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84集)


 2014/10/8    下载DOC文档    

  老法师:诸位同学,大家好!

  学生:尊者师父上人慈悲,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不肖弟子释自了冒昧报告的题目是:凡修净业,以决志求生西方为本——从海贤老和尚反省我们求往生的信愿(二)

  一、我们念佛是为了什么?念佛的目的是什么?

  曾经有一位同修,念佛四天四夜没睡觉,夜以继日的念。后来人家问他,为什么能如此精进?他说为了他女儿的户口能迁入广州。类似的例子很多,念佛求身体健康,求升官发财,求世间福报,好一点的,求开悟,求功夫成片,求一心不乱。

  我们念佛求什么?印光大师斩钉截铁的定论:凡修净业,以决志求生西方为本。「念佛根本道理,是要人生信发愿,求生西方,了脱生死。不可只发求世间富乐,不求生西方。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世间灾难亦可消灭。非念佛不能消灭灾难也。」念佛,以求往生为根本。很多人念佛念了一辈子,却还是懵懵懂懂。今天,请印光大师来给我们厘清这个问题。

  二、下面是摘自《文钞》的法语:

  佛开念佛法门,唯期一切众生现生即生净土。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法众生,无一能了生死者。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

  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种种境界,而不以决定求生为事,即所谓「舍本逐末」也!

  若或有生人天之念,则西方便无分矣。以生死心熟极,一丝毫力,可敌了生死心千钧。

  倘不求生西方,但求消灾,及不失人身。犹如以无价之摩尼宝珠,换取一根糖吃。其人之愚痴可怜,不识好歹为最第一矣!

  念佛一法,乃佛普度一切众生之最大法门。若有危险,念之即可逢凶化吉。无事时念之,则可消灾增福。然必须要求生西方,方为究竟大利益。

  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纵生到至极尊贵之非非想天,天福一尽,仍复轮回六道。若具志诚恳切念佛,纵将堕阿鼻地狱,尚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现在浩劫当前,大家通要认真念佛,求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纵得福报,也只暂时。福大则造业大,既造大业,必受大苦。若生西方,则永离众苦,但受诸乐矣。

  若有一念求来生人天福报之心,即修持精纯,亦名「违背佛教」。虽种善根,而了生脱死,当在驴年。可不哀哉!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教。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取一根糖吃,岂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来生人天福报,与此无异。

  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佛,决定求生西方为宗旨。若念佛人不愿求生西方,即为违背佛教。譬如王子寄居他国,不信自是王子,但愿终日乞食,不至饿死,便为志得意满。其知见之下劣,能不令人怜悯乎?

  须生信、发愿,求生西方,万不可求来生福报。若求来生福报,即是破戒违法!以念佛法门,乃是教人求生西方的法门。汝既念佛,不求生西方,又要求来生,是不遵佛教。此是佛教人必定要依之法,汝不肯依,故名「破戒违法」。

  欲生净土,须先认清宗旨。普通修持,无不以开悟为希冀。而开悟一事,亦非易易。若知净土宗旨,绝不预期开悟。若不注重信愿,开悟亦难了脱。若能一心念佛,不悟亦可往生。

  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大弘法化,普利众生之高僧身,亦视之若毒荼罪薮,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决定,则己之信愿行,方能感佛。佛之誓愿,方能摄受。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轮回矣。

  净土法门,注重在信愿。有不知者,或求人天福报,或求来生为僧,弘扬佛法,度脱众生。此种心念,要丢得干干净净,若有一丝毫,便不能往生矣。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不往生,纵一生二生不迷,绝难永远不迷。迷,则由有修持之福,而所造之业,为可惧耳。恶业既造,恶报自临,求出三途,恐无其日。

  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於信愿求生西方也。

  只知念而不生信、发愿,纵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愿,虽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往生。

  纵能执持名号,只因不求出离,便成人天因果,受享痴福。因福造业,仍沉恶道。

  以上法语,都摘录自《印光大师文钞》,印祖的开示,字字皆末法之津梁,言言为莲宗之宝鉴。他老人家自己谦称说:「印光之《文钞》,文虽拙朴,所述者皆佛祖成言,不过取其意而随机变通说之,岂印光所杜撰乎哉?印光乃传言译语,令初机易於晓了耳。然虽为初机,即做到极处,亦不能舍此别修。以净土一法,乃彻上彻下之法。」「印光学识褊浅,无大发挥。然能依之(指《文钞》)而行,决定有益无损。决定能了生死於现生,侍弥陀於没后。」

