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妙祥法师:关于初学佛者皈依受戒问题的开示


 2012/7/15    下载DOC文档    

关于初学佛者皈依受戒问题的开示


上妙下祥法师开示:

问题四十九、

居士问:有人说:赞成持戒,但是持戒不能持一辈子,有正知见的人,不必持戒。
大悲寺妙祥法师开示:
这个就不对了,赞成持戒,他说的赞成就是说现在身体好的时候赞成持戒,或学佛的时候赞成持戒。持戒不是这一辈子,是生生世世都得持戒修行。持戒是什么呢?持戒是自在,你持戒了你就自在了,你就自由了,持戒你才能高尚起来。我们都觉得生活在世间上,有很多不如意处,有时候不受人尊重。为什么不受人尊重?因为我们不持戒。
如果你要持戒就受人尊重,不管孩子也好,老人也好,你如果持戒,谁都尊敬你,连畜生也会尊重你,鬼神也会尊重你。所以有正知见的人必然是持戒的人,不持戒的人必然是没有正知见的。不持戒是什么呢?他是罗刹类,或是波旬。如果一个人就修得了定力,能在虚空飞行,如果不持戒,那将来的结果也是罗刹鬼。所以说不持戒根本就不算佛子。戒律对我们来讲就是根本。



一居士:师父,我有这么个问题。现在有好多电视在播放着济公活佛,他就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我们好多的居士就认为:这不食众生肉不是戒律。他说:“我也酒肉穿肠过了。”我也搞不明白,请师父开示。
大悲寺妙祥法师开示:
老居士问得很重要。因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是诽谤佛法的,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一切众生,佛认为是自己的儿女,你把他儿女给杀了,你还叫信佛吗?是不是?这不叫信佛,所以喝酒吃肉这不是佛教徒。




问题十二、
第二个问题:居士问:有在机关领导阶层的学佛居士,对待应酬中喝酒吃肉的问题,说应该恒顺众生才对,什么叫恒顺众生?
大悲寺妙祥法师开示:
这个“恒顺”二字啊,恒顺众生指的是度众生,就是度贪嗔痴。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就是把我们立着或倒过来,都不会改变我们度众生的这个心,也就是我们守戒的心不应该改变。而且我们只能是不离开佛法,也就是说“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叫恒顺众生。并不是说众生需要什么,我们就跟着做什么叫恒顺众生。那不是恒顺众生,那你本身就是众生,本身就是堕落,那不叫恒顺众生。所以说这个问题,在学佛中有很多的模糊概念,特别有很多无奈。
比如说机关领导阶层学佛的居士,领导也是眼前花、水中月,今天有了明天就没了,不能把领导这个职务看得过高,这个东西虽然在生活中有人们所羡慕的一方面。我们更应该利用领导这个阶层学佛难的这个机会来锻炼自己,来成佛,这才是正确的。越是领导越应该坚持佛的戒律,绝不能去喝酒!这个问题上,坚决吃素!
我记得盖县有一个居士刚学佛,他在没学佛之前就是特别爱喝酒,几乎每天都喝。学佛以后,就不喝酒了。有一次他到朋友家去做生意,这朋友就说:“咱俩好不容易见面,你得喝点酒。”他说:“我不喝。”说:“白酒不喝,喝啤酒。”他说:“那我也不喝。”最后不管怎么说,他也没有喝。一个爱喝酒的普通的居士都能做到。他回来跟我讲,他学佛时间并不长,也知道说不喝就是不喝,不管怎么劝。最后他把皈依证都拿出来给人看,“你看我这个不能喝,说什么也不能喝。”他还做生意,还求人家,那也不喝。
所以这个很重要,很重要!喝酒它会障道的。特别是不吃素,将来会有恶的果报。因为我们一念的错误,就会带来终身的遗憾。一旦做了,我们终身都会后悔的。如果我们这一念坚持住了,不怕失去一切利益,守住五戒,我们获得的利益是终身的,生生世世都不会缺少的。甚至你这个生意没成,它也会从另外的角度获得更大的利益。
所以说恒顺众生,只有坚持佛的戒律叫恒顺众生。不管这个众生怎么想,他生气也好,同意也好,赞叹也好,你只要是坚持佛的戒律就叫恒顺众生。如果你不坚持佛的戒律,他欢喜,你也是在破坏戒律,俩人同时堕落。包括吃素问题,吃蒜的问题,吃葱的问题。有人说我吃不点行不行?戒律上说就是这个葱和蒜烧成灰了,也不允许吃,吃也犯戒。酒,沾一滴都犯戒。就你给别人递酒瓶子,空酒瓶子、空酒杯,也犯戒,一点都不允许。因为佛是法王,法王定了的命令,不允许任何人去违背。不是在你身上起多大作用才叫犯戒。如果没有病绝对不允许开缘的。
这点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犯糊涂,一犯糊涂了,我们就会失去成佛的机会。我们按照佛的戒律去做,必然有所保证。任何人说的观点都不能给我们作保证!他自己都不知道将来上哪去了,是不是?谁能给我们作保证?我们还得自己度自己。


