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1 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
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
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乐,求人痛苦。
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甘愿做、欢喜受。
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思、知足、惜福。
做该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该做的事是愚痴。
脾气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知识要用心体会,才能变成自己的智慧。
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
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可能是自己。
要比谁更受谁.不要比谁更怕谁。
每天无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费者,积极、有用才是人生的创造者。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为自己找藉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
尽多少本份,就得多少本事。
屋宽不如心宽。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
吃苦了苦、苦尽廿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静坐常恩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并非有钱鱿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
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
小事不做、大事难成。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
口说一句好话,如口出莲花;口说一句坏话如口吐毒蛇。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 二、行善。
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灯,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
欣赏别人就是庄严自己。
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得理要饶人,理直要气和。
受人点水之恩,须当涌泉以报。
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报恩。
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自己会沾到两三滴。
我们要做好社会的环保,也要做好内心的环保。
滴水成河。粒米成萝,勿轻己灵,勿以善小而不为。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一个人不怕错,就怕不改过,改过并不难。
人的心地是一畦田,土地没有播下好种子,也长不出好的果实。 -
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君子为目标,小人为目的。
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历练的强打者,随时都可以挥棒。
人事的艰难与琢磨,就是一种考验。
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坏事不能多我一人。
真正的爱心,是照顾好自己的这颗心。
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就会活得很快乐。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是非当教育,赞美作警惕。
闲人无乐趣,忙人无是非。
人的眼睛长在前面,只看到别人的缺点,丝毫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发脾气是短暂的发疯。
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有心就有福,有愿就有力,自造福田,自得福缘。
自己害自己,莫过於乱发脾气。
能善用时间的人,必能掌握自己努力的方向。
犯错出忏悔心,才能清净无烦恼。
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才会落空。
天上最美是星星,人生最美是温情。
君子如水,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稻穗结得越饱满,越会往下垂,一个人越有成就,就要越有谦冲的胸襟。
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标更辛苦。
修行要系缘修心,藉事练心,随处养心。
不要随心所欲,要随心教育自己。
有时当思无时苦,好天要积雨来粮。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发愿容易行愿难。
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成就别人即是成就自己。
能干不干,不如苦干实干。
人要自爱,才能爱普天下的人。
为人处世要小心细心,但不要「小心眼」。
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生命的使用权。
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一个缺口的杯子,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它仍然是圆的。
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
有愿放在心里,没有身体力行,正如耕田不播种,皆是空过因缘。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布施如播种,以欢喜心滋润种子,才会发芽。
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
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为能为,才能升华自我的人格。
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於缩小自己。
2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做人的开始】每一天都是故人的开始,每一个时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时间成就一切】时间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业,也可以储积功德。
【时日莫空过】一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就等於寿命有多长。因此必须与时间竞争,切莫使时日空过。
【为善竞争】人生要为善竞争,分秒必争。
【蒙蔽的自由】人常在什麼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
【时间如钻石】时间对一个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钻石般珍贵;但对愚人来说,却像是一把泥土,一点价值也没有。
【生命在呼吸间】佛陀说:「生命在呼吸间。」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无法挡住死期,让自己永住人间。既然生命去来这麼无常,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爱惜它、利用它、充实它,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散发它真善美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是否发挥了良能?】人间寿命因为短暂,才更显得珍贵。难得来一趟人间,应问是否为人间发挥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长寿。
【行善要及时】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时间无法遮挡】怕时间消逝,花了许多心血,想尽各式方法要遮挡时间,结果是:浪费了更多时间,且一无所成!
【停滞不前,终无所得】人都迷於寻找奇迹,因而停滞不前;纵使时间再多、路再长,也了无用处,终无所得。
【一鼓作气】我们到哪里都应该有一个目标、起点,要朝目标往前走到底;不要停在半路,停在半路比走到目标还辛苦。就好像爬山的人,要不就留在山下,要不就一鼓作气到山顶上。否则停在半山腰中,石头若滚下来,岂不是很危险?
【稳住最终目标】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灰蒙蒙、气冷冷的时侯,只要能将最终目标稳定住,就能像冬天的太阳一样,感觉很温暖。
【活出生命力】人的生命,要永远保持像春天一样,不断涌出生命力,不断发挥它的功能,才是活著的人生!
