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 第二十九章(1984)
请掀开经本一百五十七页,倒数第四行,从八正道这里看起: 解【八圣道分。亦名八正道。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名正见。以无漏心相应思惟。动发觉知筹量。为令增长。入大涅盘。名正思惟。】 这是三十七道品最后的一科,我们通常称为『八正道』,也称为『八圣道』。首先我们要把这个名词的定义说清楚,「八」是名数,tln一共有八条,「圣道」就是正道,「正」当然就不是邪,所以「正」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以「无漏法」为根本,凡是与无漏法相应的,这叫正道。如果是属于有漏法的,都叫做邪道。由此我们必须要把什么叫有漏,什么叫无漏,要做一个很清楚、很明细的拣别,就是要把它区分出来。 「漏」在佛法里是烦恼的总代名词。譬如一个器皿,像我们这个茶杯,这个茶杯是完好的才有作用,如果破损了,我们水盛进去就漏下来,它就不能用了。佛用「漏」比喻烦恼,这个比喻也非常的恰当,因为有了烦恼,我们本性里面的智慧功德就好像漏掉了,智慧功德不能现前。如果要是无漏法,我们的智慧功德一点都没有损耗,换句话说,都能够现前受用,既然这么说,就可以想到见思烦恼是有漏,尘沙、无明还是有漏。但是我们通常一般来说,见思烦恼断尽就称之为无漏,这是佛法里面一般的标准。由此可知,八正道是要见思烦恼断尽之后才有,这八条就与无漏智慧相应。 如果我们见思烦恼没断尽,这个八正道就有相似的八正道,没有真正的八正道,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明了。而这八条在佛法里面好比像数学里面的公式。此地所讲是一个普通的解释,通途的解释,它在某一宗有某一宗的讲法,在某一个法门有某一个法门的讲法,它不是一定的。譬如我们举第一个『正见』,在净土宗里面,真正能够相信西方极乐是实实在在有的,我们念佛决定蒙佛接引,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正见」。如果要是学禅,禅宗也有这个见解,那就是邪知邪见,所以这个要晓得的。禅宗的见解就是一切法是无相、无念、无愿,万法皆空,空亦复空,这是禅家见解,这个见解拿到净土里面来是邪知邪见,在它那里是正知正见,到我们这儿就邪知邪见了。这就是说这八条各宗有各宗的讲法,与它的宗旨、教义相应就叫正道,不相应就叫邪道,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所以这八条有种种不同的讲法,在某一宗、某一派里面都是正知正见,没错的。 我们先看大师的解释,他这个解释是通途的解释,什么叫正见?『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这是正见。无漏、行、观,这几个字样里面都含着有很深的意思。「行」就是造作,「观」是觉观,是智慧的明了,如果这个觉观是属于无漏法的,他就不会漏落到生死。换句话说,他把世出世间的因果看得清清楚楚,一点都没有差错。苦、集是世间因果,灭、道是出世间的因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究竟的真相他都能够了然而不迷惑,这个见解是正见,这种见解他决定不造业,决定不迷惑,在三界之中他真正能做到像古大德所说的「不昧因果」,这句话要注意到,纵然是佛菩萨乘愿再来,诸位要记住,佛菩萨已经成佛了,倒驾慈航而来,他在这个世间的际遇会不会一生很顺利?不尽然,这个要知道。 释迦牟尼佛,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的,他还三个月受马麦之报,没东西吃,遇到了饥荒,老百姓都没东西吃,当然没办法供养他们。孔老夫子在陈绝粮。他的家族还遭了大难,释迦牟尼佛这一族,琉璃王发兵消灭释迦族,这是定业。目犍连有神通,把他那个钵变得很大,将城里的人统统救走,救出来,以为没事了,再到佛面前一看,钵里头化成血水。他就问释迦牟尼佛,这是怎么回事情?我把他们救出来了,为什么还不能免这个难?佛说是定业,没法子救。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佛示现在世间,当年在雪山六年的苦行,瘦得像皮包骨头,你们看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的变相图,修苦行的时候皮包骨,一天吃一麻一麦,而且还遭遇提婆达多处心积虑要陷害他,哪有一帆风顺的? 