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08集)
老法师:今天四份,内容很丰富,尽量把它学完好了,我们速度快一点。 学生:《无量寿经科注》学习心得报告。 师父上人尊鉴:惭愧下愚弟子诚敬顶礼尊前,弟子今日汇报之题目为「从《说文解字》看中国祭祖文化」。 甲一、绪言 夫天地悠悠、岁月轮转,吾中华大国延续千年不绝者,乃祖宗高明广博之大德、大智、大行庇荫也,而此大德、大智、大行能沿传不息者,则赖於子孙崇孝重祭之功也。祖宗述经典彝伦,有圣德,行天道;是故悠久护佑子孙,中华民族得以万世隆昌。子孙崇孝道、重祭祀,代尊祖宗教诲,谨守祖训家道,方致辈有圣贤,英才代出。师父上人於讲席中开示,恢复祠堂,以复家庭教育;恢复城隍庙,以兴因果教育;恢复孔庙,以弘传统教育。三者恢复,中华复兴指日可待也。万事以孝为本,而祭祀乃行孝之要务,是故中华民族所以繁荣昌盛者,祭祖之功大矣哉。 甲二、祭祖略述(分五) 乙一、祭祀简述(分二) 丙一、释礼 昔在三皇,以道而治,天下大同。迄於周,周公摄政,制礼作乐以为治国化民之用,万邦得以协和、君臣得以相安。礼之用大哉。 礼有多种,祭为之本,亦为之先。《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礼有五经,吉礼,祭祀之礼;凶礼,丧吊救荒之礼;军礼,军制征伐之礼;宾礼,待宾朝见之礼;嘉礼,食射婚贺之礼。诸礼之中,莫重於祭(吉礼),故礼字从「示」,从示表祭祀,「豊」者乃盛放祭品、行礼之器也,「履」言礼乃人之所依也。「行礼」,乃人祭祀祖先神灵以求吉祥福慧,故曰所以事神致福也。此「礼」字之本义。 《说文解字》之中,凡从「示」之字多关乎祭祀。如:祓(音福),除恶祭也;禳,磔禳祀,除疠殃也;禬(音贵),会福祭也;禅,祭天也;禂(音祷),祷牲马祭也;禖(音媒),祭也(求子祭)。上言祭祀之种类。 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礿(音越),夏祭也。以上言祭祀之时也。 斋,戒,洁也;禋(音因),洁祀也。以上言祭祀之诚心。 禷(音类),以事类祭天神;祡(音柴),烧祡焚燎以祭天神。以上言祭祀之方法。 禧,礼吉也;禛(音真),以真受福也;祯(音真),祥也;祺,吉也。以上言祭祀而得吉祥也。 以礼字之说解,可知礼最初为祭祀也。综上述,可知祭祀乃古人日用而不可离者也。而后,礼之种类渐而增多,乃至於《中庸》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者也,然皆源於祭祀耳。 丙二、释祭祀 《说文》:「祭 ,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祭之字形,指后人祭祀时以手持肉(祭品)以祭也,故为一切祭祀之称。《说文》,「祀,祭无已也。」祭无已,言祭祀沿传不止之谓也。统言之,祭、祀皆言祭祀;析言之,祭乃当时、当世之祭祀,祀乃指后世之祭祀,代传不绝之祭祀也。 祭祀必有文辞,以告祖先神灵也。《说文》:「祝,祭主赞词者。从示从人口。」乃指祭祀时读告词之主祭人也。此祝字之本义。祭祀之对象有多类,今述其要。《荀子.礼论》云,「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是故历代多有供奉「天地君亲师」者也。此外,祭祀之对象有日月星辰、列星风雨、山林川泽、社稷城隍诸神灵等,所含广而博,乃古人对天地万物之敬重也。祭祀之由,有求子、求雨、求平安、祈福等事。观上可知,古人逢大事必祭祀也。此释祭祀。 乙二、祭祖略述(分二) 丙一、释祖 《说文》,「祖,始庙也。从示、且(音居)声。」始庙言供奉始祖之大庙也,祖之古文为且,其形如立於台上之祖宗牌位也。由始祖引申为一切先祖、列祖列宗。「宗,尊祖庙也。从宀(音棉)从示。」段玉裁注云:「《传》曰:宗,尊也。」凡尊者谓之「宗」。尊之则曰「宗之」。尊莫尊於祖庙,故谓之「宗庙」。宗,从宀从示,示谓神也,宀谓屋也。后引申为凡所尊皆曰「宗」;所尊皆重要,故又引申为主旨、纲要。「庙,尊先祖皃(貌)也。」段玉裁注曰:「尊其先祖而以是仪皃之。故曰宗庙。诸书皆曰:庙,皃也。」《祭法》注云:「庙之言皃也。宗庙者,先祖之尊皃也。古者庙以祀先祖。凡神不为庙也。为神立庙者,始三代以后。」 丙二、释祭祖 祭祖者,祭祀祖先也。《礼记.祭义》云:「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古者祭祖必於庙,《礼记.王制》曰:「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自君王以至於庶民,皆以祭祀为重,君臣崇孝道,重祭祀,民德自然归厚,国家自然太平也。 乙三、祭祖意义略述(分三) 丙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云:「孔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归於厚也。」当春秋时,礼教衰微,民多薄於其亲,故曾子讽在位者,但能慎终追远,民自知感厉,亦归於厚也。《礼记.坊记》云:「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又《祭统》云:「夫祭之为物大矣,其兴物备矣,顺以备者也,其教之本与。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则教之以尊其君长,内则教之以孝於其亲。是故明君在上,则诸臣服从。崇事宗庙社稷,则子孙顺孝。尽其道,端其义,而教生焉。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顺之至也,祭其是与。故曰:祭者,教之本也与。」 「言君者,以曾子言民德,民是对君之称,盖化民成俗,必由在上者有以导之也。」 丙二、子孙昌盛,祭祀不辍 《道德经》五十四章曰:「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言子孙能重孝道,重孝道则重祭祀,重祭祀则能行先祖之教,守先祖之道,如此则能使后裔延续不衰,故曰子孙以祭祀不辍也。於此可知,中华民族能延绵五千余年者,乃历代子孙祭祀不辍之功也。 丙三、祭为礼本,唯贤能任 《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礼。礼有五经,莫重於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於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净空老法师重视祭祖,讲席中屡屡提及此事,蒙老法师及有识之士多方护持,近年於香港等地多次举行祭祖法会,盛况空前,国家、社会皆受其益,参会大众因此而学孝道、复祭祖者多矣。贤公上人每年无论事之忙闲,路之远近,定回乡祭祖,此贤公现身说法,示大众应重视祭祀也。综上述,可知祭祀之有无,关乎国家之兴衰、民族之存亡也。有志之士,当效法古人,崇孝重祭,虔敬行之也。 乙四、祭祖方法略述(分六) 祭祀之仪程含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嘏(音古)辞(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祭祀之方法、祭器之规制、祭品之种类,皆毕载典籍,此不赘述。若能依古,固善;若无所依,则因时因地因人,或从俗、或从简,或请示通人,若秉承於善,无违於恶,可斟酌用之。以下述其概要。 丙一、祭前斋戒,以净身心。 凡祭祀,内心当诚敬洁净,祭前应斋戒净心。《礼记.祭义》云:「孝子将祭,虑事不可以不豫,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虚中以治之。宫室既修,墙屋既设,百官既备,夫妇齐(同斋)戒沐浴,盛服奉承而进之,洞洞乎,属属乎,如弗胜,如将失之,其孝敬之心至也与!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奉承而进之,於是谕其志意,以其慌惚以与神明交,庶或飨之。庶或飨之,孝子之志也。」 《礼记.祭统》云:「及时将祭,君子乃齐(斋)。齐(斋)之为言齐也,齐不齐以致齐者也。是以君子非有大事也,非有恭敬也,则不齐zhāi。不齐(斋)则於物无防也,嗜欲无止也。及其将齐(斋)也,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故《记》曰,齐(斋)者不乐。言不敢散其志也。心不苟虑,必依於道;手足不苟动,必依於礼。是故君子之齐(斋)也,专致其精明之德也。故散齐(斋)七日以定之,致齐(斋)三日以齐之。定之之谓齐(斋)。齐(斋)者精明之至也,然后可以交於神明也。」能竭诚以祭,斋戒净心,则能通於神明,蒙获福慧也。 丙二、体仪端肃,容貌和缓 凡祭祀,当具足威仪,体态端正严肃,容貌和缓,方能以礼化心,以礼正身也。《礼记.祭仪》云:「孝子将祭祀,必有齐(斋)庄之心以虑事,以具服物,以修宫室,以治百事。及祭之日,颜色必温,行必恐,如惧不及爱然。其奠之也,容貌必温,身必诎,如语焉而未之然。宿者皆出,其立卑静以正,如将弗见然。及祭之后,陶陶遂遂,如将复入然。是故,悫(音确)善不违身,耳目不违心,思虑不违亲。结诸心,形诸色,而术省之。孝子之志也。」其此之谓乎。 丙三、祭则如在,身亲莅之 祭祖不可请人替代,祭祖之时,当如祖在己前,如此则祖宗之教自记,谦恭之心自现也。《礼记.