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之颜貌端正


 2015/8/31    下载DOC文档    

  《无量寿经》之颜貌端正(一)

  “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颜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佛告阿难:“譬如世间贫穷乞人在帝王边,形貌容状宁可类乎。”阿难白佛:“假令此人在帝王边,羸陋丑恶,无以为喻,百千万亿不可计倍。所以然者,贫穷乞人底极斯下,衣不蔽形,食趣支命,饥寒困苦,人理殆尽,皆坐前世不植德本,积财不施,富有益悭,但欲唐得,贪求无厌,不信修善,犯恶山积。如是寿终,财宝消散,苦身聚积,为之忧恼,于己无益,徒为他有。无善可怙,无德可恃,是故死堕恶趣,受此长苦。罪毕得出,生为下贱,愚鄙斯极,示同人类。”

  好,先看这一段。这是“颜貌端正”第十八章,描述西方极乐世界诸往生者相貌的的庄严。西方极乐世界诸多的“声闻、菩萨、天人”,用这个来涵盖一切往生者。有天人的身份,有声闻的身份,有菩萨的身份:证位情况的差异。虽然有这些身份的不同,但是他们都得阿弥陀佛平等愿力的加持,都是“智慧高明”。智,就是对有为法这个层面分析断事的能力;慧,一般是对于诸法空性的把握。这个智和慧都是高明的,有甚深的智慧。而且种种神通都具足,“洞达”——洞彻、了达种种神通。他们的长相、身高、身色都一样——“咸同一类”。前面从他的证位来看,有声闻、菩萨、天人的差异;但是从他外表的形态来看,都是一样的——“咸同一类”,形体没有差异,形状没有差异。这就是跟前面的第三愿、第四愿来呼应的。

  那么形态上形体没有差异,只是亦因随顺他方——“余方”的那种称呼才有天人之名。只是有天人这个名称而已,但是千万不要理解为他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那种天人。这“天人”就是指他往生前的身份,比如我们这些人带业往生属于天人的范畴。天人也是代表他没有断惑,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是天人之名,但是他的内涵跟我们三界里面的天人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故有天人之名”。他的颜色、容貌非常的端正庄严,超过一切世间帝王和转轮圣王的容貌,是极为稀有的——世间是看不到这样容貌的。大家都希望自己长相好,特别是很多女同胞还要花很多钱去美容。美容美得不好的话,花了钱还反而去破坏了自己的容貌。现在看来还有些男士也喜欢去美容,这都是末法时候的种种奇怪现象了。这男士去美什么容呢?你难道还要单眼皮搞个双眼皮吗?

  这个“容貌微妙,非天非人”,大家注意,刚才讲只有这个名称,但是他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天和人。比如我们这个世间的天,虽然他也长得很庄严,但是他有五衰相;他在享乐的时候,他会染着这些五欲的乐。那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他很庄严,他永远不会有五种衰相;他在享微妙五欲的时候绝对不会去染着。所以他“非天”。“非人”,那就更不是人了,我们在人道里面这种八苦交煎、苦不堪言,每天晚上都睡不着——叫做五阴炽盛,还得大把的安眠药吃下去才能睡觉。那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些现象,没有八苦,没有这个嗔恨,没有对一切财富——这种五欲的占有欲啊!对我们世间人,如果看到地面有黄金,赶紧把它捡过来放在保险柜里,天天还要看——是否丢了。那么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多黄金,他会想到“我把它弄过来,把它装在保险柜里去”吗?他没有人的这种贪心,实际上它遍地都是黄金,还需要去放到保险柜里吗?所以他不是我们这个世间人天的内涵,他只是那个名称而已。

  那这些天人是什么身体呢?“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首先,他的身体是法尔自然显现出来的,就是从莲华里面出来的——莲华化生。这个莲华也是阿弥陀佛无上正觉愿力成就的莲华,恩赐给我们,所以这个莲华是转我们凡夫之躯为圣人之报的一个玄妙宫殿——转化的地方。它是无作妙用显现出来的,是弥陀的愿力加持显现出来的,所以这个身体转化过来,就不是我们这个血肉之躯了。我们身体有骨头,有血液,有各种微生虫。它叫虚无之身,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个“虚无之身”?表明这个身体它很自在,很圆融,它离开一切障碍之物。“虚无之身”这个词的概念,可能受老庄哲学的影响。

