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集) 2007/4/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05-02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佛说十善业道经》。昨天我们简要的介绍了学习本经的一个缘起,我们用师父上人所节录的「雍正皇帝上谕」这篇文章来作为序言,来学习,也介绍了本经的经题,还有翻译者实叉难陀大师。昨天我们讲了本经的第一句,这第一句就是本经的序分。序分里面给我们表达了六种成就,「如是我闻」,「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属於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在娑竭罗龙宫」这是属於处成就,这个地方,「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这是众成就。所以,这里包括信、闻、时、主、处、众六种因缘的成就。可见得一部佛经能够弘传出来,因缘非常不容易,要六种成就都要具足。今天我们开始来学习本经的正宗分;序分就好比一篇文章的序言,正宗分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来看经文: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先看到这里。这是正宗分第一句话,世尊释迦牟尼佛首先开口来问龙王。在佛经里面,通常我们看到佛的弟子或者信众向佛请教一个问题,佛就予以回答。因为佛他不起心不动念,所以他不会无缘无故出来讲话,一定是有人启请。本经,世尊没有等听众的启请,首先开口说,这种情形实际上是听众因缘成熟,佛看到大众受教的因缘成熟,能够接受这个大法了,於是就不等待听众的启请,就首先开口讲话。正如《佛说阿弥陀经》里头也是没有人请问,佛也是首先开口讲。这样一种方式的教学,通常我们在本经题目上面会加一个「佛说」,是佛不问而自说。这证明佛的眼中看这一门的教学科目非常重要,不需要人来说、来问,他就要主动说了。
这一段,『尔时』是讲听经的大众,刚才介绍的总共四万人,八千大比丘众,还有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聚集在娑竭罗龙宫。就在此时,『世尊』就是释迦牟尼佛,就告诉龙王,他说『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这句话世尊为我们讲出了六道轮回的由来。六道轮回怎么来的?正是大乘经里面所说的,一切法由心想生,是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这个说明一切众生的生活境界,都是像《华严经》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整个宇宙的本体,它现宇宙境界;识,唯识所变的识,就是心想,因为众生心里头的想法、念头不一样,因而身体造作、语言的造作、意念的造作就不一样。要知道,身口意三业,意是主宰,意业就是我们的念头,念头主宰著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决定我们的生活环境。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我们要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好,使得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从哪里做起?要从内心开始下手。需要把内心当中的一切冲突、矛盾、对立把它化解,这样才能够得到和谐的世界。
不仅是我们现前的这些境界由我们的内心决定,十法界都是由心所现,识所变。众生有不一样的想法,想法里面有善的、有恶的,所以就现出有善道、有恶道。在凡夫趣里面就有六道,六道里面最高的是天,接下来的是人道,然后是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我们知道天道是什么样的心想能够造出天道?天的生活环境非常美好,衣食那绝对是我们人间没有办法想像的。天道是修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就是本经讲的十善业,要修成上品,就是说一百分你至少得打九十分,这是上品;四无量心就是讲到慈悲喜舍,这是业因。能够有这样心行的人,他来生就会到天道去。
人道第一个业因,每一道里面其实业因都非常复杂,世尊给我们说出第一个最重要的业因,在人道来讲,这业因是五戒十善。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十善就是本经所介绍的,身三、口四、意三,身不杀、不偷盗、不邪YIN;口四,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三,不贪、不瞋、不痴。五戒十善要修才能够得人身,所以诸位得到人身要知道,过去生中修五戒十善得来的。下来阿修罗道,他也是修五戒十善、四无量心,跟天道业因相似,但是这里面有夹杂著不善,夹杂什么?好胜、争强、傲慢之心。就好像我们看到现在人做善事,他就得占头风;到寺院里面去上香,他非得要占头香;看见人家布施,他必须要布施的比别人多。这种争强好胜是感修罗道。修罗道福报很大,但是争强好胜,与天整天都是在争斗。你看人间也会有阿修罗,他们福报很大,他们爱护弱小,但是跟强的人他要跟他拼斗。
