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1992年31-35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1992年31-35集)  

  无量寿经  (第三十一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31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三面第四行,从第二句看起:

  【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於无上真正之道。】

  这是说阿弥陀佛在因地里修行的一些事实,这些也正是我们要学的。前面那一段经文是讲他自行,自己的修持;这一段是说的帮助别人,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度化众生,自行化他都是我们应当要效法、要学习的。

  『国城,聚落』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财富里面的不动产,我们今天讲的田地、房屋。法藏,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他的身分是国王,在古时候的帝王,所谓是「富有四海,贵为天子」,这个国家是他的,所谓家天下;他能够把王位舍弃掉,也就是把他所有一切财富产业统统舍掉了,连这个『眷属』。「眷属」里面,有自己的亲眷,我们讲内眷属;有外眷属,像他作国王,所有的这些大臣统统是他的眷属;他也全部都舍弃掉了,都放下了,这才发心出家。『珍宝』是财富里面最贵重的。『都无所著』,这是举几项大的,那其他小的,都不必说了。他统统舍尽了,心地才清净。出家修道,他修些什么?下面这些就是他出家之后,他所做的这些事业。

  『恒以』,「恒」是恒常,永远不变,天天在做,认真在做,努力的在做。『布施』,我们看到这一个名相,也许认为「布施」一定要有财富,才能够做的到。殊不知布施里面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华严经》里面给我们讲了七十多种布施,范围很广很广。凡是与众生、与社会有利益的,我们能够想到、能够尽心尽力去做,都叫做布施。

  法藏出家了,在家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以财富为主,财布施为主;出家人把所有一切财富统统舍弃掉了,自己的生活以乞食来度日,在古时候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是乞食过生活。他用什么布施?他用法布施,教化众生,以这个来布施。所以以法布施为主,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后来他的学生,弟子们,像阿难、迦叶这一些大弟子,将佛一生所说的把它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世,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佛教的经典。这是法布施,以这个为主。

  『持戒』。戒律非常重要,戒律不仅仅是经上讲的一些条文,大家所熟知的,在家学佛有五戒、有八戒,就是八关斋戒,有在家菩萨戒,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出家人有沙弥戒,有比丘戒,有菩萨戒。这一些我们统统叫它做律仪戒,这个就是《戒经》上有条文写下来的律仪戒。除律仪戒之外,实在说,佛在一切经典里面,苦口婆心对我们的教导统统是教诫。这个不一定是在条文里面的,我们统统都要遵守,都要认真的去学习。

  佛教我们做的,我们一定要努力去做;佛不许我们做的,我们一定要禁止,遵守佛的教导。如果把戒律废弃掉了,佛法的行持就没有了,纵然天天讲经说法,研究讨论,都没有用处,都落空。为什么?与生活脱节了,所学非所用,讲的再高也是空的,没有结果。所以佛法自始至终著重在行。

  我们净宗供养佛菩萨形像是西方三圣,西方三圣这个供的形式就是著重在行。阿弥陀佛是本尊,供养在当中,观音菩萨代表行,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左手这边是上方,这一边供观音,这一边供大势至;你看挂对联,这边是上联,这边是下联。你看到观音菩萨在这边,大势至菩萨在这边,就晓得这个法门重行,其次是智;特别著重於实行。

  这个戒就是叫你认真去做,要守法,要遵守佛的教诫。佛所讲的,实在讲,还是受於时间的限制。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不算是个很长的时间,世出世间许许多多琐碎事情,没有说到的就太多太多。因此,我们要掌握佛跟我们讲的这些原理原则,要掌握这些。

  所以戒里面,佛就给我们讲「三聚净戒」,聚就是类,三大类。佛给我们所说的,这是一类,经典上所讲的,这叫「律仪戒」,佛说了。还有佛没有说到的,与佛的意思相应的,我们统统都要做;不能说佛没说。现在很多人抽香烟,抽香烟好不好?抽香烟没问题,佛没说,经上没有。我们知道这个事情对自己没好处,对别人也没好处。大概佛当年在世,印度人没有香烟;如果有香烟,可能也列在戒条之中。像这一些就归纳在「摄善法戒」,就是凡是善的我们应当做,恶的就不应当做。这就是佛虽然没有说,我们晓得这个戒的精神是防非止恶,断恶修善;佛虽然没说的,我们也应该遵守,这是第二类。第三类,「饶益有情戒」。这个事情当不当做?佛没说,但是这个事情绝对对众生有利益的,那你就去做,只要对大众有利益的。而且利益又分三等,眼前有利益,将来有害处,这个不能做,后面有害处。佛所讲什么叫真实利益?现在有好处,将来也有好处,这个事就真正是善。或者是现前没有什么利益,将来有大利益,这个也是善。所以佛菩萨的眼光看得很远,看得久远,绝对不看在一时。

  现在大家,可以说举世之人,没有不赞叹科学的,科学带来了近代的文明。我们中国古人懂不懂科学?懂。为什么我们的科学落后?譬如世界上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统统都是中国人发明的,远古以前就发明了。中国历史上记载,研究飞行,那个滑翔飞行的时候,在王莽的时代,汉朝时候;诸葛亮造木牛流马是机械化的运输,为什么东西统统都不传到后人,把它消灭掉了?中国人知道,这个东西对眼前有好处,对将来没有好处。

  这个事实现在被证明了。现在科技是进步了,科学发达,人的价值观衰落了。从前人的生活纵然物质生活贫乏,他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他能跟大自然融成一片,过的生活,我们中国人描述的诗情画意,那是人生,他真有享受。现在人享受什么?所以从我们真正过日子的享受,跟古人一相比,就差得太远太远了,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如古人。

  中国人知道科技发达带来的后遗症是世界的毁灭,所以不做这个事情,不造这个罪业。这个仔细想一想,他有道理,他考虑第一个因素是什么?世界和平,他考虑这个,社会安定,这就比一般人想得远,想得深。不是中国人没有能力发达科技,中国人起心动念都要对历史负责任。因为科技的发展,应该在什么时代?每一个人道德水准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有用处,有好处,人心纯善,人心没有自私。

  所以共产制度好,至高无上的理想。我们这个世界上能不能实行?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自私自利,只要有人我是非,谈不到共产。共产是什么人实行?西方极乐世界是共产主义,这个一点都不假,那个地方的人,大公无私,没有一私毫私心,念念都是为一切众生;不但为本国众生,还为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他才有资格讲共产。所以这个共产,实际上三千年前在佛门里面就实现了。

  佛门,你看佛教给我们,僧团里面「六和敬」,最后一条是「利和同均」,那就是共产。利就是所有一切物资的享受,绝对是平等的。世间人只有这个理想,没有这个事实。如同一般所讲的「真善美慧」,我们这个世间有这个名词,有没有事实?没有。为什么没有事实?因为是凡夫。你有烦恼,你有是非人我,你有贪瞋痴慢,这个理想绝对不能够实现。诸佛的世界是平等的,特别是西方极乐世界,这经上所给我们讲的,真实平等,这都是我们应当要学的。

  『忍辱』。忍耐,自己修行要有耐心。修行过程当中,必然有挫折,你愈是勇猛精进,挫折就愈大,这个一定道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挫折?这个挫折的来源是我们无始劫以来所造的恶业,业力障碍住,这是没法子避免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有耐心,忍耐。有忍耐的力量才能够消业。如果有定力,定可以灭业;忍可以消业。不要去争,要用智慧来面对事实,耐心去化解,委曲婉转,不退精进,这就行了。所以有忍辱,然后才有进步;不能忍,必定受阻碍。一定要忍耐才会有进步。

  底下就有『精进』。「精进」才能达到『禅定』,定就灭业了。忍是消业。这就灭业了。业障断灭了,『智慧』就现前了,般若智慧就现前了。菩萨以这六个纲领自己修行,也以这六条帮助一切众生。『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把自己所修所学所得到的成就提供给别人做参考,帮助他人修行。『住於无上真正之道』。心安住在哪里?要安住在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就是无上真正之道。所以在此地讲这个净宗所讲的东西,用现在的话来讲是句句落实,绝对不是谈玄说妙的,句句都落实,真正要把这个身心安住在「信愿行」三资粮,安住在此地,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由成如是诸善根故。】

  这是讲阿弥陀佛在因地累劫的修行,不疲不厌,所以成就真实的善根。

  【所生之处。】

  这是感应。

  【无量宝藏。自然发应。】

  所以这个就是以世间人来讲,福报、财富、地位从哪来的?必定有个因缘,全是过去生中,或者是这一生当中,善业所感。我一生的富贵穷通全是业力在支配,自己做不了主;自己能做主的是佛菩萨,绝对不是凡夫。凡夫是业力在做主,佛菩萨是愿力做主,愿力就是自己做主。为什么我们的愿力做不了主?我们有业,业力大过愿力,所以我们的愿不能兑现,还是受业力支配。诸佛菩萨,像此地讲的累劫修行,他的业消了,他的业断了,所以他的愿力没有障碍了。由此可知,六度、六波罗蜜是消业最有效的方法,发菩提心、一心念佛是灭业最好的办法。这个是他的一切愿望自自然然就现前了。

  【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王。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

  这是欲界天,欲界的六层天。

  【乃至梵王。】

  『梵王』是色界天。这一段正如同《法华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菩萨应化在世间,随心所欲,应以什么样的身分去教化众生,他就能示现什么样的身分,这个自在!所以菩萨在哪里?菩萨在六道,在六道当中,各行各业,男女老少,我们凡夫不认识。他平常生活行为跟我们没有什么两样,但是用心完全不同,他自心是清净的,用心是慈悲的,清净、平等、慈悲。无论在哪一行业,无论是什么样的身分,清净、平等、慈悲是一样的、是相同的,看他应用在什么地方,表现在哪里,那叫行菩萨道。

  【於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

  这一句可以说菩萨不管现什么身分,不管现哪一个行业,这个是一定有的;换句话说,他必定是孝亲、尊师、重道。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他一定会这么做法,他孝顺父母、尊重师长。所以菩萨『於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这个就是身教,以自身做个表率。

  佛的教育是世出世间最完美的教育,谁去提倡?这一些菩萨们认识,菩萨们了解;菩萨不提倡,谁提倡?以身作则。他是国王,他一定把它定为国家的政策,提倡佛教教育。他如果是『长者居士、豪姓尊贵』,他一定以他的身分、以他的财富来推动佛教教育,必定做这个事情。这就是对於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

  【如是功德。说不能尽。】

  所有一切功德之中,是以推行佛教教育的功德为第一。实在讲这个世间现在是乱世,现在这个世间作总统,还有作国王的,豪姓尊贵的很多,对於这样好的教育,他不知道,他没听说过,闻所未闻;纵然见闻了,他产生许多误会,很难接受,谈不到去推动,所以这一种豪姓尊贵就不足以为贵了。为什么?他那个豪贵是多生修善,积功累德得来的果报,果报在这一生就享完了;享完之后,这一生再没有继续积功累德,来生就没有了;如果这一生再造些恶业的话,来生还得堕落。所以才知道世间富贵不是真正的尊贵,真正尊贵是要求解脱。而解脱的方法,大乘经论上虽然讲的很多;但是真正有效果,真正有把握,只有净宗这一条路。

  黄念祖老居士晚年,就是最近这几年,真是慈悲到了极处,真正做到忘我的境界了。因为他一心一意只求西方,没有第二念,这个世界一切人事与他已经没有关系了,全心全力著书,劝人念佛,求生净土。除了《无量寿经》注解之外,他还有几种东西,《净土资粮》、《谷响集》;《谷响集》是专门对学密同学而说的,他本身是密宗的金刚上师。现在在台湾,我们还在作版,还没有印出来的,有一部《心声录》,里面有十几篇文章也非常重要。他非常诚恳的告诉我们,禅与密很难成就。老人家常讲,大陆上最近这个四十年,共产党统治中国以后,到现在四十多年,大陆上有十亿人,学密的人很多,真正成就的只有六个人。你就晓得是多难!而念佛成就的,宽律法师写的近代的往生亲闻记里面,就有几百个人,这是他打听到的,还有很多他不知道的;我相信他不知道的比他知道的还要多。所以这是一条非常稳当的道路。

  这一段经文,实在讲就是尊重佛法,提倡佛法,促进佛法的发扬光大。在佛法里面,尤其是净土法门,真实不可思议,原因是能叫众生在一生当中,决定得到真实的利益。

  【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优钵罗华。其香普熏无量世界。】

  心愿同佛,因此身之行,口之言,没有一样不同佛,因此自自然然就有光明、有『妙香』。光明,一般人不太容易见到,但是诸佛菩萨见到,诸天鬼神也能见到。但是这个香,我们比较容易能够觉察得到。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气味,气味好不好闻与你的思想行持有关系。为什么有关系?这个身是我们最接近的一个物质,佛说「境随心转」,心清净,身就清净,身清净就放宝香,就有「妙香」。心里面有烦恼、有忧虑、有恶念,就不清净,这个身上气味就很难闻,用香水也没有办法掩盖。所以身体有自然的清香。

  在大陆上真的有真正修行的高僧,我们没有法子跟人家相比。你像虚云老和尚,我们听说的,老和尚我没有见过他,听说这个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头;虚云老和尚的头发很长,他一年剃一次头,也不常洗澡,身上衣服当然很脏、很破,可是他身上那个衣服、身上气味很香,清香;不像一般人身上气味很难闻。不但他身上有香气,他穿的那个破烂衣服、肮脏衣服都有香气,这是我们容易觉察出来的。他身上的光明,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到,可是这个香气能够觉察出来。

  菩萨身心同佛,所以他的香光『普熏无量世界』。这个地方讲的是阿弥陀佛累劫修行,他的心大、愿大,所以他的香光庄严是遍法界。我们从这一桩事实也能够体验到,假如我们的心愿跟阿弥陀佛相同,我们的言行也模仿阿弥陀佛,尽可能的去做,我们的香光得到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必然也是「普熏无量世界」,这在理上讲的通。理上能讲的通,事上就很可能。那么我们应不应当学习?

  【随所生处。色相端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

  这是说法藏修行接近到圆满的时候,他所示现的,无论在什么地方,所示现的都是圆满的德相。

  【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

  佛门当中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也是真的。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我的老师,第一个教我佛法的老师是章嘉大师,他就把这句话很慎重的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有的时候求,求不到;求不到是不是不应?不是的,是你自己有障碍,所以没有感应。你把你自己这个障碍去掉了,感应立刻就现前。求成佛尚且能做得到,成佛以下的,那都是鸡毛蒜皮,哪有求不到的!

  有一年,这很早了,大概二十多年以前了,我在台北西门町,有一个法华寺,西宁南路,讲《地藏经》。我在那里讲《地藏经》,我还记得广钦法师还去听过一次;常常来听经的有个德融法师,现在这个人都不在了,都过世了。我就讲到有求必应。讲完之后,德融法师就来告诉我,他说:法师,这个有求必应,我怀疑。我说:你怎么怀疑?他说:我向佛菩萨求一个电冰箱,求了三年都不应。我听了笑一笑,我问他,因为他一个人住茅蓬,我说:你这个道场多大?他说:我小茅蓬。我说:你几个人住?他说:一个人。我说:一个人不必了。你求,如理的求、如法的求。你这个是为贪瞋痴而求,佛菩萨当然不会答应你的。佛菩萨帮助你的善行、善愿、善事,绝对不会帮助你增长贪瞋痴。所以恶愿恶求,不会有感应的;善愿善求,有求必应。我就解释给他听,我说:你这个求,再求三十年也没有感应,这个是不如理的求,不如法的求;换句话说,不应该的求,这是错误的。

  佛这一段话就是说他确确实实有能力『利乐有情』。这个利益前面说过了,真实之利。如理如法的求,一定得感应。

  【由是因缘能令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们今天听到这一段经文,我们也发心了,无上菩提心,就是对於西方极乐世界向往、羡慕,我也希望到这个世界去,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再看底下这一品: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

  菩萨在因地里面修行,「难行能行,难舍能舍」,这两句话是修行的总纲领。一定要能舍,舍是心里面完全放下,一丝毫的分别执著都没有,我们这个心才真正清净。清净心,给诸位说,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世间人知道的不多。你要想得到真正的人生,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真正的享受,在哪里?清净心,统统放下,你就得到了,没人障碍你。

  实在讲是你自己障碍自己,你不肯放下;不是别人障碍你,自己障碍自己。只要我们一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把其他的统统放下,统统舍弃掉,让这个心地一尘不染,恢复到清净、平等、慈悲。难行能行,别人做不到的,菩萨能做到,这个里面所说的范围也是无限的深广,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具体的事实,这一部经后面,在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就讲得很详细了。

  【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

  『一切法』是指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他都得自在了;换句话说,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统统都称心如意了,真正得到自在安乐。他的境界,连释迦牟尼佛都讲,『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佛都说不出来,必须要自己入这个境界,自己亲身体会。

  【所发誓愿。圆满成就。】

  这是总结前面四十八愿,法藏菩萨是圆满成就了。

  【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如实安住』,实实在在他已经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世界之庄严,教化众生的顺利、成果,样样都如愿,没有一样与心愿相违背的。『威德广大』,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讲,精神的生活,『清净佛土』是物质的生活,都得到美满。

  【阿难闻佛所说。】

  阿难尊者听到释迦牟尼佛这样的尊重、推荐、介绍,他提出一个问题:

  【白世尊言。法藏菩萨成菩提者。】

  这个就成佛,法藏菩萨是成佛了。

  【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为今现在他方世界耶。】

  这就是要知道阿弥陀佛究竟是过去佛、是未来佛、还是现在佛?如果是现在佛,当然不在娑婆世界,因为一个世界只有一尊佛,没有两尊佛的。要是现在佛,当然是在他方世界,不在我们这个世界。

  【世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

  这一句话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凡夫实在讲最大的障碍,就是虚妄、分别、执著,这个事情很麻烦,习气非常之深。佛跟我们说真话,我们听不懂,愈听愈迷惑;佛给我们说假话,我们听了很有味道。所以这个世间人,信假不信真,听骗不听劝;劝不听,一骗就听,世间人就是这么一个情形。给你说真话,佛成佛了,成佛之后,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不但成佛,华藏世界上,初住菩萨就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了,还要等成佛吗?

