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道证法师:你愿意枉死娑婆,还是往生极乐?


 2015/11/19    下载DOC文档    

  我们常常说要往生极乐,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往生”的意义,所以嘴上虽然常说要往生极乐,实际上常常会枉死娑婆(很冤枉地死在娑婆世界)。本来往生极乐并不是死掉的意思,也不是肉身死了才去极乐世界。我们从字面上来简单来解,往生极乐的意思,就是一往不退地生活在清净快乐的佛世界,或者说勇往直前地过最快乐的生活,不被烦恼痛苦所害,不被紧张压力束缚,所以往生是现在就很快乐地生活,现在就投入佛的怀抱,过欢喜慈悲的生活直到永远。如果一定要说“死掉”,应该是烦恼痛苦都死掉,不一定是肉体死掉,烦恼痛苦死掉了,心就快乐!

  所以往生并不是现在烦烦恼恼紧张痛苦过日子,还一面念佛一面担心——我死后不知道能不能去极乐世界,像这样的往生观念和生活方式很可能会很冤枉地死在娑婆世界,叫做“枉死娑婆”,并不是“往生极乐”。

  这种说法并不是我自己发明的,大家看阿弥陀经,经上明说“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也就是没有种种烦恼痛苦,只有感受身心清净快乐的生活世界,叫作极乐世界,并没有说肉体死掉叫作极乐,大家千万别误会了!

  《阿弥陀经》上还有一段经文说:“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蕅益大师为我们解释经文说到“已发愿已生极乐,今发愿今生极乐,当发愿当生极乐”,分明告诉我们“今发愿今生极乐”。“今”这个字可以解释作“这一期的生命”,也可以解释成“现在当下”,意思是说,现在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人,现在就可以快乐地生活。也就是说,一个真的有愿往生极乐的人,现在就会愿意放下一切烦恼、压力,就可以立刻得清净快乐。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说,生极乐国,得种种国民社会福利;阿弥陀经说:“今愿今生。”合起来讲,就是现在真愿生极乐,现在就生在极乐,当然阿弥陀佛大愿现在就可以兑现!可以领到极乐国民的生活福利。而放不下娑婆忧恼的人,当然就得领受娑婆的苦味。这是自心选择的。

  所谓“临终”,并不专指这一期生命要结束的时候,如果我们了解我们的心念是刹那刹那都在生、灭,就能够体会每一刹那时时都是临终,都是前一段的结束,同时也是下一段的生起。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严格来讲是每一刹那都接引,每一刹那佛和我们的心都相连接,从来不会断绝沟通,每一刹那佛都引导我们过著合理欢喜的生活,这一种不间断的连接引导,就是每一刹那的临终接引,这是最亲蜜、最密切的接引!现在,就愿意面向佛、接受佛接引的人,是现在就往生极乐,过快乐的佛生活,不必冤枉地死在娑婆世界!

  有一句俗话叫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可以说是一般人生活的写照,显示大多数人都很无奈,糊里糊涂跟著世俗潮流过日子,活得很冤枉,这样下去显然会枉死娑婆!说真的,很少人有智慧、有勇气敢往生极乐,自由自在,大多数人甘心“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如果好好反省,相信大部份人都会觉得:追求更多的物质名利并没有真正使自己或他人更快乐,但即使如此他也身不由己,很冤枉、很可怜地把青春和生命都用来为名利奔波,直到有一天病倒死掉,那时就会突然发现,任何名利根本不可能减轻痛苦,到死亡的时候,名利也派不上一点用场。

  一般人冷静想想也知道搞感情并不会更快乐,但是常常身不由己地追求名利感情而死,死得很冤枉!

  明明大家都知道太忙又没有规律的生活对健康不好,但是也身不由己地忙得累出一身的疾病,到头来没办法医治,又没有人可以代替,只好冤枉地死!

