个状况就障碍定慧,使定慧不能生起。 要求得这一生解脱,这是很艰巨的任务!要凭短暂的一生成就定慧,断除烦恼,那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二六时中念念在道。只有持续精进,才能成就三昧;而一心住在定中,才能发无漏慧;也才能断烦恼超出生死。否则每天在懈怠睡眠里虚度时光,心处在迷乱中,就生不起定慧。古代修道成就的人,开悟之前都是昼夜精进用功,开悟之后更是念念住在道上。所以一定只有对治懈怠睡眠,才能使道业升进。 睡眠从三种事生起:一、从饮食生起,就是以饮食过度导致身体困乏而睡眠;二、从时节所生,就是欲界的人到了天黑就自然要睡觉;三、从内心所生,就是心里有各种烦恼,有时是懈怠懒散就睡觉了,有时感觉今天心情不好,就蒙着被子睡了等等。 以下经文分成两段,前一段是以精进力对治从饮食和时间所起的睡眠;后一段是修观察对治和净戒对治,来消除从内心所起的睡眠。 (一)对治从饮食和时间所起的睡眠 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 佛教诫我们要发起珍惜人身的心,以精进力来对治从饮食、时节所起的睡眠。 白天对治饮食所起的睡眠。比如中午吃多了就要睡觉。这样的话,要以正念提醒自己:白天这么好的时光,我一定要精勤修法,不让时间空过!有这样的道心抓住自己的心,就不会乱搞吃的,一直心里提着:“大好的时光不能空过,我要注意饮食,不能乱吃,吃多了会困倦睡眠,浪费许多时间”,这样就会把握得住。 就像学生觉得“求学的几年时间特别宝贵,不能空过”,有这一念心就不会去搞吃喝玩乐,这一念善心会摄持住他的身心,投入到具大义的学习中。那我们是求出世解脱的人、发无上心的人,应该比他更有道心!一想到:人生光阴有几?一寸时光一寸命光!现在极难得的修法机会,不能浪费在无意义的睡眠中。这样就会控制饮食,不会放纵多吃。吃多了不是打盹就是傻傻地坐着,一下子就浪费掉好几小时。 如果是真正有道心的人,他的做法跟别人就不一样,别人到这时候刹不住车,没有原则,就是因为道心不强。如果境缘比较好,也许不出问题。但来了几个恶友,说今天要大吃一顿,自己把握不住就混进去了,然后左吃右吃,吃了三个小时!这样就是荒废人生! 实际上,我们对荒废人生、放纵烦恼的事要感到羞耻才好。有羞耻就不会做这种事,有羞耻就念念在道上。大家有没有这份心?有这份心,就会昼夜勤心修道,不愿把宝贵的光阴用在造轮回的业上,做增长烦恼、无明、业障的事上。 不但白天,夜晚也想:这夜晚的时间这么宝贵,初夜、后夜我也要修法,不让它放过。有了这种想,怎么会去看电视?连中夜都要诵经来度过,不要以睡眠因缘,让这一生空过而无所成就。这就是极其珍惜暇满人身,分分秒秒都用来修法行善。 比如西藏金厄瓦格西,一生持不动佛心咒九亿遍。他是常常想起人身难得,以珍惜人生的善心摄持,昼夜都用在修法上。在这些修行人心目中,时间比万两黄金还宝贵,他不愿意浪费在睡眠上,更不用说闲谈、散乱、享受世间五欲,绝不会像今天的人把大量时间都花在看电视、歌舞娱乐、运动,或者在网上到处搜寻。 “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这句话要牢记在心。要一想起佛的教导,就提醒自己:不能以睡眠让这一生空过,一无所得!更近地说,不能以睡眠让今天空过,一无所得。 (二)对治从内心所起的睡眠分二:1、观察对治;2、净戒对治。 1、观察对治 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 前一句是以念无常来对治懈怠睡眠。 要观察自己的生命并不是常住的法,这一期人身只是因缘的暂时显现。生在人间,又得到暇满身,修法内外的顺缘都很具足,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但这只是因缘所生法。因缘生的这些刹那,用好了,就算成办了大义;没用好,也就一无所得地空过了。 