底下畜生道的业因是什么?愚痴,愚痴就是讲没有智慧,不明事理,黑白颠倒,是非不分。所以他没有办法辨别这些邪正、是非,这些真假、善恶,他内心里面犹犹豫豫,容易听信谣言。这些都是愚痴的表现,是畜生道的业因。下来饿鬼道的业因是贪心,贪得无厌,就变成饿鬼。你看贪名、贪财、贪色、贪吃、贪睡,这都是贪,财色名食睡叫地狱五条根。所以贪心,不管贪哪一条,都是在造三恶道的业因。地狱道,这是六道里面最苦的,业因是瞋恚、嫉妒,就是爱发脾气,性格暴躁,不能忍辱,常常骂人,甚至把自己父母都骂了,把佛祖都骂了,指天骂地,《太上感应篇》讲的,「呵风骂雨,怨天尤人」,这瞋恚。嫉妒,别人比我好的心里就放不下,总希望别人比我差,见到人家做好事不能生欢喜心,这是嫉妒。这些业因将来是地狱。
所以这六道,我们从这里看到,完全是自作自受,自己念头里面生什么样的心,有什么样的想法,将来就感应到哪一道去。刚才介绍的是六道的业因,十法界里面除了六道以外还有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所谓声闻、缘觉(缘觉也称辟支佛)、菩萨和佛。声闻的业因是四谛,辟支佛的业因是十二因缘,菩萨的业因是六度,佛的因是平等心。这都是我们存的念头,存的想法、看法,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错误了,我们就会堕落,如果想法、看法正确,我们就提升。所以,总是「心想异故,造业亦异」,十法界都是我们的心念所成就的。
佛说的好,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报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六道、十法界都是我们生活环境,正报是指我们的心,我们的心一改境界跟著改。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的心要懂得控制它,控制念头,要往好的方向发展。起心动念要观照,看我现在造的这个念头造什么因,如果造贪瞋痴将来就是堕三恶道,所以在念头上防范。实际上我们整个宇宙,除了我们这一念心,真的没有其他的,一切的境界全在我们的用心。其实境界里面没有好丑,天和地狱其实如果用平等心去看,它们没有好丑。在佛的眼中看,在天道也是极乐世界,在地狱道也是极乐世界,为什么?因为佛是身心平等,他是清净心,所以他所在的境界就是净土,他可以到六道去度众生,但是他还是得到净土的受用。
你看蕅益大师,这是明末清初净土宗的祖师,他就说「境缘无好丑,好丑在於心」,境就是指物质环境,缘就是指我们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环境没有好坏。好坏在哪里分?你自己心里面分,你分别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所以你就得那个好的、不好的受用,得不到真诚、清净、平等、觉的受用。真正把内心的执著放下,你就出六道轮回,分别放下,你就出十法界。很多人会觉得现在我的人事环境很糟糕,周围的人好像都是冤亲债主,内心里面很多的忧伤,觉得自己很不幸。这个念头转过来,这些冤亲债主是什么?都是成就我们的,成就我们布施,成就我们忍辱的,他们是佛菩萨。你要把他们当作冤亲债主,那么他们真的是你的冤亲债主,但是你念头一转过来,他们就是佛菩萨,你感恩的心就生起来,礼敬的心就生起来。所以境缘无好丑,好丑在於心。
当年,你看在印度释迦牟尼佛的时期,很多人见到佛,各人看到佛的感受不一样。有的人看到佛就像一个黄面比丘,没什么特别的;有的人就看到佛光明显曜,非常的殊胜;有的人看到佛就像一个黑炭。每个人看到同样都是佛,感受不一样,为什么?好丑在於心。所以佛法是一种心法,告诉我们全在我们用心不同,我们想要真正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我们要起恭敬心。对我们的老师,你把他当作佛来看,他对你的利益就是佛对你的利益。
佛去世以后有这么一个公案,有个老太太她非常虔诚,有一天她儿子去某处做生意,老太太知道那个地方可以请佛牙,所以就叫她儿子一定要把佛牙请回家,她儿子满口答应,他就去了。结果做生意太忙了,就把他妈妈的事情忘了,回到家里面,他妈妈一问,真的忘了。第二次儿子又去做生意,这妈妈又叮嘱他,你这次去一定得把佛牙请回来,非常虔诚的一个老太太。儿子心里就记著这个事,就去做生意,结果还是太忙了,又忘了。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醒悟,想起我妈妈托我请佛牙的事情我还没办,怎么办?这下我妈妈会伤心的。
走在路边,就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卖狗肉,他看到有个狗牙,他马上生出一条妙计,就把这个狗牙买回来,告诉他妈妈,说:妈,我给您请回佛牙来了。他妈妈一听,佛牙请回来了,非常兴奋、激动,马上把这个牙供到佛龛上面,虔诚礼拜。结果拜著拜著那个牙就放光,瑞相非常殊胜希有。你看看,在这位老太太眼里,这个狗牙就是佛牙,一切法由心想生,她把这个牙当作是佛牙,这对她来讲这就有佛牙的功德利益。她儿子知道这是狗牙,所以他没把它当佛牙,对她儿子来说毫无利益。同样的牙你看,对两个人完全不一样的功德利益。
这个公案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学佛,如果我们的恭敬、真诚心,像对佛经、对我们的老师,就像当年对世尊一样,那我们现在就在正法时期,就好比佛在世,不是末法时期。所以正法、末法都看你的心,有人在正法时期的时候,他对佛没有恭敬心,他就是末法时期,他就是在灭法时期。我们对师长那种恭敬之心好比对佛一样,那么师长对我们的利益就是如同佛对我们一样,一切由心所造。我们来看下一句:
【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