  为什么说这叫冤枉死呢?因为本来是可以看清人生的真相意义,好好过生活,但却没有看清楚,就糊里糊涂跟著别人乱生乱死,这就是冤枉!本来可以活得清净自在,死得快乐庄严,但是一念迷糊就会活得很苦,活得身不由己,又死得不明不白,恐怖惊慌,这就是冤枉!本来可以开发佛性,迈向成佛快乐无忧,却忙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又创造出下辈子轮回的痛苦,这就是冤枉!苦得毫无价值,白白错过了本来该有的清净快乐。

  你们到底愿意往生极乐,还是枉死娑婆呢?这样问,理智的人是不会选择枉死娑婆的。问题是,虽然不想枉死娑婆,但是如果每天都身不由己一直在制造枉死的条件,因缘具足后,虽然不想枉死也会身不由己。那怎么办呢?那非痛下决心,有勇气、智慧往生极乐不可!

  要往生极乐一定要弄清楚真正必要的条件是什么?而且要时常检查自己是不是符合条件,才不会嘴里说要往生极乐,但是辛苦忙了一辈子,结果还是枉死娑婆。打个比方说:有一个人,天天都说他要去美国,天天看他都在准备行李,装了大包小包,大家看他是一副要出国旅行的样子。结果时间一到,竟然不上飞机。

  另外有个人,看起来并没有天天整理行李,也没有到处说他要去美国,但是结果时间一到,他就搭上了飞机到了美国。

  这样的事您是否觉得奇怪呢?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本来就没有人规定,去美国要准备很多行李啊!天天准备行李并不是能去美国的必要条件。要去美国的条件是要办好护照、签证、买好机票。一个外表看起来并没有准备行李,但能够去美国的人,是因为该办的他都办好了,当然就能去。而另一个人天天嘴里说要去美国,却没搞清楚去美国的条件——没有办好护照、签证、也没买机票,只是天天整理行李,把牙膏、牙刷、衣服、毛巾打包装箱,使人觉得他好像要出国,结果呢?不能去是理所当然的,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该办的他没有办嘛!

  同样,往生极乐世界也必须弄清楚条件。蕅益大师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极乐的决定条件在信和愿,要有信心和愿力,这该办的条件不办好的话,搞再多的外表形式和数目都是不相干的。如果该有的条件有,就必定能往生极乐。信和愿都不是外在的条件,不必去求别人,只是自己内心的问题而已,只是观念问题,一念之间而已。

  往生极乐到底是容易还是困难?

  常常有学佛已经二、三十年的老菩萨问我这个问题,他们有疑问——为什么有人平常外表看来也没有很用功念佛的样子,而临终的时候是很有瑞相、笑嘻嘻地走了,看这一种人就觉得往生极乐很容易;而另外有一些人看起来整天都很用功,总是拿著念珠或是念佛记数器拼命地按,早晚也都做功课拜佛,也时常去参加法会听经,但是他平常忧愁烦恼还是很多,到临终时又颠倒,不爱念佛,甚至出现种种不好的现象,还有人听到念佛反而生气,看到这样的人就会觉得往生极乐很困难。

  说实在,心中具足信心,真心愿意往生的人,往生极乐是很容易的,只是一念之间而已,实在比枉死娑婆简单而且快乐。但是如果条件没有弄清楚,或是心中没有真信、真愿的人,往生极乐就很难了,这样的人很可能只是常常在佛教圈中活动,跟著别人买念珠、买法器、买居士服,就好像前面所说的,嘴里说要去美国,天天都在整理行李,买旅行箱,但是没有办好签证等等必要的条件,只是外表看起来很像要出国,但由于没有办好必要的条件,实在是去不成的。徒有拿念珠念佛的外表形式,但没有真正以信心念佛,也不愿意丢掉心中的垃圾,缺乏真正“愿意快乐”的决心和愿力。缺乏这一份真信、真愿,当然是免不了枉死娑婆的。这一生辛苦弄来的行李,就只好留著在娑婆世界轮回用了。

  日常生活,皆是往生的信愿考题——每一考题都很重要

  有信就不怕,怕就是没信!

  有愿就不忧,忧就是没愿!

