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四十华严 第五卷 第65讲
《四十华严》第65讲(2008年12月5日)A 我们今天请掀开经文第九十九页,第四行,我们先看一段经文,大家对对地方。 “堅誓如地永無傾,大悲如水恒饒益。勇健荷擔無疲倦,願速令我載此乘。 到这个地方是一个段落,昨天这一句还没讲。这个普贤乘,在此时就讲普贤乘,愿我能够很快地走上来,走到普贤乘来。那么,这个地方所讲的普贤乘,是指“坚誓如地永无倾”,你的愿要像地一样的坚固,不要老是晃动。 所以我们在行圆融道的时候,第一个条件就是对三宝具足信心,这是百分之百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说,以世间人讲,我要活下去,不管遇到任何的环境,我要活下去,当然因缘尽了该走了,也很自在地走。不要在该走的时候,还在那边做痛苦的挣扎。这个叫做“因缘尽故灭”,因缘已经尽了,那我就灭了。但是呢,在正常的情况之下,没有自杀,也没有绝望,你要记得这一点。作为一个修行人是这样的。因此你对于你所发的愿要走上普贤乘这个阶段,那你的愿力就要这么坚固,如地,无情,永无情。 我们要怎么样有这种情况,你知道吗?现在你要发愿,这个都没问题。这个愿在发的时候,都没问题。像很多年轻的朋友跟女朋友发愿的时候,海枯石烂,海永远不枯,石头永远不烂,所以海枯石烂。等到要离开的时候,管你海枯不枯,石头烂不烂。为什么?这是一个很客观的事实。发愿的时候是绝对真诚,就那么一刻真诚。你的钻石一样,就那么一刻,戒指戴下去那一时刻,绝对真诚,戴了戒指就忘了。因为戒指和你的指头合身的时候就忘了,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因为,心是无常的。你不要以为真的是这样,没有啦,只是很感恩而已,感恩你曾经这样许过愿。当你在背叛的时候,也不能讲背叛,因缘尽了,故灭嘛。爱你爱到这里为止,故灭。他要走了,你要怎么留都没用。这是世间人,我们看多了。 那你有没有找到一个永恒不变的是什么?你要带着疑情啊。不要眼睛瞪着我,说我会告诉你啊。我告诉你,你也体会不到,因为那个东西是你要去实践,然后去体验的。 我们常跟各位讲说,生命是永恒的。你说“哪里有什么永恒?活一百岁就不得了了,政府都表扬说是个长寿寿星。”对不对?活两百岁,好像记录上从没看过,传说中有,对不对?那哪有什么永恒的?但我跟你讲,那永恒的生命是什么?那个就是疑情。那是生命的真相,你现在所看的都是生命的假相,所以没有永恒的生命。我们讲,骂人家叫王八,祝你长寿如乌龟,对不对?就用乌龟形容你长寿。这不是很无常嘛?骂人又要叫乌龟,只是换个名字叫王八,祝你长寿又要叫你像乌龟,无常啊。 因为你是在虚幻的环境里,他不是真的。真实的、真的那个部分是要经过你的煅炼、考验,昨天讲的,你要经过那个大火一再地煅炼。那煅炼两个字,你要自己去看啊,烧的红红的,然后用铁锤打,打的时候杂质打出来,所以有一些火花会迸出来。打到没有火花,一直没有火花,好几次没有火花,证明它是纯的,这个时候呢叫做“煅”。然后没有火花以后,还是继续打,继续烧,烧的红红的,放到水里去,那你就会看到水滚烫的那种情况,这个叫做“炼”。那以后呢,再拿起来再烧,烧的红红的再丢到水里,这个叫做“煅炼”。你可以吗?这种生命锻炼出来,他就会削铁如泥啊。你现在是被削的铁,对不对?你不是削人家的剑,因为你没有经过锻炼。 发普贤愿他有这种坚固心,所以《华严经》最前面第一句话,你注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其地坚固,金刚所成。” 其地坚固,地就是心地坚固,金刚所成,像钻石一样的坚固。经文,《华严经》经文的第一句,他经过锻炼啊!我们还没经过锻炼,人家削铁如泥不必了,我们象豆腐一样。不要那个百炼,人家讲百炼成钢嘛,那我们呢,我们都是豆腐渣,稍微一点挫折,你看看那个脸啊,就难看得要死。一点点挫折,人家说你一句不好听的话,你差半年,不止半年,有时候三年放不下。这哪有锻炼啊?所以你要留意到,这部分是经过锻炼出来的,经过锻炼的。 善财童子提出来,他也给我们一个警告,要我们的生命具有这样的韧性。那你能不能够经得起在生活中各种挫折、各种压力,你能够挺得过去吗?而这个挺过去是要运用智慧,要“巧成如幻事”,妙智巧成如幻事,你才能走得过去。那怎么样过去,这个锻炼,这要看自己了。 你问师父没有用。一个笨的人啊,天天生病就天天找医生;一个聪明的人啊,他会锻炼自己强健的体魄,那不生病就不要找医生嘛。你找师父就好像找医生一样,你不要一直问,你要锻炼自己坚强的体魄,坚强的法身慧命,坚强的意志力。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说,你要修学,很简单,很简单的一个状况:缘念道场,缘念善知识,缘念法门,对自己具足信心。你对自己都没信心,谁帮你修啊? 有人来说:“师父,我身体很不好,我红包给你,你替我消灾。”红包给我是事实,我跟你消灾啊,那就不可靠了。你知道吗?我怎么帮你消灾嘛?你说嘛,我做功课替你做,形式上都可以,绝对没问题,对不对?提你的名字回向什么呢,照念都没有问题。那你知道我要怎么念吗?会跑到你那边去啊?你怎么知道?你凭什么就证明了?就凭你说包个红包,师父做个功德通通给你吗?对不对?你想想看嘛!而你包个红包,有多重呢?所占的比例多少呢?你可能会想“你要修的很好,一定会回向到我这里来。”对不对?那么师父修得很好,值你那个红包吗?或者,你那个红包值得师父修得很好吗?那你假如包个红包不值得师父所修的,那回向一定到不了。所以你不管从正面看、反面看都不到你身上,都不到你身上。 昨天跟各位讲龙库国师,你听到吧?为什么会有效?因为皇帝倾全国之力,要把这个人找出来。你能吗?你做不到啊。你是斤斤计较,所以功德到你身上是非常有限。尤其随便问一下,“师父我跟你请法”。请法,师父就要转*轮啦,请法是你讲,师父要转*轮。“师父,我昨天做了一个噩梦,要怎么办?”这个叫请法吗?那师父要转,一转就转到那边去了。师父不转*轮,因果在师父身上,那你假借转*轮来找师父,结果那个叫什么*轮?对不对?你个人生活中的小事,你不要问。 所以,要请转*轮,我们跟你讲几个条件你弄好。 第一个,《大悲咒》十万遍。弄好。 第二个,《经首》一万遍,《心要法门》一万遍。 第三个,光盘,不光盘啦,那你最少听经一百个小时以上,光盘两百个小时以上。 你要请法再来。要不然,别请法,你都在负债。请一次法,你负多少债,你不知道。师父不敢跟你讲,师父要是跟你讲啊,“这个师父怎么这个样子,不慈悲。”对不对?要跟你讲不慈悲,不跟你讲就要自己背,对不对?所以这样不好。 我先跟各位讲,有问题,真的修法上的问题,我很乐意跟你作解答。但是你不要“师父,家里养的金鱼怎么眼睛有个红红的血丝啊?”要干吗?“我家的狗最近一直打喷嚏,是不是感冒?”这也叫请法?这个要找兽医师,不是找法师。这个都不对了。所以,这表示你的心叫做花心萝卜的花心,不是真发心。不要浪费你的因缘,也不要浪费你的福报。留意到啊!我跟你举的例子是确确实实是同修问的。 这是第一个,你的愿要坚固而又真实。昨天讲的,你是真心的还是妄想心的,欲望心的?用欲望心的那个不是愿,愿是真心的,真心的愿。要能够坚固,永无倾。所以你现在刚开始,先检查一下这两个问题,第一个愿是真的吗?第二个是真心吗?那有没有呢?他检验的标准就是,你前面的功课要先做。 透过这些功课,两个月一万遍,不要说十万遍,你最少要五万遍《大悲咒》。《心经》呢,那你至少常常默写嘛。不默写,你背一遍写出来,两百六十个字错了三百个字,那你的《心经》跟外国人在念咒一样。《大悲咒》,其实也是类似《心经》这样的东西,只是它是因为印度音,没有翻成中国的意义,所以你不懂得他的意义跟价值。《心经》已经翻了,那你就把那个字弄清楚。《华严经》的经首大概一千个字吧,它比较长一点,要背,尤其知识分子一定要背。