【职业与志业】所谓职业,是为生活而工作,是被动的办事;办公时间按一般上下班打卡,能不迟到早退,公务就算完成。而志业则是没有上班时间,更没有下班时刻,虽然不需打卡,却是分秒善尽义务,一切都出於自愿。
【做好事是义务】做好事总是要腾出时间,这是人生的目的,也是应尽的义务。
【生存的真谛】天下、国家、社会、家庭之所以不得太平、安宁、和睦,皆因人人只知争取生存,而不探究生存的真谛。
【代代传承慧命】生命只有数十年,慧命却永远不灭。每个人都有代代传承的子孙,要留下美的回忆与爱教育给怹们,这就是史迹的慧命常存。
【皈依的目的】昄依的人要有个皈依的目的,就像在茫茫大海中,到底船只将驶向哪一个方向?一定要有个目标。而为人皈依者一定要负起责任,比如眼见船只已经快迷失了,赶快亮起灯塔的灯他们知道方向,这就是责任。
【慧命永存】生命无常,慧命永存;爱心无涯,精神常在。
【有愿才有希望】愿是成功的起点,愿也是希望。人生最需要的就是愿,一切事业要成功必须有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依愿力而行,最後才能圆满成佛。「人」如无愿,就无希望;没有希望,就无法成就事业。
【愿力并行】佛教提倡「愿」、「力」并行,若仅是空口谈愿,却不以实际行动表现,永远都无法满「愿」。
【发大愿】发愿--必须发利益众生的大愿,并且随时随地身体力行。
【真正的普度】真正的普度是发大心、立大愿,普爱一切众生。
【愿大、志坚、气柔、心细】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
【深入了解佛法】有些人不了解佛法,以为有苦恼或不幸的人才需要宗教;以为佛教是消极、逃避现实的,这是错误的观念。其实是有知识、有志节,要追求宇宙真谛、深讨生命奥秘之士,需要了解宗教--尤其是佛教。
【真正的洒脱】人生难得洒脱,要洒脱必须拥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标,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洒脱!
3 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运动家精神】佛教徒应具足运动家的精神,只要肯精进,一定可以到达终点--佛的境界。
【宗教的力量】宗教的力量,不仅能鼓舞人们的身心,并能带来心灵的净化。
【心胸光明磊落】世间事都是相对的,只要我们以真诚的爱心待人,以光明落的心胸任事接物,则人生到处都充满真善美。
【礼敬诸佛】正信的佛教徒称「礼敬诸佛」,不只是「拜佛」,而是要学佛陀的大慈悲和大智慧。
【佛教的绝对论】欲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志业,必须抱持:「绝对要任劳」、「绝对要忍怨」、「绝对要有爱」、「绝对心存快乐」……,这是佛教精神的「绝对论」,也是与世间法「相对论」所不同之地方,更是利生事业臻至完美境界之关键。
【救世的良药】佛法是救世的良药--因为世间的众生,常处於病与贫的状态中。无论天然灾害或人为祸乱,都是因为不调和而引起的病态;既然产生病态,即需治世的良药,佛法就是最好的良药。
【拾己为人】佛教的真正精神在於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拾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人人都有菩萨心】人人本具一颗菩萨心,也具有和菩萨同等的精神与力量,此力量即慈悲与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人人内心的本性。
【菩萨行者】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起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畏惧。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学习大无畏】行菩萨道,要经常接受考验。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怖畏、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欢喜别人成就】我们应为别人的成就生欢喜心,视他人的成功犹如自己的成就,这就是菩萨心。常常抱持利益众生之心,就可永远不离喜乐。
【惟慧是业】菩萨之情广大无边际,能包容宇宙,能无限量地爱一切众生,丝毫不求众生的回报。菩萨常念知足、安贫乐道,所追求的只是智慧,所以说「惟慧是业」--依智慧而行动,这是凡夫与菩萨不同的地方。
【发挥良知良能】人人都有佛性,只要能发挥良知良能,没有一个人不能去救人、去造福人群;这分救人之心,就是菩萨心。
【如何成就道业?】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清水之爱】菩萨的爱像一杯清水,可以从上透视到底,没有一点色彩,此即「清水之爱」。
【真菩萨】菩萨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萨能做事、能说话、能吃饭,能寻声救苦随处现身。
【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在於功能而不是形象,形象没有价值。
【欢喜付出】要做菩萨,就要发恒常心。菩萨决不把「付出」当成苦事,而是抱持游戏人间的欢喜心去付出。
【扮演自己的角色】人间如舞台,人人都在舞台上扮演各自的角色。
【真正的灵感】寺院中木刻、石雕的佛菩萨像,只是供我们摄心,真正灵感的佛菩萨在每个人的心中。
【爱惜人身】一切功德由时间所累积,一切功德由我们身体行动所成就;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惜人身。
【及时行善】要好好利用我们的身体,趁能自由说话、走动的时候,赶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扬佛法和导人向善的事。
【遵从良医】人都有生老病死,有身体就有病痛。佛陀曾说:「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既知有病,就应遵从良医的诊断治疗,免除身体苦患。
【一生的行为】人一生的行为,不管是善是恶,皆由时间所累积。
【身是载导器】人对躯体有两种看法:一、太爱自己,珍宠得过分,舍不得善加利用;二、太轻视自己,轻视得近乎折磨,以为身既是「不净物」又何必重视,因而忽略了身是「载道器」。其实,只要好好发挥身体的功能,不但处世大业能够成就,佛道也将不远。
【赤裸裸地来去】人出生时,是一身赤裸裸地来;在世间忙碌了几十年,到最後也是一物不带而赤裸裸地走!
