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81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是前面金刚经首先讲的问题,但是这个地方与前面有不一样的地方。

前面一段:“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此经义不可思议,就是讲如来之实相义;果报亦不可思议,即众生究竟之觉。须菩提又问佛: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为什么要问这样的话呢?我们学佛,本身就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是我们心中有不安的地方,心不知道怎么样的住,不知道怎么样的才能降服我们的这个妄心。

无相里面建立无念?还是无念里面建立无相?

前面讲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众生为什么会不安心呢?是因为心没有降服住。什么东西扰乱了我们的心呢?就是因为我们执着于相。我们无始以来六道轮回生死,就执着于身相,执着于外面的妄相。因为不知道离相故,心中必有妄生。有妄生,心就伏不住,就变成妄住。如果你不降服其心,必有妄住的显现。如果你降服了心,就必有无相住。无相则无念,无念则无相。大家心想,无相与无念有什么区别呢?修无相又修无念的话,此人成等正觉。在无相里面建立无念才是究竟的。从无念里面建立无相,还是有方便的。真正达到无念的状态,在无念里面建立种种相,才有种种差别。但是呢,我们直接通达无相,然后再通达于无念,那是究竟的觉。就是先悟后修。

念中四相

我们现在众生呢,往往先要去修,然后在悟,终始没有明了。你不知道无相,你不知道离相,我们只知道一个离念。念阿弥陀佛,确实有时候达到清净的状态,达到无念的状态,那也是清净了一点。因为你不了知无相故,其实你不了解无念里面只能够摄取一些方便。但是念得很清净,但是不了知无相,就是心没有悟,没有悟到诸法实相。而念里有住,有法住,有法住就是妄住,有妄住还是有相。因为菩萨有微细智执,微细的四相,若你不离念的话,四相俱生心。就是我有所证之智,我有能证之智是我相,所证之真如是人相,有能悟所证的心是众生相。有能所证的心相续,视它如命,一般修行人往往抓住它的,反而变成了寿者相。在上面住了还不知道。比如说我要出离生死犹如自己的生命一样,非常坚固,我们看着像是有修行的样,事实上,他思维自己能证能悟的这个心就是一个众生。能悟所悟,能悟能证,这个念未断故,就是相续,相续的心在心中像自己的命一样,这个叫寿者见。所证能悟这个叫做众生见。就是所谓的我要成佛,这个真如。认为有一个我所证之真如,寻找真如要证到真如,有个真如可证,那叫做人见。所悟之智,认为我悟道了,还是我见。像这样的人呢,还是在四相之中,不名为菩萨。有四相者,即非菩萨。

云何应住为什么不是云何应住?离念比离相更重要吗?

所以,修行啊,真正与般若智慧相应的那一刹那,还是要闻到法。我们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前面讲的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有什么不一样呢?前面讲的是“应云何住”,这个地方是“云何应住”,有什么区别呢?“应云何住”是令我们的心,有一个离心的状态。“云何应住”就不一样了。“应住”这个心就是如是心,“应”是如是的意思。“应云何住”是寻找的心;“云何应住”是如是的心,比较细的,“云何”就是怎么样的安住如是的心来住呢?举例来讲,“应云何住”,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的心应该怎么样的住,怎么样的降服其心?那个时候,你这个初惑还没有断呢,你还没有开悟呢,还没有明了法,相上还没有明呢,虽然已经离了相了,已经明悟了此相离相了,那我们应以怎么样的心来住离相的体上面去呢?还有这个心念在那个地方。有这个念就证明他还没有离念,还是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问佛,就代表着须菩提还是在因地上面,还是没有真正的明了。虽然已经悟到了离相的体,但是还没有证到离念的体。念除掉了,才是真正的跟金刚经相应。如果我还有一个住无为,我有一个无住习惯,还有一个无住的相,都是凡夫,还是在四相之中。

“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释迦牟尼佛说,度一切众生,无众生可度,我应灭度一切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后面就不是这样讲了。

何谓当生如是心?度众生为何属于情见?学佛者为何热衷于度众生?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这个“当生如是心”就是云何应住。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不是得灭度者,是实灭度者。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并不是三藐三菩提心者。为什么呢?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个心就是念,有发心还是在念里面。什么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无上正等正觉,跟“如是”相应,如是心,如如不动,就是无取无舍。什么叫“是”呢?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什么叫“如”呢?就是如来实相,就是无取无舍,实相里面没有我人众生寿者,本来真如。“如是”者就是真如体,“如”如来的意思,就是如如不动,无取无舍,无攀缘相,叫离名说相,就是没有攀缘的体,就是宇宙的实相。“是”者是众生的觉,与“如”相应的那一刹那究竟的觉。觉什么呢?觉“如是”,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有少法可得,则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法可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是处,实在是没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前面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是须菩提问。后面佛再告诉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不是三藐三菩提“心”者,这两句话的意义就很大了,离心见,离心念。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什么叫“当生”?“当”者,当是我的意思,众生当生如是心,什么如是心呢?就是实相相应,真如相应,跟如来相应。后面讲:我应灭度一切众生。我应,是破法见,就是破法的知见,灭度于众生。我应灭度众生,我要度众生啊,那是狂见。经典上讲,如果认为我要度众生,实有众生得灭度者,为狂见,是贡高我慢者,是好高骛远者。就是说,如果你真的要一天到晚度众生度众生,此人是为狂,不是真实的。真正了解真如,为什么在经典一再强调,我们要谦虚呢?常常要认为别人家来度我,不是我度别人。印光大师讲,我见十方世界所有的众生都是佛菩萨,就我一个人是凡夫,圣人是这样的思量。开悟的人怎么讲呢?实在是没有我。没有我谁在度众生啊?净土法门不讲开悟,只讲我是凡夫,看见别人都是菩萨,只有我是凡夫,这是净土宗的谦虚的意思。

