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解放孩子的潜能》007


 2014/2/21    下载DOC文档    

【原文】

期望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很多时候是取决于我们的期望。如果我们对孩子期望过多过高,孩子会变得拘谨;如果期望太少或太低,孩子会不知道界限,遇事无所适从。

我们的要求和期望不能压制孩子的个性,不能强迫他们适应我们设计的模型,这些模型可并不一定适应他们。如果孩子达不到我们的期望,就会成为他的沉重负担,也是父母不幸的根源。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能符合他的期望,也会有痛苦。比如孩子感到父母对他没有任何期望,可能是因为父母没有想法,或因为害怕把不恰当的事情强加给孩子身上,孩子会感到难以揣摩。

【学文解读】

我们父母生下孩子以后,往往对孩子呀,寄托了全部的热情,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全部地呀,投注在孩子身上。所以孩子既承受了父母全部的热爱,也接受了父母全部的期望。所以中国的父母对孩子呢,都叫“望子成龙”,也叫“恨铁不成钢”。为什么这个样子呢?这和我们中国过去农耕时期、封建文化这种生产模式、生产关系以及形成的上层建筑有极大的关系。因为我们知道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时期,那么这一段时期呢,它最主要的生产力就是农耕经济。每一家以家庭为单位形成一个劳动团体,以土地为基本的生产资源,在土地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耕作。所以呢,土地是一家人呀,他的命根子——最核心、最重要的资产。围绕着土地,那么这一家人呀,就产生了他的生产关系和文化形态。

所以中国文化,封建时期的文化呢,就是要求孩子能够听家长的话。对于每家人来说呢,要多生孩子,尤其呢,要生下男孩子。因为男孩子呢,可以继承土地,可以延续这个家庭的生产模式。同样孩子长大以后呢,老年人是要依赖自己的孩子养老送终的。所以封建时期呀,父母对孩子是极为地关注,极为地在意的。那么形成的文化呢,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由封建时期的生产关系决定的。因为如果这一家没有男孩子,那么他就失去了继承土地、延续这个家庭生产模式的依据。这是由当时封建文化、封建的这种生产关系来决定的。

所以中国人的教育观念,中国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呢,往往就变得有一些畸形。对孩子关注太多啦,对孩子报持的希望太大啦,把自己对于这个世界无法达到的一些理想投注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超过自己,出类拔萃,能出人头地。所以中国的孩子从历史上,孩子呢,就有压力——家庭、社会的压力。

那么封建时期土地是大家普遍的生产模式。超越土地的唯一办法就是上学,考试能够一步一步升级,最后呢,去被朝廷选中、选拔去当官。当官就成为中国封建时期摆脱土地唯一一条路子了。所以到现在为止,中国文化中间呀,依然受这些封建残余的影响,高考就成为大家唯一的一条独木桥。父母对孩子寄予极大的希望,希望孩子能放弃一切,唯有学习,高考成功,将来呢,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出人头地。这都是封建时期的余毒。

