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经常遇到有的学佛人,一张口就说一切随缘。话没错,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之下随缘?什么情况之下不能随缘?有人贪瞋痴很重的,这是不是也能随缘?
答:不错,你提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方便就是随缘;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都是随缘。随缘要有智慧,不能够随感情,随感情就背道而驰了。所以佛家又有一句话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如果慈悲方便是随着自己烦恼习气,决定堕落,那是错误的;佛家讲的慈悲随缘是智慧的。
所以前几天我跟吉林同学们讲「怎样念佛」。佛法的根本是用心,用什么样的心行慈悲,用什么样的心随缘,这个很重要。诸佛菩萨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去随缘,这是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的,决定不是感情,不是烦恼。你能够辨别清楚,你就晓得什么情况之下可以随缘,什么情况之下不能随缘。
普贤十愿教给我们「礼敬」随缘,「布施、供养」随缘,但是「赞叹」就不随缘了。这个人的德行是善的,我们赞叹他;不善的,不赞叹。虽不赞叹,但是礼敬。供养里面,生活必需的,他没得吃,没得穿,我们供养衣食,这是随缘,决定没有分别执着。如果供养的是钱财,那要看看他用在什么地方,他做好事,可以供养;他做坏事,不能供养。他拿这个钱去吃喝嫖赌,你去供养他,那是帮他造罪业。学佛要有智慧,不可以感情用事,这一点我们特别要注意到。处逆境 无瞋恚;处顺境,无贪痴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业障尽消;处顺境,随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
何谓「随缘」?何谓「攀缘」?讲到绝对的标准,就是随顺性德是随缘,随顺烦恼习气是攀缘。说明白些,标准降低一点,就是随顺经典的道理、教训,依教奉行,是随缘;随顺自己的习气、想法、看法,是攀缘。随缘与攀缘关键在用心之不同,随缘用真心,攀缘用妄心。此理很深,境界很广,务必要细心思惟、观察。
因此,我们想要成就,不能不着重德行上的修养。但有些人能做到,有些人想做而做不到,其原因很简单,能做得到的人「无我」。《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名菩萨。」菩萨能做到,我们凡夫何以做不到?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学佛的人多,成佛的人少,原因就在此地。这一关是凡圣的分界线,这一关突破了,就超凡入圣;无法突破,就永远做凡夫,永远在六道轮回。我们起心动念没有把「我」忘记,总是想我的利益、我的好处,一切都是「我的」。佛菩萨没有「我」,没有「我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
懂得此理,在世间要修好因。好因是智慧、德能、相好,这是性德的自然流露。怎麽修法?两个字:净、善。心要清净,净生慧;善生福。智慧是清净心生的;相好是善行生的;德能是净、善合起来生的。我们就是修心纯净,没有一丝毫的染污;行为纯善,没有一丝毫的恶行,其果报就是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这三种圆满,果报在佛如来的报土,这是「成佛之道」。
所以,快乐自在不是有地位、有权势,而是心地清净、行为善良,这个人就自在快乐。生活在世间样样随缘,「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真正入此境界,果报殊胜!
古人常说:「处事难,处人更难」,人与人相处要有高度的智慧,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人事环境虽然复杂,总不外善与恶,就是顺境与逆境。处逆境时,样样不称心不如意,周边所遇到的都是恶人,我们应该如何相处?舜王是最好的例子,舜的父亲、继母与继母生的儿子,都与他做对头,但他能尽孝,没有看到父亲、继母、与弟弟的不是处,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天天反省改过。这正是六祖大师所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没见到别人过,只见自己过,所以经过三、四年,感化了全家人。
在佛法讲,舜的父亲、继母与弟弟都是过去生中的冤亲债主,他能化怨为亲、化敌为友,了不起!如果起怨恨心、报复心,就造成仇恨,愈结愈深,生生世世冤冤相报,将来苦不堪言!我们处逆境,遇到恶缘,要学舜王,养自己的大德大智、大德大行。
《金刚经》上,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逆境、恶缘。忍辱仙人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修菩萨道时,遇到歌利王,被凌迟处死。但他没有丝毫瞋恚的念头,忍辱波罗蜜圆满了;不起丝毫报复的念头,持戒波罗蜜圆满了。菩萨还生感恩心,并发愿:「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歌利王的后身就是憍陈如尊者,当释迦牟尼佛成佛时,他是第一个证阿罗汉果的。这就是化怨为亲、化敌为友,决不可对立、报复,不可生瞋恚心,这是真正解决问题。
处顺境时,一切称心如意,没有贪念,因为起一念贪心,立刻堕落了,这比处逆境还要严峻。一般人晓得逆境、恶缘容易堕落,不知道顺境、善缘更容易堕落。
善财童子就是处顺境、善缘,但他不贪图富贵,能舍弃、放下。释迦牟尼佛生长在皇宫,他的环境是顺境、善缘,名闻利养样样具足,如果他贪图富贵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处逆境顺境、善缘恶缘,要真正把「贪、瞋、痴、慢」连根拔除。
我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业障尽消」,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的,都是善知识、佛菩萨,他帮助我消业障,我感激他,没有丝毫怨恨心、报复心。下联是「处顺境,随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不论处什麽环境,永远保持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能保持住,心在道上,道就是「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大道、性德,这是自己的真心本性。一切时一切处,不失真心,不失本性,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之中,一切随缘不攀缘。
(节录自老法师《华严经》12-17-0902)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