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普贤行愿品讲记(六)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普贤行愿品》。今天讲七支供里的随喜支。 (四)随喜支: 随喜功德也是普贤行愿,所以也要站在普贤行愿的角度和境界里做。首先要深信这样不可思议的境界:在一个极微尘中有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的诸佛,都安住在菩萨众会的围绕中。在一个极微尘中就有这么多的佛及菩萨,无尽法界的每一个极微尘都是如此。 最好能进入那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中。现在即使自己没有这样广大神通的功德力,虽然还没有现量见到、没有真正契入那种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也要深信这样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是佛已经获得的成就,我们要深信。比如,释迦牟尼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最后获得了这样一个究竟的境界,其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如此。若是通过闻思修自己去领会,去体悟,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这是通过教证或理证都能说明,都可以抉择的,所以要深信。我们站在这样一个角度,在这样一个境界里去做随喜,才是最究竟的,才能圆满功德。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一切诸众生”:“十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诸众生”指六道众生,一切众生都包括在六道里——三恶道与三善道。三恶道是地狱道、饿鬼道、旁生道。三善道是人道、天道、阿修罗道。 “二乘有学及无学”:“二乘”指声闻乘和缘觉乘,即阿罗汉和辟支佛。“有学”是指修道上的,“无学”是已经证果的。 “一切如来与菩萨”:“一切如来”指十方三世一切佛陀。“菩萨”是大乘因地菩萨,即一地到十地的菩萨。这都是超越三界的。 这三句讲的是十法界——六道及四圣。属于六道的都是凡夫,声闻、缘觉、菩萨、佛都是圣者。 “所有功德皆随喜”:所有的佛菩萨、声闻、缘觉以及六道的一切众生都具有功德,首先要明白和深信这个道理。我们站在普贤行愿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去想,去讲,处处都是净土,处处都是佛。若感觉有不清净和不圆满,都是自己的问题,自己的业障。 佛菩萨有功德,声闻缘觉也有功德。但是六道众生,尤其是三恶道的众生能有什么功德和善根呢?普贤行愿中讲,一切处都是清净的,一切众生都是佛。所以六道众生,包括三恶道的众生也是佛。佛讲过,十法界一切众生都具有功德,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即使是地狱道的众、饿鬼道的众生,他们的佛性、如来藏也丝毫不会被损害,依然是那样清净,那样圆满。 修普贤菩萨随喜功德的行愿,首先要有深信力。普贤行愿力与自己的胜解信力就是普贤行愿。处处都是净土,众生都是佛,都具有功德,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是有的没有显现,有的显现了一部分,有的全部显现了,就是这个差别。功德是本具的,智慧是本具的,随喜就要随喜这样的功德。所谓随喜,就是随着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相欢喜,对这些无漏的功德生起欢喜之心。 为什么说仅仅随喜他人的功德就能获得同等的功德和善根呢?若是我们明理了,觉悟了,真正对这些功德生起强烈的欢喜之心,一切障碍当下就会消失,本具的智慧与功德当下就可以现前。不可思议! 我们现在学佛修行,为什么没有进步?为什么没有成就?主要是我们不明理,不觉悟,对这些功德没有生起真正的欢喜之心,尤其对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对这样一个圆满的境相没有生起真正强烈的欢喜之心。为什么说随喜特别重要?就是这个原因。但如果你不明白,不觉悟,怎么能生起欢喜之心呢?当你生起了真正强烈、真实的欢喜心的同时,也就觉悟了,深信了。深信也就是所谓的信心。我们经常讲“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就是这个意思。若是你对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不深信,能生起强烈的欢喜心吗?