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欣先生:南怀瑾老师的风采
南怀瑾老师与本文作者的合影 八十年代末,南怀瑾老师的书开始在大陆流行起来。那时,他的书在大陆没有正版,全是盗版。这类清谈佛、道、儒经典著作和中国历史的书,立刻吸引了我。当时也不知道南怀瑾何许人也,书上也没有他的照片和简介。 我看的第一本南著是《金刚经说什么》。不能自夸我读书的品位有多高,但是任何书我只要翻上几页即知作者是不是高人。这种修炼可能源于我的童年时代,那时我就是一个手不释卷的孩子,因为课外书读得多,我还得过市教育局发给我们学校唯一的一枚读书奖章。 别看我书读得多,但有些著名的作家我却谈不来。有许多次,人家问我觉得张爱玲、琼瑶、金庸如何?我只能坦白地说我没资格谈论他们,因为也试着读过这些人的著作,可就是读不下去,实在是不对我的胃口。 有的人的书,我会先喜欢后厌倦的,比如北美作家阿瑟·黑利。我第一次读他的小说《汽车城》后,意识到读这个作家的书,等于不用出国,就能去全面了解资本主义世界的方方面面。于是我把他写的小说全买到了手,如《钱商》、《大饭店》、《航空港》、《电网》、《政府危机》等等,事实证明,看完了这些书你就等于去西方生活了几年,明白了那里的人和事。通过我后来在欧洲留学时对西方社会的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 黑利有一点过人之处,就是他对生活的观察之细是很少有人能企及的。比如,他在《航空港》那本书里描写了一种“牢骚人”,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那种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对什么都有意见,一点也不阳光,活得非常累的那种人。黑利不仅把这种人的表现写得活灵活现,而且把这种人的心理成因也揭示得淋漓之至。 但是,当我读到第三本黑利的书时,发现了他组织文章有一种不变的套路、固定的模式,从那以后,我读他的书就感到有些厌倦,再没有当初那种兴致勃勃的状态了。 南怀瑾的书对我的胃口。读完《金刚经说什么》,我立刻跑遍北京所有的书店、书摊,尽可能把南怀瑾的书都买到,接着又读完了他的《易经杂说》、《论语别裁》、《历史的经验》、《老子他说》、《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等等。 后来我发现,能始终以如饥似渴、认真投入的状态去读南书的人,不止我一个。北京战功赫赫的徐警官、军界的刘将军都是尽读南书的人。我们三个一见面,说南书、谈南书,交流心得体会,成了我们之间多少年都不变的话题。 南怀瑾的书何以有这么大的魅力? 孔子有句话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初读南书的人,第一个感觉往往就像孔子讲的这样。听南老讲事,时不时就会让你茅塞顿开、脑灯泡大亮一下。你会不断地感叹:噢,原来要这样去看世界!啊呀,原来要这样去看人生!我以前怎么就那么愚蠢呢? 比如,南老师认为,任何一个成系统的宗教、理论、学说都有它能够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有它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说,我们可以把佛教看成是百货商店,它能满足你买衣取暖,买鞋走路,买电视机看节目的需求,你就是什么也不买,进去逛逛,只为看看琳琅满目的商品,饱个眼福也可以。道教呢?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医院,这个医院什么病都能治。一个人有病了,一个家庭有病了,一个社会有病了,到了这家医院,就能查出你的病根,并对症下药治好你的病。儒教呢?相当于粮食店,你八个小时不吃饭试试?所以,你离开了粮食店,能活得下去吗? 接着,南老问,如果一个人要买家具,他跑到医院、粮店,能解决他的问题吗?同样,一个人病了,能去逛百货商店吗?到粮店买米也同样治不好他的病呀。 