  虚无,就好像它是光和影的、光和磁的一种组合。是有身体,但是没有质碍:虚无之身。我们世间上任何东西,只要有物质,它一定有体积,有重量。桌子放在这里,你不可能放第二个桌子在这个地方。那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者的身体,他没有这种质碍,这也许就是无量无边的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能容纳得了的一种身体上的特点。你看这个光和光之间它没有质碍,无量的光在这个空间里面都能容纳得了。如果我这光——这块地方是我的,那块地方是你的,它就有质碍了,只能容纳一部分的光了,要么就拥挤了。如果光和光没有质碍的话,那你说,所有的光在这里都能容纳得了。所以我们看往生者身体的构建,它的特点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我这个人站在这里,坐在这里,第二个人就坐不到我这里。但西方极乐世界可能就没有这种障碍——“虚无之身”。

  “无极之体”,怎么理解这无极之体?无极,也是用了《周易》的概念。这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个太极就是一个现象性的阴阳鱼,但这太极从哪儿来的?太极上面是无极,也就是太极的“有”是从无极的“空”里面出来的——空中生有的。那么用《周易》这个“无极”的概念,在早期的翻译当中就把它指称为涅槃。涅槃——无极的这种体性。涅槃,就像无极的这个体。所以往生者是什么?他这个身体的体性就是法身——法身的这种体性。

  这个《维摩诘经》里面文殊菩萨去问疾,实际上维摩诘大士是通过生病的示迹,让那些看望他的国王大臣、修行人过来,就跟他讲身体的苦患、身体的无常、身体的虚幻——身体像水沫,身体像芭蕉,身体像火焰,然后通过生病,让一切人厌离这个身体。厌离这个身体,要生起什么心呢?要求佛的身体。佛的身体就是法身,法身从哪儿来?是由一切功德智慧聚集而产生的。你看,这个维摩诘通过示迹最终就是要众生求佛的法身,你要求佛的法身就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以很多人一探疾,都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起来了。然后一切从法身聚集,那你就得修戒、定、慧,修六度、直心是道场、三十七道品,它就自然引发出来。所以这个“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是佛法身的身体,是从无量功德智慧聚集而产生的身体。那么本来这些往生的天人是没份的,这也就是阿弥陀佛果地上的加持,令这些往生者——哪怕是天人往生的,都能得到法尔自然的虚无之身、无极之体——就是佛的法身。那这个就是非常神妙的了。

  这种虚无之身、无极之体,它表现的形态就是金刚那罗延身体,就能不生病,就能寿命长远,就能具有修道的巨大力量。那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有苦患?因为我们是四大构成的身体,这个身体必然会生病的。我们常常有人:“啊!学佛好,学佛能够不生病。”讲这句话是不符合佛法道理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示现到这个世间上,他也要示现生病。他方世界的佛,常常会派很多菩萨来娑婆世界来问讯释迦牟尼佛,问讯的时候,只是说少病少恼,都没有问讯无病无恼。我们真正要不生病,唯有到西方极乐世界。具有着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才能说可以不生病——因为他没有微生虫。我们里面有八万四千尸虫,这就决定了我们必然要生病的。我们最多做到少一点病,不那么严重的病,但我们的一生都伴随着病。你说谁是十分健康的人哪?

  好,对这个身体,下面有五重的比较,来展示这个极乐世界往生者相貌端严的状态。释迦牟尼佛就告诉阿难,第一重譬如用这个世间的乞丐跟帝王相比。譬如世间有很多人贫穷不堪,没有一点福报,连吃饭都成问题,他只有去讨饭。这种贫穷乞丐,你说轮落到乞丐的程度,他的衣服肯定是衣衫褴褛,肯定蓬头垢面,肯定身体各方面都是很憔悴。如果这种人把他放在皇帝面前——帝王旁边,那你说这个乞丐跟帝王在“形貌容状”上能不能比较,能不能相比?放在一起怎么评价?那阿难尊者就禀白佛,“假令此人”——用“假令”,假令什么?这个乞丐靠不近皇帝的,一般人都进入不了皇宫,你乞丐还能进皇宫吗?也进不去,就用“假令”——假设有这种情况的话,假令这样的乞丐在皇帝旁边,一比较,他身体的羸弱——身体很弱,长相很丑陋,是没有办法跟帝王相比的——“无以为喻”,那就是“百千万亿”都“不可计倍”。就是百千万亿倍——这个乞丐——都赶不上一分半分帝王的长相庄严。

