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1989年11月3日文殊讲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大家晚安! 今天是我们讲堂落成之后第一天的讲经。 (那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这个时候最看得出来,道若一尺,魔就一丈,这个讲堂经过很多的波折,经过很多的障碍,很多地破坏,起到今天才渐渐平静。 首先我们佛教一定要僧赞僧,佛教才会兴盛,那么我希望我们要讲这部经,最重要就是要让大家了解净土法门,那么我们有这个福报坐在这个地方,是要修很多劫,很多劫的福德因缘,那么今天因缘具足,所以在座诸位要好好地来听。 《佛说阿弥陀经》这部经是每一个道场早课跟晚课都在诵的,比如说打佛七,早上都诵《阿弥陀经》,平常晚课也都诵《弥陀经》,我们自己自修也诵《弥陀经》,但是对这本《弥陀经》深入研究的人也有,那么对这本经要彻彻底底地了解,我相信不是很多,所以我们今天会选这本《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是要深入地研究净土法门的事跟理的圆融法,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选这本呢?因为这一本它讲的事相、讲的理体都很详细,所以这本经若对一个教育程度比较低的人,听起来可能会比较吃力,因为这是文言文的书,但是我会尽量用台语来解释,解释得很清楚,一句、一句念,一句、一句向诸位解释,尽可能让每一位法师、每一位在家居士,都得到法喜充满。 在这里对诸位宣布:进来我的讲堂,不准讲是非,不准传是非,这是必须要执行的事,一间道场会乱就是这样搬弄是非,那么我们今天要来学净土法门,口业不清净我们要如何学道呢?我们今天身、口、意不能与本性相应,那么净土法门这个“净”字就做不到,所以我希望说在家也好,出家也好,大家合作,佛教已经衰微好几百年,我们做一个佛教的弟子应该尽心尽力来拥护,不要再搬弄是非,那么我希望诸位为了整个的佛教来设想,同心协力来进行我们这个佛教。 底下,请打开讲义。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明蕅益大师要解 清圆瑛法师讲义 目录 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李炳南) 圆瑛法汇序(林翔) 弥陀要解讲义序(兴慈) 弥陀要解讲义序(靳云鹏) 序(乐慧斌) 圆瑛法汇序(林森) 序(印光法师) 序(梅光羲) 二种题目 译经法师 解经大师 着解序文 解经玄义 正释经解—序分 正释经解—正宗分—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啓信 正释经解—正宗分—特劝衆生应求往生以发愿 正释经解—正宗分—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 正释经解—流通分 蕅益大师跋 校勘及重新排印说明 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 重校就是重新再校对这个新版,新版是对旧版讲的,因为旧版有很多错误。《阿弥陀经》这是一本经典。要解,那么这是一位大师所写的,那么再加上讲义呢?那就是圆瑛法师讲的,讲义就是像我们现代讲的比较白话。序就是写在文章的前面先作稍微介绍叫做序,简单讲就是重新校对这个新版的《阿弥陀经要解讲义》,这个前面的一篇序,序文就对了。 【佛法难闻,凡情忽之也;净宗难信,旨奥罔解。佛法者何?净而已矣。】说“佛法难闻,凡情忽之也”:佛法就是我们现在在研究的大乘的经典跟小乘的经典,难闻就是说:没有福报的人听不到,没修无量劫来这个善因缘他听不到,他很想要求道,但是所求的不是正法,是邪法,是不正知不正见的。那么难闻呢?是他要听到没那么简单(,没那么简单)。“凡情忽之也”:“凡情”就是一般的众生。他(忽略,)忽略了,他都不会想到:我今天可以听到佛法,是真的很不简单的福德因缘(,凡情忽之也)。一般的众生他没有去重视,没有去注意到。“净宗难信,旨奥罔解也”:净土宗因为是不问自说,我们每一部经典都是弟子问,佛才回答,但是因为(这本《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这本经典,是(因为)很深奥,很不可思议的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所以徒弟证阿罗汉果(的这些阿罗汉,)都无法去了解净土法门的不可思议的地方,所以净土宗是不问自说,净土讲的这本《阿弥陀经》,是弟子没有问佛自己说出来的,叫做不问自说,所以因为证阿罗汉果他都无法了解这种境界,(因此说净宗难信,证阿罗汉果他都无法了解,)当然要叫凡夫来相信这部经典是更加难,叫做净宗难信(,很不容易相信)。“旨奥罔解也”:“旨奥”(把笔拿起来,):“旨”就是义理,就是说这本经典的义理。“奥”就是深的意思(,就是很深的意思)。“罔解”就是不解,不了解的意思,“罔”就是不的意思。因为这本净土宗的经典(,那么)《阿弥陀经》(这本经典)义理很深奥,(叫做旨奥,罔解就是)不为一般众生所容易简单来了解的。“佛法者何?”:意思是说佛法是在讲什么呢?“净而已也”:就是在讲一个净而已。那么要净(,要净)什么呢?【所净者何?】今天我们在讲净土宗这个“净”是要净我们什么呢?底下【根尘识皆是也。】就是要净我们的六根,要净我们的六尘,要净我们的六识,六根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六根,为什么称呼为根呢?在座诸位!树若没有根它会活吗?不会活,所以六根的意思,把笔拿起来,六根这个根写四个字,就是增长生死,增长我们的生死叫做根,会主导我们的生死的叫做根,我们若有这个六根我们的生死就不了,眼睛看色,耳朵听声音,嘴,口业,这六根就是这样,光是我们一辈子所吃、杀的众生就不计其数,所以这个根就是说增加了生死,树若没有根它就不会活,所以我们这个六根就是在攀缘的地方,在造业的地方,意思就是说有这个六根会增长我们的生老病死,这辈子死后,下辈子再继续来出世,生生世世来六道轮回就是因为有这个六根,(有这个六根,)我们若转一个念头,以清净心,那么六根就是我们的本性,六根所散发出来的就变成智慧之六根,所以我们现在是叫做污染的六根,(污染的六根,)那么我们若明心见性,我们若有修行,眼睛看一切境界,咦!如如不动,我们过去凡夫,眼睛看这个色就分别、执著,咦!我们现在学佛,这眼睛看这人众生变成怜愍心、慈悲心、观照心,不同,圣人也用六根,但是圣人的六根是长养圣胎(,长养他的圣胎);凡夫的六根是造恶、轮回。那么尘呢?尘就是污染的意思,这张桌子若是三天不擦就有很多灰尘落下来,我们这个心若没来听讲佛法,光是个性要改就不可能,光是这张嘴整天就是在搬弄是非,(整天就是在搬弄是非,)所以说虽然有的听到佛法,但是他不去实现他的清净,尘照常还在,(尘照常还在,)这尘就是污染的意思(,污染的意思,其实这个尘实在……,但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你只要对境无心,尘无所住,这是我们的本性,这个外境不重要,净化我们这个心最重要,我们的内心起心动念这个尘就会污染我们,所以我常常劝告诸位,说:(活在你的生命,)活在你真正的生命当中,你要了解自己,(你要了解自己,)不要常常拿你的尺寸去衡量别人,(不要常常拿尺要去量别人,)你要了解你自己你是一个凡夫,你是一个烦恼的众生,你怎么够资格去讲别人呢?你凭什么要讲别人,你愈讲你就愈分别,这六尘就愈污染(,你愈讲你就愈分别,这六尘就愈污染),但是我们人都会讲别人却是不会讲自己,这就是我们学佛的重心点,所以从今以后,在座诸位!不要干涉别人,是非不要听。哲学家讲一句话:(全世界的人都说这个人不好,你要应该跟他相处才来说他,)全世界的人都说这个人不好,你不要相信,你要来跟这个相处看看你再来下断言;全世界的人都说这个人很好,你也要来跟他相处看看,这样才不会偏激,才不会冤枉。要深入去了解才不会被六尘污染。(所以……,若是我不同),我这个作风是说个人做个人负因果,我做,我负因果,你做,你负因果,你要造恶跟我无关,我只能教化你:你不要造口业,不要分别,不要执著,要放下,团体当中不要斗争(,我只能这样教你)。但是你不听我的话,你一定要这样做,那你去负因果,我不用替你担。有一个很关心的信徒(来,打电话)来:啊!慧律法师!外面诽谤你怎样、怎样。我说:你冷静,诽谤我们的人不一定比我们有修养,我们没有诽谤别人,我们不用担因果,诽谤我们的人他要负因果,他断众生的慧命让众生来诽谤三宝,他要下地狱,难道不是这样?我们没有诽谤别人就好,别人讲我们怎样,这没有关系,(这没有关系,)我们欢喜心来领受,要成佛,要当菩萨,一定要经过这个阶段,一定会经过这个阶段,种种的境界。那么“识”就是分别心,(分别心,)我们所要亲近的东西就是这三种,根、尘、识,“根”就是六根,就是增长我们的生死,“尘”就是污染的意思,“识”就是分别心,我们若有分别心,我们就继续去造业,继续去执著,继续造口业,知道也讲,不知道也讲,所以我们造业最重的就是什么?就是这张嘴巴,(就是这张嘴巴,)所以我们会修,大家在拜佛,大家在念佛,光是这张嘴巴功德全都花光了(,这张嘴巴都把我们的功德全都花光了)。底下说:【故群经蕴义,无不在净;学而习于净,扼乎佛法之要矣。】所以群经就是很多经典都这样告诉我们: “蕴义”:(把笔拿起来,)蕴就是含藏。含藏就是说隐藏很多的义理,无不在净(,全都在讲要如何净),佛法就是要让我们清净,世间人就是要让我们污染,(污染,)所以我都劝这些老菩萨,经文虽然有一点深奥,但是我们坐在这个地方,听得懂也来,听不懂也来,至少不会看电视,不会去造业,至少不会跟媳妇打架、吵架,不会跟你老公吵架,至少你这二个钟头一张嘴静默没有去造业(众鼓掌),你来这两个钟头看的是佛祖,这本是经典,是法。