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居士文章大德居士,居士文章全文,刘素云:无量寿经第10集文字版——手机学佛网

居士文章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刘素云:无量寿经第10集文字版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这节课,接着上一节课的内容继续往下讲。

  度众生须遵守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四弘誓愿之一。

  前几节课我们曾经提到,要“心常谛住度世之道”。有同修可能会说,什么叫“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现在答案出来了,就是心要安住在“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大愿上,就是“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那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怎么样安住呢?怎么样才算我们把心安住在度世之道上?

  一个说法,学习讲经教学,弘法利生。通过讲经教学来度众生,实现这个弘愿之一。“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就是具体的方法,讲经弘法利生。

  有的同修说,我现在不会讲经怎么办?可以学习。

  那有的同修又说,具体怎么学呢?用什么方式来学?

  我现在给大家的答案是:用“复讲”的方式学。

  复讲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复讲是从阿难尊者开始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全部经典,都是通过阿难尊者复讲以后集结而成的。

  前面我曾经说过,阿难是佛经的总编辑,就是从这来的。

  这个复讲,从阿难开始到现在,代代相传,行之有效,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都是这样成功的。所以说,我们后人要继续遵循这条原则,采取复讲的形式讲解佛的经典。

  我这次试讲《无量寿经》,也采取了“复讲”的方式。我这次这个复讲,可能与以往的复讲有点小差别,不太完全一样。以前复讲,比如说,净空老法师跟随李炳南老师学习经教的时候,他们那个时候,也是采取复讲的形式。头一天老师讲经,有两个同学第二天要负责复讲,其他的同学听复讲,就是这样来安排的。那个时候是老师讲一节课,第二天学生复讲老师前一天讲的这一课。

  我这一次的复讲,和这个有所区别在哪呢?

  我不是复讲老法师的某一节课,也不是复讲老法师讲《无量寿经》的某一个版本,而是把这些年来老法师讲《无量寿经》的所有材料,我把它融会贯通综合在一起。

  为什么我有这个想法?因为老法师说过,这个讲经啊,你第一节课讲的,哪怕第二节课你还重复第一节课,它都不一样。

  老法师告诉我们,“后后胜于前前”,就是后面讲的要高于前面讲的。

  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听课的同修们层次不同、程度不同。比如说,多年修习《无量寿经》会集本的同修们,对这部经非常熟悉,听老法师讲经这么多年,可能他的领会程度就高一些。有些同修,对这部经不是太熟悉,他突然听这部经,你要讲深了,可能他就听不懂。所以,我这次复讲,把老法师多年讲的东西,我反复地听、反复地看,然后采取把它们融会贯通在一起的方式。

  用什么标准来讲?我自己是这样定的,比如说分三个档次:低档、中档、高档,我就想在中档稍偏上一点,按照这个程度来讲。这样,中档的和高档的,基本上都能听懂,就是后学的同修们,有一部分也能听懂。如果说想让各个档次的同修们都能听懂,这个有点不现实,我也没有那个能力能讲出这个水平来。所以我这次采取的复讲方式就是这样的,不是单独复讲哪一个版本。

  有的同修可能说,老师,你讲的是哪本书,我们好找来参考参考。

  我在开头的时候说了,老法师历次讲过的,前些日子,我都在看、都在听,就是这样的。

  这个复讲,在佛门来说叫“讲小座”。讲小座这个词我们也听过,老法师讲经过程当中,也给我们举过这例子。所以这一次,我既是第一次试讲《无量寿经》,也是第一次采用复讲的方式,来试讲《无量寿经》,没有什么经验。同修们都知道,在这以前,我和大家所交流的,都是我学习《无量寿经》的心得体会。那是体会,和正规的讲经不一样。

  到现在,今天这节课,是第十节课。这十节课,我就把它叫做真正的标准的试验课。不是试讲吗,因为我过去没讲过,我得摸索,看看怎么讲更适合听众一些。这十节课,咱们就算作试验课了。比如说,语速、声音的大小、用什么样的态度来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呀,我们是一边讲,一边在研究、在改进。

  有的同修有这样一个希望,我身边的同修,他们说,老师,能不能讲得更活泼一点、活跃一点?说这次怎么觉得和以往比,你就严肃了呢?

