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宣化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1


 2015/11/16    下载DOC文档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1

  上海佛学书局印行

  美国万佛城宣化禪师讲述

  卷二十五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三

  卷二十六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四

  卷二十七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五

  卷二十八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十一)

  目录

  卷二十五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三..................................一

  卷二十六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四..................................四八

  卷二十七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五..................................一一四

  卷二十八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六..................................一九七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闐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城宣化禪师讲述

  卷第二十五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三

  第六随顺坚固一切善根

  佛子。云何為菩萨摩訶萨。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廻向。

  金刚幢菩萨把第五廻向阐解完了之后,紧接著他又提出第六廻向,向在法会中的诸位菩萨中的大菩萨徵询:诸位佛的弟子!你们可知道,怎样叫菩萨中的大菩萨,能随顺坚固一切的善根廻向吗?

  佛子。此菩萨摩訶萨。或為帝王。临御大国。威德广被。名震天下。凡诸怨敌。靡不归顺。发号施令。悉依正法。执持一盖。溥荫万方。周行率土。所向无碍。以离垢繒。而繫其顶。於法自在。见者咸伏。不刑不罚。感德从化。以四摄法。摄诸众生。為转轮王。一切周给。

  诸位佛的弟子!这位修廻向法门的大菩萨,他或者会示现一个皇帝,君临天下。以皇帝的身份统领万方,管治人民。临御的意思,包含了教化百姓,治理国政。大国就是表示人民多、土地广、物產丰饶。菩萨示现的皇帝是一个国富民强、政治清明的大国之帝王。威德广被,这位帝王之所以能临御大国,不是他有强悍的武功,而是他有贤明的德行,因德立威,使远近的人民以及邻国都感受他的德行,普徧受到他的恩泽,所以名震天下,众望所归。在中国远古时代,有位圣君帝尧,后世曾这样讚扬他,说:「昔日帝尧(古时陶唐时代的皇帝)放勋(他能倣效上世的功勋,对人民施其教化,所以以此為他的名号),聪明文思(他為人很有大智慧,学问也好,风度、气质都很文雅),安然(他随时都能表现得很和平又安详)。光被四表,格於上下(他的德性的光明,能照到四海。他的威德能感通上到天上,下到徧地)。」在中国有一部古书叫书经,上面有一篇目名尧典的,就是这样记载。经文上说的「威德广被」,就如同尧典的记载。「凡诸怨敌,靡不归顺」,凡是过去曾经与他的先世结过怨的,以及远近大小邻邦曾与他的国家作过敌对的,现在因為受到了他的德化,大家都放弃了过去的怨仇敌对,心悦诚服的来归顺他,臣服他。当他要颁布新的施政方针,或者要向全国人民发出任何政令时,他无一件事不是依照正法行事,一切都合情合理,譬如他叫百姓皆受持五戒,常行十善,这都是以正法教化人民的表现。

  「执持一盖」的「盖」字,在密宗来讲,就是指楞严咒的那个大白伞盖。楞严咒中有咒心:「悉怛多、钵怛囉」这六个字就是。如果一心专注,心无杂念,诚心诵念,在虚空中就能现出一个大白伞盖,它就有「溥荫万方」的威神力。凡它所荫蔽的地方,刀兵不起,瘟疫不生,水火盗贼绝跡,祇有如意吉祥,风调雨顺民安乐,没有任何灾难。要按照法来说,这个「盖」字就是实相妙法。实相无相,可是又无所不相。因实相而生一切法,用一切法来教化九法界的众生。这就是一本散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的道理。这个「一」在我们修道人的心目中,是必修的目的,所谓得「一」万事毕。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灵。」天没有「一」不会清。地没有「一」不会寧。神没有「一」不会有灵於人,而不能成為正神。这个「一」字,是数目的开始。然而这个「一」字是从何而来的呢?它是从「○」来的。把「○」斩断了,就变成一个「一」字了。如果再把它合拢起来,又成了个「○」。这「○」就是一个眞空。眞空不空,它能生出妙有。妙有非有,所以又叫眞空。实际上眞空就是妙有,妙有也就是眞空。这个「有」它是由空生出来的,空的裡面含著妙有,就因為这个眞空妙有,妙有眞空,才有天、地、人、万物。一切都是由「○」生出来的,「○」能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生佛、生仙、生圣人。一切的一切,都是「○」而生。那麼这个「○」又从甚麼地方生出来的呢?它是从虚空而生出的,因之叫眞空妙有。这种道理是无穷尽、无始终、无内外、无大小之别。所以说它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说它大吗?充满虚空法界。小吗?比一粒微尘还小。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就是形容这个「○」的。何以说它无始无终呢?你看这「○」有个开始和终了吗?倘若说它有个开始和终了,它就是破而為「一」了。所以说「○」与「一」是包含了一切的实相妙法,这就是执持一盖,也可说是执持一法,而此所谓的法,到了「○」上却又是一法不立,万法皆空。虽然一法不立,而又具足一切法。虽然万法皆空,而在万法皆空中又能生一切法。就在这个癥结之处,人就有迷悟之别。迷者流转於生死之中,悟者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就是这一法,而能溥荫万方。这个「溥」字的意思通於普徧的「普」字之意。荫是荫盖,意谓万方的有情无情同霑雨露之恩。

  中国古时商朝的皇帝汤,是位贤德的君王,他曾这样自勉的说:「朕躬有罪,殃及万邦。万邦有罪,罪在朕躬」。因為一个国家的元首,是应该利益全民的,汤王他很重视自己的思想行為,一切应以人民為前提,如果他有不利於民的作為,万民就被殃及受苦。假使万民多行不义,他则反责自己教化无方,至令人民堕入邪道。帝王為贤圣,就溥荫万方;帝王為桀紂,就溥殃万方。

  「周行率土」:周行就是到各处去巡视。做一个人民的首长,不谈官职的大小,应该常接近民众,常亲自到各地去视察,要能深入民间,才能瞭解民间的眞实生活状况。不过千万不能藉著视察民情,而去扰民,那就不是爱民的首长了。率土——就是凡属於一个国家的领土,由一个元首所统治领导的,政令所能达到的地方,所有居住在这些土地上的人民,都受元首的教化与服从他的政令。古人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这个意思。「所向无碍」:元首在所统治的国土内,发号施令,教化人民,一切军政的措施,无一事不是上令下行,通达顺利,没有一个人反对,不受一点阻碍。就是邻国友邦,也不会对他生敌意的。因為这位帝王他是法政施仁,与民同乐,所以才所向无碍。以离垢繒而繫其顶:用最纯洁而清净的丝绸做成皇冠,戴在帝王的头顶上——此句含有佛的无见顶相之意。於法自在:佛為法王,所以於法自在。菩萨示现為帝王,依正法治国,以慈悲心爱民,所以他对於法也是任运自在的。见者咸伏:这位仁政爱民的帝王,因德立威,慈眼视人,所以凡见到他的人,不论是否他的属民,都对他非常恭敬,愿意臣伏於他。这位帝王他专施仁政,教人民修五戒、行十善,不用苛刑杀害人,也不用重法惩治人,他完全以德来感化人,百民自然心悦诚服、感激他、服从他。大凡用暴政来降伏人的,那是暂时的、表面的,随时可以被人推翻。如像周文王那时,三分的天下他已佔有两分了,他还是臣服於殷朝。后来大小诸侯及所有的人民,因受殷紂帝的暴政之苦,而一致拥戴他的儿子周武王為帝,把殷朝推翻了,这就是感德从化的歷史事实。菩萨教化他的臣民,用种种的善法感化他们,其中以四摄法最适於众生。第一是布施: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一)财布施包括内财、外财。内财是自己身体的四肢五官、头目、骨髓、血肉等。外财则為一切身外之物,如国城、王位、通都大邑、山河大地、房廊屋舍、田园珍寳、妻子僮僕等。(二)法施就是讲经说法,為信徒解释佛法裡的经义及疑难,甚至讲解一字半偈,都是法施。(三)无畏施就是用佛法的道理给人解除他身心的厄难,令他能循求正当的途径,坦然的解除困厄环境。

  布施是付出,不求代价,不希望别人报偿的。布施是以难捨的而能捨给需求者,不是把自己不欢喜的次品物件给人家,那不称布施。一个眞心学佛修道的人,如果把布施这一法门修成就了,就已经成為一位大菩萨了。何以见得呢?佛说学菩萨道的应修六度万行,六度之首就是布施。能眞心布施的人,一定不慳贪。对众生一定有慈悲心,能忍辱能仁让。身口意一定尽量做到清净,一定能守持净戒。一定能深信佛的教言,依教修行。一个眞正了解布施法门的行者,他一定有冷静的头脑,坚实的定心和清净的智慧。能做到这些条件的行者,不就是一位菩萨了吗?摄受众生第一用布施法,是对治众生的心理,佛说:「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鉤牵」。布施法佔四摄法的第一位,就有这个作用。

  四摄法的第二是爱语:人以及较有灵性的动物,都喜欢听好话,欢喜受人的讚扬,不愿看别人的恶脸色,听人的恶言恶语,所以菩萨用爱语来安抚众生,建立友好关係,然后施以正法的教化,众生就很快接受他的调御了。

  第三是利行:就是做种种有利众生的事,众生蒙受了利益,身心安乐,法喜充满,都成了受化的善良百姓。

  第四是同事:如果你想度这个众生,最好是与他的身份相等同一种类,就容易瞭解他、接近他、教化他。这四种方法,都是度众生教化众生的方便善巧法门。菩萨作帝王的时候、就用这四种方法来摄诸众生、教化众生。為转轮王,一切周给:这位修廻向法门的大菩萨,他示现為大国的帝王,不是普通平凡的帝王,而是一位德无不备、威而不猛、七寳具足的转轮圣王。他在往昔修积了种种善根功德,所以為帝王时财寳遍地,无穷无尽。但他不据為私有,而普徧周给所有的人民,普令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老有所依,幼有所养,既无天灾,亦无人祸,这是人间的乐土,也是人间的净土。菩萨示现的帝王,所统领的大国,全国上下奉行五戒十善,正法溥荫,才有这种清凉的境界。

  菩萨摩訶萨。安住如是自在功德。有大眷属。不可沮坏。离众过失。见者无厌。福德庄严。相好圆满。形体支分。均调具足。获那罗延坚固之身。大力成就。无能屈伏。得清净业。离诸业障。

