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有漏安乐利益微小,过患巨大
人们认为追求安乐天经地义,人活一世,就要享受环境、身体、受用等的安乐,谁会追求痛苦呢? 当然,避苦趋乐是每个众生的基本愿望,没有什么不对。但安乐有有漏、无漏之分,需要辨别取舍。一般人误认为有漏乐是真实安乐,由此生起颠倒乐执。佛法看来,这种乐利益微小,过患巨大。 我们做任何事,都希望它能有利益。如果知道某种事利益小、过患大,就会放弃不做,就像商人知道某项投资只会大亏血本之后,就不再耽著一样。 很多人没有观察过有漏乐的利益、过患,并不了解有漏乐的危害。反而以非理作意夸大这种享乐,对其巨大的过患却一无所知,这是众生的一大错乱。这种错乱不由观察破除,就会留存在心,每当见到有漏乐时,像看到好朋友一样,立即就耽著求取。 总之,没有明确地认识到有漏乐的体性、作用,就很难止息对有漏乐的贪求。因此要具体地观察有漏乐的利害。 1 观察有漏安乐利益微小 有漏乐的享受都有尽头,等到受用穷尽,就变得一无所有。比如,受用饮食,过喉就没有滋味。而且,有漏乐不能带到后世,不能作长久的利益。 从细无常上观察,五欲的享乐只是一刹那的显现,它不住第二刹那就坏灭了。受用五欲乐不能引生任何未来的安乐。所以,它不会引发后有安乐,利益只是一刹那的乐受。 《资粮论》云:“所有受欲天,彼亦无乐心,遭欲贪炽燃,内心而烧煮,若诸心散乱,彼岂有安乐。”享受五欲的天人并没有真正的安乐,他们享受欲乐,使内心遭受贪欲炽燃的煎煮,心散乱在五欲当中,怎么有真正的安乐呢? 2 观察有漏安乐过患巨大 2.1 依靠贪著五欲享乐将造成难忍、无量的恶趣等苦 (“等”字包括人间、天界种种痛苦,及生死流转之苦。恶趣苦,指恶趣中被割肉、剔骨、剥皮、分裂等等。) 2.1.1贪著现世五欲享乐→造非福业→感召三恶趣种种难忍、无量的痛苦 观察贪著五欲引生种种烦恼:得到了,还想更多、更好——由贪引贪;没有得到就发嗔恚——由贪引嗔;为了获得五欲享乐,与人竞争——由贪引争;得到五欲享乐,自诩高人一等——由贪引慢;不能容忍他人圆满——由贪引嫉;享受五欲,内心散乱——由贪引散乱。《瑜伽师地论》说:“此中诸受欲者,所有欲乐,是随顺喜处,贪爱所随故。是随顺忧处,瞋恚所随故。是随顺舍处,无简择舍之所随故。”(欲乐是随顺喜处,其后跟随贪爱的缘故。欲乐是随顺忧处,其后跟随嗔恚的缘故。欲乐是随顺舍处,其后跟随无简择舍的缘故。) 观察贪著现世五欲享乐,造集种种非福业,感召无量恶趣痛苦。比如,贪著口味而杀生命,需要堕入地狱多劫受苦。从地狱脱生做人,还要偿还五百次生命;贪著女色,造邪YIN业,在地狱铁柱山被铁树的尖刺刺穿,被飞鸟啄掉眼睛。贪著财产,造欺诈业,堕于饿鬼界受苦,作牛作马还债。像这样观察由贪著五欲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造成无量难忍的恶趣痛苦。 法王教言:“夏季鲜花以及富人之财富,现时看似美妙然其难稳固,若于无有实义此物太执著,难忍恶趣险路岂能不须行。” 2.1.2贪著来世五欲享乐→造福业→感召后世生死等苦 观察:今生为了追求来世的快乐而修福、持戒,在来世享福时就会又造业,到第三生就堕落恶趣,长时受苦。这种未来堕恶趣的苦难,也来自贪著五欲。 2.1.3增长无量生死 依照十二缘起的一段,观察贪著五欲享乐是增长生死的因缘。 十二缘起一段: 受→爱→取→有→生、老死 由受而增长爱,由爱而发起求取。“爱、取”二支是感生死的主因,有爱、取的滋润,就必定感召生死中的果报。