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二、正为选方便门二。初简非。二显是。卯初、中四。初简六尘。二简五根。三简六识。四简七大。辰、今初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法称为内尘。凭尘必有所。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此下简于二十四境。不惟非是简圣。亦复非是简法。直就初心夹带迷情习气而简之也。盖二十四境。虽复一一皆如来藏。而无明未破。根中积生无始虚习犹存。岂能直下彻见藏性。是故所观之境。不得不详择而简选耳。言初心若欲观于色尘。则色依妄想而结成尘。精了所不能彻。如何以此不明彻法。而欲于是获圆通证。顿同沙陀之妙色密圆耶。下皆仿此。可以意知。
辰二、简五根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
辰三、简六识
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识见。即眼识也。必须根境相杂。三缘和合妄有。若诘其本。则四性无生。非有体相。云何初心观之。便能心见发光耶。耳识可知。鼻端白想。本属权机。祗令散乱多者。得以摄心而住。倘不能如难陀之息久发明。则有住反成心之所住而堕虚妄。云何得明圆灭漏耶。说法播弄音文。但能开悟夙根先已成就如满慈者。倘夙根未熟。但耽著于名句。便非无漏法性。云何降伏魔怨。消灭诸漏耶。初心持戒不犯。但能检束其身。非身则无所束。元非遍于一切。云何得如波离之身心一切通利耶。彼目连之神通。本其宿因。何关初心之人。以意识缘法分别而得成就。若初心念于法缘。非能离物。云何得心光发宣耶。
辰四、简七大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此中地性水性等。且指迷情所计坚为地性。湿为水性。乃至分别为识性。非是如来藏之真性也。文并易知。诸行是无常等者。言初心若依根大念佛。既未拔除结根。则六根祗属有为诸行。体是无常。而能念之性。亦元生灭。此则生灭为因。难感不生灭果。故名殊感。云何得同势至妙三昧耶。
卯二、显是七。初泛明此土入道所宜。二的明离苦得乐人法。三正明观音所修法门。四诲敕当机谛听学行。五叹美法胜以寓劝修。六述成佛意结示简选。七顶礼请加以明真实。辰、今初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娑婆。此云堪忍。三千世界之总名也。他方佛土。诸根利钝各有不同。随其机宜。六尘并为教体。此方偏用三尘。若黄卷赤牍。则色尘为教体。闻法得悟。则音声为教体。历法观察。则法尘为教体。今约佛世闻音获证者多。兼以末世。亦从语言指示得悟者众。故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也。
辰二、的明离苦得乐人法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离苦者。离九界五浊之苦。得解脱者。得佛界法性五阴真解脱乐。此自利成就也。恒沙劫。则竖穷三际。微尘国。则横遍十方。以大自在。普施无畏。此利他成就也。悟一切音皆如来藏。所谓随缘不变。名为妙音。悟如来藏性音真空。性空真音。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故有十界依正音声差别。所谓不变随缘。名观世音。此二亦约自行。所说妙法契理清净。名为梵音。所说妙法善应群机。不失其时。名海潮音。此二亦约化他。救世悉安宁。结成利他功德。出世获常住。结成自利功德也。
辰三、正明观音所修法门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此言初心之人。即可从耳门悟圆通常三德。所以的被群机也。如观音所说者。言观音所说耳根。法尔具此圆通常三真实义。非必观音口自说也。譬如者。举例之辞。非是设喻。直就现量为论。非是比量。正所谓昏迷倒惑。其理自存者也。圆则量无不周。是般若德。通则具无碍用。是解脱德。常则体性不变。是法身德。又三德皆圆皆通皆常。具如前释。
辰四、诲敕当机谛听学行又三。初示其合机。二劝其善修。三结其真实。巳、今初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妄谓缘心听法。即是邪思。以缘心但是所听法音影子。决非真能听法之本闻故也。岂非随妄所而沉沦。若能旋流而悟其本闻。则便获无妄矣。
巳二、劝其善修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亦作一句读之。破一切惑。名金刚王。般若德也。立一切法。名为如幻。解脱德也。破立同时。名不思议。法身德也。一切诸佛。皆从此三昧出。故名佛母真三昧。六根攀缘六尘。总名欲漏。今以耳缘法音。即是欲漏。以此闻为能畜。以彼音为所畜。能所相黏。翻成过误。是故将此闻根以持佛所说之佛法。何不自反闻其闻性乎。夫闻根非自然生。乃因声而有名字。若旋其闻机。与声尘脱。既能脱彼声尘。更欲以谁名闻根耶。此一耳根既返其源。则六根皆成解脱。由此见闻诸根。皆如幻翳。三界尘相。总若空华。闻性既复。翳根已除。尘相全销。觉体圆净矣。余文可知。幻师喻无明幻力。一机抽。喻一精明黏妄发光也。圆明是般若。净是解脱。妙是法身。余尘。指微细无明。如来。指妙觉极果。
巳三、结其真实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
⊙言真实圆通。别无他法。但旋转汝循声倒闻之妄机。反而闻此闻之自性。但得见性。即成无上道矣。
辰五、叹美法胜以寓劝修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须知此中含有二义。一约初机一门深入。则耳根圆通。不但观音为然。十方三世。从此耳门入道者诚复众多。此则单就此一法门。亦自竖穷横遍也。二约究竟圆通常性。则耳根圆通。即是二十五种圆通。其余一切圆通。乃至十方三世种种法门。皆可名为耳根圆通。此则一门一切门。一切门一门。故云一路涅槃门也。不达此旨。谓二十四圣。尚在门外可乎。谓二十四圣。更有岐路可乎。
辰六、述成佛意结示简选
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即事舍尘劳。犹所云就路还家也。余门圆通。深位方达。浅位不知。但能被于一种夙根成就之人。不能三根普被。惟此耳根圆通。普被三根。而妙尤在巧被下根也。
辰七、顶礼请加以明真实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如来藏者。自性清净之理体也。无漏不思议者。究竟圆证之智果也。理名法宝。智名佛僧。即是一体三宝义也。真实心如是。言真实心要不过如是也。
辛三、时众获益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现前一念闻性。本圆本通本常。圆即实智菩提。通即方便菩提。常即真性菩提。圆即圆净涅槃。通即方便净涅槃。常即性净涅槃。则有理即菩提涅槃。乃至究竟菩提涅槃。即而常六。故言未得归还六而常即。则步步踏著故乡道路矣。得本心者。达此现前一念之本体也。远想相之妄尘。离识情之虚垢。故云获法眼净。此是如来正法眼藏。非次第五眼中之法眼也。性尼闻偈成阿罗汉。所谓于大教中得小益。正为菩萨。旁为二乘。部在方等明矣。发无等等心者。无法可等此心。心能等一切法。此则创闻圆理。或是观行发心。或是名字发心也。初为当机示圆通本根竟。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