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九品、一相无相分  

《金刚经》释义——第九品、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第九品的题目是:一相无相。一相,没有第二相。只有一真法界的相才叫一相,一相是虚空相,虚空肯定是没有相的,所以叫无相。其它九界里都有相。一种是从果位上来讲,一种是从因地上讲。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释迦佛又一次谆谆嘱咐须菩提及诸徒弟,你认为须陀洹有得须陀洹果的心念吗?须菩提言,没有呀,世尊,就是没有得果的心态了。

“须陀洹”是梵文,翻译成中文就叫逆流,逆流就是逆流而上的意思。有句话:顺则生,逆则死。修行是逆流,逆流而上才能回归本来。顺流,就是随顺我们的性流,生命能量就要一直往下堕落。

须陀洹果位就是阿罗汉初果。当证到阿罗汉初果的时候,我们的眼耳鼻喉舌身感觉不到外界的信息了,这个时候才能叫作逆流了。逆生死之流,不染六尘。

当一个人修到阿罗汉初果的时候,已经六尘不染,心里头清清亮亮,这时候粗烦恼没有了,但还有微细的烦恼,在心灵深处往世的很多业习还没有完全排除干净。只是形体上的六尘已经不染著了,比如说,穿衣不挂一缕丝,吃饭未咬破一粒米,这种状态就是初果。

能证到初果的人,不会在地狱、畜生、阿修罗中轮回了,投生最低是个人。因为只有人修得最快。

到了须陀洹果位,法执已经破了,得无相之法。外面没有我相,也没有法相。这个时候心无染著,已经具有无得果的心态,得果与不得果跟我没有关系了,只管自己入定往上修,逆生死之流往回走。

【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到这儿已经证明,修行不能有得果之心。如果有得果之心就不叫初果,也不叫修行了。用有求之心,去修有求之果,是得不到道果的,只能是凡夫果。用无求之心去修行,得来的果才是真正的道果。

入流,入的不是我们凡夫流。凡夫流是入不得的,一入就进入了生死大海。入的是圣流,入的是将来要入佛果的这种流,这种流就为圣流。四果罗汉也叫圣人,但和佛比起来只能称为贤,对凡夫来说就称为圣。

入了圣流之后,就离开了粗重身体的业习烦恼,就不会被色声香味触法所沾染和染污,就不会为了人间的吃喝玩乐而去心跳,被它们牵着鼻子走。这个时候才叫真正的须陀洹,真正的入流了,入了初果。

到了这种境界的人,心不会被果而牵住,心中没有得初果的想法,也没有入流与不入流的想法。一旦有得果的想法,就叫不入流。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斯陀含”翻译成中文是一往来,即达到了二果的境界。达到这个境界的人,也没有得与没得斯陀含果的心态,也没有一往来的概念。

禅定功夫能达到初果的时候,随之副产品小神通也出来了。如果二禅进去又出来了,神通跟张保胜、张宏保等大气功师没什么区别。能入二果罗汉果位,神通就像他们那么大,而且有可能比他们还要大。如果心不粘连,心不被境界所干扰,那比他们的神通还要大,因为他们心有所求。

证到一往来已经舍弃三界一切束缚了,就是不会被这三界内的东西所束缚,来去自在了,三界以内的业结习气基本上已经干干净净,所以才叫斯陀含。

什么叫一往来?入禅定之后还得到四禅天上四禅八定,还得有这么一个过程,然后再回到人间做一次罗汉,这叫一往来。天上人间这么一个来回叫一往来。这个时候再修成四果罗汉圆满的时候,就再也不会来受生了,因为以往的那些业习已经尽了,就不会再跑到娑婆地受烦恼和痛苦了。

