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大乘无量寿经(第16-20集1998-2006年)——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大乘无量寿经(第16-20集1998-2006年)  

  大乘无量寿经  (第十六集)  1998/6/2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16

  请翻开经本第四面,经文第四行: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这是菩萨成佛示现八相成道的第五相。『魔』是折磨,这个字古时候的经典,如果我们看到古老唐朝以前手写的经卷,「魔」字还是用折磨的「磨」,下面是个石头的石字。把这个石改成一个鬼,相传是梁武帝造的,梁武帝说折磨太可怕,所以把石字换成一个鬼字。佛法里面讲魔都是说烦恼,《八大人觉经》佛给我们讲四种魔。四种魔,第一种叫「五阴魔」。五阴就是我们这个身体,佛说得没错,你有这个身体,你就要遭受许许多多的折磨。有身体当然还有心理,身、心两个部分,佛给我们说,身有苦、乐,心有忧、喜。大家都知道身苦是折磨,心里面的忧虑也是折磨,而不知道这身之乐、心里之喜也是折磨。为什么?心里正常的享受是清净的、是平静的,喜怒哀乐都让你心得不到平静,心里面起了波浪,这就是折磨。

  五阴魔:色、受、想、行、识,我们任何一个众生都没有办法避免,我们受的是五阴身。所以高级的凡夫他们聪明,像中国老子曾经说过,「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他说:我有很大的忧患,是什么?因为我有一个身体。这就是很聪明的人。於是第一等聪明人他不想要身体,能不能做得到?能,在佛法里面修学有相当功夫的人。佛经讲六道三界: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欲界、色界都有身;换句话说,苦总是免不了的。无色界的天人没有身,他们知道身是苦本、身是累赘、身是大患,所以他不要身。无色界四层天天人没有身相,我们称他作「灵界」,这是凡夫里面最高级的。他算不算觉悟?算,不能说他不觉悟;但是诸位要晓得,他不是正觉。我们佛法里面觉悟是正觉,正字招牌,这是佛家独有的。世间人虽觉,他不正,我们从四空天人就很明显的能够看得出来。

  不要这个身能解决问题吗?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纵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还是有限,有期限的;八万大劫到了,他就要往下堕落。谚语里面常说,「爬得高,摔得重」,他一堕落都堕落在地狱,而且绝大多数堕落在无间地狱。这里面是有原因的,不是无故的。他们这些人都是修道的人,不修道的人到不了这么高的境界,修到这个境界,以为自己成佛、以为自己证得大涅盘;涅盘是不生不灭,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们把四禅天、无想天、四空天当作涅盘,这是错会、误认了。过失是他自己,绝不是佛菩萨,佛菩萨在经典里面讲得很详细、很明白,我们不能错会意思。

  五阴的折磨是我们每一个人不能避免的,纵然是诸佛菩萨应化在六道,诸佛菩萨应化而来,所现的身相也是五阴身,这种示现就是《华严》所讲的代众生苦。我们要问:示现的这些佛菩萨受不受?在形象上讲他也要受,可是实际上他没有受。这是诸佛菩萨应化在我们世间,跟我们人不相同的所在。我们在形象上看,他的衣、食、住、行生活跟我们没有两样,我们凡夫也受苦受乐,他也有受苦受乐,表演在外面,而实际上他们的心永远是清净的,决定没有受。没有受,要做出受的样子来给我们凡夫看,让我们凡夫看到他们的形象有所觉悟。他的目的是来度化众生,是来示现,不是真正的受报,这个我们要晓得。

  除了五阴魔之外,佛给我们说「烦恼是魔」。烦恼太多,无量无边,烦恼折磨我们。烦恼里面就包括七情五欲,范围很广。第三类是「死魔」。死魔是讲生死是折磨,这也是没出六道的众生没有法子避免的。有生一定有死,死了以后他又去投生,绝对不是说死了就了了。如果死了就完了,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学习,我们为什么辛苦来修行?用不著了。实实在在的状况给诸位说,决定不能死,死了就不得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诸位细细去念念《地藏经》,我们最近也在讲《地藏经》,你才晓得这个死是太可怕;死这一桩事情并不可怕,死了以后麻烦可大,随业受报。我们想想: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过去生生世世造的是什么业?造善业一定有三善道的果报,造恶业一定有三恶道的果报。三恶道太可怕,堕落很容易,出来是非常非常之难。

  佛在此地教给我们一个基本的概念、基本的修学方法,「五戒十善」,这是基本法,《观经》三福列在前面两条。十善:身三、口四、意三。身是不杀生、不偷盗,在家的同修不邪YIN;口四业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三业是不贪、不瞋、不痴。我们想想我们在一生当中,这十条做到多少?这是佛法给我们讲的基本法。这十条都做到,五戒当然就包括在其中,你才能再得人身;人死了以后再得人身,难!你要把这十条做到,要做到什么标准?要是以打分数来讲,应该要打八十分,才有把握来生再得人身。你说我做到一半,一半靠不住,没把握;至少也可以打个七十分以上,才能够再得人身。如果是百分之百的做到,可以打个满分,那就恭喜你,你果报不在人间,你在天上享福,比人间的福报大的多。这是佛给我们讲的基本法则,决定不可以疏忽。十善业的反面就是十恶。十恶就是「身」造杀、盗、YIN,「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贪、瞋、痴,麻烦就大了。造这种十恶业,轻的饿鬼、畜生两道,重的堕在地狱。我们不要去管别人,要好好的去反省反省,检点检点我们自己,每一天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这其中我们到底是做十善多,还是造十恶业多?到底是善业力量强,还是恶业力量强?修行人要时时反省、时时检点。

  人身难得而易失,人身很容易失掉,失掉之后我们怎么办?这不能不考虑到。所以佛在经典里面一再的劝勉我们,要趁现在身体健康,一切条件都具足,要认真努力的来修学。这是死魔,麻烦大了!我们这一生修行修得再好、修得再有功夫,死了之后,来生算不错,有功夫来生再得人身。这一得人身一投胎,前世所修的功夫统统都丢掉,忘得干干净净,这一生要从头来起,这就叫折磨。不能够生生世世接著干,一中断至少要断个二十年,这一个隔阴之迷,忘得干干净净。所以世间修行难,佛为什么说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劫,道理就在此地。如果我们的修学,果然能够保持著不中断、不退转,凡夫成佛哪要那么长的时间?不需要,就是在六道里面退转的时间太长。如果一堕到恶道,地狱道那个寿命之长,经上都讲无数劫,这么长的时间当中闻不到佛法。天上欲界天还算好一点,色界以上也不容易,福报太大了,享福把修行这桩事情忽略了,「富贵学道难」,使我们联想真的是生死事大,死魔很麻烦。如果我们在这一生要不想死的话,《无量寿经》就是教给我们无量寿,你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学,你这一生决定不死。

  这个法门我们在讲席里面讲了很多次,我说的都是真话不是假话,时时刻刻劝勉大家。这个法门不老、不病、不死,可惜信的人太少,真是诸佛所谓难信之法,真难信!也许有人要问:你说不死,我们看念佛的人死的也不少,怎么不死?其实念佛人没死,他到极乐世界去了。他把这个身体丢掉,不要这个身体,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临命终时佛来接引,没有痛苦,欢欢喜喜跟著佛走了。这个身舍掉之后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身跟阿弥陀佛身一样,紫磨真金色身。佛在这个经上跟我们说,「具足三十二相」,这是随顺我们凡夫说的,实际上不是的,实际上「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到西方极乐世界永远不会老、永远不会生病,一切的需求随心所愿,真正是心想事成,你说这个地方多么好!我们世间大富大贵人家,比起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比不上。别说我们人间富贵人比不上,这经上给我们说即使天上,我们中国人讲玉皇大帝,那个还不算什么,才是欲界二层天,忉利天主;大梵天王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人的福报。所以诸位要真正享大福报,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

  尤其在我们现代这个时代灾难频繁,中年以上的人,要常常想著哪里是我们的归宿?老了以后怎么办?到哪里去?我们此地李居士发起要建弥陀村。这个弥陀村,他今天把会议记录给我看,居士林大会通过,这是我们现在的归宿。一个聪明人,一个觉悟的人,到哪里去最好?弥陀村。弥陀村将来必定是见阿弥陀佛,决定是往生净土,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空过。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缘,我们在这一生总算是等到,不仅是一生的大事,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我们想的这一桩大事。所以死是个折磨。

  最后一种是「天魔」。佛经里面给我们讲,天魔是魔王波旬。这四种的魔障,前面三种都是我们自身具备的,五阴是自身的,烦恼也是自身的,生死还是自身的,只有一种是外面的。外面这个魔到底是什么?我们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大家就好懂,现在外面这个花花世界,一切的人事物,你所见的、你所听的、你所接触的,它都在诱惑你,那就是魔,让你的身心永远得不到安宁。由此可知,魔就是内有烦恼、外有诱惑,你怎么能受得了?这是魔的意思,简单跟诸位介绍到此地。

  下面说『怨』,冤家对头。冤家里面有两种,一种叫欢喜冤家,那也是麻烦事情。不要说天天惹你生烦恼的是冤家,天天逗你欢喜的也是冤家,总是叫你这个心放不下,你的心里有牵挂。好像是前两年,我在台湾过年期间,有一个老居士来给我拜年,他告诉我:「法师,我这些年来念佛,算是念得不错,我什么都能放下,我就是孙子放不下,怎么办?」那个孙子就是他的冤家,他放不下。一桩事情放不下都不能往生,阿弥陀佛来迎接你的时候,你说:我这个还没放下,那个不能放下;阿弥陀佛不等你,他就走了。因此冤家,佛在此地告诉我们,要用定、要用慧,定慧有力就能够「降伏魔怨」,你就有能力对付这些魔怨。

  人有定有慧,给诸位说,五阴魔也能降伏。五阴的降伏是哪几种?第一个身体健康不生病。生病是四大不调,说老实话,你要是有生病的话,你没功夫;真有功夫的人生病,那是示现。维摩居士示现装病,他装病是度众生的手段,他不是真生病,装病。你生病究竟是装病、还是真的病?你自己应该清楚。所以身体一定健康,这就是降伏五阴魔。第二个容貌不容易衰老;因为这也是属於五阴魔,你有定有慧,心地清净。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讲求养生,要吃什么健康食品、要做什么生理治疗,运动怎么保养身体,我看都没有什么效果。佛法里面讲养生之道,说什么?修定。修定是不是每天要去盘腿打坐面壁?确实有一些人讲到修定,每一天一定要去打坐,坐几个钟点。不过那些修定的人,我也见过,相貌一年不如一年,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那是什么?每一天虽然坐几个小时,心里面还是胡思乱想,哪里叫定?诸位要知道,定是心里面离妄想、分别、执著叫做定,不一定要盘腿面壁。

  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是了不起的人,《坛经》上好像没有记载,他一天坐几个钟点,没这个文字,而记载他每天工作量很多。他在黄梅,在碓房里面劈柴火、舂米,他做这些粗重的工作。他要去盘腿面壁,这个道场没饭吃了,他舂米。道场那么多人要吃饭,你就晓得他的工作量之多,他哪有时间去打坐?我们要问,他真的有没有坐禅?有,工作就是坐禅。他告诉我们禅坐的意思,「坐」是取不动的意思。不是真的叫你一天到晚坐在那里,你坐在那里谁伺候你,你多大的福报?佛教人福慧双修,你坐在那里享福,怎么行?你要懂得修福。坐是取不动,不是身不动是心不动,这个叫坐。「禅」是不著相。不著相是禅,不动心是坐。身可以动,身一天到晚工作,忙得不亦乐乎,心里头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这个本事高。心地永远清净,无论做什么工作,再苦的工作、再笨重的工作,他做起来都轻松、都愉快。为什么?他不著相。

  我们凡夫做这些粗重的工作感到很累,什么原因?著相。你有分别、执著,你就感到很苦,这个工作很苦;如果不著相,你就没有感触。不但连工作的相不著,连身的相都不著,《金刚经》上讲得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工作是在众生相里面,寿者相是时间,工作的时间再长,他也不会感觉到疲倦。我们今天稍稍一点点动了,累著了,就感觉到很累、很疲倦,著了四相。所以要有定、要有慧,慧是了解诸法空相;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一切法相是幻有、妙有,体是真空,这是智慧。了解事实真相之后,他当然就不执著,妄想、分别、执著这才能真正断掉。所以慧帮助定,定帮助慧,定与慧是相辅相成,有能力降伏魔怨。

  魔怨里面最麻烦的是人事,自古以来常言说得好,「做事难,做人更难」。尤其是现代人,人心莫测,念头千变万化,正是《地藏经》上讲「性识不定」,世间人人心不定,无可捉摸,应付人没有智慧不行。人里面凡是与我们接触的人,佛在经上讲总不外乎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我们一生当中接触到的,认识的一切人,都是这四种关系。我们在马路上走路的时候,路上遇到人,很和蔼的跟你打个招呼、点点头,可能一生就遇到一次,走过去之后,一生再也不相逢。能给你点点头、打个招呼,是过去生中的善缘,这是缘最薄的,一生当中只有一次,好缘!也碰到有一些人素来不相识,见到你看你很不顺眼,瞪你一眼睛,那也是缘。可能一生当中也就见一次面,这是不善缘之薄者,这个缘薄。如果缘要结得厚、结得深,麻烦就大了,常常不离开,常常有麻烦,我们要如何相处?实在是很难。

  学佛的人有原则,遵守佛的教诲,佛给我们讲「三福、六和、六度」,这是给我们讲处事待人的总原则、总纲领。这些原理原则都离不开定慧,不是定门所摄,就是慧门包含著。定慧等学,在哪里学?在日常生活当中学,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修定、修慧。所以菩萨的功夫从来没有间断过的,这常说「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从来没有间断过。功夫真正用得得力,在起心动念之处。如来定慧圆满,所以一切的冤亲债主,佛都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修行证果,这就是佛给我们做的好样子。我们无论对亲近的人、对我们自己,自己也有一些冤家债主,要跟佛一样以定慧力去度他们,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脱离轮回、脱离生死,在这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这要靠自己的定慧。

  有些同修说,我们自己学佛,家里人很难度。家里人为什么难度?因为你没有定、没有慧。度家里的人真的是不容易,为什么?你要有真的修行,你才能度得了你的家人,给你家人做一个最好的榜样,让你家里人很明显的觉察到,你学佛以前跟学佛以后确实不一样。学佛之前,有很多毛病习气令人厌恶,学佛之后这些毛病习气都没有、都改过来,你的言行举止令人欢喜、令人尊敬,你的家人才能得度,这个道理要懂。家人是天天住在一起,小毛病他天天看在眼里,你修行功夫差一点,他瞧不起你。为什么外面亲戚朋友好度?你的小毛病外头人没看到,看到你接触他的时候很规矩、很像样子,背后没看到。你在家里面,你背后家人清清楚楚,了如指掌。而度众生,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要先度家人。先度家人,这个意思是叫我们真正做到表里一如,人前人后没有两样,教我们做慎独的功夫,独自一个人也很谨慎、也很恭敬,不敢放逸、不敢随便。果然能这样做,家里人怎么会不能度?就不难度。

  冤亲债主最难相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些冤家债主多生多世结的冤,只可以把冤结化解,冤不能再结,「冤家宜解不宜结」。要解冤结要有很大的耐性,高度的智慧,处处忍让就能够化解。决定不能有怨恨之心,决定不可以有报复之心,如果存这个心,这个冤家结起来没完没了。这一世他报复我,来世我再报复他,愈演愈残酷,每一次的报复必定超过上一次。诸位如果看《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文昌帝君自己说明,他过去一十七世为士大夫,他所造的冤业,生生世世报偿不已,非常的痛苦残酷。后来幸亏遇到佛法,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才忍受冤家的陷害,不起报复心、不起怨恨心,这个怨就解,帐就结了。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一定要明了。我们对别人有恩,不要求人家报答;我们对人要有怨,赶紧要化解,这一生当中绝不跟任何人结冤仇,这是个基本的原则。再看底下这一段,第六相「成道」:

  【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这就是菩萨示现成佛的样子。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就是这样的经历,从兜率天下降出生在皇宫,以后舍弃富贵出家修道,到处参学,寻师访道,六年苦行。然后在菩提树下示现降魔,最后魔不能干扰,威胁利诱都不动心,这是真正经得起考验。「外不著相,内不动心」,看到世出世间一切法,如幻如画、如梦如影,所以能够如如不动。『得微妙法』,他在菩提树下示现成佛,他得的是什么微妙法?我想我们大家都很想知道,他是得什么微妙法而成佛的?这一桩事情,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讲得好,释迦牟尼佛怎么成佛的?念阿弥陀佛成佛的。微妙法就是念阿弥陀佛,念佛的法门,这个话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没讲过,蕅益大师说破了。其实佛在经典上,古来祖师大德也曾经说过,说得非常含蓄不这么明显,我们听了、看了,往往粗心大意就疏忽过去,蕅益大师说得白,为我们说破。有些同修看了《要解》蕅益大师这个话来问我,蕅益大师说释迦牟尼佛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他说这个话根据在哪里?他依什么说的?他的根据就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我们天天念《弥陀经》,一生当中不晓得念了多少遍,没发现,不知道是哪一句?他老人家这么一点醒,我们再回头看看,果然不错,念佛成佛。

  我过去给同修们介绍,净业三福末后这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我那一句也搞了好几年搞不通,「深信因果」我不懂?到后来才恍然大悟,「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一定的道理。这个微妙法,我们特别要留意、要讲求,我们在《地藏经》上读到大长者、婆罗门女、光目女,每一位都是采取念佛法门。特别是婆罗门女跟光目女,都是知道自己的母亲生前造作极重的罪业,这个罪业一定是在地狱。两个人都是孝女,如何来超度自己的母亲?求佛加持,佛教给他们的方法都是念佛。所以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佛不欺骗人,佛有没有能力到地狱里面去救你的父母?没有,佛没有能力。佛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他,佛把方法教给你,你依照这个方法去做,果然就有效。

  我们今天明白这个道理,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我们讲到尽虚空、遍法界,不是我们这一个世界;尽虚空、遍法界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基本的原理给我们说出来。大乘经上又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真正的原理原则,我们心里面想什么就会现什么样的境界。由此可知,我们心里面想佛,佛就现前,《楞严经》上说得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是念佛成佛的原理。我们想菩萨、念菩萨就证菩萨的果位,我们想阿罗汉、念阿罗汉,你将来就证阿罗汉果。这个方法比大小乘里面讲的任何方法都快速。经上讲的方法可多了,修起来太麻烦,这个方法是直截了当。

  人死了,经上讲六道轮回,死了之后有六个地方可以去。为什么大家都讲,「人死了都作鬼」,说得那么肯定。细细想想:人说人死了作鬼,也不无道理。为什么?他天天在想鬼,人死了就作鬼,当然他死了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一定到鬼道去。没死的时候天天想鬼,想什么就变什么,何况这个人想鬼是一桩事情,还做的鬼事、造鬼业,跟鬼这个缘结得好深。鬼的事是什么?贪。佛给我们讲十法界的因行业因,饿鬼道是贪心,地狱道是瞋恚,畜生道是愚痴。人一天到晚是贪财、贪名、贪色,样样都贪,连学佛了还贪佛法,你说糟糕不糟糕!贪心就造鬼业,造的鬼业又常常想著人死了作鬼,恋鬼,所以大多数人死都到鬼道里头去,也很有道理。我们明白这些原理原则,然后就想到我为什么不造佛的业?为什么不念佛?十法界实在讲由我们自己选择,选择权是我们自己,任何人不能给我们做主宰,这是佛在经上讲得太多太多。纵然堕饿鬼、堕畜生、堕地狱,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绝不是天神、鬼神在那个地方支配我们,不是的,完全是自作自受,过失都在自己。所以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为什么不在十法界里面争取最上?