佛、法,再看到的师父就是僧,你来到这个讲堂有修没修三宝具足,所以听得懂、听不懂全都要要来结一个善缘(众鼓掌)。“故群经蕴义,无不在净”,就是说一切的经典蕴藏所讲的,就是全都在净,“无不在净”就是完全在讲要如何净,如何才能清净?“学而习于净,扼乎佛法之要矣”:我们要来学佛,学习这个净(,清净)。“扼乎”(把笔拿起来,):就是掌握住,(掌握住,)手握紧,“扼”就是手握紧,意思是说你已经掌握了佛法的(,“要”就是)根本,今天你来学佛你不来学净要作什么?(你要来学佛,)你不是要学净,难不成要学污染?要学净,我告诉诸位!第一、一定要对众生有礼貌,遇到要多讲:谢谢、感谢、送驾、接驾,对人要有礼貌,但是我有去看其他的道场,我们不可以讲别人的不对,师父是很行,但是站在他身边的徒弟都没有在招待人,整天就是这个法师比较有修行来向他顶礼(:啊!这个……);这个没修行不向他顶礼,甚至没修行的,连看都不看一眼,有修行、没修行从外表怎么看得出来(,你从外表怎么看得出来),所以我常常劝告这些在家徒弟,我都劝告我的徒弟:凡是进来我们文殊讲堂,不准去说全台湾省哪一位法师的是非,有修行也好,没修行也好,男众也好,女众也好,沙弥也好,沙弥尼也好,持戒也好,破戒也好,持斋也好,破斋也好,一切与我们在家人没关系,你做,你负因果,他做,他负因果,我们没剃度,师父就是三宝,你若能用这种心去恭敬,第五、你就有这个三宝的观念,佛法就是在讲这个清净,今天我们在家人修行是怎么样,拿一支秤在秤出家人:咦!这个比较有修行,我老是听徒弟讲:我的师父很有修行,我的师父有开悟,我的师父有神通,或是说我的师父有我了不起!我说:啊!赞叹师父是很好,但是师父有修行是师父,你师父开悟不是你,难道不是这样?你把你师父形容得很好,是多么地好,像佛祖般,但是你没开悟,没有神通,没有修行,对我们一点帮忙都没有,所以唯有要修自己,一定要修自己,回光返照,你进入这个讲堂才有意义,若今天我们这个净不能清净我们的心,整天来这里搬弄是非,诽谤出家人,还是说这个比较有修,这个比较没有修,有啊!我看很多徒弟就是这样,当然外面跟我们无关,我们现在以讲堂为主,不准讲三宝的过失,你不共法圣人,你不了解人家在做什么,你也不了解师父是凡夫还是菩萨,你今天诽谤人家,你若是诽谤到菩萨你怎么办,难道不是这样?你从外表看你怎么知道他是凡夫还是菩萨呢?看不出来,我们自己承认说我们是凡夫,我们就不要讲人家的是非,要当作每一个人就是菩萨,这样你就掌握了佛法的根本,这就是佛法的根本(众鼓掌),所以在座的诸位!不管法师、在家居士来,我都当作你们是菩萨,每一个我都当作你们是菩萨,【然三藏烟海,畏繁求专,得《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古德汇而辑之,曰《净三经》;】这是什么意思呢?“然三藏烟海,畏繁求专,得《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古德彙而辑之”:意思就是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烟海,“烟”就是大的意思,像大海般那么大,意思是说三藏十二部经典像大海那么大。“畏繁求专”:“畏”就是众生每个都会怕,那么多经典你到底是要看哪一本(,你到底是要看哪一本,“畏繁求专”),太多了,大家都会恐怖。“求专”(把笔拿起来,)这个“专”就是简单,直截了当,意思是说了生死最快的,直接的,不必再绕道,不必转来转去的(,有用转来转去的,要专,就是直接,不是简接)。“畏繁求专”意思就是说要专心,那么就是以这个《阿弥陀经》,人家说《净土三经》,“将三经”就是《净土三经》。净土以哪三本作经典呢?《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那么我们现在要讲的这本经叫做《阿弥陀经》,下一本经要讲的叫做《观无量寿经》,第三本我们要讲的就是《无量寿经》,我们这个讲堂以净土为主,所以这个净土的经典就一直讲、一直讲……,讲到死为止,没有停,一直讲,跟净土有关系的全都讲,就是要让我们念佛,要让我们了生死,所以《阿弥陀经》现在我们在讲,《观无量寿经》是说要如何来观,观这个阿弥陀佛,那么《无量寿经》呢?就讲佛的种种的愿,那么这是下次要讲的经典。“古德彙而辑之”:“彙”(,把它写下来),同类的事物聚集起来叫做彙;“辑”就是(集集的“集”,收集的“集”,这个“辑”)通那个“集”(,集合的“集”)。“古德彙而辑之”,古时候古德将同样的事物集合起来(, “彙而辑之” ,这个辑就是集合的集,彙而辑之),叫做“净土三经”,简称“净三经”。【近德益以《华严行愿品》、《楞严势至圆通章》,曰《净五经》。】(近来的诸山长老这些大德,“益”就是增加的意思。)近来的大德将《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叫做“净土三经”,但是又增加两部经,加上去刚好《净土五经》。哪两部经呢?就是说《华严净行品》,意思是说《华严经》里面的《行愿品》(,华严就是一本经,《行愿品》就是《华严经》里面的一品),所以意思就是增加这品变成说净土的第四本经典。底下,《楞严势至圆通章》,又增加《楞严经》里面的一章,叫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简称《势至圆通章》)。再讲一遍:增加第四本是《华严经》里面的《行愿品》,又增加一本是叫做《楞严经》里面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就是《楞严经》,增加《楞严经》里面的一章),那么这样合起来刚好五本经典。(《净土三经》是《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那么《净土五经》,是增加《华严经》里面的《行愿品》,又拉回一本,《楞严经》里面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样合起来刚好一本叫做《净土五经》。)【前汇专之专者也,各明一义;后益选其专者也,自行化他之加行也。】这句话不容易了解,相信大家都看不懂(,相信大家都看不懂,看得懂的少数,因为这种东西若没经过思惟,实在是不懂得它在讲什么)。我现在来解释,诸位要注意听!“前彙专之专者也,各明一义”:(意思是说前面的“净土三经”,前面彙集起来的“净土三经”;“专之专者也”:他分专就是专在各明一义;“各明一义”:就是说每一部经都明,就是说都明了的各别一种意思、意义,这是什么意思呢?“前彙专之专者也,各明一义”:)意思是说“净土三经”每一本经都讲一种意义,不相同的,虽然是净土,但是各明一义,《阿弥陀经》在讲的有《阿弥陀经》的意义,《观无量寿经》讲的有《观无量寿经》的意义,《无量寿经》讲的有《无量寿经》的意义(,意思是说各明一义),各明一义。(前彙之专,“前彙专之专者也”,意思是说前面彙集了“净土三经”,它的专就是专在各明一义。)“后益选其专者也”:“后益”,“益”就是增加。(就是后来增加被选为“净土五经”,它的专就是专门在讲什么呢?叫做后益选其专者也,)是说那么后来的人又增加两部经典,被选为“净土五经”的。“自行化他之加行也”:“自行”是说自己的修行;“化他”呢?就是要普度众生,“之加行也”:就是增加修行的力量。意思就是说“净土三经”它是各明一义,增加两本经典,它的专就是要增加自行化他的力量(,简单讲就是这样子)。【依圣言量,末法惟净成就,】那么“依”照“圣言量”就是(佛菩萨所讲的,按照圣人讲的话,)按照诸佛菩萨所讲的话。“末法惟净成就”:末法的时候惟有净土宗(,修净土宗)的人才有办法成就。(说:千人念佛千人往生,万修万人去,一万个人修行,一万个人成就,末法惟净成就。)【又云普被三根。】又说净土法门它的伟大之处就是普被三根,你上根的人来修净土法门也会成就,中根的人你来念佛、来拜佛也会成就,下根的人你来念佛、来拜佛也会成就,【姑无论其探源析流,遍饮其水;】(意思是说……。)“姑”就是暂时。暂时不要讨论它的来源。“析流”就是渊源,剖析它的来源叫做析流。(“遍饮其水”:这句话是跟前面连在一起讲的,)说暂且不要探索它这个来源是什么东西,“遍饮其水也”:是说全都喝到,(意思是说不用这样,不用说每个都知道它的来源,每个全都了解它的出处。“遍饮其水”)就是说深入经藏的意思,全面了解经典的意思,不要说这些。说【盱衡当时,果能贯彻三经者,宁多乎哉?】“盱衡”出于《汉书•王莽传》(,这盱衡,把笔拿起来),“盱衡”就是举眉扬目,这眉毛挑起来,眼睛张开(,意思就是说观看当时的意思,眉毛挑起来,看当时的这些修行人,叫做盱衡当时。这个“盱”, “盱”的意思就是跟虚空的“虚”同音,跟虚空的“虚”是同音)。“盱衡当时”就是说举眉扬目看一看。“果能贯彻三经者,宁多乎哉?”:“果”就是真正。就是说睁大眼睛来看,当时真的有办法贯通三经(,三经就是《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宁多乎哉?就是说怎么会很多呢?宁多乎哉?就是说)怎么会很多呢?意思就是说能贯通这三本经典,这几乎不可能(,几乎不可能)。【仅《弥陀》一经,闻者较广,但亦依其文,而作讽诵,鲜能达其义,如法实修。】意思是说就《弥陀经》这本经典来讲。“闻者较广”:知道的人比较多,大家都知道有这部《弥陀经》,“但亦依其文,而作讽诵”:“讽诵”就是琅琅地背诵,就是我们在诵经般。意思是说光是《弥陀经》这本经典,听到的人有比较多,但是按照文章来念(,而作讽诵就是诵经的意思)。“鲜能达其义”:很少人能够了解它的义理(,很少人能够了解它的义理)。“如法实修”:能够了解义理实实在在去修。“如法”就是依佛所讲的法去修。