南老就是用这么浅显的道理,告诉我们,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任何理论、学说都有它能够解决某些问题的钥匙,但是,这个钥匙不是万能的。有的问题,要靠另外的钥匙去打开。 南书之所以让人读了就放不下,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知识含量大。他不仅对佛学、道学、儒学精通至极,而且对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诗歌文学深谙精微。无论他给我们解释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还是讲解像说车轱辘话一样的佛家偈语,都说得明明白白,并且随手拈来古今典故、人文世相加以辅证。因此,读南书对求知欲望较高的人来说,有种征人解渴、学人解惑的感觉。 南老的大部分著作,都是把他平时讲课的录音,经过整理后编辑成书的,因此,深入浅出,口语化很强,让人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无论学历高低者都能接受他的讲话态度,并听得懂他在说什么。这一点,是个功夫。我们可以找来许多宗教大师或宗教学者讲解《金刚经》的文章,跟南老的《金刚经说什么》比较一下,即可看出,谁说得更能让人明白这部佛家经典之著了。 南师立论真实,不造虚假之词,不犯逻辑学上的“大前提错误”,并且一贯主张要说真话,像南老这样的学者,在中国是不多的。看南老的书,他没少给人出主意,但大前提是:人,一定要先做个好人,然后再去做智者。接着,他会告诉你,为什么要当一个好人?怎样才能当一个好人?继而,他才详解人生智慧的般若修道。--他有他的教学逻辑,所以,我们可以把他看作是民师和帝师。
2008年4月15日,在下把读过的《金刚经说什么》递给南师看,他当即留下笔迹,居然称我为弟,实际上老人家比我父母的岁数都大! “南老师,我的酒龄有几十年了。如果一餐饭喝好几种酒,只能由高度酒向低度酒过渡去喝,这是好酒之人的共识。所以,南老师,现在不能喝白酒了。下次我来,您老记着让我喝白酒就行了。” “好好好,我记着,我记着!”南老师说。 此时,我已经吃得差不多了,觉得该是跟南老好好聊聊天的时候了。 正好,南老师问我:“你是蒙古族,怎么却姓张呢?” 我告诉南老师我的父辈属于蒙古喀喇沁部,此部过去的地盘在现在的内蒙古赤峰东、辽宁西那一带,现在还留下了两个喀喇沁王爷府。这块地盘是成吉思汗给他的大功臣者勒蔑的封地。者勒蔑是成吉思汗儿时的伙伴,也是辅佐成吉思汗打下天下的第一大谋士。后来,明朝把元朝军队赶到北漠,留在者勒蔑原封地的后人,怕汉人来了灭族,就赶紧改汉姓。者勒蔑的“者”,其发音不是最接近汉姓的“张”吗?于是,我的祖先们就都姓张了。 南老说,其实明朝建国的276年中,始终也没有灭掉蒙古人建立的国家政权。在明帝国的北面和西面,除了蒙古人以前就建立的察钦汗国外,又建立了北元、鞑靼、瓦拉三个国家,并始终跟明朝对峙着,期间,还俘虏过明朝皇帝。直到清朝实行满蒙和亲,两家人成了一家人,蒙古人才承认自己跟清朝是一国人了,不再另立政权。 在此之前读南师的书时,我就注意到南老师专门谈到过蒙古人。他说从南北朝之后,一些少数民族建立过的国家、如北魏、清等,都会被汉文化同化。唯独这个蒙古族挺奇特的,轰轰烈烈地打进来,又悄悄地退走,其文化没有被同化,到现在仍然保留着自己的面貌。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因为话题进入了蒙古人的历史,这正是我非常熟悉的领域,于是便和南老师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 我讲了不识字的成吉思汗是如何创建蒙古文字的过程,讲了蒙古军队怎样用唱长调的方法去传递信息和通信联络,怎样驯养海东青去侦察敌情,以及怎样用“湖潮攻势”去打垮敌阵。南老师虽是博学大师,但对不知道的事情就直截了当地说他不知道。他非常感兴趣地问我:“你能详细地给我们讲讲那个‘湖潮攻势’吗?” 我环顾周围,发现旁边桌子上有一堆不知干什么用的小木块,就拿过来做道具,在桌子上摆开了成吉思汗常常使用的一种战阵,把那个著名的“湖潮攻势”讲明白了。讲的时候,南老师和客人们一直在兴致勃勃地听着。 