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婚姻,家庭会给我们带来烦恼,是不是就不要结婚了呢?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6月9日 思考题:《二规教言论》讲记(十一)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二规教言论》,讲不放逸。有愧和不放逸犹如树茎。
何以名为不放逸?如人居于危崖上,
如是自护自身心,恒时郑重谨慎者。
什么是不放逸?此处通过比喻来说明。假如一个人站在极其危险的悬崖上,稍许不留心、不注意,就会掉下去,这样只有死路一条。因此这个人会非常小心,非常注意,丝毫也不敢松懈。我们做人、修法等就要这样,时时刻刻以正知正念守护自己的三门,使三门行持善法,不让三门造作恶业。
无论世间还是出世间,都有很多取舍之处。有很多该做的,也有很多不该做的;有很多能做的,也有很多不能做的。自己首先要了知这些取舍之处,然后时时观察自己的三门,守护身口意三门,不要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不能做的,而要尽力去行持应该做的。
前面讲过,惭愧的前提是智慧。同样,不放逸的前提也是智慧。自己先要了知、明白这些取舍之处——该做的与不该做的,能做的与不能做的。
比如,世间有好事和坏事。如果想当好人,就要去做好事,这样就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好人。现在很多人不去做好事,还想当好人,这是不可能的。即使被称为“好人”,也不是名正言顺、表里如一的,这是不好的。如果想做一个好人,就要做好事,这样自己今生来世都会有很多善缘,有很多属于世间的福报。很多人期盼善缘,也就是想获得一些世间的福报,但这些只有通过做善事,做好事,才会遇到,才会拥有。
从佛法的角度看更是这样。佛法中讲善和恶。若要止恶行善,先要知道什么是恶,什么是善,然后再去止恶行善。
了知善恶的标准是很重要的。以前给大家讲加行的时候,对此讲得很清楚。善恶的标准有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标准。一个普通的凡夫有他自己的善恶标准,登地菩萨等圣者也有他们自己的善恶标准。每个人的层次不同,所以善恶的标准也是不同的。大家自己看看,就以这些标准来衡量。佛法中讲了很多戒律,这些也都不离善恶,都是取舍之处。
在了知取舍之处后,要时时刻刻守护三门。再小的恶业,再微不足道的坏事也不能做;再小的好事、善事,也不能放过。身口意三门都要用来行持善法,做善事。
一定要保持谨慎,身口意不放逸,始终处于和保持一个明了的状态。否则,一旦糊涂就会放逸,就会犯错。要时时刻刻守护自己的三门,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谈举止。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注意,顺口就说一些话,习惯性地去做一些事,起心动念就更不用说了,这叫放逸!这样很容易造业,很容易犯错误,所以不能这样。
孩童沉迷游戏乐,成年沉迷贪嗔境,
老年迷惑身心衰,皆为放逸所迷住。
“孩童沉迷游戏乐”:未成年的人整天沉迷于游戏,身口意很容易放逸,然后就会犯错。从佛法的角度来说,这样就是造业,会犯错误。
现在很多孩子特别爱玩游戏,甚至成瘾了,不学习,也不听父母的话,连吃饭、睡觉都不顾,不吃不睡地玩。尤其是现在科技发达了,有各种各样的游戏,那些小孩子,比较散乱的人,玩都玩不完。
以前没有这么多科技游戏,但也是一样,小孩子就爱玩。我们小时候经常堆一些石头当作牦牛、马啊,整天就玩这些。小孩子就这样过日子嘛,一玩就没完没了,没有结束的时候。
未成年的孩子就这样放逸,身口意一放逸就会造业,就会犯错误了。但是没办法,一旦沉迷在这样的状态中,就很难自拔了。
“成年沉迷贪嗔境”:成年之后要成家立业,就开始争名夺利。生起贪心,贪我和我的,贪“我”自己,贪我的房子,贪我的车子,贪我的家人,贪我的朋友……因为贪心,然后去保护,不择手段地造业。有“我”就有“他”,有“我的”就有“他的”,所以生起嗔恨,嗔恨他人的家人、亲友,一生起嗔恨心就失去理智了,开始放逸。成年后,整天因贪、嗔等烦恼造各种各样的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不利,将来还要堕落,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成年人要成家,要立业,就会这样。成家后,有时候贪,有时候恨。和家人关系好的时候就贪,关系不好的时候就恨,彼此之间一直这样嗔恨,心里没有安宁的时候,这些人挺可怜的。立业也是如此。无论是工作还是自己创业,这个过程都离不开贪、嗔,要么就贪,要么就嗔。当比较顺利、得到一些利益的时候,就贪,并且贪心越来越重;当不顺利、失去一些利益的时候,就开始嗔恨。除了嗔恨,还有嫉妒和傲慢一直相随。当看到比自己差的,不如自己的,就看不起,连话都不愿意说,根本就不愿意理,这叫傲慢。当身边的人稍微得到一点点利益,有一点点功德的时候,心里就开始不舒服、难受了,然后就开始说他的坏话,这叫嫉妒。
