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臻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阿弥陀经》是净土法门的纲领,《阿弥陀经》的纲领就是“信、愿、行”。“行、愿、行”也就是净土法门的纲领,所以一部《阿弥陀经》就将净土法门的纲领性的内容都包括完了。我们都知道,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阿!是佛陀大悲愿力给我们留下的这个对症的特效药,要让末法众生都能够往生净土,都能够成佛。所以将来末法最后时期,佛经要灭尽的时候,最后留下的经不是别的,就是大本弥陀经——《无量寿经》,住世一百年,广度有缘。最后,《无量寿经》也消灭了,留下“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又住世一百年,广度有缘。然后这六字洪名就变成“阿弥陀佛”了,这四字洪名又住世一百年,广度有缘。最后,娑婆世界佛法就消灭了。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一直要到弥勒佛下生,佛法又才会振兴。为什么最后留下的是《阿弥陀经》而不是其它的经典呢?这个正说明了这一部经典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净土宗的祖师、明代的著名高僧莲池大师这样讲:“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这三个一字非常重要。一句佛号就是指“南无阿弥陀佛”,一部经就是指的《阿弥陀经》,就可以保证我们今生能够成就。所谓成就,就是往生净土,莲花化生,就永不退转,这样子你继续修行,必定一生成佛,最后当然就成就了。那么现在提昌念《无量寿经》这个不矛盾呢?不矛盾吗?不矛盾。因为过去《无量寿经》有五种译本,不晓得哪一本才是善本,经过夏莲居老居士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它汇集成现在我们读到的这一本《无量寿经》这个就是最完善的本子。这个《无量寿经》就叫大本《弥陀经》,所以并不矛盾。《阿弥陀经》叫小本《弥陀经》,内容简要,但是纲领齐备。《无量寿经》内容比较详细,正可以补充《阿弥陀经》的不足。所以我们现在提倡读一部经就是《阿弥陀经》,也包括了《无量寿经》在内了。末法众生离开了净土法门,要想今生能够成就很难。当代的高僧道源法师这样说:“末法时代的众生,非念佛无以了生死,非念佛无以度有情”。他这两句话,这么肯定的说法,不是随便讲的呀!那就是说明了我们今生要想了脱生死,要想度众生,离开了念佛法门,没有另外的好办法。当代净宗大德李炳南老居士,他自己讲他这一生花了八年功夫,参禅没得到成就,他又花了八年多功夫学密法,到了青海西藏(在抗日战争的时候),结果也没得成就,最后才选择了净土法门这一条道路,皈依印光法师以后,专修专弘净土。我们晓得他是当代净宗得到大成就的,十年前他往生了。他这样说:“你如果修净土法门,都不能够成就,那么我敢说,你修其它法门决不能成就。如果我说了妄语,我愿意堕地狱”。我们看这些大德,这样悲悯众生啊!怕我们这些听不进去,所以他发了一个誓,坚定我们的信心。告诉我们,你修净土法门都得不到成就,你修其它法门决定得不到成就。这个我们大家要深信不疑。而莲池大师开导我们:“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这决定是真实不虚的。这部《阿弥陀经》可以说是我们净土宗的纲领性经典,虽然很简单,但是把净土法门的纲领全部概括了。 现在我们就先讲经题。 经题就是经的题目,也就是经的名称。这部经叫做《佛说阿弥陀经》,按照佛经的经题标准来分,它是属于单人立题,就是佛是人。阿弥陀还是人。所以说叫做单人立题。这个佛字是梵文音译的简称,它的全称是“佛陀耶”。常唱的三宝歌“南无佛陀耶”,把它简化一下,就是“佛陀”,再简化一下就是佛。这个佛字翻译成中文,他的含义就是觉悟了的人,这个就很清楚,告诉我们佛不是神,佛不是天生的,佛是由迷到觉的人。那么反过来说我们大家就是没有觉悟的佛。我们迷倒在,没有觉醒。但是我们的本性就是佛,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一部《阿弥陀经》的核心意思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这个心就是佛,我们这个心就可以作佛。念佛就是是心作佛。“佛说”,就是由佛宣讲的。“阿弥陀”这三个字也是梵文音,它的主要含义有两个内容,一是无量光,就是智慧之光,遍满空间,超越空间,无所不在,比太阳的光大千万亿倍。太阳的光一个墙壁就挡住了,但佛的光明什么东西都阻挡不住。实际上佛的光明都是照着我们的,只不过我们内心不清净,你就看不到,好像是瞎子在太阳坝里,明明太阳照着他,他就是看不见。一旦我们内心清净了,当然能够见到佛的光明。这是佛的智慧之光。我们人人也有这个智慧光明。但是我们拿给妄想、执着遮盖了,被种种尘垢把我们遮盖啦。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无量寿,就是佛的福德。往生净土的人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于是寿命无量啊。无量的寿命就是叫做竖穷三际,竖起来贯通了三个时期,过去、现在、未来。这就是无量啊!这是佛的福德,超越时间,超越空间。就是无量光,无量寿,这个就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佛性。我们念佛就是念心,所以我们念佛就是“是心作佛”。夏莲居老居士一首偈语把念佛法门一下概括完了,他说:“弥陀教我念弥陀”,阿弥陀佛教我们念阿弥陀,后头这个“弥陀”,就是法门。“口念弥陀听弥陀”,口头念,耳朵听,“心念耳闻”也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就是告诉我们的方法,方法就是这个,心念耳闻。“弥陀弥陀直念去”,就是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念到底。念到底就是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开悟了。你一开悟了就明白啦。明白什么?“原来弥陀念弥陀”。就明白了原来念佛的心就是阿弥陀佛。所以说这个法门最踏实可靠。这个“经”字梵文叫修多罗,它的意思有几层意思。一个经就是永恒的经论,永恒的真理。经又叫契经,就是上契指佛的旨意,下契众生的根性。这就是简单的介绍一下经的含意。根据天台宗讲经的五重玄义来分析这部经,第一个就是解释名称。第二个问题就是显体,就是辨别显示它的本体,就是这部经的归宿。这部经以实相为体。什么叫实相?就是真实的相状。实相也可以说就是真空,实相就是无相,也是无所不相,无所不相就是妙有。就是这部经的本体。第三个就是明宗,就是阐明这部经的宗旨,这部经的宗旨“信、愿、行”,在信、愿、行的基础上,持佛名号,这个就是它的宗旨。也就是净土法门修行的宗旨。第四个是论用,这一部经的秘密作用,它的作用就是求生净土,达到永不退转。这就是净土法门。只要你往生了,就能够达到三不退。就是位不退,进入圣人的领域,不会再退为凡夫。行不退,在修行上不会再退转了。念不退,不再会有别的杂念了。第五项,叫判教,就是评判教相,属于大乘吗?小乘吗?属于权教,实教?这部经在经、律、论三藏当中,属于经藏,在三乘当中属于菩萨乘。三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部经就是菩萨大乘根性的人修行的。所以说这部经他所度的人具有大乘根性的菩萨。这个说明了修净土法门的必须发菩提心。在《无量寿经》上提到了三辈往生,都要靠这二条“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所以发心非常重要。概括起来说,就是这部《阿弥陀经》是单人立题,是实相为体,是信、愿、行为宗,是往生不退为用,是方等大乘的教相。 一部经一般的组成,分为三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序分,序分就好象是前言一样。这个经典的前言,一部书的前言。这个序分,不是佛陀说的。佛陀讲经的时候没得序分,这个序分是后来佛陀涅盘以后,大弟子们集结经典,就是编辑经典的时候,他们加上去的,就好象现在的编者按语。每部经都有序分。序分记载什么呢?就是记载佛陀在什么地方,讲什么经,听众有些什么人?就是讲的这个。这个叫六成就。序分也就是象一般的前言一样。第二部分叫正宗分,正宗两个字,不是我们现在说的正宗那个解释。这个正就是指的正确的。这个宗就是纲领,正确的纲领。这部分是佛经里面主要部分。正宗分是主要的。第三部份叫流通分,“流”流传万代,“通”通达四方,这个是这个经的结尾部份,叫做流通分。这三部份是一切佛经,不管长短都要划分这三部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举个比喻说:序分好像是人的脑袋,正宗分好像是人的躯干,流通分好像是人的两条腿。现在先说一下这个序分。这个序分里头就包括了六成就,就是有六个条件,也可以说六个因缘。成就就是说佛要说这部经,一定要具备这六个条件,这叫六成就。六种成就是佛经的一个特点。所以现代一些科学家说佛经,组成非常像自然科学家用的实验报告一样,它就是具备了很多的条件。这六个条件就可以证明这个佛经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是可信的。 这六个条件简单的先介绍一下: 第一个叫做信成就:就是使我们产生信心,这就是经里头,“如是我闻”。是,简单讲就是说,这一部《阿弥陀经》是我,就是阿难尊者(因为他是总编辑),是我亲自从佛那里听到的。翻成百话,如是我闻,就是这意思。但是从深的来说就不是这样简单了。这个“如”字就是不变的,如如不动,就是真理,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这个“是”的反面就是非,是就是不非,即真实的。这说明了佛所说就是实相妙理。我们一切众生,我们能够念佛的心就是佛。我们所念的佛,就是我们的心。所以说这个就是实相理体。从理上说,就说明了“如是”两个字就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我亲自听到的。第三个是时成就,就是“一时”,就是讲经的时候,就是那个时候。为啥子不写具体的年月日,而写一时呢?因为佛陀讲经并不是都在人间,有时候在天上,有时候在龙宫。那个时间概念完全不同。比如说忉利天,一天一夜就等于人间五百年的时间。佛陀当年给他母亲讲《地藏经》就是在忉利天讲的。佛陀讲《华严经》七处九会才说完,就是说在人间说了三处五会,在天上说了四处四会。由于这样一些情况,所以说没有办法计算时间,这只能够说是一时。就是那个时候,说法的时候,这就叫时成就。第四个叫主成就。主成就是说法的人,就是佛,就是主讲的人。第五个叫处成就,处就是地点。佛在哪里讲这部经?这是祈树给孤独园,是在这个地方。这个祗树给孤独园简称祗园经舍。佛陀讲的很多经典都是在这个地方讲的。第六个众成就。就是佛陀讲经时听众有那些人,这个经的听众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听众。但是这个经上就只举了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僧。这就是主要听众,有代表性的听众。这个叫六成就。第一个信成就,如是就是真理,佛所说的是永恒的真理。第二个闻成就,是编辑佛经的总编辑阿难尊者亲自听到佛讲的。第三个时成就,佛在那个时候,机缘成熟了,该讲经的时候。第四个主成就,主讲人是释迦牟尼佛。第五个处成就,在祗树给孤独园,在这个地方讲这部分。第六个众成就,就是听众里面有代表性的。就是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僧,就是六成就。 下面介绍一下译者:当时阿难尊者他们编辑这部经是梵文记录,传到中国来,翻译的人很多。我们现在读的这个本子,就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的。姚秦是时代,就是东晋十六国,当时中国分裂了,南北朝,北方的一个国家叫姚秦,姚是皇帝的姓,秦是国家的国号。为啥子挂个皇帝的姓在上面?因为中国的历史上秦朝有好几个,秦始皇那个也叫秦。后来符坚建立的也叫秦,叫符秦。姚苌建立的也叫秦国,历史家为了好区分就给他挂一个姓,就叫姚秦。就是姚苌他建立的秦国,他的国都就是现在的西安。三藏法师,三藏指:“经藏、律藏、论藏”,就是说这个法师精通三藏之学,所以说就称他为三藏法师。西游记把玄奘法师称为“唐三藏”,是唐朝大唐国的人。因为他是精通三藏的人。所以称他为唐三藏。“鸠摩罗什”、鸠摩罗是他的姓,什是他的名,这位法师是公元三百四十四年出生,四百一十三年圆寂的。他这个名字的中文的含义“童寿”。童是儿童的童,寿是年高有德的样子。就是说虽然他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当小孩的时候,他就很有道德。他是中印度的人。那个时候印度分为五部份,东、西、南、北、中,他是出生中印度。他父亲叫鸠摩罗琰。他父亲当时是宰相,母亲是国王的妹妹。他的母亲生了他不久,就发大愿出家了,后来他的母亲证了三果罗汉。这位法师当然是了不起的人,七岁的时候就跟着母亲出家了。他当小孩的时候,有一次他跟母亲到庙子里去,他看到有一个铁钵,就把它拿起来,戴到脑壳上。当时他一想,我是小孩子,怎么会拿得起这个铁钵呢?这一想就起了分别心,这个铁钵就掉倒地下了,那时他就懂得了万法由心造的道理。他每天能够背诵一千首偈。他先学小乘法,后改修大乘法,很快就精通了大小乘。他很年轻就在西域各国到处弘法,跟很多外道辩论,外道都很佩服他。他每到一个国家讲法,国王大臣都跪在旁边听。当时这个符秦的国王符坚,听了他的名声也很恭敬他,派了一个大将叫吕光,带领七万大军去讨伐龟兹国,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塔什。当时新疆属于西域地区。那是佛教非常盛行的地方,这个龟兹国当然打不赢,就把法师送过来。这个吕光就把法师带回到现在甘肃当时叫西凉,他走到那里就听说符坚被他的部下姚苌杀了。姚苌就自立为王了。所以就叫姚秦。这个吕光也就不回去了。他就在甘肃的西北部自立为王。那个时候天下大乱,这些有兵权的人都割踞一地称王称帝,他就当西凉国的国王。他把鸠摩罗什法师留在那里,后来姚苌死了,姚苌的儿子姚兴接位了。吕光也死了。吕光的侄儿吕隆接位了。这个姚兴就率领大军讨伐西凉国,西凉国打败了,所以就只好把鸠摩罗什大师交出来了。姚兴就把鸠摩罗什大师迎请回长安,就尊封他为国师。鸠摩罗什大师到了中国,他就发心要翻译经典。他已经不是一般的人了。