【人生的创造者】每天无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费者;积极付出,才是人生创造者。什麼都没做,就是空过的人生;若能不断付出利益人群,就是大好的人生。
4 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活生生的人生】身为佛弟子,就应学习佛陀的精神,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并与众生同苦乐。能做到人我一体,就是「成功的人生」,亦可称为有意义、有感情,真正「活生生」的人生。
【多疑之苦】一般凡夫太爱自己,就会处处与别人计较、事事多起疑心,常怀疑别人所说的话是不是讽刺自己?别人所做的事会不会对自己不利?像这种人,就是把「人事」当「是非」,会生活得很痛苦。
【人痛如已痛】要突破小范围的爱,将爱心普及一切众生,视众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这才是佛教所倡导的爱。
【化小爱为大爱】爱本来就无穷无尽,扩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长慧命;缩小则成自私自利,增长恶业。
【点亮心光】一个人要先点亮自己的心光,才能引发别人的心光。人要真诚苦干才能领导别人,而非光靠能干。待人要以宽大的心胸去接纳、包容--发广大心,普爱一切众生,使周遭都笼罩在大爱氛围中。
【清净的法爱】佛法要人间化,必须先净化人间;要净化人间,必须先身体力行净化自己。如何净化呢?就是培养清净的法爱。所谓的「法爱」,就是对普天下众生,都能心生敬爱、觉情,而且爱得无所求、爱得很普遍。
【普爱天下】以佛陀普爱天下众生之心为己心。佛陀能为一切众生牺牲,我们也能为济助众生的志业不惜辛劳付出。
【缺爱症】现今社会有一种通病--「缺爱症」。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爱心,然後互相付出,将这分爱充足於社会,社会能祥和。
【太太的责任】爱心、慈心、悲心是女性的优点,如何引导先生做好事、走好路,是做太太的责任。
【不要执著小爱】有些人的爱只执著於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痛苦的根源】凡夫的爱欲及渴望永无止境。不断地追求物质享受与声色逸乐,有如汹涣的波涛,一波未平!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爱河千尺浪】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求不得是苦;求得之後仍不满足,禁不起爱欲的鼓动及外界的诱惑,继续永无尽期地渴求,以致人生痛苦耐!
【建立家庭伦理】台湾的离婚率不断逐年攀升,衍生不少社会问题。希望人人都能先由自身建立正常的家庭伦理,再去影响其他的家庭。
【爱其所爱】在感情发生问题时,要以大爱之心爱其所爱;也要退一步,用宽广的心接受眼前呈现的一切,这才是有智慧的爱。
【爱人与被爱】爱人与被爱都是幸福的。但是这分爱必须「清净无杂染」--付出者无所求,接受者不贪婪;施与受者都无烦恼,彼此皆自在。
【无色彩的爱】无色彩的爱--「时」不计长短,「地」不分远近,「人」不分宗教与种族,只要有苦难,我们看得到、听得到、做得到,都应尽量去付出,决无希求回报的心念。爱得普遍,爱得透彻,爱得乾净俐落,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纯净真爱。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人有二耳、二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多听、多看、少说话、多做事。修行贵在身体力行,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多增一分真我】一切的修行法门,如坐禅、念佛等,都是为了收摄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从自我做起】想拥有一个清净的社会并不难,但需先从无数个「我」与「你」开始做起。想要求整体的美,也必须从个体开始;有无数个美的个体,才会有大整体的真善美。同样的,向往生活在菩萨的世界,自己就必须先学习做菩萨。
【修德】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於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知羞耻】一个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自然不做丧理败德的事情。所以,修行学佛一定要惭愧心,知羞耻。
【诚於内,形於外】一个人的修养如何衡量?应是在诚於内,而形之於外。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一切行动都充分表现内在的修养。
【救世先救心】要救世必须先救心,心诚则身端行正;要家庭和睦,必须先从个人的修养开始做起,然後再以一个和睦家庭去教化、影响其他的家庭,则家家和睦,社会安详和乐。
5 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深思熟虑每包话】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所说话,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利益众生,开导人心,使人开解烦恼?