  过去、现在、未来从哪里说?是从你分别执著上说的。你的分别心断了,执著没有了,试问问,还有什么十方三世?没有了。给你讲十法界,给你讲六道,统统是分别执著;如果分别执著都没有了,六道也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菩萨阶位也没有了,西方极乐世界九品也没有了,给你讲全部都没有了。那个世界叫什么?一真法界。

  你有这个念头在,坚固的执著在,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如果你今天心开义解,所有一切妄念都不生了,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就平起平坐,就这么回事情。理是如此,所以佛在此地是讲真话。这一句是真话,佛哪有过去、现在、未来,是不生不灭。

  所以这叫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这《金刚经》上给我们解释的。所谓是「三世古今,不离当念」,一念就是,二念就错。一念就是,二念就错,错在哪里?二念就变成十法界,一念里面没有十法界。我们今天把这个一念变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念就行了,这个方法妙绝了。其他的法门,无论用什么方法,最后都是到一念,都是到这一个境界。可是难,不容易!无始劫以来,这个妄想根深蒂固,控制不住,它乱发。

  这个法门妙在哪里?把所有妄想杂念统统会归在阿弥陀佛,就归到一了,就归到这一念了。这个法子妙,容易成功。你把这个理论搞清楚,不怀疑,也不打妄想了,四土也好,九品也好,到那里去花开见佛也好,到那里去过多少天、多少年花开见佛也好,统统不管它了,这些念头全部都放下,我只一心老实念佛,就成功了,这个成功就高。高在哪里?高在他心清净,没有杂念,没有妄想。这句话是真的。下面说:

  【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这一句话也是个实话。现在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有,有没有阿弥陀佛这个人?有。从哪来的?示现的。这个意思就是说,佛成佛,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这个要知道。所以佛经上有个比喻说,譬如这个河流,河流许许多多不同,流到大海里面去了;你还能说哪一点水是那一条河的,哪一滴水是那个江的?还分吗?还分哪一个水是先流下来,哪个水是后流下来?没有了,所有一切差别相统统消失掉了,成佛就是如此。所以成了佛之后,所有一切分别执著全部消失了,统统没有了。

  由此可知,我们现在对於这些念头愈淡愈好,不要去执著它。佛在经上常常讲,讲是对那些分别执著人讲的;讲的有没有错?没有错,只要你有分别、有执著,那就绝对有这些事情;这个有不是真有,这个有叫妙有,妙有是假有,不是真有。你这个境界往上一提升,它就没有了;在这个境界里确实有,提升上去就没有了。所以弥陀在西方净土是示现成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

  【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

  『那由他』是亿,『俱胝』是十万。「百千俱胝那由他」就是我们常讲的十万亿。百千俱胝是十万。就是《弥陀经》上讲的,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土。

  【有世界名曰极乐。】

  要注意这个『有』字,这个「有」是真有,不是假有,不是假设的,确确实实有这个世界。

  【法藏成佛号阿弥陀。】

  法藏菩萨现在成佛了,现在在西方世界示现的是佛的身分,究竟圆满的佛果。

  【成佛以来。於今十劫。】

  这个十劫是我们这个地方时间来算的。我们要问问,它那个地方的时间呢?它那个地方没有时间观念,时间也是从分别执著上来的,离开分别执著,哪有时间!

  弥勒菩萨造《瑜伽师地论》,将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大类。天亲菩萨觉得六百六十大类对初学的人还是很困难,再归纳成百法,一百条,教导初学。所以百法展开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归纳成为百法。时间、空间在百法里头都占著一条。

  这个百法的分类分为五大类:第一大类是「心法」,我们今天讲心理学;第二类是「心所法」,就是心理的作用;第三大类是「色法」,色法是物质;第四大类叫「心不相应行法」,这个法有没有?有,但是它不属於心法,也不属於心所法,也不是色法,我们今天讲的时间就属於这个法,空间也属於这个法,这叫不相应行法。要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这一类完全是众生抽象的概念,绝对不是事实,完全是假设的,一点事实都没有,所以这个时间不是真的。问过去,这个都是对假设的东西去执著。

  最后一个叫「无为法」。前面这个四种都叫做有为法,有生有灭,都是属於生灭法,后面无为法是不生不灭。无为法有六种,最后一种,真如无为,这就是佛法讲的真如本性,那是纯真无妄。其余的五个无为是相似的无为,因为它不属於生灭,只好把它列入无为了。像这个虚空,虚空它没有生灭,那这个法归到哪里?只好归到无为法了,这个叫虚空无为。所以我们要知道时间、空间,它的真相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没有事实。

  所以这个『十劫』,完全是佛对我们这个虚妄分别执著众生而说的。所以这个时间从哪里算起?都算我们这个地方,不算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这个概念。

  【今现在说法。】

  阿弥陀佛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做些什么?正在那里讲经说法。

  【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所以我们要想听真正的妙法,应当到极乐世界去听阿弥陀佛亲自说法,这才殊胜。

  【皆愿作佛第十。】

  这一品经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

  这一句是总结前面,释迦牟尼佛从本经第四品开始介绍阿弥陀佛,一直到这个地方。从阿弥陀佛作国王,发愿出家,累劫修行,一直到现在,他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十劫了。

  【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

  这是当时在座听经大众里面,这一帮人他们的反应。这一帮人也不是偶然的,这一生当中在一起,组一个小团体,在一块共修,前生都有缘。无论是什么团体,这个世间法,小团体里面,前生都有因缘;如果没有缘,决定不会到这个团体来。这五百人也是前世有缘的,过去在一起同修,现在又遇到了,格外的亲切。他们这一帮人听了世尊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之事,听了很欢喜,为了表达自己对佛的敬意,所以就送一点礼物给佛。这个礼物是什么?经上讲了,『金华盖』,以这个作礼物来供养佛。供养之后,再坐下来听经。因为佛还没讲完,继续听;听到这个地方,生很大的欢喜心,心里面动了个念头,没说出来。这个不是说出来的,心里面起一个念头,「我将来作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动这么个念头。

  佛有他心通,你心里有什么念头,他就知道了。所以:

  【佛即知之。】

  释迦牟尼佛,他们这一起心动念,佛就晓得了。

  【告诸比丘。】

  佛就向大众宣布。

  【是王子等。后当作佛。】

  这也等於给他们授记一样,他们愿意将来要作佛,他以后这一帮人的时候会作佛,也会成佛。

  【彼於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

  这是说明这一帮人过去生中的业缘,可见得很深很深,不简单!《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这一生能够念佛往生的,善根福德都是无量劫修积而成的,这一生当中发现而已,哪是偶然的!他们这一帮人过去修菩萨道,就是修六度,也是修三学六度。『无数劫来』,修了「无数劫」,不是一世、二世、三世、五世,不是的,修了无量劫。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哪有修行人一生当中都会遇到佛的?我们这一生当中就遇不到佛。修行过程当中,不知道多生多劫才会遇到一尊佛。他这是累积下来已经「供养四百亿佛」了,你就晓得他这个时间多长,这是讲他过去世的因缘。

  【迦叶佛时。彼等为我弟子。】

  『迦叶佛』是我们贤劫第三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换句话说,「迦叶佛」的时候,我们释迦牟尼佛叫护明菩萨,住在兜率天,地位就像现在的弥勒菩萨一样,作后补佛。现在有很多修弥勒菩萨法门的,那就像此地这个时候一样,他们那个时候作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这是讲前一生的事情。

  【今供养我。复相值也。】

  今天我成佛,这一帮人又来了,又遇到我了,今天来供养,说明生生世世的因缘。

  【时诸比丘闻佛言者。莫不代之欢喜。】

  大众听佛这样一宣布,对他们也很恭敬、也很欢喜,难得有这么深厚善根。

  这一段经文里面藏的有意思,李老师眉注的这个本子上面有几行,大家要拿到这个本子,你可以看看后面这个几行。李老师提出来,应警三点,警是警觉,应当警觉的三桩事情。

  第一桩事情,我们在此地看到了,这一些人过去都是住菩萨道,过去是菩萨,曾经供养四百亿佛,现在是什么?王子、大长者,退下来了。这样深厚的善根还会退转,什么原因?虽然修三学六度,没有证果,这个菩萨是凡夫菩萨,是权小菩萨,没证果的。如果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情形就不一样了,那就不退转了。他还退转,退到在家的是王子、长者,退到这些。这是很可怕的一桩事情,可见得圆证三不退的可贵;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永远不会退转,这太可贵了、太难得了。

  第二个要认识的,佛虽然讲了「后当作佛」,后到什么时候?长远的很,不是后天就作佛,不是后年就作佛,以后长远的很!什么时候他回头,真的发心求生净土了,他就成佛了。你看看修行无量劫,供养四百亿佛,今天听佛亲自讲《无量寿经》,心里受感动,只动一个念头,「我将来成佛要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发愿,「西方世界这么好,我赶紧发愿往生,求生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没生起来。由此可知,生这个坚定的意念,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多么难得,不容易!一个人听了这个法门,马上就发心要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他过去的善根福德超过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太多太多。这个法门难信之法,根本的原因在此地。他没有这么深厚的善根。

  虽然经上给我们讲,临终一念、十念,造作一切恶业的众生都能往生,要晓得那些人都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善根、福德、因缘比这一帮人深厚;而是这一生到人间来迷惑颠倒了,造作无量的罪业,临终善友一句话把他提醒,把过去世累劫的善根,在这时候一时发现,所以一念、十念能往生。不简单!

  我们有幸听到这个法门,相信这个法门,接受这个法门,修学这个法门,要珍惜自己这一段因缘。你要真相信、真发愿、真求生,你过去世的善因超过他们;四百亿的善根,发愿求生这个愿还发不出来;一定要超过他,这个愿心才能发的出来。所以说是迟早遇缘,长劫流转。佛虽然讲了,后来一定会作佛,但是没有成佛之前,依然还要受六道轮回,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你出不去三界,这个要认清楚。

  第三点是李老师提出重要的警告,不求带业往生,非愚即狂。你要听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个法门,不发心求愿往生,你不是愚痴,你就是狂妄。这个话说到极处了,说得太好了,确确实实如此。

  所以真正把这个事实搞清楚了,搞明白了,就要下决心,决心求生净土。当然这个决心下下去,这就是你善根发现,你过去生中无量劫的善根发现了,你才会有这样坚定的一个信愿。而且深深相信,你过去累劫积的这个善根福德超过阿闍王子;换句话说,你过去供养诸佛如来不止四百亿,四百亿这个念头发不出来,决定超过。

  无量寿经  (第三十二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32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六面:

  【国界严净第十一。】

  下面这几品都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在古今许多大德的注疏里面都说得很详细,参考的东西很容易找得到,像这样的经文,我们的速度就可以快一点。凡是对我们修学上、功夫上重要的教训,我们就特别提出来多研究一点。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

  这一段是总说,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究竟好在哪些地方。『无量功德,具足庄严』,「具足」就是没有欠缺,这个世界之美好,找不到一丝毫的缺陷,这是总赞。

  下面说『永无众苦』,我们这个世间有苦,十方诸佛世界也有苦,苦处太多了,佛在经论上把众苦归纳为八万四千苦。八万四千是确实有数字的,不是随便说的。诸位如果在佛学大辞典,在《教乘法数》都能够查的到,确确实实八万四千,一条也不少。

  八万四千苦说起来就很麻烦,太罗嗦,太多了;再用归纳的方法,把它归纳成一百零八类。我们这个念珠一百零八颗,意思就是要破百八烦恼,就是断百八苦,取这个意思。

  这一百八类说起来还麻烦,最后归纳到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三苦、八苦。三苦是总归纳,三大类,苦苦、坏苦、行苦。总而言之,就是八万四千苦也没办法超越这三大类。讲八苦是苦苦里面分开的;苦苦里面有八种,这是我们欲界的众生统统具足,有生、老、病、死、有爱别离、有怨憎会、有求不得、有五阴炽盛,有这八种。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些苦统统没有,所以是「永无众苦」。不但无,是永无。

  我们要问,为什么极乐世界没苦?苦是一种果报,有因就有果。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造苦因,过去生中虽然有恶业的种子,西方世界没有缘,纵然有因,没有缘,它也不结果。西方世界永远没众苦,原因在此地。

  实在说这个道理很简单,并不难懂。如果我们这个地球,地球上现在人类的数目大概是四十多亿,如果这四十多亿人,人人都念佛,人人都修善;诸位想想,我们这个世界还会有苦吗?不会了。

  今天我们这个世间的人,造恶业的多,作善业的少;念佛是修净业,那少之又少;虽然少,也有不思议的力量,这就是此地讲的功德,这个功德能消众生之业。世界灾难频繁,恶业所感;这个地区的人,念佛的人多,读诵大乘的人多,这个地区的灾难就会减少,会减缓,它就有这个效果。

  假如说这个地区能够有十分之一的人念佛,读诵大乘,这个地区就可以免除一切灾难。十个人当中,九个人造业,一个人念佛,可以消除那些人的灾难。如果一个人念佛,九十九个人造业,没有办法,他那个业力太大了,就敌不过它了。十分之一确确实实能消灾免难,这是说到众生的共业。一个真诚念佛的人,他有这么大的力量,不但能消自己的业,也能够化解共业,有这么大的力量。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凡是往生到那里去的,没有一个造恶业的。从前造恶业,那个不论,带业往生;从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不造业了;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无量的分身、化身,每一个人每一天你都面对西方三圣,观音、势至、阿弥陀佛,你是天天跟他见面,天天听他讲经说法,你怎么会有恶念?你不可能有恶念。

  佛不在面前给你说法,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变化的那些鸟给你说法;树木非常多、非常美,风吹著树的时候,那个树叶花果就像风铃一样,音声不但美妙,也给你说法;西方世界六尘说法,没有一样不在说法,说法永无中断,你怎么会有恶念生起来!这就是它的缘殊胜,确确实实没有恶缘,所以你的恶业、恶习气、烦恼永远不会现前。这是永无诸苦。

  『难』是困难,是障碍。在我们这个世间,像经典里面常讲的,我们有八难,就是八种障碍,障碍我们的道业,障碍我们的学业,障碍我们的事业,障碍我们生活的幸福美满。这障碍很多,遭难!西方世界没有。我们这边这个难,大致上分起来,一个是人事,人事来障碍;另外一个是环境,生活环境。西方世界这两种都非常美满,人事: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只有对你帮助,没有来找麻烦的,没有来阻挠的,所以人事上决定没有障碍的。环境:一切环境随心所欲,更不会有障碍,所以「诸难」没有了。

  『恶趣』。我们这个世间有三恶道,西方世界没有。你看四十八愿,第一愿里面「国无恶道愿」。

  『魔恼』,「魔」是折磨。通常说,这经上讲的,魔有四大类。《八大人觉经》上就讲得很清楚,「五阴魔、烦恼魔、死魔」;有生就有死,死是折磨。这三种属於本身具足的,不是从外头来的,本身就具足。凡是外面所有一切的折磨,统统叫「天魔」。内外都有魔。「恼」是烦恼,贪瞋痴慢,无量的烦恼。西方世界这些统统没有,不但没有这个事情,连这些名字都听不到,当然就没这些事了,显示出这个世界为什么叫做极乐。

  【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

  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间不一样,我们这个世间有春夏秋冬,有『四时』在变化。西方世界没有,没有「四时」。实际上就是告诉你,西方世界的人没有时间的观念,我们这边人有时间观念,有空间的观念,西方世界的人没有。这个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了,时空这一些观念都是抽象的概念,决定没有事实;换句话说,全是一种虚妄的执著。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各个都是住真实慧,对宇宙人生真相都彻底明了,他怎么会有虚妄执著?不会有的。所以像这些遍计所执,他们那里统统没有。

  也没有气候的变化。『寒暑,雨冥』是说天气的变化,没有,他们那个世界就是非常的美好。也许我们会想到,天不下雨,地上东西怎么生长?有生长就有毁灭。西方世界一切万物都是无量寿的,都是不生不灭的。我们要依赖这个大地,生活要依靠它,吃的穿的都依靠它。到西方世界不依靠,什么都不依靠。西方世界生活来源从哪里?完全是自性变化的,不要操一点心,也不要费一点力,一动念,你所需要的东西都在面前了,不需要就没有了。所以那一边没有垃圾的问题。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好多国家地区,垃圾成了问题,西方世界没有。

  【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

  这是讲大地的形状,经上所讲的是我们地球上的状况,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它那里有水,水是七宝池,水跟我们这边的水不一样,叫八功德水。我们这个地方的水往下流,西方世界的水可以往上面流。它的水轻,我们的水重。它可以往上面流,可以随心所欲来表演,水也会跳舞,也会表演。

  【唯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

  所以他们的地是宝地,宝有光有香,而且是透明的。这也很奇怪,我们没有法子想像。实在从物理上来解释是讲的通,香光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德能,我们迷失了自性,这一份的德能丧失掉了;到达西方世界,因为你的心清净,心净则土净。诸位念佛的同修,希望求生净土,这个不可以不知道。

  经上教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我们今天只有一向专念,没发菩提心,行不行?不行。发了菩提心,不肯一向专念,也不行。必须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才能成功。这就是古大德常常在净宗经论上讲「信愿行」三资粮,发菩提心是信、愿,一向专念是行,必须具备这三个条件,三个条件缺一条都不行。三个条件统统都具足了,为什么能往生?西方世界清净庄严。

  换句话说,如果用我们现在科学假设的话来说,我们比方来讲,所有这些物相都有基本的物质,叫它原子也可以,叫它电子也可以,在佛法里面叫做微尘。我们知道一切万物全是基本的物质排列的方式不相同,这称为元素,我们今天讲方程式,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这称为元素,组成元素。由元素组成各种不同的物质,但是它基本的物质是一个,完全相同,排列不相同。

  《金刚经》讲的一合相。「一」就是那个基本的物质,「合」是组合。整个虚空法界都是同一个基本的物质所组合的现象。如果这个组合能顺其自然,它的德能完全显示出来了;如果不顺自然法则,它这个组织就改变了;这一改变,原有的德能就丧失掉了,就不起作用了,就这么回事情。我们今天的组织就不自然,怎么不自然?有妄想。你要问这个大宇宙的组织,它是怎么样组织出来的?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一切法从心想生。

  我们常常想到我们身体健康,身心愉快,你这个生理的细胞组织就正常,就不生病。常常想著,这个地方痛,那有病了;不要想多久,想一、两个星期,保证这里就生病。为什么?它里面分子组织,它就改变了,随你的想在改变。想到病很重,不得不死了,非死不可。你要晓得这个。

  所以佛讲这个观想法门,不可思议!哪个人不在修观想,所有人都在修观想,看你观的什么,想的什么,每一个人想的不一样。佛教我们想佛,想菩萨,不要想别的,使我们这个身体一切细胞组织排列能够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是最健康的。

  所有一切疾病的根源从哪来的?今天医药上、医学上找不到,他不晓得,统统从妄想来的。你没有妄想,哪来的疾病?疾病这个名词也听不到,医药这个名词也听不到,全是从妄想、分别、执著而来的。

  西方世界的人不打这个妄想,没有这些念头,他一切都顺乎自然,称顺法性,所以无量的功德自自然然就现前了。所以人家那个地,这个地是居住环境,这依报,依报随著正报转。我们的心正常健康,身就健康;身心正常健康,我们的环境就正常,所谓风调雨顺,就正常。所以整个世界一切所有的变换,都是与人心息息相关,它有感应,统统是与心之所感。这是真正的事实真相,道理就在此地。