祭义》曰:「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哀,称讳如见亲,祀之忠也。」《论语.八佾第三》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此言夫子祭祀之诚意,不使人摄祭,不然,则肃敬之心无由而发也。 丙四、不数不疏,依於中庸 《礼记.祭义》曰:「祭不欲数(音硕),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凡祭祀,不宜过於频繁,不然,则心烦而不敬,有违於祭祀之虔敬之心矣。然亦不宜过少,少则怠慢而忘祖矣。是故圣人制礼,合乎中庸之道。《礼记.祭义》又曰:「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此四时之祭,后演变为「春节、清明、七月之望、十月之朔」,祭祖之期遂成定例,沿传至今也。 丙五、心存诚敬,以祭为尊 凡祭祀,心当至诚至敬,祭器祭品当取洁净无染,为己最尊贵者。《礼记.曲礼下》云:「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君子虽贫,不粥祭器;虽寒,不衣祭服。」可知宗庙贵与居室,祭器贵与众器,宁贫不卖祭器,宁寒不穿祭服,此古人重祀之谓也。 丙六、谨言慎行,完善道德。 夫祭祀,不仅行之於祭祀之时,要在平日积功累德,谨言慎行,使己之烦恼习气日有所减,乃至於无;德行智慧日有所增,乃至於全,则可谓为真孝子,真祭祀也。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烖及於亲,敢不敬乎。」是故,完善德行,立身行道,存希圣希贤之心,效大圣大贤之行,则能使祖宗、己身得大利益也。 乙五、佛弟子祭祖方法略述(分三) 丙一、积德累功,念佛回向 印祖云:「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若能令慈亲与己,并及家眷,同出娑婆,同生安养,同证无量光寿,同享寂灭法乐,同作弥陀法王子,同为人天大导师。方可尽其孝慈之心,与夫教育之谊。」念佛之功德利益,备载佛经祖论,师父上人时时开示,不须赘述,若能虔诚念佛修德回向,祖先必能获福无量、得真实之利也。 丙二、祭品用素,勿用肉祭 印祖示曰:「至於丧祭,通须用素,勿随俗转。纵不知世务者,谓为不然,亦任彼讥诮而已。」又云:「仁人祭祖,尚求仁者之粟,今求屠刽之肉,是焉得为诚敬乎。由是言之,杀生以祭天地,是逆天地好生之德,天神地只,岂以此诸秽物为香洁,而歆飨之乎。盖祭者,欲藉此以食其祭品耳。至於祭祖宗,奉父母,待宾客,当思有益於祖宗、父母、宾客,方为合理。今以极惨酷之杀业,为我致诚敬之表示,令祖宗、父母、宾客同膺杀祸,此之诚敬,是祸害,非诚敬也。而况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不加救济,反为表我之诚而加杀害乎。」 「爱惜物命,不享肉食之祭。凡用素者,则锡之福祉。若用荤者,即示以祸殃。」 「世人只知现世,不知过去未来,故杀彼之身,充我之腹,以为理所应当。若知其生生世世,互相酬偿,及我与此诸物类,互为父母、兄弟、眷属、互生。互为怨家对头,互杀。勿道不敢自食,即祭天地、祖宗、奉父母、待宾客,亦不敢用肉。以肉乃精血所成之物,谓天地神只飨此,何异诬人食污。祭祖、奉亲、待客,何异杀过去祖宗、父母、宾客,奉现在祖宗、父母、宾客,又令祖宗、父母、宾客,永劫常受杀报乎。且勿谓人畜轮回,渺茫难稽,史鉴所载,多难胜数。即就近见闻,亦复不少。固当深信,勿造杀业,以既造杀业,必受杀报。」 「余姚周善昌,自归依后,不食荤腥。以明年值办二十九世祖柳庵公祭,向之祭品,均有定例,不许改革。彼预与其族叔祖楚瑺公,议其办法。瑺公,乃明理通人,极为赞成。遂於冬至日,聚合族通过,从明年起,以后祭祖,概用素品,不用荤腥,大家通皆允许,永为定例。」 丙三、大事从佛教,小事从常道 印祖云:「焚化箔锭,亦不宜废,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生者资之以用耳。」又云:「锡箔亦不可废,亦不必一定要烧多少。须知此济孤所用,佛菩萨,及往生之人,了无所用。亦当以佛力、法力、心力,变少成多。若人各得一,纵数千万万,也不能遍及,以孤魂与鬼神遍满虚空故也。若知变少成多之义,则济孤之心亦尽,而且无暴殄之过。是在人各至诚以将,则心力周遍,冥资亦随之而周遍矣。」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言语异声,风俗莫同,难於尽归於一。若祭祀之法之程无害仁善,无违因果,毫无所过者,从当时当地之风俗可矣。 甲三、结语 当今之世,习主席大倡传统文化於上,官员民众落实於下,师父上人教化於四方,仁人志士辐辏而应之,社会大众群起而效之。仁君善政,高僧化民,大众向善,举世皆崇孝道,重祭祖,坚信吾中华泱泱大国必能协同世界走向和谐,习主席中国梦之理想必能全面实现,中华民族必能实现伟大复兴,而吾炎黄子孙亦必能福慧昌隆、永续不息也。 弟子德薄学浅,文思拙劣,凡所汇报,定有讹误,不免缺漏,恭请师父上人及诸老师批评指正。惭愧下愚弟子诚敬叩呈,甲午年十月初八。 老法师:这是郭老师写的?他写得非常好,将祭祀,从三皇五帝上古时代开始,确实继中国的礼乐,一直到清朝末年。清朝亡国之后,近代这些人主要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认为这个祭祀是很繁琐、迷信的行为,不知道它用意多深,影响多大。这个东西疏忽了,废除了,导致今天的社会,大家心里都明白,看得都很清楚,远远比不上过去。而且是愈演愈严重,严重到我们明显的看出来,以十年为一个单位,一个十年不如一个十年。现在似乎到每一年都有明显的落差,也就是一年不如一年。一些志士仁人,莫不为此忧心忡忡,怎么办?大家都在问,答案找不到。甚至於断言,这个地球还能撑五十年吗?一百年都不敢讲。 战争不能消除,冲突不能化解,最严重的,大家都知道,人类今天有能力毁灭这个世界,核武的战争就是人类集体自杀。这是什么文明造成的?科学发展到今天,技术的先进日新月异,对人类带来了什么?可以说带来是高速度的走向毁灭。所以有识之士常常在说,慢一点好,不要太快,这个话有很深的道理在里头。怎么样才能解决问题?要回头,不能向科学技术学习,要向老祖宗学习,我们要相信,老祖宗能维系五千年,科学技术维持不到五百年。科学的发明到现在四百多年,能不能维系到五百年,这是多少人在忧心。 中国东西好,可惜丢得太久了,没有人认识。汤恩比在晚年所说的,不是诳言,是真知,真实智慧,他看到了。学佛的人心地清净,看得比一般人要深、要广,学佛的人心地很清楚。在今天的社会,真正能闻到净土,这是一条生路,认真学习,锲而不舍。有缘,要帮助这个世界化解冲突、化解灾难,让人类的文化继续下去。万一真正不幸了,导致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地球上的文明会完全消失,人会回到蛮荒的时代。这是人类的悲哀,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终结。我们今天念祖宗、念圣贤,多少人认为我们这是迷信,这是违背了科学。可是我们有坚定的信心,认真努力学习,像海贤老和尚一样,默默的做出一个榜样给大家看。他在我们这个时代出现,所表演的就是当前这个社会,什么都明了,什么都不能说,让大家看了自己去反省、自己去觉悟。我也常常在想,在这个大时代弘扬正法,老和尚是我们最好的榜样,能成就自己,也能帮助别人,无量无边功德。 还有一些少数人,爱好传统文化的,我们要团结起来,我们要把古礼恢复起来。这一次我觉得祖宗保佑,三宝加持,在这一届,过去没有的,有这么多同学把祭祀、祭祖历史的意义,做出简单而且精要的报告。过去虽然有这个形式,没有人把它讲清楚、讲明白。这次我们有这么多报告,我们想在这个祭祖之前(冬至之前)把它印出来,做成光碟,做成有声书,希望来参加与会的,每个人都送他一份。大家都明白了,都能说出一套道理出来,为什么要祭祀,祭祀有什么好处,它不是迷信,让大众对祖宗,对过去的先人,重新生起恭敬心、敬仰心,去向古人学习,我们当前的社会就有救了。相信人性本善,祭祀是本善里面流露出来的形式。人是教得好的,我们做过实验,做成功了。这个社会其他地区,中国、外国也有人在做实验,我们看到这些信息非常欢喜。如果人人都明白、都回头,这个世界就有救了。好,我们看底下的,还有几份。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惭愧弟子越溪,万分感恩能够有珍贵的机会听从师父上人的教导,向本次祭祖活动呈上一份学习报告,题目是「家庭教育是天下太平之根本」。 近年来,目睹社会一代不如一代,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技能培养,都存在严重的滑坡的现象,十分令人担忧。这是现代社会不注重教育吗?显然不是。因为现代社会对於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世界各国因为教育的普及,人口的文盲率都是有史以来最低的,而平均学历又是有史以来最高的。 这种教育投入愈来愈多,人才却一代不如一代的奇怪现象,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忧虑与深思。培育人才包括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责任;学校教育则由老师主导;社会教育则掌握在媒体手中。