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大愿 供具自皆如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一、法供养不能完全代替财物供养
学到这一大愿,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按道理,生到阿弥陀佛的清净刹土,在佛前闻法,然后修行的时候去打坐诵经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供养呢?事相上的财物供养有什么必要性呢?
这个道理,我们学习《因果的奥秘》的时候提到过,在这里再强调一下:财物供养跟法供养比,当然法供养更殊胜,通常都是这样的讲法;但是也不能完全等同的,更不能以法供养完全代替财物供养。正因为有不可或缺的必要,所以十大愿王里面就有这样的供养,六度万行里也有布施度、持戒度等,不是说单修禅定、智慧就够了。
二、《金刚经》四句偈的真义
1、有漏福德和无漏福德
供养是必须要修的。虽然《金刚经》这么讲:你以大千世界所有的供具去供养恒河沙诸佛,所获的福德也没有念《金刚经》四句偈的福德大——虽然这样讲,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或错解其义。
这个问题,永明禅师在《宗镜录》中,以及世亲菩萨在《金刚经》的解释中专门阐述过:这是有漏福德与无漏福德的比较,是本质上的差别,是在本质上去比较,而不是仅仅从量上去比较;毕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福德,一个是有漏的,一个是无漏的。世间人不管你有多少的供具供养,无非是有漏的福德,没有办法跟《金刚经》里讲的念《金刚经》四句偈那种无漏福德来比较。
2、能诠句和所诠义
另外也可以按能诠句、所诠义来分析。经文里说的念四句偈,也不是说任何一个人,比如什么智慧都没有的老太太,她念了《金刚经》四句或一句就马上获得了不可思议的福德,然后她就不必去修任何点滴的事相上的福德。
并不是这样讲!世亲菩萨的解释就是从所诠义上讲,《金刚经》的所诠义就是空性,你如果真正领悟了,这样才能比以无量的供具供养恒河沙诸佛的福德还要大。你领悟了所诠义,已体悟了空性道理,这是出世之因,当然世间福报不能与之相比。
3、有穷尽和无穷尽
再来,从时间上来讲,世间的福德会穷尽;而念《金刚经》四句偈,并且领悟所诠义,获得的是无漏福德,这个是无穷无尽的,不会耗尽。为什么不会耗尽呢?无漏福德,是出世间解脱的因;而解脱——三乘菩提,不是世间有漏法,没有退失的可能性。
三、财供养和法供养二者各有其必要性
从种种方面比较,这二者是天壤之别。但是呢,我们还要了知,财物供养和法供养二者各有其必要性,二者不能代替。
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天凡夫,他生到极乐世界后,花开见佛悟无生,已经大彻大悟了,他如果有无漏的智慧(凡夫位可以有无漏智慧,请参看本书第十三大愿、第四十二大愿),以无生的空性智慧摄持进行财供养,这样的财供养也就会成为无漏的福德。他这个财供养以无漏智慧摄持,就可以获得远超过一般财供养的不可思议的福报,是不用说的了。
当然,没有这方面的智慧摄持,单单财物供养也是不可思议的,这样的福报我们也无法想像。我们学菩提道次第就知道,讲供养可以从对境福田力、学人所依戒体等各方面去分析,如果不能完全具备所有因缘,只具备某一方面,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四、莫以凡夫分别心,妄自测度佛智慧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知道,极乐世界的这些菩萨进行财供养的必要性。可不能错误地理解:这是净土法门专门摄受一些老太太或一些没有智慧的人的方便吧?
记得刚学佛的时候,有个学佛的同学看到《阿弥陀经》的时候就皱起眉头来,他说佛经怎么这样讲,黄金为地、七宝池啊什么的,是不是欺骗世间老太婆的?或者喜欢财宝的这些人?因为他当时无法理解经典里的甚深密意。毕竟刚刚学佛,而且以世间分别心去测度佛经,就认为这些说法是吸引世间愚夫愚妇的方便。
他不知道,《阿弥陀经》里面“黄金为地”、“七宝池”本身就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法身的示现,这些黄金、七宝池本身是佛陀智慧的显现,可以说是依正不二的境界,我们见到这些的时候,当下智慧就能显发,而不是世间人以为的、令人贪执的、事相上的这种黄金,可不能想,极乐世界如果到处都是黄金,是不是太庸俗了——这完全是以凡夫分别心去测度佛陀的智慧。这个大愿也一样。千万不要以为财物供养没有必要。
——摘自仁禅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录·信莲盛开》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