  那下面就有一段,谈为什么会有乞丐,为什么会有帝王。实际上它也是一个因果在里面的。顺便这一段是加深我们对三世因果的这种信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这个贫穷的乞丐他在社会地位上是极端的低下。他都没有好衣服穿,穿的衣服都遮蔽不了自己的形体。他的饮食就是吃人家残羹剩饭,如果运气好一点能够讨得点饭,运气不好还得饿上几顿,得到饮食能够把自己的生命维持下来就不错了。所以是“饥寒困苦”,每天都遭受饥饿、寒冷的困厄痛苦。他在这样的一种生存环境当中,作为人的这种尊严、道德,他就会丧失殆尽。那个乞丐到了饭都吃不到的地步,这时候饥寒起盗心,他就常常地伴随着偷盗,做坏事。你看现在有很多丐帮,那些乞丐为了要钱,那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原来在北京,我看到一些,他故意把那个小孩搞得非常畸形——能够去讨。一看到那畸形,真是都很害怕,也很可怜,那就自然会打动人的同情心,会给他一些。

  如果他能打动人的同情心,那也好啊!但有些乞丐真的是做得很过份,过份到什么程度呢?基本上就属于让人感觉害怕、恐惧,本人就碰到过一次。他就是有一批七八岁的小孩,开始是一两个人站在门口,如果从宾馆出来,你看见一两个人,你就觉得都有零钱了,一块或者几块给他。谁知道他后面跟着好几十个——二三十个,只要你一给,二三十个全都上来了!这一上来,你逃也可以哪。他就把你抓住,抱着你的腿,抱住你的手,全都给你包围住了。哎哟哟,一看非常害怕!你想想,七八岁、十来岁的这个小男孩那么多,也是很有力量,他说不准把你掰倒,把你洗劫一空。上次碰到,正好我还没有出家,是请一个台湾的法师在一个宾馆吃饭,就出宾馆的时候,展现了这么一幕。再看到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中年妇女,原来就是这个中年妇女在指使着这几十个小男孩。就用这种讨的方式,这可不是打抢嘛!他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就是由于饥寒困苦,他就不讲这些道德了——“人理殆尽”。

  《无量寿经》之颜貌端正(二)

  那这样的情况是什么?这就是他的恶果,就是由于他前世或者多少世没有积德。也许他原来是个比较有财富的人,但是他有财富不去布施,越有财富他越吝啬。贫穷是从吝啬里面出来的;财富是从布施里面出来的!佛说的这个因果,有很多人都没有听闻过,他以为得财富就是他竞争的产物——不择手段要得到。如果命中没有,你是得不到的。如果你非得要用抢银行的方式得到不可,马上灾祸就临头。现世就有下牢狱的灾祸,下一世就有下三恶道的果报,花报和果报都马上会如影随形——现前。这些人由于贪心,他就想占有,就想用不正当的手段——不是付出了劳动获得,就想要占便宜,这叫“贪求无厌”。很多的罪恶就是由于他贪求无厌所导致。

  为什么佛告诉人,包括自己修行,要少欲知足?少欲知足,他就减少很多造恶业的心理;他贪求无厌,就没有办法减少。那为什么他贪求无厌,永远不会有厌足的时候?贪心就像一个万丈的深渊,你填不满它。他作为贪官,贪了一百万他还不满足,要贪一千万,甚至几个亿;几个亿还不满足,可能几十个亿。不仅对自己的儿子这一辈想到了,孙子、曾孙子他都想到了。就是这个“贪求无厌”驱使。所以最终的结果他有什么好日子可过哪?他到了贪得无厌的这个程度,他就不信因果,他“不信修善”能得善果,只知道“我只要有机会,我就贪”。实际上这种贪就是癌细胞。不信这种善因善果,所以他造作恶业就比高山还高——“犯恶山积”。

  到他生命终结的时候,他所贪来的一切一分钱都不带走。有很多贪来的东西——实际上他一死,家里都起了内讧,或者家亲眷属分配不均,甚至去打官司,甚至还会导致亲戚反目、仇杀事件——他所贪的东西都消散了。然而他由贪这些东西所造作的恶业——这个恶业导致的这种苦报,就聚集在他身上了,他就必然被这个恶业牵引到三恶道里面去了。到了三恶道里去,他就遭受三恶道的苦刑。于是这个贪求无厌——造恶的结果,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然而造恶所得到的这些财富,徒然地为别人所占有了。这可不是一生忙忙碌碌为他人作嫁衣裳吗?这才叫愚痴。