一居士:看过一个叫《逆缘》的佛教电影,就是家里反对吃素,然后她就吃肉。我就心里一直觉得好像能随顺他们吃是正常的,所以说这是自己的问题。
那是不对的,不能随顺。你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很短的时间修行,很快就完结了。为什么有随顺呢?就是他本身就不想持戒,也不想修行,所以他就随顺了。如果你真想了脱生死,是没有一个随顺的。你随顺了能了脱生死吗?不可能的事。他心里不坚定,人家一考验,他就退下来了,一考验就退下来了。
随顺是不对的。我们只能随缘——随着释迦牟尼佛那个缘。不能随着他们的缘,随他们的缘永远是众生,他们永远不能让你成佛,是不是?




问题四十九、佛法有方便之说,在度众生必须讲究方便,是这样的吗?师父。
方便,什么叫“方便”?方便就是方法,不是随便叫方便。有的把这个方便变成随便、随意叫方便。方便是方法,什么是方法呢?就是不变,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是方法。如果你变了,你那就是下流了,不是方便了,也不是方法了。所以说,只有在不变的前提下,才有方法。
刚才我跟大家讲过,有病人,我抱着病人去看,(没求人)没有采取任何方便,反而就没有病。既没违反佛的戒律,又没有攀缘,而且事情的结果又没有病,你心里得生起多大的欢喜。如果你找人(求人)去看了,也可能是没病,但是你违反了佛的戒律,那个痛苦是长久的。所以说五阴之苦啊,就是世上的八苦,这八苦不算苦,什么是苦,没有佛法、没有佛的戒律是最苦的。这个是最苦的,比死还难受。
所以说应该看这个。只有不给自己开方便,便是真方便,不开方便就是方便。有的人认为开了方便,人为的开方便,会导致因果的转换。如果你不开方便,因果反而不昧,同时,(真)方便会生起来了。方便是什么呢?是从自性流出来的智慧,叫方便。
所以说“度众生必须讲方便”,这对。讲什么方便?就是宁折不弯,严持戒律。也就是说持五戒,杀、盗、YIN、妄、酒,坚决不犯,那便是度众生。心外无众生可度。什么是众生?贪、嗔、痴是众生。你认为哪个人是众生,那就错了。我度哪个人,那不是众生,那只是个形象,是个影像。什么是众生,贪、嗔、痴是众生,你既然叫度众生,你就得去掉贪、嗔、痴。去掉贪、嗔、痴就是度众生。所以说你既然去度众生,去掉贪、嗔、痴,那你就是善巧方便。什么叫方便,只有严持戒律才是方便。
所以,我这个看法,可能和别人想法不一样。但是大家可以思维,是否有道理。