【虽有《圆中钞》及《疏钞》等,非不浩浩渊渊,探赜索隐;第以辞藻典雅清铄,非夫人尽能受;】这句话就很深奥了。(“虽有《圆中钞》”:这是这本,这是《圆中钞》是一本对《弥陀经》的解释很圆满。“钞”,因为过去都是用手写,这个钞就是提手旁的“抄”意思是相同的,)意思就是说虽然有人作(这本《圆中钞》,还是作一本《疏钞》,《弥陀经疏钞》,)《弥陀圆中钞》、《弥陀疏钞》等等的书。“非不浩浩渊渊,探赜索隐”:(如果不去,浩浩渊渊,)如果你没有深入经藏,深入这个注解,(广大的学习叫做浩浩渊渊,)多方面地去了解(,广大地来学习)。“探赜索隐”:(这个“赜”就是幽深而难见之道理。探讨幽深而难见深奥的道理叫做赜,探赜索隐,那么探就是探讨,)“赜”就是幽深而难见;“索”就是引出来,“隐”就是把那个含藏的义理把它引出来(,我们说索引、索引,一个是引导的引,一个是隐藏的隐,不一样,所以这个“索”就是把这个隐藏的东西引导出来,所以说探赜索隐)。“探赜索隐”意思是说将它深奥的义理,难见到的义理,隐藏的义理,全都把它发现出来,发现出来。“第以藻辞典雅清铄”:(“藻辞典雅”,)“第”就是再(,再讲,因为这个辞)。“藻辞典雅”:(就是优美的文辞,优美的文辞叫做辞藻典雅,)意思是说它的文词很优美,非常地美。前面说义理很深奥,底下的意思是说文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啊!这个文章写得太好,)“清铄”就是有力之词(,非常有力,非常有力叫做清铄)。“非夫人尽能受”: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义理又很深奥,用辞又很深奥,都是文言文,所以不能让一般的众生去领受、去了解。【仍如宝珠裹衣,贫子不富。】就是像一个人在口袋装一个摩尼宝珠,但是这个乞丐他不了解说他向上自己装一个摩尼宝珠,到处出去跟人家化缘,去跟人家乞讨,到有一天人家告诉他,说:噢!你身上装那粒就是摩尼宝珠,你口袋装的那一粒就是最富有的人,咦!他发现之后,噢!他就无量地欢喜,他就变成富有的人,他就懂得这粒摩尼宝珠,所以这粒摩尼宝珠就是我们的佛性,比喻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性放在我们这个身体里面,我们都没有发现到,没有去了解到,没有去了解到,所以我们今天觉得很穷,那么我们觉得很穷是因为我们没有开悟,没发现我们的本性所以我们会觉得很穷,就像一粒摩尼宝珠放在口袋你不了解那个就是宝,我们今天学佛的人要发现的是什么呢?不是钻石,不是金条,不是漂亮的衣服,不是好的轿车,不是洋房大楼,全都不是,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本性最有价值,本性最有价值,所以仍如宝珠裹衣,就是放在里面包起来,宝珠被衣服包起来我们没有发现到,贫子不富,贫穷的人不富有,因为他没有发现那粒摩尼宝珠。【佛法难闻,似又不一其障也!】意思是说佛法是很难听得到。“似”就是好像。好像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障碍。佛法难闻就是佛法很不容易听到,好像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遭遇与障碍,意思是说遭遇不同叫做不一其障也,有的人来学佛,一下子听到师父的录音带,他就感悟到这个人生的痛苦,感情到佛法的伟大,一下子就来听经闻法,对三宝很有信心,没什么障碍,有的人还没有听到这个录音带,还没有来亲近过法师,就听到是非了,就听到人家在说法师的是非了,他还没有亲近,还没有听到录音带就听到是非了,就自动障碍,所以我跟诸位讲:哪一种人罪最重?断众生的慧命罪最重,断众生的慧命就是毁谤三宝,让人对三宝没信心,所以在座诸位!地狱不好受,(地狱不好受,)我们劝导他,拿录音带给他听都来不及了,你怎么还说三宝的是非给他听,让他断了来学佛的因缘呢?你断这个众生的慧命,你跟他说这个法师的坏话,他就不来听经,就无法入门,所以我常常跟在家人说:不要造口业,就是这样的意思,不管人家有修或无修,你若有修就好,(你若有修就好,)不要去管别人,这样你会很清净,能亲近的亲近,我们不能亲近的默默离开地好,不要互相攻击,互相批评不好,【蕅益大师要解出,文润而质,言简而精;性与相,双彰其谛;】这蕅益大师就是作这个要解,要解,这蕅益大师作这个要解一出来,作这个《弥陀经》的要解一出来,文润而质,这个文章啊!文章写得……,“润”就是滋润,写得很好,而质就是有内容,文章写得很好,“润”就是修饰,有修饰过,我们说润文、润文,意思是说这篇文章看过又改,改又看过,不适合的全都修改过,文润就是有经过修饰,而质就是有内容,有内容,言简而精,精就是切要,言词很简略而且很切要,精就是很切要,意思是说恰到好处,讲得太好了,性与相,双彰其谛,“性”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理体,“相”就是我们的事相,与我们的本性,“性”就是理,“相”就是事,就是理事圆融,(理跟事圆融,)双彰其谛,彰就是显的意思,显出来,谛就是真理,双彰其谛就是讲到本性,讲到本性讲得很好,讲到事相也讲得很好,彰就是真理,就是真理的意思,【禅与净,融而无诤。】就是说禅与净土融合,如水乳合,禅要教我们明心见性,净土宗也是要教我们清净心,全都一样,融就是混在一起,无所争端。【求解者,豁显其义;求行者,详示其端。】这本书的好处就是说若有人要求这个了解的人,豁然其义,“豁然(显)”就是当下开朗,就是豁显其义,“豁显”就是一下子就很明显地了解它的义理,求得者,若想要修行的人,详示其端,“端”就是重点,若要修行的人他就对他开示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所以【十三祖】十三祖就是印光大师,【叹为观止,】印光大师就是一直赞叹,一直赞叹说这个要解实在是很了不起,【良有以也!】叹为观止,是说太了不起了,“良有以也”,“良由”就是有原因的,意思是说印光大师为什么这么赞叹,为什么这么赞叹这本要解(,这本要解),这是有原因的,(这是有原因的,)【古闽】“古闽”就是福建省(,多一个古就是说以前到今天大家都称为“闽”,福建叫做闽南,福建又简称闽,所以闽就是福建省,福建省就是闽),福建省有一个【高僧】,叫做【圆瑛法师,复虑格于教相者,】就是考虑到(,考虑到),“格于教相”,格就是束缚,格格不入,因为这个教相很深所以没有几个人听得懂,没有几个人看得懂,“复虑”就是考虑,这个圆瑛法师的考虑这个教相太深了,格格不入,不为众生所接受,考虑到这个教相很深奥没办法让一般的众生来接受,【或犹难入,又随文逐句,】意思就是说这样会很难入,随文逐句就是随这个文章,逐句就是每一句,一句、一句解释,逐句就是随这个文章,一句、一句解释,叫做随文逐句。诸位!你们若要来听经,一定要带笔来,这种东西让你听过,你明天看都不会,你听我们这个经一定要带笔来,你不带笔,你不作笔记,你明天自己看你完全看不懂,随文逐句就是一句、一句去了解,【增以讲义,】就是增加这个讲义,【使解若疏,】“疏”,疏就是通的意思,通达的意思,讲若钞,钞就是身边的手稿就是讲,要讲比较方便,【讲若钞也;】疏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注解,注解的意思,使这个解就是一目了然,让这个讲的就像身边所写的东西,【如是,则弥陀一经,三根庶普被矣!】若像这样子,弥陀一经,上中下根,“庶普被矣”,庶就是希望、应该,应该讲这个弥陀一经,上、中、下根的人应该是很普遍来接受,【宁知尚有不然者:末世版本不竞,流通典籍,亦复为一障焉!】这句什么意思呢?宁知尚有不然者,一句、一句讲,“宁”就是岂不知道,“尚”就是“还”,“有不然者”就是不止如此(,不止如此),他前面的意思是说这个“解”就像疏,“讲”就像钞,那么这个《弥陀经》,它就能普遍上中下的根机,意思就是说但是不是这样子的,宁知尚有不然者,意思是说又怎么知道还不止这样子,有哪一些情况发生呢?末世版本不竞,就是说末世的这个版本,“不竞”就是不广为流通,因为它这个流传、流通,流通得不是说很多,流通得不好,不竞就是说不是争相来广传出去,大量地流通,就是末世的版本,“不竞”,没有广为流通,所以流通典籍亦复为一障焉,所以流通这个典籍就变成一种障碍,流通得少,没有人知道有这本注解,没有人知道,所以这是一种障碍。 【台省净学,习是经解者,乃为上海锓(qǐn)版,序有“壬午暮春”。】台省净学就是台湾省一个净土宗的这些学子叫做净学,我们在台湾省这些净土宗的学子,习是经解者,就是研究《弥陀经》解释的人,乃为上海锓版,序有“壬午暮春”,意思是说我们台湾省现在在研究净土宗的人,研究《弥陀经》注解解释的人,是从上海来的,锓版就是雕刻的版本,雕刻就是刻在木头上再用一个油印,把它油印,油印,雕刻好再把它印下去,是这样子叫做锓版,锓版就是雕刻的版本,是从上海来的,雕刻的版本,它的序文里面有“壬午暮春”,把笔拿起来,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民国前三十年就是壬午,暮春就是指阴历三月,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叫做暮春。再讲一遍:壬午就是它的序文里面,壬午就是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民国前三十年,有这本版本,暮春就是三月,春季的最后一个月,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叫做暮春。【叠次翻印,】就是“再”的意思,再一次地翻印,再一次地翻印。【皆依原书摄影为之,】本来这个版本是摄影去做的,【后始察知多讹;凡所翻,无不讹也。】