贪心、嗔恨心、嫉妒心、傲慢心这些烦恼的根是愚痴。愚痴就是不明真相,不明真理,导致自己当下心里就没有真正的安乐,同时又在造业,将来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一般的凡夫,所想与所行都是背道而驰的,所求和所得也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愚痴!
这是成年人的境况,真的可怜。
“老年迷惑身心衰”:老年人的心已经衰败了,头脑也不灵活了。什么也记不住,什么也想不起来。身体也不灵活,坐下或起来都很困难。身心如此衰败,内心也特别失落。自己想听到一些消息,也没有人跟自己说。自己想跟年轻人一样做点什么,但是谁都不理会自己,心里也非常痛苦。这就是老苦。
无论是未成年人、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离不开沉迷的状态,同时放逸。每天都这样虚度光阴,同时又在造业,将来还要继续在六道轮回中流转,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这主要是因为放逸。
无论是在未成年、成年,还是老年的时候,如果自己能以正知正见守护身口意,就不会放逸,不会造业,也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但是现在人都没有这样的能力,小孩子没有这个能力,成年人也没有这个能力,很多人都没有正知正见。少许人有一点正知正见,但是在遇到对境的时候,也提不起来正知正念。
如果我们能够时时刻刻以正知正念守护自己的三门,无论是什么样的身份,无论是怎样的条件,都不会造业,也不会那么烦恼。老年人虽然身心衰败了,正在遭受这些老苦,但若是自己有正知正见,时时刻刻以能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也不会放逸,也不会有那么多烦恼。其实老了也没什么可怕的,就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了。越老离西方极乐世界越近,越老离阿弥陀佛越近,这是件好事。但是很多老年人都不明白,虽然说求生净土,但是越老心里越痛苦。其实老了好,死了更好。死就是往生,可以见到阿弥陀佛。但是老年人都还不明白,虽然也想见阿弥陀佛,但是还不想死。哪有这样的?
贪等愚痴所惑众,沉溺恐怖轮回泥,
若尚未止贪痴心,则成卑劣入恶道。
“贪等愚痴所惑众,沉溺恐怖轮回泥”:此处主要讲的是贪心和愚痴。每一个众生无始劫来就在六道中轮回,是什么时开始候轮回的,谁也说不清楚,没有开头。为什么会在六道中轮回呢?轮回的根本是愚痴。若是不愚痴,就不会轮回。因为愚痴,然后有烦恼;因为有烦恼,然后开始造业,这样就形成了轮回。
什么叫愚痴?不明诸法的真相和真理叫愚痴。佛讲因果、轮回,我们若是对这些道理不明白,没有生起定解,就是愚痴。佛讲无我和空性,我们对这些道理没有生起定解,也是愚痴。什么是诸法的实相真理呢?从相上讲,轮回、因果是诸法的实相真理。从体上讲,无我、空性是诸法的实相真理。众生不明白这些道理,对这些没有生起真实的定解,这就是愚痴。有因就有果。只要有无明愚痴,就有烦恼。烦恼是怎样产生的呢?就是无明愚痴。因为有烦恼,就会造业,造业了就会轮回。
贪心,这也是轮回的一个根。在十二缘起中,贪心是根本。如果对这个世间或是对今生不留恋,对轮回没有欲望,就不会在六道中轮回。只要有留恋和贪欲,就要轮回。因为贪心,所以轮回。
众生无始劫以来,沉迷在恐怖的轮回里。轮回非常恐怖、可怕。即使是天界,也非常恐怖可怕,也是属于轮回。轮回充满了痛苦,在轮回中不会有丝毫的安乐。在一个有智慧的人,或是比较有修行的人看来,轮回非常可怕,是非常恐怖的一个处所。无论是三恶道还是三善道,都一样,都是轮回。
在佛经中,把轮回比喻成罗刹洲。罗刹洲到处都是吃人的罗刹,他们一见到人就会追赶,抓住后吃肉喝血。罗刹就是要吃人肉、喝人血的。我们要是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哪有安全,哪有快乐啊!这多恐怖,多可怕啊!
