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九讲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九讲) 请看经文‘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这一节经文,是就所受用而说,’也就是我们所讲的依报国度。佛经里面有许多地方,它是表法用的,那么这个地方当然也不例外,我们看到这个栏楯、罗网、行树都说是七重。‘七’就是表法,它代表是圆满的意思,像这个图里头所说的,东、南、西、北、上、下、当中,这个‘七’是这样表法的,所以它表圆满,换句话说,它表如意,你自己喜欢是个什么样子,它正适合你的意思,这才是圆满。 华严经里面用十来表圆满的意思是相同的,所以华严经里面讲的都是用十来表法,弥陀经里都是用七,数字虽然是不一样,可是意思相同,也可说‘十’等于此地所讲的‘七’;弥陀经里面讲的‘七’,等于华严经的‘十’,它是同样代表圆满。栏楯是庄严界线,罗网是庄严虚空,行树是庄严大地,皆是宝成,诸位要特别注意这个地方‘同居土中,居处如是。’ 那么在此地,要跟诸位解释一下,这个西方世界,同居土中,人天的习气没有断,这是叫什么?带业往生啊!换句话说,带业往生,业并没有断,业就是习气,那么在我们世间人的习气,不管是中国人是外国人,是古人还是现在的人,你看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都要用围墙,这个围墙是什么呢?就是我这一家跟邻居当中的界线。那么一个都市与一个都市也有界线,一个国家与一个国家也有界线。此地所说的是居住的界线,我住的人家,居住的这一家,这是我的家。另外,那是别人,是我的邻居。那么我们家与家的界线,用什么呢?用栏楯不用围墙。用栏杆,非常美观的栏杆,以这个来为界线。 那么讲到罗网,这是有很多现在的年轻朋友没有见过的。这个罗网在日本寺院里头还有。我前些年到日本参观,看到规模大的佛教寺院里头还有,都是用铜丝编织的。那么这是在我们中国古代宫廷里面、寺院里面都有这些设施。那么它的意思是有两种,一种是代表,就是保护建筑物,因为梁栋都是用很精细的工去雕刻而成的,雕梁画栋啊!这是高度的艺术品,既然是一个高度的艺术品了,那么诸位想想,它一定要维护。如果不维护,很短的时间当中就会毁坏掉,所以这个罗网是保护的。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小鸟,我们晓得有很多的小鸟,它就找这些地方就做窝,特别是大家晓得的燕子,燕子都会跑到人家里面去做窝,那么我们不反对也不讨厌它,尤其这燕子在家里蓄窝,常常看看也是很好的一桩事情。但是如果雕梁画栋这高级的艺术品要是蓄了个窝,必定要损坏。那么这就用这些罗网;罗网多半是用铜丝制的,所以它透明,你可以欣赏,但是又保持一个距离,所以这是一种庄严具。 那么在极乐世界,它这个罗网在什么地方呢?都是在行树上。庭院里面如果要是没有树木,这个庭院就显得没有生气,尤其是广大的庭院,一定种了很多的树木、花草,这个庭院才足以供人欣赏,怡情悦性。那么西方世界对于这种生活的享受也很讲求。七重行树,美不胜收。行树上面都用大型的罗网,庄严空中。而且这些栏楯、罗网跟行树都是四宝所成的。四宝这个‘四’,当然是表法的意思,实际上不只四宝。在大经里面讲无量杂宝而立。那么这是我们信得过的,因为它在理上面能够讲得通。 那么刚才特别跟大家提到的就是,此地所讲的是凡圣同居土,是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居住的环境就这样地美好,环境都这么殊胜了,那正报更不必说了。为什么呢?经论里头常说,‘依报随著正报转’。那么看到这么美好的环境,我们就能想像到,这个地方的主人必定是有财富、有道德、有地位、有学问,因为这种住处才能配得上他。也因为他具足这些条件,所以他才有这样的环境,才有这种布置、陈设。所以说不仅仅完全是财富,里面有艺术啊!这就是学问啊!世间有一句类似,暴发户,忽然得了很多钱了,他也去搞一个大的庭面,他在里面布了花草。花的钱很多,可是一进去感觉俗不可耐,俗不可耐就表示他虽有财富,没有学问,没有高水准的艺术眼光,因此他东西虽然是很多很名贵,他的陈设不恰当,所谓是,‘不能登大雅之堂’,道理在此地。 那么在这里我们看蕅益大师有一段话给我们说明经文里头表法的意思,他说七重是代表七科道品,本经下面就要说到代表七科道品,也就是三十六道品,三十六道品分为七大类,称为七科道品。这个四宝代表的是常、乐、我、净这四种德行。这四种都是性德,常、乐、我、净。法身里面具足常、乐、我、净,报身同样也具足,乃至于应化身也具足。不但三身具足,三德还具足。法身有,般若里头也有,解脱里头也有,这个是真正的性德。 ‘周匝围绕’,是表‘佛菩萨等无量住处’譬如说我们自己住在极乐世界这个环境里面,这个四周许多诸佛菩萨都住在这个范围之内,都给你来作邻居,你这个邻居都是诸上善人,上善之人,那么这个四宝是表‘自功德深’,自己有甚深的功德,这个居住的环境自然感四宝现前。 ‘周匝环绕,则他贤圣遍’贤人是指菩萨,或者是我们讲三贤菩萨,圣人是讲诸佛,或者我们讲地上菩萨。三贤十圣围绕著我们自己居住的所在,给我们自己作邻居,这是‘极乐世界真因缘也’。蕅益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的祖师,他老人家这一段的解释有经论作依据的,不是他自己在这里胡造谣言,我们要能够信得过。 ‘同居土中,人人实具四德。’‘实’是真实的,决定不是假的,就是常、乐、我、净这四件德。‘常—同佛光寿’这个真正是不可思议,见思烦恼没断,尘沙、无明没断;智慧光明,寿命福报就能够与佛相同,享受等于佛,这真正是难信之法啦!可是这是佛给我们讲的,决定不是妄语,决定不是假设的,这个意思蕅益大师给我们说得很清楚。‘乐—但受诸乐’前面给诸位讲过了同居土里面没有三苦八苦,他所受的是光明,是长寿。我们世间人讲纳福啊!享福啊!这个地方人真正是在享福。‘我’是自在的意思,那个世界是无障碍的世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正是得大自在啊!‘净—清净庄严’。 有些人读到净土的经论,看到经论上说的这一些事相,不免产生了疑惑,以为这是释迦牟尼佛用的善巧方便,诱导一切众生一心念佛,这个是完全用自己的凡夫知见来测度圣人的境界,这是错误的。所以历代的祖师菩萨给我们讲解的时候,都特别提醒这一点。这种疑惑,不但现代人有,自古以来就有,所以我们自己要把它认识清楚。不但说自古以来就有,古来有许多大善知识也怀疑,有的人的确是真信切愿,可是也有不少人怀疑,那么我们到底是从真信还是从怀疑呢?用怀疑的态度来念佛,有的时候也能够往生净土,但是生在西方极乐世界,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有一个特别的处所叫疑城,在这里要住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够真正地进入到西方世界,我们要不要去受这个苦难?要不要在疑城里头待那么长的时间?这个法门在中国,从远公以来,不知道成就了多少人,我们在前面给诸位介绍过唐朝的张善和,清朝末年恒州的王打铁,还有许多在本省,我们亲自见到的这些境界,那要不相信,那还有什么办法! 所以这个法门,第一个就是你要信得过啊!你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如果你要是信不过,那真是当面错过,未免太可惜了!你要问什么原因你错过呢?都是自以为聪明,正是如古人所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啊!那么说到这个地方,同居土,他究竟是什么样的因果而成就的?如果我们能够明了了,我们这个疑心就可以去掉了,自己也晓得怎么个修法。 我们再来看看蕅益大师给我们开示这个问题。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乃至于寂光土,这个四土个个的因果都应当要明了;明了断除我们的疑惑,生起清净信心。同居土的业因有两类:一类是‘增上善业所感,’另外一类,‘圆五品观所感。’诸位请看这边,第一个是增上善业所感,第二个是圆五品观所感。同居土的果报是‘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那么什么是增上善业?什么是圆教的五品观行?我这里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增上善业,简单的讲就是上善,都是指的持名念佛。当我们念佛的时候,前面跟诸位说得很清楚,念佛的时候一定要全心即佛,全佛即心,这样念才有感应,才有效果。‘念念即佛’就是念就是佛,佛就是念。佛念不二,心佛不二,这是‘亲因缘’。念佛的人以阿弥陀佛的名号为我们所缘的境界,这个就是‘所缘缘’,念佛人不以别的作境界,就是以佛号为自己所缘的境界。第三,‘净念相继’这个念里头只有佛号,佛号是最极清净啊!没有任何的杂念,而且这个念是念念相续不断的,无有中断的,这就是‘无间缘’。再加上增上的善业,这就是‘增上缘’。你看四种缘全都具足了,那怎么不往生呢?四种缘全具足了。而增上善业也说的是念佛法门,也讲的是这个念佛。实际上这个里头包括的是相当之多;当然第一个包括了你遇到了善友,真正的善知识教给你这个法门。那么你对于这个法门能够相信、能够发愿、能够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全都是你的增上缘。那么这是讲一般往生的,往生这个凡圣同居土的,他必须要具足这个四缘。那么他的品位高下,当然凡圣同居里面也有三辈九品,品位高下就在他念佛功夫的浅深。 还有一种因就是‘圆教五品观行位’这个五品就是指的这个五桩事情,底下这个五桩事情,那么这是观行位,六即佛里头观行即佛。