  一生都为这个财富——贪求,去过了一辈子,没有一刻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为自己的明德——佛性,去思维,去修行过一分钟。所以他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就没有一点善行可以依靠。你有一点善行,也可能不会坠的——三恶道——那么深。“无善可怙,无德可恃”,没有一点善德能够把他停留在善道里面,直接下三恶道。所以死亡之后堕三恶趣,在三恶道里面永劫以来遭受痛苦。地狱的罪受完了,就到饿鬼道;饿鬼道(罪)受完了,就到畜生道;畜生道把债务还完了,辗转地才得人身;得人身,由于是从三恶道里面过来的,他肯定在人道里面是非常下贱的——地位低下,非常愚痴,没有智慧,非常弊陋。所以他就生活都不能自立,到处受人欺骗,身体怯弱。

  自己也会带着三恶道的习气造恶,造恶又使他的身心更闭塞,他的行为更是跟人道的行为相违背,就更让人讨厌,然后国法就会惩处他——因为他危害了他人的安全,那当然只有到牢狱里面去了。如果他从牢狱出来,又非常猛利地去报复,那就是提前结束生命,又到地狱里面去。最近看一些报道,那些从牢狱里面出来的人,再重新犯罪,你看他犯罪的情节那真是太恶劣了!他整个犯罪的情节——制造的那个东西,那真的是人道的东西都没有。那想都想不出来,太残忍了!所以他只是形态上像一个人的样子,他内心的观念、他的行为,完全都是畜生的行为——残忍的行为!这就是他导致“贫穷乞人”的一个原因。

  好,请看下面。

  “所以世间帝王人中独尊,皆由宿世积德所致。慈惠博施,仁爱兼济,履信修善,无所违争,是以寿终福应,得升善道,上生天上,享兹福乐;积善余庆,今得为人,乃生王家,自然尊贵。仪容端正,众所敬事,妙衣珍膳,随心服御,宿福所追,故能致此。”佛告阿难:“汝言是也。计如帝王虽人中尊贵,形色端正,比之转轮圣王,甚为鄙陋,犹彼乞人在帝王边;转轮圣王威相殊妙,天下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复丑恶,不得相喻万亿倍也;假令天帝比第六天王,百千亿倍不相类也;设第六天王比无量寿佛国菩萨、声闻,光颜容色不相及逮,百千万亿不可计倍。”

  好,看这段。那么为什么帝王他是人中最为尊严的、尊贵的?“独尊”——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一切众生、一切臣民都是众星拱月。这是由于他“宿世积德所致”啊!积了很多的福德所导致的这种福报。这个“积德”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他有这种仁慈之心——同体的慈心,就能把财物恩惠给他人,广泛地进行布施——博施济众。这些都是他同体的仁爱心、兼济天下的善心所致。这就看出他这种帝王的福报,还是从他的慈悲心出来的,从他的布施出来的,从他兼济天下的胸怀出来的。这就是要有胸怀,要有道德。你说一个当大官的、当帝王的,如果没有仁慈和道德,是做不到的。如果他没有仁慈和道德的心,就像农民起义样地占领这个皇位,他也是坐不住的。你看有些记载,那些农民起义领袖把真皇帝赶走了,他坐在皇位上都头晕,都昏倒在地上——他坐不住的。李自成虽然把这个崇祯皇帝逼上了煤山去自杀,但是他又坐得稳吗?他获得了王位照样纸醉金迷,沉迷在那种糜烂的享乐里面了。他都没有把“慈惠博施、仁爱兼济”在他身上体现,他怎么能坐得稳呢?

  然后他这个个人行为“履信修善”。讲信誉,一个能做帝王的人那是一诺千金,驷马难追。绝对不能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那是小人的行为,讲话一定要算数。修十善业,很多皇帝他都很孝,对他人没有违背,没有斗诤,这就说明他身心柔软。他一定要有个人的这种道德修为。这样他在临命终时,随着他的福荫感应,就自然生到天上去了——做天人去了。能够在天上——无论四天王天,还是忉利天,享受天堂微妙的五欲。这些天福享尽之后,他还有善在那里——就有他的“余庆”留下来的这种福报,所以他就下生为人。由于还有他的余善——善因,所以他就自然地生到帝王之家,生到富贵之家。他生到帝王之家作为太子,他就自然的尊贵。只要作为太子,他不一出生下来也是锦衣玉食吗?钟鸣鼎食之家吗?那这些臣民乃至宰相看到他,都要尊贵他,因为他是帝王的种姓啊!

