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90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一五七页: 玄义【又若书写则化被苍生,讲演则祥符白鹤。】 自古以来,受持《弥陀经》有许许多多不思议的感应,这一段讲到写经。在从前经书的流通要靠书写,印刷术是在宋元以后才逐渐兴起。方册的经典,就是我们现在看的这种线装书,这样把它装订成本的,佛经采取这样装订的方法是明朝末年才开始的,明朝憨山大师提倡的,这叫方册本。在这以前,唐朝是卷子,像书画一样卷起来的,到以后就摺叠本,由摺本再演变成装订成册的方册本。 但是那个时候印刷术很不发达,木刻版本最先都是要写出来,写好之后再刻到木板上,一个字一个字的雕刻。印也是很不方便,一块木板,就是一张一页的这个经书是一块木板。那时没有油墨,用松烟印;就是松树籽烧起来,用松烟。你看我们这古本的书,松烟印的,手一摸,手就黑了,油墨不会。松烟刷的,因此成本就相当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现在人修福比古人方便太多了。古人想流通经书,要雇人来抄写,抄一部给他多少钱。有一些念书人,考试没有考取,怎么办?就常常到寺庙去抄经。寺庙给他工钱,抄一部经给他多少钱,供给他吃、供给他住,他的工作专门抄写经典。那时候的流通用这个方式。注解里面,他举的例子都是事实。 疏【书写者,唐善导大师,凡得衬施,用写弥陀经十万卷。】 『衬施』就是信徒供养他的钱,他用这个钱请人写《弥陀经》。不容易!《弥陀经》能普遍的流通,实在是得力於善导大师的提倡。当然这个经不算太长,一个卷子就可以写一部,是一卷经。他请人写《弥陀经》,这数量可观,十万卷!今天印刷术这样发达,哪一个人发心去印《弥陀经》十万卷?今天做容易!比善导大师那时候容易太多了。他这十万卷经要写多少年?我们今天印十万本书,一个月就印出来,而且价钱比从前低得太多。这是流通经卷的。 疏【劝人受持,亦有读诵至十万遍者,五十万遍者。】 这是讲受持念这个经的人。所以念经,同修们要注意,不要念得太多太杂。念经的目的一定要搞清楚,我们念《弥陀经》的目的在哪里?实在讲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我们既然一心一意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再去念其他的经典就叫做打闲岔。法门的可贵,贵在专修!这部经念熟了,心也定了、专一了,就能得一心不乱。如果念许许多多经论,这个一心不乱不容易成就,为什么?念这个经,想到那个经还没念,那个念完了,还有些没有念的,你这个心里就打妄想,心不专。所以真正想得到修行的利益,一定要专,念的经要专,修行的法门也要专,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都用不著了。 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蕅益大师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句阿弥陀佛是「圆摄五宗,该罗八教」,一句阿弥陀佛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典,所说的一切法门,统统都包括了,一条都不漏。不但包括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这一句阿弥陀佛也都包括了。我们不念阿弥陀佛念什么?不念《弥陀经》念什么经? 善导大师这个人很了不起,唐朝时候人。传记里面记载,他是专念阿弥陀佛的,所以他是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他念一声佛号,口里面有一道光,光中有一尊化佛,就是阿弥陀佛的像,声声都是如此。这是传记上记载的,「口放光明,光中化佛」。