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阿弥陀经》讲记八:信愿是往生正因


 2015/8/21    下载DOC文档    

  主讲:纯祥法师

  一、念佛真实行景象

  参照《佛说无量寿经》,“六方诸佛证诚护念”是阿弥陀佛第十七愿(真实行)和第十八愿(真实信)两愿成就的合说。念佛是佛行,不是自己的修行,全部依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但是,怎么样来依靠?是什么相呢?从“六方诸佛证诚护念”这段经文就可以直观地体会,以信心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与十方佛出广长舌相,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不可思功德,诸佛念佛的景象相通。

  你可以这样体会,当你念“南无阿弥陀佛”时,跟你同时的还有十方诸佛,并不是你一个人孤零零的念。念佛,从情感流向上看,我们去念什么人,当然希望他也能来念我们(相互呼应)。通过这段经文,你就非常直观地体会到,你念南无阿弥陀佛时,十方佛也跟你在一起,也就是我念佛时佛念我。这一景象是阿弥陀佛愿力的成就,他在因地发愿说:“我成佛以后,十方诸佛都来称扬我国土、名号的功德”,愿力成就显现这种景象。十方诸佛与你一起念佛,这个景象才是真实行,诸佛用威神力像母亲保护孩子一样护念着念佛人。你念佛的时候,应该知道是这样的不可思议,在这样的景象中,才能体会到念佛的真实义。

  念佛不同于念父母亲、子女或者爱人,虽然那些也会有回应,但是未必你念什么人,他就能念你。而念佛完全不同,念佛,佛一定会念你,甚至反过来,是佛先念我们。释迦牟尼佛发起我们的念佛,把我们摄入在佛念我们的愿力之中,我们只是回应者。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是十方佛先念我们,我们现在作了回应。你在这种回应之中成就的信心金刚不动,这种力量不是无常的,它能够保证你的往生。往生你自己不能保证,这段经文就是证诚你在诸佛的护念之中,证明念佛一定可以得到往生,不会再流入六道轮回。

  契入这段经文,你就是真正的念佛。如果你没有这样去念佛,自己辛辛苦苦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为了往生我要念佛,我要修行,好象在完成任务。心里怀疑“我能不能往生”,好象一直在辛苦的环境里,显得比较凄凉。一旦你进入到真正的念佛之中,你就不是这种感觉了,你就会发现,念佛是跟诸佛在一起,应好好体会。

  如果佛是空洞、局限的,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呢?经文到这里才是真实行,把我们摄入到佛愿中。这是十七愿大“行”和十八愿大“信”两条愿的成就,行信一体,把众生摄入佛力中。落在佛边就是称扬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落在我们这边就是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这是两边,我们就是信,佛就是行,有佛的行,才有你的信,没有佛的行,你的信就是不圆满的。这种景象并不需要我们去想象,它是已经完成的愿力,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有这个景象。

  二、信愿是往生正因

  接着“六方诸佛证诚护念”的佛“行”,下面这两段就讲众生的信心成就。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这两段经文是说明众生的成就。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地方突出的是第十八愿的成就.下面一段“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把十八、十九、二十愿的成就合起来。无量寿经十八愿因愿对应十八愿成就,十九愿、二十愿成就文则是合说,对应关系非常明晰。《小经》带有方便性,但是如果参照《佛说无量寿经》来学,两经是完全一致的。

  1、对应《大经》中第十八愿的成就

  上面一段,经文说“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也是经的名字,《佛说阿弥陀经》也叫做“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在六方诸佛(十方佛)证诚护念之后,释迦牟尼佛又对舍利佛说:“为什么这个经叫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呢?”