  我是这样想的,和大家分享心得交流,和这次正式讲《无量寿经》,它是两个概念、两个形式,它形式不一样。

  第一种方式就是心得交流,可以讲得活泼一些。

  讲正式的大经不能太活泼,还要遵守比较严谨和严肃的态度。

  我不知道我这么说,同修们能不能理解我这个意思。该活泼的活泼,该严肃的,得严肃。如果我现在坐这讲《无量寿经》,我信口开河、比比划划、嘻嘻哈哈,很多同修可能就看不惯了,刘老师讲经怎么这么不严肃。那同修们提出这样的意见是对的。所以,我这次讲经,该严肃的时候,我一定要严肃。该活泼的时候,我一定活泼。我就是这样想的。

  这次讲经,真是第一次,实实在在是没有经验。我有一个信念,就是在佛力的加持下,我尽我所能,一定会把这部《无量寿经》讲圆满!

  下面,我们往下讲:

  【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

  这两句经文的意思是说,佛菩萨能在环境中得大自在,这才是真正的离苦得乐。

  诸佛菩萨能得到,为什么我们凡夫得不到,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我们凡夫执著万物是真有,是实有。于有中,又千方百计地想占有它,不肯舍弃,这是我们凡夫的心念。

  诸佛菩萨知道,一切万物是幻有,是假有,所以在一切万物中能自在地受用。佛菩萨是自在地受用。不但对一切万物没有占有的念头,就连自己的这个身体也没有占有的念头,这样佛菩萨才能够得大自在。原因给大家说明白了。

  为什么佛菩萨能得大自在,我们不能得大自在?

  理念不同。对一切万物的看法,一个是真有、实有,那是凡夫的念头;一个是幻有、假有,那是佛菩萨的认识。两种认识截然不同,所以一个自在,一个不自在。

  佛菩萨弘法利生,必须有这个能力。如果一接触万物,没有度了万物,被万物度跑了,你说,这样的佛菩萨,他怎么能度众生呢?所以这个能力,是佛菩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禅家讲,“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这个秘诀,就是知道一切万法的真相,于一切法中清净自在,一尘不染。这是菩萨的德能,菩萨的智慧。我们凡夫缺少的,正是这种德能和智慧。

  下面两句: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这是讲菩萨的慈悲。菩萨不但要有智慧,还要有慈悲。佛法是师道,所以佛教化众生,是要等众生来请法的,要求法、要请法。“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就是请佛讲法,要请法、要求法。

  菩萨和佛不同,有什么不同呢?

  因为佛是我们的老师,是众生的老师。菩萨和众生是同学关系。这个听明白没有?一个是师生关系,一个是同学关系。

  菩萨既然跟众生是同学关系,他可以主动地到同学的家里去,把佛法介绍给他。不用众生请,菩萨就来了。“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不请自到,是众生的朋友。这是菩萨和佛在度众生方面的一个小小的区别。

  诸佛菩萨常常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不认识而已。就如同弥勒菩萨当年入灭之前说过的一句话,弥勒菩萨是这样说的,“时时示世人,世人常不识。” 第一句话,“时时示世人”。第二句,“世人常不识”,就是世间的人常常不认识的意思。

  弥勒菩萨如是,哪一尊佛菩萨不是如此。所以诸佛菩萨的慈悲恩德,实在不是我们平常人所能想像得到的。我们不知道佛菩萨对我们究竟有多大的恩德,你怎么想也想不到,你怎么说也说不出来。

  谁对我们最关心?只有诸佛菩萨对我们最关心。

  我记得前面两节课我讲过,父母关心儿女,只关心一生一世,就这一生。而诸佛菩萨关心众生,是生生世世。关心到什么时候?一直关心到你成佛。

  下面三句话:

  【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这三句话表示这是大慈悲的行持。

  这些菩萨为众生作不请之友,他对众生究竟有什么好处?菩萨受持如来甚深法藏。这个“甚深法藏”是什么?甚深法藏,指的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

