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香港科技大学学佛问答
索达吉堪布香港科技大学问答 『 2011年11月24日晚上 』 (一)问:我是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的学生,一直想对如来藏有个全面了解。请问,该从哪里着手? 答:若想全面了解如来藏,我建议你先看几部最根本、最精要的经论:《如来藏经》、弥勒菩萨的《宝性论》、麦彭仁波切的《如来藏狮吼论》、觉囊派的《山法论》。在这些显宗经论里,都对如来藏作了细致阐述。 (二)问:感谢您来科大作讲座!生长在21世纪的年轻人,他们对佛法没有太大兴趣。请问,该怎样让这些年轻人了解佛法、接受佛法呢? 答:让他们感受到利益很重要! 在当今学佛的人群中,中年人居多,老年人在寻找人生归宿的时候,很多也入了佛门。而80后、90后的年轻人,他们看重眼前的生活,多数人觉得佛法跟自己没关系。但是在我看来,也并不是没关系,我甚至认为,如果你想过好眼前的生活,佛法是最有益的理念,而且必不可少。 所以,一直以来,我们才尽力推广佛法,想让它深入人心。我们不是要用教义来控制哪一个人,也没有政治、经济等任何目的,只是从佛教徒的角度,想让大家了解佛法,让更多人分享到佛教的真理。尤其是大学生,不了解的尽量让他们了解,已经了解的,也劝他们不要停留在表面上,而要不断深入。我想,只要怀着真诚的利他心去推广,他们渐渐会感兴趣的。 当然,一个人在接受佛法时,也分阶段:刚开始,因为从前的教育等原因,有些人会误解,甚至排斥;中间的时候,在好奇与思索的过程中,毕竟是年轻人,有开放的接受能力,会出现半信半疑的状态;而到了后来,在试着运用——比如祈祷、忏悔或断恶行善以后,他们会得到真实的利益。只要感受到了利益,谁还不愿意接受呢? (三)问:我是这里的访问学者,对佛法很有兴趣。但刚才听您说,只是感兴趣还不够,还要修行。所以请问,我该怎么修行? 答:修行要有次第,像《大圆满前行》里讲的:先修“人身难得”,知道了人身很难得,你就会珍惜它,不能用它造恶,而愿意行善;之后修“寿命无常”,修的时候你会有种紧迫感:现在自己虽然年轻,但年轻很快就消失了,人终归一死,死期又不定;接着是“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些修法让你知道生命有前世后世,未来的生生世世唯一依靠现在的修行……就这样,从共同加行开始,一步一步地往上修,只有这样修,才可以打下牢固的基础。否则,直接修最高的法,就算你一整天闭眼坐着,那也只是坐着而已,舒服是舒服,但断不了烦恼。 要断烦恼乃至无明的种子,一定要有空性智慧,此外的修法或行为,都不能直接对治“我执”,对治不到“我执”,也就解脱不了。所以,一般的烧香拜佛,乃至表面上的修行,都只是一种善法,不是解脱正因。若想解脱,就必须遵循《三主要道论》中讲的三个要点: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无二慧就是空性智慧,是解脱轮回的根本,但它也要依靠前前的功德才能生得起来。 所以,修行一定要按次第来。如今很多佛教徒只有佛教的形象,虽然有个形象也有功德,但想解脱的话,还是要闻思和修行。 (四)问:我是科大的学生,对佛法就是半信半疑的那种。我想问的是:人是怎么来的?是谁创造了人?是佛吗?但在佛之前就有人了呀! 答:按照《俱舍论》的观点,人并非如“进化论”所说的那样,是从猿猴变过来的,没有这么简单。一个人或者一个生命,都是经历了极为漫长的流转时日,才呈现了他现在的这种特定状态。 当然,人也不是谁创造的,不是神,也不是佛,而是以各自业力而生的。 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千佛[1]中的一尊,在这个劫中,他的前面已经有三尊佛来过了,他是第四尊。但佛陀出世,是为了转**度化众生,并不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才有了人类。 问:我现在的研究很不顺,也很心烦,我该怎样用佛法来帮助自己呢? 答:应该祈祷佛,这有很大的利益!但祈祷佛,是不是就能达成所有心愿呢?也不一定,还要观待你前世的因缘。 有人说:“我祈祷了啊,为什么不起作用?”其实,这就像去医院看病,有些病能完全治好,有些病则效果不大。那么,既然有些病治不了,我们还要不要看病呢?