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黄念祖:无量寿经(第24集)


 2015/1/1    下载DOC文档    

  我们这几次都是在讲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种种庄严,这种种庄严当然都是些事相,所以有人总感觉净土法门跟《金刚经》的般若好像融通不到一块,是两回事。先师的《净修捷要》中有两句话,「托彼依正」,就是藉著,彼是彼土,彼土的依报、正报,这是托彼依正的意思。托彼依正做什么?「显我自心」,来显明我。这句话谁在这想到就等於就是谁,每个人,这个我字,都是第一身,显自己的心。所以这不是心外取法,种种的依报、正报,无量寿,无量光,种种泉池、宝树,都是说的自心。所以我们先要有这样一个提纲挈领的认识,这才是真正的信入净土法门。

  第十二品,「光明遍照」。「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威神,底下可以看出来,这个威德神妙,威神和光明是最尊,没有再尊贵的,所以佛称为至尊。而阿弥陀佛又是至尊里面的最尊,是第一,是十方的佛所不能够赶得上的佛的光明,所以称为「光中极尊」。望西,日本净土宗过去的大德,他就设问,「佛果平等」,《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怎么出现了不一样?望西的回答他就说,「常同常别」,经常是同,同时经常是别。这四个字道理很深。所以我一学法的时候,我的上师就说两句话,「於差别中解无差别义,於无差别中解差别义。」经常是有差别,有差别义就是异。所以在我刚才拿这本书,《净土资粮》里头,在这个地方讨论得很详细,都是同的。打个譬喻,故宫珍宝馆许多珍宝,我告诉你都是一样的,都是金的,这句话成立。实质上是不一样的,这是盆、这是碗、这是塔、这是佛,佛跟佛又不一样,这是什么佛,那是什么佛,种种差异。刚才我说是同,成立;刚才我说不同,有差异,成立。所以常同常异就是这么讲。我们这个形式逻辑,承认同就不承认异,承认异就不承认同,而不知道同异是常同常异。「诸佛妙德,内证虽同」,但以本愿的关系,发愿有大小,所以光有胜劣。都是本於他的本愿,因为佛在心中发愿就是要绝胜诸佛。不是想我必须拔尖,我必须要超过一切佛,有这个思想,那就是魔。为度众生故,因为这个光它要起作用,要度众生,要给予众生最大的真实之利,所以才需要这个光明要殊胜。

  底下就说,「遍照东方恒沙佛刹」。佛的光明可以照东方恒河沙佛刹,印度的恒河,恒河的沙子数不清,能照东方恒河沙数的佛刹,那些佛土。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佛土,是一个佛刹,恒沙佛刹就是恒沙那么多个三千大千世界。东方是如此,「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八方和上下就是十方,正的有四方,四个犄角上又四方,就八方,加上上下就十方,都如此,佛的光明都能照到。这说明佛的光,所以称为无量光。「若化顶上圆光」,佛有的顶上现圆光,我们看佛像都顶上有个圆光。圆光的大小,「或一二三四由旬」。由旬这个里数是不能很准确,是古代印度帝王行军一天的里程,有说相当於现在咱们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等等的说法,总之是四五十里地、五六十里地,这样叫由旬。有的就是一个由旬、二个由旬,几个由旬那么大的光,有的会百千万亿由旬那么大的光。佛的光明,有的照一二个佛刹,有的照百千个佛刹,大小不一样。唯独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顶上圆光也是这样。

  而且底下就说明,「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於什么?本於他前世求道的时候所发的愿的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等到成佛的时候,「各自得之」。所以愿是不虚发,愿就要产生力量,成为愿力,最后都要实践自己这个愿。不是一个空想,空想称为空愿,狂想称为狂愿,那有什么功德?愿就一定要产生出力量,这个力量就能够实践你这个愿,愿和力是一致的,所以就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等成佛的时候,得道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这样形成了,不是你找设计师给你安排一个图样,不是预计的。「阿弥陀佛光明善好」,光明之善,光明之好,「胜於日月之明」,超过日月(后头有超日月光得要详细讲)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这一点,我们是学佛的,应当重视,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一直到最后「不思议光」,这就出现了十二种光的名称,所谓十二个光名也称为十二光佛,总之都是无量寿佛的名号。所以无量寿佛,亦号(也号),都是他的名号,也号无量光佛,以至最后不思议光佛。这在《首楞严经》我们可以找到,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位菩萨,一起来在佛前说他们成就的经过,我回想到过去恒河沙劫以前(多少劫,那不是十劫,我们说十劫是示现,这个地方又有一个证明),在多少劫以前,恒河沙那么多劫以前,有佛出世,名字叫无量光。你看无量光佛不是恒河沙劫前就成佛了吗?「十二如来,相继一劫」,你看跟这地方是合的,有十二个如来相继成佛,於一劫之中出现,最后佛名为超日月光。有无量光、超日月光,这两个名号都在这十二光佛里头。「彼佛教我念佛三昧」,是从恒沙劫以前的无量光佛,大势至菩萨从那学到了念佛三昧。所以大势至菩萨是净土宗的初祖,真是纯修念佛的。观音还不是,观音是耳根法门。这是十二光佛。还有密部的经典,坛城里头有「十二曼陀罗大圆镜智宝像」,所谓阿赖耶识转为大圆镜智,转识成智就成佛,有大圆镜智的宝像十二个,「其名为」,名字是什么?「一切三达无量光佛」,第一个,还有最后是「智力三明超日月光佛」,十二个,这都和《无量寿经》是一致的。至於《唐译》多一点,《宋译》多一点,这是开合不同,把一个名号开成两个。十二译还是多数,咱们这个经的译本也是多数,你要跟别的去证明也是相通的,所以我们还是遵从十二光佛。

  第一,我们讲「无量光佛」。昙鸾大师,现在我们中国净土宗祖师里头没有昙鸾大师,没有道绰大师,这个今后必须得更正,古代的时候有昙鸾大师,后来就变成没有,这是一个不妥当之处。昙鸾大师在《论注》里头发挥净土宗玄旨非常透彻,这是一位大德。每个佛他都作了一个偈子,十二光佛他有十二个偈子,他不但有《往生论注》,还有十二个偈子,都非常之圆妙,非后世的人所能及。「智慧光明不可量,故佛又号无量光」。阿弥陀佛号无量寿佛,怎么又号无量光?因为佛的智慧光明是不可称量、不可计量、不可思量,所以佛又号无量光。因为光明超乎你的思量,超过你思量就无量,无量光。「有量诸相蒙光晓,是故稽首真实明。」这两句话更深有义趣。底下我说的,「大师此赞,深契圣心」,这个赞合乎释迦牟尼的本心。他指出光明是什么无量光,我们不要看这是个事相,这就是智慧,智慧、光明是不二的。为什么可以这么说?是故稽首真实明,这个明称为真实明。所以我们看古人的东西,我们要一个字都不能放过,不懂就存疑,不要自己随便笼统的用自己的思想就做解释,就猜。统统讲的都是真实,首先就是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之慧,真实之利,这些都真实,今天昙鸾大师说的真实明也是真实。由此可见,极乐的依正果报是纯一真实。当然是如此。所以弥陀的愿,咱们讲过了,「一切皆成佛」,不仅仅是有情,无情也都成佛,一切皆成佛,和《楞严》的一切事究竟坚固。所以这个光明,光明就是佛、就是真实。这里引禅宗,所以这一段的文字,叫讲演的能力,我也就不够用了,也只能够说到这个地方。

