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南怀瑾老师秘书马宏达:感言


 2012/10/28    下载DOC文档    

感言

(作者:马宏达南怀瑾老师秘书)

 

【太湖大学堂内南公怀瑾先生荼毗炉】

 

作者: 宏达

昨晚和彼得.圣吉聊天,他说这次我们大家是否可以毕业了?他希望大家各自努力,传承从老师这里学到的东西。他从开始找到老师,一直到今年,15年中,每年都来向老师求教,也获得了扎扎实实的收获与成长。他这次发愿把老师的学问和著述进一步传到西方去,传到世界去。他说中国文化对西方乃至全世界是很有帮助的,尤其这个时代和未来,世界充满了危机,非常需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诸多宝贵的思想与经验。就拿管理学来说,如果只是寄托于规则和利益管理,而不是大家各自以内心观照和修养为立足之本,就不是真正好的管理。

我跟彼得开玩笑,不过也是真话,我说现在谈毕业还早呢。老师这一次,给所有见过面或没有见过面的学生留了一张考卷,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人生考题,我们每个人要用几十年或者余生,去回答这个考卷,等将来见老师,自己去交卷,那个时候才知道自己打多少分,是否可以毕业了。所以将来我们走的每一步,自己心里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其实都是在答这一份考试卷。

讲到大家最关心的传承问题,我有另外一个看法,老师的学问是儒释道三家,诸子百家都通的,不限于任何一家。我们借用佛家来说,释迦牟尼佛走了以后,最重要的是什么东西?我认为是佛经,就是经典,他一辈子智慧的结晶核心在于经典,他走后由五百罗汉来结集,然后留传到后世。那么佛像、寺庙、出家人或者在家的居士,也是重点,但是没有那么重要,一切都围绕着经典。其实老师比释迦牟尼幸撸验樗谑赖臅r候,自己可以主导,出版自己的讲课纪录,或者自写的书。在他走后,只有一两本书尚未出版,大部分已经集结完成了,而尚未出版的这一两本书,也是他亲自写或亲自审查完稿的。这是比释迦牟尼佛幸叩牡胤剑瑫r也可以说是高明的地方,因为提前集结了,而且经过他本人的认可,认定过了。佛经后来的结集,有好几次,争议很多,因为佛陀不在场,无法给予最权威的认定。这是讲传承的核心是经典、著作。

至于传承的另一方面——著作的推广。老师出版的著作,从台湾开始,到香港,到大陆,几十年来没有做过宣传,没有做过广告,完全是靠读者自己的口碑,老师也不接受任何的记者采访,根本就没有去推广,可是不胫而走,读者满天下。他的书在市场上是畅销书、长销书,几十年了,一直如此。未来呢?我想还是会一样。所以推广著作不是问题,天下人自然会推广。

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只有老一代的人会喜欢他的书,后来发现年轻人也是一样,现在十几岁的孩子,二十几岁的人,一直到九十几岁的人,各年龄段都有南师著作的读者。我看将来也会是这样。

所以不用担心传承,天下人自会传承。当然我们也是天下人之一,每人自己有多少能力,有多少心力,只要各尽所能就好了。我们幸撸H近老师多些,感受老师的身教很多,但是各人能够从中成长多少,就看自己的智慧了。有缘亲近老师,是我们的幸撸珌K不代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其实这次老师给大家上了最成功的一次课,他用这个身体整个的变化,和最后所有的过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牵动了这么多人的心,不光是中国,还有国际上的华人朋友和外国朋友,他这次的课,受众范围最广,触动大家最深,无数人在这个过程之中,反思、反省,甚至忏悔、发愿,要改变自己,要做功德的,大有人在,太多了。看了「怀师」网页的文章、留言,很感人,很多真让人佩服。而这些文章、留言,绝大部份是我们不认识的人写下的。所以说,天下人自然会传播老师的学问和教化。

老师一直说他反对门户、门派之见,没有一个什么「南门」的观念。有人提出来说,南门如何,南门弟子如何。其实老师一直是反对这些观念的,他一直强调,道是天下的公道。他一生的学问,是来自于读古今中外一切经典书籍,以及他一生的经历,跟一切人从一切事中学到的东西,所以才能如此渊博,而且不困在书生气上。如果困在门户门派之见,那就太有限了。所以他深恶痛绝门户之见。他也引用过这个话:「佛教徒是释迦牟尼佛的罪人,道士是老庄的罪人,儒生是孔孟的罪人……」,一旦设立了门户,他的学生一代代传承下去,难免把自己的意思加在前人身上,或把前人神话、偶像化,会导致曲解、误解、歪曲、误导,直至失败。