  修廻向法门的菩萨中的大菩萨,他安然住在这种无碍的功德裡,有无量无数眷属臣民围绕他、拥戴他。这些眷属都是正知正见,正信正念奉行正法的佛弟子,所以称為大眷属。菩萨自身及他的法统,和他所有的眷属,都有坚固的身,卓绝的心念,所以绝不会受外道的言论所诱惑,横霸的势力能破坏。菩萨早已三业清净,众善奉行,诸恶不作,没有任何过失了,有这样纯洁清净的身心。他的气质和风度已达到极端斯文安祥,因之凡见到他的人,都希望能常亲近他,那会生讨厌的心。菩萨有如此的依正二报,都是他多生多劫在因地行菩萨道,所积聚的福德智慧,才能有如今的相好圆满、国土庄严。佛是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转轮圣王也有卅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和佛相差无几,不过他的光没有佛的光那样圆满,也不能徧照大千世界。他的形体是健壮而又斯文,四肢相称,五官配合均匀。自顶至踵,无一处不均调具足而圆满。获那罗延坚固之身:这那罗延是梵天王的别名,端正猛健、坚固之意,借此譬喩菩萨所示现的大国帝王,有如那罗延的强健坚固的身体,不易被外力所损伤。菩萨因為修廻向法门,处处捨己為人,事事愿代众生受苦,所以得到金刚般的坚固之身。大力成就,无能屈伏:菩萨在往昔所发的大愿,他以坚强的深心,大愿大力,一一都圆满成就。在他修菩萨道的过程中,纵然遇到最艰难困苦的障碍,他也都把它克服。因他有坚定不移的意志,所以没有能令他屈服的人和事,於是他得到了清净的业果,离开了一切的染汚业障,能以早成佛道。

  具足修行一切布施。或施饮食。及诸上味。或施车乘。或施衣服。或施华鬘。杂香涂香。床座房舍。及所住处。上妙灯烛。病缘汤药。寳器寳车。调良象马。悉皆严饰。欢喜布施。

  菩萨修布施法门时,他不惜珍贵,尽量布施一切上好的物质,如种种最好上妙美味的饮食,或者布施各种的交通工具如飞机、轮船、火车、汽车以及各种大小的车辆(乘)。或者布施各种各色的衣服。或者布施用名贵的鲜花串成的花鬘。或者布施种种的名香、烧香、涂香、末香等。或者布施舒适的牀座。座——沙发、椅子、櫈子等。或者兴建很多房子,布施给那些没有房子住的人,以避风雨。或者用珍寳做的灯,最上好香味的烛,供养诸佛。或者以汤、药布施给老人,和贫苦孤独的病人。还有很贵重的器皿、寳车,及调伏驯良的名马大象,统统都装饰得完美齐备。菩萨用这些难得的物资,欢欢喜喜的布施给一切人。

  或有来乞王所处座。若盖若伞。幢旛寳物。诸庄严具。顶上寳冠。髻中明珠。乃至王位。皆无所悋。

  或者有人来向国王乞求他常坐的座位。或者有人来向他乞求常用的寳盖、寳伞、寳幢、寳旛和其他各种寳物,种种的最名贵的装饰用具。甚至有人来向他乞求他头上所戴七却造成的皇冠,久藏於髮髻中,不轻易示人。那颗夜间放光的夜明珠,乃至於他以一国之尊的帝王之位,无论来乞者乞求甚麼,他都毫不吝惜的布施於人。

  若见众生在牢狱中。捨诸财寳。妻子眷属。乃至以身。救彼令脱。若见狱囚。将欲被戮。即捨其身。以代彼命。

  这位大菩萨所示现的大国帝王,倘若见到众生在牢狱中受苦痛时,他是不惜一切贵重的财寳,或以自己的娇妻爱子,或以亲属,甚至以自己的身体,布施出来营救在牢狱中受痛苦的众生,使他脱离牢狱的羈绊,恢復自由。倘若见到狱中的囚犯,已判死刑,即将受杀戮的刑罚,这时,他立即愿意捨却自己的生命,来代替这个死囚,来接受被杀戮的刑罚。

  或见来乞连肤顶髮。欢喜施与。亦无所悋。眼耳鼻舌。及以牙齿。头顶手足。血肉骨髓。心肾肝肺。大肠小肠。厚皮薄皮。手足诸指。连肉爪甲。以欢喜心。尽皆施与。

  菩萨发心行布施,他是本著有人无我、捨己為人、视人如己的精神和怀抱,他為了救度众生,他触除我见、我相、我执。把布施所包括的财施——内财、外财、法施、无畏施,无一不修行得彻底,达于圆满究竟的地步。前面的一段经文,是说菩萨布施他的外财——国城妻子。这一段经文是表扬菩萨捨难捨能捨的内财——头目脑髓、内臟和血肉等。

  或者有人来向他乞求连著皮肤的头顶上的头髮,菩萨毫不犹豫,一点不吝惜,欢欢喜喜的布施给来乞者。不单如此,就是有人来向他乞求眼睛、耳朶,鼻子、舌头,以及牙齿、头顶、皮肉、手或脚。体内的血、骨头、骨髓、甚至於布施他的心臟、肾、肝、肺、大肠、小肠、厚的皮、薄的皮、手指和脚趾,连著肉的指甲等,凡是人身体上不可缺少的四肢、五官、内臟、血、肉、骨骼,祇要脚需要,他没有不欢欢喜喜,令所求者皆能满愿,一一布施给他们。

  或為求请未曾有法。投身而下深大火坑。或為护持如来正法。以身忍受一切苦毒。或為求法。乃至一字。悉能徧捨四海之内。一切所有。恒以正法。化导群生。令修善行。捨离诸恶。

  这一段经文是说菩萨為法忘躯,及宁捨四海之内一切所有而换取一字半偈之伟大精神。菩萨如此牺牲自我,他却是為了化导众生,令修善行,捨离诸恶之故。

  菩萨或者為了求请从来没有听闻过的正法,就是投身下深大的火坑,也不吝惜生命;或者為护持正法,护持道场,他能受人不能受的苦,忍人不能忍的无谓閒气,让人不能让的损失,吃人不能吃的眼前亏。总之,祇要是為护正法,他可以受一切的苦难毒害;或者為求正法的一字,他能够捨掉四海之内的一切所有。菩萨如此,他是為化导众生,希望众生都能依正法修行,习行十善道,捨离一切的恶业,成就众善行。

  从前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有一天来了个罗刹鬼,在他面前自言自语的念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下麵他就停住不念了。老修行等了一会,忍不住问道:「你所念的是佛说的一首偈,為什麼你不接下去念完全呢?」罗刹说:「是的!因為我饿得很,没力气念下去了。」老修行说:「你要吃甚麼?念完我给你吃。」罗刹说:「我要吃活人的肉。」老修行说:「可以。你把下半偈念给我听了,我就以我的全身供养你。」罗刹说:「好!一言為定,你可不要失言啊!」於是他就念道:「生灭灭已,寂灭為乐。」老修行听了,非常高兴,这是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微妙法。这偈的意思就是说:世间上一切的事,都是不常,生了又灭、灭了又生,祇有寂灭才是眞正的快乐。因為空寂无相,一切无著了。老修行為了不使这法语失传,所以将它深刻在磐石上,以便后世众生依法修行,虽然牺牲了自己,也是值得的。老修行把偈语刻完后,就请罗刹来饱餐他,谁知他闭上双眼等了好一会,也不见罗刹来动口,於是他睁眼一看,却没有了罗刹的影踪。再抬头向空中一望,只见一位庄严的天人,站在空中对他说:「善哉善哉!你眞是个眞修行者,能為半偈而為后世众生捨生命。」这位帝王菩萨也有如佛的為法捨身的美德。

  若见众生损败他形。慈心救之。令捨罪业。

  这一段经文是说菩萨行无畏施。又教化众生捨弃残害人的罪业,也包含了法施。社会上有一种职业,就是专门损败他形的。在专制时代皇帝的宫裡所用的男僕,名叫太监,就必须损败他的男形(割除男根),才能入宫為帝后嬪妃服侍。现在这种无人道的事没有了,但是损败畜类雄形的事仍然留存。菩萨若是见到众生做这种损败他形的事,他就发大慈悲心,去营救那个被害者,即使是个最卑微的生物,他也会去救它脱离生命的危害。另一方面他还要劝导那个施损害者,捨离这种造罪业的行為,改恶向善。

  我们听到经文说菩萨有如此平等普徧的慈悲心,就应该学菩萨的仁慈,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捨己為人,一心修善业,改掉自己过去一切不好的贡高我慢,盛气凌人的习气毛病,这才不辜负佛法、学佛法的心。否则,只听不依法修行,那只能说是饱了一下耳福而已。

  若见如来。成最正觉。称扬讚叹。普使闻知。或施於地。造立僧坊。房舍。殿堂。以為住处。及施僮僕。供承作役。或以自身。施来乞者。或施於佛。為求法故。欢喜踊跃。為众生故。承事供养。

  菩萨倘若见到有大菩萨的功德圆满具足了,成就最上正等正觉的时候,他打心的深处欢喜讚叹,到处称扬佛的圆满功德,普令十方世界的诸佛菩萨,一切众生都知道。菩萨或者会施捨出一块土地,用以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大僧坊——一座佛寺,作為供佛修道的道场。另外还建造许多房舍,供给修行人居住。还建造一座讲堂,作為法师讲经说法度生之用。还建一座庄严的大雄寳殿,供养佛像,以作众生瞻仰礼拜。有如是设想周到的建筑,令四众佛弟子都有安心修行的住所。还布施许多勤恳忠诚的僮僕,以供承事道场的事务。菩萨甚至不惜以自身布施给来乞食者。或者捨身在佛前作种种布施。总之,菩萨為求无上佛法,為度一切众生,所以他欢喜踊跃,眞心作种种布施,诚心承事供养诸佛。

  或捨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妻子眷属。随所乞求。悉满其愿。或捨一切资生之物。普设无遮大施之会。

  菩萨一心行布施,不分等别,难捨能捨,即使有人来向他乞最尊贵的帝王之位,他一样不加考虑就施给其人。至於城池、通都大邑、乡村聚落、自己居住的宫殿园林别墅,以及最难捨的妻、子和眷属等等,无论来乞者需要那样,他决定能令其遂心满愿。或者施捨各种资生的物品——资生就是帮助人的生命成长不断,如钱及其他的物品。无遮是没有限制之意。普设无遮大施之会,就是设一所大布施的场所,陈满各种生活必需的物品,令所有的众生来各取所需,不加限制,让他们个个得到满足。

  其中众生种种福田。或从远来。或从近来。或贤或愚。或好或丑。若男若女。人与非人。心行不同。所求各异。等皆施与。悉令满足。

  这些来乞求布施的众生,有的是来种福田,有的是来乞福田的。他们或者来自很远的地方,或者是在附近的居民。其中或贤而有智慧的,或為愚痴顢頇,有的相貌生得圆满俊秀,有的却生得相貌丑陋。男女都有,不单是人,而且还有其他的非人——别类众生,如此种种形色的众生,他们心中所要求的欲望不同,根性行為也不同,所乞求的目的也各自不同,虽然如此,但菩萨还是以平等心,欢喜心,不择贤愚妍丑,普徧布施给来乞的众生,令他们每个都能心满意足,遂心满愿。