  佛自问自答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段用的词是“闻”,“闻”包括经名和佛名,一是“闻”经受持,二是“闻”诸佛的名字。参照大经,这一段属于十八愿的成就,也就是信心成就,前面“六方诸佛证诚护念”是把众生摄入在佛的真实“行”中,以“行”来摄“信”,到这里就讲到众生的信心成就,信心成就往生也就决定了。

  以往解说对这两段经文重视不够

  以往解说《阿弥陀经》,多重视在“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那段经文。对于六方佛的证诚护念,以及对这两段经文不够重视。这是由于以往解说者对阿弥陀佛本愿及成就不了解,对《佛说无量寿经》比较陌生,用力多在方便“信行”上面。这两段经文非常精练,含摄的内容非常多,如果依《佛说无量寿经》,讲到往生后你是如何神通广大,智慧超越,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怎样修行成佛,说的很广,而在本经中它就用“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句话全部摄尽。

  往生跟死亡关系过于密切

  多数人知道念佛是往生,但只知道阿弥陀佛跟临终接引有密切关系,多是在临终接引这条愿上用心,因此容易把往生当成是身体的死亡,跟死划了等号。这样就把净土法门跟死的关系拉得很紧,对往生的理解有偏。生、死本是一体,当下念念就在生死之中,如果说死很重要,对死的刹那性理解也是很重要的,不能只把“死”看成是一个阶段身体的死亡。

  对“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义不了解

  我们对“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术语,需要理解,不然你念了却不知道这里面包含着信心(信不退)的内容,更不懂去追求。“不退转”是往生的结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究竟的佛果。佛有等级,阿罗汉就不是“无上正等正觉”,有些菩萨虽然显现佛像及佛的功用,也不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以阿弥陀佛为标准。阿弥陀佛是觉行圆满,他没有一点迷茫,已经断除了所有的烦恼,行持都圆满。对于我们来说,那就是生命真实的成就了,太虚大师讲:“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也就是真正的人格圆满。不退转更直白的表达方式,就是不会从真实的安乐退转下来,你现在所追求的幸福快乐是无常,会退失,而你一旦往生,快乐就是永恒究竟,不会再失去了。

  具足得闻即是信心,所闻有法(经)、有人(佛名)

  “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呢?这本经为什么叫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经受持,及闻诸佛名者”,①闻经受持,是说“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还是归到这个名号上来。经和佛名是佛、法及广略的关系,佛名是人是略,展开就是《佛说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是法是广。“闻是经受持”,“闻”指你闻到佛愿升起、本末没有怀疑,按照《大经》的解释,闻即是“信”,闻信一体同时。“闻”经没有信心,“闻”即不具足。“②闻诸佛名,这地方有一点难解。“闻”诸佛的名字,这是指人,经是指法。结合三皈依来说,“闻”到指你皈依成就得到了信心,“闻”就是信心成就。“闻”是一个法门,在密教中叫“闻解脱”,闻到你就得“不退转”了。“闻”诸佛名,佛都有因果本末,这些佛的因果本末都可归结到阿弥陀佛上来,一佛一切佛,具足闻任何佛名即等于闻南无阿弥陀佛。

  前面经文“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每一尊佛都显现着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字。所以真实闻诸佛名,即闻南无阿弥陀佛名,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反过来也可以说,你没有成就信心,就没有真实皈依,念佛信心就是三皈依的真正成就。

  “信不退”是指什么?

  “闻”是指闻佛愿升起、本末,无有疑心,这里要说两点:信心和不退转。对于念佛人来讲现阶段的“不退转”是信(心)不退,这是重点。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得到诸佛的护念,阿弥陀佛本愿力光明的摄取不舍,你在这个阶段上是信心不退。

  由于被佛力所摄受,你不会从往生的信心上退转下来,这就是信心不退。信心不退不同于“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信不退不是位不退,你不是已经证得了圣果,更不是什么大乘菩萨的行不退,当然更不是念不退了。念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念勇猛精进,这个你是做不到的,我们在这里获得的是“信不退”。“信不退”就是在佛的光明力,诸佛的护念中,十方佛在用力护念着你的信心。佛要你干什么?要你去极乐世界,不要你再去轮回了,如果你没有得到“信不退”,那你就失去了所有佛的关照。

  念佛得诸佛所护念

  只要你念佛,十方诸佛就护念你往生,所以念佛是最尊贵的,也是力量最大的。念佛获得的信心就是金刚不动摇的,什么力量也没有信心的力量大,你获得了信心,那么十方诸佛都一起用威神力来护念你,保证你的往生,证明你的往生,这是你念哪个菩萨,哪个法门也不能相比的,没有一个有这样的威德力。

  2、大经小经成就文对照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对应第十八愿成就文: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对应总功德成就文: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这两段是同样的利益,为什么要分开说?