  因此西方世界的人各个都是健康的,他所感得的地,七宝的。实在讲它那个七宝跟我们现在土沙是不是一样的?确实是一样,你把它一分析,原子、电子,分析到基本粒子,确实是一样,它组成的方程式不一样。他们是清净心组成的,我们是善恶念组成的,这就不相同。不是我们这里不能看到像西方世界一样的七宝,只要我们心清净就见到了,心不清净见不到。

  所以一切万法真的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这个世界、西方世界,乃至於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都不能违背这一个原则。他们是『黄金为地』。

  【宽广平正。不可限极。】

  西方世界的大地是琉璃,我们在经论上都读到。虽然是七宝,七宝当中是以琉璃最多,占的比例最多。琉璃是什么?当然它那里所讲的七宝,我们这个世间都没有的,只有类似的,实在讲不能相比。琉璃就是绿色的玉,我们今天讲翡翠,玉里面最好的。所以它那边的地也是绿色的地,人家绿色的是琉璃地,透明的,地底下都看得清清楚楚的,透明的。「黄金为地」是什么?黄金是铺马路的。我们这里黄金都不得了,都做成首饰,装饰品了;人家是作铺马路的,马路是黄金铺的。那个金之成分之好,绝对我们这个世间黄金不能相比,不能比。

  极乐世界是不是说出这些让我们羡慕,好像那边是富贵享受。不是的,它是自然的,它不是人为,也不是每一个人贪心所变的,贪心变不出来;是清净心,称性、自性的性德所现的,决定没有贪心。这个地是平正宽广。

  【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它为什么,微妙、希奇、华丽、清净、庄严?为什么超过十方诸佛的世界?十方诸佛世界是佛的愿力与众生善、恶、无记这一些业力所变现出来的。西方世界是佛的愿力,是所有一切往生念佛那些人,他们的功德愿力所成就的。我们想想,那个因不一样,果就不一样了。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们只修净业。善业尚且不修,何况恶业?他修的是净业,是净业所感。这跟十方世界之因不相同,果报不一样,道理在此地。所以超过十方一切诸佛刹土。

  【阿难闻已。】

  阿难听了佛这一番的介绍,他有怀疑。

  【白世尊言。若彼国土无须弥山。】

  没有须弥山。

  【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我们晓得十方世界都有须弥山,西方世界没有。每一个世界都有二十八层天,西方世界有没有二十八层天?给诸位说,西方世界没有。阿难尊者提出这个疑问,是把西方极乐世界也像我们这个世界一样。我们这里有二十八层天,西方极乐世界这二十八层天,四王天跟忉利天都住在须弥山顶。它那里没有须弥山,四王天跟忉利天住在哪里?这是一个对西方世界的情况完全不明了所生出来的疑问,问得也很好。因为什么?这个疑问往往是我们共同存在的。他这一问,佛都为我们解答了。佛解答得很巧妙。

  【佛告阿难。夜摩兜率。】

  欲界第三天是夜摩天,第四层是兜率天。

  【乃至色无色界。】

  色界是四禅天,无色界是四空天。

  【一切诸天。依何而住。】

  佛反过来问他,问在答处,答在问处。

  【阿难白言。不可思议业力所致。】

  这一问,阿难明白了。夜摩以上是空居天,在虚空当中,不在地面上。诸位要知道,凡是在星球上都是在地面上。我们到月球去了,月球是地面,也不是在虚空当中。在虚空空居天绝对不是在星球上,绝对不是在地面上。不思议的业力所致。他那个境界就很殊胜,不是我们凡夫能想像的出来的。

  但是科学现在发现了不少东西,可以给我们作印证。我们今天讲人,这些动物生活在三度空间里面,如果是四度空间、五度空间,乃至於无数度空间,这情形就变了,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佛法给我们讲的是无数度的空间,所以他们的境界我们没办法想像的到。

  【佛语阿难。不思议业。汝可知耶。】

  佛这个答覆,实际上就是叫阿难尊者体会不思议业力,然后再点醒他。

  【汝身果报。不可思议。】

  回归到我们自身了,说阿难,就讲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身,我们自己的果报,不可思议!

  【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

  除了我之外,我们见到这个世界许许多多的众生。此地众生,偏在有情众生;有情众生,我们今天看到的人类,看到的动物,这都算有情众生。就在地球上,这个数字都数不清。他们的业报也不可思议,业报变现出六道轮回,自作自受。这一切众生除了不思议业之外,还有:

  【众生善根。不可思议。】

  这是真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善根,蚊虫、蚂蚁、毒蛇、猛兽都有善根,不能轻视它,说不定它来生得到人道,遇到佛法,它就成佛作祖了,这个很难讲的,看它善根什么时候发现;发现的时候,那个力量太大了。

  【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

  这再回答到阿难的问题了。诸佛本愿威神功德不可思议,所以善根发现的人,必定得到佛力加持,这是一定的。正是佛家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都不会舍弃,统统照顾到。佛菩萨为什么不照顾?是你善根没发现;没发现,帮不上忙。不是不帮忙,帮不上。你善根一发现的时候,我需要佛帮忙;常常需要帮忙,他就常常帮忙你,帮的上了,你肯接受,你乐意接受,他就会真帮助你。这个善根发现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也不可思议;也不可思议的因缘,触动无始劫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缘。

  『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不一样,我们这个世界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也有它不可思议之处。

  【其国众生。】

  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那边的大众。他们那些大众统统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修学正助二法,正道、助道,这样去往生的。这个条件就不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统统具备的。所以:

  【其国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地。】

  我们在四十八愿所看到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就得平等的身业,身的体质、相貌与佛相同,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闻名,得平等口业,口里面没有别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人人都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念阿弥陀佛,平等口业。遇到光,消除业障,增长智慧,就得平等意业,心地清净光明,无所不知。这个就是入如来家,就是住弥陀行业地,跟弥陀的行相同,跟弥陀的业相同,跟弥陀的地位也相同。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亦复如是。

  【及佛神力。故能尔耳。】

  这个『佛』是指阿弥陀佛,他的大愿威神势力所加,所以能够自然安住,不需要须弥山。

  【阿难白言。】

  阿难听了佛这一段话开示之后,他有所领悟。

  【业因果报。不可思议,我於此法。实无所惑。】

  阿难说对了,他对这个状况、对这个情形,他了解。了解为什么问?

  【但为将来众生。破除疑网。故发斯问。】

  他这个问是代我们问的,不是他自己不知道,他知道;但是他知道很多人有这个怀疑,要佛把这个事情说清楚,让我们破疑生信。再看底下这一章:

  【光明遍照。】

  这一章非常非常之难得,在五种原译本里面,其他的部分是五种原译本不见得完全相同,唯独这一段经文,五种原译本是完全相同,这是释迦牟尼佛每一次宣讲,都要提出来说说的,可见得它很重要。重要在哪里?实在是激发我们的道心,增长我们的信愿,使我们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有更深刻的认识,就在这一章经文里头,所以它很重要,也非常的难得。

  【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

  这个话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决定是真实的。所以我们在赞佛偈里头常常看到,「十方一切佛,阿弥陀第一」。这个赞佛偈是后人作的,后人不是随便作的,有根据的。这就是根据,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的。他的光明:

  【遍照东方恒沙佛刹。】

  『恒沙』是比喻,多到没有法子计算,像恒河里面沙那么多。实在讲恒河沙还是有量的,佛的光明确确实实是无量的,无量寿,无量光!这举一个东方。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法界,无处不照。我们再问,为什么诸佛光明不能遍照法界?实在说,一切诸佛成了佛,他的智慧光明德能完全相同,哪有不遍照法界之理!虽遍照法界,他不照也可以。所以佛一定要放光才能遍照,不放光就不照了。阿弥陀佛不一样,阿弥陀佛不放光也照。

  这个事情实在讲也容易懂,从什么地方说起?你关心不关心,你关心到哪里,你的光明就照到哪里。十方佛在因地修行,都没有发一个大愿,要关心法界无量无边所有一切;没有发这个念,没有发这个心。实在讲也没有到尽虚空遍法界每一个佛国土去参访、去参观参观,没有去!换句话说,他没有关心到那个地方,不是他没有能力,也可以说是他没有这个机缘,没去过。因此,他必须要放光才能达到,不放光就达不到了。

  阿弥陀佛不一样了。你看前面讲过他的历史,他跟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修学的时候,佛把虚空法界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概况,统统都说给他听了,一个世界也没有漏掉。不但他都听到了,世间自在王佛以他的威神,把这些所有世界统统显示在他的面前,让他自己亲自看到。你就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刹土,阿弥陀佛都见过、都听说过,亲身到过,所以他那个关心跟别人就不一样。别人虽然关心,没去过;他的关心,他是真正去过。所以他的光明是常照,不是放光才照,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这是很合情、很合理的,并不难懂这些意思。再看底下这一段经文:

  【若化顶上圆光。】

  『顶上圆光』是常光。我们常常看到佛像画的「顶上圆光」,身上这个,这都是常光,这不是放光,通常一切时候都有。佛有,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光颜色很多,彩色缤纷;我们世间人的光明没有那么多色彩,也没有佛光那么样的明显,而且每个人的光不一样。现在有很多练气功的,气功真正练得好,能看的出来。一个人心地善良,光色就很好;烦恼很重,那个光是灰色的,不是明显的。最好的光是金色的,黄色的、白色的都好,其他颜色就次一点,统统有光明。阿弥陀佛这个光:

  【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万亿由旬。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刹。或照百千佛刹。】

  这就是诸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他的心量关心哪些众生,完全随他心量大小;到成佛之后,他的光明自自然然就现出这个现象。

  【惟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

  这是自然的感应,刚才我说出这个道理了。所以同修们,你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要想将来像阿弥陀佛一样,不但要关心你周边的一切人、一切众生,你要关心到这一个世界,你要关心到尽虚空遍法界,你成佛的光明就跟阿弥陀佛一样。如果没有这个心量,我只关心我们这一个地球,或者关心我们这一个银河系,你将来成佛,你的光明照一个世界、照两个世界,光明就这么大,不能遍法界。这是自己修的,不是别人给你的。心愈大,光就愈大;心量愈小,你光明就愈小。

  所以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一尊佛通常他的教化区就是一个世界,这是最普遍的、最多的。有的佛心量大,除了我这个大千世界,周围的大千世界他也很关心,那他的教区就伸展了,可能有两个大千世界、三个大千世界,到百千佛刹。唯独阿弥陀佛他的愿力、行业力不可思议,他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处不是他的教区。我们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的教区,同时也是阿弥陀佛的教区。你看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不是阿弥陀佛的教区?所以把这些事实真相统统搞清楚,我们的信心建立了,我们的愿心增广了。

  【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於日月之明。千亿万倍。】

  我们这个世间放光的物体,太阳、月亮,这是热能的来源。弥陀的光明超过日月太多太多了。

  【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这两句非常非常重要。刚才说过了,《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里头都有这个句子,可见得释迦牟尼佛对於阿弥陀佛的赞叹不是偶然的,是真实的,是恒常而不间断的。释迦牟尼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也就代表一切诸佛如来都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赞叹阿弥陀佛。换句话说,「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是所有一切诸佛如来大家都承认的、都同意的、都赞叹的。

  我们今天要学佛,要跟哪个佛学?这不就很清楚、很明显了。我们要想学经,学哪一部经,你也就知道了。遇不到这个经典,一切大乘经很好;遇到这一部经典,才晓得把所有大乘经里面的精华,大乘经里面的第一经找到了,这一部经是第一经。

  【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

  这总共给我们说了十二个名词,这十二个名词全是阿弥陀佛的名号;换句话说,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功德。这个光明功德怎么讲法?那个无量就难讲了,把无量归纳十二类,这十二类都是光明之德。

  『无量光』是表真实智慧,是本性里面的般若智慧。

  『无边光』是表解脱平等,万法一如,那就没有边际了。诸位晓得,无边际是本具的性德。我们今天为什么会有边际?我们有分别、有执著。有分别就划界限,有执著就不能超越界限,这个心量就小,就不平等了。

  佛法要细心去体会,你才能得到它的真相。否则的话,人云亦云,往往我们随著别人言语转,这又迷了,这一点很重要。

  无量无边,这是决定真实。稍稍有一点执著,有一点分别,无量无边就失掉了,就有量有边了;哪会无量无边,有量有边了。你要执著大乘,大乘就是个边际;你执著小乘,小乘是个边际;你执著禅宗,禅宗是个边际;你执著净土,净土是个边际。只要有执著、有分别,就有边际,就不是无量无边。

  无量无边是统一切法,永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无量无边了,这才真正平等,真正解脱。解脱就是自在,把你那个心里头的结解开了,所有一切分别、执著脱离了,这解脱,也就是超脱,这是无边的意思。

  『无碍光』是讲它的作用,智慧德能作用,永远没有障碍。怎么会没障碍?心是清净的,心是本体,用是随缘,这就自在。所以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不变是我真心,绝对不会起一念妄想、分别、执著;起妄想、分别、执著就变了,那就错了。心地永远是清净平等,这个是不变的。起作用,随缘。譬如佛菩萨教化众生,教化众生的一个原则,要恒顺众生。这个众生,小乘根机,跟他讲小法;大乘根机,跟他讲大法;禅宗的根机,跟他讲禅法;教下根机,跟他讲教法。所以法无量无边,佛无有定法可说,你是什么根机,我就给你说什么法,所以能令一切众生各个都得利益。

  你遇到佛,没有不得利益的。今天佛不在世了,我们遇到很多会说法的人,他随他自己分别、执著而说,这个事情就麻烦了。幸好释迦牟尼佛对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状况早就了解了,就看清楚了,在没有入灭之前,教给我们「四依法」,帮助我们解决这个社会上的困扰。

  四依法里面,第一个教我们「依法不依人」。法是什么?经典。我们依经典,不管什么人说的,如果与经典相违背的,我们都不信。假如那个人引经据典来跟我们说,怎么办?引经据典,他是引的哪个经?据的哪一部典?如果不是我主修的这一部经典,我们也不信。譬如我今天依照《无量寿经》修、依照《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依三经一论来修,你引其他的经典来破我,我不接受。为什么?这个是契我的机,那个经典是契那个人的机,不契我的机;我不能用他的修,他也不能用我的修。

  你用那个法门来破我这个法门是错误的,没这个道理。好像大夫开药方一样,这个药方开给我吃的,治我的病,我一吃就好;那药方开给他的,他害的病跟我不一样。我吃他的药,我会死;他吃我的药,他也会死。你要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了,这个事实搞清楚了,你才晓得凡是佛所说的法,我们都恭敬、都赞叹。为什么?都是良药,都是治众生病的,但是不是治我病的,治我病只有这一帖药,其他的是治别人病的;都是好药,怎么可以毁谤?不可以。我只修这个法门,只遵守这一部经典,这就决定成就了。叫无碍光,没有障碍。

  『无等光』,这是讲佛说法、表法含义甚深。我们通常讲密义,甚深的密义。世间人,在学的菩萨,没有办法跟他相等,这是从深度上说的。

  『亦号智慧光』,这个「智慧」就是通常讲的般若,能破无明。本经里面说「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也是真正的智慧,「住真实慧」都是这个意思。

  『常照光』是讲寂而常照。

  『清净光』,清净一定要身心都清净,这就是佛常常给我们讲的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无贪,不但世间法不贪,出世间法也不贪,这就对了。如果贪爱佛法,也错了。佛是教我们去贪心的,不是教我们换对象的。我贪爱佛法,世间法不要,只是换个对象而已,那贪心没有断。佛是教我们断贪心,不是教我们换贪的对象。无瞋,决定没有瞋恚,决定没有嫉妒。无痴,决定不愚痴,不愚痴就是真妄、邪正、是非,一接触就明了,决定不迷惑,决定不颠倒,你就得清净光。

  『欢喜光』,正是佛菩萨所在之处,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们一般讲人缘好,学佛的人讲法缘好,一切众生见到你生欢喜心。

  『解脱光』,「解脱」一定要离相,像《金刚经》上给我们讲的,要离四相,要离四见。《金刚经》的标准,那是真正大乘的标准,「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是刚刚取得菩萨的资格,这种菩萨叫准菩萨。实在讲还不是真菩萨,因为《金刚经》后半部讲的比这个境界高。「若菩萨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破四见,那才叫真菩萨。破四相是相似的菩萨,还不是真的菩萨,可以称你是菩萨,但你不是真菩萨,破四见才是真菩萨,四见是连这四种相的念头都没有了。前面这个境界浅,不执著这四种相,这四种相破了,但是这四种相心里还有见解;后面四种相的见解、意识都没有了,那个心多清净。这是解脱。

  『安隐光』,什么时候才真正的「安稳」?有生死决定不安稳。如果我们翻开历史,中国的历史在全世界,这是世间人讲最值得骄傲的,可以说从黄帝以来,将近四千五百年,这个事实我们都记载得非常完整,在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找不到的;这样完整的历史找不到,中国独有。

  你仔细去读历史,细心去体会它,你就会发现无常,人生、国土、世界,没有一天是安稳的。西方极乐世界那真正安稳了,为什么安稳?不生不灭。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不安稳?生灭无常。生灭不仅是讲生死,那个念头,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而且这个念头善恶变化多端,变化快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也不能控制。这很可怕!这是极度的不安稳,必须离生灭、离三界、离轮回,你才会得到真正的安稳。

  『超日月』,这个意思好懂,这是比喻,光明的亮度超过了日月。

  『不思议光』,这一句是总结,包含所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佛这个光,这十二种名号就是十二种德,光的十二种功德,这十二类展开是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佛光注照了,你就会得这么多利益。几时你要接受阿弥陀佛佛光一照,你就无量寿、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这些德能统统都有了,把佛的功德加上我们身上。所以这个念佛名号不可思议,是把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这是任何一个法门里面找不到这么一个便宜的法门。

  实在讲表面上看起来我们没有修,完全把佛功德拿来了;其实事实真相不是如此。前面我们昨天念过,真正能对这个法门相信、接受,依教奉行,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无始劫不思议的善根,今天遇到这个经典,听到佛号,是触动显发无始善根,是这样一个因素,不是偶然的,这是我们一般凡夫见不到的。不但凡夫见不到,阿罗汉、辟支佛他们的能力只能够看到五百世,五百世以前,他就看不到了。他看到我们善根很短,只有五百世,再往前他不知道。

  所以这个法门里面,凡是念佛往生的人,他那个善根、福德,「唯佛与佛方能究竟」,才知道这个人善根深厚。《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个话一点都不错,不是普通人。因此我们这个法门自己修学,自己很庆幸,不能要求别人;介绍给别人是对的,正常的,他接不接受?不能勉强。为什么?真正接受,你要过去世无量无边的善根,这一听到触动显发,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自己要珍重、要珍惜这个因缘,能把这个因缘掌握住了,依教修行,那就恭喜你了,你这一生决定成佛了。