【问心无愧】修行要抱持一个原则与信念--为佛教、为众生,行为要光明正大,再大的委屈与打击也要忍受,凡事做到问心无愧的地步。
【人群磨练】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最坚强的人】行忍辱的人,是一个最坚强的人,任何人与事都击不倒他;能忍,才能成就天下大事。
【不毁谤同道】修行除了自度之外,还要度人;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者。
【不伤害别人】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养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去伤害别人。
【彼此感恩、行善】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个人是社会的起源】社会形态源自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於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
【何谓修行?】所谓修行,即「修」心养性,端正「行」为,常存惭愧心勤勉精进。如修学而不精进,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没有惭愧心;心无渐愧者,行为必然不端,遑论修心养性?
【福至心灵】有量就有福,有福心就灵,是谓「福至心灵」。
【不要小心眼】为人处事要小心、细心,但不要「小心眼」。
【步入解脱门】平常要多调伏自己的心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若能降伏「忧烦」的魔军,看淡世间的利欲,得时不贪著,失时无挂碍,这才是步入解脱门。
【时时尊重他人】若想在世间成就事业,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要成就品德,必须先从「随时随地尊重他人」的基础做起。
【练心】人生在世,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所谓「修行」,就是要藉复杂的「人与事」来练心。
【不散播是非】无意间的散播是非,虽然没有伤害别人的身体,但是却毁坏别人的名誉与形象,这种罪过比伤害别人的身体还严重。
【启发自我觉性】修行,得靠自己精进地启发自我灵明的觉性,不能期待不劳而获的成果。
【以众人为重】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苦修】苦修,是清心少欲、磨练吃苦的心志。
【放弃忧愁惶恐】人一旦生活在忧愁惶恐中,就很容易丧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与逃避的深渊。
【不谈神通怪力】除了对人与事必须信实外,讲经说法也要合情合理,不可谈神通怪力、耸重人心的言论;如此,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识水准,引导众走善道。
【修学三要】修学者三要:一、要有赤子之心--直心是道场。二、要有骆驼的耐力--工作时,要有骆驼般的耐劳和耐力。三、要有狮子的勇猛--努力精进如狮子的威猛。
【同参】同参,是同修间彼此相互切磋、去除习气,唯存清净佛心的意思。
【同道】同道,是指同修间若有错误的行为,可彼此更正、相互惕厉之意。
【圣人无梦】古人说:「圣人无梦」,是形容圣人并不把梦当一回事,精神不执著於梦境,不理会梦中事,每天睡醒之後就面对现实的生活。
【修行修心】修行人的心境,要如「鸟过白云,鱼跃水面」般--空中无迹,水面无痕;不为消逝事物而烦恼,心境安然而自在。
【戒、定、慧三学】戒是不起心动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闻利养的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节、临危不乱;「慧」是能运心转境,於平静中突破重重困难。
【四重德行】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言重」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鼓励人心向上,并解开众生的心结;所以「言重」则「有法」。
「行重」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
6 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貌重」即待人接物能刚柔并济,令人欢喜亲近又不致轻浮,亦即孔子所说:「温而厉,威而不孟」,涵有「温、良、恭、俭、让」之威德;故言「貌重」则「温威并重」。
「厚重」即心宽意厚,善解人意,常怀欢喜心,乐於利益人群;所以「厚重」则「人人皆欢喜」。
【善用钱财】钱会害人,但是钱也会救人。我们要好好利用钱去救人,不要被钱所利用。有钱有势的人,若不知节制欲望则烦恼无量;若不将名利看淡,精神生活必然空虚无所依止且苦患无量。
【财欲是祸水】世间人为了财物,造作无量罪业,所以有句话说:「财欲是祸水。」学佛应认清:世间财物只是给予人们资生而非典藏,要能提起慈悲心、欢喜心、勇猛心而行善嘉舍布施。
【理财四分法】佛陀曾教我们理财四分法:一、四分之一奉养父母,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三、四分之一用於家庭,四、四分之一投入社会公益事业。
【坦诚相待】多数人为了追求名利,往往对人都不坦诚,谄曲逢迎、处处巴结;人若不能坦诚相待,是件多麼痛苦的事啊!想去除这些痛苦,就必须把得失心转为诚实心,坦然地取诸社会并用诸社会--从社会取得有意义的钱财,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如此,光明磊落而坦坦荡荡,不是更快乐而自在吗?