  我们要注意,这两段经文都是“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要分开来说?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这一段是信心成就,是究竟利益,这是要往生报土的,是究竟的不退转。信心不退转,这是佛保护你信心不退,你自己也知道,你已经跟十方佛在一起了,信心的人就跟十方佛在一起,相当于大经的十八愿成就文。

  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这一段是发愿的人,发愿的人就会得到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你也一定可以得到往生,所以你也是不退转。但是你的不退转你自己不知道,也不能确定。当然你发愿了,佛是知道的,发愿的人在阿弥陀佛的愿力中,由于信心没有成就,往生的是化土。这一段有“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包含了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摄生三愿所有能往生的人,所以它相当于大经的总功德文。

  信心成就和发愿是不同的成就,在《佛说无量寿经》中,两种成就也是分开来说。信心是十八愿成就:“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是单说信心成就,信心一念。另外“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这是总“成就文”。

  在本经中,也是分开来说,前段单说信心成就,后段是总成就。《阿弥陀经》到这里也很重要,信心成就是高峰,但是总成就(往生)的人更多。由于以往解说者对“信心成就”、“平生业成”不太了解,所以对这段经文信心成就与发愿往生的差别,即报土与化土往生的差别很少说到。

  发愿念佛不要放逸

  如果我们参照玄奘法师的译本,他后面有一句话值得注意,“又舍利子,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功德庄严。若已发愿、若当发愿、若今发愿,必为如是住十方面、十殑伽沙诸佛世尊之所摄受。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是故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一切皆应于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深心信解,发愿往生,勿行放逸。”,他在发愿后面加了一句“发愿的人勿行放逸”的内容。为什么发愿的人不能得到信心?就是因为他比较放逸,虽然他愿意往生,但是没有想立刻就得到,这样他就不能够更前进一步获得信心,虽然有愿,但属于放逸的人。有人说我愿意往生,虽然佛保证临终来接你,但从没有“信心”的角度来说,你是比较放逸的。

  我到底有没有发“愿”呢?

  更主要的问题是我们到底有没有“愿”呢?你不知道,你的往生就不太确定。你惶惶然又不努力追求,说明愿心不是很真切。你有没有往生的愿,是否获得往生,这些都不确定。在佛那边,佛是知道哪个人能往生的,你念佛发愿,佛具足神通力,他是遍知,他早就知道了,但是你不知道。

  “信心”平生业成生报土,发愿不要放逸

  发愿没有成就信心,这个不仅现世有差别,往生净土之后也有化土和报土的差别。所以为什么“不退转”在本经中用两段话来说,一个是闻,闻即信,是究竟成就;另一个是发愿,发愿不究竟。

  “信、愿”是往生正因,都能“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中信心是真正成就。净土法门不说愿心不退,因为方便愿心杂有自力,自力即会退转。不过经文前面讲到,如果一日七日,或者一日一夜十日十夜念佛,你发愿了,只要你没有反过来,没有说不愿意往生,没有彻底颠倒,你就会得到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从佛边来讲,这个也可以称之为“愿不退”。但是“愿”还要加一个“临终接引”保你的环节,你的愿真不真实,别人是不知道的,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千万“不要放逸”,玄奘法师译本此内容是对没有获得信心成就者的最好提醒。

  依据2011年6月4日在佑民寺《佛说阿弥陀经》开示整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阿弥陀经浅释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