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南亭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话


 2015/7/17    下载DOC文档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

  南亭老和尚讲述

  再版弥陀经讲话序

  南亭

  阿弥陀经讲话,乃余因应电台广播之须要而作,出版以来,已不知重印过几次了。

  按阿弥陀经之注解,以莲池大师之疏钞,藕益大师之要解,为典型之作,阳春白雪,后人所为,无有逾于此者。余之讲话,亦不能例外。然下里巴音,或为普通初心学佛之士所易接受,多次再版,或以此也。

  阿弥陀经,为持名念佛之基本教育。因持名而生西方者,何止千万。所以持名之功德,印光大师文钞及嘉言录言之綦详,此不再赘。

  今请与一实例,为读者诸君起信:余有皈依弟子杨宗鼎,法名本鸣,其夫人黄文辅,法名本成。全家住台中。五十二年,余讲经于台中佛教会馆,同时皈依,此后,即专门持名念佛。

  五十六年秋,全家移民去美,子女皆成家立业,夫妇除念佛外无他事,尤以本成精进,日诵佛号四万声。八年来风雨无间,从不稍辍。前两月虽饭后呕吐数次,医药有灵,旋亦痊愈。本(三)月八日,晚饭后,夫妇相约出外散步,本成坐厅中沙发上持珠念佛如故,本鸣则房间取衣服,及至出来,本成头部稍偏垂,扪之则咽气矣!

  阿弥陀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本成之逝,虽未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然临命终时,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则卜其往生也必矣!

  今佳里佛教居士林,为接引初机,从事念佛,欲影印余所写之弥陀经讲话,并先叙言,因写此故事以归之,盖亦‘彼人也,余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而已矣’之意焉!

  中华民国六十四年五月于台北

  序文

  吾人自无始以来至今生,迷真认妄,背觉合尘,起诸烦恼,造作恶业,沉沦生死,枉入诸趣,轮回六道,无有了期。所幸大觉世尊,垂无缘慈,示同体悲,应现世间,成无上觉。说法四十九,化导迷情,从迷向悟,返妄归真,超出生死,解脱轮回,契悟无生,永证真常。唯因众生,根性非一,受度因缘而有差别。如来施教,八万四千,法门虽多均可入道。方便多门,归元无二,时于末世,受化更难。选契机者,莫若净宗,三根普被,贤愚咸宜。具信愿行,即得往生。虽崇三经一论,唯弥陀经,简便易行。专持名号,系念一境,心不散乱,决定往生。横超三界为胜。古德注述,种类繁多,无不善美,凡有受持咸皆蒙益。

  今有华严莲社创办人南亭老和尚,释《佛说阿弥陀经讲话》一书,文辞显畅,论理清澈,净土教义,阐发无遗,诚为今时难得佳作。吾在于南亭老和尚《阿弥陀经讲话》内,得知他老人家宣讲这一部《阿弥陀经》,动机有三:第一、佛教经典太深太广,但是懂得了这部经,至少对于佛教中的净土宗也有了相当的认识。第二、这部经容易了解,若能抓著本经的核心依教奉行,无疑的《阿弥陀经》是一部最好的修行指南。第三、修行的方法很多,但是在个人修行上说,还是以《阿弥陀经》持名念佛的方法最方便、最稳当;所以希望莲友们能把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弄懂。此外,理由也有三点:第一、希望念佛的莲友们能够明白本宗立名的意义,同时老和尚也说明自己是净土宗的。因此可以循名责实的负起弘扬本宗的责任。第二、《阿弥陀经》是说明极乐世界的庄严、佛及众生的无量,发明持名念佛,得生净土,六方诸佛称赞净土法门,以及世尊劝我们发愿,往生极乐的劝词。第三、念佛法门几乎是中国其他各宗门人兼修的法门。原来老和尚著实弘扬净土宗。发现此释,为欲法宝不绝慧命永传,值得倡印发行流通。尚希净业者,各备一册,玩索有得,必如饥者得遇醍醐,莫不法喜充满矣。

  学僧福定于阿里山谷青岩元亨寺

  中华民国九十二年八月六日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

  讲者释南亭法师

  ——备供佛教之声佛学讲座广播

  各位听众!今天开始和各位宣讲‘佛说阿弥陀经’。我要宣讲阿弥陀经的动机,大概有下列的几点:

  第一点,我经常听到一般在家学佛的居士们,都异口同声的说:佛教的经典太深也太多,不容易看得懂,也不容易看得完。为了对治这一类的人,所以宣讲阿弥陀经。因为阿弥陀经,在理论上比较单纯,在事相上也是因人之病,而投其所好;经文的本身也很短,多数的人都可以背得出的。懂得了这一部经,至少对于佛教中伟大的净土宗,有了相当的认识。

  第二点,学佛的人贵在实行而不重知解。知解是教化他人的工具,在负有宏扬佛法责任的法师,或自愿发心弘扬佛法的居士,当然是知道的越多越好;如在个人方面,急求解脱,以超越生死苦海为目的的话,那弥陀经是修行最好的一部指南,也是最容易了解的一部经。了解了本经,抓著重要的核心,依教奉行,其他的经论懂与不懂,都不生多大关系。

  第三点,上面已经说过,学佛重在实行,而实行的方法,说起来也很多。书写、读诵、受持,为他人演说;修观,修禅,持律,修密,身内身外财产的布施,都是自利和利他的修行。但是在个人修行上说:还是以阿弥陀经,持名念佛的方法,最方便,最稳当,古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宗派或思想的不同,对于净土宗的持名念佛,在口头上,在文字上,加以无情的攻击。但念佛的一门,永远是稳如泰山,屹立不动。我以为宏宗演教,因势利导的方便,还是需要的。因为念佛的人多,所以我来讲阿弥陀经,使念佛的道友们,把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弄得更清楚一点。

  有这三点理由,所以我准备讲阿弥陀经。

  在未讲以前,还有几点应当预先向各位说明的:

  第一,佛教的内容,大小乘可分为十宗:十宗当中的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都是侧重实行的。我们现在所讲的阿弥陀经,就是四宗当中的净土宗,又称念佛宗或莲宗。净土是从所求的目的上说的。阿弥陀经上说: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念佛宗的名词,是就能修的方法上说的。阿弥陀经上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这一句执持名号,就是念佛宗定名的根据。莲宗呢,莲就是莲华,莲华出生于污泥,他能亭亭玉立,一尘不染。每当朝阳初升,玉露正凝的时候,他那微妙的芬芳,要以极细极静的心情,才能领略到他的香洁。所以宋朝有一位周濂溪先生,特别爱好莲花,他把莲花比喻为君子,在污泥而不染。的确,莲华真正的够得上称为君子。佛教采取他这在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拿他来比喻念佛的人,虽然身在五浊恶世的人群当中,但他的身心已如在污泥的莲花而一尘不染了。同时在无量寿经,十六观经里,都说念佛或观佛的工夫做成功了,寿命终了以后,可以托生于莲花中,变化而为人的形象,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净土宗的术语,叫做莲花化生,还有极乐净土地面上的风景中,有七宝砌成的水池,池中有青、黄、赤、白的各色莲华,大如车轮,微妙香洁,这是极乐净土中庄严无比的特色。因此种种,所以净土宗又名莲宗。是凡念佛的道友们,都应当明白本宗立名的意义,同时也不妨坦白承认我是净土宗,可以循名责实而担负起本宗的责任来。

  第二,净土宗的根本经论,为三经一论。三经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就是十六观经),佛说阿弥陀经。一论是天亲菩萨的往生净土论。无量寿经是说阿弥陀佛,在过去世中,世在自在王佛座下出家为比丘,名字叫法藏,发四十八大愿,依愿修行,才得成佛,由他的愿力,建设了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接引九品往生的众生。十六观经里是指示我们用观想的方法,观想极乐世界的庄严,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二大士的相好。阿弥陀经是说明极乐世界地面上的庄严,佛及众生寿命的无量,发明持名念佛,得生净土,六方诸佛称赞净土法门,以及释迦世尊劝我们发愿,愿生极乐的劝词。净土论说明求生净土,不只是为的自了,而是为的救度众生。

  第三,念佛法门,虽然创自释迦世尊,但在印度并没有畅行。佛教传到中国来在东晋的时候,江西庐山慧远大师,才开始组织莲社提倡念佛,有十八高贤参加的嘉话流传。经过善导,永明寿,莲池等诸大师的宏扬,乃成为专宗,也是中国佛教的特色。而且禅宗、律宗、天台以及其他各宗的人,很少不兼修念佛法门的,所以念佛法门,几乎成了共修的法门,以上的几点,凡是念佛宗的人,都应该知道的。

  第四,过去讲妙慧童女经的时候,有人建议我,把经文丢开,顺著经文的意义,译成语体文来宣讲。但我几经考虑,那不是尊佛重法的办法,所以讲弥陀经,我还是依靠了经文,每读一段经文,先把经中的名词,一一提前解释,而后再连贯起来说一说,或再加一点其他的发挥,总求各位听众容易了解为原则。我也不规定个什么体例,因为我不预备出版,以求藏之名山,传诸不朽。假如有钱,把他印出来,那也只是供给中国佛教会,广播组,各电台广播,或初机学佛者作一参考罢了!这要请各位听众原谅的!

  现在开始讲经,第一先讲本经的题目:

  佛说阿弥陀经

  佛,依印度的原名,应当称佛陀。佛陀译成国语为觉者,他是人类中澈底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一个人,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种觉悟的不同,十方诸佛,皆可称佛,这里是专指的释迦牟尼佛。说,就是用语言来表达事理。阿弥陀,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的圣号,译成国语是无量,在本经里称为无量光,无量寿,其实佛陀的本身什么都是无量的。经字,是常久的意思,譬如我国孔子所删定的诗、书、礼、乐、都叫做经。因为那里边讲的道理,凭你在人事上有多大的变化,他那理论是不能变更的,假如随便的变更,那天下就要大乱了。所以说:经者常道也。还有、经,就是缝衣服的线。都如我们念佛的数珠,一百零八颗,拿线把他联贯起来,他就永远在一起,不会散失,文字就比如一根线,用文字把许多理论,事实记载下来,他也永远不会散失,所以叫做经。合拢起来说:释迦牟尼佛对大弟子舍利弗说的这一部经,这一部经里,是讲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西方的道理,所以叫做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因为这部经,本来是印度的梵文,怎么会变成中国文,而传流到现在,供我们阅读呢?这就是在我国姚秦的时候,有一位博通三藏的法师,名字叫鸠摩罗什的,是他将梵文翻译成中国文的。

  姚秦,姚是秦国皇帝的姓,秦是姓姚的做皇帝时的国号,因为我国在东晋以后,全国大大小小分裂成很多的国家,有一个姓苻名坚的人,他窃据了陕西的长安,设立了政府,他做皇帝,国号就叫秦。后来他因贪心不已,带了全国的兵马,攻打建都南京的东晋国,谁知一仗打败了,就没有能回国,被他手下的大将,在半路上杀死,那位大将姓姚名苌。姚苌杀死了主子苻坚,窃夺了皇帝的宝座,所建的国号,也叫做秦。因此后人,称苻坚的秦叫苻秦,又叫前秦;称姚苌的秦叫姚秦,又叫后秦。姚秦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什么叫做三藏呢?释迦牟尼佛说的话,经后人记载下来叫做经藏,佛为弟子们防非止恶起见,制定了不杀、不偷盗、不邪YIN之类的许多戒条,如四分律五分律等这叫做律藏,犹如国家的法律。弟子们对于佛经戒律,有所发挥,写下来的著述,叫做论。如大毗婆沙论,瑜伽师地论等,就叫做论藏,这三种书为什么都叫藏呢?藏者,收藏或含藏的意思,这里面含藏了许多宝贵的理论。法师的法字,是方法和真理,经律论三藏里面,所指示我们的都是修行的方法,或真理的说明。师者是模范,是凡能够通达真理,依方法修行并且能够宏扬佛法的出家人,就称为法师,所谓以法自师,又能以法师人,是为法师。那末!这位鸠摩罗什,就是通达三藏自利利人的法师。

  然而鸠摩罗什法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这却是一个很好的故事,让我来慢讲给各位听。

  鸠摩罗什,译成国语是童寿,言其在童年的时候,就有老年人的道学。他的原籍是中印度,出生在龟兹国,(龟兹,音鸠慈。)龟兹,在我国新疆省的西边。他的父亲是鸠摩罗琰,鸠摩罗琰因游历到龟兹,龟兹国王慕他的品性德学,就留他助理国政,并且把长公主嫁给他为妻,后来就生下这位圣子,为佛教的一等大师。鸠摩罗什在孩童的时候,曾跟随他的母亲到佛庙里烧香,佛的香案前,有一口铁钵,鸠摩罗什无意中把它举起。继而一想,这样一口大铁钵我怎能够举起?铁钵亦随即坠落到地上,于是他悟到一切惟心之旨。不久他的母亲感觉到富贵荣华,只是一场春梦,如果不趁这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修学,求得一个永久的归宿,岂不孤负了这大好的人生。恰好这时候他的父亲也已去世,于是他和他的母亲便都出了家。这时罗什法师差不多才七岁的光景。他母亲带他各处参方访道,母亲不久证得三果阿那含的圣位,他也通达了大小乘三藏,他的聪明智慧,震动了五印度的学者。某一天母子二人,在路上行走,偶尔遇到一位大德高僧。这位高僧,相貌奇伟。他看到罗什法师,也很惊奇。拿手抚摩著罗什法师的头,口里称叹著说:这小沙弥如三十岁不破戒,当为人天师范,弘提大乘,将有不可思议的功绩。罗什法师,本来就有超人的志趣,经过这高僧的印证和鼓励,因此就更加奋勉。不久他的母亲去世,在未去世以前,曾抚罗什法师之背,叹息著说:我不久于人世了,儿的因缘当在东方,但佛法虽然因儿而流通,但与儿自身不利。罗什法师很悲泣的向母亲说:母亲放心,但得佛法流通,儿虽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他自从母亲去世以后,他孤身独游,因母亲曾说他的因缘在东方,他就渐渐向东走来,仍然走到龟兹国来。龟兹国王老早闻他的大名,而且是国家的姻亲,就把他留下看作国宝,极其优待,并且请他讲学。

  前面不是说过吗?这时候的中国,乱得不成样子,英雄豪杰,各霸一方,称王称帝,各不相下。这许多国家中,有一位姓苻名坚的,割据陕西,建都长安,国号叫秦。兵强马壮,人材也很多,曾因宰相王猛的治理,国境之内,倒还也算做太平。在这时大秦国里,往往于夜里,远看西南方毫光烛天,大家都以为希奇。经太史官的占卜,上奏秦皇苻坚说:西南方有大智慧的圣者在那里,在方向上推起来,应当是龟兹国。秦王苻坚说:我早知道有鸠摩罗什法师,其人智慧过人,学问出众,他正在龟兹。我当派兵向龟兹国王商请,如其不允,就把他的国家消灭了。于是就差大将吕光,带了几万兵,一路浩浩荡荡,向著龟兹进发。

  秦王苻坚,遣派了吕光以后,心不知足,倚仗著自己兵马众多,认为东晋国的百姓,不能沾到王化,很以为遗憾。其实想并吞东晋,遂起兵攻打晋国,想不到遇到了东晋的谢安,不动声色的把他七十万人马打得一败涂地,苻坚的大将姚苌,本来奉命镇守秦国,因苻坚吃了败仗,顿然生了坏心眼儿,认为可取而代也。遂起兵截住了他的归路,并且把他杀死,篡夺了他的皇帝尊位,国号仍旧叫秦。

  吕光带兵到了龟兹,向龟兹国王,索取罗什,龟兹国王当然不肯。还是罗什法师知己知彼,知道龟兹国小敌不过吕光,牺牲小我保存国家,还是上算的。国王因罗什法师的建议,乃忍痛割爱,洒泪而别。吕光奉罗什法师回国,到了凉州地方,探报姚苌已杀死秦王苻坚,占据皇帝位,他就屯兵凉州。自立为凉王,国号就叫做凉。罗什法师也留在凉国,在留住凉国的期间,他学会了汉文汉语以及中国的文史哲学。

  等到姚苌死了,他的儿子姚兴即皇帝位,才想起吕光迎请罗什法师的事。于是又派兵攻打凉国,消灭了吕光的儿子吕隆。把罗什法师迎回秦国,奉为国师,供养于逍遥园,招集国内有道学的僧众,帮助他翻译佛经,译场的人数多至三千。最出名的是:僧肇、僧睿、道生、道融,称为什门四杰。先后翻译经论,共三百八十余卷。流传最广而为人所爱读的要算法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以及现在讲的阿弥陀经。

  在翻译经论的期中,皇帝姚兴,常常到译场参观,或帮助校正字句,或和罗什法师闲谈。姚兴对于罗什法师的智慧,可算崇拜到极点。他有个最有趣味的想法,他认为法师这样大的智慧,如果死了,则智慧种子就断绝了。于是选了十个宫女,强迫法师接受,要他传下智慧种子。法师为维持佛法,不得而已的受了。因此就另外建筑了华丽的住宅,供给他居住。过去高僧说他会破戒的话,到此也应验了。这一段事实,是佛教历史上有的。

  但还有一段罗什吞针的说法,就是因为罗什法师与宫女同居,引起一班青年僧的误会,以为戒律可以不守。罗什法师急了,因为戒律是佛教的基础,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教,这个规定不能不维持。所以罗什法师有一天,陪著大众吃饭的时候,他装了一碗缝衣服的针,一口一口的把他当饭菜吞下去。大众见到这个奇异的举动,都惊得目瞪口呆。罗什法师开示大众说:你们能这样,就可跟我学,而不需要戒律。如其不能的话,应当谨守戒律。这是千古流传的一段嘉话。

  罗什法师将要入灭以前,曾经对佛发愿说:如果我所译的经论,不违背佛意,则我死以后,我的舌头不会因焚身而烧坏。后来他入灭以后,为他火葬,果然舌头完整,据说罗什法师,是七佛译经之师,足见他所译的经,至今为人所欢迎,当然是生有自来,非为等闲了。

  各位听众!佛说阿弥陀经,上次已将经的名字和翻译人的名字讲过了,今天开始讲经文。经文开头的三句,是: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这三句话,简单的说:就是,如这一部阿弥陀经,是我阿难亲自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来的。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呢?有一个时候,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居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说的。

  如是我闻,这几句话,似乎是每一部经上都有的,好像儒家的大学、中庸、论语,开口都有个子,程子曰,或子曰,这就是表示大学中庸开端数语是程夫子说出来的,论语,多半是孔夫子说的,佛经上有一个如是我闻,就表示是佛说的。

  佛经固然都是佛说的,可是佛在说经的时候,当时并没有记载下来,当释迦牟尼佛将要涅槃的时候,阿难尊者是佛的堂弟,在佛的左右,充当了三十年的侍者,他的记忆力很强,他对佛说的经,差不多都记得很清楚。所以释迦牟尼佛,每一部经说完的时候,都嘱付他将来负责流传。现在眼看释迦牟尼佛,将要涅槃了,他哭得很伤心。有一位同学师兄弟,名字叫阿泥楼豆的,劝导阿难说:阿难!这不是哭的事,诸佛的涅槃,这是必然的道理,哭有什么用呢!佛一向很看得起你,常常叮嘱你流通他的教法。现在他老人家要离开我们了,你应当去请问他老人家以后的事怎么办。阿难这才如梦初醒的,揩揩眼泪水,向阿泥楼豆尊者说:师兄!我的心乱得很,我不知从什么地方问起,请你教我罢!阿泥楼豆尊者说:我教你去请问他老人家四点:

  第一、佛在世的时候,我们大家皆依佛住,佛涅槃以后,我们依靠什么?第二、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以佛为师,佛涅槃以后,我们以谁为师?第三、一般不守规矩的师兄弟,佛在世的时候,有佛降服他们,佛涅槃后,我们用什么办法?第四、佛所说的一切经典,我们将来记录的时候,在经文的头上,应当安一个什么符号?以取信于天下后世的人。

  阿难尊者,接受了阿泥楼豆尊者的指教,走到佛的床前,行过了礼,合起掌来,以上面的几个问题,提出来请问。

  释迦牟尼佛,赞叹阿难陀说:阿难!你好!你好!你能担当大事。现在我告诉你:第一、佛涅槃以后,你们大家,皆依四念处住。第二、佛涅槃以后,你们皆以戒为师。第三、一班不守规矩的师兄弟,你们不要理他,不和他同住。第四、一切经文的前面,皆要安插‘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和些什么人在一块儿就好了。

  各位听众!前面的三点,我们不去讲他,第四点,就显出每部经典前面的如是我闻是怎样的一个来由了。

  至于安一个如是我闻,有什么作用,现在且不去讲他。仅照文义方面来说:就是如像这一部经,是我阿难亲自从佛口里听来的。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听来的呢?一时,就是有一个时候。为什么不指定是某一年或某一日呢?因为佛说法的地方,有在天上,有在龙宫,有在人间。人间又有几十个国家,每一个国家的历法,又不尽相同,如果记实了,反而显得乱七八糟。所以直截痛快的定个一时,就是说者可以说,听者亦要听的时候。‘佛在’的佛,就是指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佛在什么地方说的呢?佛在舍卫国。舍卫国是中印度的一个国家的名字。舍卫国有一大花园,叫做祇树给孤独园。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在这里说的,说起这个祇树给孤独园来,到也是很有趣味的事。祇树的只,是舍卫国王的太子,名叫只陀。给孤独,是舍卫国王宰相的名字,他是一个慈善家,他的财产丰富,人很慈悲,经常喜欢救孤恤贫,所以全国人都称他为须达长者。须达,译成国语,就是给孤独的意思。给孤独长者,因为到王舍城的宰相家,为他儿子定亲事,奇巧遇到他亲家翁请佛供养说法,给孤独长者,亲眼见到释迦牟尼佛的威仪相好,大众弟子,彬彬有礼,雍容自在。又听到释迦牟尼佛的说法入情入理,从心底上生起了无限的恭敬与仰慕。于是请他的亲翁介绍,礼请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国去说法,释迦牟尼佛是有求必应的,马上嘱付他说:你回去将精舍建筑好,我随后就来。给孤独长者欢天喜地的回到本国,马上选择地点,准备材料来大兴土木。但适合条件的地点,实在找不出。最后找到只陀太子私人所有的花园。那花园既为太子所有,当然是既宽且大,不离城市,又不在城市,可以说是城市山林。花园里是树木蓊郁、百花具备,池沼水鸟,亭台楼阁,式式俱全。给孤独长者,欢喜赞叹不已。但是,这园子是太子的私产,他又是半个主子,怎好向他开口呢?然而因为请佛说法,逼不得已,走访只陀太子,先把释迦牟尼佛称赞一番,然后,把这问题提出来,很婉转的向他商议。只陀太子起初坚执不允,经不起他一再的要求,于是想在金钱上把他难住。因而和他说道:你既坚决要买我的花园,你能把地面上铺满了金子,我就给你。给孤独长者,一听到太子开出价钱来,满心欢喜,很干脆的答应他说:照办,照办,长者回到家里,抱金库打开来,饬令工人,不到几天,真的拿金子把地面上铺满了,然后请太子亲自去验收,太子起初不相信有这回事,但事实胜于雄辩,走去一看,真的满园金光闪灿,不禁大吃一惊。然而言既出口,收不回来,只好做个人情。同时也钦佩他仰慕释迦牟尼佛的诚恳,想必释迦牟尼佛是个了不起的人,不如也行个布施。于是向给孤独长者说:好罢!你既出金子买了我的地,我把地上的树木花草,一切的设备奉送,就算是我的功德吧!给孤独长者,大喜过望。因为是给孤独长者的园子,只陀太子的树,所以就叫做祇树给孤独园,给孤独长者园子买好了,画好了图样,还请舍利弗尊者来监工指导。后来,释迦牟尼佛在这园子里,住了不少的时候,说了很多的经,度人无量。所以经上说: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给孤独长者,真是大功德啊!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从与大比丘僧起,一直到及释提桓因等一大段,皆是说明当时在祇树给孤独园里的一班听众。佛的说法,都是说给弟子们听的,没有听法的弟子,佛说给谁听呢?当时在祇树给孤独园里的听众,有比丘众,菩萨众,天上的天众。与大比丘僧,就是指明了三众中的一种。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标明比丘僧的人数。

  与者,和也或同也。就是佛不只是一个人,还和了一班大比丘僧,都住在祇树园里。什么叫做比丘僧呢?佛的弟子有四种:一比丘僧,二比丘尼,这是出家的男女弟子;三在家男居士,四在家女居士。与大比丘僧,是表示出家的男众。比丘译成国语,是乞士,怖魔,破恶的三种意思。佛的制度,出家的男女,不许保有财产,不许做官,做生意,甚至种田,应该乞化为生。因为这样才可以专心用功办道,所以叫乞士。怖魔者,魔是坏人,因为比丘,不蓄财产,正直守戒,坏人没奈何他,而且都怕他,这就是一正改百邪的意思。同时比丘必须遵守佛所制定的二百五十条戒,不做一切恶事,所以叫破恶。具备这乞士、怖魔、破恶的三个条件,才能叫做比丘。不过乞士的生活,在中国的风俗上是行不通的,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出家人的生活方式就改变了。但是,如果把怖魔,破恶的两个条件保持完整,仍不失为佛教的好人。这一班比丘为什么皆称大比丘呢?大字固然是一种尊贵的称呼,如大中华民国的大。同时这一班比丘不是仅仅乎学小乘自利的人,他们都能发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的,所以称大。比丘僧的僧字,译成国语,是和合,就是遵守佛戒,和合同住的意思。然而这一班大比丘僧有多少数目呢?千二百五十人俱。俱者就是同住,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经常跟著释迦牟尼佛在一起住的。

  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上面这千二百五十人,都不是一般普通的出家人,他们都是已经证到大阿罗汉果的圣人。他们的名字、人品、道学,都是大众所知所识,而公认他们为了不起的人了。