他自己在入定的时候,很快的就通达的中文,所以他翻译经典可以拿起梵文本口头念出来就是中文。我们现在读他这部经决不象一个外国人翻译的。这说明了他的中文那么流畅优美,都公认为最好的翻译本。唐朝的道宣律师,也是一个持戒修行很了不起的高僧。他受到天人的供养,经常他桌子上摆的东西好多都是天上来的。他曾经有一次就问过一位天人,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读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经典?那个天人就告诉他:鸠摩罗什法师不是今天才搞翻译工作,过去七佛出世他都担任翻译,他发了个愿心,只要有佛出世他都愿意担任翻译经典工作。鸠摩罗什法师到中国以后名声非常大,他主持的译场,就是国立的翻译馆,有不少的高僧大德参加这个工作。当时这个国王姚兴,这人也很崇敬佛法,但是必竟不懂得很多道理,他觉得鸠摩罗什法师这种人是了不起的人。他就希望鸠摩罗什结婚生小孩子,他觉得他如果能传宗接代,这样就能留下一些了不起的人出来,他就用皇帝的权威赐了十名美女强迫他接受。当然,不接受就是违抗君令,在当时那个封建社会里他就可以处他的死刑,没有办法,鸠摩罗什法师就接受了,就不能住在庙子里头。就另外给他修了一幢叫逍遥园,住到那里后,佛教界的人就议论纷纷了,你这个高僧大德还接受皇帝赐的美女,叫什么高僧大德?你都可以这样做,我们也可以这样做。鸠摩罗什大师就经常在讲经的时候给大家说:我们应该学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他这样讲,但这些人呢,思想上总是怀疑的。有一次他在讲经的时候,要他的侍者端了一钵缝衣服的针,摆在桌子上,就又给大家讲要出污泥而不染,说完他就把那些针拿来吃了,就像吃胡豆样的把一钵针都吃完了。这些人通通服了,晓得他不是一般的人。这个就叫心能转物,他这种人内心完全清净啦。那个针到肚子里面去就不是针了,就不会刺着他,所以这些人都服了,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他到了临命终时,他给弟子说:我这一生翻译经典很多,如果我翻译的经典有错误,将来火化的时候,我这个舌头就会烧烂。因为他是编辑馆里的主要负责人,他不动手。过去翻译有九道程序,动笔的另外有人,他是最后拍板的,就是说这一句怎样翻译,最后到他那里他口头表明翻译这句应该怎样翻译再定下来。所以他是用舌头。他说如果我翻译的经没有错,我的舌头就烧不烂。如果有错误我的舌头就会烧烂。后来他火化后,他的舌头烧出来就变成了一个红颜色的象莲花一样,这就证明了他翻译的经典没有错误。他是我们中国佛教历史上的四大译经家的第一位。其它的三位就是南北朝的真谛法师也是西印度人,另外一位就是唐朝的玄奘大师,再一位就是不空法师,他是北印度的人。这四位大译经家里头有三位都是印度人,只有玄奘法师是中国人。对于译者的介绍就简单讲这些。下面就进入经文。 这个序分里头的内容,这不是佛说的,是编辑佛经的大阿罗汉们作的记录。“如是我闻”,这样一部《阿弥陀经》是我阿难尊者,亲自从佛那里听到的,就是说可信。“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就是佛陀讲经的地点,当时佛陀在哪里呢?就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这一地方的名称,祗树是当时的王太子祗陀太子的花园。给孤独就是当时一位大富长者给孤独长者,他喜欢救济孤独,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长者。他当时发心,要给佛陀建造一座精舍,供给佛陀及他的弟子居住讲学,他就看中了这个祗陀太子的这个花园,觉得很好。他就去找祗陀太子商量,祗陀太子当时就给他故意开玩笑说:“你要可以,但是你要用金砖来把地铺满了,我就卖给你”。这位长者他真正发心,又很有钱,他马上就把金库打开,就用金砖来铺,这个祗陀太子看见他真的在干,就很受感动,就说我给你开玩笑的。这个事情我也应该供养佛陀嘛。我们两个共同来供佛。所以说这个花园就叫祗树给孤独园。树子是同祗陀太子的,因为有很多地方金砖并没有铺满,他们两人共同发心的。“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当时的这些大阿罗汉一千二百五十位在一起。这里有个问题,把比丘僧列在前排,菩萨还在后面。为什么这样的列法呢?因为比丘是现的出家相,菩萨就不一定了,菩萨有时候是现的在家相,我们看到的菩萨除了地藏王菩萨,是现出家相以外,其他的菩萨好多都是现的在家相。戴的宝冠,这些都是在家相,另外一个就是,因为这些比丘是常随众,就是基本听众,佛陀在哪里讲经他们都跟随在,菩萨就不一定了。因为菩萨他有任务到处去教化众生。不见得每次都出席。所以常随众是基本听众就摆在最前面。“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就说这一批大比丘僧都是大阿罗汉。阿罗汉前面加个大字,比丘是罗汉的因,罗汉是比丘的果。所以修因才能证果。这个罗汉前面又加一个大字,就是成就很大的啦。“众所知识”,众人都闻名认识的,众所知识。 下面具体提名介绍了十六位尊者。 “长老舍利弗”,这个长,是指的道行很高,这个老指的是戒腊长,不是指的年龄。就是受戒以后,安居以后,就算一个戒腊,算一年嘛。这样子,戒腊长的称为老,不是指的年龄。这里长老舍利弗,不单是指的舍利弗,这个长老一直贯到最后一个,阿耨(?)楼驮尊者一共十六位。这十六位都是长者,这里面罗睺罗尊者是佛陀的太子年龄并不大嘛,还是称为长老,这说明了老不是指的年龄。 舍利弗尊者,在佛陀的大弟子里面称为智慧第一,他母亲怀起他的时候,他的舅舅也是一位论师,很有辩才,平常他母亲辩不赢他的兄弟,但她怀起舍利弗后,她兄弟就辩不赢她了。摩诃俱豨(?)罗,这位尊者就是他的舅舅,他就晓得他的外侄不是一般的人。果然他出生以后,他仅仅用了七年的时间,就懂得了书法、画像,他在八岁的时候就登坛说法,战败了当时很多有名的论师,这位尊者他在过去生中很早就遇到释迦牟尼佛,在一起修行。当时佛陀就告诉他,你要想智慧吗?应该要通般若。所以他就受持了大悲咒、楞严咒、心经等。他从此智慧就很了不起,佛的大弟子里头称为智慧第一。佛说这一部经,他就是当机者,也就是说听众里面有代表性的人物,说明了有他这样智慧较高的人,才能接受净土法门,决不是一般所说的,这个法门是一个送死的法门,是为了那些不识字的人,愚妇说的,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净土法门是当时佛的那些大弟子里面都还提不出问题来,所以这一部经最大的特点就叫“不问自说”,没得人提问,是佛自己讲的。 第二位是“摩诃目犍连”,摩诃两个字梵文译音,就是大,大目犍连。大就是他的成就很大,受到大家的尊重。这位尊者是神通第一。我们都知道目连救母的故事,也看过佛说的《盂兰盆经》,就是目犍连尊者请求佛说的一部经,为了后代的众生要报父母的恩,要救度父母离恶道,才说的这一部经。目犍连尊者在佛教里头也是一位孝子。 第三位是“摩诃迦叶”,这个叶字应该念“摄”,也就是说他身上放光。别的光明遇上他这个光就被他的光明喝进去了一样。所以叫饮光。佛陀的两边站的有一位供手抱拳的,不是合掌的那一位就是他。当时佛陀说他那个手指头要放光,如果他合掌他的手放出光明,人家来拜佛的人,眼睛都睁不开。所以佛陀喊他不要合掌。他是禅宗的初祖。就是当年佛陀在法会上拈花微笑,花是大梵天供养佛的金莲花,佛在法会上拿出来,大家都不理解,而只有迦叶尊者理解了。他是禅宗的第一代祖师,现在还在云南鸡足山入定。他在那里有个任务,就是要等到将来弥勒菩萨出世,他要把佛陀交付的金缕袈裟交给弥勒佛。他皈依佛陀的时候已经一百六十岁,所以他在佛的大弟子里面也是岁数最大的。又是修头陀行的一位了不起的尊者,所以他称为头陀第一。头陀两个字本是抖擞的意思,抖擞精神,打起精神,勇猛精进,就是修苦行。有人修苦行,佛法就住世,如果没有人修头陀行,佛法就消灭了。修头陀行很不容易啊。我们这些众生都是在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里面迷惑颠倒啊。修头陀行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就要在衣食住行上,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这是不简单的事啊!所以日中一食,夜不倒单,晚上甚至要在坟墓间打坐。这位尊者修头陀行修得很圆满,他活到百多岁。有一次,他去见佛陀,佛陀都分了半个坐位让他坐。佛陀劝他年纪大了不要修苦行了,但是他还是一直坚持下去。佛陀曾经这样说:由于他修头陀行,能够使佛法延长住世五百年。 第四为是“摩诃迦旃延”,这一位尊者叫做论议第一,论议就是辩才无碍。他当时对于很多外道提出的断灭见,断见就是认为人死如灯灭,骨头变成灰,灵魂随风飘散了,没得来世。那些外道说:如果有来世的话,哪个看到过死人回家?这一位尊者就反问他说:狱中的囚犯能不能自由回家?死人也就是那个样子,他犯罪到三恶道里面,能够随便回来吗?外道又反问他,那生到天上的为什么也没有回来呢?尊者又回答说:生到天道的人就象从冀坑里面爬出来的,上了天堂他还愿意回茅坑去吗?当然也看不到。还有,他生到忉利天一日一夜,就是世间五百年,回来你也认不得啦!那个外道被折服了,他真是辩才无碍。 第五位“摩诃俱稀(?)罗”,就是舍利弗尊者的舅舅,他后来去学外道,学得很有本事。他回来后知道他的外侄已经跟着佛陀出家了,于是他就跑来找佛陀辩论,佛陀一句话就把他折服了。当时他认为自己很有把握,以为佛陀辩不赢他,他说如果我辩输了,你就杀我的脑壳。当然他辩输了,就叫佛陀杀他的脑壳。佛陀说我们没有这种办法。这下子,他就皈依佛陀。皈依佛陀以后,他三年就通达三藏,问答如流,辩才无碍了,只要你问他就能答,他是辩才第一。第六位“离婆多”尊者。这位尊者,他在没出家以前,有一次晚上路行疲倦了,路边有个亭子,他就在哪里住下。他看见一个小鬼背了一个尸体就放在地下,后面又赶来一个大鬼,两个鬼就争那个尸体,一个说这是我的,另一个说是他的,两个总是僵持不下。一个鬼看见他坐在那里,这里还有一个人,就找他证明,看这个尸体是他拿来的,还是我拿来的?他一看这两个鬼我都惹不起。他明明看见是这个小鬼拿来的,他想,我说假话不对;但是,说真话,这个大鬼不会饶我。他想了一下,他说真话,说:“是小鬼拿来的”。大鬼听后大发雷霆,马上就把他的手膀扯下来吃了,这小鬼就用尸体上的手膀给他接起来,大鬼又把他的手脚、脑袋全部都给吃完了,那个小鬼就把那个尸体拿来,他缺啥就给他补啥,就给他又凑成了一个人。那个大鬼把他吃完了后就走了。他看见这个身子还是能够活动!不论想什么都能够听支配。于是他就很怀疑,我这个身子竟究是我,还不是我呢?如果是我的话,明明看见大鬼把我吃完了,哪里还有我呢?如果不是我,这个身体为什么又听我的指挥,我想到那里去,他就跟到我到那里去。所以他就疑惑不解,一看见人他就问,你看见我没有?然后他走到一个庙子里面,他又问大家,你们看见我没有?这些出家人就觉得这个人很容易得度,因为他懂得无我嘛。他说我这个身体是别人的嘛,哪里还找得到我呢?因此他就开悟了。我们这个躯体叫做假壳壳,有而非真嘛。是四大假合的,所以他出家以后就证悟了,没得我。懂得了无生的道理,晓得我们这个身体是四大假合,虽然有但不是真的,所以他很快就证到罗汉果位。他是无倒乱(即消除颠倒妄想)第一。 第七位“周利盘陀伽”。这位尊者,很笨,当时佛陀教他每天念“扫帚” 。就是念“扫把”这个两字,他念的时候记住扫字,忘记帚字,记住帚字,忘记扫字。他的哥哥不管他,叫他还俗,但是他很坚决,不还俗,坚决要出家。后来他自己很认真的忏悔,坚持学习,结果开悟了,所以他坚持第一。就是说认真的坚持真理,坚持学习,结果虽然人笨,但是他一样的证悟了。他是义持第一。第八位“难陀”尊者。难陀尊者是佛陀的胞弟。同父异母的兄弟。这位尊者满身都是金色,相貌堂堂,他已经具足了三十相,佛陀是三十二相,比佛陀少二相。他的夫人是当时的著名的美女,两夫妇感情很好,有一天他看到佛陀与阿难尊者到这个京城里头来乞食,他看到佛陀来了,他马上就去用钵准备一些饭菜,要供养佛。他看到佛陀在前面走,他就在后面赶,怎样都赶不上佛陀。一直走到祗园精舍他才赶上。赶上后佛陀就劝他出家,他不有,他舍不得他的妻子,一定要回去。有一天佛陀用他的神通力就把他带到天上去,看到很多的天女非常漂亮,这时佛陀就问他这些天女比你的妻子怎么样?他说我妻子当然就赶不上了。佛陀就喊他去问天女,那些天女就说我们这里正在等将来有一位天子,要生到这个地方来,这个天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兄弟,他今后会生到我们这里来。他听后很高兴。佛陀又以神通带他到地狱里头去,看到那个油锅,一个大油锅正在翻滚,又没得人,佛陀就喊他去问那守油锅的狱卒吧。狱卒就说我们现在正在等一个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兄弟,他是要到天上去享福,福享完了以后就要到这里下油锅,我们在这里等他。这样一来,他才晓得没得路可以走,天堂地狱是无路可走啊。所以他才忏悔,最后他才发心出家。后来还证得了果位。他是持戒第一。 第九位“阿难陀”。阿难陀就是阿难尊者,他是佛陀的堂弟。他出生的时候,就是佛陀成道的时候,是腊月初八。他的相貌当然也长得非常之好,因为他智慧、福德都非常好,所以人人见到他都喜欢他,愿意听他说法。当时佛陀要选一位侍者,就有五百名年青的比丘都想给佛陀当侍者,但最后佛陀就选了他,当然也有过去生中的缘法。他给佛陀当侍者当了二十五年,所以说佛陀讲的经他基本上都听了。有些他原来没有听到的,佛陀也专门给他说了,所以称为多闻第一,听得最多。他听过以后的经,一字一句都不会错落,所以当年这些大阿罗汉在编辑佛经的时候,就是由阿难尊者凭脑壳记忆背出来的,然后经大家审定认为没有错误这样子才通过。 第十位“罗睺罗”尊者,是佛陀的太子。他出家以后年龄比较小,就爱打妄语。佛陀严格的告诫他,他从此生出惭愧心。才精进用功但是虽然他精进用功,还是没有证得果位。佛陀又告诉他,应当给别人说法,就是说;说法是得道的先决条件。你如果要想证道就应该多为人说法。他听了佛陀的教导后,他就认真的经常弘扬佛法,所以后来他证到了罗汉果位。佛陀在涅盘之前就吩咐四位大阿罗汉,要他们不要入涅盘。这四位大阿罗汉里头就有罗睺罗尊者,有大迦叶尊者,宾头卢颇罗堕尊者,金舍罗汉尊者,就这四位。他们四位尊者一直到现在都还住世,就作为众生福田。 第十一位 “憍梵波提”尊者。这一位尊者,他以前当沙弥的时候,有一位年老的僧人在念经,老年人没得牙齿了,在念经的时候这个嘴巴的嘴形就很不好看,就像牛吃草一样。他当时就讥笑他,你这个嘴型就像牛吃草。那位僧人是证了果位的,晓得他说这个话要堕地狱的,就给他说,你要赶紧忏悔,他当然吓倒了,就赶紧忏悔,后来都是五百世变牛。所以说诽谤圣人的果报是非常可怕的啊。他遇到佛陀出世,虽然证到了果位,但你的余报都还没有尽,他的嘴巴还经常象牛吃草那样。佛陀当时看到他的这个样子,怕其他人再讥笑他,又要受恶报,所以佛陀就喊他到天上去修行,因为天道一般都有五通,他们是有神通的,有境界的人,不会从相貌来讥笑人。