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居士文章大德居士,居士文章全文,夏莲居:《心经》讲记、观音宝典、念佛论(合辑)——手机学佛网

居士文章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夏莲居:《心经》讲记、观音宝典、念佛论(合辑)  

  夏莲居大士:《心经》讲记、观音宝典、念佛论(合辑)

  ●夏莲居大士:《心经》讲记

  夏莲居居士讲,龙尊笔记

  佛说《阿含》十二年,继说《方等》八年,然后说《般若》二十二年。《心经》三百字,包括《大般若经》全部。

  《心经》译本,在清以前可考者有七种。常读是玄奘大师所译。玄奘大师取经时,从玉门关出,有三百余人,归时仅一、二人。玄奘出玉门关后,困难重重,无法前进,有老人授此经,乃克服困难到达印度。玄奘所译最完善,文字少而摄义多。

  今日讲述是经,当前之法会,实甚稀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题这几个字,可包括一大藏教。若能明得,即明得大教。

  般若是体,波罗蜜是用。若非波罗蜜,则般若何用?

  般若有三:一文字般若、二观照般若、三实相般若。

  波罗蜜有六,曰: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般若。亦可分为十。

  “般若”,译为“胜妙智慧”。人人本有,不从外来。名为自性、真如、菩提、圆觉、方便,均可。乘般若船,才能度生死海。

  “波罗蜜”是“到彼岸”。此岸是生死,彼岸是涅槃,中流是烦恼。

  般若的反面,是无明、愚痴。般若既是本有,为什么当前是无明?这是由于,背觉合尘即无明,转识成智即般若。

  能参加今日道场,皆多生因缘。善根、福德、因缘缺一,皆不能参加,此道场真百千万劫难遭遇者也。

  “观自在”,即观世音。慈观、悲观、智慧观。梵音、妙音、海潮音。《观音赞》(大师所撰)如能体会很好。

  最要注意者是般若。如何下手?实相是体,文字是相,观照是用。由文字而观照,而实相。

  六度皆能到彼岸,但均不能离般若。例如布施,施小孩以刀、以有毒菌食物,则不可。布施如三轮体空,则可到彼岸。余例此。

  怎么能一门深入到彼岸?非般若不可。

  云何般若?曰:观自在。

  佛法可以少文而得多解。“观自在”,“观”用目,可以用耳,指慈观、悲观、智慧观。

  观什么?曰:观自。什么是自?身体是自否?那是假的。要紧的是观自己在不在。一切时中不失正念,不离佛法,则在。

  观汝自己在不在,是初下手方法。常常在,则一根还原,六根解脱。如不知观自己,不知自己在不在,则不能算入门。

  修行人须经过多少困难、失败、流泪,才能入门。六祖是一超便入门。

  行者第一步从观自在入手,观自己念头在不在,有哪些毛病和习气。

  最要紧的是破我执。根本问题是改造自己,成就自己。不能护疼,哪里疼,哪里下针。

  度烦恼必须般若,观自己在一切时中有无把握。菩萨炼心,如矿师炼矿。矿石成金后,不复成矿。

  “菩萨”,具名“菩提萨埵”,“觉有情”义。

  不能观自己,不能自觉,则不能觉他,则不名菩萨。

  “深般若”的“深”字应注意。众生浅见,不深则不能入门。不圆发三心,则不是佛教徒。

  三心者:一、直心,直中也有方便,不得其直也造业,无般若也不行。二、深心,不能停在表面,深心也离不开般若。三、大悲心,无般若也不能解决问题。

  三心未发信非深,故不能称为佛教徒。三心都不能离开般若。

  能“行深般若”,则“照见五蕴皆空”。应知是用“照”,不能用想。“照”是智慧,不起分别如镜。

  为何用“照”?太末虫能缘一切,唯除火焰。妄想无孔不入,独不能缘般若。起心即错,动念即乖。故不能用想。

  这些话等于佛说。

  经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均指般若。

  黄念祖我敢保险他永远福慧双修。(大师说法突有这么一句,必有机缘,故照原抄写,以存其真。)

  观自在,就是看这句在不在。时时有佛号,便得大自在。彼佛何故名“观自在”?以忘我故,到处无碍。

  这句佛号即是真般若,这是最密的核心,是剥芭蕉所见的心。

  这句佛号须平平妥妥才算,如与妄想混合则不算。

  分别是业识,识是染,照是净,照才能知五蕴皆空。五蕴中,“色”是色法,“受”等是心法。

  “色即是空”,是对凡夫说。“空即是色”,是对二乘而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大乘菩萨境界。能照见五蕴皆空,即能除一切苦。《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六百卷《大般若经》可精炼为一部《金刚经》,《金刚经》又可精炼为《心经》,全部《心经》可归入一句“观自在菩萨”,这一句再归纳为一个字——“照”。

  众生有两条路,入苦或出苦,也即是成就自己,或毁灭自己。两条路分明甚,何去何从,各自勉旃。

  盼大家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检点起来,自己几十年光阴,究竟花到哪里去了?取得了什么?每付之一叹!

  乙未元月十三日(1955年)在我家开示

  (据《净宗学会六十周年纪念册》、黄念祖《心经笔记》讲座参订。“龙尊”系黄念祖居士法号。黄老《心经笔记》讲座云:“我的这个笔记有个特点,多是原话。我不能速记,怎么能够记住原话呢?就是夏老师说好几句话,我记一句,所以所记下的这一句是原话。但是尽管这么记,一句一句摘下来之后,回头你一看,很好的一篇文章!而且都是夏老师的精华。所以今天大家听到这个笔记,也等于听到夏老师亲自在讲。因为它很多是原话,尤其是重要的地方,那绝对是原话。”)

  ·清凉书屋点校·2003.07

  ●夏莲居大士:《联合祈祷法会缘起》(节录)