  底下引禅宗的话也是如此,「只以此光宣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不离是光说是法。」一般学禅的人一看,讲放光,那就认为你是著相。大慧是禅宗一个中坚的人物,不然禅宗就灭了。在宋朝,大慧指出一个参话头的方法,大家都参话头,又存在了若干年。现在连参话头根器的人都少了。只以此光宣妙法,一切都可以宣法,水、鸟都可以作佛事,极乐世界放香,香可以作佛事,水的波声、风吹树的音声,都在说法,不是都在作佛事吗?而这个地方说只以此光宣妙法,而且光它有极殊胜之处,所以这部经一开头就是放光现瑞。众生就是愚痴,愚痴就是黑暗,无明的对面就是智慧,智慧就是光明,破暗。而且凡是大家有修持的人都会有这种经验,只有在你自心极端虔诚、极端清净,离一切念而不断灭的时候,在这种情形之下才能见光。当你见光之后,所给你增长的是更加的虔诚、更加的清净,这就是光明在宣妙法。只以此光宣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这个是法就说的是真实法,真实法是什么?就是这个光明。不离是光说是法,不离这个光明来说这个法。所以念佛时即是见光时,见光时即是见佛时。是法就是真实法,就是真实之际;不离是光说是法,表示智慧和光明不二,而且这个光就是照用,本体的照用,就是真实的慧;只以此光宣妙法,就正是惠以真实之利。后头就可以看到,哪怕三途极苦之处,见到佛的光明,他的苦顿然就休止,他这个光惠以真实之利,这是光的妙用。所以「有量诸相蒙光晓」,因为这个智慧光明的真实明,他就能开晓诸相,一切的相都能开晓、开显,这是一个意思。众生也是一切相中的一种相,所以也就使得一切众生得到开晓,也就是一切众生蒙这个光的真实之利,也能明晓了达真实之慧。所以只以此光宣妙法,这个意思就在这。

  而且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若遇阿弥陀如来平等光照」,底下省了一些原句,「是等众生」,众生如果遇见弥陀的光照,「种种意业系缚,皆得解脱」,在意业上的种种系缚,就思想上搞不清楚,缠缚,都解脱了,「入如来家」。这思想上的扣,要解个扣就是多少劫有时也解不开,皆得解脱,这了不起的事情!所以禅宗不可思议就是顿然间给你解掉一些。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意业」,究竟将得到如来平等的意业。这就是说遇见如来光所得的利益,这在《往生论注》里头昙鸾大师这么说的。这就是「蒙光晓」,蒙光晓解脱这些系缚,才能得到真实之利。这里引了昙鸾大师的话,引了大慧禅师的话,我要再多说就更变成画蛇添足了,只有大家自己去参。

  「无边光佛」。昙鸾大师的偈子,「解脱光轮无限齐,故佛又号无边光。蒙光触者离有无,是故稽首平等觉。」这些偈子,过去这些东西在中国一段时期中中国没有了,所以我们古时候,明代这些大德没有见到这些著作,现在我们从国外又得到。所以现在大家要知道,这些因缘有的时候我们超过古人,像我们能看到这些净土宗的佚书,古德没看到的,这是一个超过古人的地方,莲池、蕅益就没见过这些,他要见到他早引了。佚书,净土宗的佚书有十来种,都回来了。《无量寿经》一直没有善本,现在有善本了。这是我们超过古人的地方。因缘,不是说我们的善根,咱们的善根比古人差得多。做解释的人很多,昙鸾大师这个赞子是比其余的人都殊胜,别人的解释我们就不引了。无边光,他直接解释为是解脱光,别人解释没有边际、广大,这个就从字面上解释,昙鸾的解释是解脱。解脱,严格的念解(音谢)脱,解脱是涅盘三德之一,法身德、解脱德、般若德。这是解脱光,无边光就是解脱光。而称之为轮,轮是「圆具之义」,轮是圆的,即然成了一个轮子,你看咱们自行车的轮子多少根辐条,要折了两根辐条你就不好办了。轮就是圆具、具足,解脱光轮就说明解脱德的圆满具足。首先我们把这个解脱光轮解释出来。「无限齐」怎么讲?限是局限;齐,《齐物论》,相同就是齐。没有局限,也没有能跟它同等的,这个称为无限齐。

  「蒙光触者离有无」,有是一边,无是一边,所谓边见,要不就说有,要不就说无,光一照你就离开了有无二边,离开一切边,边和中也都离开,究竟解脱。因为它离有无,所以究竟解脱就称为解脱光,这才是无边的意思,这个解说得很好。也就是《论注》说,蒙光一照,得毕竟平等意业,得到阿弥陀佛毕竟平等的意业,平等之中当然就没有一切边见的差别。最后就说,「是故稽首平等觉」,又是平等。所以我们要来顶礼,顶礼谁?顶礼平等觉,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汉译的《无量寿经》就称为「清净平等觉」,称如来为平等觉,平等觉就是佛的名号,觉就是佛。称佛为无量清净佛,又称为无量清净觉,觉就是佛。这个经叫做《清净平等觉经》,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的意思,阿弥陀佛的名号。所以这四句来看,无边光者就是离开一切边就解脱,而且圆满具足这个光,没有局限,没有能相等、相比拟的;蒙光接触到光的都离开有无,得到利益,所以我们顶礼平等觉,离开这些边,从容中道。

  底下,「无碍光佛」。昙鸾的解释,光说到无碍,这光云,光和云是相连的,有时候放光,有时候现一切云相,很吉祥。先说云相,不是世间这些云的形像。光和云都没有碍,和虚空一样,故佛又号无碍光,所以佛叫无碍光。「一切有碍」,众生就是有碍,不得自在,处处都有碍,「蒙光泽」,泽是恩泽,你要见到光就得到光的恩泽,都可以得到恩泽。「是故顶礼难思议」,顶礼阿弥陀,难思议。这个意思就是说光如虚空,所以就表示它无障碍。它本体常寂,虚空就寂,在虚空中没有所作。然而跟虚空又不同,它妙用无穷,众生遇见光就得到恩泽。妙用无穷,自在无碍,而光明遍照,一切有情都蒙受光益,所以说难思议。这就是无碍光。