历史上,传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永明延寿、丰干和尚也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 疏【僧俗归仰,至有感极焚身供养,得念佛三昧者,不可胜纪。】 这都是指善导大师教化的功德,后世尊他为净土宗的祖师。感动到了极处,『焚身供养』,燃指、燃臂这些都属於焚身的一部分。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事一心不乱,跟善导大师修学,得到一心不乱的人很多很多。 疏【讲演者。】 就是讲这部经。 疏【宋沈三郎。】 宋朝时候的人。 疏【晚岁回心念佛。】 这是晚年,年岁很大了,这才学佛,相信这净土法门,发心念佛。 疏【因病,请僧讲弥陀经,易衣而终。】 在病中请法师给他讲《弥陀经》。在换衣服的时候,他命终了。 疏【缩膝欲起,二子局於名教,以易龛为难,曳其胫直之。将入敛,忽举首出衣被,瞿然而坐,举家大惊。二子急前扶卫,乃以肘节捶之。子曰:助父坐脱耳。竟坐逝。荼毗,有白鹤二十九只,飞鸣云表,久之西去。】 沈三郎的传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这是已经死了,他在没有走之前,他给儿子交代他想坐龛,这是坐脱,坐著走的。『名教』,这是儒家的,儒家的大殓,人死了以候一定是入殓装棺材。所以儿子就不听话,把他照一般人的方式来大殓。把他的腿弄直,用棺材来入殓。这个时候忽然他坐起来,这真是很吓人的事情。他家里人明白了,晓得他的志愿是要坐著走的,不愿意躺著走。所以他的儿子帮助他把腿盘起来,让他坐脱。『荼毗』就是火化,火化的时候有二十九只白鹤,等於说来送他。化完之后,这些白鹤往西方飞去,有这种瑞相。『祥符白鹤』,这就是礼请法师来讲《弥陀经》,他在听经的时候往生的,有这种瑞应。 玄义【现前感应,则宝地遥观,克取往生,则涅盘非比,如斯感应,屡见古今。】 这是讲现前的感应,实在也非常之多,这里是略举几个人。 疏【宝地遥观者,唐大行禅师。】 唐朝时候的大行禅师。 疏【初修普贤忏。】 以前他修行是礼普贤忏法,就是普贤菩萨《忏愿仪》,他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 疏【后入大藏,随手取卷,得弥陀经。】 古人常常用这个方法。经典这么多,我应该学什么?在佛前许愿,我在《大藏经》里面抽一部,我就照这个学,这是一个方法。有的时候拈阄,像蕅益大师常常用这个办法。他所喜欢的这些经论法门,他都写成纸条,把它放在佛前面,每天礼拜供养,拜了七天在那里拈一个,用这种方法。他在《大藏经》里面抽一卷,抽到《弥陀经》。 疏【日夜诵咏。】 『诵』是读诵,『咏』是歌唱。古人读书的腔调很好听,梵腔也非常好听。 疏【至三七日。】 他日夜念这部《弥陀经》,念了二十一天。 疏【睹琉璃地上,佛及二大士现前。】 这个相现前了,现前看到的。他看到西方极乐世界大地是琉璃地。琉璃,我们现在称之为翡翠,就是绿色的玉。大地是绿色的玉。阿弥陀佛、观音势至都现像给他看。 疏【僖宗闻其事。】 唐朝僖宗皇帝听说这桩事情。 疏【诏入内庭,赐号常精进菩萨。】 大行禅师原来学禅的,以后从禅回归到净土,他是真精进,专念《弥陀经》,日夜不断的念,念二十一天,得这样的感应。所以僖宗皇帝赐他一个号,叫『常精进菩萨』。 疏【后琉璃地复见,即日命终,异香经旬,肉身不坏。】 这位法师留肉身。他往生的时候,这个相又现前,现前的时候他往生。『异香经旬』,旬是十天,他往生的时候这种香气十天都不散。 疏【涅盘非比者。】 《涅盘经》比不上《弥陀经》。 疏【梁道珍法师。】 五代时候的梁朝,道珍法师讲《涅盘经》。 疏【天监中。】 天监是年号。 疏【憩锡卢山。】 憩息是住下来。他游方参学到江西庐山,就住下来了。 疏【慕远公净业。】 对於慧远大师东林念佛堂专修净土,他非常的羡慕。 疏【禅坐中,忽见海上数百人乘宝舫前迈。】 这是定中的境界。他在入定的时候,现的是大海,海上有几百人乘坐一条大船。『宝舫』,这个船当时非常之名贵,是七宝所造的。乘著宝船往前去。 疏【师问何之。】 道珍法师就问他们:你们到哪里去? 疏【答曰往极乐国。】 我们这个船要开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他听了之后: 疏【因求附载。】 