贪著五欲享乐,念念增长贪爱,因此增长无量生死。 《心性休息大车疏》说:“由于贪执五欲使烦恼增强,从而感受痛苦……烦恼从五种欲妙中产生,以此漂泊于无边无际的轮回中,这五欲比剧毒更可怕。” 《菩提道次第广论》说:“然三有乐任受几多,非但无饱,后后转复增长贪爱,由此长夜驰骋生死,经无量劫,受诸至极难忍大苦,然其安乐不及一分。”(三有的乐,不论享受多少,不仅不会得到满足,而且将在后时辗转增长贪爱,由于贪爱增长,致使长劫在生死中流转,经历了无量劫,感受极其难忍的大苦,然而所得的安乐却不及苦的一分。) 《华严经》说:“汝应忆念为诸欲,徒耗诸身前边际,未能承事恒沙佛,未从佛闻如是语。”(你应当忆念过去世为了求取五欲,徒耗了从此身往前数至受生之初的一切身体,没有能承事恒河沙数的诸佛,没有从佛前听闻如是的教言。)我们曾经得到的三有圆满都是欺诳不实的,只让我们领受了无数无意义的大苦。要记得,以前为此已经浪费了无数色身,今后若再不鞭策自己精进修行,仍会如此徒劳无义地生死。思维这个道理,令心发起厌离心。 2.2 混杂着能障碍趣入解脱道等的过失垢染 2.2.1 失坏出离心 耽著五欲享乐和出离心相违。出离心,是见到轮回的一切圆满纯是苦性,毫无实义,而生起希求出离的意乐。贪著五欲是把欲乐看成安乐,如飞蛾扑火一样,耽著在上面,所以和希求出离的心态相违。而且,越贪著五欲,越深陷其中,根本不求出离。 以前印度的无著菩萨、世亲菩萨、师子觉菩萨,共同求生兜率天,约定谁先见弥勒菩萨,就回来相报。 后来,师子觉首先往生,多年杳无音讯。之后,世亲菩萨往生,过了三年,才回来转告无著菩萨。 无著菩萨问:“怎么耽搁这么久才回来?” 世亲菩萨说:“我到了兜率天,听完弥勒菩萨说一座法后,就立即回来,因为天上时间长,所以地上已经过了三年。” 无著菩萨又问:“师子觉现在在哪里?” 世亲菩萨说:“他生在兜率外院,那里太享乐,他以五欲自娱自乐。他升天后,没见过弥勒菩萨。”(《西国传》) 这是在天界享受欲乐失坏出离心的例子。 2.2.2 贪著五欲障碍持戒 持戒是往内调伏自己的身口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正知、正念、不放逸,是守护戒律的基本条件。贪著五欲享乐,使人放逸散乱,失坏正知正念,严重障碍持戒。为此,佛陀要求修行人少欲知足。 佛在《遗教经》上教诫比丘:“在已经能安住戒律之后,应当守护五根,不令放逸,入于五欲。就像放牛人应当手持木杖看住牛,不让它放逸损坏庄稼。”这是讲修行人要守护好持戒的正念,看住五根,不让它在五欲中放逸,损坏禅定、智慧等的善法。佛又说:“如果放纵五根,不但五欲增长贪心,而且过患无有边际,不可治伏。就像野马不以辔头控制,则会把人抛入深渊。”所以放纵五根失坏戒律,不但不能成就善法,还会堕入恶趣,过患无穷。又如,为盗贼所劫,仅一生受苦,被五根贼损害,则生生世世受苦。 2.2.3 贪著五欲障碍禅定、神通 贪著五欲享乐障碍禅定。禅定是系心一缘(心系于所缘境不动),它的违品是散乱。在贪著享乐时,心识攀缘欲尘,刹那刹那掉动,因此障碍成就禅定,已成就的禅定也会因此而退失。 比如郁头蓝弗,以世俗智慧压伏了下地烦恼,修得非想非非想定,具足五神通。 当时,国王很尊重他,迎请他入宫供养。每一次,郁头蓝弗都是以神通力往返山林、王宫。 有一天,国王出外巡访,委托女儿依惯例供养仙人。 王女很虔诚,恭恭敬敬地行接足礼。郁头蓝弗接触到王女的身体和手部,就生起贪心,顿时失去了神通。 用餐完毕,郁头蓝弗假装说:平时我是以神力往返于深山王宫,转瞬即到。国人虽然崇拜我,即没有机会见我。