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共260个字,被认为是般若类经书的提要,是掌握运用大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到达彼岸而觉悟的核心根本经典。
《心经》共讲了两方面内容:
1.为什么要学习般若波罗蜜多?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般若波罗蜜多,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2.什么是般若波罗蜜多?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心经》要留给世人的〝真传〞即〝般若波罗蜜多〞其实只有四个字:五蕴皆空!
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于精神现象。
自有人类以来,世界上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现象,归结起来无非就是精神和物质两大类现象。
而〝观念的东西,不过是移入人脑,并经人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己!(马克思)〞精神和物质两者是对立同一的。
五蕴理论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佛教认为世间每个人的生命个体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既然佛教倡导〝五蕴皆空〞,那〝空〞是什么?
筆者认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讲,〝空〞的本质是“光”。
理解了〝光〞,也就觉悟了〝空〞。
对光的科学认识,历史上可不是一步到位的。
牛顿认为:“光”是相对静止的,“光”有着物质都具有的属性:粒子性。他的结论:“光”是粒子。
惠更斯认为:“光”是绝对运动的,“光”光着凡是运动都具有的特征:波浪性,他的结论:“光”是波。
最终,爱因斯坦予以正确总结:光是相对静止的,也是绝对运动的。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既有三维的尺度,又有一维的速度,光是粒子也是波。
光具有内在的相对性,光是粒子,是质与量的统一,这反映了“光”具有〝真〞的〝本质〞。
光具有外在的周期性,光是波,是持续性和断续性的统一,这反映了“光”具有〝美〞的〝规律〞。
光具有普世的价值性,光大公无私,万物生长靠太阳,光合作用在复制万物同时又创造万物,这反映了“光”具有〝善〞的〝必然〞。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光是真善美的统一体。
正确认识了光,也就正确认识了世界。
世界(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和光一样,也是真美善的集合体:是真理和价值的集合体,唯善;是周期的集合体,唯美;是质与量的集合体,唯真。
不难想见,把世界这个〝集合体〞浓缩到最后,其本质就是〝光〞;当然也和光一样,其表现也就是〝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本质在显现,现象是本质的。
〝光〞是一切之本质,没有光,现象无以显,〝空〞是一切之现象,没有空,光无以存。
光不异空,空不异光;光即是空,空即是光。“光”和“空”对立同一。
“光”和“空”对立同一。“人的五蕴”和“空”也是对立同一!
有细心的人曾经观察论证说:每个婴儿呱呱落地,都是五个指头握得紧紧的,像是要为此后的一生中,全力做好抓取什么的准备;到了真正死了,所有的人,那张手终于都张开了——想来这时方明白:光溜溜来的时候,本就没带什么东西来,自然死的时候,也带不走生前一辈子拼血拼命抓来的那些物质财富。
生死的中间,是这样了,而且注定也就是这样了。
除此之外,那个生死的两头外的东西:茫茫从何而来,懵懵向何而去?
我想,欲了脱生死大事?还是常常参想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光〞吧……、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