  佛子。菩萨摩訶萨如是施时。发善摄心。悉以廻向。所谓善摄色。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善摄受想行识。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善摄王位。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善摄眷属。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善摄资具。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善摄惠施。随顺坚固一切善根。

  诸位佛的弟子!这位修廻向法门的大菩萨,当他行布施的时候,他就发心一定要好好摄受所有一切众生。他将所行布施的功德善根,完全廻向菩提、廻向实际、廻向给一切众生。菩萨他善於知道怎样摄五蕴之一的色法——色蕴。菩萨的修行功夫,深入了殊胜的般若,所以他能照见五蕴皆空,摄色法為随顺坚固一切的善根。他又善於摄取受、想、行、识四蕴皆空的眞实义理,随顺坚固所有的众生的善根,和坚固自己的善根。令众生的善根增长,同时令自己所修的菩提道日渐广大。又善摄王位,菩萨知道王位的重要,但她并不是看重王位而高居不捨,而是他瞭解王位是关乎全民的利益,他随时可以让给贤能的人,他绝不执著。又善於摄护他的眷属们,随顺眞理,随顺平等慈心教化,随顺功德,坚固自利利他一切的善根。又善能摄集一切资生的物质,随顺布施,坚固所修的一切善根。又善能摄受惠人的广大布施,普徧惠及十方众生,随顺坚固所修积的善根。

  佛子。菩萨摩訶萨随所施物。无量无边。以彼善根如是廻向。所谓以上妙食施众生时。其心清净。於所施物。无贪无著。无所顾吝。具足行施。

  诸位佛的弟子!这位修廻向法的大菩萨,他随时随地所布施的物资,都是无量无边那麼的多。以行布施所积聚的善根,像前面所说的廻向方法,一一廻向给众生、菩提、实际。菩萨第一布施的,就是食品,因為食能长养生命,不分贵贱同依。所以菩萨以上妙食品,普施众生。当他布施食时,他满怀著欢喜而清净的心,一点也没有想到如此布施,就可以得到甚麼功德,也不曾计较布施物品的多少或者贵贱,也不会想藉著布施而贪图个好名,也不会布施之后又生悔心,觉得布施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顾吝」就是想一想,越想越捨不得,有吝惜之心。菩萨是不会这样的,因他完全了达布施的眞实义理。

  眞正的布施,是没有能施的人,亦无所施之物,更无有个受施者是谁,名之為三轮体空。

  食有九种,其中有四种為世间食。①段食:就是分段食,人各有一分,这是人间的食。②触食:是鬼神的食,只要接触一下就够了。③思食:是天人的食,心中想甚麼,就有甚麼现前,而且恰够份量。④识食:用识来分别味道就饱了,是无色界的有情用以资生的。

  愿一切众生得智慧食。心无障碍。了知食性。无所贪著。但乐法喜出离之食。智慧充满。以法坚住。摄取善根。法身智身。清净游行。哀愍众生。為作福田,现受摶食。是為菩萨摩訶萨布施食时。善根廻向。

  菩萨布施食时所作的廻向,他说:我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增长智慧的食,从此心无障碍,永不愚痴。菩萨了达食性是空的,无论吃甚麼,目的是為了长养法身使成道业,再者也是為了治一切的疾病,他绝不是贪图美食妙味。菩萨最欢喜的是「禪悦為食,法喜充满」,以法為食。因為法食是出离三界、了生脱死、增长智慧之食。禪悦為食,则成就不动不散乱的定力,以法味坚住於法,生功德,除烦恼,摄取出世的善根。佛的法身徧一切处,智慧身也徧一切处,菩萨也得到如佛的法身智身,清净无染周游十方国土。哀愍一切沉沦在苦海裡的众生,发心拯救他们教化他们,作一切众生的良好福田,来到人间示现為帝王,受人间的搏食。「搏」字是依古译,同段字,即人间的段食,亦可解為仅受很少的一搏之食而已。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修布施食时所作的善根。

  前面一段经文菩萨所施的是世间四种食。这一段经文菩萨布施的是出世间的五种食,希望众生能受出世的法食。①禪悦食:修行人得禪定乐能养诸根。②法喜食:修法人闻法生欢喜,资慧命养身心。③愿食:修行人发誓愿而持身,修万行。④念食:修行人常念出世善根,而不忘资益慧命。⑤解脱食:修行人终得湼槃之乐,而长养身心。

  佛子。菩萨摩訶萨若施饮时。以此善根如是廻向。所谓愿一切众生饮法味水。精勤修习。具菩萨道。断世渴爱。常求佛智。离欲境界。得法喜乐。从清净法。而生其身。常以三昧。调摄其心。入智慧海。兴大法云。霔大法雨。是為菩萨摩訶萨布施饮时。善根廻向。

  诸位佛的弟子!这位修廻向法门的菩萨中的大菩萨,他在前面布施了食物之后,现在接著又布施饮料给众生。人可以三五天不进食物,但不能有三天不喝水,饮之重要不亚於食。何况菩萨所布施的饮,不是普通的酒、橘子水、可口可乐等的饮料,而是饮汤的饮,这汤是法味汤、般若汤、智慧汤。当菩萨布施饮时,就用布施成就的功德善根,如下面所说的廻向给一切的众生。他说:愿一切的众生都喝到充满法味的水,然后能勇猛精进,勤勤恳恳的修习一切佛法,具足菩萨所修的佛道,断除世间一切欲望——情欲、爱欲、财色欲,而能常常存著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愿。离开五欲的境界,得到眞实的法喜之乐。得到了法乐,就能从清净的法乐中生出清净的身心,所谓的脱胎换骨,变化气质,就是因吃了法食,饮了法味之水的功效。并且应该随时用定力来调摄心,使其常住正念,不打一点儿妄想。如此入於大智慧之海,兴起广大的法云,普下大法雨,令众生同霑甘霖。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布施饮料时,所作的善根廻向。

  佛子。菩萨摩訶萨布施种种清净上味。所谓辛酸咸淡。及以甘苦。种种诸味。润泽具足。能令四大安隐调和。肌体盈满。气力强壮。其心清净。常得欢喜。咽咀之时。不欬不逆。诸根明利。内藏充实。毒不能侵。病不能伤。始终无患。永得安乐。

  诸位佛的弟子!这位修廻向法的大菩萨,现在他又布施给众生种种清净的上妙法味,如像辛辣的味、酸的味、咸的味,五味都是比较淡薄的味、甜的味和苦的味。这些味素,都含有帮助食物滋润身体,光泽皮肤长养的功能。也能令人体的四大——地、水、火、风受到安适又调和,不会发生不舒服的感觉。肌肉因之丰满,体格也特别坚实。气宇轩昂、体力强壮、心旷神怡、清净光明,从不生妄想,所以心中常常是高兴的,没有一点儿忧愁烦恼。倘若在饭食时,能细嚼慢嚥,则不令气管受到刺激,发生咳呛或有反胃的现象。诸根——眼、耳、鼻、舌、身、四肢,都非常清明俐落。内臟——心、肝、脾、肺、肾、胃、胆、三焦、大肠、小肠、膀胱,这些五臟六腑,都很健全。因為吃了上述的种种妙味,一切的毒物,都不能侵入他的体内了,即使不愼中毒,它也会自然化解。任何的疾病,也不会生了。自始自终,没有病患之忧,时时刻刻都显现出平安自在,情绪和悦的样子。

  以此善根。如是廻向。所谓愿一切众生得最上味。甘露充满。愿一切众生得法智味。了知一切诸味业用。愿一切众生得无量法味。了达法界。安住实际大法城中。愿一切众生作大法云。周徧法界。普雨法雨。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得胜智味。无上法喜充满身心。愿一切众生得无贪著一切上味。不染世间一切诸味。常勤修习一切佛法。

  菩萨布施了上味,将此善根功德又作这样的廻向。他普徧愿意每个众生都得到最上的微妙法味,有甘露充满其中。又愿一切的众生得到正法的智慧之味,因而知道各种味素的功用,吃了能获甚麼益处。又愿一切众生得到无量无边的法味,能很清楚的知道十法界的实相,令众生都能安隐的住在大法的城中,亦即安住在实际的理体。又愿一切众生能作大法云,普荫四方,周徧法界。同时能普徧雨法雨,普济甘霖,教化调伏九法界的众生。又愿一切众生得殊胜的智慧之味,令他们个个法喜充满,既自在又欢喜,身心通泰。又愿每个众生得到不生贪味之心,又不执著於法的上味,各种上味都不染世间的俗味、浊味,都是清净的法味,令人一经品嚐就能生起勇猛精进,勤修佛法,不懈不退的心。一切佛法,包括三世诸佛所说的法,一一都勤加修习,力求圆满通达。

  甘露又名天酒,味如蜜。為天人不死之药。食之命长身安,力大体光。佛大牙后有甘露泉,食物入口都变成甘露。又以之譬喩佛法无边,能普济众生,令得安隐。又以湼槃為甘露,能永绝生死,眞不死药。

  愿一切众生得一法味。了诸佛法。悉无差别。愿一切众生得最胜味。乘一切智。终无退转。愿一切众生得入诸佛无异法味。悉能分别一切诸根。愿一切众生法味增益。常得满足无碍佛法。是為菩萨摩訶萨布施味时。善根廻向。為令一切众生。勤修福德。皆悉具足无碍智身故。

  又愿一切众生如果得到一种法味,就能同时明白诸佛所说的无量微妙法,其中没有等差的区别。知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无碍,一多能互容的妙理。又愿一切众生得最殊胜的法味,乘一切智慧,就是因為得到了种种的智慧,所以永远不会有退转信心的可能。又愿一切众生得以深入诸佛所说的法,通达佛佛道同,佛佛所说的法都是一个宗旨。诸佛為什麼要说八万四千法,就因為众生有八万四千的心,其实法和众生都不止这个数目,这祇是概而言之。菩萨对一切众生的根性,他都认识得很清楚,所以他能因人施教。又愿一切众生的法味与日俱增,常常得到法益,获得圆满具足无有障碍的佛法,满足他们求法的信心。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布施清净上味时,所作的善根廻向。菩萨作这种廻向的目的,為的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勤修福德,积聚善根,福慧具足,福无不备,成就智慧圆满,清净无染,没有任何障碍的智慧之身。

  佛子。菩萨摩訶萨施车乘时。以诸善根如是廻向。所谓愿一切众生皆得具足一切智乘。乘於大乘。不可坏乘。最胜乘。最上乘。速疾乘。大力乘。福德具足乘。出世间乘。出生无量诸菩萨乘。是為菩萨摩訶萨施车乘时。善根廻向。