后来才发现到很多这个……,“讹”就是错误,发现到上海所雕刻的这一本很多错误,后始察知多讹,很多错误,凡所翻,无不讹也,凡所有的翻译,很多错误。【虽亟思而正之,惟艰于校勘之求,】虽亟就是迫切,虽然我们很迫切想要去改变修正,虽亟思而正之,虽然迫切想要去把它修正改变,惟艰于校勘之求,“惟”就是但是,但是困难的地方,艰就是困难的地方,但是它困难的地方,就是校对的人,校勘的人才,惟艰于校勘之求意思是说但是困难……,就是困难在对于要校对的这种人(人才)的要求很难,很严格,非常地困难,【罔须胜其事,细其心,且当恒其德也。】固就是必须要,固须就是必须要,必须要胜其事,胜就是负担得起,固须胜其事就是必须要负担得起这种的事情,细其心,且当恒其德也,意思是说要校对的人的这种人才,必须要负担得起这个大责任,细其心就是他的心要很微细,哪个地方讲对,讲不对,他都知道,而且当恒其德,而且要……,恒就是永远,永远这样子,又要有德行,就是说他能够负担得起这种事情,他的心又很微细,而且又很有德行,永远都是这样子。【辛亥夏,】辛亥,民国六十年,民国六十年的时候,【古粤许宽成教授,慨而任之;】古粤就是广东省,人家所说的广东省,广东省有一个许宽成教授,慨而任之,“慨”就是很高兴,一口答应,一口答应,【复得郑胜阳居士之助,】又得到台中的郑胜阳居士的帮忙,【遂铸铅易型,自成新版;】因此就改变用铅,铅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前的印刷一块、一块打版,就像现在打字的,以前是一支、一支排着,排着,铅版,因此就用铅版,铅,铅,用这个铅,铅的版去做,改变它的形貌,自成新版,【并拟遍搜旧刊而封之,】并且,并且,拟就是拟定准备的意思,准备要普遍收集以前旧的版本,封之就是除掉,以前有很多错误,很多错误,一定要把它除掉,并拟就是准备,要好好地来收集这个旧的刊物,封之就是把它封起来,不要让它流通,【不使重出于世。】为什么呢?因为错误太多,不可以让它重新出来外面,因为这个错误太多,【嗟夫!无圆公讲义,要解不彰;无要解,阿弥陀经之秘不显;】意思就是说没有圆瑛法师的讲义,虽然蕅益大量的要解很好,但是不能明显显示出来,叫做要解不彰,若没有圆瑛法师的讲义这个要解就不彰,不彰就是……,不彰的意思就是不明显,显示不出来,若没有要解,《阿弥陀经》的……,“秘”就是深奥的这个道理,没有显示出来,没有显示出来,没有圆瑛法师的讲义要解就显现不出来,若没有这个要解……,《阿弥陀经》说秘密的道理显示不出来,【无《阿弥陀经》,】净土法门就不能普被三根,【净土之普不被;】“普”就是不能普遍,【无净土,无量佛法不能济其穷矣。】济其穷就是众生的意思,无量佛法不能帮助这些众生了生脱死,这简单讲就是这个圆瑛法师的讲义,若没有要解就显不出来,没有要解《阿弥陀经》的意义显不出来,没有《阿弥陀经》净土法门就不能普遍帮助众生,若没有净土法门,众生就不能得救,简单讲意思就是这样。【稔(rěn:酝酿成熟)其事重大也如此,】稔,把笔拿起来,就是两大的事情也不会比这个事情更大,叫做稔其事重大也如此,就是说再重要的事情都没有比这种事更重大,也不过如此,【又安可再容鲁鱼亥豕,】那么怎么可以再容忍……,鲁鱼亥豕就是文字因为形近而传学错误,这句话意思就是说鲁鱼亥豕,底下辛亥的亥,豕就是猪,一般人讲是shǐ,那么鲁鱼亥豕的意思就是说是一个典故,如果我们查这个《康熙字典》,意思就是说以讹传讹的意思,简单讲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以讹传讹,错误再传下去还是错误,这是一个名词,又怎么可以再容一错再错呢?鲁鱼亥豕就是错误再传下去,再传下去,又不对,【混淆于人心耶?】这样来混淆我们众生的心,不可以,【闲尝省其咎由,其辞至无可遁,其事至无可委者:何以未先砖本于上海,后不肇末于台湾,任其悠久流讹,垂三十年也?】这一句很难、很难,很难、很难,这保证看不懂的,我这句话跟足足想七个多钟头,这句话,闲尝省其咎由,我私下常常这样想,想经典这样印,不对又再传下去,不对又再传下去,是因为什么呢?因为什么呢?其辞至无可遁,其事至无可委,底下又问,为什么,叫做何以,为什么未先砖本于上海,后不肇末于台湾,把笔拿起来,砖本,画起来,肇末,画起来,这是一个名词,砖本肇末是一个名词,砖本肇末就是说,应该先就平等其本,后正其末,简单讲就是这样,所以这句话实在讲,砖本跟肇末它是一个名词,他现在把它分开来了,你看,看不懂,以未先砖本于上海,砖本就是说先等其本,就是说它这个版本是这么好的东西,你为什么不从上海来改变呢?后不肇末于台湾,又不纠正后来的台湾的这些众生,或者是这个书籍,意思是说应该,为什么不先从上海的版本改变,后来又不……在台湾……,流通到台湾来的这个版本又把它改变,任其悠久流讹,垂三十年也,任其一直流传一直错误,一直流传一直错误,垂三十年,就是近三十年,接近三十年,何以就是为什么,意思是说很感慨的意思,这明明不对,为什么在上海没有先把它改变,为什么到台湾又没改变,让它一直流传,流传三十年,【不知而翻,是其疏;知而仍之,是其慢。】不知道,你来翻译,这就是疏忽的意思,是其疏就是疏忽,没注意到,知而仍之,是其慢,明明知道这本翻译不对,你又印它,这样就是我慢,要纠正,你没有纠正,错了又继续让它错,这样不行,【信奉弘护云乎哉?】信奉的人,弘法的人要如何去说、去传法呢?信仰净土法门的人,弘扬净土法门的人,他到底要如何去讲,要如何去传呢?全都不对。 【今之刊也,在正其讹;讹正而后流通,冀少补既往之愆(qiān:过失)也。】这个时候我们若刊出,刊物把它刊出来,在正其讹就是要纠正这个错误,讹正而后流通,这错误若改正之后把它流通出来,冀少补既往之愆也,希望多多少少可以弥补过去的错误,愆就是错误的意思,这个跟一千、二千的千同音,冀就是希望,希望多多少少能够弥补过去的错误,【若因之】这样有改变之后,【忽者不忽,】忽略的人他不忽略,【弗信者信,】不信仰佛教,不信仰净土的人,这样来相信,【是又今刊之所切愿者矣。】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刊出来这本经典最重要的注解,最重要的愿力,最切愿就是最重要的愿力。 中华民国六十年辛亥仲秋稷门李炳南谨识 “中华民国六十年辛亥仲秋”仲秋就是阴历八月,“稷门”就是山东人,山东人,稷门就是山东,“李炳南谨识”谨识就是他写的,这位李炳南老居士,这篇文章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写的,可见他的学问有多么渊博。 那么李炳南老居士他从大陆来到台湾,一开始也是在小屋中讲经,三、五个,十个,慢慢、慢慢地发心盖这个慈光图书馆,这个台中莲社,这位老人家是非常的了不起,教内外的大德、在家居士,每一个人都很赞叹、很尊重,这位李炳南老居士他是戒律持得很严格,若就他本身的德行、学问、修行,可以说在居士方面是第一名的,第一名的,那么我们出家人也是非常地赞叹,非常地赞叹,这位李炳南老居士无论他的戒律,无论他的修持,无论他的学问,他的愿力,就是值得我们钦佩,值得我们钦佩,我相信他今天因为是在家,他今天若剃度,我想应该是一代祖师,一代祖师,听人家说他的生活对自己有多么了不起,比如说他的房间,一间房间小小的,那么他的书摆放好,摆放好,那么放哪里,他的东西就是整理得很整齐,很整齐,一张小床,过着那种安贫乐道的日子,若电灯熄灯时,他手伸出去他就知道这本是什么书,这本是什么书,房间里面若没有电灯,手伸出去抽出来,他就知道那本是什么书,意思就是说他的生活,生活得包括他的书,他都整理得一丝不苟,对他自己的行为他的生活,他以身作则让人家看,所以讲这样就很惭愧,出家人不一定做得到像在家人这么了不起,所以我们是赞叹,非常、非常地赞叹,李炳南老居士,是不是? 我在读逢甲大学的时候,那么在台中他都有办这个寒假、暑假的研读班,研读班,那么我总共在那边读七、八届,读七、八届,他在讲《华严经》的时候,我虽然听不懂,也很喜欢去听,只要我没有课,没有考试的时候,尽量去听他的《华严经》,若听不懂,有时候这句话今天听一下,经过一年,咦!这一年前李炳南老居士就有讲过了,就悟到这一句,所以有时候听经,第一次听他会迷迷糊糊,会迷迷糊糊听不懂,但是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时候他就会去悟到,所以听经有这个种子,有这个清净的种子,总是很好。无论我们会成道,不会成道,先结这个善缘,先结这个善缘。 圆瑛法汇序 那么这句是(圆瑛……。这个序是圆瑛法师所写的,圆瑛法彙序,现在)是在赞叹圆瑛法师的这本经典,他这本经典的好处,的了不起,是在赞叹圆瑛法师,这是一位林居士写的,写赞叹圆瑛法师的这篇文章。 【闽中山川磅礴。灵气所锺。高僧辈出。黄檗心要。百丈清规。古德流风。至今犹有存者。】闽中就是福建省境内,福建省的境内,山川磅礡,这个山、川,磅礡就是水势澎湃,水势很大,意思是说很好的地理,我们所说的地灵,地灵才有人杰,意思是说很好地地理,磅礡就是充沛的样子,水很充沛,山川磅礡,灵气所钟,灵气就是地灵,地灵这个气,所钟就是聚集,集合起来。高僧辈出,出了很多高僧。底下就比喻一些例子,比如黄蘖禅师,把笔拿起来,这黄蘖是一个禅师,是开悟的圣者,这是一位开悟的圣者,他讲这个心要,就是怎样会开悟,黄蘖禅师,就是他讲这个心要。百丈清规,这百丈禅师订这个丛林的规矩,清规。古德流风,一位古时候大德,流风就是这个道一直流传下来,一起流传。至今犹有存者,起到今天还有存在福建省里面,福建省里面。【圆瑛法师。籍隶古田。】圆瑛法师是哪里的人呢?我们说我们这个籍贯,籍隶古田,古田是一个地方,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名,他是属于这个古田这个地方。【蚤岁脱俗。】这个“蚤”跟我们早、晚的早是一样的意思,蚤岁脱俗,意思是说很早就出家了,不是像我这么晚,我二十七岁才出家,今年三十七,出家十年,那么人家是很早就出家了叫做蚤岁脱俗,脱俗就是脱离俗缘来出家的意思。