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莲居:《心经》讲记
佛说《阿含》十二年,继说《方等》八年,然后说《般若》二十二年。《心经》三百字,包括《大般若经》全部。 《心经》译本,在清以前可考者有七种。常读是玄奘大师所译。玄奘大师取经时,从玉门关出,有三百余人,归时仅一、二人。玄奘出玉门关后,困难重重,无法前进,有老人授此经,乃克服困难到达印度。玄奘所译最完善,文字少而摄义多。 今日讲述是经,当前之法会,实甚稀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题这几个字,可包括一大藏教。若能明得,即明得大教。 般若是体,波罗蜜是用。若非波罗蜜,则般若何用? 般若有三:一文字般若、二观照般若、三实相般若。 波罗蜜有六,曰: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般若。亦可分为十。 “般若”,译为“胜妙智慧”。人人本有,不从外来。名为自性、真如、菩提、圆觉、方便,均可。乘般若船,才能度生死海。 “波罗蜜”是“到彼岸”。此岸是生死,彼岸是涅槃,中流是烦恼。 般若的反面,是无明、愚痴。般若既是本有,为什么当前是无明?这是由于,背觉合尘即无明,转识成智即般若。 能参加今日道场,皆多生因缘。善根、福德、因缘缺一,皆不能参加,此道场真百千万劫难遭遇者也。 “观自在”,即观世音。慈观、悲观、智慧观。梵音、妙音、海潮音。《观音赞》(大师所撰)如能体会很好。 最要注意者是般若。如何下手?实相是体,文字是相,观照是用。由文字而观照,而实相。 六度皆能到彼岸,但均不能离般若。例如布施,施小孩以刀、以有毒菌食物,则不可。布施如三轮体空,则可到彼岸。余例此。 怎么能一门深入到彼岸?非般若不可。 云何般若?曰:观自在。 佛法可以少文而得多解。“观自在”,“观”用目,可以用耳,指慈观、悲观、智慧观。 观什么?曰:观自。什么是自?身体是自否?那是假的。要紧的是观自己在不在。一切时中不失正念,不离佛法,则在。 观汝自己在不在,是初下手方法。常常在,则一根还原,六根解脱。如不知观自己,不知自己在不在,则不能算入门。 修行人须经过多少困难、失败、流泪,才能入门。六祖是一超便入门。 行者第一步从观自在入手,观自己念头在不在,有哪些毛病和习气。 最要紧的是破我执。根本问题是改造自己,成就自己。不能护疼,哪里疼,哪里下针。 度烦恼必须般若,观自己在一切时中有无把握。菩萨炼心,如矿师炼矿。矿石成金后,不复成矿。 “菩萨”,具名“菩提萨埵”,“觉有情”义。 不能观自己,不能自觉,则不能觉他,则不名菩萨。 “深般若”的“深”字应注意。众生浅见,不深则不能入门。不圆发三心,则不是佛教徒。 三心者:一、直心,直中也有方便,不得其直也造业,无般若也不行。二、深心,不能停在表面,深心也离不开般若。三、大悲心,无般若也不能解决问题。 三心未发信非深,故不能称为佛教徒。三心都不能离开般若。 能“行深般若”,则“照见五蕴皆空”。应知是用“照”,不能用想。“照”是智慧,不起分别如镜。 为何用“照”?太末虫能缘一切,唯除火焰。妄想无孔不入,独不能缘般若。起心即错,动念即乖。故不能用想。 这些话等于佛说。 经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均指般若。 黄念祖我敢保险他永远福慧双修。(大师说法突有这么一句,必有机缘,故照原抄写,以存其真。) 观自在,就是看这句在不在。时时有佛号,便得大自在。彼佛何故名“观自在”?以忘我故,到处无碍。 这句佛号即是真般若,这是最密的核心,是剥芭蕉所见的心。 这句佛号须平平妥妥才算,如与妄想混合则不算。 分别是业识,识是染,照是净,照才能知五蕴皆空。五蕴中,“色”是色法,“受”等是心法。 “色即是空”,是对凡夫说。“空即是色”,是对二乘而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大乘菩萨境界。能照见五蕴皆空,即能除一切苦。《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六百卷《大般若经》可精炼为一部《金刚经》,《金刚经》又可精炼为《心经》,全部《心经》可归入一句“观自在菩萨”,这一句再归纳为一个字——“照”。 众生有两条路,入苦或出苦,也即是成就自己,或毁灭自己。两条路分明甚,何去何从,各自勉旃。 盼大家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检点起来,自己几十年光阴,究竟花到哪里去了?取得了什么?每付之一叹!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