  夏莲居居士撰

  盖闻佛法无边,靡求不应。愿力果切,有感斯通。慨夫时丁末运,人鲜正智;三藏教晦,五浊苦滋。具缚凡夫,逐境背觉。平等性内,妄见有我。娑婆世间,充满无明。由无明而生贪瞋,因贪瞋而起争夺。烹肥宰鲜,频栽报复之根;弱肉强食,不顾呼号之痛。迨乎同业共感,果报成熟,遂致八方鼎沸,万姓倒悬,烽火连年,流亡载道。犹复争奔恶趣,不舍迷途。中于功利之余毒,溺于物质之享受。罔计将来之祸,务极目前之欢。已濒池枯鱼烂之危,仍无巢覆卵破之惧。效飞蛾之投焰,类狂象之饮鸠。战地灾区,已满无主之魂;歌台舞榭,仍多不速之客。喜寿互庆,挥金若泥;贫困乞援,惜资如命。寒畯难谋半饱,豪贵日食万钱。弥富弥悭,得过且过。治乱兴衰,与己何关;货利声色,非伊人任。谄慢嫉骄,习成本性;贪瞋痴爱,视为固然。加以诐词莠说,积非成是,邪正不辨,真伪莫分。又或名为道侣,号称信徒。不知佛是何人,法为何义。饮博公行寺院,荤腥竟入殿堂。甚至谬托鬼神,诈取财货。大火聚中,尚嫌薪少;轮回路上,已忘苦多。口无肺腑之言,胸唯势力之见。以机诈为妙术,嗤道义为迂拘。礼义久成腐论,节操仅存名词。桑濮之迹,演于见闻;郑卫之音,喧乎闾巷。郡县乏察孝与廉之举,庠序抱学绝道丧之悲。戾气弥天,纲纪扫地。麟凤匿迹,狐鼠笑人。正义愈湮,公论益紊。元气已断,民生日凋。四维不张,于今为烈;百常废坠,振古未闻。祸莫过于耻亡,哀莫大于心死。实为千古之变,非仅一世之忧!以杀盗YIN妄之因,感焚漂劫夺之报。现象若此,祸将焉逃?不有忏祷,其何以济?

  同人等目睹现状,弥深杞忧。敢云胞与为怀?实缘祸将切己。自惭救时有心,回天无力。夙夜焦虑,殊鲜良图,只有各尽所能,联合祈祷。譬如国医临症,审脉定方,病从何得,必从何治。应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降之端,唯人所托。《书》曰“作善降祥,不善降殃”;《诗》云“自求多福,祈天永命”。道家亦谓:“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佛教每云:“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义既贯乎各教,理尤通于一心。实万亿载不磨之定例,非一二人独据之私言。

  是祈祷之意义,古今所同。而仪式之详赅,则佛教为备。佛教祈祷,亦有多种。普遍易行,无如持名。持名之法,精深博奥,统赅八教,圆摄五宗。自非曾探教海,实难略窥津涯。粗陈所知,俾破疑网。(下略)

  (此次各界联合祈祷息灾法会,前后凡七昼夜。道场四众,不但无一倦容,而且声情激越,感动远近,随喜陆续参加者,每日将近万人。可见爱国敌忾之心,皆具同情也。此文当日曾为各方所传诵,而敌伪报纸则一律禁止登载。兹从旧存印刷品中录出前半,敌伪时期之社会实际情况,可略见一斑。至于《孔诞纪念宣言》,因原文过长,未及录入。统俟将来于“拾遗卷”中,再行编入。 宝宾谨注。)

  ·清凉书屋点校·

  2003.07

  ●夏莲居大士:《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夏莲居居士编订

  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

  至于《华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东晋义熙十四年,佛驮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如宣梵、译语、笔受、回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时龙象、硕德名贤,恪慎将事,而又经清凉国师等审定,故宜其辞理俱超,照耀今古也。唐、宋以来,普遍流通之《普贤行愿品》,仅为此四十卷中之末卷。其余三十九卷,读者颇罕见。

  《观自在菩萨章》,即为此三十九卷中之第十六卷。往岁律宗大德弘一法师,尝谓此章所说普门示现之义,较诸《法华·普门品》,尤为广备。《清凉疏》云:“‘或以布施’下十一句,初四即四摄摄,次六即三业摄,后一即万类摄。然此十一,方诸《法华经》三十五应,乍观似少,义取乃多。”谓“彼三十五应,但是此中‘或现色相’及‘说法’耳。”莲居谨按:此或指八十卷本之长行而言。若贞元此本,长行不仅十一句,而偈中含义尤广。称名感应之条,较之《普门品》,超过几将一倍。清凉所谓略举大纲,万类殊形,未可局定者也。

  《法华》、《楞严》、《华严》三“观音章”,缘起、显示各有不同。《普门品》系佛答无尽意之问而说。《圆通章》乃观音对佛自陈所证。唯《华严》此章,则因善财南游,参叩观音,于全经九会四分中当“证分”,于五位表法中当“向位”,于善知识当第二十七,前后各二十六,大悲观自在适正居其中,不但为五十三参之枢键,实为三“观音章”之总汇。虽仅《行愿品》四十卷中之一卷,而事、理、境、观、信、解、行、证,莫不备具,实读全部《华严》之宝钥也。

  盖吾人性德,本自圆成,但因烦恼障蔽,不知显发。是以全部《华严》皆诠性德,不离情识,示现智海,即诸尘劳,繁兴妙用。而《入法界品》,以不思议境,表不思议法。五十三参,备具一切法门。诸知识中,若圣、若凡、若僧、若俗、男、女、耆、童、天、人、外道,所修所证虽有种种差别,要皆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故善财示迹遍参,去言依行,借彼机境,开扩知见,熏陶炼冶,彰显本能。始则以信发智,继则由悲起行。及至备历五位,真俗圆融,乃知始本一如,悲智不二。本经所谓“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此华藏教海所以始文殊智,终普贤行,大悲为根,弥勒为果也。

  即以此章而论,善财得见观音,本承伐苏蜜多,与毗瑟底罗之教。此二人者,一女一男,均为在家居士,以表运智行悲,真俗无碍。伐苏蜜多,此云“世友”,亦云“天友”,以示在染不染,能做人天师友。毗瑟底罗,此云“包摄”,以示包含众德,摄化群迷。其所证者,一为离贪欲际,一为佛种无尽。良以众生沉沦,贪欲为本,必须远离,三昧乃成。此即《无量寿经》所云“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方能“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足总持、百千三昧”也。旃檀塔中并无像设,居士开塔,见佛无尽,此表戒香熏修,见自性佛,法身常住,无去无来,人人本具,三际平等。此即《寿经》所云“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者也。居士为善财说偈,令见观音,八句之中,具无量义。愚曾援《寿经》文句,略加诠释,恐繁不引。

  善财既见观音以下,含义尤为深广,举凡四摄、五念、因、缘、愿、力、教、理、行、果,无所不具。至于相好光明,境观庄严,种种殊胜,尤足阐发《圆通章》、《普门品》之所未详。学人诚能如善财之在在处处,不忘菩提;顺善知识,不违其教;如来智日,恒照其心。自于称名满愿、离怖除苦之理,毫无所惑。须知一念圆信,妙力难思,感应道交,如谷答响。是以愿游毗卢性海,须登大士门庭;若欲亲见观音,必先认识自己。果能谛当认识自己,则知大士原非他人。此善财赞礼观音之后,正性无异行菩萨不待往见,自来作不请之友也。所以者何?此表由正知见,开显本性,究竟一乘,无二无三,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故名“正性无异行”也。二圣同会,表悲智相合,至此齐满。所得解脱,为“普门不动”,表不动本际,遍至十方,一门入后,门门入故。谓此境界,一切天、人、外道所不能了,唯勇猛精进,亲近善知识,得菩萨根,有智慧眼,方能闻解,非怯退者所能及故。来自东方具足吉祥世界,现身放光,广施功德,表一切善根由此出生成就,皆是无上心所成故。此即《寿经》所云“为世明灯,作大福田,胜妙吉祥,堪受供养”者也。复告善财,城名“门主”,神名“大天”,表行普贤行,悲智为主;修菩提道,人天为基。又“大天”者,示廓如长空,含容无碍。此即《寿经》所谓“破烦恼城,坏诸欲堑”,“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旷若虚空,大慈等故”。