今天我想在应供结束时步行回山,也能让国人见上一面。 王女信以为真,将他送至门外。郁头蓝弗步行回山,他失去了神通,怅然若失,灰心丧气。(《宗镜录》) 这说明暂时获得禅定、神通,接触五欲生起贪心,就会前功尽弃。 2.2.4 贪著五欲障碍生起智慧 例如,白天处理事情,犹豫不定。睡过一觉早起,身心清净,白天事情的是非可否,忽然心里明白,做错的地方也都在心中显现。可见,不能明见心性,是由忙乱遮蔽了本体。古人说:“静见真如性。”又说:“性水澄清,心珠自现。”(《竹窗随笔》) 当贪著五欲时,内心攀缘欲尘,散乱、动荡,不能深观体察万法的真理,不能生起深远的智慧。此时,内心处在强烈的执著分别中,障蔽了本有的智慧。 《四十二章经》说:人心有爱欲而不见道,就像清水以手搅动,便不能照见众人的影子。同样,因为内心的爱欲此起彼伏,心地染污,才不见道。 又如,欲界天的天人在五欲中散乱,使得他们大多数不得圣道。除了少数天人由于过去世的修道习气深厚能见真谛之外,天人被放逸散乱障碍,不能生起圣道智慧。 《八大人觉经》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又云:“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多欲障碍智慧。少欲知足,智慧清明。 2.2.5 贪著五欲障碍往生 古德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念佛求生净土的人,平时有娑婆的一爱不淡、不轻,临终时就会被这个爱牵引而不得往生,何况有多种爱? 爱的种类很多。从爱的对象上分析,父母妻子、兄弟朋友、功名富贵、权力地位、衣服饮食、小车洋房、种种电器、种种娱乐,大者重于泰山、小者轻于鸿毛,只要有一样不忘怀,便是爱;只要有一念去不掉,就是爱。有一爱放在心上,心念就不专一;有一念不专一,就不得往生。 可见,贪著五欲和往生净土相违。往生净土要具信愿行三资粮,愿是指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从内心的取向上观察,娑婆是应舍的法,极乐是应取的法。贪著五欲享乐,不感觉这个世界很苦,就不会有强烈的出离娑婆的心。不愿出离娑婆,怎么会念念求生极乐?因此,贪著五欲必定障碍往生。 业识化虫的公案: 佛世时有一位居士,平时虔诚供养三宝。在他临命终时,妻子悲伤痛哭。居士心生依恋。不久他断气了,神识没有走远,在他妻子的鼻孔里化作一条小虫。 这时候来了一位道人,见女人悲哀哭泣,就好言安慰她。女人涕泪交流,虫子掉落在地上。女人心里惭愧,就用脚去踩虫子。 道人忙说:“停!停!这是你丈夫,不要杀它!” 女人说:“我丈夫生前念经持戒,非常精进,怎么会这样?” 道人说:“因你恩爱,临终哭泣,让他动情了,才堕落为虫。”道人为虫说法。小虫听后忏悔,命终生天。 临终是最关键的时刻,临终一念有差错,就会导致前功尽弃。我们由十二缘起知道“爱、取、有”是取后有的因。临终哪种业重,就会随此业受生。如果贪执娑婆世界的享乐,耽恋不舍,一定以此贪爱堕入生死,不能往生西方。 总之,有漏乐利小害大,如同刀头上的蜜,吃了它,没有一口享受,却带来割舌之患。 这样观察之后,就像《七童女因缘论》所说:“见住世动摇,如水中月影,观欲如嗔蛇,盘身举头影。”世间的器情现象,如同被风吹动的水月,刹那不住、坏灭无常。我们要观五欲就像凶残的毒蛇,正当它显现时,就有巨大的后患,要这样对治贪欲。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