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其它法师:浅谈《楞严经》中三种相续对人类的现实意义(释利度)  

浅谈《楞严经》中三种相续对人类的现实意义

编辑:释利度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现实世间形形色色的物质形器究竟从何而来?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无论是科学、哲学和宗教都在寻求宇宙人生的真理。他们众说纷纭,然都不知其前因后果。可是早在两千多年前,佛陀在《楞严经》中便很有条理、很有系统地阐明了世界形成的原因及众生、业果为什么相续不断,给处在迷途中的我们以明确的答复。本文通过对三种相续的探讨,让我们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有个正确的认知,从而帮助我们成就智慧的人生。
  关键词: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
  作者简介:释利度,闽南佛学院2009年本科毕业生。

  宇宙人生如何而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于是世人便对世界、生命的起源进行探索,从而产生了种种不同的学说。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性的东西,如“水”、“空气”、“火”、“原子”等;而唯心主义者认为宇宙万有是以心为本体。对于这些说法,人类一直搞不清楚到底谁说得对,只能停留在推测、想象当中,使这一问题始终得不到正确的答案。

  其实,《楞严经》中的三种相续(世界相续、人生相续、业果相续)很详细地阐述了世界、众生形成的真正原因即是众生的一念无明妄动所致,并非他物,难怪世人不知宇宙人生的真相。因为他们活在自己的妄心分别计度之中,活在无明大梦里。而世界、众生形成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众生一念无明妄动才有。所以无论他们怎么研究,是上天还是入地,都跳不出无明的范畴。

  佛陀通过三种相续来阐述宇宙人生的来源、相续等根本问题。他虽然建立了一个真心自性的假设本体用来别于一般现实应用的妄心,但却非一般哲学所说的纯粹唯心论。因为这里所说的真心,包括了形而上和万有世间的一切认识论与本体论。可以从人人身心性命上去实验证得,并且还可以拿得出证据,不只是一种思想论辩。可以说三种相续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它对人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各种学说对宇宙人生的认知

  人一出生便与世间结下了不解之缘,但对于自己所依赖得以生存的世界并不是很了解。人类虽然在不断地探索,这只是在表相上做研究、推论、假立。因而对宇宙人生的来源、相续等根本问题产生了不同的见解。有的说“水”是世界的本源、有的说“空气”是世界的本源、有的说“原子”是世界的本源、有的说“上帝”创造了万物,对于这些学说归纳起来大致不出以下两种主张:

  (一)唯物主义者的主张

  唯物主义者把物质性的本原当作万物的本原,在他们看来,一样东西或是“水”、或是“空气”等是万物生成的本原,万物都是由它构成的。如西方早期唯物主义哲学家阿那克西美尼认为“空气”是宇宙生成的本源,他说:“我们的灵魂是气,这气使我们结成整体,整个世界也是一样,由气息和气包围着。”〔1〕并且他认为“空气”在种类上是不定的,但因其所具有的性质而定,一切存在物都由“空气”的浓厚化或稀薄化而产生。当它很稀薄的时候,便形成火;当它浓厚的时候,则形成风;然后形成云;而当它更浓厚的时候便形成水、土、石头。别的东西都是从这些东西产生出来的。可以看出,他是通过“气”所具有的两种对立的势力彼此转化来说明万物的生成。随着时代的发展,诸多派别兴起,出现了自然的唯物论、原子的唯物论、辩证法的唯物论等。虽然唯物主义者的派别很多,但在根本的主张上有共通点,就是外境离心而有,而且是在心之前先有。

  (二)唯心主义者的主张

  唯心主义者认为“心”的作用为万有存在或生起的本因,如泛神的唯心论者、西方中世纪的爱留根纳,把“上帝”当成最高的存在和万物的根本原因。他说:“神就是全体,全体就是神。一切都包括在神之中,神创造一切,又最终回归到神那里去。”〔2〕所以,他认为神是万物的本质,万物必然是神的显现。还有如以法国的笛卡儿为代表的唯心论,他说:“我思故我在”,认为宇宙万有惟是以“心”为本体;以及以贝克莱、休谟等为代表的经验唯心论。他们一方面反对观念的唯心论,但认为唯物论的本体也是不可存在的。真实的东西,只是个别的特殊的杂多的经验。这种经验即为人们的知识及知识内容,除此别无真实的存在,这种经验论亦认为万有是唯心的。比如眼所经验的不过是青、黄、赤、白的显色,或长、短、方、圆的形色,他们认为凡此经验皆不出感觉的“心”。由此看出,唯心主义者的共通点就是心在物先,宇宙万有是以“心”为本体。