  【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

  这个『光明』是无量功德,一接触,佛的功德就加在我们的身心,所以我们的染污消灭了。『垢』是代表烦恼,代表业障。佛光一照,业障消除。『善生』,这个「善」不是普通的善,无始劫的善根发现、生起来了,是指这个善。这个善,实在讲是专指对这个法门的深信、切愿、一心持名,是指这个,这个叫善,这就生起来了。普通的那个善没用!那个善是三善道的业因,不是一生成佛的业因。这个「善生」是一生成佛,是这个善,这不是普通的善。

  【身意柔软。】

  里面含义很深,也很广。简单说,第一个意思,身心健康,这是『身意柔软』的意思;第二个,对於世出世间法心开义解,就可以能够恒顺众生,这身意就柔软了。我们俗话说,能真正随缘,随顺众生,没有一切得失利害的妄想了,这些念头都没有了,你才真正做到「柔软」,才能够得到自在。所谓是事事如意,事事称心。

  【若在三途极苦之处。】

  这是讲即使在三恶道。

  【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

  有些堕在三恶道的,但是过去世善根、福德、因缘深厚,凡夫不知道,佛知道,光明一触他,他的善根也生了,也省悟过来,觉悟过来了,所以他那个痛苦可以暂停。命终能够得到解脱,得到超生。

  【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我们要怎么样称说佛的『光明、威神、功德』?这一句佛号都包含了。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在这一句阿弥陀佛之中。所以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光明,念阿弥陀佛的威神,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念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全包括在里头了,不要一样一样念了。总归纳的时候就是一句佛号,佛号功德不可思议!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  (第三十三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33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八页,倒数第三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在这品经里面,这也是非常重要,因为西方世界可以说第一殊胜就是无量寿。古来许多大德对於净宗的赞叹,认为无量寿确确实实是净宗第一德。唯独寿命无量,所以他才真正具足圆满的成就,这也是增长我们的信心。

  【佛语阿难。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

  这一句是说佛的寿命。

  【又有无数声闻之众。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

  佛的弟子很多,这里只举出弟子当中的一类,声闻。我们知道西方极乐世界纯是菩萨,哪来的声闻?我们在前面念过很多,凡是往生的,统统都是菩萨。此地说声闻,是说菩萨当中,他的程度等於声闻,有这个情形。像这个法门是大乘圆教,大乘圆教七信位的菩萨,从初信到七信,他断惑的能力,就是断烦恼的能力,等於小乘阿罗汉。他那里绝对没有阿罗汉,没有小乘的,是指这样果位的菩萨。七信位以上的,那就不叫声闻了,七信位以下的。菩萨总共有五十一个阶级,好像念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到五十一年级。这个是七年级以下的,说这样的菩萨。它的数目已经就不可思议,没有法子计算了;那要是把所有的学生统统再加上去,那数字当然更大了。这就是说是七年级以下学生的数字就无量无边了,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弟子之多。

  而且这些人智慧能力决定超过声闻。『神智洞达』,「神」是神通,「智」是智慧,洞达就是完全没有障碍。像前面所说的,他实际上显示出来的能力,都在八地菩萨以上,都是阿惟越致菩萨,即使是下下品往生,蒙佛本愿威神加持,也达到这个境界,这是西方世界不可思议之处。

  『威力自在,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这手掌当中要是持一个世界,我们觉得已经不可思议,「一切世界」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刹土一个也没有漏掉。他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太大了。实在讲,这是七地以前的菩萨没有这么大的能力。纵然是八地以上,说实在的话,得不到佛威神加持的话,八地菩萨、九地菩萨、十地菩萨靠他自己的能力也做不到。这是说明弥陀本愿加持的威力,不可思议。

  这一段显示本经跟华严境界完全相同。《华严经》讲的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属於事事无碍的法界。这是《华严》无比殊胜之处,我们这个经上也具足了。

  【我弟子中大目犍连。神通第一。】

  这是佛下面是举比喻来形容,因为这个数字实在是不可思议,也没办法说。佛实在讲是真是绝顶聪明,人没有法子说的,他有办法,他有个巧妙的方法。这个地方所说的这一段,这个方法就很巧妙,我们一般人很不容易想的出来,他用这个比喻。佛的大弟子当中,目犍连尊者是代表神通第一。

  【三千大千世界。】

  这是整个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全体。

  【所有一切星宿众生。】

  此地我们要注意经文,『星宿』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星球,这个大千世界里面的星球,那个数量是以百亿来算的,太多太多了。我们这一个太阳系的星球就很多很多,何况是一个银河系、一百个银河系、一千个银河系、一亿个银河系。如果照黄老居士讲,一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你想这个范围多大,这个里面有多少的星球。

  「所有一切星宿」,星球里面的众生。每一个星球环境不相同,那个里面的生物也不一样。决定不要以为我们现在人已经有能力登陆月球了,证明月球上没有生物,说不定月球上有另一种生物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他们看不到我们,我们也看不到他们。就在我们地球上,这凡圣同居土,人鬼杂居,人跟鬼是住在一起,但是我们空间不一样,所以我们见不到他,他也见不到我们。偶然之间的时候也会碰到,但是不是常常见到,偶然会见到,人跟鬼确实是住在一起。所以决定不可以说其他星球上没有生物,不可以这样说法。这是佛在此地举出这一个事实。

  【於一昼夜。悉知其数。】

  目犍连来计算,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星球里面的众生,到底有多少?以目犍连的能力只需要『一昼夜』。这「一昼夜」是从我们这里说的,就是二十四个小时,他统统把它算出来了,他有这个能力。再以目犍连这种能力来做个比喻:

  【假使十方众生。】

  十方世界是无量无边的,没有限制的。

  【悉成缘觉。】

  这就不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了,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这个里面所有的众生统统证到缘觉的果位。缘觉比阿罗汉还要高一等。目犍连是阿罗汉,比目犍连这个果位还要高一级。这是假设的话,当然不是事实,『假使』。

  【寿万亿岁。】

  寿命有这么长,『万亿岁』。

  【神通皆如大目犍连。】

  神通能力跟目犍连一样。

  【尽其寿命。竭其智力。悉共推算。】

  前面是讲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目犍连有能力在二十四小时当中,把这里面有多少众生数字算清楚,答案就出来了。现在假设十方世界所有的众生,能力跟目犍连一样,寿命亿万岁,『尽其寿命』,寿命是万亿岁,「尽其寿命」就是以万亿岁的时间,不是一个人在算,统统一起来算,大家共同起来算。算什么?算:

  【彼佛会中。声闻之数。】

  算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七信位菩萨以内的,从初信到第七信的,算这个菩萨,算他有多少?算不出来。你就晓得那人数之多,西方极乐世界人真多!

  为什么多?在我们想像,不难想像的到。哪一个人听到这个法门不想学?哪一个人听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殊胜庄严不想去?除非是没有缘,没有碰到,遇到都想去。弥陀成佛十劫了,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一切诸佛菩萨都在那里宣扬、在那里宣传、在那里介绍、在那里推荐,你就晓得多少人去了。这是我们能够想像的到的。推算它这个『声闻之数』:

  【千万分中不及一分。】

  换句话说,千万分之一,他们都算不出来,不要说是完全的数字了。那更不必说从初信菩萨到等觉菩萨,那个数量就更不可思议了。下面再从一个比喻说:

  【譬如大海。深广无边。】

  印度是个半岛,现在我们非常清楚,三面是大海。佛常常用大海来做比喻,比喻深,比喻广,比喻数量之大,用这个来比喻。

  【设取一毛。】

  这个『毛』是一根汗毛,取一根汗毛。

  【析为百分。】

  这一根汗毛,竖的切成一百条,那就很细很细了。这个一根汗毛多粗?已经很细了。再说它那个细的程度是它的百分之一,『析为百分』。

  【碎如微尘。】

  这个切碎之后,真的就像微尘一样。

  【以一毛尘。沾海一滴。】

  就是用切碎的一根汗毛百分之一的,用这么细的毛去沾那个海水,那个汗毛头上有那么一滴水。佛就问了:

  【此毛尘水。比海孰多。】

  这个汗毛上的一滴水,跟那个大海水一比,哪个多?那当然大海多,这还用得著说吗?

  【阿难。彼目犍连等所知数。】

  『彼目犍连等所知数』是指前面假设十方众生统统都成了缘觉,能力都像目犍连,这么多人他们计算西方世界,算了多久?算了万亿年。所算出的数字:

  【如毛尘水。】

  就像那个毛端里面的一滴水一样的。还没有算的出来的,不知道的:

  【如大海水。】

  佛用这个方法来比喻,极力形容那一边人,寿命之长,人数之多,无法计算。所以这个境界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以下都没有办法全部了解。释迦牟尼佛这一段话,后面有个结论:

  【彼佛寿量。】

  阿弥陀佛的寿量,也就是那边所有人的寿量。因为凡是往生的寿命跟阿弥陀佛寿量是相同的,寿量不可思议。

  【及诸菩萨。声闻。天人。】

  这个说出来『菩萨、声闻、天人』,这就是那边菩萨,从初信位一直到等觉。前面比喻里面所讲的,只讲这个里面的一部分,相当於声闻的一部分;真的严格的讲,相当於声闻的一部分是七信位以前,这相当於声闻这一部分的。

  【寿量亦尔。非以算计譬喻之所能知。】

  不是计算能够算的出的,也不是比喻能够比到恰当的。这是告诉我们,那个世界种种庄严里面,这是第一庄严,最重要的一桩大事情。

  人自古以来,无论是中国、外国,没有不求长寿的。秦始皇到晚年,专门求神仙,目的何在?求长寿。汉武帝也不例外,大家都求长寿。南北朝时候,也就是东晋的时代,我们佛门里面有个昙鸾法师,作《往生论》注解的。这个法师非常了不起,人绝顶聪明,他在没有遇到佛法之前学仙,仙道,目的就是学长生不老,学长寿的。

  以后遇到佛法,他向法师请教,他说,佛门当中有没有长寿法?法师就告诉他,如果真正讲长寿,说实在话,只有佛门有。佛门以外,没有长寿的;寿命再长,他有终止的时候。所以真实的长寿在佛法里头,所以就把《无量寿经》介绍给他。他得到这一部经之后,他从前学的那个神仙他就丢掉了,专门学佛,在净土宗很有成就。我们今天讲的净宗三经一论,那个《往生论》的注解就是昙鸾法师的。

  这是说明真正要求长寿,而且真正能够如愿以偿,就在这个法门,就在这一部经典里面,也就是这一段为我们所介绍的。下面这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依报的庄严。

  【宝树遍国第十四。】

  【彼如来国。】

  『彼如来』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多诸宝树。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唯一宝成。不杂余宝。】

  这是纯一的。

  【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

  也有一棵树是众宝所成的。底下举个比喻说,譬如:

  【根茎枝干。此宝所成。华叶果实。他宝化作。或有宝树。黄金为根。白银为身。琉璃为枝。水晶为梢。琥珀为叶。美玉为华。玛瑙为果。】

  这个是举例而说的,像这些宝树在西方极乐世界太多太多了。西方无量珍宝,佛,实实在在讲,佛有能力为我们介绍,我们听了没法子体会,没有见过。所以佛只能够用我们这个世界大家所见到的这一些金银珠宝,作一个比方;实际上不一样的,实际上完全不相同。

  说金,我们这边金的质远远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光彩也比不上,作用那更比不上了。西方极乐世界黄金可以做衣服穿的,你就晓得它多薄,它多软。不但黄金是这样的,就是琉璃、水晶也是软的,不像我们这边坚硬的,它是软的、是透明的,无法想像。

  像这些地方,我们读了之后,不要去怀疑,也不要去研究,不要去分别,打妄想。为什么?想不到的。唯有仰信,相信佛所讲的话,句句真实,不骗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不都见到了。现在打妄想,把心搞乱掉了,不值得!现在心要清净,不打妄想,所以听了知道那个世界物质环境的美好。

  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为的这个环境美好而去的?实在讲,如果是为这个而去的,就去不成了。不是为这个去。那么佛为什么要给我们说?佛要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总得要面面都说到,当然也能够激发一部分人修学的信心,激发我们往生的意愿。我们这一边的生活太苦了,修行障碍太多。这一边资源这么丰富,衣食自然,在那个环境修行,许许多多的障碍自然就消除了。对我们选择道场,确实是提供非常好的资讯,我们这样子看待就正确了。

  下面说这些树木整齐美观。这个整齐不是人去种植,不是有计划去做的,自自然然它就排列很整齐。

  【各自异行。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

  美不胜收!中国的艺术历史渊源很久,书法写得好的人,那是功夫;无论写多少字,找不到一笔败笔,这功夫到家。画画也是如此,一幅画里面也是找不到一笔败笔,这个画是最好的。西方世界就像图画一样,所有一切这些宝树分布是分布得恰到好处。你这里多栽一棵,这个没有必要,可以把它去掉;少了,那里缺陷,就不好看;好像那个树木在那里生长的是不多不少,不能缺一棵,也不能增加一棵,这才叫真正的美、真正的善、真正的圆满。

  【清风时发。出五音声。】

  因为树是宝树,枝叶花果都是众宝所成的,风一吹,树叶跟树叶碰到了,就像风铃一样,那个声音就非常之美了。西方世界风吹到树林,树林所发出的音声都是宣扬妙法。从哪来的?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可以讲整个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帮助一切众生断烦恼、破无明、成佛道,永无退转。弥陀所有一切的设施,真正是尽善尽美。这一点十方诸佛刹土里面没有,唯独西方有。其他诸佛刹土享受有,享受当中是闻法,享受是修行,功夫完全不间断、不退转,这个十方世界没有。

  『五音』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音乐。中国过去这个音乐是「五音」,「宫、商、角、徵、羽」,但是它还有两个半音,所以总共是七个音;现在西洋音乐里也是七个音。这七音互相一配合,这就是交响乐。

  【自然相和。】

  不需要人编乐谱,也不需要人指挥,也不需要人演奏,完全是自然的。

  【是诸宝树。周遍其国。】

  这样的宝树在西方极乐世界周遍的。这是介绍西方世界树之美满。下面再看道场树,这个道场树里面,就要把宝树的功用给我们介绍出来。我们这个世间有树,是不错,但是它的用途可不像西方极乐世界这么殊胜了。

  【又其道场。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

  道场树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讲堂,讲堂四周的树,尤其是殊胜庄严。

  【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

  不但树好,树上还有装饰。我们这个世间也有,像我们在美国常常见到的,圣诞节家家门口树上装饰著小灯,晚上看起来很亮,很好看。西方世界那个装饰是以『摩尼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璎珞」就是装饰品。「摩尼宝」是什么?摩尼是梵语,翻成中国是如意,能如人之意,你想什么,它就会变什么,所以说如意宝。

  【云聚宝锁。饰诸宝柱。】

  这个树之庄严,还有『宝柱』,就一定有栏楯,就是有栏杆,围绕著这个树,栏杆当中有「宝柱」。宝柱的结构,『云聚宝锁』,「宝锁」是我们中国人讲的楯头,两个木头接起来这个楯头,用金属作装饰品,这个叫「云聚宝锁」。锁是指接头的地方。好像西洋他们贵重的木头的箱子,你就可以看得到角的边上用铜的东西包起来,云聚宝锁就属於这一类的。就是接楯地方是用金属把它镶崁起来,一方面是坚固,一方面是美观,这个云聚宝锁是指这个东西。「饰诸宝柱」,柱子上的装饰品。

  【金珠铃铎。周匝条间。】

  『条』是树条,树的枝条系『金珠』,宝珠。系铃,『铃铎』,「铎」也是大的铃铛。不但美观,而且风吹的时候,音声非常之美妙。

  【珍妙宝网。罗覆其上。】

  树上面有罗网。罗网现在比较少看到了,在中国大陆也不多见了,几乎都破坏了。但是到日本可以看到。日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实在讲是很值得人尊敬的,它的文化是学中国的;学去之后,一直到今天,它能够保持完整,它没有破坏,没有改变,这实在是难得。所以我们到日本去观光旅游,所见到的,所听到的,对日本人不能不恭敬。纵然是敌对,也非常尊敬他,真难得!