  佛的心是什么?佛心是平等心。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常用平等心来看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就是不平等,相就是不一样。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好,教我们看他的性,不要著他的相。有情众生有佛性,无情的众生有法性,性是平等的,所以教我们在性上下功夫,不要去著相,凡是见色闻声都能够会归自性,你的平等心就能够现前。一切菩萨无论修学什么法门,法门只是修行的方法不相同、手段不相同,原理原则决定没有两样,都是讲善观察。善就是从相上去见性,性是空寂,相是虚妄,相有千差万别,性是一个,没有两样,都是空寂的;空是真空,不是顽空;寂是灵寂,不是冥顽不灵。我们如果不会用心,用《金刚经》的方法也好,千差万别的现象,无论是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我们今天讲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心里面分别执著,烦恼习气现行,这时候怎么办?佛在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相同的。凡所有相,好相也好,不好的相也好,怎么样差别统统是归一个虚妄。又给我们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在这里劝我们,「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应该要这样的看法;这样的看法就是法身大士他们修行的方法。

  不著相,这个相是平等的,我们修平等业,平等业是修佛的业,然后念佛怎么不往生?怎么不成佛?所以决定不要著相。这个相我喜欢,那个相我讨厌,你造的是轮回业,决定还要搞三途苦报,麻烦可大了。要知道好相,善心所变现出来的;不好的相,恶心所变现出来的;能变的是不定的性识,所变的是千差万别的幻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然后佛在经上讲的这些方法,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用得上,用到功夫得力,多么欢喜!法喜充满。我们学佛就要在这些地方学习,在这些地方用真功夫。

  肯定念佛是所有一切法门里面第一法门,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断烦恼、证菩提、成佛道,都是念阿弥陀佛而成就的。所以世尊在本经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他是一切诸佛如来的代表,他这样赞叹,所有一切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都是这样赞叹的。我们的缘无比的殊胜,一学佛就遇到佛中之王,就遇到佛门最殊胜的第一经,你说这个缘多希有!这大家有福,正是《弥陀经》上所说,无量劫来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时候统统成熟,这三个条件都具足,难得!非常非常希有难逢。今天遇到了,决定要抓住这个机缘,决定不能错过。释迦牟尼佛「得微妙法,成最正觉」,我们今天也得微妙法,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成最正觉?如果要想成最正觉,没有别的,依教奉行。佛在这一部经里面教给我们,教我们要做的,我们一定认真努力去做;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犯规矩,往生西方净土,人人有分,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特别是我们这个道场,我们四众同修都是弥陀弟子,套一句基督教的话,「无上的荣耀」。他们上帝是荣耀,弥陀弟子第一荣耀,上帝见了你都给你顶礼、称赞,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弥陀弟子还得了,今天我们在此地做的是弥陀的事业,弥陀的事业就是广度一切众生,接引一切众生往生不退成佛。

  今天新加坡这个道场是世界第一个道场,我们说第一个,希望还有第二、第三,还有很多,但是现在世界只有一个。每一天讲经,一年三百六十天不中断,天天讲经;四楼念佛堂天天念佛。这个弥陀村建好了,人多了,我们分班念佛,一定做到二十四小时不中断。过去谛闲老法师教给他徒弟,锅漏匠的徒弟,人家念了三年佛,站著往生。死了以后还站了三天,等他师父来替他办后事,不能说没有本事。哪一个人死了以后能站三天?谛老教给他的方法非常简单,教他不要怀疑、不要夹杂、不要间断,老实念,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著念。他就依教奉行,三年就这么作法,被他做成功了。我们将来念佛堂、弥陀村就遵守谛老法师这个开示、这个办法做。所以我们念佛堂旁边有休息的地方,我看到底下已经做了,已经做了一个房间可以休息。我觉得那个房间还不够用、还不够大,最好再延长整个做下去,做这么一排,累了的人去休息。休息的时候不要脱衣服,我们穿海青,海青不要脱掉,脱掉就睡觉了,起不来了。连衣服躺一下休息,稍微精神好一点赶紧起来,就到念佛堂去念。

  念佛的方法,我们遵守行策法师,这是我们净宗的祖师,用他的方法:「绕佛、止静、礼拜」。将来人多了,我们这念佛堂把它画成区分,佛像是要放在当中,可以绕佛的。佛像不能放在台上,绕不过去,后面一定要有路,佛像后面可以绕佛;念佛堂跟讲台不一样,念佛是以绕佛为主。我们因为精神体力不够,没有办法支持得很久,所以绕累了要坐下来休息,是以绕佛为主。这是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出去参学,第一位参访的德云比丘;在《四十华严》叫吉祥云比丘。他去参访没找到他,结果最后「别峰见道」,山峰在另外一个山头。别峰代表什么意思?特别法门,就是净土法门。所以他是修这个特别法门,在别峰修的,他怎么修法?般舟三昧、佛立三昧。他只是站著跟绕佛经行,不坐,不睡下来。通常我们讲般舟三昧一期是三个月,这要有很好的体力才行,一般人做不到。一天一夜不睡,你都受不了,九十天不睡觉,那还行吗?不但不睡觉,坐都不可以坐。

  所以我们懂得念佛堂是以绕佛为主,绕佛要出声。你绕累了,旁边有蒲团给你坐下来念,坐下来的时候,坐下来可以不出声,跟著念。如果坐在那里昏沈打瞌睡,你就得起来到佛像前面去拜佛,拜佛也是调节你的身体,等於说运动、运动,调节身体。实在太累了,就到旁边去休息,休息好了,赶紧出来再念,真用功、真正努力,真的在道场是办道。过去禅宗禅堂叫「选佛场」,今天我们这个地方也是选佛场,一切众生选拔你出来作佛,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桩事情更大?大事因缘无过於是,希望我们同修要珍惜,我们全部的力量来成就这一个道场。这个道场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道场,我们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我们自己也在其中,不在这个数外,在这个数的里面。我们既然要作佛,一切佛都赞叹阿弥陀佛,我们也应当赞叹阿弥陀佛,也应当全心全力为阿弥陀佛工作,替阿弥陀佛在这个大时代里面,建立一个真正接引众生念佛成佛的场所。无论我们贡献力量的大小,《华严经》上说都是平等的。一念善、一点点小的功德都尽虚空、遍法界,福报无量无边,这个话我们能够肯定,不会怀疑。这是得道、成道。

  佛成道之后不是说就没事,成道之后,唯一的一桩大事情,就是在因地当中所发的愿要兑现,圆满的兑现,不可以说了不算数。因地里发了什么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成佛之后,只有一桩事情,去度众生。「度众生」这三个字的意思,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爱护众生、关怀众生、怜悯众生,全心全力的去帮助众生,这就是度的意思;成佛之后专门干这个事情。正如经上所说的「千处祈求千处应」,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佛是决定现身,有感的众生太多了。这个感就是求,求佛菩萨保佑、求佛菩萨加持,这个求的念头就是感,只要有求佛就有应。众生求佛,讲「感」有两种:有明显的感,显求;有冥求,冥求是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有求的念头,真有这个念头自己都没有发现,可见得这个念头好像很微弱,自己没发现。这样微弱的一个意念,自己不知道,可是佛的感应非常灵敏,他已经感应到,他已经察觉到,觉察到的时候佛一定有应。佛的应也有两种:有显应,有冥应。冥应是你觉察不到,佛确确实实在你的周围,在你的身边帮助你,你自己没感觉到;显应是让你感觉到,或者你见到佛菩萨的形像、或者你听到佛菩萨的音声。像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婆罗门女,她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听到佛的音声,这是明显的显应,能够跟佛对话;佛虽然没有现形,没有看到人形,但是听到声音。所以感与应都有冥显不同:有冥感显应、冥感冥应、显感显应、显感冥应,感应道交有四种不同。

  我们世间众生根性成熟了,这是冥感不是显感。在三千年前这个世间根性成熟了,感动释迦牟尼佛应化到我们世间,佛是显应,明显的应化,佛出现在这个世间,没有人认识、没有人请法。无人请法,佛就要入灭、就要入般涅盘,他住在这世间没事干。幸好!我们凡夫愚痴不知道世尊成佛,不知道,不知道有佛出世,净居天人看到;净居天人就是第四禅里面五不还天,这五层天里面都是修行人,不是凡夫,经典里面讲「三果以上的圣人」,那个地方是大道场,他们见到了,见到佛出世在这个世间,赶紧下来代我们大家启请、请法。世尊接受众生的礼请,这才开始为大家讲经说法,展开他教化众生的事业,这个事业用现代人来说是「社会教育工作」,他展开他社会教学工作。

  下面第七段「转法轮」,为什么社会教学的工作要叫做转法轮?法轮是个比喻。现在跟古时候,我们知道在上古时代,每一个民族都有它一个图案,做为它这个民族的标志,史学家称之为图腾。我们现在人做生意,一个行号也有个商标,有个图案叫mark;我们净宗学会也有一个,这旗帜上就是。所以佛法也顺世间法不例外,也选择一个标志来代表世尊对社会的教学。世尊取的是「轮」,轮相象徵佛所教导众生的那些内容,佛给众生讲些什么,这个图案要能够表示出来、标示出来。我们佛门里面通常用的图案有三种:用的最多的是「法轮」,我们常讲法轮常转;第二种「莲花」,莲花也是佛门用来做标志的;第三种「卍字」,佛三十二相之一,佛的胸口有个卍字,卍字是表吉祥的意思,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最吉祥的。莲花是代表清净无染、不染,出污泥而不染。莲花的根生在泥土之中,把泥土表六道;泥上面是水,水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莲花开在水的上面,这个意思就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他在一真法界,取这个意思。不但是六道不染、四圣法界也不染,莲表这个意思。

  「轮」表的意思更圆满,真的是表大圆满。轮是个动相,动中有不动。诸位想一想:哪一样东西能够把这两种现象都显示出来?只有轮。轮是圆,圆心不动;周动,心不动,所以它代表「动静不二,动静一如」,它表这个意思,这是其他的形象里头找不到。更深一层的意思是代表「性相不二,空有不二」;轮的周代表相、代表有,轮的心代表空、代表性,性是空的。所以圆心,圆心在哪里?找不到。有没有心?决定有心,但是心不可得。现代几何学里面就说得很清楚,说点,点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但是点的移动就是线,线的移动就是面,线跟面我们可以能觉察得出来,点觉察不出来。所以圆心找不到,心是空的,相是有;相有,有是因空而生起的。有从哪里来?有从空来的。所以有还是空,有不是真有,有叫幻有;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轮」表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多圆满。

  确实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一切众生说法,就是说明这个大道理,说明这个事实真相。轮代表什么?代表十法界依正庄严,轮的周,周边;法轮的中心代表自性,代表我们的法身理体、真心本性。一切诸佛如来为众生讲经说法,说的什么?无非就说明这桩事情,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用轮来表法非常非常的圆满。轮一定要动,动它是活的,如果轮不动就变成废物,就变成死东西,轮一定要动。今天科技的发展,诸位想想:什么道理得到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都是那个轮在转,任何机械里面总离不了圆。现在轮还做成齿,齿轮,轮与轮当中才能产生带动的作用,全是轮在带动,所以佛讲经说法,就用转法轮来作比喻。我们看到佛经「转法轮」,就是推动佛陀社会教育工作,社会的教学工作,它取这个意思。诸佛如来出现在这个世间,就为这么一桩事情,可以说八相成道,其他的七相都是为了这一相,所以这一相要说得特别详细,其他的任何一相都是两句话、三句话带过就行了,这一相要细说。一切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为什么?就是干这个来的。这一段文长,我们也分了几个段落,先分两个大段,一个总相,一个别相。请看经文:

  【天人归仰。请转法轮。】

  这就是我刚才所说,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世间人肉眼凡夫不认识佛陀,不知道佛出现於世。净居『天人』他们『归仰』,看到佛在人间示现,他们仰慕归心,於是代一切众生『请转法轮』,请佛讲经说法,请佛教化一切大众。这正是经上所说,「佛为天人师范,九界导师」,不但是我们一切人的模范,九法界一切有情的最好榜样。所以我们要学佛,佛就是我们的好样子,我们要学佛的存心,要学佛的做人,要学佛处事待人接物,要学佛的言语,佛样样都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楷模榜样,这叫「学佛」;学佛不是研究经教,研究经教现在人称作「佛学」。佛学跟学佛完全是两桩事情,搞佛学而不知道学佛,你依旧是生死凡夫,没有办法断烦恼、没有办法超越轮回。如果你真正学佛,不但超越六道,而且超越十法界,特别是依照这一部经典来修学,肯定有把握「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这是古来祖师大德给我们说的。这是请法。

  【常以法音。觉诸世间。】

  前面我们科题里面「请法能感」,「说法是所应」,这是显感显应非常明显。『常』是不间断。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示现成正觉、示现成佛,这以后讲经说法没有一天中断过,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三百余会是大规模的法会,小的法会就不说。大规模的法会,大规模的讲演教学,三百多会。小规模的随时有一个人、两个人,十个、八个人,来求见释迦牟尼佛向他请教,他老人家讲经说法,那个小会就不算了。连小会要算上,那是三千会都不止。『常以法音』,什么法?下面说『觉』,这个法是觉法,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八个字将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学、宗旨、目的都说出来。目的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从目的上说。苦从哪里来?苦从迷惑来的,迷了就有苦。乐从哪里来?乐从觉悟来的,觉悟你就乐了。所以迷悟是因,苦乐是果。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一定要在因上做才行,果上没有法子,要从因上下手。佛知苦乐法,他知道这里面的因果,所以一生从事於教学,教学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

  『觉诸世间』。世间有三种,三种世间统统包括在其中。「有情世间主」,像《华严经》上讲这些世主,有情众生,我们在座的一些大众都属於有情众生。还有一类叫「器世间主」,器世间主也是众生,是另外一类,我们肉眼看不见。哪些?经里面讲的地神、山神、树神,这是器世间主。我们这个道场有道场神、有守护道场神、有护持道场的神,决定有。诸位同修你们自己住家,《地藏经》上讲宅神,就是守护你这个家、保护你这个家的佑神。这一类众生我们肉眼看不到,但是我们受他的保护。如果我们造作恶业,这些善神就走了,换一批鬼神来,恶神来了。善神走了,不保佑你,恶神来了。恶神帮助你造业,恶神鼓励你造业,希望你将来堕阿鼻地狱,他在那里看到开心,他干这个事情。鬼神里面给诸位说,恶的多善的少,大概善的鬼神都是皈依三宝,都是佛的弟子。所以鬼王里面有很多是菩萨示现,不是真正鬼王,怜悯这些恶鬼,劝他断恶修善,劝他不要害这些众生,要发心保护这些众生。这一类的叫器世间主。还有一类叫「智正觉世间主」,那是讲证果的人,阿罗汉以上,阿罗汉、菩萨,天台家所讲的藏教佛、通教的佛,都是属於智正觉世间主。

  所以佛讲经说法的对象包括这三种世间,称为诸世间。这就是常讲九法界众生有教无类,佛是一律平等的教导,显示出无尽的大慈大悲。慈悲是清净平等的,不分善恶,善人佛教,恶人也教;不分怨亲,与佛有亲关系的佛教,跟佛做冤家对头的佛也教,这才叫大慈大悲。那个方法,佛讲经的方法无量无边,佛有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为一切众生开示无量无边的法门、法音。「法门无量誓愿学」,佛说无量法门,我们要发心学无量法门。今天时间到了。

  大乘无量寿经  (第十七集)  1998/7/1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17

  请掀开经本第四面,第七行:

  【常以法音。觉诸世间。】

  从这一句看起。这一句经文是八相成道里面,「转法轮」总相里面的「说法」。诸位在经本科题上看得很清楚,这两句是总说。说明世尊为什么要出世,也说明世尊为什么要在这个世间建立佛法,佛家常说「如来家业」,这两句话就是如来家业。『常』是没有间断,特别在华严会上显示出来,所谓「尘说刹说、无间断说」。《华严》如是说,我们就晓得,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经法都没有例外,都是同一个法味,纯真无妄,这是「常」的意思。什么叫『法音』?是不是我们讲解佛经这叫法音?不是的,如果这个说法,里面的差别就很大了。「法」是法性,在有情众生分上,佛叫它做「佛性」,在无情众生分上,佛叫它做「法性」。法性包括佛性,佛性不包括法性,其实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宇宙怎么来的?生命是怎么来的?这个地方所讲的生命,不只是我们这个世间所谓的生命,它包含了十法界,十法界有情众生,这是有生命的,他们从哪里来?无情是讲依报的环境,我们生活环境、山河大地,所谓的物质环境它从哪里来?

  现代的科学家都在研究、在探索,寻找宇宙的来源,他能不能找得到?在我们想,他没有法子找到。何以这样肯定的说他找不到?我们能够这样肯定的说,就是因为他们的方法错误、方向错误。这一桩事情,不仅仅是现代科学家,把它当作重要的命题来研究,早在世尊出世的那个年代,就是以西方人的说法,两千五百年以前的那个时代,如果照中国历史的记载,三千年前那个时代,聪明人也不少,也在那里去探讨生命的起源、宇宙的起源。我们在印度古老的宗教典籍里面,可以看到他们所讲的二十五谛,所讲的冥谛,就是讲宇宙的起源。他说得正不正确?佛说那是一个很大的误会,不是事实。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误会?方法、方向错误了,跟现代科学家犯了相同的错误。现在科学是用先进的仪器来探测,古代的这些宗教家是用禅定的功夫,实在讲,比现代科学家用的这些仪器高明太多。现代的科技还没有办法突破时空,科学里面证实有过去、有未来,也知道我们可以回到过去世,也可以进入到未来的境界。理论上能讲得通,但是没有方法,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回到过去?时光倒流,今天讲的时光隧道,时光隧道现在没打通,不能回到过去,也没有办法进入到未来。可是用禅定的功夫,可以能够突破这个障碍,突破这个障碍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进入到未来。

  现代许多地方流行一本畅销书,有同修拿来给我看,现在是很流行的《圣经的密码》,有中文翻译,英文原本我也看到。传说这本书是三千年前写的,所写的事情是我们现代这个世间所发生重大的灾难。这是一个预言书,三千年前知道三千年后发生什么事情,而且说得非常准确。这本书我看过,我看过是译本的不是原书,报导这桩事情是美国的一个新闻记者,他不信仰宗教,他看到这本书上所写的这些事情,非常惊讶!为什么预言到这么准确?他也很聪明,他想像这个书不是上帝写的,为什么?如果是上帝,上帝应该有能力把这些灾难化解,他只是提出警告要发生什么事情,又没有办法化解,这不应该是上帝。他说:应该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很有慈悲心的人,给这一个时代的众生提出严重的警告;这个观点实在讲相当客观。我们知道这个人是个聪明人,但是他不晓得什么原因,我们知道。

  凡是预言,无论是中国、外国,古时候、现代,预言的理论根据只有两种:一种是数学,从数学里面推断的,他推得也相当的准确。你们看看《了凡四训》,我想许多同修都念过,《了凡四训》里面,孔先生给袁了凡先生算命,算得那么准,那也是预言。了凡先生现在很年轻,他算他五十三岁要死,一生的休咎几乎都被他说中,那也是预言。他根据什么?他根据数学来推算,只要你生辰八字没有错误,以这个为依据,就能推算到你一生的吉凶祸福,数学;如果他数学差一点,他就会把你搞错,你就不准。算一个人比较容易,时间短,如果算世间的劫运,那就难,时间长,三千年之后实在是不容易,所以我们仔细看《圣经》预言里面所写的,我们也能够肯定。禅定的功夫,那不是数学,禅定可以突破时空,他在禅定里面可以看到未来,未来三千年不算很长,他能看得到。所以这一份预言是从禅定里面产生的,比数学推算要可靠得多,数学推算会有错误,定中现量境界,几乎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正确。

  这种音不算是法音。「法音」唯有佛能说,这是法性,能称性的言语、音声、教学,都是这两个字包含在内。如来身、语、意三轮,无不是利益一切众生,所以称之为法音。经本是语言的符号,文字是符号,是语言的记载,用这种方法传之久远,所以经典文字也属於法音的范围之内。到了我们身上,我们今天读到经典、听闻到佛法,把我们的思想、观念、见解、行为能有所转变,这个法音就收到效果。

  底下讲『觉诸世间』,重点在「觉」,令诸世间平等普遍的觉悟,这就是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他要办的一桩大事,这桩大事就叫佛事,佛菩萨的事业。「世间」,「世」是讲时间,我们中国人以三十年为一世,这个字是三十,三十年叫一世;「间」是说的空间,世是讲的时间。所以世间两个字,或者称「世界」,意思都相同,跟一般讲「宇宙」同样一个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时空」,世是时,间是空,时间与空间。时空里面所包含的一切万事万物,叫诸世间,多了,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世间,佛为了说法方便起见,将它分为三大类: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佛对於这三类世间,都是「常以法音」帮助他们觉悟。有情世间是讲十法界,器世间是讲物质的世界;在十法界里面,正报是有情世间,依报是器世间。也有经上说智正觉世间,十法界里面上面的四法界就称智正觉,而有情世间专指六道众生,这个讲法也行,尺度放宽一点,也能够讲得通。声闻、缘觉、菩萨是智正觉世间,这是四圣法界。

  大乘经上佛告诉我们,六道是凡夫,四圣法界也称凡夫,六道叫内凡,四圣法界叫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还不算圣人,这个圣人水平就高了。这个标准就是法相唯识里面所说的同生跟异生,以这个为标准。同生是智正觉,异生是凡夫。什么叫同生?什么叫异生?同生是跟诸佛如来用同一个真心,你的心跟诸佛的心一样、相同;异生,你的心跟佛的心不一样,不一样就是异。怎么个不一样?我们起心动念用的什么心?八识五十一心所。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就是异生性、就是凡夫。所以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天台大师四教里面所讲的藏教佛、通教佛,都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异生性。到底谁是同生性?别教初地以上、圆教初住以上,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同生性,跟诸佛如来用同一个真心,那才是真正的叫正觉,真正是正觉,正等正觉,经上也称为等正觉,正等正觉。虽然是正等正觉,他超越十法界,住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里面这些菩萨还有四十一个阶级,《华严经》上称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没有圆满,所以佛还要帮助他,还要以法音觉诸世间。法音之微妙不可思议,绝不是我们凡夫观念想像当中的这种讲经说法,你要以为我们这种讲堂这个场合、这种形式,佛坐在这里讲经说法,教化大家来听,你就错了。一真法界我们没有法子想像,经上讲不可思议。由此可知,「法音」两个字,我们要体会它的意思,不能落在它的迹象上,落在迹象错了,要体会它的意思。只要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的种种方法,善巧方便,都叫做法音。将来我们在《华严经》上会读到,光音天彼此沟通意见不说话,佛要在那上面跟大众讲经,要不要用言语?不要。用什么方法沟通意见?放光。这光一放,大家一看就觉悟,你说多方便,言语多累人、多费事。一部《华严经》我们在此地辛辛苦苦,一天两个小时要讲五年。如果放光的时候,一放光,一刹那《华严经》讲完了,就圆满了,你说那多自在!真正不可思议。所以不要想到那些菩萨都像我们这么笨。

  光音天人,光音天以上都不用言语,言语的范围实在讲非常窄小很有限,真的所谓是辞跟意相违,辞不达意,实实在在的那不是假的。「意」是讲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能力比言语强太多,第六意识能够缘虚空法界,内能够缘到阿赖耶识,但是它还是有界限,它缘不到真如本性。所以用意识心修行不能见性,用意识心修行,修得很如法,完全照如来经教去修,佛教你要断的,你真的断掉,佛教你要做的真的做到,你做得圆圆满满,也只能做到藏教佛、通教佛,出不了十法界。为什么?第六意识的界限是十法界。如果你明白了,你能够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那就行,十法界突破,你就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跟佛就同生性。

  所以诸位要晓得觉诸世间,「常以法音,觉诸世间」,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在虚空法界广度众生之事八个字说尽了,这是总纲领、总原则。我们学佛,善学的、会学的抓纲领,尤其是要抓到总纲领。这一句给诸位说,就是圆圆满满的菩提心,无上菩提心就是圆满的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的「众生无边誓愿度」,是不是觉诸世间?你用什么方法度众生?法音。后面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法音这两个字全都包括。总相就跟诸位介绍到此地,再看下面别相。

  别相是总相的落实,这个总原则如何落实在事相上。文分为两段,两位菩萨做代表:普贤大行、文殊大智。大乘佛法是以四大菩萨为根本,像建房子一样,四根柱子少一根都不行。普贀、文殊、观音、地藏,在我们中国四大名山,四大菩萨,大乘佛法才能建立。请看经文:

  【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

  虽然讲别相,别相还是原则、还是纲领。前面觉诸世间,众生无边誓愿度,从哪里下手?烦恼无尽誓愿断。不断烦恼,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你还能度别人吗?哪有这个道理!你要度自己,先断烦恼。烦恼无量无边,世尊很聪明,将无量无边的烦恼归纳为二十六个,二十六类。二十六类再要归纳,归纳成六类,六个根本烦恼,这大家都记得住:贪、瞋、痴、慢、疑、恶见。这个说法还太多,佛再归纳,归纳成三类贪、瞋、痴,叫三毒烦恼。这三类如果再归纳一个,就是「贪」。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流转六道,生死轮回,没完没了,根本的原因就是贪。佛用什么方法对治贪烦恼?佛教我们布施,布施是对贪烦恼,我们不能不晓得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我们人生这一生、这一世在这个世间,为什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这一次来到这个世间干什么来?我这一生当中应该要干什么事?关系你一生,你怎么没想到?你在这一生当中到处去乱撞,撞得头破血流,最后还是迷惑颠倒,又错过了这一生,你说多可惜!