【布施就是修福】布施就是修福。钱财,若舍不得用而存在金库做守财奴,就与穷人没有两样;但是如果用得不当也会有害身心,甚至祸国殃民。若能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则是修福积德的大好机会。
【身外之物如火】身外之物如「火」天寒地冻时,近火虽可取暖,但太靠近却很危险;若看不开、放不下,犹如手拿烧红热铁,必然被烫伤。世间名利又好比白雪,看起来很美,喝起来也很清凉,但握久了手也会冻伤。众生颠倒,明知财物、名利伤人身心,却仍甘於被伤害。
【培养慈悲】学佛,最重要的是培养慈悲心。若失去了慈悲心,就是失去佛教的精神。
【反省过失】常能反省自己而无过失,即得解脱自在。
【拜佛要学佛】信佛而不学佛,就是迷信;拜佛而不学佛,就是愚行。
【做好人间事】学佛的人,应正视「生」与「死」。把握做人的机会做好人间事,则家庭和乐,社会安宁。人和地吉,就能免除天灾人祸,达到消灾延寿、福禄绵长的境界。
【端正见解】端正自我的见解,需用正确的理智、思想透视人生无常的道理。不管是贫、是富,也不管人间物质的贵贱增减都没有得失心,皆能安然自在,这就是「学佛的正见」。
【用佛心看人】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保持平等心,看见任何人都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天天洁净心地】过年前,人人会将屋子内外整理、粉刷得焕然一新。做人也要时时刻刻把坏的淘汱掉,让心地天天清新洁净。而学佛的人,更要心如过年一样,日日除旧布新。
【受法】听法後,能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谓之「受法」。
【爱心是福种】佛教谈因果福报,但并非有钱才能造福;若能时体念佛心、观照自己,并以一分亲切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启发自我】人若能启发自我的本性与天职,自然做任何事都会觉得轻松而无怨言。
【人心与佛性】心与性是一样的,於佛称为「性」,於人叫做「心」。譬如一杯白开水叫「水」,加上茶叶就叫「茶」,加上咖啡则叫「咖啡」。其实同样是一杯水,但咖啡与茶都是水「以外的东西」。
【化解烦恼】学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烦恼,以及善解别人的不悦与刻意伤害。
【何谓功德无量?】佛教徒常说「功德无量」,是指对该做的事从不计较,无限量地做、及时地做,而且不求回报,此即真正无量的大福报,亦即所谓的「力德无量」。
【时间累积功德】学佛一定要从最基本、自己做得到的功夫做起,不要错过时机。功德是由时间累积而成,「路」愈早走愈早到达,「德」愈早修愈早完成。
【注重实行】学佛所注重的不只是理论、学问,还要能身体力行。
【不能逃避责任】逃避责任,寻求一生的清闲,就无法延续自己的慧命。
7 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选择要正确】心一定要专,选择必定要正确;若朝三暮四,时时从头开始,将永远停留在原地而跨不出一步。
【道心不可断】学佛者,道心不可断。道心断,明灯暗;明灯暗,智慧失,就会招来障碍道业的因。修行人当看好心念,莫让外境灭了心中的明灯。
【为需要的人付出】人生若能被人需要,能拥有一分功能为人付出,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和群和睦】要和睦人间、和群人生,才是真正的学佛。
【学佛的真谛】年轻佛子常耽於文字般若中,若能将所学的文字应用於实相般若,以声音呼出千眼,以行动引出千手,事理圆融,方是学佛的真谛。
【为众生学佛】学佛是为众生而学佛,做人是为工作而做人。
【渴爱的奴役】还未学佛以前,我们经常被「渴爱」所役使,心里老是有欠缺的感觉;纵使有时好像捕捉到什麼,却总是无法安定落实。这就好像在乾旱的沙漠里洒上一滴水,仍旧乾燥如初,丝毫起不了滋润的作用。如今我们有幸学佛,就要少欲知足,放下物欲的执迷,积极节省有用的时间和精力,充实自己的良能与学养,朝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正路迈进。
【扬善】能善意掩盖他人不良习气,弘扬其良好德性,且不评论他人是非,这样的人一定可爱又可敬。
【守好岗位】学佛是尽本分,在什麼岗位就做什麼事,不要将人间事想得太渺茫,而忽略了自己身处在人间。
【感谢天意】若常常受到挫折,也要感谢天意的磨练。
【接受一切磨练】我们要接受天下人、事、物的磨练,方能成为一个坚强的伟人。
【勿轻言困难】勿轻言「挫折感、无力感」。纵然困难如石,也要钻过去;更何况有时所谓的困难,可能只是如纸之薄。
【悔不当初】极少有人会想到:今日平安健康,明日是否还能行动自如?今日财势顺利,明日有无不测?人常处於「悔不当初……」的懊恼中,想做却力不从心,後悔又已太迟!此时不仅罪业层层叠叠,甚至到了临终仍惶惶不知所归?
【以宽谅代替埋怨】面对业力不要埋怨,要用宽谅和乐的心来代替埋怨。
【随缘消旧业】做任何事,不要受一点小挫折即意志尽失。佛云:「入我门不贫,出我门不富。」只要大家提起佛弟子的勇猛信心,该来的业障都能欢喜接受,则能随缘消旧业。业报受尽,业障亦会随时间而消失。
【自杀的罪业】自杀所犯的罪有三:一、杀害父母所赐的身体,犯不孝罪。二、造自杀罪业。三、犯遗弃父母、先生(或太太)和孩子的罪。
【另一种福】人在平安的时候,很容易迷失自己。偶尔有小挫折或坎坷,反而能唤醒良知、长养善根,这何尝不也是福?