所以这位尊者是受天人供养第一。 第十二位“宾头卢颇罗堕”尊者。当时在祗园经舍,他去显神通被佛陀晓得后就把他教训了一顿。这说明了佛教不重视神通。另外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你在显神通,或者有些不愿显神通的,或者有些没有证到神通的出家人就没有人供养了。后来佛陀要入涅盘的时候,也要他留在娑婆世界受众生的供养。所以这一位尊者叫做福田第一。 第十三位“迦留陀夷”尊者。这位尊者的相貌长得很难看,很黑。曾经在晚上去乞食的时候,被一个孕妇看见就吓了一跳,就流产了。佛陀知道这件事情后,所以才制定了一条戒律,比丘晚上不能出去,过午不能吃饮食。后来他自己痛改前非,认真的教化众生。所以在这十六位尊者里头叫做教化第一,善于教化众生。 第十四位“摩诃劫宾那”尊者。他善于占卜,善于观察星相,预测吉凶祸福。后来皈依佛法以后证得了果位,所以他在佛的第十六弟子里头叫做星宿第一,就是善于观察星宿。 第十五位“薄拘罗”尊者。这位尊者相貌长得非常好,因为多生累劫他坚持不杀生,他在九十一劫里头,得到的果报是长寿无比,因为他坚持了不犯杀戒,所以福报很好,健康长寿,活到一百六十岁,寿命第一。 第十六位“阿 楼驮”尊者。他过去生中是一个贫农。有一年遇到干旱,到处闹饥饿,没得人供养僧人,他附近住了一位高僧,已经证得了罗汉果位,饿了七天,才下山来托钵化斋。在这个饥荒年代,大家都没得多的东西来供养了,高僧到处走了一转,托了一个空钵就回去了。他当时在田里头做庄稼,带了一碗稗子饭,准备自己中午吃的,他见僧人这个情况,很不忍心,就把自己带的这一碗稗子饭布施给了这个尊者了,愿意自己挨饿。虽然是一碗稗子饭。可是他这种心,舍已救人的精神。功德确实了不得。这位僧人是证得了果位的,有他心通,他知道这个人发心很真诚。所以接受了他的供养,就给他说了一首偈语:“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布施,后必得安乐”。就是现在进斋时念的供养文。告诉他你今天作布施的因,后来必得好的果报,如果你为了求得未来的福乐,那你今后必然得到安乐。后来这位尊者经过了九十一个小劫,都是出生在天道人道享受福报,不受贫穷饥饿的果报,而且事事如意。 上面这十六位尊者就介绍完了。下面“如是等诸大弟子”。如是就是上面说的这些,加一个等字,就是还有一些,除了这十六位外,一千二百多人还有一些没有包括进来的,所以加一个等字。“如是等诸大弟子”这句话就总结了上面介绍的十六位尊者。上面介绍的比丘出家众,下面介绍菩萨众。 这个菩萨,昨天讲菩萨戒的时候也谈了,菩萨是梵文译音,简化了,菩萨的全称就叫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萨埵是有情。也就是说菩萨虽然觉悟了,但是他的情执没有断尽,所以说是觉有情。有情就是情执还没有断尽,菩萨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说菩萨发了四宏誓愿,为了成佛道,为了度众生而修行。这里列举四位菩萨,当然参加发会的菩萨也很多。这里面的第一位就是“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师利又翻译成曼殊师利,中文的含意就是吉祥、妙德,在菩萨中最有智慧的。文殊师利菩萨早已经成佛了,为了协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倒驾慈航,现菩萨身来弘扬佛法。当然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啰。法王子,佛是法王,文殊菩萨来继承法座的,所以称为法王子。大菩萨里头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这些都可以称为法王子。为什么这部经把文殊师利菩萨列为上首?这说明了净土是不可思议的法门啦!不是这种大智慧的人,不能够理解。前面比丘里头列的是舍利佛尊者,菩萨里头列的是文殊菩萨,就说明不是具有大智慧,是无法理解净土法门的。 第二位“阿逸多菩萨”,就是弥勒菩萨。他的慈悲是超胜一切菩萨,他是修慈心三昧。所以他愿意在刀兵劫里面维护一切众生。 第三位“乾陀诃提菩萨”。中文的意思就是不休息,他的愿行广大,永远不休息来救度众生。 第四位“常精进菩萨”。这位菩萨广修六度万行,也是为了度脱众生,精进不息。“如是等诸大菩萨”,如是就是指的这四位大菩萨。等字就是还没有列名的菩萨还有很多,举这四位菩萨是表示净土法门“信、愿、行”这三个重要条件。文殊菩萨就表示信,没有大智慧就不可能生起真正的信心。弥勒菩萨是表愿,因为他是得了慈心三昧的人,所以他愿意一切众生往生西方,同证无量光,无量寿的,所以他是表愿。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是表行。说明要想求生净土就要精进不息,不间断才能达到一心不乱。所以列举这四位菩萨不是随便列的。就是表明了净土法门的三个条件,就是信、愿、行。菩萨以后就是介绍天人众,“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就是说还有释提桓因,在天道就是玉皇。诸天就是包括了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都在内了。大众就是包括天龙八部、人非人在内,无量诸天大众俱,都在一起。说明了《佛说阿弥陀经》听众非常的多。然而这部经的排列顺序,主要的听众里头,首先就是举出常随众。就是诸大比丘,然后介绍四位菩萨表“信、愿、行”,然后无量诸天大众,加一个无量。就是说数目没有办法统计了。以上讲的是序分里面的通序。序分里面分为两类,一类叫通序,一类叫别序,就是叙述佛说这部经的因缘。 昨天讲的序分就是《弥陀经》的前言部份。但是这个序分还没有讲完。昨天讲的是通序。还有一部分叫别序。专门说明《佛说阿弥陀经》的根源。下面这一段“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尔时就是那个时候,佛陀就告诉长老舍利弗,长老舍利弗是《佛说阿弥陀经》的当机者,就是听众里面有代表性的人物。我们知道舍利弗在罗汉里面是智慧第一。说明净土法门没得智慧的人,不可能相信,不可能理解。菩萨里头文殊菩萨就是代表智慧。从这个来看就说明了文殊菩萨在这里是上首。舍利弗在这里也是上首。这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而他们都是智慧第一的人,说明没得智慧的人不可能懂得,不可能理解这个法门。所以说净土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那些不相信净土法门的人智慧不够,要有智慧才能够相信。有些人把这个净土法门认为是对那些不识字的老婆婆说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以文殊菩萨的大智慧,以舍利弗的大智慧,才能够懂得这个法门。这就告诉我们,这个法门是要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够理解,才能够相信。“佛告长老舍利弗”就是告诉他,这里要注意是佛告诉他,不是舍利弗提问题,这一部经,整个的一部经里面没得一个是舍利弗提问题,都是佛叫他的名字告诉他。这个与其它的经就不同了。比如说普门品是无尽意菩萨提问题,问观世音菩萨是什么因缘叫观世音菩萨?那是提问题才解答的。在《金刚经》须菩提提问题,怎么降伏其心?佛才解答,与《弥陀经》不同。全篇都是佛喊到舍利弗给他讲,没得一处是他提问。这就说明了净土法门是无问自说。这部经是没得人提问,佛陀自己讲的。就是那些大阿罗汉都还不能完全理解。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就是从这里,这个 “是”字就是指的娑婆世界这里到西方,向西方这个方向走,走好远呢?要“过十万亿佛土”。一个佛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就是由若干个太阳系,有上百亿的日、月,才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要过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有世界名曰极乐”,那个地方还有一个世界名字叫极乐。“极乐世界”,世界这个两个字“世”字代表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界”是代表方位,东、南、西、北加东西南北角,加上下就是十方。世界就是代表时间空间。“其土有佛”,那一个国土有一尊佛。“号阿弥陀”就是佛的名称“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今现在就是讲经的时候,现在正在说法。这里有两个问题,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个是这两个“有”字,有世界,有佛,说明了是真正有,不是虚言,不是假设。这个问题佛陀告诉我们有世界,有佛,这里主要就是让我们建立信心,相信,让我们发起愿心,愿意往生。今现在说法,这个阿弥陀佛就是现在的佛,我们晓得今天来说,释迦牟尼佛是过去佛。弥勒佛是未来佛。那么现在佛是那一位?现在佛就是阿弥陀佛。所以我们要想亲近现在佛,要发心往生净土。这两个有字非常重要。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但是把它归纳起来不外是两门,一门叫空门,一门叫有门。比如说《金刚经》这些都是讲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空、法空、空也要空,一切都空。但是净土法门是有门,“有世界名曰极乐”,有佛“号阿弥陀”。这两个有,是佛陀亲口开示。这个千万不能用《金刚经》来反驳《阿弥陀经》。有些学佛的人,就认为求生净土是心外求法,是执着,他就用《金刚经》的道理来驳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种说法不懂得空门与有门,空宗与有宗,法门不同,佛是应机说法。有些众生适合于走空门,有些众生适合于走有门,所以我们应当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如果我们是修净土法门,那么就应该按照《阿弥陀经》的开示来做,就不要用讲空门的经典道理来怀疑这个。当然实际上说到最后空与有是一回事,空有不二。但是我们都是凡夫,你没有证到这种境界。我们暂且不去讨论那个问题。既然我们要想修净土法门,我们就要走有门下手,那么就相信佛陀的这两句开示。有世界、有阿弥陀佛。这样才能建立信心,当然这个有也是唯心所现。跟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娑婆世界一样啦。娑婆世界还是唯心所现。众生的共业所感的嘛。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与念佛众生的愿心所现的一样,都是唯心所现,所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听到别人说求生净土是心外求法,就怀疑,就动摇。这两个有就是正报,有依报。极乐国土的依报就是极乐国土的环境。所以这一部经,下面大量介绍了极乐国土的环境,很好的地方,这也是告诉我们生活的环境嘛。依报就是我们往生的人的生活环境。另外就介绍了正报。正报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告诉我们极乐国土的依报正报十分庄严圆满,这决定是真实的。这个也就是让我们建立起信心,决不能说念佛求生西方是执着,当然我们对于一切东西,不应该执着。这个念佛求生西方,执持名号,这个与那个执着不同。我们执持名号,紧紧的抓住这句名号,就可以使我们出离生死苦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与世间上的执着,执着名、执着利、执着这些东西不同,因为你执着那些东西是种的恶因,最后把你送到三恶道里面去了。我们执持名号,这是种净因,精进的因,最后把我们送到极乐世界去。所以我们不能那样去看,认为执持名号那样是执着,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这一段就是这部经的序分里的别序。就是特殊的,就是介绍佛说这部经的因缘。刚才念的这几句:“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就是佛为什么说这部经。为什么?就是让我们明白这两个有,要相信这是佛陀的开示,决没有虚假,我们相信了才能建立得起求生净土的信心,我们相信了,才能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上面这个序分就讲完了。我再重复一遍,这个序分的内容。序分就是这部经的前言,序分它包括了六成就。“如是我闻”,就是信成就,闻成就,相信真实的道理是阿难尊者亲自听到释迦牟尼佛说的。然后就是时成就,佛在这个时候讲的。主成就,就是主讲这个法的人是释迦牟尼佛。然后就是处成就,就是讲法的地点,在祗树给孤独园。然后叫众成就,就是听众。听众就是“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听众代表。听众里面先介绍比丘,再介绍菩萨,最后介绍天龙八部,这就是这部经的前言部分。 下面就讲这部经的正宗分。正宗分是这部经的重要部分,“正”就是真正的、正确的、修行的纲领。“宗”就是纲领,这是本经的主要部分。正宗分的主要内容就是“信、愿、行”这三个纲领的内容。正宗分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详细的介绍了极乐世界的依报与正报的庄严。说明极乐世界的环境和阿弥陀佛与往生极乐世界人的情况怎么好。介绍这个主要的就是让我们生起信心,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就是劝告众生,听到佛讲这个话,介绍极乐世界的情况让我们生起信心,发大愿心,往生极乐世界。第三部分是发了愿以后必须认真的持名念佛,才能往生极乐世界。正宗分就分这三部分。 现在先讲第一部分。佛陀介绍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庄严。我们先看下面经文,“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佛陀又喊到舍利弗提出一个问题,彼土就是那一个国家为什么叫极乐?这是佛提问,又是佛自己答。这个问题就是解释“彼土”之所以成为极乐世界的因缘。