大乘的二果罗汉,是目观诸净,这个目是慧目,应该说是慧眼了,慧眼看三界内诸多的境界,他的心就是只有一去一来,不会再有第二念。他就这一念:我再来一次就完事。

小乘法门还有一个身体要再证。所以大乘的果位和小乘的果位,从境界上是不一样的。大乘主要是在心里头,在心念上。小乘,往往是在身体上。

大家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明白,从哪儿入手,从哪儿开门,这个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不明白修行会非常累。如果修了几年没有什么反应,就会生烦恼,就会说这佛法是假的,这经文是假的,世界上任何一个法都是假的。修行是以修心为主,心是我们智慧之门、智慧之根、智慧之母。如果心一旦偏离轨道,那所有的正法都是邪法了。如果我们的心正,可以把邪法变成正法,去教化那些魔、鬼。

前念和后念,前念是妄想,后念是清净。前念把妄想止住,后念即为清净,这也是天台宗的止观法门。止住前念的妄念,后念自然就会清净下来。这时候我们就已经离开了以往证果之前那些诸念,那些诸念都是妄念,我们就得到了一往来,就是以后再也不会下来了,这个时候才能叫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阿那含”翻译成中文叫不来,不来就是已经离开了人间所有的欲望,不会再有欲望了,是真正的出离者,完完全全的离开了三界之内所有的欲望,不会再来受生,也不会再来享福。

很多人说阿罗汉很好修啊,其实很难修的。证得了初果,神通非常好了,小来小去的预言、小来小去的病啊,都能预知与治疗了。但要证到阿罗汉三果的时候,用我们的笨思想来想一想,二果已经是大气功师了,三果可以说成是活佛了,活着的修行者简称为活佛。

跟这些真正证悟过来的修行人、能证到阿那含地步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千万不要有什么坏念头,最好有请问的、启请的、恭敬的、让他们多给加持的念头,这样就比较好。

凡夫身和出家身没什么区别。如果说有区别,是在事相上,穿着袈裟叫和尚。其实不是,真正的出家,是说身心一切出家,出的不是我们凡夫家,是三界这个家。

出凡夫家是因为想找一个清净的地方,更好的修行,所以才有僧团。只要真正想要去修行,不论在凡间还是在山里都是一样的。

在世间修行,如果心真的能平稳、平静下来,修得反而比在山上还要快。因为在世间还要面对很多的众生,需要给他们讲解,需要去给他们指点,所以成就比山里修行者要大的多。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呀!

阿那含也是离开凡间诸欲这种境界的人了,他的内心里头不会再有什么欲望。入定或者不入定的时候,都不会再到这来受生,这时候他是真正的叫不来、无来。因为在三界内的以往的业习已经断根,不会再有业习跟随着他了,永不再来,住在涅槃之中了。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阿罗汉”翻译成中文叫诸漏已尽的罗汉,前面讲了“阿罗汉”翻译成中文叫杀贼,阿为杀,罗汉为贼,六贼是色声香味触法,六门为眼耳鼻舌身意,心有六门,六贼从六门而入产生了六识,六根不得清净就在这。

阿罗汉是真正的证得了无漏,彻彻底底的无漏了。这个无漏也就是说真正清净了,和佛是一样了,但是细微上跟佛还有一些差别,这个等到以后慢慢给你们讲。

阿罗汉诸漏修尽的时候,再不会有烦恼生起,更不会有痛苦。阿罗汉也叫作无诤,不会再和任何人去争执什么,争斗什么。阿罗汉是从我们的心地上讲,诸漏已尽,烦恼已尽,永不再来,住在涅槃之中,是完全解脱的自了汉,叫作阿罗汉。如果心还有某种争议,就不叫作阿罗汉,因为还有一颗争斗的心。只有无争的心,才叫阿罗汉。

我得阿罗汉道不?没有争夺的心,就得阿罗汉。有争夺的心就不得阿罗汉。这是释迦佛怕须菩提和在座的各位弟子没有听明白,所以又不断的加深破除法我,一旦有法我这种概念的时候,心中就不净。心中不净是因为什么?是因为还有些烦恼,还有些贪嗔痴慢疑见。