这里是一段。佛叫著『龙王』,「龙王」是大众的代表。龙表示什么?千变万化,什么东西千变万化?实际上众生的心念千变万化。大家看看是不是?观察一下我们自己的念头,从早到晚,你看生了多少念头,是不是千变万化?一个小时里面恐怕做了很多决定,这决定改了又改,改了又改,这就是千变万化。这都是我们在妄想分别执著,如果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心就不动了,当然就不会有变化,他常住在定中。王是代表主,帝王的时代帝王是主,能够发号司令,能够号令全国,所以龙王是代表在这个多变的社会里面这些领导人。
『汝见此会』,这是讲在今天启建的十善业道这个大法会,大家一起讨论十善业道。这也是代表什么?社会里面芸芸众生,『及大海中』,「大海」就是代表社会。在社会里面『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就是在社会里面的芸芸众生都不一样。「形」就是形态,「色」就是肤色、人种,各类的人都不一样。你看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肤色也不同,有白种人、有黑种人、有黄种人,有的是富贵的、有的是贫贱,都不相同,这都是表法的意思。当然,这个法会确实真有,它在龙宫里面,龙宫在不同维次的空间,佛和大菩萨他们有能力进入这种不同维次的空间。但是我们读经不能只读死经,要懂得它字里行间表法的意义。
佛问龙王,你看看我们这个大会里面,这些各类的众生都不一样,『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如是一切」,这一切是包括一切众生,动物、植物、矿物都属於众生,各各不同。宇宙里面我们看到这一切的众生,万事万物,它是如何产生的?科学家有很多种说法,他们讲不同维次空间这些众生,不同维次的空间在理论上讲有无量无边,现在科学家已经证实有十一度的维次空间。在《华严经》里面讲,空间维次是无量无边,一个微尘里面就有世界,世界里有微尘,微尘里又有世界,叫做重重无尽的法界。这些各类法界里面的,决定不只是人道,十法界一切众生他们是怎么产生的?佛一句话就给我们点出来,「靡不由心造善不善」,就是说无不是由我们内心的念头造作善业、不善业而决定的。所以我们生活的环境,其实就是业力在支持。
当一个人心地清净的时候,他入定了,他就能够突破不同维次的空间,这个界限就突破了。空间之间为什么有界限?因为人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些妄想分别执著他突破了以后,他就能看到这些空间。所以佛就给听经的大众说,这些种种空间等众生都是身口意造作的业不同,身业、语业、意业,语就是指语言,意就是意念。总归来讲,所造作的就是三大类,妄想、分别、执著,有这些妄想分别执著的,就叫凡夫;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那就是圣人,那就是一真法界的菩萨。当我们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所有维次的空间都突破。
在身业、语业、意业里头,意业是主要的,所以当我们控制好意念的时候,我们身业和语业就能够控制好。懂得这个原理,我们想希望得到好的环境,那就在意业上去下功夫。请看下面一句: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於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
到这里是一段。前面给我们讲到的是六道轮回的业因,告诉我们不同法界的众生是怎么来的,这一段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心,什么是心?是不是我们身体里面心脏的心?不是,佛在这里讲的心不是指身体里的肉团心。你看在《楞严经》里面,佛就问阿难尊者,你说你心在哪里?问阿难,阿难说出七个地方,佛都摇头,七处徵心,真心在哪?都找不到。所以阿难就请教,真心究竟在哪里。在《华严经》里面讲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就是真心,识称为妄心。实际上,真心和妄心是一个心,不是两个心,完全觉悟,没有迷的时候,我们这个心就称为真心;如果迷了,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心就称为妄心。所以实际上,心和识在哪里分?在迷悟上分,根本它们没有两样。
经上告诉我们,虚空法界都是我们真心变现的,真心我们没有办法用我们的六根去缘得住;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器官,人体六个器官,包括我们的意念,都没有办法去达到这个真心,真心离念。所以你看看不到,听听不到,鼻子闻不到,连你想都想不到,语言根本是没有办法表达出来的,只能说个大概。佛告诉我们,怎么样能够见到真心?当我们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这时候真心自然现前,真心每个人本有的。真心现前,我们就跟诸佛如来一样,真正达到不老、不病、不死,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万法平等,无有高下。
所以世间法,我们看到有六道、十法界,有凡夫、有圣人,一真法界就是佛,从哪里分?其实用妄想分别执著这三大类来分,我们就很清楚。凡夫,这六道凡夫,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好比我们师父上人经常用这个比喻,他说这有三片,一个是红色的片子,代表执著,一个是蓝色的片子,代表分别,一个是黄色的片子,代表妄想。我们见不到真心,为什么?因为有这三样东西,妄想、分别、执著具足,把我们的眼睛给蒙上了,见不到宇宙的真相,那是十足的凡夫。当我们要是放下执著,对於身体不执著,一切人、一切事都不执著。什么叫不执著?就是你不要勉强,一切随缘,什么都好,不执著,你红色这片执著放下了,这时候我们看到外面的境界比较清楚一点了。但是还是没有看到真相,还有分别、妄想。这时候,放下执著的人我们称为阿罗汉,这是小乘圣果。再继续把分别也放下,这个人我们称为他叫菩萨。你看,他剩下一点妄想,看外面的世界就看得更分明。但是还是没有完全获得外界的讯息,真实的讯息还是被挡住,被过滤了,那是我们有妄想;我们虽然没有分别,但是还有妄想,还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都放下,这时候本来是佛。