那么这种形态就造成了很多问题。那么比如说古代很多人呢,为了摆脱土地,能够出人头地,拼命地学习。因为能够考级升迁,能够去当官,就可以掌握了巨大的资源,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在正常的学习升迁过程中间呢,就出现了很多歪门邪道。贿赂的,升官以后为了升迁去买官的,那么升了官以后就要盘剥呀,用种种办法盘剥老百姓,同样去卖官,收回投资,为了下一步的升官呢,继续去贿赂。所以封建时期这种官僚制度往往因为它的这种先天的弊端、先天的致命的缺陷,越走路子越窄,越走呢,越走向了它的反面。所以到了清朝,我们就知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呀!只要能用各种办法当了这个知府,那么呢,就能捞到“十万雪花银”,暴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呢,就形成了种种的潜规则,吏制腐败。官员呢,不思进取,不思为老百姓牟利,想的都是实现自我的价值,怎么能够从老百姓手里把钱捞到自己手里,从别人的手里边把钱捞到自己手里。这是一种什么呢?农民意识!就和一个农民在土地上劳动所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它性质是一样的。因为农民他是以家庭为生产关系的,所以呢,他和其他家庭之间的联系是不密切的。这样,他自己家里边夫妻呀、父子呀形成的劳动关系,只要通过劳动、耕种,从春天的下种,到秋天的护持,到秋天的收割,把粮食打入、收回到自己家的仓库里边,这个劳动的程序就结束了。所以呢,农耕时期的这种模式,它和其他家庭、其他人的关系是极其简单的,关系一点也不密切。所以别家的死活,别人家的财富是不是实现了呢,跟自家关系不大。这样的话,形成了一种什么形态呢?就是极为注重自家利益的实现,极为注重自己子孙他的价值实现。宁可呢,用种种办法,把别人踩下去,让别人失败,自己也要成功。同样,通过科举考试当官了,他这种农民意识依然很强,依然呢,要把别人家的财富变成自家的,就像秋天把粮食打入自己的谷仓是一样的性质。即使别人受到了伤害、受到了危害也不在意;即使这个国家、这个政府已经腐败了,也不在意。

我们学过清朝晚期那些历史就知道了,整个国家腐败到了极点,国力衰败到了极点,这些官员呢,不在意。在意的是什么呢?在意的是他自己怎么实现他自己自身的价值,怎么从当官中间把钱捞到自己的口袋里边去,不管百姓的死活呀!这是中国农耕时期一种价值观,农耕时期对孩子成长期望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价值观。这种期望值、期望模式其实也延续到了现在,也延续到了现在了。

所以现在的孩子呢,高分低能。追求一些虚荣,不好好学习,互相攀比,追求名牌。现在的孩子很多呢,想出国,也出现了一些孩子年纪轻轻的就攀炎附势,看不起老百姓,形成了很多不健康的一些思想、行为,甚至有些年轻人呢,犯罪!现在一些80后啊、90后啊,年轻孩子,没有约束,个性张扬,为了自己一己的私利,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出来。这个究其根源就在于这些封建余毒还在起作用。那么对于现在的社会,孩子们呢,受到家长的影响,他被赋予了成才,赋予了一定要出人头地。学生之间比试的什么呢?考试成绩第几名;将来考个什么大学;以后有什么好工作。这就成为我们中国现代社会一种普遍的家庭期望了。这种期望呢,我个人认为是不正确的。这样的话,给孩子极大的压力,扭曲了孩子的本性,让孩子很可能成长过程中间一直违背了自己的愿望,违背了自己的爱好,违背了自己的本性,一直在偏离着自己的天真,趋向于利益,趋向于名利,趋向于父母的那些期望。这样对作为一个人,这样的孩子来说呢,他整个的人生都是扭曲的,心灵都是扭曲的!你想想,一个扭曲的灵魂,一个扭曲的成长过程,他怎么可能成长为一个真正健康快乐、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作用的栋梁之材呢?即使成长了,在这种扭曲的环境中成长了,他可能也在社会里边起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要知道,他的身躯恐怕也是扭曲的,是在带病工作呀!他在支撑重担的时候,身心因为不能完整地承担这个责任,他一直在痛苦中间挣扎,一直是带病压抑中间,在挣扎中间去生活。长久这么做,最终呢,一定会把这个灵魂、这个生命压垮的。

我们在野外看一些树种,有一些树,像红松,松树,长得直直的,挺拔极了,这样长成以后啊,它可以做栋梁。有一些树呢,因为各种原因是扭曲的,长的过程中间是扭曲着长大的。这种树本身在选用的时候很可能就不会被人用它,很可能呢,就作为杂物来使用,或者根本没人用。那么人的成长也是这样的。人的成长有二方面:一方面呢是身体方面,健康成长,要注重饮食,要保暖,等等;还有一方面是精神方面,要学文化,要得到父母的关爱,要把他自己的那些天性慢慢地引导好,慢慢地健康地成长起来,身心都是一种正常状态的成长。如果孩子自己有一些不良的嗜好、不良的倾向,那么要得到父母和社会的关爱,给他把没用的枝干、枝条砍去,保持他的主干的壮大。这个道理是一致的。