问题四十九:有的师父讲:要想修行了脱生死就要守戒,不守戒就不能了脱生死。但还有的师父讲:佛说的戒有开戒、方便戒、遮戒,这怎么守?
有开、遮、持、犯。什么样允许开呢?救人。比如这人掉水里要死了,你是女的,他是男的,按道理男女不能相触的(编者注:指出家受戒的比丘或比丘尼)。但是为了救人,你必须得救他,你救他就不犯这条戒了,这叫开缘。除了为了生死(救命)这叫开缘,其它不允许开缘。戒律老开就不对了。所谓的圆融方便,那就是破坏戒律,不能听那个。有很多人把戒律就破坏了。为什么现在佛法不兴盛?就是不能守戒。而且都是在打着佛的旗号说我是守戒,其实是在破戒,所以这佛法就没落了。



居士戊:请问我供佛将近十年了,但是没有办皈依证,但是我心呢,早就已经皈依了,需不需要办皈依证?
  师父:你就是信佛十年,你不皈依还等于没有正信。你看有的人皈依以后,可能某些方面还不如你学得好,但他已经开始信了。皈依就像投胎似的,你还没有投胎,他皈依以后已经投胎了,就这么个道理,不在于你信多长时间。学佛必须得皈依。就是说受戒、甚至破戒都能成佛,不受戒不能成佛。就像一个人似的,你连父母还都没有呢,怎么也没有投胎的地方。所以说必须得皈依。供佛十年,有的信四十年还没有皈依哪!也得皈依,必须皈依。
  居士戊:念经文上的那个皈依,可不可以啊?
  师父:必须得从僧人皈依。自己念经文皈依那指的是一千里地之内,没有出家人,才允许在佛前皈依。但那还得见好相哪,也不是说念念就完事了,不是那么回事。在(一千里地之内没有出家人)那个条件才允许,否则不允许。必须得僧人给皈依。





问题三十六、顶礼上妙下祥和尚,请问上妙下祥和尚,没受戒,但平时以戒要求自己行吗?
可以的。但是受戒和不受戒就不一样了。受了戒再用戒要求,它就在(内)心里行。如果没受戒以戒要求,还在表面上。


问题四十二、不皈依一样能学佛吗?
不皈依本身就不能学佛。皈依是学佛的第一个标准,不皈依你怎么学?说不皈依,我(实际上心里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可能的事。因为你对皈依都排斥,本身就有个逆反心理。另外皈依是师师相授,由师父给你授的三皈,实际上是替佛在传授。皈依以后有个戒体。有戒体了,你才能够心和学佛保持一致性。所以说这个皈依很重要。


问题四十三、我没皈依,自称居士可以吗?
这不可以的。虽然是过去,居士名称很多,包括善人也有称为“居士”的。但现在“居士”,已经成为佛教的专用名词,我们就不要再多事了,应该是没皈依不能称为“居士”。有的人就不这样,有的说和尚是“亲教师”的意思,只要他教戒我,那就可以称他为和尚。有时候这个专用名词,都是根据我们大家叫习惯了来决定的,它就变成一种专利,就不能再乱叫了。所以有人别出心裁,而搞了一些自我标榜啊!觉得自己文化多,这就没有啥意义了。我们还是根据大家自然的规矩怎么叫,我们就怎么叫,没皈依不可以称为“居士”,居士得具备五德的。





问题四:阿弥陀佛!师父请问,有的人在佛殿里代领皈依证,如法吗?
代领皈依证是不如法的,必须做三皈依。因为他有戒体,你不现前求受三皈的话不能得戒体。不光是现前,而且还要如法地受戒,要通过忏悔,通过师父给讲,而且明白三皈五戒,你才能得戒体。戒体不是那么容易得的,所以说不能代替领。现在有一种风气不好,就是交了钱就可以领皈依证了,这个不合适。我的看法是,还是应该如法地受。因为这个就像我们重新投胎一样,你是真投胎假投胎,自己不能唬弄自己。如果投好胎,将来你就能成佛道。如果你没有真正投胎,只是担个虚名,实际上你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益处。虽然你也是想皈依佛门的,但是必须如法去做,这才合适。