  综上所述,无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都是以现实的世界,去追想没有世界以前的情形,或说是“空气”、或说是“原子”、或说是“神”等来解决宇宙人生的问题。现代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进步,常常想打破宇宙人生之谜。但科学、哲学等虽然突飞猛进,可是仍然没有得到这种成功。因为他们只能有经验的、或推论的知识,而没有心灵修养而得的全体的、明确的、亲证的知识。只有有了这种知识,才能洞彻宇宙人生。

  二、 三种相续

  对于宇宙人生的来源、相续等根本问题,佛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楞严法会上就否定了四大及七大产生万物的观点,而确立了如来藏妙真如性周遍于法界的观念。弟子富楼那对此起疑,既然一切根、尘、阴、处、界以及七大等都是如来藏清净本然,为何能生出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呢?佛陀在《楞严经》卷四以“三种相续”解释了这一疑问。

  (一)世界相续

  对于弟子富楼那的提问,佛陀是如何解说的呢?佛陀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富楼那:“你平常不是常听我讲,当你开始觉到自性的妙明时,方知自性原来是本觉不昧,具有灵明的功能吗?当你称觉明时,究竟如何解说?你是以自性本来具足灵明故名为觉?还是本觉自性原来没有灵明,需要加明于觉,才叫明觉呢?”富楼那说:“如果这觉体不再增加灵明可称为觉的话,那么只是虚名为觉而已,就应该没有所明。”佛说:“照你的意思是说若不加明于觉,就没有灵明的觉体,只可单名之为觉。你却不知,一有所加,即不是本有的灵明。就有生灭,早不是本明的真觉了。已将妙明变为无明,真觉变成妄觉了。要知道,本性的真觉原不是所照的境,因本具妙明的功用不落能所。现在无故加明于真觉之上,乃转妙明为能明的无明,以真觉而为所明的妄觉。因妄以真觉的性体,为所见的境相,导致产生能见的妄能。于是在原没有同异之中忽见万象森罗,种种差别显然成异,又于千差万别之中,以类相属而立同,一异一同相互彰显,因此又立无同无异的众生界。这样昏扰动乱,相待为缘,由妄境引发妄心,妄心又分别妄境,辗转劳虑。劳虑既久便自发生染著尘念,以致心水浑浊纠缠不清,越陷越深,由是而引生尘劳烦恼。又因为业力所致,便幻起万象。有相之处,就成山河大地而为世界;静而无相处,就空阔广荡,显然而见顽虚。虚空为妄明中所现的同相,世界即所现的异相,众生业果等有为法,就是妄明中所显现的无同无异之相。那些形貌不相同而体性实无异的众生、业果相续,随于五阴三界中无法出离,故于无为法中便真的变成有为法了。”

  综上可以看出,世界的形成原因是由于众生依真觉妄起无明,由于无明妄力熏变而成地、水、火、风之四大。世界是由于众生业感形成的,但推究其根源也是由无明妄心而起。四大依无明而有,而世界又由四大所成,那么这“四大”究竟是怎样从无明妄心而生起的呢?在《楞严经》卷四云: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3〕

  这段经文是说由于真觉之体,已起妄明,遂将真空变成顽空晦昧之相,于是真觉之光明和虚空之晦昧,互相对待,互相倾夺,不停地动荡而成摇动之风。如此积久而成为风轮,风力极大,有执持的功能,故能执持世界,使能安住。世界诸风不出妄心动荡所感,可见风大之种乃是无明妄心一念动相罢了。就如当年六祖惠能大师见两个和尚争论风动幡动时,六祖大师说:“既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仁者的心在动。”这正说明了风幡之动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个无明妄心动荡不已。结果积而成轮,故有风轮执持世界。虚空形成动摇的现状以后,由坚持妄明欲明白晦昧的空体,遂结暗为色,而成地大坚碍之相。依无明妄觉而立坚硬之相,因妄心坚执而成坚相,再坚执不休就积成金轮,所以大地中心与地壳有金轮性的固体保持国土。又由于坚执妄觉所立金宝既成,再与摇动妄明而生的风力互相摩擦,风性属动,金性属坚,一动一坚相摩相荡而产生火光,所以有火性的光热发生一切变的本能,故知世间诸火亦不离妄心摩荡所成。由于金宝的体是明净的,明能生润(如五金之属遇热而化水),火大之光则常上升,而蒸发金轮,如此蒸润成水,积而成轮,故有水轮含十方界。所以《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云:

