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四品、妙行无住分  

《金刚经》释义——第四品、妙行无住分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第四品,释迦佛开始为众生剖析烦恼的心。释迦佛为了让我们有智慧,让我们开悟,他真的是苦口婆心啊!

释迦佛苦苦的给众生讲了四十九年,到最后涅槃的时候,他还说没有讲一个字,也没有说过一个法啊!讲没讲呀?讲了,讲了四十九年的法。讲没讲字呀?三藏十二部那些字都是他说的,是由阿难等大阿罗汉们记录下来的。法就是宇宙的道理,这些道理都是开启自己的工具,并不是真理的本身。

释迦佛不让执著这些经文,不要执著他的话,是要大家在经文当中体悟宇宙的真理以及宇宙的原貌。当不执著他讲的法,又明白他的经文的时候,就是觉悟者。能不能成佛,最终能不能做佛位,这是要靠每个人的精进和禅定的。

第四品的题目是“妙行无住”。从前天台宗的智者大师谈这个“妙“谈了三旬(一旬是十五天)都没有谈完。“妙”字的古体字是左边是一个“玄”,右边是个“少”。这个“玄”字的涵义幽深渊博,是用语言不好说的,所以叫“妙”。能明白“妙”字的人,基本上对宇宙法、佛法、道法已经懂了百分之七八十。因为“玄”字就是在讲宇宙的真理、自然的规律。“妙”,也是我们那个心,我们的心为妙,妙有真空,所以说讲的是心。

心行无住,释迦佛开始一点点的告诉我们,如何修菩萨?菩萨有出家的菩萨,有在家的菩萨。在家的菩萨非常多,比如皈依之后受了菩萨戒的人,哪怕没有受菩萨戒,但是在行菩萨道的都叫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前面佛讲了得度要除四相,接下来佛再一次的对须菩提开示,是展开具体说了。菩萨应如何修法?也就是一个真正修行的人怎么修?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态?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就是做了一件好事,做完了心中也不留存。随时随地无所住,就是离开一切相。布施就是统统放下。无论是财布施,法布施,还是无畏布施,都要达到三轮体空。

布施分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财布施。以财物去救济疾病贫苦的人,或者供养僧人。

法布施。以正法去劝人修善断恶。

无畏布施。竭尽所能去解除别人的恐怖和畏惧。

三种布施中以法布施为最殊胜。平常人们的布施一般都是财布施。

财布施是培养自己的福德、福报。真正想要自己有福报,就要用清净的心去布施。很多人把钱布施出去了,第二念就开始想不应该给这个人啊!——这就不清净了。因为我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我说这个要饭花子可能比我还有钱啊,因为他穿的西服革履的,还在路上要钱。给的时候是很清静的,给完之后就不清净了,这样的布施会打折扣的,自己的福报会打折扣。给了就给了就不要想了。

财物布施要平等。比如说到寺庙里,想要供养那些受过大戒的师父们,供养的钱财要一律平等,给这个一百,那个也要一百;给这个十块,那个也要十块。不能说我跟这个师父熟悉,跟那个师父不熟悉,给熟悉的师父就多,给不熟悉的师父就少,这样的话福报也会有折扣。如果一个受戒的师父和一个沙弥,这个时候可以分开,受过戒的师父可以多一些,没受过戒的沙弥可以少一点。

所以布施的时候一定要平等,平等的布施所得的福报就是平等的,因为他们都是修行的师父,种的福田要一样。再打个比喻,这两块田地都是你的,一块田里稻谷种得满满的,另一块稻谷种得非常少,到秋天收成的时候是不是一个多一个少啊!这两块田都是你的,种福田也要一样多。

释迦佛托钵乞食的时候,是挨家挨户不分穷富贵贱的要。他给众生种的福田是平等的,机会都是一样的。众生对这些修行的师父们也要一样,这样自己的福田种的是圆满的。这样布施平等,就会没有分别心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没有了。没有的时候,自己的相貌会慢慢的转变成非常端庄秀丽。在没有四相,直接用清净心去布施的时候,得到的真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

世尊告诉我们,一个真正修法的人行布施的时候,那颗心不应该有所牵挂。布施的人、布施的物、受施的人都要空掉。有所牵挂就要有四相出来。有四个相的时候,三轮不空,很难入道。

无所住而行于布施,三轮体空,四相皆无,心是很清净的,是平等的,布施得的福报是无量的。如果心有四相,三轮不空,心是有所求的,是有为的,布施的福报就非常局限了。所以说佛非常慈悲,告诉我们应该无所住行于布施。

翻来覆去就是告诉我们,用清净的心去布施,心中没有四相,布施才能叫真正的心无所住。有所住是因为有四相,心就不清净了。

佛家有句话:忠厚的人容易开悟,越是狡猾越自以为聪明的人越是很难开悟。因为憨厚人的心非常清净。如果自认为自己读过博士、博士后、读过三藏十二部,是一种卖弄炫耀的心、不清净的心,反而不好开悟。