那么这个五品里头,第一个是‘随喜’,行愿品里面教给我们随喜功德。看到别人有善事、有好事,我们心里欢喜,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他完成,这叫随喜。第二种,‘读诵’每一天有一定的时间,也就是有一定的功课读诵大乘经典。第三,是‘解说’,解说就是为别人讲解经典里面的道理以及修学的方法。这是为他人讲解,那么讲解也就是教学;对自己来说有很大的利益,正是所谓教学相长啊!第四,是‘兼行六度’,什么叫兼行,底下有个正行,正行是自己主动地去修是正行;兼行是什么,就跟前面讲的随喜的意思是差不多,但是这个地方讲随喜的范围非常之广大,世出世法都包括在里头。那么这个范围小了,这是完全是菩萨修学方法里面,所以这是兼行六度。别人修六波罗密,你也随喜著去修,随著大家一块来修。譬如你遇到禅堂,看到很多人在参禅,你也随喜在那边参禅,这是兼修。这个地方没有人参禅的,你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禅堂,自己在修,领导大众在修,这正行。念佛堂念佛也是如此,此地没有念佛堂,我们发心建一个念佛堂,二六时中在这个地方打长期的佛七,自己主动在做,这是正行。如果别人那里有念佛堂,我们到他那个地方去修学,这是兼行。这个是圆教五品观行位。 去智者大师在临终的时候有人问他,你老人家一生,弘法利生,你这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的是什么样的果位?他老人家非常客气,非常谦虚,他说如果我要不领众,我可以证得一心不乱,因为领众,所以只得圆五品观行位。那么换句话说,他就是在这个位子上,这是他自己谦虚地说的。这个意思就是说他是生凡圣同居土。这个所讲的是凡圣同居土的业因,讲的因。 那么果报呢?果报当然‘是因缘所生法’但是他们那个地方的因缘所生法与我们这个世界的六尘不相同。他们那边这个六尘,太殊胜,太奇妙了!‘殊胜妙好之五尘为体也’五尘是讲的色、声、香、味、触,我们娑婆世界也是五尘为体,但是我们的五尘是很粗很劣的,并不微妙,这个事情与修德,实在讲是大有关系。我们不要讲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来比较,我们拿这个我们地球上人来说,我们中国人跟外国人来作一个比较。诸位要是细细地一观察就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人皮肤比外国人就要殊胜,现在一般人家认为什么呢?水土的关系。当然水土也有关系,这个只是增上缘而已,里面还有亲因缘,有所缘缘,有无间缘,不一样啊!并不是单单一个增上缘就能够决定一切啊!常言说得好:‘相随心转。’‘相’是什么呢?是身形、体相,是随心而转的。中国的人心都比较上要温和、淳厚,所以他的相貌体形也显得善良、也显得敦厚。外国人的文化是以功利为基础,所以显得比较上粗、比较上暴,没有中国人这样地温顺。那么他所感的身形,就如同他能感之心,完全是相应的。那么这种情形我们应当要了解。才知道两土众生,果报不相同,他的原理在什么地方?人家那里是增上善业、五品的观慧所感的业因,我们此地只不过是十善业道啊!五戒之因。比起人家增上的业因那的确是相差地很远,所以果报不相同。何况那个地方又有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所以这个法门一般也称之为二力法门,他的道理也就在此地。 那么再看底下这个一段,前面说过了凡圣同居土,再看这个‘方便土的因’也有两种,第一‘即空观智所感’。第二是‘相似三观所感’这是讲他的业因,方便有余土的业因。注意他的因,我们如果要想生到这个地方,你晓得怎么个修法。方便土的果报还是离不开五尘,但是比同居土又殊胜,他是‘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那么在这里我们要跟诸位介绍什么叫‘即空观智’。在这里诸位特别要留意到所说的全是圆教,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全都是圆教,这一点特别要注意到。即空观智,是‘圆教即假即中之空。’所以不是小乘人的偏真之空,他是大乘圆教即假即中之空。那么这个要给诸位讲天台的止观,这个是必须要懂得的,否则的话像这个里面的名词术语都不容易理解。‘相似的三观’也是指圆教,‘圆教相似位’,六即佛里面相似位佛,比前面是提升了一层了,前面是观行位,此地是相似位。‘一心三观’虽然讲的一心三观,但是他是相似的一心三观。这个地方你看是分证的一心三观,不一样。虽然都是一心三观,在功夫浅深上有很大的差别。什么叫一心三观,我们留在后面再跟诸位讲。‘果’方便有余土的果报,‘是圆教不思议真谛,中道无漏五尘为体。’可见得方便有余土比起凡圣同居土,那要殊胜得多了。前面所讲这个方便土中,它是甚妙的五尘为体,进一级的是中道无漏五尘为体,这是殊胜得太多了。