我讲完以后,南老师赞叹地说:“这个战法真有意思,真有智慧!谢谢你,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 南老师说,成吉思汗是大英雄。在他称汗以前,北方的草原地区,部落战争不断,社会结构很不稳定,人民生活得很苦,他给搞统一以后,结束了这种局面。 我说:对。所以我们蒙古族人民很怀念他。他死后,到现在800年了,一代一代的蒙古人都在真诚地祭祀他。800年啊!他陵前的长明灯就从来没有灭过。汉朝的开国皇帝姓刘,可到现在,还有几个姓刘的人祭祀他?宋朝开国皇帝姓赵,同样,也没见几个姓赵的祭祀他。满族也一样,早就不祭祀他们的大英雄努尔哈赤了。 在南老师的饭桌上,我俩就这么说着聊着,一看表,居然四个小时过去了!我怕过多占用南老师的时间,提出告辞,因为已跟上海的朋友说好,我今天必须返回上海。南老师正跟我聊在兴头上,他想挽留我,让我住几天再走。 我说南老师啊,您肯搭功夫跟我说这么长时间话,已经是我的三生福报了,我已经满足得不知说什么好了!我答应了朋友一定回去,不能让他们等我啊。 南老师说:“那好,我就不留你了,希望你以后常来看我,我跟你可有说不完的话呢!”说完,南老师问客人们:“你们今天听了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还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大家都高兴地说,暂时没有了,希望以后还能见到我。 我忽然想起了两件事要问南老师,于是说道:“我还有两件事,想在离开前问问您,行吗?” 南老师说:“好呀好呀,你尽管问吧。” 我说:“一件事是大陆上流传的关于您的一个传说。另一件事,是我想核对一下您是否对大陆记者讲过的一段话。 “那个传说是这样讲的:说蒋介石先生去世后,蒋经国先生到您府上向您讨教国策,您站在家门口不让蒋先生进家。经国先生问您:为什么不能进家谈话?您回答说:到我家,我是主,您是客,主人好意思说客人不爱听的话吗?经国先生说:那就请先生到我那里去谈。您说:那也不妥,因为到了总统府,您成了君,我成了臣,有些话也不便直说。于是,经国先生就让军警封路,司机离开,您俩就在他的总统专车里谈了几个小时。 “谈的什么,谁都不知道。但是,事后人们看到,蒋经国先生治台的大政方针完全不同于乃父了。最后的结果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走向了繁荣,在经济上起飞了。我想问南老师:这个传说,是真实的吗?” 南老师听完了哈哈大笑,说:“这是民间的杜撰,我哪有那么大的架子呀?你们不要信杜撰出来的事情。”接着,他问我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我说:“第二件事情是我在一个材料上看到的,对您有一个采访报道。那时,您第一次到大陆来,记者们问您:南先生,您认为中国的前途在哪里?您回答了四句话:要共产主义的前途,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市场,和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您是讲过这样的话吗?” 南老师又是一次哈哈大笑,他说:“那时访问我的记者很多,问了很多问题,我也都做了回答。我没看到过这个报道,你看到的,可能是记者自己做的归纳吧?” 最后,南老师应我的请求,在我读旧了的那几本南著的扉页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接着,又送了我几本新著,同时在上面签上了名字。然后,他对他的秘书说:“你把今天我们俩照的照片,和我那套新的选集都给他寄到北京去。书太多、太沉,他不方便带回去。” 老人家坚持要把我送出大门,我只好双手执师之手,跟他一起走出门外。 临上车前,我再一次向老师深深地鞠了一大躬! 车离开南府时,老师和他的客人们始终站在门口,向我挥着手,直到我从他们的视线内消失。 回上海的路上,雨停了。天空上繁星点点,让人觉得苍穹高阔,宇宙深远!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