《心要法门》,不止,《心要法门》大概五百、七百个字,《经首》比较长一点,大概一千五百个字。你要把它背起来,背熟。要讲《华严》,那你这里才能讲啊,什么都不懂,你要怎么请法?那要怎么请,从哪边请?基础功课没有做好,就不行了。 这个愿做起来,那你讲的“大悲如水恒饶益”,就有可能。那“大悲如水”在《华严经》里,他是一个基本的架构,《华严经》的基本结构。他思维模式的基本结构是说众生,我们的生命啊,是一棵树,我们的生命是一棵树,那么众生呢,就像根一样,树根,我们用大悲水来浇这个树,树根呢,得水,它就会成长茁壮。当你的功夫做到了,那也就是诸佛菩萨的智慧花果就会成就了。那你的大悲水用多用少,就在这个地方。所以你呢,大悲如水,有没有?他就要饶益众生啊!他的基本思想结构在这个地方。那你要从这个地方来修学《华严》。所以饶益众生是很需要的。你自己要去想你所发的愿在哪里,愿就在这个地方。要荷担如来家业,要饶益众生事业,要进行菩萨事业,就在做这些事,这个就是你发愿的地方。 “勇健荷担无疲倦”。勇健,勇敢地去承担。这承担呢,不只是说,以我们来讲,师父叫你做,你就做。这个,你要知道,组织,整个单位要做什么,整个佛教的趋向在哪里,要做什么,这个要弄清楚。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呢,你要尽量就你所知的去做,而且做要穷尽、要圆满。 我们有一个基本情况,就是在政府的法令许可的前提之下去做,不是你自己想的,你要留意到。第二个,不可以伤害众生,不可以欺骗众生,不要为了利益众生变成诈骗集团,那不行的。那不叫菩萨事业。所以你一定要在合法的前提之下去进行。符合政府的法令,在任何地方、任何国家都一样,没有说叫你去背叛政府法令的,没有那种道理。好,他讲的是这三个前提。 这每一个偈颂都是这样讲。那普贤乘像个什么状况呢?大概你就可以从这些偈颂里头看,前面三偈到普贤乘那里,后面你看这里有六偈都是在补充普贤乘的说法,一个普贤行者他要怎么做的问题,因为我们要的不是境界,境界你不用担心,要的是正确的途径,正确的途径。 你要到五台山,五台山长成什么样子,你不用太着急,你走哪一条路到五台山,这比较重要。不要搞到,五台山,人家通通到五台去了,结果你跑到普陀山去了,那你就搞错方向了。所以五台山长什么样子,其实你大概知道就可以了,大概。因为真正的问题是,你有一条正确的道路可以到五台山,到了你自然就知道嘛。 你现在在这里搞得很清楚,在那边辩论“极乐世界怎样怎样,又怎样”。怎样又怎样?你又到不了怎样又怎样?对不对?那我有一个方法确确实实能到极乐世界,到了我就知道嘛。是不是这样?所以,你现在就跟到五台山一样啊,你也到不了五台山,那讲得口沫横飞,“哇,五台山多殊胜,文殊师利长什么样子,长什么样子又怎么样子。”结果到那边怎么地啊?文殊师利长什么样?那不是明明说五台山是文殊师利菩萨带一万个菩萨在这边修行吗?一万个,你到那边找一个也没有,他长什么样子?因为你脑筋里头的都是意识形态!你知道吗?极乐世界就那个样子嘛。对不对?大家都穿那个都是白长裙,对不对?上衣是五颜六色,然后都有彩带。我告诉你,你见到极乐世界,大家都搭电梯,开宝马,然后穿西装,还不如穿那个样子咧。你到那边的楼阁都是搭电梯的啦,没有那种凉亭,你说极乐世界怎么变这样?怎么这样? 所以你假如对目标,太过着意啊,基本上,我告诉你,修行是不能成就的。修行有四个东西,后面两个东西是非常重要: 前面一个是,不能执着我,不能执着法,这两个。 第三个,不能有旺盛的企图心。那是很麻烦的。所以我们跟各位讲,你太急的话,你根本修不成,你越急,时间越往后拖。 第三(四)个,不能有太强的目的性。尤其那企图心跟目的性,是你修行想成就的障碍。 其实他讲的是谁啊?不要一直看我,说到你纯属巧合,讲的就是那些精明能干的,识性发达的。 识性发达的你懂吗?我举个例子,有个企业家工作非常繁重,他赚了很多钱,那没有一天好休息啊。他老婆,他爱人啊,就替他想了一个办法,找一些企业诊断专家来跟他诊断。诊断了半天以后,花了半年的时间啊,做了一个决定,说你要去打高尔夫,打高尔夫球啊,叫他去打高尔夫球啊。他目的是什么?要他休息嘛,对不对?打高尔夫球好休息啊,挥一下杆子,全身肌肉都拉动,然后呢,脚再开始迈步。在高尔夫球场有绿地啊,有森林啊,阳光啊,空气,水都很不错,要他好好休息嘛。 好了,一个月后,这个企管专家再来跟他做事后检讨:“那,你打了高尔夫球以后,感觉怎么样啊?” “我现在知道了,要怎么打可以低于标准杆。” 你知道吗?那企业专家昏倒了。他老婆就,什么,脑梗,被他气死了。本来要他去打高尔夫球啊,是要他休息的,但是他的目的性跟企图心太强,杆子一拿起来,他就先问要怎么打?不是怎么打的问题,目标在哪里?他问出来原来就是标准杆。那低于标准杆,就表示你是很优秀的。他这人永远是优秀的,不能不优秀。他只能低于标准杆,不能比标准杆更多。“我这个人是人家一百个标准杆,我是三百以上,我是多多益善啊。”为什么?这个叫目的性,企图心,他的习惯就是这个样子,即使到修行的时候,他也在做这种计划。这个就是一种状况,不良的状况。知道吗? 我们在跟各位谈,你在学佛的时候,应该要懂得,基本的生命价值是什么?你不要被那个部分所欺骗。 好,这三个跟各位谈的,这是普贤乘在谈的部分,我们再看后面的部分是总说,这里就是止于至善的这种人生境界。 “普照眾生智慧日,四攝光明圓滿輪。總持勝妙清淨光,願示於我鹹令見。 能于劫海勤修學,一切種智圓滿因。摧滅堅執有為城,與我如是金剛智。 仁于諸佛大智海。獲是智海廣無涯。一切佛德靡不充,善哉大聖當宣說。” 下面四句,是一个很有名的伟大句子。我们留着最后讲。先看这个部分。 这个总结是说,普照众生的智慧像太阳一样,四射光明都圆满了,叫圆满轮。轮是起作用,摄受众生。摄受众生、饶益众生,用现在的话来讲叫为人民服务,对不对? 那么他这个其实是对法的赞叹,也是对老师对文殊师利菩萨的赞叹。因为文殊师利菩萨拥有这个智慧日,可以普照众生,拥有这个圆满轮,能够用四摄法来广渡众生。所以他不是那个一条边法,不是,他是用四摄法,方方面面呢,都照顾得到,来利益众生。 “总持胜妙清净光”,总持,他不是单一法,就是前面所讲的交络普贤诸行网,这叫总持。胜妙,是运用。清静光就是清静的智慧作用,没有夹杂其他的这种意识形态,没有不良的那种贪、嗔、痴污染,他都很清静,叫清静光。 “愿示于我咸令见”。希望能够示现给我,能够教我的意思。古代这个讲的太文雅了,其实我希望你教我,简单讲就是这样。 第二偈“能于劫海勤修学”。在长久的时间里叫劫海,能够修学一切种智的圆满因,一切种智是果,所有智慧的根源啊,那么他们是怎么产生的?那些因通通要具备,就这个圆满因。 “摧灭坚执有为城”。有为城,就是我们世间用大脑运作的这个目的,这个叫做有为城,要把它摧灭,我们太过于执着世间的这一切,那你要怎么样子放下,这个叫做摧灭,能够彻底地放下。 “与我如是金刚智”。给我这种智慧,坚固的智慧,就是他向文殊师利菩萨请求这个法。 “仁于诸佛大智海”。仁就是你啊,这尊称嘛,中国人用的这种称呼法,于诸佛的这种大智慧,那么多的叫做大智海。 “获是智海广无涯”。你能够获得非常广泛的、没有边际的这种智慧。 “一切佛德靡不充”。所有的佛,那德行你通通都能具备。 “善哉大圣当宣说”。称赞这真好,我要修学这些。 在文字上,先跟各位这样讲一下。那么这里,这结论其实,是对前面普贤乘的一个总结。那总结到哪里?总结到人,到师父,到老师这边来。我们说,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那么他一面赞叹这个道、这个法是这么殊胜、这么殊胜,讲到这里了,已经把普贤乘介绍完毕以后呢,那归结到人这边来,所以希望老师你教我。那简单的意思就是这样。 那么,老师要教我的,不离这个道,对不对?还是这个法,还是普贤乘这个法。所以这里头,这个理论里头,他就含有这两个,前面先讲所,后面再讲能,能是老师,能弘道的这个人,前面呢,是被弘的这个法。是不是这样?