  综观全章,始则离贪欲际,而得种种三昧;缘无尽境,成无尽功,证知无尽佛果。由观音而见正性,由一门而入普门,纯以大悲为法界体,获陀罗尼,得大自在。除一切苦,离一切怖,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盖心外无境,境即是心,境外无心,全他即自。以重重差别境界,作番番引发因缘。全事即理,全妄归真,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心法相依,智行不迷。所谓“善用其心,净身口意,则获一切胜妙功德”。经中所诠佛果,皆吾性分之常,本自圆成,非从外得。譬如磨镜,垢尽明生;又如莲花,因果同含,开敷结实,未离原种。是以善财始游古佛道场,遍历百城知识。逮乎尘消觉净,行纯智圆,慈氏楼阁,弹指已开,门门顿入,十方齐现。此所以《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为华藏教海之总汇,而《观自在章》又为《入法界品》之枢键也。

  独是贞元译本,千年尘封,未见别行,持诵者鲜。兹者同人发心付印,并与《圆通》、《普门》两种合刊,因缘尤为殊胜。谨就管见所及,证以《无量寿经》,略述大意,为便初学。以《寿经》乃小本《华严》故,观音不离弥陀,华藏无异极乐故。夫《华严》经海,专被大机。晋、唐三译,百八十卷。各家注疏,卷以千计。遍读非易,入门良难。诚能于此三章,与《寿经》详考互证,融会贯通。稍明宗旨,再读全部。虽不敢遽谓于教海径探骊珠,亦庶几于华藏略窥蹊径云。

  戊子嘉平释尊成道日,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敬识于古都返闻自性之室

  客有谓:“当今社会制度,日趋进步。宗教思想,无裨民生。阐扬教典,似非所急。”殊不知增产厚生,固为立国之本。但人类生活目的,并不仅以衣食周给,即已一切满足,于资生治事之余,仍须追求生活美满之归宿。此种需要,自非纯恃艺术所可解决者。是以先进社会国家,仍不废宗教之存在,其理由不应深长研究耶?吾人于此,笃信宗教信仰为人类生活本能之一,人类一日存在,则宗教亦与之俱存。宗教一日存在,则具有历史价值、哲学基础、最理智、最正确、最究竟之佛教真理,亦当恒久如新,亘古不没。况大乘佛法,侧重积极救世,易言之,即发展利他服务精神,并非小乘之独善自了。将见社会制度愈进步,而佛教最慈悲、最平等之真谛,亦愈得实际之发挥。但见相辅相成之益,又何抵牾之有哉!至于不受戒规,违理背制,假借佛门名义,妄作非为。如设立乩坛,谬托神怪,邪词惑众,诈欺取财;以及坐食安享,不事修行。是皆社会莠民,原与佛法无涉。明达具眼之士,考察比较,则真伪立辨,而佛法有益于世界之真理,庶可全彰矣。用录问答于后,以释群疑。

  同日附志

  一心顶礼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三宝

  香赞

  戒定真香,虔诚修供养;

  普令闻熏,善根皆增上。

  香气心光,悉遍满十方;

  诚感佛慈,加护恒吉祥。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三拜)

  观世音菩萨赞

  观世音,圣中尊,大悲愿力宏深,广度群生出苦轮。证圆通,伏闻熏,称名无刹不现身,循声妙应普门。常念消罪灭贪瞋,全凭信念真,潭清风定月始临,灵感在自心。

  一心观礼,大慈大悲,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三称三拜)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善财参观自在菩萨章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译

  尔时善财童子,闻伐苏蜜多离贪欲际解脱门,一心随顺,忆念修行。观彼菩萨无著境界三昧,思彼菩萨欢喜三昧,寻彼菩萨无碍音声藏三昧,行彼菩萨遍往一切佛刹三昧,念彼菩萨离一切世间光明三昧,入彼菩萨寂静庄严三昧,修彼菩萨摧伏外道三昧,观彼菩萨佛境界光明三昧,思彼菩萨摄一切众生不舍三昧,住彼菩萨增长众生福德藏三昧。念一切智,渐次前行。

  至彼岸城,诣居士宅,顶礼其足,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居士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不般涅槃际。善男子,我不生心言:‘如是如来已般涅槃,如是如来现般涅槃,如是如来当般涅槃。’我知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毕竟无有般涅槃者,唯除为欲调伏众生而示现耳。善男子,我开彼栴檀座如来塔门时,得三昧,名佛种无尽。善男子,我念念中入此三昧,念念得知一切诸佛殊胜之事。”

  善财白言:“此三昧者,境界云何?”

  居士答言:“善男子,我入此三昧时,随其次第,见此世界一切诸佛相续出现,所谓迦叶佛、拘那含牟尼佛、拘留孙佛、毗舍浮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提舍佛、弗沙佛、名称佛、最胜莲华佛,如是等佛而为上首。于一念顷,得见百佛,得见千佛,得见百千佛,得见亿佛、百亿佛、千亿佛、百千亿佛、阿庾多亿佛、那由他亿佛,乃至见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极微尘数佛,如是一切,次第皆见。亦见彼佛初始发心,种诸善根,获胜神通,成就大愿,修行妙行,具波罗蜜,入菩萨地,得清净忍,摧伏魔军,成等正觉,国土清净,众会庄严,放大光明,神通自在,作狮子吼,转妙法轮,变化示现,种种差别,无量方便,成熟众生,善巧宣扬,无分别法。我悉能持,我悉能忆,悉能观察,分别显示,随顺解了,无有忘失。如是未来弥勒佛等百佛、千佛、百千亿佛,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极微尘数佛,及初发心,相续不断,信解甚深,勤求不懈,精进势力,速疾增长,一切世间凡夫、二乘所不能动。亦见现在毗卢遮那佛等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诸佛如来,悉亦如是。彼一切佛,我皆现见。彼一切法,我悉得闻。忆念受持,心无忘失。以智慧力,随顺解了。以慈悲力,宣扬显示。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所得不般涅槃际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以一念智,普知三世,一念遍入一切三昧;如来智日,恒照其心,于一切法无有分别,了一切佛悉皆平等,如来及我,一切众生,等无有二;知一切法,自性清净,光明普照,无所不遍;无有思虑,无有动转,而能普入一切世间;离诸分别,住佛法印,悉能开悟法界众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尔时居士因此指示,即说偈言:

  “海上有山众宝成,贤圣所居极清净,

  泉流萦带为严饰,华林果树满其中。

  最胜勇猛利众生,观自在尊于此住,

  汝应往问佛功德,彼当为汝广宣说。”

  时善财童子礼居士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尔时善财童子蒙居士教,随顺思惟,一心正念,入彼菩萨深信解藏,得彼菩萨能随念力,忆彼诸佛出现次第,见彼诸佛成等正觉,持彼诸佛所有名号,观彼诸佛所证法门,知彼诸佛具足庄严,信彼诸佛所转法轮,思彼诸佛智光照曜,念彼诸佛平等三昧,解彼诸佛自性清净,修彼诸佛无分别法,契彼诸佛甚深法印,作彼诸佛不思议业。渐次前行,至于彼山,处处求觅此大菩萨。见其西面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种种名华,周遍严饰。观自在菩萨,于清净金刚宝叶石上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智慧光明大慈悲法,令其摄受一切众生。

  善财见已,欢喜踊跃,于善知识,爱乐尊重,合掌恭敬,目视不瞬。作如是念:“善知识者,即是如来。善知识者,一切法云。善知识者,诸功德藏。善知识者,难可值遇。善知识者,十力宝因。善知识者,无尽智炬。善知识者,福德根芽。善知识者,一切智门。善知识者,智海导师。善知识者,集一切智助道之具。”作是念已,即便往诣大菩萨所。

  尔时观自在菩萨,遥见善财,告言:“善哉!善来童子!汝发大乘意,普摄众生。起正直心,专求佛法。大悲深重,救护一切。住不思议最胜之行,普能拯拔生死轮回,超过世间,无有等比。普贤妙行,相续现前。大愿深心,圆满清净。勤求佛法,悉能领受。积集善根,恒无厌足。顺善知识,不违其教。从文殊师利功德智慧大海所生。其心成熟,得佛威力。已获广大三昧光明,专意希求甚深妙法。常见诸佛,生大欢喜。智慧清净,犹如虚空。既自明了,复为他说。安住如来智慧光明,受持修行一切佛法。福智宝藏,自然而至。一切智道,速得现前。普观众生,心无懈倦。大悲坚固,犹若金刚。”

  尔时善财童子诣菩萨所,礼菩萨足,绕无数匝,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放阎浮檀金妙色光明,起无量色宝焰网云,及龙自在妙庄严云,以照善财。即舒右手,摩善财顶,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大悲速疾行解脱门。善男子,我以此菩萨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摄受调伏,相续不断。善男子,我恒住此大悲行门,常在一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诸众生前,随所应化而为利益。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摄取众生,或以利行摄取众生,或以同事摄取众生;或现种种微妙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或以音声善巧言辞,或以威仪胜妙方便,或为说法,或现神变,令其开悟而得成熟;或为化现种种色相、种种族姓、种种生处、同类之形,与其共居而成熟之。善男子,我修习此大悲行门,愿常救护一切众生,令离诸怖。所谓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离迷惑怖、离系缚怖、离杀害怖、离王官怖、离贫穷怖、离不活怖、离恶名怖、离于死怖、离诸病怖、离懈怠怖、离黑暗怖、离迁移怖、离爱别怖、离怨会怖、离逼迫身怖、离逼迫心怖、离忧悲愁叹怖、离所求不得怖、离大众威德怖、离流转恶趣怖。复作是愿: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恐怖,灭除障难,正念现前。善男子,我以如是种种方便,令诸众生离诸怖畏,住于正念。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至不退转。”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欲重明此解脱门义,为善财童子而说偈言:

  “善来调伏身心者,稽首赞我而右旋,

  我常居此宝山中,住大慈悲恒自在。

  我此所住金刚窟,庄严妙色众摩尼,

  常以勇猛自在心,坐此宝石莲华座。

  天龙及以修罗众,紧那罗王罗刹等,

  如是眷属恒围绕,我为演说大悲门。

  汝能发起无等心,为见我故而来此,

  爱乐至求功德海,礼我双足功德身,

  欲于我法学修行,愿得普贤真妙行。

  我是勇猛观自在,起深清净大慈悲,

  普放云网妙光明,广博如空极清净。

  我垂无垢傭圆臂,百福妙相具庄严,

  摩汝深信善财顶,为汝演说菩提法。

  佛子应知我所得,一相一味解脱门,

  名为诸佛大悲云,秘密智慧庄严藏。

  我为精勤常救护,起诸弘誓摄众生,

  怜愍一切如己身,常以普门随顺转。

  我于无数众苦厄,常能救护诸群生,

  心念礼敬若称名,一切应时皆解脱。

  或遭牢狱所禁系,杻械囚执遇怨家,

  若能至心称我名,一切诸苦皆销灭。

  或犯刑名将就戮,利剑毒箭害其身,

  称名应念得加持,弓矢锋刃无伤害。

  或有两竞诣王官,诤讼一切诸财宝,

  彼能至诚称念我,获于胜理具名闻。

  或于内外诸亲属,及诸朋友共为怨,

  若能至诚称我名,一切怨家不能害。

  或在深林险难处,怨贼猛兽欲伤残,

  若能至心称我名,恶心自息无能害。

  或有怨家怀忿毒,推落险峻大高山,

  若能至心称我名,安处虚空无损坏。

  或有怨家怀忿毒,推落深流及火坑,

  若能至心称我名,一切水火无能害。

  若有众生遭厄难,种种苦具逼其身,

  若能至心称我名,一切解脱无忧怖。

  或为他人所欺谤,常思过失以相仇,

  若能至心称我名,如是怨嫌自休息。

  或遭鬼魅诸毒害,身心狂乱无所知,

  若能至心称我名,彼皆销灭无诸患。

  或被毒龙诸鬼众,一切恐怖夺其心,

  若能至诚称我名,乃至梦中皆不见。

  若有诸根所残缺,愿得端严相好身,

  若能至诚称我名,一切所愿皆圆满。

  若有愿于父母所,承顺颜色志无违,

  欢荣富乐保安宁,珍宝伏藏恒无尽,

  内外宗族常和合,一切怨隙不来侵,

  若能至诚称我名,一切所愿皆圆满。

  若人愿此命终后,不受三途八难身,

  恒处人天善趣中,常行清净菩提道;

