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 第五十四章(1984)
请掀开经本二百七十二面,倒数第五行: 解【当知佛种从缘起。缘即法界。一念一切念。一生一切生。一香一华。一声一色。乃至受忏授记。摩顶垂手。十方三世。莫不遍融。故此增上缘因。名法界缘起。此正所谓遍缘法界者也。】 文到这个地方是大师为我们解答,为何不遍缘法界?前面就事上来跟我们解释,这个地方是从理上来解答。首先大师嘱咐我们,应当要知道「遍缘法界」的道理。经论当中常说『佛种从缘起』,「佛种」是讲佛性种子,也就是通常所谓一切众生所具的正因佛性。在《华严》里面称之为一真法界。「正因」是人人具足,从正因上来说,所以佛在大经上才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但是如果没有「了因」跟「缘因」,正因佛性就无法现前,所以经上常讲「三因佛性」,由此可知,缘因与了因的重要。开悟、证果,都是正因佛性的事。譬如古人常以镜子来做比喻,古时候的镜子是铜镜,愈抹愈亮。把镜子本身比喻作正因,镜要不抹它就不亮,抹就比喻作缘因、了因。由此可知,正因是本体,就是真如本性,了因是慧解,是属于般若智慧,缘因那是种种增上缘。 『缘即法界』,这句话非常重要,没有增上缘,我们智慧不能现前,一真就不能够证得,这些统统要靠缘。缘在哪里?尽虚空遍法界都是缘,这个答复得太妙,答复得太好!前面问,为什么不遍缘?这个就是遍缘,何尝没有遍缘?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统统是缘因。接触你都能够明了,就明了上来说,都是了因。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没出一心,一心就是法界。在本经特别强调的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华严经》里面所讲的一真法界,念佛人念到了理一心,一真法界就现前。所以在课诵本里面,我们常常念到「法界藏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既然是法界藏身,极乐净土又何尝不是法界藏土!所以此地才讲『一念一切念』,念这一句佛号尽虚空遍法界统统都缘到,无有一法不包摄在其中。这个在祖师给我们讲解佛号的时候,就说得很清楚,所以这个法门不可思议! 『一生一切生』,这是其他法门里面所没有的。在我们这个世间有不少人,发愿求生弥勒净土,上生兜率天,生弥勒净土,一生,那只是一生。《上生经》里面可没有给我们说,生到弥勒净土就每一天可以能够供养无量无边的佛,游历无量无边的剎土,没这么说。这样的境界只有在《阿弥陀经》里头才讲到,净土三经都说这桩事情。所以我们往生西方净土,十方诸佛菩萨的净土你统统都到了。这在此地也无须多说,前面都已讲得很详细。 下面这几句都是说明圆融无碍的意思。『一香一华。一声一色』,这个讲小事情,一片香,一朵花,微不足道,一声一色,『乃至受忏授记』这是大事,从小到大。『摩顶垂手。十方三世。莫不遍融故』,这就是说明,随便拈一法,无不是周遍法界,随便拈一法,无不是法界全体。我们在《华严经》里面读过,在一微尘里,微尘是极小,能够见到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不止出大千经卷,不止!这个境界是清凉大师给我们讲的「事事无碍」,这种境界是诸法实相。我们今天无法理解,不要说是契入,理解都没有办法。原因在哪里?原因在我们现前事事都有障碍,无量劫以来,我们就在事事障碍当中过生活,现在一下说事事无碍,反而茫然无法理解了。迷得太久,给你说出真相,反而不能相信。真相是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才是究竟圆满的大自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跟此地所讲的是一个道理。 因此,念佛的法门就是遍缘法界的增上缘,这个地方说「此增上缘因,名法界缘起」。换句话说,一心专念弥陀,就是所谓的遍缘法界。这桩事情,关键是在理论上、事实的真相上,你了不了解,如果明了,确实声声遍缘法界。