  诸佛子!此中有何等世界住?我今当说。诸佛子,此不可说佛刹微尘香水海中,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种安住;一一世界种,复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诸佛子,彼诸世界种,于世界海中,各各依住,各各形状,各各体性,各各方所,各各趣入,各各庄严,各各分齐,各各行列,各各无差别,各各力加持。〔4〕
  由此看出诸世界刹种,皆依香水海住。

  综上可知世界地大依水轮,水轮依金轮,金轮下有火轮,火轮下有风轮,风轮下有空轮,空轮依无明妄心,晦昧所成。无明依本觉,无明是本觉之相,究竟不离本觉之性,足见世界是起于真妄和合之心。此四大即为能成世界,万法之本,无明就是能成四大之本。故推本溯源,一切万法都从本觉真心所生。而此本觉真心非因缘所生,非自然而有,它能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染缘而有山河大地等种种有为法,随净缘可成立四圣道。
  四大之性虽然各有相违,实则相济,如此便成四居。为什么这么说呢?对于这个道理,《楞严经》卷四中讲完四大之后紧接着便讲了四居是如何形成的。佛云:

  火胜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数,遇烧成土,因绞成水。〔5〕
  由于火性光热上升,水性湿润下降,一升一降,交互发生,就造成种种坚硬的物体而成器世界。湿的地方积水而成大海,干的地方变为洲沙土地,就是因为水火交互发生的道理。故在大海中,本来是深水之处,不应有火,因不忘火的气份,所以常有火光发起。而陆地处,本来是坚硬之地,不应有水,亦因不忘水的气份,故江河常有流注。如果水势劣于火势,则水随火的势力结为高山。所以当用力击打山石时,就会迸发出火焰,若山石融化了就成为水。如果土势劣于水,土随水而成润,于是能生出草木。所以树林草木遇烧时,便成灰土;尽力绞时便有水汁。

  由此看出,此四居以四大递相为种,如果水火既满,就成为洲海之种,降水势以从火就结成高山,水火就成山石之种,降土势以从水而滋润草木,水土就成草木之种。以此因缘,使得世界成、住、坏、空,终而复始,相续不断。

  (二)众生相续

  就人类而言,不了解佛法的人对人类的生命问题总是含糊不清,很多人认为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虽然科学家们认为生命是由进化而来,但这也只是推论,并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
  对于生命现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人死后是否断灭的问题,佛陀也在《楞严经》卷四中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佛云:

  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闻觉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媾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薄昙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惟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6〕

  这告诉我们“众生”也是从妄而起,并非他物,全是妄觉妄明的过咎。实际上就是由于众生在觉上加明,这一念无明,将真觉而立为所明的妄觉了。如此妙明转为无明,无明是业相,由业相生出妄能,由无明为转本有智光,而生能见的妄见。此见分欲明业相的本体,业相本体本不可见,而见分定欲见之,遂成结暗为色,因此见分就不能踰越业相的范围了。故以业相为因,转相为缘,所以一切含灵的众生,所听不出声尘,所见不出色尘,随六尘而转。由于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妄尘,而造成种种尘劳烦恼。于是由法生故,种种心生,将原是一个精明之体,而分开见、闻、嗅、尝、觉、知的分别作用。由上根尘既具,便有胎、卵、湿、化四生,业力相同的就互相缠缚。因父母缘和自己业缘相同,就相缠缚而投胎托世,胎生和卵生之类就是因此而有的。若不因父母缘,只因自己的业缘,或者合湿而成形,便是湿生之类;或者离旧赴新即化生。这里以胎生为例:一期生命结束,并不是死后什么都没有,除做极大善事和极大恶事的人不经过中阴身外,大部分的人死后都进入中阴身的状况,寻找下一期的投生因缘。在中阴身期间,神识昏昧,眼前一片黑暗,唯有于父母有缘处见有一点亮光,这是以妄心见妄色,依妄起惑的缘故。其他类的动物,也有卵生(如禽鸟类)、湿生(如微生虫类)、化生(如昆虫类),也都是各自随其业力的感应,互相吸引变化而后产生的。卵生则因乱思不定之情感而有生,湿生则系湿气和暖气而生,化生以厌旧喜新、离此托彼、自有变无、自无化有而生。这情想合离皆因业感多少而受果报,互相变化迁易。情变为想,想变为情,或舍合为离,或易离为化,彼此变易不定没有主宰。只有随业而受报,以此因缘,四生转换,死此生彼,相续不断,没有停息之日。