  有愿舍身生净土,普现一切诸佛前,

  普于十方佛刹中,常为清净胜萨埵,

  普见十方一切佛,及闻诸佛说法音,

  若能至诚称我名,一切所愿皆圆满。

  或在危厄多忧怖,日夜六时称我名,

  我时现住彼人前,为作最胜归依处。

  彼当生我净佛刹,与我同修菩萨行,

  由我大悲观自在,令其一切皆成就。

  或清净心兴供养,或献宝盖或烧香,

  或以妙华散我身,当生我刹为应供。

  或生浊劫无慈愍,贪瞋恶业之所缠,

  种种众苦极坚牢,百千系缚恒无断,

  彼为一切所逼迫,赞叹称扬念我名,

  由我大悲观自在,令诸惑业皆销灭。

  或有众生临命终,死相现前诸恶色,

  见彼种种色相已,令心惶怖无所依,

  若能至诚称我名,彼诸恶相皆销灭,

  由我大悲观自在,令生天人善道中。

  此皆我昔所修行,愿度无量群生众,

  勇猛精勤无退转,令其所作皆成就。

  若有如应观我身,令其应念咸皆见,

  或有乐闻我说法,令闻妙法量无边。

  一切世界诸群生,心行差别无央数,

  我以种种方便力,令其闻见皆调伏。

  我得大悲解脱门,诸佛证我已修学,

  其余无量功德海,非我智慧所能知。

  善财汝于十方界,普事一切善知识,

  专意修行无懈心,听受佛法无厌足。

  若能闻法无厌足,则能普见一切佛。

  云何见佛志无厌,由听妙法无厌足。”

  尔时观自在菩萨说此偈已,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大悲速疾行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已净普贤一切愿,已住普贤一切行,常行一切诸善法,常入一切诸三昧,常住一切无边劫,常诣一切无边刹,常观一切诸如来,常闻一切三世法,常息一切众生恶,常长一切众生善,常绝众生生死流,常入如来正法流。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尔时善财童子,闻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说此大悲清净偈已,欢喜踊跃,充遍其身,生爱敬心,增信乐心,发清净心。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礼菩萨足,长跪合掌,于菩萨前,瞻仰一心,以偈赞曰:

  “天人大众阿修罗,及与一切诸菩萨,

  以妙言音共称赞,大圣智慧深如海。

  能于一切众生中,平等大悲同一味,

  一智同缘普救护,种种苦难皆销灭。

  菩萨最胜神通力,反覆大地不为难,

  又能干竭于大海,令大山王咸震动。

  圣者菩萨大名闻,号曰大悲观自在,

  云何我以微劣智,于仁胜德能称赞。

  我闻圣者诸功德,无断无尽大悲门,

  因是发起清净心,生我智慧辩才力。

  我今处于大众会,以大勇猛而观察,

  称扬赞叹妙庄严,恭敬至诚无懈倦。

  如大梵王居梵众,映蔽一切诸梵天,

  菩萨吉祥妙色身,处于众会无伦匹。

  菩萨顾视同牛王,妙色融朗如金聚,

  具足广大菩提愿,普利一切诸天人。

  种种华鬘以严饰,顶上真金妙宝冠,

  光明净妙过诸天,威德尊严超世主。

  圆光状彼流虹绕,外相明如净月轮,

  顶相丰起若须弥,端严正坐如初日。

  腰系金絛色微妙,现殊胜相放光明,

  伊尼鹿皮作下裙,能令见者生欢喜。

  妙身种种庄严相,众宝所集如山王,

  腰垂上妙清净衣,如云普现无边色。

  真珠三道为交络,犹如世主妙严身,

  恒放净光普照明,亦如朗日游空界。

  身色净妙若金山,又如瞻博迦华聚,

  以白璎珞为严饰,如白龙王环绕身。

  世主手执妙莲华,色如上妙真金聚,

  毗琉璃宝以为茎,大慈威力令开发。

  出过天人之所有,普放光明犹日轮,

  显现如在妙高山,香气普熏于一切。

  于诸恶鬼部多等,黑蛇醉象及狮子,

  痴火毒害蔽慈心,及余种种诸危难,

  重苦系缚所伤迫,一切恐怖无依怙,

  世主一味大悲心,平等救彼众生类。

  妙宝叶石为胜座,无等莲华之所持,

  百千妙福之所成,众妙莲华所围绕。

  极妙身光清净色,从真胜义而成就,

  诸天种种上妙供,咸共赞叹仁功德。

  于尊能发清净意,速离一切忧怖心,

  眷属快乐共欢娱,一切妙果皆圆满。

  大海龙王住自宫,及余居处诸龙众,

  常惧妙翅大鸟王,搏撮伤残受诸苦;

  或有众生入大海,遇风鼓浪如雪山,

  若遭摩竭欲来吞,恐怖惊惶无所救;

  或遇醉象而奔逐,种种厄难之所缠,

  至心忆念大悲尊,如是一切无忧怖。

  大石山王有洞窟,其窟幽深极可畏,

  有犯王法锁其身,种种系缚投于彼。

  彼诸苦恼众生等,至心忆念大悲尊,

  枷锁解脱苦销除,一切无忧安隐乐。

  仁以大悲清净手,摄取忆念诸众生,

  令于一切厄难中,获得无忧安隐乐。

  我今赞叹人天主,最胜威德大仙王,

  三毒翳障尽销除,福智无涯如大海,

  调伏众生无懈倦,利乐平等无怨亲。

  愿于菩萨妙金山,一切胜福皆成就,

  普于十方诸世界,息灭众生邪见心,

  速获如来无上身,普愿众生咸证得。”

  尔时有一菩萨,名正性无异行,从于东方虚空中来,至此世界轮围山顶,以足按地。时此世界,六种震动,变成无数杂宝庄严。复于其身,放大光明,映蔽一切。释、梵、护世、天龙八部、日、月、星、电,所有光明,皆如聚墨。其光普照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界,及余一切苦恼众生,罪垢销除,身心清净。又于一切诸佛刹土,普兴一切诸供养云,普雨一切香、华、璎珞、衣服、幢盖,如是所有诸庄严具,供养于佛。复以神力,随诸众生心之所乐,普于一切诸宫殿中而现其身,令其见者皆悉欢喜。然后来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所。

  时观自在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汝见正性无异行菩萨,来此大会道场中否?”

  善财答言:“唯然已见。”

  告言:“善男子,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尔时善财童子,于观自在菩萨所,得甚深智,入大悲门,以甚深心,随顺观察,心无疲厌。一心顶礼观自在菩萨足,绕无数匝,敬承其教,辞退而行。往诣正性无异行菩萨所,顶礼其足,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菩萨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普门不动速疾行。”

  善财白言:“圣者于何佛所,得此解脱?所从来刹,去此几何?发来久如?”