  古时候,不但是出家人,出家人志向鲜明,太清楚、太明白了,出家人目的在哪里?出离三界,永脱生死轮回,多清楚、多明白,我们干的是这个。在家人,古圣先贤也在那里教导你、劝导你、诱导你立志。你志不立,你这一生无论再努力、再勤奋,你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你功夫决定唐捐,得不到结果,一定要有方向、有目标,你这一生才能建功立业。世法里面的立志,跟佛法里面的发愿是一个意思。志立之后,要想志愿要能圆满的达到,你应该努力奋发去求学。求学第一个断烦恼,要断欲望,为什么?如果你有烦恼,还有欲望,障碍你的智慧,你智慧不开。没有智慧,你去学法门,清凉大师讲得好,你所学得的都是邪知邪见,学大乘经教也变成邪知邪见,清凉这个话在《华严经疏钞》里头说的。假如不断烦恼,学法门能成就,成佛作祖的就太多太多,妖魔鬼怪都成佛了。为什么他们成不了佛?烦恼欲望的习气没断,障碍他不能见性。佛法说穿了没有别的,就是教你把两种障破掉,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只要这两种障碍破掉,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德能就现前,真实智慧,无量功德自然成就,我们要真干。

  莲池大师年轻时候参访遍融老和尚,当代的高僧,在那个时代,他非常虔诚,正是印光大师所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他是十分诚敬,三步一拜,拜到老和尚面前,求老和尚开示。老和尚给他说些什么?老和尚看他这么虔诚,一路拜上山来,拜到面前苦切的哀求,老和尚说:「你不要被名利欺骗了。」很多人在场听到这个话哈哈一笑,以为老和尚有什么宝贵的开示,老生常谈的一句,都笑莲池。你这么虔诚,老和尚讲的是天天说的老话,老生常谈,没有一点新鲜还是这么一句老话。可是人家听了几十遍、听了几百遍,耳边风,不起作用;莲池大师听这一句话如雷贯耳,起了作用。他告诉别人:老和尚真正慈悲,不给我谈玄说妙,给我说了一句老实话。他说他一生的成就,得力於这一次的开示,远离名闻利养,老实修行,他真起作用。现在人有几个老实?往年,说这个话大概有二十年前,清度法师在日本,他跟我很熟悉,对台湾这些法师也很肯帮忙,在日本搞了几个佛学博士到台湾来赠送,送一个给印顺法师,还有哪个我都不太清楚,也要送一个给我,我谢绝了。那个博士头衔是什么?魔王的圈套,套上你,你落在名闻利养里面去了,拿个博士头衔贡高我慢。我们很清楚,不上你的圈套,你那个圈套可以套别人,套不了我。

  我们学佛不是要世间名闻利养,丝毫沾不得,沾上一点边缘,堕落了。堕落到哪里?堕落在六道轮回、堕落在三恶道。你几时能断贪瞋痴,你几时清净心现前。修行什么叫功夫?顺境不起贪爱,从内心里头没有贪爱的意念,逆境、逆缘当中没有瞋恚,一切境缘当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痴,生智慧。顺逆境缘不动心,给诸位说那就是禅定,《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对於外面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缘也好、恶缘也好,不动心,不著相,这是我们的功夫,我们要修行就是修的这个。我们在境界里面起心动念就不行,那就是凡夫,哪一天在境界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有把握了,这时候有什么东西现前?法喜,真正喜悦。纵然功夫没有成就,决定不堕三恶道,来生的福报决定不在人间,天上去享福,决定到天上享福。可是这里面要觉悟,你一定要求生净土。为什么?天不究竟,怕的是一到天上去又被迷了,天福享尽的时候怎么办?还要搞轮回、还要搞三途,岂不是大错特错吗?所以诸位说人间福报诱惑不了,还有天福都要不动心才行,真的破烦恼。

  怎样才能做到?自己纵然有福,福给大家享。世尊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天上、人间福报最大、最圆满的无过於佛。我们「皈依佛,二足尊」,智慧、福德圆满。佛有没有享福?没有。佛还是三衣一钵,还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生没有改变。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做给我们看,佛的福报给一切众生去享受,特别加持一切苦难众生,使他们的灾难减轻,使他们受灾的时间缩短,佛力加持。诸位要知道,如果没有佛力慈悲加持,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不知道要遭什么样的灾难?众生造极重的罪业这个世界还能维系,佛力加持,佛的福报加给我们,我们不知道也不晓得感激,天天念「上报四重恩」,有口无心,到底有什么恩也不清楚,恩德太大太大。这个世界所以能够住持,佛的威神愿力所加。

  『城』是比喻非常坚固,像城池一样,我们的业习烦恼,所以很不容易断。能不能断得了?决定能断得了。要怎样才能断得了?还是善导大师的话,「遇缘不同」。如果我们遇到的缘殊胜,我们断就很有可能。什么缘?天天在研讨大经大论,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这个断就有可能。一天不读经,菩提就衰,烦恼就增长;三天不读经,完全退转,就又回去了。从前的人缘深,天天读经、天天念佛,一年到头一天都不间断,所以他的警觉性很高,时时刻刻能提得起,逐渐逐渐烦恼转变成菩提,觉悟了,真的是破迷开悟。现在我们读经的时间太少,念佛的时间太少,把念佛读经当点心吃,不是正餐,贪瞋痴慢是正餐。所以一定要记住,我们要学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非破烦恼不可。你真的想破烦恼,我在此地提醒你,「心没有恶念」。什么是恶?十恶,大家好记:杀、盗、YIN、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贪、瞋、痴。心没有恶念,这十个恶念没有,真的没有。亦无邪思,起心动念,对人、对事、对物,一片真诚、恭敬、慈悲,决定没有占别人一点点便宜的那个意思,不能有,那是邪思。永远保持绝不侵害别人,我应当舍己为人,别人侵占我的,不要去理会,布施波罗蜜供养他,我们绝不占别人丝毫便宜。口不出恶言,身无邪行,念念关怀社会、关怀众生、爱护社会、爱护众生,全心全力帮助这个社会,帮助一切众生,我们要有这个心。你能够这样存心,能够这样修行,一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你,你的烦恼就会少了。

  『坏诸欲堑』。「堑」是比喻,从前城市有城墙,城墙外面有护城河,护城河就叫堑。佛在此地把烦恼比作城,把欲望比作护城河。一切众生在这个世间都有欲望,「五欲」,五种强烈的欲望:财、色、名、食、睡;「六欲」:色、声、香、味、触、法,也叫六尘。这个东西要远离、要舍弃、要放下,把我们生活的欲望降到最低的水平,你的生活就得大自在,你这一生真正幸福美满。谁懂得?释迦牟尼佛懂得。谁做到?佛与他的学生们做到。他们过的生活,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什么负担都没有,他多自在!世间人迷惑颠倒,贪著五欲六尘,想尽方法要成家立业。成个家,家是什么?诸位要看看「家」那个样子,中国的文字像篆字的样子,你就看出来是个小房子。小房子里面是什么?是小猪仔,那就是家。所以佛聪明,佛不干这个事情。「业」是什么?业障。还要立业,障碍你明心见性,障碍你了生死、出三界,家业之累,觉悟的人就把它舍弃掉。我们今天看看,我们出家有没有真的出家?没有,出了小家,搞了个大家,舍弃个小业,搞了个大业,苦不堪言!所以要仔细去思惟,想想佛陀在世,他是怎么教给我们,古来这些祖师大德又如何教导我们。

  世尊在世的时候没有道场,虽然在晚年的时候,有一些国王大臣提供一些精舍、园林来供养出家人,请佛在这里讲经说法,那是请佛在那里暂住,没有把这个地方送给释迦牟尼佛,没有。园林道场还是信徒们自己的,他们有所有权,主权是他们的。释迦牟尼佛跟这些弟子们,要用现代话,他们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他们使用,好像我们住旅馆一样,我们住个几天,这几天我们有使用权,老板他有所有权,所以还是没有。岂不闻前辈的老和尚告诉我们,这个房子下雨,这个地方漏了,出家人住的,这漏了,搬一个不漏的地方;这个地方再漏,算了,离开,搬走了。修理房子是主人的事情,他们修理,住房子的人不管这个事,那一种供养是有真实功德。今天这些信徒买了房子,把所有权供养法师,法师就上了圈套、上了大当,你不是想出家吗?又把你拉回来,这是你的家,你又回来了,又有个家,一「家」就把他枷死了,永远脱不了轮回。希望我们出家同修,要有高度的警觉,绝不上当。

  如果你要问:什么都没有,我们还能够身心安稳、还能办道吗?我这一生给你们做榜样,给你们做例子。我这一生没有道场,都是住别人道场,这一生不是过得很自在,不是也过得很快乐?没有家业更自在、更快乐。我如果要真的没有人照顾我,没人再请我讲经,没地方住,给诸位说我就欢喜得不得了,我马上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就来接我走。你们还知道供养,找我讲经,那没法子,再多待几天,这是事实。欲望降到最低,现在我几乎没有欲望,弘法利生你们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在这里讲经,你们要把它录成录像带到处去播放,利益众生,是你们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从来不闻不问,这不是我的事情,谁欢喜谁去做,反正我也没有版权,也不跟你们打官司。所以要学个聪明人,要知道这个东西不是好事情,决定有障碍,舍弃一切障碍才能得大自在。

  说到这个地方,这几天我又听同学们告诉我,有一些人听到我讲经说法,把家、事业统统放下来学佛了。事业一放下,没工作,没收入,过几天生活成了问题,一家都叫苦。亲戚朋友看到这个情形,这个人学佛著魔,迷了。他们来告诉我,我听了之后,他们把我的意思搞错,我不是这样教导的,经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实在是不容易,如来意思你怎么会懂?我说的意思你都搞错,你还能懂如来的意思吗?佛在经里面教给我们放下,是放下烦恼、是放下欲望,不是叫你放下工作。哪一部大小乘经论里头你去找,找来给我看,佛什么时候叫你把工作放下。如果说,佛说工作也放下来了,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的工作也放下来,我们也没经听,世间也没佛法。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事没有障碍,《华严》上说得好,「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碍的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就是此地讲的烦恼、欲望,这个东西有碍;所以说是心理上的障碍放下,事上没有障碍。不但佛没有教你把事放下,教你做事情还格外认真努力,你要做得比别人更好,要做出来给别人做好样子。

  《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不就是例子吗?那五十三尊是佛,告诉诸位那不是菩萨,是五十三尊佛,以法身大士的身分出现。法身大士是什么?是他内证的,还是示现,不是真的,真的都是诸佛如来。在行迹上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从事那个行业,在那个行业里面做最佳的榜样、最好的模范。所以菩萨道在哪里修?就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修,没有离开生活。你如果说一定要发心,要学佛,要修行证果,要把家舍弃,一定要出家。出家能成得了佛吗?出家要遇不到好的缘,造的罪业更深,堕阿鼻地狱更快,堕得更重、更惨。所以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五十三尊佛就在他自己生活当中,在他自己行业当中,各个成就。我们要觉悟,那些人就在生活里面断贪瞋痴,就在生活里面舍弃欲望,就在生活里面成就无量法门,成就无上佛道,这叫学佛;并没有把他的事业舍弃掉。

  佛是慈悲到了极处,释迦牟尼佛示现出家人,出家这个行业,修行证果可以成佛。维摩居士跟释迦牟尼佛同时代,示现在家成佛,有家有业、有妻子、儿女,在家一样也成究竟圆满佛,哪有两样?所以诸位要晓得,出家是三百六十行里头的一行,也是个行业。这个行业干什么?这个行业是专门从事社会教育工作,是个义务性质,你对这个有兴趣,你可以选择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完全尽义务,决定不贪图有一分报酬,不贪图。报酬要不要?报酬不应该要,你才清净。你要说是做很多慈善事业,你自己去做好了,你何必去麻烦出家人,出家人教你哪些是好事,你有钱有势的你去做。钱供养法师,「法师,你替我做」,你不叫麻烦人吗?释迦牟尼佛不干,弟子当中多少国王大臣,有没有把这些供养,供养给释迦牟尼佛,请释迦牟尼佛,请这些僧团弟子们去给他做这些好事情?佛没有做,没有接受,你们干就好。佛是教你们怎么作法,佛不代替你们做。

  现在出家人破了戒、犯了规,为什么?接受在家人的供养,代在家人去做,累死了,活该!所以我们要是聪明有智慧,不干这个傻事情,你们去做,我们自己才能把本分的工作做得圆圆满满。我有很多,也有不少人到处送供养,成了一种风气,你要不接受人家骂你,「你这个法师不慈悲,我们想种一点福田都种不上」。这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在香港不能不接受。接受之后,我就让学生们带过来,统统交给李木源居士他去做,他在这里做,交给他去做。在台湾也收了一些供养,刚好有法师到大陆去赈灾,听说大陆水灾很严重,所收的钱全部给他。那钱我看都不看,不看一眼,红包来,拿过去,很自在,让他们去做。所以要知道贪瞋痴慢、五欲六尘,害得我们生生世世不能够出头。

  我们不能说没有善根,如果说没有善根,你今天不可能在此地坐两个小时,你能坐两个小时表示你有善根,你的佛缘很深,过去生生世世亲近过诸佛如来、诸大菩萨、祖师大德。为什么你不能往生?为什么你还搞六道生死轮回?你烦恼不断,欲望没有把它舍掉。你要常常想到这桩事情,愈想愈可怕,愈想这个问题愈严重。我们这一生当中遇到佛法,遇到殊胜的机缘,这一生当中能不能顺利往生,就看你肯不肯把烦恼、欲望降低到最低的水平,果然能够舍弃、能够降低,我们这一生就成功了。这一生如果还是被习气相牵,还是不肯放下;换句话说,这一生依旧像以往一样,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去不了。实在话,这一生是又空过了,你说多可惜!经文一展开第一句话就讲烦恼、欲望,你晓得它的严重性,我们无量劫来深受其害,还能不觉悟吗?下面教给我们:

  【洗濯垢污。】

  『垢』是烦恼,烦恼障,『污』是所知障,是无明;我们要把它洗刷得干干净净,这一句是从比喻上说的。用什么方法来洗刷?大小乘经里面所讲的理论这些道理,洗刷所知障,种种方法善巧方便,帮助我们洗去烦恼障。在净宗,大势至菩萨说得好,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是好方法。怎样都摄六根?「摄」是收摄,收回来。佛这样教我们,实在讲世间圣人也这样教给我们,诸位读《四书》,孟子他老人家也这个意思,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求其放心」就是「都摄六根」。我们凡夫的心在哪里?心随著六根往外跑,攀缘六尘,眼缘色,耳缘声,心往外面跑。世出世间这些圣者教导我们,你要把那个心收回来,眼不缘色尘、耳不缘声尘,把它收回来,这就是学问,这就是功夫。

  现代这个社会非常复杂,正是《楞严经》上所讲,「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佛讲得一点都不过分。什么是邪师?凡是诱惑你的都是邪师。他在教你,电视在教你、歌舞在教你,你六根所接触的境界都在教你,教你干什么?教你造十恶业,教你增长贪、瞋、慢。这种教你的目的何在?目的是牵你到阿鼻地狱。你是好不容易从阿鼻地狱出来,地藏菩萨坐在这里辛辛苦苦教导你,把你从地狱里拉出来,拉出来还没有过两天,外面这些魔王看到你怎么出来了,「赶快进去,赶快进去」,又造了许许多多诱惑,你一上当马上又进去了。就像《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说,地藏菩萨看你刚刚出去,出去打个转又回来了,「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要记住佛菩萨的话,不要上妖魔鬼怪的圈套,妖魔鬼怪圈套很多,所以要懂得都摄六根。凡是邪恶,邪则不正,恶就不善,一定要知道原理。真正修行人不能看电视,电视在今天这个时代是头号魔王,你跟它打上交道,你麻烦就大了。可是我们看看这个世界、看看芸芸众生,小朋友从小就跟它交上好朋友,一天都离不开,这还得了,我们要有高度的警惕。现在不但是这是魔王,将来恐怕代替这个魔王的更凶、更邪恶的电脑网路,没有法子防范,里面内容邪恶的太多太多,我们想到这个地方怎么不寒心?怎么不恐怖?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被魔王利用。我们是好心的佛弟子,我们要发心,我们也要利用这个工具宣扬正法。世间人有善根的人还是很多,如果有个对比,他会觉悟、他会回头。

  我上一次到香港,在香港讲了三天经,觉光老法师打个电话给我,我们很少碰头,他告诉我他刚刚从美国西雅图回来,他西雅图有两个道场,每年他都要回去两次,每一次住十几天。这一次在西雅图天天听我讲经,我说:奇怪了,我怎么在西雅图讲经?电视里面。现在美国我们每天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播放录像带。他看到,他看到很欢喜,打电话告诉我,他说:从前电视台里头也有一些邪师说法,诱惑人。他说:我这个节目播了之后,那些节目就很少,看的人很少了,所以节目时间大概也就没有了。他把这个消息告诉我,请我吃饭。所以科技的工具,我们要好好的利用它,谚语里头常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们用正的东西、善的东西来做一个比较,还有一些善根的人他知道选择,这是好事情。所以我们要重视科技、重视这一些工具,要善於利用它,将佛的正法,佛的纯善之法,向全世界宣扬。

  大家都知道劫难、灾变频繁,能不能化解?理论上是肯定,可以化解。你要知道劫难是怎么形成?是邪恶的知见、邪恶的行为造成的,众生业力所感,恶业感召的。我们说这个话,现在很多人不相信,他不能接受,这些都是讲真的。佛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说明宇宙人生的来源,是这么来的。又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有情有想就变成有情世间,无情无想就变成器世间,有情世间跟器世间同一个根源。大家学过法相唯识都知道,阿赖耶的四分:有情有想,见分;无情无想,相分;见分、相分同一个自证分。所以我们如果能够断一切邪恶,努力修善,善业增长,依报环境就转,自然灾害也能够消除、也能够转变,正是「依报随著正报转」,我们一定要懂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所以真正懂得用功的人、真正会用功的人,没有别的,「都摄六根」。念佛人方法比大势至菩萨所说的还要简单、还要有效果,用什么方法?一声佛号就都摄六根,「一声佛号,一声心」,「一念相应,一念佛」。什么叫相应?这一念当中没有邪恶就相应,没有邪思、没有恶念就相应。念佛还打妄想,念佛还有贪瞋痴慢、还有是非人我,就不相应。这一些世俗的知见统统都没有,心地清净就相应。

  【显明清白。】

  『清白』是比喻真心本性,自性。前面两种障碍除掉,烦恼障、所知障除掉,自性,清白的自性就显出来。我们今天清白的自性,是被这两种障障住,不能显性,去掉这二障就现出来了。也正像大势至菩萨所说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显明』就是自得心开,自得心开就是宗门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说实在话,我们四众同修这一生当中,要以这个为目标,别的是假的,这个是真的。这一句话在我们净宗就是「一心不乱」,你念佛念到一心,你的成就是真实的。昨天晚上,一个学生来问我:怎么样学讲经?我问他:你今年几岁了?二十八岁。很好,你专讲《无量寿经》,你讲十年,讲到三十八岁,十年当中不要涉猎一切经典,就这一门,一门深入你的心定了,你的心死心塌地在这一部经上。一部经上下十年工夫,这十年当中每一年至少要讲两遍,希望十年当中,把这一部经从头到尾讲三十遍,能讲五十遍更好,十年之后你是世界权威,《无量寿经》的专家,你就是活的无量寿佛;无量寿佛讲《无量寿经》,就能度化世界一切众生。如果你要学个两部经、三部经,你的力量消散了,你就不能成就。你要学个十部、八部,你是个佛学家,与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关,你将来该怎么死还怎么死,该怎么轮回还怎么轮回,你要懂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

  我今天在此地,你不能学我,你学我,我又讲《华严》,又讲这个、又讲那个,你要学我,你就糟了。我是被逼的,无可奈何,没有法子,很可怜。如果有人讲《华严》,我绝不讲《华严》,我会一生专门讲一部经,我要讲这么多干什么?没人讲,那有什么法子。多少人说:「法师,留一套录音带吧!」为了留一套录音带,这个牺牲很大很大。可是我牺牲有个底限,你们知道吗?下下品往生,有个底限,我真能往生,真能去得了。如果下下品往生都没有把握,这个事情就决定不能干,所以有个很低的底限。你们要能听我的劝导,一生当中专讲一部经,你们将来往生上上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品位比我高好多,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当年智者大师在世也是牺牲很大,他自己往生的时候说,学生问他往生的品位,他说:如果我不领众,品位很高,因为领众,当住持管事,所以只是五品位往生。五品位的功夫不高,相当於小乘里面的五停心位,所以他往生凡圣同居土,品位不高。这个示现舍己为人,这是很难得,但是他自己有个往生的底限,决定能去这才行。这是慈悲,肯牺牲自己,这是真的牺牲,牺牲品位也在所不惜。

  如果自己没有这个把握,千万干不得,这是自己一定要知道。绝不能够要想做通家,要想各种经论都通达、都演讲,好面子,那就完了,面子很害死人。真正了不起的真正大善知识,你问他,「我什么都不会,我就会这一门,其他的你去请教别人」。《华严》五十三参,就是这样做样子给我们看。五十三位善知识善财童子参访,他们是无量法门当中我就学这一个法门,其他的法门我不会,自己谦虚,赞叹别人,「我知道的很有限,别人知道的很多」,再介绍善财童子去到别的地方参访。所以诸佛菩萨都做出很好的样子给我们看,我们要觉悟。中国谚语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你下功夫,哪有不能成就的道理?无上菩提,我们这一生当中确确实实可以证得,只要你真肯干,真正能够把烦恼放下、把欲望舍弃,一心一意专门做明心见性的功夫。要知道,悟了之后一切通达无碍。