下面接着回答:“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概括的说那个国土的众生,无有众苦,就是没有任何的痛苦。但受诸乐,只是享受种种的快乐。故名极乐。所以就叫做极乐。这个是从极乐国土的众生,众生是属于极乐国土的正报的一部分,正报是阿弥陀佛及往生极乐的众生,这里是从众生来解释极乐。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外面以地、水、火、风四个缘(条件),内面是受、想、行、识这四因。由于因缘和合,才有我们这个躯壳。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那就不同了,都是有大善根,多福德,有这样的因缘,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少了不行,没有更不行。只要一往生,一切众苦都消除了。这个众苦当然包括很宽,包括了八苦也包括了无量的苦。诸乐,享受的种种快乐,这里有个对比,列了八条对照一下:1、极乐世界是莲花化身,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血肉之躯。所以说在娑婆世界有生苦,极乐世界就没有生苦。2、娑婆世界人命无常,有老苦。极乐世界寿命无量,就没有这种苦。3、娑婆世界是血肉之躯,当然有病苦。极乐世界是莲花化生,没有病苦。4、娑婆世界有死苦,老病以后就是死。极乐世界因为是莲花化生,寿命无量,没有死苦。5、娑婆世界有爱别离苦,有亲属,生离死别,这是人人都免不掉。极乐世界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是莲花化身,没有家庭亲属这种关系。6、娑婆世界有冤憎会苦,冤家对头,你见不得的人,天天都要见到,在一起,而极乐世界与菩萨、罗汉、上善人等在一起。7、娑婆世界有求不得苦,我们所求的得不到,极乐世界没有这个问题,饮食都是自然化现,要什么有什么。8、娑婆世界有五阴炽盛苦,五阴就是五种蒙蔽我们的东西,炽盛就象火一样的燃烧,我们内心里贪、嗔、痴、慢、疑等种种的欲望,在促使我们造恶业受恶报。极乐世界的人莲花化身,环境清净,内心清净无染,一天到晚都是念佛、念法、念僧。整个环境都是在佛法的薰陶当中,当然就没有五阴炽盛了。所以说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里只能大概说一下娑婆世界的八苦来与极乐世界对照一下,实际上极乐世界的快乐决不只是这些。娑婆世界的痛苦也决不是只有这点。我们可以理解,所谓众苦,所谓诸乐怎样解释。上面是从正报,就是往生人的情况,说明极乐世界的享乐。下面从依报来说,“又舍利弗”,佛陀又喊到他,“极乐国土,七重栏盾、七重罗网、七重行树”,栏盾就是栏杆,杆是横起的,盾是立起的。七重罗网是一种装饰的东西,用各种宝贝织成的罗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都是四种宝贝围绕起来的。所谓四种宝贝有黄金、白银、琉璃、玻璃,玻璃是水晶。这四种宝贝合成,“是故彼国名为极乐”。环境这样的殊胜,这一对照当然与我们娑婆世界完全不同了,娑婆世界找不到这种环境。上面几句话就解答了极乐世界之所以称为极乐。 下面就叙述极乐世界依报庄严的情况,进一步介绍“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铺地”。这几句话是说极乐国土,有七宝所造成的池子,七宝就是除了四种以外还加上了车磲,白色的宝物;赤珠,红色的宝物,玛瑙,形状象马脑一样,多种色彩的宝物。加上金、银、琉璃就称为七宝,这是七宝造成的。七宝池不是我们想象的池塘。七宝池有一千由旬,一由旬有四十里,象大海一样,一千由旬有十多万里,有八功德水充满其中。这种水也不象娑婆世界的水。它有八种功能,它澄清没有污染,没有混浊,而味道是甘美的,这种水是清软的能够向上流,这种水是能够润容安神,能够消除饥饿。我们娑婆世界的水只能解渴,不能消除饥饿。八功德水能够随着我们的善根,想热就热,想冷就冷。能使我们生起欢喜心。这就是八功德水的功能。池的“四边阶道”,阶是阶沿,道是道路,都是以“金银、琉璃、玻璃”等七宝“合成”。“上有楼阁”,七宝上面有楼阁,也是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严饰就是庄严修饰,不象我们是用砖瓦造成的。“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池子里面的莲花,不是我们想象的汽车轮胎,这个车轮很大很大,一朵莲花大的有十二由旬,十二由旬就等于四百八十多里。这个车轮是指梵天王的车子。不是我们看到的汽车轮子。我们发心念佛求生净土,七宝池里头就有一朵莲花出现,如果我们念佛的心精进,念到了一心不乱,那么这朵莲花就越来越大,光明也越来越好。如果我们念佛退转了,这朵莲花就枯萎了。所以念佛的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就是拿这朵莲花来接引我们往生西方。我们就坐上这朵莲花投生到这朵莲花当中,所以说九品莲花为父母。莲花化身,往生的人,上品、中品,很快就花开见佛。下品往生的人坐在莲花中修行都胜过了天堂快乐。莲花有四种颜色,“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不同的色彩,“微妙香洁”,就是概括了莲花的四种功德。微就是说它精微,因为它是七宝造成的,妙就是说它不可思议。我们在娑婆世界能发心,那么池中莲花就有了,标明我们的姓名在上面。随着我们的念佛功夫增长,莲花就会越来越大。莲花的清香不是我们娑婆世界的莲花能够比的,所以念佛往生的人有时能够闻到一些清香,就是莲花的清香。洁,莲花洁净,清白,出污泥而不染。这就是微妙香洁四个字,说明了花的功能,也就是莲花的功德,下面又喊到舍利弗,“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如是,就是所指的上面谈的极乐国土有七重栏盾、罗网、行树、宝树、楼阁、莲花等等。功德庄严这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成,阿弥陀佛的功德所成的。因为阿弥陀佛在修因当中,无量的愿行的力量来成就极乐世界无量的功德庄严殊胜的环境。说明了境由心造。娑婆世界也就是众生的种种污染恶业所形成的,所以环境非常恶劣。 下面介绍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在那个环境当中所享用的,“又,舍利弗”又喊着舍利弗说:“比佛国土”,就是这一位佛的国家。“常作天乐”,常就是经常,作就是演奏天乐,这是自然而然出现的音乐就称为天乐。“黄金为地”,地面是黄金,这个黄金和我们娑婆世界不同,任你怎么走都是不污染的。“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昼夜六时是古代印度计算的时间,白天分三个时间,就是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晚上也分三个时间,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和起来昼夜就是六个时间。雨天曼罗华。这个雨是天上降落下来的曼陀罗花,曼佗罗就是适意的意思。“其土众生”就是这个国土的众生,包括了菩萨、罗汉,凡是往生的人都在内。“常以清旦”就是早上起来。“各以衣裓”,这个衣裓不是衣襟,这个衣裓,道源法师讲,他说讲成衣襟就错了,这个衣裓是专门的口袋,布口袋。这个口袋很大很大是用来专门装花的,就如我们所说的花篮一样。“盛众妙花”,盛就是装满了,众妙花是多种多样微妙的鲜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就是大家早上起来后,拿上很多的鲜花去供养十万亿佛土的佛。这个时间很快,地方很广,但是还要回来吃早饭。这说明了往生的人都有神足通。回到极乐世界,然后用斋。“饭食经行”,饭食以后绕行,在七宝池周围念佛经行。这里告诉我们极乐世界众生的生活情况。那里的众生都有神足通,早晨起来到十万亿佛土去供养佛菩萨后,又回到极乐世界吃饭,这个,我们凡夫的思想无法理解,但千万不要怀疑,因为我们是凡夫,假如你往生了,自然就会知道。这里顺便介绍郑颂英居士一篇文章,江苏南通有一个叫徐益修的教授,他在解放前曾经害病,一个通宵都停止了呼吸,但没有死,第二天早上他醒了就向家人说他到了极乐世界了,看到那里的环境之好,那个环境与《阿弥陀经》上描述是一样的,空中有楼阁。他走到一个地方看见很多人,在那里绕佛念佛,殿堂里面供奉的鲜花从来没有看见过,有这样好的鲜花,大家都围绕着当中供的鲜花绕佛念佛。然后他走到一个地方看见那些栏杆都是玉做的,他坐在那里,感觉得环境实在是说不出的好。空中有楼阁,空中也有菩萨在那里经行。他心想:到底这个是什么地方?当时耳边有人给他说,这里是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他非常高兴,当时看见观世音菩萨在空中用杨枝甘露向下洒,洒在他身上,他感觉很清凉。正在这个时候就听见他家里人的声音在喊他,他才醒来。醒来后,家里的人说你通夜都停止了呼吸,以为你死了。病好后他赶紧把这件事情记下来,后来一直到解放后在五十年代他才往生。在往生的时候情况非常好,临终前十多分钟,他坐起来写,说我已经看见“观世音菩萨”了,没有写完就往生了。《净土圣贤录》上也记载有念佛的人常去游极乐世界,那些记载与阿弥陀经上叙述的也是大同小异。 下面就从极乐世界常有种种奇妙杂色雀鸟,也能够说法,说明极乐世界的环境庄严,不是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不是业报所生,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变现出来的。它们说的都是念佛、念法、念僧。三十七道品说的这些都是告诉我们学佛的方法。这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在那个环境里面,就连雀鸟都在说法,所以我们生在那个环境里面,就不会退转。念不退,不会产生其它的妄想。三十七道品,当然也包括了六度万行,种种的法门都在内了。“其土众生”,那个国土的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因为生在那个环境里到处闻到的都是佛法。听到这种声音以后必然产生念佛、念法、念僧的心。就不会产生别的想法,就不会起贪、嗔、痴那些念头了。自然我们的思想就得到净化了,时时刻刻处处都听到念佛、念法、念僧。在极乐世界修行与在娑婆世界修行的条件是没有办法可比的。娑婆世界的退缘太多太多,你想清净,或者用了很大的功夫,有些时候你进一步,就退二步,退三步。极乐国土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环境太好了,时时刻刻我们接触的都是佛、法、僧。这样自然我们心地就清净无染了。极乐国土的说法分两方面,一方面是有情说法,各种各样的雀鸟给我们叙述微妙的法门。另一方面是无情说法,“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佛又喊舍利弗说:那一位佛的国土,“微风吹动,微微的风吹过来了,风吹都是说法。“诸宝行树”各种七宝所成的宝树,七宝所成的罗网都发出微妙的声音,好像是百千种乐器同时演奏,演奏的内容都是念佛、念法、念僧。所以说闻是音者,听到这种音乐的自然就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这种清净心。这里说的行树、罗网都是无情的,但是都能够演奏各种各样的音乐。极乐世界的音乐不是娑婆世界的音乐能够比的。就是刚才说的那个徐益修教授,他曾经听到过极乐世界的音乐,他把那个调子记下来后,他就唱给他的兄弟听。他的兄弟是个音乐家,他就把它记下谱出来。他说在人世间,他参加过很多的音乐演奏集会,从来没有听见过这么好的音乐。 下面又叫到“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个极乐国土啊,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是总括上面,各种雀鸟都在说法,无情的微风吹动各种宝树,罗网都会说法。这些当然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这个就是讲的极乐国土的依报,就是环境的庄严。下面就是讲极乐国土的正报,正报就是阿弥陀佛及诸菩萨众和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这就是属于正报。下面佛又唤到舍利弗,“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这里的于汝意云何,就是说你意下认为如何。彼佛,这一尊佛为什么号阿弥陀?就提出这个问题,然后佛陀又作解答。佛陀又喊到舍利弗说,“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什么东西都阻挡不了佛的光明,“是故号为阿弥陀” 。佛说的这个问答就是从无量光、无量寿这两个方面回答。为什么称阿弥陀,先说无量光,是佛的智慧之光。这里智慧无量,光明无量遍照十方国土。这个就是横遍十方,就是超越空间,遍满空间。之所以号为阿弥陀就是无量光、无量寿这两条就是阿弥陀佛的功德。当然阿弥陀佛的功德无量,是用无量光、无量寿作代表。下面又从无量寿来说“又舍利弗”佛又喊到舍利弗说“彼佛寿命及其人民”就是阿弥陀佛的寿命及他的人民的寿命,都是“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故名阿弥陀”。阿僧祗劫已经就是很长很长的时间了,然后又加个无量无边。那就是说明寿命无量,没有限量的,故名阿弥陀。这个就叫竖穷三际。竖起贯穿了过去、现在、未来,这就是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佛的法身。而无量光,无量寿这正是我们众生人人都具有的佛性。所以说念佛就是念心。你念佛就是是心作佛,所以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就是根据这个来的嘛。有人说,你说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为啥子我们没有看到呢?这个问题当然就是我们内心不清净嘛,就等于你是瞎子,虽然站在太阳人,明明太阳照到你,而你就是看不到。又比如一轮明月普照大地,你端一盆水到坝子里去,假如这盆水是混浊的,动荡的,那么月影还是不现,你不能怪月光没有普照啊!所以这个感应的问题在于自己。正如宣化上人在美国讲观世音菩萨的感应,就有人怀疑说:“你说观世音菩萨那么灵,那我就要试一下,那一天我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我往海里面跳,看淹不淹得死?”