【真参实学。】他是确确实实在参学,确确实实在学道。【孜孜弗懈。】孜孜弗懈就是很勤劳学习,很勤劳参学,没有懈怠。【卒能成就其德业。】所以最后他能成就,一切的道业,【光明俊伟。】很光明、很伟大。【与先哲同揆。】先哲就是以前的圣贤,跟以前的贤人,“同揆(kuí:道理,准则)”就是同一个道理,意思就是说古时候人怎么讲,他就是怎样道理,这揆就是同一个道理,他所讲的跟古时候圣人所讲的道理是同样的意思,同样那么行的意思,与先哲同揆,哲就是圣贤,揆就是道理。【乡人士皈依座下者。如水趋壑。】他的同故乡,同乡的人,来皈依的人,皈依座下的人,如水趋壑就是像水流入深谷内,像水流入深谷内,【比岁卓锡浙东。先后住持七塔天童二寺。法雨覃敷。】覃就是大,敷就是施,布施的意思,他就大大的布施这个法出去,大大的布施这个法出去叫做法雨大施。覃敷就是大施,大大的布施。【三根普被。】上根、中根、下根的人全都被他蔽荫到。【余今夏曾诣天童。】我今年的夏天曾经参访天童寺,【参承道席。】就是亲临请他开示,参承道席就是亲临请他开示。【是时方演讲楞严。】那个时候,那个时候他正在讲《楞严经》。【缁素翕集。】缁就是穿黑衣服,我们今天穿这个黑衣服,出家人的意思,素就是白色,就是在家人,缁素就是穿黑衣服的出家人(,穿黑衣服的出家人),跟穿白衣的在家人,缁素简单讲就是僧俗(,僧跟俗)。翕(xī:聚集)集就是集合。【法师阐明义趣。机辩纵横。】说这个法师,他阐扬……,这个义趣就更《楞严经》的义理,阐明就是说明它里面的义理,最重要的地方。机辩纵横,机辩纵横就是说他的反应很快,辩才无碍,纵横就是所向无敌,你走到哪里都是无对手。【听者无不悦服。】听者无不悦服,每一个在听讲经的没有一个不心悦诚服的。为什么圆瑛法师的辩才无碍,很简单,上辈子持清净戒,上辈子持清净的口业戒,这张嘴持得很清净,所以都赞叹众生,他不曾诽谤众生,不曾嫌弃众生,不曾打听众生的各种来说是非,他不曾这样,到他哪里,静悄悄,所以他这辈子,圆瑛法师他的口才辩才无碍,除了他有宿世的慧根以外,他就是上辈子没造口业,若上辈子他有造口业,要当一个法师他的智慧跟辩才无碍,还得音质要好,他讲经的声音听起来很舒服,有的人他是饱学之士,但是他讲话会沙哑:现在要讲这个《弥陀经》(法师学子嗓有病人说话的声音)。听完了,那天就生病了,不骗你,声音沙哑(众鼓掌),所以说人家有这种天份,人家有这种修持,不是没有原因的。为什么?持戒清净,所以要以持戒为学佛之要,持戒是我们学佛最重要的。【又以持戒为学佛之要。每反复诰诫而不已。】他每次都重复再重复。啊!持戒是很重要,持戒是很重要。【信乎宗说兼通。】信乎就是几乎,这个信不是相信的意思,这个信不是相信的意思。信乎意思就是说几乎,差不多,宗就是禅宗,说就是显教,无论禅宗的心法还是显教的说法全都通达,说就是解门,宗就是心法,信乎宗说兼通,【行解相应。】简单讲就是说差不多,几乎,他的禅的这个心要,他的教义教理的通达,他是行解相应,不但他会做,还会解,对这个佛法还会了解,了解还会去做,做还会了解,相应的意思。【足为学者之模楷也。】是我们要学的人的楷模。就是他的模范,他的模范。好!今天解释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念佛) 【今上海佛学书局。以法师平生撰著。汇刻行世。征序于余。】昨天讲到福建省圆瑛法师,那个地方出了很多的高僧大德,这是说这个本书在印行之前,上海的佛学书局,以法师这辈子的著作,著作,彙刻行世,就把它集合起来印行,征序于余就是说要求我来为他写一篇序文,一篇文章还没有开始叫做序文,征序于余,就是说征求我来写这个序文。【夫我佛设教。法门虽广。无非使人解粘脱缚。】因为我本人没读过汉文,从小都读国语,又很少在看黄俊雄的布袋戏,所以这汉文就读不来,这点对大家很抱歉,我就不能像会宽法师那样那么会讲台语,会宽法师在讲台语讲得很顺,妙广法师,我没办法,我从小就是一直读书、读书,读二十几年,全都读国语的,有一次我也想去学台语的,老居士教我,台语是八音,很难读,读这个怎么读得来,读二十几年的中文,读这个破音字读不来,我说:没办法。这没办法,所以很抱歉,对大家很抱歉,不能读这个汉文给大家听,夫我佛高教,法门虽广,我们这个佛门设这个教,法门虽然很广大,无非是要让人解黏,就是这个烦恼常常在向上,黏住的意思,业障如影随形,比如说我们坏脾气,一点小事就发脾气,一点小事就攻击别人,痛苦、烦恼就常常黏在心里,这个要解开,解破,事实上这是很简单的事,但是大家看得很难。脱缚,我们这个心就是被这个境界绑住,被烦恼绑住,研究这个佛法,要来信佛,不是要来拜平安的,是在拜解脱的,在拜解脱的,所以这个柏拉图说:一切现象皆是我们的牢狱,一切现象皆是我们的牢狱,说我们这世间一切的现象就是把我们绑得死死的,像监狱般把我们关着,缚就是绑住,绑住,那么我们今天要修行一定要从心下手。底下说【明心见性而已。】看到我们本来的面目来见到我们的本性,这是最重要的。【学道之士。真积力久。】学道的人,真就是本性,我们这个本性一直显化出来,一直显化出来,一直显化出来,真积力久,真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回光返照,回光返照,这个久了力量就跑出来了,力量就跑出来,以前我……,几年前听到人家在诽谤我们佛教,心里很难过,一直想跟他辩论,到了今天不同了,没感觉了,因为我们成佛做菩萨的阶段,一定要有逆境才有可能成就,这个逆境就是一种力量,逆境就是一种力量,今天人家为什么对我们这样呢?我们自我检讨,我们若有过错我们忏悔,我们若是没有过错,他讲什么都没有关系,所以这个逆境一直来、一直来、一直来,我们今天凡夫就是说这个诽谤、批评都来,没有的事他也讲,现在一直想要阻挡他,现在内心就产生一股力量,逆境来一直要阻挡,就产生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他会很痛苦,要召开记者会,打官司,要来说明,全世界都一样,即使你是律师也一样,博士也一样,都想保护自己,宗教家在处理事情就不一样,大修行人在处理事情就不一样,随便你讲,我若问心无愧,随便你讲,我不解释,也不用记者招待会,也不用辩论,你讲什么反正你高兴就好,你讲这样,你的良心自己知道你讲这样对或不对,我今天根本就不用跟你解释,你讲我是你比我还痛苦,你讲的都是子虚乌有的事你怎么会比我还快乐,子虚乌有的事你怎么会比较快乐,众生有无量的恨,但是我们佛法有无量的慈悲,恨一定赢不了慈悲的,你记得这句话,仁者无敌嘛!你一直恨别人,讲的都是不实在的事,你那个恨你还没有打倒别人你就先倒了,整天就恨别人,想要怎样,要招兵买马,要攻击,要诽谤人家,要全台湾省的人都对这个法师反感,人家还没有对这个法师反感你就先倒了,你就寝食难安了,难道不是这样?所以我跟诸位讲(众鼓掌):整天想要害人的人,要讲人家坏话的人,他绝对活得很痛苦,别说往生极乐世界,平时他就很痛苦,折磨自己嘛!对生命不认识的人,生命对他是一种惩罚,对生命不了解的人,生命就是一种处罚,我们对生命不了解,生命就是一种惩罚,因为你根本不觉悟,整天都在跟人家过意不去,整天都跟这个不和,跟这个人不和,跟那个斗,这样众生哪有什么?我们原谅别人,不跟别人计较,放下,三餐吃得饱,好好修我们的行,做我们的工作,所以说明心见性,我们若要学道的人这个悟性要提起来,悟性若不提起来,你整天光是挡这些是非你就受不了,愈高位是非就愈多,你不修行便罢,你若愈修行魔就愈多,真的,所以真积力久,【有悟于第一义谛。】我们这个悟性若出来力量就强,有悟到这个第一义谛,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就是说不可思议的境界,无诤的境界,无量的慈悲心的境界,绝对的境界,中道的境界,第一义谛就是中道的思想,过与不及,统统不对,第一义谛就是无所著的思想,第一义谛就是绝对的忍辱思想,第一义谛就是柔软心的思想,第一义谛就是永远是保持这么清净的内在,这第一义谛永远就是保持这么清净的心,不曾动过一个念头要去害人,不曾动过一个念头要去讲人家的坏话,不曾动过一个念头去搬弄别人的是非,不曾动过一个念头去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不曾这样,这就是佛法,【灵光独耀。】灵光,这个灵光不是世间人所讲的起乩,灵光就是佛光的意思,佛光的意思,意思是说我们内心若是有平等心就产生智慧,有智慧他就无量光明的意思。独耀就是别人没有,我们就产生,所以修行不只是念佛而已,开悟很需要,修行不只是念佛而已,开悟很需要,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你不要念回脱根尘,会笑死人的,迥脱根尘就是摆脱六根跟六尘的束缚,要是这四个字你能去参、去悟,那不得了,什么叫做迥脱根尘呢?摆脱,解脱这六根跟六尘所产生的痛苦跟烦恼,简单讲一句话,六根就是什么?眼睛,还没有学佛以前看大家全都不顺,学佛之后,记得!看大家都很顺,要看大家都很顺,看这个也很顺,看这个也很顺,这样我们的心二十四小时就不会动摇,我们今天为什么会痛苦,就是看每件事都不顺,看每件事都不顺,这样就是自己自我痛苦,处罚自己,处罚自己,我恨你,人家还没倒你就先倒了,恨到心揪成一团,打针也没有用,人家又不理你,问他:我在恨你你知道吗?不知道。噢!我恨你多久了你还不知道,可恶。众生,若是我,我不会去恨人家,恨他是我们比较痛苦,他不会比较痛苦,嫉妒他,我们比较痛苦,他不会比较痛苦,富裕人家,嫉妒富裕人家,若富裕的人一直富裕,我们是穷得要死,我们再怎么嫉妒还是这么穷,所以说嫉妒别人本来已经输一层,娘娘别人输二层,你已经输人家的钱财、才能,你还嫉妒别人,输二项,输人家的修养跟钱财,所以安贫乐道,六根就是这样,控制这个六根就是这样,看每件事都看得很顺,耳朵是听的,每件都听得很顺,接受人家的建议,接受人家种种的忤逆,接受种种诽谤、攻击,都没有感觉,圣人就是这样,禅师就是这样,这若真正开悟的祖师大德,你就是全台湾省每家报社都攻击他,他还是一样,没感觉,写的人要负因果倒是真的,被人家诽谤的不用,因为他很解脱地过日子,所以迥脱根尘,简单讲就是摆脱六根跟六尘的错误的错觉、束缚,因为我们就是错觉、错误,所以今天会痛苦,摆脱不了。