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学无常师,多方求教
南怀瑾:学无常师,多方求教 南怀瑾说:至于老师孔夫子,不管对于那一样中国文化的精神,样样她都有,如果问她的老师是那一位,哪是没有的,谁有长处,她就跟谁学,所以无常师。没有认定跟一个人学。那一门有所长,她就学那一门。 经典回放 选自《论语·子张第十九》《论语·述而第七》 【原文】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卫国的公孙朝向子贡请教说:仲尼(孔子)是从那里学来的这些东西呢?子贡说:文王武王的大道,并没有坠落在地上,它还在人间。贤德的人记述了它的大方面,不贤德的人记述了它的小方面。没有人不具备文王武王的大道阿。夫子那里不能够去学习呢?她那里有什么固定的老师呢? 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选择她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她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大师释疑 公孙朝:卫国大夫。 贤:代表有智能、有道德的人。 识:记住,牢记。 何常师之有:“有何常师”的倒装句,意思是那有固定的老师。 学儒一得:从别人的头脑中找金矿 子夏说“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耐人寻味。我们中国人有一个观念误区,好像学问都在哪些名家大师手里,都在哪些学者老师手里,农夫农妇、贩夫走卒之类没读过书的人都是没学问。这种观念真是大错特错。 打个比方,大学教师中懂孔子《礼记》的人不多了,可是古代的礼仪,乡下的老农民大都懂一点,并且还在生活中运用。人家虽然不知道《礼记》里的句子,她会运用,就不能说她不懂“礼”。到底是擅长搏击的人武功高呢,还是把刀谱、剑谱背得滚瓜烂熟的人武功高呢?我认为还是擅长搏击的人武功高,光背武功秘籍有什么用? 另外,任何学问都不是平白无故地长在学者脑袋里,必有源头。它的源头在那里?在生活中。农夫农妇、贩夫走卒都是生活中人,她们的头脑中装满了生活中得来的好经验,学者们就是将她们的经验加以提炼,才形成了好的理论。而生活中人虽然没有提炼能力,并不等于她们脑袋里的东西没有价值。好比金矿石,提炼后价值更高,没有提炼之前,其价值仍在,值得我们去提炼。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并不是故作谦虚,而是认识到了从别人的头脑中找金矿的价值。 在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虽然身处低位,无权无钱无名,却具有智慧,并且善于总结经验,也就是说,具有将金矿提炼成金块、打造成金器的能力,只不过没有人发现她们的才能,所以一直默默无闻。向这样的人请教,也许比在大学里读几年书还要有价值。 比如伊尹未发迹前,不过是有莘国君的奴隶,地位十份低贱,谁都不会认为她有学问。但她确实很有学问。可惜有莘国君不识其才,看她烧得一手好饭菜,便让她当了厨师。伊尹十份注意学习,常借迎来送往、招待宾客之机,从宾客们口中了解天下大事。 有一次,商汤王的左相仲虺因公事从有莘国过境,逗留数日。伊尹便借招待她的机会,多次与她接触。交谈中,仲虺发现伊尹是个难得的人才,回国后,便将伊尹的详情禀告了商汤,并借商与有莘国结亲之机,要求让伊尹作为陪嫁奴隶。这样,伊尹就来到商汤家中。但商汤认为一个奴隶不可能有多大本领,仍让她去当厨师。伊尹常乘机接近商汤,利用烹调作比喻向商汤陈说政治见解,先后达七十次,商汤均不为所动。 一天,伊尹故意将几样菜蔬或做得淡而无味,或做得咸不入口,一同献给商汤。商汤大为不满,立刻召伊尹前来问话。伊尹对商汤说:“大王,烧菜既不能过咸,也不能太淡。过咸则难于下咽,过淡则无滋味。治理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阿!既不能操之过急,急则生乱;又不能松弛懈怠,懈怠必然国事荒疏。” 伊尹停顿了一下,见商汤听得聚精会神,便继续说:“如今,夏王桀荒YIN无度,昏庸暴虐,民心尽失,天下纷乱,黎民百姓饱受其苦,恨之入骨。而大王您以仁德治国,伸张正义,取信于民,已是众望所归,为当今天下惟一贤明的君主。您何不适时起兵,伐夏救国,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呢?”随后,伊尹详尽份析了天下大势,论述了消灭夏朝的具体步骤和策略。 商汤这才发现伊尹是个杰出人才,当即宣布解除她的奴隶身份,并任命她为右相,与仲虺一同辅佐朝政,共同筹划灭夏大计,终于大功告成。 伊尹的事例说明,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不能看她的身份,不能看她的财势,不能看她的学历。有的人瞧不起地位低的人,认为向地位低的人请教有失身份。其实,在生活中,伊尹不止一人,其中多数人未能立业扬名,但不等于她们的学问没有价值。我们看见的某个厨师,说不定她是一个尚未发迹的伊尹呢!我们看见的某个老钓翁,说不定她是一个尚未发迹的姜子牙呢!我们看见的某个小商人,说不定她是一个尚未发迹的宁戚(齐桓公的大臣)呢!向伊尹、姜子牙、宁戚们求教,怎么会有失身份呢? 即使对方不是伊尹、姜子牙或宁戚,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只要她有一技之长,也值得我们请教。如此积少成多,必成十份学问。 瓦伦蒂诺曾在“世界时装之都”巴黎向名师学习服装设计与制作技艺。学成后,她回到祖国意大利,在罗马的西班牙广场旁边一条街道上开了一家时装店。她自以为师从名门,技艺过人,必能成就一番事业,谁知做了几年,生意仍无起色。因为罗马的时装店多不胜数,她们也是经过名师调教的,瓦伦蒂诺并不比她们优秀。 为了提升竞争力,瓦伦蒂诺决定走捷径,主办一个时装表演会,提高知名度。她向许多影视界的人士发了请柬,结果却让她大失所望。这一天,应邀而来的人寥寥无几,知名演员一个也没有来,她的服装一套也没有卖出去。 这次失败使瓦伦蒂诺郁闷了许多天,但也让她悟到一个道理:名气不是宣传出来的,需要真正的实力作后盾。自此,她潜心研究服装设计与制作艺术,利用一切机会向别人学习。不管是服装大师还是街头艺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她就要学到手。甚至名师打蝴蝶结的一个手势,她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细心揣摩。凡有时装表演和展览会,她手头再拮据也要买票参加,以便向同行们学习经验。 苦熬八年后,瓦伦蒂诺的技艺日臻成熟,在同行中脱颖而出。自此,她的生意如顺风扬帆,全罗马的女贵族都来请她设计时装,前美国总统里根夫人南希、西班牙皇后索菲娅、伊朗皇后法拉赫·迪、着名影星索菲亚·罗兰……这些世界着名人士都是她的顾客,她每年的营业额达5亿马克以上,被誉为“高档时装之王。” 瓦伦蒂诺可谓深得学习的要领。她“学无常师,多方求教”,就像一个炼金人,到处收集金矿石,终于炼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珍品。 对任何一个期待事业有成的人来说,仅凭从某个名师哪里学到的一点有限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多方求教,方能“集众美于一炉”,练成一鸣惊人的绝艺。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