我们讲席曾经讲过六祖大师的《坛经》,六祖大师得道之后,遭一些恶人嫉妒,要伤害他,要把他的衣钵抢回去,甚至于要杀害他,那是得道之人,那已经是证了无漏智。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他有身苦,但是没有心苦,就是生活上的享受与一般人差不多,际遇也相仿佛,并不见得是一帆风顺、事事如意,这也是诸佛菩萨做一个榜样给我们看。我们在修学菩提道中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算得了什么?我们想想还没遇到像释迦牟尼佛那么大的挫折,没遇到像六祖那么大的挫折,六祖在猎人队等于是避难,十五年躲躲藏藏躲了十五年,大灾难,这是诸佛菩萨再来人都在所不免,我们要记住。 这些人有身苦,就是有生老病死,有身苦,他没有心苦。换句话说,心里面没有忧喜,身有苦乐,心没有忧喜,这是圣人跟凡夫不同的所在。为什么他没有心苦?因为他有正见,他所见的因果是清清楚楚,所以讲「不昧因果」。他晓得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有些什么障碍,清清楚楚,逆来顺受。他知道,他不是不知道,他既然知道,能不能躲得过?给诸位说,他不躲,躲当然躲得过,躲过之后,这个因果还在,总是要受报的,那就是早晚的事。晚报不如早报,报了就算了,何必要拖延时间?恶的果报、不如意的果报是愈报的早愈好,善的果报是愈报的晚愈好,这是要真正懂得世出世间的因果。「见」就是见解,正确的见解。 第二叫正思惟,这一条大师告诉我们,『以无漏心』,他句句都是以无漏心为基础,『相应思惟,动发觉知筹量,为令增长,入大涅盘』。无漏的心就是四智菩提,有漏的心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这是有漏的,八识五十一心所是有漏的。无漏心简单的说就是转八识成四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为平等性智,就行了,只要把这两种转过来,其余的自然连带的都转了。我们现在是心里很想转,就是转不过来,这毛病出在什么地方?那个很想转的心就是有漏的心,有漏心怎么能转有漏心?所以转不过来。无漏的智慧才能真正转有漏心。我们想想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是不是分别、执着?分别、执着是有漏心,那只有增长烦恼,增加有漏,不能把有漏变成无漏,这是我们应当晓得的。 此地大师讲的「思惟」,我们一看这个字样马上就用第六意识去思惟了,那就错了。又看到「动发觉知筹量」,我们是不是动了心?「筹量」是不是在计较?不是的,为什么?那全落在有漏的境界里面。这个地方讲的思惟就是菩萨的「三慧」:闻、思、修。他不讲闻,不讲修,单讲思,讲当中,说一个,前后都包括在其中了。所谓「思」就是明了。我们平常有什么事情会想一想,想一想就明了了,所以思的意思是明了,不要去想的,明了就叫做「思」。 菩萨的三慧是一而三,三而一,没有层次的,没有先后的。它是根尘相接触的时候,叫做闻,闻是代表接触,一接触就明了,从明了这个意思就叫思。这一明了他就不迷惑,他就不执着、就不分别,所以从不迷、不执着、不分别这个意思上来说,这叫修。一次完成,不是分三个阶段,是一次完成的。就是从哪个角度去看,用哪一个字来做代表,是这么个意思。所以他不是用心意识,这样才能够与无漏心相应,就是与四智菩提相应。 底下讲了,他有筹量,好像遇到些什么事情了,佛菩萨也想想,我们现在应该怎么个处理?怎么来办?这要不要通过第六意识?如果通过第六意识那还是落在有漏里面,增长烦恼,不会增长智慧。所以这种思惟、计画、筹量也完全是智慧的起用,这一种起作用是非常的快速。我们在大藏经里面看了很多,你们诸位仔细去观察,留心注意去看,有没有一次就是人家来请教释迦牟尼佛,请教老人家一个问题,释迦牟尼佛给他说,等我想想再告诉你?有没有看到这个?没看到。一般人来问,问完了,佛是随问随答,顶多佛是把那个问题重复说一遍,这经上常有的。重复说一遍有道理的,我听你的有没有听错?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你问的是不是这个意思?没错,没错就跟你讲。他不会说你等一等,我想想看怎么答复你,没这个说法。这就证明他没有用心意识,他这个「觉知筹量」也是从四智里面透出来的,所以他才智慧增长,才真正能够断惑证真,入大涅盘,这叫做「正思惟」。 