只有明白了、深信了,才会生起真正的欢喜之心。 我们站在这样一个角度讲,这种欢喜之心也是所谓的“大乐”,也就是所谓的“恒常乐”,是和我们的觉性无二的欢乐。生起欢喜之心时,觉性也就圆满了,本具的功德和智慧也就现前了。 随喜不容易,尤其站在普贤行愿的角度做随喜,特别不容易。其实,普贤行愿里讲的每一个内容都是,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真正进入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才能真正做到这样的行持。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怎么办?我们现在可以发愿,可以有这种希求,可以有这种意乐。自己尽量去领悟,去深信。我们现在只能以希求的心态和方式去修持,作为凡夫,我们只能做到这些。 随喜功德也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之一。当时普贤菩萨跟善财童子讲: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盘,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这里讲先随喜佛的功德。“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这是随喜的对境。 “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切智”就是佛的果位,也是遍知。“初发心”就是最初的发心,发的是无上菩提心,是为众生成就佛果的心。我们每天也都在发菩提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当初也是这样发心的。 我们每天都在念:“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修行。”我们不能只发愿。当初那些诸佛发心发愿以后,还要“勤修福聚”,不懈怠、不懒惰,精进修持善法,积累自己的善根和福德;为了修行、为了成就,不惜身体和生命,不顾一切。圣者都是这样求法,这样求解脱的。而我们现在稍微有一点点艰难困苦,严寒酷暑,就开始灰心退步。佛仅仅为了一句正法,上刀山下火海,不惜一切去求法修法。而我们却总想轻轻松松,舒舒服服地解脱成佛,这不可能!做梦去吧!解脱成佛哪有这么容易?“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经中讲的不是年,而是劫! “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佛曾经是这样修行的,是这样求法、修法的!在《法华经》中讲,“通过神通去观察,此三千大千世界,小至一个芥子许的空间里,也无不是菩萨为众生奉献生命的地方。”圣者就是以这样一种精神修道,最后才获得了成就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就的。 诸佛菩萨都是在无数劫中精进修行,不惜一切代价去求法修道,最后才成就的。为了佛法,为了修行,他们舍弃过无数的头、手、脚,更不惜舍弃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而你们现在是拿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来求法的吗?不是吧?稍微有一点点高原反应就受不了,就要回去了,然后就跑得无影无踪,根本就找不到人了。稍微有一点点障碍或违缘,又要跑,“家里怎么怎么了,单位怎么怎么了……”若是这样也能成就,那就这样修吧,但愿你们能成就! 这里讲的是精神和毅力!当时佛和菩萨修道的时候,是以什么样的精神和毅力去求法修法的?现在天气开始冷了,快到冬天了,很多人都想下山了。每天想,“百日共修怎么还不结束啊?”开始呆不住了。还找出很多理由:“我身体不舒服”、“家里有事、“我有病,要下去养病。”山上为什么不能养病呢?养病为什么非要到红尘里,为什么必须要到世间去呢?就是想回去造业,没有别的目的。 有的人觉得夏天山上舒服,就到山上来了,还跟家人说了很多理由,“快要开始百日共修了,这个机会非常难得,我必须去参加。”然后就跑到山上来了。天气开始变冷了,快要到冬天了,这个时候就又想下山了,然后又有很多理由,跟上师和道友也这样说:“我家里怎么怎么了,不回去不行,我的身体怎么怎么了,我必须要下山……”行,在哪里舒服,你就到哪里修;哪里条件好,你就到哪里修。若是这样能解脱、能成就,我们就随喜你了。将来成佛了,也肯定是个“舒舒服服佛”。之前好像没有“舒舒服服佛”,但愿将来有一个,但愿将来还有一个“懈怠懒惰佛”。 对善根、功德应该生起欢喜之心,随着这样清净的境相,随着这样圆满的功德而欢喜。无论是对善法还是对功德,都应该有种强烈的欢喜之心。学法修行应该像在饥饿的牦牛面前放青草一般。在饥饿的牦牛面前放青草,它一刹那也等不了,会用劲吃。