  什么叫做大阿罗汉呢?阿罗汉译成国语是‘无生’‘应供’‘杀贼’。比丘是罗汉的因,罗汉是比丘的果。按杀盗YIN妄,是生死根本,比丘奉行佛所制定的戒条,净修梵行,断去了生死的根苗,证得了阿罗汉以后,不再受生受死,所以叫无生。贪嗔痴爱的烦恼,能够贼害我们的法身慧命。比丘奉行佛戒,用禅定的工夫,控制住自己的心理,如看守猿猴一样,断尽了烦恼,犹如将盗贼杀死,再不被他破坏,所以叫杀贼,阿罗汉,在当比丘的时候,专行乞食的生活,勤修梵行,不起贪嗔痴,不造杀盗YIN,所以到了证果以后,应当受到天上人间的供养,所以叫应供。这等于一个对国家民族有特殊贡献的人,应当由政府担负他的生活费用一样。大者,因这千二百五十阿罗汉,皆是群众中的上首,有辅助世尊,弘扬教法的功劳,所以称大。既然是群众中的上首,当然为众人所知所识,所以又称众所知识。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冕楼驮。

  上文说: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哪末!是那些阿罗汉呢?由长老舍利弗以下,共举出十六位阿罗汉来做代表,代表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罗汉。阿罗汉,我们经常都称罗汉,大庙的大殿上两旁边所供的那一排一排的金人,那都是罗汉。我们的习惯,称这许多阿罗汉叫尊者,就是说:他们都是很尊贵的。下面我都称他们为尊者,请各位记住。这十六位尊者,让我一一讲给各位听:

  第一位、长老舍利弗。长老,是年纪很大,修行的年代很久,道德学问,都居在一等的地位,所以称为长老。但长老的这个尊贵称呼,不只是舍利弗一人,第二位也可以称长老目犍连,乃至第十六位长老阿冕楼陀。所以长老的两个字,是一直贯下去的。

  舍利弗的舍利,译成国语是鹙鹭,弗字译成国语,是儿子的子。鹙鹭是一种鸟儿的名称,这一种鸟儿的眼睛锐利得很。舍利弗的母亲,生下来眼睛像鹙鹭一样的锐利,所以取名叫鹙鹭。印度人又有带上父母名字而为儿女取名字的风俗,因为舍利弗是鹙鹭的儿子,所以叫鹙鹭子,有时略去一个字就叫鹙子。

  舍利佛的母亲,很有学问,辩才也好。舍利弗的母舅,学问更大。常常欢喜与舍利弗的母亲辩驳道理,但总是舅舅打胜仗。自从怀了舍利弗在肚里,他母亲就常常胜利,他母舅考虑到,他现在怀了外甥在肚里,智慧顿然的大了起来,这外甥必定是个大智慧的人,假如他出世长大了,我和他辩论起来,到那时辩论不过外甥,岂不丢人。于是入山十八年,专门读五印度的书,连指甲都没有空来剪,指甲长得很长,所以后人都叫他做长爪梵志。舍利弗出世以后,八岁就读遍了五印度的书,十六个国家里的学者都讲他不过。可是舍利弗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和目犍连两人是好朋友,两个人曾经互相约定说:我们如果遇到更好的法门,都要互相告诉,不得独享。有一天,目犍连在路上碰到一个著袈裟的比丘,手上拿了锡杖,走在路上,嘴里唱著了。他唱的是: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目犍连听到这几句话,直如轰雷一样,震动了他的心弦,觉得从来没听见过,马上心开意解,证入了缘生的性理,成了阿罗汉。随时请问那比丘的名姓。比丘说:我叫马胜。又问,你这话是那里学来的?比丘说:是我师释迦牟尼佛独特的见解。目犍连很快的找到舍利弗,告诉他这话,舍利弗一听也顿然大悟。两人于是同去见佛,随时出家当了比丘,七天就精通了佛法,所以佛称他为智慧第一。并且把他们各各所领导的学生,也都接引出了家,都在千二百五十人之内。

  舍利弗的母舅,长爪梵志,等他读好了书,回来准备和外甥辩论的时候,舍利弗到已经随佛出家了。他不相信,他以为还有什么人的智慧,能超过他的外甥,那真是怪事。于是去和佛辩论,辩论的结果,是惨遭失败,他因而也出了家,当了比丘。这是舍利弗出家的故事。

  各位听众,阿弥陀经在上次已将长老舍利弗一句讲完,今天讲到第二位尊者‘摩诃目犍连’。

  摩诃译成国语,为大小的大。目犍连,译成国语为采菽氏。连贯起来说:就是大目犍连,或大采菽氏。这位尊者,在释迦世尊座下的诸大弟子中是神通第一。

  其实,目犍连是姓,他的名字叫拘律陀,拘律陀是树木的名字,他的母亲没有儿子,因祷告拘律陀树神而生的,所以就叫他拘律陀。什么叫神通呢?神者变化莫测,通者无障无碍。比如说:我们生下来是男人,决不会顿然变成女人;生下来是女人,也不会顿然变成男人,得神通的人。可以随意变化,所以叫变化不测。我们走起路来,稍远一点的就得要乘车;遇有江河阻路,必得要乘船。即使现在有飞机,可以飞越海洋、高山峻岭,但还离不开物质,机件失灵,马上就出乱子。何况乎一道墙壁,就能阻碍我们的出路;一张纸头的障隔,我们就看不见。得神通的人,飞行自在,山河不能为阻,眼睛能远视,耳朵能遥闻,所以说:无障无碍谓之通。目犍连尊者,曾经降过毒龙。和外道斗法,曾经移过山。琉璃王诛释种的时候,他曾把佛陀的亲戚故旧,摄在吃饭的钵里,伸手举到梵天以上,而想救活他们,所以叫他做神通第一。

  第三位尊者是‘摩诃迦叶’。

  摩诃,仍然译为大,迦叶,译成国语为饮光,是他的姓,名字叫毕波罗。在释迦世尊的大弟子中,是头陀第一。

  为什么姓饮光呢?因为他在过去世,曾经充当过冶金的技术师。他和一个女人,把自己所藏的一点金子,庄严佛像,所以感到生生世世,身上总是有闪烁的金光。而且这光都比其他有光的人大,等于能吞灭其余的光,所以叫饮光。头陀第一的头陀,译成国语为抖擞或者苦行,也可以说抖擞精神,修行苦行。苦行,就是在享受上都是很苦的。譬如住是住在寂寞的山林。吃只是中午吃一餐,还要自己去乞化。穿的只是规定的三件衣裳。夜间在乱坟滩上打坐。因为人类都有同样的欲望,这欲望就是官做得高,薪俸拿得多,使得合家眷属,生活美满。经商的,种田的,做工的工作尽管不同,而丰衣足食,高贵的享受观念,则无不同。一人如此,人人如此,则此争彼夺,胜者笑,败者哭,造成社会的不安。所以佛的制度,把出家比丘的生活,减低到最低的程度,而行头陀行的比丘,他们的生活,则更为艰苦,差不多连一间茅蓬都没有。山林水边,坟墓之旁,那里都可以住上一宿,他照样活上个百儿八十岁。人类不合理的欲望,好像是与生俱来,用高压的手段是没有用的。佛教徒的质朴生活,乃是以身作则,具有一种釜底抽薪作用。像迦叶尊者这样的苦行,以极普通的生活作比较,还要更苦到几倍,可是他一直到老,都坚持著这苦行的生活。虽然释迦世尊,可怜他的年老,命令他放弃苦行,他都不肯。因此释迦世尊,特别看重他,将正法眼藏传给他,而为禅宗的第一代祖师。后来释迦世尊涅槃以后,他又负责召集得神通的诸大阿罗汉,将释迦世尊所说的经藏,所制的戒律,一一结集起来,一一传到现在,这都是迦叶尊者的功劳。迦叶尊者,既经结集三藏以后,把正法眼藏传给阿难尊者为第二祖。他就捧著释迦世尊传给他的金襕袈裟到南天竺,鸡足山中入定,等待弥勒佛下生人间,将这袈裟传给弥勒佛。我们看,迦叶尊者为佛教的一片苦心,多么值得我们景仰啊!

  现在又讲到第四位尊者‘摩诃迦旃延’。

  摩诃是国语的大。迦旃延,译成国语为文饰,文章的文,装饰的饰。在释迦世尊的诸大弟子中,他是论议第一。

  论议,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反复辩论一切的事理,如果我们讨论一件事理,不运用语言文字的技术,而直率的说来,或词藻不够美丽,理由不够充足,就不能使读者听者,心悦诚服。迦旃延尊者,演讲的技术,特别高明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文饰。而释迦世尊也赞誉他是说法人中,最为第一。这光荣的头衔,等于现在的赠送博士学位一样。

  曾经有无神论者的外道,诘问迦旃延尊者说:你们以为人死而灵性不灭,那末,人死了以后,如果是受苦的话,不是应该还回到人间来么?迦旃延尊者说:这譬如犯罪的人,已经判了死刑,他还能回到家里来么!外道又问:人死了以后,如果生在天上,行动是自由的,总应该回到人间来看看吧,迦旃延尊者说:人间是苦海。譬如一个人,堕在粪坑里,既然跑出粪坑,决定不会再回到里面去的。人死如果生了天,那肯再回到这像粪坑一样的苦海里来呢?这都是迦旃延尊者,善于议论的证据。

  第五位尊者是:‘摩诃拘絺罗’。

  摩诃译大如前。拘絺罗,译成国语是膝头的膝,合拢起来说就是大膝。大概这位尊者的膝头很大,从形貌上的特征而定的这个名字。他在释迦世尊座下的诸大弟子中,是答问第一。

  拘絺罗尊者,是舍利弗尊者的母舅,这在讲舍利弗的时候,曾经讲过,他因姐姐怀了肚子,就辩论他不过,就预先知道他这外甥将来智慧一定很大。所以马上发愤游学,充实学问,以便将来好和他的外甥辩论。因此他忙得连指甲都没空剪,所以人都喊他为长爪梵志。等到他书读好了,来寻外甥辩论时,但舍利弗尊者已经随佛出家而作比丘了。他很愤慨的说:瞿昙是什么人,敢收我的外甥做徒弟,想必他的智慧比我外甥还要大,我倒要去和他谈谈呢。于是带著一股骄傲的神气,走到释迦世尊座前,口喊瞿昙!我愿和你辩论。释迦世尊对他一笑说:你输了怎么说?长爪梵志说:我输了愿意杀头以谢。释迦世尊说:那么!你提出主要的论题来!长爪梵志说:我一切法不受。世尊反问他说:你说的这句话受不受呢?长爪梵志,沉思了半响说:我输了,请你拿刀来杀我的头释迦世尊说:我法中,没有杀头,只有剃发。长爪梵志,深感世尊不杀之恩,又肯为他剃发,收他做徒弟,不禁踊跃欢喜,随佛出家,后来也成了大阿罗汉,就是这位拘絺罗尊者。因为尊者。得到四无碍辩才,善于答复问难,所以称他为答问第一。

  在这里我要请问各位,长爪梵志,怎么为释迦世尊一反问,就自以为输了,试想一想!

  再讲第六位尊者是:‘离婆多’。

  离婆多译成国语是星宿,(宿读秀)我们每晚上仰起面孔来向天空里看,那一点一点闪烁而有光的东西,就是叫星宿。离婆多又可以译成室宿。室是房室的室。室宿,天上二十八宿之一。他的父母,因没有儿子,常常祷告室宿,因而怀孕生子,所以取名叫室宿,这位尊者,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称为无倒乱第一。无倒乱者,就是对于一切事理,认识得很清楚,不颠倒,不错乱。向下讲第七位尊者:名字叫‘周利槃陀伽’。

  周利槃陀伽,译成国语叫大路边生,这位尊者,仅持半偈,就得了道果,成了阿罗汉。

  他为什么叫大路边生呢?因为他的母亲,怀他在肚子里,将要足月的时候,就回母家生产,没有能达到母家,在半路上就生下他来了。最奇怪的是,他和他的弟弟,都是这样生下来的。所以一个叫大路边生,一个叫小路边生。周利槃陀伽,就是大路边生,大小不是说路的大小,乃是指他兄弟俩,出生的先后。这位周利槃陀伽尊者,生性非常之笨,出家很久,什么都不懂。他有一位先出家的哥哥,讨厌他笨,勒令他还俗去。他不肯回去,但又不敢不回去,他跑到门外,倚门而哭。事有凑巧,刚好释迦牟尼佛,从外面回来,看到了他在哭,很可怜他,就不让他回去,教他念‘扫帚’两个字。可是他记了‘扫’忘了‘帚’。说也奇怪,久而久之,他竟会开悟而得了阿罗汉果。这也可算是,天下无难事,最怕用心人。修行学道,本不是件容易事,要拿出蚊子钉铁牛的工夫来。周利槃陀伽,这故事,可以勉励我们学佛的人,千万不要自己以为太笨,自暴自弃的不肯用功。

  第八位尊者,名叫‘难陀’。难陀,译成国语为欢喜。

  佛陀的弟子中,有三个难陀,一个叫阿难陀,一个叫孙陀罗难陀,这一位叫难陀,他是佛的亲弟。因为他的相貌特别好,所以称他是仪容第一。

  第九位尊者名‘阿难陀’。

  阿难陀,译成国语为庆喜,又名叫无染,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白饭王的王子,在释迦尊座下的诸大弟子中,号称多闻第一。多数地方都减去一个陀字而称他为阿难。

  阿难两字译成国语叫庆喜。他为什么叫庆喜呢?因为他降生到这人间世来的时候,正是释迦牟尼佛成道的一天。出家修行的王太子成了道,王宫里生了王子,这两重喜事报到净饭王宫里,净饭王特别高兴,所以为他取名叫庆喜。又为什么叫无染呢?因为他出家以后,曾经随释迦世尊到过天宫、龙宫。这些地方不但是宫殿巍峨,饮食香美,就是女人的美丽,也要超过人间的女人百千万倍。但是阿难尊者,对于这些富有诱惑性的环境,心理上没有丝毫的染著,因此所以叫无染。然则,楞严经上说他为摩登伽女之所惑乱,几几乎毁了戒体的话。足见那是他的方便示现,借此机会,产生了一部楞严经,而流传下楞严大定的修持法门,这正是阿难尊者的伟大。

  阿难尊者,在王宫里,享受了二十年王子的高贵生活。在二十五岁的那年,释迦世尊就感化他出了家,而为释迦世尊当侍者。阿难尊者的出家,距佛成道已二十五年,所以他出家时,对释迦世尊唯一的要求,就是过去二十五年已说过的法,要和他一一补习,释迦世尊对他的要求,一一答应。阿难尊者的记忆力特别强,所补习的二十五年所说的法,和二十五年当侍者期间所听的法,他都能记得,够得上称博闻强记,所以释迦世尊称他为多闻第一。

  后来释迦世尊灭度了,他遵照迦叶尊者的指导,把释迦世尊所说的教法,一一都结集起来,因此佛教才能流传这么广和这么长久。所以我们今日还有佛经可读,应该要感谢阿难尊者。

  还有释迦世尊的原意,是不许女人出家的。因为女人一经出家,要减少正法住世五百年,所以佛的姨母摩诃波阇跋提夫人,几度要求出家,佛皆不许。后来经不起阿难尊者的反复辩论,佛才立下了八敬法的规矩,允许女人出家当尼姑。因此出家的女尼,也要感谢阿难尊者的。

  迦叶尊者,受释迦世尊的劳嘱,传佛心印,为禅宗第一祖。迦叶尊者后来就传给阿难尊者。所以阿难尊者,不但为传流我佛法藏的第一人,也是禅宗传佛心印的第二代祖师。

  摩竭提国,阿阇世王是最崇拜阿难尊者的。阿阇世王常常听到许多大尊者的入灭,但恨都不能亲见。所以他曾与阿难尊者约定,尊者入灭,必须遣人告我!我当修最后供养!阿难尊者答应了。等到阿难尊者入灭的时候,遣人告诉阿阇世王,正值阿阇世王午睡,侍从的人,不敢通报。阿难尊者等他不到,就踊身虚空,现许多神变,然后以三昧火自己焚身,落下来的舍利,如雨点一样,他因当地人对舍利争取,甚至可以动起刀兵来。所以他入灭的地方,正当恒河的上空使恒河两岸的信徒,都可以有得到舍利的机会。阿阇世王,一觉醒来,才得到这消息,赶快奔到恒河边,但已不见阿难尊者踪影,不禁号啕大哭,几乎闷绝。不得而已,只有礼拜赞叹,拾取舍利,归国造塔供养。阿难尊者的感人之深,于此也可以想见了。

  第十位尊者名‘罗侯罗’。译成国语名覆障,在十大弟子中是密行第一。

  罗侯罗是释迦世尊的儿子,他为什么叫覆障呢?覆是盖覆的覆,障是障碍的障,阻碍的意思。释迦牟尼佛,在十七岁的时候,因游观四门,见生老病死,为著自己脱离苦海,也为著救度他人脱离苦海,早已存著出家修行,追求真理的志愿,他与耶输陀罗的结婚,以及生子,皆是被他的父王所迫,没有办法的举动。因为净饭大王想尽了方法,要使太子放弃出家的志愿,譬如为他建筑三时殿,以备他冷、热、不冷不热的时候起居。增加美女,供他娱乐。但是这些,太子都不把他放在眼睛里,他日夜所企求的唯有出家。净饭王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谈老实话了。他说:你要出家,我不留你,但你不能眼看著我绝后,至少你要为我生下一个孙子来,以备将来,绍继王位,我对祖宗的责任也好有个交代。这在净饭王心眼儿里,以为儿子不是可以一说就生的,不过借此以为留难他的方法罢了,可是身为太子的释迦牟尼佛,对于父王的这一点愿心,一方面加以原谅,一方面他以为生儿子也不是一件多大的难事。因此默默应允了父王的请求。回到宫里,指著耶输陀罗夫人的肚子说:却后六年,当生贵子。同时耶输陀罗夫人也有一种特异的感觉,感觉到似乎有了身孕,释迦牟尼佛不久也就出家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虽然有娶妻生子的名目,但始终是清净,而无一毫染污的,却后六年,果然罗侯罗降生,净饭王与耶输陀罗翁媳俩,也因此解除了无比的寂寞与悲哀。然而因为罗侯罗未入胎以前,障碍了释迦牟尼佛的出家;同时罗侯罗在过去世,曾经因顽皮而闭塞了一个老鼠洞,使老鼠六天不见光亮,不得饮食。所以他很多次数感到住在母胎里六年的果报,因这两个原因,所以叫覆障。

  罗侯罗出生以后,虽然是净饭王和耶输陀罗夫人的安心丸。但释迦牟尼佛的根本思想,毕竟与人不同。他以为人世间富贵荣华的炫赫,夫妻儿女的团聚,都等於戏台上的戏剧,粉墨登场,锣鼓喧天,喝采叫好,像煞有意思。及至戏剧终了,看戏的人纷纷作鸟兽散。戏台上一片漆黑,热闹与冷落顿时就是两个境界。我们看吧!一个大人物,在台上的时候,有薪俸可拿,有大房子的配给,有现成的汽车可坐,小儿女上学,总以汽车接送。一下了台,甚至一口气不来,树倒猢狲散,什么都没有了,门前冷落车马稀,那种落寞凄惨,真是够他妻儿的难受。释迦牟尼佛,看清楚了这一点,所以他不愿意他的儿子,享受那如石火电光一样,不长久的荣华。等到罗侯罗九岁的时候,就派遣目连到王宫里,把他接到身边,叫舍利弗为他剃度出家,当小沙弥。罗侯罗是净饭王和耶输陀罗夫人的第二生命,罗侯罗的出家,当然很费了目连尊者的一番唇舌。因为世间的恩爱,难舍难分。所以后来,净饭王经过世尊的教化证了初果,耶输陀罗索性也出了家,当了尼姑,在法华会上和他的儿子,一同受记作佛。这在释迦世尊,算是以智慧剑斩断世间生死根本的情爱,而给予他们的真生命。罗侯罗以小王太子的身份出家,净饭王爱怜孙子幼小,恐怕他受不了那出家的孤寂。所以在释迦种族中,选了不少的王孙公子跟他一道儿出家。罗侯罗也自以为是世尊的儿子,很顽皮而不受教化。但他也是乘愿而来,辅扬世尊的大化的,所以骨子里,他的用心很好,因此释迦世尊称赞他说:罗侯罗密行,唯我能知之。密行就是暗地里的修行,人不晓得,所以叫密行第一。

  今天再讲第十一位尊者‘憍梵波提。’

  ‘憍梵波提’译成国语叫‘牛司’。十大弟子中是受天供养第一。

  牛司的牛,是牛马的牛,司是口旁加上,官厅里称上级官为上司的司。司者,倒嚼的意思。牛的吃草,都是很快的把他咽下去,吃完了然后伏在地下,很安闲的把那吃下去的草,一口一口的吐出来,慢慢的细嚼,这在我们叫他做倒嚼。憍梵波提尊者,因为他过去生中,曾经轻弄过沙门,指沙门为牛,因此他就五百世堕落为牛。因为五百世堕落为牛,他虽然罪业满了,转生为人,但他那倒嚼的习气,一下子除不了。因此他不管有人没人,他的那张嘴巴,上下唇是要常常的去搬动,所以大家赶著他叫牛司,以为取笑。同时也就以牛司出名而埋没了真的姓名。

  他为什么叫受天供养第一呢?因为他那倒嚼的习气,同道们看到他都很好笑,有时赶著戏弄他。佛教是讲因果与威仪的,他今生戏弄他人,来生你就要受著这果报。同时在大众会下,嘻皮笑脸,有失威仪,太不像话。而且他已证得阿罗汉果,有六神通。所以释迦世尊就打发他到某一天上,尸利沙花园里去居住,因此他不要托钵乞化,受天上天众的供养。释迦世尊在地上曾经率领一千多师兄弟游行教化,遇到荒年化不到米饭,吃了三个月的马麦。马麦就是大麦,是马吃的东西,所以叫马麦。以世尊的福报,尚且吃这个苦头,他却安居天上,受天人供养,所以叫受天供第一。

  第十二位尊者的法号是:‘宾头卢,颇罗堕’。

  宾头卢,译成国语是不动,颇罗堕是利根。上三字是名,下面三个字是姓。

  名在前面,姓在后头,据莲池大师说:‘这位尊者同族有十八人,他的名字放在前面,以表示与其余的族人不同。其实姓名的倒置,是外国人常有的事,外国人的名姓,不一定和中国人的名姓,有什么字派班辈的拘束。

  这位尊者,在一般大寺庙十八罗汉的塑像里,相貌非常清瘦,白而长的眉毛,长度过了膝头。在律藏里关于这位尊者,有一段故事式的记载说:有一位树提长者,以栴檀木雕刻成一个吃饭的钵,放置在一根很高的刹杆儿的顶上。遍告在场的各位尊者说:谁能以神通力将栴檀木钵取下,我就赠送给谁。宾头卢尊者奋身腾空取下。可是老师释迦牟尼佛大不以为然。因为这在已证阿罗汉果位的罗汉,自是一种游戏三昧。但未证圣果的凡夫太多了,在凡夫眼界里,这是妖异惑众的举动,反而要引起一般人的谤毁。所以释迦世尊将宾头卢尊者呵斥一番,并且勒令他不许入灭,留身在人间,受人供养,以种福田。五代时,吴越王钱镠,笃信佛法,曾设千僧大斋,把首席的位置空著,等待圣者,白发长眉的宾头卢尊者,果然凌空而来,接受供养。

  还有法苑珠林,卷二十七,曾引四分律,说了一个有关宾头卢尊者的故事。四分律说:宾头卢罗汉,本是拘睒弥国,优填王的臣下,他老早皈依了世尊座下为在家弟子。由于他的精勤苦行,感动了优填王。优填王本身也是笃信佛教的,所以很同情他,干脆的就放他出家,让他专心壹志的修行,而且很快的就证得阿罗汉果。优填王从此以后对他更加礼敬。宾头卢尊者,住的地方离城二十余里,优填王常常带著随员,出城去向他参礼。宾头卢尊者以佛法之礼相见,不迎送,不还礼,对于那些俗不可耐的随员,当然更没有什么招待。在优填王本人,因为是笃信佛教,知道圣僧的可贵,心理上倒不感觉得什么。可是那些随员中有不少的大官儿在内,其中不信佛教的一般人,就鼓动唇舌,搬弄是非。说宾头卢本来是王的臣子,虽然出了家,还不是一个穷和尚,这般傲慢无礼,对于一国之君,都不看在眼睛里。这种无法无天,无父无君的人,早就应该杀却,还尊敬他做什么?优填王以国王的身分,信心没有彻底,自尊心当然是有的。因此受不起群小的蛊惑,怀恨于心。有一天又带领群臣出城参礼宾头卢尊者。一进寺门,就见到尊者走下禅床,笑脸相迎。优填王很生气的对尊者说:大德原来难动,今天为什么避席相迎?尊者答复他说:王过去怀信心而来,故以佛礼相待;今天王怀恶心而来,若不远迎,必当见杀,增加王的罪恶!优填王满心惭愧,惊叹他的未卜先知。向尊者说:善哉!弟子愚笨,妄受小人之言,不识凡圣,请求尊者,允许我的忏悔!尊者说:可尔!但得免地狱之罪,然失国之惨,仍不能逃避。后来没有多少时,与邻国交兵,优填王战败,身被俘虏,被拘禁了十二年,这是什么理由,这里姑且不说。