八条里面这两条非常重要,一个是讲见解,一个是讲思想。你看看,跟我们烦恼障里面,一个见惑,一个思惑。见惑破了,正见就现前;思惑破了,正思惟就现前。邪知见里面,诸位要记住,身见、边见,这是最严重的邪见,一切邪见以这个为根本。一切错误不正确的思惟是以贪瞋痴慢为根本,贪瞋痴慢疑这五条是一切不正思惟、邪思惟的根本。舍掉了见思烦恼,你的见解才正,你的思想才正,破了见思烦恼岂不就是与无漏慧相应了?再看底下这一条: 解【以无漏慧。除四邪命。摄诸口业。住一切正语中。名正语。】 我们先看这一条。『无漏慧』不必说了,就是依四智菩提。口业重要的,俗话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都是口业。佛就从这个观点上给我们开示,所以先讲『除四邪命』,「除四邪命」就是除去「病从口入」。五欲里面,财色名食睡,世间人哪一个不贪吃?这是大病,世间人许许多多得的病都是贪吃得来的,所以现在饮食卫生要特别留意。尤其是现前这个时代,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五浊恶世,浊恶到极处,什么样的怪病、病菌到处都有,不小心就传染了,传染的时候你不晓得,病发作的时候来不及了,没救了,所以饮食样样要小心。 我到台中去,李老师就特别关照我,因为他自己食物中毒,病了三个月,几乎把命送掉,所以他叫我特别的小心,特别告诉我们,味精不能吃,酱油也不能吃,真正符合卫生标准的酱油不多。我们常常在报纸、电视上看到,符合标准的没有几家,而且这一批符合标准,底下一批未必符合标准,很难。甚至于他说连吃盐都害怕,他现在吃什么盐?是粗盐,他不吃精盐,精盐有化学东西在里头,粗盐没有。要小心,要谨慎。所以他说我们现在三餐饭,三餐服毒,哪里是吃饭!三餐在服毒。 上一个月好像有一位同修告诉我,我们台湾有个留学生在美国,公费留学,成绩非常好,在外面很节省,大概家里常常寄生力面一类的,他就吃那个东西,吃了一年多得了病,回来之后一检查,就是生力面里头中毒,中得太深了,没救,两、三个月死了,你说多可惜。那个东西真不好。还有,面食,凡是面能做得干干,能够保持长久的,愈保存得长久,毒性愈大,防腐剂掺得多,真的要小心,病从口入。 释迦牟尼佛此地告诉我们这个病比这个病要严重得多,这个病顶多送命而已,顶多治不了,一死就完了,你没想到是死了以后就不得了,死了以后要堕三恶道,这个事情可麻烦。怎么会堕三恶道?也是从口入的。这里讲四种邪命,圆瑛法师《讲义》里面有注解,大家能看得很清楚。 第一个叫「方口食」。什么叫方口食?一定要搞清楚,这都是讲出家人。出家人的生活是三衣一钵,可以接受人的供养,一定要如法,不如法得来的利养,后来要遭果报的。方口,方是四方,四方去谄媚人、巴结人、讨好人,叫人家来恭敬供养,这样得来的供养,这是邪命,这是要堕落的,这是第一种。第二种「维口食」。你看这都是经上说的,不是圆瑛法师自己注的。用咒术或者是看相、算命、占卜吉凶,这样去拉拢信徒得来的利养,这叫维口食,这是邪命。第三种叫「仰口食」。仰口食是看星相的,也是讲吉凶祸福,讲这些。「仰观星宿,以自活命」,靠这个来得利养的。第四种叫「下口食」。记住,下口食,「种植田地,和合汤药」,这就是出家人不搞出家人的本分,他去学医给人看病,给人治病。你看,世间人说好事,这不都是社会慈善福利事业,这有什么不好?事是好事,如果要靠这种方式去拉信徒求供养,就错了。 必须要晓得,世间人,包括出家人,各人有各人的本分,不务本分去搞另外一种行业就错了。你要是以医道去救世,你何必去出家?做医生就好。出家人不是做医生,不是给人看病的,出家人不是给人看相的,不是给人算命的,不是给人占卜的,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业,怎么可以搞这些? 以上这四种,「邪心求利,以活身命」,这是邪命,这是要堕落的。这是我们讲的病从口入。这个堕落,你是以邪心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利养,将来都要受果报的,要堕三恶道,这是大病。 底下是『摄诸口业』,「口业」是戒经里面所讲的四种,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这四种都要离开,教我们安住在正语之中。不妄语,决定不欺骗人。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说这个话能刺伤别人的心,这是恶口。