  诸位佛的弟子!修廻向法门的大菩萨,他布施各种的车马和各式各样的轿乘时,以布施所成就的功德,积聚的善根,廻向给一切的众生。他说:我愿所有的众生,都得到一切智慧之乘。这一切智,就像一切车乘一样,能带领众生们行无量的善业,所以说是具足一切的智乘。要有大智才能了生死,脱轮廻。乘此大智之乘,从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的中流,到达湼槃的彼岸。

  车乘:就是交通工具。分开说:车就是各种藉轮行动,用马、牛、大象人力拖拉和脚踏的车,现在则有利用电力和汽油的电车、汽车、大巴士、大货车等等。乘运载之义。又有用人抬的轿子,名轿车,现在已经淘汰了。总之,凡用作代步和运输的工具,都叫车乘机乘。菩萨所布施的有——乘於大乘:就是一辆大车,无所不载,能把一切众生都送到佛地。不可坏乘:这辆车就像金刚一样,非常坚固,天魔外道都不能破坏它。最胜乘:是一辆最特别、最好的,超乎其他的车乘。最上乘:是具足圆满的最无上的车乘。速疾乘:这辆车的速度,有如在陆地飞行,其快无比。大力乘:有大法力之乘。福德具足乘:福德智慧,都具足的车乘。出世间乘:乘著这种车辆,可以出离三界,早成道业。出生无量诸菩萨乘:这种车乘,犹如大乘佛法,凡能乘此车乘者,将来必定成就為大乘菩萨,普度众生。如是十种车乘,虽说為代步之意,但都包涵著因果、体性、理智的佛法在内。菩萨对众生,事无巨细,无一不是导引众生深入佛智,了达诸法的眞理和实际的事相。以上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布施车乘时,所作的善根廻向。

  佛子。菩萨摩訶萨布施衣时。以诸善根如是廻向。所谓愿一切众生得惭愧衣。以覆其身。捨离邪道露形恶法。顏色润泽。皮肤细软。成就诸佛第一之乐。得最清净一切种智。是為菩萨摩訶萨布施衣时。善根廻向。

  诸位佛的弟子!修廻向法的大菩萨,现在他又布施衣服给众生,食、衣、住、行是任何一个人不能缺少的。当他布施衣时,就以布施衣所得的种种善根,廻向给一切众生。他发愿希望一切众生,人人都能得到常生惭愧之心的衣服。惭:是在行為上和心理上犯了罪恶,事后反省,觉得见不得人而心不安的一种精神作用。愧:做了错事,或者做了对人不利的事,后来发觉不应该做,因而内心不安,对人有愧疚。惭愧两字,常常用在一起,都是一种心理上的精神作用。知惭知愧,是善心。如果有过失而覆讳,就是无惭无愧,将来就会得恶果。尤其修行人不可有无惭愧之心,事情做错了,一定要生惭愧心,发懺悔心,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千万不要覆讳过失,文过饰非,是最大的错误。「善欲人知非眞善,恶恐人知乃大恶」,这就是无惭无愧的实例。所以要以惭愧為衣,覆在身上,以警惕勿再踏前辙。捨离邪道露形恶法:有一种外道,裸体赤身,不穿衣服,睡钉子牀,或睡在灰堆裡,这种人就叫露形外道。修不合理的邪道,就是恶法。菩萨布施衣服给众生,希望他们不要去相信这种邪道,要捨离这种邪道修正法。修习正法就可以有光泽滋润的容顏,皮肤也自然细腻柔软,成就犹如诸佛的自在安祥,最上第一的眞正快乐。得到最清净、最殊胜的一切种智。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布施衣服给众生的时候,所作的善根廻向。

  佛子。菩萨摩訶萨常以种种名华布施。所谓微妙香华。种种色华。无量奇妙华。善见华。可喜乐华。一切时华。天华。人华。世所珍爱华。甚芬馥悦意华。以如是等无量妙华。供养一切现在诸佛。及佛灭后所有塔庙。或以供养说法之人。或以供养比丘僧寳。一切菩萨。诸善知识。声闻独觉。父母宗亲。下至自身。及餘一切贫穷孤露。

  诸位佛的弟子!修廻向法门的大菩萨,他又常常用种种名贵的香华作布施,好像下面所说的:微妙得不可以心思言议的香华,种种顏色鲜艶的华,无量不能计较的奇妙香华,人人见了就生善见善念的华。凡能见到这种华的,都生欢喜快乐之心的可喜乐华。一切正合时令开放的华,天上才有的曼陀罗华,人间所有的种种最好的名华,被世间人所珍惜喜爱的华,香气非常芬芳馥鬱,顏色也鲜艶夺目,令人见了心意愉悦的华,菩萨以此无能量计的上妙名华,供养现在的十方诸佛,也供养佛灭后的舍利佛塔和寺庙,或者供养讲经说法的法师,或者供养出家的比丘僧寳。供养三寳的目的,是為了在三寳前种福田,求增长智慧,又或者供养十方诸菩萨和诸善知识,或者供诸二乘圣者声闻、独觉,或者供养父母以及宗教亲属等,或者供养一切贫穷孤苦裸露的人,最后也供养到自身。孤露是孤独穷苦,贫穷无依无靠,衣食无著,常在饥寒交迫,衣不能蔽体的情况下生活的人。菩萨行布施是本著对上尊敬,对一切众生慈悲平等之心。

  布施之时。以诸善根如是廻向。所谓愿一切众生皆得诸佛三昧之华。悉能开敷一切诸法。愿一切众生皆得如佛。见者欢喜。心无厌足。愿一切众生所见顺愜。心无动乱。愿一切众生具行广大清净之业。愿一切众生常念善友。心无变异。

  当菩萨布施种种名华的时候,就用他所修积的种种善根為一切众生作如下的廻向:他说我愿一切众生都得到如诸佛所修的禪定之华,由这个禪定中开出智慧之华,為众生陈述演释诸法的实相。又愿一切众生都能如诸佛,早成佛道,令众生见到都生欢喜心,永远没有厌足的时候。又愿一切众生凡所见到的事物,件件顺心适意,而且不会被迷惑,心生动摇引起烦恼。又愿一切众生具足修行广大佛法,得到清净的业果。又愿一切众生常常忆念那位曾经影响他生起善行的善友,因之不会受环境的变迁,心就生变异。

  愿一切众生如阿伽陀药。能除一切烦恼众毒。愿一切众生成满大愿。皆悉得為无上智王。愿一切众生智慧日光。破愚痴暗。愿一切众生菩提净月。增长满足。愿一切众生入大寳洲。见善知识。具足成就一切善根。是為菩萨摩訶萨布施华时。善根廻向。為令众生皆得清净无碍智故。

  菩萨又愿一切众生,像那种长生不死的阿伽陀药,它能解除种种烦恼及其他的毒素——贪瞋痴等。又愿一切众生所发的大愿,愿愿都能圆满完成,同时都能得无上的智慧,成為智慧之王。又愿一切众生的智慧,好像日光一样,能破除一切愚痴和黑暗。又愿一切众生所修的菩萨道,好像清净的月光,日日增长,圆满具足。又愿一切众生到大寳洲,见到诸善知识,学习一切佛法,具足成就一切善根。以上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布施上妙名华时,所作的善根廻向。菩萨如是廻向的目的,是為了希望每个众生都能得清净、圆融无碍的智慧的缘故。

  佛子。菩萨摩訶萨布施鬘时。以诸善根如是廻向。所谓愿一切众生。人所乐见。见者钦叹。见者亲善。见者爱乐。见者渴仰。见者除忧。见者生喜。见者离恶。见者常得亲近於佛。见者清净。获一切智。是為菩萨摩訶萨布施鬘时。善根廻向。

  诸位佛的弟子!修廻向法门的大菩萨,他又為众生布施华鬘。当他布施华鬘的时候,用他所成就的善根,像这样廻向:他愿一切众生,都能令人人欢喜见到他。又愿任何人见到他,就生出钦敬讚叹的心。又愿凡见到他的人,都生出一种亲切之感。又愿见到他的人,心中就有一种敬爱快乐的感觉。又愿见著他的人,立刻生出一种久已仰慕之心。又愿见著他的人,即使是满腹忧愁但一见到他,立刻就除去了内心的忧愁烦恼。又愿一切见著他的人,都生欢喜心。又愿见到他的人,就是有最恶劣的习性者,也能立刻改恶向善。又愿凡见到他的人,也能常常亲近诸佛。又愿见到他的人,身心清净,因而获得一切智慧。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在布施华鬘时,所作的善根廻向。

  佛子。菩萨摩訶萨布施香时。以诸善根如是廻向。愿一切众生具足戒香。得不缺戒。不杂戒。不汚戒。无悔戒。离缠戒。无热戒。无犯戒。无边戒。出世戒。菩萨波罗蜜戒。愿一切众生以是戒故。皆得成就诸佛戒身。是為菩萨摩訶萨布施香时。善根廻向。為令众生悉得圆满无碍戒蕴故。

  诸位佛的弟子!修廻向法门的大菩萨,现在他又布施给一切众生的名香。当他布施香时,将他所积聚的善根,作如下的廻向:我愿一切的众生都能受持三聚净戒,得到具足的戒香。三聚净戒:①摄律仪戒。②摄善法戒。③饶益有情戒。戒者:修道的人,恒守净戒,成就戒德普及四方,以香喩德,谓之戒香。再者有些人身上有种狐臭味,就是因為过去生中不守净戒的缘故。如果持戒圆满的人,今世来生身上都会有一股香味,这也是戒香的表现。持戒清净的行者,一定是德高望重的。菩萨又愿一切众生得不缺戒:能持戒圆满,无有丝毫毁犯,就没有缺憾。得不杂戒:坚守持正戒,不夹杂外道的牛狗戒。得不汚戒:恒守清净戒,不生一点染汚心。得无悔戒:尽形寿受持大乘净戒,不受外道的迷惑而生后悔,也不犯重戒,免生悔恨心。得难纒戒:离开爱欲的纒绕,守持净戒,如不愼有犯,而能生惭愧心,诚恳懺悔,就不会被爱欲所纒。得无热戒:热就是烦恼。能持戒就有定,戒定互辅,常在清凉中,烦恼无由能生,自然无热恼了。得无犯戒:能了达戒体、戒法、戒相的道理,永远不会发生毁犯戒律的事。得无边戒:希望众生都能始终如一,守持清净戒,戒定慧三者具修,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善根。得出世戒:希望一切众生都能修出世的清净戒,永离生死,超出三界。得菩萨波罗蜜戒:愿一切众生都能成就十度万行,远离二乘,圆满菩萨律仪,早登彼岸。愿九法界的众生,因严持净戒的缘故,皆得成就如同诸佛的圆满戒身。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布施香时,所作的善根廻向。為的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圆满无碍的无量戒蕴功德。