他能所一对啊,先把那个所讲出来,然后再把能讲出来,那能所是相应的,是相应的。他不可能是没关系的,或者是相背离的。这都是圆融道,你要留意到这一点。 那么这里,提示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华严经》的一种语言模式,就我们常跟各位讲的白话:你到底知不知道佛陀要教我们什么?你要先弄清楚,佛陀要教我们什么?然后再看你到底要跟佛陀学什么?假如你要跟佛陀学的是佛陀要教给你的,那就对了。假如你要跟佛陀学的不是佛陀要教你的,那你就跑错地方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弄清楚,佛陀的法是什么?简单地讲,就是无忧之法,没有忧愁。这从哪里看呢?从八相成道上来看。摩耶夫人要回娘家生产的时候,那个净饭王。是王,国王的王,不是吃饭的碗,这个发音有时候不太正确。他在半路上弄了一个兰毗尼园,就是要她休息,休息以后再回娘家去。 可是小太子来得太早太急了,她在中途站休息的时候。那中途站就相当于我们现在高速公路的休息站,但是不像我们现在高速公路休息站那样糟糕。它是一个花园,很漂亮的花园,叫兰毗尼园。她在兰毗尼园这边休息的时候,下了车休息的时候,走到一棵无忧树。那棵树叫无忧树。在无忧树下,她伸右手要去攀那个树枝的时候,那小太子冉冉从右胁下生下来了。 这很神话,很神话,对不对?有没有神化?子宫又不在这里,怎么从这里生孩子啊?对不对?那你不要说信与不信,也不要说神话不神话,你只要相信就好了,你不愿相信就当疑情,因为他统统是表法的。假如现在我跟你说,有个男人会生孩子,你会觉得怎么样?也不可思议,对不对?可是呢,科学家已经弄好爸爸可以怀孕,你不信那也没办法。因为那是科学家的事,因为现在的人叫做不信宗教信科学,所以现在最流行的宗教叫做科学教,教主叫牛顿,对不对?现在都证明当牛的时候,所以姓牛啊。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因为你迷信科学。你是迷信科学的,这没有办法讲。 但我告诉你,这伸右手,它表法是很激烈的,也很清楚的。第一个是所。所,就是无忧之法。能,是你的右手。右手,胳膊嘛,对不对?在这里长出来的嘛。换句话说,佛陀的法是非常强而有力的。知道吗?你说“我是左胳膊才有力,那你是左撇子。”当你成佛的时候,大家都靠左边。现在,对不起,大家都靠右边,因为他不是左撇子,他是右手。所以是用右胳膊,来表示那个力量。他只在这个地方而已,并不是说他真的是从这个边生下来。真的从这边,或假的从这边,不是重点。他表示说,这无忧之法,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 你有再高的权位,你要是有个烦恼,你就完了。布什总统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2008年8月8号以前,他是最有权力的人。他那两个女儿不听话,他最大的烦恼。那他有权力有什么用?两个女儿不听话,老是给他出娄子,他烦得要死。他在哪里叱诧风云,可以派兵打人啊,他总不能派兵打他女儿吧?对不对?问题就在烦恼啊,有忧嘛。 我相信各位,你都有忧啊。有忧的就是凡夫啦,无忧之人就叫菩萨。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人,最快乐的人,就是没有烦恼的人。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我们现在呢,不快乐,就是因为你有烦恼。所以你钱再多,没用,权力再大,没用。为什么?因为你有烦恼。因为有烦恼,所以你就反过来表现给人家看,你就很不得了、很不得了。所以越不得了的人啊,内心越恐惧,因为他有烦恼。 而现在这个时代,就麻烦在这里。主张开放,主张竞争,完全竞争,我告诉你,没有一个人躲得过。完全竞争,西方的思想所主张的,他一完全竞争啊,每个人都被打的范围里。每个人都要被打,因为完全竞争啊,你的成功不算成功,因为明天你可能会倒台,因为完全竞争。有没有?所以越竞争啊,恐惧感就越强,就越强。你能不能够不竞争?现在关键就在这里,你要看清楚啊。 现在,完全竞争是这个社会的普适价值观的时候,这个社会我跟你讲,竞争程度到达什么程度啊,他的恐惧感就到达什么程度。所以当竞争越提升的时候,竞争性越强的时候,那种幸福感就越下降。所以,所谓完全竞争的时候,就是完全没有幸福啊!你放心啊,所以不可能完全竞争啊。 完全竞争到最后呢,你家里也竞争啊,老公跟老婆就竞争起来了。对不对?那晚上睡觉你要留意一下,夜间磨刀的人。要竞争嘛,他不至于杀人,但是他在磨刀啊,我看你就睡不着了。这个就是竞争的后果,竞争就带有恐惧。 能不能把竞争圈在一个范围里头?现在的人类做不到,现在的文明还做不到。但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做到了,西方文明没有。中国传统的文明里,在那个时代维持了三千年以上,从周公定礼乐开始,到新中国的建立这段期间,远远超过三千年,中国并没有进入黑暗时代。希伯来文明在《圣经》的统治之下,一千一百多年的黑暗时代,那你就可以看到这两个文明。不要争现在的比较,现在比较很难说。因为牵涉到政治,牵涉到既得利益的问题,我们不讲。我们看历史上它们的表现,对不对?中国文明最少有三千年的光明跟灿烂,但是《圣经》文明呢,却是一千一百年的黑暗时代,所以明显了。所以他在发起以后,到今天他又是很光明灿烂,我们相信在未来,还有一千年到五千年的黑暗时期,你看要不要陷入?那就要看大家了。 但是,我们在这个地方告诉各位的是,这个文明他的殊胜、他的可贵,就在能所之间你要弄清楚。所,这个法真那么好。再来就是能,就看你了。所以他这个能,在这边讲的,都是你要怎么做,你要怎么做。前边这个所是,这个法是多好多好,但你要怎么做? 我记得有一个时期,台湾流行这边叫什么?台湾叫红萝卜啊,或叫胡萝卜,有没有?兔子吃的那个,那叫什么?胡萝卜。胡萝卜说有个胡萝卜素。有个妈妈就叫她的儿子天天要喝,早上喝,中午喝,晚上喝,去上学还带去给他喝。喝了两个多月不到三个月,她的儿子变成胡萝卜,就变成那个颜色出来了。哇,把台湾医学界通通吓翻了,怎么有这种怪人出来?胡萝卜素啊。能嘛,他能吃啊,吃它的那个孩子说:“我怎么变这样子?怎么拿起来变胡萝卜了?”能,要个适可、适当,知道吗? 经济刚开发的时候,刚成长的时候,你这里我不知道啊,台湾刚成长的时候,鼓励吃蛋,吃鸡蛋,要吃、要吃。那一个妈妈给他的儿子一天吃十二个鸡蛋,说这个很营养、很营养,吃到营养不良。你能吃没有错,吃的方法不对。对不对?你有钱没关系,蛋不是这样吃,这样吃反而害了你的人,你这个能吃的人。那妈妈疼孩子没有错,你这种疼法就绝对不对。 现在你要学佛,我们也发现很多人学佛的方法不对。所以我们跟各位举A师姐、B师姐,希望你不要变成A师姐,弄错的那一个。到那个时候你会说“我那么认真学佛,怎么都不得好报?”你自己弄错了。不是佛法不报,这个是很相应,因为你搞错了,马上恶报现前。第一天就现前了,所以你全家人都变业障鬼。人家B师姐不是啊。第一天开始都弄错,你就变A了。她第一天就弄对,所以全家都变成菩萨,“我家那个老菩萨、小菩萨”。那你不是了,你通通变业障鬼了。就是因为你的第一念啊,太冲动,这个叫热情,欲望心,不是真心。 真心一定带一种理性。那要告诉你,要怎么做,你会想到“别人会怎么想,先生怎么想?孩子怎么想?那我应该怎么做才好?”你应该去想这个。你根本就不把家人看在眼里嘛,自己决定做了算。好了,当人家一反弹,通通是业障鬼。当你会思考家人的反应,该怎么做的时候,那家人呢,也会相应地给你赞叹,那个时候呢,全家就都是菩萨了。 所以成与败在乎你,不要狂热,绝对不可以狂热,不要盲目。多留意别人的反应嘛,你在菩提道上会很顺利。这是能的部分。所以,它后面的这一段啊,是在谈这个地方。 