我应灭度众生与我要度众生的区别

我应灭度众生,是“如是”心里面生出来的。并不是说,我要灭度众生,是在如是的体里面,“我应”是破对法的执着,对法的知见,叫众生。因为众生有真如可见,叫人见,有我所证智,叫做我见。你有“我”能悟、所证、能度的这个体,能悟、所证都是众生见了,何况你还能度呢?那不是离佛越来越远吗?能悟之心是智,所证之真如是人,人众生就已经出来了。能悟、能证这两个体,叫做众生。然后在里面相续,叫做寿者。四相俱生,有这个四心出来,度众生属于是情见,完全是一个凡夫概念。这种心态呢,不但破不了我见,法见也破不了,就是我执、法执破不掉。释迦牟尼佛说,众生沉迷于六道轮回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我执与法执啊!人我见都没有除,是彻底的凡夫。如果能破除人我见,变成法执。人我空就是阿罗汉,人我不空就是凡夫。所以,阿罗汉有法我见,众生有人我见,有人我就是彻底的凡夫。

我们现在听金刚经,彻底的把你的心安住在这个悟的境里面,证悟佛法,就是微细的来破我们心中的细惑烦恼。就是说,我们要生“如是”心,就是我解脱之意。当生如是心,是如是因。我应灭度一切众生,是代表法。怎么样的修行呢?当生如是心。什么叫如是心呢?我应灭度一切众生,这个众生并不是我看到的众生。我应灭度一切众生,跟如是心相应,就是如来实相。实相是什么呢?实相无相。就是我们讲的,离言说相,离名说相,离心缘相。离名说相即如来,离言说相即究竟觉,离心缘相即真如。三心,三心是不是很难修呢?如果真正会于此心,那真正的是安乐啊!实相的现前,本身就是真如的显现。但是我们有一个我执在那个地方,不知道全部的真如、实相,就是我们现前的这个究竟觉。而究竟觉就是实相。然后山河大地,这个实相里面,就本身就是我们的如是心,破我执和法执。

前面是说:灭度一切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有“得”灭度者,能所未空。有“我得灭度”了,我可以成佛了,得灭度者这个“得”字代表着“能”未空、“所”未空,所以有得的心。这里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这个体没有“得”,就能所俱空。能跟所空的时候,就是你的真如之相就显现出来,看到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圆满相,实在是没有众生可度。

“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这个我相,是念里面的我相。有所得,应生如是心,这个相反的说。

金刚经信解行证,首先要相信它,相信这个教,相信如来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心,叫做破我见。我应灭度一切众生,这个“应”字,就是但,应就是如是,如是就是应。很多人把这个应字好像说我应该的“应”字。当生如是心,这个“如是”是真如实体,是究竟觉。这个“如是”就是讲我们的心一定要上通下达,上通,通于实相,下达究竟觉,通是通于真如的体,究竟觉,如,则是法界之义,真实体,是,则究竟觉。我应灭度一切众生,就是破我念,破我见,灭度一切众生就是众生知见,灭度一切众生已,就是说,你应该以如是心,灭度一切众生,“已”就是没有众生了。

后面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我们众生老是认为有众生得灭度者,这个念头老是生出来。“当灭度者”和“实灭度者”,“实”就是实相,就是没有众生,实相里面哪有众生呢?倒过来讲,你不生“如是”心,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然后你不是以如是心,不是实相,不是真如,跟实相相应的那个心,“我当度一切众生”,把这个如是心扔掉,这个“当灭度一切众生”不是如是心,灭度一切众生是“我”里面出来,“我当灭度众生”那就麻烦了。“灭度一切众生已”,你认为众生已经没有了,但是还有“你”念啊。“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也会悟到这个道理啊,也会离相啊,但是离相没有离念。为什么呢?“应生如是心”里面没有一个我。“我应”是“如是心”,就是我应该是以如是的心,就是你一定要安住在如是的实相里面,那就没有我了。如果你把这个“如是心”不要,“我当灭度一切众生”,你也悟到一些离相的道理啊,灭度一切众生你也不执着啊,但是你认为你在度众生,有众生得灭度者,因为你没有如是心显现出来,没有全部的显现出来,所以你在这个世间不是如如不动,还有众生得灭度者这个体。“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实在是没有你自己度众生的这个体,这个念头都不应该生起,度众生是度我们的妄念而已啊,是我们的迷和觉啊,觉者即佛,迷者即是凡夫,一觉全觉。