他提出这种怀疑。宣化上人回答说:“保证你能淹死,因为你敢考验观音菩萨嘛!你根本不相信、怀疑,这叫做诚则灵,你怀疑怎么会灵呢?”感应是双方的嘛,就是刚才举的那个比喻,月光是普照,但你这盆水是混浊的,动荡的,当然月影就不现了,这就不能怪月光没有照到你嘛。还有个问题,为什么往生的人,他的寿命能与阿弥陀佛的寿命一样?这前面说了,彼佛寿命及其人民都是无量无边阿僧祗劫。阿弥陀佛寿命无量,这个好懂了,但是为什么往生的人寿命也是无量,这个是两方面的原因,主要的是他力,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啊!因为阿弥陀佛他发了这个愿,他说,如果我成佛以后,我国土里面的人寿命都是无量,阿弥陀佛在修行的时候就发了这个愿心,他今后的世界啊,往生的人民都是寿命无量,没有人能够知道他们寿命好长。这是由于他的愿力啊!所以我们往生的人民,都能得到无央劫数那样长的寿命,这是主要的。所以说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主要的是依仗佛力,当然也要靠自力,自己也要努力。我们努力就是自己虔诚的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我们的净业才成就。因为我们念佛能够达到这个层次,当然临命终时,就能够蒙佛接引,往生以后,莲花化身。莲花化身当然就永远断了生死轮回的痛苦了,当然寿命无量啰。还有就是这个经里面,阿弥陀佛的名号,用无量光、无量寿来比喻,所以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寿佛,也叫无量光佛,这个含意也就告诉我们要懂得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呵。其实我们这个心本身就是佛嘛!这个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本性,这就是是心是佛。我们念佛就是去掉妄念,显露真心,所以念佛就是是心作佛,这个很重要啊!这两句话就是念佛法门,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为什么念佛能够往生净土?为什么念佛就可以成佛?这个理论依据就是这两句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因为我们这个心,就是阿弥陀佛,我们念佛就是是心作佛,这点非常重要呵。这就是净土法门的主要依据,也就是《阿弥陀经》的主要内容,希望大家都要注意这个问题。 下面又说到“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就是说阿弥陀佛成佛到现在,于今,就是佛说法的时候,十劫,十个大劫,这个怎样理解?十个大劫在我们看起来是很长的啰,但是我们要晓得阿弥陀佛是寿命无量哇!是无量寿佛,无量寿与十个劫比起来说那就算很短很短啦。所以前面说: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就是现在还正在说法,那么从佛陀这一句话,就可以理解阿弥陀佛寿命无量,他成佛已经有十劫,是很短很短的,他现在仍然在说法,阿弥陀佛现在还是在极乐世界说法。所以通过这个我们就懂得今天,现在佛就是指的阿弥陀佛。释迦佛是过去佛,弥勒佛是未来佛,只有阿弥陀佛是现在佛。所以我们要想亲近佛,那嘛我们就应该要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最可靠最把稳的事情。上面讲的就是极乐国土的教主阿弥陀佛,讲正报主要就是阿弥陀佛,当然正报还包括了菩萨众,包括了往生众生在内。 下面,佛陀又接着说:“又舍利弗”,又喊到舍利弗说:“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又喊到舍利弗说,彼佛就是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以外,“有无量无边的声闻弟子”。声闻弟子是无量无边,这些人都是大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他的数量,都不是用算数的方法能够算得出来的。诸菩萨众亦复如是,也是那样多。这里我们要注意,声闻弟子往生到极乐世界已经是回小向大。所以极乐世界的僧人皆是大阿罗汉,这就是大乘的僧人。上面讲的就是极乐世界菩萨众的情况。下面又说往生的人都是不退转。“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髀跋致”。又喊到舍利弗说:极乐世界的众生,往生的人都是阿髀跋致,梵文译音,阿就是无,阿髀跋致就是无退转,不退转。为什么往生的众生都能够不退转呢?比如说带业往生的人,没有清净呐!为什么不退转呢?有五个原因:第一个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因为阿弥陀佛早已经发过这个愿啦,凡是闻到我的名号,能够皈依三宝,能够勤恳的修持,就不退转,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保证。第二个凡是念佛的人,阿弥陀佛都放光摄受他,保佑他,接引他,因为依靠佛力所以他就有不退转的心。第三往生以后环境的保证,那个环境里头宝树,罗网,风声,鸟声都在说法,听到的人,常常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不会有其他的妄念。所以就能够不退转。第四个在那个环境里头亲近的是诸上善人,就是和上等的善人在一起,又还有机会听到佛说法,所以在那个环境里头,自然就不退转了。第五,迷人的东西最利害的就是五欲,“财、色、名、食、睡”,这个叫地狱五条根!这个是扯后腿的东西,也就是在娑婆世界修行进一步,就退三步的原因,退缘太多,太利害啦。而极乐国土莲花化身没得YIN欲心,没得家室,又有诸上善人的教导,这样就保证了你不会退转。黄念祖居士比喻得好,他说:极乐世界这所大学只要你被录取了,永远不会开除你,即使你成就差一点,留级就是了,也不会开除你,就是指不退转,不会再退入凡夫。这个比喻很通俗,这就是极乐国土最殊胜的地方,也是最大的优越性了。即使你是带业往生的人,去了以后也不会退转了,上面说的五条就是不会退转的原因。不退转有三方面,第一位不退,只要我们往生了,一定能进入圣人的领域,决定不会再退为凡夫,地位不会退了。第二个行不退,极乐世界专修大乘佛法,就是自利利他,决不会在退为小乘,这是行不退。第三个念不退,你经常听到的都是念佛、念法、念僧,当然就不会起其它的坏念头了。所以说我们的心愿与佛的智慧自然就会结合起来,这就保证了我们念不退。这就是三不退。到了极乐世界只会上进,只会精进用功,只会向上走,朝佛菩萨指引的那个方向前进,品位只有逐步增高,决不会倒退。这就是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修行完全不同的地方。下面说明极乐国土的众生成就非常之大。“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就是说这些众生里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就是说这一生就可以达到后补佛那个位子,就是大菩萨嘛。能够接近后补佛地位的那种人很多,“非是算术所能知之”,不是用数目可以计算出来的,“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祈说”。只能说是数量之多,是阿僧祗。这阿僧祗就是无量无尽,就是无量无边,说明了数量多得很,这个其中多有,就是上面说的三不退,这三不退的人里头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这一生就可以到后补佛,甚至于就成佛。这样的大菩萨这是在娑婆世界修行不能想象的。娑婆世界修行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上面讲的主要是让我们生起信心,告诉我们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庄严,使我们能够生起信心,使我们由信而发愿心。 下面就是着重叫我们要发愿心,你既然知道极乐世界这样美好,这样庄严,为什么我们不发愿心去往生呢?所以佛陀就直接提出来。“舍利弗”,又喊到舍利弗说“众生闻者”这个话是喊到舍利弗讲的,实际上就包括我们大家都在内。众生闻者,众生听到这个说法的,“应当发愿,愿生彼国”,都应当发大愿心,往生那个国家。“所以者何”?为什么这样呢?“得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因为往生以后,得与如是,就是前面说的那些菩萨,声闻、缘觉、那些众善人大家在一起修行。这里佛陀提出要我们发愿,这个愿力非常重要。往生极乐世界主要的就是靠深信切愿,愿是动力呵,没有愿力不得往生,极乐世界本身就是愿力所成。我们学佛的人必须要懂得愿力的重要,所以说“金刚非坚,愿力惟坚”,愿力比金刚还坚,要有愿力才能成就。我们发愿就叫做金刚种子,这个种子一旦储存到我们这个精神磁带里面,历劫都不会坏啊。我们要想求生净土,必须要有坚定恳切的愿心。《普贤行愿品》上说是人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散坏,人到了寿命要尽的时候,六根都坏了,不起作用了,眼睛看不见了,耳朵听不见了,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唯此愿王不相舍离,就是我们发求生净土,坚定不移的愿心,它不会舍弃我们,于一切时引导其前。在一切时候它都不会离开我们,走在前面引导我们,所以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学佛必须要发大愿心,没有愿心不能成就,没有大愿心,也不可能有大的成就。所以要往生净土一定要发大愿心,要发自利利人的心,我们发愿心度众生,当然就包括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亲属在内了,佛陀这里特别提出往生以后能够同诸上善人在一起,这个就说明保证我们道心坚固,不会退转。你能够同诸上善人在一起,这就是修行的最大保证。 下面又说:“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几句话是说要想往生必然要多善根,多福德因缘。说明了少善根少福德不可能往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往生,要修福,修慧,福慧双修才行。不修福、修慧不可能往生。不积累多的福德、智慧,往生也没有保证。圆瑛法师,他本来是参禅的,他到了中年两次梦见阿弥陀佛要他弘扬净土。所以他以后就弘扬净土,他把他所住的地方命名为“三求堂”,就是求福、求慧、求生净土。这个很好哇,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应该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如果求福、求慧,不求生净土也很危险。这样福慧就变成你下一世的人天福报,变成福报就很危险,享福就是消福。福报越大,造的罪也就越大,所以叫三世冤。就在生死轮回里面出不来了。所以我们要学习圆瑛法师这一教导,求福、求慧、求生净土。根据佛陀在《阿弥陀经》里的开示的,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要想往生,不外乎就是一方面要念佛,一方面要培福,就是正行与助行。念佛当然非常重要,念佛是正行,“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主要的,善根也要依靠这个才能够增长,智慧也要依靠这个才能够生起,这是往生的主要保证。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培福德,特别是末法众生,你多作一些弘法利生的事情,否则就要想往生,这个力量也不够,所以这两个方面都不可缺,又要培福德,又要种善根,就是说又要求福,又要求慧。在某些时候,求福还显得更重要,因为你有福报,有条件,有善缘,就有助于我们消除业障念佛修行。 下面就是佛陀的开示,念佛怎么念法,这一段开示也就是我们现在举行念佛七的根据,后人也就是根据这个开示,采取念佛七的方法来修行。“舍利弗”,又喊到舍利弗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执持两个字,就是不要放松,不要忘记,时刻不能忘记,就等于“拳拳服膺”,不要把它忘记了。“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若一日到若七日,这个若字就当作“如”解,如象一天到七天“一心不乱”。上根利器一天就可以达到一心不乱,中根三、四天,下根六、七天才能达到一心不乱,因为要达到一心不乱往生才有保证。“其人临命终时”这个人到了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诸圣众就是诸菩萨众,现在其前,就是出现在这个人面前“是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个人到了临命终时心就不会颠倒,我们这些凡夫到了临命终时就会颠倒。那天我举了三个例子,台湾的那个居士,他了妻子一哭,他就颠倒留恋了,假的当成真的了,一颠倒当然就是往生的障碍啰。“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一部经主要把持名念佛列为正行。因为持名念佛就可以使我们能够增长善根,福德,这是成就净业的保证。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里面是这样讲的,什么叫多善根,莫过于发菩提心,只要我们发了菩提心就超过历劫修行的功德。什么叫多福德,莫过于执持名号。他说你暂时的称念名号都胜过于布施一百年的功德。 玄奘法师翻译的《阿弥陀经》这一段经文里头多了几句,就是一心不乱下面多了“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多了这么几句,玄奘大师是主张直译,就是按原文字句就照翻出来了,鸠摩罗什大师主张意译,就是翻个大意就是了。所以他翻的就多了这几句,多翻的这几句使我们对于这个持名的作用就有进一步了解。这里说因为称名的原故诸罪消灭,就是把我们多生累劫的罪业消灭了,“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那么多善根、福德这几句话就是针对我们持名念佛的理解。