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泛爱众
蔡礼旭老师
第五个单元“泛爱众”,广泛的爱众人,爱众物、众生。当然这爱是会意字,就是要能用心去感受对方的需要,用心去体会对方的感觉,那这样人与人的相处就能够很和睦、和乐,不至于常常出现冲突跟纷争。孟子有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天时、地利、人和谁最重要?人和。对,所以要能与人相处得好,才能有很好的人和,才有很大的团结力量。那如何赢得人和?当然在生活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我们要落实《弟子规》这些教诲,《弟子规》提到“己有能,勿自私”,那当然你就会得到人和。
孟夫子接着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能够有很多的帮助,失道者就很少人会帮助他。诸位朋友,这个“道”是指什么?得道、失道。这个道在《中庸》里面有提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所以这个道就代表仁慈之心。当一个人处处能为人着想,他就已经在仁道之中。所以得道者代表他存心能为对方着想,那失道者都是自私自利,没有去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没有去看到别人需要,只有看自己。只要长期下来,必然因为存心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得道者必多助,失道者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就是他太自私到了极点,连他的亲朋好友都离他而去,所谓众叛亲离。那“多助之至”,假如他处处替人着想,行的都是仁道,那就“天下顺之”,天下的人都会感他的仁慈之心,希望能够跟随着他一起打拼,一起有更美好的生活。
所以,我们看到周文王以仁慈之心赢得民心。记得有一次刚好在建筑一个工程,工作人员挖到了一些白骨,就放在旁边,被周文王看到了。周文王非常诚惶诚恐,马上就把这些骨头很慎重的办了祭祀,把它埋好。旁边这些人民看了很感动,他说:文王连死人都不敢轻慢,都这么恭敬,想必对于活着的人必然会尽心关怀,爱民如子。所以周朝很快以仁慈之心统一了天下,而且造了中国最长年代的一个盛世。他们整个朝代绵延了八百年之久。那我们来看看如何得道多助?《弟子规》这一个“泛爱众”的教诲事实上也环绕在一个“仁”字,仁慈的仁。
恭摘自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蔡礼旭主讲(第三十六集) 52-116-36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