  日本人的寺院是从中国汉唐时候学去的,所以它的建筑形式完全是中国汉唐的样子。雕梁画栋,柱子、梁柱都是艺术品,要保持这个东西怕损坏,特别是怕鸟去做窝,所以外面用铜丝编的网把它保护住,那个就叫做罗网。

  我到日本去看的时候看到,人可以看,你碰不到它,因为它网跟它的梁柱有一段距离,你能够看得很清楚,你不能碰它,这是保护的作用。西方极乐世界这些宝树上面都有罗网。

  【百千万色。互相映饰。无量光炎。照耀无极。一切庄严。随应而现。】

  前面这个几句,我们还能够想像的到。因为这个树是众宝所成,树上面枝条所装饰的也是众宝之王,上面罗网当然也是众宝所成。西方世界这个珍宝,前面说过了,不但放光,而且都有香气,香光庄严,所以『照耀无极』。

  经上给我们说的,西方世界没有日月,不需要日月。为什么?所有一切珍宝统统放光,每一个人身上也放光,所以它那个地方没有夜晚。不像我们这个世间有白天、有晚上;它没有夜晚的,光明世界。

  『一切庄严,随应而现』,这一句就妙极了。「应」是感应。在那个地方的人,心中只要有感,罗网当中它就有应。譬如说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忽然想家了,想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我们这一边还有亲戚朋友;我这个念头一生,这个宝网里面就像电视一样,我们这个世界的影像全部在那里,你统统看的见。你想诸佛菩萨,譬如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想想弥勒菩萨兜率内院,兜率内院就现前,弥勒菩萨在那里讲经说法。不但你能够见到,而且也可以听到;不但可以听到,而且可以对话,不可思议!我们今天电视还没有这个能力,你只能看、只能听,你不能问;西方世界那个地方,你可以问,如同面前。所以这个是「随应而现」,这个不可思议。

  所以你在西方世界的时候,无论十方诸佛刹土,想见哪一尊佛,想听个什么法,想知道一些什么事情,统统在罗网里面显现出来了,随念就有应。

  【微风徐动。吹诸枝叶。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

  这一段经文里面,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风吹宝树的枝叶出音声。这个音声不但美,而且说法,能够觉悟一切迷惑众生,这是宝树不思议的功德。它音声究竟能够达到多远?这是我们要注意到的,『遍诸佛国』;换句话说,无远不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极乐世界宝树的音声周遍。音声之妙,十方世界音声之中,它是第一,没有比这个更微妙的了。所以这个世界称为极乐,所以这个世界称为第一,纯粹是从教化众生这个角度上来说。

  音声我们有没有听到?我们虽听到,也不认识,也不知道。最为第一的音声就是称念阿弥陀佛。西方世界念佛、念法、念僧,我们在《弥陀经》上看到的,这个经上也看到,这个音声就美妙了。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

  你看见了,你见到这个树了。

  【闻声。】

  听到这个树发出来的音声。

  【嗅香。】

  树有香气,你闻到了。

  【尝其果味。】

  树上有果。或者:

  【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

  这是把宝树作用全体给我们说出了。所以西方世界这些树,跟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那个树木不一样,是阿弥陀佛以这个方式来教学的,教学的工具。

  我们读了这一段经文,在过去常常想能够建立一个净宗专门修行的道场,净宗专修就是念佛。在古时候的中国,慧远大师创办第一个念佛堂,在庐山东林,现在这个地方还在。民国初年,中国念佛堂只剩下苏州灵岩山印光大师这个道场,那是在过去农业社会,可以说做得非常完善。在今天这个社会,整个的形式是大幅度的改变,用从前那个方法固然好,不容易接引广大的群众。如果要能接引广大的群众,我们最好建一个社区,所以我们想「弥陀村」,这个社区像一个花园一样,模仿西方极乐世界,有亭台楼阁,里面有树木花草;现在很方便,现在用电器,小型的喇叭装在树上,装在花里面,开关一开,整个一片都在念佛;不念佛的人,他二六时中也听到佛号,听久了,他自然就会跟著念。所以喜欢听经可以放听经的录音带,喜欢念佛可以放念佛的录音带。现在用科学的方法能够模仿,当然比起西方极乐世界比不上,有一点类似、相似的修学环境。我们常常想,总会变成事实,有想就必成,等待时节因缘成熟。大家信的人多了,发愿的人多了,修行的人多了,我们就希望能居住在一起,建立这样一个道场。

  弥陀村的构想跟从前丛林道场不一样。因为丛林道场的戒律非常严格,大家才能够共住。现在用那样严格的规矩会把人都吓跑了,谁也不敢来了。原因在什么地方?真正发心来学佛的,差不多都是中年以上,老年人,从年轻养成的习气,断不掉了,也不能再改了。所以在一块共修,好,共修很欢喜,不能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生活麻烦就大了。所以可以共修,不能在一起生活。

  建立弥陀村就好了,你个人有你私生活的圈子,每一天听经是共修的,你愿意来,你就来;你不愿意来,你在家里打开你的扩音器,你自己在家里可以听。你要出去散散步,整个地区都能够听的到,树下,哪里都可以听,这样很好,这才很圆满。

  所以同修们真正多的时候,这一个理想不难实现,找一块风景优美的地方,有山有水,建立这么一个道场。这就是我们居住在一个大环境里面,每一个人自己有他自己生活的范围。这个大道场里面有讲堂、有念佛堂、有图书馆、有活动中心,也可以有一个大的餐厅,你自己不喜欢烧饭,大餐厅就包伙食,自助餐的方式,你想吃什么,你自己选择;非常理想,这就是现代的道场,这跟从前道场是不一样,适合於现代人的生活。所以我过去读这个经,常常有这么一个想法,想了不少年了,想了十多年了。

  【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这是非常明显、实际的告诉我们树的真实功德。听经闻法能够显示十方一切国土的境界,这已经是非常殊胜、非常难得了。像这种情形,他方诸佛刹土里面的宝树也有,不是西方专有的。但是讲你见到这个树,你能够证得果位,把你的证果向上提升,这个在他方世界没听说,此地有。

  这里讲得这三种忍。什么叫『音响忍』?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说,听了佛法之后,他就开悟了;大彻大悟以后,晓得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像《金刚经》上给我们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对於一切万法,可以欣赏,绝不执著,为什么?假的,不是真的。一切万法里面没有得失,没有取舍,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叫「音响忍」。换句话说,对境真正能够不动心了,这是什么菩萨的境界?在圆教讲是初地、二地、三地,这登地的菩萨,一、二、三地。

  『柔顺忍』,比前面这个境界又要提升一层。不但不著一切相,连言语、名字都契入了实相。像《金刚经》上讲的「诸法实相」,对一切诸法的真相完全现前了,这个时候的心才真正到柔顺。这个顺就是普贤菩萨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不会再有成见,也不会再有意见了。有意见、有成见,还没有达到柔顺,这是四地、五地、六地菩萨的境界。后面这是『无生法忍』。真正见到一切法不生不灭,这是七地、八地、九地菩萨所证的。

  由此可知,这三种忍在菩萨果位上是从初地到九地。十地菩萨叫寂灭忍,不在此地了,所以这是非常高的果位。见树、听到树说法的音声,能得这样殊胜的果报,真正不可思议。

  【佛告阿难。如是佛刹。华果树木。与诸众生。而作佛事。】

  这个就是教化一切众生,这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

  【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坚固。究竟愿故。】

  这是阿弥陀佛变化作的。阿弥陀佛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华,无量的善巧方便,统统都在这个宝树里面显露无遗;而我们一接触,确实统统得到。阿弥陀佛无量功德,我们也都能在这个里面得到,这个是实实在在不可思议,所以释迦牟尼佛要特别提出来介绍。

  再看底下一品,下面这一品介绍我们的住处。前面介绍的是我们生活的大环境,这一个世界就像一个大花园一样,美不胜收。我们居住的环境,「堂舍楼观」。极乐世界所有一切大众的住处,不仅仅是阿弥陀佛自己居住的讲堂、宝殿,所有一切到西方极乐世界往生的人,居住的环境也跟阿弥陀佛相同,那个世界叫平等世界。

  可是我们想想,我们是带业往生的,这一身的业障怎么可能感得众宝的殿堂?这不可能的事情。照常理说,确确实实如此。但是西方世界不然,可以说是整个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阿弥陀佛清净心中流露出来的无量功德成就的,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享阿弥陀佛的福。那个地方的楼观是阿弥陀佛建好了,我们到那里去住;不是我们去到那里去置产业,我们去建造,不是的;是享阿弥陀佛的福。这个也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

  他方世界这个果报是你自己的业报,你有善业得善报,你有恶业得恶报。就像我们今天我们身体状况,每个人不相同,业力变现的;我们生活环境不一样,居住的房舍也不一样,业报。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生活环境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这叫「难信之法」,然后才体会到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恩德有多大。

  现在问题就是我们愿不愿意接受?喜不喜欢去?现在问题在此地。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明白,谁愿意去、谁喜欢去,没有一个不能去的,统统都能去。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去,有没有这个强烈的愿望,我一定要到极乐世界去跟阿弥陀佛,这就对了。

  有很多人写信给我,听到我讲经的这些录音带,没见过面的,也写得很恳切,要拜我作老师。我给他回信,我说:不要拜我作老师,拜阿弥陀佛作老师,作阿弥陀佛的学生才能到极乐世界去;拜我作老师,到极乐世界去,不可靠,不保险;以阿弥陀佛为老师,那就靠的住了。我们看经文:

  【又无量寿佛讲堂精舍。】

  『精舍』,「舍」就是房子,「精」是讲精致。实在在中国的意思讲,不见得是华丽,精致就是它很干净,很清净,环境很优雅,很精致的房舍;纵然是茅屋也可以称为精舍,它不是属於华丽的。西方世界当然不必说了,精舍是众宝所成的。

  【楼观栏楯。】

  『楼观』是指的楼台,『栏楯』是讲栏杆、台阶。

  【亦皆七宝自然化成。】

  『自然化成』,就是它没有设计,它没有去营造,是自然成就的,是变化成的,无一不是随心所欲。

  【复有白珠摩尼以为交络。】

  『交络』是装饰,就像前面所讲的罗网一类的装饰。

  【明妙无比。】

  『明』是光明,『妙』是微妙。

  【诸菩萨众。所居宫殿。亦复如是。】

  此地讲的『诸菩萨众』,「诸菩萨」就是从初信位一直到等觉。初信位是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那里是初信位的菩萨。一直到等觉菩萨,大家所居住的环境跟阿弥陀佛是一样的,这是把居住的环境说出来了。后面要告诉我们西方世界人日常生活状况。

  【中。】

  就是在那个世界之中:

  【有在地讲经。】

  他们日常生活状况。有些人在地面上讲经,有的在诵经。

  【有在地受经。】

  『受』是接受。听经跟「受经」不一样,受是依教奉行,是把佛跟我们讲的这些教训要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是完全接受了。听是从解,著重在理解;受是讲的行,是要真正把它做到的。

  【有在地经行者。】

  『经行』就是散步。散步,心里面或是读经,或是念佛,或是思惟禅观,都在用功,而不是浪费时间。

  【思道。及坐禅者。】

  这是举几个例子,他们日常生活都是在用功。而且这个用功,用得很自然、很自在,一点都不勉强。这是在地面上的。再看底下:

  【有在虚空讲诵受听者。经行。思道及坐禅者。】

  有的在地面活动,日常生活当中,有的在空中活动。不像我们这边日子过得好辛苦!如果我们冷静仔细的想一想,我们一天到晚,一年到头,究竟为的是什么?古人提示我们,为谁辛苦为谁忙?这一句话知道的人很多,认真去想一想的人不多了。我们究竟为什么?尤其是生活这么辛苦,然后再想一想,值不值得?如果你要想通了,你把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仔细做个比较,我相信你一定会发愿很著急赶快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世界没有一丝毫值得我们贪恋的,确确实实没有。

  在这个世界,说老实话,想不造业都不可能。在这造业,身心都不清净,果报很可怕。假如没有这么一个好的环境给我们的话,佛给我们讲种种经,说种种法,我们还是搞六道轮回,佛菩萨怎么对得起我们?说的那些话是空话,吊胃口,我们得不到实际好处。

  这一个法门真的是落实了,真实的功德,真实的利益。所以这个经不能不讲,不能不读,不能不研究。目的何在?使我们了解事实的真相,建立真正的信心,我们才会决定选择。这是佛对我们最大的恩惠,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佛给我们的教学,有了这个法门,才不至於落空,指出我们一条明路,也是一条真正的生路。那一边修行,果证非常殊胜。

  【或得须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阿罗汉。】

  这是讲小乘四果。那一边没有小乘人,小乘四果是怎么说的?是从断证功夫上说的。你譬如到那边听到佛菩萨说法,众鸟行树也说法,六尘说法,我们断了八十八品见惑,等於我们这个世间的须陀洹;但是他是菩萨,一年级的菩萨就等於小乘须陀洹。如果再将三界之内八十一品思惑,断了前面六品,那就等於斯陀含,就是二果。再断欲界后面的三品,就证三果阿那含。阿那含在我们这个世界叫「不来了」,不再到欲界来了。他在哪里?他在四禅天。四禅天很特别,是凡圣同居土。四禅天里面有五不还天,都是三果阿那含居住修道的场所,他在那个地方把色界、无色界七十二品思惑断尽,他就证阿罗汉果,就超越三界了。所以这是从断证比喻上说的,不是真的有这些果位。这是在那边菩萨果位里面是从初信位到七信位的,相当於小乘的四果。

  【未得阿惟越致者。则得阿惟越致。】

  这是大乘根性。所以往生根性关系很大。小乘根性,实在讲我们也能够看的出来,小乘人很执著,很固执;大乘人比较开放圆融,不太执著,不太计较,心量广大。因此佛特别交代我们多多的去念大乘经典,把心量拓开,这个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占很大的便宜,开悟也快,证果也快。

  所以心量要拓开,要能够包容,不要去跟一切人、一切事斤斤计较,没有这个必要。中国人念《金刚经》的多。不学佛的,从前念书的人都念《金刚》、念《楞严》,确实能够帮助我们把心量拓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是虚妄的,还有什么好计较?还有什么好认真?「一切法如梦幻泡影」,你能够常常作如是观,自然会心开义解。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证得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是圆证三不退;没有得到的,统统都能得到。

  【各自念道。说道。行道。莫不欢喜。】

  那个地方的每一个人,法喜充满。

  这一品经文虽然不多,我们把它多念几遍,细细的去体会体会,人家过的是什么日子;回头想一想,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这是两个非常鲜明的对比。如果我们也想过他们那样自在的日子,那你就知道应该要怎么样的选择。

  我是二十六岁闻到佛法,我就感觉到很晚很晚了。我学佛的时候,我的长官、同事、朋友、同学都说我迷了,迷在佛法里头。无论这些人怎么讲法,我没有受他们的一点影响。为什么?我觉得我走的这个路非常纯正,非常的幸福。在那个时候只有一个人赞成,方东美先生。方老师说,你走的这个路正确,太好了!

  有一些朋友们、同事来问我,究竟好在哪里?我就告诉他,我说我这个路子是一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们能做到吗?这是真的。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更圆满、更自在!没有一桩事情不是自己欢喜做的,内心里头没有压力,外面环境上没有压力,得大自在。

  这就是看我们自己如何去选择。路是人走出来的,是自己走出来的,一定要理智,要用智慧来决择,不能感情用事,感情是迷,不是理智,要把情舍掉,理智做主宰,前途就无限的光明。

  无量寿经  (第三十四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34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二页,倒数第三行:

  【泉池功德第十七。】

  在这一品经里面,也是要介绍西方世界的生活环境。

  【又其讲堂左右。泉池交流。】

  这个『讲堂』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场所。西方极乐世界之大,我们在前面已经读过这一段经文,既然是人数没有法子计算,星球之广大当然更不可思议。阿弥陀佛究竟是一个讲堂,还是多数讲堂?如果是一个讲堂,这么多的人如何来亲近阿弥陀佛。所以在经典里面,我们三经合起来看,《观无量寿佛经》跟这一部经、《阿弥陀经》合起来看,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分身、化身无量无边。因此,几乎是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人每天都能够见到阿弥陀佛。由此可知,阿弥陀佛的讲堂是处处都建立的,处处都有。

  讲堂的殊胜,绝对不是说阿弥陀佛分身的讲堂会逊色一点,在我想不可能,因为那边是平等世界。即使往生人所居住的环境,也跟佛无二无别,何况佛的讲堂!讲堂的周边都有『泉池』,这个「池」就是经上常讲的七宝池、八功德水,宝池德水。

  【纵广深浅。皆各一等。】

  我们从这个文字上来看,讲堂不是一个,宝池也不是一个。如果只有一个的话,就不能讲『皆各一等』;「皆」就不好讲,「各」也不好讲,那就一个还有什么好讲;这一定是指的多数。

  【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

  这个池大小不一样,每一个佛的讲堂外面的宝池大小不相同。池、莲花、水是阿弥陀佛性德流露的。但是在受用方面讲,是十方往生的人他们受用,这些人无始劫以来的根性不相同。有一向修小乘的,有小乘人的执著;有修大乘的,心量比较宽广,还有少数修一乘法的。因此,这受用的人,他们所感应的池有大小不同。不是阿弥陀佛故意变化的有大有小,不是,阿弥陀佛绝对没有起心动念。正是《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个就对了,就正确了。

  所以心量大的,到那里你见的池也大,一切都大;心量小的,你纵然见到佛相,也小,见什么都小,完全是随著心量在变化。

  【湛然香洁。具八功德。】

  这个八种功德,《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这个地方就省略掉了。《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只讲八功德水,没有说哪八种,这八种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观经》里面告诉我们,简单的说,第一种,水澄净,就是很干净,水干净,没有一丝毫的污染。第二种是甘美,水是甜的,水带甜味。第三是清冷,就是清凉的意思,水很清凉。第四是轻软,不像我们这个地方的水很重,那边的水很软、很轻。第五是润泽,我们这一边也有,就是水有滋润的功能,这个地方我们这个水也有这个功能。第六是安和,因为人心清净,所以感得外面环境都非常祥和,不像我们这边的水险恶。第七,它有能力除饥解渴,我们这边的水可以解渴,不能除饥,饥饿的时候喝水不会饱,它那边可以。由此可知,这个水的养分非常之高,含的营养很高。第八,它能够长养诸根。所以有这八种好处。我们这边的水如果是不清净的时候,喝了会有疾病;它那边不会,那边的水饮了之后,什么样的病都可以能消除,所以能养身。

  【岸边无数栴檀香树。吉祥果树。】

  这是讲宝池四周,树木很多,各式各样的树都有。

  【华果恒芳。光明照耀。】

  树是宝树,当然有光,它也有香。

  【修条密叶。】

  『修』是长,这个枝条很长,叶很密。

  【交覆於池。出种种香。世无能喻。随风散馥。沿水流芬。】

  虽然文不多,形容这个环境之美,我们已经能够体会到。

  【又复池饰七宝。】

  这是池周边的装饰。

  【地布金沙。】

  我们这边池底都是泥沙。它那边地质是七宝的,所以池底是金沙。

  【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牟头华。芬陀利华。】

  这是略举。实在讲,西方世界宝池里面的莲花,色彩也是很多很多,美不胜收的,经上只给我们举出四种。这四种,此地都是梵文音译的,『优钵罗』是青色的,就是青色的莲花,青莲花;『钵昙摩』是红色的莲花,『拘牟头』是黄色的莲花,芬陀利是白色的莲花。《弥陀经》上讲的四色,此地也是讲四色,这四色是略举。实际上,底下一句说:

  【杂色光茂。】

  『茂』是茂盛。

  【弥覆水上。】

  这一些莲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集合众生的愿力,弥陀本愿加持。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十方世界的众生,真正发愿往生,七宝池里面就长一朵莲花。你念佛的功夫深,信心坚固,这个花就一天比一天大,光色一天比一天美,将来自己往生,花就是自己托生之处,莲花化生。而且经上讲得很奇妙,你这一朵花的时候都有你自己的名字,像名字刻在花上一样,这个不可思议的。

  我们在经上读到,古德也曾经为我们说过,这话究竟靠的住、靠不住?实在讲,在旧金山就有一个证明,我想许多同修熟知的,旧金山有一位居士,她在念佛的时候看到一朵莲花,莲花上刻的是她自己名字。她来告诉我,她是在念佛堂止静的时候,就是坐下来念佛的时候看到,她说莲花光色之美,说不出来的。这亲眼见到的,她来告诉我。我勉励她好好的念佛,你自己已经看到了。

  可是如果你要是退心了,或者羡慕其他的法门,就杂修了,你这个莲花慢慢就枯掉了,最后就没有了。心一变,花就没有了。所以佛菩萨祖师大德教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时时想念西方世界,长养诸根,这个莲花就是诸根的总相。

  所以往生的人,生到那边莲花大小不一样,光色也不一样,这是看你念佛功夫的浅深。那是真的,这个世间所有都是假的,不要在这上用心。在用心,真正用心在念佛上,你这个花愈大愈美,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时间来的快速,成就的圆满。这是真的,其余都是虚妄的。再看底下一段:

  【若彼众生。过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颈者。或欲灌身。或欲冷者。温者。急流者。缓流者。其水一一随众生意。】