如果是不明了,那么每一句佛号都是偏赞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这话诸位要仔细听,事实真相明了了,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声声都是赞礼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如果你不能明了的话,这个佛号只赞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其他的佛没有赞到。就是你晓不晓得这个真相,晓得这个真相,阿弥陀佛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总名号,只要称这个名号,无所不缘,不但遍缘法界一切诸佛如来,连一切众生统统包括在其中,没有一个漏掉。像《华严经》里面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一个都不漏。佛在《华严》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这一句佛号是把整个法界统统包括,真正不可思议。再看底下这一段,大师特别劝勉我们: 解【浅位人。便可决志专求。深位人。亦不必舍西方。而别求华藏。】 这两句话,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个法门、经论,祖师大德常常告诉我们,「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们想想,我们是什么样的根性?所谓『浅位』,就是对于诸法实相没有能够通达,这是浅位的,像我们现前这个境界。依本经的标准来讲,这个浅位可以说事一心以下的,都属于浅位,因为证得理一心是明心见性。浅位人应该是怎么样?『决志专求』,要下决心、要立大志,这当中什么都不求,只求西方净土,这样就好。『深位人』,像宗门大彻大悟,你已经见性;教下的大开圆解了,对于诸法实相已经证得几分。祖师在此地也劝他,劝他求生西方净土,不必去求华藏世界。为什么?如果生到华藏世界,诸位想想,到那个地方去之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还是要到西方净土,就是拐了个弯,为什么不直接去,要拐个弯去?这是要觉悟!底下这两句话,是对一些有误会的人说的: 解【若谓西方是权。华藏是实。西方小。华藏大者。】 『西方是权。华藏是实。西方小。华藏大』,这是出在《华严经合论》李长者的注解当中。我们晓得《华严经》自古以来有两种注,一个是清凉大师的《疏钞》,一个就是李长者的《合论》。李长者在《华严合论》里面,将华藏世界与极乐世界有个比较,他老人家说了这么几句话。因为《华严合论》在古人注疏里面,它是属于权威的注解。确实有不少人读了李长者《合论》之后,求生华藏世界去了。从这一点我们想到世尊在涅盘之前,垂示我们的四依法,太重要!四依法里头,第一条「依法不依人」。「华藏大,西方小;华藏是实,西方是权」,经上没有这么说,李长者说的。他讲《华严经》,从头到尾讲下来,句句都讲得好,唯有这几句话是有问题,是不是他一时疏忽,还是后人抄写的时候有了讹错,这都很难说。所以佛教我们「依法不依人」,一切都要以经典为依据,祖师大德甚至于菩萨所说的,都要以经典为标准。如果他所讲的与经典相违背,我们就不能够依从,他所讲的不违背经典,我们可以依从,这是我们依从的标准。 六祖大师的《坛经》,我们晓得也是非常高的水准,那是大师亲证的境界。如果以《坛经》上的标准来说,大小是二法,权实也是二法,大师告诉我们「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因此如果要是分权实小大这个概念,我们全都落在意识的范畴里面去了。所以他老人家这里讲的: 解【全堕众生遍计执情。】 这是自己搞错了,这个就是堕落。 解【以不达权实一体。大小无性故也。】 对于『权实一体,大小无性』,可以说《华严经》里面讲得非常透彻、非常的详细。这是必须要记住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我们见解才不会落到邪知见,我们的修行才不至于落到盲修瞎练,这一段就讲到此地。再看底下这一段经文: 经【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是世尊大慈大悲,为我们讲解经的经题,这是经题里面所含的意思。本经经题是具足「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上面有这么一句,『一切诸佛所护念经』。