我可不可以搭你这个船一道去? 疏【报云。】 那个人就回答他: 疏【法师虽善讲涅盘经。】 你很会讲《涅盘经》。 疏【亦大不可思议。】 这个功德不可思议。 疏【然未诵弥陀经,岂得同往?】 你没有念过《弥陀经》,怎么可以同去?这就是说一生都在那里弘扬《涅盘经》、讲《涅盘经》,不能往生西方。他没有念《弥陀经》不行,不愿意载他一道去。 疏【师遂废讲念佛。】 这个法师在定中有这样境界之后,他不讲经了,专门念佛了。 疏【诵弥陀经及二万遍。】 定中没有遇到这个境界,这个心发不起来。遇到这个境界,这真正发起来。 疏【将终四七日前。】 这也是预知时至,他在往生『四七前』,二十八天,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样子,一个月前。 疏【夜四鼓。】 四更天的时候。 疏【见西方银台来至,空中皎如白日。声云:法师当乘此台往生。】 有这个瑞相现前。 疏【时众咸闻天乐异香。】 当时大众听到空中有天乐,而且闻到异香。 疏【数日香犹未散。】 几天这个香气都不散。 疏【其夜峰顶寺僧,遥见谷口火炬数十,明燎彻夜,次日乃知师逝。】 『峰顶寺』,这个寺庙建筑在很高的地方,所以它的视线广阔,能看得很远,看到山谷谷口有许多火把,一直到天明的时候,火把还能看得见。这些都是瑞相,到第二天才晓得法师往生了。 疏【如上所录。】 这是记录的。 疏【皆修因证果,此感彼应。】 修行的人有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有应。 疏【叠见层出,自古及今,未及枚举。】 这些感应的事情实实在在太多了,《净土圣贤录》跟《往生传》里面所记载的,挂一漏万。尤其是古时候,消息传递不容易,多少往生有瑞相的,写书的人没有听说、没有见到,漏掉了。他能搜集到的资料实在讲很有限,遗漏的很多。所以这个法门在中国,不知道度多少人往生西方世界。 ◎【四、明持】 『持』就是受持,受持的感应。 玄义【若持名者,或一念而飞一光,或一声而出一佛,或响弥林谷,或音彻宫闱,或六时系念,而依正盈空,或十字标心,而圣贤入会,洎乎昭代,续有名流。】 这也引用了不少的公案。 疏【此正明执持名号也。】 这是讲念佛的这种殊胜的感应。 疏【净业诸贤,多不繁载。】 『载』就是记载。太多了,记载不完。 疏【姑举昭灼世人耳目者一二,以为激劝。】 历代最著名的,人所共知的,举出几个来劝勉我们后学。 疏【飞光者。】 这就是一念,『飞光』,口里头出光,刚才跟诸位提到的善导大师。 疏【唐善导大师,人问念佛得生净土否?】 这是有人问他老人家:念佛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疏【答曰:如汝所念,遂汝所愿。】 善导大师答覆,只要你念一定能满你的愿,你肯念,你一定能往生。 疏【於是导乃自念阿弥陀佛一声。】 他自己念,他念一声佛就有一道光。 疏【则有一光从其口出,十声至百,光亦如之。】 他念佛,口出光。 疏【光明满室。】 他念多了,房子里面统统是光明的。 疏【帝闻其事。】 当时皇帝听到有这样的异相也召见他。 疏【敕所居为光明寺,后登柳树端坐而化。】 他住的这个地方,皇帝送给他一个匾额,叫『光明寺』。念佛口出光明。 疏【出佛者,少康法师。】 这也是净土宗一位祖师。 疏【在乌龙山,建净土道场,劝人念佛,众见师念佛一声,口出一佛,至於十念,十佛次出,犹若连珠。】 他念佛,口里有佛像出来,念一声一尊佛,念十声十尊佛,念一百声一百尊佛,佛连著出来,有这样的瑞相。 疏【临终之日,口放异光数道,奄然而逝。】 这也是念佛在当时就有不可思议的祥瑞,足能够感动天心。 疏【响弥者,唐道绰禅师,平居为众讲无量寿经,将二百遍。】 这也是净土宗的祖师,一生专讲《无量寿经》,讲过二百多遍。 疏【人各掐珠,口称佛号,或时散席,声播林谷。】 大众听经的人都拿著念珠念佛。寺庙都是建筑在深山,拿现在的话来说,都是风水最好的地方,都是在深山,念佛声音响彻『林谷』,谷是山谷。这是感应,不是感应的话不可能。我们就是用念佛堂,大家在这里一块共修的音声,要能外面山谷树林当中都听到,这个不是感应决定做不到。尤其是散席之后,音声还在林谷。 