  我们念到这个地方。这是指池子里面的水能如人意。在西方世界,大众沐浴、饮用都是这个七宝池里面的水,水能如人之意。你想浅,水就浅了;想深,水就深了。想水凉一点,水就凉了;想热一点,它就热了。它能随人意。不但这些能随人意,如果想这个水像我们现在雨淋,从上面灌下来,水也可以从上面灌下来,没有一样不如意的。这是说它能随人意。

  【开神悦体。净若无形。】

  前面一句是水的德用,它真正的好处。『开』是开启,『神』,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觉性。它能开发我们的觉性,也就是能够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这个水常常在里面洗,就能够破迷开悟。『悦体』,「体」是身体,身体触到水,这是触受。西方世界六尘皆是佛法,所以能得法喜充满。

  『净若无形』是说明宝池八功德水的样子。它这个清净就像我们这个世间空气一样,空气布满在我们这个星球周围,我们在这里面似乎不感觉它的存在;西方世界,在宝池里面沐浴这个情形,那个水之轻软、洁净就好像我们这边的空气一样,「净若无形」。

  【宝沙映澈。无深不照。】

  这是讲池底金沙,金沙也放光明,西方世界是光明世界。

  【微澜徐回。转相灌注。波扬无量微妙音声。】

  这是说水有波浪,这个波浪不是大的波浪,大的波浪就很凶猛了,我们不愿意见到,微波。显示非常之美,『徐』是慢慢的在回转。『转相灌注』,这个水池灌那边的,那边灌这边的,这个流水就有音声,音声说法,音声微妙。

  【或闻佛法僧声。】

  这是念三宝的音声。这个流水的声音也在念三宝。或者听到:

  【波罗蜜声。】

  『波罗蜜』是代表大乘佛法。你想听什么经,想听什么法门,你自然就听到。两个人同时在一起,我想听《华严》,我听的,佛给我讲《华严》;你想听《法华》,你听的是佛给你讲《法华》,彼此各不相妨碍。随你的根性,随你的爱好,没有一样不满愿的。

  所以我们今天晓得这个世界是乱世,障难重重。障是障碍,难是有灾难,阻挠太多了,聪明人一心一意只求往生。至於许许多多大乘经典要不要读诵?要,现在不读诵,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去读诵,我全心全力专求净土,这就对了。

  我们在最近四十年之内,我们亲眼看到的,亲耳所闻的,往生真实的瑞相。这往生人里面,差不多三分之二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的,居然占大多数。他靠什么往生?就是一句佛号。往生的瑞相,出家这些法师比不上。

  在我们台湾,民国五十七年,台南将军乡有一个老太太,那没有念过书的,念佛念了三年,走的时候站著走的。她老人家往生这一桩事情,现在南部人还记得很清楚。我是去年在高雄讲经提到这个事情,听众当中很多人来告诉我,他们都知道。这一位老太太心地非常善良,非常忠厚,不懂佛法,凡是所有一些神庙、佛庙她都拜,跟我们台湾一般习俗差不多,她统统都拜。

  她在三年前娶了个媳妇,媳妇懂得一点佛法,就劝她不要到处乱拜,专拜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这个老太太很有善根,她居然听她媳妇的劝告,就开始专念。这样念了三年。

  往生的那一天是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她也没告诉家里人,她只吩咐家人吃晚饭不要等她,她说她要去洗澡;吃晚饭不要等她,你们先吃,她要去洗澡。家里人很孝顺,还是等她。等了很久,没有看到她出来,就到房间里面一看,真的洗了澡,换了衣服,也不在房间,家里有一个小佛堂,到佛堂里看到她,站在佛堂当中,面对著佛像,她穿的是海青,手上拿著念珠,叫她也不答应。仔细一看,她走了,她站著走的;自己洗澡换衣服,站著走。她不懂佛法,就一句佛号。

  倓虚法师告诉我们的,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师往生,这个事情知道的人很多。修无师也是不认识字,也是没念过书,在出家之前,他好像是作泥水匠的,做小工的,觉得生活很苦,出家了。出家什么也不会,就念阿弥陀佛。常住里面粗重的工作,他都做。往生的时候自在,预知时至。再看我们这个经书本子后面,「念佛论」上,修无师往生这一段记在此地。

  你看青岛张氏,那是个女居士,也不认识字,先生是拉黄包车的,我们晓得这个工作非常辛苦,一家四口,一天不拉车,一天就没生活过。她是青岛湛山寺的信徒,湛山寺是倓虚法师建立的,他们有个念佛会,每一个星期有一次共修,她参加共修会,她不是到那边去念佛共修,她是去做苦工的,在厨房里帮助洗碗洗筷子,做这些事情。人家往生,预知时至。

  所以实在讲,往往知识分子念书念得很多的人,不如这些老太婆们,不识字,她们心地真诚、谦虚,绝对没有一点贡高我慢,一句佛号念到底,问其他的,「我什么都不晓得」,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往往这种人成就无比的殊胜。

  我在台中求学,李老师劝我很多次,叫我学这些老太婆,学愚,不要学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个愚人一句佛号念到底,没有不成功的。所以我们看到这些人往生的瑞相,都没有生病,都是预知时至,坐著走的,站著走的,我们都看到这种现象。

  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我就统统把它等待到西方世界以后再学,现在要把全部的精神力量集中在念佛,决定求生净土。在这个世间,人家都好,我跟人家比,不如人,样样都不如,我只晓得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想学的东西太多了,见到阿弥陀佛之后再学,那个时候稳当,寿命也长,有足够的时间去修学,有好的环境让我们修学。

  即使在修学环境上,也是今非昔比。我们现在处的这个环境不如从前,善知识很少,真正同参道友能帮的上自己忙的也不多。而说实在的话,障碍自己的人多,就是世间人知见太多。这个人说这个好,那个人说那个好,到底哪个好?心乱掉了。佛在经上一再告诉我们,最要紧的,清净心,心净则土净。所以专一的人,心容易清净;学多了的人,心就很难清净了。这为什么要专,不要多?佛法实在是贵精不贵多。

  但是我们修福,像我们平常的时候发心来印经,这个是多好!为什么?提供无量无边的众生,大家根性不相同,爱好不一样。所以我在台北创办「佛陀教育基金会」,我们印送经书,供养四众。我们是什么经都印,显教、密教的都印,我们只有一个原则,只要它是正法,它不是邪法,我们都提倡,我们都印。我们自己不学这个法门,有别人学这个法门,我们要供养他,提供他。所以我们不局限在我修净土就专弘净土,专印净土,其他的我都不印,这个也不好;我们帮人家忙要普遍、要广大。自己修的是一门深入,别人喜欢学什么,只要学的是正法,我会尽心尽力的帮助你,我也赞叹你。所以心量要广大、要清净、要平等,我们到西方世界,我们莲花就大了;不要学的小心量,要圆融,不要执著。这个地方讲的「波罗蜜声」是大乘佛法。

  【止息寂静声。】

  『止息寂静』就是禅宗里面修学的方法。禅宗最早到中国来,他们主要的方法是观心,到以后众生的根器不如古人,换句话说,妄想杂念多了;妄想杂念多,观心就观不成功,所以才改作参话头;参话头比观心要容易,用这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属於「止息寂静」,都属於这个意思。

  【无生无灭声。】

  这是讲果地上的境界。十地菩萨以上所证的清净寂灭。

  【十力无畏声。】

  如来果地上有十种特殊的能力是其他人所没有的。法身大士虽有这个相似的『十力』,可是比如来果地上这个能力,那还是相去很远很远,这「十力无畏」。

  【或闻无性无作无我声。大慈大悲喜舍声。甘露灌顶受位声。】

  『无性无作无我』通大小乘,大小乘里面都有这个教义。『大慈大悲喜舍』,这不但通大小乘,也通人天。你看色界天里面,佛就给我们讲,除了修四禅八定之外,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才能够生到四禅天。如果没有慈悲喜舍,单有定功,生到天上,可能都变成阿修罗了。阿修罗有天之福,没有天之德;天之德是慈悲喜舍,所以这是必须要修的。

  有人问为什么会变成阿修罗?阿修罗福报那么大,虽修福,他没有注意修德,所以他有分别、有执著、有我慢,有骄慢、好胜、嫉妒,他这一些烦恼存在,没有把它消除掉。所以修的福报愈大,也就成了大阿修罗,六道果报是这么来的。

  『甘露灌顶受位声』,这一句是说的宗派里面的密宗,我们讲的密教。听到这些灌顶法,从这一段经文来看,西方世界六尘说法的内容,可以说是无法不说;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没有一样不说的。所以四弘誓愿里面,「法门无量誓愿学」,确确实实到西方极乐世界才圆满。

  在此地,对於一切法门学与不学,是看我们自己的需要来作为一个考量。如果自己觉得需要,可以涉猎。为什么需要?断疑生信。我信心不够,有怀疑,这个疑决定是障碍,一定要把它断除。这就是说我们的善根、福德比不上那些老太婆,老太婆,「佛说的我相信」,她决定不怀疑,这个难得,真正难得。我们听了还打很多问号在里头。

  你的问号愈多,你一个一个都要把它解除掉,你的信心才清净,往生才没有障碍。有疑就要向大乘经论里面去深入探讨。所以研经、讲经,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帮助大家破疑生信。如果一点怀疑都没有了,这经教要它干什么,不需要了。

  人真正到诚信,一点怀疑都没有,一部大藏经就是一大堆废纸,一点用都没有。所以才晓得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苦口婆心劝什么?劝信、劝愿。最重要是信,真正信了,你自然发愿;你发愿了,哪有不行的道理!所以最难最难的就是这个「信」字最难。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就为了起信。

  所以大乘经论需不需要涉及?各人根性不相同,有人需要,有人不需要。实在讲到信心坚定了,就不要了,不要浪费这些时间,不要浪费这些精力。你真正认识清楚,一句佛号功德无量无边;这一句佛号,十方所有一切诸佛的佛法统统含摄在其中,真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念到一心不乱,给诸位说,确确实实是一切都通达了。

  念到见性了,十方世界都是自性的变现;见性了,自性变现之物,哪有不明了的道理!十方一切诸佛,所说一切之法,全是自性流露。你见到自性了,自性流露出来的,你哪有不知道的!所以不但这一切佛法通达了,一切世法也通达了。为什么?世法也是心性所流出来的,离开心性没有一法可得。禅宗讲明心见性,净宗讲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我们就明了了,我们求什么?我们只求一心不乱,这就对了。

  所以民国初年印光大师的念佛堂不讲经,也不传戒,不做法会,不作佛事,他念佛堂一年到头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顶多在念佛当中,一天有一次,时候很短,讲一点开示,如此而已!讲一点开示是提醒大家,振奋士气来用的,增长信愿,也不讲经。底下一段这是说闻法得益:

  【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

  这四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千万不能够疏忽,不能大意把它看过。我们今天讲学佛,你学佛,你得到了些什么?你到此地来听经,你得到些什么?如果这四句里面能得一点少分,那你就没有白来了,你就真有受用了,这是真受用。如果说我到这儿来听一听,晓得佛教是一回什么事情,这个经典怎么解释,那都是皮毛的,这属於常识。实在讲,有没有得受用?没有,完全没有得受用。这个地方,你要是能够或是念佛,或是读经,或是听经,能够得到一点气氛,这叫真实的利益。

  所以听经是修行。但是如果只抱著一个态度,我来了解一下,看看佛教是什么?这种听经是常识,这不是修行。用清净心来听,就像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听经的要领,他给我们讲了三句话,「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言说相」就是不执著言语;法师讲经说法,乃至於佛讲经说法,不执著他的言语。「离名字相」,佛经里面有许多名词术语,也不要执著。「离心缘相」,心缘是心里起分别,起念头,听了这个经,想这是什么意思,这就落在心缘相去了。不能有,就老老实实的听,以清净心听,以真诚心听,以恭敬心听,听了会开悟;那个不一样,开悟才是真受用。没悟,也不要去研究,也不要去想,不要理它,就随它过去算了。听的遍数多了,就会有悟处;天天有悟处,遍遍有悟处。先有小悟,再有大悟,到最后是大彻大悟。

  可见得清净心比什么都重要。念佛要用清净心,听经要用清净心,读诵也要用清净心。然后你培养成功之后,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统统是清净心,这样你就入了佛法了。所以叫契入,契入在一般讲就是证得佛法,你真正证得了,把佛法应用在你自己生活当中;自己生活就是佛法,佛法就是生活,佛法与生活成了一体了。这是经上讲的「惠以众生真实之利」。

  所以佛法所求的就在这四句,『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正直」就是真诚。怎么晓得正直是真诚?《起信论》里面跟我们讲的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就是正直。佛在《观无量寿佛经》跟我们讲的菩提心,三心,第一个是「至诚心」,第二个是「深心」,第三个是「回向发愿心」。两个合起来看,我们就很容易体会到,直心就是诚心,真诚平等。

  『成熟善根』。这个「善根」是世出世间善根都成熟。世间善根,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贪瞋痴断掉了;於世出世间法统统都不贪、不瞋、不痴,这三善根。菩萨善根只有一个「精进」。我们今天精进不起来;很想精进,但是精进不起来,没有法子精进,实在想精进。为什么精进不起来?要用什么方法把我们这个精进真正带起来?实在讲很难。

  如果真正照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去做,菩萨六度它是有次第的。第一个「布施」,布施就是能放下。刚才讲了,你能把贪瞋痴放下,成就了世法的三善根。

  以这个基础「持戒」,持戒就是守法。佛在经典教给我们的,当然经典很多,这一点自己要注意。我依据哪一个经典,我修学哪一个法门,要专注。不能说所有经教我都修,这做不到的。经典教理是相通的,教义有差别,方法更不一样,我们只能取一种。因为它教理相通,所以你证理之后,能够一切法都贯通,一经通一切通。如果你没有证到理,你通这一部,未必能通那一部。见到理,理就是性,见性之后才能够一切通达。所以要根据自己所修的这一部经典。我们今天依据《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就照做;教我们要禁止的,我们就禁止;教我们要舍的,我们就舍;教我们去的,我们就去。完全依照经典教训就决定不错,这叫持戒,就是守法,遵守老师的教诫。

  第三「忍辱」,要有极大的耐心。在这个世间,人事环境要忍耐。这个忍耐里面,有顺自己意思的,有不顺自己意思的,统统要忍。称心如意的要忍,为什么?怕生贪爱,要保持距离。瞋恚的冤家对头也要忍。统统要忍,为什么?保护你自己清净心。不是认为冤家对头这些我要忍,欢喜贪爱就不要忍;那完了,你就被它障碍了。统统要忍。

  修学佛法更要有耐心,一门深入。我把其他的法门放下,也是忍。许许多多经典我都很喜欢,都很想深入,但是现在要一门深入,那些要暂时放下,也要忍耐。《华严经》好,我是知道佛法我对《华严》就向往,就非常的仰慕,现在也要忍心把它放下;因为不放下,对於往生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妨碍。所以一定要专,一定要一门深入。能忍,然后才有进步,专一了,这才能到精进。

  所以菩萨善根唯一精进。你要说菩萨他为什么能精进?就是刚才讲了,他有前面三种良好的基础,他能舍,他守法,他听话,他有耐心,所以他的精进就很顺利了。我们今天怎么精进也精进不起来,前面这三条我们缺乏,所以很想精进就是精进不起来。如果想像菩萨一样的真精进,一定要培养前面的基础。这才能「成熟善根」,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从这个根而生的。

  【随其所闻。与法相应。】

  这个『法』是讲的心性。

  【其愿闻者。辄独闻之。所不欲闻。了无所闻。】

  西方极乐世界,你想听什么经,你就听到了;不愿意听,就是清净寂灭,什么也听不到,没有一样不是随心所欲的。

  【永不退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所证的境界。

  【十方世界诸往生者。】

  底下这一段话很重要,这是说明莲花化生。

  【皆於七宝池莲华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虚之身。无极之体。】

  这八个字很重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得的是什么身?我们在这个世间,这个肉身非常脆弱,稍稍受一点风寒,身体就没有体力,就支持不住了,很脆弱,不坚固。不要看什么身体很强壮,没用的,那是假的。西方世界这个身体真正是经上所形容的金刚不坏身。它怎么不坏?『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这个身体是性德显现的,不是法相所变的。我们现在这个身体是法相所变的,阿赖耶识的相分;阿赖耶识是有生有灭的,是生灭法,所以这个身体就不坚固,就很脆弱了。西方世界是法性身,法性是真常,所以它那边的体质是不生不灭的。这两句话赞叹到极处了。

  【不闻三途恶恼苦难之名。】

  西方世界一切这些恶的名词都听不到,哪有事实!当然更不可能有。

  【尚无假设。何况实苦。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这是给我们叙说为什么称这个世界叫极乐世界。在此地必须要跟诸位说明的,生到西方世界这个自然化生。我们晓得一切众生之类,佛把它归纳为四种生态:胎生的、卵生的、湿生的、化生的。西方世界全是化生,化生的没有苦。胎卵湿都有苦,胎生是最苦,化生没有苦。

  那边化生,究竟到那边去,是不是变化,像个小孩慢慢长大?怎么个化法?如果说是一个小孩慢慢长大,那就有生灭的现象了,你们想想对不对?他会有变化,他从小变到大,从大就变老,从老就变死,他就有变化了。西方世界没有变化,是化生,那个身一现身就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从小变大,再变老,没有这个,化生是这么变的。

  为什么说清虚?因为他不需要饮食,所以也用不著五谷杂粮。我们这个身体要靠物质的营养来支持,西方世界那个身体不需要,变化所作的,无需要饮食。经上为什么也说想吃饭的时候,这个饮食东西都现前?这是妄想。我们到那里去往生,因为我们吃饭这个妄念一时还除不掉,到那个时候一想,怎么还没吃饭?这个念头一起来,这饮食都摆在面前了;到饮食摆在面前,自己忽然想起来,我在西方极乐世界,我现在用不著了;用不著马上就没有了,实际上有没有吃?没有,是这个妄念会起现行,的确是这个习惯养成太久了,一下除不掉。

  所以西方世界可见得真的是随心所欲,你一起个妄念,它就现相出来;可是那个现相出来,立刻就会觉悟到,现在已经不是在娑婆世界了,不需要这些饮食了。所以他不需要饮食长养,身体清净,虚无。他没有生老病死,所以是「无极之体」。再看下面一段:

  【超世希有第十八。】

  这是说明西方世界正报的庄严。前面都是讲生活环境,现在回过头来再说说那边人的容貌。

  【彼极乐国。所有众生。】

  这一句要注意,『所有众生』概括就很大了,我们去也在之内。他没有说,如果说是上品上生者,那我们恐怕就靠不住了,就没分了。他没有说,「所有众生」,就包括上上品往生一直到下下品往生,乃至於边地受生,都包括在其中。否则的话,他应该要写边地受生的除外,应该要这样说法。他既然没有说,那边地往生的都在其中。所以这一句话是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发愿去往生统统都有分,这都说的是我们自己,不是说别人,所以这个经典跟我们的关系非常非常之密切。