  我们既然决定要往生,那么日常生活大大小小的事,每一件都是考题,都在考验我们的信心和愿力是不是具足了。每一个考题都很重要,都在决定我们是往生极乐还是枉死娑婆。

  举例来说:我们曾经讲过,有一天,有一位新闻记者向上广下钦老和尚勒索,他伸手向老和尚说:“把钱拿出来,如果不给钱,我的笔是很厉害的,明天给你写一篇登报,保证你全山没人来!”而广钦老和尚是决心愿意往生极乐的人,是个具足信愿的人,有信心就没有恐怖担忧,有信心就不怕了!(怕就是没有信心!)老和尚一心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根本不在乎报纸上说我好还是说我坏,他也根本不在乎寺庙有没有人要来。所以他只向来勒索的人说:“拜托你登报把我写得越坏越好,因为大家恭敬我,求我加持,我得天天念大悲咒、持大悲水。如果大家都说我坏,不恭敬我,没人来找我,我才好静静地念阿弥陀佛。”

  老和尚这几句话,就是信愿具足一心念佛的话,那位新闻记者听了楞住了,说跑遍大江南北没有见过这样的老和尚,再也不敢勒索了。老和尚就凭著信心和愿意往生极乐的愿力,当下就把勒索的灾难解脱了,也同时降伏了对方的恶心念,彼此都当下往生极乐了。这就是通过了日常生活中信和愿的考题。信愿具足,当下消灾免难,彼此快乐!

  如果老和尚没有真想往生极乐的愿,他就会放不下这一个世界,就会很在乎报纸上对他的批评,就会很在乎寺庙有没有人要来,他就会怕这一个来勒索的新闻记者,会怕给了钱就要常被勒索,而不给钱,就要被登报名声破裂。心中如果越怕他,越放不下,越在乎,一定就有越多的麻烦,那就得天天担忧受苦,不可能“无有众苦但受诸乐”,那就注定要枉死娑婆,不可能往生极乐。

  敢放下梦境,就会醒过来!

  敢当下往生,就自由自在!

  而老和尚虽然外表又瘦又小,但是对佛的信心,对自己佛性的信心可是强大无比的!他知道世间的种种相,有如梦境般的虚幻,所以他敢放下梦境,觉醒过来!他敢看破放下整个娑婆世界!他敢当下往生极乐,自由自在!这样的愿力就真实可靠,而且强大无比!

  那位勒索的人,当成宝贝来威胁用的“名利”,被老和尚当作垃圾丢掉了。这种对名利、对荣辱都没有挂碍的心胸,来自于他愿往生极乐的真实愿力!

  我们来看看,老和尚真愿往生的“愿力”,和没有挂碍的“放下”,会不会糟糕倒楣呢?显然不会的!相反,老和尚的福报和智慧是世间稀有的。一般人放不下、不敢放,就是怕放下了就会失去什么,怕放下了会一无所有,这就是对佛法没有了解,没有信心,就好像怕解大便会失去什么一样。

  自性具足一切福报、智慧

  执著、妄想是乌云,别担心,放舍乌云,不会失去阳光!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感叹——而且是非常地感慨,连续用了两个“奇哉!”“奇哉!”的感叹词,感叹奇怪啊!神奇啊!发现了什么奇迹呢?原来一切众生都和佛有完全一样的智慧德相,这是多么神奇啊!然而很可惜,众生只因为妄想和执著的障碍,就把这本来有的佛性智慧和福报完全都埋没掉了,不能证得,也就是没有办法开发显现自己的宝藏来用。这一句话——“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相信佛教徒大多听过,然而真正信得过,能得到受用的人很少很少。

  六祖在开悟的时候也感叹说:“何期(想不到)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我们的佛性本来一切都圆满具足,什么都有的。我们佛教徒的信心,是要信佛,而且要信自己也有佛性、和佛一样。相信我们本来的福报和智慧是和佛平等的,只因为我们妄想执著太多障住了,才不能显现出来,就象乌云遮盖太阳,才使得阳光不能透发显现一样。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发愿往生极乐”这个念头,千万不要小看这一念“放下”,这一念对娑婆世界的放下,就像大风吹散乌云,能使本有的佛光能显现出来。要知道,放下乌云,突破乌云,并不会失去太阳的光明,不必担心!恰恰相反,吹散乌云才能见到太阳,放下妄想和执著,本有的福报、智慧才会显现出来。

  发愿往生极乐念佛,就是用佛号突破一切妄想执著的乌云,使得佛光显现出来,也使得佛力的妙用显现出来。要明白,我们心中的挂碍、在乎、担忧等等就是乌云。我们由广钦老和尚这一件事可以多少体会到“信”“愿”的力量和日常生活的信愿考题。