你看这个东西生和灭,我们众生在里面烦恼,我们在生灭里面不烦恼就可以了,它是很正常的,就是说,来从哪个地方来,去回到哪个地方去,你就是如如不动就好了,此来无来,此去无去,原来还是那个体,所以无来无去。只要你在当下体里面,没有什么众生可度,也没有什么佛可成,因为全体即是,你就安住不动了,一切众生亦如是。假如我跟你讲法,好像是在度你,其实我看到的实在是没有一个众生可度,无非跟你讲无度之体,就是原来如是,你没有一个生灭,也没有一个识生,就是我讲法没有一个法可说,也没有一个法不说,说而不说,不说而说,众生灭而不灭,无非是告诉众生你觉悟了,你觉悟的时候当体即空,还是此还是彼,你就当下就自在了,无为身。就是说,你现在就彻底的无事,在这个山河大地上自由自在的,在这个世界上面是非常地开心快乐,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是很自在的。为什么呢?因为一草一木无非真如啊,鸟雀叫的声音,大地的变化,春夏秋冬都是鸟语花香,这些都是法语啊,这一切变化都在真如里面,都是真如体,实在就是你自己,这是一切众生的本体,不需要发任何我要度众生啊大悲心啊,你就这样的心安住了,你跟别人讲还是讲这个道理,你不就是讲真如吗?你还讲什么呢?就当下安住啊,你还有什么东西呢?在这个当下体里面,你获得了这种法。

你不要以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另外有菩提可得,你现在当下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心。有心就有念,当下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叫做如是心。而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没有众生了,就是自己安住在这个真如体上面,众生迷了,我就告诉他,告诉的实在是没有众生去灭,众生到哪个地方去?原来就告诉众生当下的这个真实体,本来无事啊,唯心自扰。这个世界本来是没有事情的,是自己扰自己。妄一生起来了,自己扰自己,在山河大地虚空上面实在是没有任何事情,是自己妄心在动,是种种妄念在动,实际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事,黄花小草山河都是你的真如体。

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就是你的当下,没有讲心。有心就有念,有念就有生死,就有四相俱生。俱生是心,境生是初,把你的相看到的时候,你心中生分别,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微细的分别,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俱生烦恼,就是你自己在找烦恼。你发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呢?外面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还发什么心呢?就是我应该生起此金刚的信心,这个才是真正的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在是当下体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当下就安住就好了,动什么念头呢?所以呢,出家人无事僧,为荷担如来家业,你一旦明了了,就没有事了。有事是因为你心中有事啊,你心中有事情你就有事,本来无事,唯心自扰。你心若灭时,你心歇时,诸境如如,你心只要歇下来,这个大千世界是如如不动啊。妄境本无,唯心自扰。这个世界本来是闲的,但是唯有自己心在扰乱自己,使这个世界好像不闲了,忙忙碌碌在搞什么东西。若心不生,妄心不生,诸境如如,一切境界是如如,如如就是觉啊,真如啊。为什么自扰自己呢?所以,彻底的把这个我跟法分开来。如果你另外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是为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有我见必生我相,那就麻烦了,不叫菩萨了,则非菩萨,则就是说你会失去菩萨。

应云何住,云何降服其心。降服其心就如是住,离念住,离相住。离念就无住,离相更无住了,离相就无我住,离念相自圆满,离相则念不一定圆满。离念才是跟真如相应,这个叫做住,无住之住,无相之相。降服什么其心呢?觉者,你明了了,心自降服,没有心。你有住就有心在。你老是住在这边,住在我的意识上面。众生不管你讲得天花乱坠,只要你有心就有妄想,有妄想就有住。我们修来修去无非离心,只要离开这个心就对了。都是这个妄心作怪。不管你讲般若也好,讲天花乱坠,如果不离开这个妄心,不了知这个不真实的心,你说你禅定也好,你讲得再好,只要你有心在,你就是妄的。我们千辛万苦的修行,修什么?就是离心。只要你离开心就对了。我们没有离心之前,首先觉悟,知道离心体。觉悟都不愿意通达,还修什么呢?我们先明了这条路,然后再去修,讲金刚经是觉路,般若之门啊,成佛之道啊。如果你对这个金刚经不感兴趣,觉的路没有,般若之门没有,你怎么入呢,怎么修呢?根本没有办法修行。你必须要把金刚经搞懂,才有入门之处。那只是一个入门处啊,那并不是成佛了。只要一入门,当体即佛。真如里面没有什么佛可成,没有我了就是佛,你就是一直这样安住着,究竟慢慢圆满。抓住这一念是佛的时候,永远不再动。为什么禅宗叫做特别法?断除一切文字、言辞,这个叫做特别之法,就是抓住如如不动,这个体里面,一直安住着。然后你自己往那边会,你就会去向那个地方。如果你这个都没有抓住,你一切修行都离此实相,都是妄见的体。

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真的懂这个道理,你不觉得你在这个世界上非常的自在吗?你悟到金刚经本身就是自在体啊,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事了,哪有什么事你讲?真正的无事之身。何为僧人?无事。为什么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不赞成出家人做事?要出家人常常守住本心。这个本心是什么?就是真如实相,守住无念而念。希望我们这里大家个个能悟到此意。