  「无等光佛」。《魏译》没有,《魏译》它是称为「无对光」。对和等也是相等的意思,这就是翻译的不同。所以我们就把昙鸾大师赞无对光的搬到这来,一样的。「清净光明无有对」,没有和它能够相并的、相对的,能够作对的,能够相同的,清净也无有对,光明也无有对,所以佛称为无对光。无对就是等,对等,没有对等,就是绝待,没有对待。绝待这个事,文字是解释不了,用世间语言说就是绝对,因为这不是相对的,这是绝对,那就没有对待。可是大家要知道,你说个绝对两个字,所以有人说得很好,说个绝对早已是相对了。绝对跟相对就是一对,它就有对,你说个绝对,它已经有个相对了。所以这个是语言达不到,这些道理只有自己好好用功,好好读大乘,得自己去参。「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你从眼睛、耳朵里进来的,今天大家所听到的,不是你自家的珍宝,需要自己参。

  这有引一个解释,这个解释只有大家自己默默的去体会,但是这一段《楞严经》来说明无对,这个确实是相当恰当。《楞严经》佛就问文殊,你是不是文殊?这问也很怪。文殊怎么答?问他是不是文殊。文殊答:「我真文殊,无是文殊」,我真的文殊,没有什么是文殊。底下我没有全引,再底下说,「若是文殊,则二文殊」。所以有人说《楞严》是假的,我刚学佛的时候,才二十几岁,在重庆遇见我舅父梅老居士,我就问他,你对於这个事怎么看?他头一句话,谁能假得出?这是第一句,谁能假得出。假的也好。这就把这些佛学家给破掉了,钻固执、考证,谁能假得出。我真文殊,无是文殊;若是文殊,则二文殊,这个意思就绝待了。我真文殊,没什么叫是文殊,我要是文殊的话就两个文殊。大家能不能体会文殊这话的意思?这个是粉笔吗?是粉笔。是粉笔就是两个了。这个是粉笔,它是粉笔,不就两个吗?真文殊,没有什么是不是,说是说非都是些落二落三的问题。这个光它是无等光,绝对的。所以无等光佛意义很深。今天这一段很多东西,我们的语言也只能说到这,苦於舌头太短。而是广长舌相也不能说,说不清楚。所以三世诸佛只得口挂壁上,三世的佛都把嘴挂在墙上。所以到了最殊胜的地方,非言语所能宣。所以称为不可思议,你不能议论,不是有个什么限制你不许说,你就是可恨娘生的舌头太短,说不清楚。

  「常照光」。在《魏译》是「不断光」。我们这个就精练一点,别家的一些注解做为参考,我就不说了,大家书上有。我们只选精华的,昙鸾的,「光明一切时普照」,寂而常照,在一切时间普遍照,「故佛又号不断光」。这就是常照光的意思。

  底下,「清净光」。昙鸾大师说,「道光明朗色超绝」,这个是道光,不是凡情的俗光,火、珠子、日、月这种光,由於道而产生的光。它是明朗,很明朗,就跟我们世间的这些光,显然有不同。色超绝,光中有种种妙色,《观经》讲,一个光中有多少种微妙的颜色,超过一切;绝,那就是不可及。所以称为清净光。「一蒙光照」,这个光只要一照,你罪垢就消除了,都能得到解脱,所以我顶礼阿弥陀如来。《往生论》说,极乐世界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是什么句?清净句。阿弥陀又号为清净佛,就是清净句。清净句是什么?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切光都是法身,也都是我们的自心,所以才能有如是不可思议的妙性。但是我们现在应该惭愧,我们有这么殊胜的妙心,现在就是还没有开显。

  「欢喜光」。昙鸾大师说,「慈光遐被施安乐」,遐是遐远,由慈心而生的光照得很远,能够布施给众生安乐,「故佛又号欢喜光」,众生得到安乐就欢喜,所以又号欢喜光。

  底下,「解脱光」。这个就没有注释,这是从《宋译》里头来的,《魏译》没有。这些古德他们只是从《魏译》下手,《宋译》昙鸾大师他没见著,《宋译》还没出来,古师都没有注解。所以现在就是把这个里头,《魏译》有两种光,炎王光、无称光,昙鸾大师的赞,我们来体会这个解脱光。一个是「佛光照耀最第一,故佛又号光炎王。三途黑暗蒙光启」,在三途之中,三恶道里头,这黑暗,地狱中是黑暗极了、臭极了,蒙光都得到启发,「是故顶礼大应供」。这个正好,这个光,三途都蒙光启,这是解脱的意思。第二就是「神光离相不可名」,神光是离开相,所谓是当相离相,当相即道,这也是密宗的道理。当相即道,即事而真,不需要超乎这些事才是真,事就是真。所以《楞严经》,一切事究竟坚固,事就究竟坚固,一切事都究竟坚固。所以这才可以跟《圆觉经》那些个大不可思议的道理才能够相合。所以大乘佛法不可思议。这是神光离相,离开一切相,这光本身离开我们世俗的这些形像,不可名状。「因光成佛」,因为光而成佛。光也很直、很明显,但是它又离相,神光又离相。所以神光离相、因光成佛是指自觉的德,因为光而自觉;佛光第一、三途蒙光是觉他的德,也就是解脱了,是达到解脱了。这两个合在一起,你必须自觉才能觉他,就是解脱光的德益。实际上光,这个离相的光经常在摄受我们,摄受念佛的人不舍,大家要知道。现在种种的所谓这种群魔乱舞,很多邪说异端,到处都有陷坑,到处都有定时炸弹,大家还都很平安,这里有佛力加被在里头。我们为什么一直走上正路,没有入邪途?这很不容易的事情。这就是解脱德,蒙光的加被。

  底下「安隐光」,安隐就是安稳,身很安,心很稳。五浊恶世,八苦交煎不能来干扰你,这个就安;山崩地陷你也不动摇,这就是稳。安稳快乐是什么意思?就是「寂静妙常」,寂静而妙常是最大的安乐。「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寂灭为乐那个乐才是真乐。所以安稳光。寂静妙常就是常寂光。寂灭为乐就是安的意思,三际一如就是稳的意思。阿弥陀於寂静妙常之中(常寂光中),光明普照,令一切众生安稳快乐,所以叫做安稳光。

  「超日月光」。昙鸾大师说,「光明照耀过日月,故佛号超日月光。」正好有一部《超日明三昧经》,讲日明三昧,它里头说,太阳的光照不过铁围山,两个铁围山之间的地方太阳光就照不到了。铁围山到底是什么,现在很难知道,不过我们可以想像到,有很多中微子在空中,许多中微子密集而形成的一些屏蔽,这就可能是铁围山。一个是日光不能照透铁围山的那一边去,一个就是说不能照人的本心。天天大家太阳照,谁也没有觉悟,太阳出来,黑暗消了,看见东西,但是自心是什么自己不知道,太阳就没有用。所以这个三昧,超日明三昧的好是什么?它能普照十方,它能透过铁围山,一切不能障碍。而且能让大家,「三界五道」,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五道就是六道,把阿修罗打开了,「靡不彻畅」。这个就是说超日月光就有这个殊胜,它能照人心,让你心中能够明白。得到这个三昧是如此,何况弥陀光明?弥陀具足一切三昧,所以佛就号为超日月光。