【虽不立文字。可也。】意思是说明心见性的人悟到第一义谛中道思想,他六根、六尘都超越,所以他不立文字,就是说心,论你这一颗心。【其或明宗弘教。发为文辞。等身着作。】“其或”就是有的人。有的人是明心见性,悟到我们这个本性他不用文字,底下这段说有的人是弘扬佛教,“明宗弘教”:“宗”就是讲心地的法门,八大宗派,弘教就是显教,说法,发为文辞,用这个文章,用这个语言,等身著作,发为文辞就是写出来,【亦可也。何以故。】为什么呢?【此心既空。则文字与实相。不相违异。】这个心很空,空到无一切法,这个文字跟实相不相违背,文字是写在书上,写在纸上,实相就是我们所讲的中道,我们所讲的第一义谛,我们所讲的解脱,我们所讲的无所住,我们所讲的超越虚空,我们所讲的心,《金刚经》所讲的佛说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这实相就是说无相无不相,实相就是说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实相就是不可思、不可议,实相就是绝对的心理状态,实相,我们所谓的禅,所谓的禅就是实相,所以文字跟实相,不相违背,为什么呢?文字你若观照,当下就是实相,实相是本体的东西,文字是外相的东西,简单讲就哲学来讲philosophy([fi’lɔsəfi]:哲学。法师用英语说),文字就是现象界,实相就是本体界,照哲学来讲,实相不是本体界,本体界,哲学界对本体根本不是悟,那是初衷地揣测跟推论,但是藉着哲学的名词只能说文字,这是现象界,实相就是本体界。“不相违异”,不互相违背。【故法师愿力宏毅。】意思是说圆瑛法师的愿力很大。【所至修废举坠。】所到之处他就……,修废,寺庙坏了修补一下,没有斋堂,没有讲堂,或是没有大殿修补一下。“举坠”就是以前衰微的事物,要把它振兴起来,所至修废举坠,就是说圆瑛法师到每一间道场就把这个庙再建起来,建立这个讲堂、大殿,整理藏经种种。【巨细靡遗。】巨就是大小不遗漏,意思是说大件、小件,“巨”就是大,大件、小件都没有漏掉。靡遗,不遗漏,没有漏掉,这圆瑛法师大小事情都没有漏掉。【至于挺身卫道。处事变艰危之会。不怵不挠。尤为难能可贵。】关于挺身卫道意思是说为了佛教舍身命,为了佛教舍身命,那么因为我们为了佛教舍身命,所以佛教慧命能够继续传下去,够继续传下去,要跟诸位讲很虔诚的话,外道一定无法破坏佛门,只有佛门会破坏我们的佛门,佛门在破坏佛门才是厉害,山头主义太重,门户之见太重,利害关系冲突,道场对道场会拉信徒,法师对法师互相攻击、诽谤,这都不是修行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家都是佛的弟子,有修,没修也全都是佛的弟子,有修行的人就是佛的好孩子,没有修行的人就是佛坏孩子,好孩子,坏孩子都是佛的孩子,佛祖也是很疼他,奈何说这个是坏孩子就拿刀要让他死,要把他斩死,没有这样,佛门就是都这样,自命清高,认为我就是持戒清净,别人都没有修行,我持午,我日中一食,我很有修行,别人全都不好,只有我这个师父好,只有我这个宗教好,只有我这个派门好,这就犯菩萨戒,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诽谤别人,别人修行都不对,只有我们的修行对,不要这样,不要这样,所以佛门会互相攻击,就是因为我们的悟性没有提起来,我们今天若悟性有提起来,全都平等嘛!人家他发一个大心要弘法,我们来支持,人家他发一个大心要做水陆,我们要支持,人家他发一个大小要打佛七,我们也要支持人家,我们为什么不赞叹呢?为什么要互相攻击呢?这样不好,这样不好,所以至于挺身卫道,说真的要摆平佛门的是非那才是能人,这外道要破坏我们佛门,不可能,很困难,只有佛门要破坏我们佛门才有可能,穿同一件衣服在斗地才够力,若穿不同衣服在斗,没什么力量,你袈裟一件,我也是一件,你这件又不比我的大件,所以说我们出家人,或是在家要拥护三宝,出家人僧赞僧,有是非,马上摆平,丛林无争就是福,丛林若无争,这就是丛林的福。“处事变艰危之会”:就是说这个圆瑛法师无论怎样变,无论怎样困难,无论怎样危险,之会就是之际,“不怵不挠”(,把笔拿起来):“怵”就是恐惧。不恐惧。不挠就是不屈服,所以一个出家人他不但弘法,而且还是精神伟大,不怕死,尤为难能可贵,难能可贵。【惟其真理既彻。】惟其真理既彻就是因为……,“惟”就是“就是因为”,就是因为真理就是我们的本性,既彻就是悟到,所以悟到之后开大智慧,【应物无方。】应物无方就是孔子讲的君子不器,君子不器就是器具的器,器皿的器,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这个茶杯,这个茶杯只可以装茶而已,茶杯装茶做什么?让我们喝茶,它就不能当引磬来用,这引磬要做什么?引磬只能响,不能当茶杯,君子不器就是不只是做一种用途,不器就是……,君子不是只有一种用途而已,每一种他都很厉害。应物无方的意思是说既然他开悟,他有大智慧,什么境界来,他就是这么冷静,这么有智慧,应物无方就是待人接物一切圆满,无方就是绝对的圆满,无方就是没有一定的方向,意思是这样,但是他的意思是很圆满的意思,很圆满的意思,没有漏洞,应物无方就是待人接物圆满,圆满。【虽炽然有为。而不著有为之相。】虽然置身在火焰世俗当中,但是……,有为就是世俗当中,炽然就是像火在烧一般,有为法就是我们所讲的世俗中,而不著有为之相是什么意思叫呢?意思是说虽然在众生当中打滚,意思是说出淤泥而不染,不著有为之相,若能领会佛法就是那两个字而已,不著,不著就是无所住,你若用佛法来讲,佛祖四十九年才讲一个字而已,讲:空;若讲两个字就是“不著”;讲三个字就是“无所住”,无所住,无所著;讲四个字就是“一切法空”,没有一切法,起心动念若动到一个法是真实的,就是意识的产生,所以哲学家,这个思想家他就不能解脱,他不知道思想是一种错误的执著,哲学家他错误就是错误在他这个悟性不出来,他用这个意识在做他主观的推论,所以他当下推论的东西是一种标准性的东西,他没有破一切相,没有破一切的烦恼,所以他就用意识去揣测,所以哲学不究竟,哲学不究竟,科学不究竟,只有佛法,为什么呢?他的我执都没有破,我执都没有破,所讲出来的都是意识的产物,哲学家也知道这色身是假的,哲学家也都知道这色身是假的,但是色身假的是用观照,是用意识,但是他没有悟到本性他没有办法解脱,没有办法脱离时间、空间的束缚,他动一个念头时间、究竟就束缚住,动一个念头时空就束缚着。哲学家说:宇宙的银河系外面是怎么样,是open,是无止境的开放的宇宙。哲学家又说:不对、不对,凡是事情都有尽端,所以这宇宙是对封闭的,close,封闭型的,佛就不是这样讲了,佛就说你的心若放大,宇宙就大,你的心若缩小,宇宙就小。唉!佛实在厉害,讲来讲去就是佛最厉害,他一句话就一针见血告诉你,虚空没有真实的东西,唯心所造,太厉害,一句话就知道(太厉害),所以说度量若放得很大,当作死人,活死人,活着当作死人,眼睛不看有的没有的,耳朵不要听是非,嘴巴也不要……,像死人不要讲是非,活死人能成道,虽然活着当作死了一样,不见是非,不看是非,不传是非,不讲人家的过错,认真修行保持清净心,每个都成就,哪一个不会成就,我们今天不会成就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不会成就是为什么?六根六尘害死我们,整天就是在注意别人,他不曾注意自己怎么会成就呢!所以说惟其真理既彻,应物无方,虽炽然有为,而不著有为之相。底下说:【故观法师之文。即事即理。圆融无碍。】所以我们这个时候看法师的文章,事就是理,理就是事,讲到事相我们就知道它的本体,讲到本体,理体的东西,我们就了解这个事相,就是事理圆融,不偏事,也不偏理,理事是圆融,圆融就无碍。【而佛法之体用彰明。】这样就显出来,体就是我们的本性,用就是我们日常生活身、口、意所产生的东西。有一位禅师在掘土(,在掘土,在掘土),一个人从很远,好几千公里来的,要请教他佛法,他正在掘这个稻田,掘、掘、掘……,这个徒弟来就对他下跪顶礼,稻田照样跪下去,地上都是肮脏的东西照样跪下去向师父顶礼,要求法,跪下去,他说:请问禅师,什么是佛法?禅师说,说什么你知道吗?猜猜看!什么是佛法?禅师说:本性就是佛法。这个徒弟又问,问第二句,本性是什么?他那支锄头,锄头再继续掘,都没有讲话,本性是什么?在作用,在作用,这样听得懂吗?(众鼓掌)意思就是本性在我们的心中,二十四小时它都在作用,是你不注意,你根本没有悟到,你不知道本性在作用,本性在作用就是清净心,就是本性在作用,慈悲心就是本性在作用,无所著就是本性在作用,大智慧就是本性在作用,所以他继续掘就是无所著,就是工作照这样子做,无所著,这就是佛法。(众鼓掌)这个徒弟当下开悟,开悟,人家这样掘,讲两句就开悟,我们搞这么久都没开悟,没开悟,而佛法体用彰明,体跟用全都表现出来,在生活当中。【具可于言外得之。】都可以在他的文章外,就是他的涵义,言外就是他的文章的涵义可以得到,言外就是他的文章的涵义可以得到,意思是说文章写得很好,他都含有这个修行,体、相、用这个诸法三分里面,全都包括在里面。 【呜呼!魔说害教。鱼目混珠。】魔说害教,鱼目混珠,这个字“珍”不对,把它画叉,这珍不对,就是珠,要改一下,这个字要改,鱼目混珠,他打字打错了,打成“珍”。这个魔说是伤害我们佛教,鱼目混珠就是鱼的眼睛混浊,看不清楚,看起来又像佛教,看起来又不像佛教。【大法之陵夷甚矣。】