还有把轮回比喻成火坑。在火坑里,哪有快乐?哪有安全啊?六道轮回处处都是这样,就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地方。我们现在做人也挺苦的。但是有时候感觉不到苦,因为已经迷惑了、颠倒了,把苦当成了乐,把假当成了真。觉得这里挺好,也很快乐。其实这里没有一处是快乐的,处处都是假的,都是痛苦的。但是人有时候认识不到,感觉不到,但这样不等于没有痛苦。
就像在前面所讲过的,地狱的众生会偶尔昏迷过去,他们认为这是最舒服的时刻,他们把这种状态当做了一种快乐。昏迷的状态怎么能说是快乐呢?同样,人不认为轮回是痛苦,但实际上都是痛苦的。
“若尚未止贪痴心,则成卑劣入恶道”:现在我们得到了人身,并且闻到了佛法,如果能用佛法断除贪心或痴心,就有解脱的机会了。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不断除贪心或痴心,以后还要继续在六道中轮回,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所以我们得到人身,闻到佛法,这是唯一的机会,大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一定要珍惜,让自己解脱,让自己成就。
虽然我们现在得到人身且闻到了佛法,具有了这种机缘,但这是非常不可靠的。为什么?无常嘛!我们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随时都有失去佛法的可能。虽然没有死,但是你会失去佛法。
生命是无常的,犹如狂风中的一盏油灯,随时都会熄灭。但我们根本没有想过今天会死,也从来没想过现在会死。人的生命是非常无常的,随时都会死。我讲过很多次,我们现在遇到了佛法,还有这么好的条件,这种机缘也是非常无常的,随时都会失去。一旦出现了违缘,就会失去。这个违缘是非常可怕的,有些是自己内心的违缘或自身的违缘,还有些是外在的违缘。外在的这些违缘都不算什么,也容易对治,但是自身的这些违缘,尤其是内心的违缘,非常可怕,很难对治。一旦出现这种违缘,会失去修行的机缘。所以大家一定要分秒必争,全力以赴,让自己解脱,让自己证悟。
放逸魔王之铁钩,虽于宝座宝伞中,
若无加以谨慎者,刹那迁入险恶处。
根据原文,这段偈颂这样翻译更合适一些。
“放逸魔王之铁钩”:放逸就像魔王的铁钩一样。
“虽于宝座宝伞中,若无加以谨慎者”:在宝座上,在宝伞下,给他人说法的法师,或给他人灌顶的上师,虽然显得德高望重,但若是自己不谨慎,不以正知正念去守护自己的三门,一旦放逸了,很容易堕落。虽然在法座上、宝伞下,滔滔不绝地讲大道理,但是一定要谨慎,不能放逸,一定要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
这种人更容易犯错误,因为很多人恭敬、赞叹,这也是一种麻醉,容易令自己失去理智,随身所欲,就容易犯戒,容易做一些错事,很容易堕落。在《大圆满前行》里有一个公案。有一位出家师,持戒非常清净,身边有很多弟子,给弟子们讲法讲得非常好。有一天中午,他看到外面有很多鸟雀,心里就想:如果我是个将军,能有这么多士兵,我就会消灭敌人……仅仅生起了这样的念头,后来真的还俗当上了将军,然后带兵战争,杀了很多很多人,最后堕入地狱,遭受了地狱的痛苦。他没有做别的,仅仅生起了这样一个念头,就产生了这样不好的后果。可见,如果自己不小心翼翼,不加谨慎,很容易堕落。