  最后是「不思议光」。昙鸾大师说,「其光除佛莫能测」,不思议光这个光除了佛之外,大菩萨也不能测。所以就是如此,这许多境界,佛的实报庄严土,有的是为他的,这一切大菩萨他受用的,菩萨登地之后所见不一样。但佛有自受用的实报土,一切菩萨不能知,我自受用。这个光除了佛之外,一切大菩萨莫能测,所以称为不思议光。这个光,不思议就是不可思议,我们《阿弥陀经》的名字,原名「为《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又《鼓音声王陀罗尼经》曰:尔时」,当时,就是法会上说法的时候,「十方恒沙诸佛」,十方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都称赞,你看看多少佛,就是只要说到极乐世界,十方佛都赞叹,称赞这个安乐世界,称赞安乐世界所有的佛法不可思议,「神通现化、种种方便不可思议」。底下这两句很好,希望大家接受下来。「若有能信如是之事」,如果能有人,你能相信这样的事,「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以真正能信净土法门的人,也不要自轻自己,应该好好的珍惜,要放光明,要救度世间,要自己真正取得成就。不光是说,我们最要紧的不是你在那说,而最要紧的是示,你要真正往生,这个示比你说重要。你讲了一辈子经,临死的时候是种种的这种横相,那恐怕就不妥当了。「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得业报亦不可思议。」这一点就给我们现在能够信的人一个授记、一个证明,你只要能信,你就是不可思议,你所得到的果报是不可思议。以凡夫身到极乐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这个不可思议,这是不可思议的果报,哪里是能得的到的?十方世界没有的。所以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能信就有这么大的功德。还有今天信,明天能不能信?所以要坚持,坚持信下去,你就一直是不可思议,你的果报也就不可思议。

  《弥陀要解》里头讲不可思议,我们挑最精华的给大家介绍,有五种,《弥陀要解》里头讲五种。「一、横超三界」,不要等你断惑,见惑思惑全不断,断了见惑证初果,思惑慢慢断证四果,咱们断不了,不断惑你就往生,这是一。二、生到西方凡圣同居土就「横具四土」,实际其余上三土也生到了。第三、「但持名号」,你只要持名,不需要你打坐、不需要你观想种种方便。第四、「一七为期」,有一个礼拜你真正用功,不需多劫多年多月多生。第五、「持一佛名」,你就念一个佛名,一切佛就护念你。大家要知道,念佛的人佛就护念,大势至菩萨首先就护念,阿弥陀佛派二十五个菩萨来护持你,实际说「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所以这个是说的不可思议的功德。

  再有一句话很要紧,《弥陀要解》,蕅益大师是一代大德,古今稀有的大德,「行人信愿持名」,你深信、切愿还持佛名号,怎么样?这句话好极了,大家都可以把它写在屋子里头,「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你就把佛的功德全部摄受过来成为你自己的功德。你只要信愿持名,你就全摄佛的功德成为你自己的功德。所以这个也就叫做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这也就是咱们这个经中所说的惠以真实之利。这个事不是很难,但是你把佛德全成为自己的功德,要不是大愿之王的阿弥陀佛,焉有这么大的威力?所以我就称赞,这个是红心里头的红心,这句话。印光大师也称赞,印光大师的称赞我抄在这里,「理事各臻其极」,讲理、讲事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为自佛说此经来第一注解」,从释迦牟尼佛说这部经以后,这是第一部注解。在别的地方还说跟《疏钞》、跟《圆中钞》并提,这个地方就直指,就是这个是第一。「妙极」,妙到极处;「确极」,正确到了极处。「纵令古佛再出於世,重注此经」,古佛再出来,再注这个经,「亦不能高出其上」,不能比《要解》再高了。所以大家如果是真正要想成就,《弥陀要解》又薄,常看看。所以在「不思议光中,全摄阿弥陀如来不可思议功德」,念佛的人你就是蒙这个光照,就都成为你自己的功德。

  底下经文,「如是光明」,这上面说的十二种光,「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众生,遇斯光者」,这些世界中有的众生能遇见这个光的。为什么有遇有不遇?佛光普照,佛就有个譬喻,他说「覆盆绝照」,太阳光都普照,要一个人把盆扣在脑袋上,趴在那盆里头,就照不到你了。这个盆当然是抽象的,根本你怀疑、你反对,你不能去信受,这就是覆盆绝照。你脑袋上扣了个盆,把你搁在里头,你就不遇。如果能够遇到这个光的,就「垢灭善生」。所以为什么赞叹这个光,你的这些尘垢就消灭,你的善根就增长。「身意柔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刚强难化,变成柔软就好教化了。「若在三途极苦之处」,在三恶道里头最苦的地方、极苦的地方。「见此光明皆得休息」,遇见这个光明都可以不受苦。「命终皆可解脱」,他都有他一期的寿命,这个寿命终了都可以得到解脱。「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刚才说到威神,这就是威神,光有这样的威力,有这种神力。你听到这些威神功德,「日夜称说」,你说佛的光明、功德、威神,「至心不断」,以至诚的心,不是夹杂其他,很纯。至心不断,不断就是不要断,这个心老相续,相续也就纯了,就是说这个心不要断。所以我们往往就是怕中断,中断是最大的魔。一切好的事情我们就是要相续,出家要不相续就还俗,是不是?很多好的事都是要坚持,所以难於坚持,就是要坚持到最后你就成功,要不断。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随你的意,你的所愿,你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所以称赞光明也可以往生。

  底下,日本的望西师他设一问,说「人间行者,犹见光难」,咱们这个世界修行人见光的没有多少,三途的众生能见得著吗?如果三途之中光照他都休息,他们见得著吗?望西师根据《大乘心地观经》,这是一部很大的经,他说世间的男女,就是儿女,给先人追荐修福,作佛事,如果是我们请的出家人真实在那修法,这样就有大的金光,很大片的金光照到地狱去。这个光中给众生说法,让作佛事的人他们的父母,令他发意,发起修行的意思。这是《大乘心地观经》,望西是根据这个来回答。「孝子追善」,孝子来超荐他的父母,请人念经,还可以有这样的作用,何况弥陀发的大愿,焉能不会到地狱,让地狱中的众生见到光?但是总之都还是要有缘,佛法都是要有因缘,佛光是普照,你没有这个因缘,叫如聋如盲。所以说众生难度,在地狱中的众生,菩萨教他念佛,教他不会,他记不住。记不住怎么办?拿笔给你写在胳膊上,你就不忘了。结果给他写(菩萨给他写,不是咱们写),菩萨给他写,这个字现不出来。业力,大家要知道。到了这个时候,他就有他的困难,这是双方的,佛和菩萨的救度是一方面,众生的业力又是一方面。所以就是说要多度多度的,他就可以接受一点,念一点、消一点,后来又消一点,慢慢就能写上,能写上他就多念,就是这样。现在已经很多证明,地狱确实是有,这不是吓唬人的。有很多人受了戒就不重视,随便想破戒,就是不相信有地狱,确实是有。

  底下,「寿众无量」。前头说的光,这是佛的依报,光明普照、遍照,光有种种功德,有种种威神作用。「佛语阿难: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阿弥陀佛寿命有多久你没法说,不可以称量,不可以计算,电子计算机也算不了,这个数有多大你算不出来,不可以算。「又有无数声闻之众,神智洞达」,都有很大的神通,「威力自在,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不是现在咱们所谓的奇异功能,奇异功能是微不足道。这句话就包括两个意思,一个是佛的寿命无量,一个是极乐世界的众生也无量。