所以佛告诉我们,其实真心怎么见到?就是把这三样,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恢复到本来的面目,那就是你的真心。所以,妄想分别执著它挡住了我们的六根,挡住了外边的这些真实的环境。其实它没有改变外面的环境,没有改变我的眼睛,也没有改变外边的这些景象。我们的眼睛好比我们的真心,外边的景象是真心所现的境界,如果我们用这些妄想、分别、执著挡住,虽然真心没有变,外面的境界也没有变,但是我们自己糟蹋了自己。这是很冤枉,你把它放下,真实就现前。
这里讲到『而心无色』,心不是物质,色是指色法,它代表物质。当然讲到色,这里面包括了五蕴,五蕴分别是指色、受、想、行、识,《心经》上讲的五蕴,五蕴皆空,这个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是代表物质,受想行识那都是指精神这一部分。受就是指感受;想就是指这些念头、想法;行是指念头生灭不停,这是行;识是指他的阿赖耶识含藏。所以这个心,心不是色,也不是受想行识,没有办法用看这些色受想行识的方法去见到真心;就是你眼看不到,耳听不到,身体接触不到,连你的意识心想都想不到。所以它是『不可见取,但是虚妄』,不能够见,就是代表我们眼根去见,取就是执著。用眼根来做代表,换句话说,六根都一样,六根都不能够达得到真心,也不能用执著或占有的心去见到真心,所以它「不可见取」。佛门里面经常有句话叫做「不可思议」,不可用思惟、不可用议论,就是什么样的方式你都没辙,你都没办法达到真心。那怎么办?就叫你不可思议,就让你别思、别议;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的时候,真心就自然现前。
这种方式在《般若心经》里面给我们讲,这是用观照的功夫,像观自在菩萨他能照见五蕴皆空。观世音菩萨你看他修行的方法,他是用观照,他不是用六根去看、去想,那是用妄想分别执著,他不用,他离开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是用观照。这样子的话,就像刚才我们这三片东西都放下了,就不会扭曲这个事实真相,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都统统把事实真相给扭曲了。
六道轮回里面,其实这也是一个虚妄的境界。我们说离开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就入了一真法界,那么一真法界到底在哪里?告诉诸位,决不会说一真法界和六道轮回是分开的,两个地方,不是,六道轮回和一真法界它是圆融在一起。当一个人迷的时候,他就在六道里面,悟的时候,他就在一真法界里面。就好像一个人看月亮,月亮的好丑随著他心情变化不一样。你看从古到今看到月亮吟诗填词的人很多,有的人欢乐,有的哀伤,看的都不一样,同是个月亮。你看李白,这是唐朝的诗仙,就写了一首「月下独酌」,他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你看,李白他一个人在月下喝酒,很高兴,自得其乐。有的人,像张九龄,一首「望月怀远」这首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都是表达诗人忆念远方亲人的那种哀思。你看他的心情跟李白不一样,月亮都一样,月亮并没有因为他们心情不同而现出不同的相,不会。全在各人的用心不同,各人的妄想分别执著不一样,所以他所现的、见到的法界,所感受的完全不同,这是很明显的一个例子。所以它都是虚妄的,这个心你没有办法用你的意识心去想得到,去缘得到。
下面讲『毕竟无主』,「无主」就是没有主宰,那是怎么样起来的?一切宇宙万法如何起来的?他讲『诸法集起』,「集起」就是说靠缘而生。所以佛家里面讲缘起论,一切法都是由缘而生,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因为缘聚而生,缘散则灭,所以它没有自性。譬如说一个桌子,你找出哪个东西叫桌子,桌子明明就是各种木头、钉子组合而成,你说哪一块叫做桌子?你找不到。你打散了它,哪一块都不是桌子,它没有自性,无我,它无主。我所就是我所有的,它也没有。所以『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於中,无有作者』,这句话是讲根本不存在一个我,虽然你随著业去受生,或者你随著自己的不同的妄想分别执著,你见到的法界不同,而根本没有一个所作的我在,这个道理很深。我们这个意思还没有讲完,先休息五分钟,等一下继续来学习。好,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佛说十善业道经》。刚才我们讲到「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於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这句话讲的义理很深,都是讲的宇宙人生的真实相。前面经文里讲到,六道、十法界这些众生,都是他们身业、语业、意业造作不同,而现出不同的生活境界。这里又说,虽然每个众生都随著自己所造的业,生活在自己所现的世界里面,他们的世界不同,哪怕是两个人手拉著手,两个人的法界都不一样。佛在一真法界,我们凡夫在六道里头,所现不同,为什么所现不同?因为业不同。
