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医生的出家之路:寻找偶然的答案
一位女医生的出家之路:寻找偶然的答案 想到圆罗,就想起去年发生在她身上的那件“悲惨事件”。当时,正当她发心要在学院好好闻思修时,家人突然赶到学院要将她强行押送回家。万般无奈之中,她只能流着泪坐进家人包租的小车。我清楚地记得,当她扶着车门回眸凝望学院的那一瞬间,那个镜头已在我心中成为定格——她的脸色煞白,眼里是无尽的留恋与酸楚。 家人气势汹汹地将她推进车里,然后就飞快地驶离学院。那天本来就刮着狂风,汽车卷起一股黄尘很快就消失在茫茫暮色中,我的心也随着紧揪起来。 圆罗本来是一块修法的好坯子,话不多但人很稳重,对修行也比较精进,但她毕竟离“八风吹不动”的定境还相去甚远。这样的人一旦落入大城市的滚滚红尘中,会不会心随境转?真不希望一棵很好的苗苗就此湮灭在都市的欲海沉浮中。 好在今年春暖花开时,又见圆罗出现在学院。一年时间的磨炼,看得出她坚强了许多。最让人欣慰的是,城市的光怪陆离反而培养出她坚定的出离心,她郑重地向我提出:“我要出家!” 当推子触及到她那一头浓密的黑发时,我发现圆罗的嘴唇在微微抖动。我知道她有太多的话要说。 剃发结束,圆罗已彻底地告别了过去的陈梅,世间从此又多了一位庄严的出家人。 问及圆罗的出家因缘,想不到平日寡言少语的她,此时倒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我出生于七十年代初。听妈妈讲,她当初怀上我时,姐姐已快四岁了,爸爸妈妈工作又很忙,如果家里再添一个孩子的话,那只会增加更多的麻烦,所以他们商量好了不想要我。但有一天,当妈妈路过一家铁匠铺门前时,她偶尔听到这么一句话:“孩子多是好事啊!连打架也多个帮手。”这话提醒了妈妈,她想:一个孩子多孤单呀,的确也该有个伴。于是,由于这次“偶然”事件,姐姐就有了我这个调皮的小妹妹。 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父母,对我们姐妹俩的文化教育非常重视。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少儿科技杂志的伴随下成长的。家里的收录机、缝纫机、电风扇等所有能拆开的东西,都成了我研究的对象。有时候拆开一次没整明白,我就会反复拆装几次,所以当然有常常弄坏东西的时候。每当此时,妈妈总是无奈地唠叨:“又自作主张……”,而爸爸则总是一言不发,笑咪咪地把它们拿出去修理。家里唯一没让我拆过的东西就是彩电了,因为每天下午六点半的动画片实在太吸引人了,我担心万一要是让我弄坏了,不但自己看不上电视,连聚到我家里来的小朋友都会很失望。 我现在仍能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发生的一件小事。有一年,班上一位同学的妈妈出车祸死了,老师说,以后同学们要多关心、帮助他。听到这话,我的心猛地一揪,一放学,我就飞也似地跑回了家,上气不接下气地把此事报告给了正忙着做饭的妈妈。我伤心地说:“他从此就没有妈妈了,要是生病了,谁给他喂饭、擦身呢?他还不到十岁呢,为什么会把他妈妈撞死呢?”妈妈并没停下手中的活,她只是叹口气说道:“偶然的吧,这有什么办法呢?”听到妈妈的话,我马上嚎啕大哭起来,我感觉这“偶然”真是太可怕了,万一哪天我妈妈也“偶然”死掉了,我又该怎么办呢?这个阴影从此在我幼小的心中便挥之不去了。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到了高考时节。我自幼就想当医生,本想报考外省一所知名的中医学院,却因估分低估了三十多分,只填报了本省的医科大学,并最终学了西医。自从踏进校门以后,我便因清丽脱俗的外表而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在一片恭维声中,我开始尽情享受起绚烂多姿的大学生活。在一堂胚胎学课中,老师详细地讲解着人胎的发育过程:由一个受精卵细胞,经过复杂的分化、分裂,最后形成健康的胎儿,其间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异常,从而导致各种先天疾病的发生,所以一个健康生命的诞生是来之不易的。而在引发疾病的诸多原因中,有一些如服药不当、人为X线照射、母亲的不良生活习惯等病因都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但像病毒感染(如感冒)、意外接触射线、毒物等是不能人为预防或控制的。