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普贤菩萨十大愿做到,这是高水平的
我们有没有把十大愿王落实?第一愿「礼敬诸佛」,我们心目当中对一切众生有没有真诚恭敬?这一切众生当中包括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礼记.曲礼》第一句「毋不敬」。这种真诚的礼敬好不好,它是珍宝还是糟粕?现在有些人看到古人的东西,是糟粕,都应该丢掉。孝养父母是糟粕不要了,不孝父母好;尊师重道是糟粕,别重道,也别去尊师,都不要了。凡是古人的东西全是糟粕,都不要了,那眼前的灾难可有得受了。古人给我们的东西是健康的,就像食品一样,真正是健康的。现在这些食品说改变基因,让你吃了身上会生很多病,你还偏偏喜欢它,健康食品丢掉,喜欢吃这些东西,吃到死不知道怎么死的,冤枉!中国这个东西带给你身心健康,带给你家庭幸福,带给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你不要,那就没法子。我这个人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古圣先贤的东西学得不多,只学了一点皮毛。可是我识货,我知道这是好东西。我很想学,年岁太大了,现在只有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除此之外,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真话。希望这个世间有救世之人出现,怎样才能救世?肯吃苦,肯守规矩,把古圣先贤的东西演说出来,演是真正做到,讲清楚、讲明白,教导天下人,这个世界就有救了。我们在汤池的经验发现,人是很好教的。我们开办之先,心里面想到总要二、三年才能看到效果,没有想到三、四个月效果卓著,我们大吃一惊!连所有的老师都感到非常惊讶,人怎么是这么好教的?就是没人教!证明了古人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也证明了佛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一教就会了。 所以要「德遵普贤」,我们自己修养自己的道德,把普贤这十条做到,这是高水平的。普贤之德跟大乘菩萨之德有什么不一样?其实完全一样,只是心量不一样。你看普贤的心,你看名字上「普」,普是普遍,没有局限,菩萨的心量没有普贤菩萨那么大,他普到什么程度?遍法界虚空界。用大乘佛法来说,没有一个不是佛,《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普贤菩萨的心。普贤菩萨的心跟法性一样大,跟虚空法界一样大,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所以他礼敬诸佛,那个诸佛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里面包括有情众生,上至诸佛如来,下至地狱众生,有情众生;无情众生包括树木花草、山河大地,乃至太虚空,无所不包,这么大的心量。普贤菩萨那一拜可不得了,跟我们凡夫不一样。我看到一个光盘,上一次北方有个同修送了两片给我,我看了,是附体。中日战争两个将军附体,中国一位将军,日本一位将军,求超度。告诉超度的人,你们回向念他的名字要观想,要想到他才管用。光念没有想到没有用,我上不去,你一定要想到我们才管用。这个信息好,现在多少我们都是依照这个文字念,没有去想,那么念是白念了。念到一定要想到,念到本师释迦牟尼佛,你心里真想释迦牟尼佛,就会有感应,光口念没想,不起感应。念观音菩萨要想观音菩萨,念到什么就要想到什么,才管用。普贤菩萨那一拜还得了!遍法界虚空界情与无情他统统想到了,这个功德多殊胜!礼敬诸佛不容易,遍法界虚空界一法都不漏。称赞如来亦如是,都是那么大的境界。我们真正依照那个修,从经开端到末后,你就成功了。开端的时候你是个大心凡夫,这部经学完之后,你成了妙觉如来,超普贤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普贤是等觉,超过是妙觉,就圆满了。 这十愿,我们能不能记住?能不能常常放在心上?要能记得住,要常常放在心上,要认真努力去做,随时随地去做。第一个是礼敬,第二个是称赞。人起心动念有善有不善,善的称赞他,鼓励他;不善的不说,原谅他,不要放在心上,让他慢慢觉得惭愧,自然就断恶修善,改邪归正,这就对了。一定要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召他。第三是供养,全心全力,随分随力,我有多大的能力,普遍供养。普贤菩萨的殊胜,就是没有分别执著,平等供养,普遍供养,他心目当中一切众生全是佛。