这里他说,虽然是如此,但是「而实於中,无有作者」,实是讲真实,在这个境界里面,没有作者,作者就是讲的起心动念。谁在起心动念?没有人在起心动念,这个境界里面都是不起心不动念的一真法界,谁要是起心动念看这个,他就堕到十法界,堕到六道轮回里头。所以这种境界,决定要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才能够接触得到。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定,从定就生慧,慧就起观照,佛菩萨他用定慧看到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他们眼目中看到确实没有作者。所以他后面讲,『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这里讲的就是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一真法界是怎么样?本来如此,你何必要起心动念?何必要妄想分别执著?当我们不思议的时候,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的时候,就进入了《华严经》里所讲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四无碍法界,那是一真法界。这为我们讲出宇宙的真相。下面佛劝告我们,知道宇宙真相之后,应该怎么做?请看经文:
【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自性如幻』是讲真心,也称自性,它起作用,起作用是什么样子?《金刚经》里所说的,「如梦幻泡影」,「幻」就是指梦幻泡影。怎么样证入?佛告诉我们,用「不可思议」。当不思议的时候,这是禅门里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在当下你就能够看到真心所现的境界。当我们看到了,也不能用思惟,也不能够用言语去表达出来,为什么?你要一落思惟、一落语言,那又堕回十法界里面。自性起作用它能够现一真法界,能够现十法界。实际上「如幻」讲的不真实,虽然能现出一真法界、十法界,十法界也好,一真法界也好,统统都是不真。正是《金刚经》里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一切法是了不可得,佛让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沾染。
了解了这个情况,佛告诉我们,『智者知已』,「智者」就是觉悟的人,你觉悟了这些宇宙人生真相,彻底觉悟了,这就是佛菩萨,他是一真法界里的法身大士。他们会怎么做?他们的生活会怎么样?他们自然会『应修善业』,应就是应该,为什么要修善业?这里面没有理由的,法尔如是,本来就应该这样,这「应修善业」。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平等的,既然有佛性,每个人都能够作佛,所以应修善业。修善业能够回归本性,回归本性就是见到佛性,那就是成佛。回归本性还有个理由吗?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的,不这么做是不应该的。所以不修善那是不应该,法尔如是。
这里讲『以是所生蕴处界等』,「蕴处界」都是指所生。什么是能生?能生的是自性,是我们的真心,真心能现,现出什么?蕴、处、界,这三个方面都是自性所生出来的。蕴就是刚讲的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处是讲十二处,这都是佛法的一些名相。十二处包括六根和六尘,六尘包括色、声、香、味、触、法,大家如果读《心经》,对这些名相都不会陌生。这是六尘,都是指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外部环境,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加六尘称为十二处。界,这是指十八界,十八界就是刚才讲的十二处里面再加六条,加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加起来总共十八,叫十八界。这里面有的是物质方面的,譬如色就是指物质,六尘就是指物质,六根除了意根以外,五根,眼、耳、鼻、舌、身这五根,也是指物质方面。其他是属於意识方面的,意识,六识都属於精神。所以,物质和精神都是我们自性所生出来的,这是讲到宇宙的本源。
这里面我们讲宇宙不是一个神创造,它是我们真心所现。我们如果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把所现的境界改变了,什么改变的?我们的识改变的,所以叫唯识所变。所以所现的和所变的其实是一个东西,一个法界,只是我们有识,就是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是我们刚才讲的,用那三片彩片把自己的真心给挡住,你就看不到真实所现的境界。这里面讲的所生的蕴处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统指我们自己和自己生活的环境。都能怎么样?『皆悉端正』,端正就是庄严。我们自身能够庄严,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美好,我们生长的地区,这个地区和睦,这个社会和谐,这个世界太平,这个地球环保,这都属於「皆悉端正」。