【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阿罗汉翻译成中文叫杀贼,还有另外一个翻译叫无诤。我执法执已破,烦恼已断了,不会再有做凡夫的想法,也没有得阿罗汉道果的念头,才能得阿罗汉的道果。如果有得阿罗汉道果的想法,还是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还是凡夫一个。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做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这一句话又进一步的阐述了,前面的我、人、众生、寿者以及四果阿罗汉果位如何去破除。

无诤三昧刚才已经说了,就是四果阿罗汉已经无漏了,没有烦恼业习了,心中已经不会再有生灭这种想法。什么叫生灭想法?比如在天上挺烦的,不如到下面玩一圈,这就是生灭的想法。生灭想法就说明心已不清净,不清净的心就是凡夫。因为一念觉为佛,一念迷就为凡夫啊!

四果罗汉这个地步已经住在涅槃之中。涅槃就是清净境界。须菩提证得了无诤三昧果位,但他从来没有向别人炫耀自己已经证得了无诤三昧果。

如果他要有了,就不叫无诤三昧了,就不是离欲阿罗汉了。正因为他是无诤三昧,心无争的念头,不跟别人去争,也不作不争的念头,完全是清清净净的时时处在禅定之中。这个禅定不是坐在那儿,是他的心时时住在禅定之中,行走坐卧四威仪之中,是时时入定。所以说佛说我得了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

三昧翻译成中文叫正受,也叫正见。也就是说只有有正知正见的时候,才能远离九十六种邪见和外道。因为当初印度有九十六种邪说,当然就有九十六种外道了。

有了正见的时候,心中自然就会空空。什么是空空?空空就是如如,如如就是真如不动,本性才会真如不动,才会生起一个太阳时时觉照自己,回光返照。

我说的很多话都是禅宗里的,因为我修禅,《金刚经》讲的也是禅,所以很多话都是禅里的话。只有心中没有想法的时候,佛才会说是第一离欲阿罗汉。如果有想法,佛就不会说是离欲阿罗汉。

什么叫人中最为第一?这个第一,在释迦佛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徒弟当中,须菩提是最好的一个人。看过须菩提故事的人,都会会赞叹随喜他。为什么?别人让他坐,他就坐;别人让他站,他就站;别人让他卧着,他不会立着。他从来不去跟别人争什么东西,让他怎么的他就怎么的。所以说他叫人中最为第一,其他徒弟很难做到他这个地步。所以说佛说,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佛经常夸他十大徒弟:摩诃迦叶,苦行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摩诃迦旃延,论义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优婆离,持戒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佛在很多场合表扬他们,表扬的目的是激励别人,鼓励别人向他们学习。并不是夸他们如何如何,增加他们那种自高自大的心。因为释迦佛已经知道,他们都是证悟过来的,所以夸他们的时候是不害怕的。他们真正的做到了榜样,确确实实是我们的榜样。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阿兰那”翻译成中文,是无诤心,没有什么争议,跟任何人没有什么是非,心无杂念,就是一个人清清净净的驻守入定在自己的那个清凉国,踏着自己的本地的风光。也就是说自己的心清清白白,明明堂堂,亮亮晶晶,时时觉照自己,不要让自己的心像牛一样吃别人家的草。吃别人家的草就会有是非了。不吃别人家的草,天下就没有是非。

无诤之行也就是清净之行。清净之行,是为了除去我们有所得的妄心,所以叫阿兰那行。

如果我们有所得的那个心还在的话,就说明我们的妄心妄念还是在的,就叫有诤行,有诤行就不是清净行了。既然不是清净行,那就不是阿兰那行。如果有得阿罗汉道的念头,佛就不会说得的是阿罗汉道(阿兰那行)了。

阿罗汉道也就是阿兰那行,都是清净无为的无诤这种果,所以说阿兰那和前面阿罗汉道都是一个意思。如果我心中没有杂念,一心清净,守住我这个梵行,住在我这个涅槃之中,佛才会说我得阿兰那行。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