  由此可见,无论是爱情的生命,或是变化作用的生命,都能互相变易,互相发生关系。所有生命的存在,都是受业力的支配而沉浮在世间,由此因缘,使众生世界相续不断地存在着。

  (三)业果相续

  以上所讲世界相续、众生相续的原因皆是由于众生的无明妄心所使。那么众生的生、老、病、死,以及子子孙孙相续不断又是什么原因呢?佛陀说主要是众生造业受到业果的支配所至。
  业果相续的详细情况,佛陀在《楞严经》卷四中讲:

  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噉,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YIN,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7〕

  从这段经文中,可以看出业果相续的主要原因是众生造YIN、杀、盗三种根本导致的。由于众生的妄想和情爱结在一起,由想爱既深,如胶似漆,便不能摆脱欲爱,使世间父母子孙,递代相生没有间断,故这一类众生以贪欲为其受身的根本。有了贪爱必有生命,既有生命,就必须要滋养它。众生为了滋养自己的生命,自然贪心不止,于是世间一切胎、卵、湿、化等四生之类,都是以强欺弱,弱肉强食,互相吞食,故此类皆以杀贪为其生死不断的根本。众生为了滋养身体,便不择手段,想尽办法杀害生灵,强行夺取众生的生命,便属盗贪。于是众生之间命债偿还不尽,由此,以命债惑业为因,现行为缘。因为这种因缘的作用,经百千劫的时间,怨仇相遇,酬偿不清,所以常在生死苦海中旋转而不能超越。又人们在这个世间上互相贪恋爱慕,故此,虽经百千劫的时间,仍在情爱中缠缚不得解脱。

  总而言之,众生之所以常受缠缚沉沦生死,皆是以杀、盗、YIN三种贪习种子为根本。以这贪习种子为因,现行为缘,所以世界上才有业果相续不得停息。
  由上可以看出,此三种相续皆由众生在本觉上加明,而使妙明变为无明,从无明便生虚妄的了知性,因而发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所以,佛陀在《楞严经》卷四最后结论:“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8〕既然一切皆从妄见来,所以便会很有次序的生灭迁流,世界则有成、住、坏、空,众生则更相变易,业果则彼此还偿,终而复始,没有停息之日。这三种相续互相支持,业果相续支持众生相续,众生相续支持世界相续;世界相续又返回来支持业果相续,彼此循环不息。从中可知,佛陀通过三种相续圆满地解释了宇宙人生的来源、相续等根本问题。在此三种相续中世界相续侧重于解释世间的成因,众生相续、业果相续除了可以解释诸法的成因之外,实际上已经涉及生死轮回的成因问题。

  三、 三种相续对人类的现实意义

  三种相续所阐述的真理,是对宇宙人生本质的揭示,它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落伍,对于人类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我们对三种相续所揭示宇宙人生的成因有了正确的认识后,了知世界、众生等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对自己的真心迷而不觉所至。如此,才会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业果相续中认识到,佛法因果观的核心是业报轮回理论。此理论告诉我们,命运源于自力而非他力,是由自身行为决定的,而不是受神灵之类的外在力量所支配,业力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坚信世界上没有神冥在主宰,没有神冥降灾、降福给我们。人死后也不是如灯灭,而是遵循着因果律在轮转。我们所承受的一切都是由于自己愚痴,看不到万法的真相,起惑造业而感得的。

  由此可知,命运是由自己创造的,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正确地对待人生。当面对不如意的境界时,不再恐慌无助,怨天尤人,而是积极提倡“命自我立”的进取精神,将人生的前途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再向外追求上帝的赐予和依赖外在的环境条件。只有懂得了三种相续所揭示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才会深信因果,积极努力改造自己的身、口、意,使它们不再造作非法的行为。通过对身、口、意的不断完善,我们的人生价值才能得到提高,这样的生命体才能大放光辉。所以说三种相续可以帮助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建立幸福人生的指南针

  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命,最希求的是幸福。如何才能使人生获得幸福呢?古往今来,人类都在为此问题不懈地探索着,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对此问题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只知道一味地追逐财富、地位、名利等等。想在我所的无限扩大中实现自我价值,以为拥有了这一切就能获得幸福。所以,在物质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依然烦恼重重并不快乐。通过对三种相续的了解,使我们知道了人们不能获得幸福的真正原因,是人类被无明蒙蔽的结果,由于无明才使人类缺乏了透视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因为,人类无法对世界形成正确的认识,才产生出许多错误的观念,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故在此种错误观念的支配下,人类想获得真正幸福的人生是不可能的。