  愿力,是心中真正的希求

  把“愿”贯彻在整个日常生活,作为前导

  蕅益大师说:信愿是决定往生的条件。而有信心的人未必已经发了愿,然而已经发愿的人必定是具有信心的。所以往生的总关键是决定在“愿”。有人会说:“我有啊!我每天都有念愿生西方的发愿文啊。”要知道,照字念发愿文,未必真有那一份心。“愿”是心中真正的希求,真正想要的。真心发愿的人不只是在佛前念发愿文,而是会把这一个心愿贯彻在整个日常生活中,作为前导,就像老和尚被勒索时,还是以这一个愿作为主题,他只有这一个大愿,完全没有希望世人恭敬供养他的心,甚至也没有刻意要办什么佛教事业的愿。

  有一次,一位居士带了一位瑞士华侨去拜见广钦老和尚,这位居士向老和尚介绍说:“这位华侨是瑞士的富豪,您如果把他度来学佛,以后您要办什么佛教事业他都会支持的。”老和尚只闭著眼睛平淡地回答说:“我没有要作什么。”老和尚是在没有要作什么的清静心中,做了无量无边度众生的事,他度众生是自然而然的,是因为佛性的德行流露,自然伟大,自然感人。

  曾经有人看他每天被人山人海包围著问问题,就很感慨向他说:“老和尚您实在度了好多众生!”老和尚只有平静地回答说:“我每天吃饱了,闲著没事。”如果以我们常人有为的眼光来看,他应该是很忙又很累的,但是因为他的心没有挂碍执著,所以只觉得“吃饱闲著没事”。因为内心没事,什么都能放下,自然轻松愉快!因为心中没事,才能空灵智慧,才能般若观照,才能够办好一切的事,又不会累,只觉得悠闲。如果是一般人,光是看人山人海心就烦,光是紧张担忧就累得不得了,心中一有挂碍,就会观察不清楚,事情反而都办不好。

  我们一般人因为没有真心真愿往生,对于娑婆世界每件事都很在乎、很执著,患得患失,障福障慧,犹如乌云很多,障得阳光透不出来。而老和尚真愿往生、不在乎了,反而透出智慧光,一切清楚明白。谁叫我们不信佛,不信我们本来有的智慧福报,偏要去信妄想执著,搞那么多乌云!?乌云越多,就越没有福报,越没有智慧。

  妄想执著,枉死娑婆;有信有愿,福慧自现

  乌云密布,阳光求也求不到;乌云消散,挡也挡不住!

  相信参加过考试的人都会有经验,并不是越紧张越在乎,成绩就能考好;相反地,越在乎就越患得患失,可能成绩会越差,因为压力大,太紧张,血管就会收缩,供应脑子的血流氧气就不够,即使平常聪明的人也会变笨。而且压力大的时候,身心都僵硬不灵活,反应就变差了。我们可以观察,紧张的人通常表情不会很愉快,给人的印象也不好,所以反而处处不吉利。这就是本来有的福报,被“在乎、执著”埋没掉了,反而不能够显现。这样的紧张患得患失,障福障慧,实在很冤枉,结果会“枉死娑婆”!为什么呢?因为缺乏愿意往生极乐的真愿力,所以对这一个世间一些小名小利都太在乎、太挂碍,结果呢?除了变成小气鬼,内心放不开,比较苦,不能感受幸福之外,也不会得到什么!除了枉死娑婆,真的不会得到什么。

  当然,我们并不是在劝人考试要吊儿郎当,不须要好好读书,而是劝人放开患得患失那一种紧张压力,使我们佛性智慧福报能够显现出来,反而能够把书读好,把事办好,就是不刻意想要考好,也能够考得好。就像广钦老和尚,他并没有希求大家恭敬他,大家也自然恭敬一样。要知道,乌云一旦散开了,阳光是自然显现的,挡也挡不住;如果还是乌云密布,要想见阳光,强求也求不到。我们的福报智慧也一样,如果有信愿,肯放下、突破心中的乌云,福报智慧自然显现,挡也挡不住,不须要另外去强求。如果肯放开一朵乌云,就能显出一方的光明和福报;如果肯放开全部的乌云,就能显现圆满的无量光,这是自自然然的。

  往生极乐世界,享受一切快乐,就是我们最大的福报和智慧!