陵夷就是摆平,陵就是大丘山,夷就是平,这个佛法就像高山那么伟大,但是已经被人家铲平了,被搞乱掉了,看起来都是吃素的,大家也都在讲经,大家都在讲经,但是说的是不是正法,那就不知道了,电台也在讲经,在家也在讲经,法师也在讲经,一贯道也有在讲经,回教也在讲经,基督教也都在讲经,反正现在也分不清楚了,大法这陵夷甚矣意思就是说……,大法就是佛法,我们这个佛法已经被人家侵损,被人家摆平了,摆平了,【有如法师言句。引经据论。涵义深广。而归于平实。】好像法师的语言,底下一句、一句,引出这个经典的根据,涵义很深,很广大,而归于平实,平实就是日常生活都悟到得到的东西。【是能灿真灯放既昏。续慧命于将坠者。】就是能够灿,发扬光大,真灯就是佛灯,既昏就是众生,众生迷迷糊糊,这个佛的灯就显示出来,真灯就是大智慧,能够灿,灿就是无量的光明,真灯就是佛灯,就是大智慧的意思,一个大智慧开众生的智慧,破除众生的昏迷叫做灿真灯于既昏,续慧命于将坠者,续这个慧命于将坠者,要掉下去的人,听经闻法再把他拉起来。【余安得不为之往复赞叹也哉。】我怎么会不为他再一次,往复就是再一次,重复,重复,再一次,赞叹也哉,也哉,也乎。 【闽侯林翔敬撰】 撰就是著述,我们讲林居士不对,在这里纠正一下,要讲侯居士,福建省有一个侯林翔居士,敬撰就是他写的。 (后一日,慧律法师)我们纠正一下:那么闽侯是一个福建省的县,我看到这一句的时候也考虑了很久,但是因为字典没得查,字典没得查,《康熙字典》也没有,所以这个就是说福建省里面有一个闽侯县,有一位林翔居士,敬撰,撰就是著述的意思,所以在这里跟诸位修正一下。因为这个是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有时候我们会认为闽就是福建,侯林翔变成姓侯,名叫做林翔,但事实上去查起来不是这样,是闽侯县有一位林翔居士写的。好!我们已经纠正完了。 弥陀要解讲义序 【法门无量。统如来随机而说。衆生既各入门。终令圆入佛道者也。夫弥陀经。乃释尊普被三根。群摄利钝之法。故佛于方等中。不俟请而矢口告舍利弗。】读一下汉文。“法门无量”就是说佛法有很多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统”,把笔拿起来,都是的意思。全都是如来应机而说,随众生的根机而说,众生既各入这个门,入门了。“终令圆入佛道者也”:慢慢、慢慢进入这个佛道到圆满这个佛道,意思是说引进来是一回事,进来之后再继续进修,所以我常常说,说:无论法师,无论在家菩萨,听得懂,听不懂都不管,今天来两个钟头,听一句也没有关系,也会开智慧,听一句也好,何况说每次来,慢慢入佛道之后就把他圆满这个佛道。“夫《弥陀经》,现在在讲这个……,夫是虚字用法,哇!这个《弥陀经》是世尊,释迦牟尼佛为了要普被三根,普被三根就是照顾、保佑,普遍在保佑这个三根解脱,加持,保佑就是加持,三根就是上根、中根、下根,上根器的人一听到,开悟,中根器的人听到之后会用功能够了生死,下根器的人就是经过种种的逆境,告诉他结婚不快乐,他就不相信,就结看看,下根就要遇到他才会觉悟,告诉他:你不要做会首。他就不相信,会首做下去,会钱被倒三、四个,一个三十几万,三个刚好几百万,在那里苦恼无量,苦恼无量,《往生咒》若念下去就想到几百万被人家倒了,所以我们人一定要经过结婚波折,被太太烦恼到,还是被先生烦恼到,还是被众生,被孩子烦恼到,金钱烦恼到,左邻右舍烦恼到,开始就想要来精进,要来听经了,要来听经了。有一个老菩萨(,有一个老菩萨),第一次我遇到她的时候,我告诉她:老菩萨!你要来念佛。嗯!世间很快乐。我说:怎么说?我儿子当医生,我媳妇学历也很高,也很孝顺,很孝顺,我这个孙子也每个读书都很行,是不是这样?这就是众生最享受,最快乐的。听不入耳。经过三年之后,老菩萨又再来,说:老菩萨!你不是觉得世间很快乐,不用听经,不用念佛。师父讲得对,世间痛苦,世间痛苦,我儿子……。一讲就哭泣。上个月发生车祸,我的媳妇待不住,跑回娘家,开始现在变成孤单老人。这个众生都不了解,所有的金钱、财物、名利都是暂时的,所以这个下根机的人,所以这个下根机的人他就要碰到,碰到他才会想要精进,若没有碰到,他就不会想要用功,所以说要看个人的根机,跟诸位讲,佛教讲的,超越一切的心理学、哲学、科学,一切世间的《老庄》、《易经》,都无法跟佛经比较,绝对没办法跟佛经比较,我不是不论它,我是有感而发。底下,群摄利钝之法,群就是广,来广摄空上利根的众生,钝根的众生,所以佛法在方等,就是《方等经》,把笔拿起来,方等就是大乘经典(,方等就是大乘经典),所以佛在大乘经典这样说:不俟请而矢口告舍利弗。不俟就是没有等。没人请,没有人请问世尊,世尊就亲口。矢口就是亲口。跟舍利弗这样讲,【广赞极乐妙境。】来赞叹空虚极乐世界,它这个很微妙,不可思议的境界,深深来赞叹阿弥陀佛的光跟寿,光就是空间,寿就是时间,所以阿弥陀佛叫做无量寿佛,叫做无量光无量寿,意思就是说有无量的光明,无量的生命,无量的光明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无量的生命就是贯通过去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所以光是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意思是说十方无量的时间、空间,全都光明的意思,【深叹弥陀光寿。】光跟寿,【劝人坚固信愿。专持圣号。】劝告人家要坚持,坚固我们这个信跟这个愿,信就是深信有一个极乐世界,深信有一个阿弥陀佛,深信说我们释迦牟尼佛说的是正确的。愿就是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不要再做六道生死的凡夫。聪明的人,今天来听经大家都要念佛往生,谁要在这里团团转,再怎么富裕也是花得完,也是会死,身体也是会烂,再怎么美也是会老,再怎么英俊也是会烂(众鼓掌),聪明的人,每个听到佛经每个都拼命来共修念佛,谁要在家里看电视,那是傻瓜才这样。坚固信愿,专持圣号,专持念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我常常劝告这些众生,你要买两串念珠,第一个要买一串一百零八颗持咒,放在家里,第二要买一串小条的挂在手上,二十四小时才不会忘记,每天念,每天念,挂在手上也会保佑我们,专持圣号,我们今天若没拿念珠会常常忘记,常常忘记,若有拿念珠,至少念几句,积个善根也好。【定得往生。终成佛果。斯经也。】就是《阿弥陀经》所讲的这本经。【乃世尊以平等心。运无缘慈。】无缘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慈悲,意思是说大慈大悲的意思,世尊以平等心运用着没有任何条件的慈悲,无条件的慈悲叫做无缘慈,意思是说对一切众生,不是说你今天发心一百万来,我才这样对你慈悲,不是说你今天发心一万块来,我就不理你,不是这样,统统平等。【放无量法门。开出方便中最方便。捷径中最捷经者。】于无量法门,有的人持咒、念佛、拜佛、拜忏、拜山、参禅、结手印,噢!这很多,无量法门,开出一个方便中最为方便,捷径中最捷径,最直,捷径就是直径。两点什么最近?直线最近,直线最快,捷径中最为捷径。 因为【良由末世衆生。】“良由”就是因为。因为末世的众生。【善根暗钝。】这个闇跟黑暗的暗是同样的意思,善根暗钝,【世缘嚣杂。】这世缘很混杂,若要来听一下经,孩子感冒发烧要注射,要来听一下经,哇!人家打电话来要收会钱了,要来听一下经,孩子拖着不放,没办法,所以说世缘嚣杂就是很复杂。【摄心尤难。】要摄这个心非常地困难。底下,开出方便中最方便的,最快、最直接的,但是因为末世的众生根机很暗钝,世缘很复杂,所以摄心很困难。若不是直接的,直接的,【若非至简至捷。】最简单的,最直接的。【奇妙方便法门而圆收。岂易入道。】怎么有那么简单就入道,就是要用奇妙的,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法门,不然没有那么容易入道。【是故佛经自东渐震旦以来。】“震旦”就是中国。这个佛经渐渐传到中国以来。【持诵之盛。】大家都在诵这个《弥陀经》。【往生之验。】过去有往生的人经验,经验,念佛念到临命终自己知道时间,色身会发出香味,看到佛祖来接引,听到虚空中的声音,种种的应验。【无尚此经。】不是只有这部经而已,不是只有这本《弥陀经》而已。【由此。自古先达注疏殊多。】殊多,殊胜。注疏殊多,注疏就是说……,注疏就是注解,疏就是疏通的意思,疏就是通的意思,解开让他通达,殊多就是很多,自古先达就是古德通达这个佛经的人,用很多注解。【皆如日星具丽于天。】像虚空中的太阳那么美,像虚空中的星星那么美。【江河皆汇于海。】江跟河全都汇集到大海。所以,【故诸缁素。】就是出家、在家,昨天有讲过了。【其起信者。并持而专切者。由来盛矣。】他会产生这个信心,并且念佛,持就是念佛,而专切,全心一心念佛,所以我教你们大家都要戴念珠就是这样,不可以离开念珠,念得习惯。由来盛矣,自过去到现在念佛法门就是这么兴旺。【迄明智旭大师。】一起到明朝那个智旭大师。明朝一个智旭大师,【特著】特这个著作,【要解以释此经。】特别著这个要解,就是《弥陀要解》,解释这部《弥陀经》。【更超前贤之不逮。】“不逮”就是不及的意思。更加超过比以前的人的行,大家都跟不上他,不逮就是不及他,不逮就是不及,就是跟他不能相比,意思就是说明朝的智旭大师,以前那些所作的这个注解都跟不上他的意思,超过以前的人所著作的。【发所蕴奥之未发。】开发出所含在这个《弥陀经》里面的义理,深奥而未开发出来的道理全都开发出来。蕴奥之未发,蕴奥就是含藏。【析义判教。】剖析,析就是分析这个义理,判教就是藏、通、别、圆,判教。【劝导信愿。若画龙之点睛。】这只龙画得很美了,但是眼睛点一下就像要飞走一样,画龙点睛。这完全产生生命,我们画人像最重要的要画哪里?画两颗眼睛,眼睛有神,那么像就画得很好,这龙眼神若画得很好,那么这只龙就像活着,像在飞一样,所以像画龙点睛。【宛转精耀。】“宛转”的意思就是讲得无懈可击,太棒了,无懈可击,精耀,讲得很切要,非常地清楚。