还是要看。祈祷佛也是这个道理。 因此,生活上遇到不顺的时候,祈祷佛对你一定有加持。至于能改善多少,就看自己的信心和因缘了。毕竟每个人的前世以及今生,都存在种种复杂的因缘,这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五)问:我是科技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在这样一个越来越复杂的时代里,该怎样保护和传承西藏文化及藏传佛教呢? 答: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外来文化对西藏的佛教及传统确实有冲击,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短时期内应该不会有大的问题。 因为这些文化多数都保存在寺院里:一部分在个别开放的大寺院里;还有相当一部分,保存在深山中的寺院里。在这些寺院里,不仅有佛教文物,更有一批佛教学者——许多德高望重的格西、堪布,还一直在住世。并且,西藏人也特别重视学习佛法,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都不同程度地在学习着。在他们心里,佛法就像如意宝一样,不可能轻易抛弃。 当然,有些去了汉地或国外的藏族年轻人,信仰也许会慢慢消失,他们羡慕那里的生活,明星的头发怎么弄、衣服怎么穿,自己也开始趋之若鹜,就像内地八九十年代羡慕美国一样。所以,若想将佛法的传承交给他们,得让其先懂得这些文化的价值。 不过,现在西方倒重视起这些来了,他们开始关注雪域的草原、文化及佛学。可能这也是一种流转吧,流转到最后,我想西藏人还是会回来的,从汉地到西方,再回到自己的故土。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在他们心里,不知道养育自己的“母亲”文化还在不在了? (六)问:我是科大工学院的学生。您书上说:佛教的精髓在于大悲和智慧。如果“大悲”是指大悲心、菩提心、恻隐心、同理心,那么,“智慧”又是指什么呢? 答:智慧有两种:一是世间中取舍并接受真理的智慧。就像你们大学生,有了智慧才能求知,否则连工作都找不到,佛教中也提倡这种智慧。 但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通达万法实相的智慧。这和了解有所区别,它是一种大彻大悟。这种悟到的智慧,才是最高深的智慧。 (七)问:佛教怎样看待“进化论”? 答:关于“进化论”,就算达尔文在世,恐怕用它也解释不了众生身上的种种现象。而且,就算在科学界,这一理论也很受质疑,比如前段时间,美国就有500多位科学家联合签名驳斥“进化论”[2]。 在佛教看来,多了不说,单就每个众生的苦和乐这一层面,如果不从各自的业感上解释,而是按照“进化论”所说,人是以那么简单的方式进化的,那所有人的苦乐现象,应该都差不多,智慧的高低也很相近,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进化论”的传播并不正确,它对人们认识生命的真相,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与价值观,都有相当大的损害。 问:佛教讲“业力”,讲“因缘和合”,那业力又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 答:还是就苦和乐来说,佛教认为,一个人的苦和乐,是以善业和恶业作为“因”,与众多复杂的“缘”结合以后形成的。总的来讲,你种下什么因,就会生什么果。恶业好比有毒的种子,你种了它,就会产生有毒的果——苦;善业好比妙药的种子,你种了它,也会产生妙药的果——乐。果上的不同,完全来自于“因”。而在整个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则是“缘”,像阳光以及水、土等等。 举个例子:兄弟姐妹几个人,父母是一样的,但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各自身上所呈现的禀赋或出现的问题,却截然不同,比如性格、才华、工作、遭遇,这些都不一样。那么,这些差别的“因”在哪儿呢?是他们从前世带来的业力,而不在父母身上。父母对他们的降生或成长,只是个“缘”而已。 