般若门开,就不需要我跟在你后面了,你跟着般若走就可以了。如果般若门没有打开,那就要靠师父来度了。迷者师度,悟者自度。如果你悟到了金刚经,全是自度了,没有师度,为什么呢?般若跟你心相应了,没有我了,跟般若走是绝对没错的。没有般若,只好师父慢慢来度你,种种方法手段,做佛事啊,搞得轰轰烈烈的,认为这样的叫做弘法利生,这绝对是打妄语的,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释迦牟尼佛实在要说的是般若大乘教义。在这末法时代,除了般若之外,还有什么方法令我们得成佛呢?经典上讲,末法时代,释迦牟尼佛有无量劫的苦行,舍身舍肉,但是闻般若的话,释迦牟尼佛直接说在末法后世的众生,闻此金刚经相当于释迦牟尼佛这个时代得无生法忍后燃灯佛前于无量劫供养诸佛无有空过的这个体。而末法时代离此般若,我们到外面去一走即邪,只要你离般若就是有相,只要你一到相里面去就便成执着,这个世界非常可怕的,九十六种外道都现在我们的面前。一出门看到的全是外道,所以我们心就变成是那个样子的。离此般若就没有机会得度。

即使你念阿弥陀佛,我们现在讲阿弥陀佛那是般若之体啊,现在外面有几个人讲般若之无量寿经啊?我们讲的净土法门绝对是跟般若相应,净土法门就是开显般若,华严经也是开显般若,法华经也是开显般若,有几个人真正的把般若开显出来呢?没有真正的把无量寿经的般若开显出来,他认为跟金刚经是两回事。有人说师父你讲金刚经,金刚经跟净土法门相差好大,意思说两者有冲突,我说怎么可能呢?绝对不可能的。如果你真正会无量寿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先是有光明无量,我要入到光明里面去,都是有我见,虽然相是离相的,但还有我念在。到最后面呢,光是你身体,生命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是无量寿,你的身体就是无量光,那就是无念了,无念无相,离念离相,就是真如了,就是金刚经了。除此般若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成佛呢?

我讲的是成佛啊,就是趣向菩提心,趣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真实体,如果你不想成佛,想得个人天福报,那就没有话说了。或者你喜欢在此世界搞搞一些热闹啊,唱歌跳舞啊,争名夺利啊,这些东西谁不会搞啊?从妈妈肚子出来就会搞了。现在不但父母在教育,社会在教育,现在教孩子怎么样的防止于别人,怎么去争名夺利。小孩子上学的时候,你考了一百分我给你一个什么东西,要考上什么学校我会给你一个电脑,用这样的名利心去教育孩子,哪有什么仁义道德呢?如果我再去教你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呢?从这个火坑又跳到这个火坑,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不想用这个东西来调换,在我这个地方绝对没有,我们只讲般若,从这十年以来,只讲般若,不讲别的东西。如果要对般若感兴趣者,在这个地方一定能坐得住。如果对般若不感兴趣,就无话可说了。所以我们这个地方,能听法都是应该是不错的人。这个地方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就是谈般若。所以不断的熏习般若之体。我们心要离念,跟实相才能相应。

后面讲,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我们平时看金刚经,肯定没看到这一点,我们一般人都认为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知道此心为念,实在没有法,直接的透露出他的本怀,当体即是。有法肯定有一个心念出来,没有法就没有念。后面讲,我有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佛不于我授记,释迦牟尼。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不讲你不是菩萨,则非菩萨,就是你不能向菩萨那个地方相应,同真实法相应。我们还有一些假菩萨,比如我们看到佛陀成佛了,我也要成佛,也是叫发菩提心。我们要利益众生,要帮助别人,这也叫菩萨心。则非菩萨,就是告诉你,你会失去很大的利益,你有四相,你就有法执,你会落到六道轮回,不能出离生死。在华严经里面,一信即佛,华严经的信位就是佛,但是还是有次第。这个信位里面,其实就是金刚经,一信即佛,那他为什么不成佛呢?因为有习气故。

比腧来讲,看到佛陀成佛了,我也要成佛,我们看到在利益众生,我也要利益众生要帮助别人,这也叫菩萨行,则非菩萨,就是告诉你会失去很大的利益。你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就有法执,有法执,就有四相,有四相就有六道轮回,不能出离生死;在华严经里面一信就是佛,华严经里面信位就是佛,这个信位里面其实就是金刚经,那他为什么不成佛呢?因为有习气故;我们众生都有习气,有习气不离习气,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知道毗卢遮那佛就是我们的法身,但是他无始以来的习气在,有这个习气故,他安住习气,他没有把这个习气灭掉,所以呢似乎有一地二地三地五地,一二三四五六不过是众生的习气而已。我们每个众生都有习气,有习气住那就从一地到三地,到八地菩萨还有变异生死,不是远离生死啊。