问题八、
下一个问题:在家居士不一心护持自己的皈依师,哪个地方找他,他都不去,这样做对不对?请师父慈悲开示。
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护持皈依师,什么叫皈依师?我们皈依了,不是皈依哪个师父为自己的皈依师。所有按照戒律修行的师父,都是我们的皈依师,我们应该这么看。对一个寺院护不护持,就要看它持戒不持戒。如果持戒的寺院我们必须护持,以戒律为标准。
如果这个寺院持戒修行,而且又是自己皈依的地方,更应该护持。如果不这样去做,那就说明我们对这个皈依不重视。你不重视皈依,本身就容易失去皈依戒体,这是一种不孝的行为。
如果这个寺院,虽然在这皈依了,但是这个寺院它不持戒修行,包括供一些外道,比如说供养什么护法堂啦,这些乱七八糟的。尽讲经济的问题,不讲佛法。这样的地方,我们确实应该远离。但是不管是远离也好,在哪也好,我们一定要护持三宝。不能因为这个寺院不好,其它的我都不护持了,那就不对了。一定要按照戒律的标准来要求,这么去做。




问题二十九、
下一个问题:请问师父,在家居士成立念佛堂,平时也念佛,做佛事,是否这样不用上寺院,那里也是三宝地吗?
这是不对的,你没有僧怎么能是三宝地呢,是不是?居士成立念佛堂只是居士的修行地方,不能代表三宝。如果代替三宝的话,那就是末法时期了。
这样不上寺院,他认为上寺院很吃亏,因为那个寺院还要钱,所以他觉得吃亏。那你不会上寺院干点活?就可以了。我们上寺院是见三宝,见到僧相,我们提起正念,像供佛像一样。我们供佛像目的,就是见到佛像能去掉我们心中的恶相。见到僧相也同样,用法来灭掉我们心中的恶念和恶相,来恭敬三宝,这是很重要的。
所以在家居士的念佛堂不可以称为三宝地。真正的三宝地还是在寺院里,有佛法僧的地方,这才是真正的三宝地。这不能代替的。




一居士:常上庙好,还是不跑庙好?
从原则上来讲,佛、法、僧是我们的家,常上庙是好的,每时每刻都要见三宝——佛、法、僧。我们家里有佛像、有经书,但是不可能有僧相。因为现在僧相并没灭掉,僧还住世,我们应该常去见僧、礼拜僧,这样会消除我们很多的业障,这是恭敬三宝、护持三宝的一个表现。应该常上寺院去护持,看看能做点什么事情,这是我们作为居士的责任。一个居士如果不护持三宝,不护持僧人,三皈依戒体就会破掉,不能称为三皈依弟子、称为居士,这也是很重要的。
当然了,我们长期地留在寺庙,比如说大僧寺庙,女众如果长期的在那儿管理寺庙、去帮着师父做佛事等等,这都是不如法的,这不能去做。我们去看看寺院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我们如法去做,如法去礼拜,这是应该的。必须如法地护持,这很重要。不能上寺院有时候想说了算、或者想去帮助僧人管理什么事情,造成一个居士管庙的状况,这是不合适的。
不能因为有些人不如法的行为,因为这点小事我们就不上庙了,不上庙会失去大利益。说:“我今生在家修,比上庙修得还好。”这都是下地狱的话,这都是不允许的。僧人再怎么不好,也比在家强,是不是?
但是对不好的地方,我们也是要回避的,尽量找一些如法的寺院,这样对我们修行也有好处。这两方面都得处理好,但是对佛、法、僧必须得护持。比如说,像今天大家来这里的行为,就很好。千里之外或百里之外来了僧人,我们居士必须得去迎接、欢迎、护持,这是我们的责任。如果不护持,就失去了我们的福德因缘。我们叫“居士”,居士就是护持位,僧人是修行位。
什么是修行位?就是僧人打坐、诵经,是他们的修行。建庙、帮助寺院安排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僧人不能完成的事情,比如种地、种菜等等的生活问题,这些就由居士来完成。居士必须得护持僧人,而像说法,必须由僧人来说法。你不能说:“僧人去建庙,我来讲法。”那就不如法了,这个位置不能颠倒。并不是有个大和小的问题,而是如果位置不颠倒,僧人在这里能够修行成功,能够去成就自己。居士因为在护持位,能准确地找到他的本职,也就像我们在世间所说的岗位,他也会在他的岗位上得到成就。所以事情没有大小,关键是做得如法,这就对了。