经文里面,把经题的上半段省掉,只说了这个下半段,这里面当然不是没有意思的,不是随便把它略掉的。从这一段经文上来看,你就晓得经题里头,特别强调的是「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它省略,里面的含义很多,因为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前面所说的全都是称赞不可思议的功德。本经正宗分里面三大段,信、愿、行,乃至于流通分里面最初的一大段,六方诸佛的赞叹,所以经题的前半段已经显示得非常的明白。后半段的意思还没有明显的说出来,这一段经文要特别提醒我们,为什么这部经是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请看世尊为我们开示的: 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经文给我们讲得很明白。可是诸位读经要谨慎,一个字都不能够疏忽。我们天天在读《阿弥陀经》、天天在念佛,佛有没有护念我们?当然有。你不念,他也护念你,佛心是平等的,大慈大悲,怎么会不护念?但是佛菩萨护念,这个感应不显著,佛菩萨护念我们,我们自己本身有一种抗拒,拒绝了他,所以不起感应。把这个抗拒排除,真正能够接受,这种感应道交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抗拒的力量是什么?迷惑颠倒、邪知恶见,这个没办法。 所以一切经里头,凡是提到众生,一定是『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字重要。我们自己是不是一个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的标准是什么?又要把它搞清楚。每一部经里面那个善字,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字,标准都不相同。本经的标准是具信愿行的男子跟女人,是《阿弥陀经》里面的,这个法门的善男子、善女人。三资粮不具足,那只称为男子、女人,不能加这个「善」。这个善字加上去,信愿行三资粮具足,那不一样。 『闻是经受持者』,听到这部经,受持是依教奉行,可见得三资粮具足。不具足三资粮,怎么能叫受持?『及闻诸佛名者』,这个诸佛名,是不是前面说的六方诸佛?给诸位说,不是的。这个诸佛名就是「阿弥陀佛」,前面跟你讲了,「法界藏身,阿弥陀佛」。称这个名号,十方三世所有诸佛都称到了,一个都不漏。 我们每年在本省过年的时候,寺院都拜万佛,拜万佛还是挂一漏万。无量无边的诸佛,你才念一万二千佛,那算什么?漏掉一大片!这就是迷惑颠倒。拜个万佛忏,差不多要半个月,我打个佛七多好。一句「阿弥陀佛」,十方三世诸佛统统包括了,一个都不漏,比万佛忏要殊胜得太多太多。可是众生怎么样?迷惑颠倒,认为你一天到晚就念一尊佛,这一尊佛的力量保佑你恐怕不够,我要多拜几尊,拜个一万尊佛,这个心里好安心,为什么?这么多佛来保护我。其实他不晓得这个道理,这个地方讲「及闻诸佛名者」,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就叫诸佛名号。『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经【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这个地方的诸佛,就是前面的六方诸佛。我们看蕅益大师这个注子: 解【此经独诠无上心要。诸佛名字。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故闻者皆为诸佛护念。又。闻经受持。即执持名号。阿弥名号。诸佛所护念故。】 这一段的意思,是解释一切诸佛所护念之意,解释这个护念。『诠』是显现,就是彰显的意思。这部经它的特色就是在显发无上的『心要』。「心」是整个佛法修学的中心,经论里面常讲的真如本性,真心理体。「心要」,就是真如本性极其要紧的一部分,这个心要是什么?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所以说诸佛名字是圆满究竟万德洪名。圆瑛法师给我们解释,「无上心要」就是能念的心性,是真心、是理体,在有情分上叫佛性,在无情分上叫法性。『诸佛名字』就是弥陀名号,这个注子上也说出来了,弥陀乃法界藏身,念弥陀一佛,就念一切诸佛。