实际上,每一位念佛的同修都要知道,佛号念熟之后,无论在什么地方,心静下来就会听到佛号在耳朵。如果有这个境界,你就晓得这是念佛的初步功夫,证明你的功夫刚刚得力,应该继续努力,从这个功夫再进一步才是功夫成片,然后才是一心不乱。如果这个境界现前,那的确在林谷之中,心一清净,你就会听到念佛的声音。 疏【音彻者,唐法照。】 提倡五会念佛的法照禅师,是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 疏【於并州五会念佛。】 他是遇到文殊菩萨。这个人是个参禅的,本来住在湖南衡州,就是现在的衡山。有一天早晨,禅堂里面吃早粥,那个时候出家人都用钵吃早粥。钵里面就现相,这也是不可思议的感应,就像看电视一样,钵里像电视画面,现的是五台山,清清楚楚。他看到之后,就把这个情形问一个老同参。那个人曾经去过五台山,听到他讲这个情形,他说:这是五台山。就劝他去朝山。 到五台山之后,果然看到那个境界跟钵里面现的一模一样。他记得很清楚,路很熟,於是找到大圣竹林寺,文殊正在那里讲经,听众有一万多人。听完以后,他上前给文殊菩萨顶礼,然后问文殊菩萨,他说:「末法时期众生根性比较劣,烦恼重,修什么法门能有成就?」文殊菩萨告诉他:修念佛法门。文殊菩萨教他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自己念了几声佛给他听。他就学了这个调,这个调就是五会念佛。 他离开五台山之后,就自己在并州建道场专门念佛了。念佛这个声调从五台山文殊菩萨那里学会的,现在台湾也有五会念佛,这个调是不是文殊菩萨传的,那就不晓得,可能文殊菩萨传的这个调已经失传。现在有些聪明人,听说有五会念佛,就自己编一个谱,教大家唱。他们这个五会念佛的声调像唱歌一样,接引初机很好,但是真正念佛,那个念法不容易得一心,我想与文殊菩萨传的一定有很大的差别。这是法照禅师开念佛道场。 疏【感代宗皇帝宫中闻念佛声。】 宫廷里面皇帝听到念佛的声音 疏【遣使遥寻。】 就派人去追这个声音,一直追到并州,追到法照禅师这个地方。 疏【见师劝化之盛,遂诏入宫,宫人念佛,亦及五会,号五会法师。】 这也是与代宗皇帝有缘,把法师请到宫廷里面,他在宫中教大家念佛。这是说音彻宫闱。 疏【六时者,晋慧远法师,居庐山,制莲华漏,六时念佛,澄心系想。】 这是净土宗第一代的祖师慧远大师,他住在江西庐山,建念佛堂。现在这个念佛堂还在,我在香港讲经,听他们讲现在这个东林念佛堂还有一百多人念佛,非常的难得。他做了『莲华漏』,从前没有钟表,不知道时间,所以就用刻漏来计算时间。上面这桶水,他做的是莲花,莲蓬上面水,一滴一滴往下滴。这个桶上面刻度数,晓得水流了多少,这是多少时间,古时候用这个方式算时间。『六时』,昼三时、夜三时,六时就是日夜不间断。念佛堂确实是如此。累了怎么办?累了可以休息。所以念佛堂旁边有休息的广单。休息的时候和衣而睡,不脱衣服;醒来之后赶快再继续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立刻就进念佛堂念佛。 疏【后十九年。】 十九年以后。 疏【七月晦夕。】 『晦』,三十、初一,没有月亮的时候;望就是十五,月圆叫望。『夕』是晚上。 疏【於般若台,方从定起。】 这是念佛的时候,坐在那里念也能入定,起来的时候: 疏【见阿弥陀佛,身遍虚空,圆光之中,无量化佛及菩萨众,水流光明,演说妙法。】 这个境界跟《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讲的西方极乐世界完全一样,他见到了。远公大师见到西方这个境界,他一共见过三次,没有跟任何人说,往生的时候才跟大家宣布。他的念佛堂一共是一百二十三个人,这是志同道合在一块结社念佛,个个往生。像刘遗民他们先往生的,远公往生的时候,先往生的人都跟著阿弥陀佛来接他,而且还给他说:我们都追随你,跟著你老人家一块念佛,怎么你来得这么晚?这在净土传记里面有很详细的记载。 疏【佛言: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七日后,当生我国。至期,端坐而逝。】 这一次是第三次见到的。他往生前七天现这个瑞相。 