  古时候的教学,不但是佛法,儒家的教学,老师对学生重视悟性,现在不讲了。我在抗战期间,在贵州念书,我们学校老师对学生依旧重视悟性,悟性高的同学,老师确实特别关怀、特别的照顾。所以他不是知识的灌输,他是用善巧方便帮助你开悟,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现在学校完全是知识的传授、知识的灌输,不注重悟性,这是很大的错误。悟了以后,不但出世间法你通达,世间法你也通达。今天我也给几个同修说了一个比喻,也是他们来问,他问的是:这些菩萨们跟我们凡夫是不是同一个阿赖耶识?没错,是同。同当中为什么又说去后来先作主公?同中有不同。世尊在《楞严经》上说得很好,佛把心性比喻作大海,把我们每一个众生的阿赖耶识比喻作水泡,你说这水泡在大海里头,一个人一个水泡,这些水泡是同、还是不同?都是大海里变现的,同,同一个阿赖耶识。你这个水泡没破的时候不同,因为你的范围很小,你的水泡要是破了之后就完全相同。

  所以果然能够转识成智,智慧开了,一切诸佛无量劫所修的智慧功德都变成我自己的,他修的变成我的。为什么?共同一法身,同一个自性、同一个阿赖耶识,怎么不能把别人的变成我的?同样道理,我无量劫所修的也变成别人的。所以「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到如来果地上佛佛相同,没有两样,就是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开悟的可贵,悟了之后一切通达,世出世间法一切通达。因此自古以来世出世间法,真正善知识教学,真正爱护学生,都是主张教导你「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会教你很多很杂,很多很杂害了你,把你导向什么?导向名利之途,不是导向真正的学问,真正的学问跟世间名闻利养不相干。有真正学问,不会再去追求名闻利养,那也在一个「缘」,有缘可以藉名闻利养教化众生、利益众生,绝不是贪图名闻利养,绝不是追求名闻利养,我们要懂这个道理,然后修学的方针才能掌握住。今天时间到了。

  大乘无量寿经  (第十八集)  1998/7/2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18

  请掀开经本第四面,倒数第二行:

  【调众生。宣妙理。贮功德。示福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

  这段经文所说的是「悲智疗苦」。世间众生,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三界统苦,这是说到天上、人间。人间之苦,我们现代人,尤其是最近这一、两年,我们的感触非常的深刻。而实际上天上,天,佛在经上说有二十八层天,也是很苦。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无量无边之苦可以分为三大类:苦苦、坏苦、行苦,这三大类全部都包括了。「苦苦」,下面苦字是名词,上面是动词,这里面所包含的实在是太多太广,佛也把它归纳为八类,称之为八苦。诸位要晓得,八苦就是苦苦的详细说明,这里面有: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这些名词,我想不必要细说,细说要占很多的时间。八苦交煎。除这之外,有「坏苦」。坏苦,对於一切的色相它总会变坏。它存在的时候,我们感觉得很美好,到变坏的时候就感觉得很苦。至於最后一条所讲的「行苦」,例如世间人常讲的「青春不住」,这就是属於行苦,刹那刹那在改变,刹那刹那在迁移,新新不住,这是属於行苦。

  佛告诉我们,欲界之内这三种苦都有,日子很难过。色界天苦苦没有了,为什么没有?欲控制住,所谓是「少欲知足」。他们有智慧、有定功,能够将五欲六尘之中贪爱享受舍弃掉,把这个放下,因此苦苦他就没有。色界天人是化生,所以他没有生、老、病、死苦,欲界是胎生,胎、卵、湿、化都有,胎生、卵生、湿生的占多数,占大多数。色界天人已经离开欲了,譬如我们讲五欲:财、色、名、食、睡,他都舍离。这里面使我们很难想像到,我们舍财还可以,舍色,男女之色也可以,这个人还不会死,名也可以不要;吃不行,不吃那人就受不了,不睡眠也不行。诸位要知道,色界天人他们有很深的禅定,「禅悦为食」,这食是滋养身体,滋养身体不需要食物,禅定。也不需要睡眠,永远是清醒的,禅定是清醒的,不是昏沈,永远是清醒的,所以他在定中。五欲为我们证明都可以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应当尽可能的把贪心降低,把贪瞋痴降低,对自己有一定的好处。不但在修学上有帮助,帮助你得定、帮助你开慧,而且对身体有非常好的帮助。世间人所讲的健康长寿,不容易衰老,定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定功更深的人,他知道身体还是个麻烦事情,色相。色界天人有身体,有身体虽然没有苦苦,他有坏苦。身形总归有坏的一天,居住的环境、楼阁、宫殿也有毁坏的一天,所以他有坏苦。於是一些聪明人,知道这坏苦从哪里来?因为有身、因为有色相,所以才有坏苦。他更进一步把「身」不要,色相也舍弃掉,进入无色界,无色界当然没有坏苦。苦苦、坏苦都没有了,他还有行苦,行苦就是这个境界虽然是好,不能永远保持,时候到了他就保持不住。这是天界里面最高的这一层,没有更高的,他保持不住,这就要往下坠落,这叫行苦。佛跟我们讲三界统统都苦,《法华经》里头形容为「三界火宅」,好比一层大楼一样,里面烧起来,没有一处是安全的地方,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六道里面只有苦没有乐。

  所谓「乐」是什么?乐是苦暂时的停止,你感觉得很乐,其实这是你的错觉。譬如说,佛讲的很有道理,人每一天少不了三餐,三餐吃饱了,你觉得很快乐,一餐没有吃,饿得很苦,两餐不吃饿得更苦,可见得苦是真的。饮食是什么?是治你的饿病。这身有什么好?有什么好乐?到时候就要治一下,不治一下就受不了,这些是事实真相。有几个人想到?几个人注意到这事实真相?所以细细想想,佛所讲的话句句都是真实。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为什么?前面说过,为了教化众生,他是为这个来的,八相成道,第七「转法轮相」就为这桩事情来的。这一桩事情用现在的话来说,从事於社会教育工作。而教育的对象是六道一切众生,贴切我们的境界讲,再扩大是九法界众生,是佛陀教化的对象。

  这一段里面告诉我们,他教学的原则:『调众生,宣妙理』。这个地方的「众生」就是一切有情的众生,有情的众生,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属於动物,有感情的,有感情的是动物。「调」这一个字是关键的字眼,众生身心不能调合,身不调,所谓四大不调,你生理上就有病痛;心理上要不调,你就有忧虑烦恼。所以佛的教学原则,帮助众生如何调心、如何调身。调理的标准是自然的法则,如果我们能够顺乎自然的法则,身心就健康。自然的法则在佛经里面讲法性、佛性,与体性相应,这叫调顺。如果与体性相违背麻烦就出来,一切众生迷失了自性,我们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不懂得自然的法则。身心,这个心就是你的思想、见解,完全违背了自然的法则,所以招来一切的苦难、招来一切的不如意,道理在此地。

  自然法则是什么?佛在经论上说了很多,说起来大家都知道,可是你的身心跟这个法则依旧是相背,所以你得不到佛法的受用。如果你听了懂得了,你能与这个相应,你就得大自在,你得到真正的受用,真正的幸福圆满。这个法则是告诉我们,「相有体空」,佛家讲「相有性空」,性就是体。相有,有不是真有,《般若经》上说得很好,《般若心经》大家天天都念,「有」叫做妙有,「空」叫真空,「妙有非有,真空不空」,所以空上加一个真字。真空说的什么?说的我们心性。心性是真空,心性所现的相,这些相叫妙有。森罗万象,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所有一切的物象,这个物象不是真的,《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不能说没有相,相有,相是虚妄的。为什么说是虚妄的?相不能够永恒存在,不但是十法界的相不能永恒存在,一真法界的相也不能存在。我们看到这些现象还存在一段时期,这个相是相续相,这样才了解事实真相。如果明白事实真相,我们对於相就不会分别、不会执著,为什么?它是假的,梦幻泡影,你要分别它,是妄想,你要执著它,是烦恼。

  妄想、烦恼从哪里来?自作自受,这给你讲事实真相。《华严经》上跟我们讲,这一切现象它的存在时间,「刹那际」。《仁王经》上告诉我们,「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一弹指的时间很短,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六十分之一那么短的时间里面,这个相的生灭九百次。好像我们现在看电影,用电影作比喻,诸位容易懂。电影在银幕上放映出来影像,放映机里面是底片,大家都知道,一秒钟它的镜头开关二十四次,一秒钟放二十四张。这个底片连续的相续相,连续的,我们看到就好像是真的,一秒钟才二十四个开关、开合。佛就以《仁王经》上这个说法,我们弹指,佛经讲「力士弹指」,大力士身体非常健康勇猛,他弹得很快、弹得很有力量,我们快快的弹,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一秒钟多少个放映多少张影片?两个十万八千张,这是我们现前所见的现象。银幕上一秒钟二十四张就已经把你欺骗,你就以为那是真的,如果一秒钟是两个十万八千张,你怎么知道那是假的?《仁王经》上给诸位讲是世尊的方便说,如果我们细细的去思惟,然后才懂得佛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我们才真正有几分体会。

  《华严十定品》里面讲得更清楚,一刹那不只九百生灭,所以我们在《仁王经》上看这个,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这个速度,比这个还不知道要快多少倍。这是说明宇宙现象的事实真相,刹那生灭,所以佛把这个现象也称作「不生不灭」。诸位要知道,果然不生不灭,要说一个不生不灭,那不叫废话!佛这句话是说一切法相的生灭。生灭何以说不生不灭?它的生灭速度太快几乎是同时,生灭几乎同时,所以叫不生不灭。这是佛说法的意思,我们愿解如来真实义。明了事实真相,诸位想想,哪里有法相存在?十法界依正庄严,包括六道三途,根本就不存在,真正是梦幻泡影,根本就不存在。而一切众生迷在这个境界里,以为这个境界是真的,以为这个境界是实在有的。在这个境界里面生起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事情麻烦了,於是把刹那生灭的现象转变了;这个相是刹那生灭、刹那转变。什么力量把这个现象转变?念头,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你的念头善,转变就是善境界,念头恶,转变是恶境界。由此可知,天堂是念头变的,地狱也是念头变的,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调」这个字里面学问可大了。

  最重要的是调心,为什么?身不要紧,身是随心、随念头变现的。我们要注重调什么?调能变的,所变的不重要。能变的与自然的法则相应,所变就顺理成章,就变成极乐世界,就变成华藏世界,变成世间美好的乐园,人人生活都幸福美满,这多好!能不能做到?能,肯定的。问题你就要懂得其中的道理,懂得境界如何来演变?所以佛教我们,实实在在讲,把华藏世界、把极乐世界普及到一切世间,使一切世间都变成极乐世界、都变成华藏世界。怎么个变法?先要调心。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美好?那个地方的人心好,经上讲「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如果我们今天这个世间,我们的人各个都是上善,我们今天依报的环境跟极乐世界一定是一样,就这么一个道理。华藏世界为什么那么美好?华藏世界里面的人,每一个人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也破了几品,所以那个世界美好。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为什么不好?一切众生思想见解、言语造作,跟自然法则完全相违背,心里面所想的与法则违背,就叫邪知邪见。说的、做的与这个法则相违背,造十恶业。《地藏菩萨本愿经》上所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罪业变的什么境界?变的我们现前的生活环境。

  特别是这一、两年来,天灾人祸到处都是。有一些同修来问我:能不能避免?我告诉大家没有法子避免。你们要想移民,要想在世界上找一个不受灾难的地区,给诸位说,没有。你要去找,你到世界各个地区去观光旅游一次,哪个地方的人要没有贪瞋痴,那个地方就是福地。你去看看、找找看,哪个地方人没有贪瞋痴?哪个地方人没有造恶业?你能找到这个地方就行了。现在我们晓得地球上没有,找不到,西方极乐世界有。念佛的人、学佛的人是明白人,这个灾难来了怕不怕?不怕。灾难来了可不可以避免?决定可以避免。避免不是说我们这个身不遭难,身遭难不遭难没有关系,身在这个世间不能常住,有生、老、病、死,哪里能常住?这是我们要彻底觉悟到。灾难来了怎么样?很平常,一点都不希奇。这里头业因果报,来龙去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还有什么慌张的?处在这个境界里,大难临头不惊不怖,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无论什么样的灾难,可以接受,毫无问题,身体在灾难里面磨灭了,你的精神,佛法里面讲「神识」,世法里面讲灵魂,去找另外一个身体,这不会死的。

  我们身体,身有生灭,生灭里头还有一个不生灭的「我」,我不生灭,我这个「身」生灭了,身不是我。如果我们认识神识、灵魂是我,身不是我,你就把自己向上提升了很高的境界。身不是我,身是什么东西?身是我所有的,就像我们穿衣服一样,我所有的。那衣服穿旧、穿破,你会丢掉换一件新的;身也是如此,身坏掉,把它丢掉,再换一个身。所以你真正有一点点功夫,这功夫不是很高,有一点点功夫你就生死自在,生死自在是舍身受身就跟脱衣服、换衣服这么一样的自在。世间人不晓得这个事情,脱衣服感觉得好苦。谁?小孩。小孩穿一件衣服,叫他换一件,痛苦得不得了,乱蹦乱跳,他不甘心、不情愿,觉得那个好苦。大人就不会,衣服脏了要洗,款式不合适,换个新款式,他很快乐的舍身受身。学佛功夫到了,对於生死看作什么?看作换衣服一样,一点痛苦没有,一点紧张也没有,一点恐怖也没有。这样的人舍身受身,说实在的再投胎,决定换的身比这个身体要好得多。为什么?善报。如果在舍身的时候,感觉到惊慌、恐怖、害怕,那你再换的身就坏了,换个什么身?换个畜生身、换个饿鬼身,那就很划不来。就好像换衣服一样,愈换衣服愈破烂、愈难看,那你就坏了。

  学佛能够得这一点受用就了不起,这是佛法里头的小受用,不是大受用。为什么?你认神识是「我」,神识还不是我。真正我是什么?真正我是法性。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见到真我,宗门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认定神识是我,给诸位说,不认这个身是我,你可以脱离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不离开六道轮回,你决定享天福,你生到天上去。更高明的超越六道,可以提升到声闻、缘觉、菩萨的法界,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这是你生活的空间,这是你的去处,比六道殊胜太多。如果你晓得神识还不是我,还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才是我,你的功德就圆满,你就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到华藏世界去,亲近毗卢遮那佛,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做朋友了,一家人;或者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永远超越十法界。这是事实真相。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就是要告诉我们这桩事情,这才是事实真相,真正能「调众生」。

  所以我们学佛,在现前最重要的要修「清净心」。《无量寿经》经题里面,把修学的原则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这三个原则。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我们修什么?清净心。一切人不染污心性,如果对一切人,顺自己意思起了爱欲的念头,不顺自己意思就生瞋恚、生嫉妒,你的心被污染,不清净。所以修行在哪里修?就在这里修。这一切境界现前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被污染,你这才叫真功夫。你修行功夫得力,你真有功夫,不被外境所污染。换句话说,境界在面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慧;自己心里头如如不动,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是功夫。我们修行要在这修,一切人事环境里面修、一切物质环境里面修,每一天我们六根面对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做什么功夫?就做这个功夫。这个念头才起来,不管是善念、是恶念都是污染,恶念是污染,善念也是污染,念头才起来,「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打下去。我们净宗用这一个方法,一句佛号把这个念头压下去,把这个念头化解掉,一切的妄念统统会归到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什么?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之德号,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的名字就叫阿弥陀佛。这是一句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无量觉」,一切都归无量觉。西方极乐世界的导师名号叫阿弥陀佛,所以佛在经上常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是从心性上说,从真实上说。这一句佛号你要会念,这个会念,初学的人会念,就是把你所有一切的念头都转变成阿弥陀佛,让你心里头,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杂念,你的清净心就现前。清净心现前,就是《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你就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又称作「念佛三昧」,三昧是梵语,意思是正受,正常的享受。我们今天享受不正常,正常的享受是无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那是正常的享受。所以佛教化众生的宗旨,目的就是「调众生,宣妙理」。妙理是事实真相,也是我们常讲「诸法实相」,说得更白一点,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是给我们说明这一桩事情,这个事情你懂得明白了,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应当要怎样作法,是不是自己契入这个境界就好?没错,能契入这个境界很好,自利功德你得到。可是这个世间还有许许多多的众生没觉悟,不能说看到他们就不顾了,自己逃避这个现实,这是错误的。在佛法里面讲「自了汉」,佛不赞叹这些人。你自己得度,你要帮助别人,这是菩萨。底下就教人:

  【贮功德。示福田。】

  「化他」,可是你要晓得化他必须要自度,你自己对於事实真相没有透彻、没有了解,自己的邪见、烦恼、习气没有断掉,你怎么能帮助别人?甚至於我们现在,事实上也曾经见到假公济私,假借佛法,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满足自己的欲望。你要说他不懂,他也能说善道,他也把经讲得头头是道,也建立庄严的道场,也有不少徒众跟他修行;可是他自己所做的,与佛法完全相违背。他做的是什么?依旧搞名闻利养,依旧搞是非人我,依旧念念得失,把得失看得很重。为什么会出这种毛病?前面这两句他没有,他没有做到,所以功德就变成福德,甚至於功德、福德变成罪过。劝勉大家来修福,来舍财修福,大家都舍财了,他统统装在口袋里,满足他自己,他自己造无量的罪业。

  古人不如是,古人懂得,建立庄严的道场不是自己享受的。我们看中国古时候建的这些丛林,诸位仔细去观察,住持、执事所住的寮房,他的环境非常简陋;由此可知,大众供养来修福,他自己没有享。换句话说,他的衣、食、住、行,一切生活环境没有改变,这是明理,不造罪业。现在大家捐助的很多钱,建一个大道场,首先要把自己居住的环境要布置得很好,造罪业。建立道场是办道的地方,是供众的地方,不是供养自己,大家也都听说过,佛家有一句话,「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有多大的福报,能享受十方众生供养,哪有那么大的福报?只有佛与大菩萨才有这个福报,凡夫哪有这么大的福报?所以迷惑颠倒。这个福报享不到几年,死的都是糊里糊涂死的,死了到哪里去?这就不必说了,将来还是免不了要还债。

  所以佛教给我们『贮功德』,不是福德,功德里面有福德,福德里面未必有功德。功德是讲修功而有所得。譬如我们持戒有功,你就得定,定就是德;修定有功,智慧开,开慧是德。由此可知,功是修因,德是果报,修因得果,一定的道理,我们要贮功德,积功累德。怎样才能把功德保持?「贮」这个字太重要,贮是贮存、储藏,你功德才能够累积。佛门里有一句话说,「火烧功德林」,功德很不容易贮存,为什么?一把火就烧掉。什么火?瞋恚,发脾气,脾气一发,功德全完了。所以你要知道,你这一生修行贮了有多少功德,想想看从什么时候没发脾气,如果今天早晨发了一顿脾气,你的功德只有几个小时,你过去这一生所修的功德全烧光,没有了。现在人谈功德,可以说都是有名无实,有功德之名,修功德之名,无修功德之实,心里一个不高兴,功德就完了。要知道世间妖魔鬼怪很多,就怕你积功累德,所以示现种种的境界、种种的因缘,要把你的功德破坏。但是他们本身没有能力破坏你的功德,任何人都没有办法破坏你功德,谁能破坏?自己破坏自己。他在那里搧风,叫你发脾气,叫你动瞋恨心,叫你就很听话,果然发脾气,果然动瞋恨心,把自己功德烧得光光,魔在那里拍掌高兴,好!干这种傻事。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一定要提高警觉,一切顺境不生欢喜心,一切逆境不生瞋恚心,你的功德才能保住,这个人就真实智慧。前面降魔,释迦牟尼佛示现给我们看,「以定慧力,降伏魔怨」。你要没有定、没有慧,你的功德保不住,这是一定的道理。在境界里面常常起心动念,那还得了吗?心随著外面境界转,这是轮回心造轮回业,将来受轮回报,你干的是这个事情。所以我们明了之后,我们在生活当中去锻练,这个锻练就是修行。过去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会被外面境界转,看到喜欢的我们生起欢喜心,看到不喜欢的我们生厌倦的心,这个错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怎么修正?顺境不生欢喜心,逆境不生懊恼心,这叫修行,把这个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修行不是每天念经、念佛、拜佛,那是修行的方式。修了要真正能管用,是在生活上用得上,面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真起了作用,再不被这个境界所转,你才叫有功夫。

  你念佛堂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如果面对境界心还被外面所转,那就古人讲,你「喊破喉咙也枉然」!你没功夫,你那功夫是假的不是真的。功夫要经得起考验,与大众相处,现在的话说,与众生交流,这时候也要有表情,如果一个人到这个境界,脸上像木雕的神像一样,这样的人在社会上,那也会吓死人。所以跟一切众生交流,表现的也有喜、怒、哀、乐,表演,不是真的,里面清净无染,正是永嘉所说的「分别亦非意」,这就对了。所以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非常活泼、非常灵活,显示出佛法之可贵,佛法的圆融,佛法的真实受用。意地里头确确实实没有污染,真的有定有慧,这叫功夫,那就是功德,你真的是贮了功德。

  『示福田』,这还得修福。修福绝不是为自己,修福是为众生,没有福报怎么能度众生?所以成佛,佛称为「二足尊」,足是满足、是圆满,二是两种,一个是智慧的圆满,一个是福德的圆满。佛是圆满的福德,有这么大的福,所以才能给一切众生享受。我们今天在这个道场,坐在这里两小时,享诸佛的福报。十方众生舍财、舍劳力,佛有这个福报能接受,佛接受,佛没有享,佛给我们大家享,这个理与事我们都要清楚,我们要学习。我们有福一定要给大家享,不要自己独享,自己独享就造业,给大家享,真正叫修福。什么叫福?一定要清楚。「示」,指示出哪些是福田?福田很多,换句话说,修福的机缘太多太多。