什么叫变异生死呢?虽然你不去地狱饿鬼畜生,但你还会有变—异,就是从这个身体变成哪个身体,你可以到别的道去投胎;但是不会堕落到六道轮回,七地以下的菩萨都有隔世之迷,一旦你隔了,还需要别人家提醒你,象阿罗汉必需要有佛来提醒,象七地以下的菩萨,菩萨就能度;我们发心高一点,得度的机会就早一点;如果你要放低一点,你得度的机会就迟一点;你不发菩提心的话,从这个地狱到哪个地狱,从这个饿鬼道到哪个饿鬼道,从这个畜生道到哪个畜生道,这个地球坏了,到哪个地球继续受苦,那就麻烦了;众生一旦到六道轮回就是这个样子;阿罗汉住在时空里面,他不会到六道轮回,只有佛能度他;因为他没有相,没有相的地方,只有佛能到,菩萨也度不了他;菩萨住在相里面,解脱的众生菩萨是不管的。

到了华严境界,那是大乘菩萨的境界,一旦闻到华严叫大性众生,就是发了菩提心的人,一闻金刚经即是发心菩萨,你已经发了心了,你就能够出离生死了;阿罗汉闻到金刚经,就生起大乘的善心,任何一个众生只要闻到金刚经,就能够入佛位,闻到华严经,妙法莲华经,椤严经,无量寿经也是;都可以入佛位;但如果闻而不悟,所有的佛法都是令众生悟。

开悟和念佛的关系,何谓开悟?大悟小悟?开悟之念的意义?

为什么不要悟呢?现在的人动不动就我不要悟,释迦牟尼佛是开迷显悟啊,他讲法的目的就是要开我们的悟啊,哪为什么我们不接受悟?非要说我不为开悟呢?你说印光大师要不要悟?印光大师是悟了以后认识到自己的习气很重,称为自己是凡夫,他是在习气哪边讲,在地藏菩萨来讲,我们称一念地藏菩萨,生生世世不堕地狱饿鬼畜生,这是对我的一念觉性是相应的,但是呢所有众生在此世界起心动念无非造罪,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是对我们的妄念来讲的,我们妄念不生的时候,你就是地藏,但是呢妄念生起的时候,不能说这个觉性没有,为什么称念地藏菩萨不堕到地狱饿鬼畜生呢?这里面是对于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说自己是业障凡夫;但是他悟到自己是业障凡夫。末法时代众生的习气很重,并不是说我不悟了,悟了以后认为自己的习气很重,你可以说我习气很重,我是凡夫;但是“悟”一定要;一定要悟;闻无量寿经你也要悟啊;你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你不悟念阿弥陀佛干什么?因为你悟了,要出离生死,你才念阿弥陀佛啊;念阿弥陀佛为了出离生死,都是悟的体。

为什么要有强烈的“我想开悟”的愿望?开悟之念的功德?

所以呢,经典都是开迷显悟的,并不是说我不要开悟了,我就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不开悟?释迦牟尼佛出世因缘开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干么?首先开佛知见----行权方便,悟佛知见----令众生闻法思维实相,,入佛知见----令众生入佛法性,你不开悟是错误的;我们一定是为了要求开悟来学佛的;有这种理念出来之后,我们学佛啊……有这种“我想开悟”念头出来,都不可思议;你说“我要开悟”这个强烈的念头生出来后,你不断的闻法,他就不一样了;你说“我无所谓有,我就听了一句忘记了”,你没有这个心,完全是二种状态;我讲金刚经我也想开悟啊,是不是?因为我要悟我才讲金刚经啊,我越讲越悟,越讲越深呢?你越听也越深也是一样的,如果你不想开悟,那就无所谓了,讲就讲吧,凡正我听了就是了,如果你发心“我一定要开悟,我宁肯堕地狱也不离开我要开悟的心”然后你不断的思维不断的观察,你明了这个时候就是个“无事生”;你有这个心出来,我们一定要开悟,千万不要把开悟当成神密的状态,开悟的人大悟要三次小悟要三百次,大悟最起码要三次,你就一生中你开了几个悟呢?

你根本就没有发这个心,那就麻烦了,是不是;你认为我一个悟也不要开,你将会失去最大的利益;就象“我要堕地狱,我管它去,我就下地狱好了”你这一个念头,根本就没有出路;在家人开悟,明了金刚经可以证三果,出家人可以证四果,在家人可以现量得三果,一去不来;你悟了金刚经就是大乘善心啊,就是大乘菩萨,你就是大乘,就是佛;为什么讲“一持菩萨戒,即是佛”了你一旦受了菩萨戒,你就是佛;虽然你还有习气在,但还是同佛无二了;悟了这个道理就不一样了,就象你持戒即是无我,什么叫菩萨戒呢?一念持戒即是佛,我持五戒,没有“我”持五戒,我持菩萨戒的这个戒的体是从我佛性可生,从哪个地方生出来呢?从毗卢遮那佛生;菩萨戒不是讲的很清楚吗:毗卢遮那佛授一切众生戒吗;为此世界一切众生说此金刚光明宝戒,持此一戒,金刚光明宝戒,众生我执,以为这个戒是我在持,不知道你持戒即是佛心,是光明之象,一旦会到离相离念,什么叫离相,此戒相是光明之象,不是我,离相;但是呢?认为我在接受光明之相,还有个念在,而我也没有了,此相就是此身,念也没有了,离念离相就是毗卢遮那佛,不离开此地就是毗卢遮那佛,光明照耀,寂而照。什么叫寂呢?没有我了,什么叫照呢,诸法实相,寂照现前,寂照双用,就是福慧双修,慧者就是照,智者就是定,定生万法,一切法生出来一照即空,不管什么法在你面前,吃饭穿衣睡觉,一照,光明一照,全是善法;全是心中光明啊;吃饭也是毗卢遮那佛,睡觉也是毗卢遮那佛,走路也是毗卢遮那佛,一切善法是如来光明照,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体是无我寂灭体,这个大千世界无非是毗卢遮那佛而已,如是持戒的话,当下你就安住了,为什么呢?不离此相即是真如啊;不离此不取不舍,不取是不取众生心中的妄,取是取众生心中如来本真,取真舍妄,即是如来;就是毗卢遮那佛。此法是不可思议教法。