  愿生极乐的人就一定肯放开乌云,不肯放的就是没有真愿。

  娑婆世界,乃自心污秽所召感,理应厌离;

  极乐国土,乃自心明净所召感,理应欣求。

  蕅益大师对“愿”这个字的定义、解释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厌离”的意思不是叫我们刻意很憎恶、很讨厌,厌离是真的没有兴趣,自然放下,内心不和它相应,不希求。

  蕅益大师说,娑婆世界就是我们内心的污秽招感来的世界,既然是自心的垃圾有什么好宝贵的?当然是没有兴趣,不相应、也不希求。而欣求极乐就是很欢欣地奔向极乐世界,很欢欣和清净快乐相应。因为所谓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的内心清净快乐所招感来的世界,既然是自心的清净快乐,当然是应该相应去欣求。

  如果我们真的愿往生极乐世界,就要依照祖师所说的定义,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检讨自己的信心是否坚定?愿力是不是真实?检讨我们内心真正的希求是什么?

  比如说,有一位媳妇,她的妯娌向婆婆说她的坏话,使得婆婆也误会她,到处说她不好。这位媳妇知道了,就很难过,很想去找妯娌解释清楚,希望大家不要误会她,而能够肯定她,这就是她的“愿”,是她内心真正的希求。这样的希求,这样的愿,是人之常情,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可以做到,可以求得的。但是我们学佛人要注意:这样的愿并不是愿生极乐的愿!因为她很在乎婆婆妯娌对她的评价肯定,别人的批评使她伤心生气,心中冒黑烟,因为她的心很在乎这个事件,很在乎那几句评语,也很讨厌那些评语,但是要注意,“讨厌并不是厌离”,而是“厌而不离”,因为她的心念一直去想它,一直不肯脱离它的束缚与折磨,这就是“厌而不离”,越想越苦。这厌而不离,就是愿意枉死娑婆,不是愿意往生极乐。

  要明白往生极乐完全不须要“妯娌很善良,婆婆很明理了解我们”这一些条件,这一些条件都是外在的,求之于别人的。往生极乐要像前面所说的广钦老和尚那样,自己愿生极乐,愿力坚强,当下放得开,当下自在快乐!自己果真有这一种力量,就能转变别人,转变境界。

  不动不摇、一心一志

  白眼相向,我也是往生极乐;

  万众敬仰,我也是往生极乐!

  广钦老和尚当年在大陆的寺庙中修行,寺庙中的师父为了考验他的功夫,曾经故意把功德箱的钱藏起来,然后又当众故意说是他偷的,结果全寺里的人都对他白眼相向认为他是小偷。这一种情境,换了我们一定要苦死了,冤枉死了!但是因为他的心是愿往生极乐,所以根本就不在乎这个世界的诬赖和评语,所以人家“白眼相向”他也“如沐春风”,完全不会影响他的自在快乐。

  结果,后来寺庙宣布了真相,大家不但忏悔,而且更肯定他的功夫,对他更加尊敬,然而他还是愿往生极乐,也没有贪恋。老和尚的愿力坚定——大家说我是小偷,看不起我,我也是往生极乐!大家忽然又说我功夫好,是有修有证的高僧,我也愿往生极乐!他的愿是不动不摇的,不会随著外面人事境界摇摆,不会受他人左右,所以临终的时候才能“无来无去”,因为平常愿力就不动不摇。

  大家可以发现,像这样愿力坚定不动摇的人,都反而能够转变境界,改变人事,让大家都服气,比自己动摇去在乎去解释好多了,因为我们去解释辩论可能会越描越黑,人家也未必要听。说实在话,自己的心会动摇的人,就是心力不坚强,讲话办事肯定没力量影响别人。

  广钦老和尚往生前,说:“无来无去,无歹志”(台语“无歹志”的意思是“没事”,发音正好一语双关),因为平常就只有往生西方一个大愿(一心志),没有其他不良志愿(无歹志),所以没有轮回之事(没事),而能无来无去,不像我们三心二意,摇摇摆摆,来来去去,全是些轮回六道的“歹志”,没有往生的“真愿”。

  自己尚且教不来,怎能让别人听你话?

