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法师:行住坐卧搬柴运水生活之中处处是禅
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在一种强大力量的推动下,在生活的轨道里转开了:上学、考试、升学、就业、婚配、生儿育女,一环接一环,没有喘息的机会,总是要你往前走,总是要选择,或者这样,或者那样。选择后有一系列的后果要承担,比如职业,选择了教师,那就要备课、吃粉笔灰,跟着找对象,自我介绍第一句就是“我是教师”,由此你的婚姻就一定会按一种路线发展。这就是人生,就是生活,有人形容像是背着石头唱戏,很累很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萨特用“虚无”描述人的存在,这种虚无是巨大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人身上,无法逃避,因为你总要选择,总要往前走,想开小差是不可能的。你能什么事都不做,但不能什么都不想。 面对这样的人生,很多人都想:能抽身到另一个星球上歇几天假就好了。这就是超越的问题,解脱的问题。人们生活的问题无非是要解决吃、穿、住、行以及家族、种族的繁衍,而解脱和超越则是人的终极关怀。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我是谁?如何获得自由?这些都是宗教所要解决的。几乎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或者是巫术,或者是发育完备的宗教。基督教许诺幸福圆满的千年王国,伊斯兰教提供真主安拉的庇荫,而佛教说:“人生是苦的(空虚),充满烦恼,但如果放下执着,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是谓现证涅槃。”禅宗最充分地发扬了佛教的解脱说,它要我们当下放下、无分别,凡夫就是佛,娑婆世界就是净土,在繁忙的人生中就能实现最大的自在。 “生活禅”高扬禅宗现证涅槃、见性成佛的主题,提倡在生活中观自在,在繁忙中证解脱,在纷纭尘世中实证自在无碍、空灵澄澈的禅境,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心经》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了这一点,《心经》开头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一句是《心经》的总纲,后面从不同角度反复解释什么是“五蕴皆空”。这句里“照”字译得十分传神。什么是“照”呢?本来存在的事实,因为没有光明就乱分别、瞎摸索,开关打开,光明显现,露出庐山真面目:“哦,原来是这样,是五蕴皆空。”可见“五蕴皆空”是一贯的,不是观自在菩萨的创造发明。“五蕴”与“空”本来就是不二的,它们不是两样东西。前面讲过,因为执著和分别,凡夫的世界处处是矛盾,而《心经》劈头一句就把一个最大的矛盾弥合了:五蕴皆空。五蕴即空,空即五蕴;五蕴不异空,空不异五蕴。五蕴是色、受、想、行、识,概括了人的感官、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这就是人的生存的全部内涵。空是超越,是解脱,是觉悟,是自在无碍。五蕴皆空,就是:存在与超越不二,生活与解脱不二,入世与出世不二。 《心经》把许多宗教家头痛的问题化解无遗,它劝导人们趋向当下最真实的解脱。空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只要不分别不执著,则当下还家,净土就在目前。所以观自在菩萨照见了五蕴皆空,就度过一切苦厄。其实这时是“本来无一物”(“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苦集灭道”),无所谓苦不苦,无所谓自在不自在,因为心无挂碍,也就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了。 《心经》将“生活禅”的旨意揭示无遗:禅本来就是生活的,它要我们在行住坐卧、搬柴运水中证解脱得自在。只要我们勇于认取承担本有的佛性,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禅、时时是禅。生活在现代物质文明中的现代人,五蕴不空(执著),心有挂碍,在狭窄的盒子楼中,在污浊的工业废气中,在各种人际关系的紧张中,累得喘不过气来,毫无自在可言。“生活禅”告诫人们,不离生活观自在,以清凉的心态建设真善美的人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