还有一种,以前的国王,现在的领导,算是人上人吧,也容易犯错误。像现在很多人贪污,前几天还很威风,现在进监狱了,甚至被判死刑了。若不注意、不谨慎,就是这样的下场。所以时时都要谨慎,提起精神,时时都要注意,以正知正念守护自己的三门,不要让三门放逸,不要犯错误,不要造业。
“刹那迁入险恶处”:放逸就像魔王的铁钩一样,一刹那就会把你牵入险恶处——最低劣,最痛苦的深处。虽然你是国王,是上师,但是也要注意。如果不注意,容易犯错误,容易堕落。
妙龄少女僧人敌,贿赂王法法官敌,
守护劣眷主人敌,此等怨敌毁诸众。
“妙龄少女僧人敌”:对于守护戒律的人来说,少女是最大的敌人。这是对男众来说的。对女众来说,就是“妙龄少男僧人敌”。
对于一个男出家师而言,少女是最大的敌人;对于一个女出家师而言,少男是最大的敌人。若是你能降伏他(她),这是最好的,否则就要远离。为什么说是最大的敌人呢?若是不远离,经常接触,容易犯戒。如果你有这种能力,自己不动摇,还有教化他的能力,就可以接触;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能力,就要躲得远远的。我们经常讲“少看,少联系”,这样就可以了。有的人想:看都不能看啊?是,看都不能看!这是最大的敌人。
现在快到像法时期了,虽然表面上看有出家人,有僧宝,但如果相续中没有清净的戒,这不是真正的僧。这就是快到像法时期的一种前兆吧。大家得人身不容易,出家更不容易。其实学佛、修行也不是必须要出家。如果自己选择了这条路,要出家,就好好地做一个出家人。如果真心想出家,想用这种身份弘法,那么出家有出家的要求,出家有出家的戒律,一定要遵照这些要求、戒律做,这样就会有功德,否则就不会有功德。
所以,作为出家人,不要接触异性。少接触,少联系,少看。有的人觉得看没有事,接触没有事。似乎没有事,再看、再看,再接触、再接触,然后就越来越不好了,就犯戒了,所以要远离。
“贿赂王法法官敌”:法官应该是客观公正的,若是受贿,就不可能做到公正,所以贿赂是法官最大的敌人。
“守护劣眷主人敌,此等怨敌毁诸众”:一个人身边会有很多人,会有人品不好的“劣眷”,要远离这种人,不能将他们留在身边。无论是上师还是领导,留这种人在身边,甚至保护这种人,会毁了自己。比如,当有人说他时,自己却护着他,不让别人说;总是听信这种人的话等,这样会毁了自己。历史上也有很多国王或大人物,就是被身边的人毁掉的。所以若是身边有这种人,不能保护,不能留在身边,要远离,否则会后患无穷。
众人财富如闪电,身如浮泡无常性,
我等陷于病魔中,甚多逆缘围困故。
“众人财富如闪电”:财富犹如闪电,非常无常。
现在的很多人都追求财富,其实犹如龙树菩萨所讲的,积财守财失财皆为苦。积累财富的过程是种痛苦,守护财富的过程是种痛苦,失去财富的过程也是种痛苦,始终都是痛苦。一般人都是这样,在积财、守财和失财的过程中,会造各种各样的恶业,将来要堕落恶趣,感受痛苦。
真正的财富是修来的,若是自己真正能行善积德,财富自然就会来。现在很多高僧大德,要的不是财富,但是这些都来了,即使不要也有,这才是真正修来的。他没有追求这些财富,所以也没有积财的痛苦。守财也是如此。一屋子的黄金犹如一屋子的牛粪,他不会在乎这些,所以也没有守财的痛苦。失财也是如此。一屋子的人民币或是美元,就是一屋子的废纸,他不会留恋的。对这种人来说,不会有任何的障碍,不会有任何的痛苦。