当然,这个道理很深,要想弄明白,还是要深入佛教的经论,在理论上思维清楚,然后再从实际生活中,方方面面地观察一些具体现象,这样你就会生起真实的定解。 问:对我们年轻人来讲,四谛、十二因缘以及空观等哲学性思想很有吸引力,但一看到经典里的这个佛、那个菩萨,就觉得离我们很远,不太相信是真实的。请问,这些是真的吗? 答:这些都是真的。释迦牟尼佛在2500多年前,真实地来过这个世界,只不过他是来传法的,是把真理介绍给世人。而他的思想也留在了文字上,这些你们都看到过,世界各地的人也都在研究。所以,佛陀并不是神,他一生的事迹也不是神话。 你刚才说的四谛、十二因缘或空观,这些就是佛陀的代表思想。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深入研究,研究之后,很多道理也不难理解。其实,前辈智者们也都是在研究、修行这些之后证悟的。看看禅宗、密宗等各派大德的传记,他们的境界绝非凡夫可比,后代的追随者尚且如此,那佛陀、观音、弥勒等佛菩萨的功德,又怎么会是假的呢?而且,如果你一边学着佛的思想、体会着佛法的真义,一边又否认佛的存在,这好像也不是很科学。 当然,有怀疑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许多层面你们尚不了解,而且,在目前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下,要对古老的佛教生起信心,对现实中缺乏对照的佛陀生起信心,的确也不太容易。 不过,我一向认为:年轻人学佛,不应该止于一种简单的信仰。信佛不像崇拜神一样,你若要真正相信佛,就一定要先全面了解他的思想。 (八)问:我是科技大学金融系的职员。在香港这样一个大都市里,人人都忙着赚钱。生活虽然很享受,但我们该如何对治心里的烦恼呢? 答:在如今的社会里,一个人要对治烦恼并不容易。不仅是香港,内地大城市也是一样,人们越来越忙,光是每天接电话、打电话,就让许多人的听力出了问题。这个时候,不要说对治烦恼,就算静一静也很困难。所以,我建议每个人都停一停脚步,仔细看看自己在做什么?自己是谁?……否则,在忙忙碌碌当中,经常把自己都弄丢了! 要知道,人生的意义并不只是钱,对很多人来讲,你赚得再多,也不过是银行的一个数字,而且你在为这些奔波时,不知不觉人生就到了尽头。有些人以为,享受生活就是人生的意义。但实际上,所谓享受,也不过是在虚幻的追求中,盲目地活着而已。 人静一静可能才会发现,由知足带来的宁静,原来是我们内心很深的需求。每当我远离尘嚣从城市回到寺院,心里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愉悦——也许是回归自然的满足吧,那时候我深深体会到:快乐并非来自于财富,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富足和喜悦。俗话说“知足常乐”,这的确是至理名言! 当然,一个人若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没有,也是会很苦恼,但现在大多数人的苦恼,并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因为不满足。不满足,就会不断求取;有了求取,自然少不了烦恼。因此,若要减少烦恼,唯一的方法就是知足少欲。 所谓知足少欲,对一个城市里的人来讲,做到随缘也就差不多了——没有因缘就随遇而安;有因缘就多赚点儿,但也不过多地要求。而且,有了钱以后,最好能帮助一下身边吃不上饭的人,甚至救济一些灾民。如果人富了以后,只是自顾自地沉溺在虚幻的快乐中,那到头来看看,这也没什么意义。 所以,知足少欲是一种智慧,在这种智慧的观照下,你可以积极地生活,该做的做、该说的说。而且,因为知足少欲,烦恼肯定就少很多。 (九)问:我是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学生。佛教里有“相”和“心”这对概念,请问“相由心生”是什么意思? 答:“相由心生”是唯识的观点。按照这一观点,内外的一切显现,都是由心产生的,这就相当于做梦——梦里没有真实的东西,一切都是心的造作。 若要弄懂这个道理,你可以研究一下《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还有《楞严经》、《楞伽经》等。