这里讲:要常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从细无常上讲,指器情世间念念生灭,包括我们的身心只是因缘所生法,不住第二刹那。 有句话叫“缘生可贵”,因缘生的法很可贵,你一懈怠就过去啦!如果你对刹那无常有深刻的体认,知道每刹那住在道上才有意义,不住在道上就是空过,有每刹那都珍重不空过的心,精进就会贯彻在一切时中。 今生这一期的暇满是过去累世修集善根的果报,每个刹那都是因缘一现,都要珍重。 能这样念刹那无常,就可以把自己的心昼夜摄持在道上。绝不会去看电视、逛街、闲聊、打游戏、看小说、看报纸,或者做任何与道无关的事。一想起心思放到里面,会浪费掉几个小时,就不肯那样去做。不但这样,连吃饭都想“我要住在法上”,上厕所也是这样,坐车也是这样。常常想到人身极其宝贵,虚度了实在可惜!这一生只有有限的天数,一段一段过去就一段一段地消失。一段一段用好了,才能有所成就;一段一段虚度了,就什么成就也没有。 这样,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因缘所生的这一个个刹那,用好了就有意义;没用好就是完全错过了。一个小时是好多刹那!如果浪费在看电视上,那就太可惜、太愚痴了!就是用金盆装大便!这一个小时所做的事就是往心里装很多杂染的念头、装很多生死业力,要感觉这样做很愚痴!有这份心,就会念念用在道上。 或者就一期生灭无常来说,那你想:我今生得到的这一期宝贵人生,如果不用来修道,马上一生就过去了,有为法都是因缘一尽就没有了,再不会显现第二次。目前因缘这么好,有这段宝贵的时光可以修道,所以一定要好好利用。不然一旦错过就再没有了,然后会落在很不好的因缘中,到时就后悔莫及了。 这样要常念人生短暂,无常来得特别快;进一步想到死期不定,有可能今天就会死,所以今天一定要好好把握。像这样心里一想到无常,就不愿意浪费时间,就会想要趁今生有这个机会,早求得定慧,早度出生死。 “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是观察我们自己身上有很大的隐患,而发起警惕的心——我不能睡眠昏迷,一定要常常警觉,因为我心上有烦恼的敌人! 在我的识田里八万四千烦恼没有根除,现在只是没遇到因缘,烦恼没起来,一遇因缘它就会发动。烦恼贼一发动,就会坏我的法身慧命,比冤家伤害我的肉身还可怕!我怎么能安然睡眠不自觉醒呢? 集谛真正思维好了,会觉得烦恼可怕。如果有怖畏烦恼的心,心会时时警惕。因为畏惧生死,就不敢随便懈怠,自己知道一失去觉照,烦恼就会纷纷起来,那是很可怕的。如果能防烦恼贼如防冤家,那就会昼夜六时常常警惕。 2、净戒对治 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持戒之钩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无惭人! 净戒对治,是一想起烦恼在心里睡觉。不彻底根除的话,它一发动就会让我陷在生死当中。所以要早日用持戒的钩子把它钩出去。心中的毒蛇摒除出去,才可以安然睡眠。意思是:意识到自己心里睡着八万四千条烦恼毒蛇,有一种一发动就让自己入生死,而不得解脱(比如一念嗔心起,就造下谤大德、谤正法的业,就会长劫堕落地狱。以贪心生起,就会破戒堕地狱。或者以损坏三宝物,要做牛做马偿还)。所以要昼夜执持净戒来对治。 这又有三层,首先以木叉戒防住身口,身体不造杀、盗、YIN的恶业,口不说绮语、妄语、两舌、恶口等。为了防止毒蛇发动而损伤自己的慧命,自己心里会有第一个强烈的愿心——一定要守好木叉戒,尽量让身和口不造恶。 这样的话,外在身口的业是控制好了,里面的心还控制不住。所以还要修第二个“定共戒”,就是修寂止。修成了寂止,就能完全控制住烦恼。控制住了不发起,就是得了“定共戒”(安住在定中,定和戒在一起,叫“定共戒”)。 这还没彻底,还要成就第三个“道共戒”,就是见道证得无漏慧。到这时才以持戒的钩子把心里的毒蛇钩出心外了。毒蛇已出,就能安然睡眠。 