【凡事靠自己】怎样才能消业、消灾?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欢喜接受所面临的一切,过一分钟即消一分灾。凡事都得靠自己,福要自己造,业要自己了,而非求佛消灾解厄。
【多造善因福果】人在健康时,应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则一旦病障现前,身心不得自在时,子媳再孝顺也只能尽人事。
【重业轻受】过去宿业所带来的业障,如能以欢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业轻受。
【无愧则心安】遭受别人批评时,先问自心是否无愧?无愧则心安。
【感恩试练】若有人扯後腿,要心存感恩。没有人「扯」,就练不出腿劲。
【藉事练心】佛教徒不怕做事,而且能积极投入人间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心灵不被环境所转,能勇敢突破万难,难行能行;做到别人不能忍而我能忍,别人不能舍而我能舍的地步,这才是「藉事练心」。
【脚走好路】一个人如果没有脚只是一个人不便,要是有双脚却不走正,那不知会害了多少人?毁了多少家庭?
【手做好事】双手健全却不肯做事的人,等於是没有手的人。
【人要走正路】人应该走正路。如果正路不走,尽是走歹路,这种人比没有脚的人还凄惨。
【可怕的心魔】阻碍他人走正,或破坏他人发善心、做善事的人,就叫做「魔」。外魔不可怕,最怕的是内心的魔--自己内心起了扰乱,不仅障碍他人,也障碍自己。
作者:追风筝的羊 0位粉丝 2006-9-7 11:00 回复此发言
8 回复:证严法师静思语录(这是我从慈济搞到的 希望大家受用)
【粒米成箩】粒米成箩--将一小粒、一小粒的米集合起来,就可积成一箩米;如果因一粒米小而轻视它、漏掉它,怎能积成一箩的米?
【滴水成河】滴水成河--将一滴滴的雨水集合起来,就可形成一条河。
【分毫累积无量】无量功德是在日积月累中,分毫累积聚集而成。
【人多力大福就大】人多力大福就大。一支再大的蜡烛,它的光度还是有限;而一支小蜡烛点亮之後,却可再引燃千万支蜡烛,这千万支的烛光就可照亮各个黑暗角落。
【莫轻小善而不为】要把握做好事的因缘,一旦因缘消逝,想做就来不及了!有些人虽然想做好事,却想等到有钱或有机会才去做,应知人生无常啊!只要有因缘,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力量,也要赶快去做。力量、因缘会合起来,就能成就无量功德。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莫轻小善而不为,更莫贪积财物而不舍。
【别让良知睡著了】人自身的烦恼,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因此,应该常常警惕自己,莫让良知睡著了。良知一旦睡著,则杀、盗、YIN、妄等种种罪业都会发生。
【付出不求回报】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报,将会招来烦恼;所以,希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则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业。
【烦恼像毒蛇】烦恼就像一条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旦动了它,蛇就会咬人。修行一定要把心中的愚痴烦恼去除,才能安心修行。
【瞋恚害人】瞋恚害人,会破坏处世善法。为了一时的不能忍,不仅破坏了处世的好名誉,也会破坏过去一切的功德及修养。瞋怒心比猛火还厉害,猛火烧毁的物质,可以经由努力再失而复得;但一个人的人格如遭自我破坏,即使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
【贪之祸害】人生会遭受天灾人祸的痛苦,无不是从贪而来。「贪」不但带来痛苦,也使人堕落;除了今生此世身败名裂,也会招致未来的业报。
【真善无贪】人之所以虚伪,只因贪欲心起。若能弃除贪欲烦恼,也无杂念,无欲无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乐。
【多欲为苦】人生多欲为苦!「欲」会诱人堕入烦恼深渊,现代人常被「欲」所牵引而造业--贪求名闻、为名为利而争,不仅丧失志节,也败坏名誉。所以,我们要看开物欲,别让物欲冲了良知,埋没了良能。
【世事无常】众生常流转於愚痴生死中,醉生梦死,只求「现在生」的享受,以致造诸恶业、虚掷时光而毫无警觉。殊不知「明月不常圆,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常念人生「无常」,世事常於瞬间变化,不可耽著眼前的欲乐。