再往上面去,这是讲理一心不乱。 ‘实报庄严土的因’也有两种,一种是‘妙假观智’,第二‘分证三观所感。’‘果报是圆教俗谛,中道无尽五尘为体’这简单给诸位说明‘妙假观智’是‘圆教即空即中之假。’‘分证三观是圆教分证位的一心三观。’ 再看‘常寂光土因,(1)即中观智。(2)究竟三观所感。果是圆妙中谛,称性五尘为体也。(1)即中观智—圆教即空即假之中。(2)究竟三观—圆究竟位一心三观。’那么我这样跟诸位说了,当然里面有很多这些专有的法相名词,大家不容易理解,那么这全是天台的教义。在这个地方我要跟诸位特别把它介绍出来。 那么先讲天台的三观,那么这是天台宗第一代祖师智者大师所建立的。‘观’就是照了的意思,所谓是观达,‘达’是达到,观照要够达到,这个意思也就是你要能够证得。‘一念之心即具三谛(真、俗、中)之法也’一念之心就通通具足,具足这个真假中三法。下面这是解释,如果你要是观心空,那么你要晓得一切万法都是唯心所变,心是能变,万法是所变,心空则一切法皆空,无有一法不空,这个你所见的这个境界是真谛。像前面给你讲的这个三土,方便有余土他见的真谛,他的观慧就是偏重在空观。那么此地所讲的全是讲的圆教教义。如果你要是观假,心是假的,能变是假,所变一切万法无有一法不假,一切法皆假,这是讲的俗谛,‘谛’就是真理。那么我们凡夫有没有呢?给诸位说凡夫这三个个统统没有。二乘人有这个意思,有这个境界,没有这个境界,这两个也没有,菩萨才有这个境界,所以菩萨可以在世间游戏神通,为什么呢?他晓得一切万法都是假的,像金刚经里面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那就是观心假,一切法皆假,他所证到的说的。那么如果是观中,这个就是三观里面的中观,这个心是中。什么是中呢?非空非假,亦空亦假,这个叫中。那么一切法无不皆中,这个就是中谛。中谛那是大菩萨的观慧,能破根本无明。后面这个几句话要特别记住,这个地方的三观,‘全由性发’注意呀!绝不是第六意识发的,如果落在第六意识里面,那不叫三观,那叫三种妄想。你要把打妄想就认为你在那边修观了,那你就错了,大错特错了。真正修观的人就是修禅定,他会大彻大悟;你要是误会了,把这个妄想当作是修观,你就别想开悟了,你路完全走错了。所以这个三观全由性发,‘实非修成’实非修成果,不是修成的。这三种都是般若经里面所讲的观照般若。空观是观照般若,假观也是的,中观也是的。这个观照般若他用的方法不一样,功夫有浅深不相同。‘故于一心,宛有三用’实际上都是一心,都是一个心,一心里头有三种观法,有三种境界,宛然好像有三种作用。三种作用不出一心,一心就是三用,三用就是一心,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所谓一心三观也’那么这是跟诸位说的大意。 那么这个三观,以及怎么个观法很重要,还要跟诸位来说明。因为天台这个教义,特别是在中国佛法与日本的佛法是非常重要的。日本人当年有许多高僧大德到我们中国来留学,来求取佛法,而多半他们都趋向于天台。换句话说,天台跟日本人特别有缘分,所以日本有许多宗派都是依天台教义而建立的。所以台宗在日本特别盛行,有很大的影响力;正如同禅宗在我们中国的影响一样。我们可以说天台在日本的影响就像禅宗对中国佛教的影响一样。那么天台的精华也就是讲修行的方法,它的理论是依据法华经,而方法不外乎三止三观,特别讲求的就这个三观。三观里面大意跟诸位介绍了,此地还要给诸位说明什么叫做空观? 这个第一个在讲‘空观’,所谓‘空者,离性离相。’先我们把它这个定义标示出来,离性离相,也就是说性相两边都不执著。‘观一念之心,’现前这个一念之心,‘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名之为空。’正如同佛在楞严经里面给我们讲的七处真心。学佛的人顶重要的是用心。那么佛叫阿难去找找看,你心在那里?阿难在七处都找不到。七处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三处,因为其余的四处都离不开这个三处,这个三处叫根本的三处。的确,内外中间俱不在呀!这叫空!找不到啊!金刚经里面所说三心不可得啊! ‘由观一念空故,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而不空。’你看看假与中皆是空,这是圆教大乘的空观。‘以三观皆能荡相故也。’这个‘荡’就是离开,也就是把它断掉。盖空观能够荡除,就是断掉见思烦恼之相。 小乘人不晓得这种修行方法,以禅定的功夫来断见思烦恼,这好苦啊!破了见惑以后,还要天上人间七次往来才能把思惑断掉。所以阿罗汉这叫笨阿罗汉啊! 大乘圆教这个方法实在太巧妙了,你只要以这个方法去修,很容易就把你见思烦恼断掉了。假观这个办法,可以能够荡尘沙之相,就是破尘沙烦恼。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真的是一心三观啊!