再看经文“不出而眠,是无惭人”:在烦恼毒蛇还没有钩出去时,自己竟然若无其事地安然而睡,那就是无惭愧的人。因为不知道尊重自己的灵知,叫做无惭;因为不知道羞耻自己的过失,叫做无愧。或者不希求作圣贤,叫无惭;不耻卑下,叫无愧。 古代大修行人都有大惭愧心,在意识到自己散乱在世间法上时,会非常羞愧!以前多次讲过:宏智禅师一次和别人征诘公案时,失声大笑。他师父骂他:你这一声失去多少好事?(因为这时心已经不在道上。)宏智禅师就向师父磕头,以后再不敢轻忽!但我们没这份心,我们善根薄。即使放纵自己造恶,也丝毫不脸红。这样才导致不断落在非法中,夹杂很多生死因缘,使道业难以成就。 宋朝慈明禅师和几位道友结伴参访汾阳禅师。当时是严寒的冬天,河东的气候非常寒冷。大家都害怕寒苦,只有慈明志在道业,昼夜不懈怠。当夜深昏昏欲睡时,他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难过地说:“古人为生死废寝忘食,我是什么样的人!竟然这样放逸。生无益于当时,死无闻于后世,我是自暴自弃呀!”后来慈明禅师得到了大成就。 又有一位哲侍者,睡觉以圆木做枕头。稍微睡一下,因为枕头转动,他就醒来再安坐,天天如此。有人说:“你用心太过度了。”他回答:“我对般若的缘分薄。如果不这样,恐怕被妄习所牵。” 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常当惭耻,无得暂替。 披上惭耻的衣服,在一切庄严里中第一庄严。戒定慧都能庄严法身,但只有惭耻才会学习,所以惭耻是第一庄严。 比如有惭愧心的人,想到历代圣贤和自己是一样的人,他们能修持得到大成就,而自己现在还满身烦恼、业障,为什么还让自己放纵烦恼、造恶业呢?这样有羞耻心,就不会做非法的事,一定会昼夜精进行善。 由于昼夜精进,就能成就戒定慧,速得道果,因此惭耻是第一庄严。有了惭耻,戒定慧都会生出。 惭耻又像铁钩一样会把人的心钩住,不做任何非法的事;如果心里没有惭耻,就还会去做。惭愧心很强的人,稍微做了浪费时间的事,就自己会痛心悔过。我们以前讲过伊庵禅师的事。他一到晚上就痛哭流涕:今天又这么空过!不知来日功夫如何?他对自己虚度人生感觉很羞耻,所以一生没和别人交谈过一句。像这样有惭愧心,就能制止非法,会像铁钩一样控制住心,不会乱做。 像这样就知道,有惭愧才有戒定慧的功德庄严、才能制止一切身口意的恶行,所以惭愧是殊胜庄严。正因为是殊胜庄严,所以要常常怀有惭耻,不能一刻舍离。 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 这是从反面说:假使远离了惭愧羞耻,就会失诸功德。意思是:没有惭耻之心,就不能持戒;戒不清净,就无法得定;定不成就,也无从发起无漏智慧。这样,戒定慧一无所有,世出世间的功德从何而生呢?因此说“失诸功德”。 惭愧心是希求作圣贤的心、羞耻造恶的心。发现自己没有安住在道上,竟然在烦恼和恶业里打转,自己会感觉羞耻!自己本是自性天真佛却沦为凡夫,比起诸佛菩萨相差极远!有这样的惭愧之心,就会昼夜精进修行。 不羞愧自己的过失,不求上进,叫做无惭无愧。以前怎么做下劣行为,现在依然如故;自己身上不具的功德也不希求修证。这样堕在不思上进、因循苟且的状态中,就不会认真持戒,远离以往的恶心、恶语、恶行。不能持戒止息身口意恶,就无法安住一缘而得定。不能得定,就不可能发起无漏智慧。这样就任何殊胜功德都不可能成就。 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所以有惭愧,就一切善法都会生起。因为有羞耻过恶的心,就一定会改过;因为有求作圣贤的心,就一定会勤修。而无惭无愧,就会安于恶劣的行为、安于鄙劣的境界。这样就跟禽兽没有两样了。 禽兽的善心被埋没,不羞耻过恶,不发奋上进。而人有羞耻心,不甘心被烦恼和恶业埋没,就会发奋改过,就可以作圣贤。人和禽兽的差别就在这点上。《涅槃经》说:“无惭愧者,不名为人”。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