『见者无厌』,见到我们的人,受我们正报、依报吸引,真的是看不厌。就像佛当年在世,正报庄严美好,把阿难都吸引住了。阿难是他的堂弟,结果被佛的庄严美好所吸引,出家了。那是因为什么?因为修善业。修善业是因,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这是果,有因必有果。今天很多人抱怨我们的社会不好,不和谐,我的身体不好,这是自己所生的蕴处界,都不好。为什么不好?得找原因,佛给我们一语道破,我们得应修善业。为什么原来没修,所以现在不好?原来是因为没有知,「智者知已」,我们又不是智者,又不知道,那难怪,没有造善业,所以得这么个果报。现在懂了,回头了,修善业,那你就是智者。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经教?不学习经教,就是我们修行没有方向,对这些理事、因果、性相不了解,当然修起来就没有方向。请看下面经文: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
请看到这里。这里佛叫著龙王的名字,叫著龙王,底下的开示一定是非常的精采,非常的重要。佛说龙王,你听著,『汝观佛身』,你看看佛身,佛的身相,那是非常的庄严美好。经上讲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讲在我们人间,用俗谛,用我们凡夫的眼光看佛,他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实际上不止,真正经里面给我们讲,真实是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些是佛的蕴处界。他怎么样?都是『从百千亿福德所生』,佛每个念头都是纯净纯善,纯净纯善就是福德的真因,什么是福德?就是我们的念头能够纯净纯善。
这里福和德稍有不同,怎么样得福?修善就能得福,六道众生他们有修善,他能够得福,得人天福报。什么是德?德是念念都不起恶念,都是善念。就是经中下文所讲的,「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令毫分,不善间杂」,念头里面一个不善的念头都没有,这是德。真的是自己的身相,唯心所现。佛为什么有这么美好庄严的相?那是因为佛有百千亿福德,无量福德来庄严,庄严其心,庄严其身。所以大家希望能够身体好,希望自己容貌长得庄严,那很简单,就是庄严自心,用什么庄严?用十善业道。佛都如此,更何况是我们!所以,福德的根本就是十善业道,从凡夫一直到如来果地,都要修十善业道。
念佛求生净土,十善业道也是个根本,净业三福里讲,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两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我们落实在《感应篇》,这两部我们都学习了,「修十善业」就是落实在本经。我们看看自己起心动念修的是什么因?能够懂得这样去观照,真的,命运,我们的身体、相貌、命运就能够很快转过来。能够得到『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这都是形容佛的正报,正报好,当然依报必然好。
「光明显曜」,光明,我们现在人讲的气氛,外国人讲的磁场。一个人他的气氛或者是磁场好不好,我们能感觉到。一个人心地善良,慈悲的,你在他旁边感觉到特别的好受,特别的温暖;如果一个人常常造恶业,起邪念,你在他旁边就觉得很不安,觉得他这个人有杀气,或者是很阴险,你有这种感觉,这是他的气氛,就是他的光明不同。佛的光明是最慈悲、最安详、最温暖的,那都是因为修善。佛菩萨见性了,见性以后他的光明叫光明遍照,这种光明跟我们凡夫所说的那种磁场就不一样,凡夫的磁场,近的你能感觉到,你跟他离远一点就感觉得弱,再远可能感觉不到了。为什么?因为他心有界限,所以光明就有这种距离。但是佛菩萨他是自性光明显现,自性无所不在,所以光明遍照。这种光明远近都一样,他没有远近,均匀的,到处都一样,都有这种祥和的光明,普照法界。所以,我们修行的效果从哪里来看?从自己的身体、相貌,还有自己的光彩,这里都可以能够看到自己修学的程度。
修学好的人大家就很喜欢在他身边,你看我们师父上人,早年在美国弘法的时候,在南部迈阿密讲经。结果来了很多外国人来听,外国人都听不懂中文,就听师父听得津津有味,还打著坐,闭上眼睛,微笑著听。人家就问他,你又听不懂中文,你为什么这么投入的听?他们就说,因为我觉得这里的磁场特别好,虽然听不懂,他能够沐浴在这种祥和之光里面。你看这就是光明显曜的这种功用,这是我们师父的威德感应三宝加持。在这种善法当中能够启发他内心那种善,也启发他的光明。
佛的光明真是显曜,显是明显,曜就是很光亮,光照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说『设无量亿自在梵王』,「设」就是假设,假设有无量亿的大梵天王,这都是六道里面很高地位的。自在天王他们也有光明,光明也是显曜,他们的光明也是从修无量福德所生的,修十善业,生生世世修十善业得到这种果报。但是在佛面前,自在梵王他们的光『悉不复现』,就是光都不显了,为什么?因为佛光太光明,太伟大了,这些梵王、天王的光明,在佛跟前简直都不成光明。就好比在太阳底下,太阳光出来,照得整个地球都亮了,但是你要是在烈日底下点个蜡烛,这个蜡烛的光就不显了。晚上它能显出来,但是你在白天烈日当空的时候,你点个蜡烛等於白点。你点无量亿的蜡烛也是白点,烛光都悉不复现,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他们看到佛的身相光明看得目眩,目眩就是他的眼睛都看到目不转睛,都被佛光、身相所吸引,眼睛就有点晕了,看不过来了。这是如来本性光明显曜,所以有这样的功德,这么样的殊胜。实际上我们要知道,佛的光明如此,我们每个人本性光明也如此,不要以为佛光这么厉害,我们就没有光。其实我们真的有光,本来本性平等,诸佛平等,我们众生跟佛一样。我们为什么不显?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是被妄想分别执著给挡住,把我们的眼睛给挡住。我们本来也放光,跟如来一样,现在看不出来,现在冤枉,变成这么可怜兮兮的。下面佛又讲到,讲完佛光的身光相好,又讲菩萨。