  上面头两句话就是「寿命长久,不可称计」。因为佛是法身,法身就三际是一如,没有什么叫过去,没有什么叫现在,没有什么叫做未来。三际一如是佛教常说的话,过、现、未是一样。既然过、现、未一样,这个寿命你还能说多久,未来还有多少年?未来即是现在、即是过去,过去即是未来、即是现在,这个时间就打破了。所以连爱因斯坦都明白,时间是众生的错觉。他的朋友死了,他说你先走一步,我随后就来。其实这还是错觉,有先有后。连爱因斯坦都明白了。你为什么老觉得时间有先有后?这些你没有明白,你这都是错觉,你在错误之中,那是错觉,没有什么叫时间。「故寿命无量」,寿命无量是佛的大愿,而佛的慈心是无量的,他就要度众生,他要度众生所以会众就无量,他老度老来,会众就无量。而且极乐世界不是像卢胜彦说的,卢胜彦是荒谬绝伦,他说极乐世界,香港佛教给他披露了,极乐世界我都打五六个来回了,我随便出入,因为极乐世界两个把门的是我徒弟,是我弟子,荒谬绝伦。极乐世界它这个国土无量、寿命无量,也没有什么叫把门的,极乐世界还想走后门,运用关系可以进来,而这种人弟子遍地球,所以我们正法要放光。

  「神智洞达」,这是称赞弟子的话,神是神通,智是智慧,洞达是通达透彻。因为《往生论》说,「天人不动众」,在极乐世界的这些天人、这些大众,都是从清净智海中生出来的,所以他们都神通智慧洞达,威力自在。「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一个手掌之中能够拿一切世界,这些弟子都是如此,极显极乐世界不可思议。在《维摩诘经》也有这个话,「菩萨以一佛土众生」,维摩诘他拿一个佛土的众生,一个佛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置之右掌」,他右手掌里头。维摩诘把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搁在一个手掌里头,「飞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动本处。」这是维摩大士的神通。维摩大士是金粟如来的化现,就是佛,所以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这是空间、大小,这一切一切,所以到《华严》就十玄,小的包括大的,一里头包括多,一刹那中有多少劫。

  它底下说,我弟子有这样的神通,「我弟子中大目犍连」,有人说大目连,俗人说目连僧,「目连救母」,这名声很大,在佛弟子中是「神通第一」。弟子都能持一切世界,而大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佛就说,「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众生」,多少星星,多少众生,目犍连在一个昼夜之内全都数清楚了,都知道。但是十方的众生都成缘觉,每一个缘觉都有万亿岁,他的神通都跟大目犍连一样,在这么一个大的集体,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头,竭尽他们的智力来推算极乐世界有多少人,算不清,即言无量。「譬如大海,深广无边」,大海深广没有边。海洋,实际上是连在一气,你给起个名字叫黄海、叫渤海,实际上海洋就是一片水。你取一个毛,一根毛分成一百分,把它碎为微尘,小得不得了,拿一根小毛去沾一点水,这一滴水跟那个大海水比哪个多哪个少?佛就告诉阿难,「彼目犍连等所知数者」,这么多都成了目犍连,这样多的人算出来,他们所知道的数就是毛上微尘那一点点水,所不知道的是大海水。即言极乐世界圣众是无量无边,你数不清。

  「彼佛寿量,及诸菩萨、声闻、天人」,它那去的并没有天界,为什么说天人?就是说凡圣同居,还是凡夫,没有断惑,这种称为天人;声闻也是,都是大乘菩萨,哪来的声闻?因为他断惑的程度等於声闻,就这样的事。也都是寿命无量,「非以算计譬喻之所能知」,算也算不出来,打比方也打不出来。这个寿命无量,我们说是大恩大德!带惑往生,一生到彼土之后就不退转,再也不退了。我们这个世界都是在进进退退,好不容易有的时候忽然有一点进步,你保持不住,过两天又退下来了。有的是退的比进步的还多,进了一步,一下退了五步;真正按经上说是进一退九,进了一步退下九步。到了极乐世界之后你就是,真正要到三不退是很不容易,但是这个就不退转,既不退转又寿命无量,他不成佛成什么?老不退转,老活著,那不就是一定这一生要成佛吗?绝对了。咱们这就不行,咱们这退缘多。寿命现在稍微长了一点点,医药的进步,多少年不战争了,要是战争,寿命哪能保持这么高?多少年不战争,这也是很难得的机会。世界大战一次、二次距离很短,二次之后,第三次还没开始,所以大家是活得长一点。但是现在平均就是六、七十岁,活百岁的很少。所以经上说,「末世亿亿人修道」,上亿上万的人修道,「罕一得道」,很少有一个得道的。所以唯一可以度众生的方法就是净土法门。但是大家不信,要诽谤,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这是经上的话,「亿亿人修道,罕一得道」,唯一可以度众生的方法就是净土法门,将来经灭的时候还是只有净土法门可以度众生。

  第十四品,「宝树遍国」。「彼如来国」,极乐世界,「多诸宝树」,有种种的宝树,「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唯一宝成」,单独是一个宝所成的。并不是真的像咱们世间上,故宫珍宝馆所看见的,拿一些什么翡翠、珊瑚做的那个树,那个树机械死了,你送给我,我都嫌讨厌,极乐世界不是那样的树,那样的树谁要?它是好到没法形容,只有拿宝来做比方,叶子之美像翡翠,花之美像钻石,拿这个做比方,不是那种生硬的死物。所以说金子成的树,要真是金子打一棵树有什么意思?不是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个树它放光,金色光明。「唯一宝成,不杂余宝」,这是一种。「或有二宝、三宝,至乃七宝」,互相合成的,有的这个做根、那个做花等等等等的。这一段话,节省了《魏译》本大量的文字。「复有七宝,互为根干枝叶华果,种种共成。」就说这些树极其干净,这些宝很干净,颜色不同於一般的颜色,拿这个做比方。

  「各自异行」,各自成一行,「行行相值」,就好像现在咱们练操,大家排成一个队伍,你横著看也是直的,直著看也是直的,有人的地方都有人,空间都空间,很整齐,就这个意思。各自异行,行行相植,「茎茎相望」,彼此都对称,「枝叶相向」,这个朝东,那个就朝西,相向。「华实相当」,这有花,那也有花,这结果,那也结果,很整齐。「荣色光耀,不可胜视」,荣是繁荣,颜色,光是光明,不可胜视,眼睛看都看不过来,这是俗话。《定善义》说,「诸宝林树」,这些宝所成的林树,「皆从弥陀无漏心中流出」。因为佛心是无漏,所以树也都是无漏。乃至没有老死,这个树没有老死,也就没有一颗树是枯了的、老了的。咱们这个树长虫子,长了害虫,它那没有这个事,也没有刚出来的、刚生的。所以就没有前后等等的这些变化,表示时间的这些变化都没有,一如,因为这是无漏之界。这个就是树所表的意思。