一定要大心发起

虽然你还没有成佛,但是你大心发起,与真如相应,你即是佛,你大心已经出来了,这个心是般若之门;是成佛之路;有此心在,佛就永远跟着你,经典上讲“生生世世不离诸佛”,只有此念才是永远不离开佛啊;我们不是要发心吗?生生世世不离佛,不离供养啊,也就是不离众生,你怎么样生生世世不离诸佛不离供养呢?于金刚经相应才能得到啊。你与金刚经不相应怎么得到呢?你到边地疑城怎么供养诸佛呢?

众生迷故入六道轮回、九法界,极乐世界也是对迷的众生讲的

我们往生都到中品或下品去,都见不到佛;那在此世界不是一样的吗?只是不堕落而已。所以极乐世界有九品,此世界有六道,密宗里面有十法界,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十法界,开显的十法界是对于迷来讲的,一真法界是对于觉来讲的,开显六道是对于众生的迷来讲的,开显离六道,离言说相,所有离开六道,就是你自己的真如法性;你悟了就是真如法性,六道只是个假象而已,如果你不明了就在六道之中。所以呢不讲什么极乐世界,也不讲什么十法界;六道就是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六道;六道在净土法门就是六品,上三品都是见佛的,而见佛就大乘中乘小乘的这个体,无非是如来施于众生入第一义谛法而已,我们修净土法门,修禅的,修密的,事实上呢它肯定有迷有悟,有觉的,我们不管是到净土宗,还是到禅宗,还是到密宗,你一定要有“求无上菩提心”,象金刚经一样,属于大乘善行,象无量寿经直接说,如果不了解四十八愿,就落到胎生了,金刚经你不懂,你一定落到六道;密宗里面不知道一真法界,你肯定落到十法界。十法界是众生心,六是也是众生心,九品还是众生心;真正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九品,九品是对于众生来讲的,对于九法界来讲的,下面的六道是众生的心,众生的心就是安住体,上三品是大乘的体,就是自利利他的体,我们不管到哪一道去,不管修净土修禅宗还是修密宗,同样的道理,根本是无二无别的,所以呢我们学佛法不要一直分别,一定要跟般若相应,无量寿经一定要听懂。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这句话是问须菩提,也就是问所有的众生,有法可得吗?后面直接就回答:“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前面讲如来无取无舍的体,那么说有法他就有取有舍,有取有舍怎么会叫如来呢?有取有舍不明如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有取有舍。是故后面须菩提讲“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呢?如来无所来无所去,无所舍无所取,无所攀缘,无所执,无有住之心,无所攀缘相,就没有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我解佛所说义。

其实这一句话就解释它的本义,现在须菩提已经悟到了如来体了,最前面讲的这些话,我已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须菩提一听到释迦牟尼佛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生如是心”,就是真如之心,他一破我见,破法见,破相,相一破念一破,他就悟到了。释迦牟尼佛又讲“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上要成佛道,下要度众生,上无佛可成,下无众生可度,也就是菩萨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后面又讲“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听了以后呢,自然会心开意解,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面也讲过“如来于法有所得不?”这个地方讲“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前面讲跟后面讲他就不一样了;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答,“于法实无所得”,那是对于众生的无生法忍来讲的,因为众生一切法无所得故,因为于法无所得,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还有念呢?八地菩萨就是无生法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的知见,他不是在菩萨体上面,他是在佛的体上面,无上正等正觉,于法无所得,于法有所得不?于法无所得;无所得的那个得就是菩萨,菩萨无所得,因为无所得还有念,无所得的念,有这个念的话,还是叫没有离念,只是离相而已,前面讲离相,讲“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在妙法莲华经里面,燃灯佛是释迦牟尼佛的师父,燃灯佛是如来方便之说,燃灯佛是燃我们的慧命,又可以叫做定光佛啊,五十三佛可普光佛叫法身佛,燃灯者,燃一切众生的慧命处。释迦牟尼佛来此世界,实在是没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一切只是方便示现而已;有法可得,如来本来就是无来无去,无取无舍,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佛在燃灯佛所,没有法就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明说无有法就是无生,无有法就是没有我人众生寿者,没有相,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就是法界的实体,无取无舍的真如体;此真如体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在佛这叫究竟觉,前面讲如来体,讲实相,后面讲佛于燃灯佛所,不是说如来于燃灯佛所,如来在燃灯佛所只有佛才能说,须菩提呢“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就是究竟觉的意思,究竟觉与实相相应故,究竟觉在哪里呢?实相就是,法界就是;如来即真如,真如即如来。如来即无为,无为即如来。无为是究竟觉,众生本体就是无为,就是涅槃的妙性;你有无为的念,你跟如来相对立了,就不叫无为了,为什么呢?我们众生认为我是无为,相是有为,相上无为跟我的有为是二回事;或者认为有个独立的无为存在,认为相上的无为(就是说涅槃的妙心啊)不在相的体里面,认为外面还有一个独立的无为存在;这是错误的;为什么呢无为即相,相即无为;如果我的妙心就是无为体,全体不就是我吗?无为就是没有法,实在没有我,所谓没有对立,因为没有对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在没有一个我,有一个独立的无为体,也没有一个我离相的念,没有一个无为之念,没有一个无相之念,因为我这个无为就是相,相就是无为。我这个相是如来体,就是真如;一真如法界,真如法界体,所这个世界就是大真如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以“这样的心”就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实际上是无法可得,也证明说当体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须菩提说“得”对于“住”及“降伏其心”来讲的,“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老是有个“得”的念,实际上是没有的,“实无”,“如是如是”,一个如是:如是法;一个如是:如是心;如是心者如是法者,所以如是如是。如是是如来性德,如来之性德之称,如来之圆明之称;圆明性空啊,如来之性德就是讲无为,如来之圆明就明讲相,此相此心是一体的,故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字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在没有一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神秘现象,也没有一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菩提有个宝贝出来,实在是没有啊。