因此,要让我们这个时代人才济济,就需要三个教育的互相配合,三者之中又以家庭教育为根本,根本如果疏忽了,仅仅在学校教育方面下功夫,难免事倍而功半。 家庭教育是天下太平之根本,这一点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已经明确指出来了。遗憾的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如何有效的将圣贤教育带回家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幸的是,依然有一些家庭,传承著中华传统圣贤教育,给世人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习主席一家就是其中之一。在老一代国家领导人之中,习仲勋老人家恐怕是家教最严格的。老人家勤俭持家,谦虚忍让,心系人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因为老人持家严谨,习近平、远平两个孩子,常要穿姐姐剩下来的花布衫、花布鞋,因此为同学嘲笑。因为父亲严格管理孩子的花费,甚至每花一分钱都要孩子记帐,所以习家子弟得以身居高位依然廉洁奉公。 据孩子们回忆,习老常拉著孩子们的手,给他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习家的家风就是忍让、谦让、礼让。由於老人家处处忍让,令他蒙冤十六年而毫无怨恨。《了凡四训》有言:「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现在,习近平主席成为全国人民爱戴的主席,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如果说习家给我国乃至世界做出了实践的榜样,那么,学者们则从理论的角度,证明家庭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是社会稳定、世界和平的根本。 九一一事件发生后不久,澳洲昆士兰大学和平学院,曾经开会讨论世界动乱的根源,学者们问师父上人:世界动乱的原因是什么?师父上人回答说:「动乱的根源是家庭教育。家庭像一棵大树上树叶,社会像一棵树,树叶如果都烂掉了,这个树会枯死。今天,我们的社会,家庭没有了。子女没有受过教育,不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於是必定随顺烦恼习气,胡作妄为,危害社会,这个社会哪里还会有安宁?」 这个结论与西方历史学家的看法暗合。西方历史学家将中国人数千年社会安定、文化代有传承,归因於国人普遍重视家庭教育。研究宋代家庭的国际史学权威伊佩霞教授(Professor Patricia Ebrey)说: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根本。父母做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承担著养育下一代、教育下一代的重任;而完成此重任,母亲尤为重要,可谓家教是社会安定和谐的根源,而母教又是家教的根本。 甲、为何家教为根本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中华民族正遭遇著深重的灾难,印光大师特别指出:「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劳。其本所在,急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於此讲求,治何可得乎?」在传统文化的私塾学校正在迅速消失的民国初年,印祖没有将保护私塾教育做为首要考虑,而是在利用许多场合强调家庭教育、母教的重要,并特别指出家庭教育要结合因果教育,双管齐下,方可转化人心。「国家人才,皆在家庭,倘人人各注重家庭教育,则不数十年,贤人蔚起。人心既转,天心自顺,时和年丰,民康物阜,唐虞大同之风,庶可见於今日。是以忧世之士,莫不以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为挽回世道人心之据。」这正说明家庭教育是根本,学校和社会教育是辅助,因果教育是关键。 乙、家庭教育的内容 《礼记.学记》是现存的最早关於教育的专著,它指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教学首重传道,令接受教育者能够明道、行道。人虽本性本善,但是没有好的教育,还是会受到后天习气的染著,不但其本善无法彰显,甚至还会令自己变成习气的奴隶。是故,教学则以「长善救失」为要。 已故著名的翻译家杨必女士,是杨绛先生的胞妹,是家中排行老八的小女儿,难免有娇、骄二气。一家人便善意的取笑她,帮助她做一位心智坚强的女子。如此次数多了,杨必就坚强了起来。再有人取笑,她都会很欢喜的跟著笑,满不在乎。终於磨去了骄、娇二气而成为幽默的开心果。长大后,即使承受常人无法想像的苦难、面对巨大的政治压力,杨必不但不会出卖自己的良心,还能乐乐呵呵的突破重重困难,完成译作。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在充满爱心的磨炼中,断除烦恼习气,完善人格。「长善救失」不仅要帮助孩子断除习气,更重要的是启发他孝敬之心,使之一生不改变,并且能将这个推广至万事万物,即「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家庭教育包括伦理、道德、因果以及宗教教育四个方面。伦理道德的教育首重《弟子规》;因果的教育是《太上感应篇》;宗教教育在取决於家庭的信仰,如果是佛教徒,《十善业道经》就是入门的基础教材。这三本薄薄的经典,是五千年来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总结。如果能够真正落实其中的教导,就会发现,它们可以说是现代家庭「镇宅之宝」,不但要真正力行,更要将圣贤君子的教育永远传承下去,家道必然绵长久远!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教育往往是几代人积累的结果。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为圣贤君子,教育的重点,便是帮助孩子「爱敬存心」。习老虽然家教严格、似乎不近人情,但是老人对子女深沉的父爱非言语可以形容。老人受辱入狱,未曾为自己的处境而哀叹,但却会因思念孩子而老泪纵横。习老重归政坛之后,教导孩子的是敬爱人民。由此可见,「父子有亲」是所有德行的起点,从这个爱心延伸出去,便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是故,父母真正对孩子毫无保留的、充满智慧的爱心,是家庭教育得以成功的根本。 传统的家庭教育,依然是值得现代人学习、参考的对象,因为它是中国实践了几千年证明有效的方式。中国虽然经历朝代的变革,但是教育制度从来没有改变,证明了这个教育实践之伟大。师父上人说,中国过去的家,对於这个社会贡献非常伟大,长治久安是家造成的,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私塾,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学校。因为中国过去是大家庭,每个家有祠堂,这是纪念祖先的地方,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念念不忘老祖宗的教训。每个家有家规,有家规、家道、家学、家业,所以传统的大家庭是个社会团体。现在家没有了,古人讲:「家不齐(家要是没有规矩),社会就乱了;子不教(小孩要不好好教他),人心就坏了。」由此可见,虽然恢复传统的大家庭是很困难的,但是恢复家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教育,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当务之急。 丁、家庭母教 丁一、何为母教。 「父子有亲」是自性第一德,它体现在母子之间,便是母教。《说文解字》对「教」的解释是「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攴」是指小小的击打,「孝」是指善事父母。是故,「教」的本意,是通过上一代善事父母的行为,以启示下一代效法。失去孝道,则教无以立;未能力行孝道,则为失教。是故,所谓「母教」,便是为人母者,将自己孝顺父母、敬事公婆、助夫成德、勤俭持家、洁身自好等行持,启示孩子,帮助孩子彰显其本性本善的性德。 丁二、不同时期的母教。 丁二.一、胎教。 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从一入胎就开始了。古圣先贤非常重视胎教,如果说母教是天下太平的根本,胎教就是成就圣贤的根本。《礼记》有言:文王的母亲太任品行端庄诚实,一切事情,只有合乎德的才做。当她怀著文王娠的时候,眼睛不看那不好的事物,耳朵不听不当的声音,嘴里不会讲出傲慢的话。睡的时候很端正,坐的时候也不偏著身体,立的时候,两脚就平平正正。平时不吃奇怪的食物,不吃割得不方正的肉。座位摆得不端正,她就不坐。所以后来生了文王,生下来就很聪明神圣。君子说,这是太任能够应用胎教的效果。 由此可见,古人教孩子的方法是从孩子入胎开始,就要保护他不受到外面环境的染污,此为「长善」。