  印光大师有一段经典的开示,我们应该牢牢的记住:「佛唯欲众生超凡入圣,了生脱死。然众生根机不一,心愿各别。或有众生求福、求寿、求财、求子等,只要心诚求之,有求必应。此虽是世间法,然接引下根,渐种善根,故亦满愿。若论佛之本意,唯欲众生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仗佛慈力,临终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便出三界轮回之苦。从兹渐进,以致成佛。方为念佛究竟实义。」

  三、这次净宗学院举办戒学研习班,刚开始,部分人有所动摇,对净土的信心动摇了。确切的说,应该是我们原本对净土的信心就不坚固。不是别人要动摇我们,而是我们本来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就很脆弱,所以小风吹则小倒,大风吹则大倒。诸位是否记得,师父上人最近在《净土大经科注》第一百零三集里面讲到:「我们在此地学戒律,戒律在这一句佛号之内,没有在佛号之外」。

  善导大师为了坚定我们对净土法门的信心,在《观经四帖疏》里面说,就算「十方诸佛,尽虚空遍法界,现身放光,劝舍净土,为说殊胜妙法,亦不肯受」。祖师这是肺腑之言,对我们真是「恨铁不成钢」,悲心切切。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多次、反覆强调,末法时期,想要当生了生脱死,只有一个法门,净土。这是我们唯一的一条生路,所以行策大师才说:「若不专念彼佛(指阿弥陀佛),求生彼国(指极乐世界),必至随业流转,受苦无量」。所以蕅益大师才说出了前人所没说过的一句话,「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

  蕅益大师五十岁那年,对他的门人成时法师说:「我往年念念想恢复比丘戒法,近年念念求生净土」。成时法师不解,后来才知道,大师的意思是:我只有往生极乐世界之后,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力量加持我,我才有能力回来恢复戒律。在这个娑婆世界,看到出家人不守戒律,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於是一意西驰!祖师一意西驰的举动值得我们深思。这段记载,在《蕅益大师年谱》,弘一大师编的。

  弘一大师,律宗大德,倓虚老法师曾经请他到青岛湛山寺讲戒律。弘一大师大概住了半年,临走前给大众最后一次开示,反覆劝人念佛。四众弟子到山门给大师送驾,大师说有两句话送给大家做临别赠言,他掏出一个小纸条,上面写著:「乘此时机,最好念佛」。这个经过在《影尘回忆录》,非常感人。

  海贤老和尚常常说:「老佛爷(阿弥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根,是命根,我们用印光大师的一句话来诠释这句话,更为易懂:「将此一句佛号,当作本命元辰,誓求往生。纵令以死见逼,令其改辙,亦不可得。」这就是「根」的意思,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命根。

  看看莲池大师怎么说:「今人不肯念佛,只是轻视西方。不知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圣大贤的勾当。转娑婆成净土,不同小可因缘。汝但看此城中,一日一夜,死却多少人?不要说生西方,即生天,千百人中尚无一个。其有自负修行者,只是不失人身而已。」

  「其有自负修行者,只是不失人身而已」,可不可怕?「只是不失人身而已」,这是实际情况,也是给我们敲响一个警钟。我们自诩为念佛人,最终能不能够往生?

  印光大师曾自称,「拟作粥饭自了僧,不做弘法利生梦」。蕅益大师也有两句,异曲同工:「直待西方去复来,普与尘沙击法鼓」。其实,自了真的是自了吗?祖师们并不是自了汉,他们的举止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太多的人,自己没有了,忙著去度众生。《弥陀要解》一语道破,「能自度即普利一切」。海贤老和尚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这一往生,度无数的众生。

  四、弟子无修无行,怎么会有心得?只是把祖师的开示搬出来,希望藉学习班这个平台,让更多的同修,透过祖师的开示,坚定念佛求往生的信愿。「凡修净业,以决志求生西方为本」,念佛,唯求往生!这条路对了,其他都不要求。海贤老和尚不是说吗?「什么感应、稀奇,不要求,什么都是自然才好。」功夫成片也不要求,功夫成片是自然而然的,不是求来的。老人家说,「念佛念到一定时候,不管什么时候都在念佛」,这不就是功夫成片吗?功夫成片是自自然然的,不是造作出来的。

  祖师,他们都是修行的过来人,他们的开示吐心吐胆、呕心沥血,句句力透纸背,没有半个字废话。千言万语,无非是为了坚固我们求往生的信愿,极乐世界非去不可!我们的信愿,要坚固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往生有望。