  【容色微妙。】

  『容』是容貌,『色』是颜色,就是精神色彩,『微妙』。

  【超世希有。】

  『世』是讲世间。不但我们这个世间没有,超越我们,十方诸佛世界也没有。

  【咸同一类。】

  这一句话重要,这是什么?平等,统统跟阿弥陀佛一样,所以那是平等世界。

  【无差别相。】

  我们今天看到有很多画西方极乐世界变相图,阿弥陀佛画在当中特别大,身体高大,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小一点,往生的人就更小了,这跟我们这个经上不相符合。为什么?应当是一样大,没有大小的,这个才符合经上所说的。那些画是人画的,人画的画我们也可以谅解他,为什么?他对佛菩萨特别恭敬一点,所以把他画大一点,并不是真的那么大。真的有大小吗?没有,世界是平等的。

  【但因顺余方俗。故有天人之名。】

  这一句话在此地总算把我们的疑问解答了。在西方世界怎么又有天人、怎么又有声闻、又有菩萨,这么多种类?这是因为『顺余方俗』,「余方」就是他方的习俗才有这些称呼。这种称呼实在讲是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意义,你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前,像我们念佛往生的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人,我们是娑婆世界的人去往生的。没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前的身分,或者你是天人,或者你是阿罗汉,或者你是菩萨,你从前的称呼,这是一个意思。西方世界本身那个地方是平等的,没有这些称呼。

  第二个意思是讲你在那边断证的功夫。这个断证的功夫,只限於断烦恼的功夫,不论其他的。因为其他的,大家都得到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差不多都平等;在那边智慧、道力、神通、受用,几乎都是平等的。所以只是讲断烦恼,就是你清净心的纯度不一样。这是事实,我们必竟是带业去的。如果清净心纯度低的,就说你是天人,你烦恼带得很多,贪瞋痴慢都还带去。你的断烦恼的层次是等於他方世界的天人,这么称的。如果见思烦恼断尽了,尘沙烦恼还没有断,等於他方世界的阿罗汉,称你叫声闻,称你叫罗汉。事实上在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是菩萨,没有其他的称呼,那个地方是纯一菩萨法界。不但是菩萨法界,而且是最殊胜的普贤菩萨法界,这是我们在经上处处都读到的。那个地方都是「遵修普贤大士之德」,都是修普贤行的菩萨,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

  底下有个比较,比较什么?这比较什么?前面讲了,「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到底微妙到什么程度?希有到什么程度?佛从这个校量,叫我们自己去体会。

  【佛告阿难。譬如世间贫苦乞人。】

  这是先用一个乞丐来做比喻,要饭的乞丐,来做比喻。这个乞丐:

  【在帝王边。】

  旁边站了是个帝王,是个皇帝。这两个人的:

  【面貌形状宁可类乎。】

  这不能比,先用这个做比喻。

  【帝王若比转轮圣王。则为鄙陋。犹彼乞人。在帝王边也。】

  我们人间的帝王要跟转轮圣王两个站在一起,人间那个帝王就像乞丐一样,就不能比了。

  【转轮圣王。威相第一。】

  这个世间是第一。如果跟忉利天王两个一比,又像乞丐站在帝王边了。

  【又复丑劣。】

  【假令帝释。】

  『帝释』就是忉利天王。

  【比第六天。】

  『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

  【虽百千倍不相类也。】

  怎么比也比不像。

  【第六天王。若比极乐国中。菩萨声闻。】

  这是讲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这个相貌的庄严,这个第六天,我们这个世间他化自在天的天主要跟他比:

  【光颜容色。虽万亿倍。不相及逮。】

  佛用这种善巧方便让我们去体会。

  你说到西方极乐世界身相之好,没有法子形容,我们也没有办法想像,想像不到的。这个世间的人,哪一个人不想自己很美?怎么样美,你都想像不到西方极乐世界那种美貌,无法想像的。

  所以真正之美,我们讲「真善美慧」,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有,那是事实;我们娑婆世界讲真善美慧是有名无实。第六天虽然是殊胜,他还有生老病死;欲界第六天还是有生老病死,换句话说,他还是有寿命,还是免不了轮回,这个身不是金刚不坏身,身相再好也不是真正的究竟。

  【所处宫殿。衣服饮食。犹如他化自在天王。】

  这一小段专对我们娑婆世界,就是我们这些人去往生而说的。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在轮回里面打转,一天到晚所操心的就是衣食住行,都是为这些事情忙,这些事是我们最关心的大事。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到那里住不成问题,不要操心;衣不要操心,食也不要操心;换句话说,物质生活方面样样都不要操心。

  就像他化自在天王,他化自在天王物质的受用自己不操心,有别人变化出来,送到他那里去供养他。什么人去供养他、去变化?第五层天。五层天叫化乐天,五层天的受用是自己变化的。第六天就更享福了,自己不要变化,第五天变化来供养给我,送到我这儿来,自己都不要用变化。

  那么到西方极乐世界,谁来供养你?什么人变化供养你?阿弥陀佛变化的,阿弥陀佛的能力超过化乐天那就太多太多了。所以阿弥陀佛对一切众生恩惠之大,也是无穷无极,不可思议。前面我们在经文上看到,他发愿作大施主,他布施供养,那照顾的的确是无微不至。

  【至於威德。阶位。】

  『阶位』就是菩萨的阶级、品位。

  【神通变化。一切天人。不可为比。百千万亿。不可计倍。】

  同样的,在我们这个世间证得须陀洹果的,证得阿罗汉果的;在西方世界断了八十八品见惑,等於我们这个地方的须陀洹,小乘初果。断了八十一品思惑的,等於我们这个地方的阿罗汉。这在讲两个人断烦恼的功夫的确是平等。除这个平等之外,智慧不平等。此地的阿罗汉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智慧比不上,道力比不上,神通比不上,样样都比不上。因为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他的智慧、神通、道力几乎已经超越八地以上菩萨了,你这个地方阿罗汉、辟支佛怎么能跟他相比?

  他这些能力从哪里来的?不是他自己修来的。我们这个地方阿罗汉、辟支佛是自己修来的,修得好辛苦,所得的很有限。那个地方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因为阿弥陀佛发这个愿,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不能得到这一些殊胜的功德,他就不成佛。他今天已经成佛了,他的愿望兑现了。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跟四十八愿所说的一样,这个里面本愿功德,你就统统都现前,所以这是本愿威神的加持。所以超越一切世界,这才是「容色微妙,超世希有」,真的超越。

  【阿难应知。】

  末后是特别嘱咐阿难尊者,叫著他的名字给他说。叫著阿难也就叫著我们大家,阿难当时在法会里面是大众的代表。你听到这一段经,知道这一个事实真相,你就应当要相信,应当要发愿,应当要求生净土。这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宣说这个法门,为我们讲解这一个事实。这个经典就是讲解西方极乐世界的事实,他的苦心,他的愿望,就在此地,希望我们发愿求生。

  【无量寿佛极乐国土。如是功德庄严。不可思议。】

  这是一句总结。决定不能用我们的思惟想像去打妄想,你想不到的,也没有法子说的出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宣说,佛的智慧超人,他跟我们宣说里面,确确实实有很多善巧方便,也就是我们今天讲有很多巧妙的方法,用比喻来烘托、来形容,让我们在这里面去体会,像我刚才念的这一段。

  我们能体会的,实在讲是个彷佛,真相除了亲见之外,没有办法想像的出来,那何必平常一面念佛,一面还要在打妄想?还要想猜测那个树究竟有多高?那些宝究竟是什么样子?在那个地方猜测,用我们世间这些七宝去体会,那就错了。我们这个世间七宝跟忉利天比,比不上;忉利天跟他化自在天比,那也差很多;同样这一个道理,没有办法相比的。

  所以事实真相明了之后,唯一的,仰信。仰是仰慕,真信,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就对了。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能够接触到的范围,只要尽心尽力将这个法门介绍、推荐,这就是我们真正报佛恩的唯一做法。什么都不要计较。有人喜欢,有人想得到,我们赶紧供养奉送,能够多劝一个人念佛,多劝一个人往生,这是我们报答佛恩唯一的方法;除这个之外,没有任何方法能报佛恩,这是我们应该要知道的。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  (第三十五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35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五面:

  【受用具足第十九。】

  这一品经里面,说明西方世界福德无量无边,一切受用都是应念现前,无不具足。请看经文:

  【复次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或已生。或现生。或当生。】

  这几句话比前面说的还要具体,还要详细;前面多半只说『所有众生』,这个地方不但是「所有众生」,包括已经往生的,现在往生的,『当生』就是还没去,现在已经下了决心,一心称念,将来必定得生净土的,是指我们现在这些人,我们可以说是统统都有分。经上所讲的福德,我们应当要留意,统统是说明自己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生活环境。

  【皆得如是诸妙色身。形貌端严。】

  这一句是总说。前面都已经说过多次了,这个身相相好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

  【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种种。一切丰足。】

  『丰』是丰富,『足』就是圆满的意思,没有欠缺。这一段经文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为什么?如果要照常理来说,这个境界应该是八地以上;我们讲到最低的限度是八地以上的大菩萨,他才有这么大的福报,『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这个几句实实在在不是二乘,就是阿罗汉、辟支佛,一般菩萨所有的,这个法门真的是「难信之法」。这些话全都是释迦牟尼佛亲口说的,决定不是妄语,我们应当要相信。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他在四十八愿曾经发过这个愿;愿不能圆满,他就不成佛。所以这是弥陀本愿的加持。

  【宫殿。】

  是居住的处所。

  【服饰。】

  这是讲的衣服。

  【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须。悉皆如念。】

  这是讲衣食住行,说的居住跟服饰样样都能够称心如意。

  【若欲食时。七宝钵器。】

  『钵器』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餐具,餐具也是应念所生,也都是变化所作。

  【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

  『百味饮食』是比喻人间最丰盛的。在古时候帝王的饮食,这个菜都是一百道,不管吃不吃,一定上桌是一百道菜。所以这「百味饮食」,这是讲拿人间来讲,最丰盛的。

  【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色力增长。而无便秽。身心柔软。无所味著。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这一段都很容易懂。它的原理,实在讲,西方极乐世界人人都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哪要饮食呢?前面一再跟诸位说明,那一边不需要饮食。有饮食就会有疾病;疾病是副作用,它一定产生这个副作用。西方世界决定没有,这都是那一些初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像我们这个世界去的,饮食念头没有忘掉,到时候想到吃饭,就会变现在前面;变在前面之后,想到我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用不著了;用不著,它就没有了。这都是随心所变的,这就说明了「万法唯心,万法唯识」,说明这个道理。

  【复有众宝妙衣。冠带。璎珞。】

  『璎珞』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装饰品,身上所用的这些装饰品。

  【无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

  这也是美不胜收,这些东西全是性德流露,弥陀本愿加持。

  【所居舍宅。称其形色。宝网弥覆。悬诸宝铃。奇妙珍异。周遍校饰。光色晃曜。尽极严丽。】

  『严』是庄严,『丽』是华丽。西方世界,我们晓得,所有一切受用都跟佛一样。也许我们凡夫常常喜欢打妄想,想像当中每个房子都是一样的,每个装饰品都一样,看久了都看腻,有什么好看?想改一改行不行?

  诸位要知道,最圆满的是称自己的心意,这叫最圆满。阿弥陀佛福报之大,就是随心所欲。因此每一个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你想住什么样的房子,就变什么样的房子;想住什么样的宫殿,就变什么样的宫殿。所以心里想大,房子就大;心里想小,有人愿意住小房子,它就变小。没有一样不称心如意的,这才叫圆满的功德。

  所以西方世界所有建筑物不是一种形式,是许许多多种的形式掺杂在一起,确实是美不胜收,这个才叫圆满的功德。底下这一段就说出来了:

  【楼观栏楯。堂宇房阁。广狭方圆。或大或小。或在虚空。或在平地。清净安隐。微妙快乐。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所以没有一样不如意。自己心里想什么样子,就变现出什么样子;想什么样的色彩,就变现什么色彩。光明亦复如是,想金色的光,就放金光;想白色的光,就放白光。没有一样不称心如意,这个才是福德的圆满相。底下一章:

  【德风华雨。】

  这一段是要报告西方极乐世界的气象,那一边的天气到底是状况如何?这一章告诉我们。

  【其佛国土。每於食时。】

  『食时』是就我们的习惯,我们人间的习惯,一天三餐。他那个地方实在讲,没有日月,也没有时间概念,都是由我们这个地方的概念来说的,从我们这儿来说的。

  【自然德风徐起。吹诸罗网。及众宝树。】

  换句话说,西方世界有风,这个风是清风,是和风,不但吹在身上会感觉得非常舒适,吹在宝树罗网,我们晓得宝树罗网都是众宝所成,它会发出微妙的音声,音声为一切众生说无量的佛法,众生想听什么佛法,它就给你宣说;如果都不想听,这个音声就没有了,就非常寂静。所以这叫做『德风』。吹在罗网跟宝树:

  【出微妙音。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这就说明,如果是小乘的根性,就听到这个音声在宣讲小乘法。『苦空、无常、无我』是属於小乘法。如果是大乘根性,你所听到的就是『诸波罗蜜』,是属於大乘佛法。

  这个大小乘,诸位要知道,从哪里分?实在说是从心量上来分的。心量广大的人,起心动念都想一切众生,都没有想自己的,这是属於大乘人。起心动念第一个念头是想自己的利害得失,然后才想到别人,这是属於小乘。所以大小乘是在心量上讲的。

  心量小的人,处处分别、执著,纵然修大乘佛法,他还是属於小乘,这个心量拓不开。反过来说,如果是心量广大,慈悲平等,他就是学小乘经典,也是大乘佛法。这个正是像佛在《般若经》上讲「佛无有定法可说」;又常说「佛法平等,无有高下」。既然平等无有高下,哪有大小乘?哪有这些宗派?都没有了。大小乘宗派全是众生分别、执著心里面变现出来的,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法。

  所以佛在法华会上为我们说破了,「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二就是大乘、小乘,三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为什么?因为众生心量不同,要方便说;实际上佛所讲的统统是圆满的一乘法。

  【流布万种温雅德香。】

  西方极乐世界是香光庄严,这两样东西是它的特色,第一个是光明遍照,宝香周遍。

  【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

  『尘劳垢习』,这是你带去的业。尘垢是污染,我们这个心地的污染。劳习,劳就是烦恼,习是习气。这四个字都是形容业障。带业到西方世界,因为那个世界光明,常常沐浴在阿弥陀佛佛光之中,而且又在阿弥陀佛性德流露宝香之中,香光能觉悟我们的自性,所以虽有烦恼习气,在那个地方不会现前;虽有烦恼,它不起作用,不会起来的。这就是说明那个地方的缘殊胜,太殊胜了。

  【风触其身。安和调适。犹如比丘得灭尽定。】

  『安和调适』,「调」是调顺,「适」是非常的适合。究竟舒适到什么程度?佛在此地用一个比喻,像比丘出家人『得灭尽定』一样的舒适。

  什么叫「灭尽定」?灭尽是对烦恼而说的。小乘的比丘是灭见思烦恼,这两类的烦恼没有了;见思烦恼要是断了,就证阿罗汉果;在小乘也叫入般涅盘,这是小乘涅盘。如果是大乘比丘得灭尽定,就是圆教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当然尘沙烦恼早就灭了,见思也灭了,无明烦恼几几乎乎将要灭尽。因为十地往上去是等觉、妙觉;换句话说,四十二品无明,他已经断了四十品,还剩两品。大乘比丘得灭尽定,这一种舒适快乐自在,我们凡夫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这一定要证得才知。

  【复吹七宝林树。飘华成聚。】

  风吹在树上,树的花瓣吹下来,吹下来这个花瓣它不会乱飘,它会聚集在空中,好像编成美丽的图案一样,它自自然然会编成。

  【种种色光。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

  它编织成图案,它不会杂乱的。

  【柔软光洁。】

  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留意的,这一些树叶花果都是众宝。西方世界的众宝是柔软的,不像我们这边七宝是坚硬,它是柔软。因此用途就非常非常之广了。七宝都可以做衣裳,它软,比我们这个肚皮还要软,比丝绸还要软,又轻又软,所以它可以做衣服的。

  【如兜罗绵。足履其上。没深四指。随足举已。还复如初。】

  这一段是讲这些花落下来,它很有规则,聚集在一块,自然形成图案。落在地面上就像地毯一样,人在上面走,它是软的,踩下去之后四个指头,这么样的软;脚抬起来,它又恢复原状,它有弹性的。西方世界花之美,所以他们那个地面上铺的是花毯。

  【过食时后。其华自没。大地清净。更雨新华。随其时节。还复周遍。与前无异。如是六反。】

  这个意思就是说,它每隔一段时间有一次风吹过来,就是这一个境界、景观你就看到了。风吹过之后,花毯自然就消失了,就没有了,大地还是干干净净的;再过一段时期,又有微风吹来,又有这个景观。

  『如是六反』,「六反」是拿我们这个世界做比喻。在印度,他们时间观念计算的方法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现在计时单位是六十分钟一个小时,叫一时,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我们中国古时候计时是用干支,用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一昼夜是十二时,所以我们中国人称西洋这个时叫小时,它比我们小,我们一时是他们的两时,所以称为小时,小时是这么来的。

  印度人计算时间单位比我们还大,他白天只分三个时辰,三时,夜晚三时,所以他一昼夜就六时,叫昼三时、夜三时。昼三时,它叫初日分,日就是白天,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它讲初、中、后。夜晚也是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印度的一时是我们现在的四小时。

  这个地方不必呆呆板板把它看作,这个六反,六时,就是一昼夜了;我们应当把它看作它每间隔一个时间就有一次微风,这样就对了,那才是事实的真相。因为西方世界确确实实没有年月日,那边的人没有这个概念。再看底下这一章: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

  这一章告诉我们极乐世界莲花特别多,所以也称作莲花世界。它这个莲花统统都是宝莲,不像我们这一边莲花是草本的,它那个是无量珍宝合成的;它是宝莲,所以它有微妙的光明。而且这个莲花它也能放光,光中又化佛,佛又会说法,所以这个景观非常奇妙,不可思议。这也是西方世界生活环境之一,何况莲花是自己往生托生之处。

  【一一宝华百千亿叶。】

  西方世界这个莲花开在水上的,也是从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生的。它的花瓣细长,不像我们这边的莲花,花瓣很宽很大。佛经上面常常赞叹佛那个眼睛之美,就像莲花的叶子一样。如果像我们这个世界莲花叶子,就很不好看了,就很难看。西方世界这个莲花是千叶宝莲,大概就像我们这边的菊花一样,菊花花瓣很多,它那个莲花花瓣很多、很细、很长,佛的眼睛就像那个样子。所以它这个地方讲的还不止千叶,『百千亿叶』。