  佛家无量的福田,归纳为三大类。第一类叫「悲田」,慈悲,怜悯一切贫穷苦难的众生。那我们要问,哪些是贫穷苦难的众生?十法界里面众生都是贫穷苦难。你可不能看到现前没有饭吃、没有衣穿,这种人贫穷苦难。现在人他有福报,住的是很好的房子,生活非常富裕,你认为这种人就不贫穷?一样的贫穷。他贫穷在哪里?他贫穷在智慧,没有智慧,贫穷;换句话说,物质生活他能过得去,精神生活他很苦。所以贫穷有物质上的贫穷、有精神上的贫穷,有道业上的贫穷、有智慧上的贫穷,贫穷的范围就太大太大。我们今天讲技术能力比不上别人,都是贫穷、都是落后,才知道贫穷范围无限的深广。菩萨见到,大慈大悲帮助他们,这叫种福,所以这是福田。而种福田的方法,也非常非常之多,你没有智慧,你不晓得怎么样去修福。你要有智慧,时时都是修福的时候,处处都是修福报的场所,你就真的会了。我们回头再看看现前这个世间,现在世间人贫穷的状况,使一个中下根性的人,都能很明显的觉察到。修福到哪里去修?自己应该明白,如何救济世界一切贫穷苦难的众生。

  第二种田叫「恩田」。恩田是报恩的,什么人与我们有恩?第一个是父母,一定要报答,报答父母是种福田。第二个是老师;我们的生命得自於父母,我们智慧,佛家讲「法身慧命」得自於老师,老师的恩德跟父母没有两样。在中国古礼里面讲得很多很多,现代因为孝道没有,所以师道也没有,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法是师道,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本师就是最初创始的老师,佛陀教育是从他这里创始,我们称他为根本的老师,最初的创始人,我们对他念念不忘。我们讲堂要供奉佛像,供奉老师的形像,这个意义就是报恩,不忘本。我们在此地做报告,与同修们共同学习经典,如同在佛面前一样,佛菩萨给我们做证明;我们表达这一分诚敬之心,这是报恩,这就是种福田。除父母老师之外,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一切善知识都是恩田。再要扩大,国家有保护我们生活环境安宁的恩德;一切众生有互助合作供养我们日常生活的恩德,这就是我们在回向偈里面讲「上报四重恩」,一切众生於我们都有恩德。这是恩田。

  第三种,单单把三宝提出来,佛法僧三宝不但是於我们有恩德,他还是有功德之田,称之为「德田」,这是专指三宝。三宝有大智、大德、大能,教化一切众生,所以我们种福到哪里种?要知道到这些地方去种福。纵然我们的能力达不到,不能没有心,正所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不是没有心,我们力量达不到,有心。如果有力量一定做到,而不是不做,不是在那里空打妄想,真有这个心,真想去做。现在大陆大家在报纸上看到,水患很严重,往年每一次水患,我们总尽心尽力捐一些钱,帮助灾区的这些灾民。今年的灾区扩大,同时又受了经济的风暴,使我们看到这个大灾难,真的是一筹莫展。灾难有没有方法来化解?答案是肯定的。

  治本要教化众生,如何教化?「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这个与世有什么利益?世间人不明了,种种的灾变与人心有密切的关系,佛在经上常告诉我们,「依报随著正报转」。为什么我们没有听说西方极乐世界有水灾?没有听说华藏世界有地震?没听说。它为什么没有?它没有这个因,它怎么会有这些事、有这个果?因是什么?水是从贪心变现的,大家贪心天天增长,那水就多,这个麻烦就大了;火是瞋恚,地震是不平,人心不平。我们今天说这些话,一般人讲没有科学证据,他不能相信、不能接受。科学实在讲非常幼稚,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哪一天达到这个境界,我们这些人受苦受难,已经受了无穷的灾难,还要等到他来承认,不相信佛的话。息灭贪瞋痴,就能把自然之间这些灾患消除。

  可是我们现在看世间,我们常常到国外去旅行,每一个国家地区,我们去看什么?看人心,贪瞋痴一年比一年增长,看得吓人、看得可怕。没有说哪个地方,贪瞋痴的念头缓和下来,减少了,没有。天天在增长,加速度的在增长,我们看到这个忧心忡忡,这还得了。贪带来的水灾,瞋恚带来火灾,愚痴带来风灾,不平带来地震,现在人都搞这个。水、火、风、地震难怪是年年增加,次数年年增加,而一次比一次严重,有其因必有其果。现在人他不相信这个道理,这是从根本治疗,佛法里面跟我们说,「依报随著正报转」,「一切法从心想生」,给我们说明这个大道理。

  治标的方法不是没有,有,中国的人力资源是世界第一,这么多的人;换句话说,这么多的劳动力,没有好好的去运用,让这些劳力浪费,多么可惜。所以在治标的工作上,我们年年有水患,水患应当摆在第一位,要学大禹治水,要了解地形,地的形势高低,要引导这个水,从哪个方向把它流到海里面去。我们用现代科学的工具,比从前进步太多,可以开凿运河、可以拓宽湖泊。诸位晓得历史上记载,洞庭从前是八百里,听说现在三百里都不到,你要晓得大湖就是水患来的时候的蓄水池。所以沿著长江大河,湖泊一定要多,天然的湖泊,我们一定要保持,一定要用现代的机械,能够把它挖得更深、更广,使它的蓄水量能增加,同时在河区的近边,可以造人工湖,减少水患,可以做得到的。

  水利工程非常重要,国家的基本建设。在现代来讲,道路、铁路、公路,这是基础建设。美国为什么维持这么强盛?诸位要知道,基础建设太好,可是美国在水利工程上,还是有不足之处。水利是个大工程,平时干旱的时候,灌溉田园,不妨碍农作物的收成,水多的时候可以蓄水,不至於造成水患。人力可以做得到的,为什么不做?现在的基础工程,再加上发电,可以说发电与水利工程也都有关系。现在世界上利用水力发电的地方很多,中国有长江大河为什么不做?从治标方面来做,花个五年到十年时间之后,中国永远没有水患,这是大功德、大布施。这个基础建设稳固,全国都开发了,并不是沿海地区,连内陆统统可以开发。由此可知,事在人为,我们应当要想到为众生造福。中国人有福;换句话说,世界人就有福。

  再说到我们现前,我们现前大众对於这四句经,应该如何来修学?怎样落实在我们现前生活当中?居士林这个道场,是一个非常庄严如法的道场,这是大家公认的,不是我一个人随便说。我们发心到这个地方来听经,到这个地方来念佛,就是这四句经文的落实。那你要问:我们到这来听两个钟点经,念几个钟点佛,与「调众生,宣妙理」何干?居士林的讲堂,现在是每一天讲经两小时,我们发心让讲经永远不中断,这是宣妙理。我们来听经,就做大家的影响众,使一般初学佛的人、没学佛的人,渐渐听说、渐渐看到,看到学佛有这么多的好处,有这么多的利益,他就来了。如果你们觉得佛法很好,我在家里修就好,不必到这个地方来,此地讲经零零落落,三个、五个人听,那些初学的人一看,只有小猫、小狗两三只,信心就没有了,这个法师大概讲得没什么,不来了。你们来听经是菩萨、是影响众,不知不觉的影响社会广大的群众,这是种福。

  所以你在家里面听经,现在很方便,我们电脑线路已经连上,你家里头有电脑,在家里头就可以听,我们现场直播,你在家里可以听。家里听只有自利,不能利他,你不能产生影响力,你到这个地方来听就是双重利益。我要种福田,我要做影响众,影响力大小不要去过问,决定有影响。你在家里念佛也很好,为什么到这边来念?庄严道场,也是做影响众。所以这个道场、念佛堂有菩萨在念、有佛在念,龙天鬼神在这个念佛堂念佛的很多。可见得修功德、修福德不一定要花钱,只要有时间你到这个地方来,就是种福。甚至於你到这个地方来吃一餐饭,也是修福,为这个道场宣扬佛法,吃饭也是宣扬,你到哪个地方不要花钱可以吃饭?「居士林」,世界第一家,这个地方每一天三餐饭的供养不要花钱。将来还有「弥陀村」,到这个地方来住也不要花钱,只要你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个地方是成就人往生不退成佛的道场。我们在这里面修福就特别容易,出钱不在多,一块、两块都是希有的功德,真正的福田被你种到了,这不是假的,这么多人在此地真修真干。所以这个福田是真的福田,这个地方的功德是真实功德。末后这一句:

  【以诸法药救疗三苦。】

  『三苦』,跟诸位报告过,三苦是指六道众生,如果这个意思再放宽一点,十法界的有情。以诸妙药,这是『法药』,药是比喻佛所说的一切法。在我们现前世间人苦到极处,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换句话说,我们今天是在大灾难来临的前夕。怎么知道?我们细细看看印光老法师在民国初年,印祖大家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阿弥陀佛两边这两位菩萨帮助他的、辅助他的,观世音、大势至;观音主慈悲,大势至主智慧,这是最有智慧的一位菩萨。这是我过去给诸位介绍过,大乘佛法里面,通常是以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文殊菩萨表的智慧是「广学多闻」,是一般普通的智慧;大势至菩萨代表的智慧是「一门深入」,两个都了不起。文殊菩萨的智慧要什么人学?上根利智,上上根性的人能学,下下根人不行,你没有这个能力。大势至菩萨代表的智慧,「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下下根人也能学,一门深入,一门通就门门都通。所以他的成就,在结果跟文殊菩萨没有两样,手段完全不相同,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

  印光大师示现在民国初年,他知道这个世间会有灾难,用什么方法来救?用佛法不行,佛法大家不相信,认为这是迷信,而且经典文字生涩,一般人不容易读诵。用儒家的这些大道理,来救度这个世间也来不及,儒家所谓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儒、佛虽好没有法子救急,所以他老人家采取,《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安士全书》,用这三样东西,来挽救我们现实的社会,非常有道理,真实智慧。这三样东西它的原理是什么?原理就是因果。在劫难来临的时候,大家对儒不相信、对佛不相信、对圣贤不相信,恣意所为,在这种状况之下,唯一能够还叫他听得进去的是「因果报应」,这是事实真相。

  所以他老人家一生极力提倡因果,提倡因果选择这三种书。这三种书我们展卷一看,我们自己本人,再看看周边这些人,这三种书里面所说的,哪几句你做到?哪几句你毁犯?我们仔细一观察,才发现许许多多的人,里面所讲的这一些罪行、业因几乎全都犯了,这还得了!多数人都犯了,那就造成共业所感,今天整个世界灾变。这个大灾变来临之前,我们现在要想把它消灭不容易,如果使它减缓一点、减轻一点,或者延后一点,说实在话还可以做得到。怎么作法?人心要觉悟、人心要回头。大家知道利害得失,我们真正能够舍弃自己的利益,要顾虑社会大众的利益,先要有这个意识、有这个理念,然后减缓自己的贪瞋痴慢,著重伦理道德,这个劫难就能够减缓,劫难就能够减轻,总在人心的转变。所以印祖用这个法药,来帮助我们度过现前的难关。

  西方基督教徒常说,「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说这个话说得很久,我们听起来感觉到他讲的未免过重了一点,但是看起现在这个迹象,又好像明年不太好过。这几年灾变为什么一次比一次频繁、一次比一次严重?好像是有这么一点意思在。但是他说是「世界末日」,我们学佛的人不承认,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佛的末法是九千年。就从中国人算,中国的历史记载,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天是三千零二十几年。一万两千年,后面还有九千年,日子还很长,不会是世界末日;有一点灾难可能是有的,决定不是世界末日。过去我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告诉我,末法时期的九千年,佛的佛运跟世运都有高低起伏;换句话说,有好的时候,也有低潮的时候。明年,往后的几年可能是个低潮的时候,不是末日,这是佛说的,我们要安心。

  但是我们心里面要有准备,决定断恶修善,别人做不做我们不管,一定从我本身做起,这是非常非常重要,从本身做起。佛在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共业里面有别业,《楞严经》里面讲「有共业,有别业」。如果我们别业殊胜,在共业里面还有别报,大灾难来的时候也有一些众生可以避免。避免不必要刻意去找地方去避难,找地方去移民,没有那个必要,那是自己对自己不相信,自己找自己的麻烦。往年我在香港讲经,那个时候距离香港回归还有一段时期,香港一些同修想尽方法去移民,我劝告他,没有必要。我说:我的想法、我的看法,回归之后一定比英国人统治还要好,何必走?结果有一些不听话的,移民到外面去,吃尽了苦头,我都看到。香港房子卖掉了,回去之后,再拿钱回到香港买不回来了,没有法子。我说了,不听话有什么办法,不听劝告。所以任何灾难来临,有福的人,这个福是什么?心是定的,决定没有恐怖、决定没有忧虑,心是定的,有定有慧就能够克服难关;它变我不变,它动我不动。纵然在生死关头不能避免,刚才讲我们会生到善处,那就是移民,移到最好的地方,不在这个世间,我们移民到诸佛世界,真正的福地。有一天时间多念一天佛,日常生活当中要养自己的善心、善愿,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到「心无恶念」,这个好。

  恶念的标准,最低的标准佛讲的十善业道,心里头决定没有十恶。「身」杀、盗、YIN;「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贪、瞋、痴,这叫十恶,一定要断掉。从早到晚,从初一到腊月三十,心里头决定不会起这个念头,「心无恶念,意无邪思」。什么是邪思?人我是非,这是邪思。凡是与佛经教理论上相违背的,一切思想见解都是邪思。要以佛的标准来讲,见思烦恼一定要远离,决定没有。念念这个心是善念,至善的念头就是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什么念头都舍弃,这个好。我们人生的目标方向非常确定,正确坚定,决定求生净土,往生不退成佛。我们走这一条大道,这是一切诸佛所走的道路,这怎么会错误?耳不闻恶声,不听是非,无论什么人来跟我们说话,「阿弥陀佛」把他的话打断,我们不要听。口不出恶言,与人接触、与人交谈,少说废话,多劝人念佛。经文里面能够记得住的这些句子,多念几句给人听,他喜欢听他听进去,不喜欢听也听进去。如果这个样子,他给你接触,「某个人学佛了,迷了,这个世间事他都不懂」,这个话是好话!世间事都不懂的时候,你就会离开这个世间,这世间事懂多了,你离不开,你麻烦大了。这个世间拉拉杂杂的事情,我们不要知道,我们不想知道,喜欢知道的都是还不想离开轮回,我们下定决心,不干这个事情。

  「身无邪行」,最好我们利用健康的身体多拜佛,拜佛的功德很大,拜佛的效果非常殊胜。如果每天一个人一天能够拜一百拜,永远不中断,你的身体决定健康长寿,百病不生。以清净心拜佛、以恭敬心拜佛,拜佛的时候,没有一个妄念,这个样子自自然然感应道交,有求必应,我们为什么不干?如果我们能这样子修学,这是讲到我们切身的问题,每天我们将《了凡四训》读熟,深信因果。《了凡四训》的目的是起信,我们对於因缘果报的理论事实透彻明白,就晓得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样过日子,怎样处事待人接物。而以《感应篇》、《阴骘文》这两样东西,《感应篇》只有一千三百多字,《阴骘文》七百多字,两样东西合起来,不过两千多字的样子,不是很长的东西,每一天念一遍,在我们早晚课加上这一样东西,认真去反省、认真去检点,里面所讲的我们有没有犯?劝导我们修学的我们有没有去做?

  《感应篇》里面说得很好,末后的结论结得好。你能够每天依照这个修学,你能够修三百件善事,你就成为地仙,这是人间的仙人。有同修拿这个话来问我,我就告诉他:三百件是三百种,你要搞清楚。如果说三百桩善事,很容易,你一天就可以做三百桩善事,你能不能成为地仙?三百种,每一种遇到就要做。这里面字字句句不可以误会,一定要认真努力依教奉行。这都是法药,针对我们现前,我们这个时代众生,这个地区众生,非常有效的法药。印光法师给我们开出来的,愈想愈有道理,希望我们同修都能够留意,仔细去反省检点,依教奉行,自然能得殊胜的功德利益。今天时间到了。

  大乘无量寿经  (第十九集)  1998/8/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19

  请掀开经本,第五面第二行,第五面经文的第二行:

  【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为教菩萨。作阿闍梨。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无量诸佛咸共护念。】

  从这一段经文看起。今天我们读这一段经文,与刚才弥陀村的仪式非常的相应。这一段是「授记佛护」,诸佛护念。佛法修学,诸佛菩萨的教导,最后的目标无不是希望我们成佛,尤其是就在这一生当中作佛,而且做的是究竟圆满佛。我想每一位同修,过去虽然也曾经听过《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以及诸大乘经论,而这些话可能多次的听过,但是总是疑惑而不能够相信,深信就更谈不上。这什么原因?这个理太深,事太复杂,不是我们凡夫常识能够理解,所以不能够深信,不能深信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一次我们在新加坡居士林的一会,跟过去不相同,过去十年的基础,所以今天我们启讲大经。唯有《大方广佛华严经》才把这个事情讲得透彻、讲得明了,这是对我们很大的帮助,使我们不但能生起信心,而且是深信不疑。同时我们又抽出一天的时间,来跟诸位细说《无量寿经》,也就是深入净土,无非是让我们断疑生信,在这一生当中,确确实实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样殊胜希有的缘分,正如开经偈所说「百千万劫难遭遇」,也正如彭际清居士所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一天我们遇到了,何等的幸运,希望我们要珍惜希有的因缘,好好的抓住它,把握住,成就一生的道业。

  经文紧接著前面而来,是行门里面最后的一段。『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为教菩萨,作阿闍梨』,我们看了这个经文很像是密宗的口气,没错,确确实实是密法。这部经里面「显、密、宗、教」圆融,《无量寿经》里头包括各宗各派的教义,确实经文不长,非常圆满、非常的希有。由此可知,我们还需不需要去念咒、去学密?不需要,这个经里头都包括了,一样都不缺,确确实实是大圆满教。「灌顶」是密宗授记的仪式,可是密宗灌顶分许许多多的阶段,初学佛在受三皈的时候上师就给你灌顶。我在最初学佛受三皈是蒙章嘉大师传授,也受过灌顶仪式,那只是形式而已,究竟灌顶真正的意义我们不懂,大师也没有详细给我们讲解。在仪式里头并没有详细的讲解,因为同时受皈依的人有几百人,人数很多,时间很匆促。可是我亲近大师的时间长,所以在亲近的时候,有许多疑问向他老人家请教,承蒙他的开导。灌顶的仪式,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内容,在《大藏经》,《密藏记钞》里面,对灌顶有详细的解释。

  「灌」这个意思是比喻大悲护念的意思,就是大慈悲,我们今天讲加持,大慈悲加持,大慈悲的护念,或者是世间人说「大慈悲的保佑」,这个意思都能够讲得通。「顶」是最高的,人的头顶上,顶代表一切法门里面最高的法门,最殊胜的法门,顶法。由此可知,我们把「灌顶」两个字连起来,意思就明白了,是佛以大慈大悲,将最圆满、最殊胜的顶法传授给你,这叫做灌顶。不是用点水,弹几滴在你头顶上,那叫灌顶;那个灌顶不管用,那是形式,表法的形式。重要的是他传法给你,这个法决定是至高无上的顶法,你得到这个法门,决定得一切诸佛护念,一切诸佛加持你、帮助你,使你契入顶法,契入如来究竟果地的法门,这才叫灌顶。由此可知,形式上的灌顶,我们显教里面形式上的皈依,形式上的受戒,都不足以为凭。佛法要讲实质、要讲真实,你真正去干。

  这个地方讲「灌顶阶」,实在讲就是指的本经。怎么知道本经是顶法?梅光羲老居士在《无量寿经》会集本前面,有一篇很长的序文,他这个序文写得好。序文里面曾经提到一段,这是他引用古大德的记载,在隋唐时代佛法最盛,在中国佛教史上,那个时代是佛教的黄金时代,佛法大小乘十个宗派,几乎都在那个时代同时出现。外国这些最优秀的出家人,到中国来留学,比比皆是。其中有特殊成就的,日本有不少,韩国也有不少,那个时候韩国没有统一,韩国叫三韩,分三个国家,南面越南,许多高僧大德到中国来留学。那个时候他们也曾经讨论过,仔细来研究分析,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中,哪一部经最能具足整个佛法的代表性?於是这一些大德,几乎肯定公认《大方广佛华严经》,可以代表整个的佛法,称之为根本法轮;还用比喻说,一切经皆是《华严》眷属。佛法像一棵大树一样,《华严》是这个树的根、是这个树的本,其余世尊四十九年所说,无非是这个根本上的枝叶而已,枝叶不离根本,所以称《华严》叫根本法轮,这就是《华严》是顶法。

  可是当时修净土教的人不少,尤其有很深远的影响,唐朝出现的善导大师,善导在中国历史上记载,说他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说过,有三位是阿弥陀佛化身,这是知道的,不知道的那就不晓得有多少位。我们知道第一个是善导大师,第二位永明延寿法师,第三位是国清寺的丰干和尚,这三位身分暴露了。诸位要晓得,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身分暴露的很少,不露身分的人很多。所以我劝诸位同修对人要生恭敬心,说不定你最瞧不起那个人,那个人就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那你不就得罪了,你还能往生吗?不过话是这么说,往生还是照往生,你得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决定不怪你,往生的条件是具足信愿行。但是总而言之,我们对一切人要平等恭敬,这才如法,这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

  他们影响力很大,尤其是善导大师,日本许许多多的高僧大德,都曾经亲近过善导大师,把净土宗传到日本、传到韩国,一直到今天日本净土宗的寺庙命名「善导寺」。你一看到善导寺,决定是修净土,以善导大师的名讳做为寺庙的招牌。他们对善导非常恭敬,善导大师的塑像,在日本处处可以见到。我们中国净宗的佛弟子,把善导大师忘掉了,所以到日本去旅游、观光,我们看到那个情形,心里面真的生惭愧心。我们的祖师,人家对他那么崇敬,我们已经淡忘,所以这一些学生对净土的缘深。再仔细看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到最后怎么样它才能够圆满成佛,达到真正的顶法?原来最后一招,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这样才达到了顶法。於是这些人肯定《无量寿经》是顶法。为什么?《无量寿经》是《华严》的归宿。当时一些高僧大德讲,《华严》、《法华》实际上是引导你归净土。好比我们这个经开三分一样,《华严》、《法华》是序分,净土往生经是正宗分,所以《无量寿经》才是正宗分。我们这样看法:《华严》是序分,《无量寿经》是正宗分,《阿弥陀经》是流通分。所以前清彭际清居士才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这三部经其实是一部。彭际清能说出这个话来不简单,他要不契入这个境界,这话是说不出来的,真正是过来人才能够说得出这个话来。我们就肯定《无量寿经》是顶法,通常讲《华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三经都是顶法。