【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
这是讲大菩萨他们的身相光明,『汝』就是佛对龙王讲,龙王你再看看这些大菩萨,大菩萨他们也有『妙色严净』,很美妙的色身,「严」就是庄严,「净」就是清净,菩萨的相好也是不得了。前面那一段讲佛身,它是代表性德,性德是无比庄严美好,这一段讲的菩萨的身相,代表修德;性德要靠修德来成就、来显现,所以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能够这样去修,按照五戒十善一直这么修,这部经后面特别讲到,菩萨带著十善业道来修六度,他们看来也是修行建立在十善业道基础上。所以,他们的福德也离不开十善业道,他们的身相也能够妙色严净。
这个妙,你说妙在哪里?他的色相跟我们色相不同的,比我们妙的妙在哪里?如果有色相的概念,那就不妙了,你看《金刚经》里劝导我们,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让我们离相,你著了色相,当然就不妙了。所以,这个妙字的意义,是劝导我们要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对於这些色、声、香、味、触、法,外界的五欲六尘,不能起心动念。凡夫遇到外界环境总会起心动念,外面随顺自己意思的,就起了贪爱之心;不随顺自己的意思,违背自己的意思,他就起瞋恚心。你看,贪爱跟瞋恚这就犯了十善业里的两条,意业里头的贪、瞋,这是凡夫,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菩萨随顺的是性德,他不随顺烦恼,所以他就妙。儒家讲的「止於至善」,至善是指性德里的善法,止,止就是随顺,住在性德、至善里面。所以,十善讲的都是性德的本善、至善,菩萨能随顺,所以他也能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种福德是修德所现,前面的这些身相是性德自然显现,当然要通过修德去让性德显现。请看下文:
【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
这句话讲到『天龙八部』,刚才讲佛菩萨他们的身相光明,这是修十善业,他有无量亿的福德来成就。「天龙八部」这些大会的众等,包括那些『大威势者』,他们也是修十善业福德所生。「大威势」,威就是指威德,势就是势力,现在我们看世间各行各业都有领导人,一个国家有总统、有主席,他们是大威势者。他们都有福德,这些福德哪来的?宿世修善积德。这里讲的「诸天」,诸天讲的是天王,天里面的大威势者。天有很多层天,每一层天里面都有天主,还有龙王、八部,这些都是六道里面有很大威德的众生。他们都是因为宿世修善,当然他们修善,福德没有圆满,或者有缺漏,所以不能够成为佛、菩萨,他们变成还是凡夫。
你看在传记里面就记载著,安世高大师,这也是一位译经的大师。他有一位同学,在共亭湖里面做龙王。这个龙王他前生跟安世高是同学,一起修行,为什么堕到龙王里面?因为他前生也是一个很有修行的法师,明经好施,明经就是懂得教理,好施就是很喜欢布施,很喜欢修善。可是当他出去弘法的时候,在外面托钵,托钵是乞食,别人给啥吃啥,心里不能起心动念。可是他托著钵去乞讨,乞到一餐,这餐饭不好吃,他心里就不欢喜:你看,我这样子去弘法利生,为社会、为众生服务,为佛法献身,怎么他们才供养我这么难吃的饭!心起了这种念头,结果来生就堕到畜生道,变成龙王,龙是属於畜生道。你看看,福德虽然有,也是修福,但是他念头不能达到纯净,所以感召的果报就不圆满。这些人都是过去生中大修行人,他们也有他们的威德,他们有这种身相,这都是过去生中修善修福而感的果报。请看下句:
【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麤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
世尊为我们继续说,刚才讲的是佛、菩萨、还有这些各道里的大威势者,他们都是前生修善积福所感应的这种身相,这种果报。这里世尊给我们讲『大海中』,因为世尊讲经的地点在娑竭罗龙宫,娑竭罗就是咸水海,就是大海。大海里面的一切众生,这也是表法,表六道有情众生,六道有情众生都在苦海里头,没有出离。这些众生他们的『形色麤鄙』,「形」就是指他们的身体、身形,「色」就是肤色,都很粗恶、鄙陋。有的是大的,像大动物,海里头也有大动物,像鲸鱼、海豹,这些大动物;也有小的,小鱼、小虾,那更多了,它们的福德差别就很大,就不一样。
所以,六道众生福报差别都很大,他们的差别怎么来的?『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这里讲的,皆是由於自己心里头起了种种的想法,他们的「想念」,就是他们的思想,思想不善。意业不善,那当然言行就不善,所以我们看到他们就有不同的果报,身语意业造作的不善业。具体的说,身,杀盗YIN;语,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业,起贪瞋痴慢,这都属於不善业。他们随自己所造的这些业,『各自受报』。我们懂得这个道理,要知道对於自己身口意的造作要小心,因为每个造作,哪怕是再小,将来都有果报。古德所讲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走了,我们要离开这个世间了,你说能带走什么?什么都带不去,只带走一样,那就是你这一生造作的善恶业力,这种善恶业力决定你来生的果报,各自受报。
