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广超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 二、个别解释大愿 9、恒顺众生


 2015/11/12    下载DOC文档    

  9、恒顺众生

  经文: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

  普贤十大行愿中的第九行愿是恒顺众生。"恒"是常常不停歇的意思;"顺"是依顺不违背的意思。所以恒顺众生就是常常随顺而不违背众生。

  经文: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

  所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所有佛刹中所有的众生有种种的差别,佛教把众生分为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四种生。此外或有依地、水、火、风而生住的众生。意思是说,有些众生是依于固体--地,液体--水,热量、能量,也包括火本身--火,流动的空气--风,这四种的其中一种而生住的。根据佛法,地、水、火、风任何地方都有众生依靠而住。比方说,太阳的温度很高,热烘烘的,简直是火,而太阳里面也可以住众生。有些众生或有依"空"中,以及依"诸卉木"而生住的;住在卉木中的众生跟人类比较接近,所以我们感觉到它们的存在。这在佛所制定的戒律中有说到,很多的树木、草丛中都有树神、花神、草神居住,它们以花草树木当

  成身体,中国人把它们叫做精灵。有些人收藏水晶,每天浇水,它会结晶生长,变大;佛、菩萨、阿罗汉、高僧等寂灭后火化,其生前依戒、定、慧熏修,无量功德所凝结而成的舍利子像石头一样,也会生长;这是石头通过结晶的方式,就能够生长。我们不要认同生物学家说有机物的活动才有生命;佛教说,有些众生是依地、水、火、风而生住,有些众生是依空、草木当成身心而生住。

  "种种生类",众生有各种各样的出生方式,现在,科学家从克隆羊的身上,割切出一些细胞组织,培育出一只与克隆羊一模一样的羊--多利羊,这也是一种生。这种生并不见得奇怪,根据佛经的记载,有些人的头上长出人,即有些人不在胎里长,偏偏在人的头上长。报章曾经报道,在欧洲有发生过这种事:有人的头上长一个胞,把它切开,里面就有一个人。"种种色身",众生有种种身体。"种种形状",众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好像细菌,它们有奇特的形状。"种种相貌",众生有各种各样的相貌。"种种寿量",众生的寿命,长短不尽相同。以佛教来说,现在人的寿命大概是七十五岁,在很早期的人类寿命有几万岁,将来的人寿命会减短到十岁,之后又会增加到几万岁。"种种族类",在同一种类的众生中,又有不同的族类,好像狗类,有哈巴狗、狼狗、北京狗……"种种名号",在同样的众生中,有很多种名称,好像狗,中国人叫狗,英国人叫dog,马来人叫anjing等种种名称。

  "种种心性",众生有各种各样的性格:有的是温柔的,有的是刚强的,有的是善良的,有的是暴戾的,真是千差万别。 "种种知见",众生对世间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有的思想正确,有的思想邪恶等等。"种种欲乐",众生有其追求喜欢、快乐的事情。"种种意行",众生有各种各样的心念去做不同的事:有时心意向善,去做善业;有时心意向恶,去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种种威仪",众生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动作:有人浮动,有人镇定,有人喜欢蹦蹦跳跳,所以每个人的威仪都不一样。

  "种种衣服",众生有种种衣服,人类有各民族的服装,野兽

  以皮毛为衣。"种种饮食",众生吃不同的饮食:有的吃饭,有的吃面,有的吃中餐,有的吃西餐等等。

  "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生定居在村里,"营"所指的是一直搬移,不同的住所。众生聚集住的小地方叫做聚落,大的叫做城邑,在城邑中,其邑主所居住的地方叫做宫殿。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上次已讲解过,我就不重复解释。

  "无足、二足、四足、多足",众生以脚来分类:没有脚如蛇类;两只脚如人;四只脚指兽类众生,如猪、马、牛、羊等;多只脚指虫类众生,如蜈蚣。"有色、无色",有身体、没有身体的众生。根据佛法说,有些众生的定力很深,当它们进入很深的定时,只有心的活动,没有身体的活动。如果它们的因缘到,就出定;当它们修得不好,定力减退,又堕落来欲界、色界,这时又有身体了。"有想、无想",有些众生有思惟心想的活动,有些众生没有思惟心想的活动。"非有想非无想",凡夫众生修到三界的最高天--非想非非想天,而在这天上的众生,没有如其他众生粗想的烦恼,叫做非有想;非无细想的烦恼,叫做非无想。