  现在讲到第十三位尊者‘迦留陀夷’。

  迦留陀夷,译成国语是‘黑光’。他为什么叫黑光呢?据说这位尊者的相貌很难看,面容漆黑,但黑而有光,就相貌上立的一个名字,所以叫黑光。这位尊者因为相貌的丑陋,曾经闹出很大的笑话,我来讲给各位听听:原始佛教徒的生活,是托钵乞化,并且只在中午以前,乞化一次,过了中午,就不再进食。这本来是将佛弟子生活上的要求,减到最低的程度,以为人间世因生活问题而起斗争的恶习,作一个消极的示范。这种简朴生活,连释迦世尊自己亦不例外。金刚经开头不是说吗:‘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我们读过这一段经文,可以认识佛及弟子们的生活,质朴而严肃,而且不肯浪费一点时间。所以佛在世时,佛弟子得道者很多。近百年来,出家佛教徒,与一般人一样,受到生活居处的逼迫,那里还有工夫去修行办道,所以僧徒在质的方面,难免不愈趋愈下。

  迦留陀夷尊者,因佛陀的感化,舍俗出家了。但他生成的一付怪相,使人看到就害怕。每逢他到信徒家去化饭,人家分明是肯布施的,但一看到他那付怪相,多是吓得转身就跑,甚至紧闭大门,不敢再见。可是迦留陀夷尊者,块头大,肚皮更大,因常常化不到饭,未免忍饥,忍不了,只有偷偷的夜晚出去乞化。那时的晚上不像现在有电灯,在黑暗中乞化,人家看不清楚,却能满足了他的食欲。可是不幸得很,有一天晚上,天浓云密布,夜黑如漆,尊者敲敲人家的门,口称乞食。门打开了,来了一个大肚皮的少妇,装满了一碗饭和菜,正在向尊者的钵里倾倒的时候,天空里一个闪电,照得天地通明。那少妇在电光下,顿然见到尊者的一付怪相,呀的一声吓倒了。惊动了翁姑丈夫,以灯光一照,少妇已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再看看大门外站著一个怪难看的沙门。尊者向他们道歉,并说明原委。那时印度的人,虽然对佛弟子相当恭敬,但性命交关的事,也就不免恶声相向。而且那个少妇,抬进房里去,不久就小产了。左邻右舍,彼此相传,因此知道的更多了。尤其是一犬吠影,百犬吠声,在传说当中,好事的人,不免再加以炫染,参杂了许多不道德的举动在里面。

  第二天,阿难等一大群师兄弟上街化饭,过去布施的人,今天都变了,大家都相应不理,害得大家挨饿挨骂。他们于是乎从骂的语言中,加以研究,侦探。等到知道了实在,大家一齐来禀白世尊,要求惩办这害群之马。世尊慈悲,也不过予迦留陀夷,一顿呵斥。但同时制定了一条戒条,就是比丘夜晚不许乞化。虽然如此,还经过了很多的时间,这场风波才告平息,迦留陀夷尊者午饭的问题,只好由其他师兄弟代化了。

  再讲十四位尊者,这位尊者的法名是‘摩诃劫宾那’。

  摩诃是中国话的大,劫宾那译成国语是房宿(宿,读秀,下同)。十六大弟子中知星宿第一。

  房,就是房屋的房,宿,是天上星宿的宿,房宿,我国旧有的传说,天上有最出名的二十八个星宿,现在流行的历本上,依然有他们的名字,如毕星、角星、亢星等。房宿就是二十八个星宿当中的一个。他的父母,因结婚多年,不生儿子,天天祈祷这个房宿,后来居然生下了尊者,因此取名房宿。

  这位尊者是祈祷天上的星宿而生,而他的特别技能也是知星宿第一。所谓知星宿第一者,就是通达天上的天文学。按天文学是一种专门学问,现在懂得天文学的人很多。可是现在的通达天文,有天文仪器,对于日月的运行,星斗的布列、时间、空间的距离,都用仪器去观察、测量。古时候的天文学家,完全凭自己的天才,靠一只眼睛,用长时间去观察,这样得来的天文学,可不是容易的事。如唐朝有位一行禅师,他是密宗的大师,同时也精通天文。佛祖通载十三卷上说:‘昔洛下闳造太初历,记曰:八百年后当差一日,必有圣人出世纠正之。今年期差满,而一行推大衍数,以纠数家之谬,闳之言为不诬矣。’一行禅师的著述有:大衍历五十二卷,及易论等十一种五十六卷。这是他对社会国家无比的供献。劫宾那尊者,是怎样的通晓星宿,没事迹流传,我也只能说到这里为止。

  以下讲到第十五位尊者‘薄拘罗’。薄拘罗译成国语是善容,十六弟子中是寿命第一。

  这位尊者与迦留陀夷,确好是相反的。迦留陀夷的相貌,非常之难看;这位尊者却长得好看,所以叫善容。他初生的时候有五种不死,后来活到一百六十岁,他的寿命坚固、长久,所以是寿命第一。

  佛教的一切,都是讲因果的,寿命的长短,当然也不能例外。这位尊者,多生多劫持不杀戒。因他的不杀,而不使他人短寿,不使牛羊犬豕等畜生的短寿,所以他已经有九十一劫不曾受过夭亡的恶报。而且都是善终。以尊者的这一生来说罢:他初生下来的时候,家里发生一种怪异现象,他的母亲以为不吉祥,把这初生的婴儿,放到熬东西的盘里,但熬他不死。再把他放到锅里,又煮他不死。没奈何他,只好把他送到河里去,听他去自生自灭,可是水又淹他不死。被大鱼吞下去,被鱼人捞去,将刀剖鱼,他在鱼肚子里,依旧活著。他经过了这五种大难,不曾得死,所以是寿命坚固,活到一百六十岁,可算是寿命长久。因此可以说他,是不折不扣的寿命第一。这些话在我们听了,或者疑惑是神话。可是当今名闻中国佛教界的虚云长老,生下来就是一个肉团子,是拿刀剖出来的,他现在已活到一百一十七八岁,这是有他老人家的年谱,可以作为铁证的。

  金刚经上说:‘是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果报的理论,在佛教可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类只知道讲营养,讲医药,以求身体的健康、寿命的长久、眷属的团聚。战争的时候,怎样的防空,怎样的疏散,以避免死亡。可是绝不肯不杀害物命,以造长生不死的善因。佛经上说: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报,这就是果报不可思议。禅宗的祖师也说:‘随缘消旧业,慎勿造新殃’。这是我们学佛的人,时时刻刻应当警觉的。向下讲到第十六位尊者‘阿冕楼驮’。

  阿冕楼陀,又名阿那律陀,或阿泥楼豆,译成国语是无贫、无灭、如意的三个意思。十六大弟子中是天眼第一。

  无贫,就是不贫穷,因为尊者在过去世中,曾经遇到荒年。每逢荒年我们都知道饮食是最难得到的宝物,得到则生,得不到则死。谁也不肯在这年头儿,把吃的东西,无条件的送给人。可是阿那律陀尊者却不然,他在那饥荒的时候,曾经将仅有的一顿高粮米饭,供养一位已得圣果的辟支佛。因这一点善因,在九十一劫以来,感到财富充足,不受贫穷的困苦,也就是福报不灭。因为有福报,所以所求如意,因此他的名字,含有无贫、不灭、如意的三个意思。

  阿那律陀尊者的今生,是斛饭王的儿子,又是王子的身份,和释迦世尊是堂兄弟。因释迦世尊的抛弃国王之尊,出家学道,因而成道,为天上人间之所尊敬。他受到释迦世尊的感化,也牺牲了王子的享受,出家修道。但他有一个欢喜睡眠的坏习气,出了家以后,并没有能改变。出家是勤苦的,早起晚睡,修习禅观,听佛说法,阿那律陀尊者因此更觉辛苦,每逢释迦世尊说法,他都是前磕后仰的打磕睡。世尊看在眼里,忍在心里,积之既久,实在看他牺牲了听法的机会太可惜了,于是乎以不客气的态度,呵斥他说:咄!阿那律!你真是螺狮蚌蛤一类的东西,螺狮蚌蛤,一睡可以千年,但他闻不到佛的名字。阿那律挨了一顿骂,气极了,索性成夜的不睡,拼命的用功。这一急可把一双眼睛急瞎了,成了个废人。世尊看到他双眼失明,怪可怜的,对他百般的安慰。一方面叫他修一种金刚照明三昧,准可以弥补这一个缺憾。阿那律依教奉行,天天修这三昧。修之既久,果然证得了阿罗汉果,俱备了天眼通。而且他的天眼通,比其他的人还更特别,他拿天眼看我们这三千大千世界,正如看手掌上托的一只苹果。所以佛又称赞他为天眼第一。

  讲到这里,关于代表一千二百五十人的十六位大阿罗汉,讲完了。我如仅仅乎讲他们的姓名,似乎乏味。所以我兼带的找出他们的一点历史,当故事讲给各位听听,或者比较有味,在各位听众,不知道以为如何?

  如是等诸大弟子。

  这是结束十六位尊者的一句结文。意思是说:都像这十六位尊者一样资格的,许许多大弟子,学在师后为弟,解从师生为子。这些弟子,都是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身,大家伙儿,都是辅扬 世尊作教化众生的事业的,所以称为大弟子。

  各位听众,开会,是现在社会人们的家常便饭。每一个集会,都应该有各该会议的有关人士出席,都如理事、监事、主席,或者再加上主管机关,上级机关的指导人,与新闻记者等等各式各样的份子参加。这个会议,才算健全,也才有会议的结果。

  释迦世尊说法的法会也是这样。法会中虽然没有一般集会的章则条文,但参加的份子,比较起来,则更多,更复杂。发言,和通过议案,也有其自然的规矩。

  释迦世尊每一法会中参加的份子,大都是出家二众的比丘僧,比丘尼;在家二众的优婆塞,与优婆夷。比丘僧尼,有时称他们为声闻,缘觉,大阿罗汉,这是属于小乘的。大乘中则有菩萨。再加上天众,龙众等八部神众。阿弥陀经上,参加的份子里面,过去所讲的十六位尊者,就是比丘众,这些比丘,又都是大阿罗汉。所以说:如是等诸大弟子。如是等的等,是等于十六位以外的一千二百多位大阿罗汉。

  并诸菩萨摩诃萨。

  并者,和同的意思。就是说:不仅与十六位尊者相等地位的一千二百多位大阿罗汉在座,还有许多菩萨也同时来参加,这许多菩萨而且都是大菩萨。诸是许多,摩诃是国语的大。什么叫做菩萨呢?菩萨译成国语是觉有情,觉就是教育,有情就是众生。孟夫子曾说过,以先觉,觉后觉,也就是把自己所懂的道理、经验,展转的拿来教化其他的人。孔夫子又说过,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这个人字在佛学里面,就是有情,或者众生。只是人字的范围,不及有情和众生的范围来得广大。孔夫子,周游列国,席不暇暖的以诗书礼乐教人,期望世界大同,后世尊他为万世师表。周文王恩泽及于死人的骨头,他所怀念的,就是怕饿了百姓,冻了百姓,后世称他为仁君。像文王、孔子,在佛教里说都可以称他们为菩萨。但他们的对象,只是局限于人类。而佛教里,菩萨们的教化,都能遍及人类以外的天龙鬼神,以及地狱里的苦恼众生。如地藏菩萨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一种牺牲自我的伟大精神,不只是地藏菩萨如此,是凡够得上称菩萨的都是如此,所以称他们大菩萨。因为他们的能力大,所度化的境界大,所证的理大,而其行为则更加伟大,所以称大。那末,弥陀法会上是些什么菩萨参加的呢?经上说:

  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这里列举了四位菩萨:第一位,‘文殊师利’,或称曼殊室利,译成国语,是妙首、妙吉祥、妙德。法王子者,佛为法王,文殊菩萨已入法正位,故称他为法王子。阿罗汉中,以舍利弗为第一,菩萨众中以文殊师利为第一,因为他二位在大小乘中各各都是智慧第一。

  文殊师利译成所谓妙首、妙吉祥、妙德这三个名字,在华严宗里分配成三个用场:第一表信,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所以信为万德万行之首,因此叫妙首。第二表行,文殊师利,多生多劫以来,亲近,赞叹,供养一切诸佛,同时也为一切诸佛之所称赞,一切众生之所亲近,供养。赞叹,亲近,供养,是吉祥的盛德,所以叫妙吉祥。同时文殊菩萨的利乐众生,是冤亲平等,到处人人欢喜,好像是普天同庆一样,这是超人的行为。而且文殊师利初生的时候,家中顿然现出很多祥瑞。如光明满室,象生六牙,金银满库等等,因这些原因,所以叫妙吉祥。第三表智,文殊在菩萨众中是,大智慧第一。智慧是诸佛之母,文殊凭这大智慧,过去劫中曾为释迦世尊的师传,因智成德,所以叫妙德。

  过去君主时代,皇帝的长子,正位东宫,就称太子,因为他有绍继王位的分儿。释迦世尊,已证入了中道第一义谛,说法自在,而称法王。文殊师利菩萨,已踏上了这个地步,有成佛之分,所以称法王子。

  阿弥陀经的末尾,释迦世尊自己说:我于此五浊恶世,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仅仅乎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生西方极乐世界,见佛闻法,非有大智慧之人不能相信。所以这里将舍利弗,文殊师利,两个大智慧的弟子,放在前面。表示持名念佛的法门,唯有大智慧的人,才能信仰,才能遵行。以下讲到第二位‘阿逸多菩萨’。

  阿逸多译成国语为无能胜。就是当来下生于此世界,继续释迦牟尼佛而后,说法度生的弥勒菩萨。

  阿逸多是菩萨的名,弥勒是菩萨的姓,弥勒译成国语为慈氏,慈悲的慈。因为菩萨,多生多劫,修慈心三昧,常以慈眼视一切众生,任何人的慈悲之行,没有能超过于他的,所以叫慈无能胜。

  在法华经上,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在未成佛时,和弥勒菩萨,同时发菩提心,做师兄弟。只因弥勒菩萨,欢喜游玩,不肯精进。而释迦世尊却克苦修行,辛劳备至。所以释迦世尊,已成正觉,而弥勒菩萨的成佛,要迟于释迦牟尼佛几万年。

  弥勒菩萨在梁武帝时,曾化生为傅大士,最为武帝所尊敬。五代的时候,又曾托生在浙江的奉化,绰号叫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向不吐露姓名,他的个儿很大,大肚皮,大耳朵,手里携一个布袋,逢人就乞化。化的东西,都向布袋里一放。他的禅机很多。他在将涅槃的时候,坐在一个破庙的廊下,端坐而化。在未化以前曾经说了几首偈语。他说: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又说: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足见弥勒菩萨,常常的显现在世间,只是我们肉眼不识罢了。

  ‘乾陀诃提菩萨’。是第三位的菩萨。乾陀诃提,译成国语为不休息。佛道深远,绝非小根小行能轻易达到目的。必须累劫勤苦,不休不息,才能上成佛道,下度众生。

  第四位是:‘常精进菩萨。’精者不杂,进者不退,专心一志,长时间的为著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努力,所以叫常精进。大宝积经上说:这位菩萨为著度一个众生,他能经过无量劫的时间跟著他跑。他如仍然不受教化的话,但菩萨还不肯生一念弃舍之心,这可谓精进之极了。

  弥陀法会上的菩萨,当然很多,这四位只是菩萨众中的代表罢了。代表的菩萨讲完了以后,作一个概括,所以说:‘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各位听众!弥陀法会的听众!前面已经讲过了十六尊者的小乘声闻众,四位菩萨的大乘众。以下第三类的听众是天人众。经上说: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及字的解释是并且的意思,就是说:本法会不但有大小乘的圣人在座,并且还有天上的天众,人间的人众,和其他的一切众生,都同时参加,听此净土法门。

  释提桓因者,译成国语为能天主。等者,等于其他无量诸天大众。俱者,聚积。大小乘,天众,人众,还有其他的大众,一齐聚会在给孤独园。

  诸天的天字,有自然的意思,和天即理也,或者天就是玉皇上帝,以及受命于天的一般讲解不同。基督教的天堂,更没有确切的论定。天所以称自然者,天在佛教里是六道众生的一角,是具有生命活力,比人类福报更大的一种众生。就是因为天众福报大,他们不要日月灯火,自然有光。他们的身体不须要母亲怀胎十月,而是化生。他们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衣服饮食住处,是自然而有,而且精妙无比。我们经常赞叹富贵人家住宅里的陈设,称他有如天堂,就是受的这个影响。

  佛教里讲天,有三界二十八重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名叫忉利天,居须弥山之顶。忉利,译成国语为三十三。因为本天的构成,是当中一天,四方各八天,合起来为三十三天,就平而讲的。四方的三十二天,受著居中一天的管束。释提桓因,便是居中一天的天主,他有此福德,堪能作本天的天主,所以叫能天主。这位天主过去因信佛修福德,而感受到现在的福报,所以永远是佛教弟子,受佛教化,拥护佛教,大小乘多数的经典里面,都有他在座。

  无量诸天,当然是指忉利天以外的诸天,大众是指天众以外的人众,或阿修罗众,甚至连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众生,都在佛光照烛之中,所以说无量诸天大众俱。以上对于弥陀法会上的听众,已经讲完了。以下就讲到西方极乐世界,和那世界里的教主,以及人民的情形了。经上说: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

  尔时,就是那个时候。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告者告诉。长老是年高有德的尊称。舍利弗,就是十六位尊者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当大小乘诸大阿罗汉,诸大菩萨,以及无量诸天大众,齐集在祇树给孤独园,听佛说法的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看到大众云集,由大悲心的策动,不等待任何人的请求,自动的要将这持名念佛,得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法门,传流给天下后世的苦恼众生,所以直接召呼舍利弗的名字,而告以以下的话。然而为什么只召呼舍利弗一个人呢?因为他在大阿罗汉中,是资格最老的一个,而且他是智慧第一。持名念佛,得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法门,非大智慧不能信仰。同时召呼了他一个人,在会大众,当然都可以听到的。以下是释迦世尊的话,请各位注意!经上说: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是,是指我们这世界。西方,站在我们这世界,向太阳落的方向看去,那便是西方。过是经过,亿,假定十万为亿、一亿、十亿百亿,一直数到十万亿,这是很大的一个数目。佛土,是佛都有他说法的地方,等于他的教区,那个教区范围以内,便是佛的依报国土。有世界的世界,世谓时间,界谓空间,有时间上累积起来的历史;有空间所容纳的山河大地,便成为一个世界。极乐者,是极其快乐,而没有苦恼。连贯起来说:就是从我们这世界,向西方走去,经过十万亿佛国土,另外有个世界,名字叫极乐世界。释迦世尊接著说: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其土,就是指那个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里有一尊佛,名号叫做阿弥陀,即今仍然住在世界上,常常说法,教化他的弟子们。

  阿弥陀这个佛名,应该怎样讲,在后面经文里面有解释,暂时把他放下来不讲。据下文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这里说他即今犹在说法,足见这是现在的活佛,而不是过去的古佛,可见阿弥陀佛寿命之长,是无可比拟,这是应先行告诉各位的。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释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而告诉他说:舍利弗!那位阿弥陀佛的国土,为什么缘故叫极乐呢?不等待舍利弗的开口便自己答覆这问题说: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这是释迦世尊,对于前面提出来的极乐世界的名字,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加以解释。我们要了解极乐世界的众生,为什么但有享受快乐的份儿,而无一点苦恼,必得要先行知道我们这世界的众生,所受的是些什么,而后才能充分明白极乐世界的极乐,是值得我们仰慕和响往,也才能对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法门生起信心来。

  苦乐是相对的,有苦就有乐,有乐就有苦,而且苦恼的环境过去了,那便是快乐;快乐的环境过去了,那便是苦恼。极乐世界的乐,是没有苦恼与他相对。是永远的快乐,所以称他为极乐。我们这个世界呢!通常人都这样说:喜怒哀乐,每个人的一生,不知要经过多少次数。那末,这个所谓喜乐的环境,是短时间的,既有嗔怒与悲哀和他相对,即使有短时间的快乐,决不是绝对的快乐,甚至快乐反而是苦恼的根苗。何况每一个人都有生苦、病苦、老苦、死苦、恩爱分离的苦、怨家相逢的苦、所求不得的苦,因有这血肉身躯所发生的其他诸苦。我们要平心静气,详细的把我们一个人的一生,检讨一下。由呱呱堕地,上学读书,成家立业,挤进社会去,为一人或一家谋取生活,所受的苦恼。由少壮至老死,生活的过程中,所受的千变万化,一如惊涛骇浪,层出不穷的打击,内心上与身体上,所感受的苦恼,惟有自己知道,而且是不可以数计的。假如不讲道德,造下了杀盗YIN妄的罪恶,以佛教的因果律来说,还要堕落畜生、饿鬼、地狱里去,受刀砧烹割,长劫饥饿,一日一夜,万死万生的大痛苦。眼前这世界,蛮争触斗,几时方休,这也是铁的证据。所以依佛教来说,这世界,但有诸苦,无有一乐。因此释迦世尊,怜愍我们的苦恼,赐予我们这念佛生西,离苦得乐的好方法。

  各位听众,上面释迦世尊将极乐世界,为什么叫做极乐,已经简单的解释过。也就是说,那个世界的众生,惟有享受快乐,没有一切的苦恼,所以叫做极乐。我们知道,人类最低的要求,惟有生存,生存的条件在未完备的时候,要求其完备;既完备了以后,还要求其有多余,更要求精,求美。可是所有的人类,都望这同一方向走的话,就要构成生存竞争的局面。大家起了竞争,则世界演变成个什么世界,则今日世界的局面,就是一个铁的证据。释迦牟尼佛,深知这个世界上的物质是有尽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以无穷的欲望来分配这有尽的物质,安得不构成流血的战争,反使人类的本身,搞得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受苦无穷。这都是不知在根本上著眼,所以求进反退,求乐反苦,都是望相反的方向走去,实在愚痴得可怜。释迦世尊,有鉴于此,因而为我们另辟一条蹊径,教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末!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好法呢?以下分四点来说明,第一说极乐世界的栏网行树。经上说: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

  释迦牟尼佛,又呼舍利弗而告诉他说:极乐世界仅就地面上的庄严来说,简直美妙无比。舍利弗!你看吧!栏楯围绕于树外,罗网覆于树上,一重一重的互相间隔,计有七重。而且树木皆排列成行,罗网皆金银珠宝所构成,层层相间,既整齐,又美观。

  什么叫做栏楯呢?这等于我们走廊上的栏杆,横的是栏,竖的是楯。栏楯罗网,都是用于保护花木的。然而极乐世界,虽然没有牛羊的践踏,顽童的破坏,而阿弥陀佛,万行功德之所庄严,福报之所感召,栏楯罗网,是应有的点缀。

  如瑞相经上说:‘无量宝网,皆以金缕珍珠,百千杂宝,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铃,光色华辉,罗覆树林。’大本弥陀经上说:‘其网柔软,如兜罗绵。’可见这些庄严,都不是世间宝物,必须人工雕琢,矫揉造作的虚伪装饰。经上又说:

  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因为有这许多宝树,宝网,宝栏楯的庄严,比较我们这个世界,无非是泥土沙石,荆棘蓬蒿,不成个式样,所以叫做极乐。

  向下第二点是池阁莲华,这里包括了水池、宝阶、楼阁、莲华的四种。现在讲第一的宝池。经上说: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

  释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接著上文告诉他说:舍利弗,极乐国土里,不但陆地上有栏网行树的庄严,就是池水的庄严,也是胜妙无比。你看吧!七宝所成的池,储满了具备八种功德的水,水底皆是金沙,而不是泥土。

  此方水池,如荷花池、游泳池,多为土石所筑成,数目很少,范围也小。极乐世界的水池是用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等七宝所建筑。大本弥陀经上说:内外左右,有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犹如大海;一宝、二宝,乃至七宝所共合成。可见极乐世界的花池、浴池,遍地都是,而且大小不等,大的竟大到如海一样。

  水有八种的好处,所以叫八功德水。八功德是:一、澄净,澄渟洁净,没有污浊垢秽。二、清冷,清湛凉冷,没有烦热。三、甘美,水性甘甜,具无上味。四、轻软,水质轻扬柔软,可上可下。五、润泽,津润滑泽,毫不枯涩。六、安和,安静和缓,没有冲激泛涨的祸害。七、除饥渴,水力充分,不仅是止渴而已,且能疗济饥饿。八、长养诸根,诸根是指我们的身体,此水能增长养育我们的全身,使他润泽康健。以下讲到第二第三宝阶楼阁。经上说:

  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四边者,水池的四周,水池四围的阶道,都是金、银、琉璃、玻璃,四宝之所合成。池阶的上面,有天然的楼阁,而楼阁的质料,并不是土木瓦石,而是金银等七种珍宝之所砌就。

  阶,是一级一级的,借以入池出池的斜坡。道,是由此处到彼处的道路。阶道之余的平地,则有楼阁。房屋有了两重以上就叫做楼,屋的四角飞起叫做阁。大本弥陀经上说:阿弥陀佛,讲堂精舍,宫殿楼阁,皆以七宝,胜于此界第六天上,天帝所居,百千万倍。菩萨所居,亦复如是。诸天及人,宫宇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以一宝二宝,至无量宝。足见极乐世界连人民所居的楼阁,皆是众宝所成。我们这世界,除开达官贵人,富商大贾,所住的房子,或者有亭园楼阁之美。其余如农夫,穷人所居的都是荜门蓬户,阴暗潮湿,臭秽不堪,那里能如极乐世界的平等呢?以下第四说到莲华。经上说:

  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上面说的池外,这里说到池内。莲华就是荷华,荷华出生于污泥,而亭亭玉立,一尘不染,有超世拔俗的高洁,所以佛经上多用以说法。这里更以微妙香洁的光色,显其德用。车轮,车子的轮盘,莲华之大,有如车轮。

  大本经上说:池中莲华,或一由旬,乃至百由旬、千由旬。又说:众宝莲华,周遍世界,一一宝华,有无量百千亿叶。叶,就是花瓣。所以极乐国土的莲华,绝对不像此方莲华,止有十八瓣,或重台的两种。重台的花瓣,也是有限制的。极乐国的莲华,有大至一千由旬以上的,此方的车轮,大不能逾丈,安能为比。

  此方莲华,有色无光,极乐世界的莲华,是什么颜色,就有什么光,所以说青色青光,黄色黄光。四色四光,也只是说其大概。华大叶多,颜色上当然不会这么呆板,只限于四色。因为莲花的光色俱备,又赞誉他微妙香洁。

  微妙香洁,是彰显莲花的德用。一个微字就含有四义:华根藏于池底,眼目之所不见,是为幽微。不生高原陆地,与繁华争妍,是为隐微。一一华瓣上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昼,是为细微。七宝所成,珍寄粹美,是为精微。一个微字的含义,有这许多。那末!他的妙、香,洁,也就可想而知了。

  各位听众!我们听到这里,应该作一个观想,可以想像到,整个的极乐世界,就是风景幽美的大公园。我们这世界上,有所谓诗人雅士,都喜欢游山玩水。现代化的都市中,都讲究增加公园,以备市民事务余暇,可以登临游憩。但是所有的山林,无非是高下不平,乱七八糟的一堆土石和杂树而已。公园能有几个,有几个人有资格游公园。而公园里的陈设,又是些什么?假如以之与极乐世界一比较,那可差得太远了!讲到这里,释迦牟尼佛又召呼舍利弗说: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是一段经文的总结,也是促使舍利弗注意。所以说:舍利弗!你看吧,极乐世界里所有的栏网行树,池阁莲华,种种庄严。这都是阿弥陀佛的大悲!大愿!大行!无量功德之所庄严啊!愿行功德是因,庄严是果。有如是因,感如是果,也不是无因而致的啊!