问题七、
下一个纸条,第一个问题:在家居士不护持三宝,不请法,不受戒,只是用心来修戒,这样做能不能成佛,了脱生死?
三宝是什么?三宝就是你的自性,就是你成佛的基础和本钱。外面的三宝就是你内心的三宝,也就是你自性的显现。你不护持外面,也就是说你不想见到里面,你护持外面也就是护持里面,这是一个道理。
因为我们很多人并没有开悟,所以说我们找不到自性。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找到自性呢?首先要护持三宝,这是一条非常便捷的道路,佛给众生开了一条成佛的道路。所以说佛法僧住世,人就能得到解脱。如果佛法僧不能住世,人就没有得救的机会了。所以说三宝是什么?就是我们自己的自性,只不过是外在的表现,通过它能找到我们的自性。
如果一个人不护持三宝,就不能称为一个佛的弟子。也就是说你不护持三宝,本身也就破坏了三宝。破坏三宝的人就不能称为居士,也不能称为三宝弟子。不能称为三宝弟子,又怎么能称为修行人?所以他不可能成佛,这个不用考虑了。
现在有很多人都想以自修为主,而且对三宝并不护持,这其中有两种原因:一个是为了自修,想自己好好修行。而且以为我有了法——佛已经不在世了,所以我在家供佛,而不必护持僧宝。实际上三宝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法就不可能有佛,没有佛就不会讲出法,没有佛就不会产生僧,它是三位一体的,所以说缺一不可。
有的人认为:我自己为了专修,寺院怎么样我也不管,我先奔着我自己了脱生死。实际上他吃了一个大亏,因为如果三宝住世,你不护持,本身就产生了抵触。产生了抵触本身就是和自性作抵触。和自性抵触也就产生了坚固的无明。产生了坚固的无明,你修多少劫都不会得道的。
你看佛不在世,三宝不住世了,他没有谤三宝的因缘。如果你产生了谤三宝的因缘,不但不会开悟反而还有罪业,所以说这里要特别注意。我也反复跟大家讲,一定要护持三宝,不要把三宝看成是别人,一定要看成是自己自心的显现。因为你有这个功德你才能看到三宝,如果你没有这个功德,连三宝的名字你都不会听到的。
再一个原因就是在三宝中,僧这一块确实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说有些搞经忏、搞经济,甚至有一些供大仙啊等等的事情,很多事情叫人家听了生不起信心,所以说他不护持。但是应该注意,不是所有的僧人都这样。他坏,三宝的形象没坏,他坏是代表他个人。我们恭敬的是三宝这个形象。这个三宝的形象能留下来,就能叫我们了脱生死,这个很重要。
过去有一句话就是说,一个破戒的比丘有时候还可以做人天之师,还能让人得福。为什么?就这个僧相就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所以说我们一定不要计较小事,要从大局着眼。他坏是他个人,但是我不能因为他有一点毛病,把佛留下的僧相而给灭掉了,这个很重要。
我给大家讲一个例子:九五年行脚,有一天乞食到(辽宁省)绥中地区。去乞食的时候,有个居士,可能是个居士,她说:“你走吧,有饭我也不给你吃!”完了还紧着笑。我说:“你什么原因啊?乞点儿食物,你什么原因不给呀?”她说的,“尽些假和尚!上回来了一个假和尚把我骗了,骗了多少钱,所以说你们这都是假和尚。”我明白她这个心理,说:“这回来了个真和尚,你可不要认为是假的。”“我才不听你,你肯定是假的,你怎么说我也不搭理你,我也不给你。”我说:“你可别后悔。”她说:“我才不后悔呢!”我也是顺便给她说一句笑话,说你可别后悔啊!