  菩萨告言:“善男子,如此境界,甚深难解,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沙门、婆罗门等,所不能了。唯诸菩萨,最胜精进,具菩萨行,无退无怯,已能亲近诸善知识,善友所摄,诸佛所念,增长善根,志乐清净,得菩萨根,有智慧眼,能闻能持,能解能入。”

  善财白言:“唯愿圣者,为我宣说。我当承佛威神之力、善知识力,能信能受,能解能入。”

  菩萨告言:“善男子,我从东方具足吉祥藏世界,普吉祥出生佛所,而来此土。善男子,于彼佛所,得此法门。从彼发来,已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念中,举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步。一一步,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一一世界,我皆遍入。以最胜心,至其佛所,以妙供具而为供养,及施一切诸众生海。此诸供具,皆是无上心所成,无作法所印,诸如来所忍,诸菩萨所叹。善男子,我又普见彼世界中一切众生,悉知其心,悉知其根,随其解欲,现身说法,或放光明,或施财宝,种种方便,教化调伏,利乐成熟,无有休息。如从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普门不动速疾行解脱,能疾周遍到一切处。如诸菩萨摩诃萨,随顺遍行,普于十方,无所不至,智慧境界,等无差别,善布其身,悉遍法界;至一切道,入一切刹,知一切法,观一切世,平等演说一切法门,深信爱乐一切妙行,同时照耀一切众生;于诸佛所,不生分别,于一切处,无有障碍。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南方有城,名为门主。其中有神,名曰大天。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礼菩萨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观音圆通章

  唐天竺沙门般刺密帝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药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乾闼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乾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阿修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紧那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五者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着。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YIN众生,远离贪欲。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尔时世尊,于狮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味,迟速不同伦。

  ……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

  尘销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摩登伽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销,成圆明净妙,

  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间人。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为最。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谨案《楞严经·观音圆通章》,自“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至“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本文已竟。以下佛敕文殊拣择诸圣修证,关于观音返闻圆通之理,阐发最极精微,特录于后。至于拣别二十四圣圆通之文,须从憍陈那等各陈所证,逐一细读,方能首尾贯彻,前后相应,否则不知所指,况与观音无涉,兹且从略。愿读全文者,可于本经五、六两卷中对照参研,自易了解。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法华·普门品》三十五应,与《楞严》大致相同,是以此章仅录偈颂。又此品偈颂,鸠摩罗什大师未译,故旧本皆无,《文句》、《义疏》亦皆不释。《续高僧传》云:“偈系阇那崛多所译。”见灵峰大师《法华会义》。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宏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

  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

  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

  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

  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清凉书屋点校·

  2003.07

  ●夏莲居大士:《念佛论》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乙未年的春节,正月十三,夏老师关于念佛的一次开示。过去老师每个礼拜到我家一次,很多人都能参加,这样的道场现在很难遇到,解放了嘛。今天是殊胜又殊胜,有人能讲,还有人能听,有道场,鲜花庄严,同修又能聚会,这里头有殊胜的因缘啊。因为当时我那儿做道场,所以夏老师常去。那儿的地都成了金刚地了,这种话夏老师不止一次说。

  底下就讲到佛号了。这一句佛号,能够不废世法而证佛法,这是沈善登老居士的话。他特别赞叹净土法门,他说了四句,夏老师这里引用了两句。“净土法门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要离开佛法,可以行世间一切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不要把世间法都扔掉,而能证佛法。所以这个法对在家人非常契机。《无量寿经》中,说完文殊、普贤、弥勒几位大菩萨后,“德尊普贤品”,一开始就说到贤护等十六正士。十六位正士是哪些人呢?正士是在家人,是在家的菩萨,不止是十六位,这十六位是在家菩萨的上品。贤护大菩萨,是位等觉菩萨,他降生在印度,一位大户商人,很多经典都提到他啊。还有其他几位正士,都是从它方世界来的,替佛弘化,现居士身。所以这个法门特别适合在家居士。为什么呢?不要废除世法,可以证佛法。不必离开世法而证佛法,画画啊,写字啊,设计电脑等等,哪一件事能防碍你修行,世间的事都可以做。所以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当今这个时代。大家都能够去生产,都能够在社会上做工作,不用关着门去修持,所以它特别契机。不管将来社会发展成什么样,净土法门都能适应时代。从现在起,一直到最后法灭。佛法住世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有四千年,一种说还有九千年,净土法门都能契机啊。

  所以夏老师说“这一句佛号,即是不离世法而证佛法”。就这一句佛号就可以证佛法。这一句佛号,不管干什么都可以念。古代有一位黄打铁,只会打铁,不识一字。拉风箱时,南无阿弥陀佛……,打铁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三年之后,站着说了四句偈:“咛咛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至,我往西方”。说完后站着立化了。不废世间法呀,他还是照样打铁,而证了佛法嘛。

  夏老师的话,“但能不忘,即是功夫”。刚才有人说,念得时候还有些妄想,没关系。只要这句佛号,但能不忘就行,即是有功夫。妄想刚钻出来,不跟着它跑,这句佛号马上就接上,这个不碍事。必须得有个地方才能修,即是将世法佛法打成两截了。非得有个地方,有个佛堂才能修,就把世法佛法分成两截了。不需另外找一个环境,什么地方都可以修,干什么工作都可以修。佛太慈悲了,净土法门是佛不问自说的。《阿弥陀佛经》不是谁问的,佛自说的。佛告诉大家,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你怎么做才能去。为什么佛不问自说呢?就是因为它能不离佛法而行世法。

  夏老师的话,“一句佛号称为显亦可,密亦可”。这一句佛号可以称为显教,说它是密教也可以。佛号即是密咒。净土法门是密宗显说。把密宗公开了显说,就是净土法门。夏老师的话,只要佛号不断,在烦恼、苦痛、欢喜中,不忘即是功夫。只要肯念,成佛一半。只要抢救,救一句是一句。这话说得非常恳切啊,只要肯念,成佛已经成功一半了。抢救,别管它是有妄想还是没妄想。如果不抢一句是一句,以后还不一定有什么麻烦呢。能抢一句是一句,就不止是一句了,也许能念个一千句,一万句。“抢救”这两个字,大家要好好体会。

  底下是夏老师的话,这一段很重要啊。“念到成片,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都是证。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苦乐忙闲老有这一句,就是证。这是证明,就是凭据,不证这个不能证正觉”。念佛念到成片,就是能有一片很清净。再进一步,就是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这不大容易达到。事一心,就是老有这一句。无论在干什么,无论什么时候,这一句都不断啊,见惑、思惑都没了,就到了事一心。这个很具体啊,所以佛法是最科学的东西。有很多人乱来,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了,要说证到了事一心还有见惑、思惑,那就不是。理一心要破无明,这句佛号是破无明最好的方法了。理一心就是破无明了,就是证。念佛成片就是证。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老记得这句佛号,老把它当做主要的一件事。我常常说,不要求你把佛法当做唯一的,只要求把它当做第一件事,这个要求不是很高。如果要求你把它当做唯一的,别的都放下,那只能专心去修持了。现在不做这样的要求,不符合时代,也不符合现在人的根器,而且这么做也不见得就好。只要求你把它当做第一,把它照顾好,还有第二第三啊。但在有矛盾的时候,你要保持第一啊。两个要选择的时候,要保证第一,放弃第二。就这个就决定了你,能不能证。这个事咱们都能做得到啊。把佛法放在第一位,不是唯一的,唯一的就太高了。大家老说证,这就是证明,就是凭据,不证这个就不能证正觉啊。“不忘”也做不到,“成片”也做不到,还想成佛就不可能了。