  这部《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佛嘱咐给弥勒菩萨,要他护持流通的。大家能不能想到,弥勒菩萨只不过是一切菩萨的代表而已。能不能是这样,释迦牟尼佛就把这一部经嘱咐给弥勒菩萨,让他一个人护持流通?不可能的。绝对不是只交给弥勒菩萨一个人。交给谁?与会大众,一万两千人,这些菩萨们没有一个不受佛的嘱咐的。佛嘱咐的,是与会的所有大众、这些菩萨们。

  再说说,我们现在受持这部经,能不能可以这样说,就是说,佛把这一部经嘱咐给我们,让我们受持这一部经,可不可以?完全是这样。如果你认为不是这样的,你的认识错了,你只有这样认识才是对的。

  我再说一遍,就是佛把这一部经,嘱咐给弥勒菩萨,让他受持、护持;嘱咐给参加这次大法会的所有菩萨们护持这部经;嘱咐我们现在,就是现在的我们也要护持这一部经,护持这部经的流通。我们也有责任,我们要把这部经,这个修学的方法接受过来,介绍给一切众生,这就是“护佛种性、常使不绝”。一代一代地把这部经和修学这部经的理论、方法传留下去,这是“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上面这一段经文就说完了。

  总结概括一下,这一段经文是说:

  这些大菩萨的心常常安住在帮助一切众生了生死、出三界,往生不退成佛之中。他们对一切法都不执著,又能通达无碍,随缘度化一切众生。并且不等待众生的请求,主动来帮助众生发菩提心,修普贤行,执持名号。不但这些大菩萨们自己一向专念,而且能把这部经的修学方法介绍给一切众生。

  这一段经文,总的概括意思就是这样。

  请看下面一段经文:

  【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我们看头两句:【兴大悲。愍有情】

  〖兴〗是兴起。

  〖愍〗是哀愍。

  就是说菩萨发起同情、怜悯众生的心,把念佛法门介绍给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了脱生死。这两句经文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下面两句:

  【演慈辩。授法眼】

  〖演〗是演说。

  〖辩〗是无碍辩才。

  也就是说,菩萨发大慈悲心,不仅说法,还要身体力行做出好样子,让众生学习。

  〖授〗是传授,教导。

  〖法眼〗就是能够认识一切诸法的真相,称为法眼。

  〖授法眼〗就是说菩萨见到了一切法的真相,他们把这种能力与智慧,传授给众生。

  菩萨们自己有了法眼,能够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他们不保守,他们把这种能力与智慧传授给众生,让众生也得到利益。

  下面一句经文:

  【杜恶趣】

  〖杜〗是杜绝。

  〖恶趣〗指三恶道。

  〖杜恶趣〗就是杜绝众生堕落到三恶道的门路,把众生堕落三恶道的门给关死了。

  下面一句:【开善门】是说明往生极乐世界的门路,令一切众生的智慧德能都和佛一样,这才是真正的开善门。下面一句:【拯济负荷】

  〖拯济〗是救度、帮助的意思。

  〖负荷〗是承担。

  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说佛菩萨承担救度、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伟大艰巨任务。

  下面连起来说〖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这一共是六句。这六句合起来是利益众生的行动纲领,是“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的具体行动。佛菩萨不但说,而且要做,真真实实地让众生得到真实利益。

  菩萨兴起大悲之心,悲愍一切有情众生,不疲不倦地讲经说法,开导群生,动力来自哪里?

  动力来自于菩萨的慈悲。

  因为佛菩萨对世间的一切名闻利养,全都舍弃了。是什么力量推动他们这样地勤奋,这样辛劳地在世间教化?这就是大慈悲心的力量。我们在这找到答案了。佛菩萨为什么能这么不辞辛劳地、不疲不厌地教化众生?来因就是大慈悲心的力量。下面〖授法眼〗的“授”,是传授。

  法眼不是肉眼,能看诸法实相的是法眼。我们在《金刚经》上读到如来有五眼。凡夫有肉眼;天人有天眼,天眼比肉眼的能力强;阿罗汉、辟支佛有慧眼;菩萨有法眼,菩萨的法眼是独具的。

  五眼是后面具足前面的,但是前面不具足后面的。比如说,凡夫有肉眼,天人有天眼,那天眼就比肉眼的能力强。凡夫看不到的,天人能看到;阿罗汉、辟支佛有慧眼;前面的天人他有天眼,他没有慧眼;但是阿罗汉他既有慧眼又有天眼。就是后面的具备前面的,前面的不具备后面的。菩萨把这种能力和智慧传授给众生,称为〖授法眼〗。

  【杜恶趣】

  必须到成佛,恶趣才算断尽。没有到成佛,恶就没有断尽。这个标准我们要知道。

  什么叫“杜恶趣”?