最后一句话非常美的,他说: “已入法王妙法城,已冠智王大智冠。已系諸佛離垢繒,最勝智眼願觀察。” 他已经讲好了,他说我已经进入“法王妙法城”了,“已冠智王大智冠”了,这宝冠已经戴上去了。“已系诸佛离垢缯,最胜智眼愿观察”。我给你考验! 这里面,我跟各位谈,“法王妙法城”在这部经文里,他讲得很清楚,法王就是佛。所以那些人自称法王的,叫夭寿。他没有佛的这种福慧两足,怎么可以叫法王呢?我没有讲谁啦,你不要随便跟人家叫法王。法王他有妙法城,叫无忧之法,普应全人类。用现在的话来讲,这无忧之法要普应全国人民。对不对?这才叫做妙法城嘛。 “已冠智王大智冠”,大智慧的宝冠,这智慧之王嘛,叫智王。这大智冠,他已经戴了。这个前面我们讲过,前面有十方菩萨来的时候,他这一个大智冠是指哪一顶?前面我们讲过,十方诸佛上首菩萨来啊,有没有?这个菩萨就是上方菩萨,他不但有宝冠,又有摩尼珠,他是指这一个。 所以他这个文词在《华严经》的系统里,他有一套的语言模式在表达一定的东西。前面经文已经表达很清楚了。所以我跟各位讲说,这是一个密法的坛城,是这样展开的。所以你在修法他也有一套系统。 今天早上我到蓟县去看独乐寺。独乐寺看起来应该是在隋朝时代,隋文帝建的,那个白塔是隋文帝建的。那个独乐寺的十一面观音是泥塑的,应该是唐朝塑的。那种恢宏的气度是唐朝的风格。从那大悲阁看到白塔,刚好那条线是一个修法的线。那当中有好几层殿,塔下面就有一层是修法的殿,然后还有个供养坛,但是已经都找不到了。 现在最完整的就是正定的隆兴寺,那个大佛寺啊,你看那个摩尼宝殿的后面是个修法台,那个修法台面对的十一面观音刚好那一条线,所以我们在估计这两个模式差不多。从隆兴寺来看,他修法的地方到十一面观音的地方这两条线要架构好,在每一次修法修十一面观音法的时候,估计都一千个出家人在。一千个出家人,你看那两排唱诵下去的声音,那真的是那梵音嘹亮,声动九天!一千个出家人,那一千个出家人在修法的时候,那在家人多少?不多嘛,一万个人差不多。 那一个法要修的时候,一定有前行的训练,对不对?不要多啦,三个月的训练够吧?不够的话要半年,那么那个法修一个礼拜,每天这样唱诵。当然十一面观音法要求雨得雨嘛,洪水来了要止雨就止,止水啊。这虫灾,以前就是蝗虫蝗灾啊,瘟疫、兵灾啊,他能够熄灭,就是这个法。因为这个坛城是很完整的,他整个纵轴线非常完整,他修法的部分很完整,所以经文里他都指导你是怎么修的,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现在没办法了,现在变旅游区了,大家都给人家照相的了,那文物,把佛菩萨关在里面了,就好像动物园一样,把老虎关在那里给人家看的,讲好听叫给人家拜,佛菩萨怎么去“千处祈求千处应”呢?这个就是一个问题了。 所以那个东西现在保留着,是给我们将来复兴之用。这一定,这个法门我们一看啊,那威德感应会不可思议,非常殊胜。而且我们看到,最了不起的就是十一面观音,那么大、那么大,十一面观音法,而且都在中轴线上,有没有看到? 我到天龙山去看,十一面观音,石雕的,也是一样,那么的殊胜。他就在上面修法,山上修,天龙山第九窟啊。下面圣寿寺,就是坛城。那很完整的。那是山上最完整的一个坛城。那在城里,现在就剩下隆兴寺。隆兴寺唯一可惜的地方,就是把那供养坛变成一个戒坛,这个地方,所以可见到了清朝以后就没修法。他假如有修法的话,就不会改为戒坛,就是没修。没修法,皇帝也莫名其妙、一头糊涂地就把它弄成戒坛,给你传戒用。他是修法的,不是传戒的,结果搞错了。 那独乐寺就更糟糕了,他什么都没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修法的痕迹可以看得到,但中间已经不是坛城了,中间已经变成民房了。 所以经典里头已经把这东西交代得很清楚。古代很如法,所以那个文明很昌盛,人民很幸福,心灵很扎实,很祥和,很和谐,整个社会是和谐的社会。现在来一搞,全部不见了。 所以现在在构建和谐社会,我们所主张的就是佛经里头所讲的,最适合人居的社会,才叫做和谐社会。而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个,心灵很祥和,很充实,很温馨,心灵上。 第二个,人际中,人际是很圆润的,人际之间是很祥和的,人际之间是互相关怀的,在彼此之间是圆融的。 不像现在,尤其现在,尤其是越文明的地方,那个锻炼就越厉害,结果呢,每一个人每一户人家都不来往了,都不来往。现在你回到家,你看小区大楼你一进去,门一关就锁了,对不对?第一个是我跟对面这个门锁了,第二个是落地门窗再锁,对不对?然后进去房间再锁,就差一个床上那个锁还没有人发明,要躺下去睡觉再锁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人际关系非常不良。 第三个呢,我们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生态平衡。所以这个叫器世间嘛。可是现在跟大自然不和谐,生态不平衡,失去协调,这个就是问题。 所以我们对这个部分,佛法有他的一套。 那么,这个地方是讲善财童子,就一个普贤行者啊,他具备的这些条件。他应该具备的条件呢,他都具备了,所以才叫做“已入法王妙法城,已冠智王大智冠。已系诸佛离垢缯。”这个就大冠里面,冠以前戴帽子里面有一个绑的。不是我这一条,这一条是以前绑奴隶的那一条,现在叫领带呵。我是用丝巾把它做起来,因为今天太冷了。它是绑帽子的这一条,这一条叫离垢缯,没有污垢。这个叫璎珞,缯啊,璎珞是挂在这里的,在绑帽子的叫缯。这都是古代作装饰用的。 你看看,那菩萨装饰的这么好。我们现在的和尚是不能装饰的,和尚要这样装饰啊,那叫做野和尚,也不野啊,怪和尚。这表示你是意识形态。 经文讲得很清楚,这种修行人出来,你看,多庄严啊!我们现在是一学佛以后啊,本来头发烫得漂漂亮亮的,现在是清汤挂面,因为这样比较精进。男生呢,就理光头。假如女生理光头,不知道什么意思哈。本来穿得很漂亮的,现在一学佛以后,通通变成黑色跟白色、灰色、土色、咖啡色,都变成这样了。为什么靓丽不起来呢?是你对佛法有了误解,没搞清楚。 学佛以后的人生啊,是灿烂的,是积极的,是光明的,是活泼的!可是我们现在学佛以后,要死不活的!奄奄一息的。(众鼓掌)那你绝对学错了!所以学到最后,有人说有五家工厂或五个店,一学佛变四个店,一受戒变三个店,然后再受个菩萨戒呢,就变一个店,然后呢,再加个日中一食呢,就关店、倒店。那假如学佛人都这个样子,谁敢学佛啊?你学佛是本来一个店,学佛以后变三个店,受戒以后变十个店,那还差不多嘛。那你就说“那师父你教我。”教你,就是认真好好的学佛,正确的学佛心态。 “最胜智眼愿观察”,这个是称赞他的老师,希望你接纳我的意思。这是善财童子所讲的部分。 我们到这个地方告一个段落,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讲。 《四十华严》第65讲(2008年12月5日)B 好,我们再看经文,经文一百页,第二行。我们先看一百页。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如象王回。觀察善財。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複欲親近諸善知識行菩薩行。問諸菩薩所行之道。善男子。親近供養諸善知识。是集一切智。最初因缘。由乐亲近善知识故。令一切智疾得成满。是故于此。勿生疲厌。”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叫长行文。前面叫偈颂。偈颂有好几种,我们就不详细跟各位分了,就简单地跟各位提一下这种状况。偈颂,有偈颂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长行文,有长行文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那么在大架构之下,没什么差别,但是在微细上面他还是有区分。 