  各位听众!阿弥陀佛的国土,他所以称为极乐,当然是具备了我们这世界上所没有的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把他归纳起来,分成四段来说:第一、栏网行树。第二、池阁莲华。第三、天乐雨华。第四、化禽风树。现在,讲到第三,天乐雨华。这里又分成三点:一、天乐,二、金地,三、雨华。经上说: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

  天乐者,天上的音乐。彼阿弥陀佛的国土里,天上的天众,常常在天空里,奏著天上的音乐。

  按儒家六经里有所谓乐经,就是专门讲究音乐的。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是古时候的八音。如钟磬、琴瑟、箫管、笙竽的乐器,都离不开金石丝竹的原料。孔庙里祭孔的时候,所用的乐器,如埙篪之类,形形色色多得很。然而这都是人间的凡响,怎能及天上天乐的微妙呢?而且人间的音乐,是以人工来鼓吹奏击,是有时间性的,更不及天上的天乐自然和鸣,而没有间歇的啊!

  再说,音乐有调和人们性情的功效,如哀怨之音,可以使人哭;壮烈之音,可以使人强,所以古人有‘贪夫廉,懦夫立’的评语。天上的天乐,由四王天、忉利天,上至梵天,展转倍胜,种类千万,无非法音。清畅嘹喨,微妙明雅,满虚空中,以供养诸佛,及诸菩萨声闻。而一般人民听到以后,皆自然悟入无常、苦、空、无我。经上又说:

  黄金为地。

  这是说:极乐世界不只是天乐盈空,而且是黄金为地。

  黄金,是我们这世界上一般人都可以持有的,然而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持有的人也都把他当为宝物看待,足见是不可多得的东西。但是在极乐世界就不希奇了。琉璃地上,更加上黄金的装饰,可算满地都是黄金。大本弥陀经上说:‘彼国自然七宝,体性温柔,相间为地。或纯一宝,光色晃耀,超越十方,恢廓旷荡。不可穷尽。地皆平正,无有须弥及诸山海,坑坎井谷幽暗之所’。我们读这一段文,可以想见极乐世界,地面的平坦和地上的庄严。

  过去曾有人这样的说:学佛的人,首先须要戒贪心,因为极乐世界的满地黄金,而发心念佛求生西方,这不是极大的贪心吗?这一个疑问,可以这样的答复:第一、黄金在我们认为是最宝贵的东西,而金性坚固,不可破坏。极乐世界的地质,坚固紧密,不像我们这世界,乃土石所成,有崩裂震动的灾害,未必就是像我们这里的黄金。只是拿我们最宝贵的黄金,做个比例,而引生一般人念佛的兴趣罢了。

  第二、我们这世界人类的福报愈过愈薄,在周秦的时候,国际间的礼物往还,或男女婚嫁的聘礼,都是黄金若干镒、白璧若干双。白璧就是白玉。后来金玉少了,货币的流通,都用白银,以两为单位。银子少了就用铜,铜没有了才用纸,所以现在的货币都是一张纸,而黄金乃视为希世之宝。人类彼此间为黄金而起的争斗,亦愈过愈凶。即使念佛法门以黄金铺地为钓饵,诱人念佛。也足以为釜底抽薪,减少人类之间无谓的牺牲。何况一生西方根本用不著这许多东西呢?而且在未生西方以前,念佛的人大都多能化悭贪而为施舍,这不是一种好的社会教育吗?向下讲到第三点天雨宝华了。

  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昼三时,夜三时,是为昼夜六时。不分昼夜,天空里常常下著天上的曼陀罗华。

  极乐世界,没有日月的出没,所以不分昼夜。说有昼夜者,也是顺著我们这个世界,作这样的一个说法。极乐世界的昼夜,是以华开华合,众鸟的鸣息而分昼夜。我们这里以太阳出则为昼,没则为夜。白天里有上午、中午、下午;夜里有初夜、中夜、后夜,合起来为昼夜六时。随顺我们的习惯,所以佛也说极乐世界有昼夜六时。

  华,生于泥土之中,而芬芳高洁,不求人知而人自响慕。同时有华就有果,果必由华生。尤其是莲华,华正开的时候,莲子已经结成。华有如此的清德和作用,所以佛经上常用以做比方。比方修学佛法的人,虽然混杂在这五浊恶世的人群当中,他能行为高洁,志意和雅,能使人望风倾慕。而念佛的人们,你在这世界刚刚初发心念佛,极乐世界,已经有你的莲华宝座。而莲华是华果同时,所以佛经上更喜欢利用莲华来做因果同时的譬喻。这里所说的曼陀罗华,正是国语的白莲华。白取其高洁,莲华取其因果同时。

  极乐世界,昼夜六时,不断的有白莲华,纷纷从天空落下,这也是极乐世界的特色。经上接著说:

  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

  这是释迦世尊,告诉我们雨华的用处。众生者,除阿弥陀佛而外,菩萨以下都是众生。清旦是昼三时的早上,衣祴,是盛华的器具。十万亿佛,表示供养的大数。食时,是佛及圣众,吃早饭的时候。以一顿早斋的时间,周游十万亿佛土,显示彼土众生,皆有神足。

  天人于天空中,常雨天华,固然是供养极乐世界的佛及圣众。而极乐世界菩萨以下的众生,更以天华或本土七宝行树的花,在清旦的早晨,运动神足通力,于很短的时间,游行十万亿佛土,供养十万亿佛,及至回到本土,还没有过早斋的时候。清旦,是人们一天身心最清净的时候。极乐世界的众生,虽然都是罗汉以上的圣者,但根本烦恼未尽,仍以早晨比较身心清净。罗汉以上的圣者,都俱天眼,天耳、他心、宿命、漏尽、神足等六种的神通。极乐世界的众生,清早持华供养他方佛圣,一个来回就是十万亿佛土,而且回到本国来,仍赶上早斋,这正是神足通的作用,所以飞行自在而迅速。

  饭食经行。

  上文说:即以食时,还到本国。这里紧接著说饭食经行。经行者循环不断的意思,回到本国就吃饭,吃过了就经行用功,表示光阴一点不肯虚度。

  大本弥陀经说:往生彼国的众生,吃饭所用的钵,都是众宝所成。百味饮食,各如所愿,随各人的食量,不多不少,自然而至。吃了以后,自然消化,没有遗滓。或者见色闻香,意以为吃饭,也自然饱满,更不生贪著,身心轻便愉快。

  经行是一种功夫,对打座而说的。饭食以后,室内室外,围绕徐行,可以活动身体,可以帮助消化,饭后百步就是这个作用。经行以后,复行静坐,可以调身,可以养心。这也是修行的一法。经上说: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是结束上文,天乐盈空,黄金为地,六时雨华的一段。

  释迦世尊把极乐世界,这许多胜妙境界说完了以后,又召呼舍利弗说:舍利弗!你看吧!极乐国土,有如上的这许多胜妙庄严,这皆是阿弥陀佛,无量的愿行功德之所成就啊!

  各位听众!关于极乐世界,地面上和天空里的庄严景物,过去已讲过了三大段,今天讲到第四段,化禽风树。化禽,就是变化的禽鸟。风树,就是风动树鸣。极乐世界,本来没有三恶道,所有的鸟儿皆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变化。而鸟儿叫出来的声音和风动树鸣,皆能演出佛法的音声来,所以这里包括了化禽演法,和风树演法的两段。

  现在先讲化禽演法。经上说: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

  这一段经文,可分四节;第一,标示彼国有奇异之鸟。第二,说明鸟类的名字。第三,鸟能唱出妙好的音声。第四,音中能说出佛法。

  复次是:复再次于上文,释迦牟尼佛,又召呼舍利弗说:舍利弗!彼极乐国土,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

  常有,表示不间断的有,不是偶尔一见。种种,是种类甚多,下面举出来的几种,只是几名代表。杂色,那些鸟儿的颜色也不是一样,可算形形色色,万品千类,不一而足。

  那末!是些甚么鸟儿呢?向下第二就说明鸟类的名字:如白鹤呀,孔雀呀,鹦鹉呀,舍利呀,还有迦陵频伽,共命之鸟呀。

  鹤的嘴和腿都很长,有玄黄苍白的四种颜色,而以纯粹白色的鹤为最贵。孔雀尾巴很长,羽毛的颜色很多,而且自成花纹,闪灼有光,鲜艳夺目。孔雀对于自己的羽毛,非常爱惜,性情也非常妤胜,他看见穿著红红绿绿衣服的妇女,就把那尾巴,像半把雨伞一样的向人展开,以表示她的美丽,这叫孔雀开屏。鹦鹉,是会仿效人们简单的语言而说话的,而且善解人意,是鸟类最聪明而最受人怜爱的。舍利译成国语是鹙鸟,鹙鸟的双目,锐利不过。尊者舍利弗的母亲,两眼如鹙,故名舍利,舍利弗是他的儿子,故名舍利子。迦陵频伽,国语叫妙音鸟,这种鸟儿叫的音声,天上人间,任何的音声,都没有他叫的好听,所以叫妙音鸟。共命之鸟的共命,又叫命命,两个头,一个身,而报同识不同,叫的音声也很好听。两头蛇、九头鸟、千头鱼,也曾经有人看过,那末!一身两头的鸟,也就不能说没有了。这五种鸟儿中的,白鹤、孔雀、鹦鹂,我们这世界上也有的。迦陵频伽,共命之鸟,则为极乐世界的特有品。

  珍奇怪异的鸟儿,在我们这世界里,只是偶尔一见,不能常有。偶尔的见到,也未必听到他的叫声。可是极乐世界的鸟儿,经常出入于宝树林中,而昼夜六时,吐出和雅的音声来,非常的好听。和、与粗暴不同;雅、与鄙俗有别。此世界的乌鸦、麻雀之类,就是粗俗不堪,人们听了他们的叫声,反而觉得厌恶。和雅之音,能令听的人,心旷神怡,消除烦躁,离欲寂静。

  极乐世界的鸟儿,不但能吐出和雅的音声来,从他音声里还能演畅出佛法来,所以说:其音演畅。

  演出的是什么佛法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等法的等,概括了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就成为佛学里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种助道品。三个四、两个五、一个七、一个八,不就是三十七吗?

  上文所说的三十七种道品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我们的身体,是父精母血、皮肉筋骨,假合而成。大小便利,鼻涕眼泪。九孔常流不净。二观受是苦。我们日常所感受的苦。乐,或不苦不乐的遭遇,澈底的说来,无非是苦。三观心无常。我们这颗知冷知热,知饿知饱的心,如波浪相似,前灭后生,相续不已的。四观法无我。法指宇宙万有诸法,如山河大地等等,是凡我们六根所接触到的都叫做法。这些法的构成,无非假借许多条件,佛法里说他是因缘假合,有聚有散,没有实在的个体。我者就是指坚实存在的个体而言。如上的四种观门,是我们安放这妄念的处所,所以叫四念处。学佛的人,不在这四处用点观力,那是不能体会到生死的迫切。讲经说法,也只如隔靴搔痒!

  四正勤者:一已生恶念断。二未生恶令不生。三已生善令增长。四未生善令生。人们的行为,可以分为善恶的两途,善则于自他有益,故令生,生已令增长;恶则于自他有害,故未生者令不生,已生者令断。应当向正当的路途,勇猛精进,如设堤防水,一时一刻不能松懈,所以叫正勤。

  四如意足亦名四神足。前面的四念处,多分偏于智慧,四正勤则偏于精进,智慧精进力强,则定力弱。此四偏于禅定,以定导慧,使得定慧均等,不偏不倚,庶几功行可成,目的可达。一欲神足。欲者要求于四正勤精进而后,依此欲力,可以引发定力。二勤神足。要求心既起,应勤修此定,依勤之力,定可引发而起。三心神足,一心专注,依心之力,引发定生。四观神足。由加行观察之力而正入于定。如意足者,修这四点,于所愿求,可以如意满足。神足者,变化莫测之谓神,得定而后,由于定的力量,可以神用莫测,足为所依之义,依此定而得神变,故名神足。

  五根者,一信。二进。三念。四定。五慧。根,可以分两层来说:一为能持,于已得的法,能持而不失。二者能生,对于未得的法,能胜进上求,令其增长。第一信根者,深信佛之所说,毫不谬误。此一为总,其余的四根,由信根连贯而生:因为既深信如来谛理,应当勤求不息,是为进根,进者前进。既求得此理,应当明记不忘,念兹在兹,是为念根。既念此理,应当专心一境,相应不散,是为定根。由定心寂静,静则生明,乃能正观分明,决择是非,是为慧根。有此五法,调治其心,能生发圣道。譬如阴阳调和,一切种子皆能发芽抽苗一样。

  五力者,即前面的五根,渐渐增长,即能发生甚大的力用,故名为力。力;也有两义,一者不为他降服,二者又能降服他。如瑜伽师地论说,此五种力,能于所证出世间法,生深胜解,他人之所不能制伏。又具大威势,催伏一切诸魔恶势。信力者,于所信谛理,转更增长,能遮止疑惑,不为动摇。能抗拒邪魔外道,不受迷乱。能破损烦恼,不受侵害。此一为总,余四亦承信力而来:如进力者,进根增长,能破身心种种懈怠,成办出世间种种事业。念力者,念根增长,能破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定力者,定根增长,能破一切杂乱妄想,发起一切诸禅三昧。慧力者,慧根增长,能破一切邪外不正知见,能破小乘偏差的执著。以上对于卅七道品,已经讲了廿二品,其余的下次再讲。

  各位听众!上次讲的是:极乐世界有许多奇异杂色的鸟儿,如白鹤孔雀之类,皆能吐出和雅的音声,音声中演畅出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的佛法来、在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里再加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就成为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种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已经讲过,现在应该讲到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什么是七菩提分呢?七菩提分亦名七觉支。一择法觉支。二精进觉支。三喜觉支。四除觉支。五舍觉支。六定觉支。七念觉支。

  菩提译成国语,就是觉,分就是支。所以七菩提分就是七觉支,觉是属于智慧的作用,谓学道的人,五根五力,既然坚固,已入正位,对于这七种觉慧,可以分分随意运用。一择法觉支者,观察诸法,能够善于觉了,拣别其真伪故。二精进觉支者,修道法时,对于无益的苦行,谬误不正的行为,都能觉了故。三喜觉支者,得到法的喜乐时,善能觉察,不生颠倒。四除觉支者,断除诸烦恼,然能觉察真伪,不会损失真正善根。五舍觉支者,舍弃所念著的境界,过去既过去,永不追忆。六定觉支者,禅定修成,善能识别真伪,即使是正当禅定,亦不生爱著。七念觉支者,念即明记不忘之意,修出世道的人,要常常注意定慧均等。如果心沉没而暗昧的时候,应当记住,这应该要利用择法,精进,喜的三种觉支,使心清明;假如心识浮动,应当记住,这应该利用除觉支、舍觉支,和定觉支的三种,使心识静定澄明。所以念觉支的作用,是调和动静二者,使他不沈不浮,而适合中道的。

  什么是八圣道分呢?一正见。二正思维。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

  圣者正也,所以八圣道亦名八正道。由于前面择法的力量,身心皆趋入正道,所以叫八正道。一正见者,由于觉支的功用,所得的真觉,纯依智慧,合乎谛理,没有错谬。二正思惟者,见谛理时,与无漏心相应,思惟筹量,步步趋入涅槃正路。三正语者,修行人至此,不惟心无邪思,更以无漏智,不发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的四恶语。而以和合语、软语、真实语、诚谛语,起诸正用。四正业者,以无漏智,除灭、杀盗YIN的三种身业,安住于清净身业。五正命者,命就是生命,生命的存在,须要饮食维持。佛的制度,惟以乞食为正命。如果以种田、做生意,或医卜星象来维持生活,那就叫做邪命。修道的人由于无漏正智的抉择,远离邪命,所以叫正命。六正精进者,以无漏智,更加策励勤行精进,趋入涅槃。七正念者,以无漏智、分明忆念正道法和助道法,心不动失。八正定者,以无漏智,正住于真理,决定不移。这八种法,为什么皆叫正呢?因为以七觉支所发生的无漏正智为中心,不依于偏邪,所以叫正。由于八法,能引修行人至于涅槃,所以叫道。以上是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种道品,但经文里没有将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加入,所以末后有一句如是等法,等就是等于四念处等十二法。

  毗婆沙论和大智度论,用一个譬喻说明三十七道品的次叙很清楚。两部论上说:四念处如种子。四正勤如栽植。四神足如抽芽。五根如生根。五力如茎叶。七觉支如开华。八圣道如结果。八正道,差不多在佛经上常常见到,往往因时间关系,碍于名相的繁琐,都避免不讲。现在因为不受时间的束缚,所以把他略略的讲一讲。各位听过一次,如在其他经上看到,都是同样的讲法。经上又说:

  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上文说:极乐世界,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吐出和雅的音声,音声中演畅出三十七种道品。所以说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这表示如果那些音声,仅足以娱耳取乐,那就毫无价值。因为音声中能演畅出三十七道品,使众生听到这音声,皆能忆念佛法僧三宝,所以这是有益的音声,自不同于凡响,而且显出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

  佛法僧是为三宝,三宝有住持,别相,同相的三种不同。住持三宝者,木雕、泥塑、铜铁铸成,或彩色纸画的佛像,是为佛宝。现前所流通的经卷是法宝。出家比丘僧尼,能共同修持,和合无诤,是为僧宝。别相三宝者,因为佛法僧有大小乘的不同,名相功用上也各有其分别:如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这是佛宝的不同。大小乘各各有他的教理行果,是法宝的不同。三贤十圣、四向四果、缘觉、独觉,阶位各别,是僧宝的不同。这又名出世间的三宝。同相三宝,又名一体三宝。我们的心性本体,灵明洞彻,原具有觉照诸法的功用,是为自性佛宝。性体中具有恒沙性德,一一皆足为我们修行的轨则,是为自性法宝。性体中该摄性相,融和事理,是为自性僧宝。因为佛者觉也,觉悟就是佛,迷就是众生。佛所说的言教,皆能为我们修行的规矩法则,所以称为法宝。僧宝的僧,应当加上一个伽字叫僧伽,译成国语叫和合,是出家众,结合修行的团体名称。这三种意思,皆在我们一心中具足,故又称为自性三宝。我们现所崇奉的三宝,当以住持三宝为准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或药师佛,阿弥陀佛的遗像为佛宝。现前存在与流行的经律论三藏为法宝。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诸大菩萨,以及舍利弗,须菩提等,诸阿罗汉为僧宝。现在的出家二众,假如能和合修行,或依佛法自修,更用以化导群众的,也足以作僧宝的代表。现有在家信徒们,提倡皈依自性三宝,不需要以出家僧尼为师,这是数典忘祖,不合理的妄作,灭亡佛法的先趋,要不得的。你如不信,请你一读大乘理趣六波罗密经,皈依三宝品。大乘心地观经报恩品,你就知道了。

  佛法僧三,皆称为宝者,佛是两足尊,福慧双足。法是离欲尊,僧是众中尊。依佛法僧修行,则出三界生死,世间珍宝,无与为比,故名为宝。经上又说: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这一段经文,是恐怕人以为极乐世界,既有畜生道的鸟类,何以配得上称为极乐呢?因此释迦世尊自动的召呼舍利弗而告诉他的所以然。那末!极乐世界,既然没有三恶道的名称,这些畜生道的鸟儿,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这皆是阿弥陀佛,欲令佛法的流通,迎合众生的意趣,以神通力变化而有的。于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佛陀的慈悲,比父母对于子女的教养,还要体贴入微。

  各位听众!上面关于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的话,我还想补充一点!

  第一、什么叫做三恶道呢?畜生、地狱、饿鬼是三恶道。三恶道的对面是人道、阿修罗道、天道的三善道。三善道虽然没有超出轮回,但是福德智慧比起三恶道来要强多了。在人天乘里说来,人类如果造了下中上的三品十恶,就要分别的堕落于畜生、饿鬼、地狱的三恶道。如是因感如是果,分毫不可假借的。畜生道里是飞禽走兽,藏于山,潜于渊,千品万类,其名字种类,是无法统计的。他们的残暴、凶悍、互相食啖,以强凌弱的愚痴,是十分可恨的。有一类的畜生,如牛马猪羊鸡鸭以及水族,受著比他们更凶残的人们奴役、禁闭、屠割、烹煮。我们往往看到牛马身系千万斤的重负,虽然感到疲软,但不能不背著向前跑。及至年老力衰,或身肉充实,可以供庖厨而将要或正在被捆缚屠割时,那种呻吟、流泪,或奔走叫号,期图延一息生命的凄惨情形,又使人十分的替他们难受。饿鬼道的众生,则九幽沉滞,动辄千百年不得转生。年湮代远,子孙灭绝,祭祀无人,常常感到饥饿的痛苦。如果罪业深重的,虽然碰到饮食,也会化成猛火,所以千年万载,常时忍著饥饿。至于地狱里的众生,那就更苦了!八寒八热,万死万生,镬汤、炉炭、剑树刀山、地狱之苦,有非语言文字所可能形容得出的!人类所受的妻离子散,饥寒交迫,或水火刀兵,盗贼王难的苦痛,当然不及其千万亿分中的一分。所以苦莫苦于三恶道,而娑婆世界之所以叫娑婆,正因为有三恶道的存在;极乐世界之所以叫极乐,正因为无三恶道的存在。上文释迦牟尼佛,不是曾经告诉过舍利弗吗?‘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极乐国土没有受苦的众生,于此可见彼土是没有三恶道的。既没有三恶道,那末!那些,白鹤孔雀迦陵频伽之鸟,从何而来的呢?因此不得不麻烦我佛世尊,苦口婆心,加一番解释了。因为彼极乐世界,不许有三恶道的存在。这是阿弥陀佛的宿愿,即使是三恶道的众生,因业果终了,或宿福的发现,也可以生到西方,但一经生到那里,就不再是三恶道的身形,应该随其功行而定其品级的。所以白鹤、孔雀的存在,是阿弥陀佛的神力变化,借以演畅法音。同时池沼园林,奇葩异卉,异鸟名禽,是我们这世界上所有的。佛陀的说法,为使极乐世界的组织,和我们的距离不远,但比较净化,所以有罗网、栏楯、行树而皆七重;有楼阁池沼而皆七宝所成。亦有莲华,但大如车轮,且四色四光。这都是方便摄引,正表示出我佛说法,苦口婆心,无微不至!

  以下讲到风树演法,经上说: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极乐世界,地面上有罗网、行树的庄严,前文已经说过。然而那只是说他的行列整齐,极为美观。这里补叙他不可思议的妙用。妙用的所在,就是罗网行树,因微风的吹动,而发出微妙的音声来,有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是凡听到这声音的,自然而然的皆生出怀念佛法僧三宝的心情来。具见极乐世界,无往而不是佛法。

  这里面说风日微风,微风,是表示风的好处。假如像太平洋的台风,那还得了。台风一起,势如万马奔腾,排山倒海,发屋拔树。如我们现在住的这台湾宝岛,每年都受到它好几次的威胁,一谈到台风,总不免令人毛骨悚然,谈风色变。佛经上还有一种岚毗尼风,势能摧碎山岳,坏诸世界。这些恶风,皆是众生惨烈暴恶的业力所感,真是要不得。我们这世界,有时也会有一种所谓和煦的春风,虽然也可以说是美风。然而也只能生长百物,或披拂山林,作为有闲阶级的一种欣赏而已。怎能比极乐世界的微风,似有似无,不寒不热,轻细醇和,激动著行树、罗网,发出微妙的音声来,使人听著了生起怀念佛法的美感。这岂是以我们凡夫心识所可得而思议的吗?