母亲怀孕,十个月中只有善念,没有恶念,让胎儿感受到母亲的正气。言语柔和,决定不能发脾气,不能有爱欲,就是夫妻在一起也都要保持礼节,不让这些不安、贪欲影响孩子。胎教之重要,可谓确立孩子一生的禀性,能不重视吗? 丁二.二、幼教。 孩子生下来,母亲就要全力保护好孩子,不仅要尽量母乳喂养,更要在家中为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创造出和谐、正面的气氛。父母能够将《弟子规》做出来给小孩看,就是最好的婴幼儿养正教育。印祖曾言,无论何人,「即婢仆小儿,亦不许打骂。教其敬事尊长,卑以自牧。务须敬惜字纸,爱惜五谷、衣服、什物,护惜虫蚁。禁止零食,免致受病。能如此教,大了决定贤善。若小时任性惯,概不教训,大了不是庸流,便成匪类。此时后悔,了无所益。古语云,教妇初来,教儿婴孩。以其习与性成,故当谨之於始也。天下之治乱,皆基於此。」谚语云:「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小孩子看到三岁,一千天,所接触的都是正面的,没有负面的,就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这样圣贤教育的根基扎下去,孩子会成为圣人;即使达不到圣人,也会是贤人。是故,圣贤是教出来的。 於此同时,印祖特别强调务必要在孩子幼年,思想观念还处於养成之时,常常说善因善果、恶因恶报的故事给孩子们听。「小儿从有知识时,即教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令彼知自己之心,与天地鬼神、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萨悉知悉见,如对明镜,毕现丑相,无可逃避。庶可有所畏惧,勉为良善也。」这一点,是这个时代的幼教所缺乏的,但却是安定社会、培养良才的最重要的一方面。遗憾的是,现在圣贤教育丧失了,因果教育被视为迷信。不但讲起来大家都不相信,并且由於母亲要出去工作,还在婴儿时代的孩子,普遍会交给保姆或者祖母、外祖母带。令孩子在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所学习、效法的不是母仪,所听到很可能是电视上的言谈举止、思想观念,十分可惜、可叹! 师父上人说过,因果教育的城隍庙对於社会大众的震慑作用,比警察局更有效,而且还能防患於未然。伦理道德的教育让一个人羞於作恶,而因果的教育则让一个人不敢作恶。这个震慑作用,便是以「礼」来治理社会的效果,「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礼制虽然不存,但礼的教育却依然可以在家中实践。它端在於母亲的用心,母亲如果能够在孩子小的时候,时时将因果报应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展示给孩子看,令其先入为主,自然会对社会不良风气有了免疫力。虽然很多地方已经没有城隍庙了,但是著名的江逸子先生将「地狱变相图」用国画的方式画了出来,印成了精美的画册,备一本在家中,等於将城隍庙的教育请回家里。平日所见所闻,抓住每个机会进行因果教育,让孩子有所畏惧,也帮助母亲不断深信因果,知道如何修善因、得善果,从而令母亲真正能托起全家的未来,真的是教学相长。 丁二.三、青少年、成年时期的母教 贤母对於子女的教化,伴随著子女一生,从古至今,都不乏优秀的母亲为天下人所效法。《韩诗外传》就记录了一则「田子为相」的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田稷子给齐国做宰相,三年之后退休回家。拿了一百镒黄金,奉给母亲。母亲就问:「孩子,你怎么得到这么多黄金?」田子说:「是国家给我的俸禄。」母亲说:「你做三年宰相,难道就不吃饭、不花钱了吗?你这样管理公务,肯定不是毫无私欲吧。孝子奉事自己的父母,要竭尽诚意,不义的东西,不能拿到家里。做人家的臣子,却不能忠心耿耿,就是不孝了。孩子,你应该把钱还回去。」田子非常惭愧,就回到了齐国朝廷,将所有钱财奉还,并请求治罪下狱。齐宣王感叹田子母亲贤明,又对田子明道行义感到高兴,就豁免了田子贪污罪,还聘请他为宰相,又将钱赠送给田子的母亲,以嘉许她教子有方。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贤妻多为良母所教,如少时有良母教育,及长又有贤妻相辅,必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是故印祖云:「善教儿女,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要」。 丁三、母教的次第 丁三.一、和与敬是母教之始 古人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这句话意思很深,用在教育子女方面,则体现为,夫妇若能够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子女必在心灵方面得以健康成长。反之,若父母意见相左,时有不和,则子女多不知所措,难以与他人相处,甚至有心理困扰。遗憾的是,现代社会常常出现夫妇缺乏尊重,互不体谅,甚至离婚的情况,遂令问题儿童、问题青少年愈来愈多。因此,和敬是母教之始。和敬的教育,从恭慎对待婚姻开始。净空老法师指出:「婚姻虽然表面上是两个人的结合,它实际上是道义的结合,与社会、国家,乃至虚空法界都有密切的关系,要对祖宗、后代负责,对社稷、天下负责」。 家庭的任务有二,一是祭祖以传承家道;二是养老育幼以期代代出人才。由此可见,一个家有无孝子贤孙,一个国家有无圣贤人出世,一个时代能否实现太平盛世,全都在於母亲能否相夫教子,能否持家睦族,能否传承传统的家风、家道、家学。这是女子在一个家庭中的重任,在一个国家中的角色,在一个时代中的关键所在,也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所在。是故,印祖常说:「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 正因如此,古今中外各个民族都非常看重女子之谦德,认为好的女子应该能够孝顺父母、性情柔和、言语少而神态安定,举止娴静而知所进退。在古代,女子在出嫁前三个月,她的母亲及族中长辈会郑重的在庄严的庙堂上,教授女子有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之四德,并且在学成之后还要祭告祖宗,以成就女子柔顺的德行。及至婚礼当天,也有一系列的礼仪,以明示身为媳妇应孝顺、谦恭。 《圣经》有言:「有贤妇为妻,是一种福分;但是只有敬畏上主的人,因自己的善行,才能得到她。她不论是富是贫,心神总是快乐,时常面带笑容。」(德26:1—4)「沉默寡言而明智的妇女,是上主的恩赐。受过好教养的人,是无价之宝。圣洁而知耻的妇女,乃无上的恩赐。贞洁的灵魂,实尊贵无比。」(德26:17—20)《圣经》的教导与我国传统教育暗合。遗憾的是,现代社会对传统女性教育产生了很大的误解,斥之为封建。如果和《圣经》互参,相信能够消除此误解。 对家庭教育而言,谦和的女子事奉夫君,必心存恭敬、态度婉然;而男子亦因敬重夫人,而时时注意端心正意、不失威仪,夫妇相敬如宾,同心同德。夫妇之间的和敬,是培养孩子恭敬、诚意的最好身教,这正是「孝为百善之根,敬为立德之本」。今天的社会,女子常因其社会责任而疏於陪伴子女,不能教化子女,这就大错特错了!印祖於百多年前已经对此扼腕叹息,称之为「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错者」。是故,身为现代母亲,首先要修信德,坚信本性本善,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切不可生丝毫对立、不敬的心念;其次要创造整洁、充满正能量的家庭环境;继而随缘随分的将教学资料带入家中,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下,令家人逐渐感染到传统文化大家庭深厚的爱心,将圣贤教育带回家中。唯其如此,才能帮助家人明其明德而离苦得乐,正是「相夫教子,敦亲睦族,教学为先」。 印祖云:「吾尝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以相夫教子於家庭之中,俾有天姿者,即可希圣希贤,大立德业。无天姿者,亦可循规蹈矩,作一善良人民。若舍此不讲,而专欲操权与男人同,则是乱天下之第一大祸也。」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是英国有史以来最好的首相,然而当撒切尔夫人离开政坛的时候,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为了从政而牺牲家庭是多么的错误。她曾私下对同事说:「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绝不会步入政坛,因为我的家庭已经为我的从政之路付出了过高的代价。」自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首位女性首相之后,愈来愈多的女性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也做出了出色的贡献。然而,铁娘子凄凉的晚景、家庭的痛苦以及悔不当初,渴望回归家庭的肺腑之言,印证了印祖的教导,字字句句真实不虚! 