  夏莲居老居士说的「欲得八风吹不动,须从一句定纲宗」,一句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将一句阿弥陀佛,如靠一座须弥山一样,无论遇到任何顺逆苦乐的境界,绝不忘失这一句佛号,方为坚持正念」。海贤老和尚做到了,海贤老和尚虽然不认识字,没有文化,可是祖师大德的以上开示他都做到了,他求往生的信愿无比坚固,天塌下来都不会动摇。你问他念佛的开示,他跟你说,没什么好开示的!他不会像印光大师一样跟你长篇大论讲大道理,可是,他本身就是一部活的《印光大师文钞》,印光大师讲的道理他都圆满落实,所以他一句佛号念成功了。印祖开示我们,「一句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学他法,又有何憾?」海贤老和尚用他的一生,把这句话演绎得淋漓尽致。

  夏莲居老居士作过一幅挽联,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他是会集秦、唐两译《阿弥陀经》经文。弟子以为,这幅挽联拿来挽净土宗第十四代祖师海贤大师,同样适合。上联:「法音宣流(秦译),令得殊胜利益安乐(唐译)」;下联:「慈悲加佑(唐译),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秦译)」。

  做为一个出家人,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在结束之前,把印光大师在《文钞》中,以各种方式重复多次的那句话再强调一遍,提醒大家。当然,印祖的原话是文言文,弟子直接把它归纳、翻译过来,这句话是:「末法时期,想要当生了生脱死,唯一只有一个法门,净土。」我们的当急之务是念佛求往生,在这句佛号上狠下功夫。

  最后,供养大家两句诗,这两句诗是省庵大师表达自己的话,也正是海贤老和尚的真实写照:「平生只有西归愿,肯为他缘负此心?」

  今天就报告到这里,报告过程恐有错误,恳请师父上人及诸位同修批评指正,不吝赐教,望众慈悲,布施欢喜。阿弥陀佛。不肖弟子释自了叩呈。

  老法师:我们下面还有三十五分钟,还有几篇?还有两篇。我想我们听听都得受用。自了师不是自了,他是帮助我们每个人自了来的。这个自了不是他一个人专用,我们人人都应该自了。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再听下面的。每个人的报告都好,这让我生欢喜心。

  学生:学习报告(惭愧弟子上官),主题:「事师之道」。

  《无量寿经》云:「随顺我教,当孝於佛,常念师恩」,夫道业成就与否全赖此三句。佛为无上医王,法为万病良药,师能导引正见。此三句乃修学成就根本,背之则堕落向邪,向之必见性成佛。佛虽示现涅盘,而师代佛授教,佛子背离师道,恒无智慧,从彼死已,还堕地狱,更得无量无边苦患之法。故知佛道即师道,事师如事佛。弟子学佛时日不多,生性顽劣,全无孝敬,恐堕地狱,而不敢忘记师恩。谨以此文自省,警戒冥昧妄心,除兹事师之道,更无余途究竟佛乘。是下叙述何为事师之道、菩萨如何行事师之道、何谓如法佛子三部分,以明事师之道重要意义。

  甲一、事师之道

  乙一、浅释事师之义

  「言事师者:谓承奉无怠曰事,诲人不倦曰师。」

  丙一、师者护佛种性

  古人云:「师者,发蒙之基。学者有师,亦如树之有根也。然大智既成,复能成就小智。犹树根生子,子复生根。展转相生,种类不绝。」故佛种全依师者播撒灌溉、生根发芽、修剪善护。世出世间法器,全赖师者,如《无量寿经》所言:「护佛种性,常使不绝」。片言之赐,皆吾师也,所当敬重,况日日教诲不倦之亲教师乎?为佛弟子倘存憍慢,一生福慧消灭。

  丙二、事师如何存心

  事师名相虽广,约言惟诚、惟孝。诚者,精诚也,专精纯一,至诚无欺;纯一依止一位善知识,专精一门长时薰修,至诚行事常存惭愧,无欺自性本自清净。孝者,孝敬也,孝养侍奉,恭敬和顺;师长如父,亲爱孝养,软语敬顺,不得违逆。若事师时时以诚孝存心,则一切奉事自然如法;师资之间,水乳相合;而道在其中矣。