两舌是挑拨是非,绮语,我们讲的花言巧语,都是欺骗人的,这是佛在戒律里面为我们所禁止的。能守住这四条,我们言语就正了,不至于「祸从口出」,这四条口业是禁止了「祸从口出」。前面那四种邪念要离开了,那是禁止「病从口入」。这是『正语』的意思。在净土法门里面,一句佛号六字洪名是真正的正语,二六时中心口都不离就决定有成就。 再看底下一条,「正业」,「业」是行业,就是行为造作: 解【以无漏慧。除身一切邪业。住清净正身业中。名正业。】 在戒经里面给我们订的比较上具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十善业里面讲的身业,这是『正业』。此地告诉我们舍识之后,也就是转识成智之后,心是常生智慧。既然与智慧相应,当然一切邪行都不会有,所以不但是心清净,身也清净,身心清净,外面境界也清净,无有一法不清净,这是真的。在本宗里面,二六时中念佛不断,行住坐卧四威仪中都能够做到「净念相继」,这是正业。同参道友在一起研究经论,在一块结期念佛,这都是正业。今天是五号,我们预定这个月二十五号开始打佛七,还有二十天,这段期间当中我们先在心理上做一个准备,我们佛七当中一定有很好的境界,换句话说,有很好的成绩,佛七就很有意义了,这是正业。底下讲正命: 解【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名正命。】 五邪命,底下有个注解,「命」是活命,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我们活在这个世间如何能够延续我们的生命。前面讲的四种邪命着重在日常生活,此地讲五邪命与前面讲的四种邪命是相类似的,但是它这是特别着重在利养上,这我们都要说一说。圆瑛法师《讲义》,在一百五十九面,第五这一条,注解得很清楚。 五邪命第一种是「诈现异相奇特」,用这些方法,他的目的无非是叫人要信他,要去皈依他、尊敬他、供养他,目的在此地。换句话说,『五种邪命』是五类的手段。世间人实在讲迷惑颠倒的不少,正法他不相信,如果变一点花样,他就相信了,换句话说,他听骗。一听说某人有神通,他马上相信,他就去了。那个神通他见到没有?他没见到,听别人说的他就相信,真是奇怪,自己并没有看到。示现这些事情的在今天全世界可以说各个地方都有,这五种邪命太多了。学佛的这些同修们,几乎是过半数,都是他们的信徒,这是很不幸,不是佛门不幸,是那些人不幸,迷惑颠倒,叫愚痴,邪正不分,他把邪法当作正法,把正法当作邪法。他有没有这个事情?有的时候真有,像印度的瑜伽师,他在热灰里面走过,在烧得红红铁上走,他真有一套,像魔术一样的,那真的,你看起来不能不相信。为什么说它是邪法?那个东西不能断烦恼,不能了生死,不能够帮助你转识成智,那就不是正命。 圆瑛法师在这里给我们解释,「以奸诈为怀,示现异相,与人不同」,譬如「不食五谷」,不食人间烟火。「卧刺投灰」,这里讲印度的外道。「诸奇特事,冀人信仰」,最后一句说出他的目的,招揽信徒。有的时候他也许有神通,他也能知道过去、未来。譬如你到他那里去,从来没见面,你一去他就晓得你的名字,你家住在哪里,你做什么事情,他统统都知道,这不得了,这有神通了。你去念念《楞严经》,《楞严经》后面五十种阴魔,譬如魔附在他身上,魔有五通,他知道,那能力不是他的,魔附在他身上的,他仗着魔的力量能够号召许多人,如果哪一天他得罪魔,或者魔不高兴走了,他的能力全盘失掉了,不是没有的事,真有。五十种阴魔有许多的境界与佛的境界很相似,不容易辨别,凡夫要能不上当那是万幸,那是真正有智慧、有福德,福德薄的人没有不上当的。 第二种,「自说功德,诱动人心」。讲他自己,他的修行、他的功夫、他的德行,专门说自己好处,目的是叫别人敬重他,叫别人信仰他,所以说自赞毁他,别的人都不如我了。自赞毁他在菩萨戒里面就犯戒了。哪一个菩萨,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你看到哪一个菩萨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的?找不到。菩萨都是自谦,自己谦虚,推崇别人,没有看到自赞毁他的,这是佛法里头不许的。 第三种,「占相吉凶,为人说法」,他说的法未必是正法,如果是正法,何必还要附带这些看相、算命、占卜?还搞这些干什么?世间人迷信,很相信这个东西,所以正法很难,能相信正法的真正是善根深厚,有大福德、大因缘。凡是去看相算命占卜,总是自己遇到有麻烦事,遇到不如意的事。如果他在一生当中事事如意,一切都圆满自在,他就不看相也不算命了。这些人懂得人的心理,很巧妙利用人性的弱点,结果上他当了,被他欺骗。