疏【十字者,宋长芦宗赜禅师,禅理洞悟,宗说兼通。】 这位法师也相当了不起,禅教都通。有许多通教不通禅、通禅不通教,自古以来禅教俱通的不多。俗话说,这是真正大通家。唯有真正的通家,才知道念佛的好处,才会死心塌地念佛。为什么?他一切通达,他晓得!教、禅,没有往生好!这是真的,一点不假。依教依禅来修行,要想证果,以大乘法来说,无量劫的事情;小乘教里面,三大阿僧只劫,这里面还有退转,还有隔阴之迷,不能保证你一帆风顺。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是一帆风顺,一生成就。所以真正宗教皆通的人,没有一个不回心净土。他也是其中之一。 疏【而远尊卢阜之规。】 『卢阜』就是慧远大师庐山念佛堂的规矩,他遵照慧远大师这个方法。 疏【建莲华胜会。】 他发起了一个会,邀集志同道合的,大家在一起修行。 疏【其法日念阿弥陀佛,或千声万声,各於日下以十字记之。】 这是记数念佛。大家在一块共修,但是每个人念多少是个人自己订。你愿意一天念一千声,你就念一千声,你愿意一万声,你就念一万声,个人自己订,但是每天功课不能缺。他们用日历,初一我发愿念一千声,今天功课念完,我就在初一底下画个十字,这就是记数。像后来的「功过格」一样,每天记载我的功课有没有缺,你发心念一万声,你天天念一万声,念满一万声,画一个十字,做个记号,天天这样念法。莲华胜会是这样组织的。这种组织我们相信参加的人一定很多,因为到这里来念一千声要不了多少时间,他念完之后,回家还可以办他的事情。不像远公的莲社,那是住那个地方,就在那里一直念到往生的;那个情形不一样,不是真正发心的人,他不收的。 当年晋朝文学家谢灵运,跟慧远大师很熟。谢灵运想参加莲社,慧远大师不收他。陶渊明跟他交情也很好,他很欢迎陶渊明参加莲社,陶渊明不肯参加。为什么不让谢灵运参加?文人气习太重,他喜欢作文章、作诗赋,搞这些东西。那个念佛是下定决心要求生净土的,所以个个成就。莲华胜会这个尺度就很宽,如果一天发心念几万声佛号的,那是很可能有成就。每天念一千声也算不错,如果一生当中都不缺,也决定会往生。 疏【一夕,梦一男子,乌巾白衣,风貌清美,谓赜曰:欲入公弥陀会,乞书一名。】 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梦到有一个男子。『巾』就是戴著帽子,帽子黑色的,穿著白衣服。这个人『风貌清美』,来见法师说他想参加弥陀会,参加他的莲华胜会,来报名的。 疏【赜问公何名?曰:普慧。】 法师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给他填写名字。他说:普慧。 疏【又云:家兄普贤,亦乞登名。】 他报了名又说,他还有一个哥哥叫普贤,也报了名,说完之后就不见了。 疏【赜觉而语诸尊宿。】 法师第二天把他梦中的境界告诉德高年长的长者们。 疏【皆云华严离世间品,有二菩萨名,乃知圣贤幽赞,以二大士书於录首。】 大家一想,这两个人是《华严经》上的两位菩萨,普贤菩萨,普慧菩萨。这个会菩萨也来参加,所以就把普贤、普慧排名排在第一、第二。这是不可思议的感应。 疏【昭代者。】 『昭代』是现代。前面是讲过去的,现在讲当代的,这是莲池大师那个时代,明朝末年。 疏【如西斋、空谷、天奇、毒峰等,皆近世高僧,笃信精修,匹休前古,相续不绝,稍详往生集中。盖千万中,纪其一二而已。】 楚石琦禅师,他有「西斋净土诗」,《净土十要》有搜集,都是称赞净土的。空谷隆禅师,他有专门劝修净土的文章叫做《空谷集》,《卍续藏》有搜集。天奇禅师有《茕绝集》。毒峰善禅师有语录留给后人。这些都在明朝末年的时候,都是佛门里头很有成就的人,而且这些人都是先修禅,在禅里面有相当的成就之后,回过头来念佛,都是念佛往生净土的。《往生传》里面都有他们的传记。这个实实在在说不尽,太多太多了,这个地方只能举几个人来做为劝勉而已。 玄义【至於感护。】 『感』是感应,『护』是护持。 玄义【则宿冤得度,恶鬼不侵,灵应则瞽目重明,俘囚脱难。】 这里面也举了几个公案。 疏【冤度者。】 冤鬼缠身,念佛能得度。现在我们这个世间这种情形很多,但是他不信,那就没法子;如果真正相信,一心念佛,这个冤鬼决定会离开的。 疏【唐邵彪,镇江人。】 