  三界是:一、欲界:有物质的生命活动,此界的众生有饮食、睡眠、情爱(YIN欲),这三种欲望,然而人类还加上爱财、爱名,共五种欲望,称为五欲;二、色界:有物质的生命活动,此界的众生都是依据禅定进入色界,没有欲界众生的欲望,唯有清净光明微妙的色身;三、无色界:没有物质的生命活动,此界众生不但没有欲望,而且也没有身形的器界,即它们没有身体,也没有外在物质的世间,只有心念的活动。

  经文: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修普贤十大行愿的菩萨要随顺以上如是等类的众生,要为他们服务,做种种供养,尊敬他们如父母、师长以及阿罗汉,乃至与如来一样,没有差别。根据佛法说,我们无量劫生死轮回,大家会见面,都是过去世有缘,俗语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大家都是有缘人,虽然我们不知道缘分有多深,其实我们是有感觉的;有时候我们看到某某人,会很高兴,觉得跟他很投缘,这就是我们过去世跟那个人的缘分很深,他们可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可能是我们的师长,可能是我们的父母亲,可能是我们的儿女……大家一起生活得很融洽,很快乐。修普贤行愿的菩萨要随顺这些众生,因为他知道一切众生跟他曾有各种亲密的因缘,所以他要生起如敬父母,如奉师长……的照顾众生,把他们照顾得如阿罗汉,乃至如佛那样,平等没有差别。意思是说,修普贤行愿者从第一个大愿一心想佛修起,修到第九个愿的时候,他就要对佛、对众生都一样平等供养。

  菩萨行者应以以下的方式去随顺众生:

  一、于诸病苦,为作良医:菩萨可做良医,以医治众生各种不同的病苦。此外,对于众生有种种烦恼,菩萨都要帮忙解决。

  二、于失道路,示其正路:众生在人生的大道上或在修行的道路上走错了路,菩萨都要教导他走向正道。

  三、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众生于暗夜中看不清楚,暗夜中摸索探路,不知道怎么样行走的时候,菩萨就好像提着灯笼的人,为他照明,引导他上路。

  四、于贫穷者,令得伏藏:"伏藏"是埋藏在地底的金银珠宝。对于贫穷的人,菩萨要帮忙他得到伏藏。意思是说,菩萨帮忙贫穷的人,使到他也有本事具有一些财产,远离贫穷的苦境。"

  "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这是广显菩萨以大悲心而行。修普贤十大愿的菩萨,于被济度的人,并没有轻视心,等于供养父母、师长,乃至如佛,所以叫做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经文: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为什么呢?如果修菩萨道的人能够随顺一切众生,这就等于能随时随地供养一切佛;如果对众生生起尊重、服侍的心,这就等于尊重、服侍如来;如果修菩萨道的人,不去损害众生、扰乱众生、打击众生……且能随时随地随顺众生,使到一切众生欢喜,那就等于使到诸佛如来欢喜。为什么?因为佛本来就是要度众生的,现在菩萨行者在做佛所做的事,佛当然欢喜啰!

  经文: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佛都是要拔除众生的苦,此为大悲心。佛是以大悲心出发,才会去做种种利益众生的事,才会去行种种的难行,最后成佛。

  菩萨因为要解脱一切众生的苦恼,拔济沉沦苦海的众生而起大悲,因为有大悲心方能发起要觉悟的心--菩提心,因为菩提心而使菩萨完全的觉悟,即成等正觉。

  经文: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花果悉皆繁茂;

  这是用比喻来说明。旷野,就是空旷荒野,没有人居住的地方。沙是细沙,碛是小石块。譬如在旷野有很多沙、石子的地方有一棵大树王,如果树根吸收到水分,枝叶、花、果都会长得繁茂。