在学佛法之前,我只对《易经》、《道德经》非常清楚。用《易经》算命算了几年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大悲咒而欢喜,大悲咒听了半年后看的第一本经就是《金刚经》。当看到第十五品:“不惊、不怖、不畏”的时候,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因为《金刚经》正好对应《易经》里的很多卦、很多道理。我是通过《易经》的底子,然后看《金刚经》明白了很多道理,懂得了释迦佛的话,懂得了老子的话,懂得了宇宙的真理,把佛道两家的道理贯通起来了。

我在给人家算命的时候,也是告诉来算命的人和别人合作投资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非常轻,把对方的利益看得非常重。正好和《易经》的心法以及《金刚经》对应起来了,把我看轻,这样去合作、去做买卖、去当官、去管理公司的时候才会顺利。所以说我是通过这种比较,一下子豁然开朗,心开意解了。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一说到色,很多人就想到女人,这是错误的理解,狭隘的理解。真正的色是指三千大千世界都是由色来构成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所有的物质组成的东西都有色彩。

前面讲布施著相,根本就没有功德。不著相,无相布施,功德是无量的。这里指出了六尘不住的问题了。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在布施的时候,对六尘的相都要空了。要是著色布施也是有所执著,著声香味触法布施也是有所执著。有所执著,这个功德就是有限度的。要无所执著的布施,三轮体空,心无挂碍,离开六尘的相,离开四相,这个功德是无限度的,没有限量的。

这句话和《心经》里“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是一个道理。真正用清净心去布施就不会住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上了。因为有六尘就会分辨是非、好坏、长短、美丑。心中不住六根六尘六识的时候,这样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才会得到无穷的福德。

不住相布施是无为法,也就是说心无所住的去布施,是用那种清净心去布施,是无所求的。有所住布施是有为法,是有求心去布施。比如说给这个大师父一百块钱,我可以得非常非常多的福德,这种心态就是功利性的有求心啊!

无住相布施,就是说不要有布施的心、施舍的心,要用一颗清净的心、真诚的心去帮助别人。比如说看到一个要饭的,大冬天跪在地上,冻得要死。你用那种怜悯的心、同情的心、博爱的心给他十块钱,你说我也帮不了你太多的忙,你用这十块钱买碗热面吃吧!这种心是一种很真诚的心,但是也着了相了。只有用最善良、最真诚的心真正去布施,得到的利益非常大。心无挂碍的去布施,心才最自在。如果是有所回报的心去布施,就会不自在啊!

无相布施,福德是无量的。有相布施,福德就有限量了。比如说我布施这个大和尚多一点,他能为我念经祛灾,我将来会得到非常多的福报,而小和尚没有本领,我就给少一点。有这种分别心的时候,得的福德就很少了。

无为布施、无相布施的时候,得的福德才是真正的无量无边的。因为心中没有四相没有是非的时候,它等于虚空啊!无相等于虚空。整个宇宙无边无际,《易经》里:大到无外、小到无底。释迦佛也讲了,无相就是心了无痕迹,也就没有边际了。有边就有限度,哪怕十亿光年,也叫有边,有边就有尽头,有尽头就有大和小、远和近。

无相就是无为,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才是最好的心态。大家用智慧去看《道德经》、《易经》,结合在一起来研究佛经,会受用无穷。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紧接着就告诉须菩提,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应该无相无为的去布施。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如果心无所求,不住四相、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的去布施,可以得到无量的福德。只有把六根六尘六识全都关闭的时候,我们的真心才会现前,无位真人才会出来。

须菩提啊!你用那颗真正的清净心、涅槃心、佛心、没有四相的心、没有是非的心、六根都清净了的心去布施,得到的福德不可思量,是不可言表的。因为这个福德是跟宇宙一样大的,是无穷无尽的。

如果心有所住,住在四相、是非、长短、美丑、善恶上,布施的东西就叫有量布施,有心布施了。有心布施就叫有量布施,有量布施就是有限度的。

【须菩提。于意云何。】紧接着就问,须菩提啊,知道为什么我前面讲的用清净的心用无相的心去布施,会得到那么大的福德吗?须菩提还是不太明白。

【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接着释迦佛又问,东方虚空可以用后天思维来衡量否?须菩提说,不能呀,世尊。佛又问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不可以用我们的后天思维来衡量呢?须菩提说,不能啊,世尊,用我们的后天思维去衡量,那是不可能的。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这回你懂了吧,菩萨用清净心去布施,福德就像虚空一样,那是不可思量的,不可说的,不可说的。有心住在相上去布施,那是有寿命、有生死的,是短暂的。须菩提这个时候懂了。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须菩提,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应该像我前面说的那样,唯一用无住相的清净心去布施,去教给别人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菩萨。大家修行看经文,首先要觉悟,觉悟才能看见我们本来的自性真如。如果迷失了也就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自性真如也就显现不出来了。如果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离开四相,远离四相,关闭六根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自己的本来(真如本性),也就是看到我们的法身。我们的智慧在法身上,不在色身上,智慧般若也可以说成是佛性、清净心、无相心、菩提心、大光明心。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