应该像这样般地精进。而现在我们闻法、修法,就像在狗的面前放草一样。 “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他修的是大乘妙道,圆满了种种波罗蜜门。 “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所谓的得地就是证得智慧,所以叫“智地”。 “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他发的是这样的菩提心,然后行菩萨道,最后证得菩提果。在所化众生面前示现成佛,辗转法轮,最后为了众生示现涅槃,给众生留下了很多舍利。 什么叫佛舍利?其实,在众生的相续中生起善根,提起正念,众生修道得道,这叫菩提,这才是真正的佛舍利。有的人到处求舍利,供舍利。若是你想供,就供这些有善根、有功德的众生。你去拜他们,供他们,恭敬他们,这就是佛的舍利。佛舍利也是佛的一种事业,佛的事业应该在众生的相续中。现在正是讲随喜的时候,你应该随喜。在众生的相续中生起了刹那的善根,生起了刹那的正知正念,这都是佛分布的舍利。你就去拜吧,去供吧!想找舍利,就应该这样找;想供舍利,就应该这样供。虽然佛示现涅槃了,但是他留下了自己的教法。通过他的教法,众生能提起正念,众生的相续中能生起善念,甚至解脱成佛,这就是佛分布舍利的作用。 “所有善根,我皆随喜”,我随喜佛当初的发愿,我随喜佛所经历的那么多的苦难。佛当初发了无上的菩提心,你真心随喜了吗?若是你真的随着欢喜了,那你现在有没有发菩提心啊?若是你真欢喜,一定也同样会发菩提心的。佛经历了那么漫长的时间,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你随喜了吗?若是你真的随着欢喜了,那你现在也可以苦修了,为了佛法、为了修行,也可以奉献一切、付出一切了。 我们总是在口头上说:“随喜、随喜!”别说这些假话!你是真心地在随喜吗?说的都容易。你看佛圆满了那么多的殊胜法门,证入了那么多的菩萨智地,才获得成就,最后趋入涅槃。我们应该随之欢喜,应该发自内心地发愿:“我也要发无上菩提心,我也要行这样艰难的菩提道,我也要证得这样殊胜的菩提果。”就好比你现在特别喜欢钱,为了钱怎么都行,七天七夜不吃饭、不睡觉都行,当牛做马也行,为了钱可以不顾一切。你们自己看看,一辈子受了那么多苦,都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钱嘛,就是为了那么一点点利益。这是因为你喜欢钱,对钱有欢喜心。仔细观察一下自己,你现在对佛法,对修行,对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有没有这样一个强烈的欢喜之心?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六趣”指六道;“四生”指六道众生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出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这里讲的是随喜六道所有众生的功德。哪怕是一点点的善根功德,我都随喜。 此处随喜的对境是什么?是六道众生。随喜六道众生所具有的所有功德和善根。“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再微不足道的善根和福德,我也要随喜。随喜是对治嫉妒心的,你若能随喜,嫉妒心自然就没有机会生起了。 “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声闻、缘觉,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都随喜。 “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的无量难行苦行,我都随喜。 我们现在修布施时,是能舍的舍,不能舍的、不愿意舍的就不舍;修持戒时,是能受的受,不能受的不受;修忍辱时,是想忍就忍,不想忍就不忍。自己喜欢的、顺心的就忍,不顺心、不喜欢、讨厌的、反感的就一点都不忍,甚至还以牙还牙。若是自己比较顺心、欢喜的人说几句不好听的话,甚至做了一些稍微有点过分的事,也不在意。因为自己喜欢,可以忍;若是不太顺心、不太喜欢的人在态度或行为上稍微有一点点的冒犯,就受不了了。 修精进也是,比较舒服的时候,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学一学,念一念;稍微有一点点困难或挫折,就彻底放弃了,不修了。哪有这样的精进? 修禅定也是,人少时稍微安静点,可以打坐修一修;人多了觉得不安静,就坐不住了。就像前几天开法会前,你们有什么可着急的?心都飘起来了,在屋里根本呆不住,就想往外跑。不能这样!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应该按部就班,精进修持。