  在本经原译本很多,佛经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翻译次数最多的是《无量寿经》,而现在《大藏经》里面所留的原译本有五种。这五种的原译本,过去的祖师大德们,他们细细的去研究,发现译本的文字出入很大,最明显的是愿文。汉朝的译本二十四愿,到南北朝时代,我们看康僧铠的译本四十八愿,再看宋朝时候的译本三十六愿,这个差别就太大。如果原本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不可能变成二十四愿,也不可能变成三十六愿。所以古德就推测,必定是根据的原译本不同。这个推测也就想像到,世尊当年在世宣讲《无量寿经》,介绍弥陀净土不只一次。不像其他经典,释迦牟尼佛一生只讲一遍,没有讲过第二遍。现在看这五种原译本,可以肯定释迦牟尼佛至少曾经讲过三遍。还有七种原译本失传,如果那些本子要在的话,可能还有出入,说明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对於介绍净土法门不遗余力,多次宣讲。因为多次宣讲,每一个本子里面出入不同,这才有会集的必要,给我们初学的人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会集本对我们初学便利太多了。最早的会集王龙舒居士,第二次会集是魏默深居士,夏莲老这第三次会集,后后胜於前前,后面会集的本子比前面本子会集得好,会集得非常殊胜,这是我们认识什么叫顶法。

  顶法认识了之后,诸位就明了,我们将这个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岂不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给你灌顶一次吗?这是真灌顶,不是假灌顶,比上师洒几滴水那殊胜太多。我们要明了,你念一遍就是接受诸佛如来一次灌顶,念两遍,两次灌顶,一天念三遍,你就一天得诸佛如来三次灌顶,你这个福报还有谁能比得了你。《无量寿经》太长,没有关系,念《阿弥陀经》也一样,念一遍,诸佛如来给你灌一次顶;《弥陀经》短,念十遍,每一天佛给你灌十次顶,你还能不开悟吗?所以「升灌顶阶」实在讲就是受持这一部经,依照这一部经的理论方法修学,就把你提升到灌顶阶。在菩萨果位里面,灌顶是法王子,什么人?等觉菩萨。

  舍弃净土法门,那个灌顶阶是可望而不可及,我们听了向往而已,谁能在一生成就?不可能的事情。你在一生当中,能够证得别教初地菩萨,就相当不错。别教初地,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破一品,证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证发心住。在十住里面,圆教十住「发心住」,别教初地「欢喜地」,别教的欢喜地就是圆教的发心住,就很难很难了。可是证到这个位次之后,你要把四十一品无明断尽,达到圆满的灌顶阶,经上佛说还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不是说我们,是讲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是对他们讲。我们今天实在说,《华严》讲无量劫,没有法子算。可是如果你很幸运,你的缘分很好,要是遇到净土法门,遇到往生法门,那你实在太幸运,你在这一生当中,就可以「升灌顶阶」。

  我们今天在这个道场,这个道场可以说,在现代世间第一殊胜道场,我们决定不是自己在夸耀、自己在赞叹,不是的。我们常年不间断的在讲净土第一经,这在世界其他道场没有。纵然有,不是天天讲,不是常年不断的讲,我们这个道场没有间断。不仅仅是解门,我们还特别著重行门,清凉大师给我们讲「信、解、行、证」,我们四个字都做到,我们四个字都重视。不是偏在解门不重视行门,也不是偏在行门疏忽了解门,我们做的是解行相应。这样的道场在这个世间也许有,我没见到,我也没听说过,我们今天见到的,亲眼所见的,就是这个道场。然后才晓得,这个地区众生的福报有多大,不可思议。道场在这个地区建立,这个地区就得诸佛护念,就得龙天善神守护,我们在《华严经》上正在念到「道场神、足行神、金刚神」,他们不护持我们这个地方,他到哪里护持?我们就是他护持的对象。我们今天起心动念,一切行持与大经相应,这是事实。

  所以要认清楚,诸佛如来的顶法,不仅仅净宗法门是释迦牟尼佛所传的顶法,至高无上的法门,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也都共同传授这一个顶法。怎么晓得?世尊在本经里面告诉我们,他老人家对阿弥陀佛的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的赞叹,代表十方一切诸佛的赞叹,释迦牟尼佛肯定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也就是说明,一切诸佛如来都肯定阿弥陀佛是佛中第一。我们今天发心做阿弥陀佛的弟子,无上的光荣,一切诸佛看到你都要尊敬你三分。为什么?弥陀弟子,多么荣耀。他敬我们的老师,也尊敬老师的学生,这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弥陀弟子,不要做假弥陀弟子、冒充弥陀弟子,那个问题就严重。你要冒充弥陀弟子,护法神就不饶你,你要做真正的弥陀弟子,诸佛对你都恭敬,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个真的弥陀弟子?

  真的弥陀弟子怎么做?天天要受阿弥陀佛灌顶。你每一天要读经,读经就是灌顶。天天要念这句佛号,要到念佛堂来念佛,我劝同修有时间,就到这个念佛堂来念佛,为什么?在家里念不是一样吗?跟你说,跟你在家里念不一样,完全不一样,为什么?你家里念佛堂,没有诸佛在那里念佛,这个念佛堂有佛在这里念佛,你到这个地方来,沾到佛菩萨的气氛,那怎么会相同?如果用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说你家里面的磁场,跟这个地方的磁场不一样。这个地方的磁场是世间第一无比的殊胜,我们一般人讲气氛不相同,这个地方确实是如来正法的气氛,你们在这里念佛,你亲身感受到。现在念佛堂新的地毯铺下去了,格外显得庄严,我昨天下午去看过,非常欢喜。进入这个念佛堂就是升灌顶阶,这个念佛堂就是灌顶阶、这个讲堂就是灌顶阶。既升灌顶阶,那就「授菩提记」。授菩提记是什么?受成佛之记,也就是告诉你,你决定成佛。诸位到这个讲堂来、到这个念佛堂来,肯定你决定往生不退成佛。所以这个道场是成就诸佛如来的道场,必得诸佛如来的加持,道理在此地。

  下面这两句科题上讲「示教」。示是示现,教是教化,示现教化众生的模式,示现教化众生的样子。这个样子是什么?「作阿闍梨」。就是我们现在讲经的总题目,我们总题目已经做了,这个字还没有挂上,将来就挂在两边对联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阿闍梨」就是模范的老师,阿闍梨是印度话,他的思想、他的言行,可以做为社会大众的表率、模范,就叫做阿闍梨。阿闍梨我们翻作「轨范师」,轨是轨道,他的行持可以做我们的轨范。这一句话的意思很深,佛在一切经论当中常常告诉我们,一部经中我们对於这些教诲都看过许多遍,印象非常深刻,佛教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八个字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学了佛,得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决定不能说我得利益就行,没有想到社会广大的群众,没有想到六道三途一切众生,这与佛的愿望、与佛的教诫就不相应。佛教给我们受持,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受」是佛所教导我们一切道理、理论方法,我们要明了、要接受;佛给我们讲的一些境界,我们要契入,这样才能得真实的受用,这是受持。

  受持之后读诵。刚才讲你读诵一遍,你就是受诸佛如来一次的灌顶,这是自利。读诵最好是出声,出声的功德比不出声大很多,出声的功德在哪里?念给别人听,让没有接触佛法的人听到你在读经。你读经要读得字字分明,腔调音声悦耳。要让人听到生欢喜心,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听了之后会觉悟。所以有一些同修大概心情急躁,读经读得很快,听说这一部《无量寿经》,他半个小时就念完。仔细听听的时候,他嗯嗯嗯一个字也没听出来,从头到尾哼了半个钟点经就念完,一个字都没听清楚。这种读诵只可以说是自利,不能利他。读经字字分明,要晓得读经是利他,自利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佛的教诲,要依教奉行。念得清楚、念得明白,让别人听。你说「我四周围没有人」,没有人,有鬼神,有我们肉眼觉察不到的众生,我们今天讲无形的众生,比有形肉眼能看得见不知道多多少倍?你读经给他听,他听了有受用,鬼神学佛、鬼神护法,天下就太平。要知道我们社会的动乱,鬼神先乱,鬼神乱了之后,我们想社会安稳非常非常困难。要想社会安稳,先要叫鬼神安稳,要叫这些鬼神安稳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诵,所以读诵里面最要紧的意思,是要度这些无形的众生,给他们做闻法的增上缘。

  后面「为人演说」,这个对象讲得很清楚,这才对人,对有形的众生。可见读诵是对无形的众生,演说才对有形众生,对人。对人怎么样?表演。表演是依教奉行,要把它做出来,把佛经里面一切教诲,都落实在我们生活,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像经上讲,哪些佛教给我们一定要做,我们认真努力去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我们就决定不能去做。像经文后面所说,行门里头最重要的纲领有三句,其他所说的那都是些细目,琐碎的事情。最重要的纲领,修行人,佛讲的第一个:「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要做到。身口意三业,佛不说身、口、意,不用这个顺序。第一个用口,口造业最容易,口造业最可怕。诸位念念《地藏经》,口业将来堕拔舌地狱、耕舌地狱,那个地狱,好多种地狱,都是口业业因而受的果报;妄语、两舌、恶口、绮语,非常容易犯。所以真正修道人,将来在这个念佛堂,真正进念佛堂,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所有的念头都放下,只有一个念头「阿弥陀佛」,你就决定成功,你才叫真正「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我们也不必问怎么个修法,你就是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这一条你就做到了,不要再打妄想。

  现在还有一类人,不但自己打妄想,还要派许多人去打听,打听别人的,这个妄想就更大、就更错。你这样学佛,学到最后堕到阿鼻地狱,阿鼻地狱许许多多大小地狱,都是你果报之处。本经在经题上显示我们修行的三大纲领:「清净、平等、觉」,你天天要知道那么多的事情,你的心怎么能清净?古人教给我们,「知事多时烦恼多」,你要知道那么多事干什么?还要去派人包打听,你说糟不糟糕!大概打听之后,研究怎么对付,这麻烦可大。这是存轮回心造轮回业,而且都是造的三途地狱,非常可怕。我们觉悟就是要从这个地方省悟过来,别人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打听他干什么?我管他干什么?所以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不是世间没有过失,他顾自己都来不及,没有时间去顾别人。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别人?刚才我说过,用佛的眼光看别人。我们看别人,统统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他行善,示现善的样子给我看,他作恶,他示现恶的样子给我看,都是诸佛如来,他们统统没有过失。过失在哪里?过失在我自己,我看了起心动念就造罪业。我看到好境界起贪心,看到恶境界起瞋恚心,我造业,他不造业,他是诸佛如来。

  我们完全用这种心态,真诚的心态来修学,你这一生当中必定成佛。正是所谓「佛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我们今天要学这一招,高招。菩萨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善人看一切众生都是善人,恶人看佛菩萨都是恶人,这个道理要懂,这个道理就是境随心转。我们为什么不养自己的佛心?我们自己为什么不透自己的佛性?为人演说,演这一点。今天世间人看这个也不对,看那个也不顺眼,我们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平等恭敬,这就是修普贤行。本经一开端「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是真正的弥陀弟子。所以要为人表演,就是说我要做一般大众的榜样,特别要做修行人的榜样,要真干,这才叫「作阿闍梨」。作阿闍梨是为教菩萨,为教修行人,或者是为教一切众生觉悟。菩萨是觉悟,觉悟的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就叫「为教菩萨」。怎样帮助?自己做榜样,自己做模范,要真干。

  如何真干?下面这一句说出了,『常习相应无边诸行』。「行」是生活行为,细的起心动念,粗的言语造作,这是行为。行为要相应,与什么相应?与自性相应、与性德相应,那你的心行就是真正的菩萨行、佛行。初学的同修们,要讲到心行与自性相应很难,为什么?没见性,与心性相应之行最低的限度,是圆教初住菩萨,初住以上,《华严经》上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一百七十多个团体,每一个人,他们的心行与法性都相应,所以称为法身大士。我们今天是生死凡夫,烦恼一品都没有断,我们怎样学相应之行?佛教初学给我们订了许多规矩,你依照这个规矩去做就相应,佛所讲的这些规矩,给诸位说全是性德。

  「习」,学习常不间断,永无间断的在学习相应之行。相应之行散在一切经论里面太多太多,我们到底从哪里学起?我们发心专修净宗,专修净业,这样一来我们的经论范围就缩小。我们依据的经论「三经一论」,或者是近代所说的「五经一论」,我们依据这个就好,这个典籍不太多。五经一论里面所讲的,还是很琐碎,还是很不容易掌握。於是我们在最初建立「净宗学会」,我写了个缘起,在缘起里面提到行门五个科目,这个大家好记。行门的科目要简单,你才能记得住,才能够学得到,太多、太复杂记不住,没有法子。所以现在受戒,你们想想看出家受两百五十条戒太多,记不住,记不住还能做得到吗?太多了,比丘尼戒更多。在家菩萨戒,如果是梵网戒十重、四十八轻,也太多,记不住,记不住没法子。一定要最简单、最容易,时时刻刻能记住,都能够背诵得出来,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才能够提醒自己,我与佛的教诲相应不相应?所以真正修行要抓纲领。

  我们提五个科目:第一个三福,《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三福总共三条,十一句。第一条是「人天福」。换句话说,你在六道里面真正能做到,你就不失人身,你不会堕三恶道,你生生世世在人天享福。第一句「孝养父母」,你做到了没有?第二句「奉事师长」,第三句「慈心不杀」,第四句「修十善业」,这四句意思很深,我们曾经做过专题讲演。这个四句要记住,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个相应不相应?如果不相应就错了,要「常习相应之行」。第二福是「二乘福」,声闻、缘觉。诸位要晓得,第一福是凡夫,第二福才是佛法,才学佛了。佛法是建立在世间福的基础上,没有世间福德,学佛怎么会有成就?换句话说,你人都做不好,你怎么能学佛?这四句是教你做人,如果这四句都违背,你就不是一个人,不是人是什么?畜生、饿鬼、地狱。古书《左传》里面就有说,「人弃常则妖兴」。这个话什么意思?人如果把「常」舍弃,常是什么?五常:「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这五个字是常道,人人应该遵守,做人就应该遵守。如果做人不遵守这五个字,把这五个字丢掉,舍弃了,干些什么?不仁、不义。仁义礼智信都不要,古大德讲,这是什么人?这个人是妖魔鬼怪,他不是人,他就是妖魔鬼怪。所以人天他有道德的标准。

  诸位想想第一福里面这四句,五常的意思都包含在其中,以这个基础再入佛法,再学佛。所以人天福里面,上面二乘福。二乘福一开头,「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今天我们受三皈,是形式上的三皈,不是实质的;今天我们受戒,也是形式上的受戒,也不是真实的。你要说为什么?因为底下没有根基,如果底下基础建得好,「三皈五戒」它就发生作用,能成就德行。诸位要晓得,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第一福是孝道,第二福才是师道,孝道没有,师道也就完了。我们今天学佛特别提倡孝道,你从哪里学?回家去孝顺父母,从这个地方学。你要做出真正孝顺儿女的榜样,给社会大众看看,为人演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要做到才行,口说不行。

  再由二乘福再向上提升,这就是菩萨。菩萨有四句,都是纲领原则:「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四句你做到了,你才真正是菩萨,这叫三福。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得好,真正发心求生净土,这一个愿心决定没有改变、决定没有疑惑、决定求生,你就一定生,这一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说得好。菩提心在《观经》里面,世尊给我们解释「至诚心」,真心发愿,真心就是至诚心;一心希望求生净土,那个就是「深心」,就是「回向发愿心」,一念就具足了,没有第二念,我们今天就是要发这个心。

  「深信因果」,这个因果是什么因果?我过去跟诸位讲过,我为这一句搞了两、三年心都不安,我不解这个意思。我们平常讲相信因果报应,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我们晓得,我们相信,我们不怀疑。我们是人天的身分,我们连二乘都比不上,我的怀疑处是为什么菩萨还不知道?我们都知道,他为什么不知道。所以这个因果绝对不是我们讲的因果,我们所说的因缘果报,菩萨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他们深信因果,一定是个特别的因果。这就把我搞糊涂,搞了好几年,总算是三宝加持,搞明白了。什么因果?「念佛成佛」。真的,许许多多的菩萨不知道,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不要三大阿僧祇劫,一生就办妥。尽虚空、遍法界诸佛刹土里,不知道有多少菩萨不知道。我才晓得这个因果是讲这个,不是说别的。我们回头看看,我们现前生活环境当中,同修当中,有许多学佛的人,有参禅的、有学教的、有持咒的、有持戒的,许许多多法门,你叫他念佛,他不相信,他就不相信这个因果。他学他那个法门学得很起劲,也是勇猛精进,就是不肯念佛。所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的人了不起,这两句话他要是相应,那就是净宗法门里面所说,「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当中具足了,也是经中所讲根熟众生。

  底下讲『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成熟了,成熟这一生就作佛,这一生这个身在六道里面叫最后身,以后不再搞六道轮回,出离了。这个身体在六道里头是最后身,下一次再到这里来是菩萨化身来的,应化来的,不是凡夫,乘愿再来,哪里会一样?菩萨福里面第三句「读诵大乘」。前面跟诸位讲过,读诵大乘就是读《无量寿经》、读《阿弥陀经》.念一遍,诸佛菩萨给你灌顶一次,你念了之后,一定要依教奉行。末后一句「劝进行者」,要把这个殊胜的法门介绍给别人,介绍给广大的群众,介绍给一切众生,这是利他。所以十一句里面,十句自利,末后一句利他,自行化他。这是讲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与三福相应,这是「常习相应之行」,这真正修净土,这是第一个科目。

  第二个科目是「六和」。我们同修大家在一起,在一起共修,在一起共修一定要修「六和敬」,要和睦相处,彼此尊重。我教给诸位同修,我们把所有一切大众,都看作诸佛如来,都看作阿弥陀佛的化身,以最极恭敬心处事待人接物。别人用什么心态对我们,不要去管,不必去理会,问我用什么心态对人?我一定用佛心对人。一切人都是阿弥陀佛示现,示现给我看的,帮助我成就的,我们要用这个心态。每一个人都如是学,「见和同解」就圆满,真正是入佛知见。凡夫入佛知见,真正不可思议,这是《华严经》上讲的「大心凡夫」。什么人是大心凡夫?这个人就叫做大心凡夫。我们今天讲作罗汉、讲作菩萨,我们做不到,但是我们要讲作大心凡夫,不难!确确实实每一位同修都可以做得到,我们的心行真正能够跟这五个科目相应。

  六和的第二条,「戒和同修」。这个戒是广义的,我们今天持戒,实实在在说,只期望我们能够把五戒十善认真彻底的做到,不要去奢谈比丘戒、菩萨戒,我们做不到。我们出家人学蕅益大师、学弘一大师,他们怎么修的?他们是持沙弥十戒、五戒。蕅益大师受了戒之后退戒,他一生持沙弥戒,所以你看有许多在文字方面,他老人家署名「菩萨戒沙弥」,他不敢称比丘,他是菩萨沙弥。成时是他的学生、是他的徒弟,老师称沙弥,学生不敢称沙弥,所以成时法师称什么?菩萨优婆塞。出家的,出家优婆塞,实在讲我们今天这个才是我们真正名副其实的身分,我们什么身分?出家优婆塞。诸位是在家优婆塞,我们是出家优婆塞,示现出家的身相,统统持的五戒十善。在《无量寿经》里面,五戒十善有详细的说明,就是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这一段经文是五戒十善的详细说明,果然做到,我们五戒十善就清净,名副其实的出家优婆塞,这是讲持戒。持戒另一个延伸的意思是守法。道场里面因为人众很多,如果要没有制度、要没有规矩,大家在这里会乱成一团,那就不像道场,道场有许许多多的规矩,这些规矩我们必须要遵守。道场以外是社会、是国家,国家有法律,有许多规约,我们也要遵守,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做一个守法的修行人,做一个守法的佛弟子,这是戒和同修。

  然后「身和同住」,将来弥陀村开幕之后,许多念佛同修我们就住在一起,身和同住住在一起,彼此互相照顾,互相警策,互相勉励。希望是现在我们同住在弥陀村,将来我们同在莲池海会,我们目标才真正达到。所以我建议弥陀村里面,每一个房间的房门,都做玻璃的、透明的,不能人在里面懈怠懒惰,外头没有人看见,不好。所以门至少要做一个小的玻璃窗,外面人走来走去,看得见里面,这样才行。每一个人关在一个房子,门关到起来的时候不能成道,不知道在干什么?懈怠懒散。所以住弥陀村的同修要注意,住弥陀村里面完全是透明化,将来连身体都是透明的,这才好,一丝毫染污都没有,我们要达到这一个标准,这也是作师作范。所以要守法,这是身和同住真正的意义。

  「口和无诤」。希望进入弥陀村之后,不管你在这里住一年、住两年、住一辈子,不说一句话,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话都不说,你决定成佛,决定上上品往生。为什么?没话好说,所说的都是闲话,你所说的话都是搞六道轮回。我从今天起不搞六道轮回,不说话,你给我打招呼,「阿弥陀佛」,你不管说什么多少,「阿弥陀佛」,我一句都没听进去,你的心才清净,你的口业才真正能消得干干净净。

  「意和同悦」,住在这个地方一定是法喜充满,诸位真正能到这个境界,你二十四小时念佛,一定生欢喜心,不疲不厌,你不会疲倦。念累了,稍微休息一下,所以休息我劝勉同修们不脱衣服,我们穿海青念佛,海青不脱略微休息,休息好了赶快进念佛堂,自动自发,不要人去敲你的门喊你,那就不好。我们有没有人敲你门喊你?有。每一个单位,我们有一个寮房长,你们自己选举、自己推选,他看时间到的时候你还在偷懒,会敲你的门。在念佛堂有法师,法师里面也有专门负责警策工作,念佛堂里面常讲「巡幡」,当你念佛昏沈的时候,在念佛堂打瞌睡,看看我们将来用什么方法。古时候念佛堂用巡幡,小的幡,幡在你头上、在你脸上晃几晃,把你提醒过来。这不像禅堂,禅堂是用香板,是打的,我们不打,用巡幡,或者用拂尘都可以,用这个方式来提醒大家。这就是互助合作,真正做到法喜充满。

  末后一条,「利和同均」,决定可以做到。十方供养归常住,常住负责大家衣,食,住,行。所以你到这个念佛堂来念佛,不要带一分钱,不要为生活忧虑,只要真正肯念佛就行。我想消息将来传到社会,社会上不愿意做工作的,谋生很辛苦,都到念佛堂来念佛,将来我们念佛堂爆满了。好在木源居士的弘愿很大,他要建二村、三村、四村,将来建弥陀城,将来建弥陀国,这个难得难得,希有的因缘。我们也欢迎社会得到真正的安稳,使人真正有一个皈依处,弥陀村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无量功德。所以能得诸佛的赞叹,这是与六和相应。

  第三个科目「三学」,戒、定、慧三学。第四个科目「六度」,诸位都知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最后一个科目,「普贤菩萨十愿」。诸位都能够记得很清楚,都能够了解科目的意义,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与这五个科目相应,然后发清净心,一向专念,那就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无边的善根简单的讲是大慈悲、大精进。大慈悲决定求生净土,这才叫大慈悲,因为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就成佛。我们现前讲堂跟念佛堂、弥陀村,是西方极乐世界在这里做的接引站,到这个地方来就等於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在这个地方,如果说是如理如法的修学,决定往生。这一本《无量寿经》,我在过去讲解的时候就跟大家说过,这一本书是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保证书,保证你往生,你只要依教奉行。你不肯照做,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果然真肯照做,没有一个不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佛、作菩萨,才能像观音、才能像普贤、地藏菩萨一样,分身无量无边,度化十方世界苦难众生,这不是大慈悲吗?还有哪一种慈悲能够跟他相比?