  【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亦然。】

  实在讲它有无量的光色。

  【复有无量妙宝百千摩尼。映饰。珍奇。明曜日月。】

  这个光明世界,那个世界是每一个人身体都有光明;所有一切万物,莲花是万物其中之一,没有一样不放光的。所以那边不需要日月,日月在那边不起作用;所以是所有一切万物没有一样不放光。

  【彼莲华量。】

  这就看莲花大小,莲花大小不一样。诸位要知道,宝莲是弥陀愿力变现的;花之大小是往生的人心地清净纯度所感应的。念佛的功夫是在清净心,这一点诸位要晓得,不在乎念佛多少,在乎你念的佛号得不得力,不在乎佛号多少。什么叫得力?念得身心清净,这个佛号就得力了。如果虽念佛,心地不能清净,那你念得再多也没用处。如果念得心身清净,就像我们平常讲的,每天只念十念,那已经就足够用了。

  理论虽然如是,为什么祖师大德们劝我们二六时中,所谓是「佛不离口,珠不离手」,念珠不离手,这个道理在哪里?道理是慈悲怜悯业障深重的凡夫,他这个佛号一断,妄想就起来了;换句话说,念佛就少打妄想,这个可以说是止恶修善。功夫有没有得力?没有。可是念久了,功夫就会得力;念久了,慢慢妄念自然就少了,就没有了,心就得清净了。可见得佛号还是要多念,念得愈多愈好,久而久之,自然就得力,自然就有功夫。

  实在讲,像我们这一个时代的人,决定大多数烦恼习气很重,外面环境不好。环境不好的是什么?我们六根所接触的都是诱惑,都是破坏道心。道心是什么?道心是专一。无论你修学什么法门,刚才讲过了,「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管修学哪一个法门,专一就是道心,专一就有成就。你要学禅,你就专心去参禅;你要学密,你就专心去持咒;你要修净,你就专心念佛。专一就有成就。一会儿想学这个,一会儿想学那个,一会儿想禅净双修,一会儿还禅净密三修,这就打妄想了,这就是把你的道心都破坏掉了。

  我们今天常常会遇到这些环境,这个决定不是善知识。善知识一定是赞叹你专修,无论修哪个法门都值得赞叹,应当赞叹,皆有成就。为什么?统统修清净心。以清净心要回向求生净土就决定得生;不管你学哪个法门。你说我临命终的时候,我要见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都可以去,决定没有妨碍的。所以不能杂修,不能乱修,这非常非常的重要。

  自己修学自己的法门,对於别人跟我们所修不同的法门,一定要尊重,一定要赞叹。佛家常讲「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不同法门,彼此互相尊重、赞叹、恭敬,佛法就兴旺了。如果我们所修的法门不相同,每一个人都执著自己的成见,总认为自己高,其他都不如自己,这样有分别,有执著,互相毁谤,这一种修学方法,他那个法门决定不成就。为什么不能成就?心不清净,心不平等,心不慈悲,心不广大,原因在这个地方。

  花的大小从心量变现出来的,光色是从心清净纯度不同变现出来的。心愈清净,光色愈好;心量愈大,花也大。

  【或半由旬。】

  『半由旬』是小花,在西方世界很小的花。有念佛人,但是他对於自己执著很重,真的是小乘的心量,念念只求自利,没有想到利益别人。这样的人,一生一心念佛,一心称念,能不能生?能生,生到西方世界这个莲花小;他见佛闻法,闻小乘法,前面讲了,无常、苦空,听这些法门。

  【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

  这就是大了,它大小不一样。大小不一样就是往生的人心量不一样。我们如果要懂得这一个事实,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那个莲花千由旬,大莲花。

  「由旬」是古印度度量衡里头长度的单位,它有三种讲法,由旬有大由旬、中由旬、有小由旬。大由旬相当於我们中国,这都是古时候的,八十里,我们中国的里,八十里;中由旬,相当六十里;小由旬,相当四十里。半由旬是二十里,这最小的莲花是半由旬。这个大的,真的不可思议!有百由旬、千由旬,这个莲花之大已经超过我们的地球了,我们的地球还没这么大。

  【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

  每一朵花都一样,真是光明无量。

  【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

  这是讲光中佛的数目,所谓是「光中化佛无数亿」,阿弥陀佛的身光会化佛,阿弥陀佛所变现的这个世界,树里面罗网放光化佛,莲花,一一花中放光里面也化佛,那个地方也是无量佛的世界。这些佛是什么佛?统统是阿弥陀佛。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怕见不到阿弥陀佛。不要心里一想,西方世界人这么多,阿弥陀佛就一个,我到那里去,纵然寿命很长,能不能跟阿弥陀佛见一次面?你现在才明了,那个地方的阿弥陀佛的化身,应化身,比往生的人数还要多,所以见佛的机会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身色紫金。相好殊特。】

  这两句是说佛相。佛的相虽然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佛的化身跟真身无二无别,化身跟真身在一起,你也没办法辨别哪个是化身,哪个是真身。佛有这个能力,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也有这个能力,这是真正不可思议,都有这个能力。

  【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

  这个化佛,每一尊佛又放光。

  【普为十方说微妙法。】

  『十方』是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这些化佛到各个地方去讲经说法,劝导一切众生发愿求生西方。就是这些化佛到各个世界去都去弘扬净宗;虽说一切大小乘经典,到末后一定是指归净土。所以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不是西方极乐世界化佛来的?确确实实是西方世界化佛来的。十方无量无边诸佛菩萨都是西方世界变化来的,所以『普为十方说微妙法』。

  【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於佛正道。】

  这个『正』,诸位要知道,我们中国的文字实在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文字,中国文字里面充满了智慧,从文字、形象就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正」,什么叫做「正」?这个正字上面是「一」,底下是「止」,止於一就正了。所以无量无边的法门,你选择这一个法门,一门深入,这个法门叫正法,这就正了。你要同时学两个法门、三个法门,那就不正了,这就错了。

  佛法如是,世间法也如是。你譬如世间你研究学术,你一生专攻一门,这是正,你决定有成就;你在社会上从事於某一种事业,你要是一生专心致力於一种事业,你这个事业会有成就。

  所以这个正的定义就是止於一门,一门深入。所以佛总是把众生,依他的根性、依他的爱好、依他的程度、依他的生活环境,帮助他止於一门,这就是入佛的正道。下面一品: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这一品经是总结清净庄严。前面都是跟我们介绍西方世界的环境,到这个地方作一个总结了。西方世界实在讲是美不胜收,绝对不是言语能够称说的尽的,前面实实在在只是概略的介绍几个重点。我们读了,实在讲已经很羡慕、很向往,实实在在是难得。我们看这一段经文: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

  这些现象在我们这个世界有的,我们世界有白天、有晚上。这个光明的来源有太阳、有月亮、有星星、有灯火,这是光明的来源,有这些现象。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一些现象统统没有。

  【亦无岁月劫数之名。】

  我们这个地方有年月日时,有这些概念,有这些事相,西方世界没有。所有讲时间,统统是说我们这个地方的时间。阿弥陀佛成佛十劫是我们这个地方十劫来算的;它那个地方没有这种计算,没有这个概念。

  【复无住著家室。於一切处。既无标式名号。亦无取舍分别。】

  那个地方,如果人家来问你,你住在哪里?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城市乡村,没有地名;那么大的一个星球,没有地名,没有界限,也没有街道。住在哪里?像我们此地问的时候,你住在哪个城市、哪一条街、门牌号码,会找到你的。西方世界什么都没有。如果我们要生到那边去了,我们还有认识不少亲朋好友,我想去找到他,到哪去找?很难,在我们想像不容易。那个面貌也一样,居住环境是随心所欲的,房子没有固定在哪里,他想在这里,到那就到那里,一切随心所欲,这个变化就太大了。美国人喜欢搬家,过个一、两年不知搬到哪去了;西方世界搬家比美国人搬家还容易,念头一动他就搬走了。到底到哪里去了?西方世界每一个人都神通广大,你想见哪个人,念头一生,那边感应就道交了,就会面了。我们这里拨电话还挺麻烦的,还要拨接几秒钟才能通;那边不需要,应念现前。

  不但在西方世界,在本国那么大的地区,你无论想见什么人,见佛、见菩萨、见一切大众都是应念现前;乃至於你要见十方诸佛国土里面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众生,也是应念现前,没有见不到的,没有听不到的,统统是应念现前。

  所以它没有『取舍分别』。唯独没有「取舍分别」,所以它一切圆满成就。这个「舍得」是我们佛教的术语,西方世界的人能舍。「亦无取舍分别」就是他统统放下了,因此他所得到的是大圆满、大自在。我们明了这个道理,才知道小舍小得,你得到的就小;大舍,你得到的就大;全盘都舍掉,尽虚空遍法界你统统得到了。所以他们享受的是:

  【唯受清净最上快乐。】

  这叫净土,心净土净。

  我们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希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就快,就要学舍,要学放下,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刚才讲了,你的心量大,莲花就大;你能舍,心清净,莲花光色殊胜,这非常非常的重要,对自己有决定的功德利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

  『已生』是已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当生』就是指我们现在这一些念佛人。

  【皆悉住於正定之聚。】

  『正定之聚』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在此地我们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是正觉之心。在本宗就是专求西方净土,除此一念之外,更无二念,久而久之,自然就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正定」,心定在一门上,得清净心。

  【决定证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讲证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你决定得到的,也就是圆教的佛果。所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一生圆满成佛。

  【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邪定』是与法门不相应的定,这个叫「邪定」。『不定』,是因为你同时修学几个以上的法门,两个以上的法门你就「不定」了,这就很难了;一定要一门深入。邪定跟不定这一类的人没有智慧,所以他不能明了、不知道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往生不退成佛的正因。『彼因』,西方极乐世界最殊胜、最特别的,往生不退成佛,这一个因果他不知道。

  经文到这个地方,把西方世界的概况介绍做了一个段落。下面要给我们说明的是十方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的关系,这一章经文很重要。换句话说,阿弥陀佛与一切诸佛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不知道。不知道,我们修西方净土、念阿弥陀佛,不晓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一切诸佛;知道那就好办了。请看经文:

  【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

  这先指一方,举『东方』做个例子。「东方」有多少世界?真的是无量无边。『恒河沙』,因为佛当年讲经在恒河流域的时间很长,讲到数字之多,佛常常就近取比喻,因为恒河大家都见到的,常常从那里走的。恒河的沙很细,确实像面粉一样;我们一般河里面的沙,比恒河的沙粒都大,恒河沙,粒很小粒。过去台湾刚刚开放观光旅游的时候,有不少人到印度去观光,用小瓶子装回来的恒河沙,带回来给我们看看,确实很细。

  恒河的长度差不多相当於我们中国的长江、黄河,你说那个恒河里头有多少粒沙?这是比喻一个沙是一个世界。你就想东方有多少世界?实在说,恒河沙的数字还是有量的,它还是能数的尽的。而东方诸佛国土真的是无量无边,数不尽!用恒河沙代表其多,多到没有办法去计算,是这个意思。

  每一个世界又有很多佛。像我们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现在这一个阶段,过去的不说,未来的也不说,就讲这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就是这一个大劫之中,这个大劫里面,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有一千尊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是这一千尊佛的第四尊,弥勒佛接著是第五尊。所以有一千尊佛出现,就在这一劫,娑婆世界这一个阶段。由此可知,这一个世界过去跟未来,佛的数量太多太多了。所以说:

  【一一界中。】

  每一个世界。

  【如恒沙佛。】

  每一个世界出现的佛也像恒河沙数那么多;这就是恒河沙再乘恒河沙,这个数量之大没有法子想像。

  【各出广长舌相。】

  『广长舌相』是佛相好之一。我们晓得佛有三十二种特别的相,在我们世间人讲贵相。这个舌长是好相。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广长舌」是修得来的,修什么法?修不妄语。佛说三世不妄语,你的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鼻子。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脸盖住,佛证明他生生世世不妄语,说话决定真实,决定诚实,不打妄语。诸佛如来无量劫中都不妄语,所以他的身相庄严得到究竟圆满。

  「广长舌相」能够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我们在《弥陀经》上说得很明白、很清楚。这一段的经文跟《弥陀经》那个十方佛赞完全相同,出广长舌相。

  【放无量光。】

  光明是表智慧。

  【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

  这一句就是说明了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这个经,就是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这一部经上所讲的就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十方三世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从这些地方我们就看出来十方佛跟阿弥陀佛的关系了。东方说的详细、说清楚了,后面略说就行了。

  【南西北方。】

  南方、西方、北方。

  【恒沙世界。】

  跟前面东方完全一样,每一方世界无量无边。每一个世界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这些佛:

  【诸佛称赞。亦复如是。】

  跟东方世界一样。

  【四维上下。】

  除了四方之外;『四维』是四角,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个叫「四维」;上方、下方。十方佛,十方世界,都像东方一样,有恒沙世界,每一个世界有恒沙诸佛,每一尊佛都像前面一样,出广长舌,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

  这一些全都是讲的事实。我们看这一段实在是不可思议。而这一愿实在讲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的实现,四十八愿第十七愿「诸佛称叹」,这一愿兑现。佛曾经说过,他成佛,如果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不称扬赞叹他的,他誓不成佛。果然一切诸佛都赞叹、都称扬,他第十七愿圆满实现了,我们在这里看到了。

  【何以故。】

  为什么一切诸佛赞叹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要把这个道理给我们宣扬出来,使我们断疑生信。

  【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

  一切诸佛心清净,心平等,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嫉妒,没有障碍;看到阿弥陀佛建立西方世界这个道场,帮助一切众生圆满成就佛道,哪一尊佛不欢喜!所有一切诸佛,同一个心,同一个愿,希望众生立刻成佛,这是诸佛的心愿,真的是同心同愿。

  但是所有一切诸佛帮助众生成佛的方法不相同,可以说目标是一致的,方法不一样。阿弥陀佛这个方法就太好了、太殊胜了、太圆满了。什么方法?「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方法太妙了。因此所有一切诸佛都劝大家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就成功了。

  在修行上,在事上就这么简单;理就太深太深了,所谓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这个法门的理太深了。我们不要去管理,只在事上修就可以了;修到一定的功夫,也就是得生西方世界,生到西方世界,见到阿弥陀佛,这个道理你自然就明了了。现在在此地要想明了,说一个老实话,都在打妄想,不可能明了的。因此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劝导大众。从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体会明白,这一个法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这太难太难了,所以没有一尊佛不劝人。

  佛为众生宣扬这个法门,赞叹弥陀本愿功德,就是教众生能够有机会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听到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这叫闻慧;『发清净心,忆念受持』,这思慧、修慧,三慧具足。

  同时「信愿行」三资粮也具足。听佛宣扬,听佛赞叹,这信心才生的起来。别人说的话,我们不肯相信,佛给我们说,现在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不是他一个人说,十方所有一切诸佛都说,这还能不信吗?不信这个法门,不但是不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十方所有一切诸佛所说,他统统不相信。所以是信心成就,「发清净心忆念」是愿心成就,「受持皈依供养」是行心成就,这个「信愿行」三资粮成就了。

  「忆念」就是向往,真正发愿求生。

  「受持」是对於佛宣扬的这个经典法门真的接受了,接受之后永远保持不会丧失。这个不会丧失就是心里面这个意念决不中断,这就是受持。真的,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念念都想著西方世界,这叫受持。

  「皈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从世间法里面回过头来,从出世间佛给我们讲的无量法门、无量经论回过头来,专依《无量寿经》,专依阿弥陀佛这四个字的真经,这叫皈依,真正回头了。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也就是世法、佛法全都放下了,只依这个经典;这个经典是我们的本法,是我修行的根本,是我修行的依据,这才叫真正的皈依。

  「供养」,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我们如何供养阿弥陀佛?如何供养将这个无上第一法门介绍给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恩德很大,不是他介绍,我们怎么知道!这个大恩大德,我们怎么供养他?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对我们的恩德也不亚於释迦牟尼佛。什么恩德?一切诸佛来给释迦牟尼佛做证明,使我们的信心坚定了;如果没有这么多佛来做证明,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讲的,我们的决心还下不下去,心里想著可能还有更好的法门,还有更殊胜的法门;经过一切诸佛做证明,这才死心塌地才真正了解这个法门是唯一的法门,决定一生成佛,再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法门了。十方一切诸佛为我们做证明,我们这个心真正定下来了,不会再有第二个念头了,不会再有怀疑了。所以诸佛对我们的恩德很大,我们要怎么供养法?

  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法供养当中,他老人家说了七条。第一条「如法修行供养」。我们明白了,照这一部经典的理论、教训去做,认真的去做,这就是供养阿弥陀佛、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全都供养到了。要真干,认真去照做。佛在这个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去做;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就决定不做;教我们去到极乐世界,我们就去;教我们舍,娑婆世界放下,舍的,我们就舍,这就是圆满殊胜的供养。真干。

  除了自己如法修行供养,佛在这个经典里面一再的教给我们,要把这个经典法门,像十方如来一样为一切众生宣说,劝导一切众生,发愿求生,老实念佛,这也是真实的供养。自行化他,这个供养才能达到究竟圆满。

  也许有人要问,自行化他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圆满?我们这一生纵然自行,也许努力勉强能做的到;帮助别人,到什么程度才圆满?尽心尽力就是圆满。这一点我们知道了,就放心了;尽心尽力就是圆满,不一定要做多少。因此圆满的功德,人人都有能力修;不一定是有财富的人,有地位的人,有声望的人,他们可以修圆满的功德,我们修总比不上人家,那就错了。实在讲,我们能尽心、能尽力,这个功德就圆满了。这是讲的供养。下面:

  【乃至能发一念净信。】

  这是讲到最低的限度,『能发一念净信』,「净信」是真的相信了。

  【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这是说明往生西方世界不难,人人都做的到。特别是年岁大的人,听到这个法门这么殊胜,自己时间不多了;或者是得重病的人,我还能有机会吗?有。「乃至发一念净信」,临命终时一念都能往生,这个叫我们真正放心了。年岁大的人听到欢喜,病重的人听到也欢喜,为什么?人人都有分。问题就是要真心,真正的纯真无妄的这种清净心,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后面这一段,实在讲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十八愿的详细介绍,临命终时,十念、一念皆得往生。一个人一生当中,虽然做的有很多恶,但是决定也有善;人在这个世间造的业,善恶混杂。说一生当中尽造恶业,一个善业都没有,这种人找不到,你到哪去找?同样的,一个人一生当中都做的善业,没做一个恶业,这也找不到。都是善恶混杂的。那个恶业我们忏悔,善业,把所有一切善根回向求生净土,这就决定往生,往生就得不退,决定一生圆成佛道。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底下这个两品很重要。是教给我们,西方世界既然下定决心,到这个地方信心建立了,一点怀疑都没有了。现在要问,怎么去?底下两段要跟我们讲怎么去的方法,「三辈往生」跟「往生正因」是这个经典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