但是现在我们这个社会,或者说我们整个封建时期的孩子的成长,恐怕呢,都是过度地注重了某些方面的能力的培养,给孩子过度的一些、某些方面的期望,而忽略、忽视了孩子很多方面的能力、心灵方面的培养。所以我们现在看那些儒家的老师呢,我们一般叫他“腐儒”,叫他“老儒”。在我们印像中间这些儒生呢,很古板、很固执,往往不可理喻。为什么呢?这就是对封建文化强迫灌输、反复灌输,弄得呀,只知道教条而活得没有生趣。一直到清朝末期,整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已经开始了。而中国的这些知识分子,中国人的头脑依然被封建文化、封建的思想、理念所束缚,没有办法适应它。那么一直到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强行打开了,中国人呢,才被动地改造自己,适应这个社会、历史、这个世界整个新潮流的变化。

我们整个满清以后,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以及到后来种种的历程、种种的社会实践,实际上都是头脑理念的一种革命、革新,都是对封建时期形成的整个的文化系统、社会关系的一种巨大地冲击、改变,都是想让我们中国人慢慢地适应这个现代化的历程,慢慢地建立现代化的社会做的种种的努力。但是到了现在我们看一看,回头看一看,分析分析我们现在中国人的头脑、思维、习惯,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人现在这种发自内在、最根本、最本质的那些东西呢,还是封建的那些底子在起作用啊!

我们现代人,中国人很多的这种头脑思维,追根溯源,究其根本,头脑里边最根本的那点恐怕还是农民意识,没有真正转变为现代化社会的一种思维模式。那么什么是现代化的思维模式呢?我们知道,现代化它的生产单位,它是一种企业,甚至是一种跨国企业。也就是说,一个生产单位它的实现,它已经脱离家庭了,一个家庭是完不成的,它必须经过很多人,每个人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间做其中一部分工作,需要很多人一起在整个结构里边扮演角色,整个过程循环完了,整个价值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完不成的,一个家庭是完不成的,是需要很多的人在这个价值完成的体系里边都扮演不同的角色,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去实现这个生产的重复,实现价值的完成。这种现代化的模式需要什么呢?需要配合。需要我们每个人呀,是在别人完成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说在现有的这种生产模式下,我们的生产关系变了,文化形态呢,也必须得到改变,那么这种生产关系要产生什么文化形态呢?就必须产生一种新型的、有别于农耕时期的文化形态。

在现代化的这种生产过程中间,因为我们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别人价值的实现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我们呢,必须配合。我们的心里必须期待别人能够把他的能力、他的种种的价值实现了以后,满足了我们,我们才能进一步地实现我们的价值。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里边我们只能盼人家好,盼别人好,别人呢,价值实现了,我们的价值才能实现。这个就和农耕时期有巨大的差别。因为农耕时期呢,自我的价值实现了,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就可以达到了,所以和别人的关系呢,是很淡泊的。所以中国人的过去农耕时期,特点就是自己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可以了。但是现在社会呢,现代企业、现代生产模式产生的这种影响、力量就决定了我们现代社会,我们不能不管别人了,必须多关注别人。在我们现有的这个生产模式里边呢,首先盼望别人把事做好,别人好了,我们才能好。如果这个生产模式中间有一个环节断裂了,我们所有人都实现不了价值,都不好。这是现代化的要求。