懂了以后,你就会知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并不是从其他地方产生的,而是我们的心被无明遮蔽以后,呈现出来的一种迷乱相。这些“相”,不管是内在、外在的,到底存不存在呢?存在,但也只是心的幻象而已。 问:还有一对概念是“色”和“空”,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如果色是空的,比如说蚂蚁,蚂蚁这个色既然是空的,为什么还有对它生慈悲心或恶心的区别?再说,慈悲心或恶心本身也是空的,既然如此,又何必执著善恶呢? 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中观的基本思想,也是《心经》的核心内容,以前我讲《心经》时曾解释过。所谓“色”,也就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它的体是空的,这一点,以中观理论可以推证。但这是站在实相角度上讲的,也就是说,在佛菩萨的境界面前、在万法的本体这一层面上,色和空无二无别。然而,从现相的角度、在我们世俗的一般显现面前,色不是空,空也不是色。所以,对于实相和现相,一定要分开层次理解。 这样的理解,其实与量子力学的分析是一致的。在量子力学中,观察瓶子时,它的本质上是分子、夸克、亚夸克……但在显现上,也就是说,当用眼睛看的时候,我们看见的是不是亚夸克呢?不是,而是瓶子。那为什么眼睛看不到亚夸克呢?因为这是两种概念、两种层次,不能混为一谈。 同样,当我们用眼看见某个众生时,比如说蚂蚁,虽然它的本体是空性,但我们还没有证悟空性之前,应该跟随众生器界的显现来修行。怎么修呢?你看到的是蚂蚁,蚂蚁有苦乐,我们就缘它的苦乐修慈悲心。虽然慈悲心或恶心的本体也是空,但在显现中,善和恶会导致不同的果报,所以要断恶、要修善。 就像那个瓶子,你不能因为它是亚夸克组成的,就不相信瓶子存在而把它扔了。扔了的话,没有瓶子就不能喝水了,同样,不取舍因果的话,就只有感受痛苦了,这是世俗层面的规律,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都脱离不开这个规律。所以,现相和实相要分开。 在这个道理上,如果对佛教有全面的了解,理解起来会比较圆融。否则的话,不是满腹疑惑,就是轻易判断,甚至排斥,这都是不科学的。科学之所以被人认可,一位科学家在报告中说,它要具备三大特性,同时他认为,佛教也完全具备这三大特性。可见,佛教也是科学的,只不过有些问题要深入研究才会懂。 (十)问:我是科技大学理学院的。佛家讲“生死轮回”、“前世后世”,但我从小受的是唯物主义教育,不知道该怎么理解这些道理? 答:其实,即便是现在的科学界,也承认前世后世。像美国的史蒂文森博士、塔克尔博士,他们在美国以及世界各地,已经搜集了数千个案例能证明前后世的存在。这些案例在任何群体中都有:相信科学的,不相信科学的,有宗教信仰的,没有宗教信仰的……他们因为对这些的长期观察,最终也相信了前世后世的存在。 一般人不承认这些,多数是因为环境或教育的原因,但是我认为,如今也该反省一下了——其实,唯物论者否认前世后世,并没有有力的证据,只是口头上否认而已。 假如否认者没有依据,而建立者却有真实案例,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建立方式。更何况佛教中还有理论——这可能稍微有点专业,但简单来讲:一个人因为有我执、烦恼,于是就会造业,造业以后,当这一期生命结束时,后世的生命就会随着业而延续,呈现出另外一种形态,由此形成无边无际的轮回;直到有一天,当他生起无我智慧时,才能断除这种流转。当然,这些道理很深,也很隐蔽,若想对此生起信解,最好学一学佛教的经论,甚至试着抉择一下空性,这就是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中的教诫[3]。 其实,佛教并不是简单说教,不是让你无论如何都要信,你完全可以自己分析,而分析的最好方式就是辩论。在藏传佛教的辩论场上,像前世后世这样的问题,起码要辩上几个月。到了最后,如果你没有理由,而我有,那你就输了,不得不承认我的观点。 其实这样很好!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你对于好奇但又不熟悉的任何问题,以这种方式去观察、提问、辩论,很容易提升自己的理解,甚至获得意想不到的突破。 (十一)问:我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的学生。在听您讲座、看您的书时,我都有种感觉:您是把藏汉以及显密佛教结合起来,进行传播和交流的。请问,您是出于什么因缘来做这事的呢? 答:“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说到“因缘”,唯有佛陀才能彻底了知。像今天诸位坐在这儿,或者你在香港科技大学读书,这些事情看似简单,但在它的背后,确实都有很深的因缘。但这些因缘让爱因斯坦来说,恐怕也不一定说得清楚。所以,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因缘。 不过,从心而论,我很愿意到各地讲一些佛教的道理,也很愿意跟大家结善缘、交流佛学。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学生——因为我不具足当老师的条件,就算当个学生,可能也不太合格,所以一有人叫我“老师”、“堪布”,我就很惭愧,只不过一想到佛教这么好,现在人又这么需要,就不由自主地站了出来。 我站在这里,只是想把佛法介绍给大家。太虚大师说过:“科学愈发达,佛教的真意愈显。”当佛陀所揭示的真理,因为科学证明而变得更加明晰之时,人们会发现内心的真实需要,与此同时,佛教对人们的利益也最为深刻。 尤其是年轻一代,如果没有佛教理念的加持和约束,我担心有些人会做出极端的事情,甚至危害这个社会。所以,我虽然做不了什么,也利益不了谁,但算是一种小小的使命感吧,我常常会去一些大学作交流。 其实,我很喜欢跟年轻人、跟有智慧的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问:请问,您有没有遇到过别人的反对或攻击?您是怎么面对的呢? 答:有,但我乐意接受。 如果是反对我的观点,我的观点也确实错了,那我不会执迷不悟,一定会恭恭敬敬地接受对方的正确思想,这是佛教训练中的基本素质。但是,如果对方举不出什么真实依据,我还是会很自信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假如不是观点的问题,而是在公开场合说我的过失——也就是你所谓的“攻击”,那我不会有什么烦恼,也不会生气。为什么呢?因为在我看来,佛教徒也好、非佛教徒也好,老师也好、学生也好,大家在开放自由的心态中交流,是一种彼此的认可,是一种享受,谈不上什么“攻击”。而且,即使是攻击,真理也不怕攻击。伽利略说过:“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越是充实了和证明了它。” 所以我认为,对一个追求真理的人而言,反对或攻击恰恰是一种机遇和挑战,从中可以反省并提升自我,将来为大家带来更完美的奉献! 主持人结语: 非常感谢堪布的演讲!希望下次还有因缘,能够再次邀请堪布为我们作更精彩的演讲。 请大家起立,恭送堪布—— [1]贤劫千佛:现在之二十增减住劫中,有千佛贤圣出世化导,故称为贤劫,又称善劫、现劫。 [2]中华网科技讯:500多名美国科学家联合签名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这些科学家联合签名的反对文章中写道:“我们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表示非常的怀疑。”这篇文章还称:“我们对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理论表示怀疑。我们认为,作为科学家我们有责任要求各领域科学界进行一系列更加深入的研究,以确定达尔文的理论是否合理。”在这篇反对文章上签名美国科学家共有五百一十四名,其中有一百五十四名是生物学家、七十六名化学家、六十三名物理学家,其余的是一些毗邻学科的专家们。据这篇反对文章的起草者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具有极其复杂的发展过程,达尔文进化理论狭窄的框框,根本容纳不了地球生命的起源与未来发展进程。 [3]《中观四百论》云:“若于佛所说,深事以生疑,可依无相空,而生决定信。”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