尤其是遇到对境和违缘的时候,更要精进,更要稳定。 总告诉你们不要到处乱跑,不要没事找事,都不听。你们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修,若是能成就,那就破记录了,还没有过这样的成就者,也没有这样的佛。若是这样也能成就,肯定是非常独特的佛。以前十方三世一切佛都不是这样成佛的,都没有这样成佛的。若是这样能成佛,肯定是当今时代的佛,和其他的佛都不一样。那你真是不得了!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此处和前面还有些许不同,此处是恒时地做随喜,所以心量更大了,。我们往往是今天随喜,明天又开始嫉妒了;随喜这个人,嫉妒那个人;这个善根大,随喜;那个善根小,不随喜。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时时处处都在对无量的功德与善根生起欢喜之心。 现在要拿佛法当镜子对照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学修的?你现在修的是大乘佛法,尤其是大圆满法。你到山上修行,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应该负点责任吧!你上山的目的是什么?你学佛的目的是什么?你现在所做的这一切符合自己的目的吗?你这样做、这样修,能成就自己的愿望吗?希望你不要背道而驰! 我讲过,到山上来学佛修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求解脱,求成就。尤其我们现在主要修的是大圆满法,这是即身成佛的法门,就需要这样的发心。你现在的所思所想、所做所行、所言所语都符合要求吗?与自己的目的、愿望达成一致了吗?如是因,如是果。想成就菩提果,必须要修持菩提道;想修菩提道,首先要发菩提心。看看自己是否具备这些条件?真的,别总是糊里糊涂地学佛!我经常强调,学佛应该有正确的目的,应该有正确的方法,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正确的目标与方法,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佛那么强调发菩提心呢?这就是目标。你们好好反观一下自己,有没有正确的目标,有没有正确的方法?若是有,那就值得随喜了。 尽管解脱成佛也有过程,很少有人立即就能解脱成佛的,但是作为一个学佛修行人,现在应该有正确的目标和方法。佛讲了很多法门,有世间法,也有出世间法;有求自我解脱的,也有求成就佛道的。有上士道、中士道和下士道的修法,你可以自己选择。下士道是求人天福报的,这也是个目标。即使是世间的福报,也不是谁都能轻易求到和修成的,你也要有正确的方法,最后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实现这个愿望。中士道者求自我解脱,这也是个目标,也要有正确的方法。声闻和缘觉为超出三界、实现自我解脱,也都要有正确的方法。上士道者是为了救度众生而希求功德圆满佛的果位。自己的功德圆满了,才能度化众生。不是为了自己的功德圆满,而是为了度化众生,这叫大乘佛法,这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 你现在自认为自己在修净土法,修大圆满法。净土法与大圆满法都属于大乘佛法,是上士道,这样就要发无上菩提心。我们经常念“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这就是一个大乘行者确定的目标与方向。你自己是不是真正确定了这个目标?然后再去修大乘妙道,行持六度万行。 一切菩萨修无量难行苦行,如此行持实属不易。这是以什么精神和毅力最后才成就的?就是无私地奉献,无私地付出。在一切顺境与逆境中,都是心平气和,心甘情愿地修持善法,这才是大乘精神。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做? 很多人都想舒舒服服、随随便便地成佛,受戒也不愿意受,忍辱也不愿意修,什么都不愿意做。哪有这样成佛的?前面我们讲噶当教言的时候讲过,应该以正知正见为最亲的朋友,应该以戒为师,这样修行才能成就。现在是末法时期,大家都不愿意受戒。哪有不受戒律,不守规矩的佛?一讲戒律和规矩,都觉得有压力,都觉得不自在。若是这样,你就不是菩萨的料,不是佛的料。如果你能真正从心里去遵守规矩,受持戒律,这本身就是一种清净,一种自在,根本不会感到有压力。若不是发自内心的,肯定有压力。 我们讲随喜支,你是不是真正欢喜?若是真正欢喜,就不难了。今天随喜支讲得很圆满,也很到位。希望大家用心去体会。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思考题:什么是有上供养、无上供养?二者有何差别?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