如果你没有超越财富,追求财富,执着财富,都是种痛苦。如果你真正超越它了,这些都没有什么,有也行,没有也行。财富犹如闪电,非常无常。也许今天是一个万贯家财的人,到明天就变得一无所有了,这就是无常;上辈子是个富裕的人,下辈子可能就是个穷人;上辈子是穷人,下辈子也有可能变成了有钱人,都是无常的。所以不要太执着这些,一切随缘,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我们有一句法语:有多大福报就享受多大福报,不要去执着,否则也是一种痛苦。
“身如浮泡无常性”:我们所执着的身体,就像水面上的水泡,看似很美,但是一碰就没有了,风一刮就消失了。
大家一定要明白:无论是身体还是生命,就犹如水面上的水泡般无常。这都是通过比喻来说明的。
“我等陷于病魔中”:我们都陷于病魔中。“病”就是疾病。我们都有疾病。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很健康似的。其实没有健康的,只要是肉体,就有病!血肉之躯,怎么能没有毛病呢?只是有的被发现了,有的没有被发现;有的感觉到了,有的没有感觉到而已。都有病苦!“魔”,我们的身心不自在,都是魔导致的。若没有魔,身心就自在了。让我们身心不自在的都是魔。魔有内在的魔和外在的魔。外在的魔是心的显现,这些魔很容易侵入身心。尤其是邪思邪见重的人以及肩神比较弱的人,很容易招魔。有各种各样内在或外在的鬼魔潜入我们的身心,让我们不得自在。
“甚多逆缘围困故”:在世间,做什么事都是违缘重重;在出世间也是如此,学法也是违缘重重。佛在经中讲,人都有自己的所愿,只有真正有福报的人,才能所愿皆成。若是福报不大的人,所愿是不会成就的,违缘重重,障碍重重。
现在有些居士上山参加百日共修,没有几天就出现违缘了;有些人剃度出家了,没有几天就出现违缘了;还有些人内心产生了障碍,对上师、对法生起邪见,信心不足。这些都是魔。
违缘重重,内外密的违缘很多。对于外在的违缘,我们一般都能看到,也能发现,但是也有看不到、发现不了的。内在的违缘,则是很难被发现和看到。尤其是密违缘,自己认为是好的,实际是不好的,实际是不对的。这就是愚痴到极点了,心迷惑到极点了,自己发觉不了。自己认为:“这都是对的,都是好的……”实际上这都是一种魔,是魔的化现。这才是真正的违缘,但是自己很难觉察。所以,违缘重重,真得很难!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学佛太难了,真正成就就更难了!虽然现在学佛的人相对来说多,表面上看似很精进,但是真正能成就,能坚持到最后的有几个啊?不会有几个的!所以说非常的艰难啊!
犹如风中之残烛,无有少许可依赖。
何故不思当来事,依然放逸安心住?
“犹如风中之残烛,无有少许可依赖”:风中的残烛很容易熄灭。同样,一切法都是这样,没有一个是可以依赖的,没有一个是恒常的,没有一个是不变的,所以大家别沉迷在这些当中,也不要去执着这些,一切随缘吧,缘来缘去,缘聚缘散。就像我们在电影院看电影一样,有些人也在那计较,但是比较理智的人就知道,都是演戏嘛,打就打,骂就骂……一切都是这样,都是如幻如梦,这叫成就,这叫大自在。原来如此!来了,去了,聚了,散了,生了,灭了,好了,坏了,自自然然,就让它自然地去发挥吧。这就是大自在!
“何故不思当来事,依然放逸安心住”:一切法都没有什么可依赖的,竟然还沉迷在这些当中,还执着这些,还不思维未来的事?其他众生就不用说了,我们这些人类就是这样,根本不去想死的事情,根本不想中阴身的事情,根本不想来世的事情。
去年我生病的时候才知道,真的还要面对死亡,还要面对中阴身,还要面对来世,这些才是头等大事,这些才是真正的问题啊!我们生活上、工作上的事,那都不算什么事,死亡是大事,中阴是大事,来世是大事,为什么不去想这些呢?