如来藏的真意,如何打开全部的如来藏?

我们手中有如来宝藏,可不认得,这种讲法对不对呢?只是让众生开悟的一个方便,实际上金刚经里没有这样说;没有一个神秘的如来藏,其实呢如来藏就在我们当下,如果你“实无有法”就是如来藏,实无有法----你本体就是----没有我的如来藏就在你的当下;它不是神秘的不是藏起来的,所以呢,我们讲显真显真,什么叫显真,显真就是大米拨开,全部是白色的,什么叫密宗呢?就是把米盖起来,然后包起来,然后告诉你说啊,此中有米;这就是所谓密法;心遮盖了就有密,心不遮盖就没有密;你心迷了,法就离你很远,西方极乐世界,心迷了,叫秘密;一旦你心开了,哪有密呢?全部是显,如来法身独露啊;全部显现出来了;

什么东西拼命找永远找不到,用心会当下即是?密宗之密何在?

为什么我们汉传佛教跟密宗不一样的,密宗里面他属于边地啊,边地的人比较迷啊,喜欢迷信呢?西藏哪个地方的人啊心比较闭塞的,缺乏智慧,只有用密法来摄受他们,让他们慢慢的开显。在大陆这部汉传佛教,现在我们这些人都是很有智慧的,一开显出来非常快速的,如果你不开显出来,照样在“密(迷)宗”里面;你不管怎么做,你都离不开“密”啊,因为密就在你当下的体里面,里面有无尽的“密”;但是如果你开显出来了,就变成显了。显者,显如来宝藏。不开显,称为“密”;开显了你的“密(迷)”称为“觉”,若你用心思维去寻找的时候,那就永远找不到了,但是你回来的时候,当下就是。以心会,就在当下,如果不用心会去找的时候,密在天边;六祖大师讲“密不可宣,唯心能会”宣出来就不叫密了,只有你用心来会就可以了;所以我现在讲的是什么呢?如果你没有悟,还是叫“密”;只有你用心会,你用心会到,我知不知道呢?永远不知道;我这样的讲无非开你的觉而已;悟不悟是你的事,会不会是你的心,讲不讲是我的事,我会不会到跟你没有关系,会不会到是你,你会到的东西我永远不知道;这个就是“密”,知道吧;不知道的东西永远不知道,只有你心知道。如果你口说出来都属于“邪说”都属于是“相说”,在你显出来的哪个体啊,只能够增加“我的迷”,所以呢讲经是为了开显我们的如来藏,其实它根本就没有遮盖的,如六祖大师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有法就有执,实无有法可得;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若有法,就有执啊,有执就有念有相,有境有心,就是彻底的凡夫;你有心有相,心就有攀缘,有攀缘你就有为,有为跟无为是相对的,你这个攀缘跟无缘是相对的;它是反义的;如果无缘就无攀缘;如果你无为,有为就断;所以我们现在的修行就是在矛盾状态当中:这边讲无缘,不攀缘;哪边又拼命的攀缘,一念攀缘跟如来就不能相应啊;无缘是当下啊,如来者无缘体啊,无缘体就是不取不舍,不取妄念取真如实相,实相即是无住,是众生之本体的无住之心啊,有取众生之相,相是无相啊,此相本来是无,无为心中生,所以呢无相无不相,无为无不为;无不为在相中,无为在心中,心无住即无为;无相无不相,不相是无住,相是有住,无相无不相,无为无不为,是不是;那么说这个体里面,如果你有为,你有法你肯定有住啊,“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有法是如来,那不完全是矛盾吗?