五十三参,种种境界,尘沙之相啊!无量无边。知道一假一切假,不但假,你看看无假无中而不空,假就是空,的确像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尘沙之相。中观能够破无明烦恼,能破根本无明。三相荡除就是见思、尘沙、无明,全都断掉了。这个境界就叫毕竟空,这是圆教的空观。所以圆教空观他所达到的境界是毕竟空,世出世间无有一法可得。就像六祖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是毕竟空啊!换句话说,本来毕竟空,这是大乘圆教空观。所以他没有这些烦恼,见思、尘沙、无明他都没有,显出他的根性那么利。 那么这个方法我们要晓得,天台大师三止三观的方法在当年,这是他发明的,他自己造成《摩诃止观》,那个书就他自己著作的。他的著作教给人修行的原理原则方法。当时有印度的高僧到中国来去拜访大师,看到天台山所用的修学方法三止三观,赞不绝口,称扬他。这种修法与佛在楞严会里面所讲的大致相同。楞严会里面所说的奢摩他三摩禅那,这个名词是梵语,的确相当于空观、假观、中观。 那个时候,楞严经没有到中国来,中国人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经名,于是乎经过这些外国的法师一介绍,晓得有这么一部经。但是诸位晓得这个经在那个时候,中国到印度相去甚远,要想取得这部经书,谈何容易!所以智者大师他老人家的精神实在是可佩,他就在寺院旁边建一个台,每一天向西方礼拜,希望三宝加持,这一部经能够早一天流传到中国来,这叫拜经台。就是拜这一部楞严经,希望这个经典到中国来。一直到智者大师圆寂,这个经还没有到中国来,那么他拜了多久呢?他拜了十八年,这个精神可佩。一直到般剌蜜帝法师,唐朝武则天的那个时候,中宗皇帝的时候,他从广州登陆到中国来,把这一部经带到中国。所以这一部经虽然不是我们中国人到西方去求取,智者大师这个十八年礼拜的功德不可以埋没。由于他老人家有这个心愿,这一部经后来流传在中国,而且为中国无论是那一个宗派,那一个法门,几乎是必读的一部经典,那么于天台这个三止三观当然有很大的宣传作用。 那么再看这是假观,第二我们讲假观。‘假观—假者,无法不备。’‘备’就是具备,一心当中,没有一法不具备。华严经说得好,‘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识里面讲‘万法唯识’;‘识’是能变,万法是所变,所以无法不备。这种修法教我们‘观一念之心,具足一切诸法,名之为假。’世出世间,十法界依正庄严,就叫做一切诸法,这一切诸法是我们自己一念之心圆圆满满具足了。要是‘观一念假故,一假一切假。’连那个空、中都是假,‘无空无中而不假。’空、中都是假。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三观都有建立诸法的这个意思在,‘三观皆能立法故’‘立’是建立,他能够建立诸法,何以见得呢?底下就说‘盖空立真谛之法,假立俗谛之法,中立中谛之法。三法皆立,即为妙假。’‘假’是什么呢?假有,‘妙’是妙有,为什么叫做妙有?无中生有叫妙有;‘有’即是空,这是妙,空有不二,这个叫妙。这就是‘是名假观’。 那么诸位从这个地方你就了解了,空观是教你一切不执著,假观是教你一切都不必离开,真是不即不离啊!而‘中观—中即中正’什么叫中正呢?‘绝二边对待之谓也。’二边是空有二边,或者拿我们此地来讲,空假二边。‘空’是真空,‘假’是假有,就是妙有,这两边都离开,这两边是相对的,绝二边对待就是把这个两边通通离掉,这就是‘中’。‘观一念之心,非空非假,’不能说他是空,为什么呢?他能现一切相;又不能说他假,因为他毕竟空。他虽现这个相,这个相是虚妄相,不是真实的‘即空即假,名之为中。’这是‘中’的定义。‘由观一念中故’观一念之心是中故,‘一中一切中’连那个前面讲的空,讲的假,无不中,皆是中道。因为‘以三观当处,皆能绝待故也。’这一句很重要。‘盖言空则空外无法,言假则假外无法,言中则中外无法。三皆绝待,即为圆中’圆融中道啊!‘是名中观’。 这些意思,诸位必定要好好地记住,这个在佛教,教义上来讲,叫根本教义。你不研究佛学则罢,你要是研究佛学,这些基本的道理必须要懂得,一定要记住,因为将来你在经论里头常常会遇到。那么我们这个地方写得很清楚,诸位仔细去看,最好能够用个笔记本把它抄下去,常常温习。那么下面呢,这是给诸位说明这三种三观,这就是讲这三观的修法,所谓有次第的三观,有一心的三观,要跟诸位讲这个方法。那么‘三种三观’这个‘观心’这是讲你用这个三观来观心,‘不出次第、圆融之义。’从次第圆融这个里面就‘有三种不同’,这三种不同的方法,我们要修学得要看自己的根性,要看自己的环境,你看用那一种方便就采取那一种方法。 你看那一种方便就采取那一种方法。那么这个方法可以用一样,也可以用两样,也可以同时都用,这是没有一定的。希望诸位在这个地方细心地去体会。