懂得这一点有两条好处,第一条,首先我不怨天尤人,我这一生果报如此,知道那是前生造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前生造善业,这一生比较好,前生造恶业,这一生比较差,全是自作自受,不怨天、不尤人,能够安贫乐道。然后我们要注意这一生修善因,起心动念都要注意,为未来负责,为自己负责,将来就必定得好报。你的善业力量厚的,不用等到来生,这一生就报了,这一生你就能够福报现前。所以一个人刚出生,年轻这一段的年龄,那是他前生所造的决定的;这一生中年以后,他的相貌、他的福报、他的生活环境就不能怨前生了,都是他这一生所造的招感来的。懂得这一点,真正明白命由我作,福自己修,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总在要修善修德才能够得福报。
我们这一生可以说因缘非常殊胜,得到了净土大法,这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懂得了净土的这些理论、方法,这一生要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是转念头,把自己的染念转成净念,这是更殊胜。这经里面告诉我们的原理原则,自己的身相、自己的环境,蕴处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指我们自己和生活环境,由什么来决定?念头。我们如果把念头变的净念,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念念相继,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那我们将来的果报是什么?就是净土!我们修的是净念,不往生极乐世界、不往生净土,那会上哪里?不可能不去净土,『各自随业』,我们修的是净业,将来就得净土的果报,这是最殊胜的,比善报更殊胜。请看下面一段经文:
【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
这句话是佛告诉我们,『当应』就是应该要这么做,怎么做?『如是修学』,「如是」两个字可以说是彻前彻后,包括前面所讲的,让我们认知「一切法由心想生」,懂得真心能现能变的这个道理,也包括后面所讲的,修十善业。我们应当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懂得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而应当去修十善业。为什么修十善业?因为修十善业是回归本性,回归真心,我们本来就应该这么做。我们现在还在修,成佛以后,自自然然做出的就是十善业,它是自性流露的,还有什么理由?所以是应当修学。不仅要应当自己修学,而且要「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这叫自度度他。我们自己明了、通达因果的事实、道理,还要劝导大众一起来学习因果,明了因果,一起修习善业,让众生跟我一样回归本性本善。请看下文:
【汝当於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於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这段话是佛让我们於此要『正见不动』,就是对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真相了解透彻,这是正见。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决定不能被邪见、邪思所动摇。什么是邪思、邪见?「你修善没用,你看那么多人行善,他都没得好报,那些人造恶的,他还有这么多福报,社会不公平。」他们这样子就堕在邪见里面。我们明白,那些人修善现在暂时得不到好报,是因为他前生恶业在延续,恶业的果报;那些人,造恶的那些浪荡公子,他们造恶业还有福报,那是他前生修的善业,善报还没享完,总有一天享完了,他就要受恶报。所以我们了达因果,明白因果事实真相,对於正见不动,知道一切法都是心想生。我们是善心,必定感应善报,起恶念必定会有恶报。因果,念念中都有因果。
这里面讲的邪见,佛举了两个例子,『勿复堕在断常见中』,断、常二见这是两种错误的看法。什么叫断见?认为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人死如灯灭,没有轮回,没有果报,现在大部分的人都堕在断见里面。现在的科学家为我们证实了真有因果轮回,我们以前在此地共同讨论这些西方科学的发现,我记得还学习讲了个八小时的带子,为我们证明因果轮回是真实的,不能够有断见。常见,那是认为人死了之后还成人,永远不变,畜生死了以后变成畜生,每一道里面固定的,这叫常见,这也是错误的。所以有人说轮回不要紧,我现在死了之后,二十年之后又是一条好汉,造业他不怕,这是常见。这两种都是错误的看法。
佛教我们住於正见,在福田里头『欢喜敬养』。什么是福田?就是修福,像种田一样,播福种,将来就会收获福报。福田包括敬田、恩田和悲田。敬就是恭敬,恭敬人是修福;恩田,父母来做代表,孝顺父母是修福报,最大的福报;敬田是恭敬老师,用老师做代表。所以就是三福里面的头两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是恩田和敬田。第三个是悲田,悲田是悲悯众生,众生苦,我们去帮助他、救济他,这都是种福田。我们能够懂得因果的道理,就能够欢欢喜喜的去种福田,这样子我们也能够得到人天的尊敬供养,真的是「敬人者人恒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这样对待别人,就会得到别人这样对待我们,我们尊敬、供养别人,就得到别人尊敬、供养。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先学习到此地,谢谢大家,明天再见。
选自净土法门法师专集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Shou Ji Xue Fo Wang