  乙二、舍敬师诫则不入圣流

  众生业习难改,沦历长劫,忘失其本,若非佛教师道,何由迷途思返。敬师如敬佛,敬佛即敬自性本心,善知识乃清净自心变现,自心为师能转境界,转境则同如来。惜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妄心误以境界为师,沦落生死遥无出期。如来垂迹佛陀圣教,根本出离大法,舍敬师诫训而修道,枉费功夫,终无所得。常须普行恭敬,即见性通达,更无滞碍即皈依自性觉。

  乙三、师恩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佛者,为彼群生大导师,能救一切诸世间;净土导师,万劫难遇,授最上成佛妙法,普度一切含灵,十方诸佛共赞;师父上人尽摄三重恩德於四众弟子。故知师恩重如山,罄竹难书,唯发大菩提心、往生净土、圆证佛果方能报恩。

  数月前,弟子曾多次於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塔下念佛绕塔,绕塔半匝时,总见高处山门牌匾题「平等」二字,托显佛法门门平等,无有高下。然无始惯习卒难调制,幽暗长夜难入平等门。烈日酷暑、汗流浃背,绕塔五十匝后愈发步履艰难,彷佛无量俱胝劫,为挣脱烦恼贼苦寻解脱之法,欲入涅盘平等门又不得而入。辗转流离於六道,舍家捐业尽尝所有修行法门,平等门近在咫尺仍不得而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竭尽全力念佛绕塔,观想无常大鬼紧随身后,最终愿力战胜业力,绕塔百余匝。此时已确信无疑,生生世世恩师为弟子截生死瀑流,授念佛法门,然弟子傲慢骄纵,不信此最胜第一妙法,虚妄为境,净业无由。今因缘具足,痛定思痛,绝不再错过净土平等法门而不入,绝不放开恩师之手。这双手食息间亦未曾离开弟子,哪怕地狱刀山火海,都慈悯不曾放弃顽儿。只怪不信净土,投心无地,万劫错失,辜负师恩。肝脑涂地、折骨为笔书写师恩,尚自不能具报其恩,唯愿做净土如说修行者,不虚误得人身遇恩师、授净土之万劫机缘。

  甲二、诸佛菩萨及祖师大德如何行事师之道

  末法时期,众生不信善法,不敬师道,无始不了,造虚妄业,不肯回头。诸佛菩萨无限慈悯,以大悲为根,从根本智中示现葆光和尘,久出於邪道,深达於正法。不舍因地,为凡夫开演事师之道,故佛恩、师恩第二重深义在於「善护念」。

  乙一、文殊菩萨万佛之师

  文殊师利菩萨大智独尊,应化於娑婆即是大智善护念。文殊菩萨乃诸佛之师,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文殊者,佛道父母也。文殊、普贤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无量寿经》中又紧邻普贤列出家菩萨上首。何故诸佛之师不惜屈尊,以胁侍身分应化於世?夫世尊一代时教终归净土,广演妙法实为深入净土一门。然此法门虽平等圆融,但其简单易行直趋本觉,实属最难信之法。故万佛之师文殊师利,特垂慈善护苦难众生,示现华严法身大士而导归极乐。又示现无量寿圣会共赞弥陀,於念佛法门作大守护,智者明眼但见诸佛之师尚求生净土,若非愚狂之辈,定当效法行之。念佛法门唯大智方能信入,遵循诸佛之师文殊足迹,即得大智入信门,见一切佛土平等无差别相,三德圆彰,神化不可思议。

  事师之道最圆融境界即此处文殊、普贤,了了见佛性,以如来位不舍因地,大权示现,发殊胜大愿,求生净土,能劝一切菩萨、普导一切众生仰信其大智大行而同归极乐。三世觉母妙吉祥,辅佐释迦本师襄赞弥陀,降师位作菩萨,演说事师之道究竟趣处,即诸佛如来、一切导师之愿,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惠众生真实之利,即此持名念佛法门。有赞云:「文殊菩萨德难量,久成龙种上法王。因怜众生迷自性,特辅释迦振玄纲。」吾辈凡夫当来往生极乐,势必亦如文殊菩萨,重返娑婆,开演净土,究竟圆满事师之道,不枉师父上人无量劫教导之恩德。