说明专持名号这个功德、力量不可思议,能够听到佛的名号而产生信心,愿意持名念佛不容易呵。不能把它看简单了,那都是过去生中的大善根,没得大善根的人不可能执持名号,更不可能老老实实的念佛。什么属于大善根呢?我们看一下有成就的人,他的根器深,才能老实念佛。倓虚法师说谛闲法师的徒弟,浙江人补碗匠是文盲,到了四十岁,生活很困难,所以他没有安家,深深感到人生太苦了,就想出家,找到谛闲法师,法师说:你是一个文盲,年纪又大了,用不着学其它的,也用不着受戒,好好的一心念佛就是了。谛闲法师就给他找了一个小庙,找了一个居士,发心一天供养他两顿饭,用不着做什么事情,每天好好的念佛。他听了以后,就一天到晚走着念,站着念,一直念了三年。有一天,他告诉那个居士说:“明天你不要给我送饭了”,他没有告诉他什么原因,那位居士想,可能有人请他吃饭,就没有给他送饭了。第二天下午,那位居士去看一下,推开门看见他在那里站着,就喊他,他不答应,走进去看他已经站在床边往生了,手里还拿着念珠。这位居士就去宁波通知谛闲法师,两天后法师来了,他还站在那里,法师感概的说:“你呀,你呀!也不辜负你这一生有这样的成就,有些能讲经说法的法师都赶不上你”。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就是“老实念佛,不换题目”,老实的念,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他并没有想去搞点什么别的,才能保险啦!我们之所以念佛没有成就最大的原因就是不老实。所谓不老实就是信不过,总觉得一句“阿弥陀佛”太简单了。有一次打佛七,一位同修学佛多年,他提出一个问题,他说有一位法师告诉他,你要想往生净土,应该要修“颇瓦法”。他问我对不对?我们大家都要注意这个问题,说明什么呢?说明自己心头不踏实,觉得不保险啦,这个“阿弥陀佛”四个字力量太简单了!要加点别的法门,这实质上就是不老实,夹杂了。补去碗匠就没有去讨教哪个高僧大德给他另外说点什么法门。这个补锅匠,他并没有这样搞嘛,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就往生了。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很好的思考,并不是要学得多,学得杂,那是很危险的事。莲池大师的开示说得很好:“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我们要想一生成就,没有文化,就是一句佛号,补碗匠就是很好的榜样,他啥子经都没有念,就是一句佛号就成就了。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老实,信不深,这样也想学,那样也想学,这部经也念,那部经也念,这样咒也念,那样咒也在念,这样法门也修,那样法门也修,样样都搞,搞成一个杂货摊子,这样很危险的。净土法门法师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一颗炸弹掉在你面前了,因为你学的东西很多,就要去考虑念什么经,什么咒才好,念大悲咒吗?念楞严咒吗?等你还没有想好,轰的一声炸弹都爆了”。这是个比喻,但很能说明问题,在紧急关头,在临命终时,越简单越好。这个问题说明了不是要抓得多,而是要一门深入,要老实念佛,不换题目。这个教导非常重要啊。大家都应该很好的认真领会,认真的依教奉行,这样子才能得到受用。这一段佛陀的开示,告诉我们持名的重要,积累善根、福德,主要的依靠持名,当然其它的六度万行也不可缺少,但是要以持名为主。 持名念佛,为什么称为妙行?妙在那里?这个可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第一,这一句佛号,它的力量就可以使我们横超三界,所以说八万四千法门没有比这个容易下手的!哪个要想生天道并不容易,你要修四禅八定,比这个难得多。净土法门叫做“下手易,成功高”,其它的法门就不容易,比如说参禅参话头,这个不好掌握啊。因为参禅要离念也很难啦,而念佛法门叫做以妄治妄,可以用妄心来念佛,下手就容易了,方法非常简单,很好掌握。这就说明持名念佛就妙在这里。下手易,成功高,横超三界,这是捷径中捷径了。第二,临终十念可以往生,可以带业往生,这个就更是契机了,这是非常殊胜,非常特别的妙用,所以凡夫无法理解,也不容易建立信心。藕益大师告诉我们,他说:带业往生,如果达到一心不乱呵,并不容易啊!中、下根器的人都不容易达到。但是我们只要能信得真,愿得切,一样可以往生。所以藕益大师提出,能不能往生关键是“信”与“愿”,这就说明了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议,临终十念可以往生,这个是其它法门不可能的,做不到的。这个带业,我们应该正确的来理解。宣化上人讲这个问题的时间,他说你不要弄错啦,你不要认为可以带业往生,那我就去杀两个人再来念佛。这虽然是一个比喻,说明了我们有时会理解错啦,认为反正我现在业障断不了,没关系,我念我的佛就可以往生,这个就弄错了。带业往生就是要把惑业伏得住,要降伏得住,这里有个比喻,比如除草,如果我们能把草根除了,将草根断尽那当然很好呵,就不会再长啦。如果做不到的话,你就要把它压下去,等于搬石头来把草根压住,虽然没有断根,但只要压得住也行,这个比喻就是说我们要将烦恼、惑业能控制得住一样,这就叫带业,一样可以往生,决不要理解为,一面念佛,一面身、口、意仍然在造业,那是不能够往生的。 李炳南老居士他写了一首伏惑偈,我们大家都可以学习,偈中说:“一念毒心生”,就是说我们心头生起一念毒心,就是恶念,就是说想的是贪、嗔、痴,想的是财、色、名、食、睡这都叫毒心。就是三毒五欲,只要一念毒心生,“急压一声佛”,“急”就是赶紧念一句佛号,佛号就等于是石头一样,搬一个石头来把草压倒,压住恶念。“恶言不出口”,恶念就停止了,恶念就压住了,当然口业就不会造妄语、恶口、两舌、绮语了。“损人事莫作”,没有恶念,当然行为上就不会做出杀、盗、谣等损人利己的事,恶行就没有了。因为你没有恶念,当然就没得恶言,恶行了。身、口、意三业是以意为重,意是统帅,身业、口业是它的士兵,擒贼先擒王,你只要把统帅降伏住,当然士兵就不会乱动了,“久久成自然”,我们经常这样作,只要有一念恶心起来了,赶紧就压一句佛号,久而久之就养成习惯了。“往生可带业”,这样做往生能够带业走。虽然你恶业没有铲除干净,但被压住了。“是名伏惑法”,他说这个就叫降伏惑业的方法,“真实秘密决”,这是非常真实的秘诀。他这首偈非常好,希望同修们都能够依教奉行,可以得到受用。李炳南老居士是过来人,自己得到很大的受用,他就把这个介绍给我们,对我们大家都有很大的帮助。这是第二点,说明了为什么持名念佛叫做妙行,妙在那里,就是可以带业往生,只要我们把惑业降伏得住,不要求你断除。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只要往生了,就能够保证你三不退,这可以说是最殊胜的妙行,因为我们要晓得这三不退的境界哇。要什么人才能做得到,要七地菩萨才有这种境界,我们这些凡夫要修到七地菩萨,那当然是要三大阿僧祗劫的事情了,决不可能在这一生就能解决这些问题。这三不退那就是烦恼、惑业不只是伏得住,而是要断除哇,就是见思惑业消除了,我们这些人怎样做得到?七地菩萨历劫修行才能达到这个样子。净土法门就可以说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呀!保证我们只要往生了,就能够永不退转。往生了,位不退,不再退入凡夫;不会退为小乘;念不退,不会再起恶念了。这个事情可以说是凡夫无法理解的。最后我们再用净土法门这个妙行,用妙行来与其它法门来比较,就可以看到一些事情,难与易。倓虚大师这样讲,他说;他在一生当中见过参禅得到定力的人,所谓定力就是说达到四禅八定的境界了,但他没见过一位参禅开悟的人。这个话他不是随便讲的,这说明参禅要开悟是很难很难的。另外,黄念祖老居士是金刚阿闍梨,是传法的人,他是密净双修,后来他是着重修净土。他这样说:在大陆四十年来,学密法有成就的只有六个人。他与密宗的金刚上师接触的当然不少,他说四十年里头只有这六个人修密法有成就。李炳南居士参禅八年,学密法八年都没有得到结果。后来改修净土,最后往生了。他这样说:如果你修净土法门都没有成就,我敢说你修其它的法门决不能有成就,如果我说妄语,我愿意堕地狱。这些大德苦口婆心的就怕我们这些人听不进去,所以劝导我们,要我们不要舍易求难,我们这些都是凡夫,容易见异思迁,听到别人说这个法门好,就去了。所以有些人甚至误入歧途。今天我们处在末法时期,又没有辨别能力,他说他那个就是佛法,你又有辨不了,就很容易误入歧途。印光大师说得很清楚,他说净土法门就象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走一条康庄大道。光天化日之下,当然用不着摸索道路,看得一清二楚。这说明了净土法门,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中佛陀亲自开示,说得清清楚楚了,所以用不着去参访那一个。佛陀直接给我们讲清楚了,走的是一条康庄大道,没有叉路,不会入歧途。这两句话说明了在末法时期我们要避免走入歧途,就更应该坚信不移的相信这些大德的开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误入歧途。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如果有人说:我有个秘诀单独传授给你,他说这肯定是外道,千万听不得,我们有些同修,专门要想打听秘诀,总以为秘密传授的才是真东西,结果上当了。印光大师说净土法门有没有秘诀呢。“有”。秘诀是什么?“至诚恳切”四个字。我们看到补碗匠的成功就是至诚恳切嘛。他一听到净土法门后,就相信了,不怀疑,他并没有说我还要到那里去参访,他就老老实实的一心念佛,至诚恳切的念佛,念了三年就成功了,就往生了。这就告诉我们至诚恳切就是秘诀。 另外谈一下临命终时,这里佛陀说“其人临命终时”,这个临命终时是个关键时刻,到了这个时候就是“万般将不去”,就是一切都带不去, “唯有业随身”,业力支配了我们。业就是业因,就是因果的网罗,不要说我们凡夫超不出,就是圣人都不能超越。所以说“菩萨畏因”,菩萨晓得因果是真实不虚的,都怕错因,他知道种了恶因必然受恶报。所以我们“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要知道死了后到哪一道去,那么你现在就得种因,看你种什么因。所以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种念佛求生净土的因,才能得到往生极乐世界的果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念佛的人,一定要坚定不移的相信,有这样的因,就得这样的果。我们现在重在修因,就是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们只要耕耘到家,功夫到家,深信切愿认真念佛,达到一心不乱,临终不往生,朝那里走哇。所谓有因就有果,这个临终时刻的关键,当然我们平常用功很重要,但是在命终时,助念也非常重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大家就当要提倡助念,这样我们自己种善根,我们能够参加临终助念,这就是代表如来度众生,如果能够成就一个众生往生净土,就是成就一个众生成佛,往生以后就不退转啦!继续修下去当然成佛。所以说要培植福德没有比这个更大的福德。我们大家都应该发这个心,提倡临终助念,这是最大的福德。因临命终时,能够闻到佛名,对于临终的人,起的作用是不可思议的。《地藏经》中,有三次提到就是对于临命终人,能够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即得解脱。这个很重要啊!我们要想往生净土,现在就应该种助念的善因,你种了这个善因,到了我们临终的时候,自己就会有善缘,自然就有人给我们助念。有因就有果哇。如果你没有关心别人,当然你没有种善因,恐怕到了临命终时不见得会有人来给你助念,如果你很有把握,那就不说了。当然也还需要有人给你助念,这才更稳当,在临命终时如果有种种瑞相,都证明是往生了。不是只限于一种二种,这个是净土法门法师开示,只要有瑞相者证明是往生了。如果你平时念佛没得功夫,临命终时自然就不可能有这种瑞相,这个是做不了假的,如闻到异香,看到佛光,没有恐怖,没得留恋,面带笑容,这些种种都是能够说明得到感应道交,能够往生净土。这个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就晓得,那个不学佛的人到了临命终时,那种痛苦恐怖,张慌,种种情况对比,就看得到那是完全不同。所以临命终时这个问题,平常好好念佛的人,到临命终时,就得到受用处,心不颠倒,就能往生。《弥陀经》这一段就告诉我们平常用功很重要,但是临命终时,也是非常关键。 另外,我想谈一下十念往生的这一个法门。这个法门我们决定相信,但是不能误解,误解认为,既然临命终十念都可以往生,那么平常就随随便便不用功念佛,甚至于身、口、意三业造种种恶因,希望在临命终时在念佛声中能够往生,这完全是误解。我们首先应该明白,到了生死关头,精神错乱,昏迷,这种人到临命时还能够念佛或者临命终时遇到大善知识开导他帮助他念佛往生,这个是一万个人里面难得找得到一个。所以我们不能存有这个侥幸心。学佛人十念法门应该坚持,这是很好的法门,那怕我们再忙,坚持十念是很容易的,但是误解了就要受害。以上是这部经的正宗分就结束了。我们再看一下正宗分主要谈的三个内容: 第一、绍了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庄严。为什么佛陀要着重介绍这个?因为佛陀不说,我们不晓得,就生不起信心,所以告诉我们有这个世界,有阿弥陀佛,到了那里一点痛苦都没得,那么快乐,这样我们才能生起信心,这是一部分。 第二、介绍极乐世界环境的庄严、美好,有情无情都在说法,让我们发起愿心,有了信心你不发愿,不想往生,还是去不到,这是第二部分。 第三、有了信心,有了愿心,还要认真的持名念佛。除了念佛这个正行以外,还要修福德,就是福慧双修,这样才能保证往生,这是第三部分。 所以说这个正宗分就是告诉我们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三个纲领说得非常清楚了。这是《阿弥陀经》的主要部分,真正的纲领性的内容都包括在正宗分里面。 下面讲的都是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了,属于流通分里头,流通就是流传于后代,通达于四方。流通分也是三部分,还是贯穿了信、愿、行,首先引证佛的开示,劝导我们建立信心来流通,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说明证得了佛的果位,劝大家发愿流通,这是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说明了诸佛的赞叹,对释迦佛的赞叹,这个是劝行流通,还是贯彻了信、愿、行,来证实这部经典,让净土法门广泛的流通。 