这是唐朝时候的事情,在江苏镇江。 疏【为诸生时。】 『诸生』就是秀才,在做秀才的时候。 疏【梦至一公府。】 梦到一个做官的衙门。 疏【主者问汝知所以不第否。】 他是个秀才,秀才再考的时候就是举人,年年落第没考取。梦到官府里有人问他:你晓不晓得为什么考不中? 疏【彪对不知。】 他对答:我不晓得。 疏【因使人引彪前行。】 叫他看看因果报应。 疏【见大镬中。】 『镬』是锅,大锅里面。 疏【有蛤蜊作人语,呼彪名。】 大概是平常喜欢吃海鲜,吃得太多了。这些蛤蜊都叫他的名字,没有把他忘掉。你们想一想,如果吃活的东西,它晓得你叫什么名字。它现在没有办法反抗,没有力量报仇,等到有一天,它不会饶过你的。这个事情很麻烦!这个事情要是看多了,你以后再也不敢吃了。 疏【彪怖。】 看到从前吃的那些东西,现在一个个都记得,这笔债要还的,彪恐怖了。 疏【遂念阿弥陀佛。】 於是大声的念阿弥陀佛。 疏【蛤蜊变黄雀飞去。】 一念阿弥陀佛,把这些蛤蜊都超度了,它们闻佛号都超度了,变成黄雀飞走了。也许要问,这些蛤蜊是不是都往生?不见得,但是可以从畜生道超度到人道;功力再大的,可以超度到天道。 疏【彪后及第,官至安抚使。】 这个因缘也不可思议,也是过去世的善根,否则的话,他怎么会梦到这个境界而念佛?这是宿冤得度。 疏【鬼却者。】 这是解释恶鬼不侵。 疏【佛世。】 这是经典里面一则公案。 疏【有一国邻於罗刹。】 跟罗刹鬼做了邻居。 疏【罗刹食人无度。】 罗刹吃人,而且吃得很多。 疏【王约:自今国中,家以一人,次第送与,勿得枉杀。】 国王没法子,斗不过他,希望这个罗刹鬼不要乱杀人,我们这一国老百姓家家轮流,一天送一个人去给罗刹吃,就不要再扰乱大家不得安宁了。罗刹也同意了。 疏【有奉佛家,只生一子,次第充行,父母哀号,嘱令至心念佛。】 有一天轮流到这一家,只有一个独生子,这个小孩又不能不去。一家都是念佛的,父母就叫他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疏【以佛威力,鬼不得近。】 因为他念佛,一夜念到天亮,罗刹鬼不敢接近他。 疏【明晨往视,见子尚在。】 第二天,这个小孩还在,罗刹鬼没有把他抓去。 疏【将之而还,自是罗刹之患遂息。】 从此以后,这罗刹鬼就不到这个地方来扰乱了。罗刹是吃人的鬼,念佛,他不敢伤害。这是佛经里面一段故事。 丁福保居士在笔记里记载的有一段,那是民国初年的事情。有一个人是做生意的,他跟他的朋友一块做生意,搭船的时候,他的朋友不小心掉到江里淹死了。回来之后,朋友的太太就怀疑他谋财害命。他这个冤没办法申,也没办法找到证明的人。那个鬼死了之后还常常来看他,老朋友!他也不怕,还做酒菜招待他。他跟这个鬼常常在一块谈天,就跟他讲:你家里的人都怀疑我。他就讲没有关系,以后慢慢的他会给他调解。有一天他念佛,这个鬼就跟他讲:你不要念。他说:为什么?他说:你念的时候,我不敢靠近你。他听到这个话,就大声念、加紧念,鬼就跑掉了。他才晓得念佛有这么样的好处,以后他就出家专门念佛了。念佛这个力量有这么大!鬼不敢接近。所以念佛人什么都不怕,不管在什么境界,只要把心定下来,什么妄念不想,一心念佛,一切妖魔鬼怪都不敢近你的身。 疏【目明者。】 这也是不思议的感应。 疏【宋崇氏女,双瞽。】 两个眼睛都失明。 疏【念佛三年,精勤不替,双目重明如故。】 失明是业障,念佛能消业障,尤其是至诚念佛,诚心诚意的念,『三年,精勤不替』,就是不懈怠!业障消除了,她双目恢复了。一切的病苦,诚心诚意的念佛,都会有感应。所以真正念佛人有了病,不要找医生,一心念佛,业障消了,病就好了;业障消不了,念佛往生。这个世界有什么好留恋?死心塌地,念佛才会有感应。念佛没有感应,贪图这个世间,还舍不得走,嘴里念著我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心里挂念这个世间,不肯去。心不诚,佛念的也没感应,念的这个佛号,灾也消不掉,病也除不掉。死心塌地去念,能消灾、能治病、能往生,精勤不懈就能做得到。 所以信佛不容易!一般人信佛,是半信半疑的信,不是死心塌地的信佛,死心塌地有不思议的感应。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