  「善根」,的指精进。世间人的善根,这世法,这个世法叫十法界里面的善法,是从三善根生的。三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叫三善根,贪、瞋、痴叫三毒。十法界里面所有一切恶法是从贪、瞋、痴生的,所有一切善法是从无贪、无瞋、无痴而生的。这个地方讲到出世法,出世是超越十法界,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皆是法身大士,他们的善根是什么?精进。法身大士的善根只有这一条,精进,大精进。我们现在虽然没有证得法身大士境界,可是能够在这个念佛堂,每一天二十四小时念佛,一年到头不间断,也是大精进,可以跟法身大士媲美,并不比他逊色。

  「成熟」,著重在成熟这两个字,如果没有这种殊胜的缘分,怎么能成熟?这正是善导大师在《观经》注解里面所说,「一切成就总在遇缘」。缘太重要,缘用现代的话来讲是条件。这个地方现在念佛条件具足,条件太殊胜,这是许许多多的菩萨、许许多多修行人,梦寐所希求的,求不到。我想弥陀村想了十六年,自己总以为这是妄想,一生不可能实现,没有想到在这里出现,希有!我感到非常惊讶,怎么会在这个地方成就?而且这个成就这样的圆满。诸位想想,如果不是得一切诸佛威神加持,决定不可能,说老实话菩萨加持都做不到,必定是诸佛如来威神加持。这个地方地区的众生,这一生当中作佛的缘成熟了,所以才有这样殊胜的感应。诸位同修无量劫来希有的福报,在这个时候开花结果,这是成熟,「成熟菩萨无边的善根」。这是讲「相应」,既然相应,就感动诸佛护念。

  『无量诸佛咸共护念』。这一句话,我们在今天此时此处感触特别的深刻,几乎是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接触到的,真的是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所以世人求佛菩萨保佑的太多太多,他用什么方法去求?用贿赂。到庙里面去拜拜,跟佛菩萨祷告祷告,谈条件,「我供养你多少,你保佑我发财,然后我再来还愿,我再供养你多少」。跟佛菩萨讨价还价,谈条件,哪有这种道理?得不到感应。要得佛菩萨护念,给诸位说没有条件,就看你是不是认真去做。怎样去做?依教奉行。佛教导你的,你真发心,真肯去干,不顾一切后果,你就得诸佛护念。如果你肯去做,发心去做,还有忧虑,还有种种疑惑;买这个大楼这么多钱,钱从哪里来?万一信徒供养不够怎么办?那佛菩萨不管你的事情,为什么?你不是真心,你这里面还夹杂妄想、分别、执著,那怎么可能有感应?感应唯一真诚,才能得感应。真诚的心,到时候实在没有人捐钱,佛菩萨会把钱送来,不可思议,这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这种感应的例子,自古以来我们在《传记》里、在《感应录》里面看到太多太多。唯有至诚才能感通,真诚到极处就能感通。不是真诚到极处,稍微夹杂一点疑惑,夹杂一点私心,就把整个法破坏掉了。住持领导的人没有私心,唯一真诚,我深信将来在我们念佛堂的人,在我们讲堂听经的同修都是唯一真诚。大家的这种真诚,那感应的力量太大太大,殊胜庄严的道场能在这个地区建立,不是偶然的。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再看底下一段经文:

  【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於彼相中。实无可得。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这一段以下,是文殊菩萨的「智德」,前面所讲的是普贤菩萨的「行德」。在这个经上跟《华严》义趣相同,《华严经》上普贤为长子,文殊为庶男,这是个比喻,说明一桩事情,在解、行两门当中重视行门,把行门摆在第一,解门摆在其次。这个经也是这个架式,前面这一段普贤的行门讲完了,接著文殊的智门,解门,行跟解要相应,才能把境界向上提升。如果行跟解不相应,行往往只得福报,这行门得福报,不能提升境界,那很可惜。所以说完行门,一定要再说解门。

  第一句话,『诸佛刹中,皆能示现』。由此可知,这些法身菩萨们,他们的生活空间太大太大。「诸佛刹」是讲尽虚空、遍法界,不但说现在,包括过去、未来,我们常讲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他在里面统统能够示现,「皆能示现」。怎么示现法?就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佛身而得度,他就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他就现菩萨身;应以比丘身得度,他就现比丘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不是应当、不是应该,不是这个意思;「应」是感应。菩萨决定没有意思去现身,要有意思现身是凡夫,菩萨没有意思、菩萨没有念头。菩萨现身是应众生之感,众生有感佛菩萨立刻就有应。这也正如《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随众生心感,「应所知量」,菩萨的应跟他的感恰恰相符合。所以你想佛身来度你,他就现佛身;你想菩萨身来度你,他就现菩萨身。这又说明「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哪里错得了?所以我们想佛,佛就现前。在十法界里头,我们知道佛最殊胜、佛最圆满,为什么不天天想佛?

  所以四楼,我们底下四楼开辟做念佛堂,我就想到念佛堂的佛像,一定要供在念佛堂的当中。因为念佛一定是以绕佛为主,诸位一定要晓得,念佛是以绕佛为主。我们从哪里学来的?《华严经》上学来的。善财童子出来参学,第一位参访的善知识是德云比丘,德云比丘修什么法门?修念佛法门。他采取哪一种方式念佛?「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就是绕佛,也叫佛立三昧。在佛经里面讲,一期是三个月九十天,九十天绕佛,日夜绕佛,不可以坐下来、不可以躺下来,德云比丘是这样念佛。我们现在末法众生业障很重,体力不行,办不到。想著绕佛累了休息一下,可以在那里打坐歇一会,也可以,再严重的,业障重,躺在床上睡一下,不得已。休息好了,马上回念佛堂来再绕佛,我们以绕佛为主,所以佛像一定供在当中。

  我这么一说,李居士立刻他就去办,他办的速度让我吓了一跳,这惊人!第三天他就告诉我,他在中国已经把佛像订下来,木雕的,而且他塑造的是四尊阿弥陀佛,在一个莲花上四面站起来,背靠背,你绕佛绕到哪一面都看到阿弥陀佛,太好了,这个我都没有想到。将来佛像供当中,四面都可以拜佛,拜佛、止静、休息是调身的,绕佛是最重要。绕佛一定要开口念,要出声,止静可以不出声。拜佛不能出声,拜佛出声伤身体,拜佛的时候可以默念、可以观想。止静的时候自己可以出声,也可以不出声,如果不念佛,听,听佛号,心里头就没有妄想,这样才如法。

  将来真上轨道之后,佛堂分三个区,靠近佛像圆圈里面是拜佛的区,外围是绕佛的区,两边是止静的区。两边止静面对佛像,两边现在都挂著佛像,面对佛像。他们绕佛、拜佛,你都看不到,不扰乱你。分成三个区,在这里面念佛一点压力都没有,让你很轻松、很愉快、很欢喜。拜佛让你自己去拜,四面都可以拜,你喜欢在哪一边就在哪一边拜。你拜得快你就快拜,你拜得慢你就慢拜,这样才好,各人拜各人的,只是一句整整齐齐的佛号,这样就好。如果拜佛也要法师敲引罄带,压力就大,身体好的嫌太慢,身体差一点的太快了,受不了。你叫人家都叫苦,身心都不安稳,他怎能办道?所以我们只有法师敲引罄带著绕佛的时候带,止静跟拜佛都不带。你自己觉得身体太累的时候,你去休息一下,休息好了赶快跟到班上去绕佛去念,这个念佛堂才能长久,大家才能生欢喜心。我相信念上三个月,诸位就可以不要睡觉了,真的不是假的,顶多你一天睡觉两、三个小时,你的精神饱满,体力充沛,你得三宝威神的加持,可以摆脱昏沈。睡眠是昏沈,你昏沈、掉举这两种习气毛病,都可以在念佛堂里面,把它洗得干干净净,恢复你的清净身,恢复你金刚不坏身,好处太多太多,说之不尽。好,时间到了。

  大乘无量寿经  (第二十集)  1998/8/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20

  请掀开经本第五面,经文的第六行:

  【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於彼相中。实无可得。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从这一段看起。在八相成道第七「转法轮相」,这一段经文比较长,上来分为两个大段,先说转法轮的总相,后说转法轮的别相。所谓转法轮就是世尊出现在这个世间,所做的教学的工作,要用我们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一个社会教育的工作。别相里面前面一半是讲「普贤行」,后面是讲「文殊智」,诸位从这个内容来观察,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无量寿经》确确实实与《华严经》无二无别。《华严经》自始至终也是这个架式,著重在行门,著重在行德。「行」一定要有智慧做依据,这个行才是菩萨行,才是正行;如果与智慧相违背,佛法里面叫凡夫行,也有经论里面称之为邪行。这个邪是以佛菩萨的正行为标准而说,不但六道凡夫之行,不能称为正行,我们在《楞严经》上读到,二乘权教菩萨都被世尊喝斥,这个意思就很深;可见得本经跟《华严经》是同一个水平,同一个标准。由此可知,我们在行门里面,一定要有高度的智慧,才成就行门的殊胜。

  刚才我们念的这是第一段,第一段的科题「示相无得」。「示」是显示,显示在一切相中不可得,这是真实智慧。前面一句『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这个一大科的意思,将来在《华严经》上会详细说到,大概总得要两、三次,也就是要四个小时到六个小时,才能把这个意思说一个大概,就是此地的三行,我们留在《华严》里面细说。「诸佛刹中」是讲尽虚空、遍法界,也包括了过去、现在、未来,我们讲十方三世无量无边的刹土,说明那是我们生活的空间,这个是事实。我们生活空间很大,不是在这个地球上,这一桩事情,一定要觉悟的人才懂得,觉悟的人才能够受用得,没觉悟的人那就很麻烦,麻烦在哪里?在他坚固的执著。

  譬如佛在经上给我们讲了一个公案,所谓公案也就是故事,这都是事实。世尊当年在世,曾经在舍卫城给孤独园,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大乘经里面有不少重要的经典,都是在给孤独园讲的。有一次给孤独园翻修房舍,翻修房舍的时候,佛跟这些弟子们,在庭院里面看到一窝蚂蚁,佛看了之后笑一笑。弟子们就问世尊,「你看这个蚂蚁为什么会发笑」?世尊就说,「这一窝蚂蚁曾经经历七尊佛出世,它还没有离蚂蚁身」。我们不说多,就是普通的讲法,一尊佛修行成佛要三个阿僧祇劫,我们讲的不能再少,最保守的说法,七尊佛,三七二十一个阿僧祇劫,它还在作蚂蚁。这个事情太恐怖,不是蚂蚁寿命有这么长,死了以后投胎还作蚂蚁,还是在这一个窝里头。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这就是大乘经上常讲,「愚痴最可怕」,愚痴的人坚固的执著。这个蚂蚁执著它那个身形就是它自己,执著这个身形,执著它生活的空间就那么大,所以死了以后还投胎作蚂蚁,还是生活那么个空间里面。你说这个多恐怖,它不知道每一个人生活的空间是无限的。

  现在这个世间人也相当聪明,利用高科技造成飞行的工具,把我们生活空间拓展,拓展到其他星球上去,这是人类的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早晚会实现。这么多年来,我们曾经在报章上看到许多的报导,传说有外星人曾经登陆我们地球,次数很多很多,可是我们没有见过。但是关於幽浮、飞碟这个事情,确实我见过。我是见过飞碟,但是没有见到飞碟落下来,只看到在空中,我见到的,我见到也有许许多多人见到,因为到第二天报纸上看到,刊登这个消息,可见得见到的人很多。那么是不是外星人到我们这个地球上来侦察,这就不得而知。如果他们有能力来,当然他们的飞行工具比我们优良,这是真的,这个飞碟它可以停在空中不动,这是我们现在飞机做不到。它能够停在,我看到的时候,它大概停了有五分钟不动,然后移动的时候速度很快,在几秒钟当中就看不见,速度很大很大,绝对不是我们现代科技能够达得到的水平,但是我们科学不断在进步,我们相信有一天也会有这个能力。

  利用高科技的工具来往其他的星球,这个方法拓展我们生活空间相当的笨拙。在太空当中,就是我们肉眼能够见到的星球,我们不要用望远镜,在夜晚星空当中,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用肉眼观察,大概能够看到六千多颗星星,如果用高倍的望远镜,这个星星是没有法子计算。而且有许多距离相当之远,科学家用光年来计算,就是光的速度做为一年。我们知道光的速度,一秒钟差不多是走三十万公里,差一点点,这是二十九万九千七百九十二公里,光的速度。将近三十万公里的速度,这样的速度走一年,这一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这是光走一年的速度。科学家告诉我们,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用光速大概都要四年半才能够达到,而我们造的飞行工具速度决定赶不上光速。这种星际旅行很辛苦,相当辛苦。

  纵然外太空、外星人到我们世间、到我们地球上来访问,他们的交通工具,无论发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肯定他是人道,他不是天道,他是六道里头人道,可见得地球有人,其他星球也有人,人道才用这个方法。如果天道不要用这个方法,天人旅行不需要科学工具,他本身有能力,我们讲「神足通」,天人有五通。所以想来想去,我们还是要恢复我们的本能,那才是高明。恢复我们自己本具的六种不思议的神通,这是我们自己本具的。如果要是恢复了,到太虚空去旅行非常方便,一弹指、一刹那,再远的地方都到了。不但可以星际旅行没有障碍,真正的诸佛刹中,比我们星际旅行不晓得要大多少倍,这个道理诸位要晓得。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星际,还是停留在三度空间里面,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六度空间,甚至於更高维次的空间,我们科学达不到。也就是说,时空的界限不能突破,如果时空界限突破,这个世界完全不一样。这个界限突破,你能够看到天道,你能够达到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再能够超越六道,这个六道就是大千世界,超越大千世界,其他诸佛国土你就能接触到。所以诸位想想,空间相当复杂,绝不单纯,空间真正是无限大,比我们想像当中无限大,要大很多很多倍,佛经里面讲「不可思议」。

  菩萨的能力,诸位要知道,此地讲的是极乐世界的菩萨,我们有分。我们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论你的品位高低,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也有这个能力,「诸佛刹中,皆能示现」。我们单单读这一句经文,就能够体会到西方极乐世界非去不可,要不去不就是大傻瓜一个,非去不可。示现的是什么?绝对不是说,我想示现个什么身分,就示现个身分。你要有想你就不行,你就不能示现,种种示现不是自己想的。怎么示现?与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示现,应现的。众生有感你就有应,不但跟众生感应道交,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跟诸佛菩萨也是感应道交。佛有感,佛的感是什么?佛教导我们的缘成熟了,这是佛之感;我们就到佛那个地方去拜佛、去请法、去求教,这也是应。所以感应道交是广义不是狭义,不仅仅是对同一个阶层,或者对低一个阶层,对最高的佛层也一样,也没有两样。所以就如同《普门品》里头,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身修学,就现什么身。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各个社会阶层的社团,没有一样不能示现。不但示现有情众生,也可以示现无情众生,示现山河大地、树木花草,样样都能示现。所以这一句它的境界无限的深广;这是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有这么大的能力。

  第二小段是比喻,比喻你在诸佛刹中种种的示现,『譬善幻师』。「幻师」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魔术师,变魔术的魔术师,他有善巧方便。虽然我们知道他所变现的都不是真的,可是你在观看的时候非常逼真,几乎一丝毫的破绽你都看不出来。『现众异相』,「众」是众多,「异」是不同。这两句就是解释前面皆能示现,解释示现。能随众现身,「善幻」是能随众现身,我们把它落实在现实的生活里面。佛菩萨能随类现身,我们今天要学习,怎么个学法?我们可以随众生来现身。这个话怎么说?每一个人,我们在一生当中,或者是说在一年当中、一日之中,随著我们生活环境不同,我们的身分也在那里变化,也是现众异相。譬如你在家里面,你在家里头,对你的父母,你所现的是儿女的身分;对你的小孩,你所示现的是父母身分;对弟弟,你所示现的是哥哥的身分;对哥哥,你所示现的是弟弟的身分,你家庭里面,你这个身分时时刻刻就不一样。离开家庭踏进社会,如果你在一个公司,你要是这个公司的老板,你上班到公司,你是经理、董事长的身分;或者你是公司里面的员工,员工身分。由此可知,我们这个身分,时时刻刻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物,也时时刻刻在起变化,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说明一个事实真相,相没有定相,随著缘在变化,这个才叫做事实真相。所以「入境随俗,从容自在」,这是智慧,这是明白人。

  下面这两句,这就是智慧。『於彼相中,实无可得』,这个理很深很深,这个理要讲到不生不灭,我们留在《华严经》里面去讲。「相」,诸位要知道,相是虚妄的,相是缘生之法。佛在大乘经里面所谓的,「揽众缘而现相」,现这个幻相。相的生起,或者说相的现行,都是有很复杂的因缘,现在人讲条件,很复杂的条件。所现之相决定没有自性,所谓是「缘起性空」,没有自性,没有实体,没有自体,没有一个真实的自体。所以《般若经》上告诉我们,「无所有,不可得」,此地讲「实无可得」,实实在在讲无可得,这是真的。所以在一切境界里面,第一个相是我们自己的身相,我们把它叫做正报;自己身相外面所有一切色相,是我们生活环境,我们称它作依报。为什么说「相是虚妄,性是空寂」?这个理很深,因为这一桩事实里面没有能所,如果有能有所,这个相就不是虚妄的,境界也就不空;没有能所。虽然说有能现、所现,《华严经》上就说得很好,「唯心所现」,心能现,相是所现。佛在经上也讲能所,但是讲到最后,能所是一不是二,「能现即是所现,所现即是能现」,这个就很不好懂。所以佛在经论上常讲「全妄即真」,妄是什么?妄是相,全体的妄相就是真性;「全真即妄」,全体的真性就是妄相。佛这两句话,虽然交代得很清楚、很明白,可是我们初学的人听到,真的依旧是堕在五里雾中,搞不清楚是一桩什么事。

  所以佛常用作梦来比喻,此地讲用「幻师」来比喻也很好,但是用梦境来比喻,比这个更好懂。我们在作梦的时候,梦中有境界,如果这个时候要问你,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心像什么样子?整个梦境就是心变出来的现相,心没有相,但是能现相,所以在那个时候,你就晓得你的心是什么样子,你就见到,你就明了。能变的是心,所变的是妄相,「全真即妄,全妄即真」,整个梦境就是你的心。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从梦中一惊醒,想想佛讲的这个话满有道理,多少能体会到一点意思。以这个做一个例子,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现实的人生,现实人生跟梦境没有两样。《金刚般若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有为法指的多么大的境界?十法界之内都是有为法,不但六道,声闻、缘觉、菩萨、佛,通教的佛、别教的佛,都是属於有为法;有为法里头也就是说,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梦幻泡影。

  为什么凡夫之人把这些梦境看作真实?佛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一切众生遍计执所造成的。这个相分是依他起的,依他起的相分,真的是梦幻泡影,如露如电,一点没错。你把它当作真实,你在这里面起种种的感受,都是属於遍计所执,毛病出在这个地方。这是迷,悟了的人怎么样?悟了的人,他遍计所执没有了,舍遍计所执,他就见到圆成实,就见到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真相叫圆成实。换句话说,离开妄你就见到真实,你要执著妄,真实确实在眼前,你发现不到,佛菩萨给你讲,你也不相信。所以无论是凡夫境界,是诸佛如来示现的境界,总而言之都是不可得,都是无所有;所以说「於彼相中,实无可得」,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在这些虚幻相当中,你可以受用,不是不能受用,你可以受用,但是你决定不能够得,你要是想得到它,不可能的事情。你用它的时候,你会用得很自在,决定不可得。《般若经》上讲得很好,「三心不可得」,说明什么?你能得不可得,你所得的是外面境界,外面境界是一切人事物,外面境界是「因缘生法,缘起性空」,当然也是不可得。这佛常讲,「缘生之法,没有自性,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所以能得、所得都不可得。如果诸位真正能够明白这个真相,你的心定了,你的妄念没有了。你还会有妄想,还会有妄念,你对於事实真相一无所知。虽然天天读经、听教,没有听懂,没有明了。纵然这个经念上几千遍,念上几万遍,还是打妄想,在境界里面还是有得失、还是有是非、还是有人我,这就是你念得再多,你研究得再深刻,你也讲得头头是道,可是你没有契入这个境界;换句话说,诸佛菩萨的正受,你没有办法得到。正受是真实的受用,也就是我们提出标榜出来的「自在随缘」,自在随缘是真实的受用,真正自在,真正随缘,一念不生。