丁三.二、端心正意是母教之源 教乃上行下效也,母亲的心行、言语,无时无刻影响著子女。言纵未出,身教已见,身教之正,源於心正,即「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这是身为人母者延续一生的生活态度。唯其如此,女子才能渐入圣贤之境,而母仪夫家。同时,母亲帮助子女长善救失的同时,亦长养一己之善,救己身之失,正是「善莫大於教子」。世乱至此,欲继往圣之绝学,若无一番克念作圣的功夫,若非下决心与物欲做一番格斗,圣贤教育实难入门。 尽管母亲可能与圣贤教育相见恨晚,古人亦云「知来者之可追」。母子本为一体,母亲何时觉悟,奋力改过都不为晚。只要一息尚存,为人母者皆可因改过而得以尽分,所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另一方面,母亲改过之心虽然猛厉,切不可苛求子女速断习气。各人根性深浅不同,习染厚薄不同,母亲每日与孩子一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此渐修,自然「功夫到,滞塞通」。母子於不知不觉中成就君子之德,所谓「纵去远,以渐跻」的教育成果,母子皆可证得。 丁三.三、妇言、妇容,母仪二要 妇言:和颜爱语 身为人母,修身必先谨言,女子之德,贵在贞静,女子言语少,则易行止专注、安定。母亲的言语往往是孩子听到的第一句话,若不能帮孩子树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德,可谓失教。佛门常说,「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同理,身为母亲,口吐莲花,言语柔和,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夫家上下,皆宜「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和颜爱语,劝谕策进」,自然家和万事兴。母亲的心正、言正、行正,即可在家庭中树立正气、培育正能量,让一家人沐浴在朝气向上的气氛中,和乐融融。子女儿孙,才高者能够造福一方,平庸者亦能尽己所能,服务社会;待嫁之女,有圣母之资,新妇过门,亦有礼让之德。又母亲若常在孩子幼小时,常常讲述善因善果、恶因恶报的道理和事实,则孩子心念端正,不敢造次,因而绝祸患之恶缘;即便逆境现前,也不会怨天尤人。所谓祖德荫庇,便是如此。 妇容:开正气之风 妇容是女子四德之一,这一点易被世人所误解。然妇容虽看似为个人私事,实则流弊深远。现代社会崇尚穿著暴露,认为这样可以展现女性美。这其实是误解,因为这往往容易令他人生非分之想,遂於无意之中招惹祸患之余,亦种下地狱罪业。相反,如果女性穿著得体,仪态大方,令人望之而生欢喜、恭敬,如此母仪,自可为当世、后代所效法。对儿子而言,母亲的仪态令其建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不至於成人之后被欲望所蒙蔽。对女儿而言,母亲优美、得体的妆扮令她耳濡目染,长大之后自然不会受到不良潮流影响。由此可见,妇容并非个人小事,切不可任性而为,亦不可潦草对待。母亲就是这样在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中,逐渐令社会形成美好、良善的社会风气。 丁三.四、「无我」为母教之指归 母教,归根结柢是无我的、智慧的大爱。母爱之伟大,便在於母亲完全忘却自我,全心全意养育孩子、承传家道,真正给家庭带来和睦、安宁。从造字上看,家中(宀)有了贤女子(女)则「安」,女子於持家,行有所止,皆有所法,不失礼,则「定」。是故,社会安定必肇端於家中,家中安定必源自母亲。 总之,传统文化教育下的女子,最值得赞叹的,便是她们能够完全忘我。国学大师辜鸿铭以抢救中国传统文化自期,他说,传统中国女性以其宗教般的无私奉献,成为中国家庭的守护天使,令其家成为人间的小小天堂。 丙、结语 三千多年前,闪米人用古希伯来文写下了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女性、理想的母亲。谁能找到这样一个德行出众的妇人?她的价值远远超过红宝石,丈夫对她完全放心、信任。天未亮,她就起床忙碌,为家人做好早餐,并给闺女们特备一份。她纺纱织布,经常手不辞纺锤,指不离纱杆。下雪了,她也不必替家人担心,因为家人都穿得漂亮、暖和。她出言巧慧,柔声细语、和善可亲。她精心的照顾一家而不吃闲饭。她的孩子起床就向她祝福,她的丈夫也是如此,并对她赞不绝口。 同时期的中国,周朝出现了三位圣母,将这种理想的母亲做到了极致,开周代八百年之基业,亦以其勤劳、端正、懂得胎教、尊师重道,而成为后世女子之榜样。妻子被称为「太太」,亦是国人期许每位已婚的女性都能成为圣母。 几乎是同一个时代,佛陀释迦牟尼佛,正在印度,用几乎相同的教导,教化一位傲慢的媳妇玉耶女,如何谦卑奉事夫家,以成就女子之德行。佛告诉她说,奉事夫家有五善:一者、后卧早起,美食先进;二者、挝骂不得怀恚;三者、一心向夫,不得邪YIN;四者、愿生长寿,以身奉使;五者、夫婿远行,整理家中,无有二心,是为五善。佛陀又说,善於相夫教子的女子是真善知识,她「奉事夫婿,敬顺恳至;行无违失,善事相教;使益明慧,相亲相爱,欲令度世」。 三大古文明对於成就贤妻良母之女子德行,虽未沟通,竟然暗合。唯以中国传统文化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之四德最为简明扼要,易於推广。总之,母亲将《弟子规》(伦理道德教育)、《感应篇》(因果教育)、《十善业道经》(圣贤教育),用身教完完全全的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圣母如此润物无声的让孩子接受古圣先贤的教化,如同守护的天使、睿智的老师,这就是一位女子对家庭、对社会最大贡献。 古罗马天主教神学家、哲学家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曾以「上帝之城(De Civitate Dei)」比喻美好的家园。他说,上帝之城的人民皆有德行,受上帝之爱的蒙化而无私无我,令其城池、家园成为人间天堂。而中国历代无数贤妻良母们,以其柔顺婉约的女子四德,令其家无论贫富,皆可成为人间天堂,安宁、美好、崇尚道义。家如此,国亦然。 最后,印祖的教导给本篇做了一个最好的总结。「家庭教育,因果报应,乃现今挽救世道人心之至极要务。若不从此下手,则凡所措置皆属枝末,皆可伪为。俾举世之人,同注重於家庭教育与因果教育,而家庭教育,母教最要。使贤母从儿女小时,以身率其敦伦尽分之事,又日为宣说因果报应之理,其儿女决定皆成贤人,又何有越理犯分,伤天损德等行为乎?所愿匹夫匹妇,各任其责,庶可贤人杰出而匪徒革心,礼教兴行而天下太平矣。」 以上是弟子一点粗浅的资料汇集,弟子很惭愧,不会做人、不会做母亲。在此,恭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老师大德慈悲教导。阿弥陀佛!惭愧弟子越溪顶礼敬呈。 老法师:越溪这一篇心得报告,是当前社会,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最重要的参考资料。如果人人都能够体会得,认真努力向这个方向去走,不但能救自己,我怎么说能救自己?现前社会,诸位要是冷静,可以观察得出来,人,这生命结束了之后,并不就是完了;如果完了,那这些东西就没有什么太大意义了。人死是身体死,灵性没死,身不是自己,灵性是自己,这个东西还有来世,有来生,来生到哪里去?造作恶业的没有不在三途,地狱、饿鬼、畜生,多么可怕。所以我觉得,救自己比什么都重要。怎么救自己?忏悔,彻底改过自新,让自己从今而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合乎正道。只有自己能从三恶道走出来,你造作这个业肯定受这个报,谁都救不了你,佛菩萨再慈悲也无可奈何,自作自受。 她这里提到了,现在这个社会,女孩子的穿著、打扮,那是什么样子?是地狱的形象。女子的穿著,大概就是我们看到伊斯兰的妇女,基督教跟天主教的修女,那个穿著合格,其他合格的穿著少了。这个穿著就带给你三途的果报,你说多么可怕。这一篇报告,给她们是个严重的警告,也是个帮助她回头的警惕。文字非常好,我们也要在这个祭祖法会里面推广。我们再看,她还有两篇。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惭愧弟子越溪,承蒙师长教导,为本次祭祖撰文。今天特别向师父上人、诸位老师大德,恭呈一份读书总结,题目是「幸福美好源自孝敬的科学证明」。 甲、孝道的一体思想,是宇宙的本来面目 《说文解字》言孝,就像孩子背著老人的样子,「子承老也」,以说明老一代和子一代是一体。现代社会多言代沟,因父子成长环境不同,而彼此感觉疏离,甚至悖逆。这种情况是否因为古人生活环境变化少,今人求速求变所致? 日本的江本胜博士以水结晶实验而著称於世,他在水上贴上各种文字标签,然后将样本冰冻后,用显微相机将结晶拍摄出来。他发现,信息不同,则水的结晶也不同。例如,给水贴上「家族爱」的标签,就会出现了如下结晶。这是三个叠加在一起的结晶,非常美,但却每一个独立看,都不完整,只有在一起才完整。说明一家人的确是一体,三代人原本就应该相亲相爱、长幼有序。考虑到这是用现代的水在现代环境下做出的实验,反证出「父子有亲、长幼有序」是天然之道,古今同然;老一代与子一代,无论古今中外,都毫无疑问是一体的。 