  由于种种欲望的驱使,人们盲目地追求幸福,对于不信因果的无神论者来说,往往会带着侥幸心理从事不法之事,一旦果报来临,便会痛苦不堪。而对于享乐主义者来说,则以为人生应该及时行乐,他们不明白人的福报要靠不断地积累,只顾一味地享乐,待福报享尽时,未来的生命就会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又由于人类的无知,才有了迷信的产生。面对浩瀚的宇宙,在神奇的大自然面前,有的人将自己全部的幸福都寄托于对神灵的祈求和祭拜。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已在一定程度上对世界做出了解释,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猜测和臆想之上,但万物有灵的影响至今不衰。尽管人们对幸福拼命地追求着,幸福却依然遥不可及,非但不曾得到,反而招致无尽的痛苦。正如《阿毗达摩俱舍论·分别界品》所说:“趣求诸欲人,常起于希望,所欲若不遂,恼坏如箭中。”〔9〕这首偈颂告诉我们,沉溺于欲望的人总在不断向外希求,一旦所求不能如愿,就会沮丧失落,有如被箭射中那样痛苦难奈。从而看出,被欲望驱使的人对世间的一切都想占为己有,想使与我有关的一切都从属于我。却不知我所涉及的愈多,自我所受的牵制就愈甚,这样怎么会快乐幸福呢?所以,人类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从心上下手。

  《楞严经》中的三种相续为我们找到了建立幸福人生的方向,可以说它是人类建立幸福人生的指南针。如果我们对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有了正确的认知,知道了其中阐述的种种道理,便会扭转以前心中的种种邪见,深信因果,这样在行为上才不会妄造杀、盗、YIN等恶业。如此,才可摆脱各种造成人生不幸的因缘,使我们从痛苦、不幸中得到解脱,而获得真正幸福的人生。所以,三种相续对建立幸福的人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对维护社会安定、世界和平

  起到积极的现实意义翻开人类历史,几乎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互相吞并,最后由秦始皇统一中国才暂告结束。但不久战火再起,又发生楚汉战争,经过汉朝的短暂和平,中国再次进入长期分裂的三国鼎立时期。然后是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伴随着战争,民不聊生。近代以来,中国又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侵华战争等巨大灾难。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其他国家也经历了同样不堪回首的惨痛历史。直到今天世界由民族、宗教、领土、资源、利益冲突等因素引发的局部战争仍此起彼伏,某些地区的人民正在遭受着战争的苦难。与此同时,不仅上述传统安全问题没有解决,更有甚者,近年来恐怖主义等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又日趋严峻。如果21世纪再重演世界大战,人类可能会同归于尽。正如《地藏经》所说:“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10〕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贪、瞋、痴等烦恼的支配下,造了无量无边的业。

  人类社会为什么会不得安宁?世界为什么不能和平共处?佛在《楞严经》中通过三种相续把问题的根源讲出来了,不在别处,正是在于人心,在于人内心有贪、瞋、痴等烦恼。只要这些烦恼不曾解决,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安定,世界也不可能和平。所以,世界要想实现和平,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才能彻底扭转贪、瞋、痴等烦恼,世界和平才有保障。《楞严经》中的三种相续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它使我们对世界、人生有了正确的认识;使我们了知到贪、瞋、痴三毒的过患。如此,我们便可将平常惯有的思想改变,从而导致行为上的改变,这样世界上所有互相残杀的现象便会停止,各国之间也就不用再搞军备竞赛,来防御他国的侵略,整个世界就会呈现出一片祥和之气。

  因此,要想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必须从改造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开始,只有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世界的和平才有保障。心灵是主导人类行为的关键力量,心净则国土净,心染则国土染。如果我们希望拥有清净安定的世界,就要净化我们的心灵。只有将心中的贪、瞋、痴转化为戒、定、慧,这样人类社会才会安定,世界才能真正地实现和平。由此看出,三种相续对维护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起着积极作用。

  (四)生命的回归

  在这世间,虽然有的人拥有大量的财富和极高的权位,在他人面前也尽显风光,然而其内心深处仍然对生死疑惑迷茫。人们可能在享受物欲和感官愉悦的时候,将这个问题掩盖,然而这个困惑却始终埋藏在心里,挥之不去。因为生命中最本质的问题,并不会因人的高低贵贱而改变。