  生活考题——要面子?还是要极乐?

  有一天,有一位婆婆很生气地去向老和尚告状,说自己的媳妇是多坏,多不听她的话。老和尚只问她说:“你如果肚子痛,有没有办法叫自己不痛啊?你如果拉肚子,能不能教自己不拉呢?”

  那位婆婆回答说:“不能。”老和尚说:“你教自己都教不来,自身尚且不听话,怎能叫别人听你的话?”

  我们如果希望把境界转变成如意,只有自己愿力忠恳坚强。我们平常是在佛堂念佛拜佛的时候唱念“愿往生极乐”,但是一出了佛堂,碰到生活考题,马上就会浪费生命去在乎,去计较。浪费生命就枉死娑婆!比如说:您的儿子大专联考名落孙山,您心中如果很在乎,觉得没面子,不敢出去见莲友,怕人家问起“您儿子考得如何呢?”有这种心就要好好检讨自己愿生极乐的愿。当然,希望儿子考上大学,这一种希求是正常的,可是这一种愿一旦有了面子问题,患得患失,就变成了追求娑婆名利的愿,和自己往生极乐的愿是相违背的。一个愿生极乐的人,不会在乎娑婆的名利得失,不会去希求孩子,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会帮助孩子同生极乐国,让孩子真心快乐,会培养孩子的信心、愿力和慈悲心,让他乐意助人,而帮助他永远究竟快乐。他会认为孩子考上考不上大学不是很重要,因为在这世界上能够普利众生的人,未必要去读大学啊!实在说,自己能不能通过极乐大学的信愿考试才最重要,自己要是枉死娑婆轮回六道,后果比考不上大学严重多了!!!

  没有一个忧愁的事,没有一个著急的事

  不在乎个人利害得失,才能全心全力为众生

  我认识一位大家尊称她“欢喜菩萨”的农妇,有一天她丢掉了五仟块钱,她发现丢钱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说:“这样捡到的人也能用,这样真欢喜!”她的心真的是愿往生极乐,所以遇到事总是往最快乐的地方想,往最慈悲的角度想,所以她马上放下、布施,使自己当下快乐,自己能快乐,自然散发出快乐的芬芳和光明使大家都快乐!

  相反,自己如果不快乐,愁眉苦脸,天天埋怨放黑烟,说能够造福大众实在不可能,也许还会给大众惹麻烦,所以,如果真想要帮助大众,自己当下就要活得快乐往生极乐。自己当下快乐,就像一盏灯点亮了,就会为整个世界带来光明;如果自己内心像一团垃圾发臭,或是一辆车子冒黑烟,对整个世界都会有污染,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我们不要小看自己的一念,我们每一个心念都是周遍法界,包涵宇宙,对整个世界都有影响的。不要小看愿生极乐的这一念,这真正放下垃圾乌云的一念,会带来强大的光明和快乐,照亮自己和整个世界,也能产生拔苦予乐慈悲的功能和力量,所以说,“信”“愿”往生极乐也就是菩提心,这一种光明、轻松和快乐,不是天天患得患失的人所能想像的。

  在燕巢有一位悟光和尚尼,她曾经闭关十多年修持很好,她有两句开示描述她的心境,非常好,简单而且贴切,真正是信心愿力具足的写照。她用很轻松自在、很温和柔软的声音说:“没有一个忧愁的事,没有一个著急的事。”

  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境界,听了都觉得身心很清凉。一个人真的相信佛力、相信自性,信心具足了,就没有一个可忧愁的事,反正都是往生极乐,忧愁做什么?对娑婆世界的一切,不再挂碍执著,就没有紧张压力,就没有一件值得著急的事,反正一切都尽心尽力,该办好的,自然都会办好,著急也不会比较快,不著急也慢不了。不把心思浪费在著急,才能够真正做到尽心又尽力,反而能够做得最快最圆满!