后来我就继续乞食,她就在后面观察,就跟在后面看。后来我们就乞到一家,这家正结婚呢,看我们过去了要乞食,马上给钱,我说:“出家人不要钱。”他听说出家人不要钱,说:“我给你饭,给你炒几个菜。”我说:“不要炒菜,有点饭就行了。”后来就给拿点饭,挺客气,完了我们就往回走。
等走到回来的时候,路边有一家也是布施饭,他说:“你们没有咸菜怎么吃饭啊?”没有菜,他说:“这么地吧,我给你们点咸菜。”就给点咸菜。当时这个女的就站在旁边,低着头。那个头低到哪呢?那下巴都能贴到胸脯那。头说什么也抬不起来了。那时我很想跟她说一句话,说:你不是说不后悔吗?是不是?你不是说都是假和尚吗?后来一寻思,唉,既然她已经不好意思了,就别说了。
通过这个例子就知道,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外面的世界有一点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把整个给毁掉了。你看看,她就是因为上次供养一个假的,吃亏上当了,下回就不相信了,就失去机会了。那其他人呢?也不是说没受过骗。但是人家那个人,我想他是这么想:不管你真的假的,我都要供养你。你不就要一口饭吗?他就给了,所以他就遇到一个真的。
我就说我们不能因为三宝里某一些人有了毛病,而我们就不信三宝,甚至排斥三宝。这样的话,就自毁长城,自毁自性。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注意。
“不受戒,用心来修戒,这样做能不能成佛?”佛讲啊——受戒、破戒能成佛,不受戒不能成佛。因为戒是一切菩提的根本,没有戒不会有菩提,没有菩提哪来的佛,佛都是以戒为师。戒律在佛看来是最重要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案例:有两个比丘去见佛。一个人持戒,不喝有虫的水,宁可渴死。另一个喝了水去见佛。佛对那个喝水的比丘是这么讲的,说:你持我戒,千里之外,如同在我身边一样。你不持我戒,虽然见我,如同不见。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那个持戒而死的比丘,因为持戒的功德死了以后生天。生天以后他马上有了自在的身,就马上去见佛了。见佛,佛给他讲法,马上就证到阿罗汉。你想一想,等这个不持戒的人,虽然见到佛,实际上,佛说你见我如同没见。反而结罪。
所以佛讲啊,受戒和破戒都能成佛,不受戒不能成佛。戒对我们来讲太重要了,没有戒律就不可能有佛法。所以说想了脱生死,能不能了脱生死?我们用很简单的道理来讲。比如说,一个人,佛告诉过午不食,或是要我们吃素的问题。你一口饭、一口肉,都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自己都不能作主,被一口饭和肉都诱惑得宁可舍掉佛法而不去持戒。你想一想,你自己都作不了主,如何能在生死路上作主?所以说如果不能持戒的人,连得到人身的资格都不具备,何况成佛了?那就差得太远了。更何况了脱生死?
什么是生死路?就是贪嗔痴。没有贪嗔痴就是了脱生死,有了贪嗔痴就有了生死。你想贪嗔痴只是一个“贪”字你都控制不了,如何能了脱生死?所以说持戒是我们了脱生死的根本。如果不持戒想了脱生死根本就没有可能。戒是无上菩提之本,了脱生死首先得持戒修行,这是没有疑问的。所以佛讲,了脱生死的三个步骤就是戒定慧。首先从戒开始,从戒生定,由定生慧,这才是正确的。