【以他人为鉴】把他人拿来作自己的镜子,看到优点可以自我鞭策,看到缺点则自我反省。
【莫贪无厌足】凡夫心常常贪无厌足,财产多,还要更多;权势大,还要更大。既有娇妻,还想拥有美妾;先生好,还希望他百依百顺;孩子乖,还要他样样第一,以光耀门楣。永远都在名利、物欲、爱情、亲情……无止境的追求中--多欲多求,以致苦不堪言!甚至引发犯罪心念,造成犯罪行为。
【提防心贼】心中无形的风灾是「无明」,无形的刀剑是「嫉妒心」,无形的鬼魅是「疑心生暗鬼」,无形的心狱是指「入邪道法」。这些无形的心贼会灭除人之善根,毁尽修行之功德林。
【三毒的破坏】人生有烦恼,皆源於人心有三毒。毒者,破坏也!世间之所以战乱相连,国家动汤不安、社会奢靡不振、事业败落、感情破裂,都是因贪、瞋、痴三毒所引起。
【去除三毒】佛法很简单,只要去除贪、瞋、痴三毒,就可以明心见性。众生烦恼多,所以佛陀才开启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
【偷窃功德的瞋贼】世间的盗贼偷窃东西,不一定会把东西都偷光。但只要一念瞋心起,心中的「瞋贼」就会把一切功德偷得无影无踪。
【人生五大病】人生最大的五种病,是「贪、瞋、痴、慢、疑」。而诸多烦恼及种种罪业,皆因贪著「财、色、名、食、睡」五欲;苦能去除五欲,则能启发良知,开展良能,自度度人,饶益一切众生。
【忍辱】人若能面对现实,欢喜接受过去生中的善恶业缘,谓之「忍辱」。
9 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持忍一切好办】忍,是帮助你做好事、修好行的最大力量。能持忍者,没有什麼事办不到。
【堪忍成就一切】人生如果不能忍辱,就无法成就事业、学业与道业。修行必定要能堪忍无量的苦,无忍决不会有所成就,是故「忍」为修学佛法的重心。
【心包太虚】能将山河大地、太虚里的任何境界都包容於心,而心却不被境所转,此即出世的精神。
【真正的成功】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必须人人都能容得下你,你也能容纳每一个人。
【谦虚礼让】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但也也须懂得谦虚和礼让。因为每个人在世间,绝对无法一手撑天。
【事忙而心闲】如果人人都能「事忙而心闲」,并尽一已之力,投注於人群幸福之道,而且忙时不失道心,闲时不迷本性,就能达到人生快乐的境地。
【护心也护口】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免产生人事上的烦恼;遭遇这些烦恼时必须忍让,千万不要起瞋恨心;除了护心,也要护口,不能口出恶言。
【学习圣人心胸】我们应该学习圣人包容万物的宽大心胸,心境才能超脱;否则尽管信仰虔诚、礼敬拜佛,终究还是会堕入魔道。
【升华道德】道德的升华,关键在於「忍」。假如每个人都有一分忍辱精神,就不会凡事斤斤计较。
【忍者无难字】忍字心上一把刀。能忍,就能纳受人间一切的缺点--对任何人没有一点怨恨,做任何事也没有一个难字。
【无坏不显好】受人攻击或陷害时,千万别起瞋恨心,反而应起感恩心;因为没有坏人显不出好人,没有苦难众生则显不出菩萨的宽忍爱心。所以,我们应视毒骂、中伤如饮甘露。
【如沐春风】欢喜心是一种涵养,能令周围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喜悦感。
【自己下功夫】人心与佛陀一样,都有同等的爱心;但因後天的习惯及习气不同,以致有不同的言语行动。所以,修心养生必须自己下功夫。
【滴水穿石】恒心、毅力能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难与阻碍都能突破。
【佛性是宝藏】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庶厂了珍贵的宝藏。
【居安思危】人人应时时「居安思危」,莫等「危时方思安」。修行人更要时时下功夫,以备四大不调时能安然度过。
【动中的宁静】人要学习经得起周围人事的磨练而心不动摇,并学习在动中保持心的宁静。
【用「心」听话】听别人说话时,要以说话人的心态聆听--听年轻人的话,用年轻人的心态聆听;听老年人的话,用老年人的心态聆听--即得人事圆融。
【安分守己】佛陀常教导我们:要安分守己,守住清净无为的心,让心时时寂静。心静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过著和乐的日子。
【谨慎「用」心】人心比武器还厉害!因为武器由人心所创造,不管将它用於好或坏的地方,都起源於一颗心。
【调和身心】想圆满慈悲、成就智慧,开展济世与引导人群的力量,必须先从调和自己身心做起。
【心的动力】物质富有、地位崇高,都是空虚的架构;真正的富有是心的富有--富有爱、富有慈悲。真正的动力是心力;拥有这分爱心动力作基础,还有什麼不能改革、不能引导的呢?
