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妙祥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章 喜施获福  

第十章 喜施获福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解】此第十章,明随喜功德,自他兼利,福无穷尽也。施道有三:一、资生施,谓以财济其贫穷。二、无畏施,谓于难中拔其忧苦。三者、法施,谓以三学令得四益。

讲一讲“资生施”,施给众生生活必需品。“谓以财济其贫穷”,为什么要以财物济施贫穷呢?就是说,人在修行中必须得有福德资粮。第一个是要有勇猛心;第二个,你得有福德。比如一个人走在沙漠里,没有水、没有粮食,你就不能走了,因为你走不到头。想得倒是挺好,决心也挺大,你走到半路,没有水、没有粮食,就得渴死、饿死。人不得已就得往回跑,有时候也跑不回来。所以说,修道必须得有一定的福德因缘,得有一定福德资粮,这是一个。

另外,民以食为天。如果你断了人家的财物,就像老百姓说的断其命脉一样,他不能生活,这个不行。所以我们应该尽心帮助,让其得财物而生起欢喜心,能够对生存有了希望,而且能够更好地去修道、更好地去生活。应该以财产布施。

这个布施也分人,有钱人有时候就愿意布施,而贫穷人他不能布施,因为他一舍去这点,自己就没有了。比如说,今天就有个居士舍衣服,“我可以舍,我家还有新衣服。”他首先想舍的是他们家的旧衣服,从来没有想舍最好的衣服。他说:“我也没有衣服。”那你身上穿的是什么?是不是?他没想到舍那个。从真正的布施来讲,我们很少做到,大部分都是自己有多余的、不要的,反正就差点没扔了,这个能舍,再好一点就比较难了。有一部分人能够舍,把一些自己不要的,能够愉愉快快地舍去,甚至把自己好的东西也能舍去,这都非常好。

还有一种人就是难舍能舍,自己最好的东西都先给别人,这一口饭自己不吃也要给别人,甚至连自己的生命也可以布施。特别是贫穷人,布施最难,因为他不布施,所以来生更穷。这个财施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别说他们,就我们自己也是这样,别看我们出家了,你看你们那个念珠有时候老舍不得给别人,那好东西也不舍得给人家,所以我们应该学布施。施道有三,因为能布施可以去掉贪心,可以得道。布施财产就能够去掉我们的贪心,贪心去掉了,才是真正的富有了。所以说,财施功德非常大。

第二个,“无畏施,谓于难中拔其忧苦”,这就更难了。我们往往看到别人在难处的时候,很难去帮助他拔除其苦。既然这忧苦很了不得,不是几句话就能安抚了的,是不是?人都是要在难中才能显出真情来,这时候就看真情能不能化解其忧苦,这个更难去做。

要在难中给人安慰,比如说有了灾难了,说:“你在这等着,我先过去,我先走,等我找来安全地方再来救你。”这就完了。如果都在难中,“得了!我背你走,咱俩一起走,你不走我也不走,要死咱俩就死在一块,我们一定要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就是应该这样。

当人困难的时候、在黑暗之中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将人抛弃,要令人得无畏、不害怕。特别是不能搞邪知邪见。现在有很多的恐吓,主要恐吓啥呢?那些大仙,说:“你若不布施,不供养我,就会得什么什么灾难,在半年之内你们家谁会出车祸什么的。”他就这样。这属于什么呢?这就是恐吓他人,令其堕入怖中,让人堕入难中。

我们正好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想法拔其忧苦。他最忧苦的时候、最痛苦的时候,我们要拔其痛苦,给他讲正法,讲怎么样去修行,怎么样去持戒,甚至给予更多的帮助。哪怕他走黑道,我陪他一起走;他背的包挺沉,我帮他背一背;他的车推不上,我帮他推一推;他干不动活,我帮他干。这就是难中拔其苦,无畏施还有很多。

再一个是“法施”,就是“以三学令得四益”。三学主要是戒定慧,能令人得无漏、得智慧无漏、得无畏、得恭敬……还有很多。四益有很多的说法,但是这个法施主要讲的是“戒”,首先得讲戒。法施的第一步要讲戒,不讲戒,我们这个法施恐怕不正,只有不断地讲戒,才会把这个法施讲出去。

第一步要讲持戒。末法众生,最缺乏的法就是戒,如果把戒讲到位了,那法施也就起来了。善恶也得以戒为最基础,先讲最基础的。戒讲完了以后,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才是法施。

【解】不惟自行三种施道,得福甚多。即使见他行施,助令欢喜,福亦无尽。沙门下,释疑。恐有愚人正行施时,见他随喜,惧他分我功德,故以炬火如故晓之,盖不惟无减于我,而福报展转殊胜矣。

“不惟自行三种施道,得福甚多”,不光是自己的三种施道得福甚多,有时候就是你自己没做,见他人进行布施,助令欢喜,也会得福无量,这是随喜功德。“助令欢喜,福亦无尽”,你得的福报和他做的是一个道理,就像太阳似的,太阳升起来既能照着他,同样也能照着你,主要看你的感受和领悟,或者善根的深浅而决定。