  复次罗网行树,因微风的吹动,发出微妙的音声来,音声而称微妙,而且有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则我们这世界上所有的六律、八音,即使能和谐并作,作兴发不出什么高低抑扬的节奏,反而觉得杂乱无章。彼极乐世界的风树之声,既不是金石丝竹,则宫商角征的安排,是谁为之工作,而能与百千种乐,同其优美。大本弥陀经上说:世间帝王之乐,百千万种,不如忉利天宫一音之美。忉利天宫百千种乐,不如夜摩天宫一音之美。如是乃至有顶之天,百千种乐,不如极乐世界,风吹罗网行树,所发出的音声中一音之美。于此可见,极乐世界的音乐,是超出人天之上,而为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及他那世界里的众生,特别的福德之所感召。

  还有,诸佛出世,在救度众生的方法上,有著种种不同的方便。在维摩经上曾经说过:诸佛有以香饭作佛事的,有以菩提树作佛事的,有以光明作佛事的,有以音声作佛事的,总而言之,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诸法,无一不可以运用来作度众生的佛事的。那末!极乐世界,微风吹动罗网行树,发出来的微妙音声,使极乐世界的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这就是以音声而作佛事啊!禅宗里有所谓大用现前,不拘轨则的启示,懂得了这个道理,则瞬目扬眉,拈椎竖拂,运水搬材,咳唾言笑,无一不是佛事。必得等到法师升座,宣扬佛经,那才是佛法,则已是为愚痴人说呆笨的法了。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释迦世尊,对于极乐世界地面上的庄严,到这里为止,已经是说完了。因此以警觉的口吻,告诉舍利弗说:舍利弗!彼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内,成就了如上所说的,这许许多多的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因地修菩萨道时,大愿大行之所成就的。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财富,以及宫室庭园之美,皆是以体力精神,甚至用不正当的手腕,换取得来的。而阿弥陀佛乃是以大愿大行的功德之所成就。如大本弥陀经上,引阿弥陀佛,因中所发的愿心说:‘我作佛时,我刹中人,随其志愿,所欲闻者,自然得闻’,故鸟树皆成说法的音声。又经常都以爱语和颜饶益众生,所以风吹林树,皆出妙音。于佛法僧,信重恭敬,所以众生闻者,皆悉怀念三宝。

  各位听众!阿弥陀经讲到上期,已将西方极乐世界地面上的建设,和自然界的许多优越点,都已讲过了,然而这是属于依报的。以下是讲到正报。依报,正报是佛学上的两个术语。什么叫做依报呢?依报就是世界,或是国土,因为国土是人类以及各种生物所依止的。假如没有国土,则人类和各种有生命的生物,不是要虚悬在空中么?虚空只能容受万物的生长,却不能生长万物,也不能为万物之所凭依,因此把国土叫做依报。什么是正报呢?依报因正报而有,以正报为正。正报就是人类以及有生命的生物的本身。依正的两种又为什么称报呢?报者果报,佛教于一切法,都是以因果来衡量其价值。不管是佛菩萨,或是六道众生,总离不开因果的范围。都如娑婆世界的众生,心理上具有贪嗔痴爱的染污念头;行为上发生出杀盗YIN妄的恶行,这就是因。在果报上就遭遇到这土石诸山,高下不平,坑坎堆埠,秽恶充满的世界。以及血肉所成,九孔长流不净,寿命短促,老病死苦,纠缠不清的人生。这还仅就人道而言。至于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那种苦恼,就不忍多说了。极乐世界呢,那自然是大不相同。那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所感招的善果,当然是庄严无比,这在上文已经讲得不少了。正因为身相的好丑,寿命的长短、享受的高低,以及所依止之国土的清净和染污,都是与人类或生物的本身,因果相称,不爽丝毫,所以称之为报。

  那末!以下就讲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及他那世界里众生的正报,是怎样的高妙了。在这二者之间,又先讲阿弥陀佛的正报。经上说: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在讲依报之初,释迦牟尼佛,也曾这样的问过舍利弗说: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呢?于是有上面的栏网行树,池阁莲华,天乐雨花,化禽风树,种种庄严的讲说。这里也以同样的语气,询问舍利弗说:舍利弗!于汝意云何?这句话的解释是:在你的意思怎么样?这是一句疑问词,应该放在所要问的问题的后面。然而印度的文法,往往用倒装的词句,所以把他放在前面。就是说:阿弥陀佛名号你是知道的了,但阿弥陀佛为什么叫做阿弥陀,在你的意思是怎样的一个说法呢?可是舍利弗和前面一样,依旧是默然不答。然而舍利弗的默然不答,我们就真以为舍利弗是不懂吗?不,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的大阿罗汉,岂有不懂的道理。舍利弗知而不言,要留待释迦世尊金口亲宣,以争取天下后世,学佛弟子们的信心,这正是舍利弗聪明的地方。或者阿弥陀佛的万德宏名,意义深广,或许不是舍利弗的智慧所能了解,所以留待世尊的无上智慧和无碍辩才,来加以阐释,使众生闻者,发生晓了和向慕的殷恳。这也是一个说法。释迦世尊,因舍利弗的默不作声,乃接著说道: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彼佛,是指阿弥陀佛而言。阿弥陀佛身上的光明,是没有限量的。他这光明能照耀十方世界的国土,纵然是高山峻岭,都不能为他的障碍,可算是没有照不到的地方,所以他的名字叫阿弥陀。因此翻译家,就将阿弥陀译成国语为无量光。

  每一尊佛都有光明,光有智光与身光,身光又有常光与放光。智光,是诸佛自受用身本体之光明。菩萨所能见到的佛身,是他受用身。二乘人以及有缘得度的一般众生,所能见到的,是化身佛。他受用身佛,化身佛,皆有身光。如释迦牟尼佛,身有圆光一寻,为弟子们所日常可以见到的。一寻等于我们的八尺,是为常光。放光者,如释迦牟尼佛,说华严经时,两眉之间,头顶上,口里,或齿牙之间,肚脐上,脚指上都曾放过光,这是因说法的需要,临时特别放出来的光明,所以叫放光,不说法,就没有了。

  现在所说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指的常光,也包括著智光身光放光而言。如大本弥陀经上说:尔时阿弥陀佛,从其面门,放无量光。又说: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界。足见这里什么光都有。

  阿弥陀佛的光明,照十方国,所以称无所障碍,又称无量,无形中就表示与其他诸佛不同。如释迦牟尼佛在法华会上,眉间白毫,照东方万八千土。仅照东方,则不能遍及南西北方;仅照万八千土,则一万八千佛土以外的国土就不能照到,这分明是有量,而非无量;分明是有障碍,而不是无障碍。至于日光、月光,照此洲,则不能照彼洲,所以有昼夜之分,且不能与佛光相比,更无论阿弥陀佛的光明了。阿弥陀佛的光明,彻石透壁,通幽达冥,任何的障碍,不能使他隐没,任何的阻隔,不能使他断绝。所以下文,六方诸佛,皆交口称赞阿弥陀经,那就是很显然的证据。要知道,这都是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之所成就,不是无因而致的啊!经上又说: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彼佛仍是指的阿弥陀佛。上面是说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这里是说阿弥陀佛及其人民的寿命无量。寿命就是活在世上的年代。人民,可不是像我们这里老百姓,他那世界的人民,都是大菩萨,至少是三果以上的圣者。阿僧祇,译成国语是无央数。劫是时间上的一个大阶段。释迦牟尼佛又召呼舍利弗说:舍利弗!彼阿弥陀佛的寿命,以及他那国土里,人民的寿命,皆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的长久。一个阿僧祇劫已经不容易计算他的年代了,何况乎无量无边的阿僧祇劫呢?所以翻译家又将阿弥陀译成无量寿。

  寿者受也。人类的寿命,皆由善恶业之所感召,在一生数十年中,受苦受乐。我们这世界,即使身为转轮圣王,或上升到非非想天,寿命都是有限量的。

  至于佛的寿命,在法身佛,无始无终,不可言其寿命。报身佛有始无终,则寿命无量。化身佛则随机应现,或长或短。阿弥陀佛的寿命,乃混合法报化三身而言,因为彼国人民,悉皆莲华化身,不是血肉的结合,故寿命统统是无量。因之而阿弥陀佛,即使是化身,寿命亦复无量。然而这也是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之所成就的。如大本弥陀经说:‘我作佛时,假令十方众生,皆作缘觉,声闻,皆坐禅一心,欲计我年寿,几千万劫,无能知者。学佛的各位,你们要得长寿吗?你如要获得长生不老的话,请你念阿弥陀佛!’

  各位听众!上面已经将阿弥陀佛的名号讲过了,现在讲到阿弥陀佛的历史。这历史很简单,就是道成远劫的一句话。道就是佛道。阿弥陀佛,和我们一样的是人,因为多生多劫, 的修行,所以在久远劫前,已经成佛。经上说: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释迦世尊,告诉舍利弗说:舍利弗,彼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屈指计算,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十劫的长久了。

  十劫的劫,应当叫劫波,译成国语为时分,等于我们喊一世纪、两世纪的世纪。譬如西洋人以耶稣降生为纪元,现在是二十世纪。但一世纪只有一百年。一劫的年数可太多了,因为中国没有那末大的数字来代表,所以仍存原来的名字叫做劫。

  那末!劫在佛经上是一个什么计算方法呢?佛经上是以人寿一增一减为一小劫。就是从人寿十岁起算,每过一百年增一岁,增加到八万四千岁;再从八万四千岁起,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这一增一减名一小劫。积二十小劫为一中劫。积四个中劫为一大劫。这其间究竟应该有多少年,就很难计算了。现在是说明阿弥陀佛成佛的久远,当然是以十个大劫为合理。

  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个大劫。至于他未成佛之前,因地的修行,那更难说了,据大本弥陀经上说:自定光佛向上数,数到五十三佛,第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佛。阿弥陀佛当时身为国王,因听世自在王佛说法,觉悟到人命无常,世事如幻,富贵尊荣只如石火电光,一转眼即成过去。假如修行成佛,则福德智慧二种庄严,百劫千生,永远享受不尽。而且大慈大悲救人救世,比较斗争杀伐,争名夺利,要高明得多。因此毅然的抛弃王位,出家修行,发四十八种大愿,普渡群迷,后来成佛名叫阿弥陀佛,国号极乐国土。

  法华经上说:大通智胜如来,未出家时,有十六位王子,因父王出家成佛,受了很大的感动,弃舍珍宝、宫殿,和继承王位的权利,随父出家修梵行,受菩提记,后来一一皆于八方各各成佛。第九王子在西方成佛,名阿弥陀。第十六王子在东北方成佛,名释迦牟尼。照法华经上说来,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曾和阿弥陀佛做过同胞弟兄呢?

  法华经上又说:无量劫前,有转轮圣王,名叫无诤念,供养宝藏如来。他当时曾发下愿心,他愿他成佛而后的国土,种种庄严,华妙无比。宝藏佛即为他授记说:你经过了恒沙劫的菩萨道行,在西方世界作佛,国号叫做安乐。那一位转轮圣王,即是阿弥陀佛。

  大乘方等总持经上有净命比丘。贤劫经上有王子名净福报众音。如幻三摩地无量印经,有国王名胜威。一向出生菩萨经上有国王太子,得闻佛法,奉持精进,七千岁中,从不睡眠,不贪爱欲财宝,独处山林,修习禅定。后度八千亿那由他人得不退转。这些比丘、国王、王子、太子皆是阿弥陀佛的前生。然而,我们对阿弥陀佛的历史,于此也可以窥见一斑了。经上又说: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以上一大段,是讲的阿弥陀佛的名号和历史。但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化主,有化主必有化伴,等于一国的国王,必定要有他的臣子百姓,佛也是这样。所以释迦牟尼佛召呼舍利弗说:又舍利弗!彼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无量无边,是言其数目之多。皆阿罗汉,是确定他们的资格地位之高。数目上既然是无量无边,当然就不是可以用算学方法和数字所能确定的了。至于菩萨们的数目之多,也和声闻一样,所以说,亦复如是。

  一个国王的人民,其中有做官的,有经商的,有种田的,有读书的,然而以做官的地位为高贵。其他的士农工商,拢总称为白衣。阿弥陀佛的人民,也就是他的弟子,他的弟子中,不是声闻,就是菩萨。人天乘的修行人,简直没有,等于说,他的弟子中是没有白衣之士的。

  声闻,菩萨,在佛教中是有修有证的人,同时也称之为小乘,和大乘。声闻最高的位置,是大阿罗汉,小乘人只知自利,不知利他;菩萨是自他兼济。然而小乘人既称大阿罗汉,这足以表示他那些声闻人,都已发了菩提心,具有利人济世的悲愿。阿罗汉的地位,只是他修证中的一个过程罢了。

  声闻人,因闻佛陀说无常、苦、空、无我、不净的法音而悟证小果。他的悟证经过,有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阿罗汉译成国语,是无生,杀贼,应供。因为他觉悟了宇宙人生是无常、苦、空、无我、不净,所以不起贪嗔痴爱的烦恼。因此,也就不会再到三界六道里来受生。所以叫无生。烦恼能盗劫我们的功德法财,等于盗贼。罗汉已破灭烦恼,所以叫杀贼。具备了无生,杀贼的两个条件,能接受天上人间的供养,所以叫应供。

  菩萨,发济世利人的大菩提心,修六度万行的叫做菩萨。菩萨,译成国语叫觉有情,有情就是众生的别名。菩萨是已有少分或多分觉悟的有情,也是能以佛法觉悟于一切有情的人。他的位置,在初发菩提心以后,叫十信位,而后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于学校里,有小学、中学、大学。每一等学校里,又有一二三四年级的不同。菩萨修到十地以后,不久就会成佛了。经上又说: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释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说:舍利弗你看吧!彼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成就了如上的这妙好的庄严,真是值得羡慕啊,值得称赞啊!

  奇怪!池阁莲华,异鸟天乐,是最好的庄严。怎么大阿罗汉,菩萨,也是庄严呢?维摩经上说: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备三十七品的众生,来生其国。所以极乐世界的大阿罗汉、菩萨,皆是与阿弥陀佛有同行宿缘的诸清净众,于阿弥陀佛成佛而后,大伙儿都生到他这世界来了。有道有学的人,是地方上的干城,栋梁。假如一个大城市里,都是些不学无术、自私自利的小人,那还成什么样子呢!古人说: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足见一个国家,没有了高上的人才,那就要亡国。所以罗汉、菩萨,也是极乐世界的庄严。

  各位听众!上期讲的是:阿弥陀佛座下的大弟子,他的弟子群中,有声闻弟子,有菩萨弟子,关于他们的数量地位,都讲过了。但这些都是目前在阿弥陀佛座下,每天听闻法要的一班弟子们。至于因念佛而将要生到西方的一班弟子们是怎样呢?弥陀经上说: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众生生者的众生,是合众缘而生的意思。阿鞞跋致,译成国语,为不退转。

  生,就是生命,比如我们能讲能听的两方,都是活在这里有生命的人。如果一经研究这生命的来源,那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条件,在佛经上叫做因缘,又叫做助缘。我们初投生到这世界上来,要父精母血的结合。成胎以后,要以母亲的血液为滋养料。出胎以后,一直到老死,几十年中,没有一天能离开衣服、饮食、居处。即使最不值钱的空气,我们一分钟也不能不呼吸,不然的话,这一条小生命,马上就维持不下去,因此叫做众生。

  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者,就是说:极乐世界现在所有的声闻,菩萨固然是人中之宝;他方世界,因念佛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众生,就永远不会退转。退者退堕,转者转变。就是说:既然生到西方以后,永远不会转变其志趣而堕落于人天道中,或三恶道里去。

  那末!我们要问,生到西方去,有什么倚靠就能千稳万当,不会退转呢?这有五个缘因:

  第一,一生到西方去,就为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之所摄持。如大本弥陀经,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闻我名号,皈依精进,即得于诸佛法,永不退转’。这好像一个党员,如果遇到一个党的领袖真正为国为民,大公无私,而栉风沐雨,为大众吃苦。那末这个党员,自然而然的服从领袖,虽赴汤蹈火,都不会改变其志趣的。

  第二,生到西方去,常常在佛光照烛之中,使他的菩提心,只有增进,不会退转。等于我们在日光的照烛之下,你绝对不会跌落到土坑里去。

  第三,极乐世界,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能演畅法音,闻到这种法音,自然而然的就会增进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更不会退转。

  第四,生到极乐世界,朝夕所相见而可以作为朋友的,都是些大阿罗汉,以及诸大菩萨。更没有邪魔外道,诱惑你、蛊弄你。也不会因衣食住,或眷属间各种问题,使你生贪爱,动嗔恨而致堕落。

  第五,生到西方,做了极乐世界的人民,寿命长久,与阿弥陀佛一样,除非你自己发愿要到别个地方去,度化众生,不然,你永远不会离开极乐世界的。上文不是说过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这不是很好的一个证明吗?

  从另一方面说:如果不念佛生西,在我们这个世界,修大乘法的话,要到初住菩萨,才得信不退。修到初地菩萨,才得行不退,到七地菩萨,才得念不退。这缘因,是这个世界足以使我们退堕的逆缘太多了。

  在这里,我可说个故事大家听听:唐朝有个李源,因父亲做官被杀,所以不愿做官,把洛阳住宅改成慧林寺,请圆泽禅师当住持。过了几年,李源邀约圆泽朝礼四川的峨眉山,但圆泽要求走陕西的旱路,而李源却要由荆州的水路,圆泽拗不过李源,只好将就他。然而他已知道这一去不能再来。乃将后事,一一写好夹在经中。二人乘船至荆州上游,将近山峡,其地水险,天尚未晚,即停舟过宿。忽然看见一个大肚皮的孕妇,身著锦裆,在江边打水。圆泽一见,不自觉的就流下泪来了!李源问他为什么伤心?圆泽说:我不肯走这条路,就是怕见到这女人。这个女人怀孕已经三年,等我来做他的儿子。如果不见到他的话,还可以躲避;现在既然见到他了,非做他的儿子不可。你应当帮助我念咒,让我快一点生下来。到第三天,你到我家去看我,以一笑为信。过十二年,八月十五日的夜里,请你到杭州天竺葛洪井的旁边来会我。说完了,就这样的死了,而妇人随即生子。三日后,李源访到这人家,抱儿出见,相视而笑。后来李源回到洛阳慧林寺,看到他预先记下来的后事,更相信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光阴很快,转眼间已十二年了、李源预先到杭州,候到八月十五夜里,往葛洪井去等候会晤。忽然隔河有一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以鞭打牛角而唱。李源听他唱的是: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易性常存。李源听到,遂断定是圆泽的后身。于是两相谈论,到分手的时候他又唱起来了。他唱的是: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说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遂乘牛而去。圆泽禅师已知道过去未来的人了,尚不能逃避生死,不如他的人,他的前途就更难说了。所以念佛生西方,一到那里,就永远不会退转,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故事讲完了,再来讲经,经上说: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一生者,就是还要到人间来受一次生,投一次娘胎,而后成佛。补处者,补等于一个团体中的候补理事或监事一样。在未下生人间成佛以前,住在候补成佛的位置,叫做一生补处。阿僧祇,译成国语名无量数。

  这是承接上文说,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们,不但不会退转,其中能居一生补处地位的人,其数很多,多到不是可以拿算盘来算得出的,只可以拿无量无边阿僧祇,那个大数目字儿来代表他。

  在这个世界修行,修到初果圣人,还有七番的生死,修到三果圣人,还有一番生死,但只能证四果阿罗汉而不能成佛。怎能如生到西方,马上就位居一生补处呢!到了一生补处,就和皇帝的东宫太子一样,再升上去就做皇帝,这是多么便宜的事呢!

  假如有人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补处位,有观音大士,大势至菩萨,那里轮到一般往生的人呢?这应该知道,虚空无尽,国土无尽,十方诸佛也无尽。这许多补处菩萨,不妨分发到十方世界去,不一定补处阿弥陀佛的位置啊!劝大家念:‘阿弥陀佛’!

  各位听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三个必要的条件,这三个条件中,第一要信仰。第二要发愿。第三要实行。假如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国土,和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都不能信任实有其事,则一切的一切,都无从谈起。如果从虚空无尽,国土无穷的理论上,首先须能信任有极乐国土的存在。可是信任尽管信任,对他并不发生什么兴趣,这与不信者也没有两样。所以在信仰以后,就应该发起愿心来,愿心就是对极乐世界发生兴趣而准备去到那个世界的原动力。由于有了这原动力的支持,进一步按照佛陀所指示的方法,实地去修持,这就叫做行。具备了信愿行三个条件,才能决定得生西方极乐国土。

  过去所讲的,都是极乐世界地面上的庄严,如池阁莲华,栏网行树,天乐雨华,风动树鸣。以及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人民的地位,寿命,这都是侧重在引发学佛者的信念一方面的。

  今天所讲的,就是叫我们继续在信念以后,发起愿心来为往生西方奠定下一个坚固的基础。所以弥陀经上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释迦牟尼佛,召呼舍利弗说:舍利弗!众生们听到我这一番话以后,就应当发起愿心来,愿意生到那个西方极乐世界去啊!

  这是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劝导我们的话!弥陀经上劝导我们的地方,共有四重,无非是劝我们要听、要信、要发愿,这是四重中的第一重。

  愿心是实行的原动力,没有愿心,行怎能会生得起来呢!我们都知道,一个机关的主管官,当他就职而举行就职典礼时,有上级机关的人员监誓。这位主管官当众接受这机关的职权时,必定要发誓:比如尽忠于国家,尽忠于职守,如违背誓约,甘受最严厉之处分。那末!他就职以后,就得要依照他所发的誓愿,一一做去。所以愿心是一切事业成办的原动力。

  愿力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的妙好庄严,尤其是往生的人都是莲华化生不受十月怀胎的胎苦。不受十月满足生产时的生苦。生活自然,不受生活压迫的苦。莲华化生,可以没有病苦。寿命长久,所以没有老态龙钟,弯腰曲背,耳聋眼花的老苦和死苦。没有三恶道,更不会有堕落恐惧之苦。地平如掌,众宝所成,也不会有山崩地震,海啸台风的骇怕之苦。没有男女性的分别,也不会有家庭的束缚,或闹恋爱而产生的种种痛苦。极乐世界这许多优点,皆是阿弥陀佛,最初发心修行,为法藏比丘时所发四十八种大愿心的结果。阿弥陀佛既然为我们预备了这一个好的去处,他又愿意接引十方世界,善男子、善女人,都到他那儿去。那末!我们又为什么不肯去呢?假如有人问,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有什么好处呢?那好处可多啦,除开我前面已经说过的不算,弥陀经上又说:

  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诸上善人,就是已生西方的诸大菩萨,和阿罗汉。俱会一处,就是常常会集在一块儿。

  所以者何?这是释迦牟尼佛代表我们发问。仿佛是你为什么叫我发愿生西方呢?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一个答覆,也就是应该求生西方的一个理由。因为到西方去,能够有资格和许多已生西方的诸大菩萨,如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无量无数的阿罗汉,集会在一块儿,讨论佛法,或怎样去十方世界化导众生,你看这是何等的荣幸!

  假如有人问,我们这娑婆世界,不也是有佛的佛国么?又何必求生西方呢?而且十方世界的佛刹多得很,又何必偏生西方呢?这当然有理由;不过,我们这国土里,人和畜生杂居在一块儿,又有饿鬼、地狱堕落的恐怖。人类的本身呢?都怀著贪嗔痴爱,杀盗YIN妄的恶毒心或恶行为,使人不敢接近。有的世界,虽然没有三恶道而纯粹的是人,但未必都是善人。有的世界,虽然都是善人,但不一定都是上善。唯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固然是大慈大悲,而文殊、观音、势至之流,都是济人利世的大菩萨。等而下之的,也还都是一生补处,或阿鞞跋致不退转的阿罗汉。今得往生,和他们把手共行、相视而笑,做很知己的道友。因彼此的切磋琢磨,我们不懂的道理也会弄懂;不会行的也会去实行起来,这是何等的好事啊!这是讲的发愿,向下再讲实行,阿弥陀经上说: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少善根,少福德的少,就是微少。善根福德少了,力量就不够,没有充分的力量,就不得往生彼国。而善根就是因,福德就是缘,合而言之,故叫因缘。

  然而什么叫做善根呢?什么叫做福德呢?善是纯良的心愿、纯良的行为。根,如树木的根本,有生发的意思。就是说要以纯粹善良的心行为生西方的根本。福德,就是有利于他人的善行。因为单有善根的正因还不够,必得要有福德来做助缘,配合起来才能做生西方的条件。

  那末!什么是善根呢?这里边包括两个成分:第一是发菩提心。第二是常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菩提心就是觉道的心,也是利益他人的心。就是说:求生西方的人,不是为的逃避现实,为的是要求觉悟真理,以所觉悟的真理,再来展转教化他人。但是在我们这世界,障碍太多,要想求道,如逆水行舟,甚难甚难!所以运用执持阿弥陀佛名号的方法,求生西方,亲近阿弥陀佛,诸大菩萨一班名师益友,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假如你没有济世利人的心愿,阿弥陀佛是不受你这个学生的。所以生西方,等于学生到美国去留学一样,既不是迷信,也不是逃难。

  什么是福德呢?这在十六观经上和大本弥陀经上说得很明白,十六观经上说:孝养父母,读诵大乘。大本弥陀经上说:修诸功德,孝养父母。这是我们这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教育。读诵大乘者,大乘经多是策发人们济世利人的大心的,读诵大乘,才能时时激发自觉心和利人的心。修诸功德,就是实践利人的行为;如救孤恤贫之类。至于孝养父母,则更是我国五千年来,立国之大本,而为我们必须遵守的。

  发凡夫心,是无善根。发小乘心,是少善根。不做利人事业是无福德。做了而希望还报,是为少福德,必得要以大菩提心,念佛名号为正因;以不存收获的纯良心作福德为助缘,以这大因大缘,才能得生西方。所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各位静下心来想想看,这不就是释迦牟尼佛,勉励我们目前就要做一个济世利人的好人吗?