【时时心地现光明】心地若能时时现光明,与人坦诚相待,则不必怖畏人生道路有障碍,也无需担忧别人是否不利自己。
【系缘修心】心不专、念不一,做事难以成就;若想心念专一,就必须收摄杂念,恒持清净的一念心,这就是「系缘修心」。
【反观自照】人若能时时反观自照,检讨心念是否贪著名闻利养,久久之,心灵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诸风静,心持半偈万缘空」的境界。
【把是非当教育】若要常常保持心的快乐,就不要把人事当是非,应把是非当教育,以增进待人处世常识。如果把人事当是非,心将永远很痛苦。
【心中的净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净土--良善本性。若保持心田明净无染,则杂草乱麻不生,常开智慧之花,永结菩提善果;如此不仅美化自我人生,也净化社会人心。
【保护心念】心净则国土净,我们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被贪瞋痴等毒害侵袭;更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暴力充斥社会,让灾难破坏家园、污染大地。
10 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心贼害人害己】极凶大恶,莫过於自我心中的烦恼贼;它常在我们毫无防备之下,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健康人心】解除人间的灾难,一定要从改善人心做起;想救世,必先从人心救起。人心健康,则社会、国家,甚至天下都能调顺;人民和乐,世界自然就能太平。
【化瞋恨为爱】佛陀一再教诫我们:要好好调节自心,把瞋恨、怨嫌之心转化为爱心、宽心,时时刻刻宽恕别人,发挥爱念。
【用慈施悲】把贪念转为满足,把满足化作慈悲;如此,不但能自我满足,还可发挥「用慈施悲」的爱心。
【宝藏的琢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宝藏,与佛陀无异。只是佛陀的矿山宝藏经过长期挖掘,已得宝石且不断提炼琢磨,成就了很多发亮发光的玉石宝物;而凡夫的矿山虽已开挣,却尚未加以琢磨。
【扩展长情於未来】时时以清净解脱的爱心,秉承过去生所播下的远因,成就现在的近缘,更扩展长情於未来。
【重视心灵沟通】一个家庭不能只是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更该著重於心灵沟通,使亲子、夫妻之间的关系和谐、圆满。
【让子女做自己】为人父母者,只能尽养育之贵,而无法要求子女依照父母给予的模式成长。
【珍惜天伦乐】鸟要有巢,人要有家,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来天伦之乐?
【为人妻的责任】为人妻者,对外应鼓励丈夫於饱暖之馀多做善事,多体念贫穷人家的困境;对内应将心比心孝敬老迈公婆,并在公婆、丈夫间努力多方圆融,这是为人妻者的责任。
【言行身教】夫妻间相处言行,对子女不仅是直接的身教,也将是子女们的处世范本。
【注重礼仪】真正的佛教家庭注重礼仪,礼仪是人生最至真最美的形态。
【人人互爱】与人相处要去除我执,扩大心胸,客客气气,互让互爱。
【无条件地奉献】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无条件地奉献,做到事事圆满。
【人生多病】人生多病!身体四大不调是病,家人吵嚷不和是病,社会动汤不安也是病。
【四大假合的坏灭】身躯乃「地水火风」四大假合,既为物质的组合,坏灭(病死)是正常的现象。然而肉体可能是单薄虚弱的,精神却可以强壮康健。
【家庭和谐之乐】家庭和谐,即使物质贫乏,仍是富在天伦之乐中;否则再多的钱财,也抵不过家庭失和的苦恼和缺撼。
【移民如换水土】移民好比将一棵土生土长、枝桠正茂盛的树木移植他处,除了得适应新的水土外,还必须面对新的节气时序;而且能否如在故土般成长茁壮,仍是个未知数!
【国家是自己的家】移民是消极、逃避的行为,如果把移民的心思,转而运用於积极改善目前的社会环境--人人发挥菩萨精神,将国家当作一个大家庭,以对待自己的家一样来关心、整理和照顾;如此,何愁国家、社会生活品质不能提升?
【天天祝福】想要家庭吉祥、和睦,就应该常常起欢喜心,天天为自己的家庭祝福。
【众生与人生】人若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众生」才需要「佛」救济,「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颠倒众生】知道反省过去,才是正确的人生 若只是随著日子消逝而纸醉金迷,就叫做「颠倒众生」。
【自动自发】诚是发自内心、自动自发的精神。若有这分自动自发的精神,人生再辛劳都不会觉得苦。
【造福人群】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事事、懵懵懂懂而虚度一生,应发挥我们的良知良能,以佛菩萨的精神造福人群。
【退一步海阔天空】人活在世间,不能脱离人群。有人就有是非,有是非就会有困境,这些都必须一一克服。要克服难关就必须忍让,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菩萨宽阔宁静的境地。
【平凡则平安】做人要有分平常心,一分平凡的念。如果大家都自觉平凡,人生就平安了。
【发挥生命价值】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的生活及爱欲而追求,这种生命轻如鸿毛!反之,若能发挥生命力,积极造福人群,这种生命价值则重如泰山。
【莫虚度光阴】人一旦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精神就会委靡不振,生命也就失去意义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