偈颂,比较直接讲,当然他有隐喻。但是长行文里,他譬喻式的多,用世间法来譬喻那一种出世间法的状况,他是比较明显。 像这个地方讲,文殊师利菩萨如象王回,那你能够知道大象回头什么姿势吗?有没有看过?你没看过你就想不到了,你看到猫跟狗转回头看后面怎么看?那动作很快啊,“啪”。大象就不能这样子,啪。大象这么一“啪”,那个地方房子都倒了。大象要回头看的时候啊,他那鼻子摇一摇,往这边摇,然后头再慢慢转过来,转过来敌人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这个叫做,悠闲自在。跟那个猫狗不一样,所以大象什么也不怕。 有一天,一只狮子,狮子知道吗?不是跳蚤虱子那个啊,头上毛很多的那个狮子,在森林里闲着无聊,很久没有人叫它大王了。 它就走一走,看到一个长颈鹿说:“你知道吗?这世界上谁最了不起?” 它说:“大王,当然是你,没有别人。” 它说:“嗯,你知道就好。我不吃你啦。” 它再走走走,遇到一只猴子,它说:“你知道这世界上谁是大王吗?” 它说:“大王,当然是你啊。”噢,那猴子已经吓得啊,汗都流出来了。 它说:“好,你知道就好。” 它走走走,又看到一只山羊,他说:“别走!”那山羊看到它就要跑啦。它说:“别走,你走我把你吃掉。你知道谁是大王吗?” 它说:“大王,就是你啊。”还讲,本来就吓死了。 “好,那你知道是我就好。” 走走走,然后又看到一只大象,“你知道谁是大王吗?” 那大象回过头来,鼻子一伸把这个狮子卷起来,往大树那边一甩。 “哇!”那狮子爬起来,“你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嘛。”(众笑)它满头金星啊,不分东南西北就窜走了。 这个,大象的威武就是这样。你讲什么?它讲也不讲,鼻子一伸,把你一甩啊,管你谁是大王?反正不是你就对啦。 这里面,他表达一个状况,真有实力的人不用急。当狮子遇见山羊啊,遇到猴子,他不用急嘛,你一定怕我啊。那,其实他不用问也知道,山羊早就要躲了,要走了,对不对?但是这个时候表示,他还不真诚。这个狮子你想就知道,大概3岁不到,小不点嘛。他才会急着要人家承认他是大王啊,是不是这样? 我们现在也是一样,“师父你看我开悟没?”你要知道我鼻子伸出去,你就知道。(众笑)大概伸太久了。 “师父,人家说我证阿罗汉了。” 我说:“阿罗汉,恭喜你啦。” “你看我是不是阿罗汉?” 我看你是抽屉里面那个“阿罗汉”。你为什么要人家求证你是阿罗汉呢?对不对?你自己有没有本事嘛。你有本事,阿罗汉来再讲,看谁是阿罗汉嘛。你是大王,你碰到大象你就知道谁是大王啦。所以不必问,你要留意到。 所以,他这个地方告诉我们,是一个实力,文殊师利菩萨他有那个实力。所以在反映事情上,他不必去炫耀他自己。 你为什么要炫耀你自己?因为你有恐惧,你有无明,你还有忧,你才要炫耀自己。文殊师利菩萨,他一定要你认识吗?你认识他跟不认识他,对他来讲叫做不增不减嘛。对不对?那你现在有增有减啦,你是增增减减,随时在增减啦。人家骂你糊涂,你说“我是大智慧者。”你要是真大智慧者,糊涂对你来讲是不增不减的。对不对?因为你没有智慧嘛,所以人家一说你糊涂,你马上就增增减减就产生了。所以,你怕人家骂吗?你怕人家数落吗?你怕人家说你吗?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你就是只有恐惧。刚才讲的无忧之法你没有得到。 文殊师利他当然了,所以他如象王回,很自在、很充实、很真诚。在他的生命里,你看,那个灵性非常饱满。不像凡夫们,灵性非常枯竭。有没有?留意啊! 所以一个学佛人跟一般人有什么不同?不是衣着不同,不是长相不同,不是说一定要带一个,这里挂一个佛,或者什么一个叉子架,那个没有用。不在外相上,而是你心灵上,你是不是真实、很饱满?当然,绝对饱满是指,你已经成就了。至少,我们相对开始内观,开始充实我们自己,让我们的心灵不再那么枯竭,那么空虚。遇到什么事情,逐渐的那股暖流啊,会回旋、荡漾在我们的心湖里。那你学佛就对啦!不要一直看我嘛。 好啦,他如象王回,没有伸鼻子啦。他,“观察善财做如是言”,赞叹善财童子啊,说“善哉善哉。善男子。” 这个经文里啊,讲善男子是针对这个人讲。那一般通称的时候,就会讲“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就对广大的群众讲的。当然,这是对当机众善财童子讲。 “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这句话,讲得非常肯定。这一句话假如用现在的话来讲啊,文殊师利菩萨就颁了一张证书,叫做“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给善财童子。古代不必颁证书了,这是真实的。 那为什么会有这一句话呢?因为一般人发心啊,不真心,是虚妄的心,是欲望的狂热心,那个不算。他讲的是真实的。 所以我们刚才为什么跟各位讲,你功课要做那么多呢?你可能会讲,“哎呦,那么多,我有念呀。”有念就好啦。不算。为什么?因为你不真诚。那么做那么多,你要是真的不真诚啊,也无所谓啦,也够多了嘛。对不对?所以很多善知识在指导你说,叫你做功课。你做,量是做到了,心没有做到的时候,“再一遍,”你那个眼睛就变这样了。做一遍就已经做得呵,大喘小喘一直喘了,你还要再一遍。那你要留意,再一遍你就要心做了,不是量做。可是刚开始第一个,一定是量做。你量的时候,心有到,那就够了。量的时候心假如不到,一定再一遍。那你心有没有到?师父一看就知道。 所以,我常跟各位讲说“你在哪里?”你说“我在这里啊。”当然你在这里啊,我不是问你这一块肉在哪里?我是问你的心在哪里?你要懂这一点啊。你不要说“我在这里。”你在这里我又不是没眼睛。对不对?你肉在这里我知道。我要问的是“你的心在哪里?”这个就问题来了。你功课有做的话,你的心有到,那你的气质一定变。你的心要是没到,你的气质也会变!变成什么?变成行尸走肉,徒有形骸而无内涵。 所以我们你要记得,你不管跟哪个善知识。我不是说你的善知识跟指导者好不好,对不对,他一定会指导你的心,要你如何用心的问题。教你指导你如何用心的,那是文殊师利菩萨的法门,善用其心嘛。你一定要做到这一点。 你不要以为说“不是啊”,那你说你不要,那你从哪里来?你说我从行止威仪来,可不可以?可以。行止威仪,你不会用心,那就从行止威仪来。你要会用心,通常都用从善用其心来。那你用行止威仪来,你说“不会用心嘛,怎么用心我不知道。”那至少,端端正正,吃饭就这样吃嘛。对不对?龙含珠,凤点头。会用心的,甚至已经超越的人,那都无所谓啦。伸手一抓就吃,一抓就吃,都无所谓啦,还什么龙含珠、凤点头?讲得那么优雅。可是,你不会用心的人你就要一步一步来。以碗就口,不能以口就碗。那为什么要这些?这是从行止威仪,那你可以吗?你说“噢,这个很麻烦咧。” 不麻烦。看你要生死轮回,还是要了生死嘛。对不对?就这么简单嘛。总有一个去嘛。 你问那个得金牌的,奥运得金牌的那几个,他真的是用他自己的方法去训练吗?我看不是啦,每一个都差点吐血啦。为什么?因为他一定要有非凡的训练,才有非凡的成绩嘛。那你今天想了生死,要让阎罗王抓不到你。喔,你以为?哼!那么简单,你想的就可以啊。阎罗王那么没本事吗?对不对?阎罗王早就算出来了,这些人啊,自己想一套的一定通通抓到。你跑不掉。 你看金碧峰这么高深,了不起的大德啊。金碧峰啊,有没有听过?他每次入定,土地公都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到那一天啊,死期到了,阎罗王说:“这家伙,去抓来。” 那小鬼也找不到啊,因为他入定去了。入大定,找不到他啊。那小鬼,那铁链就摔在地上说:“土地。” 土地公赶快跑出来。 “哪里去啦?” 他说:“谁啊?” 