认识了这个真理,我们会问:如何在父子不亲、彼此对立的情况下,把心中本有的爱心、善心启发出来?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这是因为孝心是将自己与父母视为一体,感父母之所感,急父母之所急,千方百计让父母觉得放心、安心、安慰。《孝经》有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启发孝德最重要的活动,便是祭祖,通过祭祖,古今、长幼、小家庭与大家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都融成了一体。对此,人们可能会问:在这个科学昌明的年代,古代的东西还有效吗?科学吗? 量子物理描述的宇宙与佛经的互证。 我国有句古话,「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是说一个人如果能亲爱父母、爱护家人,那么他在社会上与别人相处时,自然做到「凡是人,皆须爱」。如果能平等博爱所有人,也自然会爱护物质环境。 早在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家普朗克和他的学生爱因斯坦发现了零点能量场的存在,即在绝对低温时,依然存在波动现象。现代的量子力学进一步发现,宇宙所有物质都与零点能量场互动,并认为宇宙万物实为一体。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教授指出:「物理学所研究的宇宙的本体就是佛法所言的阿赖耶识」。著名的物理学家大卫.波姆,则把宇宙的实相描述为「在流动的运动中未破损的整体」。两位物理学家都在向大众阐明一个事实:宇宙是不可分割的,整个人类、万事万物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并且每一个部分都包括了全宇宙的信息,即佛经讲的「芥子纳须弥」。《金刚经》上说:「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量子力学则将宇宙描述为「由基本粒子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既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宇宙必然是互相关联,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爱因斯坦发现,两个粒子一旦发生关联,再分开之后,无论它们相距多远,只要动其中一个粒子,另一个都会发生相应的反应,物理学将其名为「纠缠」(entanglement)。朱清时教授对此给出了一个形相化的描述:「两个原来在一起的基本粒子,把它分开,有一个可能跑到银河系的边上去,另一个跑到北京来。我测量一下在北京的这个,干扰一下这个粒子,跑到银河系边上的粒子马上就感觉到了,它也会反应」。并且,两个粒子反应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这个间隔短得不可思议,是光速的一千倍以上。也就是说,只要干扰一个粒子,另一个必然同时反应,证明了时间和空间是假相,佛将其名为不相应行法。所谓不相应,即指时空的概念与万法一体不相应;所谓行法,即指一切现象都具有波动性、都有生灭,即大卫.波姆所言之「流动的运动」。 波姆之所以伟大,在於他进一步说明了「流动的运动」产生的源头,即时间、空间产生的源头是思想。其「思想创造一切」的看法,再次与佛法「一切法由心想生」互证。图表一、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粒子遥相呼应的情形。无论它们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多远,让一个正向旋转,另一个必然同时旋转,而且是对称的逆向旋转。 幸亏有了现代科学的证明,让一个人虽然没有开悟,也能感受一下「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如果真正能够承认父子一体,那么家人间的相处,必能推己及人、爱人如己。如果说水结晶的实验在教世人,一家人要相亲相爱,量子力学则提醒现代人,和谐社会必须从和睦家庭开始,和睦家庭必须从放下人我对立这一根深蒂固的错觉开始。 古人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科学家指出,一般六十瓦的灯泡,因为散射的原因,令光子之间的能量互相干涉、彼此抵消。但是,如果让这个小灯泡所有的光子都协调起来,彼此共鸣,这样光光互照,小灯泡的光线强度,将比太阳表面的强光还要高几千倍!这就是为什么传统文化持家、治国皆强调「和为贵」。 乙、百善孝为先的因果定律是宇宙运作的模式 「孝」不是一般的爱心,因为一般的爱尚分你我;孝之心,突破了自我,完全与父母融为一体,继而与所有的人事物相融合,从而忘我、无我。这个心念与宇宙本具的一体性相应。一旦相应,便产生共鸣,一旦产生共鸣,微观世界的粒子就会出现有序严整的排列,宏观世界亦随之改变,体现在生活中,便是人事环境的顺遂、物质环境的安稳康泰。 以一体的爱心互动,与以对立的心态互动,对粒子而言,其结果大相径庭。以水结晶为例,如果给它「爱」的信息,其结晶就非常美丽、有序;如果给它「恨」的信息,样子就会非常丑陋、无序。这个实验的道理,古圣先贤名之为「感应」,心念是感,粒子的排序变化就是应。图表二、江本胜博士所做的水结晶实验,「爱」的结晶非常美好。图表三、江本胜博士的水结晶实验,「烦死了、杀死你」的信息,水都无法结晶了,样子非常丑陋。 值得注意的是,既然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粒子之间的互动是超越时空永远存在的,而且宇宙所有物质都与零点能量场互动,那就证明了一个微细的心念波动,都会影响整个宇宙。这正是佛法所言「一念周遍法界」,这就从科学证明了「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因果通三世」的道理所在。因此,我们的心念就太重要了! 并且,近年来量子力学的实验进一步证实,基本粒子之间,一旦发生互动(即物理学所说的纠缠),必然彼此之间保持整齐有序的排列。并且,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即使出现极端的情况,粒子也会坚持排列有序,不会改变。这些实验令物理学家得出结论:「事物不是独立自存的,而是像量子粒子一样,只存在於关系中。共同创造,彼此影响,说不定是生命的本质。」这就是儒家注重伦常,强调长幼有序的科学证明,「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这就是量子力学和儒家对世人共同的教导。因此,长幼有序、整齐严肃、齐家治国等概念,原来是真正的科学化管理。 可见,心念纷繁芜杂,因缘果报亦随之交错复杂。所有心念之中,由於孝敬之心感得基本粒子排列整齐,这种整齐有序的情况是整个宇宙本来的面目,所以这个心念的影响力最大,用佛法而言,则是孝敬通自性。因此,怀著一体的爱心,从关爱父母开始,一家人良性互动,继而影响一个社区、一个国家,终至影响整个宇宙。这就是《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所在。 当代美国的修.蓝博士所倡导的夏威夷疗法,就是对人我一体这个原理的具体实践。修.蓝博士给人治病时,观想患者所有的症状都在自己身上,然后重复的说「对不起,请原谅我,谢谢你,我爱你」。用这个善念不断的清理自己,每天专注半个小时,持续一个月,自身的症状消除,患者的病也好了。而且,患者可以是身边的人,也可以是千里外的陌生人,完全不受空间距离的影响。这看起来很神奇,实际就是说明人我一体的爱,当其达到极至时,就超越了时空。 孝心的影响虽可遍及宇宙,但其力度之大小,端视诚敬的程度。孝悌之至,就是诚敬到了极处,就是完全无我、完全与宇宙融为一体的状态。这就是六祖惠能大师深夜拜见五祖时,万分诚敬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开悟的临界点,所以能大师聆听五祖不到两小时的开示就明心见性了。用中国物理学家朱清时先生的科学解释,我们更能理解。他说:「佛学能够认识宇宙真理的方法也是科学的方法,通过提高认知能力,来认知常人想不到的更深更高的真理,或百思不得其解的东西。把意识比作电流,人脑就像导体。如果修持到深度禅定,人脑可以进入高度有序化的超导状态,意识可以畅行无阻,意识场可能极其强大,可以感知到常人无法获得的宇宙真谛」。 是故,修身治学之道,唯诚敬二字!碰到不理解的东西,可以存疑,但应深信古圣先贤的教诲,等有一天诚敬到位了,自然明了,豁然开解。这就是古人「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喜悦。中国古人的诚敬,在绘画中也略见一斑,古人绘画,多把人画得很小很小,显示出人虽与天地并称三才,但不忘自身不过是天地之间极其渺小的存在,能够与天地融为一体,便是人生最大的期望。因此,古人心中常存谦敬,分分秒秒都不敢放逸,「克念作圣」。 简言之,朱教授说明了,人的心念如果能够高度集中,其力量之大不可思议,正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是故,中国传统的教学之道,全在於如何让心定下来,显示在微观世界,则是粒子不仅因为孝、敬存心而变得极其整齐有序,更因为振动的频率和波幅大幅降低,而趋於最稳定的状态。