下面首先就是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舍利弗如我今者”,像我现在“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除了我以外,六方诸佛,同样也在赞叹。这里举六方实际上是有代表性的,就是十方诸佛都在内了。便举“东方亦有阿粗(?)鞞佛”,阿粗(?)鞞是不动,就是说佛性如如不动。那么我们这些众生,生生死死就是在动,但是我们这个生生死死当中也有一个不动的,就是长住真心,长住真心,就是不来不去,就是如如不动。阿粗(?)鞞这一尊佛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众生都有这个如如不动的佛性。“须弥相佛”这个是佛的福德智慧,如象须弥山那样子的,须弥山四宝所成,很微妙,很高大,它高出其它的山,这个是拿来象征这一尊佛的福德、智慧都具足圆满,象须弥山一样。“大须弥佛”也是说佛的福德智慧大如须弥山。“须弥光佛”这个须弥山四宝所成的,当然有大的光明,也就是象征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妙音佛”,佛说法的声音非常微妙!使众生听到的都能得到无量无边的利益。这里东方世界只举了五尊佛,当然是代表东方世界佛很多,“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这些佛多得来象恒河沙那样多。“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佛都在他主持教化的那个国土内,出广长舌相,就是展现广长舌相,这个广长舌可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遍覆一个佛的教化的佛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凡夫当然也很难理解,但是我们要知道佛的法身,充满虚空,尽虚空遍法界,所以说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并不稀奇。但是这里我们也应该理解:就是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佛的法身不一不二,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等于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名号。因为佛的名号就是佛的法身。“说诚实言”,佛所说的决没有妄语,由于我们与佛的差距太远!所以我们听后会产生怀疑。这里就可以用蚂蚁、蚊子开会推测人类有好大的智慧,好大的力量一样,它们当然要怀疑。因为它们的认识来源于它们的实践,而它们所生活的时间空间,与人类所生活的时空范围来比,当然它们无法理解,同样的道理,我们这些众生,生活的时空范围跟佛菩萨对比,也是天渊之别。所以当然佛菩萨的境界,我们无法理解,佛菩萨说的即使现在不理解,但是一定要相信,这是很重要的。佛无妄语,说的都是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这里着重告诉我们要建立信心呀。“当信是”,这个“是”就是指的《阿弥陀经》,这是字是代名词。《阿弥陀经》原来的名称就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十方诸佛都称赞。“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一切诸佛对于念佛的众生都在维护和惦念,这个是《阿弥陀经》最长的名字,十六个字。后来玄奘法师翻译就把它简化了,就叫《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八个字。我们现在读的这部经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是六个字,《佛说阿弥陀经》这部经的名称可以说是流通最广泛的。因为这个名称很简单,而且使我们能够经常闻到佛名,也符合持名念佛的宗旨。下面“舍利佛,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就是说这一尊佛已经破除无明、象日、月的光一样能够消除黑暗。“名闻光佛”,就是说他的光明遍照十方。“大焰肩佛”,焰就是火光,肩是两个肩膀,火焰是表智慧,而肩是表福德,具有福德智慧。“须弥灯佛”,佛的光,象须弥山那样大的灯光一样普照十方世界。“无量精进佛”要加紧修行,说明这一尊佛在过去生中修菩萨行的时候都是这样的,所以说他的名号叫“无量精进”。“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这一尊佛不是阿弥陀佛,佛同名的很多。“无量相佛”,佛的相好,没有限量。“无量幢佛”,这个幢表示弘扬正法,折伏邪魔外道,无量的法幢。“大光佛”,佛的智慧象千亿个太阳一样,智慧之光就称为大光。“大明佛”佛的智慧能够破一切黑暗,破一切无明,能使无明变成大的光明。“宝相佛”,佛的相好庄严非常宝贵,称为宝相佛。“净光佛”佛的烦恼断尽了,智慧之光圆满清净了,所以称为净光佛。“北方世界有焰肩佛”与“大焰肩佛”的含义是一样的。“最胜音佛”就是佛说法的声音微妙殊胜,这是“最胜音佛”。“难沮佛”,这有两个解释:是说佛的威德神通一切邪魔外道无法阻止,这个“沮”与“阻”的含义相近。第二,这个沮等于流水一样,就是说凡夫流转生死,佛是已经证得的法身永远不变动。这个“难沮佛”含义有没得生死流转的现象。“日生佛”是象征佛的功德,佛的智慧普照一切,如象太阳东升。“网明佛”就是比喻佛的智慧。这个网就是大梵天王的宝珠网罗。这个网罗是光明无比。“下方世界有狮子佛”狮子佛比喻说法象狮子吼一样,能够降伏邪魔外道。“名闻佛”佛的名称传遍十方。“名光佛”,佛的名称如象日、月之光,普照众生。“达摩佛”,达摩就是法的意思,就是轨道的意思。就是说佛是一切是人的楷模。“法幢佛”,法幢是高贵、明显的意思,看到了法幢就使人生起崇敬信仰。“持法佛”,就是佛所受持的妙法,能够化度一切众生,使众生能够离苦得乐。上方世界有“梵音佛”,梵音清净无染的声音,使众生能够达到三业清净。“宿王佛”这个宿是指月亮是星宿之王,比喻佛是法中之王。“香上佛”,这个旃檀香是香中上品,其它的香都不能与它相比。这个是比喻佛证了五分法身之香。所以说佛的香能够普熏十法界。“香光佛”世间的各种香只能够消除秽气,不能破除黑暗,佛的香就不同了,佛是证得了戒定真香,不仅消除见思惑、尘沙惑,这样的污惑,而且能够照破无明黑暗,称为香光佛。“大焰肩佛”与南方世界名号是相同的,意思也是一样的。“杂色宝华严身佛”,杂色是五彩缤纷,宝华这是比喻佛身的庄严,比喻佛在过去修菩萨行的时候广修万行,所以他证得了果位的时候才有这个庄严的法身。“娑罗树王佛”,娑罗是坚固的意思,这个树子非常高而且严冬不会落叶子。这个比喻佛已经证得了法身是超越一切众生,也比喻娑罗树是树中之王,佛是法中之王。“宝华德佛”比喻这尊佛是具足了万种功德,如象宝华一样坚固庄严。“见一切义佛”就是说这一尊佛是具有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对一切法的实相,真实的道理都能够了解。见一切义,也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解。“如须弥山佛”须弥山是四宝所成的,是山中之王,说明了佛的功德象须弥山一样的很高。上面列举了六方诸佛也就代表了十方,都是“出广长舌相”,对于本国的众生,教化他们,教化他们要相信《阿弥陀经》所说的是真实不虚。释迦牟尼佛为了让众生生起信心,所以就引证六方诸佛,都在称扬、赞叹,让我们建立信心,使我们深信不疑。 下面佛又提出一个问题,“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就是问为什么这一部经称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下面佛陀自己又解答,“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就是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听到这部经能够受持,受持就是领受行持,照着这部经开示的道理依教奉行。及闻诸佛名者,能够听到十方诸佛的名号,这都是很了不得的呀!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些善男子,善女人,都是十方一切诸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在护念。这个护念,就是保护他,惦念他,挂念他。这就告诉我们能够听到《阿弥陀经》,能够依教奉行,照着这样深信切愿,认真念佛,这种人就能够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护念。得到十方三世诸佛的护念啦,这种加持力量就不可思议。我们通过这句话,可以理解这部经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也可以晓得诸佛名号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能闻诸佛的名号,这是我们过去生中种得有很大的善根,有很好的因缘,所以就能得到佛的护念。这个也告诉我们修其它的法门,单靠自己的力量,必须要断无明,要见性才能够得到诸佛的护念,这个当然就很难很难,净土法门就不同,只要我们闻到这部经的名号,闻到佛的名号,能生起信心,能一心念佛,就能得到十方一切诸神佛的保护和惦念,那真是不简单啦。《华严经》上偈语说“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就是情愿在地狱受罪受苦,只要能闻到诸佛的名号。“不愿生天中,而不闻佛名”。不愿坐在天上享乐而闻不到佛的名号。为什么呢?因为你能够闻到佛名,就知道念佛,就能得到佛的接引,最后就能往生净土。虽然你在地狱里面,但这个时间是暂时的,如果你能够往生了,这个时间就是永久的了。你在天道现在虽然在享福,也是暂时的,最后福报享完了,你还是依然堕入三恶道里面去。所以这首偈语告诉我们,不闻佛名就永远不能脱离生死苦海。这说明闻佛名的重要,闻佛名的功德之大,为什么听到这部经的经名,听到以后就能得到一切诸佛的惦念?这说明了《阿弥陀经》的功德不可思议,也说明了诸佛的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能听到就是有大因缘,有大善根。所以就能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这很不容易呀!所以佛陀接着又说:“是故舍利弗”,又喊到舍利弗说:“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喊到舍利弗告诉他,当然也包括了我们在内,也是对我们的开示,“应当信受我语”,信受我所说的及诸佛所说的。“佛言不信,何言可信?”佛的话你都不信,那么信什么人的话?但是我们这些凡夫,对佛语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接受啊。原因在哪里?原因就是我们自身的业障太重了,所以佛经上说,不信佛语者是从恶道中来的。所以这种人就愚痴,就无法相信,也得不到解脱。这说明不信佛语的人就要认真忏悔。要消除业障才能信得下去。 下面这一段主要讲,只要发愿,就能够往生,这就叫有愿必成,这非常重要。下面佛这样说:“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就是说如果有人已经发愿,现在发愿,将来发愿就是说已经发了愿的,那么他已经往生了;现在发愿,现在就可以往生;将来发愿将来就可以往生。也说明了只要发愿,没有一个人不能往生,关键在哪里呢?关键就是一定要愿离娑婆,必须有愿离娑婆的心,就是求出离的心,要懂得生死苦海的痛苦,你才发得起这个心。你都不想脱离生死苦海,就不可能对极乐世界产生欢喜心,这是发愿最根本的问题,没有出离心,没有生欢喜极乐世界这个心,你就是天天在念佛也不能往生。因为你没有愿吗,你不愿离开娑婆世界吗。虽然你在念佛,但是你还是觉得娑婆世界很好。说到这里,我们有些同修,在发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对娑婆世界还有啥子留念,没有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很好的对待。当然各人的情况不同,有些人今生很苦,受了一辈子的苦,想下一辈子过点好日子,这种人并不少。在前不久有一位同修说:他就是发的这个心,他这一辈子太苦了,现在既然懂得了佛法,好好的念佛,下辈子过点好日子,这是很危险的。这就是不想脱离娑婆世界嘛,你晓得娑婆世界苦又还想来生享福,就是没有懂得娑婆世界生死苦海的苦在那里?这个苦的根本,并不是说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好,没有钱或者家庭不和,这些算不得什么苦,这个苦的根本,是生了要死,死了还要去投生。变人已经是苦多乐少了,如果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里面去,那真是苦不可言哇。这个才是生死苦海根本所在。不懂得这个,当然就认为我下一世来享福很好。他就不懂得享福,就是消福。享福就会制造恶业,所以你的福报越大,造的罪业越多,最后还是把自己送到三恶道里面去,这个是非常危险的一条道路。还有一种人这样怀疑,他说:你劝人都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极乐世界究竟有好宽,好大,大家都去能不能住得下?这个也是以凡夫知见,来推测佛的境界。我们举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维摩诘居士,他的房间就是一丈见方叫做丈室,方丈室,一丈见方的房间当然很小哇,但他的房间可以容纳三万二千个狮子座,那些来宾都是大菩萨,都是坐的狮子座。狮子座不是我们这种很小的椅子,是很大的座位。一间一丈见方的房间,可以容纳三万二千个狮子座,这怎样解释?佛的境界不是凡夫能够推测的。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就的,他那个环境,他那个容量,不是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决不会说人多容纳不了,房子不够住,决不会有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去钻牛角尖,去乱想这些问题。