当时密勒日巴尊者为什么跑到山上?他说,当自己想到死亡太恐怖了,就害怕,所以跑到山上修行,最后他不怕了,因为他知道死的真相了,“原来如此啊”,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我们现在也都不怕死,但并非是因为明白真相而不怕,而是因为不明白而不知道怕,就是所谓“不见棺材不掉泪”!
自己要面对死亡,还要面对中阴身和来世,这些才是头等大事,这些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但是很多人都根本不想。谁想过今天死亡的事?谁想过中阴身的事?谁想过来世的事?“我会不会死?”“我死的时候是怎样?”“出现中阴身的时候,我会怎么样?”“我怎么面对中阴身”“我来世怎么办?”“我怎么准备来世?”……谁都没想过吧!这样还算个修行人吗?我们根本不算修行人!今天一天24小时内,我们根本没有想过死亡,根本没有想过中阴身,根本没有想过来世,所以我们根本不是修行人,根本不是学佛人。
真正的学佛人、修行人,应该时时刻刻都想到死亡,想到中阴身,想到来世,然后去做准备,准备面对死亡,准备面对中阴身,准备面对来世。既然我们不能逃避,我们就应该做好准备。只要做好准备就行了,到时候我们不会害怕,不会感到恐怖,不会手忙脚乱,这叫解脱。那时,自己能把握住,自己真正能自主,那叫解脱,那叫大自在!
但是,我们现在都没有这样做。不用说没有准备好,就是连想都没想过,大家想过吗?自己看看,如果没有想过这些,你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学佛人,你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是否是学佛人、修行人,就以这些标准来衡量。
为什么不去想这些?竟然每天还这样放逸,心里没有一点着急、害怕,还很安心似的。晚上一睡觉,睡得特别舒服,早上到七八点都还不想起来,再想睡一会儿;吃的时候更沉迷;玩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这就是所谓“乐着造,哭着受”,造业的时候,乐乐呵呵地造;受果报的时候,哭着喊着受果报。我们这些凡夫都是这样的。所以,自己好好反省,应该好好观察一下自己。
一切高贵终将堕,一切荣华终衰竭,
一切美好终丑陋,有为诸法岂未见?
“一切高贵终将堕”:即使再高贵的,最终会堕落的,这都是无常。
“一切荣华终衰竭”:即使再有荣华富贵,最终也会衰竭。
“一切美好终丑陋”:即使长得再帅、再美,都没有用,过几年就会显丑陋。
犹如现在草坪上长的小花一样,再过几个月就都没有了。帅、美都是无常的,一切都无常,一切美好最后终将丑陋。
“有为诸法岂未见”:有为法的法相就是这样的。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自性,大家别执着这些荣华富贵,别执着高贵的身份、地位,也不要执着男人、女人,再帅、再美也就如草坪上长的小花一样,过几个月就没有了。这些都没有什么可执着,可留恋的。一切都是无常的,一切都虚假的,所以不要执着。
自当反省深思维,设使如今未谨慎,
则己不知自过失,他人劝说亦难知。
“自当反省深思维,设使如今未谨慎,则己不知自过失”:平时不反省、不思维自己的所做所行、所言所语、所思所想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过错,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坏事,造了什么恶业。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思维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起心动念,始终不反省、不内观,怎么能知道自己的过失呢?怎么能知道自己所犯下的罪业?所以应该多思维、多观察,平时应该多反省。
“他人劝说亦难知”:身边有人劝说“你这样做不对,也不能这样说”,甚至指出他的过错,但是自己也很难接受。
他不知道自己的过错,更不会接受他人的劝告,还觉得自己很好,“我是一个好人,我是个善男子、善女人”……自己就是这样认为的。若是有人说他,就要生气,要打架了,“怎么这么说我?我哪儿不好?我什么时候犯错误了?”开始跟别人争吵。劝也没有用,劝不动啊!