  佛子。菩萨摩訶萨施涂香时。以诸善根如是廻向。所谓愿一切众生施香普熏。悉能惠施一切所有。愿一切众生戒香普熏。得於如来究竟净戒。愿一切众生忍香普熏。离於一切险害之心。愿一切众生精进香普熏。常服大乘精进甲冑。愿一切众生定香普熏。安住诸佛现前三昧。

  诸位佛的弟子!修廻向法门的大菩萨,当他布施涂香的时候,以他所修积聚种种善根,像这样廻向:愿一切众生受到施香的普薰,都能很高兴、很愿意的把一切所有,捨给其他一切众生。又愿所有九法界的众生,都受到戒香普薰。戒,就是防非止恶。有在家弟子应守的戒律,有出家众应守的戒律。修道的人,绝对要严持戒律,才能感应道交,才能得到戒香。得到了戒香,才能普薰一切众生,乃至於达到如来——十方诸佛的境界。如来的境界,就是圆满清净的戒体。又愿一切众生受到忍香的普薰,都能成就忍波罗蜜。忍,就是忍辱。修忍辱行就能放香,修布施、持戒及其他种种波罗蜜,都能放香,因為六度万行,都是资长菩提心,而且能辟除一切蔽障,所以都称為香。忍辱的力量不可思议,修忍辱行所发出的这股香气,就能普结人缘,令人人见到你时,就有一种亲切感,这就是修忍辱行的果报。受到忍香普薰的众生,能把他习性中的危害险诈之心,消灭於无形。所以说忍香离於一切险害之心,也就是忍香不可思议的力量。又愿一切众生受到精进香的普薰,使每个修道的人精进不休息。如同战场上的勇士,常常披著大乘的精神甲胄——将军穿的鎧甲。铁做的叫鎧,皮做的叫甲,上阵对敌穿的衣。胄是古代兵士戴的帽子。所谓:「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愼勿放逸」。又愿一切众生能受到禪定香的普薰,安住於诸佛所现的大定境界裡,不生一点儿的散乱心。

  愿一切众生慧香普熏。一念得成无上智王。愿一切众生法香普熏。於无上法得无所畏。愿一切众生德香普熏。成就一切大功德智。愿一切众生菩提香普熏。得佛十力到於彼岸。愿一切众生清净白法妙香普熏。永灭一切不善之法。是為菩萨摩訶萨施涂香时。善根廻向。

  菩萨又愿一切众生,受到智慧之香的普薰,在一念之中就获得无量殊胜的智慧,成為没有比他更上的智慧之王——证得佛果。又愿一切众生受到法香的普薰,得到无上甚深微妙法的眞实理体,对於一切法无所畏惧,也没有了疑惑。又愿一切众生受到德香的普薰,成就殊胜智慧,圆满一切大功德。又愿一切众生能受到菩提香的普薰,成就菩提觉道,得到佛的十种不可思议的神力,到达湼槃彼岸。又愿一切众生都受到清净白法妙香的普薰,把一切不善的世俗法,永远灭除。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布施涂香时,所作的善根廻向。

  涂香是六种供具之一,有清净之意,能净世间垢秽,息除烦恼。

  佛子。菩萨摩訶萨施牀座时。以诸善根如是廻向。所谓愿一切众生得诸天牀座。证大智慧。愿一切众生得贤圣牀座。捨凡夫意。住菩提心。愿一切众生得安乐牀座。永离一切生死苦恼。愿一切众生得究竟牀座。得见诸佛自在神通。愿一切众生得平等牀座。恒普熏修一切善法。

  诸位佛的弟子!修廻向法门的菩萨中的大菩萨,他又施牀座给一切众生,当他布施床座时,以他所修积的种种善根,作这样的廻向:他说我愿一切众生,得到好像诸天用的牀座。这种牀座非常美丽,而且有很奇妙的功用,如果睡到这牀上,或坐上这座位时,就能证得广大圆满的智慧。又愿一切众生,得到如实贤圣者所用的牀座,能令凡夫捨去一切世俗的思想习气,转凡入圣人之流,常常安住在菩提觉道之心中。又愿一切众生,得到非常安适愉快的牀座,能把生死的苦都永远脱离。又愿一切众生,得到最究竟的牀座,能见著诸佛自在神通,也能明白诸佛自在神通之力的妙用。又愿一切众生,得到平等的牀座,能够常常受到一切白净善法的普徧薰修。

  愿一切众生得最胜牀座。具清净业。世无与等。愿一切众生得安隐牀座。证眞实法。具足究竟。愿一切众生得清净牀座。修习如来净智境界。愿一切众生得安住牀座。得善知识。常随覆护。愿一切众生得师子牀座。常如如来。右脇而卧。是為菩萨摩訶萨施牀座时。善根廻向。為令众生修习正念。善护诸根故。

  又愿一切众生得到最殊胜的牀座,具足圆满清净的智慧之乘,世间上再没有能与它相比较的了。又愿一切众生得到安隐的牀座,证得诸法眞实理体,达到究竟圆满的实际境界。又愿一切众生得到清净无染汚的牀座,修习诸佛所说的甚深微妙法,得到如佛的清净智慧和境界。又愿一切的众生,得到安隐无动的牀座,常能亲近诸大善知识,也能常常受到诸大善知识的随顺庇护。又愿一切众生得到如佛的师子牀座,也能学习佛经常向右边睡眼。右脇而卧,称為吉祥卧,习以為常,可免恶梦。这是菩萨中的大菩萨,布施牀座时,所作的善根廻向。也是為了希望众生,人人都能修习正念正思惟的正法,知道善於保护自己的诸根,不令它放逸,时时勤修佛道的缘故。

  佛子。菩萨摩訶萨施房舍时。以诸善根如是廻向。所谓愿一切众生皆得安住清净佛剎。精勤修习一切功德。安住甚深三昧境界。捨离一切住处执著。了诸住处皆无所有。离诸世间住一切智。摄取一切诸佛所住。住究竟道安乐住处。恒住第一清净善根。终不捨离佛无上住处。是為菩萨摩訶萨施房舍时。善根廻向。為欲利益一切众生。随其所应。思惟救护故。

  诸位佛的弟子!修廻向法门的菩萨中的大菩萨,他布施房舍给一切众生的时候,以他所修积的种种善根,作这样的廻向:他愿一切众生,都安住到佛的国土裡,勇猛精进勤修一切的善业功德,安住於甚深的正定正受境界之中。又愿一切众生把住的执著捨掉,不要计较於住的欲望,明了住处也是虚妄如幻如化的。超出世间各种物质享受,而住於一切智慧之地。摄取一切诸佛所住的住处,修行究竟的道果,得到眞正安隐快乐的住所。常常住於第一清净善根,永远不捨离诸佛住的无上住处。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布施房舍时所作的善根廻向。為的是想利益一切众生,所以随著众生的机缘,思惟怎样救护一切的众生。

  佛子。菩萨摩訶萨施住处时。以诸善根如是廻向。所谓愿一切众生常获善利。其心安乐。愿一切众生依如来住。依大智住。依善智识住。依尊胜住。依善行住。依大慈住。依大悲住。依六波罗蜜住。依大菩提心住。依一切菩萨道住。是為菩萨摩訶萨施住处时。善根廻向。

  诸位佛的弟子!修廻向法门的菩萨中的大菩萨,他布施住处给一切众生时,以他所修积的种种善根,作这样的廻向:他愿一切众生常能获得善利,因而心中充满安然快乐,没有烦恼。又愿一切众生都依佛而住,从佛出家修道。依大智慧住,转愚痴成智慧。依靠善知识住,能增进道业。依著善行住:修种种善行,成大功德。依大慈住,慈愍众生,给予快乐。依大悲心住,拔除一切众生种种苦难。依六波罗蜜住,教化众生勤修六度到彼岸的佛法。依大菩萨心住,早证菩提觉道。依一切菩萨道住,修学菩萨应修的佛道。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布施住处时,所作的善根廻向。

  為令一切福德清净故。究竟清净故。智清净故。道清净故。法清净故。戒清净故。志乐清净故。信解清净故。愿清净故。一切神通功德清净故。

  菩萨作这种种的廻向,他的目的是為令一切众生的福德,能够很清净的缘故。究竟圆满清净的缘故。殊胜的智慧也清净的缘故。所修的佛道清净的缘故。修学诸佛所说的法也清净的缘故。能严持清净的戒律的缘故。所发的志愿、欣乐都能清净圆满的缘故。深信诸法,理解正确清净的缘故。愿力也清净的缘故。种种的神通功德都非常清净的缘故。所以菩萨随时把修积的善根功德,一一廻向给众生,帮助他们得到清净的果报。

  佛子。菩萨摩訶萨施诸灯明。所谓酥灯。油灯。寳灯。摩尼灯。漆灯。火灯。沉水灯。栴檀灯。一切香灯。无量色光灯。施如是等无量灯时。為欲利益一切众生。為欲摄受一切众生。

  诸位佛的弟子!修廻向法门的菩萨中的大菩萨,他又布施种种的灯,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他所布施的灯,大约说来有酥灯、油灯、寳灯——灯上镶许多珠寳的灯,用摩尼珠做的夜光灯、漆灯、火灯、沉水香木做的灯、栴檀香木做的灯,各种香味的灯,多种光彩顏色的灯。菩萨布施这许多灯的时候,他发愿以布施灯的功德,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也為了希望能摄受一切众生。

  以此善根如是廻向。所谓愿一切众生得无量光。普照一切诸佛正法。愿一切众生得清净光。照见世间极微细色。愿一切众生得离翳光。了众生界空无所有。愿一切众生得无边光。身出妙光普照一切。愿一切众生得普照光。於诸佛法心无退转。愿一切众生得佛净光。一切剎中悉皆显现。愿一切众生得无碍光。一光徧照一切法界。愿一切众生得无断光。照诸佛剎。光明不断。愿一切众生得智幢光。普照世间。愿一切众生得无量色光。照一切剎。示现神力。