  各位听众!上期,我曾告诉各位,信、愿、行,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三个必要的条件,今天专门讲一个行字。行,就是实地的去做起来。假如我们要造一所房子,测量好了地皮的大小,就地皮的大小而画成房屋的图样,何处是客厅,何处是卧室,在心中似乎具有很合适的一座房子。你如不备材料,没有工人去动手建筑。那这一所房子,永远是你心目中的幻想,得不著实在的享受。

  又如我们从甲地到乙地去,你问明了路线,甚至车票已捏在手中,你如不走上车子,也是一辈子不能到达目的地。所以佛教经典里所讲的,教、理、行、果,或者是信、解、行、证,都以一个行字为他的重心。儒家也说:言顾行,行顾言;明朝的王阳明更讲究知行合一。所以有信愿而没有行,等于说食不能充饥一样的愚蠢。那末!我们应当怎样行呢?弥陀经上说: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善男子,善女人,是一句概括的话,无论出家在家,可能念佛的男女二众,都包括在内。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是所念的佛名,和念佛的方法,若一日乃至七日,是克定念佛的时间。一心不乱,是念佛的成绩。

  上文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末!什么是多善根、多福德呢?所以释迦世尊召呼舍利弗说:舍利弗!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他听到了阿弥陀佛的名字以后,他就努力的执持这一句‘阿弥陀佛’。执持者,口里念住了,心里想住了,时时不要忘记,散失。像这样不断的念,能以一日二日或七日的时间,在工夫上,念到一心不乱。然而,一心不乱以后,又怎么说呢?那在下文再讲。

  善男子善女人的善,是指有宿世善根的人。善何以叫根,根有生长的意思。都如不信仰佛的人,忽然因旁人的劝导,到佛菩萨前,烧一炷香,献几枝花,或者更拜上几拜,这就叫培植下了善根。这善根好像一颗种子,永远不会烂坏,一遇到善缘的引发,他就会抽芽、长苗、开花结果。所以肯念佛的人,都是多少有点善根的。我说个故事各位听听: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到祇树给孤独园去要求出家,正巧碰到尊者舍利弗。舍利弗尊者,入定观察他有没有善根。观察的结果,这老头儿没善根,就很婉转的对他说:老先生!出家不是件容易事,你回去吧!老头儿一听,惭愧得哭起来了。惊动了释迦世尊。世尊说:别忙,让我来为他作一番观察。世尊观察的结果,说他是有善根,因为他在很远很远的劫数以前,是一个砍柴的樵夫。他有一次在山上砍柴,突然来了一只猛虎,他一吓赶忙爬上树去。老虎看见老头儿上了树,拼命用他的蛮力啃那棵树。那棵树被老虎啃得摇摇欲倒,老头儿不由自主的吓出了一声‘南无佛。’他就以这一声称佛的善根,足以度他出家。于是老头儿出家了,并且不久还成了道果。原来舍利弗的观察力,不及世尊观的久远,几几乎误了事。这就叫善根。所以法华经上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男子、女人,不但包括了人世间出家在家的男众女众,连天上的众生、地狱、饿鬼、畜生道的男女众生,都可以念佛。即使耽于逸乐,或迫于众苦,口不能念,拿耳朵听都可以的吧!清末民初,南京杨仁山老居士,是一个对于佛教有大功绩的人。他虽然普遍的宏扬佛法,但宗旨是归心净土,所以以念佛为恒课。他养有一只八哥儿,八哥儿是鸟类中能学说人话的。八哥儿听杨老居士念佛念成习惯,他也跟著念佛。几年后八哥儿死了,老居士把他埋葬在宅旁空地上,还堆砌了一个小坟墓。后来在坟墓上长出了一枝莲华,杨老居士把他掘开来一看,那枝莲华,正生长在八哥儿的嘴里。当时这希奇事,传遍了南京上海之间,这足以证明三恶道的男女众生,皆能念佛。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者:闻就是拿耳朵听,你不管因什么机会,而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字的话,你就跟著执持诵念,不要忘记。我们不要说能长久的诵念吧!就是经过你耳朵里一听,就为你下了一粒成佛的种子。佛说:一入耳根,永为道种,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佛为大医王,觉人觉世的大无畏精神,固然能震动众生的心弦。而众生皆有其固有的佛性,所以借佛号的引发,可以使他的善根种子,发生变化,以至于成熟。所以华严经上说:‘宁在诸恶趣,恒得闻佛名;不欲生善道,暂时不闻佛。’这是有善根的众生发的愿心。就是说:我宁可生到恶道里去,可以听到佛的名字;不愿生到善道里,听不到佛的名字。都如天上的众生,无往而不快乐,他们不会有学佛兴趣的;像地狱饿鬼道的众生,为苦所逼,容易接受感化,所以佛菩萨多不到天上而常出现在饿鬼地狱道里,使他们闻到佛名而独得清凉。因此,我们凭著宿世的善根,知道了念佛的道理,更应该执持阿隬陀佛的名号,以为求生西方的资粮。

  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这是假定的一个时间,言其念佛功夫的容易。假如你在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之间,能念到一心不乱的话,马上就得到阿弥陀佛接引你生西方的效果。如果死板板的执著以七天为限,那末,七天过了,你并没有生西方,你就不念了吗?或者翻过来疑惑经上说的话没有灵验吗?所以我说:这是假定的一个期限。

  什么叫做一心不乱呢?一心的心,不是心脏肉团心的心,而是非物质的意识心。我们这意识心,有如猿猴一样,不管日里夜里,除开熟睡或闷绝,他是没有休息的时候的。一天到晚,昏昏扰扰,都在吃喝穿著,人我是非,喜怒哀乐上兜圈子,一直兜到老死,死了还是不会休息的。所以念佛的人,将一句阿弥陀佛做个倚靠,把这如像猿猴一样的一颗散乱心,缚在阿弥陀佛的名号上。说明白一点,就是从自己心上,发出一种控制力量,控制自己的心,使他不致奔放流逸。控制久了,就可以做到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心佛打成一片,如止水,如明镜,能照了一切而不为一切所动,这就叫做一心不乱。

  阿弥陀佛,以大悲大愿,成就得西方净土,一句阿弥陀佛在嘴,就包含净土的依正二报,和佛所行的功德大海。我们自己的一切善行,也慢慢的从此出生,所以念佛便是多善根,多福德。

  各位听众!上面讲的是:不论男子或是女人,如果在一天或至七天之间,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念到一心不乱。这是讲的信愿行三个条件中的一个行字,行,就是脚踏实地的做一套功夫,我曾问过,假如做到一心不乱的程度,以后又怎么样呢?今天就来答覆这个问题。佛教以因果为宗,因此说世间法的宇宙人生,出世间法的圣贤修证,都逃不了这因果的定律。净土宗是佛教的一宗,当然也不能例外。行就是因,蒙佛接引就是果,由有如是因,才感得如是果。他教以一信就能得救,绝对没有那么便宜的事。举个例罢:如一粒稻种子,可以抽芽,可以发苗,可以开花结果。但你不把这一粒稻种子,下到土里去,予以适量的水分,他能抽芽发苗,开花结果吗?至于救济贫病,努力公益的事业,那是外在的世间因果,与超人类,心理上的工夫,出世间的因果,是两回事。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这是治心的工夫,是出世间超人的正因,阿弥陀佛接引就是果。因为阿弥陀佛的中国话,就是无量光明。光明而称无量者,就是在时间上说;是过去过去不见其始,未来未来不见其终;在空间上说,是尽十方世界,无不包容在这光明之中。所以我们每一个人无时无地不浸润在佛光之中。只是我们为贪嗔痴爱,喜怒哀乐,把自己的心,搞得昏天黑地,糊里糊涂,变成一片黑暗,永远与光明不能接近。现在将一句阿弥陀佛,拴住了心猿意马,不管日里、夜里,行也阿弥陀,住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卧也阿弥陀,如猫子看老鼠,一息不能松懈;如母鸡孵卵,一刻不能让他离开温暖。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将这一颗纷纷扰扰的心,使他澄清下来。水澄静下来便有光,心澄静下来更有光。我们的心变成一片光明,就能和阿弥陀佛的光明,光光相接。如这一盏灯的光,和那一盏灯的光一样,两盏灯的光,可以能浑融一气。念佛的人念到一心不乱,整个儿的身心都化成一片光明,自然感动阿弥陀佛亲来接引。所以阿弥陀经上说: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其人,是指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的人。临命终时,这一位念佛的人,他的生命将要终了的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就分明显现在这念佛人的面前来接引他。诸圣众就是极乐世界的诸大菩萨,或大阿罗汉。

  人们在一生数十年的光阴中,在行为上有纯粹是善的,也有纯粹是恶的,也有善恶相杂的,善善恶恶,极复杂而不可指陈。古人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们在身体健康的时候,谁也顾虑不到死的一著。及至由老而病,医药无效,自知必死的时候,则万念俱灰。而良心发现,一生的善恶行为,一幕一幕的都在心上打转,这时就要看你的善恶业力如何?如善的业力大而且成熟,那末!就随善的业力,投生善道;如果恶的业力大而且成熟,那末!就随恶的业力往生恶道。善道则天道、修罗道、人道;恶道则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都如男人生平爱好女色,并且在这上头造了不少的罪恶,临命终时,你就看见如花似玉,国色天香的女人。因为你生平爱好女人,这时一念好色心动,刹那间就随他而去。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你心心念念,只有女人,一切唯心所现,而你这好色的业力强盛,所以临终不期然而然的现前,投你所好,你安得不跟住他跑呢?既去了以后,可不是美女,而是铁床铜柱,让你卧铁床,抱铜柱,这叫做随业往生。

  念佛的人,身心清净,心心念念,只有阿弥陀佛,所谓眼见阿弥陀,耳闻阿弥陀,无处不是阿弥陀。因为念佛的力量强,即使未学佛以前,有许多杀盗YIN妄的恶业,以常久念佛的缘故,这股力量,能压制那股力量不发生作用。所以临命终时,佛念强盛,再加以他人帮助念佛,声声给你提醒;或再供养佛像,佛像庄严,也能吸住你的念力。所以一口气断了以后,性灵就随佛光而去上,这叫做带业往生。这里面如加以分析,还有自力他力的不同,自己精进念佛,使之成熟,是自力;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亲来接引,是他力。他力就是佛力。佛教里修禅定修止观,都是靠自己的力,唯有念阿弥陀佛,是自他两力。所以修行的工夫,比较容易成功。楞严经上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成佛,这是自力。大本弥陀经上,法藏比丘曾经发愿说: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有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愿生我刹,临寿终时,我与大众,现其人前。这就是他力。然而凭著自力,和阿弥陀佛的接引力,接引到什么地方去呢?所以弥陀经上又说: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是人,还是指那念佛的人。终时,就是身上的暖气,逐渐冷下去,神识将离开躯壳的时候。心不颠倒者,因为一心不乱,所以不再颠倒。即得往生,即得,言其很快,往者去也。生,就是托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是去托生的地方。

  颠倒者,事不顺理,名曰颠倒;心理上的思想不正,也叫做颠倒。一个人在平常的时候,不修禅定,又不肯念佛,每日终朝,皆随顺贪嗔痴爱打妄想,不修正念,心多散乱。一到了将死的时候,夫妻儿女的爱情放不下,舍不得自己挣下来的财产。假如没有夫妻儿女,穷得不堪,那景像更觉得凄惨。所以任何人到了这最后一著,都是手忙脚乱,生平所作的善善恶恶,一齐现前,心神惶怖,如果应当入地狱的,他把刀山剑树,看作花园。应当堕落畜生的,他把驴胎马腹,认为很好的住宅。即使善业力大,转生人道、天道,还是离不开生死轮转的痛苦。这都是事理颠倒的表现。

  至于念佛的人,已将夫妻儿女,看得如幻如化。贫穷的人,更是一无牵挂。因为念佛的工夫得力,临终一心在定,心目中所想所见的,唯有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的微妙而伟大的庄严。再加上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显现在这念佛人的面前。这念佛的人,当然就跟阿弥陀佛的光明,一刹那间,往生西方。由于不可思议的念佛力量,托生在莲花中,花开的时候,自然化生而成人形,因为不是血肉身,所以也不需要喂养,马上可以见阿弥陀佛,与文殊、观音、大势至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常闻佛法,悟无生忍,再回到这世界来,广化众生。各位看!这是多么理想的一个乐园。

  各位听众!上期讲的是:信愿行三个条件中的一个行字。行,就是脚踏实地的去做,这做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老老实实,念一句阿弥陀佛。经上虽然有若一日至七日的规定,我们尽可每日念佛,作为恒课。古人说:多念一句佛,少说一句话,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印光老法师也常教人老实念佛。人们如果终身牢牢记住这一句阿弥陀佛,常常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以佛心为心,以佛的行为为行为,保管你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在这里我可说个故事给大家听听:我二十五岁在安徽安庆,佛教学校上学。那学校董事会里有一位董事徐平轩居士。徐居士的母亲,是一位虔诚而念佛的信徒。那是民国十三年的事吧,十三年的秋八月,徐老太太,仅有一点小病,很安详的念佛而终。这消息一经传出,四方八面的亲友,都来行礼吊慰。可是从四方八面来的亲友,见面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说:奇怪啊!我在路上向这里走来的时候,嗅到很浓烈的檀香味,同时还听到隐隐约约的音乐声,大家都很惊奇!徐居士听到这一番话,对于母亲的去世,不但不感觉到悲哀,反而非常之欣慰。因为人生都有一死,恩爱别离总归难免。只要死者得到一个好的去处,这是何等的难得。所以徐居士据亲友们众口一词的传说,确信这是他母亲念阿弥陀佛,得生西方的一个现象,因此心理上得到非常的安慰。我当时还写了一篇徐平軯太夫人生西记,登在海潮音月刊上。三十六年,我住在上海老北门的沉香阁,徐居士因事到上海,特别去访我,还谈起此事。如果把净土宗的书打开来,像往生传之类,古往今来,因念佛而生西方的男子女人,不知有若干数呢?

  念佛既然有这样的把握,而且这是教主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这末法时代,多障的众生,开发的一条特殊方便的易行道。所以释迦世尊,苦口婆心的如阿弥陀经上说: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是利的利,不是财利的利,是便利的利。比方说吧!同样的一段路程,拿脚跑要一整天,假如坐汽车的话,一两小时就达到了目的地,汽车不是比两只脚便利多了吗?念佛和其他修行的法门,正好像汽车和两只脚的比喻。所以释迦世尊,因有此便利,故说此念佛生西方的方法。若有众生。就是指天下后世的众生。若有者,是不一定有,也不一定没有,因为众生根机不一。这是就有善根的众生说:天下后世的众生,如果听到我这方便法门,都应当发起愿心来,准备生到彼西方极乐世界去。

  然而念阿弥陀佛,何以就比较便利的呢?这有两个道理:第一,如果学佛的人,都必须把佛教的教理弄通了,你首先要具备国学的根底,还要有钱备办那许多经书,还要有时间环境的许可,更要有人来教授。修禅定,修密宗,皆要有安静的处所。试问社会上有几个人能办得到。念佛就不须要了,你只要对释迦牟尼佛说的这方法,确信不疑,不论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你有空就念,或者心里总记住这一句佛号,积久纯熟,自能心佛打成一片。

  第二,在这个社会里想修行,障碍太多了,事业上的钩心斗角,一般交际上的应酬,声色货利的诱惑,家庭生活的负担,这许许多多,足以使你忙得透不过气来。即使你肯修行,也是一曝十寒。所以学佛的人尽可多,成功的人可太少了,要想成佛,那就更难了。如果因念佛而生到西方,可以与诸上善人,日夕相处,没有这世界上那许多的障碍,精进纯一,自然就容易成佛了。

  假如有人问,这世界上如果人人都念佛生西,那岂不是绝灭了人种吗?这一疑问,似乎是很有道理,其实是杞人忧天之谈。因为人类都是贪图著眼前的快乐,不见得每一个人都肯信仰的;无快乐可贪而贫穷不堪的人,终朝为衣食奔走,为生活的压迫,已经透不过气来了,又有什么兴趣来学佛。佛教徒舌蔽唇焦,也只想在千万人中捞救一二;而贫富的阶层中肯学佛而念佛的人,也只是千万中一二而已。我也可以问:这世界上究竟有什么可贪恋的呢?刀兵、水火、台风、地震、水潦、旱荒,哪一年没有。人事上的纷扰,如奸YIN劫盗,尔虞我诈。假如没有警察的维持,法律的制裁,宗教的感化,那还不等于一个禽兽世界吗?恐怕连禽兽世界还不如呢!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假如能够每一个人都念佛生西方,那是何等的幸事!比方说吧:监狱里各各都有很好的组织,形成另外一个社会。如果因为犯人的刑期已满,不断的保释出狱,有没有人害怕监狱会空无一人,而愁虑囚犯绝种呢?假如有的话,那我们会讥笑这个人是百分之百的傻瓜。然而愁虑这世界上人类绝种的人,不也是一种可怜虫吗?更何况学佛的人,不但自己的行为走上了正轨,同时也影响到他的眷属亲友。而且念佛的人,大多都能见义勇为,救苦恤贫而热忱助人。所以念佛的确是一个净化社会,净化人心的好方法。名目上是求生西方,但不要误会他是等死,西方只是念佛的人最后的一个归宿。比较一般人糊里糊涂的生,糊里糊涂的死,那真是有天地悬远的距离呢!

  所以念佛的这一宗,自从东晋慧远大师在江西庐山东林寺,结社念佛以来,当中经过了一千六百多年,绵绵不绝,至今犹在佛教界里普遍流行,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再讲个鹦鹉念佛的故事给大家听听:

  宋朝淳熙年间,有麻成忠者,作客荆南,和一个寿普老和尚要好。有一天寿普老和尚来访问他,彼此对谈甚久。麻先生因到房间去拿东西,客厅的角落上,挂著一个鹦鹉鸟笼。鹦鹉原来是会说人话的,这时看主人不在,偷空向老和尚说:樊笼三年,无由解脱,望师慈悲!老和尚说:小畜!谁叫你会说话的呢?鹦鹉似有所悟,不复作声。麻先生自房间出来以后,老和尚劝他放去鹦鹉,让他自由。及至老和尚回庙,被放的鹦鹉,忽飞到老和尚身边啁啾致谢,老和尚对他说:你宜远藏深林,免得再堕罗网。鹦鹉不去,似乎还要求教,老和尚教他念阿弥陀佛,于是飞去。八年以后,老和尚云游,至某山,一小儿前来拜谢说:过去在麻家作鹦鹉,今已生西乡萧家作男子矣。

  广东岭南有位教书先生,养白鹦鹉,每早必诵观音圣号、白衣咒。又能念归去来辞、赤壁赋、以及李太白的诗。如果早课未完,你教它念诗文,它就不理你。有一天对教书先生说:我从西方来,还向西方去,说完了就垂头敛翼而死。鸟犹如此,哪里可以人而不如一只鸟呢!

  各位听众!念佛法门,对于学佛者的修行方面,的确是最便利的一种方便,所以我们教主释迦牟尼佛,不待任何人的请求,自动地,而且很郑重底,召乎舍利弗,告诉他,这方便法门。因这法门实在值得宣传,值得称赞。所以阿弥陀经上说: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赞者称赞,叹者感叹。不可思议者,前边曾说过我见是利,现在更称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以此利非寻常之利。由浅入深,当有三重:一、念佛非无益之事,故说有利。二、此利非普通有相的利,故说是功德之利。三、岂但是功德之利,而且是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我刚才不是说过吗!这法门值得宣传,值得称赞。过去所说的,都是有关于修行方法的宣传,以下就是称扬赞叹的话。赞叹之中,有他方诸佛的赞叹,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赞叹,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承上文‘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而赞叹的话。

  假如有人问:为什么值得这样称扬赞叹呢?这可以综合起来答复这一个问题:第一,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常常照耀著念佛的众生。念佛的众生,只要能念得心佛打成一片,便能与他的光明,光光相接。即使你不能念到这样的成绩,而能每天十念念佛,临命终时,都可以得到接引。那怕你念过一声两声阿弥陀佛,或听到念佛的声音,都可以种一个成佛的正因。第二,由于阿弥陀佛的神变,这个极乐世界,水鸟树林,皆能唱出三十七道品的妙法,使极乐世界的众生,听到以后,常常念佛念法念僧。第三,衣服饮食,受用自然。众生各各皆具有种种相好,种种神变。第四,一得往生,即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永不退转,一直到成佛。凭这几点说来,可以说,极乐世界,所有的佛法不可思议。神通现化,不可思议。人能对于此法,确信不疑,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得的业报,亦不可思议。而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因果,皆不可思议。不可思者,不可以我们凡夫的心理来思量测度;不可议者,不可以我们凡夫的知识来讨论。因为是超越众生的常情,而为人天希有,历劫难逢的修行方法。我们听到这方法,应当悲喜交集:喜者,喜的我们幸而听到;悲者,悲的是听得太迟了。假使我们在过去生中,早已得闻此法,修行此法,不是早就生了西方,不致六道轮回,受这无谓的生死痛苦吗?以下是他方诸佛赞叹此法。第一,东方佛赞。阿弥陀经上说:

  东方亦有阿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所以引诸佛称赞的道理,因为此净土法门,乃千佛万佛,无量诸佛之所异口同音而称赞的。也就是请诸佛来一个证明,使众生确信不疑。

  以下的经文,计有六方。因东方于四时属于春天,万物生长,有智慧的意思,智慧为学佛的引导,所以以东方为首。

  所列举的佛名中:阿鞞者,译成国语,是不动的意思。诸法皆有生灭去来的动相,唯有法身不动。阿鞞佛,证此法身,所以叫做不动佛,不为生灭去来二边所动故。

  须弥相佛者,须弥是一个山名,译成国语为妙高。居四大洲之中,众宝所成所以叫妙;出水有四万二千由旬,入水有四万二千由旬,高出众山之上,所以叫高。忉利天在山的顶上,四王天在山的半腰。佛经上要形容某一法的高广,往往皆用须弥山来做比喻。以下三尊佛,皆以须弥山为名,就是这个道理。须弥相者,这一位佛世尊的相好,百福所成,无不具足,所以如须弥山之妙;人天,二乘,诸大菩萨的相好,皆所不及,所以如须弥山之高。

  大须弥佛者,佛世尊的德行,有如须弥山那样的高广。维摩经上说:名称高远,踰于须弥,那是更进一层说,佛世尊的德行,超过于须弥的高广。

  须弥光佛者,佛世尊的光明广照,犹如须弥山那样的能映蔽众生。因为须弥山为众宝所成,宝能发光。须弥山既高且大,所以将他比喻佛光之普照。

  妙音佛者,这一位佛世尊的法音圆妙,说法能适合各个不同的众生的根机。维摩经上也曾说过: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就是这个意思。弥陀经上又说: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者,因为东方世界,当然不止这几位佛世尊,以虚空无尽,世界无尽,所有的诸佛世尊,当然也是无尽。无法来形容这无尽,所以拿恒河沙来作个比喻。恒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流,河里的泥沙,粒粒分明。释迦世尊住的地方离恒河不远,他要形容某一事物的无穷无尽,都是用恒河沙来作比喻。上面所列举东方世界的几尊佛,不过是代表罢了,其实是无穷无尽的。所以经上又说: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经上又说:

  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其国者,是东方恒河沙数诸佛各各所住在的国土。广长舌相,这是诸佛世尊三十二种相好之一。诸佛世尊,皆因多生多劫口业清净,所以成佛以后,获得广畏舌相。左右为广,前后为长。其广长的尺度,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者:一对日月,一个须弥山,一个四大部洲,下自阿鼻地狱,上至梵天,为一小世界,也就是一个太阳系。数此小世界至一千,为一中千世界。数此中千世界至一千,为一大千世界。因为经过了小千中千大千,所以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内中包括了一百亿个小世界,是一化身佛的教区。佛世尊的广长舌相,放大开来能盖覆三千大千世界。意思就是说:东方诸佛,各各在他的本国,放出广长而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的舌相。展开这舌相做什么呢?弥陀经又接著说:

  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诚实言,就是真诚实在之言。阿弥陀经,本来是释迦牟尼佛,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的。因此一部经,为指导修行念佛法门的,故于一切众生也有莫大的功德,所以为一切诸佛之所保护,护念。

  这就是东方诸佛,用广长舌相,出诚实言,遍告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说:你们已得圣果或未得圣果的众生,应当对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而寪一切诸佛所护念的经,应当确信,不要疑惑。已得圣果的人,应当拿他来展转劝化;未得圣果的人,应当依他所指示的方法去切实一修行。

  各位听众!上期,对于六方诸佛称赞,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已经讲完了东方诸佛。今天讲到南方了。弥陀经上说: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日月灯佛者,表佛世尊的大智慧光无所不照。

  日就是太阳,太阳的光明虽大,只能照耀白天。月亮的光明,只能照了黑夜。是凡太阳,月亮的光明,所照不到的地方,则灯的光明,可以补其不足。连合了太阳光、月亮光、灯光,则不管是白天或是夜里,都可以为我们照样的破除黑暗。而佛世尊的大智光明,横互十方,竖通三际,时时刻刻,都可以为我们照彻心理上的黑暗。都如佛说的布施行,可以照破我们悭贪的黑暗;忍辱行,能照破我们的嗔恚黑暗;智慧行,能照破我们的愚痴黑暗。所以叫做日月灯佛。

  名闻光佛者,这一位佛世尊的名誉,如光明一样的四射,而且无远不到。

  爱好名利是我们人类的通病,有的时候为求自己有名,反而把名誉闹得一榻糊涂,我们看多么可怜。学佛的人,应该埋头苦干,不求名闻。如金刚经上说:‘灭度一切众生,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这虽然可说是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度众生的人,只是一个作引导的教师。可是能做这一番工作的人,做了以后,能不自己以为有功,这就是不求名闻的规范。可是实至名必归,你能埋头苦干,好的名誉,自然会归于你。江苏省的江北,有一个仪征县,仪征县城有一座天宁寺,天宁寺里有一位管理来往挂单僧人的职事僧,这职事的名称叫寮元。那地方偏僻得很,很少有人到天宁寺挂单,寮元师青菜豆腐饭吃了没事做。他就每天挑一付担子,到大街小巷,抱道路上的砖头瓦片,和不知公德的人们,所抛弃的瓜果皮核,一一拾起,做清洁街道的工作。道路上的砖头瓦片、瓜果皮核,以及其他的秽物是永远拾不尽的,而寮元师的清除工作,也就跟著不肯停止。他这样勤苦不息的做了数十年,于是城里城外,大大小小的人,没有不知道天宁寺寮元师的。及至年老以至于死后,全城的人都为他叹惜,而觉得今后再不会有人来做这清除道路义务工作的清道夫了。这就是不求名而名自至的一个实证。诸佛世尊,都经过多生多劫度众生的工作,所以成佛以后,他的名称,如光的速度一样,能遍布到十方世界,所以叫名闻光佛。

  大焰肩佛者,肩,就是肩头的肩。人的肩头有左右两个,而且具有担负的作用。以这两个肩头来表示这一位佛世尊具有两种智慧。

  两种智慧,就是权智和实智。大焰的焰字,是火焰的焰,火焰是能发光的。大焰肩就是表示权实两种智慧,有著很大的光明。光明又有能照的功能。那末,就是说:权巧的智慧是可以照彻宇宙万有的一切事物;真实的智慧,可以照彻内心的真体。这一位佛世尊,以权实二智做肩头,担负度众生的事业,所以叫做大焰肩佛。

  须弥灯佛者,须弥是山的名称,国语叫妙高,前面已曾讲过。灯光能补日月之所不及。

  这就是说:这一位佛世尊的智慧之光,如须弥山那样的高广,能照彻四天下的众生,都使他们脱离黑暗而投向光明,所以叫须弥灯佛。

  无量精进佛者,无量是数目之多。精表不复杂,进表不退转。以佛世尊之智慧无边,于无量数的时间里,无量数的地方,以纯一不杂的理论,不向后退的精神,去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叫无量精进佛。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者,南方世界的佛世尊,有如恒河沙数之多,所列举的这几位,也不过是代表罢了。经上又说:

  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其国,指南方诸佛各各本身所住在的国土。广长舌相,佛身三十二相之一。三千大千世界,是诸佛摄化的教区,前面都已经讲过。说诚实言,就是诚恳而真实的话。汝等众生,是南方诸佛各各所摄化的众生。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是阿弥陀经的别名,因为此经,对于众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得到十方诸佛同等的护念。

  这就是说:南方有如恒河沙数的诸佛,各各在他的本国,放出佛果上的广长舌相,遍覆了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告诉他们本身所摄化的众生说:你们众生!应当坚绝的信仰,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具有不可思议而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的经。

  这里再将广长舌相,和所护念经的护念,补充一点。以下去的四方,各各后面的一段,就不再讲了。

  广长舌相,是佛既宽广又长大的舌头。舌头的广长而至于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这不能不使我们怀疑而以为是空话。然而佛无妄语,必定有他的道理。因为普通人的舌头,至多不过三寸。古人说:掉三寸不烂之舌。所谓掉者就是反覆无常。对于他人、对于事理,毁誉抑扬,都是循其私心,所以说出来的话,未必可信。诸佛世尊,无量劫以来,修行清净口业,不说绮语,不出恶言,不说挑拨是非的话。所说的都是真实话、正直话、柔和的话,和合的话,人能三世不说妄语。舌头伸出来可以撩过鼻尖。诸佛从无量劫来,修行清净口业,所以佛果上得到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的广长舌相。以此舌头,说出来的话,当然是诚实、可信。而且诸佛各各皆得色身三昧,六根自在,舌相大小,随意收放。所以小的因缘,则其舌相,仅能盖覆这个面孔而达到头发的边缘。遇有大事因缘,则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此阿弥陀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出广长舌,为之证明宣扬。因为诸佛的心同,智慧同,广大的悲愿,亦复相同。不自尊大,更没有偏私,可算是澈底的志同道合。假如我们对这样大的舌头,有点信不过的话,不妨以道理来会悟。譬如大总统的一纸命令,如果以无线电来传达的话,那末,在几分钟之内,可以传达到全国。何况乎万事万物,皆唯心所现,所以风动鸟鸣,无不是佛法的音声,也就无不是佛的舌相,这样我们总可以相信了吧!