授记的真意?如何现量得佛授记?

那当然燃灯佛就不与我授记了,我们无始以来不遇佛授记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有法”。众生本来就是如来,实相里面如来,有法即有执,有执即不能授记;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给如来授记呢?众生本来就是如来,他没有得过也没有失过,因为你有住,你生相,有相就有我执有法执,就有念有相,所以燃灯佛(就不与你授记)……燃灯佛当然没有众生之见了;难道世尊还有众生之见吗?不与你授记?世尊与如来佛心相应故,因为如来与如来是相应体,所谓授记是个方便言词,授记是授记实相,实相与实相心心相印,才叫授记。

何谓传法?

过去不传法吗?什么叫传法呢?一念心相应故;传法者传心啊,你以为真的拿一张纸就传法啊,现在传法是在传一张纸,过去传法那是在传心,传如来“妙心”啊;如来妙心就是你悟到的哪一刹那,你明了的哪一刹那,所以呢?“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是与法不相应故啊;但是呢,燃灯佛与如来是相应的,可我不与如来相应,想授也授不了啊;如来尽未来际在授记,他天天在给众生授记,但是你不相应你授不到啊;你一旦相应,如来就给你授记;也就是金刚经本身在给你授记;就是我在讲法的过程当中,燃灯佛悄然把你心量打开,他是尽未来际与如来授记;心心相印就是授记;你心不相应,就不授记;所以呢?这个授记的体就是心相印;你要悟到了,明了了,你就有十方诸佛给你授记,给你灌顶,给你加持,知道吧;如果你没有悟到,你跟他就很远很远,你在妄的体里面,但是你的真如体照样在。一贯即通呢,你要贯通了你自然就通了,就象你血管里面有东西赌塞着,他本来就是通的,只要你把障碍搞掉,他自通;通的体是他的本来,没有通是你的执著,只要你障碍除掉了,自然通达。自然通叫如来授记,你不通者你就有障碍,实际上我们是不是没有通呢?就象我们有家一样,我们在这个地方,不知道我们如来家,如来家有无尽的大财富;但是我们迷了,好象自己变成贫穷了;实际上你有一百万在哪个地方,但是呢你守着贫穷之心,你贫穷的心妄念在做怪;所以呢不能够思到法味,如果你有法可得,则不能得到“授记”。

“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有法即是如来,“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呢?实无有法即是如来。如来者,无取无舍的当下体啊,实无有法就是离念离相,有念还是有法吗,只要有念生就是有法;无念的体,所以以“无念为宗”啊,无念无宗无相无体,无相叫做离相,无念是离念,无相为体,无念就跟他相应了;无有念法界就是你,你就是法界,无有法就是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经得到了,得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得心故,是故佛于燃灯佛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离释迦牟尼之名,得释迦牟尼之意

释迦牟尼,释迦者“能仁”“寂默”之意,不住涅槃是叫能仁,不离生死是谓寂默;释迦牟尼授记释迦牟尼,什么叫释迦牟尼呢?大家想一想?我给你起个名字叫释迦牟尼佛,你将来做佛叫释迦牟尼佛,此名此相是一,离名说相叫如来,离言说相叫释迦牟尼,我给你说“释迦牟尼”叫言词,离言说相,是谓释迦牟尼;如果你要是以言说相,释迦牟尼佛是释迦牟尼,你不知道他的含义,什么叫释迦牟尼呢?不离生死,不断生死不入涅槃,什么叫不入涅槃,能仁是不入涅槃;什么是寂默呢?不离生死;不离生死就是生灭相,不入涅槃,生灭就是涅槃,涅槃就是生灭。离开生灭没有涅槃可得;释迦就是能仁,能仁是不入涅槃,不入涅槃是因为寂默,能仁即是寂默,寂默即是能仁。寂默是能仁之体,能仁是寂默之相,此相此体不二故,寂默是相。此相是法界,生灭就是众生呢?众生生灭,他当然了,释迦牟尼没有众生之见了,生灭是如来能仁之相啊,释迦是众生之体啊,法相之体啊,相之体即是相,是一如的;是不二的;所以呢能仁寂默,持名叫离言,释迦牟尼是叫言词,我们要离言说相是谓真释迦牟尼佛,如果你要是有言说相,我们拜的释迦牟尼佛,那就错了;能仁寂默,如果你闻到金刚经,也是能仁寂默啊,为什么呢?你的无为体就是能仁,你在法界里面就是“能仁”啊,能者,德相啊;仁者是他的“德”,是他的悲,悲与众生心相应,能者是他德量,德相应,寂者:空的意思,黙是照的意思,寂照是涅槃之体,能仁是慈悲之体,能是代表他的智,仁是爱心,悲心,慈悲;慈而悲,寂而照,是叫释迦牟尼,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悟到金刚经,一无为就是“能仁”,就是“寂默”啊;法界就是“能仁”啊,所以谁不是“能仁”谁不是“寂默”呢?谁不是释迦牟尼呢?所以呢离言说相,大家就知道了,如果不离言说相以为释迦牟尼佛是个人呢?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知道这个意思吧,南摩阿弥陀佛。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