  夏老师的话,“第一步证,就是要从这里证起。不一心不乱,也能往生。不一向专念,不能往生”。所以我们修持还是要专一点,不要这个也舍不得,那个也舍不得,不管什么还都有一点,其实一法就是万法。要是真熟了,修行也就是六个字,生处熟,熟处生。贪嗔痴咱们太熟了,我们修持让它生一点。念佛往生这件事,咱们太生了,就是让它变熟一点。就是念佛往生这件事,咱们老想不起来。要熟处变生,生处变熟。要想生处变熟,你就是老提这一件事很容易变熟。一会这儿,一会那儿,那就不大容易熟了。所以不一向专念,不能往生。应当要老念,苦也念,乐也念。不必要一名顶一句。我过去就用追顶法,一句顶一句,不是必须的。一句顶一句的好处呢,不给妄想留缝,就是紧了一点,不必老是这么念。心中老有这一句,这一点不大好体会。不是一句顶一句,那心中怎么会老有这一句呢,慢慢体会。只要心中老有这一句,就是一向专念。所以有的时候要体会,就是去把当时打掉的什么话,都体验起来。只要心中老有这一句。

  夏老师的话,“一向专念是因,一心不乱是果。一向专念,人人能办”。还有些人不能办的,那只是他不肯办。还有人说身体上有缺陷,我“抢救”不了,没有这回事。所以老有这一句,佛法时时现前啊,时时心里头都有佛法。夏老师说,“佛法能够时时现前,尘劳就处处解脱”。时时都有佛法,处处都可以解脱尘劳啊。底下这几段话做证明了。夏老师讲了念佛,这句佛号就是真般若,这是最密的核心,是剥芭蕉所见的心,一句佛号当下即是常寂光。这是很殊胜啊,为什么呢?夏老师说,正念相续就是“常”。念头是正念,一念接着一念就是“常”啊。湛然不动就是“寂”。就是这句佛号清清楚楚,清湛极了,这里没有动摇就是“寂”啊。光明遍照就是“光”。所以念佛人有一由旬的光明,一由旬最少是四十华里啊。有人说,你修得好有一尺多高的光,其实这些都是诽谤,我听了很不高兴。念佛人有四十里的光。有人就喜欢找这的人看。当然这一句佛号就是常寂光。

  “起心即错,动念即乖”。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啊。“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起了我要精进的心,这是妄,不是精进。所以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啊。真正的佛法,没有思量的地方。这些话都不是夏老师自己说的,多少经典都是如此,这是个总结。就看你肯不肯接受了,相信不相信了。“常思净土在目前,日用头头无缺陷”。常常想着净土就在眼前,老当眼前就是净土,你在日用上头头没有欠缺的。这就是净土,香光庄严,这就是佛法。

  最后夏老师说了一句偈子:“坚持正念相继不断”。贵在坚持要相继,关键在相继。所以刹那的见法也不是难事,就是相继大难。坚持正念相继不断,这样的话怎么样呢?“常寂光中时时相见”。彼此在常寂光中时时相见。常寂光土是极乐世界四土中最高的土,是佛所居的土,法身大士所居的土,称为常寂光。凡夫往生,只是在凡圣同居土。断了见思惑,才能生到方便有余土。破无明,才能生到实报庄严土。四十二品无明,这里是很深啊,无明破了一层还一层。破一层就可以分证常寂光土,全破净了就是佛了,究竟的常寂光土。那么,只要正念相继不断,就在常寂光中时时相见。“虽隔万里无异对面”。虽然相隔万里,跟在对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说常寂光中时时相见,虽隔万里无异对面。“如人饮水自己体验”,就像人喝水一样,是冷是热的,自个知道。因此,我们说佛法是真实不虚。

  今天啊,有这么殊胜的机会,我有二十几年没到这儿来了。当年,夏老师说这些开示的时候,就坐在那面,我就坐在这个位置,就在这个屋子里。今天我很惭愧,主要讲了夏老师的两段偈,全拿出来讲时间不大够,把重要的拿出来供养大家。那么,在目前这种形式下,这样的聚会还是很稀有的,应当珍重。我搁耽大家不少时间,向大家道歉。

  ●夏莲居居士:《心经》讲记

  夏莲居居士讲 龙尊笔记

  佛说《阿含》十二年,继说《方等》八年,然后说《般若》二十二年。《心经》三百字,包括《大般若经》全部。

  《心经》译本,在清以前可考者有七种。常读是玄奘大师所译。玄奘大师取经时,从玉门关出,有三百余人,归时仅一、二人。玄奘出玉门关后,困难重重,无法前进,有老人授此经,乃克服困难到达印度。玄奘所译最完善,文字少而摄义多。

  今日讲述是经,当前之法会,实甚稀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题这几个字,可包括一大藏教。若能明得,即明得大教。

  般若是体,波罗蜜是用。若非波罗蜜,则般若何用?