  一直到成佛,恶趣才杜尽了。没到成佛,恶趣没有断尽。不要以为自己现在贪、瞋、痴、慢少了一点,恶念没有了,就满足了,我们要不断地提升。因为这部经、这个法门是大乘中的大乘,圆中之圆、顿中之顿、专中之专,所以它是绝对的标准,不是一般的标准。我们用什么来衡量我们的恶断没断尽,我们的恶趣断尽了没有,就用这部经来衡量。这是绝对的标准,不是一般的标准。

  【开善门】

  这里讲的〖善〗,不是善恶之善,这里的〖善门〗是指明心见性,这才是真正的善门。

  自性显露之后,自性里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自然就现前了,这是真正的善。这个善,可以说是最高层次的善。

  最高层次的善是什么?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怎么的?就成佛了嘛。所以这个善是最高档次的善。

  现在看看我们净宗,有一个最殊胜的地方,有一个超越一切标准的修行方法,这个是什么?

  那就是一心称念阿弥陀佛。

  这一句阿弥陀佛,把许多层次的标准都突破了。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法门,是任何一个法门所不具有的。一句阿弥陀佛,突破了好多层次的标准。所以说,这是一个一切诸佛称赞的法门,这个法门非常微妙奇特。

  我们看看这个解释,这些词那都是高档次的。这个法门非常微妙奇特,不是其他法门所能比的。也就是说,其他的法门都是有层次的,净宗的这句阿弥陀佛是没有层次的,初发心就可以圆成佛道,所以这是难信之法。

  〖杜恶趣。开善门〗,用净宗的标准说,“善门”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都是恶趣。参禅、研教、止观都是恶趣,唯独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善门。一心执持,这一生决定往生不退成佛。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这两句经文是说,菩萨对待众生的态度。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菩萨看一切众生,就跟看自己一样,自他不二。众生迷,就是菩萨的苦;众生觉悟了,菩萨自己就快乐。众生迷而不觉怎么办?

  菩萨只好等待机缘,等待他什么时候能接受了,再把佛法传授给他。他现在不能接受,菩萨要有耐心地等。但是这个等,也不是整天就瞪着眼睛看着等。怎么办呢?如果你要是看着等,那也错了。怎么个等?就在这个等的过程当中,我们自己要努力地修学,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这是等待,这么等就对了。

  等待到机缘成熟的时候,众生能够接受这部经了,能够接受这个法门了,到那个时候,如果你自己没有能力,你就没有智慧帮他。如果你在这一段时间里,认真地修学了,你自己提高了,智慧德能都具备了,众生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有能力帮助他了。所以,在众生缘没成熟的时候,要先成就自己,缘成熟之后,要全心全力帮助他人。所以自己要不疲不倦地修习佛法。

  现在给大家提一个问题:“世间人读书、工作很勤奋,是什么力量推动他?”

  我们自己能不能找着答案?不问别人,就问问你自己。比如说,你在读书,你在工作,你非常勤奋,一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十二小时,这个积极性真是满高的。那是什么力量推动的呢?名利。名利推动的,有钱好赚嘛,所以就拼命地工作。这是我们世间人。

  再看看佛菩萨。那佛菩萨是什么力量推动的,他们为什么这么不疲不厌地为众生服务呢?

  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是慈悲的力量在推动,是智慧在推动。听明白了没有?凡夫和佛菩萨,一个是名利的推动,一个是慈悲力量的推动,智慧力量的推动。推动佛菩萨的不是名利,佛菩萨有智慧,对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地看清楚了,真正地明了了,这是自己本分的事情,是他的义务,所以他不需要任何报酬,能够“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举个我们都知道的例子吧。我们每次开法会,尤其是规模比较大的法会,有好多好多的义工同修,在辛勤地工作。他们不计报酬,全心全力为法会服务。这些人是谁啊?这些人都是菩萨呀。我参加了几次法会,我看到义工同修们真的很辛苦,有时候我都很心疼他们。但是他们毫无怨言,有时候吃不上饭,睡不上觉,但是无怨无悔,全力为法会服务。

  下两句经文是:

  【拯济负荷。皆度彼岸】

  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佛菩萨把这个担子担起来,所以佛菩萨的事业就是如来家业。

  如来家业是什么?