他说:“金碧峰啊” “金碧峰,我也不知道,他每天都不在家。” “可是生死薄上有他名字啊,那怎么找他?” “找他,没办法。你敲敲看他那个钵,皇帝送他那紫水晶的紫金钵。敲一下,有效吗?不知道,你敲一下。”因为他不敢说,敲一下他就会来。 “当……”诶,他出定了。 “嘿嘿!假修行。” “假修行?我这种禅定功夫,还假修行?” “你还贪。” 他说:“贪什么?” “你贪这个皇帝给你的紫金钵。” “噢,是这样子。” “那现在干嘛?” “跟我走。你死期到了。” 金碧峰修了半天,到这个时候才知道真功夫。他说:“兄弟啊,我这样跟你去,此去不复返了,我要求一件事好不好?” 他说:“什么啊?” “你知道我就喜欢那个钵,给我带去好不好?” “阎罗王还给你带那个去?摸一下可以。” “好~摸一下。”他拿起来,“砰!”就往墙壁上一摔,打破了。 “哇!”那两个小鬼吓一跳,土地公愣了,坐在地上。 “诶,哪里去了?”最后的一线他破了。 他在定中讲啊:“拿我老僧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 你有这本事吗?“铁链锁得虚空住,再拿老僧金碧峰。”这种修行到这种程度的人,你看看,那么一点点微细的,阎罗王都放不过。请问你算老几?你说。你以为用你那个,嘿嘿,小瘪三的大脑,你就想要瞒过阎罗王啊,还早咧!土地公通通把你记下来,交给阎罗王。我跟你讲,所以回家好好拜土地公啊。 叫你拜佛菩萨你都不愿意,土地公怎么拜啊?不是叫你怎么拜,凡是对人恭敬,对人恭敬,对事恭敬,对人对事一定要恭敬。你不要眼睛掉在天花板上,讲话从鼻孔冒出来。你对人恭敬一些,绝对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尤其不要自己很傲慢。 你看看,金碧峰这种功夫啊,皇帝召见赐他紫金钵。他早就已经到非想非非想处定去了,土地公都找不到他啊。你看看。但是他还是贪那个。为什么?土地公知道啊,你每次出定都把他摸一下。土地公一看就讨厌。对不对?你别的不摸,怎么老爱摸那一个。这很简单嘛。对不对?你最喜欢哪一个,你一定心在那个地方。在那个地方,你的相就出来啦。因为有那个东西在,那个相在,那个心在,阎罗王就把你记下来了,生死薄上没有办法除名啊!你就生死轮回啊!知道吗?他有大功夫,你还是到阎罗王报到以后,才上非想非非想处天去。你还在三界内。佛法讲的无忧之法,连这个东西,紫金钵这个东西的贪着都没有,那才叫无忧啊。你有所贪着,不行啊!你弄清楚啊。 所以呢,真发菩提心呢,文殊菩萨知道啊。你有真发吗?你那个叫做乱发菩提心,天天都在改。问你怎么这么改来改去?你说无常嘛。所以我跟各位讲,你今天回去,就要写下你的愿,愿要发起来。要发菩提心啊,愿就写下来。 我常常跟各位讲,你不要像慧思那样写。慧思知道吗?智者大师的师父啊,一写一百零八个愿,我念都念不完。他还没认真发愿呢。不必啦~你想要,写下来。写完以后,红包袋装着,放在佛菩萨下面压着。明年的今天啦,你再翻开来看看。翻开来以后啊,会起鸡皮疙瘩,会得高原症了,两片腮红,都红起来了。那就表示你进步很多。一定的。因为你没发过愿,你要好好发愿。你会重改一遍,你会改得乱七八糟。那么改完以后的那一份啊,放在上面,留作纪念。那么再过一年,你再把他拿出来,再看再改。表示你再进步,大概这样三年了,你就稳定了。因为你有你的性格,你发的愿大概在哪个方向。但是三年的情况,你大概会进步到某个程度。第四年第五年再看,大概就稳定下来了。穷尽一下,文词修饰一下,你的本愿就在那里。 那个愿,绝对你这辈子做不到,都是你成佛的时候的境界。那就对啦。下辈子,下辈子的愿再讲,因为这要无量劫,都是尽未来际在修行的。所以你这辈子,一两个愿,就够了。你不要想人家十二个愿,人家几个愿,你别想那么多啦。你一个愿哈,能够认真就不错啦。 你看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你说“我不敢”,要不然你怎么样?公车不空誓不成佛,是吗?每天晚上你都成佛去了?、 你总要发一个这辈子做不到,下辈子做不到,一直到成佛的时候会怎样的,那种愿嘛,要去发那个愿。那个才是真心的愿。大概你要四五年以后,才会把他锻炼出来。然后,你就会一辈子会跟着走。他会引导你,你死后,这个愿会引导你。常在其前,引导其人。最糟糕也有极乐世界可以往生。你放心。 那你要发愿说啊,“我愿我成佛时,一切众生都有香蕉可吃。”那到时候大家吃苹果怎么办?那你就不成佛? 要发愿,不是有偏的,他一定是一个大原则。 好,现在我是跟各位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定是讲你成佛的境界,那你就朝那个方向做。他真的做了,因为他前面讲了很多啊。现在想想看,你学佛以来,你对佛法的认知有没有?你能不能这样讲?那,你要把前面那个偈颂的部分仔细地读一读。你的愿要怎么出来,你才能知道。 大约,我都跟各位讲了。宏观的佛法,你要怎么样波澜壮阔。微观的佛法,你要怎么样子穷彻本源。这个很重要啊,这两个部分,你同时去进行。 好,他讲,能发心。这个,另外一个语言模式是这样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啦,甚难。那么,发完菩提心,又要亲近善知识,复倍于难,比他更难。 各位稍微留意一下,我相信你周遭有很多人,修得不错,也自称老师或法师的或法王的。你去留意看看。其他人来讲经啊,大概都不听。假如说他在修法,那么有人来,要在这里修法,他也不想参加。就算他已发心,要再亲近善知识,他都不愿意。所以复倍,再加一倍困难。就,发心以后还要再亲近善知识啊,这个更难。 善财童子已经发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经有那么成就了。你看看,“已入法王妙法城,已冠智王大智冠 ,已系诸佛离垢缯”。这是多么大的成就啊,他还要再亲近文殊师利菩萨。 那我们各位,我跟你讲,你要是有他这种成就啊,不要这么成就了,大概在外面教化一群众生就不得了了。有大概二三十个,三五十个人跟着你,你已经走路离地三寸了。跟你讲说,哪里有个大德来要怎么样,你心胸相当不错,说“你们可以去听了,我不必啦。”这个就是缺少这个“复欲亲近诸善知识”。你知道吗? 然后呢,“行菩萨行”,这个更难。比亲近善知识更难。所以我们看到有些人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他那个不对啊,应该怎样才对,应该怎样才好,那就犯了这一点。这个比亲近善知识更难。你在做,对于别人在做的部分,能不能随喜赞叹?这个就是啦。总是指指点点,那就不好。 好,“问诸菩萨所行之道”。这个更难。我已经在做,我就做得不错啦,别人做得都不对都不好,我的最好。这个叫排他主义。在佛门中这样不好。没有这种法。 所以你看,你不要看这个一句一句一直下来,好像他是连在一起,没有这阶段的、层次不同的。所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个根本。他不是成就,有了这个以后你还要亲近善知识。 亲近善知识,你会吗?我跟你讲,亲近善知识,你的因果就交给他。师父我亲近你,意思就是“我的因果以后给你负责了”,知道吗?“我要掉地狱啊,我就报阎罗王是你教我的,怎么教到地狱来。那下油锅就炸你,不是炸我。”知道吗?但是这里头有个问题,师父讲的你通通要接受。通通百分之百,只要有一分你留着,对不起,因果全部自己背。你能吗?这就是问题,你要想想看,你能吗?你是真的亲近善知识吗?你大概可以来,顶礼包红包可以来,你讲什么马马虎虎啦,回家我自己看着办。这个不算,这个不叫亲近善知识。 依止受教而学,这个很重要啊,因为他关键在哪里,你不知道。因为跟你讲关键,你也听不懂,因为你有自己的一套。就像这杯子一样,杯子空的再加水才有用。当杯子满满的,什么水也加不进去啦。是不是这样?你看看。所以,你要虚心,真诚地虚心,不是有条件的。