问题十、
第二个问题:佛法依靠僧传,佛法是否住世全靠僧众住持弘扬。在家居士是护持位,护持三宝是居士的本分,护持是为佛陀的正法久住。如果不去寺院,不懂得如法护持三宝,还算不算居士和信徒?究竟如何护持为如法?
这个他已经讲了,佛法是靠僧传,因为佛规定末法时期,说法主,行来主,坐禅主,讲法主都是由僧来担当。就佛在世时候,授戒也是由僧来传的。包括释迦牟尼的父亲受五戒的时候,佛不是亲自给授的,是由僧给授的。所以说佛法得靠僧团来住世弘扬。
在家居士是护持位。什么叫护持位?是护持三宝的位置,来修行。为什么居士有很多,修行的多?成就的少?因为他把这个位置给颠倒了。
比如说,一个市长去当警察去,警察去当市长。你说那个市长在交通亭上,坐在交警那块指挥,他会把这个交通给指挥乱了。那警察去当市长呢?能把整个城市计划全都打乱,他不懂啊。所以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因为他不具备这个能力。所以说僧是修行位,居士是护持位,如果各在各位,他们的作用都能发挥,而都能成就。
为什么佛在世的时候有很多大居士成就呢?就因为他们是护持位,他们把自己的护持位看得很重要,很重要。比如祇树给孤独园的那个孤独长者。为什么他最后成就了,开悟了,甚至佛给他引出城门了?因为他护持三宝,他用黄金铺着这块地,给它买下来,来供养三宝,所以他成就。还有末利夫人等等的,为什么成就?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位置是护持位,所以成就,这个很重要。
我们现在的居士呢,有很多到寺院要干嘛?要争夺修行位。“师父,我得到道场。我得……师父,你这修不修行啊?允不允许我念佛啊?允不允许我打坐啊?”他问这个。我给他回答,我说:“我们这里只知道干活,不知道修行。你还是上别的地方去吧!”因为他的位置找错了。
有的居士来了,我说:“你来干什么?”“我就是来三宝干点活。”我说:“留下。”你要说干活我就给留下。因为什么呢?不是说我们缺工人,缺干活的。而是我们需要的是懂得自己位置的修行者。你自己的位置都找不正,你怎么修行?佛法就乱套了。
为什么有很多的寺院现在是居士当家?就因为他不知道他是护持位,而且他要奔着修行位去。什么事都他说了算,最后就代替了佛法僧,将来的结果就是要下地狱,这是要下地狱的罪。所以作为居士一定要加小心,千万千万一定找到自己的位置。到哪个寺院别说我来修行来了,我就是来干活来了,我来发心。
别说是居士了,就一个沙弥“挂单”,从僧人来讲,一个沙弥来“挂单”了。如果他到寺院的客堂,说:“你干什么来了?”说:“我来挂单了。”只要这句话一说,马上就不给挂单。因为你是什么?你是沙弥,不具备挂单的资格。挂单是什么?是到这里修行。所以说不具备挂单的资格。
那沙弥到寺院应该怎么说呢?“我求忏悔来了。”求忏悔。一听求忏悔,那客堂师父:“留下吧!”他是真正知道他是沙弥位。什么叫求忏悔呢?“我就是来发心行苦行,为大众来服务的。”这样的人可以留下。
所以说常住这条规矩啊,可能很多居士不知道。有的居士来到寺院也说:“师父我要挂单。”我们也就知道居士不知道,所以也不说破,也没办法,怎么说?说:“你不具备挂单资格。”他就不好意思了,是不?实际上居士是不能出去说挂单的,连沙弥都不能说挂单。你想一想,沙弥只能说来求忏悔。那我们居士到寺院说什么呢?只能说我来发心护持三宝,干点活吧,消消业障。这样才符合你的身份。
是不是我这么说,身份低了呢?不是。就像警察站在警察位置上,市长站在市长的位置上,各在其位。这样整个的佛法就能运作起来,都能成就。如果位置颠倒,他就不能成就。