  菩萨布施种种光明给一切众生时,以他所修积的善根,像这样廻向:他说我愿一切众生都得到无量的光明,这种光明能够普徧照著诸佛的正法,长久住在世间。又愿一切众生得到清净的光,这种光能照见世间上最最微细的色尘。又愿一切众生得到离翳光——翳是一种眼病,在眼中生一层薄膜,把瞳孔遮著,看不清外面的东西,重则全盲(白内障)。菩萨希望凡有眼生翳病的众生,受到了这种清净的光一照,眼中的翳膜就没有了。如果要想眼睛光明不生眼病,就经常供养佛前的长明灯,就可以生生世世眼睛明利不生眼病。众生离了眼目翳膜的病,也明白了众生界是空无所有的。众生本来就是众缘和合而生,才有四大和合的躯体。一旦四大分离,各归本位,那还有个众生,所以说空无所有,不必执著。又愿一切众生得到没有边际的光,使身上同时发出一种奇妙的光,在光中说法教化众生,而且这妙光也可同时普照一切。又愿一切众生得到佛光普照,对於诸佛所说的法,祇有勇猛精进修学的心,永远不会生懈怠退转的心。又愿一切众生得到佛的清净光,十方诸佛的刹土中,所显现的都是佛的清净光。又愿一切众生得到没有障碍的光,纵然祇有一光,也能徧照一切法界,令一切法界都大放光明。又愿一切众生得到永远不会断灭的光,这光照到诸佛的刹土,也是永远不会断灭的。又愿一切众生得到智慧之光,这光就像一个寳幢,能徧照一切世间普令光明。又愿一切众生得到无量彩色的光,光照十方诸佛的刹土,见到诸佛所示现的微妙神力。

  菩萨如是施灯明时。為欲利益一切众生。安乐一切众生故。以此善根随逐众生。以此善根摄受众生。以此善根分布众生。以此善根慈愍众生。以此善根覆育众生。以此善根救护众生。以此善根充满众生。以此善根缘念众生。以此善根等益众生。以此善根观察众生。是為菩萨摩訶萨施灯明时。善根廻向。如是廻向。无有障碍。普令众生住善根中。

  菩萨像这样布施各种寳灯的目的,是為要利益一切众生,也希望能安乐一切众生的缘故,所以用他布施灯明的善根,追随众生,永远不捨离一切受苦的众生。又以布施灯明的善根,来摄受一切有缘的众生。又以布施灯明的善根,分布给所有的众生,令这些众生都受布施灯明的利益。又以布施灯明的善根,慈愍一切的众生,随时维护他们。又以布施灯明的善根,覆育一切众生。覆是荫覆、保护的意思。育是养育,令一切众生都生生不息。又以布施灯明的善根,救护一切众生。如果众生有灾难困苦和受到迫害,菩萨用他的光明照耀,来救护引导受难的众生,脱离灾难,得到安全。又以布施灯明的善根,令一切众生也能充满善根,并充满智慧之光。又以布施灯明的善根因缘,常常缘念一切众生,思考如何才能把这些受苦的众生,接引脱离苦海,得到安乐。又以布施灯明的善根,普徧平等利益九法界的众生。又以布施灯明的善根,来观察一切众生的因缘,了达他们受报的差异。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都安住在布施灯明的善根功德裡面。

  佛子。菩萨摩訶萨施汤药时。以诸善根如是廻向。所谓愿一切众生於诸盖纒。究竟得出。愿一切众生永离病身。得如来身。愿一切众生作大良药。灭除一切不善之病。愿一切众生成阿伽陀药。安住菩萨不退转地。愿一切众生成如来药。能拔一切烦恼毒箭。愿一切众生亲近贤圣。灭诸烦恼。修清净行。愿一切众生作大药王。永除众病。不令重发。愿一切众生作不坏药树。悉能救疗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得一切智光。出众病箭。愿一切众生善解世间方药之法。所有疾病為其救疗。

  诸位佛的弟子!修廻向法门的菩萨中的大菩萨,始终不断见有疾病者,又布施医治病的汤药给众生。当他布施汤药的时候,以他修积的种种善根,像这样廻向:他说我愿一切众生,得到我布施汤药的利益,都能眞正出离盖纒——盖是覆盖的意思,覆盖著心性不能生善法。有五种盖:①贪欲盖。②瞋恚盖。③睡眠盖。④掉悔盖。⑤疑法盖。纒是妄惑之意,把众生纒得不能出离生死,不使证湼槃。有十种纒惑:①无惭。②无愧。③嫉。④慳。⑤悔(做了善事反而追悔)。⑥睡眠。⑦掉擧。⑧昏沉。⑨瞋忿。⑩覆藏。人皆有五盖十纒,所以就造成有漏之因,六根六尘妄作无边之罪。因之菩萨希望众生,能出离五盖十纒。又愿一切众生永远脱离有疾病的身体,得著同佛一样的不坏金身。菩萨是这样发愿,希望众生永离病身,但是要怎样才能永离病身呢?这就要靠自己来修行,祇有切实修行才能永远脱离病身,不修行不修善业,病身是无能永离的。因為不修行,心中常有妄念和烦恼,便成了有漏之身,不能得到佛身。修行的目的和成就,才能使无明破除,转烦恼成菩提,成就為无漏之人,一切的习气自然消灭无形,这样才能得到如佛的不坏金身。又愿一切众生,作其他一切众生的最好的大良药,能把众生所有的不清净的汚病,统统灭除掉。又愿一切众生成為阿伽陀药——不死的灵药,能解除心裡的烦恼和身上的疾病痛苦,而安住於菩萨不退转的地位。又愿一切众生都成如来药,如来药就是了生脱死的药,因而更得到一切智慧,能够拔除一切烦恼的毒箭。又愿一切众生常常亲近善知识和贤圣僧,获得法益灭除身心的烦恼,一心修学清净的梵行。又愿一切众生能作大药王,把世间上一切的病都治好,永远不令它有重发的可能。佛经上有这样一偈:「世医所疗治,虽差还復生。如来所治者,毕竟不復发」。又愿一切众生作不坏的药树,这种药树,能够治疗所有众生的各种疾病,令众生都得到救济康復。又愿一切众生得一切智慧的光,经此光一照,就能把好像箭样的病毒病根都拔除乾净。又愿一切众生,善於瞭解世间上医治疾病的方法和种种药草的性能,知道甚麼病,开甚麼药方。懂得為众生医疗急救,任何疾病都能医治,而且药到病除。

  菩萨摩訶萨施汤药时。為令一切众生永离众病故。究竟安隐故。究竟清净故。如佛无病故。拔除一切病箭故。得无尽坚固身故。得金刚围山所不坏身故。得坚固满足力故。得圆满不可夺佛乐故。得一切佛自在坚固身故。以诸善根如是廻向。

  菩萨中的大菩萨布施汤药时,发愿廻向的目的,為的是希望令一切众生,得到他廻向的利益,而能永远离开各种的病痛。我们常听人说,行善是种福田。福田有许多种的福田,看护病人是第一福田。种种的供养中,以法供养為最上的。各种的布施,要算布施汤药的功德最大了,因為汤药能疗人的疾病,活人的性命。中国药品多係植物类的根、茎、叶、华、菓、核等,也有动物的骨、皮、壳和矿物等。但它们的性质却各有寒、热、温、平之分别。寒是凉性的药,可以治热病。热是热性的药,能治寒病。温是性质温和,既不寒也不热的。平是性很平稳的,都有对治的作用。它们的功能,以君、臣、佐、使、四字可以表示。君就好像皇帝似的。臣就如宰相及官吏样,其中的甘草就有宰相之称,川芎有将军之号。佐是辅佐,有説明之意。使是驱使,命令它去做一切的事。以上是中国药品的性能之大概。菩萨布施众生的汤药,希望众生都得到究竟的、彻底的、眞正圆满的安隐快乐生活,没有稍许散乱恐惧之心思。究竟清净;在有病的人来说,是谈不上清净的。如果身心内外舒适,无杂念妄想,那才是究竟清净。也為了希望众生像佛一样,无病无痛无烦恼。又為了希望众生能拔除疾病的毒箭,以免失掉性命。又為的希望一切众生,得到永无病苦的无穷尽的坚强不坏的身。得到像金刚山铁围山样不能被毁坏的身体。又能得到既坚固又圆满具足神通之力。又得到圆满而无人可夺取的,如诸佛所有的快乐。又能得到如诸佛的自在而且坚固之身。有如上所说的种种缘故,所以菩萨用他所修积的种种善根,為一切众生廻向。

  诸位善信:当我正讲到菩萨布施汤药时,忽然来了一位以不可思议的力量為人治病的医生。其实他并不是一个由医科大学出身的中医或者西医,他也不用诊疗的工具,也不打针开方服药,而他只需与病人一接触,用手一摩病就好了。诸位!这并不是神蹟,也不是未曾有的事,这是他过去多生所发的愿心,愿能不藉汤药就能手到病除。再者他有一颗眞诚的心,有一股虔诚的愿力,所以就有感应。如果随随便便没有眞心,就是精通医理,也不会有效用。三者他这一份力量,还是得承佛菩萨的加被帮助。这位医生在童年时,曾受到观音菩萨的指示,说他将来要為人治疑难怪病,但他并不曾重视这件事。及长,所受的是基督教的教育,后来学成服务教学,已把这些忘记了。他虽出身在佛教家庭,但他却没有任何宗教的信仰,更不会想到观音菩萨的指示。在教书的期间,这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忽然不自觉的显出了,於无间之间与病人接触后,患者即豁然而癒,甚至那些群医束手的怪病,也是一经他手摸就好了。这时不由得他不相信观音菩萨的指示了。由此我们更相信「诚则灵」的古话了。修行人如没有坚固、诚恳和恒心,修来修去,也难有成就,更谈不上感应了。听经闻法是给我们指路,我们就应该朝著它指示的方向,勇猛向前进,不怕辛苦,不计时日,埋头用功,千万不要生疲厌心和骄傲自满的心。

  佛子。菩萨摩訶萨悉能惠施一切器物。所谓黄金器盛满杂寳。白银器盛众妙寳。瑠璃器盛种种寳。玻瓈器盛满无量寳庄严具。硨磲器盛赤眞珠。玛瑙器盛满珊瑚。摩尼珠寳。白玉器盛众美食。栴檀器盛天衣服。金刚器盛众妙香。无量无数种种寳器盛无量无数种种众寳。