这就是净极光通达,即定久了,智慧之光自然透出来。「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佛门教学理念,与现代科学的发现完全相应! 乙一、各个宗教教育都能与科学互证 事实上,不仅佛教与现代科学可以互证,纵观世界各个宗教的教育,与量子力学的研究遥相呼应,与宇宙实相相应。细观所有宗教的创立人,其实都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家,他们不求丝毫回报,完全无我的伟大精神,千百年来感染、教化了无数信徒。遍览各个宗教的经典,不难发现其内容都是教善教孝,教谦虚忍让,提醒人们要畏惧因果,不能作恶。日本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显示,每个宗教的水结晶都是美好的。如果因为不了解,就误以为宗教是迷信,而错失自己提升灵性的良机,那就非常可惜!人类需要重新认识宗教教育,真正了解宗教的实质就是爱。江本胜博士从实验中证实:爱是宇宙的核心,那么宗教教育就是帮助人们导向这个核心的方向盘。科学证明,宗教教育的力量最大也最深远,人类应当正视并善用它。 一直以来,人们看到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觉得神奇。学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才知道观世音菩萨所证得的完全是本能,完全是孝敬达到极处时的自然感通,而且,也是每个人都能够证得的。师父上人说:「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佛陀一生的行持、他的所修所证,都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因此,向佛陀学习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孝顺父母,将自己原本与父母一体的心开显出来。当这个心生起时,一个人会体会到心性亮了,黑暗消失了,喜悦盈满於胸。 深圳的张女士一直非常想孝顺父母,却不知道怎么才是孝顺。她只知道满足母亲的物质需要,心里却不能对母亲柔顺,总看不惯母亲些许地方。幸而在一个机缘下,她看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心里大为震动。尤其是她看到一位老师,讲述自己因为学习传统文化,断恶修善,而令糖尿病得以缓解,让高得吓人的血糖得到了控制。张女士就决心要请这位老师给她的母亲宽宽心,因为母亲也是重度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高达二十七,需要注射胰岛素,依然很难让血糖稳定。老母亲有情绪困扰,所以比较容易哭。 一直以来,张女士很反感母亲总是流泪、抱怨。但是当她生起一念孝顺的心,要为了母亲要力行圣贤教诲,帮助母亲稳定病情时,一切都改变了。她说「那时,我的心一亮,真的是一盏灯就能扫却千年的幽暗」。此时的她,再看到母亲哭诉、抱怨时,不但一点不觉得烦,而且还会怀著无限的爱心,坐在母亲身边和她聊天。看著母亲痛苦的面孔,张女士决心辞职照顾她。母女俩从早上聊到下午三、四点,母亲细数了太祖母、祖母的女德事迹,连吃药、打胰岛素针都忘了。晚上,张女士突然想起,连忙给母亲测血糖,竟然是正常的七点七!母女俩很开心。张女士感到圣贤教育不可思议,一念的回头,承母亲之欢,不忍母亲受苦,就能产生这样的神奇的结果!她说:「原来是母亲让自己的病苦来启发我的慈悲心、爱心。我好感恩母亲!」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无论修任何法门都要从三福开始。而三福之第一福的第一条就是孝养父母。故佛门有言,学佛是学孝,成佛才是究竟圆满的大孝。 乙二、历史的经验:为什么中国古人不重视发展科技 为什么古圣先贤重视弘扬孝道,千方百计传承礼制,却不重视发展科技?这是古人智慧深广所致。一九七0年代,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教授指出:人类社会要持续发展,必须保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平衡发展。如果科技过度发展,而精神文明严重滞后,严重的社会问题就在所难免。历史上许多文明之灭亡,究其原因,便是精神文明跟不上物质文明的发展,导致人民丧失伦理道德的教育,从而出现「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情况,文明或因灾难而突然消失(如亚特兰提斯王国),或遭到入侵亡国而被遗弃(如古巴比伦,古罗马帝国)。 中国的老祖宗早就预见汤氏所言,「社会文明的衰落源於无法胜任道德与宗教的挑战,而非因为物质与环境的挑战」,因而很谨慎选择科技的发展。如三国时代诸葛亮虽发明了木牛流马,却在临终前销毁,不传给后人。东汉的张衡,旷世奇才,德才兼备,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但是张衡本人心系道德,「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并且上书朝廷,备言因果报应之真理,详论天灾与道德泯灭之关联。及至老年,张衡完全放下科研,专心致志学习周代礼制,并深望以毕生所学,定汉家礼仪,可谓苦心孤诣。张衡与其同时代的希腊学者托勒密,虽研究领域相同,但却旨趣迥异。托勒密一生研究科学,其学问被后世中亚及欧洲学者完整传承,继而开辟了西欧十五至十七世纪的航海时代;张衡则始於儒学,终於儒学,虽有奇才,但所传世者,唯有与农事相关的历法和道德文章而已! 所以,老祖宗不是不懂科学,而是深思远虑,科技向前推进一步,必考虑其百年、千年间的影响,正所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惟其如此,方能令文明永续发展,实现精神文明、道德的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平衡发展。当我们了解祖宗用心良苦时,不禁万分惭愧自己曾傲慢的认为祖国愚昧落后,真是辜负了老祖宗的大恩大德!中国传统文化超过五千年的传承,老祖宗深爱后代子孙之长远眼光,早已替我们去芜存精,哪来的糟粕?是我们自己智慧不够,理解不到,现前几百年历史的科学技术证明不了,实在不该直斥为迷信落后,应当对祖宗、对古圣先贤有绝对的信心,这种信心是开启智慧之门的关键点。若心存恶念、怀疑,佛菩萨圣贤也教不了! 科技可以使人生活在中央空调中而四季如春,但它不能让人们待人如同春风;科技可以使人们通过电脑网路联系在一起,但它不能拉近人们心灵的距离;科技可以让人们更加容易的养育孩子,但他不能够保证父子相亲相爱,科技不是万能的。解决当今世界科技高度发达而伦理道德严重滞后所带来的种种危机,唯有从伦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著手,除此别无他法!这是最根本、最迅速、最圆满而无副作用的解决之道。这四种教育正是当今社会所迫切需要的! 丙、现代科学的启示:如何成就究竟圆满的大孝 丙一、「阿弥陀佛」的能量之大不可思议 现代科学将宇宙分为三部分:物质、信息和能量。水结晶实验所贴的文字标签,以及量子力学所研究的念力,都属於信息。每个信息都有与其相应的能量,就是这分能量让水分子的排序发生相应的改变。佛在经上说过,「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就是说每个信息都有能量。因此,物质世界的每一样东西、每个微小粒子,都会随著信息变化而改变。量子物理学将这种广泛联系、交互影响的情况,形容为「果冻一样的世界」,意思是说物质世界与心念相关,由於心念时刻影响物质世界,因此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每个小的波动都会顿时传遍整个世界。也就是经上说的镶满摩尼宝珠的珠网,光光互摄,不分彼此,并且互相影响。 因此师父上人常常劝导大家念佛。他说:「佛教我们,一切时一切处心中只住阿弥陀佛,口里有佛,身行有佛,我们就成就了,什么灾难都能化解。什么样的信息都可以不必过问,愿意就看看,一笑了之;不愿意看,根本就不需要看。为什么不念佛?接收极乐世界的信息,接收阿弥陀佛的信息,这是最正确的信息。」老教授一生念佛,所以听他念佛的水,其结晶显示出极乐世界的整齐有序,和华严境界出生无尽。(这是听闻净空老法师念佛声的水结晶。)佛门有「名以召德,罄无不尽」之说,这是说「名」(信息),其能量可以转化成为物质环境。即使在物质与能量不能自由转换时,也足以改变微观世界的结晶状况(如上图所示)。这就是水结晶对「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的证明。 因此,大孝莫过於以至诚心、无我的心,称念阿弥陀佛。正如尊敬的师父上人所言,「看一切人都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果然能够以这种心念佛,他全身的细胞、粒子必然彼此互动如佛佛相念,他周围环境的微观粒子必然互相呼应如佛佛相念,是故「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是人类在研究微观世界时,发现完全与宇宙融为一体的爱,其能量之大足以与全球、乃至整个宇宙的内在本善共鸣。 