  「清风时发」,清风指的是无漏的、清凉的、清净的风,咱们现在都到处闹风灾,龙卷风,破坏多少多少,它这是清风、和风,时常都吹动。「出五音声」,这个树就会出音声,五音声就是古时候说的宫、商、角、徵、羽。古时候以这五声,过去最初是五弦琴,五声,后头加两弦变成七弦,就是现在的音乐是七声。五音就是比较原始的,五弦琴所代表的宫、商、角、徵、羽这五声,这五种音声是最根本的。五音是宫、商、角、徵、羽,头一个是宫,第二个是商,「微妙宫商」就是微妙的音乐、微妙的曲调,「自然相和」,都是和声,听了很好听。「是诸宝树,周遍其国」,这些宝树周遍在它的国土里头。《会疏》说,这是「愿力所成,不藉鼓吹」,不要你吹打,「故云自然相和」,自然就有好的音乐。

  「菩提道场第十五」。这个树就很特殊,菩提树。「又其道场,有菩提树」,有的地方叫道场树,道场树就是菩提树,分别於前头那个宝树。菩提树就更高了,宝树也很高,宝树高是百千由旬。你要是硬著要去乘一百、乘一千再乘上由旬,那也是四百万里,恐怕那个百千不是直接相乘,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百千那由他什么什么国土,这就没有矛盾,十万亿国土。这地方也是如此,一般齐了,就没有分别。所以这个百千就是若干千,也就不低,比一般的树也就不低!这个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是一切种种的宝自然合成的。「华果敷荣」,这个菩提树,花跟果子开敷的都是一个极荣茂的颜色,「光晖遍照」,光明、光辉是遍照到一切处。

  我们先教到这,经文先到这,我们再仔细看一看。「又其道场」,这个地方的道场指的有四个意思,我们不列举了。学道之处名为道场,这个道场就是指学道的地方,在极乐世界大家也在那学道,指的是这个道场。有好多菩提树,菩提树在《西域记》称为「毕钵罗树」,佛就是坐在菩提树底下成佛的,所以这个树名字叫做菩提树。这个树的照片我还看到,还活得很好。佛在世的时候这个树高四百尺,后来经过砍伐,现在还有四、五丈高,这是咱们这个世界上的菩提树;还在,还有很多人在那修持,很庄严的。再有就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个树高四百万里,《观经》上说佛是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有人就说人大树小,觉得不相称。其实这个无碍。底下就看出来,那个水,你想那个水在脚面它就在脚面,你想那个水在腰就在腰,你想那个水在顶上就在顶上,你想那个水给你冲淋浴它就是淋浴;你想树高它就高,你想树低它就低,不是那么死的,这是一个方面的解释。水是一样,树更是一样。所以有些人谈这个问题,他还是空间没打破。而且这个都是华严境界,华严境界就是小的容大的,不然怎么叫华严境界?小的不能容大的是咱们娑婆世界的境界。所以这些地方,根据咱们这些情见,有很多人就把这个当成是证据,他这些情执,这些东西当成证据来怀疑经典,好些人犯这毛病。所以它这是无碍。而且菩萨,所谓见佛佛身,他自己身有多大,他见佛身有多大,各个的,一地、二地也都是不同。这个地方只说了一个,所以那个树到底是多高多大,有各种不同的大小,各种不同的树,相称,而且也就自然相称,小的就可以容大的。这么几方面一说,这个问题就不存在。

  「复有」,这是后头,复有底下就表现树上头的庄严,有青颜色的、绿颜色的、红颜色的、白颜色的种种「摩尼宝」,这个宝是珠宝,摩尼宝我们讲过了,拿这个来做璎珞在树上。「云聚宝锁,饰诸宝柱」,树上还有宝柱。宝柱要有结构,结构之间彼此要连接,这个锁就是结构连接的地方,这个连接用什么做的?是云聚宝。云聚宝是个宝的名称,云聚宝锁是以云聚宝做的建筑物相钩结的地方。这有证明,《唐译》说,「有师子,云聚宝等,以为其锁。」所以你从别的译本上就找到证据,这就很确凿,不是我杜撰,都是宝所成的锁,用璎珞来庄严这些宝柱。经上还说,柱由各种宝所成,又在树上挂网子,都是摩尼宝,宝上有金、有珠,金就是咱们黄颜色的金,珠是白色的珍珠,铃是能够摇动的铃,铎是铃里头能敲声音的那个叫做铎,这些挂在网子上就做成宝网。这种珍妙的宝网,「罗覆其上」,都盖在树上的意思。树上面这些宝网,「百千万色」,就好像现在说的圣诞树,还有咱们的国庆,树上装灯,大家觉得很好看,极乐世界比这好看多了,而且是百千万色,互相辉映。像《观经》说,一个宝珠有一千种光明,一个光明有八万四千色。看见没有?这放光,一个宝珠能放一千光明,一个光里有八万四千种颜色,咱们就没法讲了。咱们世界就一种光,一种光就一种色,你看咱们国庆节日,挂红灯就是红色,绿灯就是绿色。所以我们这个世界的情形,你怎么能够想到极乐世界的情况?这些光色,「互相映饰」,你的光照著我,我的光照著你,互相辉映,互相作为装饰,增加它的美丽。「无量光炎」,炎也是形容光的光耀、明耀、耀眼。这么多的光和色,「照耀无极」,照耀无有极限。最后,「一切庄严随应而现。」所谓随应而现,这也很庄严。我们处处要知道,这一切庄严都随你所相应、所感应而现,不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机械、死的东西,是极其微妙,要知道,极其微妙。这是菩提树。

  「微风徐动」,很轻微的风慢慢在那吹动。「吹诸枝叶」,吹到菩提树的枝和叶。「演出无量妙法音声」,这个树流出来无量的妙法音声,都在说微妙法。「其声流布」,这个声音就传送出来。「遍诸佛国」,遍於诸佛的国,不光是极乐世界,别的佛国也遍。「清畅哀亮」,清就是清净,让听的人不生著染心。畅就是通畅、欢畅,让听的人心中能够通达、能够欢畅,踊跃欢喜,还有通晓的意思,能够通达实相。哀者很悲哀,所以我们悲悯众生,自然有一种悲心的流露。好的音乐里头总是含一点悲意,不是狂欢曲,那只是一种乱动,这种就使人听到能引起你的大悲心。亮是明亮、响亮,也是显露,能开发你的本明。这就是音声,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微者是很微密,妙就是好,微妙更是说不出的好,和是调和,雅很雅正,「顺佛法故」,所以说雅正。雅对照就是俗,所以我们首先要脱俗,一般说你浑身的俗气。所以极乐世界的音声就是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风吹宝树出的音声,在十方世界一切音声之中这是最为第一,没有能相比的。