这种现代化的要求和什么相一致呢?和佛法是一致的。因为佛法是最现代化的。佛法它是一种宇宙观,是一个圆满的整体理论,它不是割裂的。它不能够说实现了自己以外就完事了。在佛法的观念里边呢,它是在自我价值得到一定提升以后,必须把别人的价值实现作为前提条件,当别人的价值通过我们的帮助、努力实现以后,我们自己才能实现价值,才能成佛!这是佛教发菩萨心、行菩萨道,它实现自我价值,成就佛道,它天然的要求,必须做到的过程。这么一种价值观和我们现代社会生产模式呢,它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现在社会呀,人类,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要变了,一定要摆脱封建时期的余毒,不能只考虑自己了,不能在我们学习中间、在成长过程中间、在工作中间、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间呀,还是保留过去余毒。不管别人好坏,不管社会好坏,不管生产是否能够延续,仅仅是通过各种的手段,甚至不择手段地从这个社会中间攫取,从别人那里掠夺。只要保证自己有钱,哪管洪水滔天,这种模式必须摒弃了。现在的中国人呢,必须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价值思维观念了。这个价值观念是什么呢?就要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里边呢,就要建立起来:孩子的成长应该顺从孩子的天性。因为每个孩子呀,都有他自己的优点,在现代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间我们每一种优点都可以产生出一种产业,可以表现出一种它的价值。这个本身就摆脱了过去农耕时期最简单的土地劳作的简单重复。所以呢,是可以实现不同的生产模式,不同的价值实现过程。这个就决定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应该改变了,不要紧紧地瞄着高考那条线了,不要扭曲孩子呀,过度扭曲孩子让他注重成绩,注重高考这条独木桥,而是多关注孩子的生命价值,让他健康成长起来。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呢,父母对孩子的关注要改变了。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影响要从过去鼓励孩子出人头地、鼓励孩子望子成龙、鼓励孩子恨铁不成钢这种状态要变化过来了,要变成一种人性的、宽松的。对待孩子呢,让他在一种快乐地学习成长、完善自己价值的过程中间,再培养孩子更多注重于兴趣方面,给孩子灌注这些期望,表达家长的期望。而且呢,就像前面我们学习的“自我价值感”里边其中一条,要特别注重孩子、培养孩子一个什么价值感呢?叫“对他人慷慨并关心”。因为对他人关心,对别人付出,把别人作为我们价值实现的一个最好的方法,这已经是现代社会它的必然的要求了。如果我们还是像农耕时期那样,要求孩子自私自利,自己成长就好,不管别人了,甚至还竞争,那么你想,孩子长大以后,在这个协作的社会里边,在共同实现价值的环境里边,他就无法生存呀!无法适应呀!他会冲突的!他自私的心理和共同实现价值这个环境,他是会产生矛盾的!这样他不能够完好地适应这个社会,他不能够融入到这个社会,不能从现代社会中间获得乐趣。那么每个人就在现代社会中间呢,受到的就是压抑,受到的是不开心,受到的是互相的不理解。员工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顾客和员工之间等等,种种的关系慢慢扭曲了,形成了种种的潜规则。为什么呢?就是我们每个人内在的这种价值观,他依然还停留在农耕时期的这种价值观上,价值实现的观念上,不是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去做现代社会的生产劳动、生产价值的实现。所以呢,慢慢就形成了严重的扭曲,出现了种种的问题。

那么我们现在要做一个事儿,做什么事情呢?就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让我们现在的中国人呀,接受现代化的价值实现观。让现代的中国人呢,改变头脑、改变观念,慢慢地适应我们现代化生产模式,适应现代化这种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我们中国人才能完全地掌握现代化,才能驾驭现代化的过程。在丰富多彩、种种不同形态的现代化过程中间呢,真正地实现自我价值的飞跃、提升,形成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这是我们中国人呀,现在必须面对、必须做的一件事。那么这件事怎么做呢?那就是接受佛法的训练,接受佛法的熏陶。过去中国封建时期,形成封建社会整个的价值体系,它是通过儒家的传播、儒家的约束、儒家的影响,才形成了完整的封建社会价值的体系。那么现代社会中间,如果想摆脱现代社会里边我们现代社会面对的种种问题,摆脱现代社会中间给我们带来的种种痛苦,我们呢,必须接受佛法的培训,接受佛法的观念、理念。当我们中国人呀,接受这种理念了,思维模式转变了,价值观念转变了,所有人受佛法的熏陶影响了,形成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了,那么呢,自然就适合了现代社会,自然就驾驭了现代社会。那么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呢,自然就又重新获得了一种平衡、和谐、圆满。