  乙二、六祖能大师的事师之道

  自古名利双刃剑,高名厚利不忘师训者,乃金刚萨埵示现自性本不动摇。六祖惠能於曹溪传法三十七年之久,期间神秀尝奏武后,请六祖赴阙,六祖固辞。神秀复自作书重邀之,六祖谓使者曰:「吾形貌矬陋,北土见之,恐不敬吾法,又先师以吾南中有缘,亦不可违」。神龙元年,中宗复遣使薛简迎六祖,六祖辞疾,愿终林麓。典籍记载可见,五祖虽已圆寂,六祖却谨守师训,居南中不动。此举,一来住一处不动,真正弘法利生,光大禅宗,二来避免北上后,可能因嫉妒障碍而引起的不测发生。师父上人常赞六祖是真正老实人,单从其谨遵师命不离曹溪,不求虚名来看,老实人真正有福,因其能领纳师长的广大智慧於当下一念,禅宗秘诀也正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当下承担师命,师无量劫累积智慧福德全领纳於心,省去光阴虚度之弊,直下承担,此心即佛。

  乙三、师父上人的事师之道

  师父上人一生於世出世间法皆成就非凡,弘法足迹遍布全球各地。但有一事最为殊胜,其功德尽未来际亦必常说不绝,即承雪公上人付嘱,宏持莲公《无量寿经》会集本。弟子曾恭敬请教师父上人:是何心念得遇三位恩师?师父笑言:诚心。又告弟子曰:雪公眉注会集本若是别人得到,可能就此雪藏尘封,世人不能受益;而我就是要做到心量大,传给我的,我一定将它传遍全世界。

  世尊何以付嘱弥勒守护《无量寿经》久住不灭,因弥勒悲臻后劫,至极之慈,心量广大,超出凡小,定能作大守护於此广大微妙难信之法。诚如师父上人慈隆即世,心包太虚,雪公上人如世尊付嘱弥勒一般,将此难值难见、难闻难信之法嘱护於师父流通宏持。

  净土持名念佛法门是十力无畏、无碍无著之法,仗此无畏无碍甚深佛力,师父上人即使当初面对各种压力反对,也坚持弘扬莲公之本,不做背师叛道之人,毅力与愿力可歌可泣。末法九千年长夜有情,皆因此举而得真实利益。当孝於佛,即令是法久住不灭;常念师恩,即坚持开示此难开示之法。能持能弘此无上之法,一切诸佛之所赞叹。

  甲三、如何成为如法佛弟子?

  古云:读书,以变化气质为先;学道,以承顺师命为上。为人弟子,若不能以道行慰师,而反讥师过者,必堕地狱无疑。学道之人,谁人不想成为如法佛子?弟子惶恐业障深重,不够资格为如法佛子,只能恭请有修前辈分享其事师心得与众共勉,以下言语朴实无华,但发自前辈内心体悟。

  乙一、从师父上人身上学到了哪些品格和作风?

  答曰:师父上人心量大,对於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亦能真心包容,并日日回向他们离苦得乐。师父上人想得远又注重实际,对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团结世界宗教族群、传承儒释道法脉都有远大理想,并著眼於实际,想到的一定是能做到的。师父上人真诚至极,从来都是透明的,没有秘密和隐藏。师父做事谨慎认真,尽管年近九旬,一丝不苟的态度胜过年轻人,日理万机也不失小节。师父上人精进不懈,如此高龄,发愿宣讲《无量寿经》就真正坚持,从一集到六百集,到圆满三次的近一千八百多集,要知道那是一天天的功德累积啊!师父上人心静如水,即便正在处理要事,也能体察身边人的点滴心绪和需要,高深莫测,不可思议!

  乙二、什么样的人可以事奉好师父?

  答曰:听话、依教奉行者,并无他法可言。

  乙三、怎样从师父的点滴言行解读后面的深义?

  答曰:事师要有正见,不要观察师父的过失,不能从示现凡夫相而妄断师是凡夫。的确如前辈所言,事师五十颂云:常慕於师德,不应窥小过,随顺获成就,求过还自损。《止观》云:求师必在於尽善,事师必忘於师过。为人弟子不能处处要求师长十全十美,问题在自己毛病习气能不能改正。师者全在其心是否为众生著想,心做器量纳虚空,时时处处为众生,这就是我们的师父上人。

  乙四、师父上人最欢喜看到什么?

  答曰:欢喜学生个个知过改过,老实念佛。改过要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从听经入手,长时薰修;改过要常能自省,有诚意面对自己,有勇气面对自己。最好的改过就是老实念佛,后不再造。业力从烦恼而来,转化烦恼,业力也随之而转。冤亲债主看到我们真修行,就能化解冤结,他们既恨我们过去造的业,又恨我们现在不能如法修行,果真老实念佛,冤亲债主没有不欢喜的。

  乙五、什么原因让一些学生背师叛道?