  他有福荫,这种人一出生下来,他的长相都是很庄严的——“仪容端正”。他来的地方就不一样——他从天上来的。一个从天上来的,跟一个从畜生道来的,你能相比吗?他的来处都不一样哪。天上来的,他肯定皮肤白白的、红扑扑的,这个长相很有福报的,他就有天人那样的模子——模子就不一样。你从一头猪里面过来的,模子不一样的。所以这种样子又有道德又有仪容。“仪容”就是他的行住坐卧都有大人之相、帝王的气象。所以大家都很恭敬他,都喜欢接近他,都喜欢为他服务。他穿的衣服都是很好的衣服,那种绸缎——最好的这个衣料;他的饮食都是很精美的。他身上穿的衣服,包括他自身用的车马,都叫御。“服御”,随心所欲,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有这个福报。皇宫里面嘛!如果是一个太平盛世的皇帝,那这个国家的财富太多了,他五欲的生活,那也跟天堂的生活不会相差得太多。这就是由于他宿世的福荫,在他今生——这一生当中体现。“宿福所追”所导致的。所以能做帝王不是偶然的,这是他的福报。不是什么人想当,就能当得了的;不是什么人能够推翻,他就能坐得稳的。

  所以佛就告诉尊者阿难——前面这一段都是阿难尊者说的——佛就跟他印证:“你说的是正确的。”“汝言是也”。这就是对于乞丐和帝王的第一番比较。第二番比较,刚刚讲帝王,下面这段话是佛说的。虽然帝王在人中是最尊贵的,他的形貌、颜色也是最端正的,但是这个帝王——帝王在佛教叫粟散王,如果比起转轮圣王——转轮圣王就是能够统治一四天下的,这个转轮圣王,那具有三十二相这样的福报,自然地感得七种珍宝,他的轮宝一天就能够巡视一四天下——四大部洲。这个帝王跟转轮圣王相比,他的容貌、形色又很鄙陋了,就好象乞丐跟帝王的比较一样。

  好,那么转轮圣王在我们一四天下是最庄严的,也最有威德的,最有福报的,是他修十善业感召的一个福报。“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一四天下,是第一的。但这样的转轮圣王跟忉利天王相比呢,他又显得丑陋了——“丑恶”。丑陋就是面貌很丑陋,这个“恶”不是邪恶的恶,就是长相不好看——丑恶,不能相比。这种不能相比,万亿倍不及其一,转轮圣王又显得很丑陋——跟忉利天王相比。原来释迦牟尼佛有一次示现为转轮圣王的时候,他能够飞到忉利天,结果忉利天王对他很恭敬,给他饮食,给他什么……他一看:“哎!这个天上,比我下面要享乐多了!”他就想夺取天位——忉利天王位。这一想——念头一动,就给他坠下来了。说明他没有忉利天王的福报,但你动了这个念头都不行。

  好,那么第四重比较,就是忉利天王如跟第六天王——他化自在天王相比,又是百千亿倍不及其中一分,不能相比。也就是说忉利天王的容貌跟他化自在天王相比,又是丑陋。那欲界天当中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王形貌最庄严。最庄严的第六天王如果跟阿弥陀佛刹土中的菩萨、声闻来相比,那么他身上的光色、他的形状、他的容貌就远远不及,百千万亿倍不及其中一分两分。那第六天王跟极乐世界这些往生者的容貌相比,又显得非常的丑陋。那你通过这五番比较,你就想一想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者他的容貌、光色是多么的庄严!那我们就想像不出来了。我们连转轮圣王的容貌都很难去想象,更何况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者的容貌。这就告诉我们,我们这些丑陋的众生只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就远远超过第六天王这种光色、容貌的百千万亿倍。这就是对前面第三愿、第四愿的展开,也就是对“虚无之身、无极之体”的一种诠释。所以大家要想美容,要想长相庄严,最好的方法去西方极乐世界。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第二届净土文化进修班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无量寿经浅释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