【彻净宗之骨髓。】彻彻底底开发出净土宗的精髓。【达佛意之普周。】达到这个佛的意思能够普遍一切众生。【类六方之共赞。】像《弥陀经》里面六方佛皆赞叹《弥陀经》,“类”就是“似”,类似《弥陀经》讲的六方佛都赞叹这一本经。这个……,写这本《弥陀经》的《要解》写得很好,就像六方佛大家都赞叹这本《要解》一样,【同诸佛之广长。】广长就是一个辩才无碍的一个广长舌相,就像诸佛出广长舌相,佛度无量的众生。【厥趣幽深。】“厥”就是代名词,就是其趣幽深。“厥”就是代名词,它就是它这个……,“趣”就是它的意趣,道理的趋向,意思是说这本经受到各方的赞叹,这本经,这本《要解》也是受到各方的赞叹,就好像诸佛菩萨出广长舌相,因为它的道理,其趣幽深,因为它的道理,道理很深奥,很不容易了解,了解,若是不再加一点注解、解释,【若非再添注释。】若是没有再加添注解跟解释,【今人岂易入室。】这个时代的人,现代的人是因为根机不够,学问不够,愚痴,所以若没有添加一些注解要怎样进入净土法门呢?今人岂易入室,要怎样才能进来我们这个净土法门的这个范围里面。 【顷】“顷”就是近来(,顷就是近来),【圆瑛法师。受天津】天津,天津,吃得津津有味,天津,【居士林】居士林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莲社的意思,念佛的地方叫做居士林,受到天津居士林念佛会的邀【请。】邀请,【讲斯解全文。】讲解全文。【欲使衆闻了若指掌。】就是看自己的手这么清楚,意思是说圆瑛法师受到念佛会居士林邀请,讲解《弥陀要解》,讲解全文,为了要让众生很简单就能了解,【特先编辑讲义。】所以这本《要解讲义》就是在天津居士林讲的,所以以后的人作出这个书出来,我们今天有福气看到这本了不起,佛门中最重要,最了不起,度无量众生的《要解》,归功于圆瑛法师,圆瑛法师。所以特别先编辑讲义。【普令或闻或见。一目贯通。】能够让看到的人,听到的人,一目了然。【夫荆山之玉。务须剖释。衣里明珠。总赖指示。】有的人说衣里明珠也可以,衣裹明珠也对,衣服遮住这个明珠,总是须要开示,指示才会知道。荆山就是出产玉的地方,这个玉它从深山林里挖出来,也必须要慢慢、慢慢、慢慢……,把它磨,慢慢、慢慢……,把它磨,必须要把它剖析,把它磨,磨得清净,磨得干净,磨得干净,衣里的明珠,衣服里面的明珠,总赖指示,必须要加以指示,意思是说明珠就是比喻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性就是隐藏在我们的内在,我们要开发出来,要明心见性,但是总须要有人告诉你,说:啊!每一个众生就是有佛性,你今天来听佛法,来念佛,来解脱生死,我们就是要成佛,就是明心见性,要开发我们的本性,要成佛作祖,这就是我们的明珠,明珠就是我们的本性的意思。【师为现代知识。明眼宗匠。】圆瑛法师就是现代的善知识,明眼是很有眼光的人,宗匠就是专门在雕刻打造东西出来,就是专门在栽培人才的,明眼宗匠就是他具足智慧,明眼就是……,这个眼就是心眼,有清净的大智慧,清净心产生出来的大智慧,宗匠就是专门在雕刻的人,他也是这样雕刻,雕刻每一个人就像大修行的高僧大德那样。【舒胸中之真彩。发矿里之精金。】“舒”就是开发。开发他心中一切真实,精彩的东西,就是本性,开发出这个矿里面的真金出来,【俾达要解而入经义。】“俾”就是令。令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通达《要解》而入经义。【由经义而悟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我们从这个经义我们就可以去悟,悟到什么呢?悟到我们本性就是阿弥陀佛。唯心净土,我们的心若是清净,即心净则国土净,《维摩诘经》讲的心若净这个地方就是清净。【则极乐莲花不外当人一念。】意思就是说极乐世界的莲花当下就是我们这一念,有的人修行都会有一种障碍,我持戒不清净,我破戒,我破斋,我堕胎,我没有修行,开始责备自己,责备自己,我告诉你,你若悟到本性你就了解,持戒、破戒尽在一心;有为、无为当下一念。记住!持戒、破戒尽在一心;有为、无为当下一念。你这个念头无相、空法,临命终无罣碍,这个时候全部放得下临命终就没问题,所以说不管你过去怎么样,悟到本性最重要,不管你过去怎么样,悟到我们的本性最重要,有为法当下一念就是无为法,破戒一念当下转过来,清净心就是持戒,所以维摩诘居士,《维摩诘经》里面讲,不二法门,当下这一念就是,所以我们不要讥笑自己:啊!我没有修行,我曾堕过胎,我曾偷过人家的东西,我曾坐牢过,我做很多错误,我曾犯抢劫,没有关系,过去就放下,莲花就从这一念无生开始,莲花就一直出来(众鼓掌),若老是在想恶贯满盈不会往生,自然障碍自己,自然会障碍自己,所以这极乐世界的莲花不外当下一念,【当念果】的当下这一念就可以果【证。】只要你悟到空性。【步步皆是已矣。】就是每一步、每一步全都是净土。“步步”就是每一念。当念果证,步步皆是,你走一步算一步,走一步算一步,你做多少算多少,意思就是说,每一个念头你若控制得住,每一个念头你若放得下,当下就是极乐世界。 【稿成付印而问序焉。】这个稿子是写好了,问我写一个序。【余虽不敏。】我虽然没什么智慧。【聊叙片言以弁其端。】“聊”就是简单的,简单……,这片言就是一点点,一点点语言。以弁其端,“弁”就是牛车、马车的前端在拖的地方,意思就是说写在前面的序言叫做“弁”。以弁(bián)其端(法师这里是读pián),弁,以弁其端,写在前面的序言叫做弁,就是聊叙片言以弁其端,就是简单写这个序文以放在前面。弁就是挂在前面,放在前面的序言。【庶】就是希望,【广起信云尔。】希望能够引起大众广大的相信。 【时壬午暮春。兴慈谨撰】 壬午年,莫春就是三月。(“莫”通“暮”。)“兴慈谨撰”,兴慈这里可能是一个法师,兴慈可能是一个法师,这里没有写。【 弥陀要解讲义序 【夫净土之教。无相而无不相。无为而无不为。理超象系之表。智绝有空之境。是诸佛不思议解脱。大乘不二法门。故一切大士本行。皆始于发心。终于净土。兼具万善。成就衆生。功莫有先于此者矣。】“净土之教”,说净土宗的教化,它的教理,它的教义是在讲什么呢?说“无相而无不相”,无相的意思就是说破除一切凡夫的执著,达到本性是空,但是本性虽然是空却是具足无量的庄严,叫做无不相。意思就是说无相就是本体,无不相就是它的无量的事相,无量的庄严,虽然无量的庄严,但是当体即空,虽然当体即空,就是无量的清净国土,这样才能够达到事事无碍的法界,所以无相而无不相,一切相皆是虚妄,却是本性却具足一切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就是一切法是空,所以我们无所为,而无不为,因为自性具足一切法,散发出无量的智慧令身、口、意一切造作全都清净,所以无不为,所有所做的东西叫做有为,有为当下观照是空,无为,虽是无为但是无所不为,他每样都做,虽是每样都做,自性是空,这叫做实相,所以无相而无不相这叫做实相,不可以偏哪一边,无为而无不为也是实相的意思。“理超象系之表。智绝有空之境。”这个要这样念,把笔拿起来,“理超,一个顿点,象系之表,智绝,顿点,有空之境”。这样读当然就了解这个意思,有读过书的人就知道,理,道理是超越,到这个地方,超越什么呢?象系之表就是一切外相,万象,所能够造成它的名词、语言全都不是本体,意思就是说眼睛所看的,耳朵所听的,六根、六尘、六识乃至包括一切万象一切法,超越这些,象系,系就是安上一个东西叫做系,就是安上名词,安上这个文字,安上意识,思想、意识全都好,所以这个统统不对,理超,这个道理,本性的这个道理是超越一切,有形象所能够形容的全都无法形容。“智绝,(顿点,)有空之境”:智,我们的大智慧,绝就是断除的意思,这个绝就是进入绝对的领域,断绝了有空之境,你说这个境界有,也不对,你说这个境界是空,也不对,你说有,它是因缘和合的,不是真实的东西,你说没有,又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这确实是桌子你怎么说它没有,所以智绝有空之境,智绝有空之境就是……,简单讲就是不起分别,于有空之境,不起分别,清净心,无生法忍的这个心产生的智慧叫做智绝。有空之境,大智慧断绝有空之境,意思是说有空之境皆无所住的意思。“是诸佛不思议解脱”的境界,诸佛解脱,诸佛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是这样。“大乘不二法门”,大乘不二法门这就是无相而无不相,无为而无不为,烦恼即菩提,污染就是,当下就是清净,无一切的相,无不相,所以大乘不二法门的意思就是这样,所以一切大士,大士就是菩萨的意思,我们讲观音大士,观音大士,所以“一切菩萨的本行”、修行。“皆始发心,终于净土”,大家都很发心,终究要进入这个净土,兼具万善,成就众生,具足一切的善来成就这些众生。“功莫有先于此者矣”,最重要,功不是功德的意思,“功”就是最重要的。“莫有先于此者矣”,他的功就是说最重要的,这是这个东西最重要,要弘扬净土法门。 【大化东流。庐山远公创弘禅戒。首勤净业。三睹圣相。沉厚不言。神鸾继起。精修净观。流风益扇。及智者大师。以无碍解。说天台教。圣行道力。专志西方。自时厥后。弘一心三观之旨者。罔不以净土为指归。】“大化东流”,大化东流就是佛法从西向东流传过来,古时候的人是很不简单,在座诸位!古时候的人没有印刷,你光是看这本经,古时候的人要用毛笔去抄,他没有印刷品一天、一个月印几万本,你想想看!能够一本、一本抄,毛笔拿过来抄得不分昼夜,一天抄不到几页,古时候的人是这样,古时候的人修行为什么会这么大的成就,就是经典得来不易,很珍惜,很珍惜这个经典,破了又补,补了又破,破了又补,不是像我们今天的众生稍微浸到水就全部不要了,要丢掉,稍微破掉他就不要,没有这样,我们要了解,经典,我们今天是因为有印刷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