  “度生是事业,弘法是家务”,这两句话很重要。什么是如来的家业?度生是事业,弘法是家务,这就是如来家业。

  我们经常说荷担如来家业,实际上有很多同修,不知道什么是如来家业。那你不知道什么是如来家业,怎么能谈到荷担如来家业呢?我们每个佛弟子,都要以种种的善巧方便,把佛法普遍介绍给一切有缘众生,这就是“荷担如来家业”。

  “皆度彼岸”,就是发愿求生弥陀净土。

  上面这一段经文就讲完了。

  我们回过头来概括一下这段经文所表达的意思。

  这一段经文是告诉我们:

  诸菩萨们发起大慈悲心,怜悯一切众生,不仅讲经说法,还要身体力行,做众生的好榜样。并且把自己明了诸法的能力和智慧,传授给众生,劝导众生念佛。因此杜绝了众生堕落到三恶道的门路,开启了大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善门。

  又因为菩萨看待众生受苦跟自己受苦一样,所以发大誓愿负责承担救度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安乐彼岸的重大使命。依照本经来说,就是教导一切众生念佛,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就是对上一段经文的概括和总结。

  请看下面一段经文:【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

  看看下面几个词的解释:

  〖悉获〗就是全部获得。

  〖圣明〗正确深明事理。

  〖不可思议〗这里面有两个意思。这个不可思议在这部经里好多好多地方都出现,但是在不同的地方它有不同的含义。这个“不可思议”,在这一段经文里,表达了两个意思。什么意思呢?

  01

  第一个,不是凡夫众生的思惟、意识所能想像理解的。

  02

  第二,不是世间的语言文字所能言喻表达的。

  这是说佛菩萨的智慧、德能无量无边,不是我们凡夫众生所能推测想像的,也不是世间的语言文字所能形容表达的。

  这个不可思议就表达这么两层意思。

  看下面三句经文:

  【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这几句经文是表福德庄严,智慧庄严,证得的地位与如来果地平等无二,也就是成佛。佛帮助众生一直要照顾到成佛,十方无量无边世界的所有众生都是佛菩萨教化的对象。

  〖悉获〗,就是说所有一切众生都获得,就是一个不落。

  〖诸佛无量功德〗这一句是说的福德。

  〖智慧圣明〗是福慧两足尊。

  我们有时候经常说二足尊、二足尊,究竟什么是二足尊,不一定能太明确。在这里就是说“智慧圣明”是福慧二足尊,就是我们常讲的皈依佛。二足就是福德智慧全圆满了,这叫“二足尊”。

  唯有圆满才不可思议,不圆满是可思可议,圆满了就不可思议了。所以圆满和不圆满,一个是圆满,不可思议;不圆满,可思可议。

  这三句话是告诉我们成佛了。如果说,这三句话我们原来不懂什么意思,现在我们明白了,这三句话是告诉我们成佛了,与会菩萨的福慧到这里圆满了。这就表明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之人,往生不退成佛的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我们总说无量功德,什么是真正的无量功德呢?就是成佛了。

  下面三句是:

  【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

  这三句经文是说,像前面所讲的智慧、福德、慈悲圆满的大菩萨们,太多太多了,绝对不只是普贤、文殊、观音、势至、弥勒、贤护等十六正士等等。这些我们所说的大菩萨们,当然都是福德、智慧、慈悲都圆满了。不只是我们上面点名的这些大菩萨们,达到这个水平的大菩萨们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无量无边,不可胜数!

  这些大菩萨们“一时来集”,可以看出什么?可见释迦牟尼佛当年讲《无量寿经》法会庄严,不可思议。我们以前真的不知道,有这么多无量无边的这个水平的大菩萨,我们知道的、经常念叨的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等等,不知道还有这么多都达到了大圆满的大菩萨们,这样无量无边的大菩萨们都来集会。可能有的同修说,那舍卫城有多大呀?能装得下吗?