微观世界如此,宏观世界必随之改变,佛言「依报随著正报转」,真实不虚。因此,念佛相续必然令体质发生决定性的改变。正如念佛九十二年的海贤老和尚,一百一十二岁时的身体,竟然如同四十岁一样;师父上人在七十多岁体检时,澳洲的医生发现他的血液状况如四十岁人。这些都是证明。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念佛的人很多,真正成就者万中只有一、二。为什么?就是因为虽然大家同为念佛人,但是若不能在孝养父母方面身体力行,从中体会人我一体,则难免会因为习惯将自己与他人对立而不知,习惯分别好坏、执著於对错而不悟。用这种是非人我的心,无论行善还是念佛,都与量子力学中宇宙所有粒子交互一体的真实情况不相应;既与真实不相应,则得不到真实受用,难求见佛、成佛之果。 丙二、要对善的力量充满信心 佛教徒每天都会在功课圆满之后,诵读「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讲的就是父母、师长、众生、国家的恩德,真正的学佛人时时记得报恩,天天祈求国泰民安。佛教人念念都是无限的感恩国家、领导及天地万物,真的是一丝毫的对立心都不敢生起。 现代人不了解古圣先贤教导后代如何存心、立命,所以对宗教产生误解。更有甚者,宗教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这都是因为信徒对自己宗教经典的教义不了解所致,令人不胜唏嘘、痛心!实在应该把各宗教的经典讲清楚、讲明白,问题自然就化解了。 现代科学更证实了,正能量永远大於负能量。江本胜博士请五、六百人一起,对著东边的污水湖泊说:「湖水干净了,谢谢!」如此专心祈祷一个小时,三天之后,湖水真的干净了,延续了六个月之久。这也就是说,一个小时的善念,其正能量抵得过六个月。这就是中国谚语「邪不胜正」之道理所在。 唐朝於建国初年,因为经过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情况,国家其实天灾人祸连连。唐太宗力挽狂澜、偃武兴文,下诏魏徵、房玄龄等大臣,精选古圣先贤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句,编成一本《群书治要》。群臣总结出来一句,就和唐太宗讨论一句,君臣之间志同道合,宛若同参道友,令太宗做出许多正确的决策。太宗即位之初,几乎每年都有天灾,贞观二年(公元628年),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还出现过大范围的饥馑。但是两年之后,国家大治,民风淳厚,史称马牛布满郊野,行人旅客用不著带粮食,沿路可以供给。这一年,唐太宗被中国西北部至中亚地区的部落国家封为天可汗。次年,《群书治要》书成,日本、韩国都派遣使者来朝,唐朝成为周边国家学习的榜样。唐朝通过力行传统文化的教诲,从危机重重到天下大治,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由此可见,真正能够以恭敬、谦虚和真诚心好好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其迸发出的正能量之大,不可思议! 唐太宗的成功实践,给这个世界莫大的启示:带来安定和平的方法很简单,原理就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只要运用现代科技媒体的力量,於广播电视台天天播放伦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把古圣先贤的道理给大家讲明白、讲清楚,世界和平指日可待! 丙三、收摄身心以修诚敬 正能量虽然远远大於负能量,但是,必须通过收摄身心以修诚敬才能实现。每个信息、念头都有其相应的能量,而且每分能量都能作用於物质,不能收摄身心,正能量就会收到干扰。因此,让每个人,尤其是学佛人,必须谨慎对待信息。现代社会信息量庞大而杂乱,对地球乃至整个宇宙产生很大的影响。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一语道出我们的问题所在,妄想、执著就是干扰,其源头往往在於信息的出现。佛菩萨与众生无二无别,只是他比我们更早证得真心而成圣成贤,我们也要确认自己一定可以证得,因为我们本来是佛,只是现在迷惑了。我们的迷惑,就是面对信息的时候立即产生了念头;而佛菩萨可以无念以应对各种信息。这就是迷和觉的分别。 然而,念头的产生是习气,想要断除念头,犹如抽刀断水,因此,收摄身心先要从控制信息量开始。老教授当年做学生时,只能看师公李炳老要求的资料,其他的一律不看、不听也不问,三个月就感到清净心现前。不但如此,老教授几十年来不看报纸、电视、杂志,以至诚念佛之大孝、谦敬,一生不离讲堂,每日力尽本分,让正能量充斥虚空法界,为现代人做出了「爱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的真实榜样。任何人,只要能像老教授那样,敬爱父母、敦伦尽分、收摄身心、老实念佛,也可以让他的爱心、孝心、念佛之心,帮助自己回归本性本善,给宇宙带来正能量。 丙四、从量子力学看祭祖所产生的正能量 综上所述,量子力学证实,孝、敬能量之大,不可思议。收摄身心,便是儒家所讲的诚意、正心,这是修身的第一步。同时能够让一个人力行孝敬又收摄身心的最佳时机,莫过於祭祖。祭祖第一个意义就是让人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人我一体,彼此的关联跨越时空。这种心念,与整个宇宙的本善相应,故能量之大不可思议。祭祖的第二个意义,就是帮助人们清净心念,一心一意。对於念佛人而言,则是归至一念弥陀,念念相续,不令间断。当前,每个人都浸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各种能量交错复杂,因此容易出现「虽然明白道理,但是念头依然难以归一」的情况。祭祖就提供了一个机会,在冬至特殊的节气时,帮助人们静下来,让身心得以休息,渐趋至诚。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一念至诚,必然感得微观世界粒子排列严整。而且,这一次的经验,令这些粒子无论散落何处,都会彼此呼应,回归有序的状态,也就是回归本性本善。 由此可见,祭祖所产生的正能量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持久延续的。在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的今天,在祭祖被人忽略几十年,甚至一个世纪的时候,还能够重新得到重视和恢复,这也是我们祭祖的精诚所至。由此可见,祖宗加持虽不可思议,却并非迷信,有科学依据。 丁、结语 张衡对待科学的态度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科学的发展,应该使它成为学习古圣先贤教导的拐杖,帮助我们断疑生信,相对於科技发展,更重视伦理道德的承传、弘扬。佛法不仅是最高的哲学,更是最高的科学。同理,传统文化也蕴含著高深的科学,现代人应以谦卑的心,仰信祖宗之教导。是故,恢复孝亲尊师的传统,可谓弘扬传统文化的当务之急。我们通过量子力学对微观世界的描述、通过水结晶的实验,感受到孝、敬所蕴含的能量不可思议。而以孝敬之心来念佛,其能量更是不可思议,凡人虽愚,亦可无惧社会之混乱,而能够实践「大学」之道;念虽难一,亦可因仰仗佛力,而了生死、出三界,成就圆满的大孝而成佛。 祖宗对我们的教导,如果用两句话总结,便是「孝是中华文化根,敬是中华文化本」。孝敬之至,便能至诚感通,全在诚敬、全在爱心。江本胜博士通过数万次的水结晶实验,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真理,爱就是宇宙的核心。孝敬能够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的幸福美好,而且是整个宇宙都能恢复到高度整齐有序的状态。这就是孝敬的因果科学证明,这就是「幸福美好源自孝敬,孝敬缔造幸福美好」这个因果律的科学证明。 值此祭祖的神圣时刻,我们后代子孙首应惭愧忏悔自己的无知福薄,并深深生起感恩之心,再发勇猛真诚之心,承担「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责,以报祖宗先贤之大恩大德於万一。 弟子在作资料汇集的时候,深感「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非常惭愧。恭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老师大德慈悲教导!阿弥陀佛!惭愧弟子越溪顶礼敬呈。 老法师:时间超过了很多了,我们就用越溪的话来做一个总结。那就是我们要认真努力,要真把它行出来,落实在我们的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要把它真正做到,要相信她所说的句句都是真言。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一0八集) 2014/1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108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