诸位要晓得佛法里面是教你转业,佛法里面讲命运,命运是自己创造的,自己造,命运可以自己改变,那你还要算个什么?不需要算。 改变命运最好的一个例子,袁了凡是个例子,莲池大师是个例子。你看莲池大师的《自知录》,就是他的功过格,我们上一次印《弥陀经要解》,后面附的莲池大师《自知录》,印一个小册子三千本,都送完了,现在连一本都找不到,很难得。用《自知录》,用莲池大师那个功过格,或者是用了凡居士的功过格,改造命运非常有效,真正能够依照这个方法去做,做三年,你的命运就转变了。所以命是自己造的,自己可以改,算它干什么? 第四种是「高声现威,令人敬畏」,也是故意装模作样,在大众当中与众不同,目的是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第五种,「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某人供养我多少,那个供养我有多少,意思是说你也该供养我了。这都是心术不正,所以都是「邪心取利」,所以叫五种邪命,我们一定要把它离开,决定不可以这么做法。 『住清净正命中』,心心念念都在道业上,更重要的,念念知道惭愧,这样才好。无量劫以来,与我们同学的那些人,多少都成佛、成菩萨了,我们还在六道轮转,还在迷惑颠倒,连个下品下生都没拿到,这不惭愧吗?惭愧心生当然就住在正道上。所以把对世法五欲六尘求取的心要断尽,什么事情随缘,随缘当中修自己的清净心,修自己的平等慈悲,这样才与道相应,才叫做『正命』。底下一条是「正精进」: 解【以无漏慧相应。勤行精进。修涅盘道。名正精进。】 『精』是纯而不杂,『进』是进而不退。我们天天有进步,没有进步就退步了,譬如说我没退步,没进步就是退步。修道跟求学是一样的,不进则退,所以天天要进步。可是进步里头最难得的就是精纯,他不掺杂,这是真正难得,真正不容易。譬如我们学净土法门,我们很简单的说说,我们修的是持名念佛,在持名里头再加上观想就不算精进,纵然有进步,你里头杂的有观想,但是观想杂的还杂得不严重,为什么?是本门、本宗的。如果再加上禅宗的参究,那个就差得太大了,那掺到另外一种去了。我们讲念佛法门有持名念佛、有观像念佛、有观想念佛、有实相念佛,这个东西你掺一点在里面,是本宗的,本宗就不纯了,何况掺杂别宗?如果掺的有禅,掺的有密,掺的是其他宗派里头理论修行方法,那就叫杂进不叫精进,收的效果当然不一样。 精进不懈怠,所求的是「涅盘道」,涅盘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这意思翻得很多,通常我们把它翻成「灭」,灭什么?灭生死、灭烦恼,指的是这个。也翻作圆寂,圆是指功德圆满,寂是讲的清净寂灭,这是涅盘道,这叫做『正精进』。由此可知,如果不是以这个为目标的精进,都不叫做正精进。在念佛法门当中,我们的精进方向、目标都是求生净土。换句话说,我们的方向、目标都是在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才能真正达到求生净土,这叫「正精进」。如果对于这个方向、目标有所障碍的,那个精进就错了,那是背道而驰,这是我们一定要觉悟的。第七,这是正念: 解【以无漏慧相应。念正道及助道法。名正念。】 如果要没有这第一句,我们也常常『念正道及助道法』,要没有那一句,我们也算正念。有前面一句,我们的正念没有了,为什么?我们没有『无漏慧』,所以没有正念。但是有个特别,特别在哪里?这个特别就是念佛法门,这个法门太奇特,虽然没有得到无漏慧,你具足信愿行就等于是无漏慧,这是不可思议,真的八万四千法门里头都找不到的,其他法门里没有无漏慧更是不行。我们这个法门里头,没有无漏慧也行,我只要有真信切愿,一句弥陀念到底,念念心口一致,那就是正念,虽然用分别心、执着心念的,都叫正念,为什么?决定往生。一念无二念,没有妄想杂念,功夫成片,决定能得到带业往生,只要往生,一生就成就了,这不叫正念叫什么?所以诸位要晓得,净土法门以外要谈八正道,标准是相当高的,阿罗汉以上才具足,阿罗汉以下都不具足。但是在净土法门里面,只要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八正道就统统具足,这是难信之法,这是当生成就的佛法,真正不可思议。未后这一条,「正定」: 解【以无漏慧相应入定。名正定。】 换句话说,这个定与慧要相应,这个慧是无漏智慧,所谓无漏智慧就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有体有用,它的本体就是根本智,根本智实在讲就是清净心,清净心的自受用。