  佛说这部经是在灵鹫山,当年能够用肉眼看得见的到会的听众有两万人,咱们开头就说一万两千人,现在给我们解释说能看得见的有两万人,那就不止一万二千人了。诸佛菩萨有很多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都来集会,这个境界真的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刚才我说了一句,这么多人来参加这个大法会,这个地方不叫舍卫城嘛,这个城有多大呀?能装得下吗?

  举一个例子,为什么说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就像《维摩经》上讲的维摩丈室,他住的房间不大,只有“一方丈”。但是就这一方丈的地方,可以容纳一万个狮子座。这一万个狮子座没有缩小,这一个方丈大的房间也没有扩大,你说怎么能装得下?这种奇特的境界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你说是不是不可思议?!我们怎么想也想不出来。

  以前我们经常听说“芥子纳须弥”,一座须弥山可以装在一个芥子里。能想像得出来吗?是不是不可思议?!这就是华严境界。

  我们今天是处处都有障碍,这种障碍是哪来的?是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离开了妄想、分别、执著,障碍就没有了。我们天天说这几句话,但是到实际事情上就是做不到,一遇到事了妄想就起来了,分别、执著就来了。放不下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是我们苦的原因。

  我记得过去跟大家说,老法师讲经的时候说过,“人,为什么这么苦?”

  我就因为这句话才把这部经认真地听下去的,我在里面要找到答案,为什么这么苦。

  老法师说,“就是因为你把假的当成真的,然后你又苦苦地去追求它。追求到了也苦,追求不到也苦。”

  假的,你说你怎么能追求得到呢,所以这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带给我们的这个苦,就是这个因缘。

  这一段经文比较简单,它告诉我们什么?就是凡是向往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菩萨们,他们都能获得诸佛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及圣明的智慧。在这里可以见到与普贤、文殊、弥勒的身分、地位相等的大菩萨无量无边,同时都来参加这一次的大会。

  这一品的最后一段经文:【又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天。诸天梵众。悉共大会。】

  〖比丘尼〗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尼众”,是指出家后受了大戒的女子。

  〖清信士〗是在家学佛的男居士。

  〖清信女〗是在家学佛的女居士。

  〖诸天〗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大众。

  佛讲经的道场殊胜庄严,又有比丘尼五百人,男居士七千人,女居士五百人。欲界天是六层天,色界天是十八层天,无色界天是四层天,诸天天人大众都共同参加佛说《无量寿经》的大法会。佛讲这部经,广大圆满、圆顿的大法,确实跟其他讲经的场面不一样。

  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品经讲完了,明天我们接着讲第三品。

  还有一点时间,我想跟大家说一说,因为我是第一次试讲这部《无量寿经》,没有经验,我们要逐渐摸索、逐渐改进。

  我这部经想这么样来讲,前十节课讲完了以后,我不知道大家摸没摸着一点规律?我基本上讲每一段经文,是分四个层次,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

  01

  第一个层次,先读经的原文。就是先让大家看经的原文,一段一段的,每一段都是这个层次。

  02

  第二个层次,是解释这段经文里一些比较生僻的词语,这是第二个层次。

  03

  第三个层次,就是把这一段经文,逐句逐句地说明是什么意思,就是每一句经文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04

  第四个层次,就是概括总结这一段经文,总的告诉我们什么,表达什么意思。

  一般来讲,这十节课,我都是按这个程序给大家说的。如果你摸到了这个规律,可能你听起来就方便一些了。

  如果同修们说,老师,我们带什么参考书?我告诉大家,你不要带什么参考书,你就带一部《无量寿经》就可以,看《无量寿经》的原文。

  当这个讲座将来挂网的时候,可能是连文字档一起供给大家来参考。你看我讲的这个讲经视频,对照原经,然后再看这个文字档,我估计这几者合起来,会对你听这部经,对这部经的理解会有帮助的。不知道我这个想法,我这个说法,我这个做法是不是能帮得到大家。

  我的一个很突出的想法,就是我这次讲这部经,尽可能地让各个层次的同修们都有所收获,这是我的一个愿望,供大家参考。

  今天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感恩大家!

  阿弥陀佛!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