人们对这类疾病所能想到的最终原因也只能是“偶然性发生”,除此之外,就再也找不到更究竟的答案了。 五年的大学生活结束后,我被分配在本市的一家医院某科室当大夫。科主任是爱才之人,因我基础扎实又聪明好学,很快就成了科研活动的骨干。我们在两年中的研究成果还获得了科技进步奖。而三年后,作为医院的重点培养对象,我又被送回母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分子物理学是我们的必修课,眼下最热门的“克隆动物技术”即为其门下的课题。现代医学对多种疾病的病理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尤其是遗传性疾病,大家都知道那多半是由于染色体异常造成的。对分子物理学的研究让人们发现,在染色体长长的分子链上,在染色体的复制过程中,某个碱基因的位置改变,便能导致整个染色体的变化,这就被称为“基因突变”。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突变,人们却找不出原因,似乎只能把它归之于“偶然”。 细思维之,个体生命的整个过程,由一个受精卵开始,其成长过程中又有多少个“偶然”呢?在升学、就职、婚姻等问题上,以及牵涉到个人及社会的许多事件,都掺杂着一个机遇问题。由此看来,“偶然”的成分在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实在是太大了。有些东西是人们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但“偶然”却无法被人们掌握。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有谁愿降生在贫苦之家,又有谁愿意自己天生愚笨、相貌丑陋呢?究竟是什么力量在决定着这些“偶然”呢? 正在“踏破铁鞋无觅处”之时,终于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了一本佛学书籍。书中谈到的关于地球寿命的计算方法,其计算的结果与现代科学计算出来的数据有着惊人的相似。我感到大惑不解,佛经是二千多年前由释迦牟尼佛宣说的,而科学家们直到十几世纪时才研究出来一个大致轮廓,当时佛是怎样想到的呢?佛经中有关于细胞的描述(只是名称不同),而科学家在十六世纪发明了显微镜后,才能看到细胞的粗略结构,那么佛在二千多年前又是用什么看到的呢?还有,关于生命及胎儿发育的复杂过程,《阿难入胎经》中竟有着详细的介绍,佛又是从何而得知的呢?既然释迦牟尼佛具有如此惊人的智慧,那他一定知道宇宙生命的全部答案,也一定知道为什么会有“偶然”。 我满怀兴趣地进一步研究下去,发现佛教基本的教理就是因果和轮回。简言之,因果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轮回就是说人死后其神识不灭,还可转生为人、畜牲、鬼神等。用因果和轮回来解释,“偶然”的答案就不言而喻了。原来有许多现世见到的结果不一定是今生种下的因,它们可以是前世种下的因;现世所做的善事或恶行也不一定能在今生见到结果,而有可能会等到来世才果报现前。 佛所说到的道理,有些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有些现代科学还暂时无法解释,但决不能因此就否定其合理性。从佛经中可以找到宇宙人生的一切答案,也有令所有生命离苦得乐的途径,而这些是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给予解答的。得出这个结论后,我放弃了继续攻读医学硕士学位的机会,而是选择了发心出家学佛的道路,因为我想沿着佛陀所指引的解脱之道,去寻求真正的智慧和快乐。 听完圆罗的讲述,我的心甚感快慰。这样的年轻人,抛家舍俗走上出家之路,真的很不容易。也许有些人会为她感到惋惜,年轻轻的,不当医生出什么家呀。但我想,对一颗坦诚求道、努力求真的心,我们无论如何也没有理由去轻加蔑斥。只有愚昧的众生,才会轻易否定一件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会看出其价值的事情。但人生无常如昙花,当你有一天意识到出家的价值,并也想修道时,可能已垂垂老矣! 莫待年老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摘自 索达吉堪布 智海浪花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