我们地藏七目前通过打普通七的形式,把佛法因果观念、五戒十善告诉现代人,转变现代人的观念,告诉他们——善的标准是为他人,不善的标准呢,是自私。只有转变观念,从过去的自私转变为为他人着想了,事事先考虑别人,这就实现了善,实现了自我的价值。这种观念呢,和我们现代社会的观念是正好相符。那么现在我们又通过义工实践七的模式,培训大家打过普通七,学到了佛教一些基础观念以后,要去接受义工培训,学习怎么做义工、怎么发心、怎么行善,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主动地去考虑别人,以别人的利益价值的实现为前提,来实现我们自己的价值。这符合佛法,同样适应了我们现代化的这种生产模式的要求。所以明白这些道理以后,我们现在找到了一条出路——用佛法的这些基本观念改变现代人的思维。我们整个民族啊,可能就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了。

我们现在看一看,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现代社会的状况。我们物质方面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但是同样啊,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说现在得癌症的人很多了,得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很多,现在年轻人呀,不孕不育很多,社会的污染很多,现在很多人焦虑,受到了各种的压力很大,精神方面呢,空虚,不容易满足。农村呢,年轻人到城市打工,村里边都留下了一些老年人、小孩子。老年人呢,现在得病率很高,老了以后容易得各种怪病,各种病症,现在说失能老人占的比例也很大。这都需要我们现代社会中间,我们的所有人都要共同面对,共同去思考。

那么我们地藏七呢,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努力了,试图用佛法这些基本观念呢,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转变。通过佛法的观念呢,重新思考我们平时的行为。尽量少地去危害这个社会、危害自然、危害别人,而转变为尽量多地去爱护别人、帮助别人、保护自然。通过这种价值的转变,来实现我们价值的实现;通过佛法的修行和规范,让我们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带动我们整个社会所有人都能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全新的价值观念。这样,在这个社会发展过程中间,我们就不一样了。慢慢地,我们能够遵守五戒十善,每天能够坚持佛法方面的功课,我们每个人呀,内在得到了完善,精神得到了充实,身心恢复了健康。因为我们的价值观变了,物质的实现不是唯一了,它仅仅是一个基础了,而精神的提升、跨越成为我们最重要的一个目标了。而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变了,也会变化,因为,如果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变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变了,对孩子的期望一定会变的,一定会变的。自自然然就会把佛法的这些观念影响到孩子那里,让孩子变化过来了。从小就受因果教育的影响,从小就接受五戒十善的熏陶,从小呢,就懂得要助人,要多关注社会,多帮助别人。慢慢地呀,我们能够通过我们地藏七的培训,使所有人都懂得为善的道理,知道为什么要行善。使所有人呢都通过义工实践七的培训,知道如何发心、如何做义工、义工的意义在哪里。这样这些人通过这些培训,通过实践都能够走到这个社会,每个人都会成为雷锋,做一颗永不褪色的螺丝钉。

所以,现代化的社会它必须使中国人都换一颗心,换一颗佛法——它善恶观念、因果观念、五戒十善这颗心,换一颗强大的动力。再用佛法的这些核心观念呢,慢慢去审视这个社会的种种方面,去改变我们社会的种种的行为,包括我们每个人个人的行为、思维,改变我们家庭的这些思维、行为,改变我们企业生产模式中间种种的行为。只有用佛法的核心改变了我们这个社会的种种方面了,我们这个社会呀,才能真正地实现名符其实的现代化。这种形态就可以叫做“大同世界”了!

虽然目标很清晰,但是呢,我们还要从小事做起,从眼下做起,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件的小事上做起,从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期望做起,慢慢地改变,一点一点地实现一个现代化的中国。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首页幸福人生育儿教育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