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传喜法师:救度众生之方法——浅释《心经》  

救度众生之方法——浅释《心经》

传喜法师马来西亚怡宝《心经》开示(11.03.14)        

      《心经》是佛教里比较短的经,但是是念诵得最多的一个经。佛讲这个《心经》,也有一个环境,佛陀讲般若部的经典讲了二十二年之久,在好多地方讲,除了在灵鹫山,也在山下的竹林精舍,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连玉皇大帝也把佛陀请到玉皇大帝天去讲,佛陀用了很长的时间在各种环境下讲,唯独《心经》不是佛讲的。

      当时是怎样的呢,佛陀是在讲般若部的时候入定,当时是在灵鹫山,佛陀在灵鹫山入定。入定的时候放光明,舍利弗尊者看到后生大法喜,他想了解佛陀入的什么定,是什么境界,就请问佛陀身边的观世音菩萨,所以这个经是由观世音菩萨所讲。讲好之后佛陀出定印可,是啊是啊,观音菩萨讲的对啊,我是这个境界。

      佛的境界里面,像前面的师父所讲的,佛所讲的一切法都是提供给我们实践的,都是让我们众生超越自身狭隘的,这里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这是佛的智慧境界,以佛的光明来照见组成这个世界的,乃至我们身心世界的这个五蕴。

      五蕴的相,当体是空的,五蕴的相以佛的智慧,乃至以我们人类所知的科学知识去分析的时候,也会发现它是空无自性的。我们坐在这里,不管是这个房子,还是我们坐的这个凳子,脚底下踩的地毯,你只要去分析它,所有的这些相它都是空无自性的。

      像凳子,如《金刚经》里所讲,凳子非凳子,是名凳子。起个名字叫凳子,没有任何一个部件叫凳子,那个凳子的布套它也不叫凳子,钢铁也不叫凳子,垫的海绵也不叫凳子,镙丝也不叫凳子,但是组合在一起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凳子,只有名字有实际上没有,凳子非凳子,是名凳子。

      佛陀用这样的智慧在照的时候,五蕴只有名字存在,五蕴的自性是空的。如果我们众生有这样的智慧,把我们每个众生心内的佛性,就像刚才僧王告诉我们的,佛法没有两个法,佛讲的法都是因为我们众生有佛性,佛讲的不是只有佛才有,众生每个都有。众生如果用佛性来看问题,那就能超越五蕴,那就不会再产生贪嗔痴的这种迷惑的状态,身口意就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那苦就没有了。

      苦是什么?苦是迷惑、无明而造贪嗔痴结的果,这是苦。如果我们有智慧了,有智慧的行为了,苦就没有了,光明来了黑暗就没了。所有的苦就是轮回,轮回就是一个苦海。

      这个苦没有了,那轮回的相呢,所以五蕴又把它分开来说,观音菩萨跟舍利弗尊者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每一个都是,受也既是空,空既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其实我们打坐去分析每一蕴的时候你都会产生不同的生命境界,每一句话就是一个不同的智慧境界,它可以超越我们的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乃至无受想行识,无苦集灭道。

      无苦集灭道就是超出声闻缘觉的境界,甚至超越菩萨诸地的境界。菩萨有五十三层次,十个地,可以依着这个“无智亦无得”,一个一个超越上去。依着这个“般若波罗蜜多”,依着般若的智慧,佛就是得了佛果,佛也不会住在佛果上。《金刚经》里佛陀问须菩提,我能够说自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须菩提说不也,世尊。

      正是因为祂无所得的这种心所以才受记祂成佛了,声闻也好,阿罗汉、缘觉、菩萨乃至佛,祂依着这样的智慧度自己生命的狭隘性,超越自我的狭隘。我们就有狭隘,我们有障碍,有自己生命的狭隘性,所以观音菩萨在这个《心经》里说无眼耳鼻舌身意。

      这个“无眼耳鼻舌身意”是因为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官障碍了我们的佛性,所以有眼要当它无,才能超越眼的狭隘性。无眼耳鼻舌身意不是说我们明明有眼耳鼻舌身意,为什么说无,“无”是方法论,是一种实践的方法,是我们修行的实践方法,包括无苦集灭道。不是说佛以前说了那么多声闻缘觉的法被否定掉了,不是,因为苦集灭道也有它的狭隘性,也要用这个般若的智慧去超越,生命才能越来越进步,越来越进步,达到了一切苦。

      因为凡夫有凡夫的苦,声闻有声闻的苦,阿罗汉还有阿罗汉的苦呐。阿罗汉的苦是什么?阿罗汉活着的时候他会觉得苦,我们现在活着不会觉得分分秒秒怎么样,阿罗汉能觉得这分分秒秒、刹刹那那的生灭的存在,这个生灭是苦的。

      我们现在哪里知道,佛教里说一弹指有九十个刹那,一个刹那里有九百个生灭,我们凡人是不懂得这个的,但是阿罗汉他现量的就可以感受到生灭,这个生灭是很苦的。所以当他“我身已尽”的时候,那个时候他才笑,欸!我身已尽,不受后有,我总算业报结束了。所以他在三界里等于是牢狱一样,坐牢啊!这时候释放了,释放的时候他觉得快乐了,所以一般性阿罗汉是不愿意回来的。

      我们为什么那么尊敬那十八阿罗汉,因为佛陀叫他们住在人间,给人间做福田,他们很辛苦地撑在人间。菩萨呢,菩萨境界更高,祂的悲愿力是来自于祂的能力,祂有这个能力才能行这个悲愿,愿意回来。

      那佛,如来!如来!无所从来,无所从去,佛的境界没有来去的。但是佛的境界太高,我们凡夫看不见,所以佛慈悲化现。观音菩萨是谁啊,观音菩萨就是佛的悲心化现出来的。一般总以为讲智慧、讲般若应该是文殊菩萨讲,为什么这个经要观音菩萨来讲呢,因为这个经就是方法,就是救度我们的方法,讲这个方法的时候就是有慈悲心的,充满了慈悲的。

      所以有时候我们也观察啊,哪一个国家现在信佛的多不多,然后我们去了之后感受,虽然有的国家有佛教,但是它对僧人的恭敬怎样。这个标志是什么呢,不是说我到哪里要得到别人的恭敬,这是一种标志。如果这个地方的人懂的恭敬僧宝,说明这个地方有福,这个地方的人就有福。

      听到法,这个法承载的是佛菩萨对众生的悲心。虽然说“无智亦无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是佛最后又讲到“度一切苦,真实不虚”,这说明佛菩萨所流露出的唯一的目的就是度众生的苦,给予众生乐,所以这部《心经》就是一个具体的离苦得乐的方法。

      “揭帝 揭帝”就是叫众生不要着在自己的狭隘境界里,不要着在凡夫的境界,不要住在声闻的境界,不要住在缘觉的境界,甚至也不要住在不了义的权乘菩萨的境界,最后一切众生皆依佛的大智慧大慈悲,在佛菩萨的悲智双运之下我们达到生命最究竟的果位——佛的果位。

      因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佛。如果我们皈依三宝,依佛宝、依法宝、依到僧宝的话,我们都会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

校对:慧修  编辑:德藏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