  有人误会,愿往生极乐,对娑婆世界不在乎,那就什么都不必做了。事实上恰好相反,不在乎是不在乎个人名利,不在乎自己的利害得失,反而心情愉快,心境开阔,做什么都能够全心全力地付出,不会浪费心思在计较或是紧张担忧,做什么都快快乐乐、尽心尽力,而又觉得心中悠闲没有事,不会累。就像观世音菩萨,他是由“无为心内起悲心”,才能够全心全力帮助众生拔苦予乐。

  愿生极乐,要紧的是内心方向和焦点的调整,并不一定要过某一种形式的生活,具有某一种外表、或是特定做那些事,才是愿生极乐。有一个小故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一位师父种了很多兰花,有一天他外出的时候,弟子不小心,把很高贵很美的一盆打破了。这位弟子很担忧,担心师父回来会生气骂他,没想到师父回来看了只笑一笑,弟子就问师父:“为什么不生气?”师父就说:“我是为了要美化环境,使大家欢喜快乐才种兰花的,并不是为了要生气才种兰花的,所以打破了也不必生气啊!”

  这一个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一般人不但是种兰花,可以说做任何的事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在乎这一件事的成败得失,一觉得成果被破坏了,有所失落,不管是花草死了,或是东西打坏了,或考试考坏了,或孩子不听话,都会懊恼难过。这又是枉死娑婆!这位师父说得对,“并不是为了要生气才种兰花的”,他对自己的动机、目标都很清楚,他的愿可以说是和大家一起快乐、同生极乐的愿,而难得的是他始终都能保持这个愿,始终如一,自他快乐。兰花虽然打破了,但是他的愿没有随著打破,他还是往生极乐一样欢喜,并没有生气,枉死娑婆。

  我自己反省自己,就觉得很惭愧不如他!因为有时候做事,开始的愿是往生极乐,但是中途遇到挫折,就忽然又枉死娑婆,又制造贪、嗔、痴、慢、疑五大类垃圾。其实要像他那样才是真正的愿,始终如一保持自他都快乐清净,遇到顺逆境界,心都不退转,不会让彼此都落入生气痛苦的地狱深渊。

  无论怎么考,都是愿生极乐,信愿坚强无障碍,誓把枉死变往生!

  如果平常生活中,您孩子帮忙做事打破了碗,弄坏了家俱,您也能够愿生极乐,只好好地教他,不生气、不骂人。下班的时候发现遭小偷,你也能愿生极乐就欢喜布施,不必恐怖忧愁。假如先生有外遇,你也能愿生极乐,不和他呕气,反而对他更好;煮菜烧焦了,你也愿生极乐,快乐地把锅子刷干净……

  朋友误会你,你也能够愿生极乐,不必伤心,因为阿弥陀佛了解你。

  今天吃了一道好菜,你也能够愿生极乐,不会因为贪吃就枉死娑婆。

  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对你很好,你也能够愿生极乐,知道阿弥陀佛对你更好而且永不变心。这样才能当下快乐,否则苦也是白苦,气也是白气,除了枉死也不会得到什么,还不如把枉死变往生!

  我们若能练习在日常生活中提起往生极乐的愿来念佛,临命终的时候,自然会愿力坚强没有障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一首“发愿偈”,是寺庙课诵常唱念的:

  愿我临终无障碍,弥陀圣众远相迎。

  速离五浊生净土,回入娑婆度有情。

  我们前面讲过,我们的心念、生命,可以说是刹那刹那都在生、灭,所以随时都是临终。因此——

  第一句:“愿我临终无障碍”,也可以说是“愿我时时无障碍”,所谓障碍,是我们的妄想、执著,自己生障碍,要“无障碍”,就是自己要决心放下万缘,放开我执。

  第二句:“弥陀圣众远相迎”,为了提醒自己,这一句我通常都念成“弥陀圣众常接引”,也就是希望阿弥陀佛和一切圣众时时刻刻和我的心相连接、相接通,时常引导我。

  第三句:“速离五浊生净土”,但愿我的心能很快把“垃圾”丢掉,迅速脱离一切恶念的污染,恢复本性的清净,随时生活在净土的快乐和光明之中。这样才能够“回入娑婆度有情”,而且是“永远欢喜度众生”,永不疲劳,永不厌倦。时时佛在,永远欢喜。

  愿我时时无障碍,

  弥陀圣众常接引,

  速离五浊生净土,

  永远欢喜度众生!

  (仰莲居士敬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