  诸位佛的弟子!修廻向法门的菩萨中的大菩萨,他布施了汤药后,接著又布施各种珍贵的器皿,他不是祇布施给少数的人,或者是至亲和喜爱的眷属戚友们,他是悉能惠施——平等而没有爱恶之心的等施一切器物。菩萨了达布施的功德,眞正做到了三轮体空,完全看破、放下而得到了自在,运用自如,不须作意,不假思索。现在他又布施一切名贵的器物给众生,好像所说的黄金做的器皿,裡面还装满了各种杂色的寳石。器是用具的总称。器物是装东西的器具,如盆、盒、缸、罎、罐、箱、笼、橱、柜等。器皿是指杯、盘、碗、碟装食物用的器具。盛字亦作茂盛解。此地「麼」读去声為「成」音,装东西之意。又布施白银做的器物,裡面装满了各种微妙不可思议的寳物。又布施用透明的瑠璃做成的器具,裡面也装了种种的寳石。又布施玻璃做的器物,也装满了无以数计的寳贵庄严的供具。如今科学进步,玻璃不算名贵,古时科学不发达,不容易找到一块玻璃,所以玻璃也算寳具。又布施硨磲的器物,盛著赤红色的珍珠。硨磲是一种很大的蛤类,產於海中,壳很厚,发出彩色的光泽,壳里面长成一道一道的痕跡像车辙,所以叫硨磲。又布施玛瑙做的器物,装满了珊瑚树和摩尼夜光珠寳。玛瑙是一种色彩美丽的玉,是半透明的矿石,其中含有红色的花纹,像血如马的脑髓。珊瑚產於海里礁石上,是小虫集体生活,所分泌的石灰质,成為树枝形,其光鲜艶,可做装饰品。还布施白玉做的杯、盘、碗、碟,装满各种美味的食品。古时的诗人,讚叹用玉石做食器,顏色美丽,可以增加食物的诱惑力和贪欲。又布施用栴檀木做的箱橱等器具,盛天人的衣服。因為这种木料很香,装在裡面的衣服就被薰香了。天人都爱香味,难怪世人好擦巴黎之夜的香水。又布施金刚石做的器物,装许多种的妙香。菩萨布施了无法计算的珍寳器物,以及多得难以计算的种种寳具。

  或施诸佛。信佛福田不思议故。或施菩萨。知善知识难值遇故。或施圣僧。為令佛法久住世故。或施声闻及辟支佛。於诸圣人。生净信故。或施父母。為尊重故。或施师长。為恒诱诲。令依圣教修功德故。或施下劣贫穷孤露。大慈大悲。爱眼等视诸众生故。专意满足去来今世一切菩萨檀波罗蜜故。以一切物。普施一切。终不厌捨诸众生故。

  菩萨布施无量无数的器物,以及盛满各种的奇珍异寳给众生,他也同样以这些寳器寳物供养十方诸佛,因為他确信诸佛是众生最良好的福田,而且这种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或者布施十方诸菩萨,因他知道眞正明眼的善知识,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一位的。或者布施给十方诸位贤圣僧。為什麼要布施给贤圣僧呢?因為法赖僧传。倘若你要学佛,想成佛道,一定先要闻法、修学佛法。闻法学法就必须亲近僧人,僧人是替佛传扬佛法的,所以佛法僧三寳,僧乃是三寳之一。菩萨布施贤圣僧的用意,就是借重僧寳弘法利生,令佛法能长久住在世间的缘故。

  或者布施诸位声闻和辟支佛二乘圣者,菩萨修的是大乘佛道,但他对诸位圣者毫无贡高之心,仍以清净的谦和之心,恭敬他们。声闻是闻佛音声而悟道的,主修苦集灭道四圣諦,证得阿罗汉果。辟支佛又名辟支迦罗,有二种因缘促其开悟证果。一者在有佛出世时,亲聆佛教,修十二因缘证果,名為缘觉。二者在无佛出世时,自己在深山修道,观四季变化,花开叶落而悟道,名為独觉。虽是二乘人,但都已入圣人之流。菩萨自己是证果之人,所以也布施给他们。或者布施给自己的父母,这是表示尊重父母,聊报养育之恩於万一的缘故。或者布施给师长,师是教育我们的师长,长是长辈。父母為生育我们的生身父母,师长為教育我们的法身父母,经常诱导我们,令我们知道「择善而从,不善而改。是道则进,非道则退。」更知道依照圣人的言教修行,修积种种的善根功德。上面所说的是指佛、菩萨、声闻缘觉、父母、师长,菩萨对上奉施以报四重大恩,他也不忘下济所有的可怜愍者,像那些贫穷下劣的孤苦裸露的人,菩萨用大慈大悲的心,慈爱的眼光,平等看待他们,同样布施给他们无量的器物。菩萨像这样专一其心行布施功德,為的要圆满具足过去来今三世诸菩萨,所应该修的檀波罗蜜

  ——

  布施法门,到达湼槃彼岸的法门。菩萨以无量无数的种种上妙珍奇稀世的寳物,普徧布施给一切众生,从不自满,从不间断,始终不曾生过厌捨众生的思想。因為菩萨视众生如己,视众生的安危悲苦,亦如身受。

  如是施时。於其施物。及以受者。皆无所著。

  菩萨如依前文所说行布施的时候,对於他所布施的种种器物和珍寳,它的价值是贵是贱,以及这些器物和珍寳给了何人,是谁接受了他的布施?这一类的问题,他根本不假思索,也不计较,更不会执著而生悔心,或者希望得到如何的报答。这才是眞正的布施,所谓的三轮体空,也才说得上是无漏的功德。

  菩萨摩訶萨。以如是等种种寳器。盛无量寳而布施时。以诸善根如是廻向。所谓愿一切众生成等虚空无边藏器。念力广大。悉能受持世出世间一切经书。无有忘失。愿一切众生成清净器。能悟诸佛甚深正法。愿一切众生成无上寳器。悉能受持三世佛法。愿一切众生成就如来广大法器。以不坏信。摄受三世佛菩提法。愿一切众生成就最胜寳庄严器。住大威德菩提之心。

  修廻向法门的菩萨中的大菩萨,如前文所说,以无量种种寳器,盛满无量寳物行布施时,用他修积的种种善根,像下文所说的意思廻向:他说我愿一切众生,得到我廻向的利益,能成就像虚空样没有边际的寳藏之器,心量广大,记忆力增强,能够爱持世间的种种经典,不会有忘记遗漏和不清楚的时候。又愿一切众生,成為清净的法器,能够了悟诸佛甚深微妙的正法。又愿一切众生成為无上法寳之器,三世诸佛所说的法,都能心领神会,严持修学。又愿一切众生成就如来广大的法器,用永远不会破坏的信根,摄受三世诸佛所说的菩提妙法。又愿一切众生成為最殊胜的妙寳庄严之器,住於大威大德的菩提觉道之心。

  愿一切众生成就功德所依处器。於诸如来无量智慧。生净信解。愿一切众生成就趣入一切智器。究竟如来无碍解脱。愿一切众生得尽未来劫菩萨行器。能令众生普皆安住一切智力。愿一切众生成就三世诸佛种性胜功德器。一切诸佛妙音所说。悉能受持。愿一切众生成就容纳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一切如来众会道场器。為大丈夫讚说之首。劝请诸佛转正*轮。是為菩萨摩訶萨布施器时。善根廻向。為欲普令一切众生。皆得圆满普贤菩萨行愿器故。

  菩萨又愿一切众生成就功德所依处的器皿,对於诸佛如来无量的智慧,生起最清净的信解。又愿一切众生成就趣向一切智慧的法器,眞实得到如来的自在无碍的解脱。又愿一切众生得到穷尽未来时劫,修菩萨行的种种行门之器,常勤修菩萨行,以之能普徧令一切众生,都能安住於一切智慧神通之力。又愿一切众生都能成三世诸佛的种性,成就殊胜功德之器,所有十方诸佛以圆妙之音说的正法,都能领受而依教修持。又愿一切众生成就能够容纳尽法界、尽虚空界、一切世界和十方如来的道场,以及种种的法会之器,有大丈夫的品德、威仪气质,為诸佛齐声讚叹的第一位——法会当机,道场中的首座,常常代表当时及后世的弟子,劝请诸佛转大*轮。以上所说,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布施器物时的善根廻向。其目的是為能普徧令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圆满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器的缘故。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闐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城宣化禪师讲述

  卷第二十六 十廻向品第二十五之四

  佛子。菩萨摩訶萨。以种种车。众寳严饰。奉施诸佛。及诸菩萨。师长善友。声闻缘觉。如是无量种种福田。乃至贫穷孤露之者。

  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又以各式各样的车辆,都用各种的寳石、金银等,一一装饰得美丽绝伦,庄严而不落於奢侈浮俗。菩萨以此所装饰完备的车,用以奉献给诸佛,和十方菩萨,师父和长辈,同道修行的善友,也奉施给二乘圣者——声闻缘觉。菩萨这样的作法,是他明白布施的功德,如是种了很多的福田。他也布施那些贫无立锥,穷苦无依的老弱者,和许多幼失怙恃的伶仃儿童,和无衣蔽体的裸露者。

  前面经文中曾有施车乘,但与此处施车性质不同,前文是指象马代步,此处是专指各式车辆。

  此诸人众。或从远来。或从近来。或承菩萨名闻故来。或是菩萨因缘故来。或闻菩萨往昔所发施愿故来。或是菩萨心愿请来。

  这些接受菩萨布施的人众,各有不同的因缘。有的或从很远的地方来的。有的或从附近来的。有的或者是仰承菩萨的贤名的缘故来的。有的或者与菩萨有特殊的因缘而来的。有的或者是所说菩萨曾在往昔,发了大布施的愿心而来的。有的或者是菩萨的心愿请来的。

  菩萨是时。或施寳车。或施金车。悉妙庄严。铃网覆上。寳带垂下。或施上妙瑠璃之车。无量珍奇以為严饰。或復施与白银之车。覆以金网。驾以骏马。或復施与无量杂寳所庄严车。覆以寳网。驾以香象。或復施与栴檀之车。妙寳為轮。杂寳為盖。寳师子座。敷置严好。百千采女列坐其上。十万丈夫牵御而行。或復施与玻瓈寳车。众杂妙寳以為严饰。端正女人充满其中。寳帐覆上。幢旛侍侧。

  当那些人众来到之时菩萨就布施车给他们,或施一辆寳车,或施一辆用黄金铸造的车,每辆车上都装饰得很庄严,满缀著细小铃鐺的网罗覆盖在车上,四边垂下饰著寳石的飘带。或者布施用最好的瑠璃做的事,上面也装饰了许多珍奇的饰物。或者又施与用白银製造的车,上面覆盖著纯金丝做的网,用高大雄壮行走如飞的骏马拖曳著。或者又施给用无数的杂寳所装饰的车,上面覆盖著镶以细寳石的网,用洁白的大香象驾驶。或者又布施用栴檀香木做的车,并在轮子的上面嵌满寳石,在车盖上也饰许多杂色的寳石,车内的座位,也是用寳石装饰著,又用很柔软的垫子敷置得严密舒适。还有百千个采女坐在车上,以供承事。用十万个壮健的青年男子,牵著车行走。或者又布施一种玻瓈做的寳车,用很多最好的杂色寳石装饰在上面,也有很多相貌端正的女人坐满车中。车的四周,都覆以寳帐、寳幢、寳旛掛在两边。