这里特别强调了一个,“恐有愚人正行施时,见他随喜,惧他分我功德”,就是说,有人进行布施或做功德时,但有的人害怕,害怕什么呢?害怕人家来随喜。什么是随喜?本来你没有钱,别人做好事的时候,你能够赞叹、称赞,这叫随喜;而且去帮助一下,弘扬一下,这叫随喜。有的人对此就害怕了,他说:“你一旦随喜了,那我不就没有了吗?我好不容易修了这么点,我一旦讲出去了或是布施出去,我就没有了。”寻思这像给钱一样,像世间的钱,你要是给出去,自己就没钱了。这是不对的,这是一种自私的心理在作怪,这不是事实。

“故以炬火如故晓之”,咱们都知道火把,所以拿此来比喻。“盖不惟无减于我,”就像人拿个火把似的,另外的人也拿个火把,你帮他点着一下,甚至点十个百个,乃至一千,对你原先的火把不会有影响,但有人却害怕减少。“而福报展转殊胜矣”,你越反复这么辗转,反而更殊胜。

【解】昔有二人采花,一自供佛,一转施人供佛,以问弥勒。弥勒曰:自供者成辟支佛果,施人者成无上菩提。盖独乐不若与人,与少不若与众,世出世道,无不皆然也。熟食,喻成圣果;除冥,喻破三障。

特别讲了一个故事:“昔有二人采花,一自供佛,一转施人供佛。”这里有两个人采花,一个是亲自供养佛;一个是转施供佛,就是别人来要,就送给他。第一个人就是想要亲自供佛,人家说:“你把那个给我吧,我替你去供。”他非要自己亲自供。

“以问弥勒,弥勒曰:自供者成辟支佛果,施人者成无上菩提”,自己供的人成为辟支佛;而施人者呢?成无上菩提,这个了不得。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盖独乐不若与人,与少不若与众,世出世道,无不皆然也”。

过去佛在世时,有那么两个人供佛。有个人是自己采花供佛,谁也不给,我还要自己供呢。这样供佛的功德,他得什么果呢?他得辟支佛,成辟支佛果,就这么厉害。

而另一个人,“一转施人供佛”,就是转施供佛,转施,把自己的东西布施给他人。有个人知道别人要供佛,他想:我也得供佛去。但是他没有钱,后来就把自己卖了,写上文书,说我把自己身体卖了,你借我钱,如果我还不上,就把我变成奴隶来给你干活。就是把自己卖了买花供佛,等他把钱准备足了,去取花的时候,花没有了,人家都买走了,都拿去供佛了。

后来在半道上截了一个人,说:“你把这个花卖给我吧。”

那人说:“我还要供佛呢,怎么能给你呢!”

他说:“不行,你说什么也得给我。我太穷了,今年好不容易有这么一次培福的机会,看到佛来了,我得供养佛花。你看看,你怎么也得成全我。这么着,我再给你增加一倍的价钱,甚至两倍也行,甚至多少倍,反正我就把你这些花买了。”这个花本来就是一块钱,他就花十块到二十块把那花给买下来。那个人一看他这么心诚,怎么考验都不好使,“行了,这个送给你了。”

后来他就去供佛,那是释迦牟尼佛还是迦叶佛的时候?供佛的时候,各种供养的花都非常好。这个自己采花的人呢,供佛也挺好,挺殊胜的。大家供完佛后,惟独有一束花老在空中停留,在虚空悬着。众人供养花的时候,佛用神通力令这些花全飞在虚空。人家为什么愿意供佛呢,咱们要是看到花飞在虚空,也愿意去供养啊。最后,别的花都落下来,就有这么一束花,就是不落。

后来大家就问:“为什么这束花在空中不落?”佛就讲了这个因缘:有这么一个人没有花,他想花多少倍的钱把别人的花买下来供佛,后来有花的人被他感动,就把花转施给他。由于他的心虔诚,所以他供养的花能够不落。其中讲的那个自己供养的,未来将成为辟支佛;将花施人者和这个买花者,都将成就无上菩提。

所以弥勒菩萨说了,施人者成无上菩提,自己供养者成辟支佛。“盖独乐不若与人”,就是自己独自快乐不如与人,那是真快乐。“与少不若与众”,就是与少众的时候,给少数人不如给众人,这个功德就不一样了,“世出世道,无不皆然也”。

“熟食,喻成圣果;除冥,喻破三障。”熟食,指的是成圣果;除冥,喻破三障。

随喜获福,有时候你没有钱财,你要是随喜别人,赞叹别人的功德,同样获福。就像太阳似的,别人被太阳照着,如果你真心实意地也出去照一照,太阳也照样照你,他得多少你也会得多少,不会少的。所以说“喜施获福”。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