这些道理不能不明了,这个道理、事实明白了,你的妄想才能够了断,从此以后,一心一意执持一句阿弥陀佛,不再打妄想,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也不再想其他的诸佛净土了,不会再打妄想,念佛三昧就很容易证得。 第三个意思,『并诠圆满究竟万德』,这也在这一句名号当中,佛因行果满,智慧圆满,三德里头般若德。断德究竟了,这个「断」是断烦恼,见思烦恼断尽了,尘沙烦恼断尽了,无明烦恼也断尽了,所以是真正自在。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断,不能称之为究竟。智慧圆了、烦恼尽了,心性也完全显露无遗,这就是圆满的清净法身,这称之为「三德秘藏」,是一切诸佛同证的,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我们今天要想把本具的三德秘藏完全证得,就靠这一句佛号。 所以我们在讲席前面曾经告诉诸位,这一句佛号里面,不但要具足三资粮,具足三资粮你可以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这是没有问题的。还要具足三学,声声佛号里面,每一声佛号里头,都具足了戒定慧。为什么?你才能断烦恼,才能够念到事一心不乱。这个佛号里头没有戒定慧,事一心得不到,可以得功夫成片,事一心得不到。不但要具足三学,还得要具足三慧,菩萨的闻思修三慧,如果佛号声声具足三慧,他就能破无明,就能够证得理一心不乱。换句话说,这一声佛号确确实实能帮助我们,证得本具的三德秘藏,般若、解脱、法身,因此念佛之人称之为「善男子、善女人」。 「闻是经受持者」,闻,这个道理真正明白了,没有不实行的、没有不受持的,真正听懂这个道理,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深信发愿一心执持名号,求生净土,这个人必定为十方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无量寿经》里面说:「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钦奉诸如来,故得因缘闻此义。」这四句话是佛在《无量寿经》讲的,这四句话也给我们授记,我们今天听到这个法门,你为什么能听到?你过去生中不知道供养多少诸佛如来,你才有这个缘分,才有这个福报,听到这个正法。尤其是在末法时期,能听到这个正法,不容易!所以佛讲,要不是在往昔修福修慧,善根福德多,不少!才有机会听到这个正法。这是我们自己一定要珍惜自己这样殊胜不可思议的因缘,听了一定要求解,有疑惑一定要提出来问,我们在一起研究讨论,破疑,增长我们的信心,帮助我们修学,这样才不至于空过。 闻经受持就是念佛,因为这部经整个的重心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就是这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是决定往生。所以全经如果能把这十二个字把握住,记在心里,依教奉行,《阿弥陀经》的精华你全都得到了。再看下面这个问答: 解【问。但闻诸佛名。而未持经。亦得护念不退耶。】 这个问答是假设的。我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了,可是我并没有读诵这部经典,是不是也能够得到诸佛护念,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问也问得好,我们看大师为我们解答的: 解【答。此义有局有通。】 所谓『局』,是局限于一个法门,『通』是能够通达一切事理。 解【占察谓。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 这就是「局」的意思。这一点我们也得要牢牢的记取,句句都是说的真实话。从表面上来看,现在世间修净土的人不少,念佛的人众多,可是用什么心念?真的是『杂乱垢心』。你看《占察经》,这个《占察经》是地藏三经之一,地藏菩萨诸位要晓得他的身分、他的地位。他的地位跟身分很特殊,在每一尊菩萨之上。你们去看《地藏菩萨本愿经》,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弥勒菩萨在未成佛之前,这当中一段期间,什么人来代理佛教化众生,主持教化?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今天的身分是代理佛,佛不住在世间,他代理。