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心如狂象当调服
麦彭仁波切说: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难道还没有被折腾够吗?还不厌烦吗?还不生起厌烦心吗? 心在创造世界,也在创造幸福,创造痛苦。如果不用强制性的力量调服心,心就会影响我们的生生世世。 但除了超越痛苦和幸福的修行人以外,我们一辈子的工作,都可以归纳为:追求幸福,远离痛苦。 我们认为:凡是幸福,都来自于完美、美好的东西;凡是痛苦,则来自于不完美、糟糕的东西。但是完美和不完美的界限,又是我们自己的精神制造的,客观上并没有什么完美和不完美。我们的心对一件事物或一个人产生执着以后,就会对其上瘾,认为那是完美无缺的,根本看不到对方的缺点与过失。这就是贪著带来的愚昧,愚昧掩盖了事实。稍稍有点外在的风吹草动,心就趋之若鹜,一千头大象的力量都没办法让他回头。 大家可以环顾周边,看看在自己的同事、同学、亲戚、朋友里,有多少这样的典型事例。 比如说,我们都希望自己完美无缺,一旦有人说出自己的缺点,就会立即火冒三丈,认为对方在侮辱自己,哪怕有一千头大象的力气,也无法遏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其实想想,被人骂本身,只是从对方口里传到自己耳膜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声波而已。又何苦如此计较呢? 喜欢一个东西也是一样。其他人觉得坏透顶的人,却有人会看上并爱之如命。甚至觉得周围人都不可理喻:这个人明明很好啊,这些人为什么都说他不好呢?肯定是出于嫉妒,肯定有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所以啊!很多事情的好坏,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切的标准。自己觉得是好人就是好人,自己认为是坏人就是坏人,自己觉得漂亮就是漂亮,自己觉得丑就是丑。每个人的审美观与价值观,都是自己的心创造的。 人的想法很奇怪,就像茅草的草尖——风往右吹,它就往右走;风往左吹,它就往左走。喜欢挣钱的人,自然会觉得挣钱是最好的;喜欢利益众生的人,会认为利他最有吸引力,故而会乐此不彼地行菩萨道。 从无始以来,我们的心创造的世界一直在变来变去,我们却一直不能超越。因为我们的心不听话,所以把我们带到轮回这么恐怖的地方来了。除此之外,我们的大脑、内脏、血液循环、呼吸等所有物质层面的东西,都没有力量把我们带到轮回中,因为它们没有心的特征。哪怕动用一个国家国库内的所有钱财,或全世界的所有武器,也没有力量把世界从本质上改来改去,这就是精神的特殊力量。 心就是这么奇怪,既有负面的能力,也有正面的能力。它可以让我们投生到天界等相对清净的世界,也可以让我们转生在不清净的娑婆世界,乃至地狱等更不清净的世界中。而一旦证悟,就能轻轻松松地把世界改为清净的现象,甚至根本不存在。 因为这些理念太深奥,太与众不同,如果在有些群体中去这样讲,他们会说:这个人的精神有问题!但在相对成熟的群体中这样说,大家或许会觉得有点道理,或许还会静下来略作思考;而在有些群体中讲出这个道理,大家都觉得正中下怀、深有同感。这就是心智成熟程度的外在表现。 因为心的力量超过了世上所有的力量,所以我们要让它做好事,如果它继续一错再错,我们就永远没希望了。正如《入行论》所云:“唯应伏此心,何劳制其余?”除了调伏内心以外,其他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放下。 印度八十位大成就者中,最了不起的成就者之一,是萨拉哈,他也是龙树菩萨的密宗上师。他在道歌中说:“轮回自心起,涅槃亦自心,心若如意宝,顶礼如宝心!”世上没有任何超越内心的东西,在没有修行的时候,我们的心会被外在的物质诱惑牵着鼻子走,因为我们没有正知正见,没有修行,所以心很脆弱,内在的巨大力量没有释放出来。 佛教也强调慈善,因为慈善可以解决一些人的生活问题,但却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等根本性的问题。让众生明白人生与世界的真相,使大家走上解脱的道路,超过了慈善活动的意义。所以对初学者来说,佛教会更加强调闻思修。 宁玛巴的九乘次第,就像楼梯的台阶。上一个台阶,就会有不同的发现与收获。在玛哈瑜珈阶段,还会注重外在的坛城和供品;到了阿努瑜珈,就根本不强调外在坛城,而仅仅强调自身坛城了;到了阿底瑜伽(大圆满)的时候,心本来就是佛的坛城了,身体只是心的投影与幻像,最关键的还是内心。 任何一个学佛、修行或佛事活动,只要是修正内心的,就非常有意义、非常殊胜。若对调伏内心没有太大关系,则即使是善事,也不是那么重要。因为主宰世界的是心,内心不清净,世界就不清净。修行没有质变,不是我们念经数量不够,布施数量不够,而是修心没有到位。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