  底下这个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来了。「若有众生,睹菩提树」,你看见菩提树,「闻声」,闻见这个妙法音声,「嗅香」,闻到它的香味,「尝其果味」,结的果子你吃了,「触其光影」,被这个光和影子照耀到你的身体,「念树功德」,你在忆念这个树的功德。所以我们密宗修法,观想永远不离开菩提树,这都有所本,都是一致的,念树功德,观想皈依境,观想上师三宝,上师三宝都在菩提树上。「皆得六根清彻」,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彻。人,都是烦恼,不清净。清彻,《会疏》说「耳根无垢」,耳根没有什么垢染,你没有什么成见。有些人说什么东西听不进去,由於你耳垢太重了。耳根无垢叫做清,「彻听众音曰彻」,声音都能听到叫做彻。众生六根,这是对於耳根来说,其他我们可以举一反三,都可以清彻。「无诸恼患」,没有烦恼、忧虑,这些所造成的过患。「住不退转」,就可以住於不退转之地,「直至成佛」。所以看见树,就闻声嗅香、尝其果味都有这样的功德。

  「复由见彼树故」,又因为看见这个树的原因,得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见了树之后你可以得无生法忍,所以极乐世界的增上,你处处是增上。这个忍,《净影疏》说「寻声悟解,知声如响」,你从声开悟了,知道这一切都如回响。山谷的回响,根本没有人在说话,但是它有响。知道这一切都跟回响一样没有作者,没有谁作这个响,了解这个叫做音响忍。这是二地以上,得了音响忍就是二地以上的菩萨。柔顺忍是什么?「舍诠趣实」,一切经典言论、禅宗的这些话头,都是一种言诠,用言说来表达,你把这一切全都舍掉,趣於实。所以我们修行不是在固执堆里头,「百年钻固执,何日出头时」,不是在那钻固执,这是诠法,你要趣於实,能够舍诠趣实叫做柔顺忍,到四地、五地、六地,所以这也不是凡夫境界。七地以上就闻法悟道,知一切法,证入实相,离一切相,这才是无生法忍,这是七地菩萨以上。了解到一切如回响、如梦幻泡影,这是三地;能够舍离言说而入实相,这是四、五、六地;证入实相,入,真入,证入了,离开一切相,无生法忍。安住,所谓忍就是安住,安住於无生法中,这七地菩萨以上的事情。你看见树之后就得到这三种忍。

  《弥陀疏钞》的解释,无生忍有两种,一种从法上说,一种从修行上说。从法上说,没有起、没有作的理体叫做无生。「慧心安此」,你智慧的心,在这个地方安住,叫做忍。「约行」,从行门说,行都纯熟了,「智冥於理」,你的智慧跟理自然相和,「无相无功」,没有离一切相,也没有一切功用。所以这都在练功,天天在练功,你到无功才能登地,无相无功。「旷若虚空,湛若渟海,心识妄惑(起心动念这个识有妄的疑惑),寂然不起」,常寂光的寂,寂然不起,才叫做无生。「前说」,这不是两个吗?一个是约法,一个约行,前说还可以通於别的地上,其他的诸地;后者,约行这一段,八地以上才能有,所以无生法忍是很殊胜的。这有很多证明,在《华严经》里头它也有十忍,第一是音响忍,第二是柔顺忍,第三是无生法忍,跟我们这个完全相合,但底下还有第四、第五、第六,都还没成佛。我们见了树就得前三种忍,第三种忍约行就是八地菩萨,这就是这个树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我们前头讲十玄,「托事显法生解」,从事可以托法生解。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拈起花来给大家看,迦叶他就开悟了,成为禅宗第一代祖师。托事显法,没有什么,就是这个。所以极乐世界的菩提树你看了就证无生法忍,也都是托事显法。你不要把事看成什么,它这个事中就是显了极深的法,所以你看见这个树就证无生法忍。

  「佛告阿难:如是佛刹,华果树木」,花、果子、树的本身,「与诸众生,而作佛事」,对於种种的众生它作佛事,「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坚固、究竟愿故。」极乐世界花果树木都能给众生这样作佛事,什么原因?是由於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无量寿佛的威神力故,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阿弥陀佛有如是的威神,有这个力量,这是一个方面;再有本愿力故,过去发的愿,所以现在能让众生看见树就得三忍。所以本愿力是总,底下满足愿、明了愿、坚固愿、究竟愿,这四个是分别说。「满足愿」,这是《净影》的话,这是因为他「愿心圆备」,他发愿的那个心是圆满、是都具备,为众生所想的都想到了。这是第一个愿,圆满愿故。第二个「明了愿」,我们用望西他们的话,是光明、智慧共同相应故,这比别人解释得好,是这样的。「坚固愿」,是「无退精进」,他没有退心,他的愿他没有退,陀弥陀佛没有说我发的愿我后悔了,一直是精进,咱们讲阿弥陀佛过去修行那精进极了,因为它坚固,这是所成就的。「究竟愿」,他们说「期尽有情法界际故」,所以称为究竟,因为他要把一切有情都要度尽。这是古人的解释,这四种之中我们挑好的介绍,其余的大家可以做参考。不过在究竟愿故我还可以补充一点点,方便为究竟,正是因为这个愿,他度尽一切众生,广度一切众生,众生都可以得真实之利,是最究竟的方便,这个方便之法才是成佛的究竟,所以成为究竟愿故,这是因为他是究竟的方便,这是一个说法。再一个说法,因为本经三真实,这一切愿都是真实之际为体,真实之慧所生,所以他能够惠予众生真实之利。这是究竟之愿。

  第十六品,「又无量寿佛讲堂精舍,楼观栏楯,亦皆七宝自然化成」。讲堂,说法的地方。精舍,精舍不是指的房子好,是指的修道的地方,大家好好在这修道。楼观,观也是楼,建筑。栏楯,栏是栏杆,直的叫栏,横的叫楯。也都是七宝自然合成的,并且也都挂上白珠摩尼等等做的宝网交络。「明妙无比」,光明美妙,没有相比的。「诸菩萨众,所居宫殿,亦复如是」。菩萨众所居住的宫殿跟佛也一样,显平等。极乐世界明妙无比,昙鸾大师他就说,「宫殿楼阁,镜纳十方」,宫殿楼阁可以像看镜子似的,能够照见十方,极显极明,「宝树宝栏,互相映饰」,你照著我,我照著你,所以是明妙无比,光明美妙。

  「中有在地讲经、诵经者」,有的往生的人在地上讲经,当然有很多人听经,诵经、念经;「有在地受经」,在那听,接受,受经、听经;「有在地经行者」,在地上经行。经行有两种经行,它这也是种修行方法。我们现在念佛,自己要用功也都得如此,坐著念完了之后就绕著念,或者是来回的念,像个梭子来回走。经就是经纬,经行就是来来回回的走,走过来走过去,一边走一边念,这个就是要有一点活动,避免你困,所以交替为用。极乐世界的这些人也是如此,有经行的。「思道」,思道就是思惟於道,思道者就是在道上作思惟,「及坐禅者」。所以极乐世界的修行,它也是各种,念经、坐禅、思惟,也有在虚空中这样的,这两种。