现在的学佛人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劝也劝不动。“别这样,你选择的路是错误的,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他不听。作为一个上师,我说都不管用,都不听。自己根本不知道错,他人劝说也不接受,这种人就是无药可救。
大家平时应该多反省,多看自己,多思维观察自己的言行和起心动念,这样很容易发现自己的过错,别人劝也会接受。从现在开始,应该郑重、谨慎,任何时候都小心翼翼,注意。
“则己不知自过失”:我们每天都要忏悔,上晚课就是忏悔。但是很多人不愿意上晚课,不知道自己往昔造下的恶业有多深,也不知道自己当天所造下的恶业有多严重,没有这种动力,所以就不想上课。有的人虽然来上课了,但也是马马虎虎地跟着别人念。这种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也不知道自己所造下的恶业,所以没有惭愧心。还有一小部分人稍有点精神,看似法喜充满,但也没有去想自己所造下的恶业和所犯下的错误,只是想功德利益,想好的方面,在那自娱自乐,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法喜充满,还是没有明白。
忏悔时应该这样思维:“自己往昔所造下的恶业、犯下的错误就不用说了,即使是当天自己所犯下的错误、造的这些恶业,将来也会令我下地狱,甚至下金刚地狱……”这时心里恐怖,才会真正生起惭愧心,才是真正的忏悔。就如书上所讲,这时是汗毛竖立,热泪盈眶啊。
你们上晚课时,我有时候也来看看、观察观察,但是没有发现有这样上课的。新来的这些居士还好一点点,时间久了,就又都一样。在山上时间比较长的人,现在就快成为佛教油子了,根本就没有什么感应。如果自己再不小心、不调整,很容易变成佛教油子,最后通过佛法也很调伏、很难救度。佛法可以调伏任何人,任何人通过学佛都可以改变,但是佛教油子很难调伏。这种人因为时间长了,道理都懂,什么都会,可法没有融入相续,跟他讲再多的道理也没有用,传再殊胜的法也不起作用。这种人非常可怕,最后无药可救,即使贤劫千佛同时降临,也度化不了这种人。希望大家都不要变成佛教的油子!
有些人刚到山上时,经常流泪,有时因感恩而流泪,有时因忏悔而流泪,哭得不可自已,我在法座上都不好意思了。但是现在都不会哭了,好像眼泪已经哭干了吧?这种现象很可怕!所以大家一定要反省,一定要把法融入相续,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大家将来想弘法利生,也要有修有证,否则怎么能弘法利生呢?自己的这个容器没有东西,怎么灌给别人啊?因此自己有修证是最重要的,大家千万不要成为佛教油子!
相遇种种对境时,自心如犬无主见,
讥笑浅薄之人时,尚自以为得赞颂。
从世间的角度来讲,这是指不稳重的人;从佛法的角度来讲,这是指没有定力的人。
“相遇种种对境时,自心如犬无主见”:当遇到对境的时候,自己没有主见,总是跟着别人跑。这种人就像跟着主人跑的狗一样。小狗总是跟主人走,主人去哪它就去哪,主人干什么它也跟着干什么,自己没有主见。
从世间角度而言,不稳重的人就像芦苇一样,风怎样刮,它就怎么摇。风往这边刮,它就往这边摇;风往那边刮,它就往那边摇。这种不稳重的人是最不好的人。我特别喜欢稳重的人,不喜欢不稳重的人。不稳重的人是不可靠的,这种人不能太接触,这种人不能留在身边。
从佛法的角度来讲,不稳重的人是没有定力的人。现在很多人没有定力,说这个好就学这个,说那个好就学那个;今天跑这儿,明天跑那儿。
在前面讲过,智慧和稳重是做人的根本。麦彭仁波切把人比喻成一棵大树,树有树根,犹如树根般做人的根本是什么?就是智慧和稳重。如果没有树根,就不会有树茎、树枝、树叶、树花、树果。同样,如果没有稳重,就不是真正的人。如果没有稳重,也不会有其他惭愧、不放逸等等功德。所以稳重是最重要的。
从佛法角度来讲,稳重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诚心和一心,这是成就的根本。如果没有一心,心不诚,这个人是不会有成就的。所以要一心一意、诚心诚意,这是成就的根本,也是佛法的根。
如果没有一心一意,就不会有其他的功德;如果没有一心一意,就不会有任何成就。一心一意很重要。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如果不一心,在世间也是不对的,更何况是出世间呢?从佛法角度来讲,一定要诚心。
“讥笑浅薄之人时,尚自以为得赞颂”:有些人的所谓赞颂,从世间的角度来看,就是玩笑、讥笑,但是有些人听到了之后,还觉得是别人对自己的赞颂,还洋洋得意。