  答曰:最怕的是自以为是。真正的如法修学,是对师父有信心,心里只有师父,听师父的话,单纯一个目标,义无反顾。永远把师父的意见放在自己的意见之上,认清根本和枝末,不能为了私欲和人情而葬送佛法。所以,定课很重要,日日月月年年的积累,念佛念得有滋味、有法喜时,定功就得力,人自然妄念减少,不会随诱惑动摇而背师叛道。律云:若不顺师言,即同逆论。故曰:不得还逆语也。经云:谤师、毁师、憎师、嫉师,法中大魔,地狱种子。背师叛道,无间地狱永无出期。为人弟子,为佛弟子,事事要用真心,少有虚伪浮华,便是障道因缘。如常啼,卖心肝而学般若,世尊为求半偈而舍全身。妄自尊大,见善不从,罔受教诲,於贤不亲,故去道甚远。

  甲四、净严佛果

  澳洲净宗学院戒学班开班授课以来,众皆目睹师父上人和清公上人的风采,二老更是惺惺相惜,为众演教事师之道。师父上人每日上午必亲临清公授课现场,为免打扰学员听课,总是默默走入教室坐在最后。课毕时,清公上人谦卑即言:「恭请我们老恩师慈悲指正」。而师父上人亦同学员一起唱诵回向文,慈悲悯怀。清公於师父上人执弟子礼,凡同行时,必亲自搀扶师父上人前行。每日傍晚必於摄影棚聆听师父上人宣讲《无量寿经》,全程端坐详定,无有丝毫倦意。录影结束后,必定轻扶师父上人上车,无论寒风凛冽,亦无惧尘境,庄严肃立,威仪德范。

  多日前清公至师父上人精舍一聚,二老於后院草坪散步时,微风徐徐,衣角飞扬,摄影师赶紧抓拍经典一刻。弟子目睹二老风采,彷佛极乐净严佛果,师父上人清净法身化现人间,清公上人严持戒律,庄严净土,这一净严佛果今全体授记於娑婆众生,定当纳受承担不违如来圣教。师父上人如此清净慈悲,教授吾辈罪苦最上妙法,只此一句弥陀圣号,老实念去,不假思量,直下承担,必证净严佛果,不枉万劫轮回遇明师。舍此明师不敬,舍此法门不学,非痴即狂。

  以上是惭愧弟子上官的学习报告,值此教师节之际,代尽虚空遍法界众生感恩师父上人不舍顽冥,代佛授记,普度一切含灵,行超普贤登彼岸。弟子众等,当一心求净方,决定往生极乐国。不妥之处,敬请恩师与诸位法师大德慈悲斧正。阿弥陀佛!

  老法师:阿弥陀佛。还剩下四分钟。这个是你个人的看法,正是佛法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确实没有你说得那么好,你说得太过分了,我不敢承当。但是我们对老师确实是尊敬,这个心永远不退,三个老师、一个护法,少一个我都没有今天,都不能成就。没有方东美先生,我决定不会入佛门,绝对不会去了解佛法,根本没这个念头。他是个哲学家,是当代有名的哲学家,我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写了一封信,寄了一篇文章给他看,目的是希望他允许我到台大去旁听他的课,就这么一个目的。没有想到,一个星期我收到他的回信,约我到他家见面,见面的时候问了我很多问题,我们只是同乡关系,但是并不认识,没有任何人介绍。

  他问我学历,我说因为战乱,抗战时期,小孩失学的人很多,我也是其中之一。我读书只念到初中毕业,高中念了半年,就逃难到台湾来了。他说你有没有骗我?我说我不敢骗老师。老师就告诉我,他说你写的信、写的文章,我们台湾大学学生写不出来。他是因为这个怀疑。我说我虽然失学四年,但是没有丢掉书本,喜欢读书,而且还喜欢写文章。他了解之后,告诉我,他说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到学校去听课,你会大失所望。我听了这几句话凉水浇头,没希望了,所以感到很难过、很沮丧。我们沉默了一阵子,大概五、六分钟,老师就说了,这样好了,你每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一堂课,时间是九点半到十一点半。我跟他学的是在他家里,不是在学校,小客厅小圆桌,我们一个老师、一个学生,没有课本。

  他介绍我西洋的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最后是讲到佛经哲学,等於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归结到佛经哲学,我那个时候很讶异,佛教是宗教,是迷信,而且是多神教,多神教在宗教里头是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真神,它怎么会有哲学?老师告诉我,你年轻,那时候我二十六岁,他说你不知道。他说,「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哲学的最高峰」,他讲整个世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在这个单元里头,我特别用心,完全接受了。