有条件的是不行的,要无条件。那这个就是关键处啦。所以亲近善知识。 行菩萨行,也一样,不是做你想做的,不算。菩萨行不是你要做的。 我刚学佛啊,认识几个法师啊,后来我在经济部,我也在跟同修们在讲佛法。那只是私底下,因为我讲经从一个人开始讲起。当抓一只白老鼠来试验嘛,才知道我讲得好不好嘛。对不对?那他坐在那里,我坐在这边认真讲,讲到他睡着了。讲的人不会睡,听的人睡得很舒服啊。好,时间到了,好好,回去。他当然说我讲得很好啊。我就那边气说,你怎么搞的,我在讲你在睡,还说我讲得很好。什么意思啊?是我在唱催眠曲哈?那你就要想办法改进,要改进。 刚开始讲,有时候会想一想想不起来,就用背的嘛。但是,现在我都不会背啦。当时刚开始是这样。一个人讲,讲讲讲,他就去讲,讲说我讲得很好。好啦,就那个法师打电话给我:“诶,听说你在经济部讲经。” 我说:“没有啦,哪有啊。” “我跟你讲,你不要推,你们经济部是官员没关系,只要五十个人以上我就讲,要不然我讲经都是大学毕业听的。没有大学毕业不能。那你那边没关系,不一定大学,当官的都不要紧。五十个以上我就去讲。” 我才讲给一个人听,你想讲给五十个人听?我就不理他了。当然没办法理,怎么理? 过两个礼拜来:“诶,你什么意思啊?我跟你讲我要讲经,你怎么都自己讲,怎么都没给我去讲。” 我说:“师父,五十人到哪里去找啊。” “经济部几千个人,怎么没有五十个人?过来,下礼拜我去讲。” 我这样听,很火大,也不听你解释。只要有条件附带的哈,什么大学毕业、程度如何、多少人啊,那不是弘法。 我不是因为今天你人这么多,我才这样讲啊。我跟你讲,我真的是讲给一个人听开始。那我就想说,我这样讲给一个人,我要讲对,第一个要讲对嘛,第二个要讲好,第三个再讲成功嘛,对不对?那自然就有很多人会听。那你讲不对,人越多,你不是业越重吗?对不对?你讲不好,怎么会有可能人多呢?那你不讲成功,谁来呢?对不对?这是必然的嘛。而且你会发现,我们讲的有一定的深度。知道吗?而且你也会发现,在我们这讲席里,要能够打瞌睡,真的是不容易。 虽然我知道大家都很累了,又要上班了,来到这里啊天气又这么冷,然后又吃饱饱,又衣服这么厚,这么一窝下去正好睡啊。这必然的。但我告诉你,坐在这里睡觉比在家里睡功德大!(众鼓掌)你放心啦,你就来这里睡觉没关系啦。因为要在这里睡觉啊,真不简单。这样鼓掌,你还睡得着啊,我就佩服你。(众笑) 所以,这是一个过程。亲近善知识真的很需要。行菩萨行,更需要。但是,都不是表象上的。行菩萨行,我就跟你讲,不能挑选你想要做的。亲近善知识为什么常常不能成功?因为你都听你要听的,然后做你要做的。师父在教什么,你根本不知道嘛。那个不算啦,那个不叫亲近善知识。那叫马马虎虎啦。你都要来,师父总不能把你赶走啊。对不对?那你真的吗?所以你疑情要带着,“我这样跟着师父是真的吗?我要得到他的精髓吗?”这是你要带的疑情啊。你不要说“师父说我怎样?”师父当然说你好啊,难道说你不好吗?对不对?一定说你好嘛。说你好,你就屁股翘起来,比鸡尾巴还高。那个没用啊。这个不是,你不是叫人家排马屁的嘛。尤其是属马的。 你一定要经常以疑情自己检验自己,“我现在跟谁,我到底学到什么?到底学到什么?”这个才是重点。“师父真的是讲这样吗?我从他那边得到什么?”这个才是关键,才是真正你要的。带着这疑情,“我在行菩萨道,真的吗?我这样算吗?”那我已经把这标准给你啦。“我是在行菩萨道,还是做我喜欢做的?”这不一样。 当然,你的菩萨道是从你的专长发展的,你的菩萨道不要从你的缺点发展嘛。比如我不会唱歌,我就要应征教众生,我一唱歌大家都跑光了,对不对?那不行啦。有一次学校叫我当司仪,当司仪唱国歌。第一句唱了以后,预备唱,嗯?怎么都没人唱?只好自己从头唱到尾。后来我问他们:“奇怪,你们怎么都不唱?”“你唱那么高,人家怎么唱?”这个就是你自己不知道。因为音声我不会调整。这个音箱、喉咙这个地方,我不会调整,所以我干脆就放弃啦。所以我说要讲经嘛,我不会唱梵呗。所以很多同修们可以唱梵呗,用梵呗来领唱、领众,那也是一个方法。你从你的专长上,没有错。 但是这个观念,前面跟各位讲的是,那个三到五年当中啊,他有一个压力在,因为你那个东西要贯彻的时候,你自己本身会有一种厌,不知道厌从哪里来,不知道。你必须跨过那个厌,讨厌,跨过去。那种情境,那种心境,你必须跨过去。跨过去以后你就稳定下来了。不管你的菩萨行是哪一行,你一定要跨过那个部分。你要那三五年转行以后,转到别的地方去,我告诉你,再个三五年,你又来了又转了。那你永远不能成就。所以我们都在这个地方,三五年一次,一再地克服他。久了,这个定位就是你的,你自己就为自己定位啦。 这个部分看起来,这个文啊,是很简单,他的思维模式就是一层一层的,这样要求,都有他的条件。 好,他下面讲:“善男子。親近供養諸善知識。是集一切智。最初因緣。” “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集一切智。最初因缘”,亲近供养啊,亲近,当然讲我们文字上讲就接近嘛。供养,当然就是供养嘛。天天来看师父,天天包个红包,这就是供养啊,是吗?那不是,是什么?供养当然要啊,亲近也要啊,那你天天供养,不如你一个月一次供养就好啦。对不对?亲近呢,天天来,不如一个月来一次就好。那个真诚在哪里?你要表达得出来。 而他真正的意义,亲近的意思啊,是具足一种恭敬心,具足那份真心。这个才叫亲近,不是人与人天天在一起的那个亲近。那在一起,你就谈恋爱就好啦,天天都在一起啊。不是那个亲近。是真心,是恭敬心。你要具备这个部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供养在培养自性善根,借着亲近的这个仪式,表面上的这个仪式,那你要增长你的善根。那么亲近很多善知识啊,是在增长你很多善根。每一个善知识要激发你的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说,善知识在哪里?你不要一直找对象,出家人、老修行,你弄错了。你只要带着一个诚恳的心啊,善知识无所不在。那诚恳的心从哪里来?从聆听、欣赏、接纳来。人家在谈事情你有没有注意听?他讲什么?他为什么这样讲?“这样的一个人,能够讲这样的一席话,很了不起。”那,当下他就是善知识。你假如这样想,“书读那么多,学佛那么久,还只是讲那个,那个我也会。”那你造业了,那你就造业了!你没有聆听嘛。 我们看到很多人啊,他的伟大不在于他讲得多,你要留意啊,他的伟大是在于,他在他的水平上,他很尽责很充分地去表达他自己。我是常常这样勉励自己,我说“尽管我是一只萤火虫,在这黑压压的宇宙中,我也要尽情地挥舞屁股后面那一点光。”对嘛,萤火虫的光在屁股,不是在头上啊。你尽管有那么一点点,不要紧,你尽情地挥舞,去照亮人间,分享人间嘛。所以你有没有感觉到?萤火虫很迷人嘛。迷人不在于他很亮啊,迷人就在于他很明亮的光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跟萤火虫一样。但是你就变成小不点。“哎呦不敢,哎呦不敢。” 人家那样,你为什么要去比英雄呢?你比我们是老百姓,你过个正常的生活嘛。每天二十四小时,每日三餐,这样好好地过嘛。一分一秒地大家都一口气,都同一个太阳嘛。对不对?我们都是太阳底下的子孙,那大家都一样平等啊。你为什么不过这些呢?你硬是要比那些英雄,结果比到最后自己变狗熊。不必啦,不要比那些。做一个平凡的、正常的、很自在、很幸福的人嘛。为什么不呢?所以,我觉得,我是常常这样勉励自己啊。不是我要做多大,不是。我只是尽情与大众分享。 所以你说要从我这里听什么了不起的法,没有啦,就萤火虫而已啊。所以,亲近善知识就是讲这一个部分。增长自己的自性善根,这个叫做供养。这样子,因为你一切善根都能成长,所以你是集一切智的最初因缘。因为善知识可以启发你,他是无所不在,你记得啊,无所不在。你不要一直找谁才是啊,不是。他在你周遭就很多啦。 尤其啊,我跟各位讲,自己的父母是最佳的善知识。