比如说佛法僧,我们都知道,佛法成就了佛,但是一切法又由佛说的。如果你把法放在佛的前面,就结罪,就是错误。必须把佛放在法的前面。佛、法、僧这么个次序,那就是如法,它就不结罪,我们就能修行。你看,这个位置都不允许颠倒,何况我们作为一个居士,对护持的这个位置更一定要清楚。
如何去护持佛法算如法呢?第一个,不要给僧人钱。居士一见面就要给僧人钱,认为这样供养是一种虔诚心。对于你来讲,确实是虔诚心,但是同样一条,由于你不如法的供养,会造成僧人的犯戒行为。僧人是不允许摸钱的,所以说不能供养金钱。我们居士一定要懂得戒律。
如果不摸金钱,我们怎么样来护持呢?那我们就看看僧团里有哪些困难需要我们来解决、来帮助的。但是你首先要明白,不是三宝需要你,是你需要三宝这块福田来给你培福。有的人啊,到寺院他讲:“师父,我来护持你了!来看看你们有什么困难,我来帮助帮助你们。”我听完了,只能说是笑一笑,我知道他好心。你想,我连钱都不要,一天一顿饭,我都乞食生活,我要什么?我什么都不要。但为什么有的东西还收呢?因为给你种福田。
我给大家再讲一个例子:在美国有这么一个州(地区),有几个要饭人,经过几年的要饭啊,他们都富裕了。这个州里做个决定,说这些要饭人已经都富裕了,我们这地方不允许再要饭了,要饭人已经能自理了,他们应该转移了。最后这个决议下来把所有的要饭人用车给送到别的地方去了。
送走几年以后,过去这地方很安宁——送走以后,这地方赌博、打架、吵架这些刑事案件,还有很多其它的事情不断的发生。大伙就纳闷了:过去那么多要饭的人在这块,反而没这些事,这要饭的走了反而多出这么多事?经过研究,包括宗教人士的研究发现了:这个地方不能缺少要饭的。因为这个人不布施,他这个道德不能提升。只有经过不断的布施,道德才能够提升,而且人心就平了。所以说他们发现要饭的很重要,是他们的需要。最后州里又重新作个决定,派出代表把所有那几个要饭的人又请回来。
我们说一说,到底谁需要谁啊,是不是?我们一定不能颠倒。我们有很多居士往往认为:三宝需要我们居士护持。这实际上是一种大慢心。应该怎么看?应该是三宝给我们成就的机会,给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让我们早日成佛。我们抓住机会别失去,这才是正确的。所以说不能颠倒。
什么叫如法护持?改造你不正确的知见,成就你,就叫如法护持。有的说,你看师父办什么事都离不开我。实际上人家那是锻炼你,成全你。因为我们有感到,咱们这里的僧人,很多跟我讲:“师父,咱们进深山吧!”早就想进深山,原先就厌恶就不想在闹区里呆,就这个地方我们认为也是“闹区”。
我们这的僧人就想进深山里去修行。但是有一点,佛法不兴盛,正法不住世,谁来起这个带头作用?所以说我们还有这个因缘,要把这个法要继续传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所以不能进深山,反复给大家讲。
有的师父也说:“师父,咱们干嘛要盖那些房子?”我说:“你不盖房,怎么给众生种福田?另外是给咱们盖吗?给后人留下一点东西就完事了。早晚一天我们要进深山。”
所以说护持一定要知道三宝的心,这样你才会珍惜三宝,知道怎么样去和三宝一条心。你在护持位成就,他在修行位成就,成就的结果没有区别,但修行的方法有所不同。这个一定要清楚。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