  物质文明的繁华仅仅是表相的热闹而已,人的内心世界中依然空落无依。众生无始以来都在漫无边际的轮回路上漂泊,有谁真正知道何处才是自己真正的家乡?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如星辰的世间智者,他们是各种世间学问的行家高手,通过他们的智慧打造了如今这个繁华的物质世界,那么他们有没有办法断除轮回呢?实际上,面对死亡时,他们承受的痛苦和一般人没有两样。这个世界也流行着无数认为可以救度人们的思想和学说,但终究只是分别念制造的戏论。一个自己还在生死海中沉溺的人,怎么可能救度我们?如果不是佛陀在《楞严经》中通过三种相续为我们讲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讲出了众生的生死根源,实乃我人一念无明妄动而已,我们便将永远生活在无明构造的世界中,不会知道远离恶行、摆脱恶趣,也不会懂得宇宙人生的法则普遍存在于每个众生心中。是佛陀让我们了解到众生生命中的本来面目,通过三种相续为人类找到了生命回归的方向。正如《宗镜录》卷二十九云:“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了。”〔11〕世间的一切文化、科学、经济、政治无一不在寻求解决人生的问题,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着手解决,只有伟大的佛陀为我们讲出了生命回归的方法。那就是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境界时,不要起攀取之心,而是如实地了知一切皆是我心中所现物,这样才会远离贪、瞋、痴等烦恼的系缚,不被外物所转。渐渐用此方法观察事物,才有可能开发出自己本来具足的智慧,转无明为妙明,回归到生命的本来。所以,三种相续对有情生命的回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此五浊恶世,它是警世的钟声,唤醒迷梦中的人类。

  结 语

  通过对三种相续的浅析,使我们了知宇宙一切万事万物的生起,是没有第一因、或主宰、创造者的。片面的学说决不能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不应从平常感觉到的知识中找答案。否则便成盲人摸象,错误地把象的部分肢体当成全象,让明眼人见了便知此等人实乃愚痴。

  我等众生,从无始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随业漂流。但此迷惑不从外来,而是自心变现的,它的体性虚妄不实。所以,人类的病源是无始以来伴随着生命中的无明,人类若想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有正确的认知,不再枉受轮回之苦,就应该如佛所教,把解决问题的根源回归到自心上来,而不是从心外诸法上去证验。必须了解生命内在的因素,知道哪些力量会伤害我们,又有哪些力量会使我们获得自在。否则即使社会给我们再多的自由,我们仍会受到内心的束缚。由于自身的无知和种种烦恼,决定了我们无法自由。只有从根本上断除烦恼的根源,才不会无助地沉溺在痛苦中。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用佛法的智慧来改造自己,从思想上摆脱贪、瞋、痴等烦恼;从行为上不再造杀、盗、YIN等诸业。把生命中不健康的因素彻底洗涤。这样我们才能积极坦然地面对人生,否则,只能在世间随波逐流。

  总之,世间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前因后果,都有其发展规律。明白了因果法则,就要以此为生活指南和行为标准,要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才是对现在的生命、也是对未来生命负责的态度。当我们远离无明的困扰时,才能做生命真正的主人,才会散发出无尽的智慧之光,照亮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主要参考书目:
  1.冒从虎、王勤田、张庆荣主编:《欧洲哲学通史》卷上,南开大学出版社。
  2.赖永海、杨维中注释:《新译楞严经》,三民书局印行。
  3.《太虚大师选集》(中),正文出版社印行。
  4.《太虚大师全书》第22卷、第23卷,宗教文化出版社。
  5.济群法师著:《幸福人生的原理》,民族出版社。
  6.方立天著:《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南怀瑾著:《楞严大义今释》,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印行。
  8.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福建莆田广化寺印。
  9.圆瑛法师著:《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上海影印厂印刷。
  〔1〕冒从虎、王勤田、张庆荣主编:《欧洲哲学通史》卷上,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版,第34页。
  〔2〕冒从虎、王勤田、张庆荣主编:《欧洲哲学通史》卷上,第219页。
  〔3〕《大正藏》第19册,第120页。
  〔4〕《大正藏》第10册,第41页。
  〔5〕同上。
  〔6〕《大正藏》第19册,第120页。
  〔7〕同上。
  〔8〕同上。
  〔9〕《大正藏》第29册,第3页。
  〔10〕《大正藏》第13册,第780页。
  〔11〕《大正藏》第48册,第586页。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