再说,历史上诸子百家的任何一个大家,他说过要开一个宗派吗?孔子说过「我是儒家」吗?老子说过「我是道家」吗?都没有,这是后人加上去的,所有的圣贤,他们是海纳百川,没有门户之见,所谓「君子不器」,没有边界的,这样才能成其大。老师也没有什么「南门」、「南学」等等观念,这些观念都太狭隘了。真正的圣人,他的胸怀,他的学问,是没有边际的;没有设定门户,也没有设定学生和非学生的界限。天下人愿意读他的书的,愿意接受他教化的,都是他的学生。他说一个人如果不尊师重道,那是混蛋。可是如果把自己当做老师,那是自己昏了头。听到有人在外面以他的学生、弟子为名招摇,老师反复讲他没有一个学生。听到有人在外声称是他的关门弟子,他听了笑说自己从未开过门,何来关门弟子。老师对学生定的标准非常之高,可以说无人能及。同时老师也非常谦虚,与大家都是朋友,他永远不居于师位,而是永远处于学人之位,向一切人学习,也声明不要把他和他的学问当做标准。他说谁有心得,谁心里清楚,不必搞形式上的师生这一套,这些俗套后患不少。

所以我觉得不用担心传承问题、门户问题,倒是大家要藉这个机会好好地用功,好好地自我反省,好好地成长,这样老师这一课就更有效果了。大家一时难过的情绪,也许会持续一、两个月,或者是一年、两年,悲伤不舍,但是情绪过去之后呢?大家是不是照旧,该混的混,该玩的玩?如果还是旧习气在主导我们的心,悲伤与怀念又有什么用?我们有缘亲近老师,他的身教我们接触得最多,所以我们更应该先把自己做人做事的修养做好,否则谈不到传承。

老师他已经努力了七八十年,在他八十三岁的时候定了这一块土地要盖大湖大学堂,然后亲自设计、大兴土木、操心工程,然后八十九岁正式开学,讲学不辍,每天做事至少十几个小时,应对出家在家各种人、各种事,数十年如一日,古今中外有这样的人吗?这么大的年纪,这一份宏愿,这个雄心壮志,还大办教育!然后在他九十一岁的时候创办了这个实验小学。八九十岁还能讲课的人,已经很难找到了,有人来上海听课的时候曾说,他认为这个年纪的人不可能会讲课,结果看到老师还跟年轻人一样,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这六年之间他讲了太多的课啊!还有每天晚上茶余饭后,跟客人或者学生聊天的时候,其实都是在上课。他有时候会针砭一下客人,都在影响人,来的这些人不管是什么阶层,什么地位,很多是各界的菁英,对他们来说,老师的影响是一年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们的一点改变,会影响很多人。老师是随时在做教育,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譬如他要抽烟,我们要帮他点烟都不可以,他走路拿着包包,我们要帮他拿也不可以,他不要任何人侍候的,这就是身教。至于言教,很多平常的谈话也是传道,这是我们的幸撸羞@样的因缘亲近他。但是我们改变了多少呢?那是我们自己的事了。总之,回忆过去他的身教言传,反省自己,去改变自己的习气,是向老师学习的最起码着眼点。譬如老师最重要的著作,是他自己所写的《禅海蠡测》,那是他智慧的结晶,可是他为什么强调《论语别裁》、《大学微言》这些呢?《论语别裁》侧重在做人做事上,做人做事本身就是习气转变的过程,也是习气暴露的过程,理论讲得再好也没有用,重点是你做人做事时的反应,才是最关键的,教育的核心在这里,教育的瓶颈也在这里,转变自己的习气、开发本有的智慧是教育最核心的目标,但也是教育最无能为力的地方,不管是圣人还是普通人,道理都是一样的。教知识和技术是容易的,但是改变习气、开发智慧就太困难了,那个要靠自己。自己不自觉改变,一百个释迦牟尼和孔子在身边也没用。

南师用自己的身教言传去启发大家,但是真正的改变来自于每人的自觉,自己的反省。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所教化有成就的人不过是一小部份,所以说圣人不能改变了所有的人,实话说,没有人改变了谁,只能是影响。根本上,只有自己改变自己。所以要谈传承,先从改变自己的习气入手,否则不要谈传承。