  经文: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

  在我们无量劫的生死旷野之中,修菩萨道犹如要开花结果的菩提树王,所谓菩提树王,即菩萨修行的身心,是以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为其花果。意思是说,一个人想修行成佛,要以众生做为根本,如果没有众生做为其修行的对象,没有一个人能够成菩萨、成佛。这里用一棵树来譬喻,树根(众生)是根本,诸佛菩萨是菩萨行者修行所获得的花果。修菩萨道者若整天期望成佛而不要理会众生,那是不可能成佛的。所以行菩萨道者,先要以大悲水饶益众生,最后才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而不是成佛后,才来度化众生。

  经文: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为什么呢?如果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就能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译为"无上",三藐三菩提译为"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合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正觉,即对宇宙人生真理有根本的正确觉悟;声闻、缘觉也可证得,但不能普遍;菩萨虽能普遍,还没有圆满,不是无上;唯佛所证圆满,所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亦即究竟圆满的佛果。正等正觉:诸佛觉悟都是一样平等,没有差别,没有任何一佛的觉悟比另外一佛来得高。

  经文: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所谓成佛道,是在有众生处才能完成,如果没有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好像我们要修行,要行善,没有众

  生,你向谁行善呀!什么也没得做!尤其是当你修成天人的时候,你根本没办法向其他天人布施。为什么?因为你有的它也有,它不需要你的施舍与救济。所以菩萨修到有一定的能力,有一定的福报的时候,都要"下化众生",即往下界去救度比他能力差的众生。因此,菩萨需要众生做为其菩提树根,才能开出灿烂的智慧花,结成美满的菩提果!

  为什么成佛叫做证菩提呢?原因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所以用菩提来形容觉悟。这不但表示佛的觉悟不是一般的觉悟,而且还有一个强烈的说明:即是在娑婆世界所有的佛,都是在印度的菩提迦耶的菩提树下的金刚座觉悟。如果你们去印度朝圣,就会看到后人用洋灰在金刚座铺成一个座位,上面还有两个脚印,标志这是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前用草铺成的座位,佛就是在此地方成道。很多信徒去印度朝圣时拼命礼拜那个位子,你应该要明白礼拜的是佛在此位子成道,而不是那个座位。不只如此,过去的佛在此金刚座成道,将来的弥勒佛也在那边成道,但是当弥勒菩萨降生人间成道的时候,另外一棵树在那边生长,那棵树不叫做菩提树,是叫做龙华树。

  经文: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此处的善男子是称呼那些要修普贤十大行愿的人。你对于此道理,应该如是的了解。

  在此更进一步强调,众生跟心是平等的,即每个众生的心都是平等,没有高低的。我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如果我们表演一场戏,有人在戏里扮演国王,有人扮演乞丐,但是那些演员本来是平等的。在我们这些众生当中,有些愚痴,有些有智慧,有些有福报,有些贫困,形形色色,各种各样,只是大家的心在演这场戏:你在演你这一生的戏,下一生你演另外一个角色;这一生你演穷人,下一生你可能演皇帝。所以

  不管你演穷人,或演皇帝,那也不过是你的心在做戏。你要知道心、佛、众生也是平等幻化的,你看到的这个众生的外貌,是他演出这个戏的形相罢了,不是确实、非永远如此的,一直变化,没有穷尽。当你如是知道后,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为什么呢?原来众生演这戏时,他迷在里面以为是真实的,在里面烦恼受苦。菩萨觉悟众生受苦非实,觉悟自他平等才能够圆满大悲心,若受苦是真实,则大悲心就无法解救。因为众生演这些戏都不是真实的,所以才能够度他。如果那个戏是真实的,你就度不了啰!就是说,我们的生死现象都是如幻如化,不真实的,大家都是一样平等,跟佛也是一样平等。所以说,如果你如此了知,就能够成就圆满大悲,以此圆满的大悲心随顺众生,你就能够成就供养如来。

  经文: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首页普贤行愿品浅释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