我们只能很好的准备资粮,就是往生的盘缠钱。要作好这个准备工作,只要你条件具备了,就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宣化上人说,我们朝西方极乐世界移民,他说这个不受限制,不需要你签证,不限制你进口,没得这个问题。只要我们认真按照佛的要求深信、切愿、认真的念佛,这叫万人修万人去。一万个人修念佛法门,一万个人都能往生净土。 下面佛陀又喊到舍利弗说:“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如果他们相信这个法门,“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有了信心了,就应该发愿往生到这个国土去。这是佛陀在这部经里面第三次劝大家发愿。第一次劝,就是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众生听到我讲《阿弥陀经》以后,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这是第一次劝发愿。第二次,“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就是说如果有众生听到我讲《阿弥陀经》的,“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这是第二次发愿。刚才念的这段就是第三次劝发愿。佛陀在这一部经里面,再三劝告我们,让我们发愿往生极乐国,这是佛陀的大悲心,我们如不辜负本有的佛性,当然应当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佛陀又喊到舍利弗说:“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啊耨多锣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一段经文就是前面说了,六方诸佛,都在称赞净土法门的功德不可思议,同时他们也在称赞释迦牟尼佛的功德不可思议。下面就是说释迦牟尼佛能够在这个五浊恶世,证得了无上菩提的佛果,这个是非常困难的。“五浊恶世”我们大家都生在这个五浊恶世里面。我们应该对五浊恶世有一个了解。五浊恶世的众生,本性非常之刚强,很难调伏,都在公开的造恶,所以这个世界叫做五浊恶世。五浊的浊字,混浊不清,五种混浊把众生清净心都污染了,所以叫五浊。哪五浊呢?下面简单的介绍: 第一是劫浊。劫浊就是时代的污浊。这是大劫的时代,在这时代里面,就有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每一个中劫里面又有二十个小劫,每到一个坏劫来了,就会产生种种大的灾难。每到一个小劫的最后一个阶段,也会发生三种小灾难。所以这个时代里头啊,就有下面这几种浊秽,就造成了时代的污浊,这称为劫浊,劫就是时代。 第二个叫做见浊。见就是种种的妄见,有五种妄见。这五种妄见力量很大,使众生制造种种的恶业,在生死轮回里面出不来。第一叫做身见,身就是身体,也就是我见,把这个躯壳执着成我。因为有了这个躯壳,才产生种种的分别,你喜欢的就拿过来,就制造了种种的恶业。杀、盗、YIN、妄、贪、嗔、痴都是由这个身见引起的。这个身体就是造罪的总根子,这就是身见。所以学佛就要从破身见入手,我们不受它的害哇。虚妄的见解,认为这个躯壳就是我,如果我见破不了,学佛就很困难,就是障碍啊!第二叫做边见,边见就是偏到一边的见解,有两种边见。一个叫断见,断见认为人死如灯灭,死了就了,这叫断见。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认为人只有一世,不相信三世因果,对众生危害很大,所以好多人就敢于造恶,认为反正一死了之。另一方面,这种见解,容易使人不愿意行善,因为你行了善,最后也是一死了之。它也使人不愿学佛哇,你辛辛苦苦的学佛,结果死了不起作用。还有一种见解叫做常见,认为一切事情都是依然如此。你今生变人,死以后还是变人;他变畜牲,死了以后还是变畜牲,永远这样。这也是错误的,也很危险。你这一生变人了,杀、盗、YIN、妄种种的事都敢做,反正我有保证,下一生又是人。一些违法犯罪的分子,把他押到刑场去了,他说我不怕,你把我枪决了,二十年后我又是一个小伙子。就是受了这种邪见的害。他们不相信有六道轮回。你造了众多恶业,下一世还能变人吗?这种见解就能使人敢于胡作非为。第三种叫做戒取见。过去印度外道执着这些邪见,行一些无益的苦行。认为我能够持戒,实际上他这种持戒本身就是错误的。比如说一些外道,持牛狗戒,他说他看到牛能吃草,能耕田,认为能够学牛这样的生活,就可以升天。还有些外道他看到狗给人家守门,晚上不睡觉,他认为学狗这样生活,这样修行,将来可以升天。他就不懂得牛吃草耕田,狗守门,晚上不睡觉,都是过去生中种的恶因,与升天毫无关系。所以这个见解上的错误,使人修毫无意义的苦行。第四种叫见取见,就是执着自己的见解,不承认错误,不分是非,不分黑白。比如说有修四禅定的人,这个四禅定只是世间的禅定,你就是修好了,只能到天上,到四禅天去,并不是不生不灭的涅盘,与那个是两回事,没有出六道轮回。这些人由于见解上的错误,他认为修四禅定就可以证得涅盘果,这就叫做见取见。第五种叫邪见,这个邪见主要表现在不信因果,他不晓得因果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呀。因果规律不仅凡夫不能超越,就是佛菩萨都要受因果规律的制约。我们看佛经里面佛陀自己谈他过去生中,在修行的时候,种了恶因一样的要受恶报。虚云法师说:“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他用这个“逃”字,说明了对因果轮回是没有办法超越它的。 第三个叫烦恼浊。烦恼浊就是用五种妄心,使我们产生种种的恶念,制造种种的恶果。因此我们在生死轮回里永远出不来。这烦恼主要表现在下面这五个方面:第一贪,贪欲,贪得无厌,永远没有止境。所以由贪欲而起,就制造种种的恶业。既然造了恶业必然受恶报,比如说贪财。第二种叫做嗔,嗔就是嫉妒心、嗔恨心,我们所以造种种的恶业当然都与这个有关系。别人的环境好了,自己就产生嫉妒心,这是很危险的,会制造很多恶业。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就是这个嗔恨心,造成了世界不安宁。第三种叫痴,痴就是愚痴。愚痴不是文盲。有些人很有学问,但是还是愚痴。因为他不懂得宇宙人生的真理,不相信因果的规律,做起事情来就是愚痴。《参考消息》上登了一个美国人叫汤姆逊,他有两亿美金,但平常一毛不拔,别人有困难找他,他都不帮助。后来他得病要死了,就找律师立了一个遗嘱,他死了以后把存款全部取出他装到棺材里面去,然后用钢筋混泥土来修坟墓。另外请了两个保安来看守坟墓。这种做法,用佛法来说就叫愚痴。这个人当然不是文盲,但是他做的事情就是愚痴。他不相信三世因果,下一世你变不变人还是问题,退一万步说就是你变了人,投胎的时候,你一切已经迷惑了,你还晓得你的尸体埋在哪个地方,还能够把那个钱弄出来?全钱可能造业,也可以培福德。会不会用就要看你有没有智慧了。愚痴的人当然没有智慧,所以就会这样子做。第四是慢,什么叫慢?就是我慢、贡高、骄慢,仗自己有金钱,有地位,就轻慢别人,没有一点对人的恭敬心。从因果规律来说,这种骄傲自大的人,轻慢别人的人,种了这个因,他下一世即使是变人,那他的果报都是下贱的果报,社会地位必然是很低贱的。第五个疑,贪嗔痴慢疑。这个疑是学佛的最大的障碍。疑就不信,学佛最要紧的就是信,怀疑的人他就不相信。比如说,你给他说《弥陀经》上佛说的有一个世界叫极乐世界,他就不会相信,他就怀疑。当然这种人他就不可能往生啰。疑就是障碍哇,疑就使自己永远得不到福报。这贪嗔痴慢疑五种妄心哇,力量非常大,它可以阻碍我们的信心,阻碍我们修行,可以扰乱我们的清净心,污染我们的本性,所以这个叫烦恼浊。一切烦恼不是来源于外面,有些人不懂得认为这个人很讨厌,他使我生烦恼,这个看法是错误的。烦恼来源于自己的内心,来源于贪嗔痴慢疑。所以这些东西,使我们产生种种的烦恼。 第四个众生浊,我们这个身躯,叫做果报身,是来受果报的。我们过去生中种的因,今生父母的缘,因缘结合才有我们这个身体。所以这个身体叫做报身,来受善恶业报。我们把这个报身当作我,当作是真实的,所以我们为了这个假的躯壳,就造种种的恶因。这样,就使自己流转生死,永远都出不来。这个就叫众生浊。本来我们这个身体是四大五蕴假合而成,四大就是地、水、火、风是物质。五蕴就是色(物质)、受、想、行、识(精神),就是物质与精神结合起来的。我们都把这个假合的躯体当成真实的,一切为了他,到最后是一场空。所以有一首诗说得好,就是“人生好似采花蜂,飞南飞北飞西东”到处为了生活奔走,“采得百花酿成蜜,一场辛苦一场空”。最后一样东西都带不走,“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带走的只有你所造的善业恶业,那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它就支配你到哪里去,想甩都甩不脱的。 第五个命浊,命就是寿命,人的寿命就是精神与物质结合起来,一旦分开了,这个精神离开物质体了,一期生命就不存在了。四大不协调,就会生病,一旦四大分离就死亡。所以说人的寿命是非常脆弱的,一口气不来就死亡,这就是说明了命浊。 从上面这几条就可以晓得,我们要想出离生死苦海,只有念佛求生净土,才能永远断绝生死轮回的痛苦。这段说明了释迦牟尼佛能够在这个五浊恶世成正觉之难。所以六方诸佛都称扬赞叹! 下面接到说:“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为诸众生就是包括一切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说这个念佛法门是一切世间,不仅只是我们这个世间哪。为诸众生,诸众生包括有:声闻、缘觉、菩萨在内,一切世间包括了凡夫所处的这个有情世间与三乘圣者所处的正觉世间,都包括在内。所以这个法门之难,不单是凡夫难信,就包括三乘的圣者都难信。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甚难”。这一段开示告诉我们,在五浊恶世,成菩提道果,说这个难信之法是非常难的事。我们大家学习了这段经文,应该明白,在这个五浊恶世修行,要想成道果是非常之困难,所以佛陀以大悲心说这个净土法门,让我们念佛求生净土,这就不一样了。因为在净土修行,要想成道果就非常容易,这个非常容易是与五浊恶世对比,因为那个环境太好啰,那个环境不会退呀!只要我们能往生,你就得到了三不退,如果我们在娑婆世界要证得三不退的果位,那是菩萨的境界哇,不是一世能得到的。而这个净土法门一生就能够达到,就能达到三不退。这部经文佛说的话到这里就结束了。 下面这一段不是佛陀说的了,是编辑这部经典的大阿罗汉们,他们加的。“佛说此经已”,就是佛把这部经说完了,“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这说明佛说了这部经以后,听众的反映。首先舍利弗所代表的一千二百多位大阿罗汉,然后一切世间天人,包括了天龙八部这些在内,听到了佛说的这个稀有难信的法门,大家都闻法欢喜,都信受奉行。 这部《阿弥陀经》讲到这里就完了。当然我讲得很简单,但是通过这部经的说明,我们希望同修们对于念佛法门,对于信、愿、行的纲领应该有一个认识,这个信非常重要,一定要建立信心。这个信心建立在什么上?建立在相信佛无妄语上,虽然我们是凡夫,佛说的这些境界,我们要完全了解,在现在作不到的。但是我们要相信佛陀不会说假话,我们这样坚信不疑,一切成功的人就是要有这个信心。我们介绍那个补碗匠就是相信嘛!相信这是真实的,相信一句佛号念到底就可以了生死,就可以往生净土。有了信心,再发愿,净土法门不能当自了汉,我们要发愿心,发菩提大愿,菩提大愿就是自度度人,自觉觉他的愿心。我们发愿心度众生实际上包括了你自己,包括了你亲属在内,所以这个问题也就是利益自己就在利益众生当中啦。我们这些凡夫,心量都很小啊,都是从自私出发,但是我们要发菩提心,就要把这个心量扩大,要发菩提大愿。我们要相信这个道理,你的愿心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不发大愿心,你就不可能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就不可能感应道交,这样我们在临命终时就不可能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所以发愿非常重要。然后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就是一门深入,并不是要这部经也念,那样咒也念,那是杂修,杂修很难成功。就是“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 ,这是净土宗的祖师莲池大师的开示。没有文化不要紧,就是一句佛号,经都不必念了。补碗匠他并没有念经嘛。如果我们有文化当然就念一部经,这部经就是《阿弥陀经》,也就是《无量寿经》。就念这一部经,其他的用不着念,有人说我平常念大悲咒念了几十年了,舍不得丢,又怕丢了以后观世音菩萨降罪。这种知见都是凡夫的想法,菩萨希望我们一门深入,希望我们成就,决不会说你不念大悲咒,观音菩萨要多心,观世音菩萨只有高兴。因为你找到了门路,晓得一门深入。我们能够这样作,得到莲池大师的教导,“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这个成就其他法门就很难啊。比如说参禅,要开悟了,才成就得到。有几个人能开悟,上午我引证了香港倓虚大师说的,他说他只看到参禅得到禅定的人,还没见过一个人开悟,难啊。净土法门就容易,因为带业都可以往生。我们所知道的就是现在这个时代往生的人也不少嘛,只要你往生了,即使说是带业往生,即使说品位不高,一样的不退转。你在那个环境里修行,最后必然成就。最后希望同修们本着圆瑛法师提出的:“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作为我们的目标。本着莲池大师提出的:“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 作为我们的修行指南。这样,我们才不辜负佛陀说这部经,对我们末法时代众生的悲愍心。同时也不辜负自己本有的佛性哇。我们本来就是佛嘛,懂得了这个,自己才能够脱离生死苦海,也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去做弘法利生的工作,《阿弥陀经》就讲完了。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