从佛法的角度来讲,当听到别人说自己有什么功德、怎么怎么好时,就觉得自己就是那样的了。其实不是!别人心里都很明白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但是现在很多人都爱听这种假话:“你多年轻,多美……”自己年轻不年轻,自己最清楚;自己美不美,自己最清楚。但是有人被他人这样一吹,就越吹越高,越吹越飘。
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不稳重,没有定力,这都是一种很大的过失。
如物过秤知轻重,如是二规衡量时,
以彼所显之成绩,推知众人之贤劣。
物品用秤称过,才知道它的轻重。同样,以《二规教言论》所讲的这些功德、做人的标准来衡量、观察,才知道自己是个好人还是个坏人,自己是个善人还是个恶人,自己有功德还是没有功德。否则,若不这样衡量,自己是不会知道自己的。
为什么我们要学这些经典、论典?就是要通过这些观察、衡量自己。以前也讲过,佛法就像镜子,用它照自己,才能照出自己的真面目;佛法就像秤,好好称自己,才知道自己的轻重。
我们都有这个毛病,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有时候像个好人,有时候像个坏人;有时候像个善人,有时候像个恶人。自己有没有这种感觉?我有这种感觉。有时候感觉自己像个好人,感觉挺好的;但有时候真像个坏人。有时候感觉自己像个善人,“我多好啊”;但有时候感觉自己像个恶人,一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谈举止,对自己也是很失望的,自己也是一个真正的恶人。有功德和没有功德也是如此,自己去衡量、观察才会知道,否则不可能知道。
通过观察,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好人,那你做了多少好事?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善人,那你做了多少善事?若自己做的坏事太多了,自己这辈子造的恶业太多了,那你就是个恶人,你就是个坏人。
就要看你自己所做的这些,衡量一下,才会知道自己是坏人还是好人。有的人说:“我要学佛了……”这样一坐,真的像个菩萨。有的人头发一剃,红法衣一穿,好像一夜之间成佛了似的……自己以前造的恶业都忘了?不可能一夜之间成佛吧!
当然也有一夜之间成佛的,就像以前印度的恩扎布德,就是一瞬间成佛的。但你是不是这种人?你是不是成佛了?这个要自己看。如果你没有成佛,你自己所造的那些恶业、坏事还是在你的相续中,还是你这个人做的。
有些人真的有这样的毛病,一坐就成菩萨了似的,头发一剃就成佛了似的,自己什么过失也没有,只看别人的过失,“这个错了”“那个又错了”。只看别人的过失,难道自己就没有过失了?其实,只剃掉头发,没有什么意义。把头发剃了的同时,是不是同时将一切烦恼都剃掉了,都没有了?如果是这样,那你剃头也有意义了。否则,如果烦恼依旧、习气依旧,你天天剃头发也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大家自己应该多反省自己。
有些人学佛很晚,有些人出家也很晚,在你的一生当中,杀生、偷盗、邪YIN什么没有做过?自己所做的这些坏事、恶事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消掉,为什么不反省,为什么不忏悔?这是很重要的。不能仅仅剃个头发,在这里上过一两堂课,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什么都烟消云散了似的。这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你不去反省、忏悔,到死亡的那天,堕落的时候,你会后悔的!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我们在这儿念经的时候,应该念自己的过失、过错。我们剃头的时候,也要剃除自己的过失、过错。发心“我再也不能有这些过错,以前所做过的这些恶事,都忏悔!”这样我们学佛、出家才有意义。
只有以这些教言进行观察、衡量,才能知道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善人还是恶人,自己到底是功德大还是过失多。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