供养任何一个人都是供佛,供养蚊虫蚂蚁也是供佛,那一点真诚恭敬他永远不变。「忏除业障」,过去现前烦恼习气很重,有意无意造作许多业障,天天忏悔,念念忏悔。十愿前面这四条真修,后面才「随喜功德」。随喜功德非常重要,为什么?把自己傲慢嫉妒这个烦恼降伏住。别人有好事情,不但不嫉妒,生欢喜心,赞叹他。如果自己有能力帮助他,还要帮助他、成就他,这是随喜。那个人修多大功德,你随喜的功德跟他一样大,你就得到了。为什么要嫉妒?为什么要障碍?随喜,不费心力功德就获得了。如果障碍、嫉妒,造的这个业报非常重,他的好事影响的面多大,影响的时间多长,那就是你将来遭的恶报,你遭多大的恶报,受苦受难,你受的时间多久,跟这个是一样的,所以不可以做。别的恶业没有提出来,这个特别提出来,这用意很深,是一般人很容易造的。 下面再「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请转法轮是请讲经,请谁?我们年轻的时候学《行愿品》,就想到请谁?请人难,不如请自己,请自己学讲经靠得住,请别人靠不住,求人不如求自己,逼著自己要发心。看到众生苦,看到地狱苦,讲经教学是大好事,为什么不干?要发心学释迦牟尼佛,一生就干这个行业,而且是个义务的行业,不收学费,什么都不计较。学生当中有供养的可以接受,生活能够维持够了,多余的要学印光法师,完全拿来做弘法利生。印光大师把四众的供养办了一个印刷厂,弘化社是他老人家办的,印经跟善书,劝善的这些书他都印。印的质量非常之好,在近代能称得上叫善本,印得好,纸张好,字也很大,装订都很好,里头很少错字,请这些专家学者来校对。所以弘化社的本子,好本子!可以用来做翻印的底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佛经,能够发心学佛,请转法轮。 接著「请佛住世」,这总共七条,这七条叫愿,后面三条是回向,十愿里头愿只有七条。请佛住世这意思是什么?住在一个地方弘法,不能到处乱跑。这桩事情李老师跟我讲过两次,劝我住在一个地方,我说我非常想住在一个地方,没有缘分,缘很薄。大家请你去讲经,一部经讲完了就得走路,没有人在一个地方建一个道场来供养你,没有!我们自己想建个道场都不行,到最后缘产生了变化,逼著你非走不可,所以一生流浪。有那么一点点安慰的,就是看到释迦牟尼佛一生流浪,释迦牟尼佛居无定所。中国自古这些祖师大德有福报,能住在一个山头十几、二十年,甚至於一生不下山,大福报!我们没有这个缘,大福报要有大力的人来护持。中国过去护持佛法的是帝王,现在没有了,没人护持。纵然有大富长者,不认识佛法,只是偶尔请你讲一部经,修一点福,他就很满意了,而不知道这大福报,他不晓得。所以他们有请法师讲经,没有办法叫法师常住,这个他做不到。 后面回向。「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恒顺众生」是回向众生,「普皆回向」是回向实际,就是回归自性。十愿要真做到,不得了!普贤十愿什么人是当机?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当机的,所以行超普贤是说这些人,不是说我们,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做不到。四十一个位次,从圆教初住开始学这部经典,这部经典学完,他就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都超过,他到妙觉位,你说这个法门功德多大。经初开始学,「德遵普贤」,你看到末后「行超普贤」,证妙觉如来。这一句德遵普贤,「前之德遵普贤与后之行超普贤」,这里头藏的意思要懂,显示出这一部经不可思议!不但是释迦如来四十九年所说经教的第一经,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修、所说、所传的第一经,这个意思在这里。四十八品经第一品是序分,第二品还是序分,第三品依旧是序分,这个经序分有三品,第三品是别序,第一、二是通序,到四十七品成佛了,行超普贤成佛了,这还得了!我们这部经学了一年,现在快学完了,有没有行超普贤?没有。为什么?我们没有德遵普贤。如果我们真的是德遵普贤,肯定能够行超普贤。这是第一遍,第一遍吃了这道菜,囫囵吞枣,没吃出味道出来。希望第二遍的时候要细心的去品尝,细嚼慢咽,把它的味道尝到,叫法味。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普贤菩萨十大愿做到,这是高水平的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595集(净土法门法师)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