  在没有多久之后,因为常常到寺庙去借经书,那时候经书买不到。台湾印经书只有三个地方,台北是朱镜宙老居士办了一个台湾印经会,南部有个庆芳书局,台中有个瑞成书局,有印佛书,量很少,种类不多。所以老师教我,他说两百年之前,寺院庵堂都是学校,出家人确实有道德、有学问,我们能向他请教。他说现在出家人不学了,你要学佛经哲学只有到经典,告诉我,这带我进门的。进门以后就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也像方老师一样,每个星期天给我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我们也是一对一的。我跟他三年,我佛学的基础是他老人家奠的。

  到台中十年,完全是讲大乘经论,李老师劝我发心出来学讲经。我跟李老师定的是特别的契约,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给我三个条件,接受,我就收你做学生,你考虑;不能接受,你另请高明。哪三条?第一条,从今天起只可以听我讲经,任何法师大德到台中来讲经说法,不准听,这第一条。第二条,从今天起看文字,无论是佛经、是世间的书籍,没有得到他的同意不可以看,这个要接受。第三句,还好有期限的,五年,要遵守五年,决定要遵守。我认识李老师是忏云法师、朱镜宙大居士介绍的,朱老居士跟李老师是老朋友,他们两个同年。所以到最后我接受了,这就定居在台中。我这样的遵守大概三个月,很有效果,我就跟老师说,我守了三个月,我非常感恩。他说怎么样?心清净了,为什么?很多东西不能看,不能听,这就入定了。好!在这上扎根。

  三个条件,另外还有一个条件,不是时间,时间是最后说的,还有一个是,你以前所学的我统统不承认。我跟方老师学的、跟章嘉大师学的,不承认,以免辩论。老师讲的跟章嘉大师讲的不一样的,我要把章嘉大师抬出来,两个人要辩论,不承认,别谈、别提。我以为是老师专利的,结果以后我到新加坡,新加坡的演培法师,老朋友,是个讲经的法师,他是学法相唯识的。邀请我到他讲堂,给他信徒们讲经,他讲堂那天大概有六百多人参加。我赞叹弥勒净土,赞叹法师,赞叹法门,赞叹他们的学生。这是什么?这是规矩,李老师教的,这就是僧赞僧。决定不能让他那个道场,人家几十年教导,你去搞另外一样,让他心里动摇,那有罪,那就是无间地狱。所以我赞叹,老师教导的,赞叹。欢喜!增长他们的信心,也增长法师的威望,你看我们的师父,外面来的法师都这样赞叹,这就是僧赞僧。

  以后我到香港来讲经,一九七七年,禅宗的大德圣一法师邀请我,我那个时候讲《楞严》,他每天都来听,只有这一个法师。听了几天之后,通知他的信徒来,统统要来听。其他的法师都没有,他来听,不让信徒来听;只有圣一法师。请我到禅堂,他真的每天坐禅,有四十多个人在禅堂修行,我去的时候让我到禅堂讲开示。那我也有点口头禅,我讲过《坛经》,讲过《永嘉禅宗集》,讲过《证道歌》,所以也有一点禅,口头禅。我到那里,赞叹道场、赞叹法门,赞叹他们学习,赞叹他们的老师。这是什么?这懂规矩。

  为什么李老师在台中不敢请人到道场讲经、开示?他都不请。他一定是供养,请吃饭,供养,他不请来讲经。我就怀疑,老师心量怎么这么小?他看出来了,把我叫到房间,问我,你是不是有这个念头?我说是的。他就告诉我,一个道场长年培养出来这个道风,如果他一个不懂的人他来批评,说我这个法门比你那个好,把我的学生一听之后,心就动摇了。至少要费半年,甚至於到十个月,才能把他再拉回来。很痛苦,以前有过这个事情。所以他老人家就立了规矩,决定不请法师。法师,那是他认定的,他讲的是净宗,传的是正法,讲的时候不会破坏道场,不会让大家生怀疑,这个人要请,他懂规矩。不懂规矩的人,都是自赞毁他,都是自己的法门好,别人不行。那老师搞得头痛,花了十个月的时间,才把大家才安抚下来。所以以后就有这个高度的警觉,他一生不请人讲经。那些讲经的都不懂规矩,学教的人很多,不懂规矩。请你讲经是坚定信徒的信心,这功德无量,好事。我这是从老师那里教导的,教给我的,怎样结法缘。