这个身分多特殊,所以他的话我们要牢牢的记住。 可见得闻经,这个『闻』字是要以『决定信解』为标准,如果没有决定信解,这个闻经、闻名,乃至于天天念诵,『诵』就是平常我们讲诵经、念佛,天天干,都不是它这个「闻」的标准。这样干有没有好处?有好处,是世间福报。所以念佛,念一辈子佛,来生享福,修的是福报,能不能往生西方?不能。为什么不能往生西方?因为他没得功夫成片,没有得一心不乱,没有得到心不颠倒,往生的条件他是一样都没有,诵经称名就变成世间有漏福报,这是《占察善恶业报经》上讲的。 从这个意思,我们如果从反面上来看,那就是闻经受持一定是要清净心,前面跟诸位说过,必得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具足三学、三慧,这才是真闻、才是正修。由此可知,经疏、要解若不详细深入的去研究探讨,怎么能够达到闻的标准?这也就是说明了,经疏、要解必须细细的来讲、细细的来研究讨论,是实在有这个必要。解行并重才能够生决定信心,才能够帮助我们一生成就。再看底下这一段: 解【若到一行三昧。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乃为得闻十方佛名。】 『一行三昧』非常重要,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也是非常重视一行三昧。这个地方讲的「一行三昧」就是指念佛三昧。一行,行是行为,一般人的行为可以说是无量无边,身之造作,口之言语,心里面的念头,一个念头就是一个行为,从早到晚打多少妄想。什么叫一行?把其余的念头、行为统统断掉,只有一个行为,这个行为是念佛。心里头不起心动念则已,起心动念就是佛号,二六时中只有这一行,又叫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坛经》里面讲得很详细;换句话说,专念阿弥陀佛。 也许诸位会想,这个一行、一相做不到!我一天到晚又要做事情、又要应酬,怎么能到一行、一相?其实一行、一相就在一切环境里面去修,念念不离弥陀,这是一行。时时处处觉而不迷,是觉相。觉相是一相,迷的相是多相。觉心是一心,迷心是乱心。这句阿弥陀佛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量觉,无量是指一切事相,一切事相里头你只保持一个觉,觉相就一相,觉而不迷。 这两句是一行三昧跟一相三昧,如果用《金刚经》上面两句经文来说明它,这个意思也非常的明显。一行三昧就是「如如不动」,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个心多清净,这就是一行三昧,就是念佛三昧。一相三昧就是「不取于相」,相有没有?有。无量无边的相,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相,不着。我们心地里头不染着,有没有受用?有受用。眼见色、耳闻声,怎么会没有受用?有受。受用里面无染着,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穿衣的时候穿衣,这是有作用的,不为外境所染。染的相是什么?染的相是生烦恼。譬如,顺自己心了,起了贪爱,这是染。不顺自己的心,起瞋恚了,也是染。不染污,他心清净的,心里头没有喜怒哀乐爱恶欲,没有这个东西,一味清净,这是觉相、清净相。心清净,身清净,外面一切境界无不清净,这是清净相,在如来果地上称之为清净寂灭相,这是一相三昧。 如果这两种三昧现前,实在讲就是得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智慧也现前了,所以他的心里头绝没有杂念、绝没有乱想、绝没有染污,就是杂乱垢心他没有。他心清净,清净心所显的广大无边际的境界。我们今天的心量很小,问题在哪里?就是有分别、有执着。本来我们的心量像经上所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现在把这个心量搞得这么小,两个人都不能相容,你看多可怜。这是迷惑、是颠倒、是错误! 所以到这个时候,心开意解,心量恢复了,『则成广大微妙行心』。我们本来的心就是这么样的,确实广大、确实微妙、确实是不可思议,现在我们有杂、有乱、有染污,所以广大清净微妙都失掉了。这个时候叫得相似的无生法忍,这个地位是事一心,证得事一心以后,还没有到理一心。