《般若经》里面所说的「般若无知」,那就叫做根本智。无知,这个心好自在,无知就是没有念头。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向诸位提示的,二六时中在一切境缘之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个时候就是根本智现前的时候。起心动念,根本智就没有了。所以我们训练根本智就是学清净心,你在一切法里起心动念,你的心就不清净了,无知的般若不能现前。根本智证得之后,根本智起作用就是无所不知。《般若经》说得好,「般若无知,无所不知」,只要一接触就统统明了了,那是智慧,无所不知。与根本智、后得智相应的定叫做『正定』,定慧一体,定慧不二。慧是了了分明,定是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是又能了了分明,了了分明同时又如如不动,这叫「正定」。 换句话说,定里面没有慧,这个定就不是正定。世间四禅八定,乃至于小乘圣者所证得的九次第定,他只有定没有慧,在大乘法里面都叫做邪定,都不叫做正定。小乘里面的正定是以有漏、无漏来分别。世间四禅八定是有漏的禅定,是邪定。九次第定超越了时间,超越三界六道轮回,这个定称为正定,因为他与无漏法相应。但是在大乘佛法里,小乘的定也算是邪定,没智慧,没有能发慧,他要能发慧就破无明,就证法身了,就能够见性。 现在要说到我们自己身上来了,我们学佛有没有正定?当然没有。我们要如何来修学正定?当然照这个标准(是通途标准)很难,得断见思烦恼以后才能得正定。但是净土法门,你的心就定在《阿弥陀经》上,这你得定了,这个定是正定。除《阿弥陀经》之外,其他的一切经论都离开了,你这个心定在《阿弥陀经》上,这得定的。在修行方法上,我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其他的也都离开了,这是你在行门上得正定了。 不要有怀疑,我这一念阿弥陀佛,过去我念观音菩萨,现在不念他,他会不会怪我?那你这个定就失掉了,你正定马上就失掉了。我过去还拜东方药师佛,现在我不拜他了,我有病,他来不来给我治病?你又怀疑了,正定很难。定在一个法门,定在一部经典,这是本宗的正定,换句话说,人人都能够得到,人人都能够成就,怕的是你没有正见,没有正定。如果你真正都有这个大定,你的一生决定有成就,不会空过的。 你们学经,把那个心死掉,一切经我都不学,就学一部《阿弥陀经》,行吗?行,就学一部《阿弥陀经》。你们诸位统统都学《阿弥陀经》,讲《阿弥陀经》的人还是太少了。你想想看,今天全世界四十亿人口,讲《阿弥陀经》的人少,得度的机缘就少了。我们净土宗有好几位祖师,一生当中专讲《阿弥陀经》,怎么个学法?要有正定,要有正精进,用最笨的方法学,把这本书连经文带注解统统背过,你看会不会讲! 我们过去在「华藏会讯」里头转刊了一篇蜡烛师的传记,你们都看过,那是真人真事。这位法师其笨无比,我看你们笨还没有笨到他那个程度,你们再笨还不至于把蜡烛放到大太阳底下去晒,还没笨到这个程度,他能够成为一代大法师,可见得你们比他强多了,怎么不能成就?他怎么成就的?就是背诵经文、注解,他就是这么成就的。 他到谛闲法师那里,谛闲法师看了,太笨了,实在没办法。可是这个人有一个特长,他真可以学,他有定,你教他这一样,他这一样就决定不变,这个了不起,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他的。教他背《法华经》,他一天到晚念《法华经》,没多久他这部经会背了,他心无二用,换句话说,他最大的特长是没有胡思乱想,这很了不起。虽然很笨,一点聪明智慧都没有,但是他没有妄想,教一个就是一个,教两个就是两个。所以跟谛老没几年,这些大经大论连经文带注解,他统统都背过了,以后智慧开了,居然听经的时候,他有异论,他有他的见解,谛闲法师一听不错。老和尚有的时候出去有事情,请他代座,代替他讲经,代了几次,大家听的时候很有受用、很欢喜,真的把他培养出来了,这是我们一个模范,是我们一个例子。他有能力读那么多大经大论,我们今天这一本读不下来吗?这是我们的好榜样,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三十七品讲完了,但是后面三十七品并不那么单纯,它通四教,所以它的范围非常广大。通四教就通大小乘,通一切佛法,我们下一次再来研究。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