  什么叫做护念呢?就是念佛的人,必定受到佛力的保护,使他安隐、快乐、无诸障难、不生退堕。经上说:念佛之人,阿弥陀佛,当住其顶,常放光明,摄受念佛之人,因此,凡修持念佛方法者,皆有不可思议的感应,我们一读往生传,就可以知道了。

  各位听众!六方诸佛,赞扬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阿弥陀经,过去已经讲过了东南两方,今天应该从西方讲起。阿弥陀经上说: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无量寿佛,和阿弥陀佛同名,因为阿弥陀、国语也翻为无量寿。关于这一点,有两个说法不同,然而各各皆有道理。

  过去有位灵芝法师说:诸佛同名的很多,这不是法藏比丘所成的无量寿佛,因为阿弥陀佛不应该自己赞扬自己。但慈恩法师说:设若自赞,倒也无妨,只要能引导众生,令众生启发信仰。十方诸佛,同名同姓的数如恒沙,有第二无量寿佛,固无足怪。而佛为法王,于法自在,如果于众生有利,即使自赞,也没有什么过失。因此两个说法,皆有道理了。

  无量相佛者,佛的相好,无穷无尽故。

  诸佛皆有无量相好:或三十二相,或九十七种大人相,或八万四千相,甚至微尘数相、无量相,乃是举其大数,而以相为这一位佛世尊的名称。

  无量幢佛者,佛世尊的功德高显,以幢来表达。

  幢,本来是挂旛儿或挂如国旗之类的旗竿儿,有几丈高,老远的就可以看到,所以有高显的意思。后来也有用铜作成柱子,也有用石头琢成八角形的石柱子,在上面雕刻些密咒,可以作纪念圣迹的纪念品;也有引导众生归向,或降魔的意义在内。

  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者。大光,是光明广大,能普被一切。大明,明表佛世尊之智慧,超过二乘和菩萨。宝相者,佛世尊之相好,一一皆如珍宝。

  谈到光明,天上天众,都有身光,他们不需要太阳和月亮,然而这是他们的福报所感。二乘和诸大菩萨,皆各各有光,但是总比不上佛光能够映蔽一切,所以叫大光佛。二乘人以一切智破见思的烦恼障;菩萨以道种智破所知的无明障;一切种智能破微细无明,永脱生死,得成佛道,如太阳当空无所不照。而光明也代表了智慧,所以叫大明佛。佛之相好如宝,而且无量。都如经上说:八万四千清净宝目。眉间白毫相光,如琉璃筒。顶上的肉髻相,如甄叔迦宝。这皆是以宝来比喻佛的相好,所以叫宝相佛。

  净光佛者,佛世尊的德性,清净有如光明。或者说他的光明清净。

  这仍然是以光明来代表智慧。但是光明难道还有什么染净么?光明虽没有染净,而智慧的确有染净。都如世间上的聪明人,著书立说,往往知见不正,这就是不清净的智慧,哪里会有光明呢!佛的智慧是无漏的,无漏智慧的光明,清净无染,犹如照面孔的清净镜子,能鉴照一切,所以叫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者,以如上的几位佛世尊为代表,像这样的佛世尊,西方世界,有恒河沙数之多。经上又说:

  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是西方诸佛,出其广长舌相,以诚实之言,告诉他所属的众生,嘱护他们一致信仰这一切诸佛所护念的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焰肩佛的焰,就是火光。肩就是肩头。肩头有左右两个,焰肩,就是表示佛有权实二智的慧光。这在前面大焰肩佛的名字下,已经详细讲过。前面虽有大字,意义没有什么差别。

  最胜音佛者:佛的音声,极其圆润,任何音声,都不能比拟的。

  佛的音声有八种:都如极好音,柔软音,乃至第八不竭音。竭,是终了的意思,佛音清远,没有止境。如目犍连尊者,运用神通,飞到东方无数世界之外,测量释迦牟尼佛音声的边际,都测量不到。以八种音声混合起来说,所以叫最胜音佛。

  难沮佛者:沮者破坏的意思,佛德坚密,不可破坏故。

  沮,是水名,水能冲激,所以有破坏河堤,淹没舟船的力量。佛以智慧,识透了宇宙人生,所有世间上的五欲,如财、色、名、食、睡,都不能诱惑他,所以他的身如金刚,任何的力量,都不能破坏他,因此叫难沮佛。

  日生佛者,佛的光明,出现到世间来,如同太阳初出,照破漫漫长夜的黑暗一样,具有自利利他的意义。

  我们的本觉性体,为无明烦恼之所障蔽,如长夜之中,日光隐覆不现。佛由众生的地位,破除了无明,使智慧显现,朗照一切,如太阳在早上从东方出现,光明赫奕,普照世界。这含有自利的意思。华严经上说:譬如太阳在空,并不因为生下来就是瞎子的人不见,就隐而不现。也不因为高山峻岭,尘雾烟云的障蔽,隐而不现。佛世尊的出世说法,智慧光明,普照众生,毫无偏私。众生自己妄生障碍,不起信仰。这和高山峻岭的背面没有太阳光一样,过在过山峻岭,不在太阳的本身,这含有利他的意思。

  网明佛者,佛的智慧,犹如珠宝结成的宝网,遍照众生。

  网,就好像渔夫取鱼的网,是许多麻线,纵横交错,组织成功的。大梵天上,有一种的珠宝,粒粒皆能发光,而且光光互相映照,蔚为奇观。佛世尊的说法,言无虚发,字字真珠,如珠宝结成的珠网,字字发光。大家不要以为我这话有点过分,请你打开佛经来看,佛经上绝对没有谈宇宙万有那一样是我一手创造的;也没有说,一块地皮,或一顿饭是我赐给你的;更没有说:你及你们的子孙崇拜我,祭祀我,我就保佑你子孙万代。如果,你及你们的子孙崇拜别的神像,我就把你及你的子孙从人类中剪除,佛的说法,只是说明宇宙万有相续生存,缘生知性的道理。如孔夫子一样,己欲达而达人的自利利他罢了。经上说:

  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与上面一样,不再重复了。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释迦牟尼佛,说完了北方诸佛以后,又召呼舍利弗告以下方世界的诸佛,所以说:舍利弗!下方世界。下是上下的下;这世界,是在我们这娑婆世界的下面,所以叫下方。

  有师子佛者,师子是兽中之王,力能制伏群兽。

  佛经上常常引用师子的名字,如师子宝座啦,师子吼啦,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师子比老虎还要雄猛,在兽群中俨然称王,游行无畏。有时候震威一吼,百兽皆惶怖俯伏而不敢走动。诸佛世尊,福慧双足,大慈大悲,在人天道中最尊最上。他说出来的道理,能破除天上人间众生的贪嗔痴爱,能破斥外道邪魔不正确的谬误而使他们佩服、震惊。所以佛世尊说法如狮子吼。他说法的宝座,叫狮子座。师子佛的得名,也就在这里。

  名闻佛者,名者名誉,闻者为一切人所听到,名誉为人们的第二生命,是好人没有不爱惜名誉的,因爱惜名誉而努力于建功立业,因于社会有了功劳,他的名称也就传闻于外。如当今的总统,虽然没有和他见过面,那怕是小孩子都知道他的名字。诸佛出世,说法度众生,天上人间,没有不知道他的,所以叫名闻佛。

  名光佛者,这位佛世尊的名称,如太阳和月亮的光一样,普天之下,没有不受到他照烛而蒙其恩惠的,所以叫名光佛。

  达摩佛者,达摩是印度的话,译成国语,为方法的法。也就是修学佛法有一定的方法。这位佛世尊,既然以这方法,自己修行成了佛;又将这方法说给众生听,使众生也一一成佛,所以叫达摩佛。

  法幢佛者,幢在前面已经讲过,也就是高而且大的一根石柱子,这是佛法的标帜,有高显的意思。佛法高显,为人天之所宗仰,邪魔外道望而折伏,所以叫法幢佛。

  持法佛者,持是执持的持,法是佛法的法。佛法不堕有无二边,善持中道,诸佛持此中道妙理,来化导众生,所以叫持法佛。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者,这是结束的话,都如师子佛这一类的佛世尊,有如恒河沙数之多。经上又说:

  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思,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段经文,前面已一再讲过,现在不再重复了。弥陀经上又说: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娑婆世界之上方的世界,名上方世界。梵音佛者,梵是清净的意思,佛的音声是清净的,所以叫梵音佛。音声的清净与不清净,有什么标准呢?这在佛教里,认为人天小乘的法,是不澈底的,不澈底就是杂有染污。唯有成佛的方法叫一乘法,是澈底的,是不杂染污的。法华经上说:纯一不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就是这个道理。

  宿王佛者,宿,‘宿,音秀。’是天上星宿的宿。月亮不是星宿,他的光亮超过于众星之上,所以为星宿中的王。佛是人间天上的大觉者,而众生都是痴迷的,佛在众生中,等于月亮在众星之上可以称王。古人也曾说过,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北辰是北极星,旧时星象学上说:天上的星都是绕北极星而转动的,北极星的地位是不移动的。比喻诸佛世尊,也是众生修行而成的,所以佛虽在众生之中,而超出众生之上,为一切众生之所归依。等于北极星居众星之中,而为众星之所围绕,所以叫宿王佛。

  香上佛者,香是一种香木,经过燃烧,而发出来的一种气味,是人人之所爱闻的。可是香的种类很多,如寺庙里用以供佛的香,这都是平凡的草木香,不能称为香上。唯有一种栴檀木香,如法华经上说:此香六铢,价值三千大千世界。又说:此香一焚,四十里外,无不闻者。这才是香中最上乘的香。诸佛世尊,经过多劫的修行,成就了戒香、定香、慧香。这戒定慧三种的香。普薰无量世界一切众生,是人天、外道、二乘,所不能及。所以佛为天中之天,圣中之圣,拿香中之香的梅檀香来做比喻,所以叫香上佛。

  香光佛者,香有辟恶,灭秽的作用;光有照破黑暗的功能。以香来比喻诸佛的断德。断者断除,诸佛以戒定的功夫,断除了贪嗔杀盗的罪恶等于香,戒定能断的功能就是德用,所以叫断德。以光来比喻诸佛的智德。智就是智慧,诸佛以智慧照破了自己和他人的愚痴暗昧等于光,智慧能照的功能,就是德用,所以叫智德。联合这两种功用为他的名字,所以叫香光佛。

  大焰肩佛者,焰肩的两个字,前面已经讲过,这里只是多了一个大字,所以不再重复的讲述。

  杂色宝华严身佛者:杂色者,红黄蓝白种种的颜色。宝华者,珠宝所结成的华。严者,是庄饰,身就是身体。用许多颜色的珠宝,结成华鬘,装饰在身体上。假如有人有这样的装饰,我们一定说他,是一个有福德的人。譬如富贵家的女太太,手上、耳朵上一定都有很好的装饰品,这个女人当然也是有福气的。华在佛经上是表示因果的因,纯洁而尊重的因,就比如珍宝。此佛在过去,生生世世所修的六度万行的因华,都是自利利他纯洁而尊贵的。诸佛成佛以后,身上所有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是过去六度万行的因华,所感招的福德之果,所以叫杂色宝华严身佛。

  娑罗树王佛者,娑罗,译成国语为坚固。娑罗树本质坚固,冬天不凋,假如拿刀斧把他斫伤了,他还会长好了。枝干很高很大,所以称树王。诸佛世尊,已证法身,任何的声色境界,贪嗔烦恼,都不能动摇他、破坏他,成为人类中的超人,以娑罗树来做比喻,所以叫娑罗树王佛。

  宝华德佛者,佛的德性,犹如珠宝所成之华,庄严美妙,使人爱乐。

  见一切义佛者,一切就是一切诸法,义就是道理。一切诸法,虽然形形色色,千差万别,但是决定有一个中心理论。同时诸佛说法,有大小顿渐偏圆的不同,而佛皆能知,所以叫见一切义佛。

  如须弥山佛者。须弥为众山之王。佛的德性超过于一切人,如须弥山之高出于众山之上。

  如像以上这一类的诸佛,有恒河沙数之多,所以说: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经上说:

  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和前面一样的说法。

  以上将六方诸佛称扬弥陀经的经文讲完了。

  各位听众!我们都知道,民主国家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假如某一国的政府,在服务的成绩上,著实做得好,使民众在任何一方面都感到满意。那末,这一个政府,不但本国的人民同声称赞,即其他的外国,也都要自动的向他看齐。诸佛的出世,为教化众生成佛。可是成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方法的,而方法又不只是一种。在许多的方法中,莫如念佛成佛。所以释迦世尊演唱阿弥陀经的时候,六方诸佛,都各在本国,出广长舌相,赞扬世尊的这念佛法门。因为念佛法门,极方便,极简易,为修行成佛的法门中最便利不过的。这等于政府的为民服务,必须要使民众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皆得到便利而同声称赞一样。六方诸佛赞扬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讲到这里,可算告一结束了。以下去是解释这部经值得称赞的道理。如经上说: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我们现在讲的是阿弥陀经,可是这部经另外有个名字,叫做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里释迦世尊将六方诸佛赞叹这部经的经过说完了以后,恐怕有人怀疑,这部经有多大的价值,值得六方诸佛异口同音一齐来称赞呢?所以自动的提出这问题来召呼舍利弗说:舍利弗!为什么缘故,这部经叫‘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呢?这里译经的人,因为求其简明,所以将‘称赞不可思议功德’的八个字略去,仅提出下半个经的名字,而叫他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而且称赞不可思议功德,是阿弥陀经的前半部,一切诸佛所护念,正是六方诸佛赞扬的部份,既有其名,必有其义。然则为什么叫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呢?弥陀经上释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说: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段经文里,若有善男子的‘若有’,是一种假定的说话,就是说:或者是男子,或者是女人。男子,女人,在佛教里是平等的,女人肯信佛念佛,照样可以成佛。男子女人之所以称善者,就是对佛法已经有了深切的信仰,表示与一般的男子女人不同,所以称善。闻,是用耳朵听。是经,就是指的阿弥陀经。受,即是将经的道理,深深的印入脑筋。持,就是依经上的方法,执持不忘,实地的去行持。所以闻、受、持,这三个字,包括了闻思修三慧,也就是念佛宗的信愿行,三个步骤。及闻诸佛名者的及,表示不但闻经而能受持,固然很好,以及闻到六方诸佛的名字,也有莫大的利益。一切诸佛所护念的护,就是保护。念,就是不忘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译成国语为无,耨多罗为上,三藐为正等。三菩提为正觉,合起来说,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人能修行成了佛以后,就得到这个名字,所以这好像是佛果上,一个最好的官衔。

  连贯起来讲,就是:不管是善男子或善女人,听到这经以后,能够受,能够持,以及因听这经而顺便听到诸佛名字的。这许多善男子,善女人,皆应该得到这一切诸佛的保护,并且他们永远不会把你忘记。更进一层的,对于最高目标的无上正等正觉,已经奠定下很坚固的基础,永远不会半途而废。这就是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闻此经,以及听到诸佛的名字,就能获得这样大的好处,似乎应当加以说明,不然的话,就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我们要知道佛教最高的目的,就是成佛。成佛是用什么东西去成呢?当然用我们的心去成。所以禅宗里有,即心即佛的说法,净土宗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说法。而且一切众生,莫不有心,凡有心者,皆当作佛。这和孟夫子所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是一样的理论。可是人人都不否认自己有心,但不知道人人皆可以作佛。等于一间黑屋子里,放了许多好东西,但没有光明,没有方法去搬运出来;保险箱子里,藏了不少珍宝,没有钥匙,也是拿不出来用。人人的心皆可以成佛,不听佛经你哪里会知道。诸佛是已经成佛的人,正是我们的好榜样,也是叫人成佛的好证据。所以善男子、善女人,如果听到经,闻到诸佛的名字,不啻是日月灯光,照破了自心上的黑暗:也等于得到了钥匙,打开自己的保险箱子,把一颗能成佛的心宝,发现出来了,这是多么值得欢喜的事啊!佛经、佛名,之所以尊贵者,在此。所以华严经上说: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愿生天中,而不闻佛名。法华经上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于此可见得闻佛名,与念佛的价值。而大本弥陀经上说: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钦奉诸如来,故有因缘闻此义。更可以见到能听经,能闻佛名而念佛的人,是有很大的福德、智慧与善根的。所以学佛的人,听了此经以后,能受能持,以及听到了诸佛的名字,能虔诚信受,他的心理自然与十方诸佛心心相印,而获得诸佛之所护念了。弥陀经上释迦世尊又告诉舍利弗说: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汝等,就是指定舍利弗及其同门师兄弟的一千二百五十人。皆当,是肯定的教诫,切切不要怀疑。信是信仰。受是受持。我,是释迦世尊自称。诸佛,就是六方如恒河沙数的诸佛。

  这一段经文是释迦牟尼佛,勉励弟子们的话。意思是说:我因为深知道男子女人,听佛经,闻佛名,有这样的收获的缘故,所以舍利弗!你,以及你们一班师兄弟们,每一个人对于我,以及六方诸佛所说的话,皆应当信仰,受持,千万不要有一点怀疑,以致失去了成佛的大利。

  我们深深的知道,要走山下路,须问过来人。做父母的做先生的都知道,一个人假如没有一点学问与技能,将来在社会上怎样立足,拿什么来换取衣服饮食呢?所以对于他的子女学生,要苦口婆心的栽培、教训。释迦牟尼佛的出世,是要我们成佛,他是由信仰受持,经过了多生多劫,才获得福德智慧的满足。所以他也不惜苦口婆心的一再劝导弟子们,要信仰,要受持。子女学生,不听父母先生的教训,不肯学好,那是子女学生的自暴自弃。我们如果不听佛的教诫,也就是辜负释迦老子的一片婆心了。

  各位听众!信愿行为生西方净土的三个必要条件。我们对于任何一件有利益于自他两方面的事,如果首先对他怀疑,而没有坚决的信仰,那末!这一件事,绝对没有成功的希望。所以大乘菩萨修行的位次,第一个就是十信位。大小乘各经所告诉我们的一个修证的位次,是信解行证。唯识宗所提取的十一个善法,是以信为第一。而净土宗,则更以信为先决的条件。所以信心是学佛者最重要的一个基础。信字的价值,在净土宗把他比如水清珠。水清珠是一颗宝珠,这颗珠子,投到浊水里,浊水马上会澄清下来。人们对于佛所指示的修证方法,能够坚定信仰而不犹豫,那末,你原来那些恶浊不堪的心理,自然澄清下去,而所修的方法也就会增长起来,必定达到你的愿望。过去有一位大行和尚,专门崇尚念佛,常以信、忆、称、敬,四个字教人。他说:信忆二字不离于心;称敬二字不离于口。往生净土必须有信,千信即千生,万信即万生。信佛名字,诸佛即护你、救你。心常忆佛,口常称佛,身常敬佛,始名深信。信忆的忆,是记忆力的忆。信得真切,而领纳于心,永不遗忘,就称为受。所以上文释迦世尊说: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这是督促我们对于不可思议的念佛往生法门,生起信心来。次一步就是告诉我们,是凡由信而发愿,愿生彼国的,皆已一一得生。所以释迦世尊接著召呼舍利弗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今现在说法。所以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不是释迦世尊说弥陀经而后才有的。自阿弥陀佛成佛以来,这一法门,早已流布在十方世界。所以释迦世尊说: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是过去现在因闻佛说法而发愿的。当发愿,当,是指当来,当来就是未来。既然有此弥陀经,流布于世,将来必陆陆续续的有人发愿往生。发愿就是立志,古人说:有志者事竟成。有愿必生,这是天然的定律。而且在既然发愿以后,就已随顺觉路,所以能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得到不退不转。顺了这觉路一步步走去,则已发愿者,已生彼国;今发愿者,今生彼国;当发愿者当生彼国。总之只要由信而发愿,由发愿而实行,那就没有一个不生彼国而白花工夫的。这是释迦世尊,对我们下的一个千稳万当的肯定语,也等于给了我们一颗定心丸。也曾有人这样怀疑过,已生、今生、当生、生西的人当然很多:极乐世界,那有这样的容量。反过来说:生西方的人,经上虽然说得这样多,但我们只是偶尔一见,并不是常有的事。这是怀疑者的眼光太狭,而心理太窄,所见太小而对事理没有弄清。须知世界无尽,众生多如微尘,念佛生西者,不只是我们这一个国土。假如把微尘数中念佛的众生,统计起来,那就多得不可胜数了。

  至于我们眼前所见到念佛的人,能达到生西方效果的,并不常见,那也是事实。这因为念佛的人,他的心理上是不是,已经澈底的清净。也就是说,假如他虽然信仰念佛生西,但骨子里还有许多放不下,拖泥带水,临终一念之差,可能为生西的阻碍。因此念佛者多而生西者少。而经上所说的都是指定有真信切愿的人,所以能由信而发愿,由发愿而实行的人,绝对不会不生西方的。

  再说到极乐世界的容量问题,极乐世界的幅员有多大,经上固然没有明白规定,但我相信总不致于比娑婆世界小。娑婆世界,有百亿日月,百亿四大部洲,这百亿四大部洲,要容量多少人。何况大海能容纳百川,并没有看到海水向外跑;明镜能含容万象。也没有看到把镜子挤破。因为上文已经说过,生西方的人不须要血肉身,而是托质莲胎,莲花化生的。也等于说:这完全是心理作用,是心去而不是肉躯去。心理是超然物外,不受时间和空间之束缚的。所以对于极乐世界,不管他的范围大小,不要去焦虑他有人满之患。以下释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说: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阿弥陀经上,劝我们生信,劝我们发愿,求生西方,先后有四处之多,这是最后的一次。因为前面说过:已发愿者已生,今发愿者今生,当发愿者当生。既有如此的利益,所以不惜苦口婆心的再告诉舍利弗说:不管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果对于我的指示,发生信仰的话,次一个条件,必定要发愿,愿意生到彼国去。真是语重心长,垂涕而道。各位听众!你们假如能因此而引生信仰发愿,那末,我这二三十次的演讲,也就不算白费了。