  般若有三:一文字般若、二观照般若、三实相般若。

  波罗蜜有六,曰: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般若。亦可分为十。

  “般若”,译为“胜妙智慧”。人人本有,不从外来。名为自性、真如、菩提、圆觉、方便,均可。乘般若船,才能度生死海。

  “波罗蜜”是“到彼岸”。此岸是生死,彼岸是涅槃,中流是烦恼。

  般若的反面,是无明、愚痴。般若既是本有,为什么当前是无明?这是由于,背觉合尘即无明,转识成智即般若。

  能参加今日道场,皆多生因缘。善根、福德、因缘缺一,皆不能参加,此道场真百千万劫难遭遇者也。

  “观自在”,即观世音。慈观、悲观、智慧观。梵音、妙音、海潮音。《观音赞》(大师所撰)如能体会很好。

  最要注意者是般若。如何下手?实相是体,文字是相,观照是用。由文字而观照,而实相。

  六度皆能到彼岸,但均不能离般若。例如布施,施小孩以刀、以有毒菌食物,则不可。布施如三轮体空,则可到彼岸。余例此。

  怎么能一门深入到彼岸?非般若不可。

  云何般若?曰:观自在。

  佛法可以少文而得多解。“观自在”,“观”用目,可以用耳,指慈观、悲观、智慧观。

  观什么?曰:观自。什么是自?身体是自否?那是假的。要紧的是观自己在不在。一切时中不失正念,不离佛法,则在。

  观汝自己在不在,是初下手方法。常常在,则一根还原,六根解脱。如不知观自己,不知自己在不在,则不能算入门。

  修行人须经过多少困难、失败、流泪,才能入门。六祖是一超便入门。

  行者第一步从观自在入手,观自己念头在不在,有哪些毛病和习气。

  最要紧的是破我执。根本问题是改造自己,成就自己。不能护疼,哪里疼,哪里下针。

  度烦恼必须般若,观自己在一切时中有无把握。菩萨炼心,如矿师炼矿。矿石成金后,不复成矿。

  “菩萨”,具名“菩提萨埵”,“觉有情”义。

  不能观自己,不能自觉,则不能觉他,则不名菩萨。

  “深般若”的“深”字应注意。众生浅见,不深则不能入门。不圆发三心,则不是佛教徒。

  三心者:一、直心,直中也有方便,不得其直也造业,无般若也不行。二、深心,不能停在表面,深心也离不开般若。三、大悲心,无般若也不能解决问题。

  三心未发信非深,故不能称为佛教徒。三心都不能离开般若。

  能“行深般若”,则“照见五蕴皆空”。应知是用“照”,不能用想。“照”是智慧,不起分别如镜。

  为何用“照”?太末虫能缘一切,唯除火焰。妄想无孔不入,独不能缘般若。起心即错,动念即乖。故不能用想。

  这些话等于佛说。

  经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均指般若。

  黄念祖我敢保险他永远福慧双修。(大师说法突有这么一句,必有机缘,故照原抄写,以存其真。)

  观自在,就是看这句在不在。时时有佛号,便得大自在。彼佛何故名“观自在”?以忘我故,到处无碍。

  这句佛号即是真般若,这是最密的核心,是剥芭蕉所见的心。

  这句佛号须平平妥妥才算,如与妄想混合则不算。

  分别是业识,识是染,照是净,照才能知五蕴皆空。五蕴中,“色”是色法,“受”等是心法。

  “色即是空”,是对凡夫说。“空即是色”,是对二乘而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大乘菩萨境界。能照见五蕴皆空,即能除一切苦。《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六百卷《大般若经》可精炼为一部《金刚经》,《金刚经》又可精炼为《心经》,全部《心经》可归入一句“观自在菩萨”,这一句再归纳为一个字——“照”。

  众生有两条路,入苦或出苦,也即是成就自己,或毁灭自己。两条路分明甚,何去何从,各自勉旃。

  盼大家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检点起来,自己几十年光阴,究竟花到哪里去了?取得了什么?每付之一叹!

  乙未元月十三日(1955年)在我家开示

  (据《净宗学会六十周年纪念册》、黄念祖《心经笔记》讲座参订。“龙尊”系黄念祖居士法号。黄老《心经笔记》讲座云:“我的这个笔记有个特点,多是原话。我不能速记,怎么能够记住原话呢?就是夏老师说好几句话,我记一句,所以所记下的这一句是原话。但是尽管这么记,一句一句摘下来之后,回头你一看,很好的一篇文章!而且都是夏老师的精华。所以今天大家听到这个笔记,也等于听到夏老师亲自在讲。因为它很多是原话,尤其是重要的地方,那绝对是原话。”)

  ·清凉书屋点校·

  2003.07

  ●夏莲居居士:《联合祈祷法会缘起》(节录)

  夏莲居居士撰

  盖闻佛法无边,靡求不应。愿力果切,有感斯通。慨夫时丁末运,人鲜正智;三藏教晦,五浊苦滋。具缚凡夫,逐境背觉。平等性内,妄见有我。娑婆世间,充满无明。由无明而生贪瞋,因贪瞋而起争夺。烹肥宰鲜,频栽报复之根;弱肉强食,不顾呼号之痛。迨乎同业共感,果报成熟,遂致八方鼎沸,万姓倒悬,烽火连年,流亡载道。犹复争奔恶趣,不舍迷途。中于功利之余毒,溺于物质之享受。罔计将来之祸,务极目前之欢。已濒池枯鱼烂之危,仍无巢覆卵破之惧。效飞蛾之投焰,类狂象之饮鸠。战地灾区,已满无主之魂;歌台舞榭,仍多不速之客。喜寿互庆,挥金若泥;贫困乞援,惜资如命。寒畯难谋半饱,豪贵日食万钱。弥富弥悭,得过且过。治乱兴衰,与己何关;货利声色,非伊人任。谄慢嫉骄,习成本性;贪瞋痴爱,视为固然。加以诐词莠说,积非成是,邪正不辨,真伪莫分。又或名为道侣,号称信徒。不知佛是何人,法为何义。饮博公行寺院,荤腥竟入殿堂。甚至谬托鬼神,诈取财货。大火聚中,尚嫌薪少;轮回路上,已忘苦多。口无肺腑之言,胸唯势力之见。以机诈为妙术,嗤道义为迂拘。礼义久成腐论,节操仅存名词。桑濮之迹,演于见闻;郑卫之音,喧乎闾巷。郡县乏察孝与廉之举,庠序抱学绝道丧之悲。戾气弥天,纲纪扫地。麟凤匿迹,狐鼠笑人。正义愈湮,公论益紊。元气已断,民生日凋。四维不张,于今为烈;百常废坠,振古未闻。祸莫过于耻亡,哀莫大于心死。实为千古之变,非仅一世之忧!以杀盗YIN妄之因,感焚漂劫夺之报。现象若此,祸将焉逃?不有忏祷,其何以济?

  同人等目睹现状,弥深杞忧。敢云胞与为怀?实缘祸将切己。自惭救时有心,回天无力。夙夜焦虑,殊鲜良图,只有各尽所能,联合祈祷。譬如国医临症,审脉定方,病从何得,必从何治。应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降之端,唯人所托。《书》曰“作善降祥,不善降殃”;《诗》云“自求多福,祈天永命”。道家亦谓:“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佛教每云:“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义既贯乎各教,理尤通于一心。实万亿载不磨之定例,非一二人独据之私言。

  是祈祷之意义,古今所同。而仪式之详赅,则佛教为备。佛教祈祷,亦有多种。普遍易行,无如持名。持名之法,精深博奥,统赅八教,圆摄五宗。自非曾探教海,实难略窥津涯。粗陈所知,俾破疑网。(下略)

  (此次各界联合祈祷息灾法会,前后凡七昼夜。道场四众,不但无一倦容,而且声情激越,感动远近,随喜陆续参加者,每日将近万人。可见爱国敌忾之心,皆具同情也。此文当日曾为各方所传诵,而敌伪报纸则一律禁止登载。兹从旧存印刷品中录出前半,敌伪时期之社会实际情况,可略见一斑。至于《孔诞纪念宣言》,因原文过长,未及录入。统俟将来于“拾遗卷”中,再行编入。 宝宾谨注。)

  ·清凉书屋点校·

  2003.07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