天下的人为什么那么感念老师呢?这些天来有多少没有见过面的人,为他而流泪,一个人在短时间内牵动了亿万人的心,这靠的是什么?靠所谓的学术吗?或者靠新闻媒体的宣传吗?都不是。那是他的教化,打动了人们的心,不同程度的启发了、改变了人们的内心,感动了大家,大家内心发自真盏母心钏?戳诉@些留言,这些文章,我有这样的体会,老师真正的改变了时代与历史,未来因为他的启发而改变的人,会越来越多,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的确,老师三教百家融会贯通,推动东西方精华文化融合,这是前无古人的。

第二、中国和印度几千年来,知识分子写的文章讲的话,老百姓不懂,所以在鸦片战争后,到二十世纪初的八十年时间,中国屡战屡败,这个时候的留学生鲁迅、胡适、陈独秀等等号召偏激的邉樱娣穸ㄖ袊鴼v史文化。此时也有反面的声音,像辜鸿铭这些学贯东西文化的大家,但在大众胜者王侯败者俚男睦硐拢麄兊穆昙舯谎蜎]了……五千年中国的文化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浩劫,彻底被斩断了。孔孟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历代的圣贤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春秋战国的时候,虽然混乱,但是文化并没有断,不过是政治上的乱而已,文化上是百家争鸣的。但是到了新文化邉樱瑥氐呓嗔恕?吹竭@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文化巨大危机,老师明白亡国还可以复国,但民族文化亡掉了,中华民族就万劫不复了。

因此,他26岁在峨眉山请普贤菩萨作证,发宏誓愿,重续中国文化断层,然后他跳到历史的洪流里面,去做中流砥柱。他为了历史文化的接续、重整与人才培养,70年来筚路蓝缕,却苦心孤诣,义无反顾,不惜牺牲全部身家性命,数十年如一日地精进努力,不休不歇,自奉甚简,自律甚严如苦行僧。而这一切,都围绕着他当初所发的宏愿,围绕着这件历史文化的大事因缘。他在台湾的时候,曾不惜举债来弘扬传统文化,推动东西精华文化融合,甚至供养穷学生们生活,让这些出家在家的穷学生们专心用功。试问,谁有这样的气概与担当?谁又能理解他的苦心呢?

处在这个文化断根的时代,老师可以说是力挽狂澜。到了台湾之后,他讲学不辍,摄受三教九流各界各阶层。在内地发动「文革」伊始,他受邀在台湾海陆空三军演讲,蒋介石先生听了他的演讲之后,决定成立文化复兴推动委员会,团结了大批中国文化的学者,包括钱穆等人,一起努力把中国文化做了保留。

八十年代后期,老师的书进入内地,有力地推动了内地三教九流各界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没有任何人可以像他的书那样,引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共鸣和学习兴趣。他对中国文化的阐述,确实又开启另外一个前无古人的局面,使大众对中国文化有了认识,这是古代没有的。因为古代民众是活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但是并不知道传统文化究竟是什么,只有知识分子知道,但是知识分子是少数,跟群众脱节的。而且大部分知识分子困在学术教条上,与实际脱节。孔子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老师的课与著述贯穿着生命与生活的真知灼见,贯穿着「道」力与人格力量,并且表述深入湷觯钢H和力,因而容易沟通读者的心,可以摄受三教九流,任何人都能接受一部分,能够知道了解一部分,虽然不能全面的掌握,但是心向住之。由此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遍洒两岸四地华人世界,在华人各界各阶层人们的心地中,逐渐生根、发芽、开花,乃至结果。因此说,中国传统文化,由此具备了很广泛的人群基础,而且未来的华人也一定会传承下去的,并会融入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为未来人类的福祉做出贡献。以后谁再试图像二十世纪初那样腰斩中国文化,恐怕很难做到了。当然,这种企图并不是没有。

老师从在峨眉山发宏誓愿,到今年中秋,首尾70年,筚路蓝缕,却矢志不移,行人之所难行,忍人之所难忍,不折不扣实践着诺言,也终于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功德圆满如今年仲秋之月。

老师是一个点灯的人,他来这个世上,是希望能够点亮越来越多人的心灯。他从来没有休假,他现在请了一个长假,接下来就靠大家去点亮自己这盏心灯。把自己这一盏灯点亮了,自然会照亮周围。这是对老师最好的怀念和传承。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