  末后这是个总结,『此诸菩萨,亦复如是』。「此诸菩萨」是与会的这些菩萨们。与会,我们在经上看到,参加这个法会的大众两万多人。这里面出家的比丘众一万二千人,比丘尼众五百人,在家的居士众有七千人,在家的女众有五百人,这是我们能够看得到,经上记载的两万人。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太多太多,这个道场里面有天神、有鬼神,还有他方世界许许多多的菩萨,没有示现色相,我们看不到。偶尔来几个代表,他们示现的有色身,那是他方世界菩萨的几位代表,不现色身的不知道有多少。这一句话真正的意思,「此诸菩萨」包括我们每一位同修在内,你是出家众,就是此地讲的比丘、比丘尼;你是在家众,就是此地讲的清信士、清信女。由此可知,这个经跟我们的关系多么的密切,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法门多欢喜。再看下面这段经文,经文虽然不长,愈说愈深,愈讲愈妙。

  【通诸法性。达众生相。】

  『通』是完全没有障碍,跟底下『达』合起来,就是彻底的明了。这个经文是连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十法界依正庄严实无可得,你就不能断妄想,你就不能成一心。我们念佛目的是要达到一心不乱,为什么说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你做不到一心不乱?常讲你放不下,只有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的人,他真的放下,在一切境界里头,确确实实如《金刚经》上所说,「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外面再不著相,为什么?实无可得。对於一切境界相没有执著,可以分别,决定没有执著。没有执著就放下,放下什么?放下执著。执著放下之后你就得定,就入诸三昧,你得正受。入定就开智慧,所以这两句是慧开了。『通诸法性』这什么意思?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这句话是见性;在大乘佛法里面讲,「得根本智」,得到根本智。

  后一句『达众生相』,众生相是什么?现象。此地的众生是广义的,所有一切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这个地方的众生,千万不要看到这个是人,是一些动物,九法界有情众生,你就完全搞错。此地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这个现象不但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一真法界里面也包括在其中。本经里面所说的极乐世界,《华严经》所讲的毗卢遮那的华藏世界,都叫众生相。就是说这些现象怎么生起的,来龙去脉、因果理事,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知叫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无所不知。前面「通诸法性」是般若无知;后面这句「达众生相」是无所不知,这是成就圆满的智慧。实在讲圆满智慧是自性本具,自性本具的智慧完全脱离障碍全体现前,就叫成就圆满智慧。不是离开自性别有成就,那你就搞错;自性本具。

  古德为我们讲佛陀三个意思,解释佛这个意思,「佛」,把他说为三种智、三种觉。佛的意思是智觉;智是体,觉是作用。这三种智就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说什么?一切智就是通诸法性,就是根本智。知道万法皆空,知道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这是属於一切智,根本智就是一切智。第二种「道种智」。道种智怎么讲法?「种」是种种,就是众多的意思;「道」是道理。这些众多的现象,众多的现象什么道理生起来的,通达这种智慧就称为道种智。这个「种」是包括一真法界、十法界,包括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依正庄严,就是此地讲的达众生相,这是属於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个意思是说一切智跟道种智是一不是二,你要把它分做两桩事情,那就错。它是一桩事情,这样你才能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是证一真法界。由此可知,佛法当中绝不容许我们堕落在一边。根本智、后得智是两边,一切智、道种智也是两边,不许可你堕落在任何一边,知道它是一个圆满的整体,这就是不二法门,这实在是真实的智慧。所以他智慧开,智慧开了之后就得大受用,什么受用?我们看底下这两句:

  【供养诸佛。开导群生。】

  他起作用,「上供诸佛,下化众生」。由此可知,如果自己没有真正的戒、定、慧三学,你就不能供佛,你也不能利生。由此可知,我们四众同修,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真修,修什么?戒定慧三学。戒定慧一展开,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离不开戒定慧。我们随便举一个例子,譬如我们在家里面洗衣、烧饭,这是每一位家庭主妇天天要做的事。你知不知道?洗衣是修戒定慧,烧饭也是修戒定慧,你如果是通达明白,你从早到晚起心动念,没有离开菩萨行,你是在修菩萨道。你要不了解、不通达,你是轮回心在造轮回业,这个差别多大。这种差别,追究它的根源在一念之差,一念觉,一念迷。一念觉,我们洗衣服有洗衣服的程序,有洗衣服的方法,依照程序方法去做,那就是持戒。洗衣服也要有一段时间,要有个几十分钟,几十分钟你有耐心在那里等,那是修定。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那是智慧。无论大事小事,总与三无漏学相应,与三无漏学相应就与六度相应,就与普贤菩萨的十愿相应;如果这展开来,就与菩萨六度万行圆满相应。所以菩萨道在哪里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处无不是圆满的菩萨行,我们用这种心情供养诸佛。

  今天我们要落实在自分上,落实在现前上,怎样『供养诸佛』?念佛就是供养诸佛。念佛要会念,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就是供养诸佛;供养诸佛是自度。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欢喜赞叹,阿弥陀佛欢喜来接引,实在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异口同声的来劝勉我们,我们在这经上看到,《弥陀经》上看到。诸佛如来为什么要赞叹?诸佛如来只有一个愿,只有一个心,「普度众生,早成佛道」。佛菩萨不愿意看到我们晚一天成佛,总希望看到我们很快就成佛,这是诸佛如来的愿望。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法门是当生成佛的法门,是一切诸佛接引众生的第一法门,没有委屈婉转,教你这一生当中证得究竟圆满,这个法门多殊胜。可是这样的法门,一定要度根熟的众生,怎么知道这个众生根熟?他一听了之后,他能够相信,他不怀疑,他就能够发愿,他不退转,勇猛精进老实念佛,他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人在本宗里面讲是根熟的众生;换句话说,他作佛的缘在现在成熟。很了不起,他不是作菩萨,不是作罗汉,是作佛,作佛的因缘成熟了。换句话说,他这一生当中要去作佛,太希有。

  《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他是善根、福德、因缘这三个主要条件同时具足,所以这个人决定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不退成佛。说实在的话,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作佛,下下品往生也作佛。我们在这个经四十八愿里面看到,这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就是佛,不是普通的菩萨。所以诸佛如来又说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当然难信,作佛的缘没有成熟,他就不相信。谁相信?作佛的人相信,不是作佛的人不相信,就这么个道理。菩萨根性的人不相信;声闻、缘觉根性的人,当然更不相信;只有一佛乘根性的人,他深信不疑,所以他供养诸佛。供养诸佛就是称念这一句名号,「一念相应一念佛」。这一念供养佛,不是供养一尊佛,虚空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统统供养到,这个法门叫平等法,平等普供一切诸佛如来。明天是新加坡的国庆,今天晚上是国庆的前夕,你们发心要在此地,念二日二夜四十八小时,这个供养佛的福报,不要说我没法子说,一切诸佛来都说不完。你供养诸佛有没有真实的效果,就看你念佛是不是真心?你念的是不是相应?如果真诚心再相应,这个功德不可思议;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开导群生』,这是化他,我们在现前能把这样殊胜的法门,以善巧方便广为介绍给一切大众们,这就是开导群生。「开」是开启他的茅塞,这是言教;「导」里面就有身教,我们还要做出样子给他看,身教比言教殊胜太多。我们劝人念佛,怎么劝嘴皮都说破,他还不能完全相信,还很难接受,半信半疑。今天念佛堂建立,叫他自己亲身到这个地方来念个一两天,他就明白,为什么?亲身体验。这个念佛堂跟其他地方念佛堂不一样,不一样地方在哪里?这个道场是清净庄严的道场,这里面没有做法会,没有经忏佛事,没有这些拉拉杂杂东西。除了净宗典籍之外,不夹杂任何经典,所以它是一个无比清净的道场。这么多的法师在道场里面领众,你到哪里去找?找到这一批清净比丘。他们过去清净不清净不管他,他到新加坡来这两个月清净,昨天不清净都没有关系,今天清净就行。清净比丘到哪里去请,请不到。他在此地不要名闻利养,不要你恭敬供养,什么都不要,都是发的最极清净心,大家一同来念佛,感应不可思议。所以这个道场我很清楚,我相信诸位同修,头脑稍微清净一点、冷静一点,能晓得这个道场有佛菩萨在念佛。我们大家在这个道场,跟佛菩萨一起念佛,你说这个多殊胜。到底哪个是佛菩萨?你如果去找,你决定找不到。你要去找,你这个佛号念得不相应了,为什么?夹杂,夹杂功夫就破坏了,念佛决定不能夹杂。

  古德笔记小说当中,记载夹杂的事情很多。像明朝戚继光,这是明朝的一位将军,虔诚的佛教徒。他平常念《金刚经》,念得很有功夫,也念了不少年。有一天他梦到一个士兵,是一个阵亡的士兵,是他的部下,求他给他念一卷《金刚经》超度他,来求他。他醒了之后就恭恭敬敬的读经,给这个士兵回向。到第二天晚上,又梦到这个士兵来感谢他,「谢谢将军,我只得到半部《金刚经》」。他说为什么?「因为你老人家念《金刚经》,当中掺杂了一个『不用』两个字,所以这个效果就减了一半」。他一想,没有说「不用」,忽然想起来,他念经的时候,他的侍者给他端一杯茶过来,他没有说话只摆了摆手,这心里动了个念头「不用」。这个你看看,就减了一半,可见得夹杂是破坏事情,不能夹杂。所以戚将军第二天重新再念一部,很恭敬的念一部。晚上又梦到这个士兵来感谢他,念的这部经他全部得到受用,他超生了。所以念佛、念经不可以夹杂。你如果听我讲这句话,这个佛堂里有佛在,去找哪个是佛,你夹杂这个东西,就把你全部念佛的功夫破坏掉了。

  应当怎样去观想?除了自己之外,每一个人都是佛,人人都是诸佛如来化身,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为什么?最极虔诚的心,跟这么多佛在一起念佛,要用现代的话讲,这个气多旺。你二十四小时决定不会疲倦,愈念愈欢喜,为什么?跟这么多诸佛如来在一起,人逢喜事精神爽。跟一尊佛在一起已经就感觉非常荣耀,跟这么多佛在一起,一定要把每一个人,每一个人是真佛,决定不是假佛,决定不是我们想像当中他是佛,他们就是真佛。这些佛来陪我念佛,这些佛来带领我念佛,你说这个念佛堂多殊胜,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这里面还有一层很深的意思,就是说这一些菩萨们已经证得「法性空」,已经证得「法相无所有」,为什么还要求往生?为什么还要劝化众生?是不是他们多事?不是。证得法空之后,明了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可得无所有之后,自性里面的慈悲心自然就生起来。那个发心不是勉强,不是人家劝你,自自然然就生起来,法尔如是,生起这个大悲心,这个慈悲心。《维摩经》上所说的,这些菩萨「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就是他们真正通达明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一真法界跟十法界,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他真知道、真明了,但是他还是常修净土,教化众生,念佛求生阿弥陀佛国土。

  你要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示现给那一些还没有得度的人做榜样,这是真正的慈悲。为什么要度这些众生?自他不二,众生没有度尽,给诸位说自觉就不能圆满。好像我们一个人这个身体,我们晓得身体许许多多细胞,身体哪个地方长个疮,这是部分,那个地方的细胞有病,我要不治好它,我这身体就不是圆满的健康,还有一点缺陷。十方世界还有一些众生迷惑颠倒,还有一些众生搞六道轮回,就像身上局部长疮一样。众生迷惑颠倒分自分他,诸佛菩萨眼光里面,情与无情同一个法身,同一个理体,同一个心性,所以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我们今天看到世界有灾难,看到一般人受这些疾苦,真正通达事实真相的人,就会知道那是我们全体的一部分,我们义不容辞去帮助他。现在有急难先要救急,救急当然是属於财布施,先以财布施做因缘,跟这些众生结缘。跟他有缘了,然后再以法布施劝化这些众生,永除恶业,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就能改变生活环境,就能永远不受这一些灾害;这一定要靠佛法的教导。再看下面这一句:

  【化现其身。犹如电光。】

  这一句完全跟前面「诸佛刹中,皆能示现」,互相照应。『化现其身』就是示现,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虽然化现其身,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犹如电光』,知道所有一切的化现都是梦幻泡影,他在这里面成就佛法,成就度众生的事业。成就,我们的话来说,无量无边的功德,可是自己心地清净,一尘也没有污染,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电光」就是说生灭同时,显示出化现的事实真相;生灭同时也就是佛法里头常讲的不生不灭。请看第六面:

  【裂魔见网。解诸缠缚。】

  前面这一段是菩萨的自受用。「化现其身,犹如电光」,这是真实智慧。没有真实智慧,就不能够帮助众生。有了真实智慧,这个时候帮助众生,不但自己不受累赘,反而增上定慧。自己如果不入这个境界,去教化众生往往被众生度跑了,这个例子很多很多,从释迦牟尼佛在世那个时代起。不了解事实真相,不是真了解,不是透彻了解,他「我、法」二执没有放下;换句话说,他心里面还有是非人我,还有很浓厚的烦恼习气没断。遇著外面的缘,他就起现行,他生烦恼,生烦恼他就造作恶业,依旧堕落在轮回。这个原因就是他没有彻底明白,真正彻底明白,如果带著有一点习气还不要紧,这是罗汉、菩萨往往都有这种示现。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舍利弗,这是释迦牟尼佛弟子当中智慧第一,他还有瞋恚的习气;迦叶尊者这是定功很深,禅宗的传人,释迦牟尼佛把禅宗传给迦叶,迦叶是禅宗第一代祖师。这么深定的人,听到天人奏乐,那个乐声非常美妙,迦叶不知不觉就从座位上起来,就跳起舞起来,他也受不了,要闻声起舞。这是说明什么?说明习气的深重,但是他们虽然有这个习气,功夫还不至於堕落到六道轮回。所以这些罗汉、这些权教菩萨,佛在经里面跟我们讲他们一些小故事,很值得我们警惕。为什么?他们觉悟得快,回头得快,所以不碍事。我们凡夫迷到里头不晓得回头,这个麻烦就大,不晓得回头,恶业就愈造愈重;他们回头快,觉悟快。

  度化众生是『裂魔见网,解诸缠缚』。前面我们曾经读过,以定慧力破所知障及烦恼障。「魔见」就是所知障,「缠缚」就是烦恼障。所以自己要有定有慧,还要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都是属於戒所摄,戒学里面所含摄,由此可知,没有离开三学,自己自行化他都要与三学相应。我们在六道三途,佛法里头常讲险道,在这里面可以保住自身不被污染、不会堕落,有这个本事,有这样的功夫,自己永远住在正定上,无论是什么样的境缘,心里永远是清楚、是明白,不迷惑,你才有能力帮助别人,教导别人如何破邪知邪见。「见」比喻作网,网是比喻。「魔见」就是错误的知见、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佛法教给我们正知正见,魔见是跟正知正见恰恰相反。如何纠正他的错误观念?这个方法在我们世间,最好的办法是讲经说法,所以这个事情不是短时间,长时间的。讲经说法的目的要帮助他开悟,如果他不开悟听一百年还是枉然,甚至於把佛的经典也变成魔见,这个很多。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不解如来真实义」,错解如来的意思,曲解如来的意思,古人所谓「望文生义,三世佛冤」,是把佛经也变成错误的思想跟见解。所以《华严经》、《大智度论》里面常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聪明智慧的人有,能看得懂佛经吗?看不懂。为什么看不懂?佛的经典字字句句是义在言外,这个是佛法的难处。你要在文字里面、音声里面去求,决定求不到佛法。

  佛法两个字的定义要搞清楚,佛法是觉悟之法;换句话说,你要在文字音声里面去求,决定不会开悟,为什么不会开悟?著相。离相才能开悟,著相不能开悟,著相你没有离开分别执著,你要把分别执著打掉你才会开悟。所以佛在经上常常赞叹,「善说者,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善听者,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他有悟处,执著在经教里面就错了。所以佛在《金刚经》里面说得好,「佛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有法可说」,佛既然无有法可说,佛法里头还有什么意思?我们要想经里有什么道理、有什么意思,错了。所以佛的经典,四十九年所说没有意思;如果有意思,佛就真的有说法,佛就说法。四十九年所说,佛一丝毫的意见都没有掺杂在里面,所以他老人家说他「无说」。无说怎么说了四十九年?这到底怎么回事情?佛说得很好,他所说的都不是自己的,没有自己丝毫意思,所说的是谁的?是古佛所说。所以他跟孔老夫子态度一样「述而不作」,都是述说别人的,没有自己一点点意思。再跟诸位说,那个别人是谁?是一切诸佛如来。一切诸如来是哪一个?给诸位说,说到真实的是真如本性。自性里面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自自然然流露出来,法尔如是;这《华严经》里面才说「尘说刹说,无间断说」。

  我们把这些大经合起来看,意思就能体会到,这才是真正的说法,才把我们所有一切错误的知见,真正能够破除。因此说法要著重善巧,「巧」是方法的巧妙;「善」,令闻者能够悟入,那才叫善。听的人不能悟入,虽巧不善,所以要帮助听者悟入才行。怎样才能真正悟入?是不是要找一个真正很高明的说法的人?不见得。古人这个例子很多,说法的人没开悟,听法的人开悟了,妙!正是所谓的「会说不如会听」。你们诸位同修,听经听了这么多年,没有悟入,为什么没有悟入?你不会听。为什么你不会听?你心不定。现在好了,现在真的有善巧方便,念佛堂里面去多念几天佛,心定下来了,再听不一样,再听你会有悟处。从这个地方,我想有一些同修,应该心里面有一点体悟到,体会到,为什么古时候的人,看经听讲很容易开悟?现代人看起来好像比古人还聪明,为什么听个几十年,听一辈子都糊里糊涂,都不开悟?这一点我们要懂得,古人学佛,无论在家出家都有五年学教,都有这个过程。五年学教是什么意思?五年学戒,五年学戒不是学戒律,是遵守老师的教诫。

  过去要想学佛,头五年到道场里面做什么?做杂务。天天叫你干粗重的生活,叫你干这个。干这个是什么事情?修福。没有福不行,所以这五年修福修慧,福慧双修。慧是怎么修法?慧修根本智。五年教你什么?教你无知,完全把你这个心定下来。在禅宗是参究,用这个方法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打掉。所以禅堂里面,你每天在打坐,堂主手上扛了一个香板,干什么?打人。看到什么,你在那里妄动,有妄想,打你,把妄想打掉;看你没有妄想也打你,为什么?没有妄想你昏沈。所以禅堂的老师好办,天天打香板。不过实在讲也不容易,你要打的让他开悟才行,那个香板子把人打死了都不开悟,他就有罪过。所以他那个板,明眼人看到你,这是打的时候,你开悟了;如果打了不开悟,不能打,那打就打错了。打是看到快要开悟,这板子供养他的时候,使他警觉开悟。

  教下是教你读经,用这个方法。每一个宗派、每一个道场,他的学风不一样。譬如天台,天台在五年当中要背三大部,这天台讲法三大部,《法华经文句》,智者大师作的,连经带注解要背;《法华经玄义释签》,你们都晓得现在精装本这么厚三册,从前线装本二十册;另外还有他修行的方法,《摩诃止观》,这是天台三大部。从前线装本总共六十册,六十册五年当中要把它背得滚瓜烂熟,天天教你干这个。你在做工,工作做完之后赶紧去背书。所以讲堂里面你没有席位,你不能听经;禅堂里面也没有你的座位,五年只是给大众服务。五年之后,你才有资格到讲堂去听经,到禅堂去参禅,有你的位置了,所以这个五年修福修慧。修福就是为常住做事情,照顾大众的生活起居,这修福。修慧是背诵经典,完全叫你背诵,没有讲解的。背诵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让你的心整个定下来,你不会有妄想,你要有妄想,你就背不出来,用这个方法来修根本智。所以有五年这样的基础,五年之后,再到讲堂里面去听讲经,他怎么会不开悟?多少都会有悟处。所以小疑小悟,大疑大悟,总有悟处,所以对他的修学法喜充满,很有道理。

  我们现在人,现在人就是把这个基础失掉。而且一接触佛法,看得很多、听得很多,听许许多多人讲,看各种不同这些资料,把头脑都看糊涂、看乱、看迷惑了,所以现在开悟的人没有。我们现在不是裂魔见网,已经堕魔见网,我们已经堕在魔见网里头出不来。那么这个念佛堂,这就有希有功德了。所以认真讲,大家要到念佛堂,每一天二十四小时,念上个三年、五年,你再来听我讲经,你会有悟处,一定的道理。你没有这个功夫,念佛堂是什么?念佛堂就是把你所有一切烦恼知见统统给念掉,叫你在念佛堂里面,你只有一个念头「阿弥陀佛」。我们的念佛堂跟其他念佛堂不一样,四周全是阿弥陀佛的佛像。我跟大家说过,那么多的佛像就是你们莲池海会大众,那么多佛像里面总有一尊是你自己,你自己现身在那里是佛像,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你才想这个念佛堂多亲切。这就是我们修学依报环境的殊胜,对自己修学是最好的增上缘,所以我们欢迎全世界各个地方念佛的同修,到这个念佛堂里面来念佛。你们自己会感觉到,用不著我说,你在这个念佛堂念上一个星期,然后你自己想一想,你一生当中,无论参加哪个道场打佛七念佛,没有这个地方殊胜。你在这个地方一个星期,你的感受决定跟其他地方不一样,你们自己去体会。所以这个念佛堂念上几年,再听讲经,不相同了。

  现在这是逼不得已,每一天念佛,还每一天两个小时打闲岔。为什么要打这个闲岔?怕大家退心。所以我们现在每天两个小时讲经,是给你打气,是防止你退心,每一天在劝勉,道理在此地。真正要讲经达到这个目标,目标就是要帮助你破所知障、破烦恼障,帮助你契入境界明心见性,那应当是什么?先在念佛堂好好念上三年,然后再出来听经,这是我们按照规矩来做的。可是现在怕这三年念到最后人都跑光,都没有人,所以我们不能不天天劝勉,不能不把这个功德利益之殊胜,跟大家讲解清楚、讲解明白,使大家欢喜在念佛堂念佛。实在讲念上个半年以上,你就欢喜心生起来,你就渐渐契入境界,这个经听不听无所谓,你真正得受用。所以在启建的开端,讲经是很有必要。今天时间到了。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