  这一切往生的人,「或得须陀洹」,得初果,或者得二果,或者得三果,或者得四果。这都是指的断惑,你把见惑全断了,你就是证了初果。但是他发心不只是初果,由於前生修习这方面的多,所以这方面相应得比较快,达到这一步了,这个觉悟的程度,断惑的程度相当於这一果,但是他的发心超过这一果,只是就指的断惑。「未得阿惟越致者,则得阿惟越致」,这个很重要,你没有证到阿鞞跋致的,这个地方全证到阿鞞跋致了。阿惟越致就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不退转,过去我们也讲过。第一个是位不退,你就不再堕到凡夫地了,往生之后你再也不堕到凡夫地了。一般说,你再不退堕到凡夫才叫位不退,一般说的位不退。行不退,你老愿意度生,不是自了,这才是行不退。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一念一念都流入到佛的智慧之海。所以这个都是要很高的境界,但是凡夫去了之后很快就不再退了,肯定是位不退,接著就都不退了。这必定,这个时间他没有退转,他寿命无量,他必然都得到,都不退。所以《要解》说,「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三种不退。蕅益大师称赞,「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要不是这个妙明真心,咱们的本性登峰造极所致,持名的奇勋,持名这个奇异的功勋,这两方面,还有再加上「弥陀之大愿」,若不是这三个方面,何以有这样殊胜无比的事情!

  底下,「泉池功德」。刚才说讲堂、楼观,「讲堂左右」怎么样?「泉池交流」,这个池子有泉水围绕。「纵广深浅,皆各一等」,因为它有长有宽,长宽有不同的等级,有各种的形式,都是很相称的。如果说是八十米长一米宽,这就成沟了,它这都很相称的,这样的长度、这样的宽度很相配,那样的长度、那样的宽度很相配,就是皆各一等的意思。有的是「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湛然香洁」,清湛极了,香、干净,「具八功德」。我们念《阿弥陀经》,老是八功德水,八功德是什么八种功德?在《唐译》里头有讲,「一者澄净」,干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喝的时候很甜,「四者轻软」,水很轻柔,「五者润泽」,很润,「六者安和」,水很安很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不但是可以解渴还解饿,「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很大的营养,这一句,还有最要紧的一句,「增益种种殊胜善根」,这个水可以增长种种的殊胜善根。

  「岸边无数旃檀香树,吉祥果树」,吉祥果像瓜篓,「华果恒芳」,花和果子都老是芳香,「光明照耀」,都放光照耀。「修条密叶」,很长的枝条,很密的叶子。岸两边都有树,树长了很长的枝条过来,盖在池子上头,就「交覆於池」。「出种种香」,出种种美妙的香,「世无能喻」,世间的这个香味不能去打比方。「随风散馥」,随著风,馥也就是香,风一吹这香味就四散,散得很远,「沿水流芬」。这个境界极美,文字也极美,随风散馥,沿水流芬,水在流,沿著水流过来的都是香的,风吹过来都是香的。

  「又复池饰七宝」,以七宝为装饰,「地布金沙」,金沙为底,不是瓦砾。底下就四种花,这四种花就是四种颜色的花,青莲花、红莲花、黄莲花、白莲花,「杂色光茂」。《弥陀经》讲「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都一致。光茂,这些不同的颜色,光很殊胜。「弥覆水上」,水上都是莲花。

  「若彼众生,过浴此水」,彼国的众生要在这个水中来游泳、来洗澡。我看过敦煌画的,油印出来,订做明信片,画的游泳池的形状,极乐世界这个游泳池中很多人,头上都有圆光,游泳池边坐了很多人(很多菩萨),也头上都有圆光,这个照片很有意思。过浴此水,因为他还是凡夫,还有咱们这个习惯,在水中沐浴,想它到足就到足,叫它到膝盖就到膝盖,到腰就到腰,到脖子就到脖子,想它淋浴就淋浴,要它凉一点就凉一点,温和一点就温和一点,急一点就急一点,慢一点就慢一点。「其水一一随众生意」,对於每一个众生,它都满他的意,就在一个池子里头。咱们这么多人都在那游泳、沐浴,满我们每个人的意思,你要浅就浅,你要深就深,你说这是什么境界!要它急就急,要它慢就慢,要它温就温,要它凉就凉,各人满各人的意。一个人可以,这么多人同时满各人的意思,都超过我们的情见。「开神悦体,净若无形」。这个水能够开你的神明,开你的智慧;悦体,洗了身心很舒畅,身体很安乐。这个水净若无形,好像跟没有一样。「宝沙映澈」,一直见底,「无深不照」,没有一个地方照不到、不能透视的。所以这个水是什么水,能够一一知道众生的意,随众生的意,「如其所愿,同时同处,普应现之」,这是什么水?这是什么境界!所以我这也引了《法华》的话,「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三次请佛说《法华》,佛都说止止,停止停止,不需要说,我的法妙难思。所以这都是难思之法,也不能再说什么,不能再做回答。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三个真实的显现,所以一一惠予众生之利。下面水演妙法也是这个意思。

  「微澜徐回」,水波稍微在那回转,「转相灌注」,你灌到我,我灌到你。既有水波就有音声,波就扬无量的微妙音声;「或闻佛法僧声」,赞叹佛法僧,「波罗蜜声」,讲六度,「止息寂静声」,止观、止息、禅定,「无生无灭声、十力无畏声,或闻无性无作无我声、大慈大悲喜舍声、甘露灌顶受位声」,种种的声音。

  「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大家听到这些声之后,「其心清净」,他的心都清净,「无诸分别」,没有种种的分别;「正直平等」,都是一种正直的心。正就不邪,直就不曲,众生的心是曲里拐弯非常厉害。我是佛教家庭,我小时候信佛,广济寺我没有一个小旮旯没走到的。可是我念中学之后我不信佛,就觉得许多有名的出家人或者居士心里还那么曲里拐弯的,就觉得佛法没用,念了半天还这么些曲里拐弯的。等到后来念到《金刚经》才知道,不是佛法无用,是大家对不起佛法,这才回头。真正是一个正直,没那些曲里拐弯,平等,没那些分别。「成熟善根」,善根都成熟。

  「随其所闻,与法相应」。大家要知道,听到这点是最殊胜的。所以极乐世界我们要去,你听了之后你就跟这个法能相应。现在我们有很多人闻了法你不相应。所以先要有个去掉,先让你六根清彻,去掉你的垢,你现在耳朵脏。就好像你拿个杯子去舀水,它是甘露,但是你的杯子刚刚装了敌敌畏,你就把这甘露装进去喝,喝可以把你毒死,你杯子里有毒。所以要无垢,它这个就是说都相应,无垢才能听进去,听进去自己还能够体会就是相应。还有,「其愿闻者,辄独闻之」,我想听什么,就我听见了。不然都在讲,声音就像现在放大喇叭似的,如果都是这么放不把人吵死了吗?不是这样,你想听什么单独你听到,你不想听的你一点也听不到,你要坐禅你不想听,一点不干扰你。所以这都是不可思议。「永不退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间到了,我们今天不再超时了。好,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无量寿经(大经解)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第二十四集)  1991  档名:51-001-0024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