你为什么不能聆听欣赏父母亲的话呢?那用现在的话来讲,你听他的心声嘛,他到底希望你什么嘛。你不讲,父母亲难道会厌恶你吗?不是啊,你就是一直要跟他吵。聆听一下父母讲什么?父母期望什么?多探寻,我相信父母会很高兴,你也会很快乐。因为父母的高兴跟快乐,才是你奋斗的目的嘛。 可是呢?老是“别讲啦,我知道了。别讲啦。”你当然知道,结果你知道只是前面那一句,后面的都不知道。你要知道,他也在成长,不只你在成长,他也在成长!你一直觉得,你在成长,你不知道,可是他在成长,你更不知道啊!对不对? 我们常讲,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诶,你弄错啦。秀才遇到兵,好好教那个兵。因为你懂道理,他不懂道理,那你就好好教他嘛。那就功德无量啦。结果你说“不跟你讲”,那就傲慢。 所以,只要我们把周遭的跟我们在一起的人,尤其最亲近的、同屋檐下的、同屋子里的这几个人啊,你这样去分享,告诉你这叫天伦之乐。这是最大的福报啊!你这个福报享受不到,其他福报都是假的。 很有钱,赚很多钱到西餐厅一吃,牛排什么,就自己一个人切来吃。吃什么?对不对?你要是跟父母亲一起呢?对不对?即使路边一个抓饼,一碗面,两个饺子也够啦。没钱,我们两个人一人吃一个饺子吧。他很温暖。这叫天伦之乐啊!你一个人吃得再好,有用吗?谁跟你分享啊?没意义。 所以善知识你不要外求。你好好做好你这些该做的,你要出现的善知识,他自然就会出现。 你自己周遭父母也不孝顺,师长也不尊敬。你说你要到哪里去找善知识啊?那善知识看到你就跑掉了,因为你不尊师重道啊,哪有什么善知识?尊师重道之前,一定会孝敬父母嘛。对不对?所以你孝敬父母,就是你根本的善知识。 我们常讲说父母是我们家里的两尊活佛,对不对?孩子是我们家里的小菩萨。那你有没有做到这些?那你都不愿意,那你到哪里求善知识?善知识一看就知道了。你这个,我跟你讲,善知识要没有那个本事,看出你是谁啊,不叫善知识啦。你要是以为说,我只要不讲就好。你不讲,是你再好,就像阎罗王看金碧峰一样,那么微细的人家都查得出来了,那你那个小瘪三的大脑,想要隐瞒,做不到。知道吗! 就是面对你自己的心,是面对你自己的心,你无法回避,你无法逃避。我告诉你,不要逃避,说谎欺骗自己,没用。不必欺骗自己,坦然地面对自己。你就有办法坦然地面对你的环境。所以这是个关键处。 下面讲,“由樂親近善知識故。令一切智疾得成滿。是故於此。勿生疲厭。” 因为乐亲近善知识,一切智就很快可以圆满,可以成熟,可以成就。那个,我们是常常有点成就,就自满了,那不好。 他说“勿生疲厌”,亲近善知识不要疲厌。所以我常跟各位讲说,善知识不是你的财产,你也要知道,信众也不是师父的财产。 师父会跟师父讲说,诶,你信众多少,我有多少啊。有个师父就跟我讲说:“我有一百万人。”有一百万信众,了不起,“你有几个?” 我说:“一个都没有啊。” “啊,你怎么那么糟?” 我说:“是啊,我很糟啊。你分一半给我吧。” 他说:“你不要乱讲啊,我的就是我的。” 真的吗?不是。那我们也常常这样,把善知识具为己有,那叫法执,其实还是情执。善知识不是谁的,你不要把他当作你的财产。善知识也不会把信众占为己有,说“这是我的信众,我的财产”。这个都不对,不是这样。你从他那里学法嘛,你要的是法,不是人啦。不是跟你谈恋爱带回家。不是啊,你到庙里、到哪里去买个佛像带回家,可以啊。善知识不能买回家啊。他不是你的。你要的是他的法,他所讲的那个法。所以我们叫善知识,是知识嘛,对不对?你透过那个人而得知识。你把那好的知识带回家,滋润你的心灵成长,那才叫善知识嘛。不能滋润你的心灵成长,怎么叫善知识呢?结果你知识不要,你要个人,要一份财产,那弄错啦!你要弄清楚啊。 好。“善財白言。聖者唯願慈悲。廣為我說。”希望慈悲,广为我说,人家已经,“已系诸佛离垢缯”,还希望善知识慈悲广为我说。而不止如此,往后五十三参,参参如此。 他说什么?“我應雲何學菩薩行。應雲何修菩薩行。應雲何起菩薩行。應雲何行菩薩行。應雲何滿菩薩行。應雲何淨菩薩行。應雲何轉菩薩行。應雲何深入菩薩行。應雲何出生菩薩行。應雲何觀察菩薩行。應雲何增廣菩薩行。應雲何成就菩薩行。應雲何令普賢行速得圓滿。” 这也真啰嗦,一下子问那么多啊。其实他只问一个,要如何让我普贤行速得圆满。 你看最后一个才讲普贤行,前面都讲菩萨行。那些菩萨行,是架构整个普贤行的基本架构。而这些菩萨行啊,其实他只有一个系统,修学的程序。都是菩萨行嘛。所以,你从第一个看起,要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学,修,以后修,然后起。不是修就好了,然后起啊,叫起行嘛。然后你看,如何行,发起那菩萨行,如何选择菩萨行的,然后开始要去做;然后满,然后净,要净化;然后再转,转就是转教;然后如何深入,如何出生。那菩萨行不是只有一条啊。刚开始就一个一个就好,不能搞太多啊。可是到了这个转以后呢?那个转,会转交给众生,这个已经是成熟啦。然后又要深入,深入以后又出生,那菩萨行生菩萨行一直出来嘛。这就是我们跟各位讲的,这个,华严的一个思维模式,他不是自己修好就好,还要教众生;不但教众生成就就好,还要教众生会去教众生。就是这个语言模式出来的。 然后云何观察菩萨行,云何增广,云何成就,到这里才讲成就啊。你看他一路上都是修学的程序、层次啊,一个一个讲。这些全部完成以后,他才讲普贤行速得圆满。所以修行到最后啊,通通是普贤行。 现在我们教你圆满的,圆满行,就是普贤行啊,就是一次圆满的,叫圆融道。那里面,叫圆融道里,你自己要去充实、去补充,好多好多这些工作要做。就,你可以一次完成。一次完成比次第来得难。但是你可以一次全方位都来,从基础资粮道开始,就这样一直过来。 这个地方,我们看了一个问题,叫华严的,这个地方所讲的,你要留意到问题。首先,他在前面偈颂的时候,善财童子很笃定地讲到,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这个问题。然后呢,文殊师利菩萨也跟他肯定,他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然后呢,又讲到,亲近善知识,行菩萨行的问题。现在问题就出在这里。 他所讲的这个层次,我跟各位讲,是已经破我执、破法执。破我执,七信位。破法执是九信位。他讲到这个地方,善财童子已经进入十信位。所以他在讲的这个问题,就要进入到这个十住位啦,就圆教的初住位,华严的第一位。 华严这个第一位的部分,实际上要修行的法门,那就是《耳根圆通章》。《楞严经》二十五圆通,通通都是圆教初住位的行法。《金刚经》也是圆教初住位的行法。你去留意看看。这里面所讲的都是这些。《涅槃经》上面所讲的,是十信位的行法。你要留意到啊! 这个境界是相当高的。所以你在这里可能感觉不到。这是大的宏观的部分。 在微观的部分是怎么样?这里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个没有问题,第二个亲近善知识,第三个行菩萨行。那么,这个地方呢,文殊师利菩萨跟他讲说亲近善知识是那么殊胜伟大的。对不对?可是善财童子却问,如何行菩萨行,修菩萨行的问题。这在哪里呢?有没有?你注意看喔。一个是赞叹他要亲近善知识的问题,那一个说我要行学菩萨行的问题。是不是这样?所以经文就很清楚啦。亲近善知识跟行菩萨行是一体的。所以往后呢,文殊师利菩萨就叫他去参访,参访善知识。参访善知识是什么?你去问他菩萨行如何修?乃至如何使普贤行速得圆满。就指这个部分啦。所以亲近善知识跟你行菩萨行是一样的。 那我告诉各位,你一定要有一个师父。我不是叫你找我,弄清楚啊。你一定要有一个善知识指导你,否则你菩萨行无法行。因为菩萨行不是这样定义的,不是你想象的。 好,我们今天先跟各位讲到这里。明天我们再跟各位讲,什么叫做菩萨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