  我在台湾,那个时候到处讲经,法缘很殊胜,南部有个老和尚,客家人,很吝啬的,目中无人的,我在那个道场讲了十个月。很多法师说,你到他那里讲十个月,你是用什么方法?我说李老师教给我的,到人家道场讲经,赞叹道场,赞叹他们原来学的法门,不能违背,赞叹和尚,这个方丈和尚。皈依,可以代皈依,皈依证让和尚发,是他的徒弟,不是我的徒弟。所有的供养都归常住,不能带一分钱。供养法师是他常住包红包给我,我所收的供养全部给他,欢喜!所以月月都要找我去讲经。你要是一收皈依、一收红包,就一次,下次别请他,法缘就断尽了。所以,我们这一生法缘为什么这么殊胜?统是老师教的,老师不教,我们疏忽了,没想到这些问题。老师的叮咛、嘱咐总是在耳中,一辈子循著这个路走,没错,不会吃亏。

  法缘殊胜,还让我们这和尚走到联合国去了,这笑话了,根本就不可能。为什么走到联合国去了?到澳洲,澳洲的法缘太殊胜了。一到这边,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校长我们就做了朋友,让我代表学校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让我们大开眼界。这才看到了全世界,才知道今天社会的不安定,灾难频繁,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看出来了。我们又多了一个事情,如何帮助这个社会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谐。这是什么?这是佛法的慈悲救世,没有缘不想它,有缘不能不做,有缘不做就错了;没有缘绝不攀缘,有缘应该要做。

  宗教的团结确实可以化解冲突,用什么方法?讲经。所以讲经不可思议。每个宗教出现问题,什么原因?不讲经,你们自己的神职人员出问题了,你们的信徒出问题了。天天讲经,现在讲经用卫星、网路,好!讲经的讲堂没有人。我在这儿讲,你们还来了几个,平常我讲经,摄影棚就是我一个人,没人。全世界人都收到,好!

  现在又发现一个问题了,嫉妒障碍。这个怎么办?有办法,我讲经的时候用字幕,不要有人像出来,出来是全字幕;我有声音、有字幕,没有人像,不造成个人崇拜。这都是我们要牢牢记住的,你将来在弘法利生上遇到障碍行不通,你想想是不是这个原因。人不要出风头,不要让人知道,我现在麻烦就是人出名了,古人说的「人怕出名猪怕肥」,别人就要宰你了。好在我现在已经八十八了,我天天什么都不想,就想阿弥陀佛来接我到极乐世界去,其他真的什么念头都没有。

  所以心清净,看东西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到这边来这么几天,每天都有客人,地方的官员、议员、企业家、宗教的领导人,还有对社会上有影响的,天天有客人来。好在我还能应付得了,他问的问题我还都能给他解答,他们也都还很满意。不容易!这个地方最难得的,我们在这住十三年,十三年把这个地方人民团结起来了,图文巴的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净宗学院。而且我听说,他们口头里头说,净宗学院的人都是好人,我们得到这么个好评。所以这些人都想看看我,我也给他们出出主意,如何让这个小城走向未来的发展。未来,我给他们一个期望,未来是澳洲最大的城市,向这个目标去走,能走得通。宗教团结了,族群团结了,大家都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事情就能做成功。所以我们希望将来这个地方有个宗教大学,面对全世界。

  这个城市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大家都记住这两句话。我们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我们是一家人,像兄弟姐妹一样。现在都有这个概念了,好办了,没有这个概念,我们去劝他很难,现在统统都有这个概念。他们希望我回来,我说你们真干,我回来;你们不是真干这桩事情,我回来没有意义,我就不想回来。真干,我要帮助他,会很快产生效果。大家都需要安定和谐,这个城市决定没有犯罪的人,要做到这样的。人人说话都真诚,没有欺骗人的,要从这著手,宗教来带头。希望全世界都到这个地方来参观、来考察、来学习,将来能够普遍展开,整个世界就可以化解冲突,整个世界变成盛世。过去中国文明的盛世是一个地区,今天中国文明的盛世是全球。我们碰到一个好的带头人,习主席,他在带头,真难得!这次访问印度,访问几个国家的谈话,他们找出来送给我,我看过了,真欢喜。这是个菩萨再来,再来人,菩萨化身,完全为国家、为民族,为全世界苦难众生付出,没有想到自己。所以这个世界前途有希望。

  好,今天时间已经到了。后面还有是吧?还有一位。好,下一次,下一堂课我们再研究。

资料恭摘: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八十四集)  2014/9/2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42-0084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