因为到理一心,那真正的无生法忍,不是相似的,这里说相似,相似的清净心现前,相似的第一义谛显现,这个时候才是所谓『闻十方佛名』。闻十方佛名,就是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念这一声佛号,真的是念十方一切诸佛的名号,一点怀疑也没有,听到一声「阿弥陀佛」,听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名号,一个不漏。念佛人的标准,本来如是。 解【此亦应尔。故须闻已执持。至一心不乱。方为闻诸佛名。蒙佛护念。此局义也。】 这是就本经教义上比照《占察经》上所说的,也应该如此,这才讲得通。我们听到这个法门,真正的理解这个法门了,发愿修学这个法门,我们今天修学的阶段都是在练习,这是自己一定要明了的。好比走路一样,我们现在并没有真正开始走,是在这儿先练,先学着走并没上路。不要以为我们现在就是在修净土了,搞错了。你以为在修净土,净土里面诸佛菩萨没列你的名字。现在我们在做准备功夫,有了充分的准备,才有真正的行持。可是我觉得我们目前准备也接近完成的阶段,再有个二、三年,准备工作就相当圆满。到那个时候,诸位无论在道场,无论你自己在家念佛,必定不一样。为什么?再有一、二年,这个道理更透彻、更深入,功夫才能上道。这一声佛号与西方极乐世界就跟通电报一样,此地发出去,那边就有感应,声声感应道交。 这里讲了,也必须『闻已执持』,听了以后要执持名号,至一心不乱,这是标准。如果不能达到一心不乱;换句话说,念佛不及格。念佛的功夫有三等,是甲、乙、丙三等,甲等的是理一心不乱,乙等的是事一心不乱,丙等的也及格了,叫功夫成片,是相似的一心不乱。这个时候才叫『方为闻诸佛名』,才是真正说得上「闻诸佛名,蒙诸佛护念」。圆瑛法师讲义也说了这个意思,「至理一心不乱,破法执,不为无明所乱,得成闻思修三慧」。我在讲席里头时时向诸位提起,一声佛号要具足三慧。它这个地方的标准,严格的说,是理一心不乱,才是真正的「闻诸佛名,蒙佛护念」,这个标准相当之高。这是拿《占察经》做个比例来发明,本经教义应该是如此。底下则说通义: 解【通义者。诸佛慈悲。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亦不可思议。故一闻佛名。不论有心无心。若信若否。皆成缘种。】 这是通论,这是当然之理,也是当然之事。诸佛菩萨哪一个不是大慈大悲?各个都大慈大悲。你闻佛名,他护念,不闻佛名还是护念,你念佛他护念,你不念他,他也护念。佛心是平等心,不管你信不信,不管你有心无心,何况你还是听到这个佛号,或者是念这一句佛号!这个意思就是我们现在有许多人,将佛菩萨名号做成像标语一样,到处去贴,这是通义,就是这个意思,所谓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眼见到也是一样,见到「南无阿弥陀佛」,阿赖耶识里头种了种子,十方诸佛没有不护念的。虽然护念,我前面讲过,自己有个抗拒的力量,佛菩萨固然护念,自己得不到受用,问题在这个地方。抗拒,前面讲的你心杂乱,你妄想多,你烦恼放不下,心为境界所染污,这个没有办法。感应道交,是前面的局义;一切众生统统蒙佛菩萨保佑,是通义,这就是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若信若否,皆成缘种』,是这个意思。底下又说: 解【况佛度众生。不简怨亲。恒无疲倦。苟闻佛名。佛必护念。又何疑焉。】 这一段是说出佛心是清净平等,大慈大悲。诸位要晓得,佛心就是真心,真心是平等,妄心不平等,真心是平等的,真心里头什么东西都没有,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那就决定平等,有了一物,就不平等。有了一物,它就有亲疏,就不平等。所以,佛心是清净、平等的。佛度众生是以清净、平等、慈悲、智慧,来度一切众生,『不简怨亲』,凡夫心里头有怨亲,佛心里头没有怨亲,怨亲平等。不平等的心有疲有倦,平等心里头没有疲倦。这个意思,希望诸位多想一想,清净平等里头没有疲倦。就这一方面来说,只要你听到佛的名号,你念一声佛的名号,佛哪有不护念的道理?所以这是不必怀疑的。 到这个地方这是答复通局二义,二义我们都应当很清楚的明了,而且我们自己一定要守住局义里面所说的。我们念佛目的就是要求一心不乱,要在境界里面像诸佛一样,求清净、平等、慈悲,才能与诸佛名号功德相应。今天就讲到此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