到熟透了,在生活上、日常生活当中,你自然会得心应手,知道如何地修行。这个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别相三观,第二种,通相三观,第三种是一心三观。当然是以一心三观为究竟。要是在念佛法门里面来讲,一心三观能够帮助我们得一心不乱。我们在前面看过,方便土以上都是用的一心三观,那么他只是功夫有浅深不相同,全是圆教一心三观。那么在此地我们要把三种三观简略地介绍给诸位。 先看‘别相三观’,别相三观的意思就是‘历别观于三谛也。’‘历’是讲经历。大乘行门里头常讲历事练心,我们要经历许许多多的事物来练心,练什么心呢?就是观照之心,来练这个。别是讲一切差别的境界,从这个地方观于三谛。那么你要会用了,都可以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那么这是讲方法,提示给我们。‘谓若从假入空’从假观再进入到空观,‘但得观真’这是真谛;从假入空,空是真谛‘尚不得观俗,岂得观中道。’那么这就是前面讲,这个次第三观里头有隔别之苦,他不能圆融啊!你看你只能观得了空,真空。这个妙有不晓得。阿罗汉这就是用的这个境界。这个但得观真,偏真涅槃。晓得万法皆空,他住在这个空里头,他不知道‘有’,不知道‘中’,这是二乘人的境界,这是从这个假入空的,他这个成就就是如此。如果他的方法是‘从空入假’,是用这种修行的方法,那么他也只得到‘观俗谛’,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没有能够得中道,‘未得观中道’啊!如果他是从‘中道正观’这像别相三观,他用这个方法‘方得双照二谛’所以这个别相三观里面是以中道正观最为殊胜。因为真俗二谛,他能够双遮双照;说双照当然双遮的意思都在里面,遮照是同时的。‘遮’是不著相,两边不著,‘照’是两边明了,样样明了,样样都不执著,这个叫别相三观。这都是讲的这个修法。 那么再讲到这个‘通相三观—即于一观中圆解三谛也。’‘圆’是圆满,‘解’是了解、理解,晓得这个真、俗、中三谛。‘谓若从假入空,’这个境界比前面要高,‘非但知俗假是空,’‘俗’就是假,妙有是空,‘真谛中道亦通是空。’所以他这个观慧比前面要深,功夫要深。如果他‘从空入假’走的是这个路子,‘非但知俗假是假,’这个‘有’是妙有,不是真的,是幻有,是假有。他知道‘真谛中道亦通是假’,绝不以为不会去执著分别真谛中道是真的,他不会的,他晓得一假一切假。如果是‘入中道正观,非但知中道是中,’他晓得‘俗假真空亦通是中。但以一观,’不管是空观也好、假观也好、中观也好,以一观当名,通相三观,‘当名,解心皆通。’无所不通,这个叫‘通相三观’。那么从这个地方,诸位显然地能够看得出来,通相三观比别相三观,功夫是要深一层。最后要跟诸位介绍的是‘一心三观’,那么这一条,也就是我们在这个经论上常常讲到的。所谓上三土业因都与一心三观有密切的关系。那么什么叫一心三观?请大家要留意。一心三观‘即于一念心,而能圆观三谛也。’这是一心三观的定义。‘谓观一念心,为从何处来,’这一念心就是一个念头,心里面起了一个念头,这是一种观心的方法。他不管这个念头是善是恶,也不管这个念头是真是假,也不管这一念是净是染,通通不管,就看这个一念心从那里来的?你这一观,这个一念没有了,没有之后,你再去观,它到那里去了?‘去至何所。’ 禅宗最初到中国来,达摩祖师所传的,就是用观心的方法。可是这个地方是跟你讲要用观慧;不能够打妄想,不能够在那里想它从那里来的?你这一想,不就又引起了念头了吗。念头没有了,唉呀!它到那里去了?那好了,到那里去了又是一个念头。这个地方不许你有前后念,一念何来何去。这样一观‘毕竟无有净。’‘净’都没有了,‘染’当然更没有了。‘若虚空名空观,能观之观,所观之境,历历分明,’那么这个,这叫‘假观’‘虽然是历历分明,而性常自空,空不定空,假不定假,名中观。即三而一,即一而三,是名一心三观。’那么此地要给诸位说一说,这一个观法,前面讲大前题告诉我们,那就是要用观慧,而不可以落在第六意识当中。如果要用第六意识,那不叫做作观,那叫做妄想。妄想毕竟不能够断烦恼、不能够破虚妄,这个境界是虚妄的,烦恼也是虚妄的,起心动念、无明都是虚妄的。我们可以讲,见思、尘沙、无明、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样不是虚妄的。虚妄的妄想不能得到事实真相,换句话说,妄不能破妄啊!唯有真才能够破妄。那么这个三观是要用真正智慧来观照,像心经所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那个深般若就是观照般若。他的功能,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三观全是般若的观照,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都是属于般若的观照。那么这个三观的观法,我们可以举一个比喻来说,这个里头有圆有不圆。