  也曾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问过我:楞严经上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为的是此方众生,耳根偏利。所以大势至,念佛圆通,并未入文殊菩萨的拣选,如之何,念佛的净土宗,普遍的叫人念佛呢?而且六方诸佛,同声称赞,而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为什么遍说:东方人造恶,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恶,念佛求生何国呢?这两个疑问中,第一个,有此怀疑的人,须要知道,耳根偏利的众生,正宜念佛。因为念佛的音声,从口出而从耳入,可以统摄诸根,使得净念相继,正合乎以音声作佛事的原则。况且大势至菩萨的念佛,侧重在心念而不是口念,相当于观想念佛,而不是持名念佛。大本弥陀经上,法藏比丘四十八愿中说: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不生我国者,誓不成佛。所以音声说教,偏透此方耳根偏利的众生;念佛则普透十方世界的众生。因此才博得六方诸佛的同声赞扬,而释迦世尊亦不惜一而再,再而三的,劝导我们信受。

  至于第二点,六祖大师的说法,那是在佛教教理上叫做为门不同。因为禅宗的宗旨,是直指人心,只要澈悟心源,当下立地成佛。而心的本体,既不是佛,亦不是众生,所谓真如门里,不受一尘。净土宗的念佛,是要化众生的染污心而为清净心。所以以念佛为方法,以生西方为目标。所谓佛事门头不舍一法。因此,六祖的禅宗,是透上上乘的根机而为自力。念佛的方法,可以普及到妇人孺子而为殊胜方便的他力。念佛的念到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心佛打成一片,也与无佛无众生的境界,没有两样。六祖为提倡直指单传的禅宗,不得不对净土稍加贬抑,同时也是对过分著相念佛的人,一剂圣药。其他的道理尚多,只讲到此地为止。

  各位听众!阿弥陀经上,关于以信愿行三个条件,实地修持执持名号,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道理,都已经讲完了。并且对于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以及他所成就的是庄严国土,国土内所有高上的众生,六方诸佛的出广长舌,支持此一法门,都可算是很详尽的报导出来。下面是释迦世尊,与诸佛互相称叹,以坚定众生的信仰。所以阿弥陀经上释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说: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

  如我今者的‘我’是释迦世尊指的他自己,不可思议的‘思’,就是用意识来想相;‘议’,就是用语言来讨论。功德,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依正二报的庄严。

  前面经文上不是说过吗: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像这样的话,前前后后,说了有四次之多。而且在六方诸佛赞扬文的以前,释迦牟尼佛曾说: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于功德的上面,特加不可思议,足见前面四次的如是功德庄严,皆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思议者,乃最极称赞的意思。以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庄严,可以用嘴巴说出来的,只是百千万亿分中之一分二分罢了。论其实在,可不是我们这世界上的一般人,所能想像或者用嘴巴说得出的。因为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百劫千生,大愿大行所积累起来的成果,当然不是我们毫无修行的人,所可得而思议的。虽然说是不可思议,然而释迦牟尼佛,毕竟还是用语言表达出来了。这当然是为接引天下后世的念佛众生,不得而已的一种说法。这又是释迦世尊,大慈大悲,怜愍我们的苦恼,而赐予我们的一种法布施。

  但是,经文里面,都是为称赞阿弥陀佛,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里又说: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这几句经文,有两个说法;第一、诸佛的法身,无彼此一异的分别。所以华严经上说:‘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因此说赞叹诸佛即是赞叹阿弥陀佛。第二、唐朝,玄奘法师,翻译的阿弥陀经,就是说: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所以两个译本各有不同。其实说阿弥陀佛,就包括了有诸佛在内;说诸佛就包括了有阿弥陀佛在内。如果说:如我今者,称赞阿弥陀佛,及与诸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那文和义,两方面,都圆满无缺了。弥陀经上接著又说:

  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能为甚难箬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意思是说:不只是我在祇树园里,称赞彼阿弥陀佛,及六方诸佛不可思议的功德;彼诸佛及阿弥陀佛,也各各在他的本国,称赞我释迦牟尼佛,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啊!他们各各在他的本国,而作是言,说:释迦牟尼佛,他有伟大的坚忍力,他能做出很难而希有的举动。为什么说他甚难,为什么说他希有,因为娑婆世界,是一个五浊恶世,他居然能在这备具五种浊恶的娑婆国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真是难得!真是希有!

  这一段经文,要分三点来说明:第一、诸佛之所称赞释迦牟尼佛的功德,不是佛身的相好,也不是地面上的庄严,而是称赞释迦牟尼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伟大精神。因为娑婆世界,人多弊恶,刚强难化,没有强大而坚忍的毅力,绝对不能在这五浊具备的国土里,修行成佛,所以值得称颂,值得赞扬。

  第二、诸佛赞叹释迦世尊的话,乃出之于释迦世尊之口,是不是世尊的伪托,伪托诸佛的赞语,来装点自己的门面。关于这一点,古人说得好,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君子的胸襟,小人且不得而知,而况于十号具足的大觉世尊呢?我们是具有烦恼的苦恼子,隔了一道墙,耳朵听不到墙外的声音;隔了一层薄纸,眼睛看不到纸下面是什么。娑婆以外的,六方世界,那些世界的诸佛,他们说话的声音,我们有什么方法能听到?他们的色身相好,我们有什么方法能见到?释迦世尊,澈悟了诸法的底源,洞见十方世界。他的佛眼,山河不能障碍;他的天耳,千里万里不能减少他的听闻。圆觉经上说:三千大千世界以外下一滴子雨,都能知其头数。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然而佛之所以自引诸佛的赞词,他深信在会的弟子们,对他的信仰,是坚定不移。同时也为的是,天下后世的众生,因为他的称赞阿弥陀佛,是阿弥陀经的上半部。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嘱咐他们的弟子们,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也正是指的弥陀经的上半部。赞扬他所说的法,‘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正是因为他在娑婆世界的说法之难而给予他的帮助。这里正是赞扬他在娑婆世界的成佛之难。释迦世尊,引用他们的赞语,好像是对天下后世的众生,更多了一重保证。这是释迦世尊的再四叮咛,多方的诲诱。他的恩德,真是超过于我们的慈母,值得我们的感激。

  第三、这段经文里面,有好几个专门名词,须要一一解释:第一、释迦牟尼。释迦牟尼译成国语是能仁寂默。能者,佛有曲顺众生机宜的善巧方便之能。因此,他对众生有极大的恩德,所以又称为仁。这在佛教的术语,叫做大悲利物。寂默者,佛、虽然终日忙著度众生而不断的在动,然而他的内心,却澄静得如止水一样,湛湛忘言,离诸戏论。这在佛教的术语,叫大智冥理。金刚经上说:‘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佛世尊的度生工作,都是坐水月道场,作空花佛事,等于无所为而为,所以叫做能仁寂默。第二、娑婆。依佛的说法,是虚空无尽,虚空无尽故,则世界无尽,世界无尽故,则国土无尽。这无尽的世界中,每一世界,包含了有一百亿个太阳系,这在科学昌明的今日,早经有了证明而不是神话,我们所在的世界,只是百亿太阳系当中的一个。而整个的百亿太阳系,才是真正的一个世界。那末!与我们现在所居的太阳系有连带关系的那许多太阳系,他的名字叫做娑婆世界。娑婆译成国语叫堪忍,堪忍,也就是能忍。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有成住坏空的变化,人有生老病死的无常。而众生们偏偏贪著妻子,恋著家庭,刀兵水火,风灾、震灾,常常予我们最大的打击,我们却都能忍受,不想方法出离。所以佛认为我们是最可怜愍者,而为我们这世界,定一个名字叫娑婆。

  各位听众!上期讲的一段经文里,有释迦牟尼、娑婆、五浊恶世的三个名词,第一、第二的两个已经解释过了。今天解释第三个五浊恶世的名词:

  什么叫做五浊呢?经上已经告诉过我们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现在先讲一个浊字。浊者浑浊。譬如一缸清水,晶莹澄澈,上下透明,假如有人伏在缸的上面的话,他的头面很明白的映现在水里。如果我们拿一堆泥土,放进这清水里,再用一根棒,在水里乱搅一阵。那水的清洁,顿时就失去,不能再映现出人的头面来了,这叫浑浊。

  劫浊的劫,印度话叫劫波,译成国语叫时分,也就是时间。劫浊,就是一个浑浊的时间。所以劫浊是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的综合。由于见,烦恼,众生,命,的四种浊,交凑在一起,昏乱复杂,使这一世界有一个很长时期的不清净,所以叫做劫浊。

  佛学里面讲的世界,是指三千大千世界而言。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包括了一百亿个太阳系,我们脚下的这一地球,只是百亿分中之一个,真是渺小得可怜。而且这一百亿个太阳系是同一命运。据佛学上说:这一世界,有成住坏空的四个中劫,合成一个大劫。而每一个中劫是以二十个小劫为他的基数。每一个小劫是以一个增减为标准。一个增减的算法是:假定全世界人的寿命,平均是十岁,每过一百年增一岁,也就是全世界的人寿平均是十一岁。像这样每一百年增一岁,增加到全世界人寿的平均数,为八万四千岁,就不会再增了。人寿八万四千岁的时间,也只是一百年。过了这一百年就减一岁,如是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就不会再减下去了。如是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这世界的构成,须要二十个增减的时间。成功以后,供给人类和其他的生物居住,也有二十个增减的时间。过了这二十个增灭,就进入坏劫,坏劫中或以大火,或以大水,或以大风,也须要二十个增减的时间,才能坏尽,然后进入于空。空劫的时间,照样是二十增减。然后这世界又渐渐的合成。如是世界的成住坏空,是循环不息,永远不会停止。这是众生的业力,绝对没有一个创造的人在创造它。因为物理学上是:能生他者必由他生,如人由父母而生,父母又有他的父母。而且事物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都如钢骨水泥在我们认为是最坚固的,可是若干年以后,他的坚固力过去,终究是会坏的。所以这世界的成坏,是因果相生的原理在支配,别的没有什么力量来能支配他的。然而什么时候才是进入劫浊的时期呢?这在住劫的二十个增减中,每一个减劫,减到人寿平均二万岁时,进入劫浊。

  第二、再说见浊。见,就是见解,换句话说,就是思想学说。在佛学上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些名词很费解,我不想讲下去。我就以眼前的话来谈吧:都如哲学上的一元论、二元论,宗教家的有神论、无神论、一神论,多神论,这都是边见。这些边见,除开无神论而外,只是在学问上起了许多的争执,于人类无多大的害处。至于无神论那就坏了,无神论的反面就是唯物论。科学家相信物质万能,发展的结果,是造了许多杀人的利器。共产主义者,否认了神的存在,信仰了人和物质的万能,乃利用新的武器和人海战术,造成全世界的惴惴不安。这都是边见、邪见的结果,所以叫做见浊。

  第三、烦恼浊。烦恼浊者,使人心理上昏烦恼乱叫做烦恼。构成这烦恼的是:贪、嗔、痴、慢、疑五个成份。都如个人主义、英雄主义,以至想征服世界,独霸世界。因为要达到这目的,不惜杀尽千千万万的人,以满足其私欲。这都是贪嗔痴慢的心理在作祟、在主使。而人与人之间的奸巧欺诈,你争我夺,使得人与人之间,每一个人都丧失了理智,而以个人、家庭为前题,这都是叫烦恼浊。所以古人说劳烦我心,不得安宁、热恼我心,不得清凉;逼恼我心,使我真明不朗,所以叫烦恼。由于贪而感受饥馑;由于嗔,所以感受到刀兵;由于痴,所以感受到病痛。甚至水火风的三种大灾,无非由众生贪嗔痴感召而来,所以叫做烦恼浊。

  第四、命浊。命者生命,佛学上讲,心理与血肉,在一个时间里,连持在一处,有知觉,能活动,就叫做命。而且这个命,并不是人类的专有品,如马、牛、羊以至蚊虫、蚂蚁,都有知觉,能活动,这都叫生物或者生命。现在的命浊,且以人而言。人类的最高寿命,可以活到八万四千岁,减到二万岁的时候,已经算是短促了,可是自人寿平均二万岁以后,进入劫浊的时候,人类的贪嗔痴爱,愈过愈利害。杀生、偷盗、邪YIN、欺诈、争夺的恶行为,也愈过愈多。降至现在,人类的寿命,愈过愈短促,福报也愈过愈薄。莫名其妙的疾病,如血压高啦、脑溢血啦,什么癌啦、瘤啦,常常听到因这些怪病而死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兵灾,以及不可以人力抵抗的许多天灾,时时袭击不幸而生在现在的这些苦恼子。所以叫做命浊。

  第五、众生浊。众生的众是许多的意思,生、就是生命。天上的天众,人间的人众、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里有情,都叫众生。众生的两个字,连合起来,就是假借地水火风,许多条件才会有生,所以叫做众生。或者天上人间,三恶道中,处处受生,所以叫众生。众生昧于缘生,执著这身体为我,所以一切的行为,都以我为出发点,因有我故而又成为我慢,众生具有了这我慢,在行为上便以损人利己为生存竞争的要素,我的价值高于一切。因此,就造下了许许多多的恶业。由于有了恶因,就感到恶果。所以分明是个人,一口气不来,便堕落而为畜生,或者饿鬼,甚至打入地狱。三恶道的众生,罪满了又可以生到人间,或者天上。三恶道的众生,固然是卑鄙不堪,天上人间的众生,又有什么可贵,所以叫众生浊。

  娑婆世界的众生,因为有此五浊,自己并不知道苦恼,性情粗暴而刚强,很不容易教化。释迦牟尼佛,大悲大愿,不怕粗暴,不畏刚强,佛在梵网经上说:我已来此世界,八千往返。足见释迦世尊已多生多劫,在这苦恼的世界中,受过多少次的磨难,才得成佛。所以值得六方诸佛称赞他:为‘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各位听众!以上讲的是五浊恶世的五浊,因为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称为五浊恶世。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能在这五浊恶世中,经多生多劫的修行,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成了佛,这是可歌可颂,值得诸佛,异口同声而一致对释迦牟尼佛称赞的。

  各位听众!我们把娑婆世界,缩小范围:仅就我们中国历史来说吧!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当中,有几个十全十美完整的好人,值后我们歌颂。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圣人,莫如孔子。而孔子一生的遭遇,是颠沛流离,到处碰壁,最穷的时候,穷得连饭都没有得吃。他的政治思想,以王道政策为中心,可是当时的那些国家,没有一国肯采纳他的政策的。但是他尽管得不到地位,以行使他的政策,而他的中心思想,是坚如铁石,始终不肯改变。到底博得历代帝王,运用他的思想,以为治国之大本,而尊他为至圣先师。孔子而后,两千多年来,要想再寻出一个孔子第二来,就缈不可得。足见做一个完整的好人,是千难万难。至于现在这社会,你如洁身自好,想做一个起码的好人,你就别想在这人海里立足,因为这世界是愈过愈恶浊的啊!释迦牟尼佛,在这恶浊世界之中,出生入死,修行六度万行,教化这刚强难化的众生,所以诸佛称赞他,能为甚难希有之事。然而不但成佛难,成佛而后,能说出博得他人信受的佛法更难。所以弥陀经上接著说: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净土念佛法门,很不容易使人接受,所以说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一切世间,换句话说,就是普天下的人,也就是一切众生。

  净土念佛法门,为什么难信呢?这说起来话很长。

  第一、人们居于这恶浊世界,习惯已久,反而觉得心安理得。而且目光短浅,见闻有限,暴暴地听说,西方有个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都以为这是莫须有的乌托邦。

  第二、即使目光远大,见闻广博,知道虚空无尽,世界无尽。那末,无尽的世界中,都可以往生,何必一定要生极乐呢?

  第三、纵然信得及,极乐可以往生。而娑婆距离极乐,有十万亿佛刹之远,如之何而得往生?

  第四、西方极乐世界,既然那么庄严华美,就如眼前那些高楼大厦,绝不是我们穷小子可以染指的。以我们这愚痴无智的凡夫,没有其他奇妙法门,与多种功行,一日至七日之间,念几声阿弥陀佛,就得往生极乐,宁非怪事?

  第五、受胎必定须要父母,一只鸡还要有雌雄性的配合,才能生出蛋,孵出小鸡来,这是事实。生极乐世界,不须要父母,从莲华中化生出来,这不能使人无疑?

  第六、初心学佛的人,多半是容易退堕的。即使有极乐世界可生,也一定有大智慧,有大福德者的权利。以初机学佛的人,一生彼国,就能精进不退,不容易使人相信?

  第七、加上其他的经典上,或说有佛,或说无佛;或说有净土,或说无净土,浅智者的我们,总是有相当的狐疑?

  基于上面的七点,不但三恶道的众生不信,人天道中的众生,也不尽能信。愚痴无智的人固然不信,即使知识分子,也不能没有疑惑。学佛的一群人中,或是初机,或是久修,甚至连三乘圣人,都不免怀疑。所以佛说这净土念佛法门,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金刚经上说:‘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又说:‘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因为佛法为释迦牟尼佛独到的见解,是超人类的思想。人类为物欲所蔽,知见昏浊,在程度上相差太远,所以不易为人所接受。然则,释迦牟尼佛又为什么不惮其烦的说了许多经呢?因为如来毕竟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所以虽降至末法的时代,仍有不少其有善根的众生,会至诚恳切而接受奉行的。释迦世尊将诸佛赞叹他的话,告诉过我们以后,他老人家也很感慨的召呼著舍利弗说: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五浊恶世,成佛难,说法更难。这是六方诸佛赞扬,释迦世尊的话;释迦世尊,也当仁不让而满盘承受,因为这是铁的事实。所以在古佛不是虚伪赞颂,今佛更不是滥膺荣誉。因为这两件难事,唯有彼佛此佛,才能算是十足的知音。古人说: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因为知音者没有了。

  莲池大师,注弥陀经写到这里,说了几个比喻,比喻这两件难事,现在把他引出一两段来,讲给各位听。

  他说:比方有一个人,乘船飘海,船因碰著礁石,已经快要破裂。又不幸遇到猛烈的顶风,加上波涛汹涌,复值罗刹恶鬼、大鱼、毒龙,一齐奔向这只破船冲撞。我们想,这一只破船,和船上的人,还有幸免的可能吗?然而他毕竟安安稳稳的渡过了险难,而诞登彼岸,这岂不是很难的事吗?可是他不但自己渡过了难关,而且救了其他不少的遇难者,同登彼岸。这不是难上加难吗?

  莲池大师又说:又如有一个人堕落在井中,井的四周,又有毒蛇,又有荆棘,冷水又向上涌来。复遇恶人,从上面抛掷瓦石。在这样万分危险的环境下,身命的死亡在顷刻之中。然而这个人,居然能腾跃而上,免去了生命的危险,这不是很难的事吗?这个人,不但自己免去了危险,并且携带了先前遇难的多人,一齐出了危险,这不是难上加难吗?

  免于大海,古井的死亡,等于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当中成佛,这是一难。带携其他遇难的人,同出了大海与古井,等于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中,说法度苦难的众生,这是二难。这两种难事,反映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是容易的;说法是不难的,因为他的国土清净,人民安乐,没有像这世界的三灾八难,生老病死,与生活竞争的苦恼啊!

  各位听众,上部阿弥陀经,前后可以把他分成三段;第一是序分,第二是正宗分,第三是流通分。这是每一部经,在研究的时候,分章分段的总纲领。佛经,在读诵的时候,只要平心静气的读下去,不要去管他什么章,什么段。但讲解研究,就必须分章分段。第一,序分,序述一经的缘起,等于现在的开会。开会必须有记录。记录开会的时间、地点、出席的人数、主席某人。而其目的则在所要讨论的事项。有此记录,在法律上就能生效。佛经上最初的‘一时,佛,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如摩诃迦叶等’,这就是时间、地点、到会的人数。佛就是法会的主席,而其目的则在正宗分。有了这记录,才可以取信于天下后世,是为序分。

  第二、正宗分,就是所要宣说的正当宗旨。在本经上,如详细说明西方极乐世界地面上种种庄严。一再劝众生发愿念佛以求往生。交引六方诸佛的诚言,令众生断疑生信,这都是本经上所要宣示的宗旨。宗旨纯正,于众生有大利益,那就应该把他流通出去。如开会把讨论的事项,得到决议,就得要分别的执行,所以有流通分。

  第三、流通分。流者就是流水,水有济世利人的用处,如果蓄积在一个地方,必定要腐臭,而且也没有用处。所以水必须流动,如果淤塞起来不能流动,就应该用人工来开发沟渠,使他能通,这就是所谓水利。佛说的话,能够滋润人心的枯燥,清凉人心的热恼,所以叫做法水。法水应该让他常常流动,才能有益于人们的身心。道教的祖宗李老君,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佛说的法,拿其他的宗教、哲学、比较起来,可算是百分之百的上善。所以我们佛教徒的讲经说法,就都是使这上善的法水在流通。

  阿弥陀经,讲到现在,可算是序分,正宗分,都已讲完,今天只乘下流通分了。阿弥陀经上说: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佛说此经已’的佛,仍然是我们教主释迦牟尼佛。此经,就是指的这部阿弥陀经。舍利弗,是佛说本经的对象。佛经上的术语,叫当机众。及诸比丘的比丘,里面概括了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罗汉。一切世间的世间,指的是有情世间。天、序分中释提桓因,就是天上众生的领袖。人,就是人间,除开阿罗汉,和菩萨以外的人。阿修罗,译成国语叫非天。等,是等于其他所没有写出来的一切听众。闻佛所说,这些在会的比丘啊、菩萨啊、天、人、阿修罗啊,大家都听到了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念佛生极乐世界的方法。欢喜、信受,就是听到了这没有听过的法,皆很欢喜、信仰、受持。作礼而去,这是礼貌上表示谢意。礼谢过了以后,就去实地奉行。

  这里面还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就是:第一、经的前面已经写出了十六位大阿罗汉、四位菩萨,及释提桓因等。这里为什么,又要把他们写出来呢?要知道前面是表示听法,这里是听过了表示接受,而且也表示了始终如一。第二、这里只提出了舍利弗一位,其他又为什么不说呢?因为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要以智慧为先导,才能听受这不思议的佛法,所以以舍利弗为代表,而其他的也就包括在内。第三,什么叫做比丘?这好像在前面已经讲过。我不妨再说一遍:佛教有四众弟子,出家二众,是比丘僧,比丘尼。比丘僧是男的出家人,比丘尼是女的出家人。在家二众,是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是在家学佛的男人,优婆夷是在家学佛的女人。比丘是住持佛法的主体,所以每一部经上,都少不了他们。比丘的意义,是能断烦恼,乞化为生,也就是内心上要宁静,外行上要清高。舍利弗,这一班师兄弟,外表上是比丘,实际上是大阿罗汉。比丘是罗汉的因,罗汉是比丘的果,比丘不一定是罗汉,是罗汉必定是比丘。比丘的地位之高,也就在此。

  第三、一切世间的世间,佛经上有三种世间,一器世间,二有情世间,三智正觉世间。器世间,是宇宙万有。情世间是菩萨,罗汉以及六道众生。智正觉世间是佛。世者是时间,间者是空间。宇宙万有,和一切圣人,六道凡夫,都生存在这时间与空间混合一起的环境里,所以叫器世间,情世间。经上的一切世间,所抱括的本来很广,这里却正指著天、人、阿修罗,三善道的众生,因为念佛生净土的法门,唯有这三道的众生,最迫切需要而最适宜。三恶道的众生,当然也需要,但为苦所逼,不能念佛。至于三善道中尤以人道为宜。

  第四、三善道中的阿修罗,为什么叫非天呢?因为这一道的众生,福德神通,实在比人道高远,而与天道的众生差不多。只是因为他因中带著嗔恨我慢而行布施,所以感到有天之福,无天之德的特别一道,所以叫非天。这一道的众生,男人丑陋,女人美丽,虽有福德神通,而嗔恨心特别大,好斗争杀伐,所以人类中好杀的人,我们都喊他是修罗。

  第五、欢喜信受的欢喜,这是表示听法以后的庆幸,庆幸个什么呢?要知道我们自无量劫来,沉沦在生死苦海里,天上人问,牛胎马腹,辗转受苦,无有出期。今天能听到这念佛生西方的法门,等于病入膏肓,已经没有回生的希望。忽然遇到良医,投以良药使沉病的重病,顿然有了起色。又等于久客他乡,忽然得到家信,安得不庆幸欢喜呢!信受者,既然听到这希有难逢的法门,单独表示欢喜,那是没有用,必得要由信仰,而发愿,而修行,那才有实地受用。信受就是表示信仰受持。作礼而去,就是修行去。

  我再重复一遍:就是释迦牟尼佛,说完了这部经以后,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以及在会的诸大比丘,一切世间,如天、人、阿修罗等的千万听众,听完了佛所说的这念佛生西的法门,各各皆大欢喜,一一的皆由信仰而发愿且受持,并且向释迦牟尼佛磕头作礼而去。

  各位听众!佛说阿弥陀经,经过三十三次的写稿,劳烦广播小姐三十三次的广播。我写了六七万字,讲得好不好是另一问题,我总算花了不少的时间和心血。这在我们佛教徒,固然是应尽的义务。但是,假如能在这广播演讲中,能有一个两个,因而对净土的法门,生起信仰心而实际来念佛,那我和广播小姐,就是有了极大的收获,精神也就不算白费。

  各位听众们!你们只要信仰释迦牟尼佛,是大慈大悲的救世者,他的说话绝对不骗我们。我们只要把整个身心交给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佛为皈投,为依靠;常常的念阿弥陀佛,保管你事事如意,家家吉祥,身心愉快;现在平安顺遂,未来得生净土。末了,我除感谢广播小姐的辛苦以外,并且请各位同念一声:

  ‘南无阿弥陀佛!’

  莲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曰: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到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矣。奉劝世人当远罪求益,离苦得乐。倘鉴愚诚,则幸甚。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忏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尽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阿弥陀经入门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