  或復施与玛瑙藏车。

  饰以众寳。熏诸杂香。种种妙华。散布庄严。百千采女持寳瓔珞。驾驭均调。涉险能安。或復施与坚固香车。众寳為轮。庄严巨丽。寳帐覆上。寳网垂下。种种寳衣。敷布其中。清净好香。流芬外彻。其香美妙。称悦人心。无量诸天。翼从而行。载以众寳。随时给施。或復施与光明寳车。种种诸寳。妙色暎彻。众妙寳网罗覆其上。杂寳瓔珞。周帀垂下。散以末香。内外芬洁。所爱男女。悉载其上。

  菩萨或者又施与玛瑙所造的寳藏之车,上面装饰了各种寳石,薰以各种名香。又用种种的名贵鲜花,散布车上,以庄严寳车。千餘采女各手持珠寳的瓔珞,驾驭的技术非常熟练,使令车行的速度不徐不疾,均调平稳,万一遇到危险的地方,也能履险如夷。或者施与非常坚固的香木所造的车,用很多寳贵的材料做成车轮,庄严得富丽堂皇。上面覆以寳帐,四面垂以寳网,又用各种的寳衣,敷布在车内。燃起清净的名香,芬鬱的香气,随著空气向外流动。这种香气美妙,不同於普通的香味,令人嗅到,称心快意、开智慧、生欢喜心。无数的天人们,都小心翼翼的,护从著寳车而行。车上装载了无数的寳贵物资,準备随时布施给需求者。或者又布施一种光明的寳车,车上装饰的种种珍寳,放出种种好看的光彩互相映彻,各种寳石织成的罗网,覆在车上,用杂色寳石做的瓔珞,四边垂掛著,再撒上粉末的香末,於是车裡车外,芬芳香洁,把自己亲近的、爱乐的男士和小姐们,都装载到寳车上。

  诸位善信:你们听了上面这段经文之后,一定会生起两点疑问:①菩萨為什麼要布施许多采女和端正的女人?②菩萨是冤亲平等,為什麼还说「所爱男女悉载车上」?这两点我可以做个简略的解释:①菩萨对於布施的物件,他必须在事前观察因缘,并不是随便乱布施的。至於布施的采女和端正女人,她们都是多生随同菩萨的修行人,也不会被境所转,或见物生染心的。不只如此,她们仍还能以法来教化受布施的人。②「所爱男女」是指的那些发菩提大心的众生,菩萨心中欢喜,就把他她们载到车上,也可令其他的众生看到,因之发菩提心,这是一种鼓励作用。总之,菩萨的用心,没有不利於众生的。

  佛子。菩萨摩訶萨以如是等众妙寳车。奉施佛时。以此善根如是廻向。

  所谓愿一切众生悉解供养最上福田。深信施佛得无量报。愿一切众生一心向佛。常遇无量清净福田。愿一切众生於诸如来无所吝惜。具足成就大捨之心。愿一切众生於诸佛所。修行施行。离二乘愿。逮得如来无碍解脱一切智智。愿一切众生於诸佛所。行无尽施。入佛无量功德智慧。

  诸位佛的弟子!修廻向法门的菩萨中的大菩萨,他以如前文所说的种种上妙寳车,奉献於诸佛的时候,就以所奉施的善根功德,廻向给一切众生。菩萨他虔诚的这样发愿:他愿一切众生,都能瞭解供养诸佛,就等於供养最上的福田,应该深深的相信奉施诸佛,能得到无量的善报。又愿一切众生,专一其心皈依佛。不生二心,不受外道邪教的利诱,这样就能常遇著清净的善知识,种无量的清净福田。又愿一切众生,对於用在诸佛前的供养,不要生吝嗇心,凡是要供养佛的东西,都要上妙尽善尽美的,这样才能圆满具足成就大捨的思想。又愿一切众生,在诸佛的道场,修行布施的法门,离开声闻缘觉二乘人所发的愿,能够得到佛的无碍解脱,和一切智慧中的智慧。又愿一切众生,在诸佛的道场,尽其所能做无有穷尽的布施,以深入佛无有限量的功德智慧之中。

  愿一切众生。入佛胜智。得成清净无上智王。愿一切众生。得佛徧至无碍神通。随所欲往。靡不自在。愿一切众生。深入大乘。获无量智。安住不动。愿一切众生。皆能出生一切智法。為诸天人最上福田。愿一切众生。於诸佛所。无嫌恨心。勤种善根,乐求佛智。

  又愿一切众生,能深入佛的殊胜智慧之中,得以成就為清净的无上智慧之王。又愿一切众生,得到佛徧至一切处都不受障碍的神通,随心所欲,无往不至,而且不必著意,不假思索。又愿一切众生,都能深入大乘佛法,获得无量的智慧,勤习大乘佛法,行菩萨道,不捨众生,安住於大乘的人法两空的境界中。又愿一切众生,都没有了愚痴心,能生出一切智慧之法,為诸天人的最上的清净福田。又愿一切众生,在诸佛的道场,勤修善业,积聚善根。一心修道,乐求佛智,捨却一切嫌怨和瞋恨之心。

  愿一切众生。任运能往一切佛剎。一剎那中普周法界。而无懈倦。愿一切众生。逮得菩萨自在神通。分身徧满等虚空界。一切佛所。亲近供养。愿一切众生。得无比身。徧往十方而无厌倦。愿一切众生。得广大身。飞行迅疾。随意所往。终无懈退。愿一切众生。得佛究竟自在威力。一剎那中。尽虚空界。悉现诸佛神通变化。愿一切众生。修安乐行。随顺一切诸菩萨道。

  又愿一切众生,能任运自在不加造作,而能到十方诸佛的刹土,在很短暂的一刹那中,就可以普徧到一切法界而身心没有懈倦。又愿一切众生,得到菩萨的自在神通,他的分身徧满虚空那麼多,那麼大,到一切佛的道场亲近诸佛,供养诸佛。又愿一切众生,得到无与伦比之身,常到十方世界诸佛的道场,身体终不会厌烦疲倦。又愿一切众生,得到广大的身躯,而且能飞行迅速。随著意念,身体就可以到达,从来不曾懈怠和有退转的时候。又愿一切众生,得到佛究竟自在的威神之力,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尽虚空之中,都显现出了诸佛神通变化的力量。又愿一切众生,都能修法华经裡安乐行的道理,常随顺诸菩萨行菩萨道。

  愿一切众生。得速疾行。究竟十力智慧神通。愿一切众生。普入法界。十方国土。悉尽边际。等无差别。愿一切众生。行普贤行。无有退转。到於彼岸。成一切智。愿一切众生。升於无比智慧之乘。随顺法性。见如实理。是為菩萨摩訶萨。以众寳车奉施现在一切诸佛。及佛灭后所有塔庙善根廻向。為令众生得於如来究竟出离无碍乘故。

  又愿一切众生,得到很快成佛的修行法门,也得到佛的究竟十力,和佛的智慧神通。又愿一切众生,普徧到法界中的十方国土,而且深入每个国土的边际。又愿一切众生,都修普贤菩萨的行门,行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不生退转畏难之心,到达湼槃彼岸,成就一切智慧。又愿一切众生,才能升坐於无与等比的智慧之乘,随顺著诸法的自性,明见如实之眞理。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以种种寳车奉施现在诸佛,和佛灭度后所有的舍利塔庙时,所发的二十个大愿。以此奉施的善根,廻向给一切众生,為的是使令一切众生,得到诸佛究竟出离三界,圆融无碍的佛乘的缘故。

  佛子。菩萨摩訶萨。以众寳车施菩萨等善知识时。以诸善根如是廻向。所谓愿一切众生。心常忆持善知识教。专勤守护。令不忘失。愿一切众生。与善知识同一义利。普摄一切。与共善根。愿一切众生。近善知识。尊重供养。悉捨所有。顺可其心。愿一切众生。得善志欲。随逐善友。未尝捨离。愿一切众生。常得值遇诸善知识。专意承奉。不违其教。

  诸位佛的弟子!修廻向法门的菩萨中的大菩萨,前文是以众寳车奉施与诸佛,现在他又以众寳车布施给菩萨,布施圣僧、罗汉善知识们。当他布施时,以此布施所积聚的善根,像这样对众生廻向;愿一切众生,心中常不忘善知识的教言,常勤修善知识所传授的法门,专一其心,精进修习,守护六根不妄驰,永不忘失其教诲。又愿一切众生,对於佛法的义理有同一的见解,所有的利益,也能共同享受。普徧摄受一切共同的善根,与众生共同分享。又愿一切众生,常常亲近、尊重、恭敬、供养善知识,把自己所有名贵的物资统统布施给善知识,事事都顺善知识的心意。又愿一切众生,得能发善志愿,生起高尚的希望,常常接近善友,从不捨离善知识。又愿一切众生,常常遇著很多善知识,专一其心来承事侍奉他们,不违背善知识的教化。

  愿一切众生。乐善知识。常不捨离。无间无杂。亦无误失。愿一切众生。能以其身施善知识。随其教命。靡有违逆。愿一切众生。為善知识之所摄受。修习大慈。远离诸恶。愿一切众生。随善知识。听闻诸佛所说正法。愿一切众生。与善知识同一善根。清净业果。与诸菩萨同一行愿。究竟十力。

  又愿一切众生,喜欢经常接近善知识,一时一刻都不愿离开,日日如是,从不间断,决不朝秦暮楚,到处攀缘,随逐人后,弄得学不专一,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如何是好,以致失误了眞正明眼的善知识。又愿一切众生,能够捨身侍奉善知识——大善知识就是大菩萨、十方诸佛应化度生想,如果能遇到这样的善知识,自己具备敬重善知识的心,捨身以供给使,随著他的教命修道,虔心皈依,一点不要违逆他的教导而精进不懈,不令他失望,那就等於生到了佛家,入佛之智了。又愿一切众生,常被善知识所摄受,从他修习大乘佛法,培养大慈悲心,对任何人都能恕人如己,无瞋无嫉,远离一切的罪恶过错。又愿一切的众生,常随善知识去听诸佛讲说的正法,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善知识还会為你解说。又愿一切众生,能够有如同善知识样的善根,和同样的清净善业果报,也能同诸菩萨修同样的行门,发同样的大愿,也能得到同样的究竟的十种神力。

  愿一切众生。悉能受持善知识法。逮得一切三昧境界。智慧神通。愿一切众生。悉能受持一切正法。修习诸行。到於彼岸。愿一切众生。乘於大乘无所障碍。究竟成就一切智道。愿一切众生。悉得上於一切智乘。至安隐处无有退转。愿一切众生。知如实行。随其所闻一切佛法。皆得究竟永无忘失。愿一切众生。普為诸佛之所摄受。得无碍智究竟诸法。

  又愿一切众生,都能受持善知识所传授的妙法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华严经浅释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