一心三观是最妙,比如说一个人他有这个鉴别真妄的能力;他认识这个珠宝,他是一个行家。这个金刚钻拿在手上,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他一看就明了了,他有这种能力,他能够晓得它是真的是假的。而且他又有艺术的眼光,能够晓得琢磨的功夫,他是真正的行家是通家,他才能够估得出这一个物品真正的价值,他能够估得出。那么另外一个人呢?他也能够辨别真妄,是真的是假的,他识货;但是他不懂得艺术,他对艺术外行,没有评鉴的能力,可是他能够辨别真假。那么还有一个人,他有艺术的眼光能评断艺术,但是他对于这个钻,这个本质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他搞不清楚。这三种人譬如这个三观,一心三观是大通家,既懂识货又懂艺术。知真不知假就好比那个识货,他知道这个真假,他不懂艺术。知假不知真的,知有不知空的,就好比他懂得艺术,他能够欣赏艺术,但是他不晓得这个是真是假。这个三观仿佛这样的比喻。那么上面跟诸位,把这个天台这个三观大意给诸位介绍出来了。蕅益大师在讲解,他的目的是为了我们容易理解。就是对于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四土,依正庄严的因果。理解当然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 我们看后面这一段话,在后面,后面这一段。这是叫我们容易了解,作此分别。在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注意到的。实在来说,四土庄严,包括常寂光土在内,无非都是因缘生法,这一点大家特别要注意到。不要以为前三土是因缘生法,那常寂光大概不是的吧!那里知道常寂光土也不外乎,你看有因有果嘛!有因有果当然就是因缘生法了。所以他的果是圆妙中谛啊!称性五尘为体。我们如果能体会到这个境界,这才叫究竟。我们讲觉,究竟觉啊!究竟三观啊!这个究竟三观是究竟位的一心三观,这是一心三观功夫到顶头了。‘无不即空假中’,这就说其实四土都是这个样子。‘所以极乐世界,同居净境’,同居净土的境界,‘真假圆融’,这个真假就代表这个三谛,三谛圆融,‘不可限量啊!’这才是把四土庄严真实的因果一语道破。总结上面这个意思,‘同居土是缘生,方便土是即空,实报土是妙假,寂光土是即中’。这个说法是依中观论一首偈子来说的,偈子是这样讲: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是根据佛这一首偈来说的。那么我们就要注意到了,这一首偈子里头是说了四个境界,但是四个境界其实是一个境界,一而四,四而一。那么这个地方有一个简单的说明。前面这个偈子大家仔细看看,这个四土里头极乐世界确实有四土。配合这个偈子,缘生、即空、妙假、即中。其实四土,上面这是‘四土庄严,无不圆融无碍,’这是真正不可思议,‘无非因缘所生法’刚才给诸位说明过了,四土无不是因缘所生。‘四土唯一同居土’。这个四土全是同居土,什么人看的呢?极乐世界的那些人众,就是同居土的人看方便、实报、寂光都是同居。所以同居土的人有方便土的享受,有实报土的享受,有寂光土的享受。这个真真不可思议。无非因缘生,寂光也是因缘生。‘无不即空’,方便土的这些人,这些诸上善人,他们看的是一切法即空,所以同居、实报、寂光无不是即空。这是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记住那边没有声闻,此地给你写的声闻是声闻的境界,声闻的程度,不是真正声闻。因为小乘,西方极乐世界不生的,那边没有小乘人,这就是他们的境界是小乘人的境界,他们用的功夫是小乘人的方法,所以看四土通通是方便土。那么到大乘菩萨是实报庄严土,我们讲是理一心不乱的。理一心不乱的菩萨,他们是妙假,‘无不即假’,四土都是妙假,‘四土唯一实报土’,他看同居土也是实报土,方便、寂光都是实报土。佛的睛眼里面,‘无不即中,四土唯一常寂光土。’这也是寂光,这也是寂光,这个也是寂光,无不是寂光。圆融事理,即一土,无论是那一土,都具足了四土,这叫不可限量。那么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你要说四土,的确有四土;你要说一土也能讲得通,也不是讲不通。从上面这个意思看来,诸位多少总要能体会到一点。外面境界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话,同居绝不是方便,方便绝不是实报,真的就不能圆融了。你要说是假的吧!假的也不能圆融,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呢?究竟根本都没有。‘相’从那里来?‘相’从心变的呀!所以带业往生的人看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同居土。断了见思烦恼得事一心不乱的人,看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方便土。得理一心的,分破无明的,见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土。根本无明断尽,看西方净土是常寂光土。西方如是,我们这个地方有什么两样呢?没有两样啊!我们现前这个世间跟这个道理完全相同。所以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天地,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报土。 我们今天同在一个地球上,同在一个都市上,每一个人他对于这个依报正报所感受的不相同,这正是佛在经典里头常说的呀!依报随著正报转。也正是华严经里面所讲的,一切唯心造。所以带业往生的人造的同居土,这个‘造’就是现,也就是感受;这个法性自然地显现,他自己也自然地感受到就是同居的境界。断了见思在我们这个世界,他也是有这个感受,他也现这个境界,现这个方便土的境界,有方便土的感受。实报、寂光亦复如是啊!这一个原理诸位总得要明了,要细细地去体会。宗门里面所谓参究啊!要细细地去参究,体会到这个道理。 那么或许有人也问,这个四土里头,寂光是属于理体,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本体,他怎么会有庄严之事呢?这个问题,其实十法界依正庄严,全体就是一个理性,正如同古人所举的比喻:以经作契,契契皆经。我们把经比做常寂光,把这个三土的依正庄严比做契,那么你们诸位想想,同居土离了常寂光没有?同居即是寂光。方便呢,方便还是寂光。实报呢,实报亦复如是。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所以一一理性具足庄严啊! 我们再一个比喻来说,我们把这个纸张比做寂光理体,我们把书本比做种种庄严;你们看到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书,种类数不清,数量数不清;数不清种类、数量的书籍可以说一个字,都是纸啊!纸做的呀!同是一纸而已嘛!希望大家从这个地方去体会到这个意思。所以经上说,诸佛的住处就叫做常寂光。如果佛今天住在我们这个地方,他住处呢?他所感觉的、感到的、感受到的就是寂光净土。我说这个话诸位很难体会到,为什么呢?因为这不是你自己的境界。可是你如果在学佛这个几年当中,你把这些道理都明白了,方法也懂了,依照这个方法努力来修学,把你自己的意境一年一年地提升;当你提升到相当一个程度的时候,你就会能够感觉得到。纵然没有那么亲切;好像什么呢?似乎有了消息,这个一般人意识里头好像有这个消息,这都是好境界。那么如果就如来果地分上来说,实报、方便、同居无不是寂光,所谓全三土而成寂光啊!我们也可以讲整个虚空法界无不是寂光,你相信吗?如果要就我们众生分上来说,那是全寂光变成了三土了,为什么呢?众生有分别心,有分别、有执著,所以才有种种差别的境界,这就是全寂光而变成了三土。那么由此可知这是自己业力上有差别,与外面境界真的毫无相关啊!外面那个境界有什么,没有啊!那是所变的,能变的是你这个妄心,是心意识、心心所,能变的是这些东西,所变的是外面境界。修行人要掌握住能变,不要去理会所变。因为所变的确非空非假。能变的心是真,所变的境界就真;能变的心是妄,所变的境界就是妄。那么由此可知,带业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只看见同居土,看不到三土。事一心不乱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只见方便土,他也见不到其他三土。理一心不乱的人,同样地,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见实报土,其余的他也见不到。唯独无明断尽,证得究竟果位,他才能够圆见四土。如果我们要认为寂光在三土之外,不具足三土甚妙庄严的五尘,那与小乘人的偏真涅槃,内守幽闲的境界有什么差别呢?这是必须要明了的啊! 以上给诸位所讲的,是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你所受用的环境上来说的。那么这些呢?经文上是略说,可是我们讲解的时候已经说得相当详细了。下面经文,这是广释,就是要详细地给我们介绍那一边的生活环境。那么这一段我们在理论上讲得比较上多一点,但是这些理论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天台的三观,是大家应当要晓得的,以后对于你们学佛,研究经典会有一些帮助。那么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